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评估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 质量评估
创新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评估则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指挥棒。“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与质量评估机制的研究”课题组试图以评估作为突破口,实现以评估带创新,促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顺应国际、国内创新教育的浪潮。
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着手进行创造力的开发,60年代有了实质性进展。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创新中心;在每所大学里都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创造精神也随处可见。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从60年代始,纷纷引进美国的创造学理论和方法,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也都在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创新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4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发表“创造宣言”,主张以激发人的创造性为办教育之目的。目前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我国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将创新教育的研究深入到小学学科和课堂,推动创新教育的全面展开。
当前,虽然创新教育的理念已经在小学教育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有的学校也在改革课堂教学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这些成果还只局限在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的“点”上,没能在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乃至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大部分的常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传授知识的状况。本课堂通过高校与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首先使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普遍推广。如果本课题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果,我们还将在其他学科教学上继续推进。
(三)以评估带创新,促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创新教育的普遍开展还有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的创新教学评估机制和评估体系。我们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创新理论,结合当前的创新教育实践成果,制定出可操作的科学的评估方法,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教师的教学创新列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具体项目,然后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上加以验证,进而完善评估方法,形成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全面指导创新教学,完成由“点”到“面”、全面落实创新教育的目的。
二、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与质量评估机制是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的继承与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可操作的评估理论与方法,并使之丰富和完善,进而反作用于课堂教学,推动和促进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预期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局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局面:通过实验的展开,增强全体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
社会局面:通过实验研究,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模式和评估方法,为全省的创新教育全面开展提供范例。
三、研究的方法与条件
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相结合,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总结规律法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善评估理论,指导全面落实创新教育的实践。
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条件:
1.凡参加本项研究的全体人员必须按时认真参加培训学习。
2.学习培训、交流,集中活动时间,定为每周四下午。
3.认真完善实验基地的建设。
4.认真书写反思及案例、活动记录,认真完成阶段性总结,并及时反馈研究过程,遇到困难及特殊情况,实验小组共同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四、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一)准备与启动阶段(2008.9―2008.10)。
1.制定研究方案。
2.进行实验教师的培训,组织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和相关资料。
3.选取实验校、班。
4.做好各项资料准备工作。
5.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6.组建研究队伍。
(二)实验阶段(2008.10―2009.7)。
1.在秦皇岛市海港区选取新一路等三所小学,每所学校选取三个班(高、中、低年级各一个班)进行实验。
2.实验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做好笔记、小结。
3.建立班级实验档案。
(三)实验推广、深化阶段(2009.7―2010.3)。
将实验成果进行总结,完成研究报告,并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全校、全市。
五、研究结果与影响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学生方面来看,参与实验班级的学生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些学生在省级和市级的创新比赛上获奖。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个性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从学校方面来看,通过实验的展开,实验教师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掌握了全新的创新教学的模式和评估方法,能够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有的实验教师的创新课在市级和区级的讲课比赛中获奖,还有几位教师发表了教学创新的论文。
从社会方面来看,通过实验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模式和评估方法,在我市和我省的城乡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我国的创新教育全面开展与推广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姜梅.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浅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7).
[2]李慧勤.郭晓静.国外创新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5,(3).
[3]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方案;效益
一、教学观念的最优化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培养创新意识,热爱教育事业。明确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的人应该具有知识与道德,必须身心健康,具有独立的个性,培养的人必须具有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该端正教育思想,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教学的结果也不应只局限于分数的高与低,升学率的多与少。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建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建立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素质的教育观,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内容最优化
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四大基本能力,最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懂得真、善、美的标准,所以,在语文教学上要求内容上的综合化,要认真地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智力教育和情感教育,建立大语文观。
三、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是对于所有教育理念的实践,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过程最优化这一环节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
1.教学准备最优化。教学准备包括解读课本、分析学情制定目标、准备教学资源(关于教学的评价和作业布置将会专门分类探讨)。教师在解读课本时要做到“心中有书”,教师在解读课本的时候要做到读懂教材、读透教材,最终做到“心中有书”。教师钻研语文教科书要了解语文的教材体系,基本思想,明白教材整体的和每一本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书”后,需要了解自己教授的对象,做到“心中有人”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掌握,还要了解学生的差异、兴趣和心理状况。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掌握还有限,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足够重视学生的字词句的认识,让学生学会课程标准内需要掌握的字词,学会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会阅读,掌握一定的作文写作技巧。了解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是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学计划以及本节课的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比如对于《揠苗助长》这一课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一个二类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准备教学资源包括包括准备教学方法、电教设备、多媒体等。
2.课堂最优化。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得提高上课的质量。教师上课的目标要明确,这些在准备环节必学做好。上课的时候对于教师的要求是要话语清晰流畅,生动、形象且风趣。语调要抑扬顿挫,朗诵课文的时候要有充沛的感情,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还应该在注重着装和风貌,上课要活泼,配上自己的肢体动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知识素养、表现素养和外在形象对于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有着很大的作用。
课堂上最重要的时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实现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优化,必须得遵循语文的教学规律,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效果最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合作探究法和提问法,一节优质的语文课,应该是多种方法综合利用,以求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3.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最优化。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作业的最优化,要做到两点。一是作业布置要分层次,对不同水平的同学,有不同的要求,也可以根据他们平时的测试水平,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专题强化训练。作业布置要切合课堂的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要求精而不是多。
作业的批改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对于作业的批改要及时,以便在最短的时间检验学习的效果,以便采取新的教学措施。对于错误的地方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在批语上要人性化,要切当和创新,以促进学生去及时改正,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即使在程度最差的学生身上,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4.教学评估与交流。教师要对于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评估,同侪之间要及时的交流,以便发现批彼此的长处和缺点,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教学评估来说最常见的形式是考试,关于考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提出一点建议,在考试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出不同标准的卷子,等分但是不同的标准,在批改卷子的时候既要看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看重学生的潜在能力,同时对于学生最终的成绩测定,要结合平时的综合测评,做出最后的定论。
四、结语
以上的几点探讨是笔者根据的自己多年的教学,并且借鉴前人的成果,结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研究《教育学》的规律进行的浅探,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方案,还可以从心理学的知识,做出科学的探讨。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还可以从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分来探讨,这些都有待笔者和同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菊霞,方萍,语文教学最优化浅论,黄山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5月,第5卷第2期.
[2].宋苏杰,语文教学中的优化问题设计方案.
[3].徐浩,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材教法,2014年第8期.
篇3
一、兴利除害――论真语文改革的势在必行
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真语文改革之风,并不是教育界的心血来潮,而是鉴于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兴利除害,决定了真语文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除害,即真语文改革的必要性。
包括北大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在内的众多学者,都对历年的中学语文改革进行过实地调查探访,收集的师生回馈表明,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着过度包装、“为了多元而多元”、忽视学生吸收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的问题。教师忽视真实的教学质量,学生无法从一套不稳定的教学系统里学到知识。因此,实行真语文势在必行。
兴利,即真语文改革的重要性。
真语文的价值就在于其求真务实的原则和精神,实行真语文改革的目的与初衷也在于此。真语文改革不仅能去除当下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虚假、浮夸和攀比之风,其更大的价值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成为一名内外兼修的优秀人才。因此,真语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对症下药――论真语文的实践途径
所谓对症下药,即从教师、学生和评估者三方面入手,分别予以真语文理念的灌输与实践。
1. 教师的“真讲”
首先,多元不代表浮夸,稳中求进方为王道。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下,很多老师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教学课堂的“生动性”和“多元化”,追求课堂氛围的活跃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在我的听课生涯中,有约三分之二的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变换各种教学手段。前几分钟还是PPT展示,后几分钟就到了学生讨论;课文理解尚未加深,角色扮演又来登场。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乏,教学目标还没有达成。可以说,这样的“多元”早已背离了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
课堂目标是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指引者。教师讲课要“真讲”,真讲的意义就在于对教材主旨的把握,对课堂秩序的维持。如在郦道元的《三峡》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多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延伸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但老师绝对不能忘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借鉴作者按季节、按特征描述风景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的独到眼光,反思文章如何在主次分明的前提下做到无所疏漏、主旨鲜明。这些知识的领悟需要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获取,因此教师应在注重课堂氛围的同时,更应强调课堂秩序的维持和课本主旨的传授。
其次,不啃老本多深思,与时俱进担师表。
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学则是一门科学。对于科学的研究既要求我们主动探寻事物规律,又要求我们不拘泥于已有成果,更应注重发展拓新。同样地,语文教学也是如此。真语文要从教学的“真”入手,“真”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能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课堂模式。这样的老师不仅为增强自身的教学素养做足了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做了表率,何乐而不为呢?
2. 学生的“真学”
学生何来“假”?其实,学生的“假语文”现象在课堂内外也比较常见。朗读课文使用“朗诵腔”、语文问题使用固定答案套路、拓展思维训练依赖参考资料等等。学生的“真学”,不仅要靠老师求真务实的教法,也要靠学生自己思维模式的转变。在我的教学体会中,学生们有以下几点问题是值得老师们注意的。
第一,小组讨论要做到“合作出真知”,而不能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2012年我听的一节课使我印象深刻,在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要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这篇文章的主要特色在哪里?如果你是马丁・路德・金,那么会选择什么方式的演讲才能更感人呢?我发现小组内的讨论并不是老师预期中的气氛活跃、思维敏捷,相反,实际的情况是小组内大多数人只是盯着课本看,有的则无所事事,有的则干脆拿出辅导资料寻找答案。这就是学生典型的“假学”现象,如果老师不能对之进行合理的纠正和指引,那么这样的小组讨论宁可不要。
第二,学生的感情要“真”,不能“为了表现而流露感情”。朗诵腔是这一问题的典型表现,我教的学生中也不乏这样的学生。每次听到他们过分的嗓音修饰和声调控制,我并没有及时打断,而是特地进行了一堂专题教学,把他们自认为“感情充沛”的朗诵腔和课本配套的朗读磁带进行对比播放。这样一来,他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心平气和的朗读使我的心静了下来,有更多的空间去体会文章的精华”“以前语气太过起伏,过度注重表达反而使我错过了文章的主旨”。
另外,学生在思维拓展练习、考试纠错以及家庭作业的反思当中,也应当注意对“真”的把握,这要求每个语文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评家的“真评”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面临同一个问题,即教学评估。教学评估能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老师教学的看法、该门课程存在的优势和缺陷以及课程将来的走向。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育研究已进入更深层的阶段。教学评估也开始对每位老师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然而当前的教学评估的真实状况并不容乐观。走马观花式的过场、教师和评估者之间的“友情往来”、评估课堂和实际课堂的迥然不同,还有评估之后却依然不做改变的教学模式……这些都直接影响评估方的“真”,从而也对老师和学生产生了不负责的负面影响。我一向主张以学生和同行的评价和反映为准,真实倾听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他们对语文课堂的真实想法,因为我坚信学生的评价才是真正应该听取的评价。另一方面,针对评教工作者我也做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倾听,但主要是听我不足的一面,长久以来,这样的做法不仅使我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安全互信的关系,更为我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铺路石。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创设;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启用情境创设的意义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启用情境创设的理论意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建构有效的教学情境,围绕教学目标建构有效的教学框架和教学机制。设置教学情境是顺应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要素,不仅能有效升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确保教学效果贴合实际教学需求。
(二)小学语文课堂启用情境创设的实践意义
将情境教学机制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从课堂活跃度方面有所升级,能从整体教学框架出发,利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情境教学结构设置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积极建构完整的情感发展框架,只有保证实践教学和情感发展教学的有效统一,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模式建立过程中,践行学生培养目标,进一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入情境教学机制,能保证教师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措施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能借助相应的教学机制着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师在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堂流程的建构,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中利用教学情境,也能有效提高教学优势的凸显程度,确保学生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内化。教师在不同教学情境中,能为学生渗透不同的语文常识,确保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优化,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力。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启用情境创设的路径分析
(一)突出教材重点
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诉求,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情境的设定,保证情境中的不同要素都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相契合,并且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情境教学的最基本方式,就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定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进一步渗透教学流程和教学场景,确保学生能迅速和教师建立教学互动。因此,在情境教学结构中,要保证教学难点的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在情境设定之前,对教材进行集中研讨,进一步了解教材中规定的相关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保证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围绕三维目标有序推广。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情境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堂的中心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集中处理,确保知识重点和课堂驾驭能力符合实际需求。
(二)优化情境设计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实际教学结构和教学层级进行集中审定,确保情境教学结构设计框架贴合实际需求,也要保证设计结构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建构完整的学情分析,提高教学重难点的把握程度。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保证教学特定条件和教学模式之间的有效互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最基本的导入方式就是视频、图片、问题导入等,教师和学生能在情境中建构有效的学习模式和学习互动。因此,教师要结合课本以及教学效果提高整体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符合教学预期。但是,在实际教学情境设计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关注以下两点:其一,不能过多追求导入方式和情境教学的新颖度而忽视教学重点,其二,减少由于过多关注教学细枝末节而忽略整堂课教学进度的问题。教师要结合课程大纲以及基本教学内容,建构更加完整的教学模型,充分利用并组合真实化情境教学机制、虚拟化情境教学机制、艺术化情境教学机制以及问题化情境教学机制,保证教学效果能实现最优化发展。
(三)创新教学机制
在实际教学结构建立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教育理念和教W模式相贴合,只有系统化建构有效的理论知识结构,才能保证教学模型和教学情境结构顺应学生的实际学习诉求。教师要提高自身学习意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机制的创新性,形成动态化的情境教学模式,不会导致学生厌烦感,提高整体教学模式的质量和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度,一定程度上确保教学评估的教学价值得以显现。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结构建立过程中,教师要系统化了解情境教学的基本内容,并结合理论和教学实践建构完整的教学模型和教学系统。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行情境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性,确保教学模型和教学理念的有效落实,教师借助情境教学法能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玉媛.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启用:以苏教版教材为例[J].教师,2014,22(36):65.
篇5
一、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说到底,学生听到底。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换角色。
1.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地干下去,所以在语文探究性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很关键的。
2.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而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需要的便是老师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比如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分析等等。
3.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探究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掌握指导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4.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必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学生能学到知识。(2)做好教学组织安排。教师必须做到既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又有基本要求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3)加强教学评估。
二、新课程理念下,做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已经深人人心,其实和现在常说的 “大语文教育”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任何轻视忽视语文教育传统这一中华民族母体文化传统、割裂历史传统与现实的血脉联系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彰显优秀教育传统,重视民族文化自觉性的回归。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1.教学要注意过程与方法。在 “过程与方法”这一块,可以说这是新课程在提法上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最大特色。 传统教育强调结果、轻视过程,教学方法单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更新了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学生 “自主 、合作 、探究学习”,多媒体调动学生兴趣,不能不说这比传统的语文教育进步了些。对照《标准》,我们却发现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对传统语文教育继承了更多,或者就是换了另外一种说法。因此,我们更加关注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教育传统渗透于现在的课堂。
(1) 具有浓厚的关注全体思想 ,关注全体学生,而传统教育中早有“有教无类”思想。我们要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着重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于个性发展。传统教育中的 “因教施教”早已成为教师学生耳熟能详的词语了。古代私塾中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将班级授课制和培优补差结合 ,怎样组织课外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程理念下要进一步大力倡导个性化学习和个性 化评价 。
(3)师生关系。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民主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才有良好教学的氛围。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他提倡“不耻下问”、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种传统的思想可以说对后代特别是现在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正是传统教育中“教学相长”思想 的体现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一定要民主 ,师生要 “对话” ,特别是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实现共生共创,师生互相促进 ,双向成才。
2.关于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问题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使用的教材蕴涵着美,充满了美,篇篇落笔为画,脱笔为诗。教师就要挖掘课文中美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自然美,鉴赏社会美,领略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赏心悦目、令人陶醉的自然美。教师可抓住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自然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激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提高感受美、识别美的能力。
(2)催人奋进的社会美。如《钓鱼的启示》、《落花生》、《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巨人的花园》、《长城》等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教学时注意品词品句,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铸造美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美不胜收的艺术美。如《火烧云》、《颐和园》、《清明上河图》、《林海》、《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不仅有丰富的内涵美,而且在语言、结构、意境、风格等方面各具特色,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应深入钻研教材,要善于发掘教材的审美因素,或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在教学时通过自己的讲课艺术引导学生去发现、感知和欣赏,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新课改理念下,高效课堂如何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