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 写作 组合教学策略

一、引言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具有课程再创造能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课程理念在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中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各项知识的能力。阅读和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基本课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阅读有利于学生加强思想内涵、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积累,写作中的体验也会促进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阅读和写作组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从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种课型分离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联系起来,更谈不上知识迁移和教学方法组合,导致学生无法学用结合,阅读流于形式,写作没有丰富的素材。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阅读―写作组合教学的一些实用策略,希望为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初中语文阅读―写作组合教学策略概述

在日常教学当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将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帮助学生学会积累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素材,并教会其在写作过程中通过这些素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写作技法,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与收获,进一步促进其阅读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的组合教学策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1.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材料积累。丰富的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材料收集和分类。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写作材料收集的重要性,并制订具体的摘抄标准。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摘抄材料的分类与整理,比如可将摘抄的词汇和语句按写人类、写物类、写景类、述事类分别摘抄或者在不同类别的词汇和语句前进行不同标记,方便日后查找;也可按不同的主题将词汇和语句进行分类标记,从而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记忆。

2.阅读教学中的写作素材运用训练。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材料积累后,教师还应对积累的这些写作素材的运用进行讲解。首先,应告诉学生如何根据文章的写作主旨选择材料,使写作素材既具有典型性,能够说服和感染读者;又具有创新性,使行文的角度新颖而独到。其次,应教授学生材料的连接与过渡,包括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过渡,从而使文章的素材能够自然紧密地连接。最后,应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材料的详略安排,从而使文章中心突出,内容饱满。

3.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成文技法讲解。在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写作材料以后,应引导其通过适当的写作技法使文章更为传神。文章的成文技法包括文章提纲的书写、开头和结尾的处理、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以开头和结尾的处理为例,开头的技法包括开宗明义式开头、概述式开头和描述式开头,开宗明义式开头即一开始就交代文章的主旨;概述式开头即在开头时交代事情的大致情况,使读者明白事情发生的背景;描述式开头即通过描述景物或者人物引导读者进入预设场景。结尾的技法包括总结归纳式结尾、抒情启迪式结尾、呼应开头式结尾,总结归纳式结尾即在结尾处总结全文基本内容和主旨;抒情启迪式结尾,即在文章最后用形象的语言抒发感情、发出号召;呼应开头式结尾即在文字上或者内容上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

三、不同文体阅读―写作组合教学应用举例

1.写景类文体。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为例,我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⑴本段描写了哪些动植物?⑵本段的景物描写顺序有哪些?⑶本段的修辞手法有哪些?⑷本文的用词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文章描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包括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菜花、云雀、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文章涉及这么多景物却没有丝毫凌乱的感觉,反而充满了童趣,显得生机勃勃,原因在于运用了多种景物描述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到春天到秋天、从下而上的植物和从上而下的动物,这些有序的景物描写把多种动植物合理地进行了安排,使文章错落有致、条理清晰,充满童趣的语言使百草园变得有声有色、趣味无穷。

在此次教学当中,我让学生将文中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积累写景类的材料,并通过阅读过程中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写作时各种素材的选择与安排顺序,并让学生体会不同修辞手法对景物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塑造。

2.写人类文体。朱自清的《背影》一直是写人类文体的典范,文中通过对父亲动作的传神描写,展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让学生理解特定境下的细致描写的特点,体会朴实语言表达出来的深情。在欣赏课文的同时,我让学生学习对父亲动作的描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的情感,从而顺利地由阅读教学迁移到写作教学。在学生领悟文中运用朴实的语言描写动作,进而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后,让学生尝试以同样的方法描写身边的同学,并选几位同学阅读自己的文章,看其他同学是否可以通过文章中的动作描写猜测出是班上的哪位同学,以评价学生对动作描写的掌握程度。从了解所阅读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手法,到学会用这些手法进行练笔,再到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与交流,通过此种阅读―写作组合策略,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此种人物描写法,并在以后的写作当中加以运用。

3.叙事类文体。在《最后一课》当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揭示了小弗郎士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情感。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2)小弗郎士是个什么样的孩子?(3)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手势结尾?(4)全文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思考以上问题,让学生理解如何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展现人物形象,用简单的场景描写来渲染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细小事件的描写来展现大的时代和历史主题,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更好地围绕主题选取合适的素材。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选择不同时代背景或特定情境,让学生描述这些背景下人们心理状态和生活细节的变化,让学生学会用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来反映深刻的主题。

阅读和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课型,对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两者组合教学的策略,从而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夏立宽.初中语文大量阅读研究的策略――“1+3”的课文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2:18-19.

[2]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7:79-81.

篇2

【关键词】高考英语 阅读 写作 整合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对于英语的学习必须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不可以对某一题型进行偏失。而在实践教学中,很多的老师常常喜欢把英语各类型进行分类教学,完形填空、作文、阅读都是单一的来进行教学。其实,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阅读与写作是相互关联的,相铺相成的。

一、巧用佳句美文,做到学以致用

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要适当和恰当的对教材,学材进行整合。对于高中生来说,提升写作的技巧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慢慢积累和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教材中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虽然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还需要拓展学习视野,最大限度的利用一些有利的资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给学生学习借鉴的机会。如在《5年高考3年模拟》文章中出现的increasingly 的用法:a. I became increasingly puzzled as no post cards were like this. B. Then I had to walk several blocks in the increasingly heavy rain. 笔者认为这个词如果能正确使用在学生的习作中,那一定比“more and more”更吸引眼球,因此在分析完文章之后特意做了提醒。

二、分析篇章行文,做到借鉴仿写

高三复习教学中,单元的阅读文章往往是整个单元的中心话题, 教师可在复习泛读和精读文章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既降低写作难度,又使学生有素材,有思路,有内容,更容易下手成文。高三学生也普遍存在句子基本结构模糊不清,语法基础薄弱。教师可利用教材内容,规定格式和形式,使用教材上出现的句子和词组行文,有助于避免学生句子越写越错的情况。在高中英语的写作考试中,图表类的文章难度系数是最大的,很多的学生无从下手,甚至看不懂图表所表示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含义,如果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或者看到类似的文章,他们对这样的图表题也就不会感觉到太困难了。在高三英语复习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总结,对于图表类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总结与归纳,能仿写这样的文章。如:必修2 Unit1 Cultural relics,单元阅读部分的话题是琥珀屋,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与接受当下流行文化的相关话题,仿写就“否要要花费大量金钱保护文化遗产”进行练习,又如选修6 Unit1 Art话题也涉及了西方文化发展史的知识,相关写作练习可就“中国艺术、西方艺术与当下大众艺术你更喜欢那种”,学生也可仿写套用布局行文。

三、话题素材,灵活运用

笔者对历年来的高考英语题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总结,发现高考英语中所涉及的作文表达类题目都是大家熟知的话题,很多都是学生周围的事情或者时事事件,这些内容其实在很多的阅读理解文章中都有渗透和呈现,比如低碳经济、环境污染、雾霾天气、民生问题等。说到这,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能做个有心人,对于这些日常阅读内容进行积累和总结,那在作文创作的过程中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如最近高考复习阅读材料中经常会碰到关于乔布斯的持久影响力、动车事故、互联网时代及幸福感等与时代紧密相联系的文章,笔者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都会让学生再读再记忆积累,这些文章为学生进行人物说明,帮扶老人、人际交流,人生态度等多种类型的文章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很多的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英语表达,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写作素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样学生就能有效的开展作文创作了。

四、拓宽阅读路径,开展有效阅读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之后,就会有一种阅读的冲动,阅读面也会逐渐的扩张,由课内转向课外。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还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这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给与指导。阅读的内容选择做到(1)思想性强,内容健康;(2)材料难易适合学生实际水平;(3)题材涉及面广,趣味性强;(4)文章体裁多样化;(5)语言地道、规范。 在阅读方法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教师再组织与阅读文章相关知识的讨论,共享阅读文章的感受。而后学生根据命题作文进行相关写作。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后进行写作比赛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写作结束后,教师还必须做大量的工作才能确保教学效果。

综上,高三复习教学中教材和相关阅读材料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通过不断的挖掘,会有不断的新东西被挖掘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有智慧地,恰当地作出选取和整合,尤其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注重它们的相互联系,学习借鉴,整合运用好教材,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不断内化,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探究性学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探究性教学,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允许学生自主地去解读课文。教师不再关注学生阅读的结果,而要关注读的过程。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有效的探究性研究,才能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同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阅读是新课标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过去的阅读改革中我们看多,大多数都是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构建,因此影响了阅读教学的发展。新语文课表体制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说明了语文是交际工具,又诠释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学习语文,既是习得语言的过程,又是提高自我素养,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探究性阅读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这种阅读方式将阅读看做体验探究的过程,从实质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已进入探索阶段,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使得探究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当务之急对探究性阅读的探索,是指导新课程阅读教学的重要实践。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

阅读教学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构建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的兴趣。但有些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给学生的阅读环境很压抑,课堂以教师为主,教师对阅读的过程具有绝对的掌控权,学生反而成为阅读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阅读氛围沉闷、了无生气,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并且在长期被动接受的情况下形成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的性格。因此,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给学生充分阅读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的阅读氛围,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体会。

(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抓住机会促进深化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时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阅读自由,明确自己的教学位置,适当地给予学生点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章,鼓励其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授课文《月光启蒙》时,让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探究文章主旨、思想观点等等。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给予其适当鼓励,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母亲是怎样在月光下对我进行启蒙教育的?不打断解决问题的思路,适当地表扬学生,引导其进行探究性及开放性阅读,对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沟通与交流。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安排一些小练笔,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对课文理解,让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体会写下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启发指导其进行小练笔,我们以《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本篇文章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赞扬了伟大的母爱。所以,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本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在日后的写作中,模仿该写作特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三)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会阅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绝不是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获得的体验与感悟才是最真切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他们亲历阅读探究的过程,体验阅读的乐趣,感悟阅读素材中的情感,同时,渗透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之中,教师不妨根据阅读文本的难易度以及要求,研读品味重点篇目,对于不同阶段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学会精读、略读和整体游览。积极开展课内探究性阅读教学,在课堂中给他们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充分让学生自己朗读、默读,以读悟情,在读中探究感悟。教师还可以根据阅读的素材之间的关系,积极开展比较阅x,引导他们对其相同点、不同点加以比较,进行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阅读能力。(四)阅读中激发内心情感,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

阅读与写作都离不开文字积累。语文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感性多于理性。无论是语文习题,还是写作训练都没有标准的答案,一般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开设语文这门学科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通过阅读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概括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阅读教学让学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积累的经验来分析文章,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通过开放式阅读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开展自主性探究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开放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阅读素材,与阅读文本展开心理对话,从根本上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首先必须以学生为主,通过开展自主性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在读中陶冶情操,提升阅读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J].学周刊,2016(04).

[2]樊蕊.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1:111.

[3]郑福海.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绿色通道[J].教育艺术,2016,01:73.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目的;重点;层次

一、对阅读教学的目的认识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阅读能力,其次提供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程晓堂,2007)。其实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目的都是认同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由自主”地大讲特讲阅读语篇中的每一个可能成为“考点”的语言点。这种无奈主要源于两点:(1)对阅读途径的片面依赖;(2)对阅读考试的误读。

1.阅读途径

在语言教学领域存在两种阅读途径:一种叫做自上而下模式,另一种称为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的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自下而上模式的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部分―整体―部分。有的教师过分依赖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组织教学,这样的阅读过程就类似于翻译。

2.阅读考试

现在纸笔测验中对阅读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其考点绝对不是独立的词汇或者句型结构,而是基于语篇理解的阅读技能。学生要形成阅读技能,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启发他们关注语篇的结构特点、文本特征、题材风格等,而不能过分依赖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因此,教师应该更合理地安排阅读教学的重点。

二、对阅读教学设计中重点的认识

1.以口头表达为重点

小学英语教材中以对话为主的语篇材料,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话题背景和口头表达示范,那么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可以落在“说”上,其余“听”“写”等技能为辅。

2.以阅读为重点

如果碰到人物较多、关系复杂的阅读材料,教师在设计时重点应放在阅读策略和方法上,从而帮助学生梳理不同人物对应的不同活动。

3.以写作为重点

杨丽(1996)曾采用实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发现语篇能力与阅读、写作水平呈正相关。因此,如果碰到的阅读材料本身短小精练、结构特征明显,就可以通过对其语篇结构的分析使写作成为阅读课的重点。

三、对阅读教学层次的认识

1.“意义”层次的阅读教学

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我们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揣测词义,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

2.“形式”层面的阅读教学

词句的学习,观点的理解都在一个完整清晰的全篇认知中进行,当我们处理阅读材料中具体知识点学习时,通常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语篇中提取关键信息直观、形象地呈现在黑板上,掌握重点语言;(2)就关键信息设问(When,Where,What,How,Why ...);(3)选择答案填补关键信息;(4)正误语句判断;(5)将语篇分句打乱顺序,重新组合。

3.“运用”层面的阅读教学

一节阅读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是否找准了“切入点”,以“切入点”为突破口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的背景知识,为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入阅读,由语言输入到输出搭建了桥梁。课堂中教师巧妙设问、启发引导、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节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成功的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语文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

目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灌和满堂问的情况,这样不仅不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消化吸收能力。过于程式化的教学会降低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使他们不愿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使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呈下降趋势。

2.阅读教学开展深度和广度欠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对课本教材进行阅读,更多的是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人文知识和开阔他们的视野。教师除了要让学生阅读课本以外,还应该加强他们对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优秀的中外名著包含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的文学底蕴,对他们的自身知识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阅读教学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较为欠缺,这就造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低,无法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3.过分注重文本细节,缺乏对学生整体把握的引导

过分注重文本细节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讲解的时候,过分关注学生对某一个部分的理解,却忽视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能力,没有指导学生进行整体有效的把握和引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阅读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就无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

4.阅读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阅读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考核方式。通过阅读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做对教师阅读过程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评价体系来进行自测,从中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地通过阅读练习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为他们今后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学校没有建立科学的阅读评价体系,这就使得整个初中阅读教学效率普遍较低。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个性

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有趣的事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时用新鲜趣味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力求每一个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领会到阅读的美和欣赏的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当遇到优美的作品时,首先应该准确地、富有感情地在学生面前范读一遍,再让学生一起朗读一遍。当学生朗读遇到需要加重语气阅读的地方时,教师应该跟着一起读,让学生明白此处是阅读的重点。在朗读的时候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放慢速度,边读边感受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2.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具备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能够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才可以发现语文所具备的魅力和语文学习的乐趣,并且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并开展相应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解放思想、拓展思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3.加强科学性阅读,指导阅读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加强科学阅读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推动学生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这样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使他们具备语文素养,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

4.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才可以在不断的沟通中实现信息的传递,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在阅读中大胆质疑,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答案。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才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如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和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教授,不仅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摆脱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宽松舒适的阅读环境,并且要恰当地运用激励手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具备语文阅读学习的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国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9(1).

[2]徐亚丽.也谈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3).

[3]尼玛普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9).

篇6

【关键字】作文教学;阅读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1.前言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个部分是小学的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的能力训练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为写作教学的前提、基础,而写作则是对阅读进行检验的尺度,把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作文有极大的促进能力。实践表明,尽管小学生的写作基础并不完全为阅读,却着实离不了阅读。首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很多方面的条件,第一层次的条件是学生所获取的直接经验并进行积累,认识与体验实际的生活素材。但毕竟实际直接经验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若想在写作上有所进步,就必须借助课内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来获取间接的经验。第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留心观察事物、正确判断实物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强烈爱恨情感。关于爱的美好的实物,可以倾心的去歌颂,关于恨的丑恶的实物,有全力毫无保留的批评的能力,敢爱敢恨。其三,学生可以从广泛的阅读中学习掌握一些的写作技巧和创作规律,体会以及借鉴别人成功的写作方法、经验,加以运用。因此,阅读教学可谓为写作教学的前提、基础。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检验其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读与写密不可分,成功的作家总是在阅读过很多文人名士的作品后结合自身的经验及想象,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其中每篇文章所涉及的知识、写作技巧,都是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练习才可成型。所以,写作是检验阅读的尺度。

2.阅读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1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写作的兴趣

小学的教材中囊括了许多优美的诗歌和散文,丰富多样。如果语文老师加强对小学生的阅读训练,实时地在阅读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好好的引导,进行启发,那么小作者们的写作兴趣一定会提升起来。比如说在学习诗歌时,老师让一些同学大胆站到讲台上分别自己是大诗人李白或者杜甫,用心体会原作者写作时的心情,想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那些千古绝迹的,那么,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升高,兴趣也更为浓厚。好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2.2通过阅读教学能让小学生们学会如何准确用词,如何进行环境描写

小学的课文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精选出来的内容,在用词和造句方面都是经过细心考量的。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从词句方面细细的引导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对一些加点词句好好品味,及时讲解,将教程有意识的向写作方面靠拢、迁移。长期以往,学生们渐渐就能注意到写作中到底该如何斟酌字句了。环境描写分析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并教导学生们体会到适当的在作文中加入景物描写可以达到营造氛围、烘托人物的形象等作用。在阅读教学讲解到环境描写时,亦要有意识的引导向写作方面,时日一长,学生们自然而然就能掌握一定的景物描写方法了。

2.3阅读教学教会小学生们如何通过观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无法言语的小孩是通过不断地观察,才渐渐能模仿、学会说话的,所以说观察是我们对事物进行认识的首要途径,是一种做任何事都不能缺少的基本能力,教会了学生进行观察,就是教会了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的关键步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着重引导学生们进行观察,交给他们观察的步骤、方法,渐渐使得他们观察事物的条理性得到提高。而后,也要想办法让其明白观察的目的是什么。这就相当于让他们当了一回作者,看到了什么、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写,捕捉好重点、有意义的点,为写作慢慢积累素材。现有阅读上的进步,才能有写作上的进步。只有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有米可炊"。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是我们的小学生呢。

2.4阅读教学带学生们深入生活,体会、开拓眼界,加强记忆

无可置疑,生活为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们主动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发现和积累写作素材,广读、多读、熟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小学生们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让他们走向更大范围的人文自然社会的实践中,接受多方面的信息并能养成爱思考、会思考的习惯,鼓励小学生们做些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强化其笔记内容的记忆,交流读书体会,为写作打好基础。

2.5阅读教学能启发小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于联想中对写作素材进行积累

教学的最大失败是仅仅教会了学生们知识,而完全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是什么。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不仅只关注其写作素材的积累量,更要注重发展起观察、联想的能力。有了模仿,少了联想,就不会有自己的创造、创新。因此,在教学生们进行观察时,更应注重培养他们进行积极思考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启发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将脑中的信息转化为言之有物的语言,熟知的事物就成为学生们的感性材料,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

3.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作文教学是最让老师棘手的教学内容之一。作文是衡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尺标,一直为语文教学的大头。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为作文教学积累写作素材,提供写作创作的源泉,是诱感的表达、培养写作技巧的有力工具。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只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力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望春.例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1):143-144.

篇7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偏离了阅读教学的性质与目标,导致阅读教学陷入了困境,这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话教学”未能有效落实到位。阅读教学属于师生以及教材之间的对话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字词的掌握、文章思想的领悟以及写作技巧的借鉴,更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引领学生走进教材的世界,自主地探究与感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落实到位。首先在一些开放性讨论问题研究的环节,为了提高所谓的互动效应,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本不需要思考,学生也在“装模作样”地回答这些明知故问的问题;其次是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过程中,看似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因为对学生思维缺乏有效引导,五花八门的答案并没有发掘出文本的真正内涵,导致阅读教学处于浅表层次;另外,整个对话教学过程中真实情感缺乏,思想碰撞不足,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思维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的文本阅读缺位。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未能引导学生正确、深刻地发掘文本内涵,尤其是在对文本分析的过程中未能有效尊重作者的初衷,未能还原文章的原貌,导致阅读活动不再是对文本的基本理解,而是成为了天马行空的高谈阔论。加之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手段的运用陷入误区,使用过多过滥,虽然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但是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这一教学手段,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语言理解和情感体验的深入程度,学生自我感知体验与想象创新能力下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如同云烟。

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路径

(一)让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成为主角。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开展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构建思维碰撞与情感交融的平台,让学生乐于、善于开展对话活动。首先,教师要致力于构建民主的课堂,不能将学生当做教师观点灌输的对象,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启发学生去深入理解和发掘教材中的信息与情感,相互之间属于平等的状态。其次,教师还要做好对学生思维的引领与教学掌控工作,赋予学生自主思维与探究的空间,并非让学生去天马行空地发挥,要始终坚持主导方向。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保证学生的思维方向沿着文本的意图深入开展。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文本,不仅要掌握字词、语句,还要对其中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信息进行深刻感悟,对人物的形象、蕴含的主题、揭示的道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解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创设平台让学生自主分析与探究理解。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尤其是要走出教师强加观点给学生这样的误区,要通过思考题、探究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全面领悟。笔者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理解难点与学习重点进行初步筛选,结合教学流程将其融入到教学引导之中。另一方面设计出对学生具有思维引领作用,同时与教学重点难点相一致的思考题,以此为线索引领学生分小组开展分析研究活动。这样的启发引导活动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理解的积极性,也能够借助于小组这样的集体攻克难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具有较大帮助。例如在《安塞腰鼓》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掌握修辞、选词、短句、想象等表达形式,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体会形式与情感间的关系,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陕北高原的舞蹈——安塞腰鼓,接下来出示思考题:“对照课文,将体现场面壮阔、气势磅礴的部分找出来,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将其表现出来?文中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实际上还赞美了什么?为什么?”在这样一组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深入开展文本阅读分析,进入到字里行间,身临其境地体悟文章中蕴含的强烈情感,对文章的节奏也能够准确把握,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解、感悟与分析能力。

(三)强化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技巧。初中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技巧不足,也会影响阅读教学成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迅速浏览教材,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结构与主题,初步熟悉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指导学生深入研读文章内容,对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及其景观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接下来还要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提炼与总结,尤其是文章中的表现手法与技巧等方面,更要指导学生进行深刻地感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效果,而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

篇8

一、群文阅读是充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1.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都是以之为基础的。群文阅读教学是基于文本集群的教学,它利用文本集群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来指导学生展开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这要比单篇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例如教读《阿房宫赋》,为了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赋体文“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特点,教师增选王粲《登楼赋》、苏辙《墨竹赋》、欧阳修《秋声赋》等与之构成文本集群,通过“精读+略读”的导读模式,围绕赋体文体式章法、语言修辞等层面来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并开展名句活用、好句赏析、佳句改写、辞格运用仿写等多样化的读写结合训练,以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的。

2.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基于单元结构的教学,文本集群教学要比单一文本的零敲碎打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群文阅读教学更强调文本的“互文”关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广度的拓展,思维深度的提升。

教读《跑警报》时,教师选编了一个文本集群——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其中包含有《五味》《手把肉》《故乡的食物》《昆明食菌》《四方食事》等,组织学生阅读,围绕“汪曾祺美食散文的文化价值是什么”来展开研读探究。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获得如下认知:汪氏美食散文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风俗人情、知识考据、人生哲理三方面,而汪氏美食散文的人生哲理又表现为对和谐、宽容、宁静的诗意生活的崇尚。在群文比较阅读中求得共性,即规律性知识的认知,这是训练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可行途径。

3.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相较于单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依托文本集群的内在有机关联,更集中地落实审美鉴赏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例如教读高适《塞上听吹笛》一诗,教师针对该诗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选择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杜甫《吹笛》等诗歌构建文本集群。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杜甫的“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高适的“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些都运用了通感手法,化实为虚,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诗人把笛曲名(如《关山月》《梅花落》等)拆分,提取曲题中的名词,诸如“关山”“月”“梅花”等,将之转化为意象,与其它实在意象相融,构成虚拟的场景,生动地传达了听曲的体会。这三首诗都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而侧重点各有不同:李诗表达的是去国怀乡的悲愁;杜诗传达的是羁旅漂泊、感时伤世、怀念故园之愁;高诗抒发的是战士的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

4.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依据其高度聚合力的单元结构优势,在围绕某一共同点的基础上,经由文本纵横比较阅读与探究的实践活动,来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例如教读李密的《陈情表》,围绕如何正确认识晋武帝的“圣朝以孝治天下”的主张,展开探究。将其与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以及《晋书·孝友传·李密传》构成文本集群展开比较阅读,探讨两文忠孝思想的内涵。通过开展课堂即兴辩论、课后随笔写作等方式来理解《陈情表》的陈情艺术,认识《出师表》中诸葛亮的良苦用心。

二、读写共生是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

只读不写,只写不读,都无法真正夯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必然要贯穿读写共生的实践过程。读与写是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双翼。“读写共生”实践,意味着写作话题源自阅读活动,因读而生写,因写而促读。读一个文本集群,写作对象可以是针对多个文本之间相互联系而衍生的规律性知识,也可以是针对某一文本区别于其它文本的特色。

“读写共生”实践活动中的“写”,要写些什么?可以是篇章写作,如基于文本内容的扩写、缩写、改写、续写、读后感、文学短评、专题研究论文等;也可以是片段写作,如基于语言积累的句段仿写、赏析、评点等。

“读写共生”,强调读与写的相辅相成,若就活动侧重点而言,又可细分为读而写之写作,和为写而读之写作。前者指向深化和细化阅读的写作,后者是指向写作技能的阅读能力训练。教读《阿房宫赋》,为解决知人论世的问题,教师引入互文本《唐才子传·杜牧传》供学生阅读,设计一道读写结合的训练题,阅读《唐才子传·杜牧传》后,试用80 字左右,以“杜牧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概括;再引入两首咏史怀古诗——唐代胡曾的《阿房宫》、清代丁尧臣的《咏阿房宫》,让学生以书面文字简要评析两诗主旨的异同;又让学生扩展阅读《上知己文章启》,让学生以“简要分析本文主旨”的论述题来写一段阅读体会,进一步明确杜牧写作《阿房宫赋》的意图。这样的群文阅读,于读中写,以写促读,其交互并进的活动过程涵盖了信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与评价性阅读等实践活动,这一系列的“读中写”,是偏向于对主文本《阿房宫赋》的深度理解的。而若基于《阿房宫赋》的“借古讽今”的史论笔法,让学生学习借鉴这种讽喻性构思来写作议论文,则是主要指向写作技能的写的训练。

篇9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4―0054―01

高中语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关系着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下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开放型教学在高中阅读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本文主要对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进行探讨。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简述

开放型阅读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阅读教学的理念、目标、模式、评价等各个方面,其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既继承中国传统阅读教学的精华,又汲取改革开放以来阅读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加上学校自身的阅读改革实践,自成体系,使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学习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型阅读教学,更能够发掘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开放型阅读教学要注意的几点要求

1. 注重情感熏陶。在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是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要选择思想积极向上的爱国故事、民族英雄故事进行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提高其民族情感,净化其心灵,升华其道德情操。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积极体会英雄的民族情感,从而激发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的形成。

2. 注重文学鉴赏。在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筛选阅读作品及阅读材料,不仅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多种题材、多种文学形式的接触,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拓宽知识面,提升文学素养。文学鉴赏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但阅读并不完全等同于鉴赏。文学鉴赏更注重感受和理解,是情感与认识的统一,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受到艺术感染,体会其中思想,形成完整的思维和逻辑判断,通过对作品形象、内涵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从而得到精神境界的升华。因此,要在阅读中注重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3. 注重语言表达技巧。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实践中,在阅读的同时要注意培B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学会怎样运用语言,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与人沟通,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能够提升其写作水平。

三、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途径

1. 摆脱传统,不断创新。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到考试内容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只选择与考试相关的阅读篇目,并且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和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没有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进行选择,学生的阅读热情不高,阅读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开放型阅读教学中,除了教学大纲要求的阅读内容,要创新阅读模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师适当指导,保证阅读内容的健康、向上。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书、报纸、杂志、书籍各种阅读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10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能力;教学情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阅读教学是以阅读活动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是语文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所以,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阅读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还要求能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从而实现自我个性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丰富。

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策略

1.注重课内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节课下来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而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是比较少的。然而事实上,靠老师讲是难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而是需要学生在自主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出来,即是“读中自悟”,情在读中自悟,理在读中自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增强语感,引导学生从言语体式的整体感悟出发,通过整体观照下的局部分析,揣摩文章更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遣词造句,从而深刻地掌握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

2.对局部语句咬文嚼字加以揣摩

对局部语句咬文嚼字加以揣摩,即在对整篇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局部语句进行研读,以更好地培养语感。不少文章有许多描写性质的动词和形容词,对这些词要多揣摩、多比较,不但要深入研究,还要做到熟记,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比如,古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其语言凝练、意蕴深远,这是现代文所难以比拟的,所以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诵读,以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从而从感性上认识、体验语文材料,对语文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比如古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短短28个字写出了李白送别孟浩然的场景,时间、地点都有,而且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也透露出时代气氛,意境优美、文字绮丽。通过这样咬文嚼字的赏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用词用字的精妙之处,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精心营造教学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应当是平等、开放、自由、真诚的,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果,孩子们更愿意推心置腹地交流各种思想,将自己的读感受、质疑和问题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教师要把握住时机参与到学生的谈话中,并在谈话交流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只有完成讲授者角色形象的改变,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才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来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在这种氛围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整体的阅读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4.读、思、说、演相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只阅读,不思考,就只能停留于理解表层,提升语文能力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要把阅读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其次,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包括“说”这一方面,“说”能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在阅读教学中要将读与说结合起来,加强锻炼,这样才能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最后,读演相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较多的文章,这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文章所描写的语言、动作背后所要体现出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性格,从而把握文章中语言、词句的巧妙运用。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互动情感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皇帝、大臣、小孩等角色来进行对话,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又能锻炼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品读,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

5.读写相结合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虽然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不会很高,但该阶段写作能力的基础打得不好会影响后续高年级习作的水平。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提取并熟记一些优秀的语句、词语,以便应用到日后的写作中去。因此,为了加强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可以适当开展诸如说一说、写一写、编一编的读写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目标要帮助学生利用环境自主建构,实现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全面夯实听、说、读、写等基本功。

参考文献:

[1]李俊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