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理学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理学的应用

篇1

关键词:数字切片;病理学;实验教学

数字化切片和传统的玻璃切片相结合,结合着数码互动系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支持。数字切片的出现消除了以往玻璃切片观察的抽象性,图像直观清晰、配合教师准确的图示讲解,理解起来简单易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切片,高效的观察学习切片,理解掌握切片内容,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重复无限次观看切片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传统切片的缺陷

在传统的病理学实验中,学生要在实验室通过显微镜观察玻璃切片,以病变组织的玻璃切片为观察对象。因为学生观察切片标本要到固定的场所去,并且必须依靠显微镜辅助工具,所以学习和实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且超薄的玻璃材质较脆,非常容易损坏,长时间下来,切片上的病变组织容易褪色,不能够长期存放[1]。因此,在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有些教师要准备大量的玻璃切片,占用了本就有限的空间,而玻璃切片不宜永久保存,易褪色、破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反复拿取有损切片的质量,时间长了之后不能清楚观看切片的结构,如果切片有划痕,可能会使对切片的观察学习产生误解。由此可见,传统切片教学有很多方面的局限性,其多种缺陷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2]。

2数字化切片的特点

数字切片是指将玻璃切片放入全自动的扫描显微镜中,结合虚拟软件进行高精度的拼接后,形成了一张虚拟的大型切片图,并且这张切片图像可以完好地保存,具有放大、缩小功能。数字化切片还可以跨越时空界限,用于多种场合,例如学术交流、学科教学、医师培训、远程就诊等。此外,数字化切片方便保存,避免了在教学或医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损耗组织切片带来的损失,还可以进行远程传送,结合当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切片教学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学术交流,参加病例读片会、为法医专家提供咨询和培训等[3]。数字化切片和传统玻璃切片的区别见表1。

3数字切片在教学中的应用

3.1实现数字切片的定倍放大或缩小。为了使数字切片在病理实验教学资源管理中更好的应用,可以将数字切片按照不同的系统进行分库保存,做好教学资源的存储和管理。完全具备传统玻璃切片的功能,并且有整张全视野的信息,不再应用显微镜就可以进行不同倍率的观察,用计算机鼠标选择切片的任意位置,就可以进行定倍任意放大,可以根据需要放大到10倍、20倍、40倍、100倍等,清楚看到切片上的细节,弥补了切片肉眼看不见、镜下看不全的问题。缩小功能可以将多个切片图像移至同一窗口,便于精确查找病变,进行切片病变对比研究。数字化切片如同高清的卫星地图,不会产生图像信息失真问题,可以无限地从低倍到高倍,高倍到低倍的转化,连续观察。虽然是虚拟的切片,但是和传统实物切片有着同样的效果及高分辨率,纹理清晰可见,颜真[4]。3.2建立互联网虚拟切片库。病理学专业可以建立一个互联网虚拟切片库,将数字切片存储在计算机或其他存储介质中,传输到学校病理学网站服务平台上,或建立学校病理学公众号,把切片上传在公众号学习平台上。建立虚拟的切片库方便数字切片资源的分类、管理、查找和使用,可以让学生直接将数字切片图库下载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可以在课前预习,学生不用再受学习地点和学习工具的限制,不用专门到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看玻璃切片,可以随时随地研究切片,和同学一起讨论切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多的优势。教师可以直接将切片保存在U盘中,方便了对教学内容的修改、充实、更新和完善[5]。由此可见,将数字切片上传到网络资源库,拓宽了学习、研究渠道,学校可以将自己收集的数字化玻璃切片上传到网络公共渠道上,实现资源的共享[6]。3.3为少见的疾病提供公共平台。在传统医学研究中,一些罕见的疾病,都是较珍贵、少见的,往往只有从事医学研究的人或从事医学教学的少数人有这些切片,比如,梅毒切片、艾滋病切片、肾炎切片、肝炎切片等,这些疾病较为少见,可以采集的玻璃切片也较少。传统的医学研究者将这些切片精心储存在特定的位置,在必要时可以研究,但是这些标本不能长时间存放,容易损坏,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有研究需求。而数字化切片可以实现稀有切片的广泛研究,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传输,实现了资源共享,并且可以保留多件备份不用担心切片存放丢失,可以永久存放,不会有组织破坏、颜色退化等问题。另外,不必请专门的研究人员制作大量的切片,进行管理和分发,只需要制作典型的切片保管即可。数字切片可以进行数字化储存,节省了资金消耗,节约了人力、物力。每张切片都能够保持切片的清晰度,不用占用大量的存放场所,储存方便,虚拟切片的使用不依赖于显微镜,可以利用相应的图像浏览软件进行观察,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方便了病理学教学研究[7]。3.4方便教师理论化课程的教学。在以往的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图谱示典型病变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到典型的病变,但是学生只能在显微镜图谱下观看静态的病变,不能够从整体的角度了解这些病变结构。在以往的实验课堂中,很多学生不理解教师所说的病变位置,盲目的用显微镜看,对于不懂的问题举手问老师,老师逐个地向学生解释,但是课堂时间有限,这样不能让教学有效地进行下去,有可能完成不了教学进度,每次上课学生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虚拟切片是对整张切片的扫描,并且有清晰的观察方向,教师不用通过在教室走动巡视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观看虚拟切片中一个缩略图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将示范图控制在学生的电脑里,教师讲到哪里就定位到哪里,不仅可以指导学生看到数字化切片图像的全貌,还能在虚拟切片上标注上文字,点击典型结构区域就可以对局部内容放大或缩小。传统的教学用多媒体展示切片图,坐在后排的学生就看不清楚细节,导致了对切片细微结构观察不清,影响了教学效果。3.5方便课后进行复习。在以往的病理学复习过程之中,考试之前会留下时间复习,但是必须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仪器下进行复习,极大地受到时空限制,如今实现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切片的出现节约了学生的复习时间,学生通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或通过在学校阅览室就可以浏览数字切片网站,节省了教学用品的消耗,同时也有利于病理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切片教学视频也可以在课后进行重放,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复习效率。3.6方便教师备课。数字化切片的出现,方便了教师的备课,在以往图片不能显示全屏,一张切片图片只能显示一个局部位置,所以教师备课要准备大量图片,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且不能够同时兼顾完整性和清晰度,虚拟切片为教师节省了收集切片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素材上。3.7有利于推动实验考试改革。以往的病理学考试题型较僵化,教师找到切片的图像,用课件展示并标注一个结构和细胞,让学生独立的做出解答,但是这种考试具有局限性,学生不能浏览切片只能看到局部区域。病变结构是孤立存在的,看不清切片的全貌,但是提供太大的切片又不能使学生看到细小的病变结构,不好判断病变原因,增加了判断的难度。有些学生只能凭借猜测,不能考察出学生的真正掌握情况,所以传统的考试方式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考试的解答效果可信度不高。在以往的考试中,每次都要准备大量的切片,切片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容易造成混乱,并且考察的角度不能做到全面客观,难易程度不一。而数字切片的出现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浏览整张切片,拓展了考试的内容量,保证了考试的客观性和标准化,甚至遇到特殊情况可以接受远程考试,考试更加灵活方便,数字切片教学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信息传递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次的互动交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数字切片显著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医学研究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可以用于疑难病理切片的读片交流、病理专科医师的培训中及学术交流等。

综上所述,数字化切片和玻璃切片相结合,通过数码互动系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支持。数字切片的出现消除了以往数字切片观察的抽象性,图像直观清晰、配合教师准确的图示讲解理解起来简单易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切片,高效的研究学习切片,理解掌握切片内容,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重复多次观看切片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虚拟切片、数字化切片教学与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相结合,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镜下玻璃切片完全相同,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看到更多的典型病理,可以足不出户就浏览到大量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范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病理学实际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艳,陈国武,贺帅,等.数字切片库和大体标本库结合网络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7,20(6):599-600.

[2]黄器伟,翟娜娜,崔唱.病例导入式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7(3):402-403.

[3]潘坤,刘慧萍,胡立娟,等.基于虚拟数字切片结合数码互动系统在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大医生,2017,2(7):173-174,176.

[4]王进京,孙保存,赵秀兰,等.数字切片库结合网络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4(12):935-937.

[5]贾薇,庞丽娟,梁伟华,等.数字切片和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8):40-42.

[6]帅萍,李保林,肖海,等.数字切片联合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32(5):734-735.

篇2

关键词:病例;病理学;教学质量

病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用于讨论的临床病例主要有两种:一是具有典型性、适用性、现实性的临床出院病历、临床尸解病例及临床外检的病案等;二是医学文献的个案报道、临床病理讨论、病案集等。应对收集到的病例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整理并分类,将其部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用于教学。

病例在病理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引导预习针对学生在预习新课内容时常有不知从何下手、应着重于哪些内容、预习的广度与深度应如何把握等问题,笔者在讲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前一次课布置预习内容的同时,将典型病例分发给学生,使学生能通过病例引导预习新课内容。例如:患儿,男性,7岁。因眼睑浮肿、尿少3天入院。10天前在外玩耍时,右膝关节皮肤严重擦伤,2天后局部皮肤化脓,随进行局部消炎处理,10天后出现上述症状。体格检查:血压130/90mmHg,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红细胞(+),尿蛋白(++),红细胞管型0~2/HP;24小时尿量400ml;尿素氮11.2mmol/L,(正常值<9mmol/L,肌酐192μmol/L<178μmol/L),均高于正常。B超检查:双肾对称增大。遂住院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病情基本好转,上述症状消失。病例讨论的问题是:(1)本例患的是什么病?诊断依据是什么?(2)本例的病因能否从病史中找到线索?(3)为何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能否用病理知识解释?一方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病理生理等有了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应用课本知识理解、分析病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带着疑问来学习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如病例出来后,即有学生问,什么是管型尿?尿蛋白(+++)是什么意思?这样,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对学好病理知识非常有利。

导入新课在讲授某种疾病之初,应用病案作为引入,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当引入的病案有深刻印象或悬念时,便可转入主题,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例如:某学生20岁,淋雨后突然发病,寒战,体温39.5℃,三天后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大片致密阴影,被急送入院。然后,切入主题——“肺炎”。

课堂举例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病案,通过启发、讨论、推理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吸收率,使学生所学疾病深刻烙在脑海里,可采用教师口述,边讲病案边教授理论的方法巩固知识。口述病案以教师亲身经历的病例为好,这样可以讲得具体而生动。所举的病案可以是诊断治疗成功的病案,也可以是误诊或死亡的病案。例如,在讲述“肿瘤”的良、恶性区别时,介绍一例因恶性肿瘤误诊而致患者死亡的典型病例,说明区别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若将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会延误治疗时机或治疗不彻底造成复发、转移,危及生命;而把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肿瘤,又会使病人因受到不适当的治疗而遭受不应有的痛苦、损伤和精神负担。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医疗作风。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过去多为问答题、思考题,近几年来多为选择题,上述方法均可应用,但对不同专业,可根据教学进度选用单个或综合的病例。例如:患者朱××,女性,40岁,已婚,1年前洗澡时发现右侧乳房无痛性肿块,最近有迅速生长的趋势而来院就诊。外科查:在右侧乳房外上象限触摸到一鹅蛋大小肿快高出皮肤,表面溃破,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界不清,凹陷,皮肤呈橘皮样外观,右腋窝淋巴结肿大。病例是妇女乳腺肿块,让学生根据病案中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确定还应做哪些检查,并预测其检查结果,作出最后诊断。还应继续追问引起乳房内肿块的常见疾病有哪些(答案是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这样能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复杂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推理、鉴别,为临床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专题讨论专题讨论多在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章节,是病理学的重点难点,通过讨论,巩固课堂知识,启发学生由理论到临床、从临床看理论进行正向和反向思维活动。可取的办法是教师将所选病例打印出来,提前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病例,并根据病例资料充分准备以便课堂发言讨论。由于课堂讨论人数多,时间紧,因此,必须强调发言质量和重点。课堂讨论可采取推荐代表发言和学生自由发言结合的方式,或者采取先分小组讨论,再推荐代表发言的方式,这样,参与发表意见的学生会多一些。在这一环节上,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调动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使学员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根据发言情况及时引导,力争通过课堂讨论,达到一人发言,大家补充,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受益的目的。

考核病理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要想在临床工作实践中真正发挥其价值,病理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革病理学考试题型,适当增加应用型试题的比重,重视病案分析内容的考查。其中可有完整的病例分析,也可有小的临床病理判断题或选择题,以便检测学生对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把握度,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测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重视把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

病例教学法应用的效果

病案教学法强化了知识的多元性,使学生在学习单元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扩展所学内容,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问题式病例分析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去探究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过程、病理生理机制,由此推出它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胆辩论,在不断的争论中使问题明朗、答案清晰,课堂气氛轻松,真正做到积极地学习。在这种启发式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发现解决问题,还学会了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和自我表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反馈调查的结果表明典型病例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欢,大多数学生认为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和归纳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能引导将病理学理论与临床相联系。

病例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合理使用既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又有利于病理学教师自身的成长。病理学教学中病例讨论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对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同临床症状、体征、结局和并发症都逐一了解,使知识从被动传授变为主动获取,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临床病例讨论通过实例证明了病理解剖学的重要作用和病理诊断在医学诊断中的权威性,提高了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其对病理解剖学的认识。在病例讨论中学生对临床和病理资料的了解和应用也有利于学生重视把病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病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病例教学的这几种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能截然分开,可以融合使用,灵活掌握。要有效地运用病例教学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于说明性或引导性临床病例,最好将有关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制成集图、文、声和动画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深印象,而且这种直观的表达手法,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即可理解,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讨论的病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其有充分的时间查找资料,分析病例。病例内容应尽可能使用事实性材料,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内容不宜过多、过深地涉及临床知识,以免学生花过多的时间查阅临床书籍,纠缠在学生现阶段难以理解的临床问题上,注意保证讨论的质量。

篇3

【关键词】多媒体 病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53-02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因此,病理学一直被视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形象直观性和真实具体性在教学中尤为重要[1]。但由于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其发生机制及病理变化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多媒体技术能够直观、形象、生动、真实的将病理学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很符合病理学以形态教学为主的特征[2],减轻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案。本文从以下几点对病理学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信息统一结合起来,将病理学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比较直观简洁地展示给医学生,使抽象晦涩的信息变得活泼生动、具体可见,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便于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 传统教学很难有效展示其他课程的教学材料,只能让学生空想,而多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将需要的相关知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集中展现出来,充分体现出其便利的优越性。

3.无缝衔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病理学知识大多数是通过实验获得的,是一门实验学科,在理论教学中恰当地穿插相关实验知识非常重要,尤其在目前实验课不足的情况下尤为必要[3]。

二、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弊端

1.缺乏教学互动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讲课时,多数时间在注视电脑屏幕,缺少与学生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同时学生也一直注视屏幕,加上教室光线阴暗,学生不会留意教师的眼神和表情,这种缺乏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

2.信息超量 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一,但有些教师把与教学有关的全部知识都纳入课件,一味地追求信息量大,单位时间内给学生的信息过大,尤其病理描述中存在机理的分析,临床实践中又包含基础理论,本身就比较复杂,若主题变换过于频繁,学生根本没时间做笔记和理解消化,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复习[4]。

3.课件设计不恰当 多媒体教学中,课件是核心。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有的课件几乎是课本的翻版,没有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信息有机结合起来,重点不突出,课件太死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课件又过于追求形式化和多样化,做不到熟练衔接,让学生找不到重点。

三、病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

1.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必须具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自我能动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性。多媒体教学过程虽然十分精彩,但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必要的文字讲解,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从教材和专业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能力,采用与之相一致的多媒体教学和讲授相结合的授课方法,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反应,以此反馈来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多媒体应用过程中,应主动走下讲台,深入学生,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注重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5]。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病理学多媒体教学配合图片展示,这些图片不仅可以使病理学知识直观形象,同时可以使学生对图片的形象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习探索中体会到病理学的深奥和魅力。

3.完善多媒体课件 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紧扣教学大纲,切合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专业知识层次和多媒体内容一致,重点演示教学内容重难点,尽量减少翻页次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态图片最好不要出现,否则易转移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室光线不能太亮或太暗。此外,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背景,浅色背景可以与深色字体搭配,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4.观看动态模拟形象 多媒体教学集视频、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动态形象逼真,动画效果显著,更有利于学生对某些动态抽象难以表达的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和体会,例如在讲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时,可以将内容制成动画效果,连续播放,并配以简明扼要的讲解,使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明了,所有平面教学难以处理的内容都变得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多媒体应用与病理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病理学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在病理学教学中,恰当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完善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将对病理学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丁敏.浅谈多媒体在病理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4,35:172-173.

[2]周璐,吴波.浅谈病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66.

[3]楚有猛.浅议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70:170-171.

篇4

关键词: 中职病理学 一体化教学模式 应用策略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因此,病理学一直被视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充分表明了它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由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是医学中职院校“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实践性教学理念。职业能力的训练不仅依赖于专业课,对专业基础课也有同样的要求。病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入疾病学习的第一门重要课程,为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病理学教研室提出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对病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成效,本文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架构,将中职病理学课程与学生的背景、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联结在一起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以建构学生病理学的专业知识教学模式。Mayer在1992年指出,学习理论的发展有“反应的习得”、“知识的习得”及“知识的建构”三个阶段,从早期行为学派所主张经由反复练习、增强的学习,到认知学派所主张认为学习者是知识信息的处理者,在七十年代后学习则逐渐被认为是“知识的建构”,是由学习者主动地选择有关的信息,并利用既有的知识来诠释的历程。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不是一个特定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它是一种知识的理论,也是一种认知学习的理论,主要探讨如何从一体化的角度获得或认识知识的本质。其主要精神是把教学过程的核心由“知识传授者”转移到“知识学习者”本身,强调重点包括:(1)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地接受或吸收;(2)知识是学习者经验的合理化或实用化,不是记忆事实或真理;(3)知识是学习者与别人互动与磋商而达成共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善,包括:(1)课堂讲授;(2)实践模拟;(3)专题报告;(4)案例讨论;(5)角色扮演等。教学成效评价模式包括:期中、期末笔试、小组专题报告、角色扮演、课堂参与及讨论。

二、中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阶段化设计

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的观点,将学习视为一个复杂的历程,包括学生过去的经验、个人目标及课程主题的要求等三方面的交互作用。建构学习具有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诊断性、反思性等六项核心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所教导的内容和学生过去的经验及和学习目标有哪些关联?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中职病理学系的专业教育,刚开始应侧重对基础医学专业知识及病理原因的学习,然后延伸到较高年级的专业科目的学习及实习,每个学习阶段由浅入深,专业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过去所学的学理基础及实习经验上。因此,在高年级的高级病理学专业课程中,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协助者。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学习理论为架构,中职病理学课程与学生的背景、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应联结在一起进行课程设计,最终建构学生病理学的专业知识。

(二)系统化方法

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成效,以病理学专业知识的建构过程为设计教学蓝图,应在课程中融入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包括:(1)课堂讲授;(2)模拟实境;(3)专题报告;(4)案例讨论;(5)角色扮演等。借助课堂讲授病理原因及变化、相关评估与检验、医疗处置与护理照护等专业知识;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并融合医学模拟操作,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结合专题讨论及角色扮演等方法协助学生判断各疾病的主要症状,并揭示其病理所在。教师还需要将上课讲义内容及所录制的课程影片传输至互动式网络平台,供学生课余学习使用,使学生在病理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在五大核心素养的指引下,获得较为扎实的系统化知识。

(三)重视评价工作

评价模式包括:期中、期末纸笔测验、专题报告、角色扮演、课堂参与及讨论。一般而言,教师的量化方面教学成效可以根据如下标准进行判断:(1)修课人数为多少名,平均总成绩为为多少,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修课学生的及格率,最高分与最低分别为多少,是否达到预期修课通过率目标;(3)学期教务处教学评价平均值为多少,与全校及本学系教学评价平均值的比较情况如何。质化方面的教学成效标准包括如下方面:(1)上课讲义、外聘教师课程的课件的制作结果及角色扮演影片是否全部上传到网络系统当中;(2)选修学生中的实习情况如何,是否能达到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的目的。课程应以多元化教学策略模式执行后,学生在课后评价的回馈内容中有所表示。尽管应用一体化教学策略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及精力,但在网络系统中能够学到丰富的内容,价值非常大。当然,病理学课程的学习场域若只局限于教室,与实务的应用仍有落差,因此还需结合服务学习计划,扩大学生视野,从课堂延伸至医疗机构。除继续延续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外,还需融入服务学习的理念,利用课余及假期时间,带领学生加入到医疗单位的志愿者队伍中,让学生在接触病理学之前,对病理学单位的教学理念加以了解,以协助学生落实课程教学的实务应用。

参考文献:

篇5

微课在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是21世纪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必然结果。通过微课这一有趣的教学形式,的确也使得我国部分高职高专学校在病理学相关知识的教学上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就。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以及学生对微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进而使得微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过程还不够顺畅。本文从微课的基本概念出发,并对此提出提高微课应用水平的建议。

2微课的基本概念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它的核心组成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视频,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等辅的教学资源。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和传统且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有着巨大的区别,但同时它又是在原有的教学形式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3微课的基本特点

3.1微课的教学时间短

教学时间短是微课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因此,也使微课成为当前非常流行的一种碎片化学习形式,从而也更加适应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关于微课的教学时间短,主要体现在微课的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多是通过教学视频,且时间通常为5到10分钟。这样也就使得学习者能够获得更加充分且比较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了。例如:上学途中、等餐时段以及下班途中等。总体而言,人们通过微课视频将诸多个小的,零散的知识点累积起来,从而也将产生巨大的效果。

3.2微课的教学主题小

由于微课的教学主题非常小,具体表现为在10分钟的时间内只是围绕某一个小的知识点进行阐述,因此也使得整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都变得更加明确。虽然微课的主题小,但是却十分的精,通过较小的主题,教师同样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出课程的精髓,主要还是在于微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教师提前精心筛选的,所以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也更加能够有效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4加强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途径

4.1合理设计微课

想要从根本上发挥微课在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教师就要对微课进行精心的设计,主要就是确保微课的新颖性,即要新,要快。

以“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课程知识为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般是先教学生正常的心脏剖析知识,接着就是讲解相应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枯燥无味,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信息的获取。但是通过微课,则可以将这些知识点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甚至还能制作成动画,而学生也将能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感受。

总而言之,微课的授课时间相对较短,要使学生对微课内容产生兴趣,并牢记重要的知识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进行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应积极摸索与学生心理相符合的教学方法,然后将其应用到微课设计之中。

4.2科学制作微课

鉴于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过程十分复杂,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以“消化性溃疡”这节课程为例,就要进行有步骤的微课教学,即: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选择主题。一直以来,“消化性溃疡”都是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是很难有效掌握这一内容的,因此在主题的选择上一定要极具代表性,比如:先用2分钟复习消化道的解剖知识,接着再引入概述、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等知识点。

其次是合理设定目标。教师应该以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为依据,设定教学目标掌握并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临床试验,甚至还可以就近年Hp根除的新进展、新观点进行讨论。

4.3成功使用情景教学法

教?W实验证明,在高职高专病理学课程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则能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但是如果还能够充分的利用情景法进行教学,则还能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的生动和有趣。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酸碱平衡紊乱”这节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尝试使用情景教学法,进而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因此可设置的情景是这样的:借用多媒体手段,在大屏幕上展示病人出现酸碱平衡紊乱问题时候的病状以及类型,诸如: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等。进而才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什么条件下会发生酸碱平衡紊乱?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增多后机体如何应对?等。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整个教学步骤或者过程进行相应的动态展示,而这必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高职;案例教学法;病理教学;应用效果

病理学是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是连结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作为未来医学界的后备力量,学生有必要学好病理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案例教学法已在高职病理教学中得到了应用。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导入案例为学生创造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分析和决策,这种方法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了起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 案例教学法的涵义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并以案例为基本素材进行场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通过与教师、与其他学生之间进行平等沟通和交流学会观察、体验、分析和决策,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案例教学法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和互动。高职病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真实的、典型的病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强化学生病理学综合知识,并使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知识的整合,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病理学的理论知识,有利于他们知识体系的构建,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分析复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而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

2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2.1遵循真实性原则 在高职病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选择有一定要求,案例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学成效高低。虽然病理学的外检诊断、医疗纠纷尸体解剖等工作中可以被应用的案例有很多,但是要选择出真正合适的案例还具有一定难度。选择的案例必须是真实且典型的,在案例中不仅要有可以提出的问题,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案例的选择尽量要贴近学生以后的工作实际,比如医疗纠纷案例中涉及了各科的病理学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这种案例在医院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比较贴近,能够使学生感同身受,而通过对真实医疗纠纷案例的剖析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德、临床思维能力、病理知识运用能力,使其逐渐具备过硬的医疗技术,从而为其顺利实现由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2.2遵循适应性原则 合理选择并设计病理教学案例能够保证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教师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特点,综合考虑其病理学知识结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课时选择难易适中的案例,如果案例过于简单,则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能力,而若案例过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热情,不利于发散其思维。案例应能将学生已有知识点体现出来,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创新,使案例应用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整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病理学的乐趣。

2.3遵循规范性原则 所谓规范性原则就是使选择的案例与教学目标保持契合、与教学内容保持联系,禁止随意选用案例。在案例教学内容方面,其概念表述和理论论证应当全面、严谨且准确。在案例设计方面,应使其具有启发性,即通过案例教学能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优先考虑选择典型的、内涵丰富的案例,使学生能通过案例多方位、多角度提出问题,实现各科病理学知识的整合,培养其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病理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一种教学活动,对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有着较大的伸缩空间,为现代高职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高职病理教学中应当有步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案例教学,另外要注意在案例教学中必须坚持规范性、真实性和适应性的教学原则。

3.1教学过程 首先要精选案例,保证案例的典型性,通常教师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仅凭借自己教学经验选取病例往往不够突出,不具代表性,教师可查阅有关文献或是向相关科室的医师进行咨询,然后结合专业实际对案例进行调整和完善,使案例能够更好为教学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服务;案例的选择要结合教学和培养目标,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知水平、实践经验等)和病理教材进行深入分析,避免案例内容的随意性,设计思路应具有引导和启发作用,要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能全方位、多角度解决问题,进而完成病理知识的有机整合;根据案例的应用效果对案例进行评价,通常我们将案例是否具有良好的课堂测试效果作为判断案例对教学适应性的标准。

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制,凝炼教材内容,剔除落后内容,在每个部分增加问题思考、案例分析和难点突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病理分析课学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分析和记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比如在分组讨论中,可将学生每7~8人分为组,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思考,每个小组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后,确定发言人,然后组织小组之间展开具有竞赛性的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发言,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更深层次拓展案例分析,最后通过总结指出学生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将案例提升到理论层面上来。

3.2案例列举 遵循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列举案例。比如在学习完心血管系统疾病后,举出案例:女性患者,78岁,与人发生矛盾争吵后突然呼吸困难,并迅速昏迷,大约1h后死亡,对其尸体进行解剖,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粥样僵化,脑底动脉粥样僵化Ⅱ级,心肌肥大,多灶性纤维化,局灶心肌萎缩,部分肾小球硬化,相应的肾小管萎缩,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通过对该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并掌握有关冠状动脉粥样僵化症的特点,并对其病理特点做出总结和归纳,最终了解了类似病理发生在不同部位对人机体造成的影响。为了使学生完成知识的整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可选择综合性案例:女性患者,47岁,农民,有胃出血病史,因痛不能起床自理来医院就诊,5年以来,患者双手腕、膝、脚等部位关节红肿疼痛,这种症状在梅雨时节更为严重,有晨僵现象,现象约持续1h,当遇到冷水、干重活时疼痛加剧,实验室检查显示为皮下类风湿结节,RF阳性,X线平片显示患者左手后前位有明显的骨质疏松。让小组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该案例,结合案例内容和深度对学生做出正确引导,给予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病理学学习中形态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病理特点和变化与临床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发言,针对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做出及时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使学生主动实现自己所学知识的整合,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知识归纳能力,促进其顺利成长。

4 应用效果分析

案例教学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以教师教授为主,而是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和被动记忆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案例导入设置具体情境,缩短了教学与真实案例的距离,当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病理学知识对病例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时,他们的成就感就会大大提升,进而在内心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同时这也有利于强化学生责任意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主要以常见病例为教学载体,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敢于提出问题,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这有利于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也大大减轻了教师工作量,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当然,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法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病理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责任心,同时熟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注意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有机结合,争取做到对案例的透彻分析以及对疾病原因、临床症状等的合理解释。同时,由于病理教学课时有限,而案例教学中的讨论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只能分章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应当合理把握课时,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尽量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5 结论

总之,在高职病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导入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这种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为他们未来从事临床医学职业打下坚实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实践改革的推进,我们应当在应用好案例教学法的同时不断改进其存在问题,使其更好适应高职病理教学需求,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燕,尹史帝.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5):723-724.

篇7

关键词:多媒体;优势;病理学;应用

1.多媒体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摆脱了教学仅靠单一文字表现的束缚,优化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是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后,再将其有效整合在一起,并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技术。病理学中有很多知识点是围绕病变器官的形态变化展开的,这一部分知识描述性语言多,知识点杂,不容易记忆和掌握。动画的播放,配合教师的讲解,使抽象以及难以用文字表达、实物难以展示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可有效地解决传统医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2)幻灯片的使用取代原始板书设计,节省时间,增加讲课内容。多媒体教学将教师从写板书中解放出来,节省了板书设计和书写的时间,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过多与时间不足的矛盾。教师可以将原来写板书的时间用来反复地展示大量清晰、典型的病理图片,并可将不同病变图片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巩固所学内容。

(3)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师知识结构,提升讲课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可充分将这些元素运用到课堂中去,在讲授具体病变器官形态变化时,通过网络收集丰富图片,先展示大体标本,再转换到镜下观察,将微观与直观变化结合起来讲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将镜下形态与大体形态联系起来,解决了很多教研室病理标本和切片不足或不典型的问题。

2.多媒体教学中的局限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掌控课堂节奏。长期以来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教学的方式,即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学生在底下做笔记,这个过程中留出了一定时间给学生们思考和理解所学内容,学生们能够跟上教师的节奏,这是传统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幻灯片取代了板书,省略了教师板书的书写时间,幻灯片的展示速度较快,教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停留时间短,如果不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他们就会感觉听课困难,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注意讲课的语速,要放慢语速,留出学生接受信息所需的时间。第二,注意掌控讲课的进度,传统的板书节奏慢,但幻灯片的使用节奏明显快,所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增大提问和互动的比例,观察学生是否跟上讲课的进度,根据学生的状态适时调整课程讲解的进度。

(2)讲解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一节课的幻灯片可能多达几十上百张,幻灯片转换快,学生忙于记笔记,没有时间去思考。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应注意控制幻灯片的数量,不能“多多益善”。同时应注意,一定要将重点内容在幻灯片上做好醒目标注,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避免成为“图片讲解员”,避免泛泛而谈,讲解时注意区分重点内容与一般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3)提升教师制作多媒体幻灯片的水平。幻灯片制作不是简单地把教案输入电脑,或者将图片制作成幻灯播放,好的幻灯片是满足教学需要的,所有运用到幻灯片中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又要学会应用网络技术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才能制作出合格的课件。制作课件时需注意画面简洁,形象深刻,操作简便,谨记课件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这一原则。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现代化教学, 给现代医学教育注入了活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多媒体教学不能全盘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不足之处,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应扬长避短,注重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被不断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笔者提出,病理学是一门抽象而难懂的医学基础学科,结合中职学生学情,在病理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可以进一步易化重难点知识,增进学习趣味。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中职?病理学?应用体会

一、信息化教学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计算机、智能手机、IPAD等这些新兴的信息化产物,不单单被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不断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和范围,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性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学生能够开心、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

2.信息化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也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文字丰富成图、文、声并茂。凭借着三维立体仿真模式,给人们展示全新的、形象的、生动的多媒体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的应用,使教学内容在一定层面上变得更加动态化和形象化。一些图文、声音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电子白板的互动式触摸功能,使教与学变得更加的得心应手。

(2)仿真模拟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教学内容都被做成仿真模拟系统,学生可以在模拟系统中,感受真实的现场环境,利于学生对枯燥难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网络平台教学。很多学校现在都有自己的精品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经过整合和优化后,被放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在平台上进行学习。

二、中职学校病理学教学现状

1.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

中职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依赖性和懒惰性,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其性格比较自我,缺乏表达能力,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但他们既活泼好动又能够接受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喜欢主动探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更多是他们喜欢网络,喜欢玩手机、聊QQ、上微信。

2.中职学校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很多中职学校,病理学教学依旧采取课上讲授,课下作业,间断实验的传统教学方法。由于病理学枯燥难懂,再加上传统教学方法的死板,学生听不懂课堂内容,对学习也没有兴趣,所以在课上不是看小说、玩手机,就是睡觉。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学情,不断尝试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年的病理学教学,让笔者感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中职学生的学情需要。学习成为了他们的负担,厌学现象充斥了整个课堂,教师往往没有办法组织正常的课堂教学。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不断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中。

1.微课程教学

随着网络的普及,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快速发展,无线网络日渐流行,互联网进入微时代。在此环境下,“微课”应运而生,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教育界人士广为应用。胡铁生先生将微课定义为: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在病理学教学中,笔者初步尝试运用微课教学。课前,笔者将新课的重点内容录制成十分钟以内的讲解视频,并将其发送至班级QQ群,学生可以随时在群里下载微课视频,进而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随时观看微课进行新课的预习,课后,也可以再次观看微课进行复习。一学期结束后,每次课的重点内容都被录制成了微课视频,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复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

2.微信及QQ群互动教学

信息时代,微信、QQ等通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考虑到它们的实用性及学生对其深深的喜爱,笔者将其应用到病理学的教学当中。通过让学生扫描笔者的微信二维码,加入到笔者的朋友圈,笔者会随时随地将与学习有关的内容发送到朋友圈,让大家一起关注和讨论,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班级QQ群中,笔者经常发一些病理变化的flash动画视频,学生可以下载下来,随时观看。生动形象的动画,使抽象的病理变化变得更形象和具体,学生对动画兴趣高,喜欢看,看完后还经常在QQ群里相互讨论,进而增加了学习兴趣,也易化了难点知识。

3.电脑游戏自主学习

考虑到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将一些重难点问题做成电脑小游戏,如“连连看小游戏”“粘贴图标小游戏”等。如在炎症这一章内容中,笔者便将各类炎细胞与其对应的生理功能,做成连连看小游戏,学生通过电脑鼠标完成连线,连对后,系统会自动默认,如果连错,连线将自动弹回,需要重新连接,直至完全正确。笔者还将渗出液与漏出液的比较图标,做成粘贴图标的小游戏,学生可以用鼠标拖动卡片到图标的相应位置,如果粘贴正确,卡片变为绿色,如果粘贴错误卡片变为红色,可以重新粘贴。这些电脑游戏,既满足了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的愿望,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由苦学转变成了乐学。

4.自动测评系统开心作业

传统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基本上是应付作业,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故笔者通过信息技术,将每次课的复习题做成电脑自动测评系统。学生在课下可以在电脑上自行下载做题,每组题目都有提交答案按钮,系统会自动评判成绩,并会出现卡通人物对答题的成绩进行评论,如果成绩好,卡通人物会用力鼓掌,并说“太棒了,要继续保持啊!”要是成绩差,卡通人物就会泪流满面,说“成绩有点差,继续努力吧!”这种形象生动的课后作业形式,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热情。课后作业不再是学生沉重的负担,而变成了开心学习的乐园。

四、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

1.病理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好处

第一,微课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使知识的学习变得随时随地,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二,在教学中运用微信、QQ群、Flash动画等信息化手段,易化了重难点知识,使抽象难懂的病理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且易懂。

第三,在教学中运用电脑游戏、在线答题系统等信息化教学,紧贴学情,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2.病理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第一,微课的录制、剪辑等过程需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所以有时候微课的质量会不尽如人意。

第二,病理变化的Flash动画及电脑游戏的制作难度大,往往需要有学校和教研组同事的支持才能完成,故要将课本内容做成对应的动画及游戏具有较大的困难。

篇9

【关键词】 TBL教学模式; 病理学实验教学; 应用

TBL(Team Based Learning)是美国教育家Michaelsen LK在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侧重人的创造性、实践性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1]。努力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病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为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加快实验教学改革,笔者所在院校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引进了国外先进的TBL教学模式。结果显示TBL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实施过程

1.1 教学设置 (1)教学时数:每次课4学时。(2)教学地点:4个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3)教学人数:每个教学单位100人分为4组,每组25人,分别在4个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同时学习。其中两组为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前期课程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教学实施

1.2.1 对照组教学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实验课上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复习有关理论知识,之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大体标本,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切片,并绘图,最后由教师作简短总结。

1.2.2 实验组教学 采用TBL教学模式。(1)按照TBL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将每个实验组学生(25人)按照上学期期末成绩的不同平均分成3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好、中和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由学生推选1人做组长。(2)在前1次实验课上留下本次实验课所要研究学习的内容(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目标,划定学习范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会学习内容,通过到图书馆查阅书籍或上网搜索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课前自主学习。(3)课上教学,包括个人测试(iRAT)、团队阅读评价测试(gRAT)、应用知识训练阶段、相互评价等方面。①个人测试:10 min。所有学生独立完成1份个人阅读评价测试,测试卷由8道单选题和2道多选题组成,涵盖学习任务中的主要知识点。②团队阅读评价测试:30 min。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讨论、检索的资料,回答iRAT问题,得出小组认可的答案[3]。在组与组之间争论,得出所有学生一致认可的答案。③应用知识训练阶段:120 min。结合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给出典型的较复杂的临床病例及相应的思考题,并给出相应病变的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内容进行观察研究、讨论,最终得出小组内答案,由小组选派代表作总结性发言;其他小组学生可提出质疑或不同观点;全体讨论,教师适当做引导,通过讨论对问题研究结果达成共识。④评价:20 min。结合每个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查找资料的主动性、课上发言的积极性、小组内小组间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小组间进行相互评价,作为结业成绩中的一部分记录在案。

2 TBL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2.1 实验组学生病理学总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病理学结业成绩见表1。

2.2 学期末对任课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的人员都对TBL教学模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2.2.1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近几年学校扩招给病理学教学资源带来巨大压力,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教师、教学设备等)已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欲望。采用TBL教学模式教师可以1人在1间教室内同时带教几个学习小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资源的压力[4],合理利用了现有的教学资源。

2.2.2 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TBL教学模式侧重贯彻“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新理念,更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教学观念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上来,采用启发式及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2.2.3 提高教师素质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TBL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组织、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还要充分掌握和控制课堂的节奏,做到收放自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及强大的课堂驾御能力和技巧,并激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先进思想、先进理念,扩大教学知识面,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

2.2.4 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合作意识等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素质,是在长期的反复磨练中形成的。如果离开了训练环境,就不可能培养出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强烈的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性格。TBL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将来的工作氛围,技能训练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在合作完成任务的同时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的素质[5]。

2.2.5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T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查阅资料并进行分析整合,这就要求小组中的所有成员要通力合作。在合作学习中不同智力水平、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互补,共同进步。TBL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与协作学习能力,而且使学生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信息分析及处理能力、动手能力、沟通及交流技巧等都得到了训练与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Michaelsen LK, Knight AB, Fink LD. Team-based learning: 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Westpor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2002.

[2] 陈罡,罗殿中.病理学实验课中的病例分析教学法.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6):626-628.

[3] 姜冠潮,周庆环,陈红.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TBL)在医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8-9.

[4] 穆攀伟,王庭槐,曾龙驿,等.在医学教育中引入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55-56.

篇10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参与式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067-02收稿日期:2016-01-2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教学当中,将课堂教学的权利逐步地从教师转入学生手中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基于这个背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参与式教学方法基本形成,并得到了普遍应用。简单而言,参与式教学是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过程。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学生参与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在内的整个教学过程方为参与式教学[1]。

在我国,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言论即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过程的理论。近代著名教育理论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参与过程。但我国教育史上并没有形成参与式主体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二十世纪末期,国内教育界开始关注、介绍并在某些学科尝试引入西方参与式教学方法。目前,参与式教学理论已在国内教育界得到基本共识,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当前教育模式的影响,该方法在国内的应用十分局限。

植物病理学作为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特点的学科。该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参与式教学法恰恰切合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特点。本文就以《麦类作物病害》的教学过程为例,试述参与式教学法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设计说明

麦类作物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受到多种不同植物病害的危害。目前,世界上记录的麦类作物病害有约300种,其中小麦病害约200种。在我国,引起危害较重的麦类作物病害约有20种,主要包括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赤霉病、条纹病、全蚀病、病毒病和线虫病等。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迁和北方部分地区栽培模式的变化,我国麦类作物病害的发生有了新的变化。全国性的锈病尽管未流行发生,但是叶锈病流行面积扩大;赤霉病有自长江流域向北部转移的趋势,山东、河南和陕西等麦区赤霉病的流行频率有所增加,发生程度加重[2];小麦纹枯病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着小麦的高产稳产。

本案例的教学重心主要集中于几种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病原物和防治方法等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按照教学计划,每小组负责课堂讲授一个病害并回答相关提问。常见麦类作物病害的症状差别,锈病、赤霉病等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流行爆发因素是本案例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主要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式教学方案设定。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麦类栽培面积、产量以及重大麦类植物病害造成的典型的危害案例的介绍引出本案例的相关课题。在此阶段,让学生首先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病害在以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生产上的严重危害性,重要的麦类作物病害种类、病原、症状特征、流行传播规律和防治方法,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参与式教学方案雏形,并分别与教师讨论,确定最终实施方案。通过主动参与,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2)计划实施。本案例分小组进行,参照班级人数,每班分5~6个小组,每组4~6人。根据参与式教学方案,每小组学生根据查询的背景资料,选择一个主要的麦类病害,从病害的危害特征、病原物的种类和特征、流行传播规律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讨论汇总资料,制作PPT,小组内形成汇报讲稿,课堂讲授并回答同学、老师的提问。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督促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及时指导,防止出现严重失误,引起教学失败。

(3)控制与评估。要求各小组、各学生严格按计划执行,通过张贴板、PPT演绎等多种方式实时汇报每组进度;教师要加强总结,及时指出各小组、各成员出现的问题。加强小组间成员的沟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以及相互沟通的能力。

二、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主要的麦类作物病害种类、病原和症状特征。

(2)掌握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麦类作物病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病原物和典型症状特征。

【教学难点】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病害流行循环及防治方法。

【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查询了解相关知识背景。相关信息如下:

麦类作物病害的主要种类、病原物类型、危害症状(表1)?

(2)制订参与式教学实施方案。学生根据所查阅资料,完成信息卡(表1)。

分组。根据班级人数,尊重学生意愿,划分教学小组,原则上4~6人一组。

组内同学相互讨论,形成初步教学方案,然后提交至班级。班内根据各组提交的初步教学方案,进一步讨论完善,最后与教师讨论协商,确定实施方案(表2)。

(3)实施计划。各位学生按照师生最后确立的参与式教学实施方案,进行知识查询、储备。按计划要求,每组学生讨论完成各小组讲述的麦类作物病害,制作PPT,准备汇报材料。教师要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准备情况。

各小组按照计划,独立实施计划。教师要监督各小组的计划完成状况,针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4)评价。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间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标准:背景资料的查询情况、教学计划的制订情况、PPT的准备情况、课堂讲述及问题回答情况等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各位学生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

总结:根据各小组的学生的评定结果,教师对学生课程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