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人文关怀的概念
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日常所说的人性关怀,是指“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并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进一步追求,人们的需求从过去较为简单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过渡到以人为本的需求,在服务中要求更加人性化。
对于婴幼儿而言,儿科医疗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儿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到“以儿科患者为中心,以服务儿科患者为宗旨”,具体表现为,在儿科的医疗护理过程中,要以服务患者为根本,充分爱护和尊重患者,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儿科护理中必须坚持以儿科患者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儿科的医疗护理,强化儿科的护理服务理念,做实儿科的基础护理,全方位实行儿科护理责任制,深化儿科护理专业的内涵,进而整体提升儿科医疗护理的服务水平。
2 人文关怀对于儿科医疗护理的重要性
护理本身就是一项精细而繁琐的工作,由于社会、职业、地位、信仰、民族、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每个患者实际上所需要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也有所不同。对于儿科护理,人文关怀就是在日常的儿科护理工作中不断地关注病患的需要,重视不同患者的心理感受,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2.1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给儿童患者更好的护理,精心呵护祖国的花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儿童生病时,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父母心理也格外紧张,这时医护人员在做好患者护理的同时,也要进行人文关怀。在关注患者的时候,关心家属的情绪和感受,给予儿童最大限度的温暖、最贴心的照顾、最符合儿童实际的护理方案,不仅有利于儿童快速康复,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家属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更快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共同呵护祖国的未来。
2.2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精神风貌、工作信誉、整体实力都主要体现在医护工作的身上。在儿科护理中提倡人文关怀,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评优比赛、考核评比等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地提升自身素质,自觉地把外在美和内在美融合在一起,进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形象、实现业绩提升的目的。
2.3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凸显着人文主义精神。人文关怀要注重儿科患者的尊严,注重患者的住院条件,最大限度地实现儿科患者的舒适就医和精神自由。儿科护理的服务对象为儿童患者,儿科患者作为医院患者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员,在儿科护理中凸显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有利于深化儿科护理改革,为医院创造品牌服务提供必要保障。
3 在儿科医疗护理中做好人文关怀的措施
人文关怀作为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做好在儿科护理中做好人文关怀,具体为:
3.1加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儿科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方面可以在医院内部加强人文主义宣传,例如,在医院的宣传板上,通过张挂宣传板报、画册等进行宣教活动,确保图形并茂并且定期更换,对先进的儿科护理人员,要在板报上予以表彰,为其他医护人员树立学习的榜样,做到宣传到位;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另一方面,在医院内部积极宣传健康主义教育,在各个病房内张贴图画,最好是儿童喜欢的卡通图片,通过可爱的卡通人物,宣传健康知识。
3.2通过评比工作,促进服务理念的转变。在医护人员中实现人文关怀专项评比活动,让患者为医护人员打分,最后计入年底评优,激发各个医护人员自觉地将人文关怀融入日常的医护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此外,也可以在各个儿科科室中增设流动的护士服务站,增强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使医护人员更加贴近患者,了解患者,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及时的服务。
3.3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实现人文关怀。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医院设施的改善,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例如,在儿科病房的布置上要更加温馨,可以通过摆放漂亮的花朵,张贴可爱的卡通图案,画面要尽可能的鲜活可爱,最大限度的取悦患者儿童的内心,让患者儿童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同时尽可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3.4通过制度与服务流程将人文关怀融入儿科医疗护理活动中。在服务流程的设计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例如,在儿童刚入院时对每一个患者儿报以微笑,和儿童进行亲切交流,对患者家属耐心讲解住院流程,做好护理记录。在儿童患者住院期间,要主要关心儿童日常生活,了解儿童病情和心理,及时和家长沟通;在患者等待诊治期间,可以提供玩具,消除儿童等待的枯燥;在儿童出院的时候,及时做好回访工作,确保儿童的彻底康复。
3.5加强儿科医疗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立足现状,充分重视儿科医疗护理青年人才的培养,在对现有儿科医疗护理人员进行儿科人文关怀理念与具体措施教育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儿科医疗护理青年人才的培养,让人文关怀变成医疗单位的一种文化,让人文关怀的理念根植于儿科医疗护理人员的内心,使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到儿科医疗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中。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①对新进大学生先送至医疗护理质量教的医院进修1年,通过进修打好专业基础;②通过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的带教,一对一跟班学习。③适当地给他们压担子,充分激活他们的潜能;④鼓励医疗护理人员深入实践,要求他们多查房,多接触患者,熟悉病史病情,掌握儿科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动态⑤针对儿科患者的特点增加必要的心理学方面的学习,更好地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4 总结
护理质量是衡量儿科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人文关怀作为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儿科医疗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既有利于给儿童患者更好的护理,而且有利于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也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伟智,王缸,胡容,等.深化整体护理是理念与行为变革的过程[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16.
[2]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住院病人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04):245-248.
[3]陶娟.浅谈儿科优质护理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保健营养,2014,7(下):4014-4015.
[4]岳月英,刘侠.儿科护士的五心与博学[J].护理研究,2005,2(2B):371.
篇2
在电视新闻中融入人文关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到以人为本,加强对民生生活关注的同时重视民生的精神及道德,对民生各个新闻事件做到尊重与关怀。当前,电视新闻中的人文关怀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视中的声音与画面进行结合,使其能够通过电视渠道传播人文关怀理念,并在基于社会群众已有的道德基础上着重注重群众个体,从群众个体角色出发来思考新闻事件。电视新闻作为反映社会现象的公众平台,其新闻事件的发展方向及新闻观点都会给社会人群思想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电视新闻中融入人文关怀能够使社会人群认识尊重与关怀的重要性,增强对道德理念的重视,这对社会发展风气有着积极作用。
1 电视新闻中人文关怀的发展现状
1.1 对真正的人文关怀缺乏正确认识
电视新闻作为官方媒体及大众媒体,其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是电视新闻需遵守的基本原则,这是反映事件客观真实的重要准则。但是,结合我国以往的种种电视新闻报道方式来看,单一的追求新闻事件真实性及完整性会使得出现对新闻个体人物的人文关怀,给新闻事件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某电视新闻曾报道过一起学生主考作弊事件,在该事件发生时,记者曾将考生传递答案作弊的整个过程都进行拍摄下来,并以偷拍及跟踪等方式手段来获取考生的作弊过程及行为。这一拍摄过程将考生在场的作弊过程及被抓过程都进行暴露无遗,虽然该报道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当前考生以警示,但观众在观看该新闻内容时,会认为该电视新闻内容缺乏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若记者拍摄时及时制止了考生的错误方式,则考生也能够及时停下犯错的脚步,不至于被抓获[1]。
1.2 报道内容缺乏人文关怀
当前,电视新闻媒体在重视人文关怀时,主要将关怀理念体现于同情新闻事件人或关爱案件人,但这种抱着善意理念来关怀的方式往往会无意中侵犯个人隐私,使得电视新闻报道忽视了群众的受众心理,最终对受众带来了实质伤害。从当前的电视新闻报道状况来看,部分记者在采访存在伤人权益事件时,其电视新闻报道内容选题及看法、角度都对当事人及观众情感带来了伤害,部分电视新闻在报道时会因事件因素而关系到与事件无关的个人情感及生活经历,这样的报道方式给当事人及事件参与人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2]。
2 电视新闻中人文关怀的运用策略
2.1 电视新闻选题遵循以人为本理念
电视新闻报道所面向的是大众群体,在电视新闻的人文关怀上,其不仅需对事件人物价值做到基本尊重与关怀,还需从事件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新闻事件人自身的利益及新闻产生的影响,同时,电视新闻还需对观众人群的受众共鸣进行研究。观察当前受众群体的关注方向,并结合事件内容各个利益,在不影响事件利益的前提下开展人文关怀,合理调整报道方向,将其以客观事实进行陈述的同时避开他人隐私报道。新闻记者在新闻事件选题时需考虑该新闻内容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并加强新闻报道后对当事人带来的影响关注,从电视新闻中让人感受社会中的人文精神,使电视新闻报道真正的带来正面能量[3]。
2.2 从观众视角确立报道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需从观众视角进行确立报道,在遵循基本的真实性时,不以媒体话语抨击他人,这是人文关怀的关键所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内容时,需以普通群众的角度及价值观、道德观等观念视角来思考新闻事件,并在报道的同时加强对自身肢体语言的表达,使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时能够通过报道者及报道内容感受到人文关怀,使被采访者能够感受到新闻工作者的关心及关怀,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慰藉,这样的新闻采访方式使受访群众得到关怀的同时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3 从报道内容贯彻人文精神
从电视新闻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来说,人文精神是人文关怀开展的重点,这也是新闻伦理学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是电视新闻活动的一切前提。人文精神所围绕的对象为“人”,因此,电视新闻在报道时需从原则上贯彻人文精神,不仅报道内容包含人文事物,还需贴近人们的生活,关怀人们的生活,了解人们生活中的疾苦,做到以人为本的报道精神。其次,电视新闻的报道内容要做到对人性的尊重,传播真善美能量使社会舆论风向能够走向正确道路。
在新闻媒体不断扩展发展规模后,新闻媒体开始形成大规模市场,每一个新闻媒体都具有自身特色,但从人文关怀基础来看,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应具备高品质的人道精神,不应采用媚俗内容来吸引大众,达到提升收视率的目的,而应从基础上培养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这是电视新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电视新闻及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发现社会问题,更是通过正确舆论来引导社会群体解决社会问题,使社会在正确媒体的风向引导下实现稳定、和谐的社会风气。对此,电视新闻在开展新闻报道时,需确立正确的新闻职业价值观,从真实、客观的角度来挖掘新闻信息,在新闻信息素材的选择上做到对正确价值及道德的衡量,做到以人为本的衡量标准。电视新闻媒体若失去了人文精神,其等于失去了新闻报道的意义,追求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是电视新闻从事者对社会的责任所在。
2.4 加强媒体社会责任意识
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及传播与电视新闻从事者有着密切联系,而新闻从事对新闻事实的选取及报道则取决于新闻从事者对社会的道德的认知及责任感。换句话说,社会责任是关系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重点。由于电视新闻所反映的问题方向所属社会阶层,因此在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及推动力,对社会舆论的导向及传播都有着重要职责,对此,电视新闻在开展报道活动时,需着重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还需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注重与加强对正确道德理念的传播,对公共利益做到努力维护,以调节社会矛盾为报道目标,改变以往的社会冷漠现象。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理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研究成果
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的重要性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方面出发,我们可以知道其作为一种疏导人的心理发展、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发展人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以人作为其学科发展出发点和基本点的。在这个意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包含了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这一内在价值取向的影响和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论的研究发展才能得以存续和发展下去。[1]
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资源内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是以多种现实和历史的人文内容为发展的原动力的。首先,哲学的人文精神是其主要内容的重要体现方面。不仅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种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的精神意志,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内容。其次,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社会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理论来源。再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建设架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是一个多维度、多方位和全角度的理论系统,在实际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当中,可以从其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建设。在纵向上,应该深入到社会主义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土壤当中,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为中心点,以科学发展观作为人文关怀的重要切入点。在横向上,构建以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统一体系的理论系统,加强对传统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时代精神渗透和学习。
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方法的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相关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把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的关键程序和重要突破口。在实际的融合过程中,需要坚持科学、调整、和谐和感化的融合原则和实现方法的运行机制。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的研究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有理解人文关怀的含义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误区的纠正两个方面。人文关怀中的“人文”指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通过利用沟通和交流的形式,把深刻的价值观念和共存的思想理念进行换位思考,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抽象的反思,赋予整个沟通过程以特有的意义和价值。在充分理解“人文”的含义之后,我们需要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紧密的理解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思想道德过程当中对于他人需要的满足与关注,把相关的人文载体的内容通过实际的思想道德的传播过程而实现完整的传递。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种以制度关怀为主要的工作立足点的推行机制。制度关怀就是利用有“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文化载体去渗透到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实现过程中。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误区的纠正的方面,人文关怀在实现的过程中缺乏了“人文”的核心内容和忽视了人文关怀主体的全面关怀是务须纠正的两个主要方面。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还没有很好地全面贯彻“人文”的关怀理念。目前的人文关怀主要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主要的利益进行关怀。这种关怀并没有很好的体现“人文”的内容,因此不能把该种关怀说成是人文关怀,而只能说是日常生活关怀。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关怀”与“人文”之间的联系并不大,“关怀”在过去和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解读为上级领导对下级员工或者群众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和关注。这种解读无疑只是停留于对应的层级关系上,从而也没有在更加广泛的范围上或者更加宽宏的思维上去进行落实。而另一方面,“人文关怀”缺乏对关怀主体相关内容的考虑。在过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当中,都把研究者排除出相关的关怀活动。
3.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发展方向的研究
促进研究方式的转化和优化,革新人文关怀的思维方式。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沿着系统思维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集合各种社会生活方面和范畴的系统学科,也是一个以人为本和根据人的实际生活需要来引导人进行终极价值最求的思想道德发展过程。其次,人文关怀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思维的发展。立体思维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发展方面,同时也是以人的发展多样性和立体性为出发点的。人具有多种属性,人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以是“抽象的人”;可以是“社会的人”,也可以是“自然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人文关怀过程中的立体思维的研究能力。
促进人文关怀的研究视角的多样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促进人文关怀研究视角的多样化的主要途径是以世界的眼光去借鉴国外的先进研究经验。例如国外的社区健康活动和相关的关爱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与此同时,人文关怀应该利用多个学科之间的优势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发展。例如,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现实的实践基础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化解相应的研究困难。历史借鉴的研究方法一直都是人文关怀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但在运用相应的研究手段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到相应的历史文本当中去寻找有意义的内容。而另一方面,比较研究法也是人文关怀研究的重要使用方法。在运用该种研究方法时,应该平衡好各种实例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对比,深入了解各个比较内容之间的异同。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人文知识之间的比较和探索,从而在反思先进的人文关怀的内容和实践方面的缺失当中可以得到相关的难题解答答案,最终确立起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最佳研究途径和研究爱方案。
参考文献:
[1]任效峰,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应对策略[J],理论观察,2006(1):32-34
篇4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其目标是帮助人建立一种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以此来保障社会的整体发展和人的生活,其最根本的价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没有人文关怀,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1]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人文关怀是保障其具有影响力的基础,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体现
教育使人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在教育的新时代下,教育已经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对于基本知识理论的教育,而应当得到最大范围的扩展。当今时代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换句话说就是在教育中要尽量多的加入人文关怀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教育中过分强调社会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个体的关注,造成了人文思想缺失。具体表现如下:
1.在教育中过于要求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而是简单的认为只要教师进行教课就能实现预定的效果。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不太重视学生的心理,只是按照自己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根本不去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总的来说就是教师在教育中过于关注自己的作用,以自己为中心,学生被视为物,在教育中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在教育中过于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了对个人价值的关注
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于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那个是价值的中心有过激烈的争论。[2]我国历史上一直强调先人后己、重集体轻个人的思想,要求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这种传统形成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偏颇致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被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更不能全面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
3.在教育中只是简单的进行灌输教育,缺乏教育方法的灵活性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讲课,没有结合社会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更不去关注社会的新问题和矛盾。这种教育方式不能真正解决学生在思想上面临的问题,从另一个方面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适合学生的学习的需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种教育方法的结果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学生依然是漠然不懂。可以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对大学生在多种价值观选择方面的引导,导致大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中的困惑。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人文关怀的路径
1.在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其能够参与到教育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可以说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和出发点。因为为了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当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发挥人的创造性,提高其自主思想意识和道德。[3]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保障学生的权利,建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变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的活动,其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每个社会个体都有自身的特点,在教育中要重视这种差异,针对不同的受教育主体进行不同的教学,教学内容也要根据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地更新变化。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灵活多样,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综合性,把人文关怀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文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另外,大学是一个讲究不断追求、创新的地方,大学中更应该体现人文的思想,通过这种活动发展好校园文化,使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3.在教育中注重教育环境的作用,构建一种有序的教育氛围
不容置疑,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教育活动,一种良好的思想道德也是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形成的。一个好的环境具有极大感染力,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推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所以,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尽最大力量创造一种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金超:《加强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4期。
[2].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篇5
[关键字]人文关怀;临床护理;实践;评价
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关注人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以人为本,关注人生存的价值与意义。在临床护理中,要将人文关怀作为工作的重点,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进行心灵的安慰。现如今,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护理人员必须要自觉对患者进行感情的付出,要理解患者,给患者必要的精神安慰,并尊重患者,给予他们关爱与照顾。在临床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不仅能够满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士在临床护理中的专业水准,使临床护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总体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关系的和谐。
一、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及重要性
1.人文关怀的概念
“人文关怀”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笼统的概念,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人文关怀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独立的人格以及人生存的意义等。其实“人文关怀”的概念也非常简单,就是对人的一种关怀与关爱。更详细一点说便是,对人们生活状况以及生活形式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尊严及人性的一种肯定。人文关怀重视人类的解放与人类自由的强烈追求,将人性列为第一。在临床护理中的人文关怀针对的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怀,将人文关怀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始终十分必要。
2.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现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将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服务转化为了对顾客的服务,很大程度上而言医院已经将患者不再当作简单的患者,而是将他们看成了顾客。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身体上的治疗与照顾,还需要从心理上去关心、关注、关照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在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文关怀,让患者从各方面都得到最好的照顾,包括患者的尊严、人格等。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而且是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心灵沟通的重要渠道。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这种护理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能够放下紧张压抑的情绪。这样不仅能够让患者放松情绪,促进病情的好转,而且也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声誉的提高。在医院,不仅是患者和是患者家属都容易出现精神压力大的情况,这样对患者身体的康复是十分不利的。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病患家属便很容易将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医院,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十分不利于病人病情的好转,也让医院的声誉受损。如果医护人员在治疗病人和对进行病人护理时,注意运用人文关怀,在适当的时候给病患以恰当的的照顾,让他们在心理上对自己的病情充满信心。这样不仅能够让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也能让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充满感激之情,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二、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及评价
1.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沟通技巧
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那么护理人员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必须要考虑到各个方面,采取最能让患者接受也最恰当的方式让患者能够对医护人员敞开心扉,舒缓情绪。那么,医护人员便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是人文关怀的第一步,只有沟通,护理人员和患者才能互相了解。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身体上的变化。与患者进行沟通,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必须要注意讲话的语气和行为举止。根据不同年龄与不同层次的患者应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通过沟通,患者能够信任护理人员,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2.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人文关怀在很大程度上而言,是心理与精神上的。但是人文关怀的基础与前提便是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然后对患者进行心灵上的关爱。医护人员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以及护理基本技能的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如果一位医护人员没有良好的业务能力,他便无法给患者病情上的帮助,人文关怀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要想使患者的病情的治疗、护理、康复一系列的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很高的护理技术水平,并具有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和临床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自己的护理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护理质量得到大的提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必须不断的积累经验,通过适当的方法帮助病人,使医生的手术意图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护理人员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是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体现。医护人员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病人能够信任自己,树立起恢复病情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病人病情的治疗与康复,使身体尽快的得到康复。
3.护理人员必须维护病人的尊严
人文关怀的核心便是关心人、照顾人、尊重人。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必须对病人一视同仁,用同样的心情对待每一位病人,维护病人的人格与尊严。护理人员不能因为患者的身份地位、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不同对待,护理人员需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心灵上的呵护与身体上的关照。在临床护理中应该随时注意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不应该因为各方面不良因素导致对患者有歧视心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语言应该尽量温和,在理解病人的同时对他们的病情给予最大的帮助,给患者身体康复的信心和勇气。
三、总结
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医院便成为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主体。护理人员应该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必要的了解,从而发挥人文关怀的最大功效。将人文关怀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使患者能够更好的进行病情的治疗,促进和谐医院以及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梁立.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护士人文教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50-53.
篇6
(一)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内涵
在我国,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形式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人文关怀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的关心、关怀,大学生教育中实现人文关怀就是用人文教育的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个体需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对大学生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把对学生的教育作为起点,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二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过多关爱,离开家庭到学校以后巨大的落差会使学生产生失落感,因此就非常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是预防和防止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迫切需要,为和谐社会培养人才提供条件。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特征
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具有自身的特性,通过分析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特征的分析,可以科学地理解大学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一)高校人文关怀管理具有教育性
教育性是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重要特征,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上的教育,更是一种管理上的融入性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要从对学生的关心出发,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心灵交流,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人文关怀管理具有个体性
高校是由众多学生组成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这个大环境,学校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学生的个体成长,因此,对学生个体的关怀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和谐校园的保证。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要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关心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逐渐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另外,要针对学生个体,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展开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良好的处世心态。
三、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途径和方法
(一)人文关怀要求大学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
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改变一直以来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转向对话式教育。对话式教育就是要求大学教育者和学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对话式教学体现了大学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尊重和情感的投入,从而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即由说服型教育转向关怀型教育。
(二)人文关怀教育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学校要具有良好的服务中心和服务设施,比如宿舍顾问、贷款和奖学金顾问、法律援助部门等。另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社会工作者,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等,来解决大学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这些人性化的服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温暖,进而萌发出爱国情怀,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三)人文关怀教育要注重提升学生精神品位,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是更高层次的追求目标。大学生教育管理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精神品位,通过人文关怀,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从某些方面来说,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位就是开掘大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精神品位的提升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
四、结语
篇7
(1)观念转变。对休闲产业的意识观念不够,导致我们在城市布局规划等多个方面忽略了运动场所、公园、公共空间等对生活的重要性。要推进休闲旅游的发展,必须加快观念的更新,以营养生命的理念引导休闲产业。
(2)政府支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休闲娱乐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政府就必须承担相关的责任。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休闲服务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人们可以在休闲中学习并得以社会化。
(3)行业发展。早在50年前,西方国家就迅速地通过发展休闲产业来缓解旅游业的压力,诸如休闲俱乐部、体育俱乐部、文化馆、剧院、博物馆、艺术馆、舞厅、休闲度假村、主题公园、游乐园等等。同时也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扩大了经营范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满足了人的多方面消遣享乐的需要。当前,我国正面临一个发展休闲产业的大好时机,遵循什么样的客观规律,如何调整发展战略、业务方向、管理途径、运行机制等,都对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4)教育跟进。目前,我们已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然而如何休闲却未被当成“问题”来对待,休闲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盲点,这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失误。美国的经验也许值得我们参考。早在1918年,美国联邦教育局就将休闲教育列为高中教育的一条“中心原则”。这个中心原则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时间去培养他个人和社会的兴趣。如果能被合理地使用,那么,这种闲暇将会重新扩大他的力量,并进一步丰富其生活,从而使得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5)积极研究。建议政府加强有关理论的研究,从学术和政策研究的角度考察休闲文化、休闲经济、休闲产业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变量关系,以及它们与社会的关系。对基础性的问题进行系统、科学、规范的论证。
篇8
一、理解与沟通是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前提
(一)走进社会各阶层了解民生,为服务提供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是急剧增长的教育机构和师资水平较低之间的矛盾,引发各种类似体罚等等状况充斥网络,家长充满不信任。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本身的竞争压力和担忧孩子未来的发展引发的,大多数家长都唯恐孩子发展慢了,获得少了。
深刻分析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们本着“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的人文主义思想,一方面借助外力邀请专家团队对不同年龄层的家长开展疏导和咨询,缓解焦虑情绪。另一方面,由幼儿园有心理咨询资质的教师担当咨询师,定期为班级家长服务,分流焦虑。同时我们多渠道开展家长园本培训,帮助家长了解为什么要杜绝小学化倾向;关系民生的招生等等问题,启动前也是开展全员培训,保证新生家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正确的指导。
(二)发挥多渠道的沟通作用,传播正能量
网站、家校路路通、短信、家长园地等等都能有效发挥横向、纵向的沟通作用。但由于目前接送的大多数是爷爷奶奶,他们最需要的口耳相传式的宣传。因此,除了网络公布安全知识以外,每个月通过家长路路通的类似于带好接送卡,礼貌出示,因此每个月,不论是幼儿接送卡登记情况、还是其他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班级老师都会以不同形式面对面提醒,将不同层面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二、规范和执行是实施“人文关怀”的有效保障
(一)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能保证做事的预见性和有序性
有章可循是为了保障常规性工作和有序开展,幼儿园稳步发展。有法可依是为了保障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运用有效的机制保证幼儿积极良性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两年一次进行修正,以保证其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度和适应度。同时,我们还邀请一名有资质的律师随时提供咨询保障,出现家园问题保证有法可依,不简单凭经验处理。
(二)家长工作完善机制能保证做事落到实处
如何把握每一次活动的机会宣传幼儿园、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在做什么,或者是了解家长的心声,能够将许多矛盾消弭于无形之中。如每学期的“家长问卷调查表”,从发放家长问卷到园长室查阅分析情况,最后交还班级教师认真分析情况并做出答复,行政方面由园长室答复,班级老师答复由行政人员负责检查是否适宜等等,落到实处的家长工作将人文关怀的精神带到了千家万户。
(三)处理突发事件的运作体系保证做事细致有效
现代社会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已经到了比较超前的地步,一方面幼儿园应时时、处处把排除安全隐患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另一方面必须不断帮助教师深刻意识到,当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瞒、藏、私了只会埋下更大的安全隐患和矛盾隐患。
例如在幼儿园发生最多的不明原因的摔跤、磕破,或者是同伴间的撞伤等等情况时,第一时间打电话到保健医生和园长室――根据保健医生的处理情况决定是否就医(原则是只要有破、出血,不论大小必须就医)――打电话通知家长,告知简单情况――行政部门用车带领带班教师和保健医生共同前往(同时告知家长在医院汇合)――处理过程一切以孩子为重,全面关注孩子,面对家长时不推卸责任(因为孩子是无民事责任人,因此,就算教师在岗,幼儿园也是需要承担责任的)――主动承担后续换药等任务(如家长承担,则表达感谢和问候辛苦)――当天晚上进行家访,探望孩子(班级中分析、排除安全隐患)――后续班主任和行政部门及时关心,通过班主任传达――报销孩子医药费。
在一系列规章制度的保障和充满爱心的关爱体贴下,家长的心慢慢地放下来,逐步有了安全感,为家园之间的良性互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提升团队素养――“人文关怀”的“可持续”推进的枢纽
(一)家长工作由原先的一人负责改为多人担当――大家出主意
幼儿园尝试改变以往每个月的园长开放日为智囊团轮流做东的咨询团,为家长提供倾诉空间,因为很多问题都是由教育孩子身上引发的,由专业团队答疑解惑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家长的不满情绪。当一位家长因电瓶车停放问题找园长而园长不在时,我的团队首先告知园长不在的情况,然后很诚恳地拿纸笔详细记录了他的意见,并读给他听记录是否属实,同时承诺园长一回来会尽快处理。我回来后主动给他打了电话,并邀请他参与到执勤队伍中来,以一名家长的身份去劝说其他家长,双方合力,效果甚佳。
(二)家长工作通过多种教研活动,预演实践――大家试一试
家长工作中的人文关怀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社会综合能力。利用多种场合研一研,练一练是帮助教师提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理念,具有了社会同理心,教师就能站在家长的角度多一种思考,多一种选择,将会改变自身教育者由上而下的狭窄视野。经常记录、搜集家长工作中的疑难杂症,随机教研,共同参与点评,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三)家长工作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提升融合度
在幼儿园项目研究《五彩微社区,现代小公民――幼儿园“儿童微社区”特色体验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的引领下,我们打破校园围墙的界限,走向社区,走向社会,一方面向社会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需要帮助的学前期家长给予指导,另一方面记录社会的声音,汲取有用的价值,不断调整我们的工作指向,为老百姓服务。双向融合,让更多的人知道教育机构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社会的和谐度也能相应提升。
四、结束语
篇9
【关键词】人文关怀;基础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模式及服务对象也在转变,护理模式不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服务对象不仅仅是有疾病的人,而更关注所有人的身心健康,主要体现在人的心理上、情绪上、精神上及环境和社会等诸方面,其目的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身心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这也对护理人员在服务质量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仅是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素质管理、护理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文化管理和护理制度管理等,更重要的是要以患者健康为中心,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尊重患者权利、让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全过程,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整体护理服务理念,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核心体现[ 1 ]。因此建立以满足病人身心需要、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和愉悦的就医氛围,最终达到使病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而满足的状态的目标。本文就我院通过人文关怀理念实施基础护理效果作一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调查住院、门诊患者,选择600 例,男女各300 例,年龄范围18~70岁。
1.2 方法
将人文关怀理念用于基础护理过程中,评价该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及实施
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是心理护理的核心并贯穿护理的全过程。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适合患者需要的护理服务。护士在护理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和姿势及护理技术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1)在基础护理常规上提到护士应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和方法,减少对患者的反复操可以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有利于减轻病情和促进康复,基础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提升护理水平的核心,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护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病人合理的和基本的需要,才能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进一步体现人文关怀精神融入人文关怀理念。(2)沟通是护士工作的重要手段,护士随时与患者接触,应熟练掌握沟通技巧,积极有效的沟通、恰到好处的疏通劝导,既能增进相互理解、信任,又能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2]。(3)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良好的记忆力及多学科组成知识结构,正确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平复患者不安心情。同时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引导患者改变不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和习惯,促进患者的心理向着最佳状态发展,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2.2 护理人文关怀及实施
现代护理指出,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营造舒适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环境是现代化医院必须具备的条件,人文护理就是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这也是人文关怀在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和尊严的维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关怀也越来越凸显出它的独特价值和生命意义。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对护理人员在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宗旨是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使患者和家属满意。具体方法是:(1)树立“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到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真确把握人文关怀的内涵和实质,逐步形成关心患者、帮助患者和尊重患者的人文环境和氛围。(2)树立“以人为本”和谐护患关系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尊重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理服务理念的最高境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护理人员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进行规范和训练,形成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行为规范。(3)注重专业技能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的提高:在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注重通过语言和肢体表达出自信,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同时也要从患者的服饰、表情、语言、肢体行动中读懂其疾苦、需要和渴望,恰当的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技巧,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以满足患者合理需要,消除病人对护理人员的疑虑,减少恐惧和紧张情绪,体现人文关怀,促使病人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必要时对病人的病情和各项检查和治疗方案讲解清楚,既可以使病人了解治疗措施,又可以达到消除和减少恐惧心理,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3]。
2 结果
将人文护理理念运用于基础护理过程后,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大大提高,调查的患者600 人次,满意度为97.89%,极大地改善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从而实现了在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主体的人文关怀,全面提升了医院的护理服务品质。
3 讨论
人文护理关怀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护理实践中,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在原有的医疗护理设施条件下,进一步提供精湛的护理技能、通过得体的举止、亲切的语言、细致的照顾和周到的服务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休养环境,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同时还应更进一步的做好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服务意识,要学习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社会护理学、法学、护理美学及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知识。
同时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护理工作中,不仅应掌握护理理论相关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及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更应重视患者人文需求和医院文化氛围的营造,运用所学知识,切实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才能适应护理工作的要求,使患者满意、家属满意,从而提升整体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使护理目标更加明确,护理行为更加规范,同时体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护士的人生价值,切实做到现代护理理念的真正转变。
参考文献
[1]叶晓芹.浅议如何在基础护理操作中体现人文关怀.卫生职业教育,2012.14:86-87.
篇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格局深入调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增加,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社会形态多元化、群体多层化、价值多重化、诱惑多样化、问题具体化等诸多新课题。如何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自身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
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简单的说,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心理疏导,是利用心理学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达到消除症状,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心理疏导的过程,其实质是不断消除内心不和谐因素,有效增加内心和谐,最大限度创造和谐心理的过程。"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
在交通思想政治工作中,笔者认为,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心理疏导是指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
二、深刻理解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为:天生有男有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自然;人类据此而结成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而天下,这是人文,是文化。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人文区别于自然,有人伦之意,区别于神理,有精神教化之义;区别于质朴、野蛮,有文明、文雅之义,区别于成功、武略,有文治教化之义。可见,人文,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区别,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人文关怀可以传递人间的公平、正义、同情和理解,使人人都尽可能拥有尊严、享受宽容。只要有人文关怀存在,人间便会有良知和情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就能让更多的人一起享受。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 关怀人的精神生活。人文关怀包括层层递进又密切相关的几层涵义:
1、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2、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
3、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4、尊重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
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6、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三、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在交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除了具有一般性内涵,还有其特殊性。在交通行业,由于其行业性质等客观原因,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1、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个概念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必须高度注重对交通行业员工本身的关心,充分发挥、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交通思想政工作不能停留在过去的一些行之有效办法上,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辅导报告、形势任务教育等政治学习等形式组织学习,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成效还不是十分明显。因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交通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交通的迫切需要
人是社会的主体,构建和谐交通在本质上就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一个人身心(特别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体现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精神上、心理上的一种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根本上是由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实现人自身和谐,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基本价值追求。只有员工的自身和谐了,才能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和谐有序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具备应对市场经济、改革发展中给员工所带来的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才能不断增强员工应对不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才能不断培养适应能力。
所以,交通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推动人的自身和谐建设,努力探索在新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员工心理承受力的方式方法,自觉地在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正面教育等重要环节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营造培育和谐心理的氛围,为构建和谐交通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保证。
3、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心理不适困惑着很多人。容易产生焦虑浮的心态和躁狭隘偏执的情绪,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社会亏待了自己,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喜欢对别人吹毛求疵,有苛求计较之心,无宽容体谅之意,生活无节制,工作不自律,轻视别人和它物,使人因紧张而无法保持心理平衡,无法控制自己,甚至失去理智,进而影响和谐交通、和谐社会的建设。
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通过解决工作对象的心理问题,有效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改善人们的非适用行为,包括对人对事的看法,人际关系,促进人格成熟,以有效且适当的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压力、处理问题和适应生活,帮助他们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达到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
- 上一篇: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