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 关于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美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探究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苏州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互联网基金发展现状、影响及监管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生鲜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国内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发展现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而最开始研发出来的网络主要是应用于军事方面,1983年之后,网络从军事化应用逐渐过渡到商业化应用,实现了网络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在通信、资料检索、市场交易、客户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潜力。
我国互联网的建立开始于1994年,也就是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PAC)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96年底已经覆盖到3000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和乡镇。我们可以将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6.6-1993.3是研究试验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4至1996年,是起步阶段。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至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199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
国内互联网用户数在1997年以后基本保持没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002万台,上网用户约2650万人。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图1为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数据显示:
图1 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最直接并且最大的影响就是它给世界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了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以及人们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的全球化进程,网络俨然已经从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网络应用的加深,我们对于网络的内在研究和外在研究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网络语言的应运而生,作为网络研究大范畴的一个分支部分,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去思考,网络语言的出现以及应用的神奇力量。
我们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可以依据于湖南师范大学吴传飞的《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况》的解释:“网络语言的概念经过了两个阶段,有两个义项: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而现在一般认为是指后者——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主要用于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虚拟聊天室等。”③而我们主要研究的对象也是后者,即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而网络语言的主体语言仍然为本民族语言,但其是在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语言变异现象,因其源自于本民族语言而又有别于本民族语言,网络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网络语言也是本民族语言的一种分化现象,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的,“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在社团内部,由于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密切,交际频繁,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社团的特点。这样,各种言语社团就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②网络语言这种言语社团是由网民们自发形成的一个团体,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了一个简明的语言分支,因此,我们说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
二、网络语言研究现状
自从1994年中国正式加入互联网以来,我国网民迅猛增长,截至201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而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标准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一种语言的变异。网络语言以其简单快捷、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特点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并对日常语言产生了一定影响,引起了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网络语言是新兴物,我国学者对于它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也有人称之为三次冲击波。
目前我国已经正式出版了两本关于网络语言的词典。易文安编著的《网络时尚词典》是中国第一本网络语言词典(海南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这本词典按网络用语的类型对词语进行重新组合,分为网络时代的暗语、俗语、专业术语、机构与公司、数字语言等几个大类。第二本词典是由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这是由语言学界编写的第一本网络语言词典,共收录网络词语1305条,主要收集网络一般词语,聊天室、BBS上常用词语和一些外来语及缩写。此外,还有一本非正式出版的网络词典《金山鸟语通》,它是2003年由众多不知名网友对两三年内网络语言中创新的部分作了整理归纳,收集了千余个网络聊天专用词汇,它的形式是以开放的网络文本为载体,通过超链接成为了各论坛中的热点,并提供给广大网虫在转贴中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这本词典是一本动态词典,可看作是网络语言的使用者编写的第一本网络用语词典。
另外还有两本正式出版的研究网络语言的专著。一本是于根元的《网络语言概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这是我国网络语言研究的第一本专著。该书主要探讨的内容有:互联网的历史和网络语言的发展,网络语体,网络语言、词汇的特点,网络语言的优缺点及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网络语言规范等问题。该书内容详尽,特色之一是对比研究了大陆和港澳台的网络用语。另一本是刘海燕编著的《网络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该书主要探讨网络语言的性质、语境、语体、风格、规范化等内容。
论文方面,在CNKI数字图书馆中关于网络语言的文章数量不少。例如:张璐《从语用角度试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化》(2008),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2002),周敏《汉语网络语言的认知研究》(2010),吴希斌《近十年网络语言规范问题研究综论》(2010),金志茹、薛顶柱、李宝红《国内外网络语言规范对比研究》(2009),刘晴《网络语言的文化研究》(2006),张丽杰《网络语言的词汇学研究》(2004),张理华《浅议网络语言》(2010),黄海波《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规范问题探析》(2011),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2007)等。这些论文讨论的内容主要有:网络语言的性质及特点,社会各界对网络语言的认知及态度,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多数文章都认为网络语言是受网络与网民影响的一种社会方言的变体。
三、小结
由于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最为明显。比起语音、语法,研究者对网络语言的词汇变异更受人关注。许多论文的内容都涉及到了网络语言的构词特点。除此之外,一些文章还从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及规范化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但总的来说,我们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
[1]吴传飞.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1(32):6.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3]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现状;思路
1 齐齐哈尔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
齐齐哈尔市,孕育了以北大仓物流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本地物流企业,并正在筹建综合物流园区,旨在建造面向全国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共同打造区域性的集物流、商贸、金融、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全程物流链服务平台,为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齐齐哈尔地区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围绕着机械、冶金、化工、食品、轻工、纺织、医药、建材、广告印刷等区域经济优势产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大。
但是,齐齐哈尔第三方物流行业的整体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运输方式也是以公路运输为主,比较单一,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落后,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有限,使得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在齐齐哈尔这样的北方边疆省市经济欠发达地区距离南方发达省市有很大的差距。
2 齐齐哈尔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规模偏小
齐齐哈尔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规模偏小的问题。尤其体现在本土企业,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设备设施简单,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低,运输能力有限,还属于作坊式的发展阶段。对于国内连锁型的大型物流企业,因为齐齐哈尔处于边疆非省会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受这类大型企业重视,因此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管理上投入明显不足。综上所述,齐齐哈尔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缺少大型的、设备设施、管理服务水平一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2.2 物流服务单一
由于齐齐哈尔的地理位置是内陆非临海地区,因此导致了运输方式上的单一,是以公路运输为主,难以形成公路、水运、空运、铁路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联运的运输体系。对运输组织和运筹规划上,各物流企业各自为战,运输方式不科学,运输成本过高的现象比较普遍。
2.3 信息化程度低
现代化的物流是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科技水平较高的运输体系,其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较高。齐齐哈尔地区的物流企业,本土企业还大量的使用电话和手写登记等原始方式,国内物流连锁机构在齐齐哈尔地区的分公司则已经依托母公司实现了互联网跟单。但是条形码技术、射频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物流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软件还未在企业得到广泛的运用。
2.4 物流企业专业人才匮乏
齐齐哈尔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整理专业化程度不高。虽然本科层次有齐齐哈尔大学开设有物流专业、专科层次有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开设有物流专业,但是对于一个边疆非省会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吸引和挽留这类专业人才。导致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人才短缺已影响到物流企业长远的发展。
3 对策分析
3.1 培育齐齐哈尔本土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
一方面,加强齐齐哈尔老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复苏建设,通过经济发展带动整个物流行业提升;另一方面,政府加大力度引入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政策上吸引和支持他们在齐齐哈尔地区设立分公司;在政策和资金上鼓励和扶持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本土物流企业发展壮大;通过政府协调,促进中小物流企业兼并或联营。
3.2 加强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
物流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需求。因此,应该加强学历教育,扩大本地招生生源数量,并鼓励与引导本地区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留在齐齐哈尔地区,为齐齐哈尔地区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积极作贡献;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重视非学历教育,依托高校与劳动局的社会服务功能,加强对从业在岗人员的短期业务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3.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物流企业现代化管理和操作的重要参考标准。面对齐齐哈尔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应用不足的状况,要加快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实现联合经营集中管理,并依靠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处理公共平台,使得运输、仓储、流通、配送等物流作业相关领域切实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
4 结束语
齐齐哈尔市作为东北老重工业基地,对整个工业走廊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其所拥有的地理位置、物流市场和交通运输设施,具备了建设黑龙江西部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的条件。我们应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研究,通过培育一批齐齐哈尔本土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推动齐齐哈尔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将齐齐哈尔建设成黑龙江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促进齐齐哈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童庆平.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现状研究[J].物流科技,2007.
[2]胡建波.物流学基础[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4]蒲忠.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策略当议[J].物流科技,2007(7):14-17.
篇3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现代会计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多,对会计人才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研究我国会计教育现状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
会计教育;会计教育研究;现状;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作为支撑,会计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也越发受到重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传统的会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加快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对于培养现代化会计专业人才,服务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发展路径提出了几点策略。
1我国会计教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会计教育环境差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意识到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培养对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从当前会计教育现状来看,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会计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一方面,我国会计教育分布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专科教育等多个教育体系当中,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形式陈旧,师资力量短缺。近年来,我国虽然大力倡导教育体制改革,但是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会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程,会计内容多且复杂,包括财务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很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于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提高。此外,会计教育环境差还体现在国家和学校没有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所必须的设施和条件,现有师资的学历和能力水平也不能满足职业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缺乏对会计教育的专业化研究和解读,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教育效果差。
1.2会计人才培养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融入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并且开始开展本土化经营,这就使得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熟悉世界贸易规则的、实践技能型的金融、贸易、会计等方面的人才,会计行业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在这一关键时期,加强对会计教育的改革和研究十分迫切。目前,我国会计教育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在开展会计人才培养时缺乏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很多学校都没有对会计教育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详细调查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导致现有会计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难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教学,忽视职业技能培养的问题,导致我国会计教育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会计教育行业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深化改革,以期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会计人才。
2改进当前会计教育现状的对策
2.1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
要想切实推进我国会计教育行业改革,深化会计人才培养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必须不断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会计课程体系建设。首先,作为培养现代化会计人才的职业院校,必须要摆脱行业和部门的限制,充分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而有计划地设置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合理安排,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的同时,还要实现会计学科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使得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学校要在现有会计体系当中加入学生就业相关的指导和技能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会计就业信息和发展前景,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在学科体系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掌握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完善会计课程设置,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会计人才。
2.2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我国会计教育行业的发展水平,深化会计教育改革,我国必须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对会计教师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教育资源的整体水平。首先,学校要加强对高水平、高资历会计专业教师的引进,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能,还要充分了解会计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具备较高的会计实践技能,进而在开展会计教学时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其次,学校还要对现有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强化校企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岗位实践;还可以聘请企业会计岗位的专业工作人员来校担任教师,从而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实践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此外,学校还要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开展教育研讨会,深入探究当前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而促进我国会计教育行业的创新发展。
2.3强化会计实践教学
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必须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因此这就需要现代会计教育改革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参与会计岗位实践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中熟悉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提高实践水平。其次,教师还要建立会计校内实训基地,在现有课程体系当中加入会计实训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会计实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强化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3总结
综上,我国当前会计教育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会计教育研究的也不够深入,会计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不利于现代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加大会计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还要重视会计实践教学,从而实现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作者:汪艳 单位: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朱静.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447.
篇4
关键词:房地产管理;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得到日益提高,房地产也成为消费者的消费热点。房地产行业在住宅商品化新体制的基本确认前提之下,房地产市场体系也逐步完善,由于消费需求的飞跃增长,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以持续快速的势头成为我国国民的支柱产业。
一、房地产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当今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存在严重的“重经营、轻管理”现象,使行业整体的管理处于较低水平,与其本身的大资本运作地位极其不相称。因此,加强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管理已成为房地产企业迫切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开发过程中成本费用的控制。
(一)成本管理问题
房地产的成本管理主要存在问题包括:工程的实物工作量和财务的账面成本结转不一致、无法及时取得工程成本核算的依据、不能进行有效分摊、在设立成本核算对象时任意性太大等。
房地产公司要进行工程成本核算,就要取得施工企业处开具的发票,如果不能及时取得正式的发票,在成本核算中就会缺乏真实性,给企业的经营决策造成不良影响。而在拆迁中的商品房成本没有根据实际用途进行转出,同一笔费用在支付不同的成本对象时,相关的科目有时不能做有效的分摊,造成工程成本核算脱离了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无法向企业的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完整的成本资料。
针对这些问题,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首先要建立企业开发产品的设计标准制度。由于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工程分项设计变化较大,施工图的设计单位和设计师也会有所更改,为了使图纸更加便于工程的实施和应用,需要建立图纸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其次,房地产企业要建立目标成本管理制度,对各部门的责任成本执行情况及动态成本的变动等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企业要树立内部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建立成本控制保证措施,并实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构架及运营模式。
(二)营销沟通管理问题
目前的许多房地产公司仅仅将营销视作为销售服务的一个环节,没有全过程营销观念。营销应该在项目未正式运作之前就介入整个项目,通过对市场调查及其他部门的调查信息,及时把握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对项目的整个销售计划进行调整,以更加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的姿态投入市场,为销售活动打下基础。房地产企业要树立良好的整体营销观念,正确认识营销环节,充分发挥其作用,对营销进行有效控制及管理。
由于房地产企业内部部门众多,而且考核标准都不尽相同,所以,有些企业部门只顾及自身利益,忽略了部门间的配合沟通以服务消费者。房地产企业要制定科学统一的管理考核制度,对企业内部部门进行有效整合,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使企业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
(三)销售队伍管理问题
房地产的销售环节是营销计划和营销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销售人员是连接企业和购房者直接的沟通桥梁,所以,企业要重视销售队伍的管理。
房产销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且对销售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房地产企业应加强销售队伍的专业培训。销售人员要掌握一定的销售技巧,了解房地产专业知识,对楼盘产品知识进行正式掌握,培养良好的心态及自信心。而且,销售人员还需掌握一定的销售规律,在新楼开盘上市之后,应该了解大众心理、炫耀需求、升值期望等。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销售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效益。
销售培训是企业一项长期工作,应贯穿于销售的全过程,培训过程不仅要注重销售知识与技术的学习,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工作心态。要训练出一名成熟的销售人员,是如何使一个销售人员首先能够建立好正确的销售态度和观念,销售的技巧和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因人的个性不同,与人打交道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训练良好的工作态度会是销售人员创造出适合自己的销售技巧和方式。
我国住宅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消费,在目前房地产的供过于求现状下,销售人员要提高自己的营销战略与技巧,适时把握消费者心理特点,做好应对准备。消费者对营销人员的风范、相貌仪表及开场白等都十分敏感,因此,销售人员要真实务实,亲切礼貌,尽最大努力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在销售队伍管理中,培养销售队伍的自信心很重要,缺乏自信的销售员,因为自卑心或畏难情绪等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培养销售人员自信心的第一要诀就是销售人员要深入而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各方面,包括兴趣、特长、个性、实际技能、知识水平、价值观念及以往的成功经历及失败教训等,综合各方面因素对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合理对待销售工作。
二、 现阶段房地产发展存在问题及前景分析
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虽起步较晚,但一直高速发展,自98年实行我国实行住房商品化之后,国内的各大城市住房价格连年攀升,很快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的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房地产金融的较快速发展,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之内,中国的房地产金融将持续这种势态。但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调控及监管能力不足,政府的调控及监管工作跟不上房地产的迅猛发展,所制定的相关法律也跟不上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情况。缺乏稳定性与连贯性的政策,降低了实施政府决策的导向性,极易诱发房地产市场主体与参与者的观望态度及投机心理,导致房地产作为一种投机工具,失去它本应有的实际意义。
房价的过快增长导致许多中低收入者无力承担,究其主要原因是商品房的成本因低价形成机制的不完善及不健全而增高,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的不规范等因素。对这一问题,不仅是房地产企业应进行内部整顿与调节,国家政府更要提出相关的解决政策,完善房地产有关制约与规定。
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分析,在房地产市场住房供应的结构中,限价房及经济适用房等供应的比例达到35%左右才能算合理现象,但是因房地产商们对利润的过分追求,导致国内别墅等高档公寓在所提供房中占较大比例,根本不能满足中低收入者对购房的需求,使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严重影响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政府及相关开发部门要正确对待房地产的发展方向及趋势,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
另一方面,我国民众的消费观念保守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房价的上涨。今年,虽然政府就房价问题出台了一些了的解决政策,但在短期内效果甚微,房价仍处于持续上涨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费者错误的认为房子买的越早越便宜。有人不看形势盲目买房,认为没有房子就低人一等,没有自尊等,有些人借助买房炫耀摆阔,另外一些人奋不顾身加入“房奴”行列,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所以,要理性对待房子问题,深入了解和认识国家的政策及房地产行业的走势。
三、 结语
房地产行业在我国未来还会持续迅猛发展的势头,通过过去几年行业发展的经验,各房地产企业也会更加注重行业的管理完善与提升,以适应行业本身特质的前提下,创造效益,政府对房地产的发展也会做出相应的正确导向。
参考文献
[1]李秀芝,任红艳.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浅析[J].企业文化,2010,(6).
[2]许西敏.房地产销售队伍管理问题与措施[J].财经界,2010,(7).
篇5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
中图分类号:F2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2-0011-03
近年来,皋兰县积极顺应市场经济要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培育市场主体、衔接产业链条,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突破口,按照“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负盈亏”的要求,坚持“培育典型、示范推广、全面发展”的思路,边促进、边规范、边提高,全县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全面掌握皋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运行情况,探索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组织专人到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同的区域进行了专题调查。
1 发展现状及特点
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县已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30个,其中:种植业60个,占总数的46.2 %;畜牧养殖46个,占总数的35.4 %;农机具服务5个,占总数的3.8 %;农资服务业8个,占总数的6.2 %;其他11个占8.4 %。成员数4 848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4 400户,注册资金5 315.544万元。其有以下特点。
1.1 以自主发展为主体,联合同行谋效益
皋兰县自2007年建立合作社以来,合作社从刚开始的6个发展到现在的130个。从发展形势看,主要是以农民为主的民办专业合作社119个,占总数的92 %。以能人为核心,依托其他有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的专业户组建的合作社38个,带动周边农户1 598户,这种类型在养殖业中占75 %。从经营方式看:一是能人牵头,同行联营。如黑石乡大横村腾达养殖专业合作社、石洞镇银海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二是“公司+基地+农户”,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其技术、资金、贮藏、收购等方面的优势,为培育和发展自己的种养基地,联合同行业或同类型的种植专业户,共同发展壮大。如绿佳蔬菜专业合作社、兰州万民农产品深加工专业合作社等。
1.2 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目前,皋兰县的高原夏菜、红砂洋芋、玉米制种、西瓜白兰瓜、畜禽饲草等产业都相继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实施品种改良,拓展特色,科学种养,统一收购,集中营销等,推动主导产业发展,提升特色产品档次,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皋兰绿佳蔬菜专业合作社,是甘肃省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现有社员1 000人。今年合作社种植、示范各类新品种蔬菜10个,投资36万元改建育苗温室6座,采用国内最先进水漂育苗法,年育苗320万株。合作社各类蔬菜订单面积达到233.33 hm2,集中收购6 000 t,其中出口1 200 t,实现销售收入1 80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并与韩国、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客商签订销售合同,省农牧厅授予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黑石川乡和平村亨祥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200多户,建成高架大棚150座,日光温室2座。2010年引进广州、福建等地蔬菜经销商出资,统一为农户提供育苗、地膜、肥料等,引进适合大田农机化规模种植的蔬菜品种3个。上半年种植白豌豆10 hm2、甜玉米6.67 hm2、荷兰豆2 hm2、田脆豆1.33 hm2、娃娃菜8.67 hm2、萝卜3.33 hm2、紫甘蓝1.53 hm2、西兰花1.33 hm2,下半年种植绿菜花、萝卜等蔬菜8 hm2,总收入达170多万元,盈余20万元,与往年种植粮食作物相比,平均增收68 910元/ hm2。种植过程中及时聘请本县和白银市5名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讲课7次,为185人无偿培训蔬菜、西(甜)瓜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相关知识,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摸索出了一套农场化管理模式,为粮食区域大面积种植各类蔬菜提供了宝贵经验。
1.3 以指导服务为宗旨,运行机制逐步完善
通过调查,从目前运行较好的合作社来看,都有明确的合作目的和服务宗旨,有规范的章程和运行机制。在内部管理上,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在服务和利益分配上,让社员充分得到实惠,社员无偿享受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如黑石乡大横村腾达养殖专业合作社从成立之初的22户发展到目前的82户,其中景泰分社17户。养殖种类也由单一的蛋鸡、肉鸡发展到养牛、羊、猪达60户,按照同源引种、种饲配套、分段饲养、整出整进的科学养殖,户均增收2万元,人均5 500元以上。通过无偿提供市场信息,无偿开展技术培训,保护价收购外销后进行二次返利等办法,使社员真正享受到“入社”的经济实惠。九和镇兰沟村大自然养殖专业合作社,2009年由于采用全进全出的运行模式,加之市场疲软和防疫不及时等因素造成5万元亏损。2010年通过市场调查及观摩学习,及时调整生产方式,根据市场需求采取一舍一循环饲养法,定期防疫等措施,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和发病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现存栏3舍,每舍2 500只,全年出栏1.3万只,实现销售收入50多万元,纯利润6万元。
1.4 以增加效益为目的,成员收入逐步提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直接参与到农产品生产过程,克服了家庭经营规模小,与市场脱节等不足。农民通过自己的联合与合作,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增加社员收入,实现利益共享。如石洞镇银海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分散与集中养殖法,现有成员12户,养殖200头以上的有5户,存栏达1 000头左右。出栏1 500头实现总收入150万元,利润50万元,社员分配20多万元。合作社今年新建成统一标准猪舍40间,每间8 m2。并帮扶困难农户新建猪舍70多间,统一为农户提供防疫和猪舍消毒药品,统一购买饲料,厂家优惠提供40 t,比市场价便宜300元/t,平均每户可节约成本1 000元。西岔镇岘子村大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实现销售收入23万多元,其中羊出栏460只净收入13万多元,鸡、猪、鱼净收入3.30万多元,积极争取省扶持资金8万元。现羊只存栏340只左右,并带动周边农户62户,实行合作社统购统销模式,为农户增加收入12万元,平均每户增收2 000元左右。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皋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整体来看,数量多,质量低,发展快,管理不规范。据调查统计,今年正常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1个,占总数的39.2 %,能够获得收益的专业合作社46个,占总数的35.4 %。具体表现为以下6个方面。
2.1 整体发展建设进程缓慢
皋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对其他市县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入合作社成员比例相当小,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干部积极性不高,对如何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深入的研究,宣传力度不够;二是部分专业合作社名不符实,其他成员并没有参与经营活动,惠农效果不明显;三是严重受资金周转制约,规模较小,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四是合作社成员文化素质偏低,要求发展的意识不强,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更不敢大胆开拓市场。
2.2 运行机制不够规范健全
部分合作社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名无实,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机构不健全,组织机构流于形式,责、权、利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合作社财务专业人员缺乏,经营核算开展不起来;社员的合作意识不强,小农意识浓厚,要求利益共享,但风险不能共担。
2.3 合作层次低,经营范围单一
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零散,带动辐射小,季节性合作多,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社还很少。有的局限于生产和销售领域,组织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多,对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及农产品销售中介或科技服务为主的还是空白。如农技推广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经济实体的合作社则少之又少,与农户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2.4 产品与市场对接不够
合作社向产、供、销一体的市场化运作不够紧密,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表现在:与市场对接欠缺,销售的大多是初级产品,从事产品深加工的较少,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进入市场的机会也相对较低;二是合作社品牌意识不强,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缺少像寿光蔬菜、烟台瓜果、胶州大白菜等品牌产品带动一大片的能力。
2.5 经营资金普遍缺乏
合作社后进不足,贷款难、难发展。一是财政支持有限。有限的资金扶持相对众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杯水车薪”。二是贷款困难。合作社经营规模小,实力弱,没有足够资产进行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扶持。今年随着物价、料价、油价、运输费用的上涨,种植、养殖成本也随之增加,很多合作社都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如银海养殖专业合作社产品销路广,销售点多,主要销往陕西、宁夏及兰州各大超市,每日超市供应就达750 kg左右,但由于合作社资金不足,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无法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不能满足超市日常需求量。
2.6 生产基础设施陈旧
皋兰县种植蔬菜的合作社普遍反映部分农田灌溉渠道过长,渠道损坏严重,现有条件严重制约蔬菜大田多次灌溉的需求。
3 工作建议及措施
3.1 坚持“四条原则”,引导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不搞强迫命令。二是坚持突出市场主体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产业开发建办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服务带动作用。三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突出农民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收益公平合理分配。四是坚持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皋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工作指导上,应坚持多种形式、先发展、后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不搞一刀切。
3.2 健全“四种机制”,促进规范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探索出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必须建立四种机制:一是登记注册机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针对审批程序不清,主管单位不明的问题,确定先由各乡镇审查,报县农牧局经管站备案登记后,由工商部门审批;二是内部管理机制。健全完善财务制度,所有合作社内部必须设置财务账目,建立财务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完善分配制度。要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建立分配制度,全面实行二次分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机构和运行机构,社内工作要严格按照章程办理,尊重社员的民利。完善社员制度。合作社社员要颁发社员资格证书。使入社社员真正享受到合作社的各种服务。如黑石乡大横村腾达养殖专业合作社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降低了管理成本;三是股金管理机制。合作社资金来源主要是社员缴纳的入股金,为了使其规范运作,实现社员公平分享,在督促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定期不定期督查资金使用情况,切实保护会员利益;四是组织领导机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列入全县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考核乡镇的重要指标之一,明任务,抓责任,严考核,从上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实施项目工程
根据调查,2011年要积极争取省市县和金融机构,对条件具备、发展前景好,效益明显的专业合作社予以政策和项目扶持。如双顺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继续扩大流转面积,兴修田间渠道5 km,2011年计划建设2个小型塘坝。顺通利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流转100 hm2,种植饲草和油葵。银海养殖专业合作社计划2011年建成2个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专业养殖。合作社将发展百头以上养殖大户20户,还将投入资金对办公场所、库房进行改建,健全防疫、消毒等卫生设施。大自然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现有基础上,2011年计划扩大养鸡规模,增加到7舍。同时发展养猪,投资2万元,建成猪舍12间,每间16 m2,投资5.40万元购买种猪繁育养殖达200头。三坪惠泽西甜瓜专业合作社新发展旱砂西甜瓜铺压砂田200 hm2。
3.4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按照合作社运行情况、规模效益、发展前景等综合评估,重点培育一批符合本县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产业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运作机制规范的合作社,作为示范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每个乡镇确定1~2个进行重点指导和扶持。通过典型示范,吸引更多的主体领办、创办合作社,吸收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发展。试点工作中,及时总结、交流并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不断扩大示范效果,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目的。2011年将黑石乡大横村腾达养殖专业合作社、黑石川乡和平村亨祥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黑石川乡和平村顺通利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西岔镇西岔村双顺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石洞镇银海养殖专业合作社、九和镇兰沟村大自然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建设成为省市县级示范专业合作社。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面向儿童理财产品
引言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利用其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运用各种理财工具,以帮助个人客户达成生活目标或投资目标而提供的综合理财服务,以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商业银行研究并不断挖掘市场需求,度身定制理财产品与方案,不断满足、引导、培养特定客户群体需求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开发面向儿童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研究的新课题。商业银行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看,个人理财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1995年开始推出个人理财业务,国内首度出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个人理财产品;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1996年率先在国内银行界成立了私人银行部;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1997年向社会推出了存单抵押贷款、单证保管、外汇买卖、存款证明等12项内容的理财系列服务;同期中国工商银行的天津、上海、等5家分行,进行“个人理财”业务试点;中国建设银行1999年在上海、北京等10个城市的分行建立了个人理财中心;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2000年举行了杨韶敏等六位优秀理财员的“个人理财工作室”挂牌活动,银行首次出现以银行员工姓名作为服务品牌的理财工作室;中国农业银行2001年推出“金钥匙”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招商银行2002年在全国推出“金葵花”理财,为高端个人客户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综合理财服务,内容包括“一对一”理财顾问服务、理财规划等专业理财服务,涵盖负债、资产、中间业务等内容。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个人理财逐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也日趋多样化,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二、理财产品表现为个人理财业务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式发展,国内的商业银行专业理财仍属开始起步阶段,市场咨讯单极倾斜于金融机构,对产品的宣传、广告缺乏有效监管,对行业人士缺乏系统性的理财教育和后续培训,加上普通老百姓的理财意识仍然薄弱,金融知识欠缺,成为理财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但更主要的问题仍表现在目前直接针对客户的理财产品存在着实质性的不足。
1. 理财产品透明度不够
从目前银行推出的一些理财产品和销售情况看,个人理财产品均由其总行统一开发、统一资金运作、统一风险控制、统一宣传口径,基层商业银行只负责对产品进行营销,并统一按照总行的宣传口径进行信息披露和相应的风险提示。每一产品推出后,虽然从上到下系统内对理财产品经办人员进行了必要的业务培训,客户购买时也签订了相关的“协议书”,对产品内容固定(预期)收益率、风险提示均作了注明,但是,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这还是一种缺乏透明度的做法。尽管基层商业银行在进行这些业务,但是自己心中无底,由于这些产品本来就是摸不着、看不见的金融产品,它能否起到理财作用、客户能否得益,谁也不知道,难免给客户产生误解,甚至抱怨;有些客户在购买时满怀信心,可结果连本钱也亏了,可银行对此也无能为力,所以会产生负面影响。
2. 个人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向
与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当前个人理财更多的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更多地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的组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个人理财的精髓和主要的方向就是它的个性化服务。因为人在生命的不同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人,他对于风险的承担偏好程度也不一样,有的人愿意承担一点风险,有的人不愿意冒风险,所以根据客户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服务,进行产品的创新,才是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一个真正方向。
三、面向儿童理财产品概述及其发展现状
本文中论及的儿童理财产品并非仅仅是字面意义所示的以儿童为客户的理财产品,而是广义的与未成年人相关或其形式、内容特别针对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对其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或其理财的附加内容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从而使其投资除了获得经济收益还具有无形的教育意义的多样化理财产品的统称。儿童是破土而出的嫩芽,也是承载未来的希望,在中国,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特殊国情,加上为人父母“望子成龙”心愿,围绕培养独生子女成为许多家庭的中心任务,尽管儿童不创造财富也不掌握财富,但他(她)实际上影响家庭的资金流向,据文[5]数据表明,我国儿童消费已经占到庭总支出的
31%左右,这使得有些低、中收入的家庭不堪重负,由于社会广泛存在的拜金主义,严重影响孩子的消费习惯,因此,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成为众多家长共同愿望,这也是国家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培养孩子的正确的理财意识,应从早、从小做起,例如,家长应从早指导孩子使用“压岁钱”,使得孩子从小养成花钱习惯,决不能把舍得花钱作为表达爱的方式,助长不良理财习惯滋生;文[6]研究指出,让孩子从小学习理财知识,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对孩子成长和发展有深远意义;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围绕培养孩子理财意识这一新生事物,许多金融机构,设计开放许多金融理财品种,例如,中国民生银行推出“小鬼当家”银行卡、中国工商银行“雏鹰理财”账户、汇丰银行“儿童账户”[7]等, 这些理财知识都值得家长们学习,如果家长能为孩子办理一个儿童账户,就可以使孩子受到参与理财过程的实际教育。
四、开发面向儿童理财产品的理论基础
1.儿童理财产品的开发符合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基本原则
(1)“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分层次、差别化”服务理念,是对优质服务理念的发展和提升。既要满足低端客户服务的一般需求,又要重视差别化地为高端客户提供特殊安排,推出不同的业务产品,摆脱过去银行产品彼此效仿的创新模式,实现由同质化向差异化的转变。
2.儿童理财产品的开发遵循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的发展方向
那里有需求,那里就有市场,根据我国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开发儿童理财产品具有广阔的金融市场;在开发儿童理财产品时应循以下两个方向开拓理财市场。
(1)如文[3,4]指出,在理财产品的创新开放方面,引导消费者的理财意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现在,面向儿童理财市场还需研究许多实际问题,如,品种单一、不同的收入阶层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偏好等等,所以,培养消费者理财意识稳定客户关系是应遵循的一个原则。
(2)根据不同群体,开发多品种的儿童理财产品,也可采用基于客户的金融资产总量分级细分策略,为客户提供系列的理财服务自由选择组合,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儿童金融产品品牌。
五、例证开发面向儿童理财产品的现实意义
面向不同的客户对象,开发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这是银行现代经营的基本思路;在国外,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银行业务可区划为社区银行、妇女银行、老人银行等;近年来,在国内亦推出一些面向儿童的理财品种,如文[7]中所指出的,满足特定层次客户需求的儿童理财产品――储蓄未来卡,这是北京银行发行的一种借记卡,使用对象是18岁以下的儿童少年,具有储蓄、消费、缴费等金融功能,该卡设本外币零整、活期、定期、等多种账户,但使用过程中不允许透支;在国内目前的儿童理财产品中,中国民生银行2006年推出的“小鬼当家”卡具有代表性;正如文[5]出,这种面向儿童的理财卡五彩斑斓、充满童趣,它不仅卡面设计新颖,而且,为儿童提供专业理财服务,此卡,为孩子设有专门的收支账簿,把一般账薄中的收入、支出、剩余、日期、备注等繁琐、枯燥的文字信息,转换成活泼、生动的图示画面,使孩子在娱乐的同时不知不觉记录下自己的收支账目;他们现在是儿童,将来是商业银行潜在客户,孩子长大后会对从小就认知的品牌具有很高的忠诚度;现在通过儿童理财产品来引导市场,通过这些产品去发现客户,可以为未来培育忠诚的客户。
六、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商业银行迎接更加激烈的竞争的挑战的共同需要,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势在必行。面对创新路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细分客户群体必将成为未来的创新导向和发展趋势。对现实国情的具体分析理财产品创新的理论要求和国内商业银行儿童理财产品的当前发展状态都显示,儿童理财市场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大规模开发儿童理财产品是可行而且必要的。一旦其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开发,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对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有计划的消费和储蓄、养成节约的生活习惯,继而对未来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效东著.《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拓展》[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
[2]韩京芳著.《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及发展对策》[J].《Special Zone Economy》2006年9月.
[3]胡斌,胡艳君著.《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机遇》[J].《New Finance》2006年5月.
[4]何佳著.《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J].《浙江金融》2006年6月期.
[5]李霞著.《儿童金融,方兴未艾》,《中国金融家》2006年第6期.
[6]卢敏丽,张朋著.《子女教育基金市场开发潜力大》[J].《市场研究》2006年第4期.
[7]《娃娃理财》,《中国信用卡》生活版11-13页.
篇7
关键词:浙江省;服务贸易;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009-03
随着服务贸易的全球化,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并且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地处长江三角洲,属于沿海地区,发展服务贸易便成为一个不可错失的新机遇。但就目前而言,浙江省服务贸易存在综合竞争力较弱、贸易结构不够合理、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发展浙江省服务贸易方面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浙江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2015年上半年,浙江省服务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达207.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28%;其中出口额达127.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40%;进口额达79.68亿美元,同比增长14.08%。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实现优化。服务贸易交易额占全省外贸交易额的11.19%,同比增长1.49%。
(一)规模进一步扩大,增速趋缓
浙江省上半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使得规模进一步扩大。但从增幅角度看,1月增长34.18%、3月增长18.08%、6月增长14.28%,增长额在不断下降。从2015年上半年金融、教育、文化等五个高附加值新兴服务贸易产业进出口额来看,其中比如教育服务总额达到20.95亿美元,文化服务总额达到2.21亿美元,其共同特点就是贸易进出口增幅均超过20%。但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如市场经济不景气、杭州外包考核指标取消以及服务外包政策的变动,导致高附加值的离岸服务外包增速只有6.92%。传统运输服务发展减速,导致浙江省服务贸易整体增速趋缓。2015年上半年服务贸易额同比只增加了6.27亿美元。
(二)结构进一步调整,不断优化
传统领域在市场份额中依然占领主要地位,不过在服务贸易总量中的占比率却持续下降。2015年上半年运输、旅游等三大传统领域所占比例为61.67%,同比下降了1.0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其增幅要快于传统产业。2015年上半年浙江省三大传统领域:运输、旅游和建筑的出口平均增幅13.3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出口平均增幅1.07%。部分新兴领域增幅均在20%以上,例如旅游进出易额达6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9.12%,成为浙江省服务贸易第一大进出口领域,离岸服务外包次之,位居第二。在浙江省文化服务进出口这块,其总额为2.2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41万美元,涨幅达到122.99%,进口额达1.98亿美元,涨幅达到333.38%。
(三)国际市场分布进一步多元化,加快调整
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市场范围涉及五大洲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浙江出口到亚洲主要涉及运输、旅游、金融服务等服务业领域。2015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出口至香港为服务贸易出口第一大市场,其交易额达25.69亿美元,在浙江省出口总交易额中占20.09%。其他市场以亚洲和欧洲为主,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美国,出易额为17.43亿美元,在全省总额中占13.63%。日本是第三,其出口总额达12.28亿美元,占浙江省总额的9.60%。
(四)浙江省服务贸易位置和示范园优势明显
首先,浙江省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从生产要素看,浙江省资源丰富,如旅游资源、文化底蕴等;而浙江省又地处长江三角洲,具有很好的区域优势。浙江应该紧抓长江三角洲这个经济圈,加强与邻省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借助上海的力量和带动作用,建立新型服务产业群,带动浙江的产业发展,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浙江。
其次,浙江省部分地区具备外包示范园优势。浙江省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所形成的享誉国际的旅游业,凭借自身雄厚的制造业产业基础所形成的物流、运输及其他生产业在国内市场占领较大的份额,对于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可以充分发挥杭州、义乌、宁波等首批省级服务贸易发展示范区的港口、运输、物流服务产业的优势,发展大势所趋的服务外包产业。
第三,浙江省服务贸易的需求潜力巨大。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温饱问题几乎早就得以解决。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在逐步升级,对旅游、娱乐、休闲、房地产、教育、保险等行业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在市场经济的更快更好的发展下,今后浙江省服务贸易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提高。
二、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浙江省服务贸易结构不够合理
浙江省传统领域占市场份额较大,而新兴领域占市场份额比重较小,这体现出浙江省的服务贸易结构并不合理,需要优化。在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中,传统领域的产业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旅游服务、工程承包服务、建筑安装服务等,其特点是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劳动力基数大,但是占市场比重却很大。而世界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与保险服务、通讯与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浙江起步较晚,效率低,发展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在整个市场份额中处于劣势。总体来看,浙江省服务贸易的整体结构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依靠资源丰富和人口红利,但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其中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优势,缺少对于知识型、技术型产业的拓展。
(二)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科技投入较少
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的标的物是无形产品,这就会要求服务贸易的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就目前而言,浙江省对服务贸易方面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在服务专业人才的教育和科技方面投入不够,这是高等生产要素贫乏、产业基础薄弱的一个主要原因,会对服务贸易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贫乏将制约浙江省服务业贸易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完全依托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但随着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逐渐发展成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明显减弱,继而,专业人才缺失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这将影响浙江省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从人才培养方面看,绝大部分的服务贸易的企业都希望可以纳入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的劳动力。不过,由于在服务贸易中教育与科技方而的投入相对少,导致培养出人才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看都远远不够。
(三)服务贸易竞争力整体水平较弱
浙江服务贸易在总量上位居全国前列,不过整体竞争力较弱,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强县战略”的实施,这个战略导致农村工业化进程加速,而城市化进程严重落后,最终造成浙江省服务贸易整体水平较弱;其次,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服务贸易赖以发展的经济与科技基础薄弱,同时第三产业和服务贸易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因此第三产业的落后必然会影响服务贸易的发展。第三,政府对于服务贸易的政策扶持较弱、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该行业平台属于刚起步阶段等各种影响因素都是会导致浙江省服务贸易领域总体竞争水平不强的原因。
(四)服务贸易领域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过低
就目前而言,浙江省产业发展水平还有欠缺,服务贸易的主力军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那些拥有大多数资源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贡献却不是很大,他们能够进行产业化经营,但由于改革不到位,出现产业化程度过低的状况。同时由于一些大型的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电信、金融、保险等垄断行业,即使在企业服务意识差、结构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取得客观的利润,因而在产业化、市场化和创新方面止步不前。
三、提高浙江省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巩固已有服务贸易优势,积极开拓服务贸易新优势
首先,浙江省有很多名胜古迹、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可定位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旅游、运输、及劳务输出等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浙江省应该继续充分发挥和保持这种比较优势。同时,政府政策方面可以作出一些改变,适当向旅游等优势行业倾斜,从而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可以通过改善旅游环境,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
其次,要提高浙江省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仅仅靠比较优势是肯定不行的,必须积极开拓服务贸易新优势。一是要加大在服务行业人员的教育与科技方面的投入,重视培养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快建立人才储备体系,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不断输入新生力量。二是应顺应发展潮流与趋势,特别关注外籍船舶修理和文化这两个新兴服务出口产业。 近几年,外籍船舶修理业快速发展,应紧密结合浙江省的产业实际,重点把舟山打造为外籍船舶的修理基地,加快船舶修造业的发展。
(二)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是当今时代服务贸易行业的一个新趋势,浙江应当紧紧把握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的机遇,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更好发展浙江省服务贸易的重点,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创造有利条件,将服务外包做大做强。
首先,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是浙江省服务外包发展的产业集聚平台和主要阵地。要加大对服务外包示范园的扶持指导力度,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园的合理规划,协调组织好服务外包的产业对接和招商引资,最终形成一个有针对性的服务外包的发展模式。
其次,充分发挥浙江省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专业技术人员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对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指导,鼓励企业承接各国劳动密集型外包业务及高端信息服务业务,以培育一批具有浙江特色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为目标,设立一批服务外包基地,增强国际间服务业转移,促进浙江省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立足浙江实际,积极争取省财政加大对服务外包的资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外包项目的支持力度,要求各个市地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强对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指导。
(三)转变增长方式,培育重点产业,积极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
目前,浙江省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总体层次比较低,主要依靠的是一般劳动力大量的投入。产业结构层次低导致全省产业发展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壁垒越来越强,市场拓展更加困难。因此要积极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重点产业,创新服务贸易未知领域。浙江省在金融、保险服务、通讯与信息服务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处于劣势,不仅加剧了产业结构层次低的状况,也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所以需要改变原有的发展战略,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辅来替代原本的以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辅。同时应该重视新兴服务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激发金融、通讯、信息咨询等资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积极性,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
(四)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有效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体系
立足浙江实际,政府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加强领导,重视和大力扶持服务贸易的发展,建立起适合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所需的政策体制。政府应尽快完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并根据层次需求的不同加快构建一个有针对性、内容齐备的服务贸易政策体系,让服务贸易相关企业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促进服务贸易更快速更健康的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学会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服务贸易相关工作的安排,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相关信息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最终逐渐健全省、市、县服务贸易促进协调机制。同时,要建立正常的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呈现出有效有秩序的竞争局面,整体提高浙江省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下,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新兴领域在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服务贸易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传统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但是从2015年上半年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数据统计来看,浙江省服务贸易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结构在进一步的优化之中。并由此研究分析得出,要促进浙江省服务贸易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优化贸易结构、发展服务外包等。
参考文献:
[1] 周 路.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2011(11中旬刊):39-42.
[2] 盛洁菲.浙江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D].宁波:宁波大学,2012(1):1-55.
[3] 姚 佳,聂红隆.浙江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经营管理者,2014(12):165.
[4] 葛锦晶.浙江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37-38.
[5] 林素燕.浙江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 [J].浙江经济:华东经济管理,2013(7):16-19.
[6] 周晓东.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J].区域经济,2011(10):45-47.
[7] 洪 莹,段元萍. 浙江服务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J].商业经济,2013(11):83-85.
[8] 吴智敏.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路径 [J].区域经济,2014(14):126-127.
[9] 山世英.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评析 [J].国际商务,2012(12):53-55.
篇8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 问题 监管 建议
近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给保险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变革,互联网保险成为保险业的必然选择。为了顺应大数据时代,保险行业也有很多大动作,只是每次引来的噱头大过创新,直到2013年11月6日,由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腾讯CEO马化腾和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共同出资设立的全国首家网络险企――众安在线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成立,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真正系统地关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以及思考互联网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努力让互联网保险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变革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速度迅猛,缺乏有效监管
从2012年到现在,我国互联网保险处于全面发展的阶段,各保险公司借助官网、保险超市、门户网站、离线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2011至2013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60家,年均增长达46%;保费规模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三年间增幅总体达到810%,年均增长率高达202%;投保客户数从816万人增长到5437万人,增幅达566%,由此可见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速度之快。
正是因为互联网保险近些年来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导致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根本跟不上它发展的步伐。近些年国务院与保监会也都出台了一些关于互联网保险监管和保险体制改革的法规和行政条款,但面对发展迅速的互联网保险,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并没有完全跟上其发展的步伐。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对互联网保险合同时效性和法律效力及其他方面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同时,我国现行的保险监管机制也不能满足互联网保险监管的特殊要求,保险监管部门至今仍未制定监管规范网险的规章制度,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监管,也导致了互联网保险市场机制不成熟。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准入、运作、退出机制是市场机制发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而相应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对于互联网保险市场机制发挥的环节起到把关的决定作用。所以在近几年的互联网保险发展和变革中,一系列市场问题凸显出来。
(二)经营模式多样,缺乏完善体系
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模式逐渐多样化。第一,保险公司通过在公司官网提品报价,推出官网直销平台,如泰康在线;第二,保险公司选择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利用其网络平台如淘宝网、易保网、慧择网等;第三,保险企业出资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如新华世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第四,由云商集团成立专业保险销售公司,如苏宁保险销售有限公司;第五,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公司联合组建互联网保险公司,如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多种多样的经营模式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尽管我国现阶段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但是每一种模式都不够完善,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经营的官方网站模式存在宣传推广难、产品体系不完善、运行维护难度大等问题;专业中介模式存在产品缺乏创新、销售规模受限制的缺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面临监管缺失、资金流转漏洞、销售资质欠缺等方面的问题;网络兼业模式饱含缺乏监管要求、市场秩序混乱、运营效率低下的诟病;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模式在国外发展成熟,已经成为主导模式,而在国内市场才刚兴起。这种商业模式较前四种更能加强与客户的深入沟通,所以顾客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很高,其中的最为典型的类型便是纯互联网模式,虽然专业互联网模式越来越受到险企和保险监管部门的重视,在全社会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遗憾的是我国专业纯互联网模式只有刚成立的“众安在线”,其保费规模还很小,运营模式还在探索中,离国外的发展程度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用户数据公开,信息安全堪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公开与共享成为大数据时代的趋势,但数据公开伴随着来自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争议,制约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大数据公开是一把刃剑,一方面数据公开,不仅为依托网络经营风险的互联网保险提供了更便捷准确的数据来源,促进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也将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另一方面,数据公开可能造成用户隐私的泄露、人权的侵害在大数据时展互联网保险不容忽视的问题。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使得某些商业机构利用不正当手段对保险网络数据资料进行篡改或破坏变得更加容易。在我国信息安全技术不成熟、各保险企业对信息安全投入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互联网保险客户信息安全存在严重的威胁,因为技术的不成熟导致互联网保险客户的隐私信息被泄露、窃取甚至贩卖的案例不在少数。如何尽快保障信息安全,是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四)产品品种单一,结构不甚平衡
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以低价值、短期化、低黏度、标准化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种类不是很多,主要是车险、简单的寿险和理财类保险等标准化产品,其他险种的比例很小,在契合互联网用户消费需求和习惯的个性化产品方面,尤为缺少。
当前互联网保险市场过多偏重理财类保险产品,这类标榜高收益的理财险吸引了大量客户,虽然高收益的保险理财产品在灵活性、收益性、安全性方面取得较好的均衡,自身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收益伴随着风险,高收益保险理财产品也蕴藏着较高的风险,从这方面来看,高收益保险理财产品脱离了风险保障的核心价值和本质,从长远看对未来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是不利的。对于最近几年热门,也是今后保险行业发展趋势的健康险,险企应该凸显出其专业化、个人化、高端化的特性,大多数险企已经注意到要大力发展这样一种潜力巨大的商机。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互联网保险网站的健康险产品仍旧过于低端化、普遍性、专业性差。网险在做长期寿险市场方面,虽然在创新和销售方面做过尝试,但是网险在产品推介沟通和客户信任度方面的难度更大,所以长期寿险的市场规模很小。
(五)服务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
在运营服务体系方面,大多数互联网保险只能通过网络进行产品的宣传、投保和支付,但是后续服务中的保全、理赔工作还要借助线下的柜台来完成。造成提交理赔材料多、理赔时间跨度长、赔付款不能及时到位等现象,也就是客户所谓的“投保易,理赔烦,赔付难”。相对于银行、证券强大的在线自助服务体系,互联网保险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落后,这在获得客户忠诚度、满意度、信任度方面有明显劣势;
我国互联网保险相关企业目前存在一个共同问题:专业经营人才缺乏。互联网保险产业需要既具有保险、法律法规、营销等专业知识,又同时具备过硬的互联网络技术的跨学科专业人才而这正是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企业面临的困局。
二、解决我国互联网保险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
由于近些年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速度过快,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为了我国互联网保险的稳健发展,针对当前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关于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模式以及未来仍将出现的跨行业经营互联网保险问题,明确并提高互联网保险的准入条件,让拥有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高超的信息技术、足够的偿付能力、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雄厚的产品开发实力的企业来经营风险较传统渠道更高的互联网保险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法律法规方面,建立健全适用于互联网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适用其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一定要兼顾互联网保险的交互性和灵活性的同时,也要兼顾法律法规的实效性和严肃性;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电子支付结算、后续服务等法律法规,确保其相关的电子合同、电子支付等有法可依;建立专门针对互联网保险的监督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其可持续发展,从法律制度层面使其监管的全面性提高。从监管体制方面,要建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准入、退出机制,将准入、退出机制正式纳入监管,对各公司运营业务能力进行分级,并建立多层次的市场退出机制;建立信用体系,这不仅是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也是整个社会良性发展的必要,这需要监管部门建立适用于互联网保险行业的一整套信用体系;建立互联网保险风险防控体系,加大监控力度,确保互联网保险开展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阻止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使互联网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有法必依,让互联网保险监管部门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完善经营模式
尽管现如今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模式多种多样,但是每一种模式都不尽完美,都存在着各种缺陷,当前互联网保险公司是顾客满意度最高的一种经营模式。针对自主经营的官方网站模式,相关险企应注重加强产品的推广,优化产品的结构,使顾客能够在多样的产品之间有选择的空间,同时应注重培养相关的网站维护人才,定期对网站进行维护更新,保证网站安全有效的运行;而专业中介模式应注重产品的创新,自主拓展销售渠道,使产品更加的畅销;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亟需解决的问题是资金问题,首先企业本身应完善资金使用的内部控制,其次监管部门应注重审查相关企业的销售资质,并加强资金方面的监管;网络兼业模式应致力于提高自主运营效率,这样才能在相对混乱的市场秩序下实现自身发展,当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创造一个安全有效的市场秩序;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虽然能够加强与顾客的交流,顾客对其的认可度也很高,但是此种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保费的规模还很小,但是此种模式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成为国外互联网保险的主导模式,所以我国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发展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学习他们成功的方面,避开他们所犯的错误。
(三)强化信息安全
首先,要处理好数据公开与个人信息安全的关系。在不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公开对社会发展有利的数据,同时有效利用其他行业的公开数据,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开阔思路。其次,保监会等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互联网保险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对互联网保险信息的安全问题从制度上做出明确规范。各公司要制定防御政策,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具体责任,针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障互联网保险信息体系安全运行,保证交易、数据、支付安全。最后,要建立健全客户信息安全机制,加强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从业人员直接接触并管理着客户的所有信息,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对于整个互联网保险安全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从业人员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对其资格的审查力度和范围要加大,另一方面要健全电子证据保全制度并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力度,保证客户信息数据的安全。
(四)优化产品结构
互联网保险产品应当从险种和目标人群出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做出改变,不断创新设计多样的互联网保险产品。我国互联网险企应当探索中长期产品,长期保险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能在产品形态、产品设计等方面做出一些改进,创造出一条新的互联网平台销售渠道,使其更加适合在互联网平台销售,那将更有利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客户的需求,需要各保险公司设计出全方位、多层次、简洁明了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杜绝产品的单一、老套。同时,互联网保险还要承担起理性引导消费的社会公众服务职责,因为我国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很多互联网保险平台还不能实现网络一站式服务,因此各险企要优化升级运营体系,完善在线投保、支付、在线退保、理赔功能,并且优化运营流程,提高运营的效率,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五)培养专业人才
针对互联网保险服务体系薄弱的问题,互联网险企应加强技术创新,这就需要培养专业的互联网保险人才。数据分析师、数据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将是未来保险公司的核心资源。发展互联网保险,应大力培养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保险双人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使他们能够及时捕捉到某一个社会现象背后的非结构化数据并挖掘出来,保证这些数据的时效性。另外,提高相关人才的想象力,能够运用处理技术盘活这些数据,把数据结构和逻辑整合成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成新的商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唐金成、韦红鲜《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4,(5).
[2]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2014.
[3]单佳锋.浅析我国电子商务保险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商贸,2013,(12).
[4]夏军.保险业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J].电子商务,2011(7).
[5]徐海超.保险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网络营销[J].企业导报,2012(19):167.
篇9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1)-0069-05
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活动,用以为彼此提供服务。如今,在全球的主要发达国家,其经济重心发生了倾斜,逐渐开始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在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发达国家之中,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据的比例逾越了60%,甚至有一些国家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据的比重几乎逾越80%。部分国家这一比重甚至接近80%。研究服务贸易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迄今为止,我国的服务贸易蒸蒸日上,博取了长足的进步,规模及领域也在持续的扩展,年平均增长速率达到17.7%,远远赶超了世界服务贸易年平均8.4%[]的增长速率。1982 年,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仍暂处于下风,以 44 亿美元的数值落后于发达国家,而2015年到达7130亿美元。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1980年的0.6%,增加到2015年的15.4%。尽管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始终持续着增长,但其发展的品质、服务贸易的总额、以及占全球的百分比同发达国家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与稳稳站立在世界服务贸易之首的美国相比,2014 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中,仅仅占据了4.52%,而美国则达14.36%,是中国的3.17倍。在世界排名前10的服务贸易国家里,发达经济体占其中之8。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凭借其亘古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跻身服务贸易全球化的历程,扭转着列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这些现状都体现出当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据的比例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仍然略低,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结构有待优化,服务质量亟待实现向更高的层次的飞跃。
二、我服务贸易发展的劣势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服务贸易与海外交流的程度愈发密切,服务贸易市场的发展进程愈发迅猛,也获得了一些不同凡响的、令国人引以为荣的成就。然而,不可避免的,我国服务贸易在前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不足,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我国服务贸易整体质量不高,发展迟缓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打开了一扇使人欢欣鼓舞的新大门,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服务业仍呈现着前进速度相对迟缓的状况。一方面体现在服务贸易仍主要集中在几个传统的服务业上,如交通运输、旅游、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或资源禀赋占于上风的行业;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然而若与发达国家作对比,仍旧存有相当之大的差别。在2015年,中国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5%,第一次超过50%,但仍远远低于美国的比例80%。入世后,我国服务贸易在整个对外贸易活动中(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比重从2001年的12.36%下降到2005年的9.82%,从2009年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到2015年增长至l2 .36%,中国服务贸易占据的比例始终不高。而由服务贸易的出口情况观之,2003年服务贸易出口占据的比例为11%,2014年减到了8.52%。与货物贸易所占的比重作对照,中国的服务贸易算占据的份额是比较小的。因此,从总的进出口量和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占据的比例来看,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程度比较迟缓,这也预示着我国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道路还很遥远。2007―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和比重均超过10%,其中2009年和2013年分别达到11.49%和11.48%。纵向比较,有了值得骄傲的进步;然横向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未能赶上其发展脚步,说明我国服务贸易还具有很宽广的提升空间和机会。
(二)我国服务贸易布局不合理,地区发展差异较大
目前世界服务贸易正向着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目标演进,与科技相关的服务业和以高科技术为技术措施的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而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长期以来是以劳务工程承包、远洋运输等劳动密集型部门等传统服务贸易项目为主,现代服务贸易领域起步较晚。我国的三大传统服务(旅游、建筑服务和运输服务),在2014年的进出口总计为3765.5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中62.6%的比例,亦存在一些低比例的高附加值服务,如金融、保险等;从服务贸易地域发展情形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沿海城市以绝对优势走在前列,GDP比重的75%为北京的服务贸易所占据,中部和西部的部分二线或三线城市服务贸易所占比重非常低,甚至在一些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不到10%。从服务贸易的发展结构状况来看,2015年出口方面,运输、旅游和建筑服务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9.47%、26.53%及8.04%,而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分别占出口总额的0.44%、6.67%及2.19%;进口方面,运输、旅游和建筑服务分别占进口总额的33.77%、30.49%及1.55%,而计算机、金融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0.29%、1.60%及1.18%(如图1、图2所示)。我国这类以传统行业为主的服务贸易结构已经滞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脚步。而发展步伐处于当今世界前端的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例如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在中国才刚刚开始萌芽,发展整体质量较低下,竞争力水平略低,因此导致现代服务业贸易在中国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对世界水平而言,始终处于劣势,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得到转型和改善。
(三)服务贸易管理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
我国服务业的管理体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方面,关于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中央和地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服务业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情况不够明确。举例来说,存在着中央、地方多头管理、统一贸易政策实行的难度很大、有关职能部门在职务上应尽的责任不够明晰、交叉重复、交叉分散行政等现象和问题。以地方政府文化产业发展为例,相关部门包括宣传办公室、文化局、广电局等,协调难度大,管理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固然,由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部门种类丰富,应有尽有,也委实面临较为分散和多头经营管理的局势,但关键环节是要完善协调机制,不得仅仅局限于各自部门的利益,这样不利于服务贸易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海内服务贸易行业在一定程度出现了制约竞争的商业做法,如存在一些行业的垄断现象,一些服务业长期依靠垄断而获得角逐的优势,这不仅是对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的损坏,还直接或间接致使这些服务行业的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创新能力明显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受到阻碍,从而制约了服务贸易布局的调整和健康的发展。
(四)服务贸易专业人才不足
现代服务业很大程度上属于人才的竞争,并且已经逐渐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换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愈来愈需要大量专业基础深厚且素质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以中国的汽车服务行业举例说明,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原国企车队的修理职员加入我国汽车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职员年岁较大,致使知识结构无从注入新内容;另外一些投身于我国汽车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是由新设的4S企业而来,人员知识布局与人才结构的不甚合理限制了汽车服务业的迅速成长。由于汽车行业的相对快速发展和相关培训的不足,也造成了汽车服务行业专业人才的匮乏。我国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上占据了相对来说较大的优势,只需要经过简易而并不复杂的培训,即使文化素质及水平一般的服务提供者也可上岗。从业员工素质一般不高,受教育程度也普遍处于低水平,条件限制下,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服务活动。因而外向型及复合型人才在服务贸易领域内明显缺失,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削弱了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五)我国服务贸易制度条例亟待健全完善
近年来,为了使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得到健全,我国加速了立法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触及服务贸易范畴的重大法律及法规,如《海商法》、《商业银行法》、《广告法》《注册会计师法》《律师法》《保险法》及《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这对于开放而整齐划一、竞争有秩序的服务贸易规范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效用。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服务贸易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小觑的差距。首先,我国服务贸易的立法尚未水到渠成,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这一工作还未大功告成。一些相关领域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其次,些许服务贸易领域还存在着法律空白点,一部分重要的服务部门存在较严重的法律短缺现象;另外,已然存在的一些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部分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比较模糊和空洞,缺乏具体实践的意义,这使得服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失去了法律依赖和保障。这就要求国家、同时也要求政府和公司企业都要进一步调整规划与完善,从而使国际竞争力愈来愈高。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还尚未建立起一个以对外贸易法为中枢核心的、统一、配合得当的立法体系。
三、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首先,服务业市场准入的程度要扩大和放宽,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这些行业提供服务和参与竞争的权利应得到许可;同时降低服务业的进入成本,为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摒除窒碍。其次,有步骤地把工作中心放在支持重点服务行业上,主要包括五大类:一是生产服务行业。在目前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很大比重的情况下,应引导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融合,积极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例如科研与咨询机构、第三方物流等,由此可以为生产型企业供给技术技能与咨询支撑;二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备先导性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服务业,主要囊括交通运输、教育科研事业和公共事业等,;三是市场前景辽阔,规模较大、收益较高的服务业,此类服务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例如保险、金融及通讯服务业等等;四是兼备能耗较低、技术含量较高和附加值较高等特性的服务业,如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五是持有竞争优势强,资源禀赋,并且足以鼎力拉动经济发展的服务业,如旅游和会展业等;六是积极踊跃发展特色服务贸易模式,如上海辐射长三角地区并融合制造业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浙江传统和新兴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创建了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行的模式,北京建立了为带动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竞争力水平,撑持“总部经济”的模式,天津以生a业为突破口解决服务供给不足困境的模式,大连“官助民办”软件外包模式为服务贸易模式的发展开辟了新的上升空间,深圳为服务贸易发展另辟蹊径,创新供应链服务为中枢的战略平台等。
(二)加快布局调配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中国现代工业发展所需的生产业发展进程相对落后的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削弱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建议政府引导加速服务业由消费向生产的转化,使生产得以从企业内部得到分离,从而推进服务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国既要努力追赶发达国家水平,又要同发展中国家竞争,前赴后继地扩大具备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贸易出口,要与积极地推动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同步,着重强化计算机及信息服务、生物技术、国际物流、保险、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出口能力,引导我国服务贸易各行业均衡发展,使资源逐渐向具有多样化、高效率、低成本特点的高端服务贸易靠拢,构筑一个以供给链服务为核心的整合型对外贸易全程服务平台,通过为中小型服务企业提出解决方案,使外贸交易成本下降,鼓励发展第三方服务业,使我国服务贸易层次得到提升,也使对高端服务日益提升的需求获得满足。同时,进一步重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使服务贸易在提升经济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协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企业融资体制,以相关政策来给予规范和引导,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与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从而促进发展的步伐。
(三)优化服务贸易管理方法和手段
首先,将政府的引导与市场的调节有机结合。从一方面讲,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完善服务业市场的准入制度,维护我国服务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对于新型服务业的关键支撑和发展,政府部门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实行有利于其发展的战略,鼓励服务标新立异,调动服务贸易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需遵守服务贸易的发展规律。市场在服务贸易范畴资源配置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这一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应依据市场需求的动态变更进行调整。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政策扶持,增强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各级政府应采取多种手段,在现代化服务业的关键支撑下,选择一批潜在优势或实力的企业,通过鼓励税收政策、政府采购等方式来进行定向扶持;进行定向扶持;并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节奏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对非国有经济涉足和参与服务业的竞争加以鼓励、加快各类企业联合重组来抓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跨国企业集团等方式来提升服务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使服务贸易发展与货物贸易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议服务贸易发展与货物贸易发展相结合,坚持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偕同发展的战略方针,使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发挥货物贸易总量优势,带动服务贸易发展;使服务贸易高附加值优势得以施展,货物贸易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得以提升,货物贸易价值链得以延伸。最大程度上追求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拉动作用。最后,服务贸易的总量增长应与其结构的优化相结合。我国服务贸易总量增加速度较迅猛,然而服务贸易部门间发展不协调,如在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持有异常突出的竞争力,而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文化等方面较为薄弱。建议促进服务贸易各个部门的协调稳定发展,实现服务贸易总量的逐渐增长,使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注重服务贸易人才的大力培养
为从速改善我国高质量的服务贸易人才适用性差且人才匮乏的现状、解决国际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建议加大对人力资本及科技、教育方面的投入,鼎力扶植各种层次、各种门类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育工作,特别是服务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建议多管齐下,实现高校、企业和培训机构三方共同参与的机制。一是在高等教育中增强培养服务型人才的意识与观念,引领学生改变择业就业观念,勉励学生积极投身服务贸易行业的同时,根据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细化专业方向的培训,动态设置各类专业课程,以栽培国际服务贸易复合型人才为宗旨,注重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提高,培养能适应全球化经济、信息经济、数字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等高质量人才,不但要在理论知识、外语使用和服务技能达到要求,同时,还需要熟知和把握先进的管理知识,熟悉服务行业的宣扬与推广。二是相关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学生的实习训练基地,还可以将其业务融入高校的服务贸易专业课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培训课程体系,提升培训层次和水平;在对现有从业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上,既要包括对《服务贸易总协定》和相关WTO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熟悉,又包括对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快培育高端服务贸易技术人才,进一步创立激励机制,大力创设和构建国际服务业人才队伍,减少高端服务贸易的流失。三是踊跃地大力引入当前我国紧缺型的服务贸易高端技术人才,设立服务外包高质量人才的引进战略,拓宽引进渠道,坚持开展“海外引智”工程,多渠道、多方式地引进能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服务业专业性先进人才。聘请海外出类拔萃的杰出服务贸易人才归国进行全方位指导或开展讲学活动,议定各类优惠制度及政策,提高对国际服务业尖端先进人才的吸引力,加大力度引进国外谙熟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并且具有多年从事服务贸易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五)加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建设
因服务贸易触及到服务业的各个行业,建议逐渐完善和落实该行业和其他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转变当前以部门规定来规范行业发展为主要途径的情势,落实以法律为重的行业规范体系的建设,进而为服务业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加强规范力度,贯彻使服务贸易真实彻底地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策略。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属于无形贸易的这一特点,使得对服务贸易的管理控制不能简单地依靠关税或配额等手段来进行,而是要依靠适应的贸易体制和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调控。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提升阶段,面对着愈发激烈的国际市场角逐。因此,建h继续完善服务贸易体制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行业的竞争秩序和为服务贸易的稳步前进营造尽善尽美的政策环境。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体系,以落实统一和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方针和集中管理,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和部门协调部际委员会机制等。在不违背世贸组织各项协定和协议的前提下,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取得的服务贸易立法上取得成就的宝贵经验,例如澳大利亚建立“圆桌会议”制度举措,使其成为联邦政府服务贸易无可取代的权威的经验。另外,统筹协调发展服务贸易,防止多头管理的紊乱局势出现,加强对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的制定,对已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检查并进行修正和增补,从而适应服务贸易长足发展的需要,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法律和政策体系,使其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胡心宇.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3,(27):66-69。
[2]焦晋鹏,杨慧瀛,齐福.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3,(4):26-33。
[3]李晓峰,左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4)38-42。
[4]刘文奇.我国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分析[J].商业经济,2013,(2):59-60。
[5]罗丽英,刘柳著.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5):60-66。
[6]徐晓玲.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5,(7):151-154。
[7]杨振.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对外经贸,2013,(9):24-25。
[8]张畅,杨瀚森.中国服务贸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3):37-38。
[9]朱宏达.浅谈中国服务贸易[J].中国外贸,2014,(2):11-11。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Service Trade and Suggestions
QIN Yifei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19)
篇10
[关键词]快递服务;市场现状;市场准入;“4C”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192
纵观近五年来,快递市场发展环境的优化,居民消费模式的网购普遍化,我国快递业务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态势,快递需求增长速度每年高达30%,快递业市场也一片繁荣。
当前快递服务快速崛起,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型的服务模式,目前而言,快递行业在快递企业构成、快递业务量以及运输方式上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快递服务也改变了传统的实体企业经营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与体验,活跃了市场经济,扩大了就业,这些积极作用我们有目共睹;但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不难发现,快递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思考并逐步解决的。
1快递业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从影响快递市场服务质量的因素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快递企业总体网络布局不合理
现实情况显示,电商企业大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而大批量的网购需求则来自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型城市,造成的现实就是大型城市的出货量远远大于进货量,小型城市的派送量则远远大于揽收量,且地处农村乡镇的快递网点分布也存在诸多问题,造成部分货物的送、取货不能及时。这样一来,快递公司的成本增加,并且这种不平衡性的长期存在加剧了部分快递企业的压力,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下降。
12服务类型单一,竞争力弱
大多数快递企业的业务类型主要集中在商务快递、电商快递、国际快递的揽货、发货及派送上,提供门对门的服务。以较低的派送成本和人海战术,快递企业在短时间 内实现了快速发展,各级网点迅速扩张。但从长远来看,产品服务类型的完善,物流综合能力的提升才是行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大多数快递企业业务类型单一,服务质量也较低,竞争力弱。
13低价竞争导致了劣质服务
近几年来,我们快递行业同质化严重,竞争十分激烈,长期以来,大多数快递企业处于低价抢市场的处境,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业务量和占有一定的市场,但业务量的提升并没有带来服务质量的随之提升,扩大企业便陷入了“低价格,劣服务”的怪圈。
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网购的大众化,消费观念也逐渐从原来的“重价格”向“重服务,重时效性,重安全性,重客户体验”转变,服务质量成为快递行业口碑胜出的决定性因素。
2快递服务市场监管体制分析
从快递市场的监管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快递监管主体的不健全
211专门的监管法律不到位
快递行业快速崛起,而配套的监管机构以及必要的法律基础却缺失。与此同时,快递监管的社会认知度不高,现代监管并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一方面快递业发展迅猛,前景广阔,而对快递企业监管的机构与专门法律法规规范姗姗来迟,发展过程中并发的问题没有解决,致使快递市场给人一种蓬勃发展而无序的状态。
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秩序混乱,快递业经营主体层次不齐。在2009年新《邮政法》颁布并实施之前,由于快递行业没有法定的市场准入制度要求,一些不具备经营快递业务基本条件的企业瞄准了机会,随意进入退出市场,虽繁荣了快递市场,但也扰乱了市场秩序。目前EMS、外资快递、中外合资快递、民营快递共同竞争,而一些初入市场的民营快递,企业规模较小,服务不到位,消费者需求无法真正满足,造成消费者对市场认可度不高的负面影响。
212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缺乏
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一定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以保障行业和企业的良性发展,规范企业管理。当前,我国快递监管机构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合理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快递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为独立的“经济人”,也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监管职能会相对弱化,监管机构或工作人员和监管客体即快递企业进行合谋利益,导致监管权力的滥用,损害消费者利益,最终不利于快递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2监管客体整体服务绩效不高
快递企业是快递服务的主体,也是监管机构监管的客体。快递企业经过30年的发展,但其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不同所有制经营主体发展也不平衡,整体绩效还不高。
“快递成慢递”时常存在。快递服务重在快,但一些快递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将快递变成了慢递,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从快递业务环节看,一些快递企业为了抢占业务市场大量揽货,但其自身规模和分拣配送的实力跟不上,最后导致快递的延误,且对一些不可控因素没有合理解释。在2017年1月国家邮政局的《通告》显示,客户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就是投递服务和延误,占比高达702%,这一数据再次证实了快递客体的整体服务绩效不高这一事实。
3解决快递服务市场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31落实快递市场主体准入制度
快递企业历经30年的发展,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期,但其市场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快递行业的进入门槛还比较低。我们要根据现实情况,迎合市场化需求,强化快递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及相关立法。快递行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服务业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发展和规范快递服务市场的重要意义,我们更应该加强相关立法及制度的建立,规范快递市场管理。
32实现快递企业业务“透明化”
快递服务,消费者除了重视时效之外,还重视快递的安全性和服务体验,我们要提倡和开展快递业务的“透明化”,提供优质的客户体验。快递行业经营者的经营资格、快递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必须透明,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快递企业要严格执行收寄邮件、快件规定并认真落实验视制度。让快递企业服务的各环节实现“透明化”,提高其市场化水平。
33瞄准“4C”,做好市场服务
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永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导向。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快递企业要围绕消费者新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规划,才能做大做强。
根据“4C”营销理论,我们对快递企业的发展也有一些思考:第一,了解消费者需求(Consumption)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快递企业要了解、分析消费者需求变化;第二,关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成本(Cost),在新的购物模式下,快递企业要关注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的成本要求;第三,考虑消费者的便利性(Convenience)。快递企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考虑能为客户带来哪些便利性;第四,进行消费者沟通(Contact),及时沟通能更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问题诉求,及时提供问题的解决的方案,帮助客户实现更好的效益,做好市场服务。
34完善网络布局,专注农村快递市场
随着农村消费市场的兴起以及农村电商的发展,农村快递市场也成为新的市场,国家政策也鼓励快递企业“向西向下”发展。相比民营快递企业的业务量与发展速速,EMS并不突出,但它的优势就是完善的农村配送网络,在这方面,民营快递也要加快脚步,专注农村快递市场,做好市场开发,提供优质服务。希望快递企业能真正做好农村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配送。
参考文献:
[1] 韦红梅 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科技风,2013(1):276
[2] 左娅 快递业务五年增四倍[N]. 人民日报,2013-05-16(1)
[3] 张英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及策略探究[J]. 时代金融,201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