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康复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的康复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 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膝关节周围骨折是目前骨折治疗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易发生关节运动受限、功能受损,单纯内固定因为材料的限制有时不能有效固定,单纯外固定因为骨折涉及关节面而导致固定困难,外固定时间长对关节功能恢复不利,并且术后的康复锻炼将直接关系到关节功能的康复. 目前,虽然临床上报道有很多的康复锻练方法,但各种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康复效果均有不同,我们重点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方法进行综述,阐明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应症及禁忌症,以有益于临床医师在今后的治疗中掌握.
【关键词】 膝损伤;骨折;功能康复;术后;CPM
1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性
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易发生关节运动障碍,其术后锻炼的早晚、锻炼的方法直接关系到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 关节周围骨折的传统治疗原则是修复病理性组织后固定,待组织愈合后再进行功能锻炼,常常引起关节囊粘连、挛缩,甚至关节僵硬或强直,不得不行手术松解. 尤其是膝关节周围骨折,因膝关节承重大,结构复杂,许多同道进行了很多研究,以前的学者多主张膝关节周围骨折后患肢以制动为主,以利于组织修复,因制动所造成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在所难免;但若强行被动活动常引起再损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2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方法的发展
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手术方式、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有很大关系,有经验的临床医师术前就会考虑到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如何恢复的问题,所以高明的医师常常会将手术方式、内固定方法及术后康复方法联系在一起并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利弊后才作出决定. 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医生Salter从开胸术胸骨截骨或肋骨骨折后能在胸廓的反复运动中愈合的事实中得到启发,经大量实验研究提出了骨关节术后持续被动活动的概念[1](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骨软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 采用下肢CPM活动器对膝关节周围骨折牢固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满意. CPM锻练的优点有:① 持续被动活动增加了关节软骨的营养与代谢,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腱、韧带等的修复,并刺激且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抑制了关节损伤及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且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②CPM使肌肉处于无收缩状态下被动活动,不会产生使复位后骨折端再移位的剪应力,避免内固定的松动或骨折端移位[2]. 鲍磊等[3]通过对3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采用内固定与外固定架超关节固定治疗,术后行股四头肌锻炼和CPM锻炼,最后认为超关节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手术,术后CPM锻炼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林世荣等[4]采用髌骨牵引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伸膝装置僵硬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他们认为骨牵引可以防止股四头肌及肌腱的挛缩和粘连,可恢复髌上囊的活动度,防止髌骨支持带挛缩. 持续牵引和改变屈膝角度以及被动活动,可以防止股髁、髌股、胫股关节面及后关节囊发生粘连,使膝关节功能得到较大的恢复. 万春友等[5]对7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并选择性结合应用早期主动股四头肌收缩及踝关节运动、早期CPM运动、作业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采用Karlstrom和Olerud肢体功能评定标准[6-7]来判定疗效, 他们认为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应选择合适的坚强的内固定[8-10],以外固定架为首选,其次可选择解剖钢板或交锁髓内钉;术后要尽早行功能锻练,主动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早期(术后1~3 wk)CPM持续被动活动能防止关节内及关节外粘连[11],专业医师的作业治疗对防止或松解早期膝关节粘连有很好的效果. 潘鸿志等[12]认为对骨质疏松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应贯彻积极手术、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延期负重的原则,以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还应联合用药补钙,只有做到骨折与骨质疏松的治疗并重,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康复效果. 董纪云等[13]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发生膝关节僵直的患者行小切口膝关节粘连松解并连续被动活动治疗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盘柏军等[14]在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麻醉下持续被动运动对预防膝关节僵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国际内固定研究会(AO/ASIF)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 第一代LISS研制于1995年,先后用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LISS作为“生物力学固定技术”的典型代表及与自锁内固定装置成功的有机结合,能明显改善一些在传统钢板螺钉接骨方式下手术难度较大、预后欠佳或并发症发生率高的骨折的治疗效果. LISS的预先解剖塑形钢板,辅以自锁、自攻、成角、单皮质固定的螺钉,提供了更高的稳定度;通过螺钉与钢板锁定提高固定程度而非依赖钢板与骨面摩擦产生固定效果,使得内固定物对骨膜的干扰降至最低,有利于骨膜的灌注,且钢板通过射线可穿透的引导手柄插入肌肉下间隙内并为经皮钻入螺钉提供准确的定位,明显降低了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仅内固定强度高,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练,而且因为手术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创伤小、不损伤关节附属结构,因此术后发生关节内外粘连的机会小,明显降低了关节僵直的发生率[15]. 微侵袭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也是在国外新兴的一种微创技术,是以生物学内固定为基础,与LISS有类同之处,也不直接剥离和暴露骨折区,不破坏骨折区软组织血供,降低或减轻了传统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无手术过程中大出血及副损伤的报道,但对C形臂显示功能及骨科医师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16-17],手术时间可缩短60%,可早期活动,避免了并发症,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Farouk等[18]通过新鲜尸体股动脉注射蓝色硅酮后的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固定的骨动脉及滋养动脉均处于危象状态,而生物学固定组未受明显影响,骨膜及骨髓微血管灌注良好,表明生物学固定在维持动脉循环和灌流方面优于传统钢板固定.
3目前各种方法存在的缺点
虽然上述方法各有不同的优点,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主要有以下缺点: ①早期伤口未愈合,患者常因惧怕疼痛或意志力不强不进行或者不能坚持有效的股四头肌功能锻练;② CPM锻练可造成被固定骨折端移位、被修复韧带撕裂和伤口愈合不良,使用时会增加骨折处的应力,容易引起内固定松动,临床上关节周围骨折严重不能坚强内固定者、软组织损伤重者或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者等均不宜早期CPM锻练,而且在当前国内多数基层医院并未配置CPM;③ 髌骨骨折的患者不能施行髌骨牵引;④ 国内中小医院尚缺少专业康复医师;⑤麻醉下持续被动运动松解粘连除了加重患者的痛苦,而且多次麻醉对老年人有很大的风险;⑥ LISS 和MIPO虽然国外和国内少数人报道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好,但其价格昂贵,操作技术复杂,国内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尚很少.
4展望
目前临床上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出现膝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并不少见,仍然需要骨科医师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微创内固定系统的发展可能会减轻膝关节周围骨折后功能受限的程度,临床医师应熟悉已有方法的优缺点,掌握各类方法的适应症,术前要根据伤情选择恰当的术式或内固定方法,术后宜选择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还需要探索更多、更好的康复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 Salter RB,Simmonds DF, Malcolm BW, et al.The biological efect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on the healing of fullthickness defect in articular cartilag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 the rabbit[J]. Bone Joint Surg(Am),1980,62(8):1232-1251.
[2] 苏奇. 持续被动活动在下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1997,3(1):51.
[3] 鲍磊,马华松, 周雪峰. 内外固定结合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91-93.
[4] 林世荣,温东栋. 髌骨牵引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伸膝装置僵硬[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4):587.
[5] 万春友,金鸿宾,夏群,等.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功能康复[J]. 中国骨肿瘤病,2004,3(10):288-293.
[6] OBricn PJ.Fracture fixation in patients having multiple injuries[J].Can J Surg,2003,46:124-128.
[7] Tscherne H,Regel G,Pape HC,et al.Internal fixation of multiple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polytrauma[J].Clin Orthop,1998,347:62-78.
[8] 管廷进,孙东升.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J]. 中国临床康复,2003,4:592.
[9] 王安庆,洪毅,张军卫,等.四肢长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及治疗康复训练[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6,9:207-208.
[10] 潭新玲,曹秀丽.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J]. 现代康复,2001,12:137-138.
[11] Pape HC,Krettek C.Management of fractures in the severely injuredinfluence of the principle of “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 surgery”[J]. Unfallchirurg,2003,106(2):87-96.
[12] 潘鸿志,胡立敏,李琪. 骨质疏松并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J]. 江西中医药,2004,12:28-29.
[13] 董纪云,卢世壁,王继芳,等. 小切口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及连续被动活动治疗膝关节僵直[J]. 中华骨科杂志,1997,7:675-677.
[14] 盘柏军. 麻醉下的持续被动运动预防膝关节僵直[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5,10(4):230-231.
[15] 王秋根,谭瑞星.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4):252-254.
[16] David L,HelOt DL,Paul Y.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of distal fracturesof the the tibia[J]. Injury,1997,28:22-48.
[17] Perren SM. The technology of mininally invasive pereutaneous osteosynthesis (MIPO)[J].Injury,2002,33:VI-Ⅶ.
篇2
【关键词】 儿童患者;长骨干骨折;弹性髓内钉
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如果治疗不当, 容易导致患儿出现骨折畸形愈合, 严重的影响儿童日后成长[1]。弹性髓内钉作为一种治疗骨折的新材料, 可以有效减少骨折儿童的制动时间, 促进儿童的恢复[2]。昆明市儿童医院近年来使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四肢长骨干骨折儿童患者36例。其中:股骨干骨折18例, 胫骨骨折5例, 尺桡骨骨折8例, 桡骨头颈骨折4例。年龄3岁~12岁, 平均10.7岁。其中:男22例, 女13例。所有骨折均为新鲜骨折。
1. 2 治疗方法 治疗前行X线检查, 确定弹性髓内钉直径。手术操作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骨折端闭合复位满意后, 选择远离骨折端处为进针点, 取长约2cm的小切口。开路器开口后打入弹性钉, 最后将弹性钉顶端打至离骨骺板1~2 cm处。如为胫骨中下段骨折, 进针点宜选择胫骨结节两侧;如为股骨中上段, 进针点宜选择股骨远端骨骺板近侧2cm, 内外各1枚。
1. 3 术后处理 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均无外固定, 也未使用抗生素。除1例患儿伤重外, 其余34名患儿术后第1天即进行非负重功能锻炼。稳定性骨折负重锻炼较早;不稳定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在21~28 d后进行附中锻炼。术后使用X线复查, 患儿坚强愈合6个月后取出弹性髓内钉。
1. 4 术后随访 所有患儿均随访1年。在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和第12个月行X线检查并记录有关检查结果, 同时在术后12个月测量患者成角情况、健侧肢体长度和关节功能情况。
2 结果
所有患儿均切口I期愈合, 无感染等情况。随访1年后, 所有患儿的骨折均得到了满意的愈合效果, 对位对线情况良好, 外形功能满意。X线显示:无骨不连、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等不良情况。患儿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7.3周。
3 讨论和体会
3. 1 讨论 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之一。弹性髓内钉是一种专门针对长骨干骨折治疗发展的一种新型治疗材料。弹性髓内钉可以为有关部位提供包括横向稳定性、轴向稳定性、抗弯曲稳定性和抗旋转稳定性在内的4项生物力学稳定性, 促进康复, 避免儿童患儿出现骨折畸形愈合[3]。儿童弹性髓内钉是专门针对儿童患者的治疗材料。就本研究而言, 通过在治疗中使用儿童弹性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 疗效较为满意。35例患儿均为I期愈合, 而且切口无感染情况。从随访的结果来看, 患儿的愈合效果良好, 外形功能满意。而X线检查结果则表明:无骨不连、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等不良情况。
3. 2 治疗体会 弹性髓内钉最早运用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于新世纪初期开始使用弹性髓内钉在临床上进行运用。就弹性髓内钉而言, 在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比如可以让患儿获得更好的复位效果, 缩短住院时间, 尽快进行功能锻炼和恢复, 降低治疗费用, 内置物取出简单等。作为一项闭合的微创技术, 弹性髓内钉的运用一般不需要切口辅助复位, 可以不感染骨膜、骨内膜血运情况。由于弹性髓内钉具有诸多的优势, 因此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主要技术。
不过,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在使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时, 必须要考虑儿童自身的成长特点。儿童的骨膜具有更强的生物学活性。儿童即使发生骨折, 关键的骨膜血供也不会被中断。弹性髓内钉可以让患儿获得一个更加有利于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
在对儿童患者运用弹性髓内钉, 作者认为需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 在打入髓内钉之前, 有必要充分的牵引和骨折复位;其次, 要选择合适的髓内钉;第三, 在打入弹性髓内钉的过程中, 需要避免损伤骨骺板、穿破皮质等;第四, 针尾长度需要适宜, 否则将会导致内固定取出困难或者带来皮肤并发症。
综合而言,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随着运用技术的不断成熟, 值得在临床中得到进一步利用, 提升治疗效果。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 需要医护人员充分根据儿童患者的身心特点, 制定治疗和康复方案, 以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阳, 孙军, 袁毅.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体会.中华全科医学, 2011,9(5):752-753.
篇3
[关键词] 双钢板内固定;股骨髁骨折;C型骨折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5(c)-009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double stee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femoral condylar type-C fracture. Methods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emoral condylar type-C fractur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reated with double stee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Of 50 cases of patients, the infectious symptom occurred to 1 case, and the recovery effect was worse, and the recovery of the other patients was good, and the treatment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2.00%.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double stee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emoral condylar type-C fracture has a higher curative effect, which can better recover the phys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hich is of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Double stee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Femoral condylar fracture; Type-C Fractures
股骨髁间C型骨折在骨科的治疗中属于严重的内关节骨折,其通常是由于高能量损伤引发,对其治疗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1]。在常规的外侧支持钢板固定的治疗中,需要对患者行长时间的固定,而且伴有较多的并发症,十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2]。而对患者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可以较好的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对于股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4]。该院通过对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股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6.25±12.03)岁。其中C2型骨折24例,C3型骨折26例;同时,患者的受伤原因为:交通伤30例,摔伤16例,压砸伤4例。该组患者均完全知晓该次研究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已报批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手术方式 术前临时对患者胫骨进行结节牵引,取患者仰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手术采用股骨外侧切口入路和内侧切口联合入路。(1)股骨外侧切口入路,在患者大腿外侧,远端经股骨外侧髁重点到外侧副韧带近端,切开患者的皮肤、组织及关囊节等部位,暴漏骨折端。首先进行复位,用克氏针固定,将股骨远端关节面平整,之后再外侧用加压钢板固定,对于干部骨折可以运用皮质骨螺钉进行固定。(2)内侧切口入路,在患者膝关节内侧切口暴露骨折处,用“L”型支撑板固定。对于骨缺损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植骨措施。对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
1.2.2 术后处理方式 对患者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防止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并且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在手术后14~48 h内,拔除患者的引流管,在术后3 d对患者行膝关节被动锻炼。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患者的训练量,并且要对患者进行随访。
1.3 疗效判定
按照Kolment评价标准:优:患者的膝关节伸直,屈曲>120°,无不良反应,下肢缩短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出现感染、钢板外露和内置物断裂和骨不连的发生机率。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
2 结果
在该研究中,对50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发现仅有1例C3型骨折伴有血管损伤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其余患者身体状况康复良好,无钢板外露、内置物断裂和骨不连等情况发生。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6~11个月。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进行判定。其中恢复情况为优患者18例(36.00%),恢复为良患者23例(46.00%),恢复为可患者8例(16.00%),恢复为差患者1例(2.00%),优良率为82.00%。
3 讨论
股骨髁间C型骨折通常是由高能量的外部因素导致,其对患者的康复存在较大的影响。在常规的康复方式中,需要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长时间的固定,容易引发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状。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可以较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通过适当的康复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对于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康复价值[5]。另外,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可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减少患者的康复周期[2]。在该研究中,对50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发现仅有1例C3型骨折伴有血管损伤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其余患者身体状况康复良好,无钢板外露、内置物断裂和骨不连等情况发生。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6~11个月。
股骨髁间C型骨折通常是由外部因素导致,容易出现粉碎性骨折,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在常规的手术治疗方式中,不利于患者膝关节的伸直,同时会影响患者的屈曲,对于患者的下肢也会存在一定的缩短现象,从而难以保证患者恢复正常的身体机能[6-7]。而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膝关节的伸直,并且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屈曲效率。对于患者的康复而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8]。在该次研究中,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进行判定。其中恢复情况为优患者18例(36.00%),恢复为良患者23例(46.00%),恢复为可患者8例(16.00%),恢复为差患者1例(2.00%),优良率为82.00%。赵云昌[9]相关研究结果显示,36例股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经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恢复情况为优者占30.0%,为良者占44.4%,其余患者恢复为可或差,优良率为74.4%,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股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常规的单钢板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并且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状,十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恢复计划,并且可以较好的保护患者的骨折部位,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机率。因此,对于股骨髁间骨折患者而言,双钢板固定术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秀民.股骨髁部支撑钢板修复股骨远端骨折效果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3(26):4168-4172.
[2] 王海洋,葛武,毕正宾.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45例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5(18):2814-2815.
[3] 林少勇.辨证论治配合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7(12):845-846.
[4] 董征.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C2、C3型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1912-1913.
[5] 冯卫,郝廷.应用双钢板治疗股骨髁间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1437-1439.
[6] 黄聪,蒋协远,王满宜,等.双钢板内固定与入工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早期疗效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3):243-248.
[7] 缪逸鸣,王强,顾云峰,等.平行放置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分析[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4,35(6):403-405.
[8] 陈群,傅尔殿.垂直双钢板与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15,28(47):402.
篇4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后关节僵硬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并通过临床实验进行科学的护理,减小关节僵硬现象的发生。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骨折后出现关节僵硬现象的患者采取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实验组给予特殊的护理并加强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护理意识;对照组给予正常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数据通过X2检验证实,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有效率为7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6%。结论:加强患者的危害性认识和护理知识能有效的减少关节僵硬的现象发生率。
【关键词】骨折;关节僵硬;护理体会
骨折后患者受创处由于需要一段时间的固定治疗,从而导致不能像平时一样的运动锻炼,这样长时间的束缚很容易致使关节僵硬[1]。如果患者不提高警惕性多加远动甚至会肌肉萎缩造成残疾[2-3]。本文将对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实验,希望可以提高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减少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均为四肢骨折的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4岁,平均年龄为36.7岁。其中有58例患者的骨折部位为上肢,42例患者的骨折部位为下肢。
1.2 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骨折后出现关节僵硬现象的患者采取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实验组给予特殊的护理并加强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护理意识,加强预防,增加远动,通过使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增加患者的饮食指导,以及调动患者自主训练的积极性,提高患者康复护理的效率;对照组给予正常的护理措施。
1.3 评定标准:治愈标准为患者疼痛部位痛觉消失;有效的标准为患者疼痛部位的痛感减轻或为偶发性疼痛,关节活动有所改善;无效的标准为患者疼痛症状没有好转。
1.4 数据统计分析 本文对实验数据采用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在100例患者中已有94例患者了解到骨折后缺乏活动后造成的后果,82例患者在掌握正确的康复方式后制定了康复训练目标,69例患者长期按照制定的目标执行,取得很好的恢复效果。
2.2 按照上述的评定标准对比效果,详见表1。X2检验P<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效果比较显著差异。
3 讨论
关节僵硬是骨折后患者常出现的症状,造成关节僵硬的主要原因是骨折在愈合的过程中骨受伤部位的肌肉和骨折部位形成了粘连以及骨折部位的肌肉损伤后产生的瘢痕化[4]。另一个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伤肢制动,受伤的关节和肌肉都不能得到充分运动,导致静脉和淋巴的淤滞,影响正常循环,造成组织和肌肉之间形成了水肿甚至产生粘连,关节液的分泌不足,关节囊和韧带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甚至造成挛缩,从而致使关节产生僵硬[5]。
康复训练是患者在骨折恢复期最好的恢复方式。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的训练,以患者自愿活动为主要训练方式,四肢均进行功能性训练,患者在运动时可以放一些较舒缓的音乐,患者可以随着韵律增加患者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辅以物理治疗的方式,使用一些活动器以及促进骨骼愈合的仪器等。
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在饮食方面进行调理主要是补钙。给予患者合理的膳食方法,主要以容易消化和清淡为主。骨折患者在恢复期间应主要及时补钙。另外患者每天最好可以有不低于一个小时晒太阳的时间,因为通过紫外线对皮肤的照可以使皮下组织中的T一脱氢胆固醇合成所需的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磷等物质的吸收。
发挥护士的主动作用,护士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行使者。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护士应自觉加强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常用的骨折恢复训练的方法。随时对患者进行关节活动的情况严密监测。教患者观察恢复期情况,如果在骨折复位后患者的肢体疼痛感仍然存在,出现持续的剧痛并且产生严重的肿胀现象,不能忽视,及时向医生或护士汇报情况,做到在发展早期控制住病情。
充分的调动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性。实验组给予特殊的护理并加强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护理意识,加强预防,增加远动;对照组给予正常的护理措施。只有患者自身进行积极的训练,才能达到良好的恢复效果。100例患者中有94例患者了解到骨折后缺乏活动后造成的后果,82例患者在掌握正确的康复方式后制定了康复训练目标,69例患者长期按照制定的目标执行,这为后期取得很好恢复效果打好了基础。本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有效率为7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6%。实验数据结果说明对患者进行恢复训练教育,加强患者的主动训练意识在恢复上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齐志明,王立德,姜长明,等. 膝关节伸直僵硬的治疗及早期康复[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10 (10):756.
[2] 叶忠, 普文磊, 王鸿洲, 等. 中药配方颗粒熏洗治疗30例骨折后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J].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4, (117): 26-27.
篇5
【关键词】 肱骨内外髁骨折;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肱骨内外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更是近年来高发性骨折,主要发生在5~10岁的儿童身上,是儿童肘部常见的损伤,因其中部分患者仅单纯是肱骨小头骨骺部骨折,故又称为肱骨小头骨骺分离,其中肱骨外髁骨折比内髁骨折多见,大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6%~7%,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是治疗不当有可能会引起功能并且遗留肘部畸形[1]。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2~2010年手术治疗37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受伤时年龄2~12岁,平均6.7岁;手术时年龄4~14岁,平均8.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7个月,最长9年,其中7个月~2年19例,2~4年10例,4年以上8例,平均2.8年。本组患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例,并且已经临床确诊。见表1。
1.2 临床表现 骨折后,均会发生肿胀,逐渐扩散,直至波及整个关节。骨折脱位型17例,肘外侧会出现瘀斑,大面积扩散,甚至会扩散到腕部,并且肿胀最严重,在受伤两三天左右,受伤部位的皮肤还会出现水泡,在肘外侧会有明显的压痛症状,严重的还会伴有肱骨下端周围压痛的症状,在X线片的显示上可以看出骨折块向外侧移位,化骨核的一半少于肱骨小头的骨折线。移位性骨折20例,肘外翻畸形、增宽、三点关系改变且丧失活动能力,在被活动的时候会加重疼痛感,但不影响旋转功能,在X片的显示上,正位片会显示骨折块和尺桡骨向桡侧或尺侧移位,侧位片则显示向后侧移位,偶尔会出现向前移位的症状[2]。
1.3 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
1.3.1 手术方式 对17例无移位型骨折采取屈肘90°,将前臂旋后位用石膏固定4周左右的非手术方法治疗。对20例侧方移位型、旋转移位型、骨折脱位型的治疗均采用闭合复位。首先采用X线片摸清骨折块的方位,使肘关节处于内翻、前臂旋后位,将移位的骨折块推入关节内,进行复位,然后采用X片检查复位的情况,若证实已经复位成功,就用长臂后石膏托或者夹板固定4~6周,若复位不成功,就采用切开复位法,用2枚克式针内固定[3]。
1.3.2 术后处理 首先进行常规观察,患肢远端的血液循环、感觉、活动情况,还应注意固定后3~7天内摄片复查,因为肱骨外髁骨折即使无移位,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有时在固定后仍可移位。肱骨外髁骨折早期腕关节固定,禁止做前臂旋转活动。
2 结果
2年以上的随访调查18例,7个月~2年随访调查19例,所有病例在进行手术后8~16周形成愈合,复位程度良好,无严重外翻、骨不连等并发症,愈合情况满意。见表2。
3 讨论
通过以上对37例肱骨外髁骨折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肱骨外髁骨折大都是由于间接暴力造成的,例如跌倒的时候手部先着地,前臂多处于旋前,肘关节稍屈曲位,外力沿桡骨传至桡骨头,向上撞及肱骨外髁,导致骨折。多合并肘外翻应力和伸肌牵拉等因素也可以形成骨折,骨折线由外髁上部斜向下内达滑车桡侧部,骨块常包括桡侧干骺端骨片,肱骨小头骨骺和滑车桡侧部分。可以根据骨折块移位的情况将外踝骨折分为三种情况:无移位骨折,是指暴力的作用下,只是发生了骨折,骨膜没有撕裂,X线片可以看见干骺端有骨折线,比如裂缝骨折或者移位,是很小的肱骨外髁骨折;轻度移位骨折,是指骨折块向外移位,向前方、向后方或者向侧方移位,还有45°以内的旋转移位,骨折块仍然处于肱骨小头和肱骨近端骨折面之间;翻转移位骨折,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并旋转,外旋转移位可达90°~180°,移位还可以分为前移翻转型又称屈曲翻转移位型,较少见,还有后移翻转型,也可以称为伸直翻转移位型,比较多见。
肱骨外髁骨折占肱骨远端骨折的16.9%,属于Salter-Harris IV型骨骺损伤,通常为肘关节伸直位摔伤所致,摔伤可产生内翻应力使外髁撕脱,或产生外翻使桡骨头直接撞击外髁及前臂伸肌腱强烈收缩造成肱骨外髁骨折和移位,肱骨内外髁骨折大多发生在儿童身上,发病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并且是关节内的骨折。外髁骨折主要是肱骨外髁骨骺分离,内髁骨折主要是指内上髁与滑车的大部分,内外髁骨折的发病机制、发病类型和治疗方法都极为相似,形成对称的“影像”损伤,所以本文只对肱骨外髁骨折进行了分析。
综上所述,肱骨内外髁骨折的复位程度对骺板骨桥形成的大小以及是否会发生畸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者还会影响到关节的完整性。对肱骨内外髁骨折来说,达到解剖复位、近似解剖复位都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王满宜.骨科手术技巧丛书-骨科手术操作技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彭阿钦.骨折手术治疗原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3] 董福慧.实用骨伤科系列丛书-骨折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
篇6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老年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骨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高于其它部位的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多数为移位和粉碎性骨折,加之骨折的更加严重,使得骨折的治疗变得更为棘手,若治疗不当,常引起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骨一科病区收治的患有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入院前行肱骨近端X 摄片和CT 扫描等检查,进行病情评估,按Neer 分类法分型。遵照患者意愿和治疗需要,选择锁定钢板法或传统内固定法治疗,并均在受伤后1w内接受手术。结果选择锁定钢板法治疗共计44例,其中男25例,女19 例,年龄61~85(平均69) 岁,依据 Neer 分类法: 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24例、四部分骨折9例。选择传统内固定法治疗共计40例,其中男23例,女17 例,年龄60~83( 平均68) 岁,依据 Neer 分类法: 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23例、四部分骨折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构成比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①老年患者,有明显外伤史;②伤肢肩部周围肿胀、疼痛,局部压痛明显伴有畸形和假关节活动;③肩部X线摄片检查显示,肱骨近端骨折。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肱骨近端骨折者;②年龄在60岁以上者;③新发骨折,无合并其它部位骨折或严重骨性病变;④具有行为自控力,无精神障碍患者;⑤治疗过程中未再接受其它方法治疗者。
1.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治疗中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影响骨折愈合的基础疾病患者;③随访资料不完整,无法评估疗效者。
1.5方法
1.5.1手术方法 全麻或臂丛麻醉下,仰卧位,患肩垫高,肩关节前方弧形切口,经胸大肌、三角肌肌间隙入路。先牵开肌肉,必要时可分离部分三角肌前缘部分肌肉,术中无需剥离骨膜,清除血肿及碎骨屑,复位骨折,对于骨质疏松较明显的患者采用人工骨或者自体骨进行填塞支撑,游离骨块可先用克氏针作为临时固定,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安放在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mm,结节间沟后方约 10mm处,放置导向装置及LCP钻头导向器,打孔,锁定螺钉,必要时使用拉力螺钉固定游离骨折块,如有小转子骨折以及肩袖损伤,则行相应修复,一般使用5号不可吸收缝合线经钢板上的固定孔缝合,避免游离骨块,否则影响其血供。C 型臂X线机透视下活动肩关节无碍后,冲洗、止血,放置负压引流,逐层闭合切口,使用常规三角巾悬吊患肢。传统内固定法也都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清除血肿,骨折复位后使用T型钢板或都三叶草钢板固定,对于骨质疏松较重的可使用人工骨或自体骨填充,必要时为加强螺钉对骨的把持力可使用骨水泥,骨折块间使用拉力螺钉固定,活动肩关节无碍后,冲洗、止血,负压引流,缝合创口后行常规三角巾悬吊患肢。
1.5.2术后康复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采用三角巾悬吊固定3d,早期开始肩关节的小幅度被动活动,包括肩关节前屈、后伸活动,有明显肩袖损伤的术后采用肩关节外展架固定。1w后开始增加肩关节的被动运动训练项目,即行内收外展、内外旋等训练,术后2w后开始行肩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术后6~8w开始抗阻力训练。功能康复训练同时也可配合中医理疗方法,如推拿按摩、中药烫疗等以改善患侧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1.6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坏死发生率,以及术后6w、12w、1年随访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1.7疗效评价 肩关节功能判定依照 Neer 评分标准,即:①疼痛评分:无痛35分,轻微疼痛25分,中度疼痛15分,严重疼痛5分;②功能评分:工作或运动不受限制或无不适30分,轻度受限和少量不适20分,中度受限及不适10分,明显受限及不适0分;③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将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和上举7种活动度数相加(正常人约5000),每200得1分,共25分;解剖位置评分:④骨折解剖对位10分,畸形愈合0分。以上4项目得分相加,90分以上为优,70~89分为良,60~69分为可,60分以下为差[1]。
1.8统计学方法 所得原始资料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统计描述、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肱骨头坏死率比较 结果锁定钢板组患者在术中输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肱骨头坏死率明显小于传统内固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结果锁定钢板组患者术后6w、12w、1年随访肩关节功能评分( Neer 评分)优良率明显大于传统内固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cm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近端等结构的骨折。多年来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议,以往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耐受能力差,往往会选择保守方法治疗,由于此方法大多需要长时间的肩关节制动或尺骨鹰嘴牵引,从而影响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导致肩关节功能的严重丢失,出现"冻结肩"等严重并发症。故选择治疗方法时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全身情况、骨质状况、功能恢复、肱骨头血运及软组织完整性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不稳定的老年人骨折都要手术治疗。然而,并非所有的内固定都能满足所需的稳定性和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这是因为老年骨折患者多数为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类型往往较复杂,一般的内固定方法无法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另外治疗移位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目标,要求必须是在不破坏血供的前提下解剖重建,这样才能使骨折得到较理想的愈合。传统的"T"形或三叶草形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时,必须广泛显露骨折端并使用拉力螺钉进行固定才能达到坚强固定,这样势必造成骨折块血供的破坏,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AO/ASIF设计的新一代接骨板,是一种全新理念的接骨板系统。由于存在独特的锁定钢板优势,可在最少干预骨折端血供的前提下达到骨折的复位和稳定固定。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我院骨科近3年来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病例效果,结果表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法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对骨折部位固定牢靠,愈合时间短,肱骨头坏死率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其综合疗效优于传统内固定法治疗。这与高如峰[2-3]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究其原因,可能与锁定钢板法在保证骨折部位牢靠固定的同时,具有不广泛剥离骨膜,避免了对骨血运的破坏有关。而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是必须在骨折部位全部暴露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拉力骨钉确保达到牢稳固定,钢板与骨接触面积广,常会引起骨折部位血液运行不畅,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肱骨头缺血性坏死[4,5]。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可使骨折端获得极佳的生理应力效应,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时间和肩关节功能恢复,发症较少。只要临床手术医师深入了解锁定钢板的特点并能正确掌握操作,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后康复锻炼,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上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深入研究推广,为目前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冯传汉主编.肩关节外科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61-262.
[2]高如峰.锁定钢板和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288-3290.
[3]欧春培,利春叶,杨钦泰,等.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回顾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121-122.
篇7
吉林省人民医院骨二科,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2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 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在实施外科手术前后,患者Cobb角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的结果显示,虽然其角度升高,但是与手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术前与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恢复方面,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显著的提升,无患者出现手术感染、钉松与断钉的情况。 结论 椎弓根螺钉连接帮内固定法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有着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特征,固定性与复位效果理想,该种治疗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但是,关于短节段脊柱融合术与ASD发生临床中还存在一些争议,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该对患者的康复锻炼进行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055-02
[作者简介] 高兰斌(1990.9-), 男,满族,吉林四平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本科,执业助理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四肢关节工作。
脊柱脊髓损伤主要由于暴力创伤引起,需要采取特殊的治疗与护理方式,否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深重的负担,严重脊柱脊髓损伤多见于胸腰段,约占50%到70%,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1],目前,该院对于此类患者采取了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技术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研究并分析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2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9例,其中车祸伤15例,工矿挤压伤9例,跌伤1例,完全截瘫20例,不完全截瘫4例。按骨折类型分型:屈曲压缩型骨折12例,爆裂型骨折10例,屈曲旋转型骨折3例;外伤性血气胸22例,休克14例,肺挫伤9例,ARDS4例,膈肌破裂5例,反常呼吸6例。损伤部位T113例,T128例,L16例,L26例,L52例。神经功能损伤程度:C级8例,D级12例,E级5例。
1.2术前准备
对所有患者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检查,排除脏器疾患;看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对于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合理方式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对于糖尿病患者,采取合理方式将其空腹血糖在控制在5.6 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1 mmol/L以下。
1.3手术方式
25例患者均予以全麻,取俯卧位,以患者伤椎为中心开口,将其逐层切开后,将骨折椎与上下邻椎椎板、棘突、关节突暴露出来,将软组组彻底清除,以备植骨。在确认钉点钱,在患者伤椎上下两个棱锥中打好椎弓根螺钉,将钉点骨嵴咬平,并使用C形臂X线确认好螺钉的位置与长度。进钉点的选择方式按照椎弓根定位方式进行,选择胸椎两侧横突根部下关节电突中点垂线与根部中点水平线焦点,腰椎则选择根部中点水平线与关节线外垂直线焦点。如果患者有脊髓受压情况,则进行减压后再连接治疗系统,连接棒弧度与长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弧形向下,清理小关节外侧与横突,进行植骨手术。手术完成后,使用X光机检查患者复位情况,若复位情况理想,则连接左右连接棒,放置引流管,手术完成后的48~72 h,即可将引流管拔出,在术后佩戴支具3个月,半年内避免剧烈活动与负重。在手术结束后的12~13个月,即可将内固定物取出,嘱咐患者卧床休息至少12周,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并组织患者定期入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Cobb角,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情况[2]。
1.4术后治疗
为了防止泌尿系统疾病、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完成后,予以营养神经、抗感染等药物治疗,若情况许可,鼓励患者在术后24 h进行功能锻炼,在手术完成的2周后可以适当下床活动,3个月内禁止舍弃固定夹,每年定期进行CT或者X光片复查[3]。
1.5评价内容
记录患者治疗前、手术后、2年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以χ2检验。
2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在实施外科手术前后,患者Cobb角分别为(25.2±0.8)与(4.7±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Cobb角为(5.2±1.3)°,虽然其角度升高,但是与手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而椎体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术前与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结果与术前相比差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随访结果显示,椎体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接近正常值,在术后恢复方面,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显著的提升,无患者出现手术感染、钉松与断钉的情况。
3讨论
胸腰段即腰10~腰2段,此节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在扭转、轴向屈曲和侧屈的应力下出现骨折的情况,因此,胸腰段也是骨折的常见部位,该种骨折类型多为压缩性骨折与爆裂性骨折[3]。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方面,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椎弓根在连接椎板与椎体中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中,恢复受损神经功能与正常解剖结构是治疗的根本目的。朱崧等[4]的研究结果显示,胸腰椎生理弧度骨折脱位发生率为66.7%~75%,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使用椎弓根钉连接帮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防止骨折脱位情况的发生。椎弓根螺钉连接帮内固定是可以调节的,在植入患者体内之后,不仅能够得到充分的舒张与伸展,也可以显著减小椎管的压力,在手术结束后也不会出现疤痕组织,依然具备解剖学功能。在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可以利用早期锻炼来逐渐的恢复肌肉功能,此外,该种治疗方式也能够显著减轻患者腰部与后背的疼痛情况。该组研究结果也显示,在实施外科手术前后,患者Cobb角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的结果显示,虽然其角度升高,但是与手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术前与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患者出现手术感染、钉松与断钉的情况。
胸腰椎解剖学结果显示,在椎弓根之上固定螺钉重建脊柱稳定能够有效连接椎板与椎体,而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目的就是为了将其受损脊柱恢复至正常结构,恢复患者受损神经的正常功能[5-6]。临床研究显示,胸腰椎生理弧度骨折脱位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为66.7%左右,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骨折脱位率,该种治疗方式能够调节,也可以舒张与伸展患者的肌纤维,达到为椎管减压的效果,在手术完成后也不会出现疤痕,依然能够起到正常的功能。手术结束后,患者可以通过早期恢复锻炼来逐步的恢复功能,此外,该种治疗方式也可以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且该种固定方式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在固定与复位性能上有着一定的优势,适宜用在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治疗之中[7]。
与单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相比而言,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法有着几个优点:即手术视野清晰,减压彻底,能够提升椎间的稳定性和融合率,增加椎间融合率与恢复椎间隙高度。与常规钉固定手术方式相比,能够减少一半显露时间,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同时能够保留棘突、棘上以及棘间韧带等后部结构,对人体脊柱的破坏小,稳定性高,对神经根与硬膜囊干扰小[8-9]。本组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结果显示,在实施外科手术前后,患者Cobb角分别为(25.2±0.8)与(4.7±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Cobb角为(5.2±1.3)°,虽然其角度升高,但是与手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看出椎弓根螺钉固定法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综上,椎弓根螺钉连接帮内固定法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有着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特征,固定性与复位效果理想,该种治疗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但是,关于短节段脊柱融合术与ASD发生临床中还存在一些争议,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该对患者的康复锻炼进行科学的指导[10]。
参考文献
[1]王振,郑沛中,萧锦瑜.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 当代医学,2012,25(12):106-107.
[2]Dasheng Lin,Linxin Guo,Zhengqi Ding,et al.Modified surgery for acute thoracolumbar fractures:a prospective report[J]. Eur Orthop Traumatol, 2011,2(1-2):33-39.
[3]成红兵,李佳.CD2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英文)[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1(39):154-155.
[4]朱崧,吴灵英,徐桂豪,等.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J]. 实用临床医学,2007,21(7):110-112.
[5]Schaeren.Surgical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in the biologic therapy er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16(22):39-41.
[6]郑晓勇,刘锋,王凡,等.短节段AF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56例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3(17):91-92.
[7]张桂友,杨戈,刘翔,等.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2,35(5):213-214.
[8]冯占远.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2(25):120-121.
[9]赵智浩.椎弓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25):221-222.
篇8
自1998~2005年4月,本人对16例三踝关节骨折病人按AO分型运用手法复位,L型石膏配合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现对其临床疗效比较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患者中,男14例,女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2岁,平均36.67岁。左侧7例,右侧9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例,打球和踢球扭伤12例,高处跌下伤2例。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例。皆为三踝骨折病例。
2 治疗方法
2.1手法复位与固定
手法整复前,仔细阅读X线片,以便确定手法整复方案。一般通过顺势牵引,然后以采用逆暴力作用方向和恢复踝穴固有形态基本要求为准则,实施极度内旋、内翻和足背伸手法即可基本复位,当下可以对外踝和内踝稍加力量,以保证对位符合恢复踝穴固有形态基本要求。复位后用L型石膏配合小夹板固定。必须强调L型石膏打法为外踝侧自小腿起下延包绕外踝过足底,而后终止内踝上方,再以长度约20厘米小夹板在内侧把患足稳固的固定在极度内旋、内翻和足背伸位置,小夹板贴皮肤处要加软垫以保证产生作用于骨骼的应力。卧床时适当抬高患肢,尽早活动足趾,扶拐患肢不负重下地活动,3天后复查肿胀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固定绑带以保证足够的约束力。1周后再次复查并拍片了解对位情况。3周以后可适当活动踝部进行康复训练,6周以后扶拐患肢逐渐负重下地功能锻炼,老人可以适当延长1~2周。
2.2药物配合
16例患者经手法整复和有效固定之后,均采用丹参注射液250毫升,20%甘露醇250毫升加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用5天。中药早期口服血府逐瘀汤每天一剂,便秘者加白术20克、酒大黄6克,口干加天花粉30克。1周后见肿消即用补阳还伍汤加骨碎补30克、积雪草30克。
3 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1]
优良:踝关节功能正常,无不适。X线片示踝穴正常,无骨性关节炎改变。可:踝关节功能尚可,走远路踝关节轻微肿胀、疼痛,X线片示踝穴内侧间隙稍加宽,无骨性关节炎改变。差:有负重疼痛,走路时踝关节肿胀、疼痛、X线片示踝穴间隙增宽超过2mm,并有骨性关节炎改变。
3.2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16例,随访时间8个月~8年,按上述标准评定,所有病例中,优良14例,可2例。青壮患者恢复良好,老人3例出现轻度负重疼痛,踝部行走后肿胀,X线片踝穴间隙稍增宽等并发症。
4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承重关节之一,以屈伸活动为主要功能,是将人体重力由垂直柱状转化为弓状平面负重形式的重要关节。其解剖特点为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体所构成。胫骨远端内侧突出部分为内踝,后缘呈唇状突起为后踝,腓骨远端突出部分为外踝。由内踝、外踝和胫骨下端关节面构成踝穴,包容距骨体。距骨体前方较宽,后方略窄,踝关节背伸时,距骨体与踝穴适应性好,踝关节较稳定;跖屈时,距骨体与踝穴的间隙增大,因而活动度亦大,使踝关节相对不稳定,仅依赖周边的韧带支持保护。AO的观点认为踝穴的完整性依赖于:①腓骨的正常长度以及胫骨腓骨切迹的精确位置;②下胫腓联合的完整,即下胫腓前韧带、后韧带和骨间膜三部分完整性。下胫腓韧带损伤越严重,踝穴失效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形成踝关节在跖屈位状态时容易发生骨折的解剖因素。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的损伤,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3.92%[1],发病率占各个关节内骨折的首位。其损伤机理与分类: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行走、跑跳等活动中,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踝穴中因为距骨体前宽后窄、周围依赖坚韧的韧带支持保护的特殊结构,容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如果周围韧带损伤越严重,踝穴稳定的危险性就越大,导致骨折的发生几率就越高。目前相对统一将踝部骨折分为旋后内收、旋后外旋、旋前外展、旋前外旋和垂直压缩5种类型[2]。其中旋前类骨折最为严重,而且复杂。它往往是因踝关节遭受外翻和足部向外旋转的强大力量所致[3]。
本文讨论重心即为旋前外展、旋前外旋两种类型。在外旋暴力下首先发生内踝撕脱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暴力继续作用则距骨撞击外踝而发生下胫腓联合诸韧带的断裂。腓骨下段骨折,严重的可发生后踝及胫骨下端外侧关节面的凹陷性骨折。可以说暴力强度瞬间超过周围韧带的生理极限时,距骨体向内撞击内踝,导致内踝骨折;而此时的暴力还未完全化解,继续向腓骨冲击,此时的腓骨如果能够对抗暴力则暴力就此可以终止,而暴力如果继续作用,加上人体前扑时向前形成的冲力,距骨又撞击其后踝而发生骨折,所谓暴力作用韧带无法抵御化解暴力,导致距骨在踝穴内左、右、后多方面冲撞形成三踝骨折的结局。虽然文字描述可以一一道来,而骨折的发生则是瞬间形成。故当影像学显示踝关节外翻,距骨倾斜,向外移位,内踝撕脱骨折,内侧关节间隙增宽,下胫腓联合分离,特别是腓骨骨折在下1/3或中1/3,骨折端短缩内收的表现。本人体会实施整复手法应当根据病人受伤机理和影像学显示的骨折征象综合分析以后,采用逆暴力作用方向和恢复踝穴固有形态的方法来完成,其固定也必须强调极度背伸、内翻、内旋,务必使外踝、内踝和会时调整绑带的紧张度也是保证固定的有效性具体方法。后期的康复训练也为功能恢复发挥重要作用。16例的成功复位固定显示传统医学骨伤科的魅力。当然在手法整复无法完成复位时,不可拘泥传统理念,应当考虑采用手术方法以保证恢复踝穴固有形态,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参 考 文 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4.
篇9
关键词:手法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小儿,约占肘关节创伤60%~75%,并且以5~7岁的男孩最多见[1]。肱骨远端较扁薄的解剖结构,且髁上部为骨密质与骨松质交壤处,因此,在外力作用下肱骨髁上易骨折,且多伴有肘关节创损。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不管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骨折临床愈合后常留有肘关节僵硬,需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以恢复患儿肘关节功能,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恐慌,因此,探讨一种正确、有效的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方法,在促进骨折愈合的同时又不遗留肘关节僵硬、肘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减轻患儿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为2011年02月~2014年02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在60例患儿中,有男患儿42例,女患儿18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为(8.5±2.3)岁;从受伤到就诊的时间在1 h~3 d,平均为(1.3±0.6)d;骨折发生在左侧的35例,骨折发生在右侧的25例;伸直型骨折38例,屈曲型骨折22例。
1.2纳入诊断标准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2]具体诊断内容包含:①具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肘关节的活动功能受到部分限制。②检查患者肘关节,可见皮下有瘀斑,或存在畸形;局部肿胀,压痛,叩击痛,甚至异常活动。③经X线片或CT检查可明确患者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
1.3治疗方法
1.3.1整复方法 患者仰卧,开始作顺势拔伸牵引,以纠正重叠移位,再纠正旋转移位,然后术者两手相对挤压骨折远近端以纠正侧方移位。若骨折为伸直型骨折,术者两拇指从肘后推按远端向前,两手其余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提拉,助手在牵引下缓慢屈曲肘关节使骨折复位。若骨折为屈曲型骨折,手法与伸直型相反,在牵引后将远端向背侧压下,并缓慢伸直肘关节[3]。
1.3.2固定方法 应用小夹板固定,若为伸直型骨折,固定肘关节屈曲90°~110°。若为屈曲型骨折,应用小夹板固定肘关节40°~60°位置1~2 w随后逐渐屈曲90°固定1~2 w。
1.3.3功能锻炼 骨折复位后开始多作掌指、指间及腕关节屈伸功能活动,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第7 d开始,解除小夹板在手法保护前提下,开始被动加强肘关节屈伸锻炼,禁止作旋转锻炼。保护手法:以左手大拇指按住患儿肱骨外髁,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勾住肱骨内髁,将肘关节环形抱在左手心,并以左手食指和中指抵住骨折近端肱骨外侧,以防止骨折移位。右手握住患儿前臂缓慢的作肘关节屈伸活动,循序渐进,第7 d至第14 d,1次/d,第14 d后隔天1次,直至骨折临床愈合。
1.4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参照Flynn标准)[4] 优: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小于10°,肘内翻小于5°;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在10°~20°,肘内翻在6°~10°;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在21°~30°,肘内翻在11°~15°,差: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大于30°,肘内翻大于15°。
2结果
对60例患者为期8 w~2年的随访,平均3个月。所有患儿均骨性愈合;神经损伤患儿3例,经过手法复位后,在2 w~9 w左右恢复;肘关节内翻畸形1例发生;全部患儿均未遗留肘关节僵硬现象;肘关节功能评估60例结果优55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5%。
3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主要是以肘部疼痛,肿胀,肱骨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治疗分为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是争取骨折解剖对位,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肘关节屈伸活动,最大限度防止肘P节内翻畸形发生[5]。然而,采用手术切开复位,会对患儿造成较大的创伤,特别是易引起明显的软组织创伤,很容易发生肘关节粘连;对于严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伴有神经损伤也不一定需选择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情况下神经损伤能在伤后2 w~4个月内自然恢复[6]。而且手术本身会加大患儿的恐惧感,增加患者的心理创伤,不易被患儿和家属接受,且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大。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不少学者主张运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保守治疗,王根学[7]对164例不同类型的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运用手术治疗和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大部分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肘关节功能恢复较手术治疗效果更满意。谢运华等[8]回顾性分析7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认为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后再适当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却,其优良率达到94.5%,因此,主张在适当情况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然而,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治疗,均不同程度的面临肘关节功能锻炼问题。运用手术治疗可使骨折获得可靠早期的固定,但手术本生的创伤引起术后患儿疼痛,使患儿不敢早期活动,其次内置物的阻挡及手术切开后软组织的黏连进一步阻碍肘关节功能活动,从而易导致骨折愈合后遗留肘关节僵硬并发症,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需要不断地加强肘关节功能锻炼,甚至再次手术清理肘关节黏连,才可恢复肘关节功能,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因此,运用保守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过程中,对于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一致认为应在伤后1周在牵引固定下开始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而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和屈曲型骨折,主张在骨折临床愈合后开始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然而,此时大多临床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肘关节黏连、僵硬情况,必须加强肘关节主被动锻炼,才可能恢复患儿肘关节功能,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和恐慌,并由此拒绝锻炼,进一步导致关节僵硬,由此恶性循环,从而影响肘关节功能,增加治疗时间,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60例本院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和屈曲型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中医手法复位后在手法保护前提下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从第7 d至第14 d,1次/d,第14 d后隔天1次,直到骨折临床愈合。参考Flynn标准对肘关节进行评估发现优共55例,良共2例,尚可2例,较差共1例,总优良率为95%。并且在骨折临床愈合解除外固定的同时肘关节屈伸自如,无1例肘关节僵硬及神经损伤病例发生,仅发生1例肘内翻。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非常旺盛,成长十分迅速,在肱骨髁上骨折表现为:①骨折愈合快;②有巨大可塑性;③在生长愈合过程中矫形能力强[9]。因此,运用中医正骨手法小夹板固定不失为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同时中医正骨一向主张"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固定不忘与功能活动相结合是中医治疗骨折的一大原则,我们在遵循此原则前提下,对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和屈曲型骨折的固定与肘关节活动时间点进一步提前化、具体化、规范化进行探索,丰富中医正骨"动静结合"理论,利于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功能恢复,避免肘关节僵硬,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宁金波,姚明木,黄峥嵘,等.肘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35例[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5,14(04):319-321.
[2]邱贵兴.医学人文助力骨科发展[J].中国医学人文.2015.10(4):3-7.
[3]廖神州,刘月萍,范志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标准化复位手法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06(09):23-25.
[4]张明亮.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4):75.
[5]杜朝阳.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23例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459-460.
[6]lynnTS.潘少川主译.实用小儿骨科[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6-308.
[7]王根学.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及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3,20(05):244-345.
篇10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端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且女性居多。主要原因是老年人骨质疏松,反应迟钝、消瘦、缺钙、缺维生素D及高蛋白饮食,摔倒后外旋暴力而致[1]。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丧失最基本的行走能力基础上,由于年龄大,骨折部位特殊,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心理精神情感均发生极大的变化,对护理的要求较高[2],是骨科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9例。其中男22例,女27例,年龄58~79岁,平均67岁。骨折前合并有高血压16例,糖尿病5例,脑萎缩2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冠心病3例,同时合并2种以上疾病5例,经过精心护理及指导,术后随访4~18个月,骨折均愈合,44例术后4~8个月达骨性愈合,5例术后1年愈合。髋关节功能评定(简称Harris评分):优18例、良27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1.8%,无1例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
2 康复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3]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体力、精力均感力不从心,骨折后由于生理病理的因素,精神和躯体上的障碍,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生活上的困难,经济上的拮据,活动受限,导致个性变异,怪癖固执加上骨折后的疼痛及对手术的惧怕,常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烦躁等心理。针对老年人的表现,要给予多陪伴、多帮助、多沟通,加强心理护理,解释情绪对康复的影响,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以最佳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康复。手术前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做好补液、减轻疼痛、术前准备等各项工作,要向患者讲清楚禁饮食的原因,手术的大致过程,着重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手术后的不适如何解决,耐心听患者的主诉,随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发放书面健康宣教材料,提供知识手册或图片,使患者及家属对术前、术后、、饮食、功能锻炼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消除患者的忧虑与恐惧和不安。并要求患者家属对其进行关心,因为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且他们中许多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痴呆症等,需要子女等家属的关心照顾,所以要给予持久而热忱的悉心照料,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2.1.2 牵引护理 急性股骨头骨折患者有明显外旋和屈曲畸形者,先行皮牵,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忌内旋位。牵引时肢体的位置是否正确与肢体功能恢复关系很大[4]。皮牵引时,为防止患肢外旋可同时穿“丁”字鞋。牵引力:皮牵引重量不宜超过5 kg。牵引重锤必须悬空,牵引绳要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断裂或滑脱。因此专业护士应每1 h巡视观察一次,发现卧位或牵引无效要及时纠正。
2.1.3 提高心肺功能储备率,增加骨骼应力。健肢体疗训练和呼吸训练,每次上肢伸屈运动10~20次,拉吊环引体向上10~20次,健侧下肢直腿抬高5~10次,抗阻运动10次,扩胸运动10次,叩胸部20次,运动不少于3次/d,合计运动时间不少于30 min/d。
2.1.4 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对并存疾病请内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会诊治疗,采取有效措施,血糖要控制在6.5~9.0 mmol/L,血压控制在140~150/90~95 mm Hg。术前2~3 d,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年老体弱者,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防止大便干结,尿路感染及结石。让患者学会如何在床上行大小便。术前1 d进行术区备皮、药敏试验,通知术前晚进流食,术晨禁食水,术晨测T、P、R,BP,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在手术前嘱患者先把大小便排空,并给予导尿。
2.2 术后护理
2.2.1 手术当日 护士应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因为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故术后要平卧6~8 h,并嘱患者暂禁食水。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其血氧饱和度、尿量、意识等,并复查血糖、心电图、血常规。特别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情况,患肢保持中立位,观察患肢末端温度、色泽、肿胀、血运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变化,如果伤口敷料有大量渗血,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有伤口负压引流者,保持伤口负压引流管的通畅,观察伤口负压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记录。由于麻醉苏醒后的疼痛,它可使血压升高,心脏病加重,不仅消耗体力,且患者惧痛的心理压力还影响呼吸的深度,为减轻疼痛,可采用无痛的调节和给予适当镇痛药物进行缓解。
2.2.2 保持正确的 护士在患者术后搬运回病房时,要正确指导搬运,医护人员托住患侧的髋部和下肢,使患肢务必保持外展中立位;另一护士托住健侧髋部和健肢,其他人协助,将患者平放于床上,两腿间放置一软枕相隔,侧卧时宜健侧卧位,两大腿之间放置一外展枕头,置患肢外展30°中立位,软枕垫高20°~30°,合作欠佳患者常规给予患肢穿丁字鞋或患肢踝套皮牵引,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5]。术后早期防止内收外旋,不宜多翻身,早期忌直腰抬高运动,抬臀时注意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以减少对髋关节的承受力。护理人员要把维持正确的肢体功能位的重要性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翻身时一定要同步,严防动作不协调而至关节脱位。
2.2.3 预防各类并发症 ①预防压疮:老年股骨颈骨折易发生压疮,原因是患者全身情况差,年龄大、牵引不能翻身或骨折疼痛,造成强迫。尤其并存糖尿病的患者,皮肤更易破损[6]。因此,为有效防止压疮,患者入院即给予气垫床,术后去枕平卧6 h后,协助患者每2 h 45°翻身一次,定时按摩骨突部位,加强皮肤护理;利用床头吊环或两肘着床,加健足蹬床等方法抬高身体。护理的重点是异常状况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②预防肺部感染:坠积性肺炎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患者惧疼不愿活动以及创伤和长期卧床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的,因此要鼓励患者,利用牵引床上的拉手抬起上身和臀部或坐起,以增加活动量,促进深呼吸,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协助患者翻身,叩击背部使痰液易于排出,痰液黏稠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2次/d。护理人员要把加强呼吸道护理放在重要位置。③预防泌尿系感染:术后尿储留可引起尿路感染[7],应及时解除;留置导尿者,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d;鼓励患者多饮水;翻身时注意尿管的位置不高于耻骨联合,防尿液倒流逆行感染。女性患者每日清洗会阴,保持会清洁,促进血液循环,让患者清洁舒适。④预防血栓形成:高龄患者因为各个脏器的衰退,患者会因为长时间的卧床休养而出现血栓的形成,故适当使用血管扩张剂外,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的血运情况,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抬高患肢肢体,患者进行的运动要有蹬腿、屈伸、抬高等活动,上肢也要进行有效的活动[8]。同时牵引中一律禁止提高床脚进行头低足高的对抗牵引。避免在患肢静脉输液。
2.2.4 健康指导 做好患者健康指导对恢复至关重要。术后肠蠕动开始恢复,但较微弱,易发生腹胀,故需增加患者的营养,要加强饮食营养,向患者说明情况,让患者在清醒后6 h之后,给予流质饮食,之后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高维生素、高钙、高蛋白等食品。还可增加患者爱吃的水果,多晒太阳以增加骨密度。帮助患者主动戒烟,少饮酒,因烟酒可使骨量减少,成骨细胞功能下降,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原因。向患者讲解加强体能锻炼的方法,防止再跌倒或发生骨折。
2.2.5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折的三大治疗原则之一,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骨折的康复及预后。因此,我们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功能锻炼方案,并分阶段予以实施,收到良好效果,达到预期目的。①早期功能锻炼:即入院次日到术前,开始实施运动训练计划,指导患者训练股四头肌收缩和做踝关节跖屈背伸锻炼,每次锻炼10~20 min,1次/h。同时做健侧的抱膝运动,5次/d,要求髋膝关节屈曲超过90°;健侧的直腿抬高运动,10次/d,要求提高床面15°;臀部抬高运动,5次/d,要求抬高床面15°。②术后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如无手术并发症,就可以进行双侧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粘连。注意,幅度不能过大,要循序渐进。术后第2天,如果一般状态良好,创口条件允许,患肢增加直腿抬高运动和利用滑车牵引装置进行屈髋屈膝运动。术后第3天,拔掉引流管后,根据患者的全身状态和局部创口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度。当髋关节屈曲度超过90°,踝关节背伸可达90°时,就可开始指导患者有卧位到坐位运动,让患肢不负重,拄双拐离床活动,逐渐过度到弃拐行走。原则是早活动,迟负重。术后第8周左右,应加强进行功能锻炼,根据X线片检查骨痂生长情况予增加双下肢交替负重的主动运动练习以及缓慢的原地踏步练习,以增加负重肌肌力,并做髋部肌肉的抗阻屈伸训练;X线片示骨折端愈合后才能允许患肢完全负重,盲目地过早负重将延长功能恢复时间,并可能导致内固定的松动、断裂。整个功能锻炼过程应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陪同下进行。
2.2.6 出院指导 出院时教导患者如何进行锻炼活动,以患者伤前功能独立的程度为目标,在患者安全范围内进行训练,避免患者出现缺血坏死、骨不连等情况,进行锻炼时不能负重过重。不能坐矮凳子、不能做盘腿动作、不弯腰拾东西,不要卧于患侧,避免在不平等的路上行走,避免患侧方向倾斜进行活动。避免髋关节屈曲和内收。禁止跑步、跳跃和举重物等剧烈运动,并嘱患者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以逐步恢复到骨折以前的水平,并定期复查。术后一年到医院取内固定。
3 结果
经细致有效的康复护理和功能训练,49例患者无1例发生假体脱位、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肌力均达到2~3级以上,患肢与健肢比较,无明显肌萎缩关节僵硬,患者心态良好,既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专业护理指导均满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出院后进行随访工作,随访时间4~18个月,发现患者均恢复良好,可以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效果肯定。判定结果优良率为91.8%。
4 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交通的发达,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老年患者骨丢失明显,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应变能力降低,修复能力衰弱,且多合并其他内科疾病,故骨折后愈合较慢,术后易发生并发症。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深切体会到:良好的康复治疗始于术前,完整的康复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包括良好的沟通、术前康复治疗指导、术后因人因病而异的康复方案;及时有效的护理可对骨折断端产生机械性刺激,加速关节液的流动,有促进骨痂形成生长,以利于骨折愈合的作用。因此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使患者得到方便、高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并不断总结经验,施行因人而护,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24.
[2] 付子贵,刘岳南,范昊,等.三枚定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2例.西部医学,2007,19(2):207.
[3] 易兆聪,唐英,李娟.对受术者心理护理的探讨.西部医学,2007,19(4):704.
[4] 余秀芳,汤优良.牵引患者护理及并发症防治体会.中国骨伤,1998,11(2):64.
[5] 杨学萍,仇春梅.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08,6(13):678.
[6] 陈成珍,林王莺,陈碧英.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