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资源管理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资源管理的意义

篇1

关键词:水利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措施

引言

众所周知,虽然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为了实现节约用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的主旨,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而为我国综合发展提供基础和前提。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水利水资源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基于此,只有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给予解决,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水利水资源的发展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此确保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

1 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职能方面存在问题

虽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普及和应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日俱增,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仍然是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积极寻找解决措施给予改善,加大力度做好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工作。然而,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在管理职能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没有妥善地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进而导致相关部门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和价值,最终影响了水利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义

1.2 管理观念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水利水资源也不例外。就现阶段而言,水利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管理理念落后,不符合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与健全,要求水利水资源的管理观念也要随之改变,只有具有现代化、科技化的管理理念,才能与之相适应。然而,对于目前来说,在水利水资源管理中使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因此也在一定水平上制约了水利水资源管理效果的有效发挥。

1.3 行政体制方面存在问题

水利水资源管理在行政体制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主要涉及到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合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涉及范围较广,关系着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利益,进而造成重复管理的情况,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对水利水资源管理的统一性也非常不利。

2 加强水利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分析

水资源是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确保水资源充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而言,我国水资源还比较短缺,因此,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势在必行。然而,近年来水利水资源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相关部门针对水利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进行解决。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加大力度,利用法律手段支持水利水资源的管理

健全合理的法制体系是各行各业正常、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拥有一套完善健全的机制体系是确保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要想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力度,首先就要利用法律手段来支持,完善现有的与水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保证水资源的管理和治理有法可依,为其提供法律支撑,加大力度,利用法律手段支持水利水资源的管理。由于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效益价值,所以相关部门要制定有效合理的措施创造出新的价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作用,进而发挥出水利水资源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另外,相关部门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培养广大人们群众的节水意识,提倡一水多用,一方面倡导人们自觉参与到节水投资中去,进而形成内在的节水激励。另一方面水资源将自动流向效益高的产业与地区,实现整体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2.2 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极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的总体发展进程。其中,水利行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改善,但是水资源短缺仍是水利发展中的一大阻碍,甚至制约着水利行业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做好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目前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合理配置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做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将资源、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与人口的协调发展为准则,进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关部门要认识到水利水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管理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科学合理地规划水资源。

2.3 水利工程在水资源方面的自身建设需要加强

水利行业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程之一,且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施工工期长,涉及范围广,施工条件复杂多变。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改善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在完善水利水资源管理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水利工程在水资源方面的自身建设,并在完成之后进行全面合理的管理,杜绝重建轻管的现象出现,统筹兼顾,发挥出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重大作用。另外,相比于大型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和较小型水利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没有大型水利工程高,所以在建成之后疏于管理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形成高标准建成,低标准运行的不合理现象。在进行水利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融入科技元素,减少因人工管理而造成的错误几率。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各个水利工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水利水资源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3 结束语

水利水资源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提升,因此,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为水利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基础和保障,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钢都玛.关于水利管理中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2]B.B.科尔莫戈罗夫,刘正启.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库水资源利用规程[J].水利水电快报,2006(12).

篇2

关键词:水资源 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我国水资源管理基本现状:

1.1我国水资源用水粗放管理,浪费比较多。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水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用水浪费严重,现状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高达120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3~4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排在世界第109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1.2我国水资源水质比较差。中国许多地区的地下水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2004年以前,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3.2亿,占农村人口的34%。其中,水质不达标人口2.27亿,占70%;水量、保证率低和取水不便的人口9600万人,占30%;通过饮水而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50多种,每年约发生腹泻病8.36亿人次;农村儿童腹泻死亡率是城市的14倍。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目标,我国政府郑重承诺,到“十五”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现存的饮水困难问题,保证群众基本的生活用水要求。中国水资源的污染是很严重的。农村地区水污染情况非常突出,癌症人数上升,癌症村有所增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水的问题。

1.3我国水资源管理手段落后。比如,目前灌区基础水利数据(如水量计量、水量调度、闸门开度、工程运行管理等)的获得仍然以人工观测为主,数据的时效性差、准确性低,大量的不真实数据混杂其中,水量调度因人而异,影响节水措施落实。大型灌区面临的问题是管理能力的建设与提高相对滞后。目前灌区管理及行业管理大量资料和信息仍然以传统的手工作业为主,既无法实现对各类资料信息的有效管理、维护,也无法做到信息共享。这不仅影响到灌区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各级水利行业主管部门也难以做到及时、准确和全面了解掌握灌区及行业发展的状况及变化趋势。

2.加强水资源管理应树立的基本原则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二是要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三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四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五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措施

3.1要加强水资源规划管理。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流域、区域规划包括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应当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环境状况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对未依法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对违反规定的,一律责令停止。要加强年度用水实行总量管理。建立健全水权制度,积极培育水市场,鼓励开展水权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要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

3.2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信息化。水利信息作为水利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水资源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础。加快水利信息化的步伐是从传统的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抓住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大型灌区以及企业等河湖大量取水信息化建设,加强行业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灌区管理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需要建设一套量水自动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远程监视监控,建立综合数据对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使原始观测记录、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等资料得到妥善保护。建设量水自动监测系统,将改变现有的水资源调度手段,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资源管理不合理。

3.3要加强雨水的有效回收和利用。雨水利用指的是收集下雨时落到建筑物屋面和小区地面等空地上的雨水,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水的水质指标满足要求,然后再使用的过程。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雨水利用结构简单,一般通过导管将建筑物屋顶收集的雨水引到地下后,雨水沉淀,后流到蓄水池,然后经过消毒的过程。由于降尘、酸雨的存在,通常不会用降雨前的一部分雨水,将其清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利用的研究,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当地的用水和污水处理负担。如德国,日本等国在一些城市的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的设施, 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小区绿化、洗车、厕所冲洗和冷却水补给等,也可以经深度处理后供居民饮用。东京、福冈、大阪、名古屋四个城市的拱型建筑棒球场的雨水利用系统。集水面积在1.6~3.5 万平方米,贮水槽容积为1000~2800m3,经砂滤和消毒后用于冲洗厕所和绿化。每个系统年利用雨水量在3 万吨以上。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雨水的利用技术,特别是大城市的雨水利用问题,我们通过雨水来扩大水资源,以此减轻我国的用水压力。许多城市在这方面都有措施。对雨水利用的研究在很多国家展开,例如,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城市在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的回收设施,节约水资源,减轻生活用水和污水处理负担。

3.4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执法建设。应当建立水政巡查制度,加强对用水单位取水工程建设情况、取排水情况的检查;其中,对地下水取水工程施工应当进行现场监督。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用水单位未依法办理取水许可或者未按照批准的取水条件进行取水设施建设的,应当责令其停止建设;对拒不停止、继续施工的,经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查封、暂扣用于施工的取水工具、取水设备。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行使调查取证权、现场检查权、制止权、行政处罚权等职权。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水政监督检查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拖延或者谎报,不得阻碍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结语:解决我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重要性;问题;建议;山西榆社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90-01

水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经济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水,水是农业的命脉,是工业的血液,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如今不少省市已经发生水荒,水资源紧缺及其污染问题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榆社县虽然是山区小县,经济欠发达,但水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污染和浪费问题日益突出,大量珍贵的水资源没有创造应有的价值。目前的水资源管理目标就是使当前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要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1]。

1 榆社县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水资源的管理部门执法松懈,管理不够严格

国家有水法存在,山西省也早颁布了相关的《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和《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等法规,但这些法规在榆社县形同虚设,取水户在开发和利用水资源过程中,经常不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申请、审批等,也存在没有按时足额缴纳水资源费用的现象,水资源管理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往往是行政命令高于法,人情大于法。榆社县水利局和水资源办公室同是水行政执法部门,是上下级关系,执法时遵循的是同一类法,本应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统一,但实际情况却是各行其事,相互矛盾,导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1.2 对水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地下水的开采没有统一规划

人们生活所需的水大部分是淡水资源,虽然地球上大约70%的面积都是水,但淡水资源却只占总水量的2.53%,且大部分固定在两极地带的冰盖及高山冰川中,永久性积雪、冻土及深层地下含水层中,目前是不可能被利用的,可能被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0.3%,而我国的人均水量约为2 500 m3,仅为全世界人均水平的1/4,榆社县人均水量比全国人均还要少,仅为768 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该县一般靠凿井提取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利用不足,受多种因素影响,人们对地下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对地下水的开采量也就不断增加。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人们对地下水的开采比较随便,造成地下水超采、水位下降,严重甚至造成地面塌陷和地下水漏失,给人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2-3]。

1.3 水资源的市场配置不合理,市场上水价低

国家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但目前榆社县大多数人对水资源的认识不够,不懂得珍惜和保护水资源。国家规定的水资源价格较低,无法促使人们节约用水,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农业灌溉水浪费严重,灌溉技术落后,且水价较低,甚至免费,农民不珍惜水资源;农村人畜饮水大多未安装水表,不收水费,即使收也是象征性地每人每月收费几角钱,榆社县约13万人,其中9万多人在农村,水资源浪费量也不小;在工业领域,政府一般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水的成本,在该县几乎每个企业都存在欠缴水资源费的现象,由于政府不重视,水资源管理部门力量单薄,执法力度微弱,欠缴的水资源费也就不了了之,此外,企业只看重利润,不愿在节水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甚至没有净化水的设施,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造成下游水源污染。

2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建议

2.1 政府要建立和健全水资源的管理体制

要加强立法,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水利执法体系,并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更大的权力,依法强化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并要求各部门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杜绝干预执法、阻碍执法现象的发生[4]。

2.2 对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实行科学统一的管理

发挥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实行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取水要先审批,再发取水许可证,取水要有计划,要安装计量设施,水资源费要计量征收等。国家有关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要综合考虑居民生活和各产业的用水状况,以及县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利用量,本着优先使用地表水资源的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方案[5]。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要发挥好监督职能,监督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使水资源的利用合理化。

2.3 加大水环保宣传力度,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市场价格体制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上要采取得力措施,应用宣传教育和经济杠杆两方面的手段加强节约用水,让人们明白水资源是有限的,水是特殊商品,来之不易,用之有价。坚持贯彻有偿用水,适当地将水资源的价格调高,用水户用水要计量,特别是针对农业用水,按量征收水费和水资源费,超计划用水要加价征收,使人们从水价上看出水资源的紧缺度,从而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促使人们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合理持续利用[6]。

2.4 推行节水政策,节约水资源,开发新水源

政府要大力推行节水政策。农业灌溉用水目前是用水大户,占到全县用水总量的50%,政府可推行节水农业,多采用喷灌、滴灌和微灌等技术,可采用补贴方式鼓励农民购置节水生产设备,在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前提下,降低农业耗水量,提高水利用率;在工业用水方面也要采用各种节水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水量,采用净化水设备,将工业废水处理后重复利用,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安装污水处理设施,使用净化水,废水排入河道前要通过处理,减轻河道的污染程度,在基础设施方面政府可给予一定补贴。还可以开发“第二水源”,例如雨水资源化、污水资源化等,提供城镇工业用水、生态用水和农田灌溉水。

2.5 以现代科技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水资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榆社县应用计算机网络对企事业单位的用水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对地下水位的升降情况进行远程监测,使水资源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仅限于典型企业和典型水源处进行监控,还需要加大投资推广使用力度。

3 参考文献

[1] 金冬梅,王琼.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2):255-256.

[2] 孙希光,胡建虎,任峰.试论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J].珠江水运,2012(6):46-47.

[3] 刘云奇,张传奇.我国当前水资源管理现状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141.

[4] 陈力.我区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新疆水利,2000(1):1-2.

篇4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当筹划的几个问题

(1)企业所得税问题。员工从企业获得劳动报酬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税目也有所不同。目前最常见的税目为“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工资薪金”存在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而“劳务报酬”则不存在。我国当前采用的税制中针对人力资源成本的税前扣减设置了较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对于工资性支出,只有企业形成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才能扣除,这里的“合理”即企业依据股东大会、薪酬委员会及其他相关部门制定的薪资规定,并实际发放给个人的部分。税务部门在确定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是否合理时,主要依据以下几点:一是薪资制度是否规范、是否达到行业与地区标准。二是工资薪金的发放是否固定、调整是否有序。三是是否为员工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四是是否存在以逃税为目的的薪资设计与安排。

(2)个人所得税问题。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为分类税制,相关税目有三种:一是工资薪金所得。二是劳务报酬所得。三是对企事业机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以上税目在计算时均存在累进效应,即一次所得越多,适用税率越高,所承担的税负也就越重。此外,对于个人所得的利息、股利、红利等,一律采用20%的比例税率,这就会出现与企业所得税重复征收的情况。鉴于我国现行税制特点,企业在设计员工薪酬制度时,不仅要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要求,也要关注纳税筹划方面的需要,以达到货币薪酬、社会保障、津贴福利及岗位条件的有机结合和统筹兼顾。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应用策略

(1)确定薪酬支付办法。现阶段,很多企业都采用“月薪+年终奖”的薪酬结构,而我国当前实行的是按“次”扣费的个税征收策略,对于不同的收入所得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税率标准,又因为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效应,使得一次所得越多,个人需承担的税负就越大。为了合法降低税负,应采用分散支付的薪酬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充分遵守并利用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第二,要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薪酬的支付进度及方式。例如,某公司允诺给职工王某支付8.4万元的年薪,具体由月薪和年终奖两部分组成,那么如何分配月薪和年终奖的比例,才能承担较低的税负?假设公司每月支付6000元,其余的1.2万元通过年终奖支付,则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2500元(不考虑三险一金),适用税率为10%,而年终奖部分根据国税发〔2011〕4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应采用年终奖*税率-速算扣除数的计税方式,其税率采用年终奖/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时所对应的税率。1.2万/12=1000元,所适用的税率为3%,只有将年终奖增至1.8万以上时,才会适用10%的税率。在此情况下,公司可以降低月薪标准,适度增加年终奖所占比例,最理想的分配方案为,每月月薪调整为5500元,年终奖1.8万元,此时需缴纳个人所得税[(5500-3500)×10%-105]×12+1.8万×3%=1680元。企业对薪酬进行纳税筹划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员工、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将纳税筹划与其绩效考核工作充分结合,因人制宜地采取税负最小的支付方案。

(2)合理进行税目转换。若企业员工的薪酬以分红为主,而工资水平较低,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适用20%的分红税率和3%的工资税率,其整体的税负依然比较高,这时应适度增加工资水平,将薪酬中的部分红利转换为工资所得;反之,若员工的工资薪酬较高,而红利较少,应考虑将部分工资转换为分红,适度增加分红所占份额,以实现最低的纳税负担。此外,应注意税目转换不应单独进行,而应该与公司的绩效考核相挂钩。

(3)以福利代替货币报酬。员工福利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待遇、设施、社会保障等,科学合理的福利设计能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并且员工福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税前扣除,部分福利形式甚至可以通过延迟纳税或免税的相关规定来进一步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发放的法定福利不仅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并且能够计入企业所得税的扣减项目。可见,法定福利是成本最低、最划算的一种薪酬激励形式,应作为薪酬税收筹划的重点对象来对待。法定福利根据资金流向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工伤、生育保险,该部分由企业负责缴纳,对员工的实质收入无任何影响。二是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该部分保险因个人承担的金额较少,且短期内无法发挥作用,即便享受免税政策,其激励作用依然有限。三是住房公积金,这部分保险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且在一定额度内免征个人所得税,其既可以减少企业的纳税总成本,又能对员工起到明显的激励效果。因此,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可以考虑以提高住房公积金的方式来取代部分加薪,甚至可以牺牲一部分薪资来换取更高的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

(4)股票期权激励的税收筹划。股票期权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它可以将企业高层管理的薪酬利益与股东利益统一到同一战线上,提高管理人员的忠诚度,防止优秀人才流失。按照股票期权的收入结构,可将其税收筹划分成三部分来对待,分别为购入、转让以及利润分配。对于利润分配这部分,因其不存在特定的税收优惠,需要全额计税,一般不予筹划,而要将筹划的重心放在行权时“工资薪金”所得和转让时“财产转让所得”上。以转让时“财产转让所得”的税收筹划为例,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对于个人将行权后的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再行转让而取得的收入,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但如果转让的是境外上市公司股票,就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此一来,对于员工而言,从境内而非境外上市公司取得股票期权将为其节省一笔税费。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尽可能地将境内上市的股票作为股票期权的行权对象。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 西药房;数字化管理;药品

1 前言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發展,医院西药房信息化的建设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然而,目前很多医院西药房管理仍然处于传统的手工方式,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药房医师的大量时间都消耗在事务性工作上,致使“人不能尽其才”:处方搭配、监督、病案、临床检验、病理检查等许多宝贵的数据资料检索十分麻烦;对这些资料深入的统计分析无法进行,不能充分为药房调剂科研利用;在经济管理上也存在漏、跑、错费现象;另外药房的物资管理由于信息不准确,家底不明,积压浪费,以致“物不能尽其用”。医院西药房数字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药房工作效率,使药房能够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 提升医院西药房的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加强药品进入数字化管理

当前,全院的西药药品都要通过这一窗口对患者的治疗提供用药。具有药品种类繁多、批次多、新药多、价格变化频繁的特点,给药品的管理和划价發放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可以连接医院药品库房,将药品库房的进入记录以及门诊西药房配送到病人的记录相结合,在月底的时候打印出总的消耗表,由药剂科与药品库房进行核对、结账。与此同时,在门诊西药管理中,管理人员可以结合门诊的常用药品或用量较大的药品,在固定的时间内预先设置最低限量,在该药品的使用中,一旦该药品到达限量,则系统即可自动生成药品申请单并提醒药品管理员及时确认,统一领进。与此同时,该药品申请单经计算机网络自动送达药库申领系统,由药库的工作人员直接打印清单进行配送,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药品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西药房二级库药品入库清单打印的过程中,在清单校对后留一份做存根,并交给药库与药剂科各一份,为今后的核账提供依据。

2.2加强药品的数据查询功能

针对品种多、数量多的药品时,其数据查询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药房药品的实际状况。管理人员在这一查询活动中,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输入想要查询药品的编码,既能够通过想要的操作查询出该药品的所有信息,如:现有库存数、上月结余数、当月消耗量以及当月存库等等。第二,在计算机网络查询中,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相应的数据提醒,将所缺药品的数量、名称打印出来,及时的递交给库药品管理人员,以便及时的领取所申请的药品,确保划价窗口的顺利进行。第三,在门诊西药房的药品管理中,一些特殊的药品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上相关失效预告,及时对这些药品进行有效期管理。第四,药品报损。在药品管理中,每个月都会有相应的药品损失情况出现,在这类药品的统计中,一般由西药房自行统计、处理,在每个月月底对报损的药品进行统计,并将其打印出来,与实际药品进行核对,以此来确保药品总量。

2.3加强病人退药数字化管理

退药是整个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退药中,通常由管理人员对药品的实际状况进行查询,然后结合着药品的实际价位进行退药,这种人工式的查找模式在浪费大量时间的同时,还直接影响着窗口人员的工作效率。而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现象的發生。在处理退药时,一般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先核对实际药品与处方的数量和规格,再输入相应的药品编码,从中选择所要退的药品,输入要退的数量。这样,药品的现有库存就增加,同时还打出退药清单,签字后方有效。这种退药方式在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并由此受到患者的好评。

2.4其他配套系统的优化

西药数字化管理需要有一套详细的执业药师的信息化人事系统,包括执业药师资格认证,药师的专业技术考核,以便为药房超市化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药房数字化管理就是变窗口式發药为开放式售药,患者进入药房可以自由选购OTC药品,这就需要有一批专业执业药师能够为患者用药起到指导和咨询的作用。同时,药房超市化后无论从售药形式还是服务理念均要有根本性的改变。另外药房还应有信息安全和联网防盗措施,变封闭式药房为开放式药房后,应该注意安全、防盗,要有安全防盗报警系统,更要注意对电脑上各种病毒的防范,以避免信息丢失和系统崩溃对药房正常工作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篇6

一、医院文书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现状

1.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的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文书档案还停留在纸质保管的水平上,对于电子档案管理仅仅是停留在应付领导检查层面上,没有认识到文书档案电子管理在医院管理、医院运作、病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在电子档案管理上的资金投入、人员配备、基础设施上都存在重视程度不够。

2.在当前的文书档案的管理。在当前的文书档案的管理中,往往是将资料分门别类的整理,然后装订成一个个小册子,在需要档案的时候,要查询到相关的档案资料,翻阅卷宗目录,然后翻阅每个柜子查找,非常的繁琐与费力,特别是有的人还需要复印,这个时候就要将装订线去掉,再一页页的抽出来,打印之后还要再一次的装订回去,这样一次次的折腾下去,档案难免会出现丢失损坏的现象,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当形成电子文件管理的时候,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去网站上下载下来,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3.文书档案的管理水平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比较突出与关键的问题就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档案管理相关人员都是一些年级比较大的工作人员,在技能上与新的时代要求不相适应,有的甚至不能够有效的操作计算机,这些基本素质不够,在电子文件归档的时候感觉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分析、加工、组织、排列,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电子化的建设,使档案的质量逐渐的下降,影响的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文书档案的电子文件归档的重要意义

医院的文书档案也是存在着分类的,一般分为业务类、行政类与党群类,这些档案里面有着大量的信息值得研究,通过这些档案我们可以查询到很多信息,可以为医院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定的依据。但是档案的内容量非常大, 系统性相对来说也比较繁杂,因此依靠传统的纸质管理、人工管理比较费时费力。因此,必须转变管理方式,形成电子化管理,这样才可以迅速的查找到相关的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制定方案等等,医院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对于医院的运作、发展,解决医患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医院文书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提高认识。在档案的管理中,需要加强现代化的管理意识,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随着信息技术与科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发展。医院要对文书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给与高度的重视,加强对文化档案的利用,提高管理水平,从领导层面上树立比较明确的目标,在思想上、行动上、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以及管理制度的建设上,都要为实现电子档案的管理水平提供全方位的知识,适应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水平的新的需求。

2.对文书档案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医院文化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仅仅提高思想上的认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实际上采取一些措施在提高文书档案的管理水平以及有效利用上,为当前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这才是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要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的信息化、自动化、科技化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办公正在向无纸化发展,这样可以节省纸张资源,减少在各种各样的文件发放的过程中物质的消耗与资源的浪费,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电子文化管理中,在网上建立信息库,有利于实现信息的与资源的共享,促进文书档案逐渐的信息化与电子化,有利于实现文书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因此,在医院文书档案的管理中,必须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注入现代化的管理因素,逐渐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

3.建立文书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在文书档案的管理中,建立电子档案制度有利于促进其管理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必须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结合医院实际的工作需要,制度要简明、易于理解还要实用,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更好地发挥文书档案电子文件的重要作用,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在执行制度的时候要主要坚持规范性、保密性,体现相关制度的权威性,提高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篇7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进展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1、水资源管理学内涵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水资源法律管理、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水资源规划管理、水资源配置管理、水资源经济管理、水资源投资管理、水资源风险管理、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水资源工程管理、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安全管理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等等。

3、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3.1国际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文献极为有限。根据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特点,国际上也对新形势下的水资源管理理论和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他们主要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要求”而展开。这些研究活动为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1992年爱尔兰召开的“国际水和环境大会—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上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及可持续研究的问题。1993年“第二届国际实验与网络资料水流情势学术大会”上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基础和信息资料问题。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持,国际水资源协会与国际水文科学协办召开了“变化世界中的水资源管理研究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研究展望、水资源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四个专题。

1996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国际水资源及环境研究大会:面向21世纪新的挑战”,讨论了流域尺度的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应用实例等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工作组1996年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其定义为“支承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要求,而不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1][1]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要求在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中,寻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福利之间的最佳联系与协调。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相比,可持续水资源强调了未来变化、社会福利、水文循环、生态系统保护这样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使“未来遗憾可能性达到最小的水的管理决策”。世界银行将水资源管理定义为一系列水资源相关领域(如水电、水资源供给与供给设施,灌溉与排水等)一体化管理。综合水资源管理的观点应该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确保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2][2]。

1997年召开的第5届“不确定性增加下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学术大会”,洪水与干旱管理、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水文与生态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等成为重要议题。

1998年在武汉召开了“98年国际水资源量与质的可持续研讨会”,探讨了流域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问题。1998年国际水文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2000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年在美国召开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以及交流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经验。此次研讨会达成一个共识: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流域的统一管理。流域统一管理是流域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统一协作管理,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退化、保护淡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共同管理。会议认为,为了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复杂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科学规划基础之上;②必须显著提高预测各项管理活动结果的能力;③为了达到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持续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十分必要;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管理过程必须是透明的和公开的。(MiguelA.Marino等,2001)2001年,国际水文科学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会议针对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包括:以往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新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伴随着国际学术界对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研究和讨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多部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专著,这些专著大多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很少从学科的角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尽管如此,这些专著还是探讨和研究了大量有关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水资源活动的主要理论和具体内容。并且通过编著者对一些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论文的整理和归类,我们可以从中基本上了解到当前国际学术界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划分。

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在2001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收录了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2000年在美国召开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的文章。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从事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新的管理方式仍在摸索中,水资源管理活动正处在探索过程中。作者认为,在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中,僵化的管理体制(包括法律、政策和管理机构)是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的最大障碍。管理体制的官僚作风、不负责任以及缺乏战略性指导原则导致水管理体系效率低下,缺乏远见,并且拒绝与水资源利益相关者就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公开的交流和探讨。新的水资源管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寻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为此,他们认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将是水资源管理活动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包含水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水资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由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2002年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管理》(Ⅰ和Ⅱ)收集了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国际上一系列关于“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上的文章。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当前水资源管理问题在全球变得越来越复杂。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水需水的增加正在家具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此对应的是,水污染、水资源浪费以及气候变迁等因素却正在威胁着水资源的供给。这套书从10个方面论述了当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内容,他们是: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溉水管理,流域管理,生活用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活动管理,废水处置和管理,管道输水和渠道输水管理,水文模型,地下水管理,沿岸和港口水资源管理。(C.A.BrebbiaP.Anagnostopolos,2002)。值得注意的是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书中指出,现代水资源管理所涉及学科和领域已经超出了传统水文地质学中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思考和限制。

由M.AL—Rashed、V.P.Singh和M.M.Sherif合作编著的《水资源发展与管理(Ⅳ)》中从7个方面论述了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这7个方面包括: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政策和原则,水资源稀缺和保护,用水管理,水资源管理、规划、水权分析和处置的决策支持系统,水电和灌溉的发展潜力,灌溉水管理,水资源稀缺管理。

其他一些比较著名的著作还包括B.DattaRay,R.P.Athparia的《水与水资源管理》(1999年);A.FarooqKhan的《水资源管理:挑战与责任》(199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水资源管理:综合政策》(1989)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概念,但在国际上许多大学中,都开设了以“水资源管理”为名称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始以及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讲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形成。例如在美国特拉华流域委员会计划和行动部部长Dr.KennethF.Najjar在VILLANOVA大学为水利工程学、水文地质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水资源规划0与管理”课程介绍中,Dr.KennethF.Najjar认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对水资源规划、分析、设计、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方法等综合型课程,主要包括水资源法律和规章条例,流域管理、水资源建模、地下水和地表水需求和共给分析、洪水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湿地保护。水资源供给规划包括水资源使用、需求项目,水资源配置、水容量扩充。该课程还包括水库运行等相关问题。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关于水资源的综合问题的考虑,这些问题来自于从静态的水资源法律和章程到动态的自然资源的应用。3.2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篇8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意义;应用

0引言

水利工程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国民的生产建设中,实现了防洪蓄水、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的发展作用,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社会生产建设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是基于我国目前严峻的水资源形势顺势而生的,我国虽然幅员辽阔,淡水资源能够满足国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但是却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失衡的现象,再加之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自然水体造成严重的破坏,水资源有效管理和科学合理应用已经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课题。国家发展建设水利资源项目其本质目的便是能够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应用,化解民众生活需求与自然水资源供给存在的供需矛盾,水文水资源管理职能的实现能够有助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开展和实施,避免水资源短缺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水文工作对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水资源管理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原则,能够做到以服务社会为基本宗旨,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规划管理以及合理治污工作,能够做到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其管理工作内容,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还要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重视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常态化宣传管理模式,实现对水资源的动态检测和管理,发挥水文在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1水文资料和水文实时检测对于水资源用量控制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但是水资源短缺或者生活用水资源的质量不过关问题却普遍存在,很多地区是由于天然因素导致某些矿物质含量超标不能实现水质达标,而更有些地区则是由于人类生活生产超标排放造成的自然水体污染,这样便导致合格的水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只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1.2控制废水的排污标准,实现水文水质动态同步监测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是关键,对于水资源进行保护性管理更是关键,水文监测能够对生活以及生产污水的排放形成实时监测,保证可用水资源不受到污染和破坏,保证自然水体的安全,进而保证公众的生活用水质量能够达到相关的执行标准。水文管理部门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污水排放标准,保证自然水体不发生继发性的污染和破坏。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居民的用水质量都无法达到相关的水质标准,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局限,只能继续使用不达标的水体,这些原因的出现大多由于人类的污染所致,对水文实行动态的监测,能够有助于保证居民的用水安全。

2在水利工程中进行水文水资源管理应用的意义

水文工作是开展水利工作的基础,同时水资源管理工作也是水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管理职能的实现使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受到自然、气候以及地质等因素的影响,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也逐渐增大,给民众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和隐患,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实现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避免,减少其对社会公众生活和生产建设产生的影响,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能够为水利工程项目提供重要的依据,水文水资源管理内容的实现能够保证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若要发挥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其应用意义,就要加强对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

3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水库加固工程为例

3.1水文水资源管理对于水库加固水利工程的管理内容

其一,因为各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其水文信息和特征值等问题也会存在差异,进行水文模拟计算的数据便要依靠各地区的暴雨洪水信息记录、统计参数等,从而经过计算能够得出每年或者每天的暴雨变差系数;其二,要根据本地区的流域蓄水量以及产流地区中土壤的含水量,再结合暴雨强度公式,能够得出雨水的下渗率和净雨过程,最终的出产流数值和汇流数值;其三,计算调洪数值,调洪数值为调控洪水的能力,在水库的建筑应用中最为重要,调洪数值包括库容曲线、洪水过程线以及灌流曲线,根据洪水的过程线以及库容曲线能够通过公式推算出较为准确的泄洪曲线数值。这些管理内容的实现为水库加固工程的开展奠定了数据参考基础,为加固工程的方案设计以及施工提供了主要依据。

3.2调查搜集水文资料

进行水库加固工程的水利工程项目,需要在工程前期金子那个细致的调研准备工作,能够充分的了解施工地的实地情况,才能够根据调研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加固施工方案。搜集的水文资料包括水库的地形图、以往的加固方案档案、安全鉴定信息等基本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准确获得,能够保证设计方案的准确性。

3.3现场勘测

水库加固工程开展之前,还需要对水库进行野外实地勘察,确定其结构变化以及水土流失等情况,保证加固方案的可行性。勘测的内容包括:水库的来水情况、水库中的调水和引水渠道、涵洞庆康、水位上涨时期以及流量、溢洪道或者溢洪洞的高度、孔数等。另外,还要对水库对于上下游抗洪能力和防洪能力的影响进行调研,上下游水位的高度差进行测量,保证其防洪能力的实现。

3.4确定水库的死水位和蓄水位

在水库的加固工程中,其死水位和蓄水位是不会发生变动的,有些特殊情况的出现,便需要对其进行变动,需要酌情处理。水库的容量较小无法满足实际的蓄水需求,或者水库的位置较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其水位进行调整,在对水位进行调整之前,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批;当有需要灌溉的用水需求需要对水位提高时,或者涵管与渠道进行对接需要对水库水位进行调整是,则需要调查论证,确保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3.5对水文水资源资料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其一、对于周围已经加固经过评审的水库资料以及图纸进行比较分析,查看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情况,保证借鉴资料的可用价值;其二,水利工程设计的满意度会在水位合理性上得到体现;其三,把计算的结果与传统的数据材料进行比较,如存在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结合计算结果确定设计方案并进行加固工程的开展。

4结论

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众多,其中都会对涉及到对水文水资源管理的应用,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认真执行相关的工作流程,保证其应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拓展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水文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蔚.浅谈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7):1115-1115.

[2]王小军,管恩宏,毕守海等.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约束下强化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5,(11):26-28.

篇9

水资源安全:21世纪国家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水资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7000万人口饮水困难。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枯竭,严重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建立水资源安全战略已经成为国家长远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战略问题。

虚拟水——水资源和水安全研究的创新领域

最新研究表明,生产1t小麦需要耗费1000t的水资源,1t玉米需要耗费接近1200t的水资源,1t稻米需要耗费2000t的水资源。生产一个2g重的32兆计算机芯片需要32kg水。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因此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外生水”暗指进口虚拟水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了非本国或本地区的水这一事实。

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实际上是以虚拟水的形式在进口或出口水资源。中东地区每年靠粮食补贴购买的虚拟水数量相当于整个尼罗河的年径流量。从虚拟水的概念可以看出,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寄存在其它的商品中,相对于实体水资源而言,其便于运输的特点使贸易变成了一种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用工具。

传统上,人们对水和粮食安全都习惯于在问题发生的区域范围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虚拟水战略则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找寻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从问题发生的范围之外找寻解决区域内部问题的应对策略,提倡出口高效益低耗水产品、进口本地没有足够水资源生产的粮食产品,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通常相对于国家甚至世界范围而言,水资源的短缺通常只是局部现象。人口、粮食和贸易之间的特殊连接关系,为水资源短缺地方的决策者提供了在更大的范围尺度上找寻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新途径。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粮食进口的补贴政策,实际上是补偿本地区水资源的不足,南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虚拟水战略——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

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在水资源短缺情况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来看,采用的水资源管理包括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两个方面,基本的管理途径有工程建设、终端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三种,相应的管理战略和管理阶段可分为四个层次:供给管理,包括开辟新水源、大规模远距离调水等,其目标是提供更多的水资源,但通常成本巨大;技术性节水管理,这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第一步,其目标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但通常节水数量有限;内部结构性管理,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更高层次,涉及到区域内部社会结构变化等问题,如结构性节水;社会化管理,这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最高层次,认识到水资源的社会属性,以水资源的社会属性为主线,充分利用各种外部资源来缓解局地水资源的紧缺。

水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跨越水资源稀缺的障碍,社会化管理阶段的出现意味着水资源管理问题域范围的扩大,管理的着眼点从克服自然资源的稀缺(第一类资源稀缺)转向克服社会资源的稀缺(第二类资源稀缺)。在这种意义上,能否调动足够社会资源的能力(社会适应性能力)来克服第一类资源的短缺就成为水资源短缺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显然,虚拟水战略扩展了水资源研究的问题域范围,属于水资源社会化管理层次。由于人口增长是水资源稀缺的最原始驱动力,粮食作为人类的生活必需品携带有大量的虚拟水,是当前世界贸易中数量最大的商品,因此,人口—粮食—贸易之间的连接关系就成为虚拟水分析的主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从水的社会属性这条主线来进行水资源管理。因此,虚拟水战略的应用必将引起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 虚拟水战略——平衡区域尺度 ,水赤字的有效工具和战略措施

自虚拟水概念提出以来,已经在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和地区如中东和南非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实际运用。虚拟水战略可以成为一个平衡区域尺度的水赤字的有效工具。虚拟水贸易与虚拟水战略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对于经济发展内部不平衡、水资源分配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不一致的国家或地区,虚拟水战略特别有用。虚拟水贸易对于那些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来说,本身提供了水资源的一种替代供应途径,并且不会产生恶劣的环境后果,能较好的减轻局地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对参与虚拟水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来说,还能增强这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的相互依赖性,减轻国家或地区之间因为水或粮食问题所引起的直接的冲突,创造持久的合作关系。当世界或地区粮食价格低于缺水地区自身的生产成本的时候,虚拟水战略的优势就更加明显。富水地区和缺水地区之间实体水贸易由于运输距离长远、成本高昂通常十分困难,因此,虚拟水战略日益引起了缺水国家和地区政府和水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开始在水资源战略管理中应用。虚拟水战略非常适合作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项现实的战略措施,即通过贸易的形式满足缺水地区水资源和粮食的安全。

开展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研究 ,构筑水资源安全战略体系

篇10

1.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概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0理念由于提出的时间比较短,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和定义。当前较为合理的定义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的底限,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由开发、利用、保护、监管四项制度来构成,再往下面则贯穿了整个水资源工作领域的评价、论证、取水工程管理、计划用水、保护治理、规划配置、监测、绩效考核等若干小制度。1.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内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以水循环规律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是在遵守水循环规律的基础上面向水循环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对水资源的依法管理、可持续管理,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的管理,水功能区达标率的提高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而用水效率的提高是水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外在体现。

2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的科技支撑

2.1完善的水文工作基础水文工作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其主要表现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目标的考核需要依靠水文行业扎实的基础工作;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监测,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0的重要基础工作;突发水污染、水生态事件水文应急监测,是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全面提高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汛抗旱的水文及相关信息监视与预警,是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的重要基础;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同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需要水文科学的支持和广泛参与[3]。2.2高效的水资源调度能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之一是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这意味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从取水源头出发,从取水总量上进行第一步的/最严格0控制。而我国国情和水情共同决定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这也是出现地下水超采以及局部水资源供应紧缺的根本原因。水资源调度作为改变水资源天然时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能够起到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是落实用水总量控制方案的重要抓手,也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提升水资源调度能力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快速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2.3准确的用水总量控制模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但是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研究还未形成体系,不同层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在具体指标的编制、实施、核算、优化、调控等过程缺乏科学依据,所以难以保证制度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目前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存在大量主观因素的干扰,缺乏系统性、科学性[5]。不过实践证明,基于/自然)社会0二元水循环理论的用水总量模型能很好地协调各方面限制因素,达到科学控制用水问题的目的。它在科学评价流域(区域)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以及公平、高效与可持续原则,通过多目标决策分析将水资源合理分配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部门,确定流域(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从而为取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高效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促进[627]。2.4精确的用水效率控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0分别控制的是取水、用水和排水环节。用水环节作为中间过程,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并且与废污水排放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有很大的相关性。用水效率控制是与具体用水行为关系最紧密、效果最直接的管理手段,因此,严格控制用水效率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基于分级控制的用水效率控制能够更精细化地管理水资源,在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红0/黄0/蓝0三条线,加强对用水效率的控制力度。对用水效率进行/红0/黄0/蓝0三条线的分级控制,可以将原有的单一控制指标进一步细化,一方面为用水效率的监控提供明确的划分标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水单位提高用水效率的积极性,还能促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8]。2.5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是以水体功能相适应的保护目标为依据,根据水功能区水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水功能区受纳污染物总量,并以此作为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管理不可逾越的限制。红线要求按照水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体系建立所要求的关键部分就是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与限制排污总量的准确核算以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时空分配的确定。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能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落实提供前期的基础,也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持[9]。2.6先进的数字流域建设数字流域是对流域的数字化表述,是在现有的流域数字化体现形式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流域,实现流域的再现、优化和预测,对宏观与微观信息都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从而有效弥补现有流域的运行缺陷,帮助解决流域现有问题,优化流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促进流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0]。数字流域不仅能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流域,再现流域的水资源的分布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各种信息的交流、融合和挖掘,综合气象、水文、国土、交通等信息,通过数字化模拟现代化手段,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为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11]。

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体系框架

基于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念的认识,以及其内涵的理解,总结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理论并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体系框架,见图1。同时,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保障措施进行探讨,以指导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实践、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战略的规划和实施。

(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本质就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2)人水和谐思想。人水和谐是指/人文系统与水系统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状态,即在不断改善水系统自我维持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使水资源能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久远的支撑和保障0[1221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根本目标就是解决当前紧缺的水资源形势,控制水资源开发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限制污水排放总量,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达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三条红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确立/三条红线0,实际上是在客观分析和综合考虑我国水资源禀赋情况、开发利用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方面的管理目标,实现水资源的有序、高效和清洁利用。/三条红线0是国家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各个环节划定的管理控制红线。(2)四项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四项制度0是一个整体,其中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是落实前三项制度的基础保障。只有在明晰责任、严格考核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发挥/三条红线0的约束力,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目标。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联动效应。任何一项制度缺失,都难以有效应对和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复杂水问题,难以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包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循环理论、水量平衡原理、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和水体排污总量控制理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理论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基本支撑,也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的基础。(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维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满足代内和代际人用水需要的全部过程[14215]。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在不超过水资源再生能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或者保持以前的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地球上的水资源量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才使得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可能。由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实现最严格水资源制度本质上就是要在取水、用水、排水三个方面严格控制,减少水资源开发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体排污总量,以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承载、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2)水循环理论。水循环是联系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纽带,是水资源形成的基础。也正是由于水循环的作用,使水处在永无止境的循环之中,也使得水资源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因此,水循环的存在是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基础,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水循环理论的研究是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研究的基础。水循环的机理和特点决定了水循环是永无止境的,但是可再生并不意味着无限可取。因此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实施最严格的管理,以保证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原理是研究一切水文现象和水资源转化关系的基本原理。水量平衡原理的提出从根本上说明了水资源是有限的,不是无限可取的。水量平衡原理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基础理论。从本质上表明了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红线的根本意义以及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水量平衡原理的存在,决定了宏观和微观上的/开源0措施均不是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根本措施。只有严格的/节流0措施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4)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水资源优化配置泛指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开源与节流并重,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利用系统科学方法、决策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统一调配水资源;注重兴利与除弊相结合,协调好各地区以及各用水部门之间的利益和矛盾,尽可能地提高区域整体的用水效率,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6217]。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质就是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方面提高水的分配效率,合理解决各部门和各行业(包括环境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竞争用水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促使各部门或各行业内部节约高效用水。(5)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就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维系的需水要求,以提高水资源的单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流域或区域内的水循环转化机理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理论基础[18]。加大推进工、农业节水技术和居民生活节水器具、合理有效的水价体系、流域或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都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直接效用就是提高用水效率,杜绝各种用水浪费,更进一步的减少取用水总量,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水体排污总量控制理论。水体排污总量控制是指根据一个流域、地区或区域的自然环境及其自净能力,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通过控制污染源的排污总量和相应的污染物处理措施,把污染物负荷总量控制在自然水体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19]。水体排污总量控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流域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行政与经济干预以及各种技术措施,逐步将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在水环境容量范围之内的过程。(1)科技支撑保障的建设。先进技术和制度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实施提供科技保障,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目前其研究和建设情况还很薄弱,现有的技术条件还不足以支撑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实现。因此,要加快基础水文信息数据的采集和观测,健全全国水文观测站点和水文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加快对于/自然)社会0二元水循环理论的用水总量模型的研究,系统提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快节水型生产工艺、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器具的推广和实施,建立精确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体系;加快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与限制排污总量核算和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时空分配的研究,确定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加快数字流域建设,实现对全国河湖水系的数字控制和管理。(2)/三条红线0指标选择和控制指标的分解的研究。/三条红线0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进行管理的一个明确的界限。同时,/三条红线0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当前反映取水、用水、排水过程的指标很多,但是缺乏将其作为统一整体考虑的指标体系,因此,要加快完整控制指标体系的研究。还要迅速着手于对国家层面的宏观控制指标进行分解的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体系。(3)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的建立。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具体考核办法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4)水资源监控体系的建设。全面提高水资源监管能力,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手段。加快建立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管理、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相适应的监控体系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迫切需要。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对重点取用水户取水、主要入河排污口等的适时监控;加快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实现水资源管理向动态、精细、定量和科学管理转变。(5)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的完善。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拓宽投资渠道,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经费,对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给予重点支持。(6)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的健全。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广泛深入开展基本水情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进一步提高决策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