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恢复正常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恢复正常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血压恢复正常方法

篇1

【关键词】综合护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阳性;孕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临床上又被简称为妊高征,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的一种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对母婴健康造成威胁最重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的实际临床发病率在10%左右,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1]。本次研究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测阳性的孕妇在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抽取7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测阳性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17例;患者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5.1±1.6)岁;孕周24-41周,平均孕周(35.2±1.5)周;体重46-71kg,平均体重(53.6±1.2)kg;观察组患者中初产妇23例,经产妇16例;患者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5.3±1.5)岁;孕周26-41周,平均孕周(35.3±1.6)周;体重47-72kg,平均体重(53.4±1.3)kg。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孕周、体重、生产情况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P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

采用常规妊高征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

1.2.2 观察组护理方式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内容为:① 适当运动;② 针对性心理干预;③ 保证左侧卧位;④ 合理健康饮食;⑤ 观察病情变化;⑥ 科学健康宣教[2]。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控制效果、对护理模式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没有对正常孕期和分娩造成影响;有效:症状表现明显好转,血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改善幅度超过50%,正常孕期和分娩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无效: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血压水平的的改善幅度没有达到50%,分娩受到严重影响,或出现不良事件[3]。

1.5 数据处理

研究期间所得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采用数加减标准差( ±s)的形式对所得所有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P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复常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妊高征护理(11.63±2.07)d后血压水平恢复正常,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4.29±2.61)d;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7.82±1.54)d后血压水平恢复正常,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0.95±2.36)d。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控制效果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妊高征护理后,11例患者的妊高征达到显效治疗标准,17例患者的妊高征达到有效治疗标准,11例患者的妊高征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妊高征治疗有效率为71.8%;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15例患者的妊高征达到显效治疗标准,21例患者的妊高征达到有效治疗标准,3例患者的妊高征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妊高征治疗有效率为92.3%。两组患者妊高征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模式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6例发生不良事件,该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4%;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1例发生不良事件,该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体会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测阳性的孕妇在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病情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缩短血压水平复常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进一步推广,从根本上保证孕妇分娩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海霞,,王翠芹,等.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4):539-540.

篇2

1.脉压差越大危险越多:所谓脉压差,是指收缩压减去舒张压的差值。随着年龄的增大、病程的延长,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会逐渐增大。过去,人们一直以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也常以为自己的高压虽然高,但低压正常并以此感到欣慰。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脉压差是反映动脉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脉压差增大的真正原因是动脉硬化,而且不仅仅是粥样硬化,还有纤维化。脉压差增大则表明血管的弹性差。

高血压、糖尿病、衰老等都可以改变患者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使其管壁变硬,弹性变差,导致动脉扩张,脉压差增大。通常,高血压患者在50岁以后,其脉压差开始增大。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一样,脉压差增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下,无论患者的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其数值越高,病情就越危险。但当患者的收缩压高于130毫米汞柱时,其收缩压越高且舒张压越低,则病情越危险。例如,收缩压为16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75毫米汞柱的人,比收缩压为16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95毫米汞柱的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要增加12%,这就是脉压差的作用。

2.收缩压下降更能表明血压控制的实际效果:过去,人们对舒张压的重视胜过收缩压,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血压首先表现为舒张压的增高;二是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收缩压增高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舒张压增高则为异常现象。其实,收缩压的高低对人健康的影响更重要。研究证实,收缩压每增高20毫米汞柱时,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就增加一倍。

目前,人们对舒张压的控制率可达到90%,而对收缩压的控制率只有60%。也就是说,人们对收缩压的控制还比较困难。过去人们在治疗高血压时主要是以控制舒张压为目标,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有失偏颇。事实上同时控制舒张压和收缩压才是高血压治疗的明智之举。由于收缩压更难控制,所以收缩压的下降比舒张压的下降更能表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实际效果。

3.低度危险组的高血压患者有可能恢复正常:低度危险组(属于高血压1级范畴)就是指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且不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上,这些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有三种变化趋势:有1/3患者其血压会继续上升;有1/3的患者其血压会维持原有水平;有1/3的患者其血压会下降至正常水平。从结果来看,那些血压可自然回归至正常水平的人显然是不需要用药治疗的,但应该进行非药物治疗,如调整饮食、坚持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因此,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应该先请医生对自己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通过血糖、血脂、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果是轻度高血压同时存在其它的危险因素,应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降压治疗。如果是轻度高血压患者但不存在其它危险因素,应该观察6~12个月,同时进行非药物治疗。因为血压升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存在,如果对患者观察6~12个月,就可以得到其比较平均的血压水平。在此期间,患者最好每隔1~2周在同一时间测量一次血压,并做好记录。如果经过6~12个月的非药物治疗,其血压仍然升高,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的降压治疗。

4.用非降压药来缩小脉压差:对老年脉压差增大的高血压患者来说,传统的降压治疗是通过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来缩小脉压差的,但这种方法的作用比较局限。现在认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吸烟等因素都可影响血管的功能,从而导致脉压差增大。因此,改善动脉的弹是降低脉压差的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在这方面,应用非降压药治疗则可起到较好的疗效。这类药物有以下几类:

(1)硝酸酯类药物:这类药物可直接舒张大动脉的血管平滑肌,改善大动脉的弹性,发挥作用较快。常用的药物有硝酸甘油、消心痛等。

(2)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不仅能调节血脂,具有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还能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但他汀类药物改善动脉弹性和缩小脉压差的作用相对较慢,需要患者的长期治疗才能显效。常用的药物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3)叶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明显损害血管的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但高血压患者若长期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6,就有可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从而改善动脉的弹性,但关于用药剂量和疗程还缺少肯定性的经验。

(4)胰岛素增敏剂:存在胰岛素抵抗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服用胰岛素增敏剂,以改善血管弹性,但需服药3~6个月才能显效。常用的药物有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降糖片)、曲格列酮、罗格列酮(文迪亚)、吡格列酮(艾汀)等。

5.长期降压治疗好处多: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用药不规范,包括用药断断续续,或在血压下降后停药,这些做法都是非常有害的。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若经过6~12个月的非药物治疗后无效,或原本存在其它危险因素,就需用降压药实施长期有效的治疗。首先,患者经过降压治疗后,其血压会很快恢复正常,一旦停药,绝大部分人的血压将会在6~8个月后恢复到原有水平,这样就使与血压有关的重要靶器官处于失保护状态。其次,血压恢复正常,并不等于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变也恢复正常。通常,这些病变至少要经过两年的治疗才能得到改善。第三,有不少患者因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停药。事实上,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最容易发生在患者开始治疗的2~4周内,长期治疗后,副作用反而越来越少。如果经常停药,患者就要反复接受开始治疗时期的药物副作用。第四,有些患者因担心血压恢复正常后若继续治疗会使血压越降越低,因此,他们会在血压较低的夏季停止用药。其实,降压药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血液周围的血管,降低血液周围的阻力。阻力正常了,血压就不会再降低了。

6.应尽量用长效降压药:从降压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来分,降压药可分长效药和短效药两大类。然而,从药物效价比的角度来看,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尽量用长效降压药。一是因为长效药服用的次数少,患者不容易漏服。二是长效药的降压作用平稳,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小,可以避免因左心室肥大而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大,以致给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带来的损害。

篇3

关键词:硝苯地平缓释片;缬沙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不明,同时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1]。患者病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对大脑、心脏以及肾脏产生一定的损害,从而诱发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因此在临床上如何正确的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既能将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又能尽量减少患者并发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也是现代心脑血管医学的研究重点[2-3]。因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纳入研究前均经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同时均未出现脑、心以及肾损害病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53.5±6.9)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54.2±8.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并发症发面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治疗,每天2次,每次20mg;实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缬沙坦每天1次,每次80mg。遵照医师的指导连续治疗30d,在治疗期间配合适当运动、放松心情、低盐、低胆固醇以及低脂治疗,在治疗期间每天测量血压3次。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3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患者的血压监测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当患者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或者恢复正常,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时定义为显效;当患者收缩压下降10-19mmHg或者恢复正常,舒张压下降0-10mmHg使定义为有效;当患者血压未出现明显变化,甚至升高时则定义为无效[4]。患者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实验组50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头痛症状,2例出现头晕、恶心症状;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头晕、恶心症状,1例出现下肢轻微浮肿症状,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在耐受范围内,不影响继续用药治疗。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寻找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以及保护大脑、心脏、肾脏等靶器官的治疗药物对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偶侧血压值恢复正常水平,同时血压要尽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5]。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往往会诱发心、脑、肾等其他器官的病变,因此联合用药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此方法不仅能有效的控制血压,提高疗效,对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也有着明显的效果。

目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主要还是采取药物控制,硝苯地平是第一代钙离子拮抗剂,是上世纪80年代最为畅销的抗高血压药物,其具有起效快、峰/谷值高的特点,而本研究采用的硝苯地平缓释片在保持原有药物特点的基础上克服了其药效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常作为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它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逆转左心室的肥厚[6]。本研究结果显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在治疗原发性方面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伟.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8):176-178.

[2] 杨红梅.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6):67-68.

[3] 崔永祥.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6):2149-2150.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 [S].2005:29-34

篇4

本病在国内外还没有特殊治疗方法,除了在急性期用药控制高血压,利尿消肿外,更重要的是靠家长按医生嘱咐,对患儿细心护理,护理得好,就恢复得快,90%可以痊愈,否则就会转为慢性肾炎,那样治疗就困难多了,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护理呢?

一、必须卧床休息,以达到降低新陈代谢、减轻心脏负担和保护肾脏之目的,一般须卧床两周,待浮肿消退,没有血尿(通过医院显微镜检查)血压接近正常了,才可逐步适当活动。两个月以后,如一切症状消失,就可恢复正常活动,学龄儿童可以去上学。如活动以后,血压又上升,重新出现血尿,血沉加快,那就应继续卧床休息。

小孩是好动的,想要完全停止活动不可能,但家长要尽量想办法,让他多休息,这对他健康的恢复有好处。

二、饮食方面。水分不要过分限制,可根据患儿的需要供给,但对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儿要严格限制。在尿少和血尿高的时候,还要忌盐和碱,每日只能吃1~2克盐,因为盐能吸水,会加重浮肿,而且可使血容量增加,进而加重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发生心力衰竭,这是非常危险的。

对蛋白质也要限制。每天吃进的蛋白质总量,不能超过1克/公斤体重,但当尿量增多,血压恢复正常以后,应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因为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盐和蛋白质比较多,所以限制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在限制蛋白质饮食时,还应鼓励患儿吃些高糖饮食,并适当吃些水果,这对肾脏的恢复有好处。

篇5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氨氯地平组、缬沙坦组、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组,每组患者40例,每组患者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率、血脂、血糖、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血压均出现的下降,其中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组患者的血液下降效果最为明显,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

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将其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方面。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氨氯地平缬沙坦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7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29-01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1],具有多发性且死亡率极高,因此,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已经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焦点。临床研究发现,及时、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与尿毒症的发生,同时能够降低死亡率,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文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内科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为49-79岁,平均年龄为(68.4±10.3)岁,其中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参照高血压疾病预防指南中的诊断标准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所有患者均在半年内未发生心肌梗死于脑卒中等突发疾病,且无心率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超高等病症,此外,本组患者也不包括具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三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实施氨氯地平药物治疗、缬沙坦药物治疗、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药物治疗。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比较。

1.2治疗方法。氨氯地平组患者行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每日一次用药,剂量为5mg/次;缬沙坦药物治疗组患者行缬沙坦药物治疗,每日一次,剂量为80mg/次;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药物治疗组患者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用药每日一次,每次剂量为5mg氨氯地平与80mg缬沙坦。所有药物均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提供。三组患者行药物治疗一个月后测量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并针对舒张压高于90mmHg的患者增加(加倍)用药剂量,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行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血糖与血脂、肝肾功能变化指标、心电图指标与心脏超声检查、用药后血压于心率检查等指标[2]。药物治疗过程中还要注重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效果。治疗过程结束后统计比较三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我院按照药物治疗效果将其临床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等级,其中显效:患者药物治疗后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mmHg,且舒张压恢复正常,或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降低大于20mmHg,但未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药物治疗后舒张压下降幅度低于10mmHg且恢复正常,或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为10-20mmHg,指标未恢复正常;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30mmHg;无效:患者药物治疗后未出现以上指标的改善现象,甚至出现加重趋势。

1.5统计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均值±标准差)形式,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治疗后三组患者血压指标变化。三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进行实验室检查,其中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调整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氨氯地平组与缬沙坦组,三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三组药物治疗后疗效评价比较。就三组治疗效果而言,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有效率达91.6%,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71.4%)与缬沙坦组(74.5%),三组比较差异明显(P

2.3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氨氯地平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4例头痛不良反应患者,均进行药物控制后全部缓解,另有2例患者出现踝部水肿,未进行药物处理后自行缓解;缬沙坦组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头痛不良反应患者1例,进行药物缓解。三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氨氯地平药物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

3讨论

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药物均是原发性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氨氯地平药物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通过拮抗原理阻止心肌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部的钙离子进入肌肉组织细胞,这样能够预防心肌于血管平滑肌组织松弛,为机体内环境控制作用突出[3]。但是,氨氯地平药物服用后会直接作用于患者机体外周血管组织,这样降压效用的发挥用时较长,起效十分缓慢,长时间内血压波动相对较小,而且还会伴有头痛、水肿等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有限。缬沙坦药物是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抗结剂,能够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系统间的活性介质,在此过程中,缬沙坦药物能够选择性的作用于机体AT受体亚型,进而阻断血管紧张素影响下的血管收缩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降低血压进而维护机体内部血压环境。由此可见,两种药物以不同的作用机制进行高血压疾病治疗。

缬沙坦药物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离子通道与激素受体产生影响,因而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血压但无法对心率、缓激肽的合成与降解产生影响,这与氨氯地平药物具有互补性[4],能够以不同的降压机制分别作用于不同的机体环境,却均能起到降压效果,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效果也因此成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的研究焦点。

临床研究发现,氨氯地平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会伴有头痛、水肿等不良反应,单独应用该种药物治疗不仅见效慢,还会为患者带来不良反应,大大降低临床疗效,相比于氨氯地平药物,缬沙坦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本文研究发现将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联合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提升到90%以上,还能够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5],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文,张丽华,潘慧超,吕立友.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9):1329-1331

[2]许云南.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7):735-736

[3]李伟,陈学林,管思明等.奥美沙坦酯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4):259~261

篇6

关键词 动态血压;高血压;昼夜节律

自从1966年Sokolow等发明动态血压检测仪以来,动态血压监测(ABPM)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临床资料表明ABPM不仅没有安慰药反应和白大衣效应,且能更好地反应高血压患者血压真实情况,显示昼夜波动节律。我科采用美国 Suntech ABPM04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其动态血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45~72岁,平均(62.3±7.34)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正常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5~65岁,平均(57.7±3.85)岁,临床偶测血压140/90mmHg以下,无高血压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血糖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ABPM的正常参数值采用目前比较公认的参数值[1],见表19

1.2方法

动态血压采用美国 Suntech ABPM04 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检测前停用减压药一周以上,气囊袖带缚于受检者左上臂,白昼(6时至22时),每隔30min自动充气测压,夜间(22时至6时)每隔60min自动充气测压并储存所有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数据,血压测量采用压力示波震荡法。测量时间从上午8~9时至次日8~9时,测压时间和血压数据由 Suntech ABPM04 数据分析仪进行打印分析。结果按照1999年卫生部及高血压联盟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比白天下降大于10%称为昼夜节律正常,小于10%为昼夜节律减弱和消失。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与X(-)±S表示,用t检验。

2 结果

2.1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血压昼夜波动规律

两组动态血压(SBP,DBP)昼夜节律变化均呈双峰-谷曲线及血压从清晨6时开始上升,8~9时出现第一峰值,日间血压基本处于较高水平,午休时略降低,下午从18时血压又开始升高,形成第二峰后逐渐下降,且第一峰高于第二峰,与正常组对比原发性高血压组早晨起床后血压升高幅度更明显,第一峰更突出。

2.2 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组ABPM比较 见表2。

两组日间各指标均高于夜间,原发性高血压组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

2.3高血压昼夜节律

原发性高血压组昼夜节律消失21例(40.4%),早晨31例(59.6%),正常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6例(12.0%),正常44例(88.0%),p<0.05。

3 讨论

结果显示,两组24h动态血压值波动规律呈日间上升夜间下降趋势,高血压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提示血压昼夜24h呈一种生理性波动。有研究证实:血压昼夜变异的节律受脑力体力活动变化的控制、自主迷走神经平衡昼夜节律性变化的影响及人体内体液-激素分泌节律的影响,这些因素在血压调节,昼夜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

24h血压昼夜变异曲线呈双峰-谷形状,清晨2~3时血压最低,晨起活动后血压迅速上升,上午8~9时时出现第一峰值,日间血压基本处于较高水平,午休时略为降低,下午约18时出现第二峰,且略低于第一峰,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第一峰更为突出,因此,临床用药以峰值出现前用药更趋合理。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相继报道了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和消失,使心血管系统更长时间处于高血压冲击之下,容易导致和加重左心室肥厚[4]。两组比较昼夜节律消失与昼夜节律正常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不仅应控制血压水平,更应注意夜间血压变化,积极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以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发生,预防和减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郭皓、袁勇、王玮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08,1,(14):1

[2]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N].中国医学论坛报,1999.11-18(第25版)

[3]简明,刘国仗,刘力生,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临床和研究中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1994,21(6):3。

篇7

方法:共收录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者资料,对其临床分析治疗效果综合评估。本次治疗按照高血压指数实施分期治疗,先对老年患者的血压水平详细分期,再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疗效实施综合评价,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值(P

结果:经分期治疗,所有老年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有效率96%以上,疗效十分显著。

结论:老年高血压分期治疗效果显著,应推广此方法。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血压分期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13-01

高血压是社会群体最为多见的疾病之一,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中是十分常见的病种。对于老年人来说,因心血管组织功能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其面对高血压的抗病能力减弱,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将会造成突发性的死亡。现结合我院收录的60例老年患者资料,对其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收录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者资料,对其临床分析治疗效果综合评估。60例年龄范围,65-80岁,平均年龄71±2.2岁,病程时间1-10年;其中,男40例,平均年龄72±1.6岁,病程时间3-10年,平均病程7.5年;女20例,平均年龄70±1.9岁,病程时间1-8年,平均病程5.3年。所有老年患者症状表现: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因60例老年人的年龄、病程、症状等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效果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分期。鉴于早期统一治疗法存在的不足,对老年高血压者采取分期治疗措施,根据不同阶段的血压水平,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按照上述标准,对60例老年患者血压值逐一测量,记录血压后按期划分,为后期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

1.2.2评估。为了详细对比传统治疗与分期治疗的差别,此次对60例老年者治疗效果综合评估。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疗效实施综合评价,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值(P140mmHg、舒张压>90mmHg[1]。

2结果

2.1分期。根据表1的标准,60例分期情况,I期28例,年龄65-70岁;II期22例,年龄70-75岁;III期10例,年龄75-80岁。从分期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值也逐渐提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2.2疗效。经分期治疗,所有老年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有效率96%以上,疗效十分显著。

从表2看出,结合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标准,本次60例总有效率为97.7%,经2个月治疗58例血压值稳定,恢复正常标准。仅2例,因年龄、病程、血压值等因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延长治疗周期后均可恢复正常值。高血压临床分期治疗只是暂时性恢复,患者出院后必须依靠药物维持血压,且注意饮食方面的控制。

3讨论

国际标准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中国标准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两种年龄界定并无太大差异,但高血压却是所有老年人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对老年高血压主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两种,需根据老年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3.1药物治疗。

(1)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治疗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2)降压达标的方式: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140/90mmHg以下;高风险患者130/80mmHg;老年人收缩压150mmHg),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2]。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而非数天)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3)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3.2非药物治疗。一般老年高血压病人每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的建议标准为:①主食(米饭、馒头、玉米、小米、绿豆、地瓜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每日应限制在200~300克为宜,不吃或少吃甜食。②瘦肉、蛋、禽类及豆制品含蛋白质丰富,每日摄入量宜在50~100克,且可以豆腐等植物蛋白为主。③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每日蔬菜总量可在500克左右,可分散在4~5餐中吃完[3]。④可以长期饮用绿茶、聚良方中华舒压茶、杜仲茶、罗布麻茶等降压茶来加强免疫力。

4结论

当高血压进入“高危期”(III期),老年患者易猝死,这与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的。传统治疗方案对高血压坚持全程治疗,虽然这类方法疗效显著,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血压问题。新时期医疗方法改革更新,“分期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1]马艳芬.老年人高血压疾病成因及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01期

篇8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维生素E;大量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

[中图分类号] R72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2-68-02

Observation of Effect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ium Combined with Vitamin E in Treating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ass Proteinuria

ZHANG Ling

Qianxinan Prefecture Hospital in Guizhou Province,Qianxinan 562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ium combined with vitamin E in treating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ass proteinuria. Methods Divided 66 children of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ass proteinuria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each group including 33 patients. The treating group was given 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ium and vitamin E. The control group accepts convalescence method. After one week,Compared Bp,BUN,Scr of two groups;Compared the recovery time of HBP,hematuria,proteinuria,length of stay and clinical efficacy. Results Clinical efficacy,the recovery time of HBP,hematuria,proteinuria and length of stay in the treating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one week,Upro of 24h,SBP,DBP,BUN,Scr in the treating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improved than those in the comparing group(P<0.05). Conclusion 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ium and vitamin E can improve symptom of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ass proteinuria and can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ium;Vitamin E;Mass proteinuria;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临床表现与非大量蛋白尿APSGN有所不同,诊断和治疗常有一定困难。笔者于2005年3月~2011年3月以雷公藤多甙与维生素E治疗大量蛋白尿性急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所有患儿均符合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诊断标准[1],且在起病2周内连续3次以上尿蛋白定性≥+++,或尿蛋白定量≥0.1g/(kg・d)。符合纳入标准的共66例,其中治疗组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5.16±1.24)岁;就诊时病程为2~4d,平均为3.5d;水肿21例,少尿15例,血尿14例,高血压13例。对照组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3~15岁,平均(5.85±3.77)岁;就诊时病程为2~5d,平均为3.6d;水肿20例,少尿21例,血尿13例,高血压1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例来源、发病诱因、症状体征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湖南协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mg,每天3次口服;并用维生素E胶丸(海南海神同洲制药有限公司产)0.1g,每天3次口服;1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如卧床休息、限制钠水摄入等);同时进行必要的对症处理:水肿严重者予以利尿剂;血压明显增高者予降压药;同时服用维生素C片;疗程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②记录两组患者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恢复正常的时间和住院时间。③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制定:治愈:浮肿及全身症状消失,血压正常,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显效:浮肿及全身症状改善,小便常规仍有少量蛋白及红、白细胞;有效:浮肿及全身症状改善,小便常规仍有较多蛋白及红、白细胞;无效:浮肿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等级资料比较进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1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从表1可见,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恢复正常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从表2可见,经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恢复正常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24h尿蛋白定量、SBP、DBP、BUN、Scr比较

从表3可见,两组治疗1周后24h尿蛋白定量、SBP、DBP、BUN、S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SBP、DBP、BUN、Scr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APSGN非典型表现发病有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其临床可分为大量蛋白尿型、肾外症状型、亚临床型、急进性肾炎型[3]。大量蛋白尿型APSGN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Rolovie[4]报道APSGN10%患者表现大量蛋白尿;Couser[5]指出大约20%APSGN住院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构成,滤过膜屏障作用包括:①分子屏障;②电荷屏障;任一屏障的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急性肾炎蛋白尿的产生主要在于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使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损伤而导致。传统治疗以控制饮食、治疗感染灶、对症(降压、利尿)治疗为主疗效差。免疫复合物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腔的闭塞以及免疫炎症损伤对肾小球基底膜的破坏可能是APSGN的发病原因。但是,组织缺血和发生免疫反应后引起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损伤,研究表明与氧自由基的大量堆积有关。氧自由基引起肾损伤的途径有脂类过氧化性损伤、共价键结合性损伤、通过中性白细胞引起的肾脏损害[6]。

雷公藤多甙(multi-gly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TW)是从雷公藤植物根中提取的总甙,经现代制药工艺加工而成,主要成分为环氧二萜内酯类化合物。1981年黎磊石院士等报道应用雷公藤治疗肾小球肾炎,对降低尿蛋白有显著疗效。雷公藤多甙可以通过以下机制降低肾性蛋白尿[7]:保护和修复肾小球电荷屏障、改善肾小球机械屏障的损伤、抑制免疫应答、减少细胞因子对肾小球的损伤、诱导单个核细胞凋亡、非特异性清除氧自由基;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它是脂质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能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抑制血小板黏附,可终止氧化应激的链式反应[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肾性蛋白尿患者存在氧化损伤,抗氧化剂可能减缓进展速度,最近研究显示实验性模型中氧自由基过度产生,维生素E能减轻这种损伤[9]。

在临床中发现,大量蛋白尿型APSGN患者有增多趋势,我们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维生素E治疗APSGN疗效确切。研究结果也表明,雷公藤多甙联合维生素E能较好地降低伴有大量蛋白尿的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改善水肿、高血压、血尿等症状,从而缩短了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从机理上分析,通过雷公藤多甙抗炎、抑制免疫、抑制肾脏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的作用,修复了肾小球基底膜的断裂,从而减少了蛋白的渗出,能较好地降低APSGN尿蛋白。维生素E通过抑制肾小球肾炎时肾组织中浸润的炎症细胞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肾小球基膜、上皮细胞的损伤,抑制血小板发生凝聚时与纤维蛋白交织形成血栓,减少肾小球损伤出现蛋白尿。雷公藤多甙联合维生素E从不同路径共同抑制了APSGN患者尿蛋白的生成,从而较好地控制了临床症状,缩短了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座谈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134.

[2] 叶任高,沈清瑞. 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29.

[3] 杨霁云,白克敏. 肾脏病基础与临床[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2-235.

[4] Rolovic M P,Kostic M,Peco 0,et a1. Medium and long-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tis[J]. Nephron,1991,58:393.

[5] Couser WG.Glomerular disorders[A].In:Wyngaarden JB,Smith LH,Benett JC,eds.Cecdl Text Book of Medicine 19th ed[M].Philadelrlhia:WB Saunders Co,2003:554.

[6] 燕茂河. 氧自由基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研究[J]. 山西妇幼卫生,2008,9(1): 34.

[7] 顾左宁. 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肾性蛋白尿机制及案例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8):744-746.

[8] 孙忠实,朱珠.维生素E临床应用再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3):222.

篇9

[关键词]非勺型高血压;服药时间;缬沙坦;降压;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昼夜变异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23-100-03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的临床综合征,中老年人为高血压的高发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非勺型高血压患者因夜间血压较高,会显著增加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要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选择合适的时间给药,可使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得到改善。笔者收集38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均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但是给药时间不同,对比不同给药时间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WHO/ISH血压水平及标准,均经无创性24h动态血压监测明确诊断为非勺型高血压。研究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脑卒中、孕妇、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意识不清或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使用对研究结果判定有影响药物的患者。38例患者按照给药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研究组男10例,女9例,年龄45~70岁,平均(55.7±10.8)岁,病程1~7年,平均(3.6±1.1)年,对照组男11例,女8例,年龄43~69岁,平均(56.2±11.3)岁,病程1~6年,平均(3_3±0.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安慰剂洗脱1周,使用缬沙坦(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H20051350)进行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不宜过饱,适当锻炼,但避免剧烈运动,保证规律作息时间。对照按照常规r间给药,清晨服药,给药时间为晨起6:00~7:00,研究组晚间给药,给药时间为晚间18:00~19:00。使用动态血压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压情况。

1.3观察指标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昼夜变异有效率比较:以治疗后血压昼夜变异率(BPF)的变化程度将临床疗效分为有效、无效,BPF=(白天血压均值一夜间血压均值)/白天血压均值×100%。其中有效:治疗后BPF高于10%,无效:治疗后BPF不足10%。用药前后血压情况:24h平均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白天平均压(SBP、DBP)、夜间平均压(SBP、DBP)。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资料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P

2.结果

2.1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昼夜变异率比较

研究组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舒张压昼夜变异率与对照组比较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用药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24h平均压(SBP、DBP)、白天平均压(SBP、DBP),夜间平均压(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动态血压监测(ABPM)证实健康成年人在生理状态下血压曲线为双峰一谷变化曲线,即日间升高,夜间下降,与日间血压比较,夜间血压会降低10%~20%,血压曲线呈勺状形态,勺的长柄在白天,而低陷部分在夜间,与夜间比较,日间的血压波动范围更大。根据是否失去昼夜节律可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勺型高血压患者和非勺型高血压患者;前者为未失去昼夜节律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仍为双峰一谷变化曲线;后者非勺型高血压患者即为失去正常节律的患者,24h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表现为与日间血压比较,夜间血压不下降10%甚至升高,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约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0%左右。与勺型高血压比较,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持续在较高水平,靶器官损害更严重,会显著增加该类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及时采取措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对失常的血压昼夜节律进行调整,使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勺型曲线,对靶器官进行保护对于治疗高血压及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篇10

【关键词】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

前列腺增生肥大是最多发的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处、除前列腺切除肥大的部分是治疗肥大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大多都是机体衰弱,常伴有心肺脑等重要的脏器病变,对麻醉和手术的忍受力下降,对老年人实行手术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安全性大的优点,很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且手术效果显著。先对高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0例,其中年龄61-70岁(I组)25例,71岁以上(II组)25例。与麻醉关系较大的合并症有35例,其中高血压12例,冠心病5例,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左、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左室高电压)11例,其它(肺气肿、糖尿病、偏瘫)7例,I组有15例,II组有20例,年龄越大,合并症越多。

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对患者全部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共50例,手术时间:2h以内35例,2h以上15例。

1.2麻醉方法对于50例患者全部采用连续低位硬模外麻醉技术,手术前30min对患者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对于高血压患者则要求口服抗高血压药至术前1天,在手术前30分钟肌注地西泮8mg。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开放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全组患者均选择以L2-3或L3-4椎间隙穿刺的连续硬模外麻醉,用1.3%-2%利多卡因10-15ml的36例(指达到手术要求的量),其中20例患者加肾上腺素;用0.375%-0.5%布比卡因10-15ml的28例,不加肾上腺素。术中血压变化的情况:I组血压下降(指下降>2.8kPa,下同)18例,II组血压下降21例,两组比较P>0.05,由此可知,对于老年人分年龄段进行麻醉效果分析,无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高龄患者经手术室护理干预都比较满意,患者中暂时性尿失禁患者4例,经过有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高龄患者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恢复正常。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的高龄患者28例,经过口服抗生素类药物1月左右恢复正常。手术后2例高龄患者出现大出血,经再次电切治愈,其余患者手术效果良好。高龄患者中住院最短的为4天,最长的为12天,平均住院时间7天。

3讨论

老年人群由于并发症多,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降低,所以是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主要患者,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较差,因此,在临床手术中,一定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手术前准备。充分了解前列腺手术患者的特点,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详细病史,对患者的心脏、呼吸、神经、肾功能、内分泌系统及肝等作全面的检查,对同时存在的内科疾患要继续进行内科治疗,同时,还要明确麻醉前ASA分级,手术前尽量纠正患者的生理紊乱现象,保证患者机体正常,同时还要积极参加术前讨论,为患者开术前医嘱。

对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出血少,不需为患者进行术后输血,对患者的血压影响较小。因此,在进行前列腺手术过程中,采用电切术对患者的伤害较小。但是,在临床麻醉研究中,不能单凭手术方式判断对血压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病人的全身情况、麻醉用药和输液等因素。

在对前列腺患者选用麻药的过程中,利多卡因其弥散广,通透力强,有着直接的血管扩张作用,但布比卡因的扩张血管作用却不明显,由此认为,比多卡因对血压的影响要大于布比卡因,但是通过对两组麻药对血压的影响比较来看,对血压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差异[1]。又通过对两种麻药对血压下降程度的分析,从中发现,P>0.05,并没有实际的统计学意义,所以可以认为两组麻药的降压程度基本相同,对患者的影响没有太大的差异。

综上所述: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分析,其中,低位硬模外麻醉由于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小,可以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中,但是,由于老年人的生命机体较差,在手术时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所以,在手术中,一定要对老年人生命机体进行严格监控,以保证降低老年人手术风险,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