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优化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源优化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源优化的目的

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项目施工;资源优化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ource: labor, equipment material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energy,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funds,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roject goals.

Key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Resources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资源总体优化的原则就是通过合理确定各资源要素的耗用量,在各资源要素之间进行合理组合,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顺利实现项目目标。具体来说:总耗用量最少、各类资源结构合理、节约或合理替代耗竭性与稀缺资源与尽量使资源在施工过程中均衡投入。

一,劳动力结构优化

在项目决策之前,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应该估算总施工时间内所需要的总人数,从而考虑施工进入高峰期,现场是否具备承担这些施工人员的建设与生活所必须的条件。随着项目的进展,特别是进入施工准备阶段,要逐步提出更为精确的总工日,确定了各类人员、各工种人员的所需数量,项目经理部就要对施工项目进行平衡,利用各工序之间施工高峰的错落起伏,对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科学组织,合理调动,使劳动力在项目之前合理及时地流动,保证项目劳动力需求的平衡,使劳动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提高劳动效率,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项目所需要的总工日可以根据经验比较法(可用产值人工系数或投资人工系数来比较计算,这资料比较少,仅具有施工方案和生产规模的资料时可用此方法)、分项综合系数法(利用实物工程量中的总和人工系数计算总工日)、概算定额法(用预算中的人工含量计算)与劳动工时定额法(利用实物工作量的劳动工时计算)。项目施工各阶段对劳动力需求测算准确度有所不同。前期可以粗略计算,中期接近准确,后期一定要符合实际。随着项目的发展,要求测算的准确的越来越高,偏差越来越小。

二,设备材料需求及其优化

1, 材料需求总量的测算

材料定额是确定材料需求量、储备量和标志材料计划的一句。材料定额一般分为两类:材料消耗定额与材料储备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一定品种、规格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配件和水、点动力等资源的数量标准。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量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合格产品上的净耗量,就是用于合格产品上的实际数量;二是生产合格产品过程中合理的损耗量,它包括场内搬运的合理耗损、加工制作的合理耗损、施工操作的合理耗损等不可避免的损耗量。可见,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净耗量+损耗量。

材料储备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而储备的材料标准量。它是加强材料计划管理、材料供应、合理控制材料储备数量的基础。一般说来,材料储备定额按作用不同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常储备,是企业为保证正常生产而建立的材料储备量;一部分保险储备,是为了预防材料运到误期,品种、规格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而建立的材料储备。材料储备定额按计量单位的不同有时间定额,主要反映材料储备大数和周转速度;实物定额主要用于编制计划;价值定额,主要用于材料资金的管理。

根据材料的消耗定额和工程量可以计算出材料的需用量,根据材料的储备定额可以确定材料所需的储备量。

材料需用量可按已完成类似工程的消耗量确定。但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管道、阀门、附件等应按图纸规定的数量加损耗制定明确的材料需求量。

2,设备材料的采购计划

设备和散装材料的采购要与项目施工进度相配合,采购供应一般包括采买、催货、检验与运输四部分。设备材料采购计划分总体计划与阶段计划,总体计划是指项目图纸到位较全,一次就能将全部项目所需的材料计划编制出来;阶段计划指的是图纸到位不全,随图纸到位情况随时编制,但无论何种计划都必须标注:材料名称、数量、应符合的标准及到货时间。

三,施工机具的优化选择

施工机具种类很多,例如,起重运输机械有吊车、桅杆、卷扬机等;土建工程机械有:挖土机、打桩机等;钢筋混凝土机械有:搅拌机、输送泵等;焊接设备有:埋弧自动焊机、逆变焊机等。在统一施工工序中可用若干不同的机具,所以项目在施工一道工序时,要对施工机具进行选择,确定了施工机具的种类后,如要购买还要选择生产厂家,同一类机具,各个厂家的价格可能不同,如租赁大型吊装机械还要提前预定。对于施工机械,项目经理部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进行综合优选,既能满足生产,又要尽量减少机械费用的支出。

机具选择要根据项目的特点、条件、工程数量及其工期要求等,在机具和人力投入等效与优化的基础上看是否需要某一种或一类机具。当确定了项目确定要的机具时,施工单位要选择采取购买、租赁还是租借的方式。购买机具要好用大量的资金,但是拥有了这些机具,可为公司起到宣传作用,租赁与租借机具所需要的资金很好,然后单位时间的使用费用比购买要高。租赁与租借的主要区别在于租借的合同有效时间比租赁长,从单位时间使用费用上租借更实惠。有时租借一台机具,可以在合同期满时购买此台机具,自然此时购买的价格要比原价低,然后并不是所有的施工机具都能够租借或租赁到。如果需要一种特殊机具,只在这个工程中用,可以不买,将需要特殊机具的工作承包出去。预计一台机具在工作中常用的可以考虑购买。

购买机具除了选择类型之外,还要选择生产厂家。不同厂家制造的同一类机具虽然功能差不多,但是价格、保养费用、生产效率、使用年限有所差别,施工单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各厂家机具说明进行选择。无论选择那种方式都要考虑施工费用、能否安排穿插施工等。

参考文献:

【1】王凤坤,浅谈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规范化建设【J】,施工企业管理,2004,03.

篇2

陕西咸阳,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腹地,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秦朝的都城所在地,有2350多年的建城史,在古代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是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以帝王陵为主的陵墓文化旅游资源,还有独特的养生文化、民俗资源。然而,铅华洗尽,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不等同于强大的旅游产业,咸阳的文化资源开发面临前所未有的窘迫局面,陷入众多学者所称的“洼地”。现今,对此的研究还数不胜数,有时还很火爆,文化论坛、高层解读、学者论著等形式,尽管如此,进展却微乎其微,多是宏观泛谈,无关痛痒,当然也不乏一些新思想的提出,可迫于某些压力,无法实现,还是很可惜的。

古墓葬群为代表的陵墓文化资源是咸阳的独一无二的旅游瑰宝,可以称做皇陵或王陵的有37座,包括西汉帝王陵,大唐帝王陵以及隋朝和周朝等的王陵,同时还有400座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不论整体密度,个体规模,国内外罕有,绵延百里,气势恢宏,时代序列完整,素以秦都,汉陵闻名天下,几乎埋藏着半部中国古代史,因汉陵形似覆斗,酷似埃及金字塔,又有中国的“金字塔之都”、“东方帝王谷”之称。

一、咸阳帝王陵墓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帝陵数量,种类多,等级高,文化积淀丰富,但保护不力,开发难度大

上面已提及,咸阳的陵墓资源数量多,种类多,国家重点保护陵墓20座,省级重点保护的陵墓25座,等级高,以帝王陵墓为主要文化资源的咸阳,主要以秦、汉、隋唐文化最为著名。各代帝王陵墓建筑技术高超,又独具特色,汉陵的覆斗式,唐陵的因山为陵和堆土为陵等,在咸阳的帝王陵墓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中更是世界陵墓建筑中的经典,为古代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周风秦韵,汉唐之气,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极为绝大。

咸阳的帝王陵墓其实并没有像目前陵墓文化旅游开发较好的北京十三陵那样丰富、宏伟的地上建筑群,也没秦始皇陵那样拥有举世闻名的兵马俑,更没有泰姬陵的宗教氛围和埃及金字塔的神秘诅咒的环绕。大都被盗掘,地上建筑稀少,包括现代工农业在内的破坏严重,只是纪念性的历史遗存,而抢救性挖掘的条件也不具备,故不可能对此进行大规模挖掘开发,或地上修建,所以单独开发一个帝陵或几个的可行性和作用不大,还可能影响其他陵墓的发展。

(二)帝王陵墓开发模式单一,项目产品缺乏,未能更好的融入西安大旅游圈

目前开发来看,帝王陵大都处于闲置未开发状态,而所谓的封闭保护并没有实质措施,其中只有茂陵、阳陵、乾陵与昭陵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简单开发,模式单一,凭票进入,有配套的低等级小型博物馆,与相对等级较高,丰富的文物资源不协调,管理松懈,门票收入微乎其微,未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源市场需求,导致旅游收入低,力度不够,开发不理想。

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2011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着力打造西安为国际化大都市,建立大旅游圈。是国内乃至世界旅游者的天堂,然而处在其影子区内的咸阳未能很好的融入这个大旅游圈,西安主打历史文化,南部秦岭山水主打自然风光,而咸阳作出“西安后花园”的定位还是准确的,但其后的开发还是以陵墓开发为主,未能从深层次入手,如陵墓多处于风水宝地,树木葱茏,山水怡人,应抓住“后花园”定位,将历史文化与自然结合。咸阳帝陵与秦始皇陵有着一定的联系,激发了游客对陵墓资源的热情,却未能将其扩展深化,很好把握这一优势,反倒将其归为同类资源,不予重视。

(三)资源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政策不足,宣传不够

咸阳的帝陵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汉代九座帝王陵主要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分布在咸阳以北的五陵塬上,相距数百米至数公里不等,唐代九座帝王陵则多分布在五陵塬以北的山地中,相距较远。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而言,咸阳可谓陵墓资源富集,可就咸阳本地而言,资源分布广而泛,之间交通不便,想要从一个陵墓到达另一个陵可谓不易,很多陵只能靠自行车和双脚进入,西咸的交通平日还可畅通,节假日必拥堵不堪,人多车少,来去困难,由咸阳到各陵的车辆则少之又少,大部分则没有,旅游专线也仅几条,车辆少,运行时间短,只通往几个大的陵。可见其交通并不便利,所说资源集中,交通便利只不过是相对而言的。

再者,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渐渐成为居民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旅游也迅猛发展,咸阳当地政府也期望紧抓这一时机,推出一系列举措,将“文化兴咸”作为四大战略,誓要把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补足这块短板,发挥本地陵墓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如大力加强城市化建设,开发西咸新区,包括沣渭、秦汉新城等,但却就现在而言侧重于房地产开发,文化成为弱项,针对旅游业的发展核心、发展方向、发展定位等把握不准确,加之配套的政策缺失,机制不顺畅,导致很多举措无法顺利开展,或偏离方向。2011年8月开工建设东方帝王谷项目,主打高科技与历史文化结合概念,依托帝陵文化资源,进行创意、旅游产业等一体化开发。作为一项文化旅游项目或文化娱乐项目来说,也许是一个成功的项目,但对于帝陵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于陵墓资源的开发而言,可以说这是一个跳出陵墓资源本身开发的绝妙创意,也可以说这是偏离了重点,存在一定的差距,陵墓文化资源可以看作只是它的一个切入点、卖点或者噱头,并不能看作是这个项目的核心或魂,当然硬要把两者结合,也只能拭目以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单单要将规划做好,要将景区建设好,更要做好市场营销,就现在而言,咸阳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高,更别说咸阳的陵墓资源,大家都知道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等,可没有几个知道陵在咸阳,可谓宣传力度极低,品牌不足,差距巨大,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与其纠结于开发与保护,不如针对文化旅游,针对陵墓资源所包含的文化与周边的自然资源做点文章。

二、咸阳帝王陵墓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意见与建议

(一)“大博物馆化”发展模式

针对目前陵墓所出土的文物众多,等级较高,与之配套的博物馆等级低,多为小型,且位置偏僻,交通不利,如单个建立大型博物馆,投资较大,相对易同质化,且相互影响,效果不是很好。这种作为陵墓资源旅游传统式的开发模式的代表部分,一直被大部分陵墓旅游景点所采用,近年来众多学者也提出去博物馆化,认为博物馆面临免费的趋势,以及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需求与参与方式不断转换,博物馆模式有一定局限性。我们认为这些因素确实存在,也确实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因此直接采取去博物馆化的话,未免有些极端,面对种种问题,我们既要冲破传统的开发模式与运营理念,也要继承与发扬,建立一座综合性的陵墓旅游景区,形成一种能承载市场所带来的种种冲击的多元化赢利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出一种整合资源的大型多样化博物馆模式,建造一座大型的地上宫殿,仿汉唐形制,可作为博物馆之用,同时亦可作为影视城等,使其功能多样化,多元化,增加可看性,体验性,参与性等,整合集中咸阳帝王陵为代表的陵墓资源文物,打造一座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东方陵墓博物院”或“周秦汉唐博物院”,打造品牌,增加爆点。

(二)建设“中华帝王陵”产业新区,打造“东方帝陵”文化产业园

配合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西咸新区,在咸阳以北迎宾大道附近周陵镇为中心,建设一座周秦汉唐“东方帝陵”文化产业园,包括博物馆区即建设“东方陵墓博物院”项目,湖滨休闲区可开挖人工河、湖,增加自然休闲景观,周礼文化区即打造中华文化始源地,展示中华文化,陵墓主题区可以开建地下陵墓酒店,体验挖掘等,商业区,住宅区即文化地产开发,最后将五陵塬上的一字排开的汉朝帝王陵,西至茂陵,东至阳陵,全部整合开发,生态保护为主,不做土地开发,增加一些历史小品,各陵可根据自身资源稍作开发,形成一条秦汉文化生态休闲观光带,另外陵墓以北修建一条休闲车道,以南将现有陵墓附近的引渭渠重新加宽改造成一条观光河区,一道一河似两条长龙围绕九座帝王陵。唐陵主要各自成片开发两座,乾陵主打文化体验,昭陵主打山地休闲等。

(三)加紧融入“大西安旅游圈”,完善道路交通

为更好融入,作为其重要腹地,发挥自身陵墓资源优势,与西安共同打造“大西安国际古都旅游圈”。完善现有交通,除加强西咸间输送能力外,完善深入各陵墓景区、遗址等的道路交通与旅游专线建设。可以考虑将西安地铁1号线西延长至咸阳,或西安2号线北延长,跨渭河至汉阳陵景区附近,将大大缩短在西安的游客进入咸阳帝王陵景区。再者临潼的秦始皇陵虽离西安有一段距离,但其是大西安旅游圈的核心之一,是来陕游客必去的地方,作为相似的帝陵景区,一定要抓住这一机会,加强与其的联系,现今从秦始皇陵到咸阳需绕行路途遥远,故需从秦始皇陵景区直接建设一条直通线,修建至咸阳与高陵交界处的汉阳陵景区附近,同样将游客便捷的引入咸阳帝王陵景区。

(四)完善政策支持,加强旅游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与文化影响力

篇3

关键词:新疆 水资源 农牧业 合理利用

额敏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三面环山、山区多属中低山坡状,无冰川调节,山低流短,水资源在时空、地理、区域等分布上不均匀,水量随季节的变化而递减,春水有余,夏水不足,秋水奇缺,年平均降水量271.3mm,蒸发量为1794.6mm。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额敏沙河灌区地形较为平坦,地势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倾斜,海拔高程在480m至630m之间。灌区总面积77.58万亩,占额敏县灌区总面积的47.3%。

1.沙河灌区水资源概况

沙河灌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1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1.21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约0.95亿m3。灌区以萨尔也木勒河为主要灌溉水系,该河属春汛性河流,每年三月至五月中旬为洪水期,此期约占全年流量的46%,该河水由额敏县地方和所处河道上游的农九师一六八团共同开发利用年平均流量2.44m3/s。

2.沙河灌区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严重

2 . 1耕地面积在不断扩大

1950年额敏县总的耕地面积为35.6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34.22万亩,农村实行后的1983年全县总的耕地面积为70.3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70.01万亩,1990年全县总耕地面积扩大到89.0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88.37万亩,旱地面积0.7万亩,其中沙河灌区耕地面积为25.6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25.48万亩,到2010年全县总耕地面积已达到116.05万亩,其中沙河灌区耕地面积为36.38万亩,2010有效灌溉面积比1950年的有效灌溉面积增长了3倍,比1983年的耕地面积增长了1.6倍,沙河灌区2010有效灌溉耕地面积比1990年沙河灌区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增长了42%,特别是近几年在农业经济市场的刺激下以及现代化农机、具的广泛使用下,年开垦耕地面积数额越来越大,沙河灌区由2010年的36.38万亩耕地面积,截止到2012年也就是在短短的两年时间扩大到38.623万亩,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使有限的水资源难以维持,水的供求矛盾越来越大,水资源短缺日益突出。

2 . 2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致使水资源开采用量过度

2.2.1地表水资源

(1)沙河灌区主要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北干渠,该渠引水库库水灌溉额敏县沙河灌区35.5万亩农田,水库库容为:0.173亿立方米,每年3至5月洪水期间,河道来水流量平均为:7.94m3/s,而农业灌溉用水流量平均为:3.2m3/s,6月以后至7月河道来水流量平均为:1.94m3/s,而实际农业灌溉用水流量约为:4.74m3/s至6.0m3/s,库水逐日减少,上游河道水由于上游耕地灌溉用水的拦蓄几乎是断流,农业灌溉用水矛盾日益突出。

(2)上大渠和下大渠位于沙河灌区东部下游,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上游河道来水及冰雪融化所形成的洪水期,平均水流量为4.2m3/s,6月上旬以后由于河道上游耕地灌溉用水的的拦蓄、截流,水量逐日减少,直至断流,使该区域农业用水严重不足

(3)漠沟渠泉水由于近年来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水量越来越少,1981年全年平均流量为0.59m3/s,2003年前全年平均流量为:0.3m3/s,2010年以后,四至五月泉水平均流量为0.16,六月以后泉水至断流,该区域农业生产以往靠该泉水就能满足用水需求,而现在主要依赖地下水进行灌溉。

2.2.2地下水资源

额敏县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远离海洋,大气干燥,蒸发强烈,降水稀少,地下水补给少而缓慢,1976年额敏县水电局打井队成立后,县境内开始打井灌溉,当年为全县农牧区打井18眼,1990年全县共有机电井557眼,年提水量3200万m3,2012年全县机电井已达到2185眼,年提水量20760万立方,1990年沙河灌区机电井就有99眼,井最深约16m,2010年沙河灌区机电井已扩大到193眼,井最深达到160m,纯井灌溉面积为11.8万亩,井水和地表水混合灌溉面积为8.7万亩,截止2012年底沙河灌区机电井已增加至334眼,井最深已达到200m,比1990年机电井数增长了近3.4倍,井深下降了十几倍,地下水急剧下降,已至地下水严重超采,由于井水的下降导致地面泉水断流、枯竭。

3.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1加强对沙河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对额敏县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管理对象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相关流域上下游、沿岸及生活、生产用水。要建立以萨尔也木勒河为中心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从而保证沙河灌区内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要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配置灌区内的水资源,进一步调动农、牧民的节水意识。此外,还应防止相关部门互相抢占水资源,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大量浪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加强对本县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必须借助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构建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有力保障本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重视科研攻关,积极研发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并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从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尽量从政策、体制、机制上加以保障,从而实现沙河灌区农牧业的持续发展。

3.2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3.2.1大力推广地面滴灌技术

首先,应充分考虑沙河灌区的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水资源等诸多因素,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做到因地制宜,发挥效益。地面滴灌是常用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在新疆农业灌溉中占主导地位。它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因此,地面滴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我们也可以在地面滴灌的基础上,抓好农田基本建设,也能达到相应的节水效果。比如平整土地,将大块灌改为小块灌,采用标准沟(畦)灌,并实现输水管道化。

3.2.2大力研发、推广各种先进滴灌技术

在应用过程中,还应注重对节水灌溉新技术的研究,以改进栽培管理模式,使生产效益最大化。同时,要分析土壤的储水能力,并结合农作物的需水规律来确定所需的灌水量,并制定节水型灌溉制度,充分发挥出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新疆灌区是采用统一配水的模式,通常每年配水仅为3-4次。因此,喷微灌技术能节约用水量,增加灌溉面积,但无法满足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水量。如果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来确定具体的灌溉方式,只要在关键期提供足够的水量,仍可保证产量。另外还应积极引进推广各种高产耐旱的农作物,并应用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以保证产量。

3.2.3改革水价,适当提高水费

要采用阶梯式的水价,并逐级提高水费标准,以杜绝对水资源的浪费。广大群众难以真正形成节水观念。通常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节水灌溉技术能得到大力应用。但在那些水资源丰富或上游丰水的地区,对水资源的浪费仍十分严重,特别是农业生产对水的大量浪费。因此,必须制定一套严格的水价制度,采用阶梯式水价,并按方收费,水价可上下浮动。

3.2.4积极开发利用雨水资源

首先,雨水降落后可渗进土壤,为植物提供水分,并能提高土壤中的蓄水量。其次,采用人为干预措施,将雨水留住,并对雨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加强对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使我们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过度依赖。另外,在特定条件下还能促进天然水循环的过程。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农牧业用水需求和水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加剧。沙河灌区地处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多措并举,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旭荣,李明思,樊曙光.新疆干旱地区农业用水利用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2):40-41.

篇4

你院(1989)晋法民报字第1号“关于夫妻一方死亡,另一方将子女送他人收养是否应征得愿意并有能力抚养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意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认为:”收养“这类问题,情况复杂,应区别不同情况,依据有关政策法律妥善处理。

我们对下面几种情况的意见:

一、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六条,及我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七条规定,收养关系是否成立,送养方主要由生父母决定。

二、我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十三条规定,是针对夫妻一方死亡,另一方将子女送他人收养,收养关系已经成立,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能否以未经其同意而主张该收养关系无效问题规定的。

三、在审判实际中对不同情况的处理,需要具体研究。诸如你院报告中列举的具体问题,夫妻一方死亡,另一方有抚养子女的能力而不愿尽抚养义务,以及另一方无抚养能力,且子女已经由有抚养能力,又愿意抚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的,为送养子女发生争议时,从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考虑,子女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继续抚养较为合适。

附: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夫妻一方死亡另一方将子女送他人收养是否应当征得愿意并有能力抚养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意的请示

                               〔1989〕晋法民报字第1号

最高人民法院:

你院印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将子女送给他人收养,如收养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并无不利,又办了合法收养手续的,认定收养关系成立。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不得以收养未经其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我们在试行中遇到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欲将子女送给他人收养,子女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坚决反对,要求由他们抚养(特别是夫妻为独生,子女亦为独生者),发生争执。二是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将子女送给他人收养(有的是有监护和抚养能力而不愿承担监护和抚养的义务)并办了合法的收养手续,但子女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特别是子女从小就由他们抚养照顾的)一经发现,便坚决主张收养关系无效,要求由他们抚养,发生纠纷。

我们认为: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系三代以内直系血亲。在实际生活中,祖孙关系的密切程度往往不次于父母子女的关系。尤其在实行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子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抚养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习惯,有的子女从小就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照管。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将子女送他人收养,往往是由两种情况引起的:一是另一方缺乏监护和抚养能力;二是另一方有监护和抚养能力但不愿承担监护和抚养的义务而舍弃子女。第二种情况,另一方在实际上已失去了作为监护人的条件。在这两种情况下,按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应当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因此,另一方将子女送他人收养时,应向子女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征求意见。如果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坚决要求监护和抚养,而且有监护、抚养的能力,则应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抚养,另一方与他人所办收养手续应为无效,这样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更为有利。如果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不愿意监护和抚养,或者虽然愿意但无能力监护和抚养。另一方才可将子女送他人收养。

篇5

1.1分类条目混乱

分类条目混乱主要是指一些视频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没有对视频资源进行较好的分类,虽然设置了一些分类条目,但是很多条目都存在重合问题,或者视频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视频资源管理平台的维护人员没有对分类条目进行较好的优化,导致分类条目臃肿不堪,部分分类条目下视频资源众多,而且没有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排序。而在另一些分类条目下,却可能并没有多少视频资源,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些视频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不足,一些信息管理平台网站的维护人员并不具备较好的技术能力和设计能力,导致视频类信息资源平台框架主要沿用一般性的框架设计,而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1.2缺乏较好的播放技术优化

目前,很多视频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在视频播放中主要使用一些第三方播放技术,如一些较为常用的Flash播放技术和视频软件点播技术等等,自主开发视频播放技术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并不多。应用第三方视频播放技术虽然最为简便,但是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该平台的视频资源参数设置。然而很多视频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在应用第三方视频播放技术时,并没有进行较好的优化,并且对于第三方视频播放技术的选择也十分驳杂,并不统一,这会严重影响用户观看视频的体验。

2视频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优化措施

2.1优化视频资源搜索技术

首先,在视频资源搜索方面,应当加强对于搜索技术的优化,提高在搜索技术开发应用方面的投入,针对视频资源数据库的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宜的搜索技术。同时,在优化视频资源搜索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用户使用便捷性的提高,利用应用关键词相似搜索技术、分类搜索技术等等,使得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视频资源。当前,也有一些视频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并没有开发自己的搜索技术,而是选择应用一些现成的搜索技术,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不佳,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没有对搜索技术进行适应性优化,或者所选择的一些搜索技术内核存在重大缺陷。因而在搜索技术优化中,应当以自主开发为主,或者根据实际特点进行定制,有针对性地对搜索技术优化。

2.2增强视频资源分类条目的简洁性

从视频资源类信息管理平台的用户使用习惯来看,好的用户体验应当更加注重视频分类条目的简洁性,视频分类条目应当尽量简单明了,分类信息准确突出,用户在查找相关类别视频资源时能够一目了然。作为视频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维护人员,应当在视频资源分类时做到准确、均匀,防止出现某一分类条目下视频资源过多的问题,增设相关的子分类条目。在排序方面,当前主要的排序方式有时间排序、点击量排序、搜索相关度排序等等。这需要维护人员针对其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排序优化。另一方面,在分类条目的名称设置方面,应当做到两点,一是要简洁明了,名称字数一般不超过四个字;二是应当具有较强的特征,能够较好地同其他分类条目区分开来。

2.3运用成熟的视频资源播放技术

篇6

经济评价是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是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一个投资项目在整个社会中,既是一个单独的实体,又是区域经济不可分割的一个细胞,它在寿命期内的投入与产出,都会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通过对项目的经济评价,可以使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并促使产业政策的实现、产业结构及规模结构的合理化,从社会范围内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经济评价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微观层次的经济评价即项目层次的经济评价,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根据微观经济学的有关“均衡”、“消费者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等微观经济概念及理论,推导出反映项目所处特定区域的资源“真实经济价值”的影子价格体系,评价项目在特定区域的微观层次的资源优化配置状况,计算有关经济评价指标。宏观层次的经济评价,是从项目的宏观区域经济影响的角度的评价,对于特别重大项目应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评价项目对影响区域或整个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

二、凡国家投资建设的所有项目,应重视经济评价工作

经济评价是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来评价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而国家审批投资项目的目的就是要确保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现代经济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及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国家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具有强有力的调控手段和能力,因此更应该重视项目投资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重视经济评价方法的研究工作。

三、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经济评价体现其不同特点

1.对于通过市场手段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的项目,不需要再单独测算影子价格进行定量的经济评价。经济评价的作用在于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价,资源配置的核心是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特定资源禀赋差异,通过计算项目所在地区的各种投入物和产出物的真实经济价值的影子价格,评价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一种是采用市场手段,另一种是采用非市场手段。

2.对于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应进行以“费用―效益分析”为核心的经济评价。在资源配置方面,市场手段并非万能,往往会出现一些“市场空隙”,即市场无法发挥作用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市场的微观利益驱动与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可能出现偏离,需要政府采用各种宏观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进行调控;在一些特殊行业,对市场机制具有天然的抵制作用,从而使市场机制失灵,资源配置失当;对于一些公共服务产品,无法通过市场的力量进行提供,或者一些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市场尺度难以准确衡量。对于这些单纯通过市场手段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项目,必须强调单独进行经济评价,以获得理想的资源配置效果。

四、应积极探讨经济评价的其他方法

经济评价并不等同于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也不完全等同于利用影子价格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利用影子价格进行定量分析只是经济评价的众多方法之一。采用多指标法,一般根据投资项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出诸如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社会公平等目标,评价每个项目满足这些目标的程度,并对计算结果加权汇总,进行项目排队和投资决策。

我国现行的项目评价方法中,不重视甚至排斥项目的产出效益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如何分配进行分析。事实上,这种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强调项目的有关利益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分析不同的受益对象对项目的态度,从而对项目的实施往往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项目的经济评价,应包括不同利益群体的经济利益、经济关系和分配结构的评价。另外,在经济评价中,定性分析的方法也十分重要。针对某一项目,邀请各专业的经济学家从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评价项目建设的经济合理性,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比定量分析的结论更具有价值。总之,不能将经济评价完全等同于利用影子价格进行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五、经济评价参数

1.参数的选取应重视微观经济的分析

事实上,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所从事的经济分析重点是微观经济分析,特别是非常重视对微观层次的人的行为及意愿的分析,并将这种微观经济分析贯穿于经济费用和效益计算的各个方面。

2.应按照可交易程度测算投入物和产出物的影子价格

经济评价主要分析资源的配置状况,其影子价格主要根据资源的配置范围来确定,主要分为三种情况:①一些资源具有天然的不可流动性,如房屋、土地、矿产资源;②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流动的资源,按照该种资源可以配置的市场半径空间来分析其经济价值,根据区域市场的市场均衡价格对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定价;③对于一些资源可以流动的市场范围足够大,以至于可以超越了国家的界限,这种资源就可以在国际市场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因此就可以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来推算其影子价格。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类资源影子价格的确定,都是以项目所在地作为一切分析的基点,以项目本身的特点出发,分析项目有关的各种资源可能进行的资源配置范围,及限制因素(包括经济的、政策的、法规的和人为的)。因此,要求由国家出面各种货物全国统一的影子价格,是相当困难的。

3.参数的取值应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

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前 言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竞争实力上得到大幅提升,大型的建筑企业也不断增多,这就使建筑企业在承担多个项目进行管理时,出现新的问题。为了确保企业在项目管理中达到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科学合理地使用企业资源,实现项目在进行过程中的动态管理,以及达到项目高效率的优化目标,就要对多个项目进行项目优化组合。为此,本文在对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项目的优化组合做出分析,进而得出了利于企业优化管理的研究理论成果,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向新的领域不断的发展。

1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 工程项目的选择问题

建筑企业在实力增强之后,所获得的建筑项目也会增多。为实现项目组合的优化管理,对于项目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保证企业收益实现最大化,首先要通过项目的评优选择。选择工程项目的标准就要从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以及长远利益两方面来考虑。第一,要削减低劣项目,对于资源损耗大、风险较高或市场前景不明朗的项目,要尽量削减,来提高项目整体优化水平。第二,选定项目要符合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

1.2 有限资源的分配问题

对于多个项目的管理,很容易出现资源调度不合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需要对资源的合理调配进行进一步的安排,来降低资源浪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是目前企业研究讨论的重点问题仍在时间管理的问题方面,对资源的合理调度的重视很少。因此,由于工作人员、设备、机器、场地、工具等各方面资源,不能很好地协作,就会使项目的工作时间拉长,进而又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等问题。

1.3 职能经理与项目经理之间的协调问题

项目经理是企业在确定了一个新的项目之后,所任命的负责该项目实施的经理。因为项目经理和部门经理属于同一个级别,但工作目标以及领导方式会有差异,往往会因为资源配协调不恰当而产生矛盾。另外在人力资源方面,项目经理一般会尽可能合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来达到项目的顺利实施,而职能经理则更加关注对员工能力的培养。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来加强项目之间的联系,使知识不能得到共享,增加了成本提升的风险。

2 建筑企业项目组织结构

2.1 组织形式

为了使多项目的优化管理得到更好的发挥,对组织形式进行创新,以便实践时提供参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常见的项目组织形式有职能式、事业部式、矩阵式。职能式组织形式是按照企业的职能来对部门进行分类。例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划分出了计划、营销、财务等部门。事业部式则是按照业务的不同划分资源,并配置经理一名。事业部具有方便指挥、目标明确、利于人才的培养等优点,同时也会产生资源浪费等问题。矩阵式的组织形式是把按职能划分的纵向部门与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部门结合起来,形成的管理系统。同时也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

2.2 组合形式设计

在对项目组合的优化分析中,我们选取了矩阵式组织形式,并在此基础进行了一部分的创新来对办公室的组织形式进行管理。

企业在对组合形式进行设计的同时要注意:第一,将项目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并以项目为中心来对项目组织形式进行管理优化。第二,项目组织管理的最终目标必须是站在企业的管理部门的角度,为了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项目组合管理在选择矩阵式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项目管理机构,来对多项目组织结构来进行协调管理。

3 对工程项目的选择

中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建筑企业,要想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就需要对所承包的工程项目进行严谨的评估和选择。采用科学的项目评价体系对企业选择符合其发展战略目标,利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项目有着关键作用。

企业构建项目评价体系时应该注意所选择的项目必须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使工程项目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其次还要考虑资源对工程项目的约束,虽然中国的建筑行业市场广阔,但企业不得不考虑资源对项目的限制,一旦工程项目超出了企业资源承担能力就会给企业带来工程事故,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企业在选择项目时要对项目的优化组合进行研究,对不同项目之间的联系、各项目的收益、对资源的需求等因素进行考察,以达到项目整体组合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应将项目的选择分为初选和复选两个部分,在初选时根据法律法规、财务评价、企业信誉等指标去掉经济效益低,存在风险的工程项目。复选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将评价指标分为三个级别来建立起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

在对项目进行评定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将项目进行计算、比较、分析来确定出项目各项指标的优劣。同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的决策方法,在受多重因素影响的环境下,对项目作出综合的评判。对于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指标较多的难题,更加科学的对项目进行选择。

4 优化组合进度管理

4.1 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

在企业对多个项目进行管理时,既需要保证各个项目的工期进度,又要使项目消耗不超过企业分配的资源。因此,企业就要对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的项目组合进度的管理进行调查研究。传统的项目管理技术,例如CPM,即关键路线法存在着许多缺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项目的有效管理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中,CPM对于工序工期的估计过长,对于工序工期的估计,为了提高保证率,降低风险,所拟定的单个工期的延长就导致整个项目组合工期的更大的延长。另外,过长的工期预计往往不会被提早完成,因为企业员工在得知自己有大量时间来完成项目,就会拖延工作时间,直到预计工期的最迟时间。就算有工序被提前完成了,也会因为资源的限制无法展开下一道工序的工作。

4.2 CCPM的优点及运作方式

为了有效避免CPM的种种缺陷,企业在项目管理中越来越多地选择了CCPM的管理方式,即关键链项目管理。相比传统项目管理,CCPM在考虑各项目之间占用资源的冲突的同时,兼顾了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具有实用性。并且通过在非关键链与关键链之间以及结尾部分设置的缓冲区使项目的工期得到了大幅度缩减,也为项目工作人员的工作进度提供了保证。

我们将影响工程进度的资源称为关键资源。CCPM理论认为要想提高项目的进度,就必须提高关键资源的利用率。因此CCPM对项目工序的时长的预计用50%的完工保证率,把风险因素转移到关键链的结尾缓冲区,以此来缩短工期,过滤掉以往工期预计中的水分。CCPM对项目的约束条件进行识别,找到满足资源可行性的关键线路,然后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资源的使用与工序的逻辑关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达到了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目的。

5 结束语

项目组合管理在中国的应用过程还属于初级阶段。但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企业在从单项目管理向多项目管理的过渡中,势必要借助项目优化组合来进行管理,才能使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立军,苏萍.组合管理思想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经济,2004(9):54~57.

[2]郭庆军,赛云秀.关键链多项目进度管理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7,(6).

[3]蔡晨,万伟.基于PERT/CPM的关键链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2003,(6):35~39.

篇8

关键词:统计资源,统计效率,影响因素,统计人力资源,统计信息资源

对社会而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经过过统计汇总,就形成了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趋势情况;对企业而言,通过统计数据,评价企业取得成果,是一个简洁客观的方法。因此,做好企业的统计工作,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企业,都是一项富有意义的工作。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企业为保持竞争中优势而进行的重组,正在深远的影响着企业统计工作,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效率,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企业统计效率是摆在企业统计人员面前一道考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谈谈影响企业统计效率提升的因素。

1、企业统计人员在企业中地位普遍不高,待遇相对较差,企业统计人员积极性较差;

2、由于企业统计队伍岗位流动较差,普遍人员老化现象普遍,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较差;

3、企业统计对口部门多,使用信息系统也较多,信息系统间数据共享较差;

4、企业统计人员兼职情况较为普遍,影响统计人员工作效率;

5、企业统计工作内容主要为完成各类报表,统计数据利用效率不高。

企业统计工作该怎么样提高统计效率呢?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必然遵循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不可能无限配置投入统计资源,只有通过企业内部统计资源重新配置,获得整体统计资源的最优配置,才是提高统计效率的可行方法。

企业的统计资源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统计人力资源.另一类为统计信息资源。

一、统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1、 组织结构的优化

目前的普遍的做法是,根据企业的机构设置,进行统计人员的设置,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统计人力资源配置,这种配置方法,能够较好的考虑到机构的变化,不会存在统计管理的死角,但同时,也分散了有限的统计人力资源,导致统计人员兼职现象普遍,限制了统计人员的内部流动,扼杀了统计人员积极性。

从优化资源的角度出发,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进行单一统计专业化重组或者与相关部门混合专业化重组。单一专业化重组,可以集中企业内部的有限统计人力资源,实现内部统计人力资源的流转,将统计人员从其他业务中解放出来,减少兼职现象,有利于专业化工作的开展。而混合专业化重组,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与性质,与计划、计量、生产和经营的部门重组,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组,达到某些统计功能效率强化的作用。因此,统计组织机构的优化是优化统计人力资源的关键。

2、 统计人员优化

    企业统计工作千头万绪,工作内容相差万里,每个统计工作岗位工作量也是相差较大,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鞭打快马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企业统计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为避免此类现象,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一方面通过培训,普遍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更好的适应岗位,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在专业化重组的基础上,进行工作量核定,进行岗位交流,将统计骨干安排到重要岗位,已达到统计整体效率最大化的目的。

二、统计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1、统计信息系统的规划

    对与企业统计相关的系统定好位,是做好企业统计信息资源配置的前提。目前,企业统计部门正经历着信息化的阵痛,作为企业统计信息生产者,生产、销售、采购、计划、能源和财务等内部相关部门以及国家、地区相关行业主管单位,都对统计部门提出了新的数据要求。要求通过其专业信息系统将所需统计数据采集起来,并为其所用,由此,造成相同的统计数据由于用途的不同,反复多次以不同的方式输入统计信息,造成企业统计人员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最简单的数据输入汇总上,极大的浪费企业统计信息资源,制约了企业统计整体效率的提高。

为此,可以将统计相关的信息系统进行归类,明确定位,根据统计可控性和重要性,将信息系统分为核心系统和应用系统,核心系统作为企业统计信息资源的重点配置部分,进行重点建设,将其作为统计信息母版,将其数据标准作为其他系统数据标准,通过前瞻性设计和可扩展性的配置,使之能够较长一段时间内适应其他应用系统的使用;而应用系统则以核心系统数据为基准,用接口模板、接口程序等方式,将数据导入。这样操作,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快速的完成数据的导入,避免了数据的重复人工输入;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对数据进行检核,快速的判断出数据的差错。从两个方面达到提高统计效率的目的。

通过信息系统统一规划,以“不管千条线,我只一根针”的统计信息系统应用方式,达到提效的目的。

2、统计信息资源报送过程的优化

实现统计信息资源报送电子化、规范化是提高统计效率的重要手段。统计信息资源电子化,通过专业的数据传输软件,如办公OA系统等,将统计信息资源快速的传递使用者手中,可以有效减少使用者等待数据的时间。统计信息资源应用XLS、WORD、FORPRO、ORACLE、SQL等文件格式,规范了格式,利于统计信息资源的再加工。电子化和规范化两着相辅相成,共同达到提高企业统计效率的目的。

3、统计信息资源中报表和分析的结构优化

篇9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干部队伍建设,增加基层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其前沿哨所作用,根据20xx年乡镇政府机构改革文件和各基层国土资源所所长的任职批复精神,借鉴山西晋城基层国土资源所管理先进经验,经局党组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对全局14个基层国土资源所所长、副所长实行了竞聘上岗,对所属工作人员按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了优化组合。通过宣传发动、报名、资格审查等7个环节的规范操作,达到了选拔人才,优化队伍的目的,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注入了活力,奠定了基础。

一、引进一个机制

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改革开放、竞争激励是我们的成功经验。对此,局党组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制定方案之初,就把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作为本次基层国土资源所改革的大前提,特别是在所长、副所长的聘用方面,在坚持以往个人申请、单位推荐、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聘用的同时,大胆引进竞争机制,做到拟聘用职位公开、职数公开、任职条件(资格)公开。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报名,大胆竞争,真正使哪些政治业务素质高,工作组织领导能力强,年富力强,想干事,能干事且干成事的优秀人员选聘到领导岗位上去。在人员优化组合方面,以改过去领导选同志的做法,实行双向选择,即所长选工作人员,同时工作人员也反过来选所长,增强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形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达到以压力促动力,以动力促发展的目的。

二、坚持两个原则

本次竞聘上岗和优化组合我们在坚持党管干部等组织人事有关规定的同时,将择优录用和公开公平作为两个基本原则,贯彻整个活动的始终。

㈠坚持择优录用原则。根据组织人事和选拔干部有关规定,结合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我们将“优”定到四个点上。即政治素质优,能够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时刻与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无违法违纪等行为;思想道德优,看人品用人,要有服务意识,为人正派,作风扎实,要有大局意识,勇挑重担,务实苦干;业务素质优,国土管理政策性、业务性强,必须精通国土资源业务知识,并有一定的工作阅历;工作能力优,要有组织领导能力,能够统揽工作全局,要有沟通协调能力,善于破解工作难题,要有一线实践经验,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㈡坚持公开公平原则。立足基层国土所人员、编制等现实,本着维护工作人员切身利益的原则,首先确定竞聘上岗和优化组合在全县定编定岗的基层所工作人员中进行。二是竞聘前现任所长一律免职,使全体基层所工作人员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聘。三是将竞选的职位、职数、条件等明确在方案中,下发到工作人员中,使同志们有充分的知情权。四是在人员聘用的决定上,以改以前单纯局党组研究,将决策权下放至科级干部和局属单位、股室负责人,组成20人的评审团,无计名综合评定打分,大家说了算,以成绩决定聘用。

三、重抓三个环节

基层国土资源所竞聘上岗和优化组合,我们拟定7个环节进行规范操作,其中重抓了资格审查、竞聘演讲和优化组合三个关系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环节。

㈠资格审实际。在对所长、副所长竞聘资格审查环节我们坚持把软条件,不把硬条件,把实不把虚。在政治素质方面,必须立场坚定,无违纪前科;在文化水平方面,必须有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在业务素质方面必须通晓国土资源业务知识;在工作能力方面,必须有基层一线实战工作经验。而在年龄、身份等方面,只要是特别优秀的,则可适当放宽。

㈡竞聘演讲重实绩。竞聘演讲是体现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最有效载体。为此,我们把此作为竞聘上岗的关键环节突出抓好。一是在方案上明确竞聘演讲稿的主要内容,从演讲稿的撰写上看文笔、看业绩、看思路。二是演讲时规定一律脱稿,通过现场演讲看气质、看反应、看胆识。三是明确演讲成绩为综合评定成绩,看以往工作打分,看现场演讲打分,看今后潜能打分。

㈢优化组合重和谐。优化组合的目的是整合人力资源,促进工作开展。为此,我们在人员的优化组合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并做到三个兼顾。一是兼顾个人意愿,先由个人填写拟工作单位申请表,充分听取工作人员的个人意见。二是兼顾所长意见,由所长选聘所属工作人员,维护所长的领导权威。三是兼顾全体人员结构,即年龄上老中青结合,文化水平上高中低结合,性别上男女兼顾,区域上方便生活,力求人和、气顺,增强基层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以和谐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

四、达到四个目的

经过七个环节的规范运作,全县14个基层国土所所长、副所长人选脱颖而出,工作人员得到优化,达到了选拔人才,优化队伍的目的,得到了乡镇政府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㈠选出了人才。通过竞聘上岗,28位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精、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走上了所长和副所长的领导岗位上,达到了选拔人才的目的。特别是14位副所长人选的产 生,为基层工作注入了活力,增加了基层领导新鲜血液,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领导组织保障。

㈡优化了队伍。在竞聘上岗和优化组合工作中,每个工作人员都进行了一次自我锻炼,经历一次全新的挑战,素质等方面得到了一次全面提高;理顺了关系解决了一些遗留问题;整合了力量,增强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整体能力。

㈢上级部门肯定。从制定方案、研究讨论到组织实施,整个活动的每一环节,我们都积极主动的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汇报、请示,争取大力支持。严格依据组织人事有关规定,按照既定工作方案,认真对待,规范操作,取得了预期目的,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篇10

关键词:核项目进度,项目优化,项目管理

1绪论

当前,能源供应能力和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对清洁能源需求变得日趋紧迫。核电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其安全性也不断的提高,技术上已较成熟且能够大规模经济开发使用,在将来一段时期内核电将是我国清洁能源中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对于核电站这么复杂的大型项目而言,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核电项目的复杂性,导致了其进度管理和其他几大领域的管理联系更为紧密。

2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管理方法-网络计划技术

应用网络技术,将一个工程项目的各个工序用箭杆或节点表示,依其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绘成网络图,再通过各种计算找出网络图中的关键工序、关键线路和工期,得出最优计划方案,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确保最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等资源,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2008)。主要有关键路径法和计划评审法两种。

2.1 关键路径法

1957年美国的凯利(J·E·Kelly)和摩根沃克(Mrogan Walker)等人,首先提出了CPM网络计划(黄耀凤,张俊,2007),通过分析项目过程中哪个活动序列进度安排的总时差最少来预测项目工期的网络分析。用网络图表示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控制工期的关键路线,CPM计划,使的该项工程的工期缩短、成本降低,其效果显著。

2.2计划评审技术

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关键路径法,根据项目中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和确定持续时间估算,计算项目的最早和最晚开始时间、最早和最晚结束时间及时差,分析每一工作相对时间紧迫程度及工作的重要程度,并确定关键线路。

2.3 网络计划的优化

网络计划的优化一般分为工期优化、费用优化和资源优化三种主要方式。

(1)工期优化。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不满足要求工期时,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问以满足要求工期目标的过程(杨同伟,孙德强,2006)。在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达到优化目标(郭镇宁,2007)。

(2)费用优化

网络计划的总费用由直接费和间接费组成。随着工期的缩短而增加的费用是直接费;随工期的缩短而减少的费用是间接费。由于直接费随工期缩短而增加,间接费髓工期缩短而减少。网络计划中的费用优化就是时间成本优化,是寻求最低成本时的最短工期安排,或按要求工期寻求最低成本的计划安排过程。

(3)资源优化

资源优化包括“资源有限一最短工期”的问题。计划编制人员必须根据有限的资源,合理均衡地配置资源,安排各项工序的进度,综合考虑工程进度和资源限制两方面情况。另一个是“工期固定一资源均衡”问题,在工期固定的情况下,对紧缺的资源、紧缺的设备、技术工人、特种材料厂等进行的,利用非关键工序的总时差,错开各工期,最后得出最优方案(吴岳,2005)。

3 核电项目管理模式

3.1 核电项目进度计划体系

(1)核电项目进度管理组织机构

由联合项目管理机构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进行管理,按照合同其包括进度管理,质量控制,施工现场管理,成本控制等,确保整个施工顺序合理,衔接关系适当,完成合同规定的项目达到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实现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和质量等级;进行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管理(罗德尼等,2004)。

(2)核电进度计划体系

项目进度计划体系,不仅能保证项目产品在最恰当的时候推入市场,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而且能保证项目开发建设的各种资源获得最佳的配合与最充分的利用,发挥最大效益以降低项目成本(李强等,2007)。计划分级管理为项目的不同参与方、不同的部门提供不同层次的计划管控目标,使各方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更有效的实现对项目进度的管理。

一级进度计划(含项目里程碑)指由业主的整个项目的总体计划,是业主的计划,由业主负责管理。

二级进度计划由总承包商根据一级计划进行编制,并负责管理,包括计划的编制、升版,进度更新,预警分析等。

三级进度计划一般分为设计三级计划、采购三级计划、建安三级计划和调试三级计划。这些计划由不同的部门或单位负责编制、更新和管理。

四级计划由承包商计划部门组织编制,经施工承包部项目部内部审核、批准后报现场项目管理机构审核、备案。

五级计划由承包商各专业施工队负责编制,是对各专业施工队施工任务的具体安排,确保所承担的施工工作包工作任务按照四级计划完成。

3.2 核电项目模块进度控制

项目进度管理工程师通过审查工程作业进度计划、资源需要量计划等的合理性,跟踪作业实际进度并与进度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采取适当补救措施,保证项目进度控制在总进度计划规定的范围内。及时分析由于设计变更等异常情况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后续作业的进度,使其符合总计划要求;及时分析作业延迟的原因及对总进度计划的影响程度,采取补救措施,尽量保证总计划的执行(刘大双等,2007)。

4 结论与展望

工程进度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以后需要运用网络计划技术进一步找出进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各个因素影响进度的量化程度,以及探讨更具柔性的管理方式与方法,整体均衡配置合理模式以及怎样克服挣值法在控制过程中的成本增加的问题是以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同伟,孙德强.网络计划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石油工程建设,2006.4.

2.郭镇宁.工程网络计划的工期加速研究.工业工程.2007(3).吴岳.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进度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665-68.

3.黄耀凤,张俊.工程施工进度管理软件应用展望.科技咨询导报工程技术.2007.17.

4.徐占友,《中国石化国际工程公司国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