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

篇1

[关键词] 临床兽医学 教学实验改革 自主学习

临床兽医学学科在高等农林教育动物医学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动物内科学、动物外科学及兽医产科学等课程是专业必修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中动物的疾病治疗展开教学和研究。但随着一些新的疾病的出现,课本内容还没有收录,需要在教学中随时补充;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实验分离教学,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如何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试验,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培养学生主动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寻找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此,在实验示教工作中,笔者从4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尝试。

一、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要进行临床兽医学学科课程的教学实验,首先,教师要认识课程的基本要求,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难点和实验重点。因为是专业课,需要学生对学过知识的融会贯通,还要在具体的疾病机理中运用学习的知识去阐述剖析,彻底对某种病例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在处理及治疗中有“方”可依。还要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区别不同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这些需要在课堂上得到巩固提高。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图片等直观的方法进行讲课。能用图表的就尽量用图表表示,每一堂课结束前对所学内容进行几分钟的归纳总结。新课开始讲授前,采用课堂提问的形式,对上一节课的内容先进行一个摸底,然后就是查漏补缺,对提问中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悉心讲授。可以列举几个近似的疾病,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回答,加以辨别,教师辅地提示和完善。只要学生能把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充分掌握了,并在实验中加以锻炼就能达到教学效果。

二、自编实验教学指导纲要

临床兽医学科的教材不断更新,但实验指导书大部分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实验一般为单独设置,减少了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我国资源广泛,但分布各不相同,特别是各地区农林院校要结合自身地区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要求不同,即侧重点不同,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本学科组广泛收集相关教材、教学实验指导书和专业期刊等,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实验中最新的技术应用、科研动态,在生活实践中多发的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编写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实验指导手册(报告),对重点实验仍然重视,这样也不失全面性。

在实验指导的编写中,注重综合性实验的设计,结合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将以前的实验合并或删减,实验动物对象的重点偏于猪、牛和小动物,压缩特种动物的临床实验,这也为学生的就业导向和地区农牧业服务提供支撑。

三、改进实验示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往的实验课往往是老师在讲坛上先示教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按照示范进行相关的实验步骤,得到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操作过程也较固定死板。实验考核也过于单一化,考查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这经常会出现对实验考核的过程化。在实践中发现,也许老师上课没有提到过的内容,但生活中需要,这时如何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采用了分段式实验教学,就是实验分阶段地进行。首先,对实验目的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制定实验方案,得到最佳的技术流程路线。然后,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再指导,因为学生未接触过新的实验内容,在初步思路的指导下开展,这样出现错误后分析这些易犯错误的原因,对以后的实践工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才能不停地思考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最后,在实验分组中设计内容相同的比较实验结果,设计内容不同的比较实验路线,综合判定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

四、实验考核多元化,注重后期培养

改进考核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考核包括平时操作技能考核、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程序、课后动物医院实习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如何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生活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布置一个跟现代动物医学密切相关的课题多角度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能用更全面和前瞻的眼光看世界。希望学生把基础知识牢固地掌握好,为今后的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树东.基于生态学视角的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对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4):233-235.

[2]易本驰,魏明奎,郑全芳等.《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河北农业科学,2008,12(5):171-172.

篇2

【关键词】 猪水肿病;病菌;仔猪;防治

一、发病病因

本病发生与饲养管理的好坏息息相关,以下原因易导致发病:舍内温度忽高忽低。猪舍潮湿,空气浑浊,不及时清扫消毒,给有害菌大量的生存空间,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法;断奶方法和时间不当。突然断奶,使其对维生素或矿物质的缺乏,引起肠道微生物区的变化,促进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生病;饲料成份单一。饲料单一,质量差,缺乏维生素,高钙、高蛋白饲料引起仔猪胃肠机能紊乱,致使病原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偏高;猪贪吃造成过饱;猪体缺乏硒和维生素E;舍内卫生条件差;防疫与时应激反应;猪体缺乏运动。

二、临床症状

多数病猪始发于断奶后1周左右的仔猪,发病突然,初期表现轻度精神不振,多数病猪体温不高,食欲减退,随着可见四肢无力、步态摇摆,卧地时呈跪趴状,眼睑与头部水肿;后期可见猪卧地不起,四肢划动似游泳状的神经症状,口吐白沫。后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腹泻或便秘。用手触摸猪体时猪发出嘶哑的叫声,好似全身有痛感。个别猪喜卧于暗处,病猪常拉一小堆椭圆形球状粪便,粪便表面潮湿且发软,一般在24小时内死亡。病期可长至5-7天。

三、病理变化

解剖可见眼睑、颜面、下颌和头顶等部水肿,胃大弯部水肿尤其严重,切开可见胃壁明显增厚,并流出淡黄色或清亮的液体;结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和出血;心包、胸腔和腹腔积液,剖开见空气则凝成胶冻状。

四、诊断鉴别

猪水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其特点是断奶后小猪发病,病程短,常突然死亡。发病大多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剖检主要特征是胃大弯、肠间膜和淋巴结水肿。本病需与营养不良性水肿相区别:营养不良性水肿,病程长,结膜贫血、黄染,无神经病状。改善饲养条件,增加蛋白质及青饲料后,可恢复。

五、病例分析

现对2008一2009年6月某养殖户家10头能繁母猪产仔情况分析,2008年10头母猪共产仔287头,有97头发病,发病率为33.7%,针对仔猪水肿病的不同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治愈143头,治愈率为49.8%,死亡144头。

六、治疗方法和综合防治措施

(一)猪水肿病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初期一般,后期无效。口服硫酸镁15~25g,每日一次;卡那霉素2ml、5%碳酸氢钠30ml、25%葡萄糖30ml,混合后一次静注;肌注维生素C 4ml,2次/日;亚硒酸钠维生素E 2ml,1次/日;地塞米松5mg,2次/日;远征霉素3ml、亚硒酸钠维生素E 1ml、地塞米松2mg,肌注,1次/日,疗效明显。;亚硒酸钠在缺硒地区用,有一定治疗效果。

(二)防治措施:除了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降低应激反应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药物防治:在母猪怀孕30日和90日分别肌注维生素B1注射液,产后2日时给仔猪肌注猪血丙种蛋白,分别在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2周肌注组织胺蛋白,在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2周之间,用磺胺类拌料,每日1次。在断奶后严格控制好饲料的饲喂量。疫苗预防:目前多数厂家生产水肿疫苗,对预防仔猪的大肠杆菌病效果不好,近年来,采用基因工程苗K88、K99,在仔猪断奶前后给仔猪皮下注射,发现不仅使仔猪断奶后腹泻降低90%以上,而且水肿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减轻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合理的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猪繁殖力,加快仔猪的生长。因此,应在断奶前及早开始补料,使它在断奶前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各到加强。断奶后1周内不要更换饲料;消灭传染源,隔离病猪,搞好猪舍卫生,定期消毒圈舍内不存水,不积尿;喂给易消化的饲料,并供给充足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溶液;治疗以抗菌消炎、抗过敏,增强糠代谢,保肝解毒,利尿消肿为主要治疗原则。采取1个得病全窝治疗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刘俊伟,张创,司红英. 规模化猪场仔猪水肿病的防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2] 冉雪琴,王红珍,艾虎,吴拥军,王嘉福. 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志贺样毒素Ⅱ型突变体新基因的分子特征[J].微生物学报. 2004(02)

[3] 成大荣,卞红春,陈海霞,徐建生,朱明,符德志. 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 2004(02)

[4] 吴晓东,高崧,张如宽,刘秀梵.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F18ab菌毛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初步应用[J].中国兽医学报. 2004(01)

[5] 凌明亮,黄仁术. 酸化剂在断奶仔猪不同类型饲粮的添加效应试验[J].养猪. 2003(06)

[6] ,王家乡,殷裕斌,龚大春.仔猪水肿病多价蜂胶灭活疫苗免疫原性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 2003(05)

[7] 胡文琴,王恬,孟庆利. 通过营养调控预防仔猪水肿病[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3(05)

[8] 王尚荣. 中西结合治疗猪水肿病效果好[J].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02)

[9] 严振龙,徐建生,董国雄,李俊宝. 致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动物检疫. 2003(03)

[10] 郑缨. 二苓平胃散的临证应用及其机理研究[J]. 中兽医学杂志. 2003(01)

篇3

关键词 鸡;禽霍乱;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304-01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等多种禽类的传染病[1-4]。以鸡较为易感,4月龄以上的性成熟产蛋鸡发病较为严重,2月龄以内很少发病,且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病鸡和康复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慢性感染病鸡是本病复发的传染源。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一般潜伏期为2~7 d。

1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1 最急性型

该病多见于流行初期,个别鸡、尤其是高产鸡和营养状况良好的鸡常无明显症状,突然倒地,双翼扑动几下就死亡;可见冠、肉髯紫红色,心外膜有出血点,肝表面有针尖大的灰黄色坏死。

1.2 急性型

症状:大多数病例为急性经过,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饮水增加。精神萎靡,羽毛松乱,翅膀下垂,离群呆立。呼吸困难、鼻、口流出泡沫黏液、鸡冠发紫。粪便灰黄色或绿色,周围羽毛污秽。产蛋下降或停止,最后衰竭而死。病程1~3 d。

眼观病理变化:心包积液增多,心冠和内外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肝肺大、发黄,表面有灰色或灰黄色小坏死点,肺充血、出血,有纤维素性渗出炎症。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和淤血,肠内含有血性内容物,皮下组织、腹腔脂肪、肠系浆膜等处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

1.3 慢性型

症状:多发于流行后期或急性病例转化而来,或毒力较弱的菌株引起,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冠和肉髯肿胀、苍白,随后干枯样化,甚至坏死脱落;关节肿胀、跛行,并有慢性肺炎和胃肠炎。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生长发育和产蛋长期不能恢复。

眼观病变:可见鼻腔,气管、支气管有多处黏性分泌物,肺部质地变硬;肉髯肿大,内有干酪样渗出物;关节肿大、变性,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产蛋鸡可见卵巢出血,卵黄破裂,腹腔内脏表面上附有卵黄样物质。

2 诊断

该病可根据该养殖户的以往病史、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征,再结合用病死鸡的肝或脾为病料,做组织切片,用美蓝染色后镜检有无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可以确定诊断。注意与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鼻炎相区别。

3 防治措施

3.1 做好鸡舍及环境卫生防疫措施

平时加强鸡群饲养管理,注意鸡舍通风换气和防暑防寒,避免过度拥挤,使鸡体保持抗病能力,并定期进行鸡舍和养殖场地清扫消毒。如鸡群发生该病,除了对鸡群用药物治疗外,对病鸡污染的鸡舍、场地、用具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对病死鸡进行深埋或烧毁等无害化处理。

3.2 建立免疫计划

于春末或夏末按计划开展免疫接种,一般接种弱毒和灭活苗,可选择种鸡在产蛋前接种,免疫期一般为6个月,但作为种鸡每次注射免疫期一般为4~5个月。常用的弱毒苗有731禽霍乱弱毒菌苗、G190E40禽霍乱弱毒菌苗和833禽霍乱弱毒菌苗等,在使用禽霍乱弱毒菌苗时还应注意:禽霍乱弱毒苗苗只能用于发生禽霍乱的疫区,非疫区不要使用;在非疫区中最好用灭活苗,灭活苗是将细菌灭活后加入佐剂如氢氧化铝胶液、油乳剂、蜂胶等,以减缓吸收速度,延长抗原作用及免疫期。

3.3 药物防治

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已发生该病的养鸡户应及时选用药物治疗。一是中药预防治疗方剂。①白头翁汤。用白头翁30 g、黄连30 g、陈皮20 g、苦参20 g、厚朴20 g、山药30 g、党参30 g、苍术20 g,水煎每1剂,用于100羽鸡,在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连用3 d。②茵陈20 g、藿香10 g、白花蛇舌草40 g、半枝莲20 g、大青叶20 g、车前子10 g、当归10 g、生地30 g、赤药10 g、甘草20 g,在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用于100羽鸡,分3~6 d内用完,对于不饮不食的鸡可以灌服。③穿心连、成年鸡每天口服鲜叶2次,每次8片,连用3 d。二是西药预防治疗方剂。①磺胺类。磺胺脒:饲料中添加0.4%~0.5%,饮水加入0.1%~0.2%,2次/d。磺胺喹恶林,饲料中添加0.1%连用2~3 d,间隔3 d,再添加0.5%,喂2 d,再停3 d,再喂2 d。②青霉素。成年鸡肌肉注射2万~5万U/羽,2次/d,连用2 d。添加饮水中4万~10万U/羽,连用3 d。③恩诺沙星。5~10 mg/kg体重拌饲料喂或肌肉注射连用3~4 d。④喹乙醇饲料中添加0.3 g/kg,或每日20 mg/kg体重一次口服,每隔7 d用药1~2 d。

为了避免细菌产生抗药性,最好采用交替用药法,以提高疗效,同时注意用药疗程和剂量。

4 参考文献

[1] 高齐瑜.鸡病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出版社,1998.

[2] 吴清民.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0-0211-02

医学主题词检索法是医药文献作息检索的重要手段,即使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医药文献信息检索领域,主题词检索法都仍在继续使用,并且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医学主题词表是情报检索语言(通常是主题词语言)的具体体现形式,规范的医学主题词表是二次文献标引的重要依据,根据信息检索原理,标引与检索是信息存储与获取的两个方面,标引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检索。因此,医学主题词表是用户与标引人员间的“指南”。在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中,医学主题词检索法是医学文献信息的重要方法。PubMed与Embase是医药领域最常用的二次文献检索系统,都包含MEDLINE资源,且都具有医学主题词表,本文以这两个检索系统为例,对医学主题词检索法进行研究。

1 PubMed与Embase

根据2012年最新数据表明,PubMed中经过MeSH标引的MEDLINE期刊有5627种,Embase包括MEDLINE在内的期刊有7961种,这些期刊全部经过Emtree标引。PubMed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免费检索MEDLINE文献的检索系统,它的学科范围包括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覆盖护理学、药学、牙科学、生化学、细胞生物学、卫生保健和兽医学等学科。Embase是全球最大最具权威性的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献数据库,包括各种药物和疾病信息,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还覆盖如药物研究、药理学、配药学、药剂学、药物副作用、毒物学人体医学(临床与实验)基础生物医学、生物工艺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保健策略与管理、药物经济学、医疗公共政策管理、公共职业与环境卫生、药物依赖性及滥用、精神科学、替代与补充医学、法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

2 MeSH与Emtree

医学词表编制的质量决定了对检索系统的检索效率。PubMed系统所用词表为MeSH,Embase系统所用词表为EMTREE,因Embase工作人员参照MeSH于1988年编制了Emtree,这两个著名的医学词表有共同之处,但区别非常明显。对医学词表的比较研究,有益于深入了解检索系统,而且可以加深对情报检索语言的理论研究。

MeSH与Emtree这两个词表最大的不同是专指度的差异。专指度是指主题词与文献主题概念的切合程度,揭示主题词在表达文献主题的深度和精度方面的能力。词表的专指度直接影响检索系统的查准率,较高专指度的词表能够帮助用户获得更高查准率的检索结果。而专指度的高低与词表的主题词数量直接相关,主题词越多说明词表的专指度越高。如表1所示的收词量上来看,Emtree收录的主题词是MeSH的2.4倍,同义词也多出了七万多条,从这一角度能够反应出利用Emtree检索比利用MeSH检索会获得更高的查准率。

同一个生物学或医学概念、术语,在两个词表中的地位有较大区别。通常,Emtree使用更多的词语做主题词,而有可能这些词语被MeSH当作入口词来使用,这样MeSH的概念体系可能更加清晰,同时可以防止相关文献在彼此同义或近义的各个词下的分散。但从总词汇量方面来讲,Emtree的词汇数量远远多于MeSH词汇数量,对于用户来讲,更多的词汇意味着易用性更好。而且Emtree针对药物主题词专门设置了17 个核心的药物副主题词和47 种给药途径,如药物副作用反应、临床试验或药物分析等,增强索引的深度。针对疾病主题词专门设置了14个疾病副主题词,包括恢复、副作用、外科手术、治疗等,帮助用户精确地检索疾病的某一类或几类分支的相关文献, 提高相关性。这些在Embase数据库中的文献记录可以清晰地体现,文献被标引时使用的主题词被分成了药物、疾病和其他三种类型。

3检索效果比较

本文通过对两个检索系统中主题词扩展检索(即包括被检索词及其所有下位词的检索)进行测试,比较分析其检出量之间的差异,进而评价其检索效率,为教学过程中学员理解和掌握主题词检索法示范,最终为用户选取最佳检索平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3.1常见疾病、药物或研究方向等医药概念检索

因PubMed与Em转自 base的基本检索都具有检索词自动转换或匹配主题词功能,故检索结果也同时对比给出基本检索命中文献数。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常见疾病如心脏病和糖尿病的检索文献命中率Embase都好于PubMed;常见药物使用商品名芬必得,Embase能够通过商品名匹配到主题词布洛芬,命中文献,PubMed几乎不能识别芬必得,只有使用布洛芬才能命中约为Embase五分之一的文献。生物学领域的转基因动物研究,Embase的命中文献数远远少于PubMed,可以推见PubMed的生物学领域的文献较多。而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研究领域“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在Embase中收录的文献数量可观,而PubMed主题词检索的命中文献仅为它的七分之一多。

3.2专题检索

例:查找相关病毒性胃肠炎(viral gastroenteritis)的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方面的文献。为查找到较为准确全面的文献,我们尽量使用主题词检索法和关键词词组相结合的方式。经分析与实际操作。PubMed中“病毒性胃肠炎”没有主题词,但上位词“胃肠炎”有主题词,且它有一个“病毒学virology”的副主题词,故检索式为("Gastroenteritis/virology"[Mesh] OR “viral gastroenteritis”) AND pharmacoeconomics,命中文献数为3。为了扩大检索结果范围,使用“病毒性胃肠炎”的上位词“胃肠炎”,检索式为gastroenteritis AND pharmacoeconomics,命中文献数为62。Embase中“病毒性胃肠炎”这一概念有对应的主题词,故检索式非常简单:pharmacoeconomics AND 'viral gastroenteritis',检索效率也高,命中文献数为77条。

在医药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中通过对MeSH与Emtree 两个著名医学主题词表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并结合PubMed与Embase中的主题词检索途径的实例检索,帮助学员理解医学主题词掌握主题词检索法,并能够通过结合主题词表来判断检索系统优劣,最终达到选择合适的检索系统与检索方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晓政.EMBASE.com的检索特色[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5):136-139.

[2]于双成.逢大欣与李占兵, MEDLARS与EMBASE所用词表的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6,19(5):38-40.

篇5

[关键词] 引经;靶向;机制;研究进展;冰片;牛膝;柴胡;桔梗

[Abstract] Ancient materia medica and medical formularies were consulted to illustrat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eridian-guiding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meridian-guiding drugs (Achyranthis Bidentatae Radix, borneol, Bupleuri Radix, Platycodon Radix) on the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drugs were summarized. Meridian-guiding drugs can promote the absorption and targeted distribution of other drugs and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injured tissue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meridian-guiding are related with changing the component of cell membrane, inhibiting the efflux of P-gp, opening physiological barriers, modulating the levels of biochemicals, promoting microcirculation and adjusting the pH of targeted tissues.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meridian-guiding drugs are the substance basis of meridian-guiding. The aim of exploring meridian-guiding chemicals is to find a natural targeted delivery system. At the present time, 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on meridian-guiding field.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for the meridian-guiding theory of TCM.

[Key words] meridian-guiding;targeted delivery;mechanism;research progress;borneol;Achyranthis Bidentatae Radix;Bupleuri Radix;Platycodon Radix

doi:10.4268/cjcmm20161310

引经药,又称“引药”,是指在处方中起向导作用,能引领其他药物直达病所或对机体某经络或脏腑有特殊作用的药物,如“引药下行”以提高治疗下肢疾病疗效的牛膝,“引药上行”以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冰片,被古代医家推崇为“舟楫之剂”的肺经引药桔梗,以提高药物肝靶向作用的肝经引药柴胡等[1]。引经药是中药方剂靶向疗效的载体,在处方用药时,若能恰当地运用引经药以作向导,使药力直达病所,则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引经药与现代医学中的靶向给药具有一定相似性,可增加药物靶组织分布量,并降低非靶组织分布量,从而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2-3]。为了进一步探讨引经理论的科学内涵,现对国内外引经药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天然靶向给药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中药引经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

1 中药引经理论

1.1 历史沿革

引经之说萌芽于《神农本草经》,云:“(菌桂)为诸药先聘通使”,发展成熟于金元时期。医家张元素用药尤其重视引经药,张氏将引经药称为“的药”,突出见于《医学启源・各经引用》[4],云:“太阳经,羌活;在下者黄柏,小肠、膀胱也。少阳经,柴胡;在下者青皮,胆、三焦也。阳明经,升麻、白芷;在下者,石膏,胃、大肠也。太阴经,白芍药,脾、肺也。少阴经,知母,心、肾也。厥阴经,青皮;在下者,柴胡,肝、包络也。以上十二经之的药也。”可见张元素那时已经有了引经之说,不仅明确了十二经报使药,而且有上、下之分,这也是后世引经理论的雏形。李东垣作为张元素的学生,继承和发扬了张元素的引经理论,在《用药心法》[5]中明确记载“东垣报使”、“诸经向导”两章节,并新增了很多向导药,如手肺太阴经向导药桔梗,手少阳经向导药川芎等。当时李东垣的引经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世医家多沿袭这一说法,且结合医疗实践,进行系统归纳和发挥,不断充实并扩展了引经理论。引经药由引导其他药物功效达到各经络,逐渐演变成引脏腑、引部位。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6]曰:“牛膝,能引诸药下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例》[7]中首次提出“引经报使”一词,云:“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引经理论在清代得到广泛认可,引经药的临床应用更为普遍和深入。尤在泾《医学读书记》[8]曰:“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吴鞠通在《医医病书》[9]中单列“引经论”章节,曰:“药之有引经,如人之不识路径者用向导。若本人至本家,何用向导为哉?”黄宫绣《本草求真》[10]亦云:“(桔梗)开提肺中风寒,载药上行。”近代《中医大辞典》[11]中“引经报使”定义为:“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故称。如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藁本为引;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白芷为引;少阳经病,用柴胡为引;太阴经病,用苍术为引;少阴经病,用独活为引;厥阴经病,用细辛、川芎、青皮为引。又如咽喉病须用桔梗载药上浮,达到咽喉部,治上肢病用桑枝为引,治下肢病用牛膝为引等”。近现代遣方用药仍较常使用引经药以提高药效。

1.2 引经与归经辨析

中药引经理论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引经与归经联系密切,但两者并不相同。归经是指中药对机体的某一部分具有特殊作用,其选择性特别强,即中药对某脏腑经络具有亲和作用。而引经是指改变其他药物的原有作用方向或部位,或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于特定的方向和部位。研究表明61%的中药归经所络属脏腑组织与其有效成分在脏腑组织中的选择性分布基本一致[12]。武密山等[13]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牛膝中的蜕皮甾酮较集中地分布在小鼠肝、肾、肾上腺、肺、心等,该成分对器官组织选择性分布的特点,与牛膝归肝、肾经的脏腑络属关系基本一致。郭顺根等[14-15]采用放射自显影法说明川芎嗪、栀子苷所归经络,分别与川芎和栀子在小鼠体内的定量分布相一致。

引经药首先自身归属或分布于某脏腑组织,然后才能通过引经作用,使其他药物较集中地分布于该脏腑组织。例如,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冰片主要分布于肝、脑、心、脾、肺等组织,与其归经具有一致性[16];冰片具有“引药上行”之功,能增加尼莫地平在脑、肝组织中的分布[17],并可促进川芎嗪透过血脑屏障,提高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18]。然而,并非引经药自身在归经所络属的脏腑组织分布较多,就一定对该部位有引经作用。例如,三妙丸中牛膝具有“引药下行”作用,虽然牛膝中的蜕皮甾酮较集中地分布在小鼠肝、肾、肾上腺、肺、心等[13],但是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研究发现,三妙丸含牛膝组在给药后2,4,6 h和多次给药14 d后关节浓度均高于不含牛膝组,关节/心脏小檗碱浓度比值显著大于不含牛膝组。由此可见,牛膝“引药下行”作用体现在降低三妙丸中小檗碱在心脏组织中的浓度,同时提高小檗碱在靶关节的分布[19]。因此,引经作用是在该药物归经部位中有选择地进行。

1.3 常用引经药

历代医药典籍记载的常用引经药有牛膝、冰片、柴胡、桔梗等(表1),其中,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火(血)下行,常作为下肢疾病的引经药,临床有“无牛膝不过膝”之说,代表方剂有三妙丸、四妙丸、玉女煎等。冰片开窍醒神,“开达诸窍,无所不通”。“开窍”即“引药入脑”,与现代医学中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密切相关。李时珍云:“痘疮心热血瘀倒|者,用引猪血,直入心窍,使毒气宣散于外,则血活痘发。”代表方剂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本草衍义补遗》曰:“桔梗能载诸药不能下沉,为舟楫之药耳。”引导药物上行于肺,代表方剂有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等。柴胡,为肝经引经药,透表泄热,疏肝解郁,代表方剂如逍遥散、复元活血汤、龙胆泻肝汤等。其他引经药,如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为上肢病的引经药;独活辛散苦燥,性善下行,引诸药达下肢;川芎善于上行头目,引药直达头部。徐大椿谓:“(槟榔)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

2 引经药对其他药物体内过程和药效的影响

2.1 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新方法

研究引经药对其他药物体内过程影响的方法,传统上以组织(血浆)法居多。近年来,研究新方法主要包括指纹图谱技术、微透析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法等。

指纹图谱技术主要用于单味中药或复方分析,对经过适当处理后的中药样品,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定该中药特性的共有峰图谱。中药指纹图谱具有整体性和模糊性的特点,不强调必须对每个谱峰进行成分鉴定。刘萍等[20]采用指纹图谱技术,比较了桔梗对天王补心丹全方成分溶出的影响,发现桔梗能增加天王补心丸中酸枣仁皂苷等成分的色谱峰面积,认为桔梗“载药上行”的作用机制与桔梗皂苷增加活性成分(酸枣仁皂苷)的溶出有关。指纹图谱技术还可用于研究药物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并研究指纹图谱与药效的相关性。尹莲等[21]运用指纹图谱分析了给药后大鼠血清和关节中移行成分及其离子峰强度的相对变化,发现牛膝促进三妙丸方中黄柏生物碱类和苍术倍半萜类成分在血液和踝关节的分布,从而增强三妙丸方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王强等[22]通过指纹图谱发现天麻与川芎合用后,大鼠血、脑组织、脑脊液指纹图谱中的天麻素及天麻苷元均呈现响应增强,体现出川芎“引药上行”之功。

微透析是一种新型的在体采样技术,能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实现对实验动物体内游离药物浓度的持续、动态监测。多位点微透析技术可完成多组织或部位的同时取样,不仅可降低实验动物消耗,还能在同一只动物上获得多组织的完整药时曲线,具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性,可避免由于动物个体差异带来的实验误差。笔者课题组运用血和脑双位点微透析取样技术,探讨了不同剂量冰片对山柰酚在大鼠脑组织分布的影响。血管探针和脑探针分别插入颈静脉和海马,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合用不同剂量(15,30 mg・kg-1)冰片后,山柰酚在脑中的AUC0-inf由13.06 mg・L・min-1分别增加到24,28.57 mg・L・min-1,在脑中的Cmax由0.11 mg・L-1分别增加到0.23,0.35 mg・L-1,表明冰片可显著促进山柰酚透过血脑屏障,增加脑组织分布,提高其脑生物利用度,且呈现剂量依赖性[23]。Xin等[24]运用微透析技术,实时、定量地监测不同时间点冰片对血和脑组织中美洛培南浓度的影响。Yu等[25]采用微透析技术,考察了冰片对栀子苷在大鼠脑组织4个不同区域(皮质、海马、下丘脑、纹状体)分布的影响。刘萍等[26]运用微透析技术监测大鼠脑纹状体透析液中的多巴胺含量,探讨桔梗“载药上行”对氯丙嗪发挥药效的影响[27]。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作为示踪剂,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一种微量分析方法[28]。该技术具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检测方法简便、对生理状态影响小等特点。目前,该法已用于药物的归经研究,实现了监测药物归经对有效成分在动物体内的定量分布、排泄状况和药动学参数的影响[13-15]。笔者认为,该技术亦可用于研究引经药对其他药物体内过程影响的研究。

2.2 引经药促进其他药物吸收和靶向分布

引经药通过影响其他药物的体内过程,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较集中地分布和作用于靶部位。与三妙丸去牛膝组比较,“引药下行”之牛膝可提高三妙丸中小檗碱在佐剂型关节炎大鼠靶关节的分布[19],同时提高苍术倍半萜类成分和黄柏生物碱类成分在痛风大鼠下肢血浆和踝关节中的分布[29]。另外,牛膝还可提高双氯芬酸钠在佐剂型关节炎大鼠靶关节的分布[30]。“引药上行”之冰片能增加磷酸川芎嗪、麝香酮在肠段的吸收[31-32],促进山柰酚[23]、咪达唑仑[33]、木通皂苷D[34]以及丹参中3种丹酚酸(迷迭香酸、丹酚酸 A 和丹酚酸 B)[35]透过血脑屏障,提高其在脑组织的药物分布,提高头孢曲松在脑纹状体aCSF中的浓度[36],促进尼莫地平,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三七皂苷R1等药物的脑组织分布[37-38],提高麝香保心丸中4种人参皂苷(Rb1,Rc,Re,Rg1)的生物利用度[18],抑制复方丹参方中丹参素的代谢或消除[39],以上研究均与冰片“引药上行”有关。引药入肺经的桔梗能提高替米考星、罗红霉素、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卡马西平等药物在肺组织中的分布[40-44]。引药入肝经的醋柴胡提高索拉非尼在大鼠肝脏中的浓度[45],可显著增加白藜芦醇、大黄酸及其代谢物在小鼠肝脏峰浓度和药物分布量,增强药物在肝脏的相对摄取率(RUE)和相对靶向效率(RTE),而达到减毒增效[46-47]。

引经药促进其他药物靶向分布的途径可能有以下2个方面:①通过促进药物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加药物的靶部位分布量,大多数研究表明,引经药能提高药物的血浆浓度,如不同剂量的冰片均能提高山柰酚在血浆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3],高剂量醋柴胡可提高血浆中白藜芦醇的RUE和RTE[46],但也有少数学者发现引经药能降低其他药物的血浆浓度,如牛膝降低血浆中双氯芬酸钠浓度[30],醋柴胡降低血浆中大黄酸的RUE和RTE[47],因此,引经药提高药物的靶向分布是否与促进药物吸收有关,仍需进一步研究;②通过降低药物非靶组织分布量,从而增加药物靶组织分布量。醋柴胡可降低白藜芦醇和大黄酸在脾、肺、肾等非靶组织分布量,同时增强其在肝脏的RUE和RTE,而达到减毒增效[46-47]。目前,大多数学者仅通过研究引经药增加其他药物靶组织分布量来说明引经,未与非靶组织分布量进行比较,尚不能说明引经药对靶组织的特异性选择。因此,引经作用是否通过降低非靶组织分布来实现,仍需继续探讨。

2.3 引经药提高其他药物的靶部位药效

研究表明,引经药均可提高其他药物的靶部位药效。“引药下行”之牛膝可增强药物对靶关节或下焦疾病的治疗作用,提高三妙丸方中小檗碱及双氯芬酸钠在下肢炎症靶点的药效[19,30],还可明显提高活骨Ⅱ方或痛风活络方对骨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48-49]。单玮等[50]发现三妙丸方中的川牛膝在提高方中黄柏、苍术的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方面具有剂量依赖性。另外,川牛膝还能提高四君子汤对大鼠下肢难愈性皮肤溃疡的疗效[51]。Li等[52]发现桔梗引药入肺,可增强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和连翘等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的疗效。桔梗汤能增强清热解毒药(黄芩、栀子)的抗炎解毒功效,进一步改善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症状[53]。柴胡使抑郁症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功能亢进,与其引药入肝经密切相关[54]。“引药上行”之冰片常被用于提高心脑血管药物的疗效,如复方丹参滴丸等。笔者认为,“药无引使,则不达病所”,引经作用与协同药效的区别,关键在于引经药可促进其他药物在靶部位的分布,从而提高靶组织的药效。

3 影响引经作用的因素

引经药在体内发挥引经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中药炮制方法、引经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间隔时间等。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如醋柴胡抗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作用优于生柴胡[55]。引经药剂量对不同被引药物引经作用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如低、中、高剂量(600,1 200,2 400 mg・kg-1)醋柴胡对索拉菲尼在大鼠体内肝脏分布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45];与低剂量(400 mg・kg-1)和高剂量(1 200 mg・kg-1)醋柴胡相比,中剂量(800 mg・kg-1)醋柴胡对小鼠体内白藜芦醇的肝靶向作用最好[46];低剂量(300 mg・kg-1)醋柴胡较中剂量(600 mg・kg-1)和高剂量(1 200 mg・kg-1)醋柴胡对小鼠体内大黄酸及其代谢物的分布具有更强的肝靶向作用[47]。与低剂量(15 mg・kg-1)冰片组相比,高剂量(30 mg・kg-1)冰片组能更有效促进山柰酚在大鼠脑组织的分布,且山柰酚的脑和血药时曲线下面积比(Te= AUCbrain/AUCblood)与冰片剂量呈正相关[23]。引经作用还与给药频次有关,如桔梗与卡马西平合用时,桔梗给药7次后卡马西平在2,4,6 h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桔梗给药1次的结果(P

4 引经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4.1 细胞膜效应

4.1.1 影响P-糖蛋白 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一种由人类多药耐药基因-1(MDR-1)编码的ATP依赖性转运蛋白。目前,已发现多种引经药可通过抑制P-gp的外排功能,提高细胞内模型药物的浓度。陈艳明等[58]通过MTT法,在犬肾(MDCK)和人子宫癌(Hela)2种细胞模型上,观察到冰片能显著增强长春新碱所致的细胞毒性,并明显抑制细胞膜上P-gp的活性,作用与维拉帕米类似。伍倩[59]考察了柴胡、升麻、川芎、桔梗、白芍、丹皮、黄连、黄柏、葛根、知母等10种受试中药的含药血清对长春新碱所致细胞毒性的影响,发现多种引经药均可抑制P-gp的外排功能。牛膝“引药下行”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氧自由基,特异性对软骨细胞P-gp 起调控作用,发挥靶向调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作用[60]。醋柴胡增加药物肝靶向性的作用机制,与降低正常大鼠肝BRL细胞膜上P-gp表达量,从而减少药物的外排有关[61]。占宏伟等[62]采用99mTc-MIBI显像技术,单次和连续5 d对肿瘤模型大鼠灌胃给药15%冰片石蜡油溶液(10 mL・kg-1),发现冰片对脑内、外耐药恶性肿瘤P-gp的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单次和连续给药组的抑制作用幅度相似。

4.1.2 影响细胞膜组成 目前关于引经药的作用机制,除了考察细胞膜上P-gp的表达和功能,亦有学者研究引经药对细胞膜成分(如蛋白质、脂质等)的影响。Zhao等[61]发现醋柴胡能提高肝BRL细胞膜的渗透性,且无明显细胞毒性;醋柴胡对肝BRL细胞膜胆固醇成分的影响不明显,但能明显影响细胞膜总蛋白质和脂质成分含量,且存在剂量依耐性。笔者认为,通过比较引经药对靶组织和非靶组织细胞膜组成的影响,方能体现引经药对引经部位的特异性选择。

4.2 生理屏障效应

引经药提高被引药物的靶向效率,还可能与打开靶部位的生理性屏障有关,如血脑屏障、血眼屏障、血关节囊屏障等,这些屏障限制了组织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维护组织所在区域环境的相对稳定。目前认为冰片开放血脑屏障、提高药物脑分布量的机制,与冰片疏松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结构有关。有学者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冰片可使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排列变得疏松[63]。冰片开放血脑屏障具有可逆性,如陈艳明等[58]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含冰片血清处理的血脑屏障细胞模型,发现冰片使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结构减少、细胞吞饮囊泡数量增加、粒径增大,移除含冰片血清24 h后,上述影响即消失。冰片还能作用于血眼屏障,促进药物入眼,如Li等[64]发现冰片能提高丹参素的眼分布,可能与开放血眼屏障有关。Jin等发现冰片可影响大鼠血-视神经屏障上的紧密连接膜蛋白clautin-5和 occludin的分布,从而使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结构疏松[65] 。Levick等[66]认为关节组织存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滑膜内膜层组成的血关节囊屏障,使得药物透过滑膜组织进入关节腔的量减少。笔者认为,牛膝之“引药下行”作用机制是否与打开血关节囊屏障有关,可作为一种研究新思路来进一步探讨。

4.3 生物化学物质调节效应

引经药作用机制还可能与调节机体各组织中生物化学物质(如cAMP,cGMP,神经递质,NO等)水平密切相关。天王补心丸含桔梗组能明显升高肺组织中cAMP含量[67];桔梗增加失眠大鼠脑组织内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的释放,提高天王补心丸镇静安神的效果[68];桔梗与氯丙嗪合用后,大鼠脑内纹状体中多巴胺水平明显升高[27]。不同剂量组的冰片均可提高下丘脑中5-羟色胺和组胺的含量[69],显著恢复因连续作业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的降低[70],非竞争性地抑制乙酰胆碱受体的介导作用[71]。冰片开放血脑屏障机制可能与促进NO的释放有关,如冰片可增加生理、病理状态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量,促进内皮NO的释放[72]。因此,引经药可能通过直接影响神经递质水平,或同时调节2种或多种生化物质水平来发挥引经作用。

4.4 其他机制

文献表明,引经药可能通过改变靶组织pH来影响药物分布。刘丽娟等[73]认为醋柴胡可能通过影响大鼠肝细胞质pH,降低囊泡内pH从而影响药物分布。另外,引经作用可能与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关。如桔梗可提高天王补心丸的活血作用,改善大鼠脑微循环和血液黏度[68]。牛膝可明显改善佐剂型关节炎大鼠下肢的各种血液流变学指标[19]。引经药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可能是上述诸多机制中的某一种,或者是多种机制的综合作用。因此,引经机制的研究不能只考察某一方面,而需要从诸多方面进行探究。

5 引经化学成分研究

引经化学成分是引经药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引经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引经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除了结构简单、成分明确的天然冰片(左旋龙脑或右旋龙脑)之外,引经药成分大多复杂,发挥引经作用的化学成分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桔梗皂苷类成分是桔梗发挥“舟楫”作用的关键成分,为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桔梗皂苷能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或通过增溶作用提高方剂中难溶性成分的浸出程度。如银翘散方中桔梗的有效成分桔梗皂苷,在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会形成胶束,增加方中挥发油和薄荷油等难溶性成分的溶出,提高制剂的稳定性[74]。然而,桔梗皂苷是否为桔梗引药入肺经的引经成分目前仍无进一步的确切研究,因此尚无定论[75]。冯丽敏等[76]发现醋柴胡小分子水溶性部位MHE能够抑制P-gp高表达细胞的外排作用,作用类似P-gp抑制剂,因此认为MHE是醋柴胡抑制P-gp的有效部位,可能是其引经化学成分之一。汪巍等[55]认为柴胡醋制后其抗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增强,可能与其总皂苷的溶出率提高,皂苷水解成苷元等有关。宋娟等发现被誉为“血中之气药”的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有明显下调Caco-2细胞P-gp表达的作用[77],可能是川芎发挥“引药上行”的重要活性成分。其他引经药的有效成分(如牛膝之β-蜕皮甾酮、桂枝之桂皮醛等)是否为其发挥引经作用的化学成分,还需要采用各种先进的提取和分离技术,结合相应的药理学实验结果来进行探讨。

6 展望

引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的重要依据,但一直未能被深入研究,无论支持者或反对者,均未提出令人十分信服的科学证据。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尚在积极探索期。因此,采用现代药学研究技术对引经理论进行深入而全面的阐释,将是继承和发展方剂配伍原则等中医药理论的重要手段,也为引经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引经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多数文献只研究引经药对其他药物在靶组织分布和药效的影响,并且只针对靶组织探讨引经机制,未与非靶组织进行对比,不能充分说明引经药对靶组织的特异性选择作用,无法用中医整体观来解释引经药的作用途径和内涵。另外,部分文献未考察引经药的引经作用与其剂量之间的关系,实验设计不够严谨,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此,中药引经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过程,不能单纯从“引药直达病所”来解释引经的作用机制,而要从多角度和多层次考察引经药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引经的作用途径。笔者认为,引经化学成分的研究有利于寻找天然的靶向给药体系,为靶向给药提供安全有效的载体。如果发现引经药中的某种或某类成分具有引经作用,那么同样含有该成分的同科同属植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引经作用,也是值得探究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文彬,袁卓志.中药引经药的临床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41.

[2] 冷静,邹亮,胡一冰,等.中药引经理论与药物靶向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277.

[3] 武密山,赵素芝.引经药是方剂靶向疗效的载体[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5):11.

[4] 郑洪新.张元素医学全书[M]// 张元素.医学启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50.

[5] 王树泽.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M]//李东垣.用药心法.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863.

[6] 王思胜.朱丹溪医学全书[M]// 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65.

[7] 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7.

[8] 孙中堂.尤在泾医学全书[M]// 尤在泾.医学读书记.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46.

[9] 李刘坤.吴鞠通医学全书[M]// 吴鞠通.医医病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72.

[10] 黄宫绣.本草求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06.

[11]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45.

[12] 徐树楠.中药归经现代研究方法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5):598.

[13] 武密山,赵素芝,任立中,等.3H-牛膝蜕皮甾酮在小鼠体内组织定量分布与归经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3018.

[14] 郭顺根,牛建昭.3H-川芎嗪在动物体内分布的放射自显影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89,4(3):17.

[15] 郭顺根,贲长恩,赵丽云,等.3H-栀子甙整体放射自显影及图象分析与栀子归经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4):28.

[16] Yu B, Ruan M, Dong X, et al. The mechanism of the opening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y borneol: a pharmacodynam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combination study[J]. J Ethnopharmacol, 2013, 150(3): 1096.

[17] Wu C, Liao Q F, Yao M C, et al. Effect of natural borneol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nimodipine in mice[J]. Eur J Drug Metabo Pharmacokinet, 2014, 39(1):17.

[18] Jiang P, Fu P, Xiang L,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borneol on pharmacokinetics changes of four ginsenosides in Shexiang Baoxin pill in vivo[J]. Biomed Chromatogr, 2014, 28(3): 419.

[19] 孙备,吕凌,陆忠祥,等.三妙丸中牛膝对关节炎大鼠引药作用的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4):2946.

[20] 刘萍,邹鹏,李外,等. 指纹图谱技术考察桔梗在天王补心丸中的配伍意义[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 (2):156.

[21] 李欣,尹莲,段金廒,等.二妙丸类方抗湿热证痛风有效部位群指纹图谱比较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1971.

[22] 王强,沈岚,房鑫,等. 大川芎方沿体外-血浆-脑脊液-脑组织的移行成分研究[J]. 中成药,2013,35(11):2364.

[23] Zhang Q, Wu D, Wu J, et al. Improved bloodbrain barrier distribution: effect of borneol on the brain pharmacokinetics of kaempferol in rats by in vivo microdialysis sampling[J]. J Ethnopharmacol, 2015, 162(2): 270.

[24] Xin H L, He X R, Li W, et al. The effect of borneol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meropenem in rat brain and blood[J]. J Asian Nat Prod Res, 2014, 16(6): 648.

[25] Yu B, Ruan M, Cui X B, et al. Effects of borneol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geniposide in cortex, hippocampus, hypothalamus and striatum of conscious rat by simultaneous brain microdialysis coupled with UPLC-MS[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3, 77(2):128.

[26] 刘萍,何新荣,周文斌,等. 大鼠脑纹状体微透析法研究天王补心方剂中桔梗的应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变化的相关性[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3): 2830.

[27] 何新荣,宦定才,曹征,等. 桔梗与氯丙嗪伍用对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8):2386.

[28] 边诣聪,胡海红,曾苏.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研究中的应用[J]. 药物分析杂志,2012,32(5):906.

[29] 刘珑珑,潘红英,时乐,等. 三妙丸抗急性痛风关节炎配伍机制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5):997.

[30] 林月泉,孙备,杨士友,等.牛膝引药作用对双氯芬酸钠抗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5):408.

[31] 肖衍宇,陈志鹏,平其能,等.冰片对川芎嗪促吸收作用的研究[J]. 药学学报,2009,44(8):915.

[32] 邹亮,林俊芝,胡慧玲,等.冰片对麝香酮在大鼠小肠吸收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3490.

[33] Zhang R, Mi S Q, Wang N S. Effect of borneol on cytochrome P450 3A enzyme and midazolam pharmacokinetics in rats[J]. Eur J drug metabo Pharmacokin, 2013, 38(3): 159.

[34] Zhou Y, Li W, Chen L, et al. Enhancement of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akebia saponin D by borneol and probenecid in situ and in vitro[J]. Environ Toxicol Pharmacol, 2010, 29(3): 229.

[35] Lai X J, Zhang L, Li J S, et al.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 and bioavailability studies of three salvianolic acid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alviae miltiorrhizae alone or with synthetical borneol in rats[J]. Fitoterapia, 2011, 82(6): 883.

[36] 魏宇宁,刘萍,何新荣,等.微透析法研究冰片对头孢曲松在大鼠脑纹状体中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 (19):2605.

[37] 张建强,魏玉辉,段好刚,等. 冰片对卡马西平药动学及脑组织分布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9):747.

[38] Wang S X, Zang W J, Zhao X F, et al. Effects of borneol on pharmacokinetics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notoginsenoside R1 and ginsenosides Rg1 and Re in Panax notoginseng in rabbits[J]. J Anal Methods Chem, 2013, 83(1):40.

[39] 刘洁,李霞,胡珊珊,等.复方丹参方中使药冰片对君药中的丹参素在家兔组织分布中的影响[J]. 药物分析杂志,2008,28(10):1612.

[40] 边涛,王建平,赵驻军,等.中药桔梗对替米考星在肺脏中药物浓度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2013,44(6):980.

[41] 李英伦,卢胜明,简i.桔梗“引经”对罗红霉素肺药浓度的影响[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05,24(3):3.

[42] 李英伦,崔恒敏,陈红伟.桔梗的“引经”作用对氟苯尼考药动学的影响[J]. 中国兽医学报,2008,28(10):1203.

[43] 李英伦,蒋智钢,何晓俐.桔梗对左氧氟沙星在健康鸡体内药动学影响的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2):183.

[44] 刘萍,魏玲.桔梗对卡马西平家兔体内血药浓度的影响[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5):366.

[45] 何春晓,张贝贝,郑蕾,等.引经药醋柴胡对索拉非尼在大鼠血液和肝脏中药物浓度的影响[J].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6):62.

[46] Zhao R Z, Liu S J, Mao S R, et al. Study on liver targeting effect of vinegar baked Radix Bupleuri on resveratrol in mice[J]. J Ethnopharmacol, 2009, 126(3): 415.

[47] Zhao R Z, Yuan D, Liu S J, et al. Liver targeting effect of vinegar-baked Radix Bupleurion Rhein in rats[J]. J Ethnopharmacol, 2010, 132(2): 421.

[48] Kong X, Wang R, Tian N, et al. Effect of Huogu Ⅱ formula (活骨Ⅱ方) with medicinal guide 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on bone marrow stem cells directional homing to necrosis area after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J].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8(10):761.

[49] 王荣田,孔祥英,田能,等.活血通络方加不同引经药对股骨头坏死兔成骨相关因子的影响[J]. 中国骨伤,2013,26(7):591.

[50] 单玮,阙华发.三妙丸类方及川牛膝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3,8(2):189.

[51] 王云飞,阙华发,高丹,等. 四君子加川牛膝方对大鼠下肢难愈性创面愈合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3):95.

[52] Li Y, Zheng F, Huang Y, et al. Synergistic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Radix Platycodon in combination with herbs for cleaning-heat and detoxification and its mechanism[J].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2013, 19(1): 29.

[53] 郑丰杰,李宇航,王庆国,等.清热解毒药配伍桔梗汤对急性肺损伤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944.

[54] 马书娟,姚建平,樊蔚虹,等.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模型大鼠HPA轴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9):1210.

[55] 汪巍,王丽娜,许,等.柴胡与醋柴胡抗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作用比较研究[J]. 中成药,2014,36(4):828.

[56] Cai Z, Hou S, Li Y, et al. Effect of borneol on the distribution of gastrodin to the brain in mice via oral administration[J]. J Drug Targeting, 2008, 16(2): 178.

[57] 喻斌,吕高红,孙永,等. 电针配合冰片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12,36(5):335.

[58] 陈艳明,王宁生.冰片对 P-糖蛋白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2):96.

[59] 伍倩.引经药对P-糖蛋白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855.

[60] 刘发元,党传鹏,翁霞萍,等.牛膝引药下行靶向调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机制探讨[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6):46.

[61] Zhao R, Liu L, Wang Y, et al. Vinegar-baked Radix Bupleuri modulates the cell membrane constituents and inhibits the P-gp activity in rat hepatocytes[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4, 14(1): 357.

[62] 占宏伟,刘洪彪,叶小娟,等. 冰片对P-糖蛋白影响的99mTc-MIBI 显像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1.

[63] 葛朝莉,韩漫夫,白润涛,等.冰片促进血脑屏障开放的超微结构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0):1183.

[64] Li Z, Sun D, Yang H, et al. Effect of borneol on the distribution of danshensu to the eye in rabbit via oral administration[J]. Curr Eye Res, 2010, 35(7): 565.

篇6

[关键词] 甘草查耳酮A;药理作用;抗肿瘤

[收稿日期] 2013-05-0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60338);兵团杰出青年创新基金专项(2011CD006);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12BC001)

[通信作者] 郑秋生,博士,教授,E-mail:

甘草查耳酮A(licochalcone A)是从豆科植物甘草中提取的查耳酮类化合物,已有研究表明其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抗菌,抗寄生虫等。为深入研究甘草查耳酮A的作用机制,促进该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其各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 抗肿瘤作用

1.1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一种主动性的细胞自杀行为。正常情况下,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保持着一种平衡关系,一旦这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就可能导致肿瘤发生,肿瘤细胞能被化学药物诱导变异和凋亡。

甘草查耳酮A作用于人卵巢癌OVCAR-3及SK-OV-3细胞,可以下调Bid,Bcl-2,Bcl-xL和survivin 蛋白水平,上调Bax蛋白水平;能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活化Caspases (-8, -9,-3);促进PARP-1裂解;上调抑癌基因 p53表达水平,从而促进细胞凋亡[1]。类似的研究发现甘草查耳酮A可以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Bcl-2/Bax比率, 促进PARP蛋白裂解,从而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凋亡[2];最近的研究也表明,甘草查耳酮A可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机制可能与裂解PARP蛋白,下调 Caspase-3,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有关[3]。体内实验表明,甘草查耳酮A可显著抑制皮下接种结直肠癌CT-26细胞BALB/c小鼠的肿瘤生成,免疫组织化学TUNEL染色发现,随甘草查耳酮A剂量增加,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加[4]。

1.2 阻遏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有序运转受到细胞内外各种因素如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dks等的严密调控。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与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密切相关。甘草查耳酮A可以上调Rb蛋白表达,下调cyclin A,cyclin B 和 MDM2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从而抑制人胃癌MKN-28,AGS和MKN-45细胞增殖[3];甘草查耳酮A可以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抑制cyclin B1和cdc2的表达,抑制Rb,S780蛋白磷酸化,减少转录因子E2F表达的同时伴随着cyclin D1,CDKs 4和6的表达下调和cyclin E的表达上调,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5]。

1.3 预防化学致癌,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是其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其本身的生物学特征。肿瘤的转移是其危及宿主生命及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甘草查耳酮A对化学药物诱导的肿瘤有明显预防作用,氧化偶氮甲烷化学方法诱导的C57BL/6结肠癌小鼠经口服给予5,15,30 mg・kg-1甘草查耳酮A,肿瘤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另外对甘草查耳酮A预防转移的研究中发现,甘草查耳酮A可明显提高脾脏内注射CT-26细胞裸鼠成活率,同时抑制肝脏转移[6]。

1.4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恶性肿瘤细胞在形态、功能等方面都类似于未分化的胚胎细胞具有高分裂特征。诱导分化(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是指恶性肿瘤在诱导分化剂的存在下重新分化向正常成熟方向逆转的现象。目前肿瘤诱导分化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思路、新方法。甘草查耳酮A体外研究显示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甘草查耳酮A作用于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可以诱导非特异性酯酶(NSE)表达升高,对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能力没有影响,NSE是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形成的标志,而NBT还原能力是粒细胞形成的标志,推测甘草查耳酮诱导HL-60细胞向单核细胞分化而不是粒细胞[7]。

1.5 抑制血管新生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血管生成。研究发现甘草查耳酮A在体外、体内均能抑制血管生成。体外研究发现,甘草查耳酮A能显著抑制人类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增殖(20 μmol・L-1)、迁移(5~20 μmol・L-1)和管腔形成(10~ 20 μmol・L-1),以及大鼠主动脉环微脉管生长(10~20 μmol・L-1),并呈剂量依赖性。体内研究表明,甘草查耳酮A显著地抑制BALB/c小鼠体内接种结直肠癌CT-26细胞的生长,随浓度增加肿瘤组织 CD31和 Ki-67阳性细胞减少,但是凋亡率明显增加。其抗血管新生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活化,阻断VEGF / VEGFR-2信号通路有关[4]。

1.6 增强抑癌剂的抗肿瘤作用 化学药物对大部分的实体肿瘤都有比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是伴随化学疗法的毒性作用,往往限制其临床应用。目前,发现与化疗药物合用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并且降低毒副作用的辅助药物,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甘草查耳酮A能够增强肿瘤细胞对抑癌剂的敏感性,Szliszka等研究了5种查耳酮类化合物联合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凋亡配体TRAIL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甘草查耳酮A可以增强TRAIL对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的细胞毒性,显著增强TRAIL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比率[8]。

甘草查耳酮单独作用于皮下移植CT-26细胞的裸鼠,可通过减少DNA合成明显抑制其肿瘤生长而未检测到肾毒性,肝毒性和氧化损伤。当甘草查耳酮A与顺铂联合用药时,可降低荷瘤鼠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酸酐(Creatinine)、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从而减轻顺铂诱导的肾毒性和肝毒性。此外荷瘤小鼠顺铂给药前,给予甘草查耳酮A治疗,可以降低其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和脂质过氧化水平,从而抵抗顺铂所引起的氧化损伤[9]。

1.7 其他途径抗肿瘤作用 甘草查耳酮A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活性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 细胞、人卵巢癌SK-OV-3细胞、人黑色素瘤SK-MEL-2细胞和人结直肠腺癌HCT-15细胞产生抑制作用[10]。甘草查耳酮A能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出现明显的自噬形态特征,包括自噬泡的形成和酸性囊泡细胞器的形成,诱导产生自噬的同时下调Bcl-2的表达并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产生抑制作用[11]。甘草查耳酮A在5~250 mg・L-1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50 mg・L-1时,抑制率达到最大,为90.75%;此后,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略微有所下降,这可能与高浓度的甘草查耳酮 A 诱导癌细胞产生耐药性有关[12]。另外研究发现甘草查耳酮A显著抑制STAT3的磷酸化和核定位,而异常活化JAK/STAT信号会导致很多造血系统疾病甚至肿瘤发生,提示甘草查耳酮A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13]。

2 抗炎作用

2.1 抑制NO合成 急、慢性炎症的发生均和NO有关, 诱导型NO合酶(iNOS)是介导炎症反应的重要的酶, 病理状态下iNOS催化产生过多的NO。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PG) 作为一种炎症介质, 在组织的炎症反应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氧化酶(COX) 在PG 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 其中炎症发生时COX-2 会催化合成大量的PG。甘草查耳酮A可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和环加氧酶(COX)-2表达,从而抑制细胞NO和前列腺素(PG)E(2)生成,同时还抑制炎性因子IL-1β和 IL-6的产生。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甘草查耳酮A通过抑制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和NO的产生对LPS诱导的裸鼠内毒性休克起保护作用[14]。

2.2 抑制NF-κB激活 NF-κB可以高效诱导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IL-6等)、趋化因子、黏附因子(ICM-1,VCM-1)、炎性酶(iNOS,COX-2)等基因表达,对炎症反应级联放大,在多种炎症性疾病的炎症部位高度活化。甘草查耳酮A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发挥抗炎作用,甘草查耳酮A可抑制TNF-α诱导的核定位(nuclear localization)、DNA结合活性和NF-κB的转录活性,其机制可能与甘草查耳酮A抑制IκK的激活和IκB降解有关[15]。甘草查耳酮A作用于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7.4细胞和巨噬细胞,其NO产生、TNF-α表达和MCP-1表达水平均受到显著抑制。C57BL/6小鼠注射LPS前给予甘草查耳酮A,其血浆TNF-α和MCP-1水平也明显降低。甘草查耳酮 A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NF-α转录激活,然而对IκBα降解和磷酸化作用以及NF-κB P65的核转运和DNA结合活性不产生影响,推测甘草查耳酮A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16]。

另外,甘草查耳酮A可以降低肾炎小鼠尿蛋白水平[17],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18],对抗多种皮肤炎症,包括儿童特异性皮炎[19]以及紫外照射导致的皮肤炎症[20]等。

3 抗菌作用

甘草查耳酮A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可能会导致人体多种疾病,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胃肠炎,食物中毒等,亚抑菌浓度的甘草查耳酮A可显著减少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糖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A(SEA)和肠毒素B(SEB)分泌[21]。甘草查耳酮A体外可以显著下调金黄色葡萄球菌hla和agr基因表达,抑制其α-毒素分泌,并抑制其溶血活性[22-23],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阻止其向致病性更强的菌丝生长状态改变[24]。另有研究指出甘草查耳酮A能够抑制食品中芽孢杆菌生长[25],对人类致病性分枝杆菌种和军团菌种等也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26]。

4 抗寄生虫作用

寄生虫具有不同于哺乳动物宿主的特殊呼吸能量代谢系统,研究表明对寄生虫厌氧呼吸传递链相关酶系: Complex I ( NADH-rhodoquinone reductase) 和ComplexⅡ ( Rhodoquinone-fumarate reductase) 具有选择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有望成为新的一类抗寄生虫药物。

4.1 抗疟活性 甘草查耳酮A外抗恶性疟原虫IC50为1.43 mg・L-1[27],可以在较低浓度下抑制恶性疟原虫线粒体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和呼吸链复合物Ⅱ(Complex Ⅱ)活性,提示其抗疟疾活性可能通过抑制疟原虫线粒体呼吸链有关[28],与青蒿素联合应用可以增强青蒿素的抗疟活性[29]。甘草查耳酮A是一种强效的膜活性剂,可以将正常红细胞转化为棘红细胞,从而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体外同步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其抑制机制主要是抑制侵入,小鼠体内注射甘草查耳酮A也可观察到红细胞膜的改性现象[30]。

4.2 抗利什曼原虫活性 甘草查耳酮A显著抑制利什曼原虫生长,改变硕大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和无鞭毛型线粒体超微结构,却不影响巨噬细胞的细胞器和吞噬活性。甘草查耳酮A对寄生虫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其抑制寄生虫线粒体脱氢酶及其他与呼吸相关酶类的活力有关[31]。甘草查耳酮A能抑制寄生虫呼吸链,显著抑制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和线粒体延胡索酸还原酶(FRD)的活性[32]。

5 成骨活性

骨骼动态平衡的维护主要依赖于骨骼重塑所控制的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和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平衡,增加破骨活性或者抑制成骨活性都将诱导骨骼重塑的失衡,导致骨量减少,而骨量减少会增加骨折和其他骨代谢疾病发生的风险。

甘草查耳酮A既能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33]又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能力[34]。5 μmol・L-1甘草查耳酮A显著抑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活性和破骨细胞形成,同时对细胞活力不产生影响。低浓度的甘草查耳酮A可刺激小鼠原成骨细胞(MC4)分化,激活双潜能间质细胞(C2C12)的成骨活性。甘草查耳酮A作用于MC4细胞和C2C12细胞均伴随着ERK磷酸化和JNK去磷酸化水平的提高,提示甘草查耳酮A的成骨活性可能与ERK的活化和JNK的失活有关。运用斑马鱼的骨骼发展模型和鼠标颅骨骨形成模型证实,甘草查耳酮A在体内能够促进骨骼形成并抑制骨骼再吸收。

6 其他药理作用

6.1 免疫调节作用 甘草查耳酮A及其他4种具有查耳酮骨架结构的类似化合物可以抑制由PHA诱导的人淋巴细胞增殖,并能抑制单核细胞和T细胞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提示甘草查耳酮A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有可能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疾病[35]。

6.2 解痉挛作用 甘草查耳酮A预处理可以对卡巴胆碱(carbachol)、氯化钾、氯化钡等诱导的肌肉收缩产生松弛作用。其解痉挛机制可能与抑制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 PDE)活性有关[36]。

6.3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血管平滑肌增生是高血压患者特有的病理表现,甘草查耳酮A(5 μmol・L-1)可以降低鼠血管平滑肌细胞(rVSMC)内cyclin A,cyclin D1,CDK2,CDK4表达和Rb磷酸化,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从而抑制PDGF诱导的细胞增殖[37]。

6.4 减少脂肪形成 甘草查耳酮A体外显著减少脂肪细胞的脂质堆积,下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以及其靶向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脂肪酸合成酶、硬酯酰-辅酶A脱氢酶和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的表达。10 mg・kg-1甘草查耳酮A处理组小鼠体重、甘油三酯、胆固醇和非脂化脂肪酸水平显著降低[38]。

6.5 抗氧化活性 10 mg・L-1甘草查耳酮A可显著抑制H2O2的溶血作用[39],大鼠口服甘草查耳酮A(30 mg・kg-1・d-1),减少尿蛋白排泄量大约为35%,但对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等没有显著的影响。电子自旋共振光谱表明,甘草查耳酮A体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微弱的清除活性[16]。

6.6 抗HIV活性 甘草查耳酮A在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能抑制HIV诱导的巨细胞形成[40]。

6.7 雌激素作用 酵母菌筛检试验检测甘草查耳酮A的雌激素作用,50 μmol・L-1甘草查耳酮A引起的URA3基因表达升高仅与0.1 nmol・L-1雌二醇引起的升高相同,推测甘草查耳酮A是一种较弱雌激素,但还需要其他定量试验对此进行验证[2]。

7 总结与展望

甘草是一味最常用的中药,随着对其化学成分研究的日益深人,发现了许多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甘草查耳酮是新发现的一种雌激素黄酮,又可分为多种不同类型[41]。研究发现甘草查耳酮A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甘草查耳酮A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血管新生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对于促癌剂诱发的癌变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化疗药物合用能减轻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通过抑制NO合成、抑制NF-κB激活等途径减轻多种炎症反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分枝杆菌、芽孢杆菌等多种致病细菌真菌具有良好地抑制效果;选择性抑制寄生虫厌氧呼吸传递链相关酶活性发挥抗寄生虫作用;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能力等。然而目前对于甘草查耳酮A部分药理作用的具体机制研究还不明确,进一步研究阐明甘草查耳酮A的各种药理作用机制,特别是抗肿瘤机制,将为合理研发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也为高效利用甘草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Lee C S, Kwak S W, Kim Y J, et al.Guanylate cyclase activator YC-1 potentiates apoptotic effect of licochalcone A on human 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 cells via activation of death receptor and mitochondrial pathways[J].Eur J Pharmacol, 2012, 683(1/3):54.

[2] Rafi M M, Rosen R T, Vassil A, et al.Modulation of bcl-2 and cytotoxicity by licochalcone-A, a novel estrogenic flavonoid[J].Anticancer Res, 2000, 20 (4) : 2653.

[3] Xiao X Y, Hao M, Yang X Y, et al.Licochalcone A inhibits growth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by arresting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 inducing apoptosis[J].Cancer Lett, 2011, 302 (1) : 69.

[4] Kim Y H, Shin E K, Kim D H, et al.Antiangiogenic effect of licochalcone A[J].Biochem Pharmacol, 2010, 80 (8) : 1152.

[5] Fu Y, Hsieh T C, Guo J, et al.Licochalcone-A, a novel flavonoid isolated from licorice root (Glycyrrhiza glabra), causes G2 and late-G1 arrests in androgen-independent PC-3 prostate cancer cells [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4, 322 (1): 263.

[6] Kim J K, Shin E K, Park J H, et al.Antitumor and antimetastatic effects of licochalcone A in mouse models [J].J Mol Med (Berl), 2010, 88 (8) : 829.

[7] Park E J, Park H R, Lee J S, et al.Licochalcone A: an inducer of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cytotoxic agent from Pogostemon cablin [J].Planta Med, 1998, 64 (5) : 464.

[8] Szliszka E, Czuba Z P, Mazur B, et al.Chalcones enhance TRAIL-induced apoptosis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 [J].Int J Mol Sci, 2009, 11(1): 1.

[9] Lee C K, Son S H, Park K K, et al.Licochalcone A inhibits the growth of colon carcinoma and attenuates cisplatin-induced toxicity without a loss of chemotherapeutic efficacy in mice [J].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 2008, 103 (1): 48.

[10] Yoon G, Kang B Y, Cheon S H.Topoisomerase I inhibition and cytotoxicity of licochalcones A and E from Glycyrrhiza inflate [J].Arch Pharm Res, 2007, 30 (3) : 313.

[11] Yo Y T, Shieh G S, Hsu K F, et al.Licorice and licochalcone-A induce autophagy in LNCaP prostate cancer cells by suppression of Bcl-2 expression and the mTOR pathway [J].J Agric Food Chem, 2009, 57 (18) : 8266.

[12] 李宏智.甘草查耳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体外抗宫颈癌活性研究 [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 2010.

[13] Funakoshi-Tago M, Tago K, Nishizawa C, et al.Licochalcone A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TEL-Jak2-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specific inhibition of Stat3 activation [J].Biochem Pharmacol, 2008, 76 (12) : 1681.

[14] Kwon H S, Park J H, Kim D H, et al.Licochalcone A isolated from licorice suppresses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s in RAW264.7 cells and endotoxin shock in mice [J].J Mol Med(Berl), 2008, 86 (11) : 1287.

[15] Funakoshi-Tago M, Tanabe S, Tago K, et al.Licochalcone A potently inhibits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ed nuclear factor-kappaB activation through the direct inhibition of IkappaB kinase complex activation[J].Mol Pharmacol, 2009, 76 (4): 745.

[16] Furusawa J, Funakoshi-Tago M, Mashino T, et al.Glycyrrhiza inflata-derived chalcones, licochalcone A, licochalcone B and licochalcone D, inhibit phosphorylation of NF-kappaB p65 in LPS signaling pathway[J].Int Immunopharmacol, 2009, 9 (4): 499.

[17] Fukai T, Satoh K, Nomura T, et al.Antinephritis and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prenylflavonoids[J].Fitoterapia, 2003, 74 (7/8) : 720.

[18] 崔永明.甘草黄酮的分离鉴定、药效及其指纹图谱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8.

[19] Udompataikul M, Srisatwaja parative trial of moisturizer containing licochalcone A vs.hydrocortisone lo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topic dermatitis: a pilot study[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1, 25 (6): 660.

[20] Kolbe L, Immeyer J, Batzer J, et al.Anti-inflammatory efficacy of licochalcone A: correlation of clinical potency and in vitro effects[J].Arch Dermatol Res, 2006, 298 (1): 23.

[21] Qiu J, Feng H, Xiang H, et al.Influence of 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licochalcone A on the secretion of enterotoxins A and B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J].FEMS Microbiol Lett, 2010, 307 (2): 135.

[22] Qiu J, Jiang Y, Xia L, et al.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licochalcone A decrease alpha-toxin production in both methicillin-sensitive an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s [J].Lett Appl Microbiol, 2010, 50 (2): 223.

[23] 邱家章,姜游帅,夏礼杰, 等.甘草查耳酮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分泌的影响[C]//武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2009.

[24] Messier C, Grenier D.Effect of licorice compounds licochalcone A, glabridin and glycyrrhizic acid on growth and virulence properties of Candida albicans[J].Mycoses, 2011, 54 (6): e801.

[25] Tsukiyama R, Katsura H, Tokuriki N, et al.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licochalcone A against spore-forming bacteria[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2, 46 (5) : 1226.

[26] Friis-Moller A, Chen M, Fuursted K, et al.In vitro antimycobacterial and antilegionella activity of licochalcone A from Chinese licorice roots [J].Planta Med, 2002, 68 (5): 416.

[27] Yadav N, Dixit S K, Bhattacharya A, et al.Antimalarial activity of newly synthesized chalcone derivatives in vitro[J].Chem Biol Drug Des, 2012, 80 (2): 340.

[28] Mi-Ichi F, Miyadera H, Kobayashi T, et al.Parasite mitochondria as a target of chemotherapy: inhibitory effect of licochalcone A on the Plasmodium falciparum respiratory chain[J].Ann N Y Acad Sci, 2005, 1056: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