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开发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校园开发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校园开发建设

篇1

作者简介:陈安琪,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傅新文,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235-02

一、引言

高职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断创新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开发实践教学资源,选择最佳的载体来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社会服务活动作为一种公益活动,是我国时展与进步的必然产物,能够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服务热情,彰显青少年风采,不仅能帮助老弱病残切实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还能使高职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收获快乐,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培养相互爱护、相互尊重、互相帮扶的爱国情操与社会主义责任感。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活动中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功进行的体现,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分力量,对学生是一种成长的历练,更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本文详细分析了社会服务活动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载体的优势与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活动中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进行了研究。

二、社会服务活动作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的必要性

(一)社会服务活动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象是所有年级的高职学生,只有让其充分参加到社会活动中,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寻找道德标准,形成自我个性,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青少年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践行真知,学习做人,学习做事,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主要力量是高职学生,活动全程凸显助人为乐的精神,将我国传统高尚的道德精神与社会服务活动相互融合,激发青少年的纪律性和热身公益的奉献精神,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生活技能还是从社会道德标准的角度出发,社会服务活动都是高职学生进行思政课实践活动的最佳载体;此外,社会服务活动为高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很多高职学生的家庭环境比较富裕,家长宠爱孩子导致学生的生活独立能力较差,社会服务活动为丰富学生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比如,在汶川地震中,大批的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到救援活动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汶川地震的营救活动贡献了很多,这不仅丰富了高职学生的生活经历,使其学到了很多生活的基本知识,还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之难”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使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有效训练。

综上,社会服务活动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增强学生的正义感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雷锋精神,乐于助人,关爱社会,提高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这一个大染缸中能够坚持自我,出淤泥而不染。

(二)社会服务活动是高职思政课核心内容的体现

道德教育是高职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社会主义荣辱感,使学生明确“八荣八耻”的道德标准,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尊师重教。高职思政课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崇尚科学,封建迷信,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高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高职学生在社会服务活动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找到自身性格与思想建设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共同营造团结友好、艰苦朴素、勤劳勇敢、洁身洗好、互帮互助、互相协作,充满正义感的社会氛围,凭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服务活动中,使学生承担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荣誉与责任,在公益服务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三)社会服务活动符合高职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生在高职阶段正处于人生的迷茫阶段,即将迈出校门、步入社会的他们只有从丰富的实践经历中积累经验,找到自己的道德标准,从而开启社会之路。21世纪的高职学生热情奔放,敢于拼搏,面对失败从不言弃;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思想活跃,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他们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敢于突破。

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要与高职学生的性格特征相结合,以独特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服务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高职思政实践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服务活动符合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符合年轻人朝气蓬勃、乐观上进的特点。社会服务活动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识,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符合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与高质量完成,必须深入群众,了解活动所在单位文化习俗,切实帮助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与麻烦,甚至受到委屈,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收获快乐。

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活动中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

(一)积极利用社团活动开支思政课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工作内容之一,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在社团工作中得到锻炼。学生社团是由学校社团联合会直接管辖,社团的活动采取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模式,社团所收获的荣誉、所承担的批评都与学生日常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态度直接挂钩。

将学生社团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相结合。比如,高职院校家教团可以免费为学校职工的子女进行课程辅导,免去在校职工的生活负担,提高在校职工的整体素质;自强社的成立初衷是资助育人、自强自立、回报社会,由多个义工服务队组成,协助十一勤工俭学招聘会的举办,帮助更多家庭困难的学生走向自立自强;志愿者社团是由多名自愿参与志愿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的学生组成,西部支教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与艰辛,通过跟孩子的接触与交流,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为了丰富社团活动,新生入校时各学院要要求学生至少参加一项社团活动,利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同时,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积极组织重阳节感恩敬老活动

重阳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对先人的纪念与感恩。高职学生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重阳节感恩敬老活动。学生应该主动与老人沟通,交流彼此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的看法,但重点应该放对老人谈话的聆听,在聊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帮助老人梳头、剪指甲等,使老人感受到温暖;学生可以帮助老人整理被褥,清扫宿舍,整理花草等,为老人营造一个温馨、洁净的生活环境。老人在重阳节这种特殊的日子里,最希望能与子女团聚,所以学生要尽量帮老人与子女取得联系,并真诚的邀请子女参与到重阳节感恩活动中;最后,学生要以文艺汇演的方式结束这场活动,使老人在欢乐生中度过这个特殊的节日。

高职学生通过参与敬老活动,切实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用智慧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树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爱老、敬老”的宝贵精神,给予家人和老年人更多的关怀与爱护,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与祖父祖母,报答他们的哺育之恩,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孝”,强化学生的尊老爱幼意识与社会正义感。

(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西部支教活动

西部支教活动是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者是毕业前的实习期间,或者是应届生毕业后直接参与国家的西部支教计划,到偏远、贫困的地区。大学生积极参与西部支教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城乡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锻炼学生吃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学生在参与西部支教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农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劳作的辛苦,养杜绝浪费,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意义;途径

第二课堂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课堂教学时间以及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几个方面。第二课堂的开发建设迎合了当代社会对实质性教育教学的需求,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发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意义所在

开发建设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着眼于教学的实际需求与困难,是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教学创新方法,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是及其明显的。

(一)不同于与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的英语教学在时间与内容上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英语讲学内容仅仅限制于课本知识以内,而教学时间也仅仅是在学校课程安排之中,其缺陷之一在于无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英语知识,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局限性,其缺陷之二在于该模式下英语教学过于死板,缺陷活性。而第二课堂充分的遵循了英语教学的特性,在常规教学当中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又在第二课堂中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组合,大学的英语教学被分为了三个部分,即是:

1、第一课堂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主要进行课本知识点的学习,承担教学评估与测试任务。

2、第二课堂承担了第一课堂的教学补充、巩固与拓展任务,同样执行评估测试以及实践运用责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程形成英语教学的整体,相互辅助,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却又能够相互合作。

第二课堂的开发建设弥补了第一课堂中活力不足、内容局限、缺少实践的缺点。

(二)更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的大学一直都有三六九等之分,好的学校自然拥有特殊的优势,且它们都具有同一个优点――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看见学习的学生,学习氛围极为浓郁,渗透到了学校的任何地方和校园生活的任何时间。第二课堂的开发建设成功确立了英语教学时间地点与方式,其中方式的改变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而时间与地点的创新则是营造良好学风与学习氛围的重要方式。第二课堂教学是灵活的、愉悦的、轻松的,与第一课堂教学的严肃、严格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抚慰,与学生学习兴趣相吻合,因此,它是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工具。

二、开发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途径探讨

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的优势之后就需要着手于开发与建设第二课堂,通过各机制的建立和创新发展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

(一)奖励机制的建立与创新

建立与创新奖励机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其自主学习的潜力。大学生生源不尽相同,在智力水平、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单单依靠打包式的第一课堂教学难以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而利用第二课堂发展起来的自主教学充分的尊重和认可了学生的个性,给予了他们自我发挥、自我展示、自我学习的平台与空间,能够更加深入的挖掘大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提升其智力水平。奖励机智的建立与创新便是发展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给予学习进步、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能够更为快速的建立其自主学习氛围,发展第二课堂。

(二)制定组织机制

组织机制制定的目的在于保障第二课堂的实施与开展。组织机制的制定首先需要院校领导的批准与肯定、支持,大学生院校的领导阶层应当组织学生参与第二课堂,通过开通社交渠道、讲座学习等方式创建第二课堂学习平台,重视各年级、班级的第二课堂落实情况,并督促、监督与评价其实施效果。

(三)建立第二课堂的英语教学传统

社会某些制度、风俗、文化得以沿袭和发展是因为形成了传统,已经在人们的思想里烙下了深深的痕迹。建立长效的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同样需要这样的思想烙印,形成这样的教学传统。校方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由校方发起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并为学生开通第二课堂的学习渠道,而后建立第二课堂的英语教学文化,树立第二课堂的学习思想,最后通过的制度的地位确立保障第二课堂的长效开展。

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是更为高深的英语教学,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应该受到重视。开发建设第二课堂是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与教学需求创建的教育教学模式,具有重大的利用和发展价值,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还将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莹.开发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意义与途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82-184.

篇3

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技工教育一直缺乏有实力、有影响的学校。

现在,这一局面可能被打破。结合《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未来的三年内,广东省准备投入3亿元资金,创建3所全国一流技师学院。广东省技师学院便是其中之一。

在三年建设期,他们将投入1.43亿元巨资,按照“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分步建设”的原则,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建成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专业、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智慧校园、1个新兴产业高训中心,将学院打造成南方高技能人才硅谷,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办学理念先进、培养层次高端、品牌影响突出、教学设施一流的全国一流技师学院,不断提升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培养专家型高技能人才,成为技师学院中的“清华北大”。

建设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专业――占领专业建设高地

“如果专业建设不行,成为技师学院的‘清华北大’,就是一句空话。”院长黄志如是说。

因此,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占领专业建设的高地,从而实现专业建设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以产业需求变化为导向,优化专业内涵的校企共建机制,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的示范。

回想起自己当年来到广东省技师学院任教,黄志感慨颇多。无论是最初当老师、教研组长、教务科长,还是后来当校长助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校长,他的注意力始终没有离开过一线教学,也一直琢磨着如何在专业建设方面走在国内最前列。

实现专业建设发展与现代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一直是他们专业建设的思想。1997年,在数控市场还很小的情况下,他们就第一个开设了数控专业;2004年,根据广东地区数控专业发展迅猛的形势,他们又第一个开设了数控维修专业,并在2009年成为了国家数控维修培训基地;近几年,根据房地产精装修造成大量污染的现状,他们又果断调整,率先在技工院校中设立了装修监理专业。

这些创举与黄志时时刻刻关心国家政策及地方发展的动态密不可分。在黄志脑海中,优秀的学生不能仅满足于成为高技能人才,应该能够关注行业动向,引领行业变革。基于此,他把学校教学定位于进入新兴领域,将教学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

下一步,为了占领专业建设的高地,他们将从四个方面突破。

一是搭建校企共建专业三个平台。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中心三大校企合作平台,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扩大校企合作参与面。

二是完善校企共建专业六个机制。通过完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资源、共建实习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教学评价,实现专业建设发展与现代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以产业需求变化为导向,优化专业内涵的校企共建机制,成为全国新兴产业专业建设的示范。

三是构建校企共建专业九个环节。构建“调研人才需求创新培养模式建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境构建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的专业建设环节,不断完善教育内容、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积极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和评价模式。

四是校企双制共建5个品牌专业。他们将与30家全国知名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5家)开展“校企双制”办学,强化校企双制办学的广度和深度,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3个工种的职业标准,实现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切合职业标准,提升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4家国内外知名院校或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国际先进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院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与国际接轨,不断提升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学院将建立专业研发、建设的运行机制,建成物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密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5个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专业群,使学院国家级品牌专业增至8个。

建设五个首师团队――占领人才培养高地

“清华、北大不是一天建成的,它需要积淀,需要一个过程。大学是大树、大师汇集的地方。大学首先要有大树,才能够形成大师。技工院校尤其要沉淀出大师来。”院长黄志在采访中如是说。

占领人才培养的高地,是他们的第二大目标。他们力争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提高学院人才培养的综合实力,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探索专家型高技能人才研修培养机制,引领全国专家型高技能人才培养。

教师出身的院长黄志,熟谙为师、留师、用师之道。在留人和激励方面,他多次开创先河。

编外员工享受编内员工待遇,这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个创举。首推此举的,便是院长黄志。几年前,为了留住一些有能力的编外教师,黄志提议学院让这些编外教师享受编内待遇,每年有20%的人可以享受编内待遇,受到了很多编外教师的欢迎。

让老师以工人的身份破格进入学校当老师,也是他们的创举之一。另外,早在2006年,他们便开创性地在全国首推“高技能人才津贴”标准。直到2009年,国家才增加了“高技能人才津贴”。

正是他们对人才的极大爱护,让学校凝聚力大增。一家上海的猎头公司曾花40万年薪要挖学院的老师,也以失败告终。老师们感觉到在广东省技师学院这个平台上,自己工作得非常顺心。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学院还突出了“三化五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特色。突出“一体化”“服务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并着重提升教师的教学、德育、实训、研究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在教职工中持续开展“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三爱”师德教育。学院还利用寒暑假,安排10天至1个月的时间,组织教师到学院实训车间或下企业进行培训。

为了实现“国际化”特色,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先后选派专业教师到美国、英国、奥地利、德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专业或课程开发进修培训学习。学院还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与国外知名院校合作,开展合作办学、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研究、课程开发建设、科研课题研究、技术项目研发等合作,成效显著。

在此基础上,他们倡导“大师”培养,特别是年轻教师要认真做好职业规划,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学院为老师所设定的目标是:2~3年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4~6年成为学校骨干教师或企业技术工程人员;7~10年成为专业、学科带头人,成为高素质的一体化专家型高技能人才和企业经营者。

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学院确实涌现出了不少“大师”:3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广东省政府技能型专家特殊津贴;1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位教师被授予“全国先进教师”称号;1位教师获“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5位教师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下一步,学院还将在现有基础上,推出两大举措。

举措之一:着手校企双制培养技能人才,力争成为全国新兴产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骨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编制物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密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5个新兴战略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等,改革创新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全国新兴产业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示范校。

改革一体化课程内容。开发和参与开发出版一体化教材不少于每年45本,在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不少于每年95篇。构建教研教改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引领全国技工院校教研教改,部省级教研成果不少于每年70项,其中部级不少于每年25项,建设26门课程教学资源库。

建设高端师资队伍。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技精善教的一流师资队伍,高层次一体化教师占专业教师的60%以上,培养专业带头人(名师)12名、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教师6名。

夯实人才培养硬平台。学院将投资4840万新建一栋“新兴产业高训中心”大楼,购置7905万元的高端先进设备,建设物联网综合教学实训室、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五轴加工中心、无损检测实训室、移动互联网开发实训室等一批设备一流、完全符合一体化教学需求的实训室。

完善人才培养软环境。校园规划布局合理、文化氛围浓厚、环境整洁优美,占地面积达300亩,建筑面积达21.5万平方米,并投资1460万建设智慧校园,充分利用先进的感知、交互、控制、识别等信息化前沿技术,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和设备。

举措之二:校企双制共建5个大师工作室,引领全国专家型高技能人才培养。

打造5个首师团队。构建5个由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教师和全国技术能手担任首师、学校一体化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导师、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工作导师、高职院校专家教授担任科研导师的大师工作室团队。

建设校内校外两个校企双制技师工作站。通过校企远程实景教学数字化平台,在校内课堂教学中可随时还原企业车间等场所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快速、直观了解实际知识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创建一个讨论平台,把实际工作者、学生、教师、专家或工程技术人员等一起融合到一个教与学的平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承担6项具体工作任务。通过校企双制,承担专家型高技能人才(具备技术研发能力的技师、高级技师)研修培养;承担一体化骨干教师培训;指导技能人才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研发和完善新兴产业职业鉴定标准6项功能,不断创新专家型高技能人才研修培养机制,引领全国专家型高技能人才培养。

提升学院人才培养层次。高级工以上培养层次达80%以上,成为专家型高技能人才研修基地,为世界技能大赛输送选手。连续三年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并获奖,其中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前5名的不少于3人,有至少1名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获奖。

建设智慧校园――占领信息化建设高地

建设智慧校园是他们的第三大目标。

他们将重点建设智慧教室系统、感知校园系统两个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把智慧校园管理平台与学院现有的各种数字化平台进行全面整合,做到应用范围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工作效益最大化,切实提升学院信息化水平,为一流技师学院的创建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成为全国信息化校园、平安校园、美丽校园的样板。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学院已完成校园骨干网和部分应用系统的建设,其中包括校园监控、一卡通、核心示范课程系统、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校企合作管理系统、校园综合管理系统等,为学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下一步,他们将以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依托互联网、通信网、物联网三大网络信息环境,充分利用先进的感知、交互、控制、识别等信息化前沿技术,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和设备,为校企双制教学改革提供硬件平台;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管理层提供高效的管理工具;为师生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学习空间,建设平安和谐、便捷服务的综合数字化智慧校园。

智慧教室。将互联网、通信网、物联网三网进行融合,实现相互之间数据应用共享。提供一个人与人、班与班、校与校、学院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式的高效直观的教学环境。

感知校园。在校园内老师、学生、汽车、路灯等人与物进行感知,获取人与物的基础数据,对校园内的人在任何地方可以随时按需服务;对校园内的安全、交通、设备等实施监管,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学习生活环境起到保障作用;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为管理层对学院未来发展规划提供真实的数据依据。

建设新兴产业高训中心――占领高端实训高地

目前,广东省技师学院已达到万人在校生规模。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现有实训条件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创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建设项目又将重点建设5个新兴专业,重点建设5个大师工作室,为以上建设提供实训场地,拟建一栋新兴产业高技能实训中心。

这个实训中心将重点建设物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密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5个新兴产业品牌专业高端实训室,为相关专业高端实训室、大师工作室、校内校企双制技师工作站、专家型高技能人才研修基地建设提供硬件支撑。把其建成设计独特、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绿色环保,集技能培训、产品研发、竞赛集训和技能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的高技能实训基地,使其成为全国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通过高训中心的建设,构成由先进制造技术实训中心、物联网实训中心、新能源汽修实训中心、网络技术应用实训中心、精密检测技术实训中心组成的校内实训基地,满足学院高端发展的需求。

通过高训中心的建设,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实训条件大为改善,校园布局更为科学合理,整体功能得到极大提升。

通过高训中心建设,为承办相关专业群的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国内和国际的技术交流,乃至为承担世界技能大赛人员选拔、选手集训,培养世界技能大赛指导专家,承接世界技能大赛,开展世界技能竞赛研究等提供场地保障。

新兴产业高训中心为承担5个大师工作室的工作场所,为广东或全国培养新兴产业的高技能人才,为广东加快产业化升级转型提供技能人才,为校企双制办学、产学研结合提供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平台,使学院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将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车间、技术标准及企业的管理规范引入新兴产业高技能实训中心建设,按企业化要求组织教学生产与科研。新兴产业高技能实训中心各类实训车间按生产流程、工艺流程、技术流程来规划和布局,创建新兴专业的实训教学设备、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方法、真实或仿真的工业氛围,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达到校企双制培养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创建南方高技能人才硅谷――打造技工院校的“清华北大”品牌

“无欲则刚”这是记者看到的黄志的一幅书法作品。整个作品刚柔相济,挥洒自如。其实,黄志的性格也像他的书法作品一样――刚柔相济,挥洒自如。

作为一名校长,黄志是低调、淡泊的,他说自己现在很满足,淡泊名利,无欲无求。这一点,可能与其家教有关。他说,爷爷是他们老家第一个实行火葬的人,父亲是老家第一个实行水葬的人――骨灰撒在了洞庭湖里。每次回家的时候,黄志都要在洞庭湖里装瓶水,带到广东,寄托对父亲的哀思。

黄志自己不要名不要利,却一直为技工教育、技工学校、技能人才扬名要利。

校园里的“技能星光大道”,是广东省技师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用78位优秀毕业生的照片做成的路标,就像大海中的巡逻灯,照亮了学弟学妹们的前程,也彰显着广东省技师学院的品牌。

学院校史馆内,陈列着学院100多位师生所获的各种奖杯。其中,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奖状,熠熠发光。

曾福辉,模具钳工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一项专利已投入生产,两个国家级荣誉,三个省部级荣誉。

钟锋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世界技能大赛模具制造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优秀教练员,2005年获全国技术能手。

温石化,数控加工专业,2013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代表广东省队参加全国总决赛荣获全国第一名,并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

这3名曾经的广东省技师学院学子,如今已成为学院的教学能手,在学院的沃土上成长,为后辈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近3年来,广东省技师学院选手在国家级一类技能大赛中就有一等奖者5名、二等奖者2名、三等奖者2名,有2名学生还入选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模具制造项目国家集训队。

“崇德尚技,博学精工”,这是黄志手书并挂在其办公室的书法作品,也是学院的校训。他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崇德尚技、博学精工,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立身于技,成就于工”。

“广东的产业升级,一定是重推新兴产业。”现在,新的号角已经吹响。黄志和他的战友们开始了新的征程――创建南方高技能人才硅谷,打造技工院校的“清华北大”品牌。

“我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用简单的话来说,如果世界500强企业需要的是硅谷的高端技能人才,那么我要让南方的高精尖企业在需要高端技能人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广东省技师学院!”黄志这样告诉记者。

篇4

西部大开发,有着很多感人的故事。我在网上看到,近年来,已有5万名大学生志愿者用智慧和汗水耕耘祖国西部沃土,奉献云南、四川、贵州、新疆等贫困地区,志愿者们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执着和坚强践行青春的誓言。

大学生志愿者们投身西部、投身基层,传播现代文明,有的登上讲台、教书育人,成为递薪传火的人民教师;有的精益求精、治病救人,成为白衣天使;有的在田间地头、学以致用,为西部带去农业科技知识;有的扎根基层、勤奋工作,成为老百姓贴心信任的乡村干部。在西部、在基层辽阔而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闪动着志愿者们青春的身影,留下了志愿者们奋斗的足迹。

祖国的西部,那里有蔚蓝的天空、崎岖的山路、广袤的森林……在经历数千年沧桑岁月的土地上,有热情豪爽、勇敢质朴的人民。但我们也知道现在西部经济还不够发达,还很穷,有很多贫困山区孩子们上不起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是多么强烈。作为小学生能为祖国西部大开发建设做些什么呢?我想,应该在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每个同学都要为西部献一点爱心,捐献出自己的零花钱、书、衣、裤、玩具等东西,支援西部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让他们和我们一样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优美的校园环境。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就和西部的小朋友们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知识和本领,更应该积极关心西部大开发,投身西部大开发,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双手去描绘西部未来的秀美山川,去推动西部的发展,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五年级:小喵喵1222

篇5

济南市经七路第一小学选取“对话交流、沟通理解”这一角度来构建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体系,逐步形成并完善了“学会对话、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体系

1.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门建立了“对话工作室”,设立了“经七一小心灵家园”专题博客,以“为了经七一小的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我们一起努力”为追求,多渠道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传统文化熏陶

(1)经典诵读――让孩子积淀优秀传统文化。自2002年起学校就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2004年5月,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陶冶美好情操,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启动“经典诵读”活动,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每天20分钟经典诵读时间,开展“诵读金星班”“诵读银星班”和“诵读小明星”的评比活动,全校师生齐读《论语》《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等经典名篇,使广大师生充分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个人修养。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信息量,扩展知识面,学校开展了“师生同读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出资购买了26种经典书籍,每班一种,轮换阅读。这样下来,孩子们在校六年至少能读26本名著。“一起阅读,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一起成长”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读书习惯。

(2)七巧科技――让孩子承接民族智慧。七巧板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古典智力玩具。学校从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角度出发,为学生每人配备一套七巧板,通过每周一节七巧板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引领学生走进充满智慧的几何空间王国。

3.感恩主题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学校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与引导。

学校策划和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主要有:结合中秋节的“让爱插上翅膀”活动――师生伴家庭困难孩子过中秋,教育学生感恩伙伴;结合三八节开展“小鬼当家”活动――孩子们主动承担家务劳动,体验感恩父母;结合教师节开展了“师生心连心,快乐1+1”活动――由学生为教师精心策划组织趣味运动会,教育学生感恩教师;结合重阳节开展“争当爱老敬老小使者”活动――为孤寡老人送去精彩节目,教育学生感恩长辈;结合国庆节开展“颂歌献给祖国”活动――用红歌热舞歌颂伟大祖国,教育学生感恩祖国。

4.篮球文化教育

作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在3―6年级开设专门篮球课,每周一节。每天大课间,学生集体学练学校体育教师自编的篮球操,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基本的篮球技能。学校的篮球特色还在于不把篮球仅仅作为一项运动来开展,而是尝试探索开发了“篮球文化”校本课程,让以篮球为主的健身慢慢成为学生的习惯,让学生在与篮球对话中不仅强健体魄,而且铸就了团结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

5.艺术特色教育

艺术素质是现代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学校坚持不懈地以社团活动为主要形式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艺术气质,先后组建了“翰墨书社”“花儿民乐队”“天使之音合唱团”等近30个学生社团,学生自愿参加,参与率达到90%以上。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社团展示活动,每年评选一次“校园小明星”,每两年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使学生学有所长、各有所展,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6.安全教育

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并使其内化成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策划实施了“安全伴我行”系列活动。主要有:开展“影像之声,看儿童步行安全”活动,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相机和摄像机,走进社区排查安全隐患,寻找儿童步行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用影像表达他们对道路交通安全改善的诉求;开展“挫角接力赛”,让每届六年级学生以接力的形式,拿起“钢锉”对棱角分明的校园设施进行改造,让学生切身感受不安全设施的潜在危害,在此基础上举行了“我做建筑师”主题队会,让学生畅谈如果将来自己成为建筑师会如何从安全的角度设计,深化了校园设施安全教育活动效果;开展“消防模拟演练”“地震模拟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掌握逃生和自救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护能力;开展“我做路队牌”活动,让学生亲手设计制作体现班级特色的路队牌,在提高班级荣誉感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路队安全意识。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体系

1.基本制度保障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必要的基本制度保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升国旗制度》《班主任培训制度》《流动红旗评比制度》《家委会例会制度》等相关制度。

2.课程资源开发

重视课程建设,这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最大转变之一。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学校同样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坚持开齐开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等课程,坚持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专兼职教师。学校注重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做好德育渗透,时时处处体现全员育人的方针。

此外,学校开发实施了“篮球文化”“多彩阅读”“七巧科技”等多门校本课程,为学生思想道德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近期学校正组织策划“对话”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试图将学校办学理念真正细化为相应的课程,对学生的对话意识、对话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训练,使“对话教育”所倡导的“倾听、沟通、理解”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营建文明的、艺术的、道德的、人文的校园环境,会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激发,心理得到发展,言行得到规范。

(1)校园外显文化注重绿化、美化,强调办学理念的物化。目前,学校绿化面积已达30%,走进校园,您立刻会被竹林片片、芳草茵茵、绿树环抱的清新自然之风所陶醉,被师生们对话自然,陶情养性的热情所感染,有限的绿地发挥出了最优的生态、景观效能。

在优美环境的基础上,学校将“学会对话、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倾听、沟通、理解”的对话层次、“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校训合理外显在教学楼外部,时时提示着步入学校的每一个人。

(2)走廊文化在梳理“对话教育”层次基础上,强调师生自主参与、个性张扬。学校在楼道内设计制作了与亲人对话、与自然对话、与书籍对话、与生命对话等十几个主题文化长廊,由教师带同学自主设计制作,成为师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窗口。

(3)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以及班级个性的充分展示。在设计完善学校文化尤其是办学理念的同时,学校积极引导班主任设计策划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班级文化设计评比活动,以“班级文化建设大家谈”为题举办了小组自主互助形式的教师论坛研讨活动。

4.家校沟通合作

(1)家长学校。学校积极开设百家讲坛,邀请的报告人既有陶继新、苗军芙等教育名家,又有普通家长介绍经验。

(2)亲子课堂。学校秉承对话理念,以促进发展、家校和谐为目标,邀请一年级新生家长来到学校,走进课堂,与孩子一同上课学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献计献策。这样的活动历时一周,向家长们系统展示了一年级孩子在校的常规学习生活,充分体现了孩子与孩子、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交流,促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同与理解。

(3)《汇言》校报。学校改版了校报《汇言》,努力往短、平、快的方向发展:短就是发行周期缩短;平就是更平实、朴实,贴近学生的成长,突出案例;快就是针对现实教育问题及时研讨。学校从家长们提供的对话故事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组织讨论。遵循“设置问题――引导生成――提高推广”的思路,《汇言》报突出了实用性、针对性,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广泛欢迎。

5.国际交流拓展视野

为了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2005年至今,学校先后接待韩国教育考察团、新加坡教育考察团、澳门数学教育学会等近十个外国考察团,并与新加坡成康小学、韩国长岘小学签署了友好交流协议。学校已连续两年派出教师、学生代表赴新加坡进行友好访问,双方就两校携手共同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

6.评价体系激励多元发展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素质教育不但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设计实施了“多彩少年”评价体系,结合“雏鹰争章”活动,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多元发展,从读书、书法、感恩、创造、合作、礼仪、艺术、运动、卫生、学习、进步、纪律12个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为此,学校精心设计了《能量储存手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加各种活动的情况,分别发放12种颜色区分的叶形小粘贴。学期末根据获得能量小粘贴的数量,评选班级单项之星,对于全面发展的同学将授予“多彩少年”的称号。同时,全校也展开评比,评出学校的单项之星和校级多彩少年,进行表彰。

篇6

(一)大力加强理想信念和发展形势教育。在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采取对比发展变化、参观重点建设项目等多种形式,用新区发展的成果教育青年坚定发展信心,统一青年的思想认识,引导青年将热情转化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巩固希望工程、志愿服务等活动品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坚持分层分类的引导方式。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针对不同领域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探索不同的工作途径和方法,提高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农村青年,侧重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其在新农村建设中自觉抵制违法建设;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拆迁青年群体,侧重个人发展定位教育,引导其正确对待生活方式、思想的重大变化;对城镇青年,侧重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其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学生,侧重网络和黄赌毒危害宣传,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发奋学习的意志品质。

(三)拓展教育引导青年的途径。充分利用网站、区域论坛、手机短信平台等媒体,把教育引导的目标内容通过新兴媒体有效渗透和传递给青少年,引导更多青少年加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车友会等青年社团组织。

二、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做好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紧紧围绕新区产业发展方向,以推进ybc项目为重点,开展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全年的工作目标是:新建5个ybc基层服务站,完善已建的20个基层服务站工作机制,建设10个集群创业基地,建立数量不少于1000的创业项目库和人规模的创业人才库,扶持200个青年创业项目,带动人实现就业,募集创业基金万元。同时,试点通过实训基地培养创业人才,探索形成ybc项目推进的“大兴模式”。

(一)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建设青年集群式创业基地。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以及生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强化团组织与产业园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将ybc帮扶青年创业的模式植入园区孵化器和重点企业产业链,开发建设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市创业广场、市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为依托的电子信息项目创业基地;以市好景象科技园发展公司为依托的生物医药项目创业基地;以市名舍集团、市任我在线科技发展公司、镇社区创业园为依托的生产业项目创业基地;以市星光影视园为依托的新媒体产业项目创业基地;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市金维畜牧有限公司为依托的现代农业项目创业基地。

建设青年创业实训基地。依托组织体系,征集有创业意向的青年,由市名舍集团、市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创业实训基地,为“预创业”青年提供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岗位,供青年进行创业实践。并在基地开展管理方法、销售技术和市场分析等创业辅导,促进青年明确自我定位,积累经营管理经验。

(二)打造资源整合平台,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整合政策资源。探索创业项目联审机制,将妇联、残联、科协、人力社保等部门纳入青年创业项目评审委员会,使创业青年在得到团组织扶持的基础上,还有机会获得其他部门的帮助和支持,逐渐形成帮扶青年创业的合力。整合经济资源。进一步加大创业基金的筹集力度,探索建立企业留本基金和政府配比资金。整合人力资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吸引更多地区的社会有识之士为新区发展献计出力,同时,将青年创业工作作为重要指标,推动纳入党群工作考核体系,推动青年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完善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调查了解创业青年需求,发现创业型人才,建立不少于人的创业人才库。汇集符合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和服务城乡居民生活的创业点子,通过滚动式征集、论证和开发,建立数量不少于1000的创业点子项目库,采取项目推介会的形式定期。做好跟踪调研,使创

业点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成果。抓紧建立创业导师俱乐部,用志愿、公益、奉献的理念凝聚导师,为导师搭建一个共同交流的资源共享平台。尽快建立创业青年俱乐部,培养锻炼青年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干事创业的精神。

三、深化青少年公益活动,推进共青团品牌建设

(一)解决青少年群体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希望工程大兴工作站的职能,筹集20万元以上的社会资金,继续帮助本区不少于50名困难大学生顺利入学,完成政府实事任务。关注困难青少年入学、就业,特别是拆迁青年就业问题,调动社会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二)关注青少年普遍的利益诉求。深入农村、企业青少年群体,特别是拆迁青年、大学生村官等重点群体,倾听呼声,了解意愿,把握困难和诉求,协助相关部门予以关注和解决。

(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作用,继续推进“星光青春自护行动”、“法制校长进校园”等品牌工作,促进校园安全建设,完善青少年维权工作网络。

四、扎实推进团的自身建设,推动共青团事业稳步发展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对青年的广泛覆盖。梳理创新区直系统共青团组织设置,借鉴党建模式,探索系统团工委建设工作,推行基层团组织“四有”工作标准,即团建有组织、青年有活动、工作有效果、团队有活力。

篇7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2016年,仍然是我县教育基建工程大项目多、投资总量大、任务繁重的一年,预计总投入将超过1.6亿元。加快新城中学和第四中学建设进度,完成新城中学、第四中学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文溪小学二期土石方工程,争取完成二期主体工程30%以上的工程量;尚湖小学综合楼竣工交付使用;启动新渥镇中心幼儿园、电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争取基本完成职教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完成投资1500万的年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完成学校高污染燃煤锅炉整治。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根据《__县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实施方案》,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计划在2016年投入12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争取各学段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年均投入值均达到全省上年平均值。交互式多媒体班套比达到2∶1,普通中小学生机比达到5∶1,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多媒体配备比达到1∶1。以广泛应用为前提,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有序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是组织各种比赛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二是加强资源库建设促进应用,“人人通”空间开通率达到90%以上,建设视频教育资源和共享平台;三是优化技术环境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争取启动建设全县统一管理无缝漫游校园无线网络(不低于100M);四是打造信息化特色品牌促进智慧型校园建设,加强__中学、__二中两个创新实验室的跟踪管理。

着力拉长学前教育短板。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全面实施《学前教育发展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健全、完善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建设游戏型课程,全面推广游戏型教育,坚持小学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防止幼教小学化倾向;开展城乡结对、公民办共建、示范园帮扶等活动,开发、利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保教质量;提升学历水平和持证率,今年安排38名幼儿教师的招考名额,其中招考本科非幼师学历及以上的20名;实行学前教育公用经费制度、编外教师补贴制度、新建民办园奖励制度、幼儿园升级奖励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调整机制,稳步提升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快等级幼儿园创建,争取乡镇等级幼儿园比例达100%,入等级园儿童比例达90%以上。制订和启动__县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努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

着力拉长职业教育短板。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深度推行理实一体教育,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特色优势专业。积极尝试现代学徒制,强化实践环节,加强专业技能教育,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索“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鼓励校际共享实习实训设施,争取与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的合作办学有重大突破。多路径成才,满足广大家长及学生的“技师梦”和“大学梦”。加强职校内部管理,控制流生,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做好职高招生工作,确保普、职高招生比保持基本相当。坚持“两条腿”走路,开展城乡居民各类教育培训,完善以县社区学院为龙头、区域社区教育中心和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的成人教育网络,力争城区街道社区学校和中心镇成人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设点社区学校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基本满足居民学习需求。

全面推进立德树人行动。贯彻落实育人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实现课程、实践、文化、活动等四维育人,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一是实行课程育人。加强时政教育,建设好校园时政宣传栏,及时宣传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宣传社会新风尚。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打造德育精品课程和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创新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实施中职学校德育品牌项目建设。着力培育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文明教养、公民责任和理想志向。二是实行实践育人。学习和践行新修订的《中小学守则》,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大力开展

劳动教育和实践教育,推进志愿服务,推行垃圾分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__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三是实行文化育人。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强化校园的品质铸造和文化建设。召开全县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工作推进会,出台《关于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校园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创校园环境之美,展校园文化之美,扬师生品行之美。广泛开展“扮靓我们的校园”活动,师生动手、动脑,整饬校园环境,装点学习生活场所,建设美丽校园。合理规划校园公共文化空间,广建读书角,各类功能教室及实验室经常性地向学生开放。继续开展书香校园、特色项目学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特色学校评比,突显学校的品牌效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完成义务教育段学校章程制定,组织学校开展校内规章制度立、改、废、释工作,全面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并以章程为基本规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办学自律机制。学校要努力提高颜值,提升气质,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今年下半年面向社会分类开展点赞最美丽校园、最浓书香校园活动。四是实行活动育人。多形式地组织开展仪容仪表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在中职学校开展文明风采竞赛、劳模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鼓励、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及公益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快乐校园、幸福校园活动,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持续推进“体艺2+1”项目,深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好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科技节。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行动。一是积极稳妥地开展课程改革工作。抓住校长和教研员等少数关键人物,大兴校长读书学习之风、教育研究之风、上课听课之风,让潜心抓教育教学成为校长的新常态,持续提升校长课改领导力。组织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撰写学校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向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讲座视频上挂教育网分享交流,邀请专家评比点评。组织教改论坛、学校课程评价方案交流、分管教学校长评课等活动。局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学校,蹲点抓好教改试点工作。以选择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借鉴供给侧改革的思维,丰富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推一批课改样板学校,推一批精品课程。小学侧重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初中侧重品格和学习能力。推进普高课改与新高考招生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推进普通高中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和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积极指导学生选课选考,分散考试节点,减轻考试压力,系统设计、大力推进特色课程群、精品学科课程群建设,重视生涯规划教育,适当增加职业技能类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二是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加强对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坚决纠正作业过多、过难以及需要家长代做作业等现象。改变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建设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教服务于学的课堂。增加体验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完善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培育,探索泛在学习、移动教学新模式。鼓励开展选课走班、小班化教学、小学低段全科教育等教学改革,多形式实施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实现农村自然小班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全覆盖,从小而散走向小而美、小而优。三是完善与课改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修订《__县中小学教学管理评价方案》,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学生综合评价制度,探索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多样化评价,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积极探索和改进试卷评价方法。落实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相互转学的政策,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四是加强教育督导、教学视导。教育督导突出中小学规范办学、课程管理、教育现代化短板建设等重点,教学视导重点解决教学检查和反馈不同步、反馈与矫正不同步等问题。

认真实施“责任与担当”主题教育工程。以“责任与担当”为重点,以“爱”为核心,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勇于承担责任,乐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追求道德高线,守住纪律底线,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立体教科书,以优秀人格魅力和丰富学识魅力影响学生。引领教师提升担当能力,敢担当、会担当,积极作为,主动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重点促进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发展得好。继续寻找和发现身边“最美教师”,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开展常态化、有质感的教师家访,密切家校联系,提高教育美誉度。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力行动,鼓励教职工追求高尚、诗意的生活。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科学执行全面二孩政策。锲而不舍抓作风建设,形成从严管理的新常态,向实处使劲,向细处用力,向严处较真,继续出重拳治理伤害学生身心、学术不端、有偿补课等违法违规和有损师德的行为。

大力实施教师专业提升工程。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

篇8

【关键词】高校聚集区;规划设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

为促进贵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省政府决策,拟在贵阳市花溪区南部规划中的思丫新城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花溪高校聚集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在花溪党武思丫一带形成一座新兴的大学科技生态新城。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范围

高校聚集区一期用地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南靠南环高速路,北临思丫河,东抵斗篷山脉。占地5平方公里。距贵阳不到20公里,距花溪行政中心只有2.5公里。一期用地南北宽约3.5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由思雅路、花燕路和栋青路,两纵一横三条“土”字形规划道路划分为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及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五片高校用地。高校聚集区二期用地5.5平方公里,位于南环线南侧,两期用地由思雅路和花燕路轴线贯通。

1.2 基地概况分析

规划用地属山地浅丘地形,场地总体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海拔高程在1110至1280之间。用地范围内主要为农田、孤山、台地、浅丘,东北角有著名旅游景点-----夜郎谷。中部南北向有多处集中林地,北侧思丫河水质清澈、河谷深切,东部斗篷山山形秀丽,有如屏风,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场区地形复杂,不可建用地占总用地的28%,场地内坡度大于25%的用地占有相当比例,地形起伏变化较为复杂,场地平整工程量较大;用地内以南向坡、东向坡居多,北向坡次之,西向坡最少。根据坡向分析,建筑布局具有坐北朝南良好的朝向和视线。设计可利用地形自然具有的方位和景观朝向灵活布局。结合现状适当进行地形改造,设计采用架空、吊脚、台地式等建筑规划布局手法,体现建筑与自然地形的相互结合、共融共生。

2 规划设计理念

通过研究世界大学聚集区的发展趋势,吸取国内发达地区大学聚集区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努力打造贵州花溪创新型大学聚集区。实现本土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突出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体现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体现贵州多彩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山地建筑特色,创造本土大学集群品牌。充分利用花溪生态景观资源、思丫新城生态资源和斗篷山、思丫河及场地内原生林木、地形起伏、山丘、台地、植被、水系资源,合理组织景观空间,凸显迷人的景观特色。

有效改变贵州高校布局分散、教育环境封闭、规模效应发挥不够的状况,做到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布局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规模效应好、教育质量高的高等教育;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的资源优势,促进花溪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大学拉动、大学兴城的目标。充分利用校区聚集、资源共享的优势,以产、学、研一体化为龙头,形成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现代城区,形成科技与教育融合,资源配置合理,结构完善,教育产业高度发达、高校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高等教育聚合区。

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通过将教育产业、高新科技产业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信息快速传递的新载体、高新科技研发的新基地;突出生态环境、突出人文内涵、突出信息优势和体现规划的高起点、体现社区建设的智能化、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理念。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留有余地、有序建设的思路,按照土地集约使用,盘活土地资源,整体推进、滚动开发、创新模式的步骤。引进发达地区的建设模式,精心有序的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生态型、智能型、开放型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聚集区。突出生态文明,突出高起点规划、突出聚集效应、突出资源整合、突出人才聚集优势、突出花溪山水城区优势、突出花溪历史文化优势,尽全力打造一流的贵州山地特色的大学聚集区。

3 功能分区规划

按照现代大学规划理论,围绕科研、教学、功能,将聚集区划分环内聚集有教学实验区、科研三产区、礼仪展示区、文化交流区,环外为学生生活区、后勤体育服务区、绿化水体退让区,跨越环内外的区域有体育公园区、绿化保护区,各类功能区分区明确。达到了集约聚合各高校优势条件,形成合力,为花溪大学拉动、文化教育拉动出力,又可独立办校各城格局的规划目标。

4 规划设计构思

4.1 山环水绕人景交融——“山水千万绕,君子此间行”

花溪高校聚集区总体布局尊循崇尚自然,结合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保留、巧借;渗透、相融,以期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有机形态。

保留、巧借:地块东靠斗篷山,南依思丫河,基地内有数个或连或断的山体以及部分保护林地。规划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的自然环境,保留了地块内原生的山丘和林地,作为各校园的绿核,建筑围绕绿核布置,保证基地内外重要生态脉络连续完整的同时形成了校园的主体结构,使“山之间有连脉,水之间能互通”。

渗透、相融:在保证自然形态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校园及其周边相关区域被划分成不同生态与使用功能区,与山水有机融合。通过开敞空间和建筑设计布局使得西北侧思丫河景观带,南侧环路防护绿地,东侧的斗篷山原始林区自然绿化景观与各校区形成指状渗透融合。

4.2 科研创新生态共享——“皆是境中人,共享情与景”

大学园区的集中兴建,让学校的办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有利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于融合,营造学科交叉和优势互补的良好氛围。学生可以到任何一所大学修读课程;教师可以互相任聘,高素质教师可以在几所大学执教。各学校的图书馆及公共教学实验设施可以实行“一卡通”,最大限度的实现分校区资源共享。此外,集中兴建大学园区,让高科技产业和研究机构直接依附在大学园区发展,形成学、研、产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模式,可使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

4.3 人文交流环环相生?——“阡陌交流处,往来互通之”

大学作为城市的一个特定的区域,是一类高素质的人群集聚的区域。课堂之外的交流学习是现代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和锻炼思维的方式,知识和智慧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辩交锋之中得到升华。如何通过设计为师生提供更为舒适的交往空间,使得城市及校园文化脉络在校园规划中得以体现,是我们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城市及校际间交流:规划以人舒适步行尺度为基准(≤800M)、采取复合式的功能分区,形成多中心布局。沿思丫路和花溪路形成的城市科技人文轴上促进了聚集区和城市间信息的交往流通;由思丫河的景观带及沿栋青路形成的生态共享廊侧边设置环绕的人行和自行车为主的道路广场,并通过绿化景观及人们的活动路径将其连续起来,将各个教学区以及生活区畅流地联系起来,增进了聚集区的交往联系;此外,还通过设置人行天桥等使各校区形成连续的交往环,便于各个校园之间的交流。

各校区内交流空间:各校区形成闭合连续的环形主干道,在校区的共享中心设计生态园林、景观湿地以及活动中心等公共平台,实现相近学科的资源共享,不仅利于学院氛围的形成,同时为师生提供一定的公共交往空间;通过校园内合理的路线规划和沿途景观,及交往空间的设置,形成富有趣味的多样性步行空间,营造宜人的活动交流场所。在各教学楼内部,以及在各学院及实验用房等都设有宽敞的廊道和开放的庭院,能够为教学之余的自由交流提供最舒适的场地。

4.4 地域特色文脉相承——“书系院落间,古今暗香潜”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规划设计应整合和强化基地的地理特点,体现贵州的地域文化,通过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回应花溪高校聚集区的发展战略特点,营造聚集区新时代的地域人文特色。

规划: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特点,考虑地域文脉的延续,分析贵州传统民居与自然山水的场所内涵,设计吸收了传统书院空间布局的精髓,以融于山林中的院落式布局来营造现代大学的书院气息。通过层层递进,尺度宜人的院落空间,把外部的喧嚣和嘈杂挡在院落之外,为学习和思考提供了悠远、宁静的氛围。

建筑:设计结合了贵州当地的气候特征,通过院落式的布局和一些富于特色的坡屋顶建筑营造浓郁的书院气息;建筑设计建议采取了以被动式优先,主动优化的生态设计策略,整体建筑布局以南北向为主,并依据地形灵活进行,在部分节点出选取贵州当地风雨桥、鼓楼等特色建筑特征进行设计,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建筑作品,营造校园文化特征,突出标志性和独创性。

景观:中心山体水景绿化空间,以教学中心区最密集高大的山丘群为背景,恰当开挖水面,形成山水相映的校园“绿肺”;教学与学生宿舍区之间的绿化游园空间结合自然地形和水道设置,形成地域特征明显的景观组团,同时也可以有效分隔校园功能区。大部分组团面对山体开放,使得山体渗入组团,部分组团的中心庭院结合保留山丘,呈现各自不同的空间尺度和形态。

5 规划空间布局

规划从对场地现状的认知出发,梳理了诸多有利的和制约的条件,结合思丫新城规划,形成了“一环、一带,双轴、五组团”,内聚外拓,北联南延的规划骨架。

“一环”:各校区的步行天桥将各个校区相联系,与各校区中心开敞空间相通,形成这五所高效聚集区的相互联系渗透的环状空间。

“一带”:斗篷山为制高点的由西至东的城市生态共享带,在其中布置各高校的体育设施及部分点式公共建筑,与五个校区形成最大化的接触使用面,以高度整合资源和优化共享为策略和引导,创造城市景观开敞空间的同时,高度地集约整合资源。

“双轴”:高效聚集区一期用地与思雅新城相联系的南北城市科技人文双脉络轴线,与东西向的生态共享带构成规划区内城市形态和生态系统的支撑性骨架。

“五组团”:即为贵阳师范大学,贵阳轻工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阳医科大学,贵阳财经学院五所高校所在地构成的五簇组团,它们共同构成规划用地的的主体。

各高校内部通过资源的高度共享形成相对聚拢的形态,向北与思雅新区科技产业聚集区相联系,往南拉动高校聚集区二期建设用地的开发建设,使之不仅成为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基地,更为贵州的进一步开放,实现经济腾飞创造独特的资源优势。

6 空间景观系统规划

整体规划布局有如国画长卷徐徐展开,空间的体验通过运动来获得,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形态。景观系统规划由建构大尺度的自然空间与微观环境相结合的城市结构:生态核——生态走廊——城市湿地林地走廊——指状生态走廊——组团绿地与廊院。沿着栋青路形成的生态共享区的核心带状开放空间将个层次的开敞空间连接起来行成系统,同时,下一层级的开敞空间向上一级的开敞空间打开,形成层级递进的结构。

总之,城市的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发展呼唤城市新型的充满活力的知识空间,呼唤“大学城”作为先进的新型城市细胞,带来生长的希望。面对“大学城”这样一个承载了诸多意义的新兴城市形态来说,规划所涉及的内容是庞大的。在“大学城”规划的道路上,虽然艰巨坎坷,但仍是一件值得尝试的有意义的事业。

参考文献

[1]王扬.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特征浅析[J].山西建筑,2009,(35)

篇9

学院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紧扣主题、把握导向,抓住重点、带动全面,做到统筹协调、科学安排、确保成效。要把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与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在*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加强学院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增强解放思想的针对性,着力探索加快学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紧密结合我院实际,围绕学院发展规模问题、办学特色问题、产学结合问题、利用外资问题、科学管理问题、积累和消费问题等6个问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学院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主要任务:

(一)围绕学院发展问题,继续解放思想,大力推进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学院的建设发展取得新的成绩,2006年学院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20*年学院获*文明单位、*教育厅安全文明学校和卫生学校,成为*级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单位,但学院的基础建设和校园规模与我们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就这么一所专门为商务事业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每年要求就读我院的学生大大超过录取计划,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由于学院的规模问题,有多少老百姓的子女失去了读好书的机会。学院如何发展,这是一个深层次的发展战略问题,有的同志思想转不过弯来。我们要通过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正确分析把握职业教育发展和我院发展的实际情况;认清形势,抓住主要矛盾,寻找发展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着重讨论学院如何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把握又好又快发展与又快又好发展的内在关系,明确没有规模发展,学校就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没有内涵的发展,便没有学校科学的发展,寻求内涵发展与规模发展的最佳接洽点,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始终坚持以学院发展为第一要务,把学院的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争取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又快又好发展,完成学院“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

(二)围绕学院办学特色问题,继续加大培育力度,形成外向型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我院的外向型人才培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目前*和全国外向型人才匮乏,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经济区域规划的实施和泛*经济区域合作的加快,*将再次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成为我国与东盟和世界各国交往的主要市场,外向型人才的需求量更是与日俱增。几年来我们在外向型人才培养方面目光短浅,思路比较狭隘,还没有真正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外向型人才培养的路子;在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没有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没有放眼世界眼光。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我们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调整发展战略思维,不断增强开放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树立世界眼光,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经济区规划开发建设的机遇,多方位、多区域与东南亚各国合作,闯出一条外向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利用已经建立的良好学校合作、校企合作关系,拓宽交流渠道,扩大交流范围,提高交流层次;组织教师围绕外向型人才培养,编写具有我校外向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教材;建设一支由外教、企业高级技术革新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的品德好、素质高、技能精的适应外向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树立外向型人才培养特色,在观念上、行动上、体制上解决影响和束缚对外交流合作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外向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三)围绕产学结合问题,创新改革思路,提升职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高等职业院校的产学结合具有四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学校与公司企业的合作,应围绕市场办专业,针对企业岗位设置课程,实现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二是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即依据理论搞实训,根据岗位练技能,力求岗位适应期的“零时间”。三是学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就业创业技能的培训是产学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产品的“出口畅”才能使招生的“进口旺”,力求就业的“零等待”。四是学科专业品牌建设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建设品牌专业生产实训基地和指导中心,力求学校产品与社会产品的“零对接”。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产学结合模式,目前,已拥有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8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了2个属于自己的公司,一个是*经贸对外服务公司,另一个是*商业汽车运输公司,学校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每年都为公司企业培训业务骨干和技术人员,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极大地促进了学院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毕业生就业等工作。随着学院的大发展,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着力在校中有企、企中有校上做文,最全面把我们现有的两个企业搞活,使它真正为教学服务;利用金陵校区建设,积极引进公司企业到学校投资建设,合作办学,实现校中有企;围绕学院的学科专业品牌建设实训基地,如建设股票交易中心,旅游纪念品实训基地,开设对外营业的旅馆饭店,开办物流中心等等,力争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建设品牌专业生产实训基地和指导中心,实现学校产品与社会产品的“零对接”;进一步创新高职教育机制,使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教育在组织结构、合作形式、合作内容、运行机制、合作模式等方面发生全新变化,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更好的为商务行业、企业培养人才。

(四)围绕利用外资问题,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学院全面可持续大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投资很少,我院建校至今,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基本上没投入一分钱,全靠学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起来的,近年来,通过利用外资(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促进了学院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BOT方式,引进社会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综合实训大楼和办公大楼,大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利用外资问题上形成了共识。目前,制约学院继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是资金问题。在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利用外资促进学院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紧紧抓住阻碍学院发展规模的资金、土地等主要矛盾,明确利用外资进行金陵校区开发建设的大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好、更合理的利用外来资金加快学院建设。要树立为外商服务,为投资者服务的意识,不断改善学院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到校合资办学或合作办学,确保学院在解放思想大讨论过程中得到大发展。

(五)围绕科学管理问题,增强危机忧患意识,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发展再上新台阶。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学院的科学管理,理顺学院与各系部、部门等方面的关系,必须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锐意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今年学院将进一步推进院系二级管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解决影响学院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问题,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努力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通过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抓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学院恢复建校30周年的契机,加快重要制度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着力在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六)围绕积累和消费问题,增强奉献服务意识,提高学院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是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问题,是学院的发展与教职工生活的关系问题,重视积累是为了学院的可持续再发展,确保教职工的长远利益;重视消费是为了改善教职工生活,确保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建校30年来,学院在保证教职工利益的基础上,克服国家财政拨款少的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加强教育投入,使学院的国有资产积累由建校初的几百万达到现在的近两个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积累和消费的问题上有些教职工还存在个人利益高于学院利益、集体利益的思想。我们要通过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正确把握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找出积累、消费与充分发挥教职工积极性的最佳结合点;继续加大教育教学投入,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学院的民生问题,切实解决教职工的福利待遇问题;今年重点抓好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奖励机制;抓好明秀校区开发,解决职工住房难问题;教职工也要增强奉献服务意识,提高主人翁责任感,把学院发展放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多为学院做贡献,实现创建一流职业学院的目标。

三、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方法步骤

这次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用3个月左右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一)学习动员阶段(2月21日至3月28日)。主要任务是抓好组织发动,加强学习和宣传,营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强大舆论声势和良好校园氛围,为整个活动奠定思想基础。各支部、各部门要按照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广泛动员和宣传。要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在*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举办多种形式的报告会、学习会、讨论会,帮助党员干部学习理论,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在学习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二)讨论调研阶段(3月28日至4月28日)。主要任务是围绕通过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各支部、各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学院情况,了解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广泛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撰写调查报告,总结推广师生员工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在凝聚群众智慧中解放思想。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解决学院和本支部、本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开展集中大讨论,通过广泛讨论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进行分析梳理,形成决策意见。

(三)完善措施阶段(4月28日至5月28日)。主要任务是集中研究改进工作的意见,形成解决问题、加快发展的方法、措施、政策和制度,推动工作。各支部、各部门要针对学习讨论阶段查找出的问题与差距,制定具体的对策意见,形成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办法、措施、政策、制度,着力解决存在问题。学院党委对本次活动要进行督促检查,确保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实际行动。要认真总结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培养和推出典型,形成总结性报告。学院召开总结大会,表彰本次活动中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总结学院本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支部、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把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精心组织,妥善安排,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范围上扎实推进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思想大解放推进学校大发展。

(一)成立领导机构。学院成立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各支部、各部门由主要负责人任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并明确责任,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分类指导,真正把活动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篇10

一、大学生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多数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方向的学生勤奋好学,学习目的明确,群体学风总的是好的。但是,总有部分学生学风不正、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整天浑浑噩噩、虚度年华,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新生素质下降,个体学风影响群体学风。有关资料显示,江苏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教育主要发展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近几年,南京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学生招生人数水涨船高,由原来2个班,一下子猛增到10个班,使新生素质下降。另外,由于学生家长对制浆造纸行业的误解,普遍认为造纸行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孩子选择这个专业没有发展前途,使部分学生通过调剂的方式进入到该专业,导致学生对轻化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众所周知,学风是由个体学风和群体学风组成,群体学风受个体学风的熏陶和影响,当人处在群体学风环境中时,也会受群体学风的影响[2]。(二)学生信仰和核心价值观缺失,难以形成勤。奋好学、努力进取的学风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今的大学生,考大学前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上大学后,强烈的利己主义正悄然形成,凡事首先考虑的是自我。学习就是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拿到一份不菲的薪酬;入党就是为了将来能考上公务员。说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体现。可是,我们的大学生又有多少人能主动去研读有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造纸术发明的有关书籍?造纸,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古人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作为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方向的学生,如果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传统文化全然无知的话,就谈不上热爱自己的专业,更谈不上为之奋斗了[3]。

二、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风浮躁,不利于学风的建设。2014年,在讲话中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4]。教风是指教师的治学态度、教育水平,“师者,学生的典范也”。近几年,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国外引进了多名学术造诣高的青年教师,但他们往往注重科研工作,忽视了人才培养工作,过分重视SCI文章发表的数量以及承担的科研项目个数。青年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经验,讲课枯燥无味、照本宣科,无法激发、调动学生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青年教师过分追求学术评价指标,将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致使教风浮躁。2016年的《南京林业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已经毕业的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认为母校在教学满意度、师生交流程度、职业规划辅导有效性等方面有待提高。(二)新媒体的冲击对学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全球正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伴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网络新媒体已经融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对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些虚假信息干扰了学生的判断力,使学生对某些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5-6]。例如,2012年的南通王子造纸事件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极大地影响了轻化工程专业的学生对制浆造纸专业的学习热情,导致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制浆造纸专业是夕阳产业,“白纸黑水”是制浆造纸企业留给社会的总体印象。其实,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造纸大国,而且“绿色造纸”已成为中国造纸业的特色。

三、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所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良的学风是一所大学灵魂和气质的表现。教育大计,学风为先,学风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永恒的主体。笔者认为促进学风建设的举措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加强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积极开展“创新型轻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将轻化工程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并将“准确定位,紧跟时展,发展林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作为轻化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作[7]。针对轻化工程专业大一新生,学院根据学生的志愿,从120名学生中挑选25人,组建了“轻化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开展了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同时,制定了“轻化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在通识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3大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企业项目型”模块,由企业导师负责传授课程知识;增设了“差异型选修模块”,使学生自由选修感兴趣的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国际交流方面,与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试点,并互认学分,每年从轻化工程专业大二和大三学生中,选派德才兼备的学生到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另外,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全院70多名教师,对2012级“轻化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班学风建设的效果进行了集体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所示。与普通班相比,试点班在学风建设上大有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2012级“轻化工程卓越工程师”班2次获得“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光荣称号和1次江苏省高校优秀毕业设计团队称号;全班25名学生有10人获得过国家级奖学金,5人获得校级和企业奖学金,3人获江苏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二)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大力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充分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进程[8]。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手机媒体、电视媒体等新载体的功能,构建了高效实用的交互性网络教学系统。另外,学院还以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的教学方式,扎实推进了数字化课程的建设,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式,调动了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对制浆造纸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9]。(三)提高教师队伍的“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水平,以教风建设促进学风改善。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师生间学术薪火的传承,并不局限在知识的层面,更要强调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求知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感的传承[5]。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以“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的培养为目标,加强了轻化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学院明确规定:引进的青年教师必须具有非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博士学位,且在国外大学完成一年以上的进修学习。青年教师上岗以后,必须到轻化工程制浆造纸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工作,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完成1~2年的工程实践锻炼。经过几年的建设,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已经组建了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同时,学院还建立、健全了师德长效管理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师德行为规范,以师德建设促进教风建设,以教风建设促进学风改善。一方面,学院重视教学名师的培养、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对典型人物的事迹宣传工作,树立在教书育人、课程教学建设和爱岗敬业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典型,不断强化广大教师师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教师职称晋升、先进评选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四)重视学生学业辅导机制的建设,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长效机制。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加强学生学业辅导机制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奋发向上、勤奋进取的群体学习氛围。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学业辅导机制重视“以生为本,精准帮扶”的管理理念。因此,由主管本科生教学的副院长、系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了帮扶小组,对受到学校学业警示的学生进行帮扶。另外,学院在全面贯彻执行《南京林业大学学业警示及帮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及时反馈的长效运行体制。学校每学期及时将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反馈给学生家长,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努力寻求家长的积极配合,并将家长的深度参与融入到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学院和家长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不仅帮助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方法,而且改进了学风。

总之,培养学生严谨自律、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学风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学校长期以来文化精神的积淀,是一所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尽管学风建设具有复杂性、持久性和多样性,但是只要我们端正思想,明确目标,贯彻学校“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特色发展、个性发展”的本科生教学理念,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培养出富有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创新精神、绿色担当并勇于实践的高素质轻化工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小毅.我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漫游,2014(1):1-2.

[2]范锐丽.谈谈加强学风建设问题[J].沧桑,2014(3):137-139.

[3]顾海良,张岂之,靳诺.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4-5.

[4].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7.

[5]蒋刚.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1):9-11.

[6]蒋豪.新媒体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路径研究[J].文化学刊,2015(4):108-110.

[7]易兵,郑永兵.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新机制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5(10):21-24.

[8]徐定华,彭慧.建设数字化课程开展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育,2012(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