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重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循证医学重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章分析了当前“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以安徽理工大学临床专业实验教学为例进行探讨。文章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拓展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考核标准,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途径。
关键词:
0引言
临床医学作为一个应用学科,对学生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掌握“医学基础”、临床各科以及“医学辅助诊断”的课程,还需要掌握“预防医学”的课程,包括“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职业卫生”等课程。预防医学的课程旨在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树立疾病三级预防观念,且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们在大学和以后工作中从事科研设计和数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与这些预防医学课程配套的实验课也非常重要,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及实验课程体系存在把重点放在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利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会导致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积极性差[1-2]。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通过总结他人的成果,发现问题,同时也为制订科学的预防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循证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对临床医学学生通过预防医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开展科学研究以及数据处理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3]。
1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医学统计学实验”课中,教师都是重理论轻实践,找一些课后习题让学生计算,巩固理论知识。学生按照教师规定好的实验步骤,计算好数据,不关心自己做的结果有何意义,更没有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去总结数据、发现问题。这样的大学生缺乏总结能力,做事只看结果,对结果怎样,以后需要如何改进并不清楚。临床医学系学生最终要走向临床工作岗位,会遇到很多病人,而这些病人中有很多症状相似,重复看病,不会总结数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增加医生的负担,浪费医疗资源。国内外医学上很多著名的发现,都是基于医院的医生会总结,总结后再加工。医学上前人实践累积的数据和经验很重要,因此重复记忆是必需的,但是一味强调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的缺陷也显而易见。要学会适时总结,及时发现不足,进行自身改进。“医学统计学实验”课就是教大家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应用循证医学可以将数据进行再加工,从中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看问题。循证医学的统计软件REVIEWMANAGER也应该在“医学统计学实验”课程中进行介绍,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循证医学分析,使方法学和实际运用相结合。
2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流行病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在临床流行病的实验课上存在着给学生讲解一个案例,让学生计算相关的指标,掌握一些指标的计算方法。至于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利用所得的实验数据怎样系统的论证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等问题,很多大学生都缺乏思考。因此,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其学习兴趣。尤其是循证医学的思想并没有融会贯通到各种流行病学方法中,造成学生看问题单一片面,不会总结,无法通过已有的证据总结新的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当某一项结果用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得出很多的结果,那么就提出了新的问题,如:同一个因素与疾病的关系;采用的流行病学方法不同,为何结果不同;这些方法间有何差异;在临床工作中到底如何取舍这些结果。传统的医学模式由于缺乏总结这些结果,比较这些结果的差异性,不能科学合理地解答这些结果是否适用当前的病人,教师只能根据经验和书本来讲授,其结论往往缺乏科学性。
3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验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生产、生活实践,利用掌握的知识来进行指导合理营养,预防营养相关疾病,并且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然而,在目前的实验课中存在简单教学生配餐的原理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基本不让学生发问。这样学生只会被动接受,但是营养和食品问题是存在争议的,标准也是时刻在改变的,应该用循证医学的观点看问题,及时总结更新自己知识。循证营养被定义为:“系统收集来的现有最佳证据,在制定营养政策和营养实践中的应用”。循证营养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其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框架,在这一框架下,所有可获得的证据都被收集和评价,从而帮助制定营养政策与建议,并且有可能为那些存在争议的营养问题提供决定性的证据。在“营养和食品卫生学”的实验课上,食谱编制和各类食物卫生检测是重点实验课内容,但是既往的食谱编制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调整,有没有证据去证明确实需要改进。如:三鹿奶粉事件以及阜阳奶粉事件对于奶制品卫生问题的检测,现有的三聚氰胺检测的证据到底准确性如何?奶企业是否已经不添加三聚氰胺,而去添加目前人们忽略的二聚氰胺。由于方法的缺陷,检测不出,及时总结可以发现目前检测方法的不足,并为新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将循证医学应用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验课上,可以让临床专业的学生树立起时刻更新知识理念,改进一成不变的思想。
4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环境卫生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现有的“环境卫生学实验”课程内容在设置过程中,很多实验都是一些在实验室内进行的模拟实验、验证分析或形成物质检测等;对实际存在的现场实验内容设置很少,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实验检测对象现场的环境基本资料等方面的获取能力培养受限[4-5]。在以往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以单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导致学生所学的实验内容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脱节,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造成临床专业学生对环境卫生学实验课极不重视。循证医学在“预防医学实验”课中的运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在环境卫生学实验课大气采样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不同地点采样,将每个地点采样的结果作为一个证据,收集整理证据,最后总结比较不同地点空气污染状况的差别,发现问题,为具有争议的相关问题提供依据。例如在“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和“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和需氯量的测定”两个实验中都用到了碘量法,滴定操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二者使用碘量法差别在哪里,作用是什么?让学生总结发问,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对复杂多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实效性。
5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职业卫生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研究对象,非常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医学专业。其主要以职业人群及其作业环境为研究对象。在以往的“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实验”教学中,重结果、重演示,轻设计、轻培养,仅仅在实验室内对传统检测项且按已有的方法开展验证性实验,得到预想的实验数据,无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满足不了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专业的发展要求。如:开展劳动现场空气质量检测、按国际标准进行气象条件测定、大气中SO2浓度测定、空气中铅浓度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等项目,并且强调一定要走出校门,选择合适的现场,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紧张因素及工效学因素,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等,开展实验。运用循证医学的观点就可以很好让临床专业学生去发现和收集很多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实验课上的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区别,分析整合这些数据发现相同厂房可能由于暴露地点不一样,不同地区职业有害因素的差别,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证医学的方法在“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验”课程的各个部分都可以很好的应用。通过循证医学思想在学生中的广泛普及,学生可以掌握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寻找科研证据、解决问题和进行证据评价的必要技能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内容,又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循证医学的理念真正得到了灌输,并且能够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应用于解决临床问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6]。
参考文献:
[1]殷朝阳,钟才高,易露芮.预防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29-230.
[2]韩知峡,甘仲霖,熊炜,等.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9(10):1868-1872.
[3]李幼平.循证医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李万伟,李晓红,贺圣文,等.《环境卫生学》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5):120-123.
[5]杜可军,陈景元,骆文静,等.《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815-3817.
篇2
目的探究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7-9月我院的心内科实习生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习生进行传统教学,观察组实习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进行教育,对比两组实习生在我科实习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同时调查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结合循证医学思想能够显著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提升实习生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知识学习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循证医学思想
传统的临床实习是一种思维很被动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实习生的管理较差,容易出现很多被动性、懒惰性问题。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在临床思维的学习中应用较为广泛,同时循证医学进展迅速,尤其是在很多慢性病的防治中应用较为突出,其地位也较为明显,循证医学依据富含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临床教学中紧密结合患者的临床需求[1]。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结合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提升其临床应用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探讨,该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学生进行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9月我院的心内科实习生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5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8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7岁。两组实习生的年龄、性别及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进行传统教学,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大纲的讲解,同时结合疾病进行常规查房、经验和技能传授,结合专题讲座和病例分析讨论巩固学习,另外指导实习生进行临床诊断和分析治疗[2];观察组实习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进行教育,在诊治过程中要让流程环环相扣,同时对循证医学的证据进行详细讲解,并且有针对性的引导实习生进行复习和疾病相关资料的查询,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依据有更全面的认识,组成相应的实习小组,每组5人进行查房,对患者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同时实施辅检查,在查房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并且对临床诊治依据进行重点讲解;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临床收集资料进行总结[3];带教过程中实习老师要带有引导和归纳性地让学生学习,同时让实习生对学习的主次问题有一个系统认识。两组实习生均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对比两组实习生在我科实习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同时调查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其理论考试是从题库中选取,均为客观考核题,在技能考核中则包括文献查阅、病例分析和临床问题解决三方面内容,三部分内容所占权重相同,其总分为100分[4]。
1.3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3.5、84.3分,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8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包括临床技能的学习,还包括临床思维的形成,因此打好临床实习基础非常关键,也是心血管内科学习的重要内容。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实习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其在知识的累积和临床链接中起重要作用,需要综合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对学生的临床知识做一个初步引导,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自主学习能力不佳,临床操作技能低下,同时创新精神不足等问题[5]。循证医学教学方法则是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其真实性和可行性较高,通过让学生进行文献查找、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6]。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临床应用教育模式,在树立准确的科学学习观,将新式循证医学教育模式融入到临床实习中,在临床实习中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获取有效信息,结合病例进行评估,并且在带教实习中授课为辅,讨论学习为主,结合综合评估确定治疗原则。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医学发展的教学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查阅和总结能力,还让学生形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7]。本研究中,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结合循证医学思想能够显著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提升实习生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知识学习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秋林,周鹏,朱燕梅,等.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1):3-4.
[2]李其富,朱燕,王淑荣,等.循证医学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4):136-138.
[3]汪沁沁,梁春,吴宗贵,等.C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68-1270.
[4]谢丽萍,黄仁发,史伟,等.以循证思维指导医学本科实习生临床实践的教学研究[J].河北中医,2012,34(11):1754-1755.
[5]刘凌,方利洲,张剑青,等.循证医学在呼吸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7):153-157.
[6]孙玉芹,韩海玲,宋文刚,等.临床教学医院开展心血管内科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必要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146-1147.
篇3
英文名称:Chinese Archiv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0793
国内刊号:11-9148/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双月刊)创刊于200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中山医院联合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光盘(CD-ROM)配纸质导读的中华医学电子版系列医学杂志。 其特色在于国内“文献”的独一与“电子版”的新颖:在美国,早就有《外科学文献》(Archives of Surgery), 但国内至今尚未见有类似刊物;同时她一改过去以经验医学为主、以叙述性临床病例总结为主的临床研究局面,而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为基础,以原创性Meta分析和RCT研究论文为特色,使我国的临床研究高上一个台阶,|成为普通外科医生掌握和应用EBM的培训园地。
篇4
关键词:循证检验医学;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96-03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其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的David Sackett教授等提出的定义,即“谨慎、明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最佳证据对每个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的决定”。[1]将循证医学的原则应用到检验医学中,即为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 ratory medicine,EBLM),它是基于循证医学的概念,通过临床实验室和临床科室更紧密的沟通,从而提高实验的实用性和有效性。[2]检验医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现代化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它是涉及多学科和多种技术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许多检验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都来源于基础医学的理论,循证检验医学是临床检验医学发展的结果。[3,4]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0304医学检验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而传统检验医学课程体系内容陈旧,理论过深,忽略了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检验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适应循证检验医学飞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实用性、可塑性和富有创新性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少循证检验医学环节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开始了循证检验医学教学的探索,还没有正式开设循证检验医学这门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明显缺乏循证检验医学相关课程群,缺少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内容的融入。
2.缺乏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医学院校往往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实习检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言语粗俗,行为失范,缺乏一名检验医学生应该具有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根据历年实习检查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我们了解到实习生在学校时虽然机械地掌握了一些医学检验基本知识,但思辨能力低下,缺乏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临床实践中碰到的实验现象,他们缺乏分析思考,判断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只会按照带教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相应的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创造能力。
二、教育改革措施
1.深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根据循证检验医学发展需要,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我校至今已有五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基本分布在省内各大医院检验科,他们是根据前几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而成的。在修订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时,除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之外,还可以广泛征求历届毕业生的意见。他们对教学计划最有发言权,可以提供一些实用性意见。在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我校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和尝试。
(1)注重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将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医学检验课程体系共包含了五个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这些课程群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构成了科学规范、井然有序的课程群体系框架。以五年制医学检验为例,可以分三个阶段培养。
第一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阶段,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和优质选修课课程学习阶段,历时五个学期。此阶段的培养过程中,重点发挥我校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管、理、工、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引入循证医学思维,加强学生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第二阶段:临床检验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即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学习阶段,历时三个学期。此阶段充分发挥我校临床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学生临床检验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创新思维和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为主,把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的内容融入此阶段,以适应循证检验医学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篇5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诊科;实习护士;临床研究
每个医学院校的学生都要经历从学校学习到进入临床的实习阶段,合理的护理管理对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有重要作用。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循证护理理论逐渐应运而生,其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和模式,通过在最佳证据形式下,在遵循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的护理行为,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现将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急诊实习护士进行循证护理管理,就其在业务水平和实习质量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急诊实习的4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到急诊科报道的时间先后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名。对照组中,男6名,女18名,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22.6±1.3)岁;本科学历9名,专科学历15名;急\工作时间1~6个月,平均(3.2±0.6)个月。实验组中,男5名,女19名,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19.5±0.9)岁;本科学历7名,专科学历17名;急诊工作时间1~7个月,平均(3.6±0.4)个月。所有患者实习期间均未接受过循证护理。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管理,当实习护士进入急诊科后,为每护士安排带教老师,向其介绍科室的规章制度,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工作流程等。按学校的需求对护士进行指导。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管理方式,在完成学校对护士的任务同时,还要组织实习护士定期进行讲座和培训,使护士对循证护理知识有全面了解,根据循证护理方法给每位护士安排2~3名患者。患者来到急诊后安排实习护士进行护理,首先需要对患者病情完全掌握,对患者病因、症状、查体、诊断都要掌握,抓住护理重点的同时,使用循证护理方法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在循证问题提出后,安排实习护士到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料查询,通过查询大量的临床资料,找到本病例的支持证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获得理论支持;对特殊病例进行个性化护理,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并逐步完成能够独自完成。每日下班后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工作中的可取和失误情况,从而提高自己。
1.3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实习生护士进行数据总结,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计数资料就性别、年龄、学历、工作时间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习生护士管理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护士就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进行比较,观察组实习后显著高于实习前及对照组实习后(P
3 讨论
1992年加拿大人David教授等提出了循证医学,随着循证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循证护理应运而生。所谓循证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需要有计划的护理方式,同时需要将临床实践理论和科研成果结论相结合,得到临床证据,进而以后护理决策的依据。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各国,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都按照循证护理观念进行护理。1996年,英国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1998年,英国创办了《循证护理》杂志。目前在我国,华西医院和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都成立了循证护理培训中心,为推动我国临床护理实践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循证护理通过科研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其通过根据护士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患者的病情情况相结合起来,将得到的研究理论应用到临床,不仅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还可以提高护患满意度。孙文娟等[1]通过对70名实习护士进行研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循证护理带教模式,后者采用传统模式带教,经过对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比较,观察组优良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
在我科的临床研究中,实验组的24名实习生护士在急诊科实习期间使用循证护理管理方法,专业理论知识为(92.16±3.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3±2.96)分;实践操作为(93.06±3.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8±3.16)分。以往对实习护士采用传统带教方式,带教老师对入科护士介绍本科基本情况,完成带教任务,对实习护士的教学比较单一,经过研究,虽然实习前后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都有提高,但是对最新的护理信息和护理理论不能及时应用到临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2],同时实习护士对在临床只是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学习能力,缺乏临床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饶艳等[3]通过三甲医院163名实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护士循证护理素质初步具备,临床中要重视护士循证素质教育,优化课程。通过循证护理管理实习生,在其进入急诊科时就进行培训,使其对循证护理有基本了解,在临床工作中结合在学校学习的护理知识,对明显提高实习护士的整体水平,例如提高文献检索的能力,联系对研究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过程中还可锻炼其创新能力。胡静等[4]对2008级护士生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循证护理带教的观察组明显高对传统护理带教的对照组,能够提高护士生的创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循证护理还可以提高护士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刘玲只[5]对224名实习护士研究指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对急诊实习护士施行循证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文娟,夏瑜青,王莉.循证护理对急诊科实习护士业务技能及实习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3):130-132.
[2]蔡鹏.运用教育心理学培养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J].贵州医药,2013,37(10):957-958.
[3]饶艳,黄丽华,张玲芝,等.实习护生循证护理素质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9):3572-3575.
篇6
关键词:循证医学;胃癌;临床诊疗;带教;课程设计
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并且在借鉴美国临床医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适合我国临床医学教学的循证医学模式,并逐渐受到广大医学教育者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在胃癌临床诊疗带教工作中,如何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能力是带教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循证医学的应用则可以达到优化带教课程设计的效果,促使学生在新兴的课程模式中不断适应和需求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并且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一、循证医学教育的基本理念
循证医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其在实际应用中注重“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并且引导医务工作者在临床操作和经验总结中注重患者的整体性,并关注人性化,其核心就是“证据”。在各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循证医学理念的树立和培养对于医务工作者的决策提供了较为科学的证据,进而促进临床诊疗的成功率,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临床医学带教工作中,循证医学被广泛应用于课程设计、重点内容讲解、实习带教等方面,为临床培养创新型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在我国现代临床医学教学和带教工作中,循证医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成为医学教育追求、遵循并实践的新方向,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已是势在必行。
二、循证医学在胃癌临床诊疗带教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在胃癌临床诊疗带教工作中,课程的合理、科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实现实习生向专业医务工作者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胃癌临床诊疗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循证医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课程设计要以临床实践为依据
在胃癌临床诊疗带教工作中,带教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循证医学中“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课程设计中尽量突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特别要注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同时,在胃癌临床诊疗课程设计中,带教教师要坚持以研究临床病例为基本导向,引导学生在实习中学会主动搜集病历资料,并且通过进行细致和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自己的观点。
(2)根据临床实践设计课程中的问题,并引导实习生进行分析
循证医学注重教育中对于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胃癌临床诊疗的课程设置中,带教教师要通过课程、课时、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使实习生用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和分析带教教师提出的研究性问题,并且在不断的搜集、整理资料、文献的过程中,认识到解决胃癌临床诊疗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相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胃癌临床诊疗课程设计中,循证医学应用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增强实习生对于医学证据真实性、临床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并学会利用统计学方法或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形成具有科学性的医学观点。
(3)临床诊疗带教课程要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循证医学理念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带教教师则多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在胃癌临床诊疗带教课程的设计中,带教教师一定要从实习生的专业特点出发,并且结合学生的文化层次、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等实现课程设计的不断优化和发展,避免带教课程与临床实际需要脱节。
三、体会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理念及技术的快速发展,胃癌在临床中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在胃癌临床诊疗带教工作中,临床实习是实习生正式步入工作岗位之前的关键阶段,也是实习生积累临床经验、适应工作环境的重要环节。带教教师设计的临床诊疗课程是否合理、实用将客观影响到带教工作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实习生的今后发展和工作能力的形成。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为爱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日趋多样化,既有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又有新兴的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在胃癌临床诊疗带教中,带教教师要注重循证医学理念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胃癌患者发病部位、身体状况、经济承受能力、对生存的期望值的差异,采用适合每个个体的治疗手段,为每名患者制定出一套独一无二的治疗方案,进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不同的患者都得到最科学合理的治疗。
总之,在胃癌临床诊疗带教课程设计中应用循证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带教教师一定要树立和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意识、思维为根本目标,进而引导实习生针对临床问题运用循证医学原理进行查证、用证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家良.循证医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篇7
循证医学作为近十几年来医学领域发展的新起之秀,给现代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变革。从1996年将循证医学概念引入国内至今,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模式已经在我国医学多个领域中得到探索应用。临床医学发展植根于基础医学教育,循证医学如何从临床走向教学已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循证医学理念和模式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或许将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因此,如何在临床学科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循证医学的含义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直译为“以证据为基础的医疗科学”,它是现代流行病学与现代临床医学结合的智慧结晶,是流行病学原理方法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具体实践应用。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L. Sackett 定义循证医学为:“将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医师个人的专业临床技能与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与个人价值取向,三者恰当合适地结合在一起,为患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1]。其核心思想表现为:任何医疗诊断的确定均应基于客观最新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即医生为患者作出诊断、专家确立治疗指南和政府制定相关医疗卫生政策时都应依据现有最可靠的科研进展来实行具体方案。这也就要求医生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更新临床知识,将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意愿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诊疗效果[2]。
二、循证医学在国内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循证医学作为一种前沿医疗理念,区别于传统经验医学,它更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证据为依托,这契合了当代医学教育的改革要求。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变革,为循证医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也使得循证医学已逐渐从临床研究走向临床教学,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焦点。
将循证医学思维运用到临床教学实践中,即发展为循证医学教育。在阅读大量临床学科教学实践探索后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大致可概括为“提出问题――查找证据――分级评估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它是以教材为理论教育基础,以具体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为现有可获取的最佳证据,并提出疾病诊疗的现有疑点供学生思考。既体现了基础教材与临床最新科研进展并重,又将师生互动、课堂指导和课外探索结合,证明了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可行之处,极大的提高了医学教学质量水平。
在具体教学操作中表现为两点。一是在课堂上以具体患者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教师以临床某常见病为例,选取具体患者的实际问题――介绍对该问题可能采取的经验诊断方法及其现有最新证据――介绍对证据评估的标准并对现有最新证据进行严格评估――学生最终根据自己获取的证据、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意愿做出临床诊断。二是开展、参与临床研究:当发现具体患者的实际问题无研究证据可寻,而该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普适性、并给患者以及社会造成压力时,指导学生设计临床试验来解答这一问题,并对该设计进行可行性分析。
张涛[3]在外科教学引入循证医学,一方面打破了外科这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并基于经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搜寻最前沿最全的相关科研技术,并应用到手术当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强化了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了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强、有搜寻最前沿技术的高素质外科大夫具有重要意义。
胡建华[4]在心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以及赵轶雯和龚勇[5]在内科见习带教中都渗透了循证医学理念。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应用权威的统计方式,应用循证医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涨,他们乐于提出问题、积极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也强化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医患沟通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这对于现阶段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及解决见习生实习生临床水平低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地思路。
闫呈新等[6]在影像学研究生教学中以及张颖等[7]在妇产科见习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成绩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更乐意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因为新模式加深了学生对疾病的认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临床病例阅片分析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使得他们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职业意识,加速他们从模仿型、记忆型人才转变为创新型、思考型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世纪医学对于医学生的新要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由此可见,循证医学已经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学科的实践认同,综述其意义可得:循证医学理念引入临床教学提高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兴趣、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科技对医学信息的更新能力、改善医患关系的能力。同时,该举措对临床实践行为的规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把循证医学引入到临床学科教学中,可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继续进行深入贯彻的教学改革已然是一种趋势。
三、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的意义
循证医学的介入,使传统医学模式不断被打破,并形成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新模式,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证据为依托,证据、经验、患者主体间的有效互动,这种思维教育模式对临床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学生知识更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及医患沟通意识,有效建立起从理论教学到临床实践的桥梁。(2)从短期的“学历”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循证医学要求有不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终身教育从纵向寻找知识的连续性、从横向寻找知识的统一性,真正体现“活到老,学到老”的内涵。(3)对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老师要熟悉相关课程和最新临床知识,并且能将理论与临床结合,以更好的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人才。
李川江[8]在外科教学中总结到,在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很重要的一点意义就在于,这种教学模式极大提升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出应当今社会所需、医德良好、医术精湛的合格医学生。
四、循证医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尽管看到了循证医学理念为临床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循证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难免暴露种种不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带教老师缺乏专业培训。循证医学教学的关键在于给医学生传达一种理念,培养医学生运用循证观念获取、处理、运用证据的能力,这就对带教老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当前实践中带教老师很少接受专业培训,循证医学思维尚不健全,多依靠主观评价,这亟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加以规范。
2.理论研究多于实践。虽然循证医学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个临床学科教学研究,但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仅仅局限于理论研究,并未真正涉及教学实践,使得循证医学理念不能有效深入贯彻到更多学科。即便是在做教学实践调研,一味生搬硬套的研究也不在少数。
五、小结
篇8
【关键词】循证医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教育
【中图分类号】R25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15-02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来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直接目标的一种新思维和新方法,要求医务人员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有目的、有根据地找到施治的最佳证据,同时,也结合医务人员本人长期工作经验和临床技能,从而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和获得最好治疗效果前提下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也即Vineis P所言“审慎、明确、明智地应用存在的最好临床研究证据对患者进行诊治” [1]。
EBM的概念提出后,医学教育界将此思维引入教学当中,由此促进了医学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进步,其中,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体现了从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循证医学教育模式转变[2]。
在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是和临床紧密相联系的,是以疾病为对象提出问题,以学生主动学习、找到回答问题的线索为主线,贯穿了学生自学、讨论、获得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整个过程,这种教学法加强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联系,使医学生从刚入校门进行医学学科学习的时候便建立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互动的学习思维,有利于医学生在初期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尽量拓宽视野,培养其独立学习并善于找到问题解决途径的终生学习能力,EBM思维下的PBL教学法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一条途径[3]。
1 《内经》课程教学面对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其文简,其义博,其理奥,其趣深”,是一门记忆性、理解性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其词义深奥、医理深邃,如果没有一定的古文识记能力和医学知识功底,很难讲解得透彻和深刻,特别是在现在,潜心于古籍医理研究者少,而对于学生,由于理解困难而对此门课程望而却步者众,教师讲解不易而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EBM思维下对《内经》的教学采用PBL教学法,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方法,采取教师优化部分条文讲解,重点提出典型问题,基于问题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寻获解决问题的最合适的证据,变深奥、抽象的文言医理为直观易懂的临床治疗依据和方案[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探索出一条解决目前《内经》教学面对问题的途径。
2 实现EBM与PBL教学法的高效结合
EBM的出现是和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进展密切联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使临床研究病例数量和质量得到扩增和提高,为EBM提供了足够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样本和治疗依据;医学统计学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进展使EBM能从纷繁芜杂的治疗数据中挖掘出最优化、最有价值的临床治疗证据。EBM的关键环节就是为疾病的治疗方案找到最好的证据,其起点是围绕临床提出问题,这和PBL教学法的目的相互一致,因此,EBM和PBL教学法的交叉点在于设立问题并围绕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要实现两者的高效结合,首先是重视设立问题即围绕某一特定疾病设立问题,然后,对于学生而言,是利用现代信息化查询方法、文献检索等工具或手段寻获最佳证据,由学生组成小组学习并进行讨论,最后,通过教师对问题的点评和总结,加以必要的对课程的优化讲解,引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EBM与PBL教学法的作用。PBL教学法在强调个人主动学习的同时,也同样注重学习小组的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精神和能力,和EBM的内在要求是相符合的。
3 EBM思维下在《内经》课程中采用PBL教学法的具体路径
EBM与PBL教学法高效结合的前提是设立典型的、需要广泛思索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因此,首先,在课前教师需要结合《内经》找到某个病或证有关论述,针对这一病或证设立问题,遵循“知常达变”、“举一反三”原则,让学生提前预习并自学相关内容。其次,教师在课堂上,选择重要条文或内容进行优化讲解,可以结合现代生理学、病理学内容对某个病或证进行重点讲解,根据设立的问题,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接着,在课后,引导学生根据讨论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检索手段和文献资源查找解决问题的证据,例如,目前高校都有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或PubMedline 等,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查阅,就可以迅速获得最新的和问题有关的研究资料,这个过程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回到课堂上,让学生针对证据进行分组讨论,在这一讨论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一名组织者和旁听者,分组讨论后,教师对各个小组查找到的证据进行分析和点评,注意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循证医学的原则,此时的教师是一名信息反馈的总结者。因此,整个PBL教学法的路径,学生是主体,教师充当教学过程的维护者和引导者,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4 EBM思维下在《内经》课程中采用PBL教学法的实例
《素问・汤液醪醴论》里有“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论述,对于这一论述,教师在课前有必要对“鬼门”、“净府”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鬼门”相当于人体皮肤的汗腺、汗孔;“净府”相当于人体的泌尿器官“膀胱”、“肾”,“开鬼门,洁净府”表示发汗、通小便,使过多的潴留水液排出体外,这是《内经》重要的治疗水肿的法则,那么,在这里,教师可以围绕“高血压水肿的治疗”设立问题,首先围绕高血压这个疾病,需要了解,动脉血压如何产生?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判断高血压?高血压如何导致水肿?治疗上如何缓解高血压和水肿症状?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就会明白,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有:血管中的血液充盈量、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高血压”就是血压升高并超出了机体的正常调节范围,有一个统一的数值判定标准,长期高血压引起心源性水肿。那么,理论上,减少血管中的血液充盈量、减少心脏射血、降低外周阻力可以恢复正常血压,然而如何才能减少血容量?如何减少外周阻力?如何减少心脏射血?如何降低心率、减少搏出量?如何减轻水肿?学生就会进一步查阅资料,查找证据,并进行分组讨论。基本上,学生都能找到以下一些治疗思路。首先,是利尿剂的应用,体现《内经》“开鬼门,洁净府”治疗水肿的治则,其次,是血管舒张、减少外周阻力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的应用,值得提出的是,这些治疗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优化的,但对于学生将来独立从事临床、解决实际问题有利。
在这一解决“高血压水肿的治疗”问题过程中,涉及到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多学科的知识,学生在主动找证据的学习中,将《内经》“开鬼门,洁净府”的医理理解得更深刻和形象,提高了学生对《内经》课程的学习热情。
5 讨论
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注重教师的传授知识作用,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医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变化,缺点也逐渐显现,最突出的一点是使医学生毕业后独立处理疾病的能力不足,不利于构建医学终身教育体系。
在EBM思维下采用PBL教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医学教育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内经》古文多、内涵深的课程特点,首先精选部分内容作为重点讲述内容,然后选取一些典型现代疾病和相关条文进行印证,围绕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设立问题,化古文为用现代医理易于表述的语言,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到针对这些疾病的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最后,让教师在课堂上一一分析,和《内经》里的有关表述进行对照讲解,加深对古文医理的理解,实践证明,采用PBL教学法,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将来学习其他课程时主动以EBM思维为指导,为其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也体会到,在我国目前医学院校教学体制下实行这种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表现在:第一, EBM思维下在《内经》课程中实行PBL教学法,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技巧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对中医、西医均有了解[5],甚至对临床经验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因为知识渊博、综合素质高、教学技巧熟练的教师才能提出典型的问题从而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第二,关于《内经》课程的课时安排,由于PBL教学法涉及课前预习、课堂讲述和点评、课后查找资料等,如何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以及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力争讲透一个病或证对师生都是一种考验[6],但相信随着PBL教学法实施的完善和推进,总会找到解决办法。
总之,在《内经》课程中实行PBL教学法,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内经》等经典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内经》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探索创新能力[7,8]。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Vineis P.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ethics:a practical approach[J] . J Med Ethics, 2004, 30(2):126-130
[2] 张涛,黄会云,朱朝阳,等. 基于循证医学思维应用PBL教学法提高中医内科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实践与评价[J]. 内蒙古中医药,2014,(1):113-114
[3] 郭琳,付勤. 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2):31-34
[4] 郁保生,刘娟,郜文辉,等.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73
[5] 古丽丽,赵印震,魏攀,等. 中医视角下 PBL 教学法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21-22
[6] 张丽雪,许红,胡红云,等. PBL 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 淮海医药,2014,32(1):97-98
[7] 王云艳, 何莉, 梅菲, 等. PBL教学与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37-38
[8] 刘旭东, 张红星, 蒋阳昆,等. PBL 教学法在肝胆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101-103
作者简介:
篇9
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辅以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报告为依据来处理病人。EBM并不是否定经验医学,EBM是在重视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临床研究证据。对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EBM网站及其他文献检索途径,查寻最新、最佳证据;对研究证据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具体病例的个体情况,制定诊断、治疗决策,指导临床实践;密切观察和随访,总结临床经验,对已进行的临床实践作后效评价。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灌输,EBM教育则重在能力培养,即教会学习,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求索者,充分发挥其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展循证医学的意义
2.1顺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EBM其核心思想就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服务。EBM最早就是指循证临床实践,仅凭经验和直觉进行临床医疗实践已成为历史,由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向现代EBM模式转变是必然趋势。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1999年)中规定,医学生毕业后应能够运用EBM的原理进行医学实践,完善诊治方法。2008年我国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将EBM列入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并将“运用循证医学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作为医学本科生必须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之一[3]。
2.2满足循证医疗实践的需要
循证医疗实践需要临床医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能全面检索已有文献,并严格分析文献的研究结果,结合个人经验和病人愿望,最终作出正确临床决策。EBM教育可缩短课堂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关于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探讨王琰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吉林132013摘要比较循证医学和传统医学教育的不同,分析循证医学的意义,就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间安排、教材选取、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教育;本科生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良好基础,也可为循证医疗实践的开展培养后备人才。
3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间安排、教材选取、教学方法
3.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临床医学本科生建立EBM开创性的思维理念,掌握医学实践中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初步具备应用EBM知识和方法解决医学实践中面临问题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认同怀疑态度和客观精神,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2课程时间安排
加拿大McMaster大学[4]在1998年系统评价了1966~1995年所有关于批判性评估技巧学习方面的文章后指出:本科生阶段的学生进行EBM教育效果不错,在住院医生实习期间学习效果较差,应在医学教育不同阶段对临床医学生进行EBM教育。
3.2.1对新入校的临床医学生,应尽早开设此课程,介绍EBM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经验医学的缺陷和EBM的优势,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双重性,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前人的实践经验,为避免可能形成的不良观念和行为模式,规范医学生的职业行为打下基础。3.2.2临床前期的医学生,应教会他们必备的开展循证医疗实践的基本技能,包括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医学科学进展,及时有效地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如何利用医学研究方法如临床流行病学、Meta分析等,正确阅读和评价医学文献;注重医学生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3.2.3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讲课、查房、专科病例讨论及大查房是医学实习生接受临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多数仍是采用灌输式的方法。采用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方式,可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基本方法为:由主管病人的医师报告在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献查阅,综合分析形成结论的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资料准备及讨论,以及对问题认识探讨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引导、交流互动、评估和概括总结。学生的学习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而自主学习,是有计划、有目标、进行独立的研究和自我激励的开放式学习,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结论的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自我钻研的基础上,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协作,师生共同探讨的交互式学习,对问题理解深刻透彻,对知识掌握清晰牢固。
3.3课程教材选取
教材的选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我国,2001年由王家良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3年由李幼平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循证医学》教材,是我国最早出版的EBM教材,它们对我国高校EBM教育教学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不同阶段,选用博采众长,自成体系、充分吸纳学科前沿动态及相关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选用教材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材。
3.4课程教学方法
3.4.1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学方式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原理、原则。案例教学以针对性、模真性、典型性、完整性、问题性和开放性具有其独特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因此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此做出自己对医疗实践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
篇10
关键词 血液内科;医学生;临床实习
对于医学生来说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们将在这个环节中尝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最终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临床实习阶段带给他们感性、理性的认识将是他们今后行医道路中无尽的财富。血液内科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年轻学科,疾病抽象难懂,一直是内科临床实习的难点,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是每位带教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现将我科多年积累的一些临床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提高学生对血液病的重视
在内科学中血液病学专业性强,发病率较低,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实习生对血液病缺乏感性认识,加之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的化疗方案繁琐,疾病治疗周期长,实习生对血液系统疾病很容易有望而生畏的心理。很多同学认为自己今后不会从事本专业工作,本能地排斥血液科实习,加之如今就业压力大,考研与临床实习有冲突,导致血液内科临床实习遇冷。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我科在每轮学生入科后安排一次讲座,内容涉及血液科相关常见疾病的发病现状,随着日前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血液科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尤其是一些恶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血液学成为进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目前血液界在内科二级学科中拥有最多的院上。我国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率先应用维A酸和亚砷酸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疗效,开创了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的先河。随着一些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血液病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血液科是一门年轻又充满希望的学科。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探索研究,不断攻克难关。通过讲座向学生们传达血液内科在日益壮大,早已不再是从前的小科室,需要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实践。同时由于血液科与病理、病生、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多学科联系紧密,带教查房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将考研的知识点穿插其中,从临床到基础,把知识纵向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获得临床知识的同时,又间接起到复习的作用。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会对血液内科的临床实习充满期待与热情。
应用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形式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并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在临床见习中此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其实在临床实习阶段,PBL教学法仍然可延续应用。带教老师带领实习学生接诊新患者时,共同完成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查阅辅助检查资料后,问题就油然而生了:①最可能的诊断;②需鉴别的诊断;③急需完成的化验检查;④最适宜的治疗;⑤后续需完善的相关检查。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和老师形成两个治疗小组,各自完成病历、下达医嘱,当然实际执行到患者身上的是教师的方案。之后2个治疗小组可以进行交流讨论,此时教师需进行角色转换,对学生诊疗过程中的遗漏和错误进行补充和指正。当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应给予足够重视,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必要时可保留不同想法,待患者的诊断进一步明确后再进行分析探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体验了真正管床医生的心理和思维,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始终牵引着他们,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血液内科的疾病,在骨穿结果出来之前,患者的诊断可以有多种推测,比如一个三系减少的患者,需要学生考虑到的疾病:①再生障碍性贫血;②白血病;③巨幼细胞性贫血;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⑤免疫系统疾病;⑥重症感染;⑦实体肿瘤的骨髓转移等。这时的交流讨论显得更有意义。而对具体患者,疾病不再抽象,知识不再晦涩,同学们掌握起来会更觉深入浅出。
贯彻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
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有着重要区别,它并不是对传统医学的否定,也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医学,而是对传统医学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循证医学强调医疗决策应以最新的系统研究结果为主要依据。而主要的临床依据有3个主要来源:①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②系统性评价;③荟萃分析。循证医学以积极、创新、科学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紧跟世界医学发展的前滑动态,主动获取世界范围内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近年来可谓是日新月异,单纯依靠教材与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带教老师在平时的临床诊疗上作中应该向学生渗透一些国内外最新指南的动向和理念,比如白血病每年的NCCN指南、国内的专家解读等。使学生学会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搜寻最佳的证据,利用便捷的网络搜索,追踪相关的文献资料,南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寻。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把这种核心思想在他们刚踏入临床工作的初期就加以灌输,一定会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加强科室专业特色的临床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