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范文
时间:2023-04-06 12:4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校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3-02
一、数字化校园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少量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我们认为,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国《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硬件条件的限制。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电脑数量不够,其配置不符合要求。网络不能覆盖全校。
二是受软件制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信息素养需进一步提高。教师及领导的教育观念需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我校数字化校园现状
我校创办于1965年,为湖北省示范学校。2005年迁入新校区,学校占地319.2亩,建筑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全校42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电教平台、液晶投影,开通了千兆“校园网”,现已建有校园网站、校园论坛、数字图书馆等系列数字化资源;分批购置500多台电脑(笔记本),先后装备三个70座学生网络教室、三间多媒体教室,三个学术报告厅,并为各处室配备办公电脑,每位教职工配备笔记本。教师自主开发、制作了一批教学软件,构建了部分教学资源库。教师们在每一个教室内都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网络覆盖全校,拥有校园电视台,可进行现场直播、转播。拥有天文观测台、校园广播系统、电子阅览室等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搬入新校区后我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提高,但是软件应用方面有还待完善,特别是如何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并将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如何更好地融合一起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从促成元素上看,一是作为湖北省示范高中,我校承担的《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学科网站群”高一语文、数学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等课题已顺利结题,为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学校注重创设数字化的多样平台来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值得总结与进一步提升。二是结合全国“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点,按照湖北省2011年度教育信息化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要求,我校深刻认识到未来数字化对学校发展所带来的广泛空间。三是需要对这些年来数字化对中学的挑战与中学教育改革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三、我校数字化校园的设计目标
1、总体目标。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以形成实施“校园数字化和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共识,努力探究出数字化中实施现代化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工作大步跨越,促进教师队伍的全体提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具体目标
(1)充实校园网络资源。 在目前已建成集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由校内到校外,双向高速的数字化网络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措施,充实网络资源:首先是对本校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成果进行整理,整体梳理、精心选择,形成本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充实、调整和更新,为使师生更充分享受资源创造条件;其次是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借助互联网,为教师、家长、学生收集并提供教育教学资源,为他们应用教育教学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
(2)建立网络管理平台。 通过建立网络管理平台,促进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把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对教育和教学的管理,与网络紧密结合进来,发挥网络的短平快效应,以促进校长、教务人员、教师与学生进行工作、学习与交流的快捷和高效,加快学校内部、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各层面的信息传递速度,使校园与社会、校园与家庭更紧密的结合成一个综合的教育环境。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合“数字化校园”的教师队伍。
用数字化的要求培训教师,使全体教师了解数字化、理解数字化,并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数字化积累和数字化服务中来,逐步把数字化资源服务纳入学校日常工作。
(4)重视管理模式的研究。 对数字化校园中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形成能够促进学校不断超越、教师整体提升、学生全面的高效管理模式。
四、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及应用
第一部分 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平台建设。
第二部分 学校现代化管理
数字化挑战下的学校德育管理。
数字化挑战下的学校教与学的管理。
数字化挑战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
数字化挑战下的后勤服务管理。
上述两部分相辅相成,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为学校现代化管理提供保障。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完善校园网站,强化实用功能,建立运转平台。
篇2
一、我校数字化校园现状
我校校园网始建于2000年1月。通过校园网络系统的建设,已实现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的连接,并通过中国电信网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形成了结构相对合理,沟通内外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了基本上能满足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科研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初步构筑了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平台、无纸化办公系统、弹性学习制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师生食堂IC卡管理系统和安防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提高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各主要建筑内均进行了综合布线,网络通达每一个工作区。形成了以校内千兆为骨干,百兆接入各教学场所及办公桌面的网络拓扑结构。对外与教育宽带网连通,并30兆连接中国电信网作为辅助信息接入端口。
目前教学管理和办公网络化覆盖率已达85%。全校办公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实训室全部接入校园网。信息化建设已在学校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科研改革、生活服务、图书阅览、网上办公、师生食堂IC卡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成一个接入方便,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需要的高速数字传输平台,实现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活;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
三、学生的自我控制
学生的自我控制是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与学生的认知和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是现代新型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经验而又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的时期,主要表现为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存在着较大的从众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自我控制对学生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调节学生内在的潜能,使自己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良好行为的心理控制,是学校和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有些自觉性好的班,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自我控制。但是对于组织纪律不太好的班级,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如:帮助学生实施自我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等,最终实现自我控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从心理学上来说,师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和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渴望被理解和尊重。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尽力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及处事态度,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科学的价值观。上好信息技术课,需要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让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愉快。
参考文献
[1]陈满琴.浅谈如何组织好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2009(8).
[2]曾燕.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篇3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数字化;规范管理
21 世纪是人类全面进人信息化社会的世纪,随着IT技术对全社会各领城的渗透,“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中国大学高水平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校园一卡通就是这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校园一卡通系统成立于2011年,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努力,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校园卡采用非接触式加密IC芯片的技术,具有在校园内各类消费和校园管理的功能,使我院广大师生在校园内的生活更加便捷、卫生以及丰富多彩。
1 校园一卡通及其设计目标
校园一卡通系统也称为计算机校园卡工程,它集计算机及校园网、IC卡、读卡设备和管理软件的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市场开拓为一体, 是高校校园管理的一项“金卡”工程。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主要利用IC卡具备的存储功能形成电子钱包,在校园网的支持下,另外通过与银行网络系统的连接,共同建设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高效的服务质量,具有高应用水平的应用系统。其设计目标如下:
(1)在全院形成了统一管理的信息平台、促进教育信息的标准化、构建起优良的数字空间和信息共享环境。在学院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数据传输网络化、用户终端智能化、结算管理集中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在全院实现了电子支付和费用收缴管理的统一化功能,解决了很多日常的生活问题,并为全院师生的消费提供的便捷的服务,免去排队、等候、找零的困扰,不但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非常卫生。
(3)借助校园一卡通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整合且带动学院内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各个管理部门提供了综合的信息服务和辅助科学决策,全面提升了学院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4)促进了学院网络应用基础平台建设,逐步完成了应用系统结构的升级。
2 校园一卡通的领取和应用范围
在每年八、九月份新生报到,我学院采用“先周转后正式”的方式为新生发卡。正式卡和周转卡的区别在于:周转卡为不实名卡,每张卡片都采用编号命名。而正式卡拥有教工或学生的全部信息(包含了姓名、系部、班级、性别、身份证号、学籍号等等)在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开始发放周转卡,这样一来保证了每一位新生进入校园后都能正常的使用一卡通进行消费。用每张周转卡的编号编辑制作成表单,领取周转卡的学生都要在表单的对应表格内填写真实的信息,以方便丢卡后的挂失及补办。我院卡务中心人员利用1个月时间从学院各部门收集新生信息并且制作出一卡通学生正式卡后,再发到每一位新生手中。
校园卡可作为电子钱包使用,电子钱包可在院内各商业网点进行消费,逐渐免去校园内的现金流通。我院目前开通的消费范围包括: 食堂、超市、百货店、面包房、饮用水开水器、理发、洗浴、洗衣、验光、配镜、打印、复印、缴纳话费、宿舍买电、体育锻炼等。持卡人在校内各个消费网点持卡消费,从校园卡内的电子钱包中将金额扣除。同时消费流水通过“校园一卡通”专用网络传输到我院卡务中心。卡务中心工作人员经收集、统计、分类后,,即可进行商户的结算,同时也为商户提供消费明细和营业额查询。
校园一卡通内的lC芯片有较大的存储空间,且封面设计包含了学院标志性建筑、学生相片、系部、班级、姓名、性别、一卡通账号。在门禁考勤、图书借阅、各类考试等中起到了可以代替各类证件的功能。 卡内lC芯片还具有城市卡的功能,可乘坐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
3 校园一卡通的充值途径
由于用卡的学生和教师较多,“校园一卡通”的充值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该项工作属卡务中心管理。一卡通的充值系统设立在卡务中心内部,窗口式开放。充值分为人工充值、网银自助充值、充值POS机自助充值三种。
(1)人工充值只需将卡片放置在读卡器上,点击“一卡通系统”的充值按钮,输入金额即可完成充值。另外还可不需要卡片进行远程充值,例如:为学院教工补发每月误餐费。一卡通操作系统虽功能强大,但操作过程比较简单。为学生办理挂失及补卡的业务非常便捷,为一名学生补办一张新卡只需3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
(2)网银充值的操作首先要在银行卡通网上银行功能,然后在银行网站进行签约后,利用K宝登陆充值界面进行自助充值。在网上也可办理查询余额、挂失等业务。
(3)充值POS机自助充值需要携带银行卡至充值POS机所在处。刷银行卡后执行如下步骤:①输入银行卡密码。②在充值POS机上输入“校园一卡通”账号。③核对屏幕显示的信息,确认无误后。④点击充值即可。
4 校园一卡通的安全保障
校园卡拥有独特加密系统,可在一卡通圈存机上自助修改。密码分为查询密码和消费密码。查询密码用于在圈存机处自助办理:查询余额、自助挂失、解挂等业务时使用。为了防止一卡通丢失后被盗用,一卡通消费每日有限定的额度(初始额度为:每日50元)。根据不同人群消费能力可在圈存机处自行修改额度,此时修改消费额度输入消费密码即可完成。
为了保障全院师生的财产安全,每一张“校园一卡通”在POS机上刷卡消费的记录数据都会实时的传输到卡务中心一卡通系统上。记录数据包括:一卡通账号、持卡人姓名、持卡人所在班级(部门)、交易金额、交易时间、操作类型、账户余额、证件号、消费类型、流水号、POS号。在学院内,每一处刷卡消费POS机上方都配有高清摄像监控设备来提供最真实的证据。所以在校园内,即使卡片被盗或丢失,都能有据可查。
由于一卡通系统运行的是金融交易数据, 为了使整个系统能够安全的运行, 我学院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1)卡片安全作为信息载体的基本单元,“校园一卡通”系统采用的非接触式加密IC芯片。芯片共有16个扇区,每个扇区有独立的二组密码及访间控制,密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DES算法。每张卡片具有全世界唯一的序列号,并具有严密的逻辑运算和逻辑加密功能,操作时卡机数据校验采用CRC方式,需经双向三次论证,确保卡机在数据文换之前。两者进行互相身份合法性鉴别,从而使卡片的安全性有了保证。
(2)网络安全。“校园一卡通”专网与校园网隔离,专用的物理通道保证了各层次网络连接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网络内部通过MAC端口地址与IP地址绑定,封锁交换机空余的端口,配置用户口令,使用不同级别的命令等措施从三方面即网络互联、网络边界、网络内部来确保整个专用网络的安全。
5 总结
“校园一卡通”工程是数字化校园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它为数字化校园提供了全面的数据采集网络。今后我院还要加强校园一卡通的有效管理,实现校园数据共享,为促进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平台,并结合学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校园网络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各种应用系统形成全院范围的数(下转第182页)(上接第171页)字空间。“校园一卡通”还有很多潜在的能力没有被挖掘,还有更多的功能没有被使用,而现在学院各个部门都在推动信息化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院内还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使用到一卡通,那么它将更加便捷的为全院每一位师生服务,这也是对一卡通工作者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吴海容.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346 - 349.
[2]孙小泉,邹丽英.校园一卡通的方案设计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3):29 - 31.
篇4
关键词: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12-03
作者简介:杨明成(1983-),男,上海戏剧学院信息中心网络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多媒体教育资源开发;陈永东(1970-),男,上海戏剧学院信息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媒体创意;张加存(1978-),男,上海戏剧学院信息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0引言
所谓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等相关资源以数字化手段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其得到充分的优化利用。通过实现从环境(如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空间环境,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能力,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信息化,从而达到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1]。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专门列出一章指出,要加强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利用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提高了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效率,便捷了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1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各级院校都予以了高度重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大体经历了如下3个发展阶段:校园网硬件平台建设阶段、信息应用系统建设阶段和数字化、智能化校园网络建设阶段。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已基本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建设,正在向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化校园网络建设阶段迈进。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艺术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及普及方面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信息化观念仍较薄弱。与其它一些专业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相比,艺术院校的学生乃至教师由于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对计算机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能力还相对薄弱,信息化素养不高。有些艺术院校的师生乃至领导对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建设的内容认识不够全面,片面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在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只起辅的作用,不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大局,习惯按照常规思路管理学校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2],忽视了数字化校园在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优势;或者有些领导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多建设一些信息应用系统,忽视了各应用系统之间在教育、管理、科研以及生活服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联动作用。
(2)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由于艺术院校师生信息化观念、信息化素养相对薄弱,加之部分艺术院校相关领导不够重视,对从整体上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的需求还不够清晰、目标还不够明确,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各艺术院校信息应用系统不够齐全、数字化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从而严重影响了师生在教育、科研、管理、生活服务方面的信息化需求。
(3)数据分散、共享水平较低。由于没有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艺术院校内部各部门的信息化应用大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开发或引进满足本部门业务需求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这些来自不同厂商的信息应用系统在数据编码、信息标准等方面各成体系,互不兼容,造成各信息应用系统之间数据分散,导致各信息应用系统之间以及部门之间难以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相互之间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和交互,从而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3]。
(4)个性化服务能力不足。Web2.0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移动终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支撑了诸如移动信息平台、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等移动服务,从而使得师生使用不同终端完成移动协同办公、在线学习,按需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4]。而传统的校园网络信息服务模式显然已经很难满足师生的这些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
(5)组织机构不够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涉及到跨部门、跨业务的信息系统建设,那么突破部门利益、打破业务界限,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必然要解决的问题。而当前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组织机构与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单一部门替代组织机构,导致缺乏统筹规划。在部门设置中,有些艺术院校的网络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隶属于学校图书馆或科研处或宣传部,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当作一项项目工程,其规划、管理和实施大多由网络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来进行,甚至最终决策都是由网络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来决定,这种弊端显而易见;二是组织机构形式松散、缺乏行政决策权,导致职责不明、推动力度不够。有些虽然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化组织机构,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由于人员组成不合理、整合难,加上组织机构行政职能弱小,特别是缺乏跨部门行政决策权时,很容易出现决策难、协调难、“拍板”难等现象[3]。
2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1)提高对数字化校园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学术大师汇聚、师生素质很高的地方,校园网络带宽是否通畅、上网是否方便快捷、数字化资源是否丰富、是否具有良好的网络教学、办公、科研环境,也是衡量一所现代化大学发展、办学水平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艺术院校的各级人员尤其是校级领导要提高对数字化校园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它当作一项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统一部署,制定出总体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步骤。此外,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艺术院校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为教职员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能力。
(2)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数字化校园涉及到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时,要根据现实与长远发展需要进行各信息应用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综合教育、管理、科研以及信息技术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确定本校的具体建设目标、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信息应用系统扩展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兼容性,为以后的业务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同时要确保信息系统数据标准的统一、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数据共享,这样才能消除“信息孤岛”,最终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从而为艺术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生活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支撑环境。
(3)加强个性化服务需求,拓展网络信息功能。在Web2.0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得到用户支持,即能够吸引用户接受个性化信息服务,使用个性化信息服务功能。而吸引用户接受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第一步就是细分不同用户,增强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分析,突出个性化。例如,在校园信息门户平台建设方面,内容上,要尽量多地集成更多更好的功能,这些功能不但可以分类管理,而且可以按需组合;形式上,要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支持,不但要有丰富的页面模版,而且用户还能自定义页面内容,调整页面显示风格;交互模式上,要提供可定制的信息推送和自主服务;访问方式上,要提供更多类型的终端支持。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个性化使用环境,信息与推送,实现信息的综合高效检索等功能[3]。
(4)建设满足艺术院校学科发展特色的艺术类数据库。作为艺术院校,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对内对外演出,期间积累了大量珍贵的音视频及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对教学科研具有重要作用。将这些珍贵资料进行数字化管理,根据学科需要建设一批有针对性的艺术类特色资源数据库。
(5)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制度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涉及高校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工作,必须建立一个跨部门、具有高度权威的组织机构。该机构由校级领导担任领导职务,同时建立相关保障制度,实现责权统一。此外,应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小组、项目实施小组三级组织。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应有常设办事机构,如信息化办公室,承担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并赋予该机构一定的行政职能。机构领导由相关主管的校级领导兼任,人员构成要注意业务与技术相融合。
3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3.1总体规划思路
作为一所艺术院校,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为了满足全校师生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打破各级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孤岛”弊端,真正实现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上海戏剧学院“十二五”期间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协同学理论为指导,以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演出为核心,以“跟进、跨越、特色”为建设原则,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艺术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水平、运行模式和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设备[5],建成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艺术大学相匹配的高带宽、高性能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演出以及生活服务提供一个高速、高效、稳定、可靠的数字化网络传输平台;依托各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全校统一数据标准与接口,对学院的教学、管理、科研、演出、资产、财务、后勤、办公等各类信息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集中与整合,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协同与联动,从而实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数据统一与共享,达到高校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的建设目标——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使上海戏剧学院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达到国内外一流艺术大学的水平。
3.2主要建设内容
3.2.1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目前,学院已建立并投入使用的各类信息系统包括:教务管理、图书管理、媒体点播、OA自动化办公、邮件服务、学生信息管理、招生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校园资产管理、校园一卡通、职工薪酬查询、视频等。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还难以满足师生在教学、科研、演出中的应用需求。对此,上海戏剧学院“十二五”数字化校园建设期间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重点建设两类具有艺术特色的信息应用系统:
(1)教学科研演出类应用系统。根据学院艺术学科建设发展以及对外演出需要,建设学生入学/离校管理系统、智慧教室、精品课程管理、艺术人才体质检测系统、远程互动艺术创作教学实验室、E创平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演出管理、服装道具管理、虚拟现实合成、影视剪辑演播等系统。
(2)艺术类特色数据库。作为一所艺术院校,学院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对内对外如表演、舞蹈、影视、戏剧戏曲、新媒体创意等各种珍贵素材资料,针对目前各类资料分散化、纸质化等现象,将逐步建设一批艺术类特色数据库,如戏剧戏曲学数据库、设计学数据库、舞蹈数据库、电影电视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创意素材数据库、数字媒体资源库以及图书管、档案馆、博物馆三馆合一建设等。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根据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逐步升级校园网络带宽,实现教职工高速上网;建设无线网络系统,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进行机房改造,实施服务器虚拟化;建设学院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全院数据共享;建立网络安全系统和信息运维系统,实现校园安全运行保障。
3.2.2信息系统集成建设
为了实现学校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的建设目标——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在“十二五”数字化校园建设期间,还需要逐步建设以下三大系统平台:
(1)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Unified Identity System,简称UIS)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性平台之一。通过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其相应的基础支撑平台,为校内其它各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提供明确的数据接口、应用接口、用户接口规范以及服务权限,实现对原有信息应用系统的集成与新应用的扩展。通过对学校内各信息应用系统的分析研究,找出各信息应用系统的接口和相应的协议标准,特别是对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再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加以整合,最终实现认证系统的统一。
(2)统一共享数据库系统。统一共享数据库系统建设是解决各类信息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孤岛”所带来的信息屏障的有效手段。从技术上来说,突破“信息孤岛”,就是要将各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数据库相互关联起来,使这些彼此孤立的数据相互联系在一起,实现数据交换,最终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跨平台技术等诸多新技术为信息应用系统集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3)统一信息门户系统。统一信息门户系统是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个性化应用集成和信息整合平台。它为师生访问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应用服务和相关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统一入口。该系统要拥有风格管理、页面设置、日程安排、收藏夹、信息订制推送等友好而又灵活的个性化设置功能;通过深入的应用集成,把目前师生最常用的电子邮件、OA自动化办公系统、人事、学工、教务、数字教学资源库、档案、校园一卡通、图书馆、招生就业等信息应用系统整合在一起,并提供了大量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服务信息。
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按照功能描述,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4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宏大、复杂、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校内各个部门院系的方方面面,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信息共享”的要求有序推进。不仅要认识到位、技术到位、措施到位,而且要不断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数字化校园建设才能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谭义东.“十二五”期间西部新建文科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
[2]邱乐,刘军,程学新.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1).
[3]舒畅.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壁垒——信息孤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
篇5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的重心与主要内容,指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认识误区,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及可持续发展的步骤。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4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篇6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规划;建设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等,一系列现代技术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功能,这一技术能将学校所有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然后由学校的相关人员对这些内容进行管理与整理,把校园建设成为一个面向社会的虚拟空间,从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下面,笔者将对数字化校园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进行规划与设计。
1.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要求
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应覆盖到整个校园,并且网络必须运行稳定,一般情况,都会采用有线网络,而在一些特殊场合则设置无线网,所谓特殊场合主要是指一些不宜布属线缆路由器等设备的公共场所,如阶梯教室、图书馆、操场、食堂、体育馆等。
数字化校园必须将所有管理和服务覆盖到整个校园,一般而言,学校的教学、管理、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应涉及到,而这些内容主要是建立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上面的,而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各个功能都是按照每个校园的不同情况而设定的,一般,会有信息查询功能,消费功能,图书管理功能,考勤功能等,其他内容则因校而异。
数字化校园除了以上功能外,从大的角度来看,应实现数据的共享功能,对校园内的用户按照不同权限进行统一的管理。数字化的虚拟校园在网络上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为学生提供实时的网上教学,并提供学术研究的交流平台等一系列在线服务,让学生享受到随时学习随时交流的便捷服务。
2.数字化校园规划注意点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中,其实有许多注意点,但是,这些注意点却往往是人们最爱忽视的,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要盲目进行规划,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有这样,建设出来的数字化校园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目的,才能真正被使用到现实中,下面,笔者归纳了几个注意点,以帮助规划。
(1)注重教学应用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教学,因此,在作建设规划的的时候应以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主。不管是对交流平台的应用,还是资源共享的应用,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学习,为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不过,不少学校对校园进行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教学,更着重于对校务的管理,而教学方面的应用相对来说要少得多,笔者认为这样的数字化建设效果并不是很好。根据四川省教育局研究得出,目前,学校最急需要的几大应用系统为教务管理系统、教学与学习系统、电子政务管理系统以及校园一卡通系统。
(2)硬件与软件的建设必须双管齐下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硬件设备的使用是基础,而软件系统的使用也是一种保障,现在的许多学校都过于重视对硬件的建设,却忽略的对软件的建设,要知道,硬件建设的再好,如果软件不足,对于许多功能的应用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有的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并且想让自己的学校看起来条件更好,于是,将大量经费投入到硬件的建设中,却忽略的对软件的建设,而事实上,如果只有硬件建设,忽略对软件的建设,投入的经费再多也不一定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对于硬件的建设与软件的建设必须双管齐下,哪个都不能被落下或直接省去。
(3)资源的共享是重点
在数字化校园中,他的典型特征就是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而这一点从它的名字——数字化校园中,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特征,那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校园。到目前为止,数字化校园已被许多学校所应用,因此这个名词已经不陌生了,这些校园也都拥有自己的校园网站,但是这些网站的信息量非常少,这一现象表现在:校园网上的信息许多天甚至好几个月才会更新一两次;老师学生没事不会上校园网,即网站访问量少。这样的校园网站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学校对数字化校园投入的经费完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个有生命力的数字化校园是需要资源共享的。这一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数据汇聚点,是数字化校园的运行支撑点,那么数据共享平台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3) 应用系统
在选择应用系统方面,应选择技术比较成熟的系统,一般应用在教学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的系统有:办公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综合查询系统等,以下就不一一例举了,对于这些应用系统而言,虽然功能比较齐全,但是并非完全符合本校的情况,笔者建议有能力的学校最好自行开发应用系统,或者二次开发,这样才能够与本校的实际情况完全进行联系起来。
(4) 应用支撑平台
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支撑平台主要由门户信息、认证信息、管理信息以及安全系统组成,通过对这一平台的设计与建设,使数字化校园成为一项可以持续发展的项目,具体能够实现的目标有六个,第一,将全校系统的数据信息编码规范化;第二,全校师生访问学校资源的时候可以 按照不同权限进行操作,该系统将统一进行身份认证;第三,全校师生可随时访问学校资源,该系统直接提供了相应的入口;第四,全校师生访问资源的时候,该系统会将全校的数据和信息编码放在统一的数据入口;第五,该系统能够有效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对网络进行管理,使网络更安全[5]。
(5)制度和人才
想要建设数字化校园,光有先进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需要有好的制度与能够胜任此项目的人才,能够很好的管理数字化校园才能够很好的使用数字化校园。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制度和人才相当关键。我们应组织专门的人才团队对数字化校园进行管理,并对数字化建设的管理制定出完善的制度,这样才能真正的将数字化技术合理地应用到校园生活中。
现在是一个文明的社会,走到哪里都需要知识,学习成了人类的首要任务,因此,校园成为了人类最熟悉的生活场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便捷的,管理有素的环境中,那么,对校园进行数字化建设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只有建设好数字化校园,教育事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G·阿特巴赫,覃文珍. 全球化与大学——不平等世界的神话与现实[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01) .
[2] 赵国栋. 数字化校园:理想与现实[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7,(01) .
[3] 韩锡斌,杨娟,陈刚.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数字校园的概念、架构和策略[J]. 中国远程教育, 2005,(08) .
篇7
一、处理好“路、车、货、人”四个要素间的关系
“路”就是指要有一个适合本校实际,并有一定发展空间的网络硬件环境;“车”就是指网络硬件平台上所能运行的各种软件;“货”就是指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及各种行政管理所需的资料库和数据;“人”就是指驾驭网络的使用者。
在建设前期,要认真做好需求分析,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一个总体方案,然后根据投入的资金到位情况,一般采用总体设计,分步实施,使校园网的建设有整体性,可发展性。在需求分析设计方案中,主要完成校园网中结点数量(包括今后有可能设点的)及位置的确定、网络实现的功能分析、网络结构的选型分析、网络操作平台的选择及接入Internet的方案分析等。
网络功能,对于学校来讲一般可归纳为实现教学与办公自动化、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校务管理信息化。在网络功能分析中,要在众多的功能模块中,有急、缓之分,难、易之分,及各模块间的相互关系,为分步建设网络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根据校园建筑实际和发展需求综合布线
在网络建设过程中,综合布线是网络建设中的重要工程,关系到今后网络运行的好坏。一定要根据需求和校园建筑情况及将来的发展需求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认真设计,一次完成。如是新建楼宇,综合布线应在建筑设计中加于考虑,在建筑工程中进行预铺。综合布线要遵守如下原则: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灵活性好,易扩充,易管理。
三、认真做好教职员工的培训工作
为确保网络投入应用后,就能发挥其作用,需要认真做好教职工的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对全校教职员工、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校园网能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掌握什么知识等。通过网络的运用,在教与学上有什么提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有什么变化,充分发挥大家的思维空间,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以此保证相关人员能正确、高效地运行和开发校园网及其资源。
四、建立校园信息平台
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过程中,作为网络管理维护者,除了做好资源的收集、整理,上传到网络服务器的工作外,还要在校园网上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即校园网站),只少应设立如下服务项目:
1.推荐优秀网站,建立超级链接,使本校师生都能快速地了解外部网站情况,有选择、有目的地浏览相关站点,收集信息,并为下一步的开放性教学实验环境做好知识和技能上的准备。
2.校园内的动态新闻,及时报道校内的各种情况和事件,使网站成为一个新的师生交流窗口。在条件成熟后,为各班级、教研组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站点,并做好服务、技术保障。
3.建立一个网络数据库平台,收集优秀教案、试题、课件及各种素材资源,供全校师生学习工作所需。
五、要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在校园网规划建设中,应注意避免如下几个问题:
1.重硬轻软,投入资金分配不合理,造成硬件建设不遗余力,设备档次非常先进领先,但软件却非常贫乏,甚至没有一个正版软件,不能真正发挥校园网的作用。
2.有网络外形,无网络实质,电脑是连起来了,但实际还是单机作业,既没有在网上办公,也无网络应用的开发,甚至网络的基本功能都未运用。
3.网络建设了,但管理跟不上,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等,使网络不能正常运行和应用。
4.在网络建设中,配置不合理,功能闲置多,要么一味追求廉价,要么一味追求新高,结果是高的闲置多,低的功能不够用,造成使用不久,就要升级更新,造成重复建设。
篇8
数字化校园 规划 设计
近期,学校加强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各个高校已陆续成功建立了教务管理系统、学校门户系统、学校邮件管理系统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等。这些应用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学校的建设与进一步发展。可由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集成度偏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以及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高校的需求等缺点,因此,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显得尤其重要。所谓“数字化校园”建设,指的是以网络作为基础,运用具有先进性的信息化设备与工具,把校园内部的资源全部数字化,从而使得校园形成一个数字化的空间。“数字化校园”有利于学校实现由教学环境(如教学设备与教师等)、教学资源(如图书与课件等)至学校活动(如校园内部管理、服务和办公等项目)全部的数字化。
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与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当于传统校园作为基础,从而建立起一个数字化的空间,进一步拓展校园内部的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进一步提升传统校园的办事效率;进一步拓展传统校园的管理功能,最终达到实现高校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全面信息化,实现高校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科研成果与管理水平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当完成的目标:(1)校园网络系统的信息、接口标准拥有统一性;(2)“数字化校园”的数据网络具有高性能,且能够供应有线和无线一体化网络服务,保证用户管理与安全管理性能优质;(3)能够成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枢,其中包括主机托管服务、数据备份与安全服务等;(4)构建校园内部的电子身份系统,使得全校的用户以统一的电子身份使用网络应用系统,以确保用户的电子身份具有唯一性与真实性;(5)构建学校的一卡通体系,以实现IC卡和教务系统与人事系统等密切集成等。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1)经济性与实用性。“数字化校园”应当从高校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除了满足当前高校的应用需求外,还必须满足未来的应用需求;(2)先进性、标准性与延续性。坚持使用符合国际标准化的新技术,并且严格参照国际相关规定进行设计与施工,确保网络系统在长周期内不会过时;(3)系统具有可靠性与稳定性。除了保证技术具有先进性与开放性外,还应当加强系统结构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建设,以保证系统运行具有可靠性与稳定性,使得系统运行的无故障时间达到最大化;(4)易管理性与易维护性。系统应当易于管理与调整,以保证当系统中的部件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提供有效性的方案排除故障;(5)灵活性与可拓展性。对高校当前的业务以及未来业务发展需求,要求系统具有升级便捷性,有利于今后系统服务的拓展;(6)安全性与保密性。在系统应用平台的设计当中,除了能够保证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外,还应当确保保护与隔离信息资源。应当针对不一样的应用系统与网络通信环境,采用不同的技术,以保证系统运行具有安全性与保密性。
二、“数字化校园”网络规划与设计
1.构建信息标准化体系
“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标准化构建以国标和部标为基础,并且结合各个标准的兼容性、统一性和可拓展性,构建形成一整套适应高校自身的实际信息化标准系统。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构建高校信息的管理标准集,以指导高校的信息化构建、服务以及运行、维护保障等。“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标准化要求信息于收集、处理、转换和传送等过程当中保证具有统一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的分类与描述,以实现相关信息数据在传送和转换过程当中具有规范性,使得信息能够有序地流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有效的综合效益。
2.身份认证平台的统一性
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平台作为“数字化校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满足各个应用系统的集中式用户身份认证操作,能够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具有安全性。运用相应的集中认证技术,有利于实现应用系统用户的管理接口具有统一性,有利于实现统一集中式管理全部的新建系统用户的认证,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中认证。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平台系统确保“数字化校园”的全部用户身份认证的统一性和有权限进行交付。用户经过统一的信息门户实现其单点的登录,可避免整体上的重复投资。该系统构建的重点为:用户相关资料的集中性存储以及管理;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集中式的验证;用户的访问权限控制与管理。具体的包括用户的目录服务、认证和单点登录服务、角色与授权管理、信息数据的维护和用户的日志管理等。该系统于性能上应当着重考虑其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和系统的容错性与可拓展性。
3.信息门户平台的统一性
统一的信息门户在“数字化校园”体系结构当中的最上层,能够实现“数字化校园”各个应用系统和用户之间交互服务的过程,是“数字化校园”信息对外展示窗口,同时也是各个应用系统当中的应用服务集成与部署的平台。统一的信息门户平台能够有效地组织“数字化校园”所分立的每一个业务系统当中的不同功能,以提供统一的用户信息服务入口。
4.信息数据的中心平台
当前,高校所构建的“数字化校园”当中的每一个业务应用系统存在信息的孤岛现象,信息数据中心平台的构建可为信息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提供一个平台,该平台可面向相关业务应用,具有安全可靠性、操作简易性、技术先进性、灵活性、可拓展性以及统一规范性。该平台经过对数据的交换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数据过滤、清洗以及双向性的传递等,可实现“数字化校园”各个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交换平台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有利于学校在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统一性、规范性、技术性和精准性的权威信息数据服务。
三、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所拥有的计算机数量逐日增多,并且其办公自动化日益普及。“数字化校园”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础设施,也是高校进行教学与科研必不可少的硬件环境之一。所以,合理科学地构建“数字化校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伏湘.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54-56.
篇9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研究热点;研究趋势;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90004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熊频(1977-),女,硕士,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数字校园、校园一卡通、教育信息化;刘志纯(1991-),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
1研究背景
数字化校园,始于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1990)发起并主持的名为“信息化校园”(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的大型科研项目。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各高校纷纷在校园内建设局域网。随着CERNET的建成和全面开通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等战略的实施,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多媒体教学应用逐渐成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主流,即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面向社会的虚拟大学。显然,数字化校园是基于校园网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但是在内涵上却要丰富得多,数字化校园既有传统的硬件设施和网络系统的建设,同时又为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各方面提供数字化服务。
2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词频分析工具CiteSpace,将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CiteSpace是一种模拟人类进行数据分析,帮助某些领域的判断、决策、预测的科学知识图谱工具,由美国德克赛尔大学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博士开发。CiteSpace可以在识别突现词和突现文献的基础上,给出这些突现文献的施引文献聚类,这为我们准确快速地辨识和探测研究前沿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CiteSpace能够通过引文网络分析,找出学科领域演进的关键路径;找出学科领域演进的关键节点文献(知识拐点);分析学科演化的潜在动力机制;预测学科或知识领域的研究前沿[3]。
本研究在具体运用CiteSpace时,采用了科学计量、信息可视化分析与统计分析等策略,包括引文分析、共被引分析、聚类分析等具体的技术手段。文献的被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的影响程度和质量的高低,通过引文分析,结合信息可视化技术,找出高被引文献,也就是学科领域发展的关键节点文献,就可以探索学科演进的关键路径,揭示学科发展的背景,挖掘学科演进的动力。文献的共被引是指两篇文章的共被引频次,该频次越高,表明文章间关系越密切,意味着两文献的学科背景越相似。借助信息可视化技术,可将期刊、文献、作者等分析对象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共被引网络简化为较少的若干聚类群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形象地表达出来,进而研究学科演进的结构和特点。聚类分析是对具有多项指标的数据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用相似性尺度来衡量事物之间的亲疏程度,并以此来实现分类。根据层级聚类的原则,即相似性从大到小,依次将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聚类,使文献间的亲疏关系得以明晰化。
3数字化校园研究热点
本研究以“数字化校园”、“数字校园”、“digital campus”、“campus computing”等为组合关键词,在CNKI、CSSCI、Web of Science(SCI、SSCI和A&HCI)3个学术数据库中进行主题词检索,并绘制了近5年国内外“数字化校园”研究的趋势图(图1):从2007-2012年间,关于数字化校园的研究不断热化。
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数字化校园关键词的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可以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对研究热点问题进行可视化,总结我国当前数字化校园研究的热点理论及其发展趋势,其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而中心度高的关键词汇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首先国内更多采用“数字化校园”的表达,部分采用“数字校园”的表达。其次,2008年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主要着重于对资源环境的建设:从无线网络的覆盖到基于J2ee和Webgis等的平台建设,主要着眼于通过一体化数字校园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构建关联整合的信息系统和有机集成的支撑环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贴切服务。同时,由于对概念的提出和设计,这一时期的论文主要旨在搭建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框架,确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到2010年,学者们引进了新技术,同时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意见,数字化校园在逐步走向应用和融合阶段,重点在于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信息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并推动自成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和广域性的数字化社会的对接。
4数字化校园研究聚类
对论文形成的网络进行自动聚类,共出现了13个聚类(见图3),当用sigma指数来衡量这些聚类的时候,选取其中sigma指数最高的7个聚落(如表2)。可以发现,除了数字化校园(Digital Campus)以外,其他大多属于技术层面的关键词,如网格(Grid)、负载平衡(Load Balance)、数据挖掘(Data Min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等在近几年频繁出现。而这六个关键词从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可见,对于数字化校园的研究,目前国际上的前沿主要是在新型计算模式的引领下,为校园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作为数字化校园中的一种承载形式——校园卡(Campus Card),也有着较高的sigma指数,受到关注。
同时,sigma值较小的聚类包括吞吐量、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等,这些关键词有别于传统的数字化校园研究中对框架的构建和基本技术的应用,而逐步转移向网络边界、平台支持等方面发展。更多的关注点落在了如何更好地运作平台,而不是如何去搭建新平台。这和我们现实生活中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已经初步成型且需要不断完善和推进这一点是不谋而合的。相对于技术层面的研究,人文理论的研究在数字化校园研究中就极少见到,其中人事系统(Personnel System)为关键词的聚类虽然不大,但是明显独立于传统的数字化校园和数字校园为中心组成的网络之外,是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同时,在传统的以“数字校园”、“数字化校园”为中心构成的网络结构中,也看到了一些中心度不高的点,它们主要集中在安全、管理、维护、数据挖掘等方面。这些都是数字化校园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要点。网络的复杂性与数据的特殊性使得数据安全尤为重要。同时数据的管理和挖掘将有效地发掘和延伸数字校园的功用。
5数字化校园研究趋势
5.1以校园实际需求为导向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专家和学者开始越来越重视实际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新技术等。在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学术交流会(NCDS-K12)上,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从学校、家长、学生、教师和课程五大角色的需要出发,提出“数字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建设指导思想,进行数字资源、数字化平台、技术应用和移动学习探索四个层面的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学校信息化的整体发展[4]。也就是说,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要从传统的技术层面考虑,更要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将校园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5.2以常规化应用为诉求
国内外政府部门和高校对校园信息化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更多的高校制定了信息化整体建设规划和财务预算,将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来做。建立系统建设和推广的长效机制,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拓展,服务教学、科研和管理,推进机制变革。
5.3以发展特色、探索新应用为导向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需要着眼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特色化和新应用。最近兴起的许多新技术都可以和数字化校园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电子书包资源对课堂的拓展,以及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对数字化校园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研究人员对数字化校园理论的建构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对于技术的实现和应用的拓展却仍在继续。只有不断融入新的技术和概念,才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提升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立鹏,陈雅,郑建明.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2004,22(3).
[2]刘菁,董菁,韩骏.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内移动学习演进与前沿热点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3]白书弟,王玉.对数字化校园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8(18).
[4]苏文生.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校园一卡通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1).
[5]李海霞.数字校园中资源中心的研究与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5(1).
[6]张敬涛,丁新.美国、香港中小学数字化校园与支持服务体系考察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化;校园云存储;安全;控制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互联网已经与各行各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当今时代俨然已经成为大数据的时代,信息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也逐渐将大数据利用到了学校的资源管理当中,通过将数据储存在云端,来解决当前高校发展过程当中存储资源空间不足的窘状。但是鉴于网络的不稳定性,如何保障校园云储存的安全,就成了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如何保障信息的安全为研究对象,对这一过程当中应当使用何种措施进行安全保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云计算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服务层次
1.1云计算技术
所谓的云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的硬件以及软件设备将所有的信息进行存储。在此技术下进行存储,只需要进行虚拟空间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可以分门别类组成不同的文件夹进行管理,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只需要对不同的文件夹进行点击,就能够实现对于信息的查看。查看的空间与时间都不受任何限制,十分便利,储存的空间也较大,能够满足大容量的信息存储。
1.2云计算技术的服务层次
云计算技术能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其环节都包括哪些,需要如何进行操作,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首先,应当明确云计算技术的使用需要建立三个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系统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其次,本文将对三个不同的系统进行分析,具体如下:第一,整个系统的利用需要建立一个虚拟的平台,在此平台内可以实现对于数据的资源管理以及利用,通过简便的指令就能够实现对于资源的查看删减等内容,此平台的建立需要硬件资源以及软件开发。对于此平台,我们可以将其视作为中介的页面,通过此中介就可以实现对于资源的管理。第二,在使用这个平台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指令的操作,而系统当中就应当对指令的操作进行提前的输入,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的当中下达指令,系统就能够自动完成指令,此过程当中需要运用到软件设计。第三,如何保证下达的指令能够获取到相关的文件呢,那么就需要将计算机存储的设备与指令输入相连接,当下达指令之后,计算机存储设备部分就能够自动的完成对于数据的发送。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设立就能够实现对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最后,这三个环节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能够为大数据时代如何进行信息的安全存储,提供技术保障。本文通过图1,将三个系统进行了图示化的设计。
2云计算技术在网络存储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含量较高,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此过程当中,用户可以通过支付相应的费用来获取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也能够通过经济利益的获取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2.1云计算技术在网络存储上的优势
在传统的信息管理过程当中,高校会通过购买大量的机体和设备来实现对于资源的管理。在此过程当中需要首先对市场进行调查,综合本校的预算选择最适合的设备进行购买。但是在此过程当中的支出会耗费相当一笔费用,并且,还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支持与指导,才能够完成对于资源信息的管理,有时还需要承担系统的卡断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教务系统正常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在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无须花费大量的成本进行设备的购买,既能够节约经济的支出,又能够对信息的存储实现高质量的保证。
2.2基于大数据下数字化校园云存储模型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校园存储需求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特殊化的定制。简而言之,就是在上述三个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中,通过一根线缆与云储存建立联系,在此情况下就能够满足对于数据的利用。线缆与云储存的相互连接需要通过接口来实现,在此过程当中涉及了对于存储系统的指令应用,也涉及了对于整个平台的应用,而访问的过程中涉及对于访问层的设计。首先,对这一整个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基础环节进行简单介绍。在存储层当中应当能够实现对于各种资源的管理与集中式的存储,通过对指定的反映,能够对资源进行整合,在此过程当中还能够实现对于资源的动态化管理过程。当存储环节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自身的反应机制进行灵敏的反应。其次,对这一系统运行过程当中的核心部分进行介绍。基础管理层的设置,其目的在于能够在用户使用的过程当中为用户提供指引,能够保证获得许可的用户,切实享受到这一系统带来的便利,通过对平台的操作实现对于资源的集中化管理。在这一环节当中涉及了对于身份系统的识别,因此技术含量较高。再次,对这一系统应用过程当中的连接环节进行分析。上文当中已经简要提及,这一系统的应用,需要通过将用户与整个存储系统进行连接,帮助用户成功的登录系统,进行各种内容的操作。最后,在进行系统操作的过程当中,应当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访问平台,在进行系统的登录过程当中,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都可以完成对于平台的登录,然后实现对于数据的管理。此阶层就是接入访问层。
3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问题
这一技术的应用为资源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互联网具有不稳定性,在此过程当中可能会受到攻击。因此,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保证问题就成了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重点问题。
3.1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现状
在此节,本文对当前的网络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过程当中可以发现当前的网络安全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数据通讯存在漏洞。在进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需要对数据进行传输,在传输的过程当中由于科学技术的手段较为高明,因此可以对数据实现窃听或者是篡改,在此情况下数据的安全就会产生被泄露的危险。如果数据被泄露,那么这一技术的应用也就失去了其价值,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第二,网络系统需要完善,在进行网络系统应用的过程当中,本身就存在被诟病的环节。其在于网络系统具有不稳定性,极易被具备一定技术的人进行攻击,而如果无法保障数据的传输以及网络本身的安全,就无法对这一技术进行真正的利用。举例说明,在进行网络信息浏览的过程当中,弹出的页面可能会指导你进入某一个网站,进行链接的点击。但是可能在链接点击过程当中,会出现本部电脑当中的个人信息也会被泄露的情况。在社会新闻当中经常报道,这种网站的出现导致个人信息被泄露,进而发生了经济损失的情况。对于云计算技术的使用也是如此,在进行数技术使用的过程当中,资源也有可能会被泄露,通过任何链接的点击都可能将会对这一电脑本身产生威胁。而云计算技术的使用,在电脑的操作过程当中同样也会受到威胁。
3.2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优化措施
为了切实的发挥云计算技术在资源管理过程当中的应用,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如下措施,希望能够为实践当中的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保障。第一,在进行云计算服务使用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平台数据安全的保护。在实践当中发生被攻击的现象,通常是由于个人防范意识不强。意识对于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无法树立安全使用的意识,那么将会对实践中的操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用户使用的过程当中,对于一些不明网站或者是不明的链接都不应点击,予以忽略,以此来保障平台的安全使用。第二,为了保障用户的资源管理安全,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用户之所以能够选择这一技术进行资源的管理,是因为这一技术所具备独特的优越性。此时应当有配套的机制,帮助用户完成对于此项技术的应用。在高度信任的情况下,结合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资源的管理,能够保证这一技术的应用更加具有效率。配套机制的建立应当是一个完善的系统,例如定期对此技术的应用进行系统的防范升级与系统加固。总而言之,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是信息取胜的时代。信息作为一种虚拟的财产能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帮助人们获得经济利益。在面对庞大的信息群的过程当中,如何对信息进行管理就应用到了云计算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为存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简化了很多流程,但是云计算技术本身也是存在劣势的,在这一过程当中如何保障自己的信息安全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对当前的云计算技术使用过程当中会产生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实践中的信息安全提供思路,切实的保障资源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伟阳.浅析云存储安全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1(16):121-121,128
[2]陈磊.新时期面向云存储的安全存储策略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85-185,187.
[3]王亚楠.云端数据存储安全技术分析[J].俪人:教师,2016(007):281.
[4]张一名.大数据背景下云数据安全存储技术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9):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