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流体力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流体力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新疆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
2.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摘要】流体力学作为工科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强,内容丰富,知识点多,难度系数大,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结合教学实践与学生专业素养培养要求,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大纲改革、绪论课讲解和完善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对专科教学中的流体力学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流体力学;专科教学;课程改革
The Exploration on the Specialised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Hydromechanics
FANG Fei1.2LI You-bing2JI Min-min2
(1.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rumqi, Urumqi Xinjiang 830092, China;
2.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A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n engineering colleges,hydromechanics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because of its strong theory , rich content, more knowledge points and a large degree of difficulty coefficient.According to teaching practice and professionalism training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aculty,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to introd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hydromechanics.
【Key words】Hydromechanics; Specialized teaching; Reform of teaching;
流体力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方向必修课,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流体平衡与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掌握专业知识以及为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奠定初步的流体力学理论基础。本科压缩型的专科生在理论知识掌握成熟度上不如本科生, 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到基层的吃苦敬业精神不如中专生。为了适应社会形式的发展和面临教学对象的不同,专科教学中的流体力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与学生专业素养培养要求,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流体力学课程目前的任课教师队伍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研究流体的科研人员,另一类则是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而实践反应出的问题是,这两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前者本身确实有很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对所授学生相应专业的了解,以至于在课堂上无法列举出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实例,这必然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脱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造成学生认为学习该门课程是否必要。后者可以很好的弥补前者专业知识的匮乏,但是一般专业老师在自身学习流体力学的时候也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来对待,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样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对于任课教师的选择,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加强学科交叉。在学校邀请资深专家做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时,可以组织该专业所有任课老师都参加,加深他们对所授学生专业的了解,以便在课堂上讲解时能结合专业实际,从而打造出一支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
2改革教学大纲内容
2.1模块化教学内容
所谓模块化,即将流体力学划分为流体物理学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理想流体动力学、 粘性流体动力学、 流动阻力相关计算、 压缩气体管路、 管路系统水力计算等几个模块。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 进行不同的取舍和组合[3]。比如给排水专业可以将明渠流部分作为学习重点,而热能动力专业则需要将气体部分作为重点学习内容。由于教师在专业基础课上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就能轻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多样化教学手段
积极推行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授课方法相结合的手段。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种课堂教学中。同样,通过多媒体演示功能,能够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解决流体力学教学进程中的一些抽象的难点部分。但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不能因此被忽视,尤其在理论分析、公式推导上,仍然是教师利用板书进行教学的方法占明显优势。教师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把握课程节奏,与学生互动;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做好笔记,易于知识点的消化吸收。
2.3变更考核方式
目前我校的专科考核方式与本科一致,统一采用的都是闭卷考试成绩占70%,考勤、作业、实验占30%,而实际实验部分只占了10%。但从专科学生的专业培养素养要求来看,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践。因此,对于流体力学这类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方式要做到两手都要抓。我们建议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成绩占60%,实验占30%,考勤、作业占10%。
3把握绪课讲解
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是流体力学难度太大,部分专业术语太抽象。甚至部分学生在还没有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退怯心里,这对接下来的学习极为不利,以至旷课的现象普遍。流体力学虽然理论性较强, 但却是一门及其贴近生活的学科。然而绪论作为一本教材的概述,是学生最先接触到的部分,是对教材整体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领、提示和导向等作用,所以讲好一堂绪论课至关重要。物质包括固液气三项,而流体就占液体和气体两项,可见流体占据了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空间。教师在讲课时,应侧重于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比如,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都是流体;而我们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水,这体现流体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另外教师在讲授绪论课时,务必要介绍整本书的内容纲要,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原则,并列举工程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需要用教材理论知识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对要学什么知识、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能积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方式也可以用在后续课程讲解上,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前留下悬疑,并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解开疑问,层层递进,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学习新的知识点,一举两得。
4完善实验教学环节
专科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工作在相关专业的一线岗位,这就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要做到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实验课的教学环节不容忽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基本都是验证实验,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进行,部分实验甚至只由老师进行演示,负面的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当然,验证实验的开设非常必要,而且要与课程内容形成很好的衔接。但是除此之外,还应开展一些拓展学生发散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实验,让很多有想法的学生自主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端正实验态度,尊重实验结果,让其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才能对以后专业中的流体力学现象做出科学的定性分析及精确的定量计算,才能正确地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流体力学方面的设计和计算问题。
5结束语
目前,随着各本科院校逐年扩招,每年大批应届毕业生流向社会,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普遍严峻。从技术可信度来讲,用人单位会优先录用本科生;从岗位稳定性的角度出发,用人单位则会优先录用中专生,这一直是专科毕业生面临的挑战。本文从强化师资队伍,改正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以及实验教学环节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专科学生专业能力竞争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邢国清.流体力学泵与风机[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2.
[2]张敏,李好学.流体力学教学初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157-158.
[3]徐正坦,陈鲲,马立艳.创新《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探索[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10):487-489.
篇2
20世纪60年代,环境问题开始日益严重并引起人们的重视,多学科学者开始参与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从不同角度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进入70年代后,学科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产生了相对独立和统一的环境学,《环境水文学》就是环境学中环境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环境学中的水环境部分[1]。相比普通水文学,更加重视水量和水质的统一,使读者能够从水文学和环境学多视角更加系统完整地认识水环境问题中水量和水质的变化规律。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水文情势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反作用于环境,导致水旱灾害等社会问题,因此,在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预测和防治水旱灾害及水环境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2]。而《环境水文学》解决这些问题具有指导意义,是未来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3]。
一、课程内容
目前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基础篇。环境和流域管理中的基本水文过程[4],包括降雨、截留和降雪过程,土壤水和渗流过程,蒸发-蒸腾过程,径流过程,地下水变化过程等。
方法篇。常用的水文分析方法及近年来兴起的新技术在《环境水文学》中的应用。
应用篇。涉及不同土地利用对流域水文循环和水环境的影响,包括城镇化[5]、工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和森林植被变化等影响水文情势的人类活动与水文环境变异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的特点
1.教学内容丰富。该课程包含基础篇、方法篇、应用篇和实践篇,涉及内容非常丰富,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抓住主线,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水文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2.基础要求高。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数学计算、模型编程、流体力学分析、水文地质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内容,要想学好该课程,需要有多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
3.应用性强。《环境水文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应该以“基础篇-方法篇-应用篇-实践篇”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最终目的是将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落到解决环境问题上来。因此,学生实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需要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扩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不高。课程的基础篇和方法篇涉及内容多且复杂。有些概念还很抽象,如果理论功底不扎实,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较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上课时兴趣不高。
2.没有实践学时。目前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水文学》课程只安排了理论学时,没有实践学时。然而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通过一定的实验或实习学时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让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加深对基本理论理解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课程教学实验或实习环节的缺乏,会导致学生综合能力较弱,实践应用能力不强且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较差,工作后竞争力不强。
3.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如前所述,《环境水文学》课程对学生的基础要求高,需要学生修完一定量的基础课程后学习起来才更容易掌握。目前我校该课程开设时间和流体力学课程安排同一个学期,没有一定的流体力学分析基础,学习《环境水文学》课程时就会困难重重,学生理解困难,教师授课时需要补充流体力学的内容,会造成课程进度过慢,无法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
四、今后教学改革思考
1.课堂教学要形式多样。避免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单一的讲授式、灌输式授课方式,否则会限制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6]。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角度启发式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时反馈给教师,增加互动后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同时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防止讨论内容偏离主题。
教学内容可通过图片、动画或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但是,也要和传统的板书教学相结合,比如演算和推导过程如果用多媒体展示,会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推导过程,需要通过慢速板书的形式逐条展示,这样便于学生理解。
2.文献资料查阅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由于课程的内容较多,受课时限制,不能将课程内容一一讲解,需要学生在课后多阅读相关的参考书,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教师可设置一些开放性专题,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各组学生课后开展文献资料调研,并将调研成果以PPT形式在课堂上展示,然后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活跃了气氛,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考虑将该环节作为课程考核中的一部分。
3.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针对上文提到的无实验学时问题,可结合实际情况增加8~16个实践学时,包括教学参观实习、实地调研及室内实验等环节,形成“基础篇-方法篇-应用篇-实践篇”的教学内容体系。
可联系学校附近的花溪水库,组织学生参观实习,了解水库的功能和对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及机理,现场可通过水文监测和水质分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理解水利工程对水文环境的影响。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了解湿地的类型、功能以及如何保护等问题,调研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质特征,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河水的水化学组成及湿地对水体的净化功能和能力,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湿地中水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4.开课时间须调整。如前所述,目前我校《环境水文学》课程的开设时间不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因此需考虑将《流体力学》课程开设时间提前或《环境水文学》课程开设时间推后,让学生有一定的流体力学分析基础后,再进行《环境水文学》课程的学习,这样更加高效。
五、课程考核方式
学生往往根据考试方式来确定学习和复习方式,所以课程的考核方式的选取就显得非常重要。传统单一、死板的闭卷考试模式容易造成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情形,且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学习兴趣,不能真正地用心去学习,学习主动性大打折扣,很难达到课程的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考核方式,可增加其他环节的考核,激励学生课堂上积极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实践能力也必须作为课程考核的环节,基于以上考虑,课程应采取综合方法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可按照理论笔试70%、课堂讨论10%、课后开放性作业10%和课程实践10%的比例进行考核,这种导向真正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篇3
【关键词】液压传动技术 教学 改革
一 引言
《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既有基础课的属性,又包含了专业课的内容。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有所成,对教师是很高的要求。课程组在教学活动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师生沟通交流的主舞台。因此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课堂授课质量,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及课堂进展程序,是《液压传动技术》课程组努力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二 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建立由个别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课程体系
粘性流体力学作为液压技术的理论基础,在讲授时以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帕斯卡原理、连续性方程、实际液体柏努利方程、动量方程等五个基本定律为一条线,把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的关系联系起来。对公式不是简单的推导,讲清其来源、变化、物理意义、实用范围及局限性,使学生觉得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起来也不枯燥。针对液压元件的特点,以各液压元件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为重点,由各元件组成基本液压回路,再由各基本回路组成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帮助学生建立由个别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概念。在液压元件的讲授中,以电液换向阀为主,介绍换向阀的位、通和机能;以先导式溢流阀为主,介绍液压系统压力的控制与调节方法以及系统压力由外负载决定的基本概念;以调速阀为主介绍液压系统速度的控制与调节以及无级调速的概念;以活塞液压缸为主,介绍执行机构的力、速度和功率的计算;由滤油器的使用讲到液压系统的可靠性与油液的清洁度是同名词等,由此讲解方向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和速度控制回路,最终达到读懂、分析、设计液压系统的目的。通过这种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将液压传动的重点、难点、基本概念逐一教给学生,使他们循着教师讲授的来龙去脉消化课程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将生产实例融入教学内容中
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外,课堂教学也应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企业中应用的典型液压系统,如机床液压系统有针对性的讲解,特别增加各液压元件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并将教师在实践中遇到和收集的一些液压系统的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介绍给学生,使他们碰上类似情况时能正确处理。
3.注重向学生介绍新技术和前沿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及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如液压技术的发展动向、国内外液压元件的研制情况、国内液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内液压界所取得的成就及一些著名专家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等。
4.依托行业整合课程内容,重视教材建设
《液压传动技术》课程组应依托南通地区行业特点,结合在国内企业液压系统中使用较多的典型液压回路实际情况,作为范例,阐述其原理与应用,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和了解到企业的先进技术,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校本教材编写时,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简化流体力学中的一些烦琐的公式推导、论证以及液压元件和基本回路中的部分内容,充实液压系统的安装、常见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等内容,从而使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贴近实际应用。课程组正在探索把校本教材打造成实用化、活页化、实践内容项目化。
三 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1.明确课程目标,讲好每一节课
教师的第一节课要讲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先行后续的关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给出本课程的重大技术难题、有关学术争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介绍辅助学习资料,如网络课程资源、参考书目等。
作为任课教师,还要立足未来,面对学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坚持采用启发式,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地组织教学内容,督促和帮助学生驶向知识的彼岸。
常言道:“无病不用求医服药,不饿不去觅食充饥。”要想学生学到东西,首先要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实际上,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但强弱不同,原因也很复杂,不仅因人而异,还会随时变化。
教师要善于利用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尽可能密切联系行业实际,还要注意未讲正文预先交代整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液压缸结构十分简单,学生觉得听不听无所谓,可以列举起重汽车、常见升降装置及立式组合机床变速工作循环等,说明液压缸技术大有用场,很有学问。如果教师讲课生动活泼,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避免单调和枯燥无味。比如,把元辅件比作词语,把后来要讲的基本回路比作造句,而把系统设计比作写文章,说明各类元件各有各的作用,强调“今天不清楚,明天肯定要吃苦”。这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元辅件和基本回路的作用不同,其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性能也就不同。但是,它们都是实践的产物,都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差异也有共性,反映了人们的认识过程。比如电磁换向阀和液控换向阀作用都是换向,其差异在于控制方式不同。使用电磁换向阀,控制方便,应用广泛,但在工作流量较大的场合,引起的工作机构的换向冲击也较大。这样,液控换向阀便应运而生。采用液控换向阀能解决电磁换向阀不能解决的大流量油路的换向缓冲问题(换向时间可调)。同样,调速阀用减压阀实现等差减压,对节流阀进行压力补偿,作用仍是节流调速,但能克服节流前后压力差波动对通流流量的影响,解决了负载多变油路的速度稳定问题,如此等等。教师讲课时抓住共性,讲清差异和来龙去脉,依照人们的认识过程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比较,加深讲解,效果就会更好。
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液压气动技术内容的要领,把核心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还要引导学生精读教材,提高学生的读书方法。注意不是一般地抽象地讲,而是经常地具体地讲。要一边讲教材内容,一边分析介绍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原理分析时,告诉学生,先看系统组成,后看工作要求,再看油路走向,三者清楚了,系统原理就出来了。例如,讲C7620型卡盘多刀半自动车床液压传动系统图时,要求学生首先读懂图中每一图形符号,正确地说出图中主要元件及其作用;其次,弄清系统的两个工作要求,一是卡盘的夹紧与松开,二是刀架(包括前、后刀架)的纵横运动(包括快进、工进、工退和快退)。再围绕工作要求,联系相关元件,逐一分析油路走向(包括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最后,把实现所有工作要求的油路走向依次拼凑起来,穿插说明相关元件的作用,描述系统图工作原理便水到渠成,一清二楚。为了便于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掌握读书方法,应要求学生按教师板书作好课堂笔记。有的学生开始不大习惯,需要讲清道理,多做引导,多做比较,严格要求,潜移默化。不用多久,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将终生受益。
平时讲课,教师既要持续提供知识,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既要紧扣规划教材,又要比规划教材更接近行业实际,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例如,提出自动循环往复动作问题、连续供油增压装置问题、立式组合机床和多刀自动车床整机液压原理问题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为进一步掌握液压气动技术奠定基础。
当一个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时,人们处理起来往往无从下手。而液压系统的故障大多数是由液压元件的密封损坏、堵塞或磨损引起的。一般只要将元件拆下清洗,更换密封圈或个别零件就可解决,但人们因为对液压元件的结构不熟悉而不愿去拆装元件。因此,我们建立了液压元件的拆装开放实验室、液压系统组装开放实验室。通过对泵类、阀类、液压缸及一些辅助元件亲手拆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可以自己设计系统并组装。
2.开发网络辅助课程,优化教学手段
在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开发《液压传动技术》网络辅助课程,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使文字、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有机结合,将书上的文字描述转换成立体的结构和生动的动画,使元件和回路的结构、运动形式和工作原理等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可视和可听的生动内容。目前课程组正在研究将《液压传动技术》课程学习、多媒体课件、要点提示、师生交流、模拟实验、电子教案等组成网络辅助课程,使开发的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仿真性、针对性等特点,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
四 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程组教师重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收集了大量的科技信息,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领域,建立了学术联系,积累了新经验,充实了新知识,具备了再现各种知识的才能。在《液压传动技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创新,确定新的研究方向,逐渐形成《液压传动技术》的教学特色。同时尝试将研究与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编入教材或固化为教学内容,比如将课题作为实验内容,把课题的案例编入教材。使学生再不孤立地学习液压系统,知道工厂的实际设备,为学生就业上岗做好准备。同时,把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尽早进入液压技术的应用领域。
五 结语
我们在对《液压传动技术》的教学改革中,以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为核心,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平台,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建设实用的立体化教材为基础,进行了集内容、方法、实验、师资、特色等为一体的整体建设。课程组紧紧围绕“一个特色的教学大纲,一套实用的教学方法,一套有工程背景的教材,一套实践技能培训体系,一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这六项标准进行建设,使应用型高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杨叔子.创新源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
篇4
而移动工作站则是一台具备了工作站性能的笔记本电脑。其硬件配置和整体性能比普通笔记本电脑高一个档次。移动工作站的出现,将主流台式工作站的强大性能与笔记本电脑的灵活移动性合二为一,使从事设计工作的人员彻底摆脱了工作地点的束缚,随时随地享受移动计算的便利。
近日,戴尔公司推出了其新一代的移动工作站Precision M90 和M65。为了让读者细细品味这两款新品的特性,我们在此对M90 和M65进行全面解析。
直接模式+按需定制
戴尔公司是1984年由一名辍学的大学生迈克・戴尔在美国大学宿舍里创立的。在短短的22年里,戴尔已经成为年收入560亿美元的PC供应商。1997年戴尔公司开始进入工作站市场,并且在同年出厂了第一台工作站――Dell Prision400。
根据IDC 2005年第四季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戴尔拥有60%左右的品牌工作站市场份额。也就是说,现在每两台卖出的工作站中就有一台是戴尔的。对于戴尔工作站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戴尔的直接模式。而取消中间商是戴尔直接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在直接模式方面,戴尔有单一的客户代表,来取得同客户的直接联系。此外,戴尔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按需配制。比如,客户的内存需求为多少,显卡需求为多少。即使在机器的标配中没有,戴尔也可以通过工厂定制集成这个部门来解决。”
移动工作站设计的思路就同便携性笔记本电脑不同,移动工作站需要考虑的是采用更高速的处理器、更大的内存容量、更快速的图形芯片以及其他附属设计,并且在运行软件时有很高的稳定性。在稳定性方面,戴尔的优势是有称之为ISV Vender的独立软件供应商。戴尔通过同他们取得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一起合作测试软件的兼容性,以求能够达到运行软件时候的优化。
M65:技术和移动性的结合
移动工作站的用户在格外注重系统的图形性能时,又希望其轻巧、方便携带。Precision M65的起始重量仅2.8千克,在工作站性能与灵活性方面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Precision M65配备最新英特尔双核处理器、15.4英寸宽屏显示屏,可选内嵌式802.11 a/b/g Wi-Fi 无线网络功能和确保系统安全的生物指纹识别技术,使用户随时随地均可借助这台拥有全面认证、强大、安全的移动工作站执行复杂应用。
Precision M65让工作站用户在移动中体验强大性能,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应用程序,如数字内容创作和财务分析。
M90:为移动性匹配强大性能
戴尔把Precision M90称之为其迄今为止最强大的移动工作站。为了给用户提供最强的工作站级性能表现, Precision M90配备了17英寸宽屏显示屏和最新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众所周知,双核处理器能够有效地并行处理多线程应用,或同时执行多个计算任务。
借助下述特性,图形艺术家、动漫创作者、以及高端CAD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轻松运行各类最苛刻的应用。
可靠性与耐用性已成为当前工作站用户最为关注的两大特性,而Precision M90 和M65皆采用坚固的镁合金架构,同时显示屏的锐面设计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小屏幕斑纹。此外,所有型号的基本配置还包括防泼溅密封键盘、StrikeZone全时硬盘保护装置、钢加固安全插槽。
Precision M90 及 M65现已在国内上市,两款产品的起始价格分别为22408元和19909元。戴尔(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总监阚孝全表示:“新一代移动工作站的推出,再度巩固了戴尔在工作站设计、可靠性及性能方面的领导地位,展现出戴尔与用户携手开发同类最佳产品的实践成果。”
戴尔移动工作站用户反馈
移动工作站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呢?整体来说,工作站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领域:
CAD――用来做设计,工程,计算机辅助生产等方面。
DCC――数字方面的创作。主要是应用在多媒体方面。
AEC――建筑设计师使用。可以到现场讲解未来的蓝图,并展示给客户。
GIS――工路设计方面。
上海交通大学:解决了在计算能力方面的瓶颈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涡轮机研究所”在2006年引进了一批高性能的戴尔Precision 670工作站,并用它们建设了一个业内领先的CFD(计算流体力学)高性能并行计算平台。
为了解决提高CFD计算的分析效率,该所于2006年建成了以4台戴尔Precision 670工作站为主的高性能并行计算平台。该CFD并行计算平台的负责人刘应征副教授指出:“Precision 670的引进,解决了我们在计算能力方面的瓶颈。有了新的CFD计算平台,我们不仅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研究课题,而且能够有余力承担社会服务型的研究项目,让我们的研究能力和研究设施造福更多的用户。”
安徽江淮汽车:带来50%效率的提升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汽车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为落实“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的发展战略,江淮汽车引进了80台戴尔Precision370工作站和46台戴尔Precision380工作站,并用它们建设了一个“计算机辅助研发环境”。
就整个“计算机辅助研发环境”的建设效果,该公司信息中心网络设备科科长邵景远介绍:“系统上线后,明显地缩短了设计工作的周期,提升了设计质量,整体设计效率提高了50%以上。戴尔工作站的性能非常稳定,能够满足我们进行机械设计与有限元分析计算的需要。另外,戴尔的直接经营、按需定制模式,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购买成本。”
北京电影学院:建成第一间“网络游戏专业教室”
篇5
关键词:德国大学;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52-02
一、引言
德国是世界公认的教育强国。自从181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柏林大学创办以来,德国的教育现代化造就了大批专业人才,成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样板。德国大学的专业教育具有务实创新的特点,不但有很强的实用性,还有较好的灵活性。下面以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TU Ilmenau)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对德国大学专业教育进行剖析。
二、德国大学的专业教育
1.德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专业是大学里与社会上的专门职业相对应的专门领域。政府根据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种类制定专业,大学的教学活动是以专业为基本单位而展开的。伊尔梅瑙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主要专业有机械制造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汽车工程专业和光电一体化专业等,都是本硕连读的专业,也可以分别攻读,见图1。本科生学制为7个学期,硕士3个学期,共5年。课程设置中强调基础课学习和实际技能训练。本科生学习的前3个学期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后4个学期主要是专业课的学习。实习至少20周,包含前3个学期的8周基础课实习,以及第7学期的12周专业课实习。
德国大学十分重视校际合作,各大学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联合开办专业。如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专业和教师培训属于联合办学专业。材料科学的学位课程由材料技术研究所承担,材料技术研究所是由各个大学联合办学组成的机构,合作院校有弗瑞德斯・施乐大学、耶拿大学、鲍豪斯大学、魏玛大学和伊尔梅瑙工业大学。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专业采用与爱尔福特大学合作的方式,伊尔梅瑙工业大学提供本科课程学习,爱尔福特大学提供硕士课程学习,该专业需经过9个学期的教师培训和国家考试。
2.学习效果评定。德国大学采用学分制评定学习效果。伊尔梅瑙工业大学每个本科专业总学分为210学分,分模块教学,有必修课、选修课、实习和毕业设计三大类。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总学分210学分,必修课172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占60学分,如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外语、电气工程、电子学等,专业课占余下的112学分,除了传统的机械零件、工程力学、材料、制造工艺、制造技术、传动学、系统工程等专业课程,还包括光学与照明技术、精密工程、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微电脑技术等新技术课程,以及产品开发、生产规划、研究方法导论、企业经济学基础等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的课程;该专业开设了6个选修课模块,各占10学分,有机械设计模块、精密光学模块、制造技术模块、精密测量技术模块、热和流体动力学模块、塑料技术模块,学生可任选其一;实习和毕业设计各14学分,共28学分。
大学考试采用严格的教考分离制度。每学期临近期末时安排2周的考试报名时间,接下来有持续5周的考试时间,以及2周的重考时间。考试形式主要是笔试和口试。
3.教学方法。教师的授课形式主要为讲座课、小型讨论课(Seminar)、实践课。其中,讲座课授课人数为40~200人不等;讨论课和实践课人数一般在20人以内。讲座课的特点是教师就有关题目作报告,学生可以随堂提问,但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一般不进行讨论。讨论课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巩固所学知识。
德国大学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备课充分,授课熟练,注重专业基础教学,每次课一个半小时,授课内容不多,甚至不到国内的一个小节,但讲解相当到位且透彻。学生普遍听课认真,勤做笔记,积极思考,有疑问马上提问,教师都会耐心作答,并加以鼓励,有时会根据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及进度。练习课与讲座课课时比一般为1:1,交叉进行,分多个小班上课,采用先做题、再讲解的方式,学生都能做出题目,教师注重与学生互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实践课教学由实践课教师和实验室实习教师共同实施教学,学生一般分组实验,各组完成不同的实验项目,课前预习,课后交实验数据和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大学教材无全国统一的出版物,培养计划中注明教学辅导书,教师自己根据培养计划和课程要求准备授课内容,教师一般自编讲义、习题放在校文印室或挂在校园网上,学生自行购买或下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添新的资料,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以跟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在培养计划中明确学生的课程自学时间,一般本科生授课学时与自学学时之比为4∶3。
三、德国大学专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1.良好的教育机制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德国的教育是严格立法的,校企结合广泛且深入,如职业院校“二元制”教育主要由企业、行会决定招生人数和专业发展方向。大学教育远离社会实际政治与经济利益,教授享有较高的工资和社会地位,但教师资格的取得要通过国家考试(注:在德国,学生从专业学校毕业后就可走上工作岗位,学校保证学生质量,只有医生和教师需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不允许大学教授办公司,但企业家资助教授研究课题,可以获得减税等。科学的教育法规保障了大学的良性发展。
2.规范的教学管理,严格的考试制度。德国大学实施的是宽进严出政策,免学费,大学没有统一的入学考试,但有明确的毕业标准。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考试制度严格,如伊乐梅瑙工业大学由校委会制定完整的教学管理程序和考试制度,实施教考分离。学校一周5天课,每天从早7点开始到晚7点,每两个小时安排1个课时段,一天有6个课时段,学生的课业十分繁重,经常作业到深夜;考试严格,本科生的毕业率只有30%左右。
3.重视专业开发。德国大学非常重视专业开发,不断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开发新的专业。伊尔梅瑙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早期以精密工程和光学技术开发为主,近几十年来,学院为适应伊尔梅瑙当地机械工业的需要,转变专业发展方向,主攻电子机械工程和机电一体化。学院开设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工程方面课程,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德国传统机械工程学院。
4.以人为本、开放式的学生管理。德国大学没有设置专门的学生管理机构,但从学校的设施、学校的管理机构、对学生的态度等方面,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大学任何建筑内均可免费无线上网;大学教学设备和公共设施舒适完整,基本无损坏;教授尊重学生,对学生态度谦和,有信必回;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等,无不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机构健全,有学生事务部、实习与就业中心、注册部、考试部。
德国大学的专业教育体系完整且成熟,向德国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专业人才,为德国创造了世界性的辉煌。其在课程结构上的宽基础、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性、教学管理上的严谨性等,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肖辉杰,申振士.德国大学现状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中国林业教育,2011,(4):70-72.
[2]姚国华.大学重建[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3]蔡玳燕.德国大学“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8-20.
[4]孙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专业设置的特点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98-103,124.
篇6
(一)迪肯大学概况迪肯大学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吉朗市,建于1974年,1977年4月开始教学。学校在墨尔本、吉朗、瓦南布尔有5个校区,全日制学习的学生20000多人,注册学习的30000多人。其中,40%的注册学习者是校外生。迪肯大学提供313种学位和文凭项目,在使用技术进行教育和建立教育培训的校企关系方面,已经得到了全国范围的认可。2011-2012年度,迪肯大学学生满意度方面得票在整个澳大利亚排名第三。[5]学校有4个主要院系,包括人文及教育学院、商业和法律学院、健康学院、科学与技术学院。其中,科学与技术学院下设4个系,分别是建筑系、工程系、信息技术系和生命与环境科学系。1.迪肯大学的工程教育迪肯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91年,当时只有少数工作人员。学院正式的教学活动始于1992年,提供制造业技术学士。1993年,学院首次提供制造业的工程学士。最初,学院的任务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发展教学和学习方面的创新项目;第二,成为工程学方面远程教育的主要提供者;第三,为成人学习者创造职业发展的桥梁课程;第四,实现应用的、以工业为基础的研究。此后,学院同时通过远程教育和传统的学校学习提供7个领域的本科专业,也提供研究生项目,包括硕士和博士水平(校内和校外)。2.学位项目本科阶段,迪肯大学提供两种工程学士学位:三年的技术学士(BTech)和四年的工程学士(BE),都设有7个专业领域,如表1所示。这两种学位都得到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的认可。通过工程学士学位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毕业者成为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地区合格的专业工程师。除此之外,学院也提供一种两年的、没有认证的技术相关学位,一般通过工业合作伙伴提供。还有一定数量的五年双学位项目,如工程学-科学、工程学-商业。所有的学位项目都通过校内和校外两种模式教学。两种模式的个人课程是一样的,只是课程的传递方法有所不同。3.学生的情况和构成传统上,一个学院或者大学课程要求学生在地方学校参加有计划的课程,通常是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这些学生住得离学院或者大学很近,没有全日制的工作任务,所以上课不是问题。然而,从高等教育中获益的人数很多,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接受传统的学院课程。这种班级的潜在学生包括全日制工作的人、游历在外的人、无法离开自己家的人,如病患或者残疾人,还有偏远地区的人,甚至监狱里的人。为了使教育能够传递到这些人,一些学院把课程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这也只能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仍然有一些人无法到大学校园学习。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很多大学发展了远程教育,通过这个途径把学术严谨的课程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可以在家学习。1960年底,英国开放大学建立。从那以后,远程教育飞速发展,科学和工程学方面的远程教育也随之发展。澳大利亚土地辽阔,约有2000万人口。尽管大部分人居住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莱德、达尔文、霍巴特和佩斯这7个城市,乡下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和移民。这些人的需求由一小部分地方大学或继续教育学院满足。因此,澳大利亚是远程教育需求迫切的好案例。鉴于这种需求,澳大利亚提供教育和其他服务,特别注重广泛分散的人群。工程学的远程教育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途径之一。远距离传递科学和工程学的教育一度成为一个挑战。要在这两方面取得成功,学生必须真正地参与实践,要有专人给他们演示。迪肯大学的教学就是使学生通过远程教育得到工程学方面有效训练的典型案例。工程学院提供四年的专业化工程学学位项目和三年的技术专家项目。在迪肯大学学习工程学的学生可以分为四类,如表2所示,学生在年龄和地域上跨度都很大。这类学习项目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多元化才能和广泛视野的工程师和技术员,他们不仅有多学科的技术能力,而且能够采用系统方法设计,并进行操作演示。这一目的恰好体现了工程教育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一个教授课程的团队大约由25名大学教师组成,教师来源涵盖7个不同的专业,包括一般的制造、环境工程、机械电子、计算机系统等领域。2003年,迪肯大学有大约1130个学生注册工程学和相关技术。其中工程学院有465个学生,133个全日制学生来自国际,他们付全额学费,其余学生的学费由政府补贴。多年以来,大多数在校生从24岁开始他们的学位项目,校外开始学习的学生年龄在25-40岁不等。校外学生大部分来自墨尔本这样的大城市或者规模较大的公司。学生群体在在地理位置上较为分散,学校在工程教育方面的历史、教学理念和独到的教学方法值得讨论和思考。2003年,迪肯大学工程学院和马来西亚伯乐学院合作,一个针对校外学生的较小的工程教育远程教学项目在新加坡出现。4.合作教学迪肯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认为与大企业保持联系是保持自身国际声誉、教学和学习的基础。学院网站上有企业参与合作的咨询内容和联系方式。整个学院有很多校外学生,其中有国际学生,他们都通过迪肯大学和工厂还有海外大学的合作项目学习。这种联合学位课程目前同福特澳大利亚和通用汽车霍顿合作,主要为来自汽车工厂的学生提供工程学和管理培训。这些项目很有特色,涵盖了学生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学习的课程。尽管学习模式是在校外进行,但福特和霍顿都有地方工厂,教学工作人员可以在工厂里传授一些精选的学科专题报告。此外,迪肯大学也通过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的教育设备向校外学生提供技术学士和工程学士课程。在国外项目中,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学生学习特定专业的技术学士和工程学士学位,他们在最后杨娟:澳大利亚工程教育远程教学的实施———以迪肯大学为例一年或两年的时间里和迪肯大学的校外学生一样学习。迪肯大学负责录取学生、学生以前学习的学分转移、课程传授和评估。学生通常是全日制的。地方学院提供地方管理和学术支持。在最后一年,工程学士学生在这些课程中参加一个两周的住校学习,在校内完成实验要求,并对他们最后的计划给出口头介绍,通过工厂现场观摩和客座演讲参观澳大利亚专业工程学实践。参加这些项目的学生通常被工厂雇佣,他们最后一年的计划常常和他们工作中的工程学问题联系在一起。5.咨询委员会迪肯大学的工程咨询委员会由外部成员和学校成员构成。外部成员包括1名主席、7名工业界人士(其中有工程师、管理者等)、1名毕业生、1名学生代表;学校成员有学院领导和主要负责人,还有教授和学科负责人,以及一些行政人员。[6]迪肯大学的工程系与产业界合作广泛。学院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学习方案,以满足未来雇主的需求。通过学校的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院能够确保所教内容跟得上不断变化的工业需求。学院与很多研究组织和行业教育伙伴合作,提供特制的学习方案来适应员工的专业化发展需求。每年学术咨询委员会成员与学院工作人员会面几次,共同回顾课程,讨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合作机会。目前,学院的咨询委员会包括来自美国铝业公司、壳牌等工业公司的代表。
(二)迪肯大学校外传授的特点迪肯大学认为一个成功的、完整的工程学方面的校外项目关键在于给每个学生灵活的选择,这种灵活意味着他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得花费合理,学生能够选择在校内、校外,或者两种不同方式的混合。除了在获得形式上,这种灵活性也被拓展到课程设计、衔接和学分转换实践、大学管理、基础设施中。迪肯大学的所有技术学士和工程学士课程都对校外提供。评估任务包括作业、实验室练习、报告、考试。在校内和校外模式下,这些内容都是相同的。在一个特定的课程中,校内学生按照学校的时间表通过常规方式参加讲座、完成实验室课程和参观,校外学生根据同样的大纲和时间表学习。每个校外学生会收到一个“学习包”,包括一个文本、一个或者更多的学习指导、一个实验室指南、一个单元指导,还有补充材料,如视频文件、计算机软件或教学实验室装备。学习指导通常包括管理信息,有课程表、课本清单、任务和怎样与讲师联系的细节。学习指导每隔3到5年会进行专业的编撰和修订,单元指导则随着课程的提供时时更新。每门课程都有一个详细的网站,类似课程布告栏的内容,并且通过邮件提前向学生发送新增的学习材料,如讲课笔记、辅导笔记、作业答案等。学院在课程网站公布单元指导和实验室指南。在校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同时,还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传真等手段从老师那获得个人帮助。图书馆有邮购服务。目前,大部分作业邮寄到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电子邮件来传送作业。学期结束,校外学生在大学预先安排指定的有监督的校外考试中心进行考试。随着教育的世界潮流,迪肯大学越来越依靠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传送课程。1.实验室课程通过远程教育进行工程教育存在一大挑战,就是如何使校外学习的学生和在校生一样,通过实验室课程获得同样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实验室教学一直是科学和工程学远程教育中的一个问题。迪肯大学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一些课程,如物理、材料学、静力学和力学、仪器、流体力学等,召开周末实验室会议让校外学生参加,使实验室工作集中在一到两天完成。第二,其他课程采用实际装备和计算机磨合相结合的方式向校外学生传授实验室经验。装备和模拟的使用在电子和微处理器的教学中非常普遍。第一年,电子学采用一个电子部件和一个电路实验板,让学生演示数字和模拟电子的运动。学院还开发了一个在课程中使用的起基础和中介作用的微处理器作为微控制器,实质上是一个教学仿真项目的逻辑控制器。最后一年,学生需要在家做一个简单的机器人作为他们的实验室工作。此外,迪肯大学在通过网络远程控制提供实验室训练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如溢流坝溢流实验,采用一个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操作的网页,演示水流向坝的整个过程并测量瀑布的高度。[7]远程控制联系采用计算机演示抽水过程,可以改变水在通道里的流速,并且有一个数码相机拍摄水坝的静态图像。整个过程可以由学生通过网络来操作。系统预设一次做试验的只有一个学生,整个练习被在专用的网站上。网站还会有实验操作程序、笔记和对学生的提示。大部分实验室项目对校外学生的传授很灵活。有时,个人实验完全可以在家进行,如测量细铜线的电阻和铅锡焊料的徐变(第二年材料学)。教学方法也较为灵活,教师通常允许学生对程序做一些小的改变以适应他们自身的情况。2.教学案例———一年级材料学(SEM111)SEM111是一个有很多校外学生参与的普通迪肯大学课程。所有的一年级工程学学生必修材料学的入门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材料、冶金、制陶、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机械测试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标准的校外注册学生每年有30-60名。教师在地方汽车制造工厂也会对课程进行指导,大部分公告和补充材料都通过SEM111的网站传递。SEM111课程也包括一些热处理金属的力学测试和金相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室练习。校外学生在学期中的某个星期六参加一个全天的实验室会议。会上学生可以在真正的样本上演示拉力测试、硬度测试和光学金相。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学生对金属的特殊力学性能有一个了解。“虚拟显微镜”网页可以帮助学生观察金属样本特定的显微结构,学生可以看到不同放大倍数下的图像。校内的实验室会议同样给那些校外学生与教师和同伴直接的接触。在引导实验室课程之外,教师回答问题、讨论与真正的材料工程学有关的问题、用真正的实验设备进行实验。学期期末学生提交分级实验报告。SEM111课程对于在校生和校外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学生提交同样的作业、完成同样的实验、参加同样的考试。迪肯大学管理着澳大利亚和海外大量的有监督的考试中心。因此,校外学生可以按照时间表在被监督的环境里和在校生一样参加考试。完成后的考卷通过快递安全返回学校,让教师分级。整个课程实施已经有10年的历史,校内生和校外生的标准一致,全部等级都是可以比较的。教师负责通过网站、电话、电子邮件或传真回复校外生。校外生电子邮件的地址是公开的,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联系,直接交流。3.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实践,迪肯大学认为一种成功的校外学习项目必须通过合理的支持服务来传递和管理课程。因此,学校落实了大量的基础设施,主要有:一个专门的打包、分类和传递校外学习资料到世界上任何角落的邮件中心,同时也负责考试的寄送和收集;一个专业的编辑和出版团队,保障所有远程教育课程材料在学术上和教育上都有合适的标准,图书馆和书店有高效率的邮购服务;一个主要的大学中心,能够追踪作业在校外生到达学校、传递给教师分等级、返回到学生这一过程。迪肯大学在澳大利亚和海外的考试中心,由一个监管生产、传送和返回考试的管理核心团队负责。必须有足够的行政人员负责与地方及海外合作伙伴的非学术活动进行沟通。除此之外,还要有管理良好的大学和学院网络,确保校外每门课程的提供。
给我们的启示
(一)加强工科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开发随着工程教育的发展,远程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教育途径。工程教育远程教学的难点就是学习内容的传递。在13年的发展历史中,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工程和技术学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第一年只能提供1个本科专业,到现在拥有一个大约30个学术和其他支持工作人员团队,并且能够提供100多种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学院逐步淘汰了旧的网络服务器,建立了包括课程网站收集、在线学习介绍、大学课程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完备体系。目前,国内工科专业的网络学习平台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教学内容有限、呈现方式不够直观等。所以,应该不断完善工程教育远程教学的支持服务,不断开发工科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材料,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基本硬件设施,优化网络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二)多渠道实现实践教学目前,很多工程学科的教学对培养学习者工程设计和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缺乏重视,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对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十分重要。迪肯大学的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开发了虚拟工程咨询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一系列真实环境下的工业工程项目数据,涵盖了工程从设计到实现再到具体操作等各个阶段。虽然这个系统还处于探索和试用阶段,但其创新性仍然值得我们学习。除了虚拟实践外,学习者每隔一段时间到校进行集中性实践学习,与规模较大的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这些做法在提高工程教育远程教学的实践性方面起到了实际的作用,国内提供工科教学的远程教育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方案,把教学内容的网上和网下传递相结合,克服工科实践内容在传递上的难点,真正保证教学质量。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