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环保意识 渗透 Fireworks教学
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不久前播出一期节目叫“中国江河水”,看了这个节目,我了解到中国的长江和黄河很多地方已被污染得很严重,而且有些支流已干涸了。作为中国人,看了这个节目真是深感沉重和心痛。不单单是中国,目前全球的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保护环境、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已刻不容缓。平衡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因为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是如此的重要(比如我国就要开始禁用塑料袋,提倡用环保购物袋了),所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学校是培育环保意识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指导者。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环保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和生命教育。
这学期我所教的科目是Fireworks(一种针对网页设计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Fireworks学科实施环保意识教育切入点并不像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比较明显,但并不意味着这一学科和“环保”教育之间找不到相融的区间,实际上,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在Fireworks的课堂教学上也能找到渗透“环保”教育的很好的载体。
那么,在Fireworks学科中又如何进行“环保”教育呢?下面我就谈一点个人的肤浅体会。
一、加强自身学习,掌握较多的环保方面的知识
为了能更好地在所教学科中渗透环保意识,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环保知识,掌握“环保知识”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作为教师,自己都不知道环保方面的知识,又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呢?其次,由于现在学生的某些观念与我们以前很不同,要考虑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做到“润物无声”地渗透“环保”教育,因为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渗透环保教育而一味地要求学生保护环境、要珍惜生命是行不通的,这样的做法不仅使学生感到乏味,而且其渗透也是表面的、肤浅的,不如通过一个个事例让学生感受,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教育。只有当学生内心增添了环境保护意识,他们对环境的爱护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二、认真解读教材,选好教育切入口
Fireworks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都能渗透“环保”教育。但是,只要我们用心,认真解读教材,存在相当部分的内容可以成为渗透教育的载体。因此,认真解读教材,找准渗透“环保”教育的切入口,可以使得“环保”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达到教育“无痕”的境界。
(一)在学习“工具箱中的位图处理工具”时,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在Fireworks的教材中,有两节是介绍“工具箱”中的工具的作用及应用的,在讲课和学生做练习时,一定要用到一些位图图像的。而这些图片就可用到有关环保方面的图片。比如,教师可抓住中国江河水被污染的情况,并向学生说明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同时向学生展示几张江河水被污染的真实图片,很多学生看了都觉得触目惊心,要教育学生保护水资源不被污染,否则后果将是非常的严重。然后很自然转到教学上,叫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处理:把水“变”得清澈些或把水“变”得更浑浊。又比如:教师可抓住“沙尘暴”这一自然灾害,给出一些关于沙尘暴的小资料:如起因、危害等,并给同学们看了沙尘暴来临时的照片,最后给出防止沙尘暴的方法,然后再转到教学上作为图片处理的例子:制作沙尘暴的效果图,这样衔接比较自然,同时在给同学们介绍课外知识沙尘暴时,更对同学们进行了要保护绿化、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的人文教育。
(二)在学习“矢量绘图”和“动画的创建”时,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我觉得教Fireworks这一科时,在布置实操练习时,若能结合生活实际,学生会学得更快,掌握得更牢。贴近生活实际,其意图就是要学生知道学习要为生活实际服务。下面就举几个例子。
在学完“矢量绘图”这部分知识时,我在布置实操练习时,就叫学生绘画一只胖胖的可爱的熊猫和一只美丽的鸟儿,在分析评讲学生的杰作时,我不忘提醒学生说:如果人类继续破坏森林,不保护好森林和环境的话,这些美丽可爱的动物也会保不住了,当大部分动物都灭绝之后,我们人类的末日也快到了。
在学习“动画的创建”时,我给学生布置的其中的一个实操练习是:将他们以前画的熊猫变成“会眨眼的熊猫”,将小鸟变成在丛林中飞翔的鸟儿。使学生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进而热爱大自然。
(三)在练习“网页设计”时,渗透环保教育
在Fireworks中,有一章内容是关于网页设计的。在教学生练习“网页设计”时,我叫学生设计一个网页,主题就是“环保知识”,其中有几个文章一定要有,标题分别是:十大环境祸害威胁人类、地球上能危及生命的11种污染物、什么是白色污染、我国的生态破坏状况怎样、我们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如果不懂,就上网找资料。通过这个作业,使学生懂得更多的环保知识,懂得环保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三、正确把握学科教学和环保教育的关系
“环保”教育与所教学科整合的把握是重要的,一味注重“环保”教育而忽略了本学科本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样,一味注重学科的内容教学而放弃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载体同样也是可惜的。在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科学的知识,也要培养他们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篇2
关键词:大气环境空气质量可持续发展
1 石家庄大气环境污染现状
从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网站(省略)上可以查到2012年2月上半月石家庄空气质量报告,其中空气污染指数平均为79.68,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从数值可以看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患有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对这种气体最为敏感,就是正常人在二氧化硫浓度过高的地方呆得太久也会生病。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颗粒里夹杂着细菌,因为它们的直径非常小,所以能够直达并沉积于肺部,直接参与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其中,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可以看到,不良的大气环境对人体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2 石家庄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2.1 地形和气象条件是造成大气质量下降的基础原因
石家庄西部倚靠太行山脉,东部、北部、南部都是大平原,气候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此刮东南风时,石家庄上空的污染物质随风向西遇到太行山脉阻挡:当刮西北风时,西北风被拦截在太行山以西,致使污染物质被滞留在了石家庄上空,给石家庄大气污染的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2 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大量存在是造成大气质量污染的重要原因
石家庄的制药厂、化工厂、化肥厂、冶金、印染等工业在给城市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成为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的重要原因。每当经过这些工厂附近的时候,都会闻到刺鼻的气味,呆的时间长了会感觉到身体不适,感觉胸闷头疼。
在生活领域,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不仅给许多城市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挤现象,更带来了严重的大气环境问题。机动车是流动的污染源,不仅污染程度大,而且污染范围广。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自从2011年3月15日夜经济启幕以来,有些路边烧烤也趁机延长营业时间,污染空气。另外,石家庄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火锅店,但大多是用酒精作为原料,使用“环保矿物油”这种低污染燃料的火锅店为数不多,但是这种环保燃料在南方使用较多。
2.3 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是大气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
《石家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是专门适用于石家庄市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的立法,该法虽已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并于2006年1月份修正,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该法规定了诸多禁止性规定,如第二十二条、二十三条、二十四条等等,也规定了违反这些禁止性的规定应当受到的处罚,但我们发现这些禁止性的行为经常被人毫无顾忌地反复实施,如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落叶、杂草等,而行为者却觉得不以为然。这一方面反映出人们的环保意识麻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该条例的执行力度还很不够,应加大该条例的执行力度。另外,该条例没有突出预防为主的环保原则,在增强人们环保意识方面也缺乏具体的制度措施。
3 如何实现石家庄大气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3.1 增强人们的大气环保意识
清洁的空气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以及环境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市民自觉地在生活和工作的点滴中注意保护环境。
3.2 突出公众参与保护大气环境的作用
清新的空气是大家共同的宝贵资源,因此只有让公众广泛地参与到大气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中,才能将环境保护真正做到位。让公众广泛参与到环境法律、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制定出来的环境法律、政策是有群众基础的,群众对经公众广泛参与制定出来的法律、政策有很强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环境法律、政策的贯彻执行。
3.3 改变能源结构、政府增资广泛使用清洁能源
在石家庄市区,天然气已经较广泛地使用,但在郊区和县城及农村地区,普及程度还不高,大多仍以煤炭作为基础燃料,因此为了使石家庄市的空气能够持续清新,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广泛使用清洁能源。在客观确实无条件不能使用天然气的地方,也要推广使用低碳煤。另外,对于机动车,也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如改用石油液化气,以减少富含可吸入颗粒等有害物质的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3.4 强化依法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在法治社会,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当然也要依靠法律,应对《石家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做进一步的修改,加大处罚力度,协调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分工,必要时可以在条例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该机构的组成,可以包括政府成员、企业代表、市民代表等,这样不但有利于综合各方意见,有利于协调机构作出的决定更符合客观实际需要,有利于协调各政府之间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可能产生的矛盾,而且还有利于公众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中来。另外,为更有利于保护石家庄的大气环境,可在条例中,规定具体的石家庄大气环保专项基金制度,基金的来源可以从政府征收的企业污染方面的税收中提取,也可以来源于民间设立的基金会,基金的用途,一方面可用于省会大气污染的检测和治理,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奖励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以此作为激励,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省会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中来。再者,可以在条例中增加一些增强人们环保意识方面的条款,比如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科普知识展,规定小学或中学专门增加大气环保教育方面的课程,参观大气污染防治科普知识展,建立由教育部门、新闻单位等组成的省会大气环保宣传与教育组织等。
3.5 使城市人口承载力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城市人口承载力是在满足人们健康发育及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人口的最大限量。既要考虑人口未来增长的可能性,又要考虑满足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规模合理性。 城市人口承载力合理对于城市大气环境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3.6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政府应大力发展城市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将工业污染的末端治理改为从源头就加以控制。使工业“三废”最大限度地减少,并且尽可能地实现将废料资源化、无害化。工业中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应做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有效开发多种可再生资源。市区的产业结构虽然这些年有所改善,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应继续加大高科技含量的产业比重,进一步改善和缩小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对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建设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市区仍有地方是 “厂宅混合”的布局结构,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完善力度。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完善,使石家庄市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
3.7 继续加大城市绿化,力促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
在大的市区环境上,石家庄经过“三年大变样”,城市绿化面积有了大幅增加,在市区主要干道两侧,例如裕华路两侧,覆盖了大面积的草坪,树木,在民心河两侧也都建立了小树林,在十字路口处的东南西北四个角,大都建立了小公园,这些不仅使省会的景色更加秀丽,更重要的是为使省会的空气更加宜人起到了有利的作用。政府应继续增大绿化面积,还要进一步扩大绿化范围,郊区,县城等也要提高绿化覆盖率。另外,在市区,应建立一些标准的“绿色模范小区”,增加城市“绿化的深度”。
4 总结
为了让省会的空气更清新,政府和人民都要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在此意识之下,从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中做到保护环境。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作为根基,相信省会石家庄一定可以成为一座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环境优美的大都市。
参考文献:
[1]《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第16卷第6期.2003年12月.
[2]蒲朝建,蒲恩奇,张淑芬.《石家庄市的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第21卷,第4期,第19页.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等译,吉林人们出版社1997年第1版.
[4]《石家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篇3
【关键词】社会资源;中学生;环保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环境的持续恶化,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关注,环境问题变成了全球性的课题。中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无疑环保教育的重任就落到了中学生一代的身上。由于受教育封闭性的影响,我们往往重视校内资源的建设和利用,而忽视了社区那些生成性、动态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鲜活课程资源,但长期被闲置与浪费,致使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被纳入教育资源的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其实在学校以外还有很丰富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指学校所在地区和临近地区中可以被科学教育所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社会资源丰富多彩,通过学生对身边资源的观察和关注,甚至积极的投身其中,这对开展环保教育更是行之有效。
因此,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时,除课堂教育外,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靠社会力量通过多渠道,使环保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使其付出到学生的行动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1、利用环保标识、图片和文字,加强学生环保的视觉效果
由于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很多部门为了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街道、社区、公园和旅游景区等很多的公共场所都设置了回收分类垃圾桶,禁止吸烟的标志,爱护花草的标识。很多的社区为了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社区的宣传栏都会张贴一些宣传海报。很多情况下,如果老师或家长不提醒学生注意,学生通常都会忽略这些资源。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提醒学生多用眼睛去看,用眼去收获知识和改变习惯,从而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去收集相关资料,让他们在收集的过程中,提升他们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关注。
2、利用电视和广播,增强学生环保的听觉效果
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两种获取信息的通讯设施,很多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较快,没有很多时间静静地坐着看文字类的环保宣传。但很多情况下,可以利用吃饭时间看电视,坐车时间听广播。环保教育部门经常利用电视和广播这一平台来报道一些有关环保的情况,例如:某地某工厂排放污水或有害气体使周围居民遭受了很大危害;或某地某部门开展了环保宣传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等,还有最近几年电视上播放了很多环保公益广告。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地体现学生注重环境保护,时刻在学生的耳边敲响保护环境的警钟。
3、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加强学生环保的视听效果
网络作为教育传媒,庞大的教育资源储备,迅捷的传媒速度,活泼生动的界面,给教学创设了很大优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界面。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网搜索资料,查看信息,而且利用网络可以快速准确的查到自己所需要的。很多政府和环保部门都有专门的网站在宣传环保和报道有关环保的实例,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访问相关网站,了解更多最新信息。网络上既有文字类型的新闻报道又有视频文件,可供学生多项选择,这样可以满足各种类型学生的需求。网络信息更新的很快,定期的提醒学生去阅读新消息,掌握环保动态,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
4、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开展环保教育
聘请一些环保工作者、专家和教授,定期给学生举办环保讲座,给学生讲当前环境问题有哪些、国家和有关部门在环保方面都做了哪些,以及作为一名中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他们应该怎样做等等,使学生更全面了解环保知识,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利用社会组织,开展环保活动
通过许多重大的环保活动日以及纪念日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3月12日“植树节” 、3月22日“世界水日”、 4月2日“世界地球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以及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宣传倡议活性或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环保公益活动,例如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节约水电、重拾手帕,少用纸巾,不随意扔掉废旧电池等。拒绝“白色污染”,提倡学生尽量不使用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筷子等,尽量使用环保饭盒,加以达到立刻见效的教学成。开展这些活动时,可以联系一些社区或政府部门,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这样学生会感觉到不光是学校重视环保教育,社会也在大力关注和支持环保教育。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社会的关爱,还能充分认识到“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迫切性和紧迫感。
篇4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化学与社会;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实施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21世纪教育的必然趋势。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应用人才的培养。《化学与社会》课程是高校面向非化学化工类学生开设的一门自然科学选修课,应该担负起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了高等教育更多的机会。教育改革在经历了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之后,如今的素质教育成为最主要的内容,其核心在于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今年作者所在的长安大学兴华学院开设了多门公共选修课,其中包括《化学与社会》。本论文通过分析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形势,阐明现代社会独立学院开设《化学与社会》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本人讲授《化学与社会》过程中的体会,探讨了如何在独立学院提高公共选修课《化学与社会》的教学效果,并呼吁应加强三本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培养。
一、独立学院开设《化学与社会》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
公共选修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选择。我国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多偏重对学生本专业的学习要求,而对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掌握以及素质修养则鞭长莫及。公共选修课在帮助学生完善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提高素质修养方面大有可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复合型。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实现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且必须的课程结构模块,是独立学院因时制宜地因材施教、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环节[1]。且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各个方面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使学生可以不拘于专业和年级的限制,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主讲教师,这一方面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素养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授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2]。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渗透到了环境保护、新材料、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离开化学科学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相对于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化学知识的普及远远的落后了[3]。相反,由于各种传播媒体无意或有意的宣传,在大众的心中,化学却越来越多的与一些负面影响相联系,例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等。固然,化学作为一门传统科学,必须正视这些已经存在并不断发展的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科学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由之道,只有通过科学的发展我们才能消除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向大学生普及化学知识,使其全面客观的认识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化学科学的进步来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随着我国独立学院数量的增加,独立学院亦如此。通过《化学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大大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情趣,充分认识化学与人人有关,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时时为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同时本课程的学习对提高人的素质,改善生活质量,增强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大有帮助。本课程的特征是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的统一。
二、《化学与社会》公共选修课的主要内容
公共选修课《化学与社会》开设对象是全校性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的三类本科大学生,考虑到三类本科学生的特点,内容的安排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不求理论的系统性。课程内容不宜涉及到过于专业的化学知识,而应结合学校整体教学规划和选课学生的专业特点拟订合适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力求与社会发展同步,不断补充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重点讲述有关化学发展和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而不再遵循以往教科书按章节进行教学,笔者按照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课程分为5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化学与能源、环境、日常生活、材料、计算机科学的关系。课程所涉及对象从全球变暖、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大的方面,到空气、食品、能源等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用品,以具体而有趣的实例讨论化学在社会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在扩大了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还增加了许多日常生活经验常识,尤为重要的是为非化学专业的同学打开了一扇了解化学世界的窗口[4]。
三、如何针对学生特点提高《化学与社会》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1.设置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新颖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课程内容
为三本学生讲化学,重要的是要引起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并让他们真正学到有关的化学实际应用的知识,同时要注意到其在中学时的化学基础。所以讲授的基点不是放在大量的化学分子式、化学反应式、化学原理上,而是从化学角度来讨论一些社会问题,更多的是大量素材的归纳和实际应用知识,让学生“认识”化学,理解化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国家经济建设、保护环境、增强人民体质的关系等。所以,设置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新颖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课程内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首要途径。例如:(1)我们在讲化学能源部分,首先从最近的油价上涨开始,向学生介绍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尤其是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开采利用的历史;然后介绍了世界当前能源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化学在缓解这一危机中所做的努力,其中不但讲解了电池的发明和应用,还包括了最新的生物柴油技术和扩展的燃料电池技术,以及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最新的科研成果;最后对未来的能源开发进行了展望,其中更详细探究了核能与矿物能之间的比较,并引入了2008年北京奥运的氢能源汽车。(2)在讲化学材料时,我们讲到了“神七”太空漫步时穿的太空服的特殊化学合成耐高温材料芳纶1313。(3)在讲化学与日常生活时,在讲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介绍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微量元素的主要功能;然后讨论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着重介绍微量元素与某些地方病如克山病、甲状腺肿、氟中毒营养饮食与键康的关系,并结合有关当前学生营养、体质状况的调查材料以及饮食与某些地方病的关系,引导学生要正确树立平衡营养观念;就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介绍了皮肤的结构、护肤品中常用原料的化学成分、护肤品中有毒成分以及防晒的基本知识;结合日常生活讲解了日用洗涤剂的种类、去污原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洗涤剂与环境、人类健康的关系;同时还讲了“三鹿奶粉”事件中添加的三聚氰胺的化学检测法,西安市场出现的硫磺生姜事件中硫磺生姜的危害与辨别以及硫磺熏制食品时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等。
2.利用不同课程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其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使学生能更好地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对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有更清楚的了解,化学与社会选修课在教学形式上要体现灵活性:
第一,以专题讲座为主,采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教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再好也不及多媒体对信息传递的直观和有效。对于《化学与社会》这种公共选修课程来说,多媒体的合理使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大量的图片和图表使得学生理解更为便捷。此外,笔者还根据课程的安排精选了多部科教影片,在课程讲解完成后播放,学生看完后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从而增加知识的容量;
第二,摆脱传统习题模式,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化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培养学生分析与判断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制作成PPT(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班上作口头交流,这种方式特别受到学生欢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
3.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科学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对于化学来说这一点尤为明显。不可否认近现代的化工工业的飞速发展对于环境的伤害是巨大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大学生在毕业后将成为社会生产建设的主力军,增加他们在环保方面的知识素养,对于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为此,课程中专门安排了“化学与环境”一节,从环境污染的源头、现状、后果以及目前的应对办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介绍;除此之外,在其它内容的授课中,也需要不断渗透环保方面的知识。
四、结论与建议
化学科学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核心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公共选修课《化学与社会》较全面的介绍化学科学的发展现状与应用情况,内容丰富且浅显易懂,适合全校性文理科学生扩大知识面,对学生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努力提高各类人员对《化学与社会》的认识,建议有条件的独立学院尽可能开设《化学与社会》公共选修课。
参考文献
[1]陈媛媛.提高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7):37-38,42.
[2]郭娟.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6(2009):39-40.
[3]阚春.公共选修课化学与社会的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
篇5
关键词:外部负效应;污染治理;环保意识;“R3”原则;循环经济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中小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力量。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劳动就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据测算,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9%,国内生产总值50.5%、税收的43.2%、社会商品销售额的57.1%和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75%以上。但是中小企业又是我国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污染负荷约占工业污染50%,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登封市的中小企业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早期垒台支灶,发展迅速。但是,中小企业小而散的企业模式,使人们在享受经济上富足的同时,也承受了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大量水资源由于中小企业的工业污染受到破坏,导致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无,乃至无法饮用。更为严重的是,该市个别地方因为工业污染严重,有害物质进入农作物内,对人民生活造成直接污染。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并不理想。虽然近年来,登封市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已经告别了工业污水、工业烟尘随处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占用农田、侵占河道等现象,但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依然较淡薄,环保工作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如何实现循环发展中的环境治理,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合理有效利用循环资源。
二、登封市中小企业污染治理的困境
(一)外部负效应明显,普遍存在偷排废弃物的现象
和其他企业一样,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样存在外部负效应。所谓的外部负效应指中小企业生产活动的外部不经济,即企业的生产活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未给他人以补偿,是一种市场失灵的表现。在中小企业中,高污染的企业普遍重效益轻环保,很多企业存在着偷排、漏排的现象,大量的有害物质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空气,或丢在路边。其原因主要在于对废物进行处理需要比较高的成本,该成本直接打入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而废弃物直接排放,企业的成本下降,利润上升。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铤而走险,冒着被罚甚至犯罪的危险偷排废弃物,达到将企业的“私人成本”转嫁给社会承担的目的。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引起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高污染中小企业的生产水平常常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二)中小企业往往规模不大,治污能力差
由于资金短缺,信贷能力差,中小企业业主容易选择投资一些规模小、见效快和高污染的行业,如小化工、小造纸、小冶炼、火电和小印染等行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没有能力购买处理三废的设备。即使购买,较高的运行成本影响了企业处理废弃物的积极性而选择直接外排。同时,中小企业治污技术十分落后,处理后的废弃物依然存在严重超标问题。如登封市的铝石窑企业就是在治理后还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治理无望的情况下于2006年被市政府实施强制取缔的。由此可见,中小企业污染物处理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大型工业企业。随着中小企业发展,产生的污染物在所有工业中的比重逐渐上升。污染量的增加和处理污染能力低下的矛盾使得中小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解决的难度也在逐渐上升。
(三)乡镇中小企业分布零散,管理困难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分布非常零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2000年登封市有50%以上的中小企业分布在行政村(包括自然村)。由于分布在各个村镇,环保部门进行集中管理存在困难。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污染企业往往谎报少报污染物排放量,政府也很难进行核查。有些企业还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思想。即便被环保部门查到违规排污现象宁愿接受处罚,也不愿意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由于环境自动监控设施还未普及,环保部门由于人员限制不可能对每个企业天天监督,检查人员一走,污染企业有可能还违法排污。中小企业的分散带来管理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敢于偷排偷放废弃物,从而加大了治污难度。
(四)环保意识薄弱,缺乏成熟的监督机制
虽然环保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各级村镇,一家小造纸厂、小印染厂污染一条河,一个小冶炼厂、小采矿毁掉一座山的现象并不鲜见。究其原因还是对污染问题不够重视。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的环保意识十分薄弱。农村居民往往更看重眼前利益、个人利益,由于就业和收入两条绳索牢牢牵制住村民,从而使他们纳口不言,默然处之。农村环保意识的薄弱形成了对污染企业的纵容氛围,使得污染企业有恃无恐,污染愈加严重。因此人们对高污染乡镇企业的放任也是其难以治理的原因之一。
三、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而言的,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地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循环经济具有其特有的运行原则,它是建立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原则基础上的。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减量化或减物质化(Reduce)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或反复利用原则(reuse)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原则(Recycle)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循环经济是一种发展,即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循环经济又是一种新型的发展,从重视发展的数量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变,重视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从线性的发展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发展转变,从粗放型的增长向集约型的增长转变,从依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增长向依赖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增长转变。循环经济又是一种多赢的发展,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兼顾发展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正是有了发展的内涵,循环经济才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正是有了新型的内涵,才能转变我国的生产力和消费方式,将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正是有了多赢的内涵,才能缓解我国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利用循环经济解决污染治理问题
(一)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禀承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传统模式,导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也是解决乡镇企业治污困境的途径之一。企业应发展内部的循环经济,合理的使用资源,促进资源高效反复使用,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在企业之间建立利益共享的循环经济,一个企业的废物可以作为另一个企业的生产原料,实现企业之间的废物循环利用。从而实现污染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污染排放。如粉煤灰作为火电厂的废弃排出物,经过加工再利用就可以生产成建筑用砖。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
高技术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否则,副产品或再生资源只能被降级或贬值使用。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投入,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技术进步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再向零增长转变;可以显著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包括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分离技术、生物催化技术、生态材料等;关键技术包括产品生态设计原则与方法、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管理的原理和技术、提高生态效率的经济、技术效益分析原理与方法等。
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要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知识经济为支撑,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知识经济带动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促进知识经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中倡导“绿色制造”,从“末端治理”转向“全程控制”,以环境可容忍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和污染,建立极少产生废物和污染物的工艺和技术系统,实现清洁生产。政府加大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开发、推广的资金投入,扶植一批从事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开发的企业,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技术条件。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首先,应加强村镇干部的环保知识的学习,提高环保认识,了解环境对一个村镇长期发展的重要性,掌握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平衡,从而对部分乡镇企业的短期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其次,应加强对村民环保知识的宣传,增加学习的途径。通过广播、电视、标语等方式时刻提醒人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使村民了解哪些行为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何通过法律方式制止这些行为,加强对有污染企业的监督,达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同时对易引起污染的企业中人员应着重加强环保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对污染环境危害的认识,了解污染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法律后果,从而自觉减少偷排三废行为,做好有害物质的妥善处理。通过宣传可以使村镇中形成一种自觉保护环境氛围,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造成舆论压力,迫使企业减少排污,加强治污力度。无论是大都市还是乡村,环境是我们的生存之本,破坏了环境必然在不久的将来受到惩罚。因此,如何减少中小企业的污染保护村镇环境这一问题也应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中小企业的污染治理客观上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但只要政府、企业、村民共同努力,采取合理的措施,众人监督、道德和法律共同约束,一定能有效降低污染水平,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五、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彻底革命,它是世纪之交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登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我国正在推行的循环经济,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在具体实践中得到了拓展。各地正在进行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循环经济试点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开端。大力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叶华.推行循环经济,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2).
2、苏杨.中小企业发展及环境污染的分析[J].热点坊,2006(2).
3、邵正峰.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D].浙江大学,2006.
篇6
1 城市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遇到的瓶颈
1.1 信息化技术被束缚
虽说信息化时代在经济效益上对我国的技术发展影响深远,但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能发挥其巨大的潜力,使得大量新型的多媒体设备不能被很好利用,搁置之后再被浪费,这是其一。其二,不论设备质量如何,机器上装载得信息技术软件大多时候差强人意,做不到公众对其抱有的原先期望。最关键的是对于这些问题的形成,很大部分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如果政府抱有侥幸心理,压低投资,其他部门也无能为力。由此看来,这些情况都会直接间接的影响信息化技术在环保措施上的落实。
1.2 环保制度存在漏洞
针对于每项政策都会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环保措施的实行过程中也需要制度对其完善,由于新措施起初落实,具体面临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都是始料未及的,无可避免,会出现一系列民众不愿意看到的负面影响。例如:当开始落实环保措施时,虽说全体齐心协力,共同为达到预期目标奋斗。可难免有佼佼者的存在阻碍了整个计划的步伐,当所有人都在努力恪守环保守则,却总有一两个意识不到这样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对自身行为不加以控制,这样大大降低了环保的最终效果。而制度对这种情况的出现虽在形式上有相应的改善措施,而管理人员的消极怠工不足以引起他们的重视,使该陋习得不到改善。信息化技术更是一项需要人力监管的项目,监管力度不善只会事倍功半,信息技术扩展力度不够是不能使环境问题起到根本性的改善,因此,要想在环境建设中结合信息技术,这对制度和监管的要求是不可忽视的。
2 解决瓶颈的具体措施
对于城市而言,环境保护永远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当城市经济发展的越快,环境问题普遍越严重,当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会意识到改善的必要性。而且越发达的城市采取的措施将越先进,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越频繁,而要能彻底使环境保护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还是需要一些巧妙的方法。
2.1规范运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
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 ,就是安装于污染源附近的设备,譬如:流量计、污染物检测仪、数据传输器等基础设施,用于监控污染物排放等污染检测用途。其可以进行在线检测、操作、管理,也有视频检测的功能。
工厂与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检测系统前,需要向国家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进行报批,之后环保部门将对设备进行严格检测,以确保检测数据的精确。同时环保部门与质检单位也必须加强对城市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定期检查。国家要统一规范各种污染数据,以便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的监控平台。
2.2 从更本上提高民众对信息技术在环保中重要地位的认识
即便是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城市,公民素质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能跟上平均水平,因此,相关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量多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最终目的,并及时科普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让民众充分了解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使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协助关系为目标,为城市环境的改善贡献微薄之力。除此,该项目最好能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让人们在了解具体行动内容的同时体会到政府对这项活动的高度重视,从而在精神上影响基层人民群众,并且督促民众相互监督相互协助,从自我做起,约束自我行为改善周围环境,为让这个城市更加美好,让生活水平有质量有保证的提供给人民群众。因此,从意识上影响公众是所有任务的前提。
2.3 信息化技术的完善和应用
多媒体走进千家万户已经是再常见不过的,伴随其普及的还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且信息时代对技术的不断更新,更体现了信息技术有着越来越先进的趋势。对于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不能仅限于对基础软件的使用,相关人员必须时时掌握软件更新的最新消息,将最合适的软件应用到基础建设,让广大民众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巩固信息技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相应的措施下发时,我们需要在该市官网及新闻中及时报导,使公众对透明公正的改善措施了然于掌,更能增强官、民之间的信任度,同时大力宣扬该项措施实施范围和影响效力,并明确表示公民之间应相互监督影响,除此之外也要特别说明,政府将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此次行动的大力监管,并对一切违反制度的行为大力打压予以纠正。可见,信息技术在宣传公示方面的方便和权威性。除此之外,在具体的实行措施中,对信息设备的引用也是一条途径。这需要政府结合实际,对部分方面的设备加以改进让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为城市建设工作提供方便。
2.4 政府部门加大管理力度
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环境信息化的建设,使得这项行动更有意义,但是,政府部门的努力还是不可或缺。每场战役都需要一个英明武断的将军,同样每个组织都需要权威的领导。在信息化技术深入环境保护建设之后,怎样能最大程度结合二者力量发挥其内在潜力取决于领导者对二者的如何引导和贯通。当各项措施出台之后,领导者不仅要紧跟其落实好,还要时刻关注该项措施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城市建设中我们对信息化的融入也需要领导的重视与指导。同时,政府部门需要时刻配合相关单位做好改善工作,并及时检验工作的进展,以及信息化在建设中的渗透程度,以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展开。而且,作为政府部门,有权利时刻监督其他部门对该项工作的进展,还要关注基层群众在具体行动上是否言行一致,当发现问题时及时寻找原因并解决。这些琐碎工作的进行更需要信息技术加快政府工作效益,得到经济与环保的双丰收。
3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不断促进全民经济水平的同时,对被严重污染的城市环境补救也有所重视,环境问题也被列入了国家重点关注的项目之一。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当环境问题被提上首位之后,环境改善的具体措施便是当前需要着重考虑的,而在这项措施中信息化技术的融入将是非常必要的。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净化我国城市环境污染。
篇7
关键词:过街设施;模块化设计;创新设计;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过街设施与交通现状调研
(一)城市交通现状总揽: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拥堵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障碍。交通拥堵不仅给出行者造成了时间上的延误、经济上的损失,还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庞大无谓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面对愈演愈烈的交通拥堵、人车抢道的现状,我们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据调查,城市居民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动车、外来人口激增、道路资源(过街设施)增长滞后、公交系统不发达、停车系统匮乏、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无明显界限、交通事故频发等;故此,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建设立体化交通设施等措施的设立迫在眉睫。
(二)过街设施现状调研:公共设施设计理论体系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支持与推动下不断突破与完善,其多元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也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进而拥有城市枢纽的美誉和社会的主导地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公共设施设计的立足之本,亦是设施设计诠释新命题的设计基点。城市过街设施作为主客体跨越障碍的通道,回归设施设计本身,具体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彰显了技术层面和思想层面的思维创新。在我国城市混合交通的环境里,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交通出行需求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特别是人群密集形城市聚集区域,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尾气排放、噪音污染、道路拥堵、交通瘫痪、安全隐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交通恶性循环与人们内心对便利出行的渴望形成强烈的反差,矛盾激化、冲突增加。
(三)街区问题实例分析: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私家车持有数量的不断提高,沈阳市道路交通问题愈来愈严重,人车混行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持交通顺畅,保障行人行车的安全,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有关部门应当密切关注的问题。2016年11月15日上午10时许,在沈阳马路湾202医院前端三角地带,我驻足了三十多分钟,只见人群在机动车流中冒险通行,一些行人过街时左顾右盼、见缝插针,人车抢道、人车混行现象频繁。据观察统计,人车混行的状态几乎每两分钟就到达一次高峰,由于此地没有任何过街设施和安全指示,极其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为人车通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如图1、2、3)。人车混行危险大、各行其道才安全。通过对人群的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于此地带的过街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如图表所示:人们在过街时最为看中的是安全性与便捷性,大多数行人认为应该建立人性化的立体过街设施,现实需求与研究价值的不谋而合,可见为保障过街安全并且顺利快捷的到达目的地,立体化过街设施的设立势在必行。
二城市过街设施创新设计概念的提出与应用范围的锁定
(一)过街设施创新设计概念的提出1.生态能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就城市过街设施设计而言,利用生态能源对噪声、尾气等污染加以合理化控制,不仅可以节约设施建设成本,还能够大力释放生态效应,降低环境污染率,加大交通设施的环保性与可持续性,将生态能源优势转化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从这一设计理念的内涵来看,其不仅顺应中国传统的人文观念,而且更成为现今中国社会状况的需求。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设计体系和通过设计引导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均有积极的意义。2.公共意识行为由被动受控转化为主动吸引:公共意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习惯于”对过街设施的设立视而不见,无视规则制度的存在,冒着危险肆意在车流中穿梭,或许个人效率有所提升,但却扰通秩序、给交通安全带来威胁。鲁迅先生曾言,“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在五千年中华迈向现代社会的关键节点上,“立人”之要在于培育公共精神、涵养公共文明,城市过街设施的创新设计致力于人性化功能的体现,承担着文明“诠释者”的社会使命。我们期待的伴有城市化品质的生活与优质的城市过街设施的设立有着微妙的联系,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的社会行为习惯,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及自我约束能力,使得过街设施的设立不仅是冰冷的陈设,更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城市风景。3.人车混行的交通状态转化为以人为本的绿色出行体系:绿色出行是现今社会极力倡导的交通方式,绿色出行的交通模式体现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等方面。过街设施建设是解决人车混行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道路畅通的重要措施之一,而道路畅通又是绿色出行的核心:一方面是为了减少交通拥挤,提高出行效率,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促进环境友好;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建立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从行为心理学原理出发,绿色出行便于减少出行距离的心理落差,营造到达感并兼顾交通功能,构建真正人性化交通模式,为出行者提供了更多样便捷的交通选择方案。[1]4.过街设施由“冰冷陈设”转化为体现城市文化内涵:伴随着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与功能划分的逐步出现,不少设施形态变得单调乏味,死气沉沉。值得注意的是过街设施并不是孤独静止的陈列展示,应把设施与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思、感受和实施;其设计应富于生机和魅力,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饱含人道主义精神去打动人,即设计中的以情动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加强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这样这门实用的艺术学科才能发挥其最大潜力,使得公共设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凸显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2]
(二)应用范围的锁定:在交通设施的设计与设立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大型道路的空间开发与设施建设,但人口相对集中、流动性较大的小型道路的过街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通常被相关部门忽视,这一普遍现象必然导致高峰期的交通拥堵,并为公众带来严重的心里落差,也间接导致了公共意识和道德素质的下滑;为此,本文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公共设施设计与设计实践,提出了小型街区及道路、不规则地形的过街设施的创新设计概念,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构思。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型路段的交通问题,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交通设施设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与关怀。
三城市过街设施创新设计的选题依据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基点:“以人为本”作为当今设计界与消费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带有明显的后工业时代特色,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综合了设施设计的安全性与社会性,在设计中注重其内环境的扩展和深化。城市过街设施“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加贴近行人的内心需求,满足过街行为舒适度,更是提出了顾全大局、层次丰富、人与环境互惠互利的设计要求。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日益拥挤的交通环境里,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设施是真正体现出对人群的尊重和关心,同时也是最前沿的潮流与趋势。
(二)以和谐为契机的设计观念:和谐化的过街设施设计就是要求设计者将设计的重心从有形的过街设施个体转移到“人”、“设施”、“环境”三大要素之间两两相交的关系上,将设计的着眼点置于研究公共空间里设施单体本身,单体与系统,设施与人,设施与色彩、环境的配合关系。使各个对立因素在动态的发展中寻求平衡,构建一个有机的、协调的整体,最大化实现设施的功能价值,满足人们对于功能和情感的双重需求,演绎出具有时代特色、地域文化,又蕴含丰富情感和强大功能的和谐整体。
(三)以疏导为主旨的设施建设:城市过街设施作为设施化设计的一种,应突破自身设计范围,积极寻找并吸取其他设计领域的养分,以绿色环保的技术支持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基础,构建社会和谐氛围。同时,城市过街设施的建设还应以融汇人文思想为设施设计的发展方向,引导行人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疏导交通,缓和交通矛盾的现状,解决交通实质问题。通过对崭新的技术形态的驾驭,使公共设施设计领域得到拓展。
四城市过街设施创新设计
(一)工业化、标准化的安装模式:城市过街设施设计要以多变的模块组合适应不同的道路形态,就此转变设施设计的工业化与标准化观念,使其具有综合归纳效用和相关可行性:工业化是指过街设施构件或单元模块能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设施安装组合的标准化适合于大批量加工制作;标准化一是追求过街设施设计为方便人们出行,建立绿色出行体系而建立的标准;二是达到行业标准或是国家制定的使用标准,通过全面性的考究,实现城市过街设施标准化的安装模式,完善交通秩序、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发展。[3]
(二)模块化、系统化的设施组合:公共设施设计模块化的概念是指造型相同或相似、功能独立并具有一定关联,整体的形态链条符合一定的几何连续性,经过拆分重组构造出不同的设施形态,延展出不同的设施功能,形态相同或相似的模块单体在设施组合中可以通过互换位置或更改排列顺序来实现整体性变化。模块化的组合方式可以变化出不同类型的公共设施,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同时模块化设计理念应用于设施设计中可对设计资源进行简化整合,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宏观诉求。[4]
(三)艺术化、景观化的设计氛围:现代公共设施设计已不单单是孤立的单一化的产品设计,它已越来越融入环境的整体设计之中,是城市细节的体现,公共设施如果设计不当便会影响整个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公共设施设计越来越重视单一模块化设计后的规划与组合,每一个设计模块也不仅限于一种形态与色彩,而是形成一个系列,力求视觉效果多样化,在环境中起到调节作用,活跃了景观的氛围。城市过街设施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同时又要展现公共设施的艺术化与景观化。设计精美、品质优良、内涵丰富的过街设施不但能服务大众,还能提升城市品味,愉悦人的精神,增强人们的审美情趣。因此,城市过街设施设计不仅仅限于满足功能的需求,而是用更加艺术化、景观化的方式来处理,使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打破常规设置概念,起到扩展景观空间,美化公共环境的作用。[5]
(四)无障碍设计的分析与应用:无障碍设计是社会弱势群体充分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为保障人们正常方便生活提供了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对提高人们道德素质,培养全民公德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交通系统中,过街设施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交通权利,尤其突出对老、少、病、残等特殊群体的照顾,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如坡度不大的坡道,方便轮椅上下;对于受周边环境所限无法伸展的天桥则应安装垂直电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舒适的过街环境,还可以在天桥安装遮阳避雨顶棚,以免行人日晒雨淋,极大地保证了行人的安全。[6]
篇8
关键词:回收物流;包装箱;物流成本;物流服务企业
一、包装箱的使用现状
在2000年,电商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大多数人开始接触和了解网上购物。在2017年,各大网上购物平台席卷全球,物流行业迅速发展。快递业作为物流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成为了一个潜力型朝阳产业。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的快递业务量成倍增长(如图1),在2015年的稻葜邢允荆快递业2015年消耗99亿个包装箱,达到全年快递业务量的47.9%,同比例计算,2016年包装箱消耗量为149.82亿个。随着快递业务量的持续增长,一次性包装箱的使用量也随之增加。
二、当前包装箱使用的问题
1.成本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的提升,包装纸箱的均价也开始提高,从小、中、大、特大的包装纸箱均价大致为0.5元、1元、6元、10元。由于我国包装回收物流率极低、回收物流体系以及法制建设并不完善,导致外包装物购置费用无法减少,间接地提升了物流成本费用。
2.环境问题
由于人们习惯于网上购物后,包装箱使用量伴随着快递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导致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废弃包装盒、塑料袋、编织袋,据有关数据显示,仅2015年的网购就产了200多亿个快递包裹,我们的包裹外包装制造能力未能达到绿色物流的要求,大量不可降解的胶带和塑料等包装物造成的大量废弃包装随意处置的现象带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巨大的压力和威胁。加之,包装纸箱使用的剧增,各类包装回收率极低,将会导致木材使用量增加,树木资源受到威胁,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的产生让我们开始思考并意识到有效及合理的解决包装回收,做好绿色物流的重要性。
三、成本分析
1.包装箱回收前成本分析
伴随着快递量的增加,包装箱使用的增多,各个企业在包装箱的购置费用方面明显是一个巨大的成本开支。一般,企业将包裹外包装型号分为小件、中件和大件,分别对应的包装型号为小箱、中箱、大箱,其中小包装箱和外包装箱使用较为普遍。以下是某企业快递量及包装箱使用情况分析研究:
(1)包装箱规格
(2)包装箱使用量分析。该企业的快递业务量有70%是自己经营,剩下的30%外包给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物流管理,在自我经营的70%的快递业务量中,使用包装箱的比例达到80%。包装箱分为三类:小型包装箱、中型包装箱、大型包装箱,其只用比例分别为50%、30%、20%。
(3)某企业的包装箱购置费用情况
根据包装箱箱型的大小,所产生的购置费用有所不同,因为该企业为统一并且大批量的采购,其单价会比市场价格偏低一点,从小型包装箱到大型包装箱的采购单价分别为0.2元、0.8元、5元。
(4)总成本计算
该企业从2012年至2016年的5年里,投入外包装购置费用30.529亿元,2012年订单量较小的情况下包装箱的购置费用也高达1.448亿。
2.包装箱回收后成本分析。根据市场调查显示,大多数网购消费者在收取到自我物件后并不需要再次使用包装箱,并且在拿取自我物件后便将其视作废弃物投掷进垃圾箱中,而大量的包装箱均完好,并无过度损伤,可以进行二次包装。在有关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二次包装箱的542份有效问卷中显示(如图2),73.33%消费者表示,在不影响购买物件的质量和损失的情况下,愿意接受自我物件使用二次包装箱,不愿意接受和不确定的人总共只占26.67%,表明回收后的包装箱进行二次使用是可行的。
现拟定可回收包装箱并能够再次使用的比例为20%,采用回收包装箱策略后的包箱购置成本如下:
在进行了一定比例的包装箱回收后,该企业从2012年至2016年的5年里,投入外包装购置费用24.423亿元。
(1)回收前后数据对比
进行包装箱回收后5年的外包装购置费用为24.423亿,总共减少了6.106亿元的物流成本,如果回收的体系和措施有效且合理,包装箱的二次利用比例将更大,减少的物流成本将会更多。从表中也能清晰的看出,随着每年订单量的增加,包装箱购置费用也在大幅度的减少。
3.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建立基本的线性回归方程。基本回归方程为Y=aX+b,其中为a回归系数、b为常数项,利用最小二乘数法可得:
(2)解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根据订单量与可节约成本的数据分析可得:a=0.15008 b=0 Y=0.15008X
(3)相关性检验。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算出相关系数
R越接近于1其相关性越大,即方程可用并有意义。
(4)进行未来预测。根据以上表格数据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则可以预测出2017年通过进行包装箱回收后,包装箱购置费用因订单量增加而节省的费用。(例如,拟定2017年该公司的订单量突破20亿件,则根据回归方程可以算出2017年节约的购置成本约为3个亿。
四、包装箱回收策略分析
1.包装箱回收流程图
仓库将包裹配送到网点,客户在各个网点拿取包裹后可选择将包装箱返还到网点、自我利用或直接丢弃,网点根据包装箱的完好性和污损程度进行分类,分类后微加工厂判断加工后的包装箱是否合格,仍不合格的包装箱则回收到废弃物处理厂进行特殊处理,特殊加工后再次生成的包装箱可送至仓库进行使用。
2.有偿性回收
有偿性回收是指网络购物消费者拿到自己的包裹后在自己不使用包装箱的情况下将包装箱返还给物流服务企业,物流企业再对消费者返还的包裹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根据问卷调查发现,542份有效问卷中82.84%的人愿意接受有偿性包装箱回收)。利用这种有偿的方式鼓励和促进消费者进行物流包装箱的回收,使网络购物的消费者们不仅仅是快递包装箱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也成为快递包装箱的回收者和环境的保护者。这种回收模式可以分为两类:其一,网络购物消费者在各个快递网点、自提柜、校园取货门店领取包裹时,在快递员或指导说明书的引导下进行包裹的拆包,拿取物件后将包装箱返还给快递员或门店人员,同时通过这种方式物流服务企业不仅可以回收包装箱,消费者也可以更好的检查自己购买的物件后再离开,其二,网络购物消费者可以将包裹带回拆包后再将包装箱返到快递网点或固定快递服务门店。第一种模式可以减少包装箱的损坏,更多的回收可直接二次使用的包装箱。第二种模式下,需再观察包装箱的二次使用状态,有轻微损坏的包装箱可回收进行微加工,重度损坏的包装箱则可委婉拒绝消费者的好意。
以京东这类自营物流和电商同时结合的网络购物平台而言,消费者将其在京东商城网络购物平台上购买的包裹拆包后将其包装箱返还给京东门店后,京东工作人员可以为其提供的一个包装箱赠送5个京豆的有效补偿(网络平台上1000个京豆可抵扣10元)。由于各个京东自提门店属于上午6点左右进行一次送货后,返回时则可带回前一天下午回收的包装箱,下午3点左右进行的第二次送货后,返回时也可带回上午回收的包装箱。
3.体制建设与回收工作人员的培训
政府应当重视回收物流的体制建设,从政策上鼓励物流服务企业对外包装的回收,并对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进行环保宣传,使其能带领整个行业向绿色发展的理念靠近。各个物流企业也应当建立自我的回收系统和回收业务的规则,促进包装箱回收过程的完整性,防止不必要的物流成本的发生。物流服务企业关于回收工作人员的培训分为两部分:其一,对员工引入绿色物流理念,负责包装箱回收工作的员工应该充分了解回收物流的主要程序和重要性,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包装箱进行分类回收,避免二次重复作业。其二,加强信息保护工作,为了保护网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回收包装箱工作人员在接受消费者包装箱后不仅要对包装箱进行检查分类,还应当对包装箱上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处理,对订单签字部分的信息条进行收集后,撕下剩余在包装箱上的另一部分附有条形码和电话号码的信息条并进行碎纸处理。
4.建立联合性回收模式
由于大部分物流服务行业并不像京东是属于电商和物流为一体的平台,并没有特定的包装箱,如果消费者只能一一对应的返还外包装箱而物流服务企业也是对应接受的话会造成不必要的物流成本浪费。既然各个快递公司同属于快递行业,对于包装箱的使用要求并不高,则整个行业可以同时联合起来进行包装箱的回收并共用一个包装箱回收处理中心来减少成本。消费者如何回收方便就可将网购外包装箱及其他包装箱返还至某个网点或专门的联合网点,联合回收中心对包装箱进行统一的分类和加工处理,再将二次包装箱分配给各个快递公司。具体过程如图4:
5.无偿性回收与环保意识的引导
据542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57.93%的网络购物消费者愿意接受无偿性的包装箱回收,也就是说较多社会公众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对回收物流有一定的关注,各个物流服务企业进行无偿性回收是有可以实现的。调查结果的另一面也显示,存在22.32%的人不愿意无偿性回收包装箱和19.75%对此不感兴趣,所以引导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对物流包装箱回收的关注也是很有必要的。增强人们对物流包装箱的回收主要是普及人们对物流外包装废弃物回收重要性的意识,针对两个方面进行宣传。其一,对于社会的公众而言,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和重视公民的环保意识,认识环境问题给自身生活可能带来的危害,明白物流废弃物回收的重要意义,使人们树立回收物流的价值观,其二,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各个阶级的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回收包装箱为企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视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
五、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包装箱的回收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每一个阶级都应当树立绿色物流的发展理念并付诸于行动。本文主要针对物流企业包装箱的回收使用进行了经济效益的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合理的改善策略,为物流服务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提供了建议,包装箱回收前后的成本支出对比使其意识到了回收物流的重要性,为企业经济利润的增加和打造绿色发展物流企业的社会形象提供了帮助。希望政府加强回收物流体系和法规的建立,企业践行绿色物流的发展理念,公众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朱权,廖秋敏.成本收益与逆向物流系统构建[J].物流市场,2008(4):72-73.
[2]周三元.产品回收物流成本―收益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49-52.
[3]谢慧娟,许红莲.绿色消费视角下回收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J].消费经济,2009,(04):78-81.
[4]王泽彬,张树申,王冠.基于成本分析的企业逆向物流系统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03):394-396.
[5]金雅宁,周炳炎,丁明玉,李丽.我国包装废物产生及回收现状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8,(06):90-94.
篇9
大自然,多么圣洁的名字。对,就是大自然哺育着现在的我们。正因为大自然创造的环境,才使各种植物繁殖,正因为植物的繁茂,才使各种动物迅速繁殖,因此人类才会将昌盛一代代传承下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保护环境的简短故事,供大家参考。
保护环境的简短故事1地球母亲供给我们充足的氧气、水分和食品,她是一个关心儿女、爱护儿女的好母亲。然而,你看工厂里的废气和污水随意排放,一片片森林遭到乱砍乱伐,城市里的垃圾散发着臭气……
如果有一天,地球母亲问道:“孩子,我给了你蓝天、碧水、茂密的森林和肥沃的原野,你是如何生活的?我让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水里的鱼虾与你为伴,你是怎样与他们为邻的?”
我想,除了叹息和沉默,我们还能说什么?我们能告诉她天已不再蔚蓝,水已不再清澈,森林和原野已不复存在吗?我们能告诉她由于乱捕乱杀,我们已经孑孑自立吗?
现在,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政府也早已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将落在我们新一代的肩上。同学们,当看到未关的水龙头在滴水时,你是不是能够随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你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你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
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了你强烈的环保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再来看看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校园真的很美,无愧于“全国绿色学校”这一称号。你看,校园里五彩缤纷,百花争艳,诱人的花香在校园中肆意弥漫,一排排树木也都积极向上生长,一片欣欣向荣。你听,欢快的小鸟正在枝头高唱赞曲热情讴歌,我们的校园,它的乐园;每一处的音律都充满着新的希望,那既是往事留下的一点一滴的精彩,也是勇往直前的号角声。
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校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每天早晨起床后,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校园里一次性餐具、方便面盒随处可见,少数同学废纸乱扔乱丢。尽管垃圾箱近在眼前,我们却偏偏吝惜自己的脚步。同学们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气质、有修养的人,但这些习惯却阻断了我们迈向高尚情操的步伐。我们都是一中学子,我们都应该热爱我们的校园。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把环保当作自己的天职,共同建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和谐校园吧!
我相信: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校园,也为大家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保护环境,我们的天职!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环境,捍卫校园,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
朋友们,我们还在犹豫什么?Let’s go from now on!
保护环境的简短故事2地球,一个充满生机和传奇的蓝色星球;是它,养育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但我们要有意识,这蓝色的类球体并不如想象之中那么的平静无波澜,上面正有各种各样的灾难始终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强震、洪水、飓风、火山喷发……时刻汹涌呼啸着!
人类是渺小的,若灾害真的要来,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恐怕还远远抵抗不了,但所带来的损失是不是可以尽量减小呢?我们的生命之球之所以会演变成如今这般模样,可少不了人类的巨大“贡献”。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虽是在飞速提高,可成反比下降的却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不能再让生态自然成为换取发展的代价,因为地球已被折磨得百孔千疮!像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大面积土地沙漠化等等自然灾害何不是由于人类过度乱砍滥伐酿成的悲剧。我们的生活处处受到灾难的狂轰滥炸轰炸袭击,但这能怨谁呢?地球未必不比我们委屈啊!灾难灾难,只不过是人类自己在吃自己种下的恶果。但既然后果是自己造成的,人类是应该完全有这个能力预防的。我认为人们有必要记住这句话:若需砍树,必须植树;循环使用,反复利用;塑料制品,控制使用;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绿色消费,保护地球。也许灾难听起来很可怕——但也并非无可逆转,所以不能坐以待毙。做到保护好自然环境,让我们的地球不再超负荷运转,这是我们人类所能够做的。
在科技飞速的发展中,遥望我们的不远未来依然是那么美好。不过,在这茫茫宇宙之中,地球可是个脆弱的小家伙,如果你稍稍触痛了它,它就会非常生气,一个劲和你过不去,脾气可倔啦!不过呢,如果你愿意好好保护它,它会慷慨地给你意想不到的馈赠;但不可避免的,它偶尔也会小恙。只轻轻地一咳嗽,就成了一些人类很难防备的天灾了。这时,我们不仅需要尽可能地防患于未然,还需要学习一些重要的防灾知识和自救本领。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灾害,这些一定都要牢记在心,有时一个简单的行为甚至于一句话都会成为脱离险境的救命稻草!但还有一个观点很重要:灾难并不可怕。我们要能勇敢面对它,只要你不放弃生命,生命也不会放弃你。
怎样和灾难的地球相处?其实也很简单。“真正的天灾”是极少数的,因为大部分还是人类恶毒行为的并发症罢。好好的保护自然环境即可,真理就这么简单。
保护环境的简短故事3人们常说城市是白色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可自从这次到爷爷家之后,我改变了这个看法,因为我发现农村的“白色污染”也很严重。
那天,我回到了贺家坪老家。姑父邀上我去挖红薯,我提着篮子,一蹦一跳地紧跟着他。突然,一个东西套在了我的脚上,“唰”的一声又被扯破了。我回头一看是一个塑料袋。小山村竟然还有塑料袋!我非常吃惊。于是,我向姑父提议:“不如我们清理一些垃圾吧!”“不错不错!”姑父连连称赞。于是我们匆匆挖完红薯,赶回小院,拿着火钳和小篮子开工了。
说干就干,我们沿着上山的小路前进。垃圾到处都有,一些是瓦片和碎砖块,一些是花花绿绿的农药瓶,还有一些是白花花的塑料袋。其中,“白色污染”最为严重。小路上到处都是,农田里也有它们的“倩影”,甚至小溪里石缝间也随处可见。这次收集垃圾,我深刻感受到了农村污染的严重。那条小路上捡到的垃圾不少于三篮,塑料袋最多。为什么农村会有这么多垃圾呢?仔细想来,那是因为农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爱护环境的习惯,才让污染如此严重。
为了保护农村环境,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各个村委会给每户人家印发手册,向农民宣传爱护环境的好处与随手乱扔垃圾的后果。另外,村委会给每户人家分配一块卫生管理区,由每户人家负责管理这块区域。一月一评,评比出卫生之星并给予奖励,对于排名靠后的家庭进行提醒。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应该做到爱护环境,亲近自然,提高保护环境意识,把“共创蓝天白云”这句话传播到每个宜昌人的心中。不爱护环境最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的大宜昌一定会变得更美丽!
保护环境的简短故事4经过上亿年的演变,地球变成了今日一片旺盛的模样,人类利用大自然的宝贵资源发明了各式各样的新事物,在急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虽然人类认识到了自己严重的错误,极力挽回,可是,那些日久生成的环境问题岂是一朝一夕之事?因为过度的开发采伐,造成了这些危害:全球变暖、土地沙地化、森林滥伐、动物开始迅速灭绝……所以,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我们虽然不能立即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地上的塑料盒、包装纸、用过的餐巾纸可以随手捡起,丢入垃圾桶中。也许,我们少丢一个垃圾,就会保护一点环境。
为了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将一节用完的电池丢入一块土地中,一个月后来查看,电池已经完全生锈,白色的物质布满了电池全身,不要小看那白色物质,那可含有许多化学毒素!由电池为中心,方圆60平方米的地方都被污染了,含有大量的化学毒素。不仅如此,周围的植株都已失去了生机。一节电池的危害力如此之大,我们怎能忽视现在的环境问题呢?
在一些地方,就是因为开发过度,污染严重,环境到达了不堪入目的境地。在我们中国就有这样的地方:桐乡,原本山肥水美,人民幸福美满。但由于后来开发严重,工厂太多,排出许多有害的液体和气体,导致在街上行走都会闻到刺鼻的烟味;自家的自来水重金属超标,漂白粉味呛人;生长在河道的鱼虾不是畸形,就是死的……
人们啊,停止破坏大自然的愚蠢行为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没有大自然,没有好的环境,便没有我们人类了。如果我们人类继续靠污染来满足自己的利益,地球将会变得千疮百孔,人类也将不复存在。保护环境不能光说不做,而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环境正等待着我们保护,地球正等待着我们挽救……
保护环境的简短故事5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安徽芜湖。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从前,我的家乡是一个幽静美丽的小山村,村里的小河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小河四周绿草如茵,花儿姹紫嫣红,艳丽无比,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树木郁郁葱葱,美丽极了!
现在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山村从原来高矮不一的房子变成了现在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以前泥泞的土路,现在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以前的街上人烟稀少,现在我的家乡新建了商业步行街,那儿繁华热闹,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看了眼花缭乱。这一切,使我的家乡焕然一新,繁华美丽。
篇10
1.生态意识范畴的哲学内涵剖析
生态意识范畴的界定在学术界中一直都是以多种形式出现的,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总体上可以把生态意识看作为是主体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可能对自然界产生的破坏和一些消极后果进行主动的反思,即主体思维或者是实践活动在人类思想中的一种集中反映。所以,通过一些实践或者其他途径让人们从意识上了解自然生态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对自然环境进行自觉保护的观念意识。
人类的意识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即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社会发展。而错误的思想意识则能够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阻碍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要正确的引导人类理解生态意识的内涵还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生态意识是一种价值意识,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第二,生态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然环境需要人类自觉的去保护,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不仅是保护了物种的种类,最重要的是保护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环境。第三,生态意识是一种回归意识。因为人类社会是在自然界中孕育而生,人类社会也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无论是人的现实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与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最后,生态意识是一种忧患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的供给,但若人类无限度的向自然界索取和破坏,最终必然导致自然界的严重失衡,最终受到惩罚的必然是人类自己。因此,这种忧患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2.影响高职学生生态意识形成的主要维度探析
生态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发展。在传统的文化中,通过各种“神性”、“鬼性”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形成朴素的生态观,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由于前人的对自然界的良性合理的开发,才使得后代人拥有了宝贵的财富。而如今,文化的复杂多样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冲突,也使得生态观念遭受了巨大的重创,人类为提高社会的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大肆破坏生态环境,掠夺式开发环境资源,使得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等。现如今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逐渐的审视自身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层面上。因此,经过这些年来人类的不断反思,人类逐渐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也为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文化、推动高职学生的生态意识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维度。
再者生态意识的形成与制度建设也是密不可分的。人类能否与生态环境和自然和谐相处,一方面取决于人类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就是要依靠法律制度的??制性。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向自然的不断索取,人类面临着资源枯竭的严重后果,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强制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明文规定。所以完善的制度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
3.促进高职学生生态意识形成的对策思考
3.1 加强生态文化的教育,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意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21世纪生态环境的主题,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让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具体方法有:首先,可以开展保护环境专题讨论会,以作业、调查等方式促进学生去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其次,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增强他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并提出当前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希望学生从点滴做起,热爱自然,而不是去破坏环境。再者,可以开展保护环境相关知识讲座,让学生拥有保护环境的紧迫意识,然后通过舆论宣传等方式,增强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进而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 上一篇:建筑工程防疫方案
- 下一篇:建筑照明电气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