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程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课程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课程模式

篇1

一、引言

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其数量也持续快速增长。来自世界上200多所知名大学超过800个MOOC提供给公众,数百万学生接受它们。MOOC的迅猛发展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强烈冲击,并引发了大批学者的研究。然而我们通过对MOOC学习者行为研究发现,MOOC仍然不能代替传统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MOOC 教学的快捷资源共享优势,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的研讨型优势,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的混合型教育模式。

本文提出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并在某学院林业3S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线上线下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MOOC 的优势与不足

大规模在线课程,即MOOC,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教育形式,出现于2008年。随着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MOOC公司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合作,2012年MOOC发展迅速。我国也相继出现了众多的MOOC平台,如学堂在线、智慧树、网易课程等。MOOC在线,就意味着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这些课程往往是公开而且免费的。

然而,据统计,大部分MOOC参与率很高,而完成率通常不到10%。MOOC相当于一个讲座,通常采取一组短视频段的形式,其知识点碎片化,要求授课教师按照MOOC教学的特点将教学大纲的内容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和编排,将知识点打散,再进行串联。这对于学生尤其是没有专业基础的初学者来说,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深度不够。而学生评估通过在线测验和项目,通过网络传递接口,使用社交媒体工具或专门的在线讨论论坛提供。这种师生互动方式,完全失去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人文方面交流的机会,缺乏思维的深度碰撞。

三、基于MOOC的林业3S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实践

1.线上――课前学习

林业3S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许多前期知识储备,如所用的ARCGIS和ENVI软件的基础操作等。学生在上课之前先在MOOC平台自主学习课程任务相关的视频。

我们的视频分为基本操作和课外拓展两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视频来观看。基础视频一般时长20分钟左右,涵盖课程任务的核心操作。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增加课外拓展视频的学习。之后可以自主测试与任务相关的练习题目。考虑到课堂的针对性,要求学生提交问题记录。可以是视频中没看懂的地方、知识点、疑问等,也可以是不会做的题目或其他各种问题。

2.线下――课堂教学

借鉴Robert Talbert 教授的翻转课堂模型,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线上观看MOOC视频形成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并自我测试。老师通过收集的学生的问题反馈,提前整理和准备,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共性问题、重点和难点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分问题分别讨论展示,讨论学生提出的大部分疑问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各个同学的表现要及时跟踪记录,方便教学管理反馈及评价。

翻转课堂模式虽然降低了很多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但需要教师全程跟踪参与教学活动并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因此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3.课后练习

林业3S技术课程有大量的上机实践操作项目,目的是训练学生熟练操作软件制图能力及图像处理的能力。由于课时的限制,课堂教学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大量练习时间。学生可以通过课后自己练习的方式来提高。我们常用的两个软件在学生个人电脑和机房都有安装,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选择练习方式。在练习过程中,如遇到操作难点或忘记需要用到之前的知识点,可以通?^网上MOOC的形式重复观看学习,这样即可保证上机实践效果,还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留言讨论区和老师沟通,及时解决碰到的问题。上机实践的评定要求学生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是练习结果图和操作步骤总结两部分。

4.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我们改变了过去简单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采取线上线下共同考核的方式。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MOOC资源学习、讨论、互动20%,上机实践提交的实习报告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50%。这样的评定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估,要求老师全程跟踪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记录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在线学习进度、在线测试完成情况、讨论参与情况等。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衡量其在线学习的效果进度以及真实性。

四、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效果评价

我们从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价。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线上预习能够有效地将知识内化,做到心中有数。在面对面的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增强,改变了以往课堂满堂灌的形式,老师讲解总结重难点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和共鸣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但线上答疑效果不如面对面授课效果好。线上答疑由于双方在表述方面存在问题,由此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不能给出令学生满意的答案。总体而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可极大地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良好。

篇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主体获得发展,需要教师找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其积极投入数学课堂,演绎课堂精彩。”数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旧知不断积累、不断丰富并由此获得生长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并能够抓住知识的基点,从生长的角度导入课堂教学,并充分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研究“商的变化规律”一课教学时,进行了两次磨课,现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案比较,谈谈自己的思考。

方案一:

我先从复习入手,让学生口算以下两组题目:A组,200÷2=100、200÷20=10、200÷40=5;B组,16÷8=2、160÷8=20、320÷8=40。然后我说:“这两组算式中隐藏着一个很有价值的规律,仔细观察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思考如下问题:“每一组题目中的什么数变了,什么数没变?从上往下任选两个算式比较,除数和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下往上任选两个算式比较,被除数和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并汇报。”……

上述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通过两组算式的比较,抓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一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寻找商的变化规律。但由于学生的表象积累不够,思维无法深入,对商的变化规律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

方案二:

第一,结合情境引出问题。

师:要将一些橘子平均分给小朋友,现在来假设一下,如果是120个橘子,要平均分给30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学生列式为120÷30=4(个)]

师:现在再假设一下,要将这部分橘子平均分给30个人,如果每个人分到的橘子要从4个提高到8个橘子,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认为,要么把被除数变大,要么把除数变小,列出240÷30=8或120÷15=8的算式)

第二,引导猜想验证。

师:像刚才这样,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那么商一定变大吗?你能举例来验证吗?请小组讨论并互相补充交流。(学生讨论后列出以下算式:60÷30=2,120÷30=4,180÷30=6,240÷30=8)

第三,观察分析判断。

师:在这一组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任选两个算式比比看,被除数和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举例验证你的想法,最后总结归纳出规律。

……

上述教学,我从猜想入手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将分橘子作为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猜想验证,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由此内化和理解所学知识。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通过丰富的表象积累,有效建构起知识的生长体系,实现了对抽象概念的自然建构。

教学反思:

上述两种教学方案的设计,都是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基点,提供“除数和被除数变化,商随之发生不同变化”这一数学表象,引发学生的思考、观察和探究,使其获得对商的变化规律的认知,但因为学生的参与度不同,教学效果也有所不同。

1.运用已有经验,有效激活思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新知的形成是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逐渐生长而来的。教学中,教师要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把握他们已有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点上展开探究,有效激活思维。方案一虽然也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进行教学,但显然思路狭窄,于是方案二做了改进,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大胆猜测,为学生的课堂探究搭建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不管学生的猜测是对还是错,无疑都是对学生既有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激活,从而为探究新知埋下伏笔。这样教学,既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表象,又能够使学生在表象积累中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发现,演绎课堂的精彩。

2.选择合理时机,培养数学素养

学生需要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能够不受约束,积极投入地进行自主观察和体验。显然,这需要教师的智慧,一方面要把握时机,另一方面则要选择时机,在合理的数学思维路径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如方案一中,学生的思维指向较为单一,思维空间几乎被压制,导致学生获得的感性体验明显不足;而方案二的教学则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平台,使其通过分析和推理不断积累感性经验。

3.创设认知冲突,促进自主体验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认知冲突,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需要,使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升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如方案二中,学生通过观察除数和被除数变化的探究活动与讨论交流,使思维得到发散,让问题逐渐明朗、清晰。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所有的问题解决都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分析感悟得到的。

篇3

[关键词]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教育;混合式教学

2020年初特殊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由于口腔门诊诊疗情况特殊,需要长时间医患近距离接触,口腔涡轮手机等专业设备在工作时也会产生大量水雾飞沫及气溶胶,常用的防护措施不足以有效地阻止特殊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若患者隐瞒病情或者潜伏期患者在未确诊的情况下到口腔科门诊进行治疗操作,将导致特殊公共卫生事件蔓延,所以口腔科成为特殊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高危学科[1]。中南大学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2020年春季学期的教学全部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尤其是临床见习线上带教具有更大的挑战性,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为了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最好的教学效果,口腔教研室全体教职工积极行动,针对口腔科学教学特殊性,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学习监督管理三个主要过程着手,探索线上教学模式,保障本学期口腔科学教学的顺利开展。随着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全球化不断发展和网络时代的进步,线上线下联合教学将会成为主流,本文将口腔科学线上教学过程经验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医学历史与理论知识点的融合

本次线上理论课教学以医学史为切入点,挖掘医学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2]。比如20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暴发的鼠疫夺去了6万多人生命。对于那次的鼠疫,伍连德深入一线疫区,亲自诊查病患,从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的情况判断,推断极有可能是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呼吸传播,他驳斥外国专家的偏见同时发明了加厚口罩,解剖患者遗体,开展细菌培养试验,锁定鼠疫杆菌,进而发现了通过呼吸和唾液的渠道传播,通过游说铁路部门的当地官员,借调来1300节火车车皮隔离患者和正常人,切断疫情蔓延的途径;通过焚烧疫尸,彻底扑灭传染源……科学的抗击疫情理念使年轻的伍连德初露锋芒[3]。还有俄罗斯骨科医生伊里扎罗夫,他治疗了大量骨折不愈合的病例,传统的治疗方法会有骨断端愈合后缩短的弊端。但是在一次骨折不愈合病例治疗中,他的治疗团队使用了一种外固定加压促进断端愈合支架,他的助手想增加骨折端的压力,使骨断面接触更好,调紧了外固定支架上螺丝,但是把调整螺丝的旋转方向搞错了,骨折断端非但没有贴紧,反而更加分开了。后期X片显示,分开的骨折断端之间却显示有新生骨痂形成,伊里扎罗夫没有放过这一“反常”现象,对这一“失败”手术进行了严密观察和科学思考,并利用动物进行了后续截骨牵引成骨的相关研究,最终发现了“牵张成骨”技术[4],最终使其在骨科和口腔外科大放异彩。融合医学历史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学生从重复乏味的知识点背诵中解脱出来,摄取更充裕的医学历史同时寓教于乐。同时,通过深入探索医学历史,学习医学史不断完善的发展道路,我们适当地启迪学生以史为鉴,培养学生探索医学的创新思维。

二、医学人文精神的教授

教师在整个线上授课过程中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输入和渗透,且输入和渗透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5]。既往医学人文精神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只是把医学生誓词强加给学生,学生可能劳而无功,并不能身临其境。目前,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研究中确有偏离,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推动其回归是十分必要的。相比线下教学,医学人文精神的渗透在整个线上授课过程中更具有挑战性。例如,口腔外科手术时间长、风险极大但是收益低,年轻医学生不愿意选择从事口腔外科,口腔外科面临年轻医师培养接班的困局。“树立献身医学科学”这一医学人文精神,在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时代的口腔外科线上教学活动中,将树立献身医学科学人文精神融入口腔医学的外科知识点中讲授,不失时机地结合医护抗疫的视频片段,全国各地数百支医疗队,4万余名医务人员不畏艰险,支援湖北及武汉一线;武汉一位医生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上病毒,却依然以顽强意志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医护们奋力投身一线,脸上被口罩勒出醒目的血痕、手指被汗水浸泡得发白发皱[6],从而激发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启发其对生命意义和医学人文精神的思索。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医者的仁心和责任心,提醒医学生不要在物质世界里迷失自我,树立救死扶伤的工作理想,在工作中最大程度上减少给患者造成身心伤害的并发症,培养出对生命的热爱、不屈不挠地进行医学科学实验和研究,以他们的医学实践和创新精神贡献给人类健康事业。

三、制作优秀线上教学课件

由于线上教学依赖多媒体展示,均需通过电脑或手机屏幕展现,手机屏幕展示效果与投影仪不同,学生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长时间使用也容易眼疲劳,进而导致教学效果打折;课件字体和版面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上课易疲惫。教师在设计线上教学多媒体课件时,需要合理安排多媒体的字体格式和字体大小,排版布局适合手机和电脑观看[7],教师在授课前都应该在教研室进行课件网络试课,提前进行在线教学演练,授课教师之间相互进行听课和课件批改。我们应该采用多姿多彩的课件形式展现我们的内容,避免过多的文字堆积,因此,更多采用动画演示、操作手术视频和流程图等手段就非常有必要,这样能使多媒体课件更加丰富多彩,适时变换教学课件模板使线上教学效果更佳,课堂讲解中变换语调、语气和停顿从而调节课堂气氛,最终规避线上授课的缺点,取得线上线下同样的学习效果[8]。

四、课堂语言要求有特色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时,教师可以运用眼神、面部神情、肢体及语言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教师线上教学的表达受到了网络的限制,教师主要靠语言来表达自己,教师需要挖掘更多的语言特色。因此,教师在线上授课过程中,尽量使用具有流利的和充满趣味的语言。教师能够采用有声有色的语言,风趣幽默的用词,结合网络流行段子语录和新词汇,或发挥教师个人特长,激励能够带动课堂氛围的讲授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取得线上线下同样的教学效果。

五、确保线上授课平台运行平稳

线上教学活动依靠教学平台和完备的各种设备和软件的支撑。我们教研室群策群力,开展众多网络教学平台的试课,如畅课、腾讯会议、钉钉等,教师在授课前都应该在教研室进行多平台提前试课,熟悉教学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年轻和年长教师一对一合作帮扶,保证年级较大的教师软件正确使用,教研室能够保证多台教学设备同时正常运行,提前进行教学平台故障演练。在实际教学时,保证充裕的时间,稳定的网络信号,安静的教学空间,如有干扰和网络故障需备有其他空间和网络,这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空间。同时,教学秘书课前还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学生听课设备和网络通畅情况,在出现个别学生出现困难时,准备好弥补方案,如备有课堂录像等,确保学生们都能够加入线上教学中来[9]。

六、医学创新科研思维的导入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医学知识的灌输和技巧的传授,学生容易走神,参与度低。而我们在这次线上教学中,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发放教学大纲,提供讨论案例和学习文献,同时预留一个交流讨论区,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向教师提问或学生之间讨论,教授学生们开始查阅专业文献,学生查阅大量文献的过程就是学会思索的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得知识,避免了在日复一日的“填鸭式”教学中失去学习兴趣。学生们阅读、归纳和总结文献后,对一些医学知识和问题,学生们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理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站在了课堂的中央,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激起他们自主探索的氛围,教师再加以指引,他们创新精神的科研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七、课前课中课后同步管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仅仅注重课堂的教授,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时代,变更教授模式势在必行,线上线下混合制教学模式迎来了成长机遇,课前学习和课后复习的落实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非常重要。我们提前5~10天布置教学任务,将同学们相应分组,向同学们发放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和讨论临床案例,鼓励同学们进行课前学习,针对不懂的问题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学习;课前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并向教师请教或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学习。课堂上我们将不再讲授提前布置学习的内容,只回答学生课前学习的难点、讨论中提出和存在的疑问,对教学大纲快速总结和概括,进一步强调重点,对课前学习中未涉及的问题进一步讲授。课堂学习讨论是重点,我们精心设计和实施课堂互动内容,采用多样化互动形式,如分组讨论、提问互答和课堂测验等。在课堂互动后,我们应该进行适当的总结和讨论内容指导。在课后阶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开阔学生眼界,同时开展相关测试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了解学生课后阅读情况,通过单独交流、成绩总结、课后线上讨论等形式对整体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八、反馈和改进并举

2020年春季学期的线上教学任务下达后,由于是首次线上教学,教师和学生们并无相关经验和设备,我们在线上立刻对学生的网络设备、学习工具和网络教学要求进行了统计调查,做到了有的放矢,部分学生家庭网络信号不佳、流量不足或者线上设备显示效果不佳,经协调后解决问题[9]。教学开始后进行了线上教学的单独交流访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感受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根据同学们反馈的视频缺乏的缺点,购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相关视频,并拍摄了部分简短教学小视频;教学完成后再次进行调查反馈,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线上教学可以满足临床理论课的要求,部分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无法满足讨论型教学的要求,大部分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无法替代操作等实践教学,线上教学要求学生有更好的自主性和可拓展空间,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因此,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后期线下教学进一步补充,医学线上虚拟操作平台的建设也是今后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方向,包括拔牙、麻醉、切开缝合和小手术等[10]。

九、线上考试和考核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仅仅注重课堂后的书面考试,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时代,变更考核模式势在必行,线上教学考核模式迎来了机遇,在本次线上教学中我们改进了我们的考核模式,本课程总成绩由理论考试+实验考核+综合评价三部分组成,具体测评指标如下:一是理论考试:严格按照口腔科学的教学大纲的核心,通过挑选各章节核心来配比题目数,以确保试题覆盖口腔科学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以期全面而透彻地考核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二是实验考核:以操作视频截图和结构图片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确保同学们能够知晓口腔科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其他医学桥梁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三是综合评价:评价包括课前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线上课程基本情况、线上讨论参与率、线下讨论参与率和课后作业完成质量[11]。根据学期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对比表明,在现代信息化发展的支持下,线上教学改革能够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我们在线上教学变革初步摸索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反馈,将根据反馈进一步挖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篇4

关键词:O2O方法;创新实践课;数学建模;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1-0001-02

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通过建设创新课程体系,运用创新理念和方法,才能实现创新教育目标。近年来,各高校教育非常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创新实践课程,有关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不少成绩,但是还存在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课堂上讲授内容多、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意识差,只能完成事先设计好的实践方案,无法实现课程创新教学的目标[1-3]。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电子商务在线与离线的协同交易中,这种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拓展教学时空、整合教学资源等。由于它的教学形式多样性,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从而可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4]。O2O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正处在起步阶段,这就要探索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规律,重新认识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定位和职能,将传统教学(线下)与现代网络教学(线上)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课程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本文借助“数学建模”课程,基于O2O方法,整合线上线下课程教学内容,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机制,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探索研究O2O方法下的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新教学模式下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和实施方案。

一、基于O2O方法的创新实践课程教学

模式的构建

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综合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以数学建模课程为平台,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数学建模课程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组织线上课程教学

1.线上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在线上学习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云教育平台,学生面对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及提供的相关资料来学习。理论内容难易适中,不宜太专业化,便于自学,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内容还要具有课堂教学承上启下功能,能服务和巩固课程;实践环节要选取模仿和自行设计相结合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并体会学习的乐趣。数学建模线上课程选择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数学软件以及简单的建模案例等。

2.线上反馈互动教学法:通过测试及回答问题了解学习动态,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反馈,调整在线学习内容和检验方式。建立数学建模辅导答疑平台,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建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数学软件以及简单的建模案例等,汇总共性问题可留在课堂统一解决。

3.线上学习的管理:在线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弱化了教师的角色,学习环境在网络空间中,不受时空局限,容易受到信息迷航,放养式教育,太过自由反而难以驾驭,建立自由学习下的约束机制,因此要通过测试、线下课堂回答问题等考查方式检验学习效果。

(二)组织线下课程教学

1.线下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活动是线下学习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要深化线上学习内容,通过案例介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的普及性;内容要具有实用性、方法性,能够指导创新实践。对于数学建模课程通过精讲经典案例、实际建模案例,介绍基本方法,侧重于问题的分析、方法的引入、建模的过程和模型结果的运用;介绍常用数学应用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和编程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可设计多种形式,如,综合大作业、数学建模竞赛。学生可以根据接受能力及兴趣选取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

2.线下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式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线上思考问题并动手实施,调动学生积极性;合理融入讨论式方法,抛出问题,组织学生深入研究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发挥学生主动性;适当引入案例式方法,通过讲解实际案例使学生接近现实问题,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中,适时推进翻转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师生互动使教师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消化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线下学习的管理: 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提交大作业、参加竞赛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不定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

课程成绩评定机制应注重学习成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考试要充分体现网上自学与课堂教学效果。线上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其学习效果要通过线上个人测试检验。线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方式,每种类型考试的权重见表1。

(四)实践问题的解决

实践是创新实践课程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教学环节,建设具有不同功能的实践问题是满足不同阶段教学需要的必要保障。

1.基本数学模型的实现问题。利用相关模型求解方法,借助计算机及数学软件求解数学模型,包括解析求解、数值求解、图解求解等,为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2.数学建模实践问题。针对数学建模的实践性和数学模型求解的复杂性特点,设计数学建模问题,使学生结合问题完成问题的分析与假设、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模型的分析与改进以及模型的结果检验与应用全过程。

二、基于O2O方法的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成效

创新实践课程能够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学思结合,是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一种系统有效的教学途径。我们通过对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数学建模课程为检验手段,动态调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O2O方法下的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一)创新实践类课程现状分析

分析国内外创新实践类课程的发展现状,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规划和实际情况,借鉴当前各学校创新实践课和O2O在教学应用方面的经验与不足,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传统课堂延伸到互联网中的线上课堂和实践课堂中,构建创新实践课程的O2O下的教学模式。

(二)创新实践课程O2O教学模式实施的准备

1.线上学习材料的选取。线上学习材料要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选取的学习材料要难易适中,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可以对创新实践课程的基本方法有初步了解,对课程的基本思想有基本把握,并对课程的应用有初步了解。

2.线下学习材料的选取。线下学习材料主要用于课堂的讲授,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开展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利用线下学习材料巩固和提升线上内容。因此,线下学习材料需要系统、深入地体现课程内容的本质和内涵,需要教师甄选典型案例开展课堂教学,从而实现巩固和提升线上学习的目的,为学生课程内容应用于实际打下基础。

3.创新实践问题的选取。线上题目类型不易太难,选取线上学习的模型计算问题,基本方法的建模问题,让初学者通过模仿,或用所学过的知识独立完成实践练习。线下题目可选取基本方法、综合方法的建模问题,题目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建模案例,筛选历届竞赛中有代表性的题目。

(三)创新实践课程O2O教学模式的实施

创新实践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基于O2O教学特征和教学目的,将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线上自学和实践,能够了解和掌握部分学习任务,但对难点的理解程度需要通过网上答疑和线下课堂讨论来检验。线下课堂教学,教师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既要巩固和衔接学生线上学习内容,又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整个过程更加依赖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实施。在线下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实践、研究探索、自我管理,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形成。教学中既为学生营造高层次的研究空间,也扩展了教师的研究领域。根据具体的创新实践课程的内容,合理安排学时,分别开展线上和线下学习。

(四)创新实践课程O2O教学模式的效果检验

教师对创新实践课程O2O教学模式的检验分为阶段式检验和期末检验。阶段式检验主要在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阶段实施。首先,教师针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设置自测题目,实施检验。其次,教师根据线下课堂教学设置线下作业,实施检验。阶段式检验实现了对学生线上和线下各个环节表现的评定和检验。期末检验,利用创新实践课程的期末考试或是参加竞赛活动实现学习效果的检验。最后,借助阶段检验结果和期末检验结果,总结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

O2O教学模式下的丰富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从不同层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晓萍,余涛,廖青等.创新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

[2]林健,符寒光,吴中伟等.高校实践创新课程的教学与体 会[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篇5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教育;新东方在线模式

随着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下教育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时间可调控,地点不限定,教育服务个性化,教育内容多样性,在线教育也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自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渗透融合日益紧密,形成了更加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通过网络,学员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各个网络学习平台、移动客户端APP上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工作繁忙、学习不固定的问题。因此,将从在线教育的兴起、新东方在线教育模式、互联网对于在线教育的影响、高校在线教育弊端与建议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在线教育的兴起

1.在线教育的定义。在线教育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线上学习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白皮书》中对于在线教育的定义包括三个核心要素:(1)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活动;(2)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改变教与学的关系;(3)不同于以往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也可以在传统校园教学环境中发生作用。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度融合发展,学员以网络为介质,在互联网上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如下载网络学习资源、回看网络教学视频、直播教学授课等。智能化教育结合AI、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使学生在特殊时期做到了“停课不停学”的效果,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得到资源共享的好处。2.在线教育的现状及优势(1)在线教育的现状。①在线教育平台的使用。线上教育所涉及的群体规模广,许多培训机构也进行了网络学习模式的改进,如学而思网校、猿辅导、斑马AI课、VIPKID等在线教育平台,均免费向小学阶段的用户开放直播课程。不少名校、名师推出特色专项课程,以供师生参考学习,形成差异化教学服务。高校大多数采用学习通平台和腾讯会议,采用“录播+直播”的形式,进行学习模式的创新,这样的学习平台能够让学生达到课上吸收、课后巩固的效果,弥补了传统课堂的固定教学模式;在作业帮的网络平台上,许多学生在面临难题时,可以扫二维码得到教师的真题讲解,在课后也可以在平台上跟教师私信沟通学习问题,这样能够使学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学习进程不断推进。对于使用网络教学工具的熟练度,许多偏远地区的教师没有机会接触到网络教学,因此,线上教育在乡村地区普及率不高。但是线上教育在特殊时期给予学生学习机会,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给当前的学习模式造成一次冲击,在未来也有前瞻性与创新性。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大数据显示,许多学生与教师会采取腾讯会议、QQ会议直播的形式,因为直播的方式能够实现课堂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注意力,而且这两个网络学习平台操作方式便捷,功能齐全,有回放的功能。学生如果有疑问,既可以在直播课堂中开麦提问,也可以在QQ群或者是在留言框中写下自己的问题,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给教师一定的反馈。在学习通与智慧树网络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挑选名师名校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之后,会有相应的练习和测试,这样学生可以进行查漏补缺,一方面是自测,一方面是能够消化知识。教师在学习平台数据库中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能够提醒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线学习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状态上课,例如躺在被窝里、吃着早饭,这些状态让学生失去在线下课堂的严肃性与规范性,学习效果也会有所降低。(2)在线教育的优势。①在线平台教学形式独树一帜。互联网如同一张蜘蛛网,为教育者提供平台,能够让各自在教育平台上相互借鉴、学习。近几年虚拟现实、语音识别、大数据算法分析,提升了线上教育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方式。运用媒体的方式,进行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刺激,如运用视频、游戏、动画等提升网络课堂的趣味性。面对低龄儿童,教师采用歌曲、课后奖励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少儿英语教育平台VIPKID为例,每堂课通过人脸识别、情绪识别等技术来抓取小学生的上课过程数据,对师生表情状态进行分析并且计算孩子视线关注情况。为了提升学生专注力,VIPKID推出“AR变脸”,外教在讲课上选择“小白兔”“白斑狗”等表情贴纸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交流性、趣味性;运用VR、AR技术,营造沉浸式场景,让学生模拟出相应动画场景。对于大学生,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术性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点名提问时,时常会用到抽号工具,运用大数据计算,最后选取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每位学生都有相对公平的机会来参与课堂。在一些高数课堂中,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线上教育可以让学生亲自运用互联网的工具进行理解,课上听取教师讲解,课后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②大数据分析与个性化学习。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能够清晰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教育信息、课程信息、学习行为情况,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学生可以在网络课程的推送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程度、层次的学习,后台网络数据也可以实现学习内容精准推送、个性化方案提供。以库克音乐为例,里面有不同的歌单,它针对不同年龄阶层推荐不同的英语读物,而且根据点击次数,在“猜你喜欢”的那栏中推荐与用户兴趣匹配度最高的相关音乐和读物。以英语流利说为例,他们搜集海量用户的口语素材,针对中国人英语语音数据,研发出针对中国学习者精准英语的识别引擎,推荐了定制化课程技术,并且还提供了一对一的英语口语课程,在英语流利说APP中,进行大数据的分析,采用一些经典的英语读物,如经济学人、英国卫报、美国华盛顿报,进行词汇语法的讲解,提供了教师的课程讲解,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线上课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与课程体系相互结合。③在线教育内容多样性。在线教育平台能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除了学生上课时所学习的课本知识,还提供其他教育资源,如爱国教育、文明知识、环境保护、外语学习等,以汉语学习为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中国影片、阅读中国电子书籍、参加不同汉语教师的课堂,加深对于汉语知识的认识,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在历史课堂中,教师不仅教授历史知识,还给学生播放历史视频来还原当时的一些真实场景,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让他们体验到当时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给予他们不同的选择。

二、新东方在线教育模式

1.努力回归教学本质(1)非一线城市学生需求激增。在大量的在线教育消费者中,一个明显的增长势头已经显现:非一线城市学生,正在成为在线教育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群体。在线直播课堂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来自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城镇、乡村地区学生。对于非一线城市学生需求增长,新东方在线CEO孙东旭在2020财年年报中表示,是特殊期间的“网课潮”给了在线教育一个独特的机会,“它向许多新城市(包括三线和四线城市)的更多学生介绍我们的课程和服务,并帮助我们的新产品加快成熟。”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学生购买线上课程,不仅上课方便,而且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在线教育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满足非一线城市学生学习需求,这对于教育公平实现了一步跨越。(2)提升教学实力。注重培养教师实力,优质的教师团队是线上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背靠新东方27年的线下教学积淀,新东方在线延续了相似的教师培养制度,教师招聘要经历笔试、面试、功底考核、磨课、试讲等,一般考核不少于6轮。新东方在线也执行了新东方集团的T1-T6教师职级体系,T代指teacher,教师达到T3以上一般在新东方内部名师,而T5、T6级别老师,须达到培训师标准,作为导师培养更多年轻老师成长。线上教育,新东方教师团队会制作更加细致的备课方案,在课堂中,教师将知识点分成多个步骤并且会传授解题技巧,在教、学、辅、练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指导与训练,在线上教学时,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用一个专业的团队辅导一个学生是新东方教育集团的目标与口号。另外,为了吸引高尖端的人才进入教师团队,新东方教育集团增加了薪资酬劳方面的开支,增加教学培训技术人才。2.课程网络设备齐全(1)新东方云教室特点。首先,直播上课,能够直播学习,实时互动,教师能够与学生探讨学习问题,塑造面对面学习的氛围;其次,进/出门测试: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会完成教师布置的随堂测试题,教师在数据后台输入正确答案,学生交卷后,系统自动批阅,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与知识讲解难度,便于把握教学节奏,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另外,回访缓存:课后1小时会快速生成课堂回放,对于直播缓存,既便于学生随时温习,也可以让错过直播的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体现时间空间最大的延展性;再者,学习任务:针对学生的上课情况,系统会推送不同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任务优先级,完成课后落实任务;在线考试:海量题库支撑在线考试,每一道考题经过教师的精心筛选,考点分析、解析、点评,为学生展现全面细致的答案,更加适合复习参考;最后,学习提醒:通过微信公众号来提醒学生上课。(2)新东方云教室软件优势。首先,直播流畅:全球布点,毫秒级低延迟;其次,教学场景贴近线下课程:新东方团队给每位学员都设置小窗口,在小窗口里,有麦克风、画笔和摄像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关闭麦克风并且在需要发言时进行抢答,在回答正确后,老师给予相应的分数;另外,接入便捷:用户只需要登入并且快速接入,给予用户一体化产品体验;最后,互动性较强,可以基于不同的教室场地,学员与教师之间有较好的互动体验。3.课后监督体制完善(1)课后助教服务。每个班级都有相应的课后助教,助教的职责是辅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课后监督是每位学员达到学习效果最高的重要保证。以雅思课程为例,在课程开始之前,助教会建立一个家长交流群和师生微信群,方便沟通课程问题;在课程当中,雅思冲刺班学员每天要背300多个单词,课后助教要每天给各个学员进行词测,如果词测没有过关,学员则要反复地背单词并且重新完成词测,词汇测试是每位学员的必经的测试环节,助教会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测试。在当天课程结束之后,助教在每位学员的系统中给予一定的反馈,在课程系统中,学生和家长可以得到一定的学习建议并且清晰地看到课程规划和今日总结。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助教会继续跟进学习动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课程循环。(2)结课测试。在课程的最后一课,每一位学员要进行一次结课测试,针对课上不同的内容,每位教师会研发出有针对性的题目,观察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再进行不同的题型总结。根据课上所讲解的难点,研发出不同难度的题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可以依据教师所给出的分数和建议,进行有效的复习。以雅思冲刺班为例,课程分为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题目有重要的知识点,在结课测试中,学员能够从题目中回顾之前上课所讲解知识内容,进行消化和整理,在写作部分,教师根据四个考试标准来一一判断,从而给出相应的分数并且在文章末尾的部分进行总结,学员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口语部分,学员能够使用课上所学习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语言润色和句型升级,从而进行口语能力的提高,在测试中找到自己的语言问题,这样能够在后续的练习中不断强化和改进。

三、互联网对于在线教育的影响

1.社会交流性。互联网不仅仅促进了在线教育,也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的桥梁,学生不仅能够与教师、同学、家长讨论学术问题,还可以进行跨越国度的交流与沟通,比如,小学生通过51talk,与外教1对1进行沟通,在线面对面地进行语音指导,不仅节省时间,也能够完善学生的整体英语知识体系。学生通过网络不断地开拓视野,与不同的学者交流,不同的学术思想可以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互联网可以为在线教育创造出全球性的交流平台,在线教育也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更加牢固。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在线教育创新了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师可以在教育平台上传录课视频,新手教师可以从优秀教师的录课视频中学习,探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线上教育中,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启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社会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培养复合型人才。2.知识获取高效性。互联网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变成“足不出户,方可知天下事”。互联网技术与在线教育的高度融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首先,缩短了时间,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路程时间要占据一部分的学习时间,在线上教育,学生能够准时上课,节省时间。学生观看慕课,只需要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对应的课程名称,并且进行点击观看视频,就能够开启课程,知识获取速度非常快。其次,打破了空间限制,人们仅仅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资源下载、直播课堂以及录课的学习,相比于之前的书籍查找、广播收听等固定在教室的活动,现在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挑选和使用,知识获取高效性重构学生的思维,总之,知识获取的便捷性与高效性使在线教育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3.资源共享性。对于不同等级的城市,资源分配是不均衡的。相对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并不能够接触到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在线教育能够让非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共享,学生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如中国大学慕课、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观看一些名师课堂,有机会接触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城乡资源分配,位于偏远乡村、经济条件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一对多”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方式单一,乡村地区获得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在传统课堂中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在线教育能让孩子拥有相对平等的发言权,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动态,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在线教育能让乡村与城市的孩子们拥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对于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教育资源的比重是不平衡的。例如清华大学每年都有许多精英开设讲座,通过互联网直播,全球的大学生能够进行听课与互动,满足了非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线平台如智慧树提供名师课堂,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享受到与重点大学学生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

四、高校在线教育弊端与建议

1.高校在线教育弊端(1)在线教育授课互动性欠缺,体验感欠佳。在特殊时期,教师采取线上直播上课,学生无法面对面地给予教师反馈,课堂互动性欠缺,教师面对一个电脑,需要讲几个小时的课程,会产生疲倦感。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用认真严肃的态度去上课。在线教育,学生因缺少课堂氛围感,无法体验到教师上课慷慨激昂的状态以及缺乏师生之间眼神交流,体验感和使用黏度会有所降低。在线上授课直播,学生会很容易被互联网上提供的其他资源所吸引,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在线教育录播课程是学生对着电脑屏幕播放视频,全程没有互动性,无法使学生始终专注在课程上。因此,在线教育会缺少互动感,用户体验感欠佳。(2)课程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用户选择困难。在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用户选择的机会很多,但是无法选择合适的教育素材。在线教育的课程是将线下的课程录制后,放在网络上,绝大多数是图文、音频,学生无法将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相互联系,课程内容的质量并不能达到最高标准,课程内容的难度并没有符合学生学习的水平,课程内容重复率较高,学生学习动机较低,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面对多种多样的网络课程,教师上课方式各不相同,学生面对新教师,需要时间去适应新教师的上课风格,在线课程会让学生面临选择困难的问题。因此,在线课程无法彻底替代线下课程。(3)学生利用时间碎片化在线学习,学习耐心度不够。随着快餐式阅读的流行,学生更加倾向于短视频等时间短、速度快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时间是碎片化的,并非利用完整的大段时间去学习。在线课程时长为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学生不会静下心来认真观看完整的视频。学生的学习心态相对浮躁,耐心度不够,导致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例如学生会利用进餐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在观看视频时,运用倍速来观看视频,视频的播放速度不能够与学生接受知识与消化知识的速度相匹配。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去学习,认真思考问题并且做课堂笔记,在线教育是以看完视频为任务,并非以为自己而学习的心态去学习,因此,在线教育并不能完全达到线下教育系统化的效果。2.高校在线教育的建议(1)加强在线教育的课程管理。在线课程的纪律问题是解决在线课程弊端的重要途径,在直播课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启摄像头,在直播课堂中,要求打扮整洁得体,来塑造课堂的严肃气氛和神圣感。教师在提问之后,每位学生可以进行连麦,鼓励未发言的学生在留言框中给出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到学生的期末成绩中,这样促使学生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在线课堂。在录播课程中,教师可以观看学生在观看视频后的感想,依据感想进行平时成绩的打分。制定课堂规则可以使在线教育步入正轨,营造一种严肃认真的氛围。(2)调整在线教育课程内容,抓住主体内容讲解。在线课程内容要跟随线下课程的主体内容,与实际课程的难度有所接近,难度适中,对于在线教育的课程的主体部分,需要按照课程大纲走,教师要研究如何将关键内容讲解清楚,详细说明解题步骤,教授学生解题技巧,不同的教师的研发过程可以使主题内容变得更加精确、透彻。因此,在线教育的平台可以为主要的知识点讲解提供多种讲解思路,讲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线上学习时拓展思路,也可以选取容易理解的解题思路,在线课程是以主体内容为基础,别的拓展内容为辅助材料,提升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在线课程浓缩成精华,提升在线课程的使用价值。(3)分批对在线课程的开放,避免课程内容一次性开放。保持对于课程的新鲜感是刺激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分批对在线课程的开放,可以使学生保持在线学习的好奇心,每个批次的学习时长可以缩短,减少学习开放量,提高学生的耐心度,学生在学习完成现有的课程之后,保持一个继续深入探索问题的学习态度,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总量与速度,达到学生吸收最大量知识的效果。分批开放在线课程,既能够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多元性,也要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惊喜感;既符合合理科学的上课节奏,也尊重学习日积月累慢慢消化的学习规律。这样的学习模式更加贴近于学生线下课程的教学模式,学生也会更加容易接受这样新型的授课方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在线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高丽,李永国,宋秋红,郑兴伟,李庆军.基于微课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在线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

[2]张男星,孙继红,王春春,桂庆平.我国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及推进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1(01).

篇6

关键词:1234混合式教学体系;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金课;教学改革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本科教育应合理对大学生有效“增负”,打造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有挑战度的“金课”[1]。在遵循“二性一度”标准下,各高校加快课程改革步伐,特别关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高校人力资源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工商管理、文化管理、市场营销的专业基础性课程,目前仍存在教师理论教学“满堂灌”,学生实践能力弱,被动学习等“水课”痕迹。近年来信息技术驱动智慧教学的兴起,教育全域实现线上教学,在线开放免费课程和教学管理平台为教学创新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面对这一现状,传统人力资源课程应如何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学效果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已经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探索的新课题。

一、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存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课堂已超越“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的教学情境,而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外输式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知识的浅层学习,课堂内容吸引力不足,教学氛围沉闷,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使课程建设常常陷于填鸭式教学、应付式教学。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痛点”,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资源匮乏与封闭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效果而运用的要素。传统的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资源一般为教师选定教材,配套课件和案例等教学辅助材料。一方面,学生在单线教学中获取课程资源十分有限。教师主要围绕教材制订教学计划,开展面授教学和期终考核,对教材使用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在教学计划下,教师教学任务紧凑,不会过多介入其他课程资源;同时,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影响课程资源配置深度与广度,能否引入优质的拓展性教学资源取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资源信息具有延迟性。教材的发行需要文字、印刷到出版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错综变化势必导致教材内容的滞后和实践应用技术的过时。虽然教材等教学资源涵盖了优质的教学成果,但缺乏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终究陷入浅层学习的困局,导致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弱,知识面单一和专业知识更新延迟等。06

(二)线下课堂教学空间吸引力不高目前主流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空间是以教室为中心开展师生对话或者教师演讲授课的物理空间。在这种教学场景下,单线教学空间割裂师生的有机关联。为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全力讲授新知,学生被动听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师生互动时间有限,教师下课即失联。每次课堂教学机械化运作,造成师生教学倦怠,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些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在知识付费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提前享受了虚拟线上空间带来的教学红利,传统教学课堂的封闭教学环境吸引力不强,线上学习、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已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新潮流。

(三)课程内容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务实性、实用性和实操性。而实际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模块教学难以平衡,在目前的教学计划中,教师理论教学的课时布局偏重,而忽视技能的实训实践环节,具体表现为:首先,教师注重教材内容过多讲解理论知识,在实践实训环节课时留存时间较少。其次,大部分高校教师在企业工作履历短,校企合作机会少,无法真正传授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同时,高校由于资金问题缺少实践实训的平台,学生根据教师主导的情景模拟教学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后课程考核方式仍为期末闭卷,对知识点记忆力考核权重大,忽略对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的考查。

二、混合式教学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的重构

(一)混合式教学对传统人力资源教学模式改革的作用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的优势有机结合,引领学习者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作为双线混合式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和方式,颠覆传统教学教师主导的统领地位,将教学主动权转让给学生,凸显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新教学范式。通过整合全网络平台优质课程资源,搭建双线教学管理平台和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打破线下单一的教学空间,有效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质量,弥补课程实践教学不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被动学习向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学习转变。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1234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未来教学的新范式,应明确信息与教学的关系,不在于强化教学过程的“技术论”,而是要发挥应用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提升教学质量。虽然合理运用混合式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但是混合式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应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需求为出发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立足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困境,本文从混合式教学理念出发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路———打造1234的人力资源课程新教学模式(见上图)。具体表现为一个培养目标,两个主线,三种工具,四个环节。一个目标即“传授知识、注重实践、提升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两个主线是线上线下双重教学主线,三种工具为大规模免费开放线上课程、混合教学管理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四个教学环节包括在课前、课中、课后和课终教学闭环。1234人力资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与学,学与用,主体与主导、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课程目标与学生差异化的关系,促进“以学习为中心”教学范式的转变,减少教学成本,优化课程供给,满足个性需求[2]。

三、人力资源管理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与课前翻转一方面,在课程资源准备上,教师应肩负双线教学空间建构者的角色。比如,课前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新建课程门户,设置好章节布局,提前把PPT,案例资料,电子书等课程资料上传到线上平台;同时,通过集体备课,积极围绕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录播或者搜索优质线上课程资源,配套相关在线学习课程视频资源,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在线上课程资源选择上,可以参考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人力资源管理国家精品课程和超星学习通名师教学示范课等资源。经过前期的活动设计,教师完善线上资源的配置,搭建好多元化便捷性的教学资源平台后,便可邀请学生进入线上班级,放开资源权限,学生可以碎片化,自主化学习。同时,教师针对性提前指令,公布线上教学空间的使用指南。另一方面,在课前教学活动上,通过翻转课堂模式,设计以自主学习和社会交互为驱动的学习活动[3]。第一,教师在搭建好线上平台后,在超星学习通上视频预习通知,课前打卡,章节内容测试和课前讨论群,督促学生完成课程预习。由于线上视频成功地复制还原了教师授课的教学场景,对理论知识讲解于线下课堂有等质的效果,学生观看视频后,实现线下课堂与线上平台的翻转,完成课程内容的初步认知。第二,学生预习后自主完成课前测试,线上平台系统实时自动改分,师生即时收到反馈,调整线下课堂的教学重点。第三,课前打卡和讨论群发挥教学空间的交互功能,提高用户使用黏性。在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中,交互作用直接影响认知的形成[4]。线上打卡和讨论群有利于促进生生和师生的交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线上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中应用教学课中阶段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线上线下有效联结的教学枢纽,课中阶段应该尽量设计有趣生动和符合岗位实际需求的实践实训活动,积极运用先进的人力资源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想学、乐学和好学。一方面,在线下课程导入方面,教师应在课堂上针对课前测评结果开展难点重点精讲,帮学生理清课程内容思路,提升知识内化。另一方面,在课程实践实训环节上,首先综合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和人力资源虚拟仿真系统,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职业生涯管理和培训与开发六大模块,创设机构仿真,环境仿真和业务及工作流程仿真,还原真实工作场景;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设计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商业游戏等体验式项目实践训练活动。比如在职业生涯管理模块上,教师可以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真实案例视频,引发学生讨论,现场分组开展辩论赛;通过直播和线上投票的功能,吸引每个学生各抒己见,设身处地参与到案例场景中;通过学生评论区弹幕说出自己的想法,辩论实时投票,教师收获教学反馈;教师还可以对职业生涯管理涉及的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进行延伸,启发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思考。再如,在战略规划模块,让学生自主分组,进行无领导小组协作,在人力资源虚拟仿真系统上情景模拟完成组建公司、市场分析、战略制定等一系列指令,最后形成角色分工合作,履行职位职责,推选出“公司总经理”上台述职,接受师生的提问,在此实训模块中,不仅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而且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际等实践能力。

(三)课后探索阶段课后是学生巩固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成效,满足学生高阶性认知发展需求的阶段,虽然在课中阶段学生对课程理论的实践运用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单次的实训实操尚未形成扎实的专业技能。如果课前课中是自我理解和分享理解,那么课后则是对课前和课中知识的反思与升华,针对课前课中的内容提出新的挑战。具体操作方面:教师针对性地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布置兼顾个性化和拓展性的课后作业,促进学生浅层学习向高阶学习的转变,例如模块化课程论文、专题讲座心得、文献阅读笔记和专题调研报告等课后作业。由于此类课后作业注重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权衡自身情况选择相应任务,系统会根据学生选择的任务推送学习资源,例如名师在线讲座链接、知网文献和专题调研资料等,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探究学习。

(四)课终提升与考核混合式教学应该注重全程观,而课终是课程教学的最终一环。在传统的人力资源课程中,课终意味着闭卷考试,这种结课考核偏重理论知识,形式呆板,考核结果基本通过,大部分优良,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要改变传统单线教学学业质量“低水平均衡陷阱”的现象,应废除统一答案的闭卷模式,回归到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终环节凸显知识、实践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需求。在混合式双线教学中,课终考查了前三阶段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注重过程性考核,即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双线教学出勤率,任务完成度和互动积极度等。为保障双线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序进行,过程性考核应占据较大的分值,决定课程的通过率;另一方面从“产学研”相结合出发,创新课程结果性考核方法,例如课终阶段,教师可以在教学管理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双百工程”或“挑战杯”创业大赛,要求学生规定时间以个人或团队方式线上提交与本课程相关的申报书,通过线上生生互评,师评和校评获得项目评分;或者,参加校企合作的人力资源实习项目,企业线上评分获得实习考核评价。最后把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结合,合理分析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得出课程分值。

篇7

关键词: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正在激发教育系统发展根本性变革[1],在线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与学的“新常态”。融合了“互联网+”与“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推动了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各要素的重构。高职特殊教育学校依托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在线教学,适应教与学的需求实现了在线教学的无障碍。本文立足于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实践,针对在线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线教学改革实践措施,并从教学效果角度对在线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

一、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教学“无力感”,学生学习“无氛围”传统课堂,师生之间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度更高。在线教学时,时间及空间的阻隔让教师觉得难以控制课堂,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残疾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专注力差,受环境影响较大。问卷调查中,52.18%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没有学习氛围,受家庭成员活动或生活环境影响也较大。此外,学生认为教师在线授课的知识点太多、讲得太快,尤其录播课程是教师的一言堂,无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缺乏上课氛围。

(二)教学效果不理想在线教学期间产生的问卷调查和阶段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线教学效果没有预期的理想。对比在线教学初期,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面对每天扎堆的直播或录播课,学生普遍觉得眼睛很累。网络问题也是制约在线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网卡、停顿、突然断网等导致学生无法正常签到、在线学习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绪。残疾学生,特别是视力障碍学生对在线教学工具的接受与使用较困难,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从教师角度而言,在线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改革,因而教师也需要针对在线教学资源、方法和模式进行重构,在适应调整时期将会影响在线教学效果。

(三)线下教学资源不适应线上教学需求传统教学中,课程内容更丰富。在线教学,特别是直播教学,由于网速或网络传输问题,教师端和学生端收、发消息不能实现准时、同步。高职特殊教育学校线下教学使用的课程内容量、课件、教具、实训室等资源不适应线上教学需求,特别是实操类课程,在线教学达不到面对面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足在线教学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要求较高,但高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网络教学资源使用得比较少,在教学资料准备过程中,对于幻灯片处理、视频剪辑、图片处理、录屏、微课制作等技术掌握不足。面对在线教学,教师无法将自身的知识经验与教育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面对在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无法做到及时处理,进而影响在线教学效果。

二、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改革措施

(一)增强在线教学互动性,加强课堂监控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雨课堂安装和使用都很简便,无需另外下载App,只要会使用微信就能操作,适合残疾学生使用。对视力障碍学生使用雨课堂,可实现无障碍收听学习,课上无复杂操作;对听力障碍学生,可将雨课堂与语音转换文字软件配合使用来授课,有效实现听力代偿,保证在线教学效果;对无法按时上课的学生,如高职扩招生或因身体原因需要住院的残疾学生,雨课堂的直播回放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便捷,有利于实现残疾人无障碍教学。基于雨课堂的线上互动教学,可以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互动。“互动性”也是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最大特点。课前,预习手机语音课件。教师可在预习课件中,提出主要内容、讲解主要概念和主要理论、并针对预习进行习题检测,这样就可以在课前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预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课中,雨课堂快手直播授课,弹幕等多种方式互动。这是最接近传统面对面授课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课堂体验比较真实,以随时发送习题检测学习效果的方式,无形中将课堂划分为几个有效授课小节,更适合残疾人的学情和学习习惯。雨课堂的互动环节主要有弹幕、习题、随机点名、投稿等。线上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将知识与实际经验相联系,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后,进行作业提交和拓展知识推送。雨课堂课后互动支持多种模式复习与拓展。对课上学生标注不懂较多的问题,组织小班讨论答疑。布置语音或视频资源,促使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讨论区也会开放性题目,师生可互相讨论,实现课后互动研讨。从布鲁姆认知目标金字塔分析,通过雨课堂实施全过程在线互动教学,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初步应用等初级认知目标,分析、评价、创造等高级认知目标通过课中的互动交流完成,这也是未来实现高职特殊教育学校金课“两性一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保证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等效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闭环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主要理论基础[2],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六个步骤,即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小结(Summary),是既有参与互动,又有教学效果反馈的有效教学。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搭建有效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辅以雨课堂为教学工具,可实现线上教学的全过程互动。以视障学生高职语文课程中的《口语交际:交谈》一课为例:课堂上以盲人按摩院工作案例导入课程,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意识到生活中得体交谈的重要性;向学生展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说明学生应该学到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理解教师对他们在本课学习的期望;授新前通过十道题目让学生测一测自己的交谈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后面的学习;通过雨课堂弹幕头脑风暴、投稿、小组讨论等线上互动方式进行线上问题讨论与情景模拟演练,通过投票等方式完成课上活动评价,提高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完成参与式教学;用2~3分钟时间在课上通过雨课堂随堂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后测;下课前用2分钟时间为本次课做一个小结,结合雨课堂反馈的后测数据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学习进行点评。由教学实践可知,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课堂”,解决了以往线上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线上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课堂互动,该教学模式针对残疾人教学合理有效,且能够保证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相同。

(三)借助超星学习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残疾人无障碍在线教学发挥超星学习平台的大数据库作用,精选适合残疾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结合原有线下课程对在线课程进行整合改造。教师录制超星速课进行知识点强化讲解或实操演示,在超星学习平台上建设符合残疾人学习特点的课程资源。淘汰落后、冗余的教学资源,新增附合时代特色和在线教育特点的教学资源,重建学科知识点网络,组成在线教学团队搭建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在线教学提供更为精良的教学内容储备。

(四)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训,如线上互动、讨论答疑、布置作业、在线考试等。重点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网络授课平台建设、MOOC资源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教师从传统教师向在线教师转变的核心是,认识到自己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具有共享意识的知识重新配置者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推送者,从知识灌输转变为个性化学习顾问和教学交互的促进者[3]。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教与学的改变,意识到线上互动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性的作用,领悟到教育大数据对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的变革。

篇8

在“互联网+”已在我国社会建设多领域普遍应用的前提下,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亦已成为当下社会各领域工作新的方式,O2O法则作为当下具有普适意义的互联网思维范式,日益被人们所接受。鉴于此,本文拟以O2O法则为认识理据,就教育理念、教学资源、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管理体系等构成的整体结构层次,系统探索“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教育教学模式与资源体系建设,以期进一步明晰我国教育教学转型的方向,拓展符合时展需要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推动教学系统重构的探索实践。

一、O2O法则比照下的智慧教育可行性分析

O2O(Online To Offline)专指线上、线下商务,是一种以互联网作为交易前台、将线下商机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的商务模式。当前,这一商务理念已进化为“互联网+”时代的基本价值论法则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运行模式。O2O法则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以互联网技术变革传统产业业态,并实行线上线下同步运营和系统管理,旨在使传统产业生机勃发、协调发展。在O2O法则下,运行业态不再区分线上与线下,而是一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同步运行的新型服务体系。事实证明,O2O法则不仅适用于商务运行,同样也适用于互联网时代教育等其他社会业态的转型需要。

与传统信息化教育相比,智慧教育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育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特征和技术特征。从生态学的视角看,智慧教育是技术推动下的和谐教育信息生态,其教育特征可以概括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无处不在的开放按需学习、绝色高效的教育管理、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与评价。从技术的视角来看,智慧教育是一个集约化的信息系统工程,其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情境感知、无缝连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可视化。可见,智慧教育是当今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2]

因此,“互联网+”教育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以不断革新的互联网技术提升教育创新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实现工具革新的教育发展新形态。就此而言,转换传统行业服务方式和服务场所,创造一切服从大众需要、线上线下协调运行和便捷服务的O2O模式,与上述“互联网+”教育所需要具备的形态性质与根本理念恰相吻合。

二、目前“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统教育+网络信息化”教学并未能系统整合和发挥出网络信息技术的集成优势,亦不能满足网络信息时代的学习需要,“互联网+”教育还问题重重且任重道远。

其一,信息技术应用流于形式。尽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已久,但学校教育网络信息化仍流于形式。当前网上虽开设了在线开放课程、在线作业批改等在线教学形式,但稍加考察便不难发现:这些貌似网络信息技术化的教学形式只是将线下实体课堂搬上了网络,仍然是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完成作业和学期考试等传统教学方法,依然属于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级形态。

其二,线上课程教学目标与实践脱节。慕课(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为人类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突破。[2]在解决就学机会和教育公平等问题方面,慕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尝试,也为教育变革开创了划时代的探索视角,使学校教育因此具有了告别传统教育理念、调整传统教学策略和传授模式的创新动机。借此,课堂教学有望告别传统,建构出依托大数据技术、创新强化学生知识获取与内化能动性的新型教学体系。然而,当前慕课等线上课程教学形式仍存在着种种与教育目标不甚协调的问题。首先,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科教学对应的方法创新,现有慕课视频讲座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互动以致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课程内容与当下社会现实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应有的学习兴趣;其次,由于慕课等线上课程规模浩大,虽然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共享,但教师讲课之余与学生沟通寥寥,知识结构理解、吸收与内化的教学层面被不同程度地忽略。总之,慕课由于缺乏线下互动而使知识体验缺失,其教学实践与其设定的优质教学、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兴趣的初衷相去甚远。

其三,资源链接不足,知识更新滞后。教学资源匮乏与教学情境不足是长期以来困扰学校教学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虽然可用于学校教学的各类教育资源知识库、学习平台系统和作业批改网等在线教育资源比比皆是,但这些教学资源多半仅为各类教育机构独自使用,相互之间缺乏分工合作和扁平化链接。这种教育资源各自为政的状态,使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利用,严重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发展。

正是教学资源的相对封闭状态,致使我国课程结构与教学基本形式难有根本性的转变,即使某项课程偶有创新,也往往多年重复使用,难与迅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环境等形成与时俱进的现时性关联,导致学生知识理解困难。

其四,信息递送和管理体系建设意识薄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教育,需要相应的设备系统来获取教育资源和实现教学管理,要求线下形成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监督与线上教学平台系统融合成统一的运营管理机制,进而形成完整的递送与管理体系,以有效保障和控制最终的O2O教学成效。然而,由于有关部门信息递送体系建设意识薄弱而投入不足,我国校园数字技术设备条件落后,网络运行速度较慢,严重影响了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学效果。这是当前我国学校教学中许多教学改革难题持续存在、难以解决的根源所在。

三、基于O2O法则的智慧教育的实现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对策,供有关方面参考。

1.把握教育规律与信息技术规律,实现两个领域的深度融合

首先,应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为此,学校教学者不仅需要深谙教育的内在规律,还应熟悉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规律,并使两个规律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既要聚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和潜力,也需要重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交流的学习体验。因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主动学习。

其次,由于未来的教学形态将不再有线上线下之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将是今后社会各领域的常态工作范式,因此,“互联网+”教育应打破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各行其道的尴尬局面,就教学环境、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与教学评价,展开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探索。具体说来,教学环境应当由传统教室或网络环境向线上线下一切适宜学习的空间转移;教学结构应与时俱进地进行动态化更新,并实现课程体系结构的生态化,即依据不同的发展定位,设定动态开放的O2O课程结构,形成能够适应于学生终身学习、动态灵活的线上线下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方法应建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校教学信息交互平台和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线上线下有机对接的O2O教学模式,以形成智慧教学;教学资源则应更多拓展使用云教育数据库,链接线上线下一切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以形成教学资源共享,方便智慧学习。与此同时,还应形成线上线下贯通的教学监督与评价的O2O系统管理体系,以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评价和智慧服务。

2.以扁平化思维实现智慧教育资源效应的最大化

当下流于形式的信息技术教学远非“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不仅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并使二者深度融合,而且还需要同时实现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与管理的深度融合。

传统教育体制往往容易造成优质教学资源过度集中,难以实现教育公平。如前所述,当前互联网在线教育虽已能够广泛链接各类开放性学习资源,但由于缺乏沟通合作,大量资源仍各自为政,缺乏协作和共享。扁平化思维是O2O的重要资源策略,其能够消除层级障碍,直接实现资源链接,因而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资源使用者和提供者达到双赢,并实现资源生态效应。O2O的扁平化思维有望进一步加快教育资源传递的速度,使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样的教育资源模式,往往极易聚合超大量的在线学习资源,进而大大降低学习和教学的投入成本。也就是说,以O2O产业链思维形成学校教学资源的多向度扁平化生态连接和充分共享,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学校教学形式固定重复的弊端,有利于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还可以大幅度减少资源建设费用。

以O2O法则理念建构学校教学资源体系,可以尝试在国内校际与相关国家教学机构之间,形成各具所长、分工合作的教学资源产业化链接,以加强学校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关联性,寻求学校教学资源平衡协同、生态化利用的实现途径,弥补当前学校教学资源的种种不足,使教学投入效应最大化。

3.建构与时俱进的智慧教育课程结构

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结构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来实现;第二阶段是理解、吸收与内化,由学生通过课后复习、阅读表达等途径来完成。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知识内化不够,多归因于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传授,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然而,学生之所以学习动力不足,除了缺乏学习意识或学习意识不强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学课程结构缺乏与时俱进的调整,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节。

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类共享资源,重新建构基于O2O理念的教学结构,以不同发展定位设定动态开放的课程构成,并及时进行动态化更新。除了关注课程结构逻辑性使学生理解、内化知识之外,还需要使教学结构的两个阶段课程比值恰当,为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创造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以便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等交际方式进行学习,从授课方式上建立起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内化机制。可采取组织学生们观看视频,学习国内外知名教授讲授的课程,并与教师进行探讨等多种开放性的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内化。[4]

4.创建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模式和管理体系

(1)教学模式。如果将智慧教育理解为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需要的智慧性教学系统,那么教学模式无疑是智慧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而教学模式之所以要进行变革,核心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学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也就是说,由于拥有高度发达和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当前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O2O理念下学校教学模式应切实满足并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帮助其建立起强大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基于可协作的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自组织性质的探究式知识建构。这一目标能否达到,关乎学生今后能否适应社会竞争和能否自觉开展终身学习。因此,O2O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应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实现优质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必然成为学校O2O教学模式中的根本性任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般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对人才培养标准的根本性转变――从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知识创造型人才。[5]根据这样的整合目的,凡适合线上开出的课程应尽量在线上开出,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做可以使教师留出精力,在线下课堂通过更为深入的解惑答疑、组织讨论等,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线上学习到的知识。课程作业和过程性测评考试可以在线上完成,总结性考试或考查则可在线下完成,以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与考核。总之,以O2O理念创设的课程教学,将是基于线下实体课堂、线上慕课在线教学资料,或线下实体课堂、线上答疑+在线批改等形式交替教学,整合线上线下之间、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相互之间互动交流,以完成知识建构的全新教学模式(见表1)。而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依据自身所长分工协作,开展课程内容设计与制作等教学资源建设、线下组织面授、在线互动答疑、教学安排、课程总结评价等教务工作,即以团队方式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

(2)课程资源。O2O教学模式下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应依据优化原则合理定位,对通用性程度较高的课程,可直接引进、共享国内外名校名师的优质教学资源,或使用慕课等开放性在线教学资源,也可使用国内校际合作开发区域共享的在线资源。与此同时,教学资源

建设还应根据本校特色专业教学的具体要求,开发各类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相关资源。需要强调的是,教学资源设计应避免在视频制作上过度投入。授课视频虽然在教学资源中相对重要,但与时俱进的教学阅读材料、视频和实践探索等同样重要。O2O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细致考察和精心准备,切实做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建设,使之具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和简洁明了的媒体呈现效果。

此外,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资源的使用应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需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采用学习者感兴趣的现实实例,激发学习者兴趣;对辅知识课程,则需要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尤其需要利用协作方的资源链接,采用专题讲座或访谈等授课方法,以真情实景促进和提高学习者的应用能力;对基础课程,则可利用短小精湛的线上信息资源,实现在线引导教学。总之,恰当地利用O2O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可充分实现与时俱进、精炼适用的学校教学。

(3)管理模式。如前所述,学校教学O2O远非以线上线下简单叠加的教学平台即可实现预期成效,其同样需要完整的运营体系来掌控教学过程和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为教学制定适合于线上线下操作评价的规范流程,这些教学规范和评价系统还需要以O2O系统化思维,使线上线下平台系统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教学管理系统,对各个教学环节实现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以保障教学系统的职能执行力和教学效果。为保证得到资源协作各方普遍认同和有机协作,O2O资源模式应在规则制定、过程监管、冲突裁判、服务链接等方面形成系统管理的组织职能,形成学校教学实现深度融合变革的O2O管理理念与管理机制。

(4)教学资源递送体系。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O2O教学模式课程通常需要提供大量结构化的教学视频等在线资源,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从教师制作在线教学视频到学生在线学习视频,再到构建课堂协作学习环境等,O2O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网络条件和与之匹配的计算机设备支持,因为其授课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平台支持的适合性。尤其是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影响极大,更需要相应网络技术条件的有效支持。当前Web3.0网络虽已经实现高度智能化,但大多数学校的校园设备落后,网络卡慢已严重制约正常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学校教学。因此,学校需要通过提高服务器性能配置、增大宽带接入量等途径,卓有成效地解决校园网络的信息递送问题。只有切实做好学校教学资源的信息递送体系建设,方可能落实O2O教学模式,进而使教育技术与学校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

(5)教学管理和业绩考评体系。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在线教学资源质量、线上线下教学沟通与交流的效果,以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等,无不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实现有效考核。需要强调的是,O2O提倡将服务流程规范和服务评审两大系统融合成一个完整的运行体系,而不是满足于搭建线上线下简单结合的运营平台。因此,学校教学应形成线上线下教学管理和业绩考评深度融合的完整运行体系,以确保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区别于传统课堂的反馈评价体系,O2O法则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应由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参与,不但要注重对学习成效的评价,还要依据大数据建立学习者的个体学习档案,加强对学习成效的全过程监评,实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等他人评价相结合。评价需要针对线上线下教学的一切内容,覆盖学习方法选择、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效果、学习计划、专业表达和作业成绩等方面。形成性评价侧重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而总结性评价则需体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践应用程度,所有这些评价都将依据大数据形成最终科学判断,并使之用于指导后续的教学与学习。

5.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篇9

腾讯课堂分屏是不影响上课时长的,分屏观看直播,后台依然在记录上课时长。腾讯课堂与QQ、QQ群在产品底层有深度整合,在网站课程页面报名成功后,可以在QQ客户端找到已报名的课程,通过QQ客户端直接进入课堂。

腾讯课堂是腾讯推出的专业在线教育平台,聚合大量优质教育机构和名师,下设职业培训、公务员考试、托福雅思、考证考级、英语口语、中小学教育等众多在线学习精品课程,打造老师在线上课教学、学生及时互动学习的课堂。腾讯课堂与QQ、QQ群在产品底层有深度整合,在网站课程页面报名成功后,可以在QQ客户端找到已报名的课程,通过QQ客户端直接进入课堂。

腾讯课堂凭借QQ客户端的优势,实现在线即时互动教学;并利用QQ积累多年的音视频能力,提供流畅、高音质的课程直播效果;同时支持PPT演示、屏幕分享等多样化的授课模式,还为教师提供白板、提问等能力。腾讯创建在线教育平台—腾讯课堂,改善了中国教育资源分布和发展不均的现状,依托互联网,打破地域的限制,让每个立志学习,有梦想的人,都能接受优秀老师的指导和教学;同时希望给优秀的机构及教师一个展示的平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海风教育是首家专注于名校升学的在线一对一学习平台。经过五年高速发展以及业务的不断扩展,现已成为中学生线上辅导培训的领军者。

2010年4月,亲历过自主招生的复旦大学“过来人”郑文丞创立了海风教育。弥合了当时高中学校教育在自主招生申请指导和面试培训方面的经验缺失,海风迅速填补了该领域的市场空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4年海风迎来成立后的最大革新,在融资支持下,公司做出重大战略布局,把握网络教育发展先机,率先掀起了一场线上补习革命,并确定了学科培优、升学辅导和留学咨询三大综合服务体系。作为中小学辅导培训领域首家创立在线学习的服务平台,在线一对一的模式不但打破了时间与地理的限制,费用也较传统线下培训低廉,全国各地更多的学生都能从中收益。更重要的是,在线一对一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授课,确保所有教学步骤都能完整无差地被执行,学生的专注度也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学习效率。

海风教育将教学教研和结果保障作为两大特色。海风的教研全都来自特级学校一流教师,经过多年教学经验历练精华而成。同时,还拥有一支近百人的名校精英教师团队,经过层层严苛的选拔与严格的培训,拥有超越普通高中教师及行业平均水平的更高学科水平。利用独有切片化知识体系,结合各地考纲,切割高中阶段所有知识点,形成独有模块化知识地图,满足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杜绝模糊诊断,精准定位学生问题与弱项。

海风通过独有模块化知识体系把控教学目标,百分百定制教学过程百分百,保证教学效果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同时,海风特设专项课程,划分知识区块,点对点解决学生学习重难点。

此外,海风按照学生以及家长的需求和偏好,对授课讲师进行安排,让授课成果最高效最优化。同时,还推出智能跟踪优化服务。监控记录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到家长,全方位督促学习进度,及时调整优化后续教学内容和计划,确保每位学员的学习效率与成绩,让最挑剔的家长和学生都能满意的效果。

今年7月,经过海风教育技术团队历时一年多自主独立研发的“学习中心平台”正式上线,算得上业内真正拥有在线教育硬件设备的机构之一。海风教育创始人郑文丞介绍道:“现在有很多机构自称在线教育,卖的是提前录制好的课程,或者一对多的授课模式,根本没有解决一对一个性化补习的根本问题。”他表示:“我们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自主研发在线教育平台,关键要把线下教育真正搬到线上,并让学生以及家长接受并认可。我们第一步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学习平台实现下线教育的全部功能。”

依托学习中心平台系统,海风教学将学习从线下完全搬到了线上。无论线下还是线上学习,整个过程可以分为“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四个阶段。海风在线学习中心第一版搭载的多项功能满足了这四个阶段的需求。

预习。学生通过观看学习中心提供的微课(提前录制好的小课程),预先对知识点有了基本了解,并有了一些疑问和困惑。

上课。学生带着问题和老师完成在线一对一授课,整个教学过程也将记录下来。学生端,通过流畅语音视频功能、手写板书写展示等功能,保证学生在线上课的体验与面对面上课的区别仅隔了一层屏而已。教师端,每一个授课老师可以通过授课系统,确定知识点,以及随堂习题,更加智能高效完成个性化授课。海风的这个授课系统,集结全国最优秀的学科名校名师,参与课件研发,将多年教学沉淀下来的课件与经验,开发成海风学习中心授课系统。

练习。授课结束,老师留下作业,学生课后解答并随时提出疑问。海风学习中的作业题大有文章。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每个知识点对应三个阶段的作业:随堂、两周后,以及―个月后作业,这些作业会自动补给到学生的作业本里面。保证每个知识点学生完全掌握,并忘不了。

复习。学生可以用重复播放微课、回顾上课记录等功能来实现高效复习。

接下来,海风将全力投入第二版的研发,一些需要更大数据库支撑的功能模块将在第二期研发中实现。例如错题本、刷题功能,智能习题库。未来,这些功能将反哺教研系统,使教研内容更接地气。以智能习题库为例,平台将根据老师、学生的选中率,自动淘汰一些教学价值不高习题。也会根据学生的解答的出错率等数据对一些重难点题目增添相应标签。大数据的优势下,传统补习行业的短板更加明显,搭载了这样的补习系统,教师的备课质量可控,学生的补习成果可追踪,家长完全可以量化评估补习效果。

发展之余,海风也热心于公益活动,不定期应各个高中之邀,为学生、家长和老师们开展公益高考讲座,累积至今已举行了千余场,为五万多学生提供了各类公益助学助考帮助,免费赠送各类海风高中培优以及自主招生相关的系列丛书十万余册。

10月下旬,海风教育作为复旦大学代表项目,在吉林大学参加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并获得大赛金奖。

本届大赛由教育部及有关部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吉林大学承办。主要围绕“互联网+”传统产业、“互联网+”新业态、“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等四类展开。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经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共300支团队进入全国总决赛,最终产生金奖34名,银奖82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闭幕式上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重要讲话和总理对大赛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