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于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获取方法是有所不同的。比如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其核心业务是核心竞争力;一家单一化企业,其核心产品(即核心零部件)是核心竞争力;在制造型企业中,核心竞争力是隐含在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而在服务型企业中,核心竞争力的获取则围绕顾客满意(CS)的各项指标展开,广告行业从性质上分,也是一种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行业。
广告行业作为一种知识/智慧型的服务行业,除了与一般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外,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一是行业的技术密集性,随着广告行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广告行业,尤其各种类型的制作公司,更是技术日新月异;二是知识密集性,广告公司中不同岗位不同职能部门都具有相应的知识。不同职能人员的知识密集性,构成了广告公司的知识密集性。值得指出的是,职能部门内的知识更多的归属于员工个人,是不可能成为公司资源的。
核心竞争力能够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但是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加以支持,核心竞争力将一无是处。正因为如此,核心竞争力不可能仅仅局限在产品/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服务上,还能够外延拓展到企业的机制方面,包含公司运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等。
针对广告行业的具体特点,需要强调的是单一的本土广告公司普遍缺乏广告运作全程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支撑,所以上下游广告企业必然走向联合,通过联合,形成一个个广告运作的价值链,从而体现出该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目前一些广告公司,过分强调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忽视了不同类型广告公司之间捆绑的价值关系,其结果必然是自己的竞争能力不但得不到增强,反而会一步步减弱。
本土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应当来源于公司所控制的核心业务。如果进一步以将核心业务的组成要素分解,就可以清晰的总结出本土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分层次构成。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依靠资金、人才和公司声誉构成,其中的公司声誉是最大竞争优势的来源。
一是资金竞争力。资金问题这不是众多本土广告公司成长壮大的主要原因,但是却是不少公司最终落的破产倒闭的重要因素。没有资金支撑的高智慧行业是一天也生存不下去的。外资广告公司初进中国市场,也是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一步步壮大发展。外资广告企业“扬长逼短”的竞争策略,用中国商人的土话叫“以本伤人”。确实的反应了资金瓶颈对本土广告公司的制约作用,直接影响了本土广告公司提升竞争能力。
中国本土广告公司普遍缺乏利用资金打造核心竞争能力的本领。这与国内广告行业发展时间短,发展速度过快,行业不成熟/不规范有很大的关系。然而,造成这一问题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不少业内人士的“短视症”,总把广告行业当成“暴利”行业,缺乏正确的心态,只想在这个行业“淘金”,而不想给这个行业“供血”,缺乏资金积累的广告公司,使得整个本土广告行业在基础层面就已经缺乏了竞争优势。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一部分广告企业发现了资本优势的重要性,纷纷加强对国际/国内资本的争夺,通过海外上市/引进资本等手段,一定意义上突破资金壁垒,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二是人才竞争力。虽然广告公司的人才不可能被某一公司独占,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但人才同样是构成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需要强调的是,人才本身并不是制约本土广告公司竞争力提升的主因,人才背后的培养机制才是本土广告公司出现问题的所在。君不见不少本土公司因为走了一两个高级专业人才,就无法进行正常客户服务;掌握客户的重要人员一走,客户就马上流失,广告公司甚至破产。但却鲜闻哪个国际4A广告公司由于走了人才而破产,由于客户走了而倒闭,其差异就在于人才机制的不同。
对于广告行业这样以智慧为特征的行业,人的因素往往决定了团队的作战能力,公司的作战能力。以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为例,主要客户的争取都是通过强有力的团队作战而展开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避免了一两个人“独霸客户”的情况;另一方面锻炼出了大批优秀的后备力量,由省广出去任职其他广告公司老总/总监级的人才超过一百五十位;同时通过完善的人才产出机制和人才梯队建设,也能够基本解决个别人才影响公司全局发展的问题。
反观不少本土广告公司缺乏对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机制,在人才管理的问题上过于粗放。对于“什么是人才?”“以什么标准判定人才?”都没有明确界定标准和客观依据。为什么同样是高级专业人才,在外资公司能够响誉国内、亚太、甚至全球?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专业人员的专业考核与评价机制,是保证广告公司人才竞争力的要素。在本土广告公司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将人才机制全面接轨,这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可能与国际4A公司取得“平等对话”的竞争权。
三是公司声誉竞争力。这一点是国际4A广告公司兴盛的秘诀所在,恰恰是国内广告公司尤其缺乏的。很少有本土广告公司能够在甄别/挑选广告客户的过程中,加上一个条件:“这个客户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声誉的?还是会破坏我们声誉的?”不少本土广告公司仅仅将“赢利”作为广告公司唯一经营目的,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广告公司,更没有资格与优秀4A公司竞争,因为从本质上这些公司就不具备与优秀广告公司竞争的资格。
广告公司声誉是由客户带来的,而公司声誉可以分为两类:成功的客户能够为广告公司带来社会声誉;获奖的创意与作品能够为广告公司带来行业声誉。两者皆重,不可偏废。如果在为一个客户服务的过程中不能获得这两种声誉,那么这样的客户不可能提升本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试想一下,如果李奥贝纳没有“西部牛仔”所带来的声誉,他会有迎门的客户吗?能够比本土公司收取更高的服务费吗?
某些本土广告企业,不但不能够以声誉为重,更有甚者,或者依靠客户人员的“公关”手段;或者大搞媒体垄断;或者利用国内广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大搞歪门邪道,专门去叮“有缝的鸡蛋”型的客户。由于国内处在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由于国内企业素质良莠不齐,不少地方还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如公开招标的客户内定广告公司,企业/广告公司人员内外勾结人员贪污广告款,广告公司偷税漏税等。从这个角度上看,本土广告公司应该衷心的感谢外资广告企业,由于国际4A公司的加入,使得这个行业日趋规范。由于他们的鲶鱼效应,本土广告公司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从其他国家的广告行业发展情况而言,最大的广告公司不一定是跨国广告公司,往往是其国内的广告公司称雄。其关键在于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把握是否达到了对抗跨国广告公司的地步。
而建立本土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必须从上面三个层次,有针对性的展开:
一是集中资本展开竞争,跨国广告企业的确实力雄厚,可是其摊子也铺的大,只要密集资本展开一城一地之争夺,其胜负尚未可知,如白马广告公司在突破了资本瓶颈后,在户外媒体广告方面就具备了与国际公司一决高下的能力。
二是人才争夺,在其他行业这个特征比广告行业更加明显。电信巨头华为曾经采用过到国内各大高校的电信/邮电专业,“成班成建制”的掠夺人才的做法,逼迫外资公司无可用之兵。另外,挑选出来的只是士兵,还需要进一步锻炼成将军,这是本土广告公司突破的关键,只有本土公司自己培养的,“吃小米稀饭的战士”成为“叱咤风云的将军”时,“小米加步枪”才可能打败“面包加大炮”。
篇2
【关键词】多元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商贸企业;构建策略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源于理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元创新。杭州市土特产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上世纪50年代。作为国有商贸企业,在整个计划经济时代承担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调配供应职能。在2001年由原杭州市土特产总公司通过公司制改革成功,后于2008年组建为集团有限公司,现主要经营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石化原料产品、棉花、土特产品、日用杂品等,旗下拥有5家控股公司:化工原料公司、橡塑公司、棉花公司、烟花爆竹公司、名萃土特产展销中心。集团公司已跻身浙江省供销社系统十强企业和全国供销社系统百强企业。本文以杭州市土特产集团公司为案例,分析商贸企业如何推进多元创新,有效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持续发展。
一、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分析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创新涵义
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知识、技术和管理为基础的企业获取、配置资源,形成并能保持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是支持企业赖于生存和稳定发展的根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难以模仿、难以被替代的独特的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水平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位置。
创新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引进一种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的市场;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实际上,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它应该包括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等。
(二)企业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既然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模仿性等特点,要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通过多元的创新来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下面我们将从不同侧面分析企业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1.制度创新是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制度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产权制度结构的影响上。一个好的企业制度能够使企业各项工作有效运转,落后的企业制度对企业的发展会有严重制约。另一方面,体现在组织制度的影响上,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在组织机构上实施一系列的创新,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配备的变动,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变化,部门的调整等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保持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战略创新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创新使企业在变化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中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并通过差异化战略在竞争中取胜,使得企业始终处于战略优势地位,进而打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3.文化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文化创新,一旦建立了具有特色差异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就推动形成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4.管理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把多元创新更好的渗透于管理过程当中,从而系统、全面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基于多元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策略
如上所述,企业创新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但分散、零乱的企业创新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只有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进行多元创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是杭州市土特产集团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所在。
(一)推进制度创新,夯实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1.推进产权制度创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公司长期形成的产权单一公有制和固定的劳动用工模式已严重制约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内部机制僵化,经营结构老化,规模萎缩。
跨入21世纪,在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下,企业发展找到了突破口――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公司制改革为老企业的生存发展扫清了体制障碍,成为企业迈入新世纪第一轮创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推进组织制度创新。改制后,公司加紧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注重提高战略决策和发展规划能力,实现了第一轮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逐步暴露出制约其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如负债过高,内部风险过于集中等。企业再一次走到了创业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克服发展瓶颈的任务。
2008年公司启动集团化改革发展战略,从调整组织结构、经营结构和扩大股本规模入手,通过在原各经营分公司的基础上,投资组建控股、参股子公司,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动企业进一步扩张经营规模和资本实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组织化核心竞争力。组织制度创新使企业竞争能力及地位因组织能力得以确立和巩固,不仅使集团企业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规模更是再上新的台阶。
(二)强化战略创新,增添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1.做大做强主业,整固经营优势。公司立足流通本业,使经济规模连年快速扩张,企业成功迈入行业领先。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内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营销格局发生了重大演变。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大刀阔斧地调整经营结构,果断收缩退出传统的日益萎缩的土产日用杂品经营,整合要素资源,全力加大对生产资料经营的投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做大做强做精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生产资料棉花、合成树脂、橡胶作为企业主业经营支柱三足鼎立局面。
在调整结构拓展经营过程中,公司着眼于长远持续发展需要,着力构建、精心培育与相关行业的国有、民营大型骨干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关系,坦诚相待,精诚合作,风雨同舟,相互支持提携,结成了牢固的经济共同体。近十年来,公司正是依托战略合作伙伴提供的资源平台,着力发掘资源优势,不断地开发整合利用,借以拓展市场份额,快速壮大经营规模,市场认知优势和行业领先地位逐步显现。
2010年以来,集团抓住国内经济复苏需求回升的机遇,全力整合商品资源、人脉资源和渠道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从而实现了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再上了一个大台阶,经营模式和对外合作方式有了新的突破。
2.加强资本营运,拓展项目投资。公司积极推进经营方式的拓展,由原来单一的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和多元化项目投资领域跨越。公司凭借自身积累和融资、不动产等优势,开展对外合作和招商引资,谋求投入发展具备市场潜力和良好势头的项目,同时,以城市改造、企业网点设施拆迁为契机,加大投入扩充优质资产,为发展现代服务业项目积累资源,先后成功合作投资开发了江苏泰州20万平方米的住宅楼盘、杭州名萃土特产展销中心、经济型商务酒店、餐饮酒店、余杭工业园区生产基地等项目。通过与专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功合作,使企业学习积累了开发经验,培养了专业的开发队伍,为未来后续的开发项目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管理创新,提供核心竞争力保障
公司通过实施“三个结合”来推动管理创新:
1.将企业文化培育渗透与制度化管理创新相结合。公司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全面建章立制,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集团化管理体系;同时实施文化兴企战略,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以《大家庭报》、《文化园地》和各类文体活动为载体,弘扬“集智、求是、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企业文化软实力得到有效提升。
2.将企业改革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相结合。公司以机构的“精干高效,运作顺畅”为目标,做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公司一直把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作为重点工作,近年来有计划地引进专业人才,为他们营造发挥才能、创新创业的舞台。集团各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集团公司把它作为基础工程来抓,通过后备干部培养使用,优化企业领导班子结构,努力把干部员工培养成为适应企业新一轮发展需要的学习型、技能型人才。
3.将信息化手段与全程管理创新相结合。公司适应新形势,不断摸索管理新套路,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迈进。如提升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投资管理和跨区域结算的专业管理体系;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把信息化技术渗透运用到财务、合同、库存、客户资源、安全等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完善了内部管控机制,对资金和商品流转实现了动态实时控制和反馈。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企业运作质量逐年提升,经营拓展能力明显增强。
三、结论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动力。只有将创新引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推进多元创新,企业才能自始至终保持其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杭州市土特产集团公司将企业的多元创新战略贯彻到企业每一层面、每一部门中,通过管理、制度和战略之间的互动,使三种创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在这三元创新循环上升过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从而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商贸企业创新发展之路,并跻身于全国同行业的强者之林。
参考文献
[1]赵国浩.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务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刘凇麟,杨蕾颖.浅析企业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构建[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16~121
[4]温路.浅析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社科纵横.2010(2):47~48
篇3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了公司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公司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重要观点,并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够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引起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巨大影响。之后,大量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而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它不是属于某个人或战略业务单元专有的资源,而是整个公司的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于“协调”和“整合”,它的形成不是企业内技能或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有机协调和整合。
2.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能给组织在某一特定领域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组差异化技术、互补资产和惯例,同时也是组织中主要创造价值并被多个产品或多种业务共享的技能和能力。这个定义除了指出创造价值和能被多个产品或业务共享这两个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外,也把核心竞争力定义在技能上。
3.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应该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能否为外部获得或模仿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巴顿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的知识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芮明杰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隐性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隐性知识创新的过程。
4.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操作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根植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于企业文化中,渗透在整个组织中,而恰恰是在组织内达成共识并为组织成员深刻理解并指导行动的企业文化,为一个综合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基础。
芮明杰、陈晓静、王国荣(2008)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概括为以下5点:(1)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即应当能够提高公司的绩效;(2)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异质的;(3)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完全不能复制的;(4)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互补的;(5)从企业未来成长的维度看,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性。
二、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当前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比较偏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目前,国有企业处在由传统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向较为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过度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赖以建立的制度基础还十分薄弱。“所有者缺位”的制度令众多国有企业缺乏效率;政企不分的“婆媳关系”仍然存在,使国有企业市场化行为扭曲,使一批企业害上了“软骨病”;国有企业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活力不足,法制不够健全,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造成极大障碍。
2.国有企业原有管理体制模式中漠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尽管体制改革已经30多年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国有企业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仍然很浅显,国有企业的决策者还未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放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许多企业往往迫于应付当前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对短期经济利益过分注重,而对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的发展缺乏关注。
3.国有企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不足。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知识等无形资源的学习和积累,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及技术与管理等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忽视知识结构的重组与知识技能的提高,制约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4.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创新机制。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有赖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创新机制。包括企业价值观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培育、人才获取和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创新环境、内部民主及沟通渠道、知识管理机制等。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少国有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墨守成规,惧怕风险,排斥创新,以致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成员对企业变革的信心和支持降低,甚至抵制,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弱化,国有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通过上述对于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本文将从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和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5个方面阐述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国有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对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社会资源的能力。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要有比其他对手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要树立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制定和研究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着眼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2.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制度保证,所以,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制度创新就是要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地革新和完善以企业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规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探索企业经营者分配制度和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的途径,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的竞争,国有企业要完善以企业自身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研发投入,以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围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组织好技术攻关,力争在一些优势技术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又能带动其他各类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技术主动权,从而创造出整个民族工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4.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组织学习方式有重要关系,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十分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因素更加复杂多变,知识资本已成为第一资本,决定着企业未来竞争优势。企业能否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能否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和解决新问题,都要靠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造就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篇4
从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出发,在明确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基础上,以联想公司为例,全面分析联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构建联想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提出联想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
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联想
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企业在新产品研发、生产经营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决策过程中,通过将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相结合,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创新技术、组织文化或管理制度所决定的经营实力。
一、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目前,针对高科技企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国际上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①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这种科技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利用和把握机会、降低外部竞争对手的威胁,并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②这种科技竞争力仅限极少数现有竞争对手、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③这种科技竞争力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④这种科技竞争力是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竞争力,也是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竞争力。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人力资本、科技财力资本、组织协调整合能力、企业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建立在科技资源基础之上,竞争的焦点是各种科技活动的成果,科技创新成为高科技企业抢占21世纪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核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能保证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将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远的企业增长所需的新技术进行前瞻性开发,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对于高科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高科技企业领导者必须认清当前经济发展局势,增加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和管理措施,全面加强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联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由中科院计算所11名科研人员于1984年凭借20万元资金创立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国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集团之一,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具有母子公司体制有限责任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包括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两个子公司,两个高科技类公司均在香港主板上市。历经三十余年的成长与发展,联想公司在国际竞争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化发展道路。首先,联想公司立足中国的本土市场,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持续制胜,促进了民族IT产业的发展;其次,联想公司成功实施了国有股份制改造,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然后,联想公司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通过以“管理三要素”为核心,探索出了具有联想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联想公司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产品4P战略。一方面,联想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ThinkPad笔记本电脑和ThinkCentre台式机,该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屡获殊荣。同时,联想公司为客户配备了ThinkVantageTechnologies软件工具、ThinkVision显示器和一系列PC附件和选件。两一方面,联想公司依据Lenovo的核心领先技术,简单应用的功能、私人订制的方案,从而受到国内pc行业的消费者的青睐。Lenovo的pc产品占pc行业的总销售1/3。此外,针对中国市场,联想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包括移动手持设备、服务器、外设和数码产品等。第二,产品市场定位战略。联想公司把其消费种类个人计算机的产品细化为三大类:即“家悦”、“锋行”、“天骄”。其中,“家悦”以满足大部分家庭可以轻易拥有电脑,帮助用户轻松学习为基本标准;“锋行”以遥遥领先的技术、强大的性能,系统刷新了对个人计算机的定义,基本上能够满足高级PC用户的软件硬件要求;“天骄”以时尚元素、主流数码相结合的产品组合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对品味生活、时尚生活等美的追求。第三,产品专业化战略。联想公司已经暂别“服务”战略和“科技”突围,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专注”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联想公司将PC(个人电脑)以及相关产品重新确立为自己的“第一类业务”(即核心业务),其中相关产品主要包括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外部设备等业务。同时,联想公司将移动通讯设备确立为“第二类业务”,移动通讯设备主要以手机为代表。为提高联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联想公司制定了完整的“七要素”战略路线框架:第一,在立足国内的本土市场的同时,积极备战海外;第二,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拓展和发展业务,并设立组织结构;第三,以产品带动服务成长,以服务促进产品增值,持续拓宽市场。第四,积极采用联盟和投资的方式,不断拓展和发展业务;第五,建立和完善科技竞争力保障体系,实施矩阵制组织管理模式;第六,建立健全科技人力资源体系,保障人力资源体现的科学系统性。第七,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和完善科技研发体系,持续提升企业科技研发能力。
三、联想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
借鉴IMD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评分原则,联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评价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首先,联想公司的战略目标确定以后,为保证其顺利实现,确定联想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三级层次指标。评价的一级指标即联想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二级指标,一级指标的细分,主要包括五大类,即科技创新能力指标、科技人力资本指标、科技财力资本指标、组织协调整合能力指标、企业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指标。在二级指标确定后,再根据部门及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找出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驱动指标,即确定评价的三级指标。见表1。其次,联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确定后,需要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即确定同一层次指标相对于其上层指标的重要程度。一级指标的最后得分可由其各二级指标最后评分加总得到,各二级指标的最后得分可由其相应的三级指标最后评分加总得到。这样兼顾了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有利于对联想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定,使企业领导对企业运行情况具备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及时发现联想公司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适时进行调整,以促进联想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联想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
1.制定并完善企业成长与发展战略规划。联想公司的成长与发展战略规划是协同不同生产技能、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是使联想公司独具特色并为其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联想公司的成长与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使其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战略规划,涉及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人力资本、科技财力资本、组织协调整合能力、企业影响应变能力的战略规划。2.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一种具备技术创新行为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科技创新有利地推动了联想公司成长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构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制与机制,包括知识生成、交流、共享与产权机制,学习创新机制,员工培训机制,咨询研讨机制,产学研互动机制。3.制定并完善企业专利战略。联想公司必须从全局利益和未来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抢占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运用专利制度,保持科技市场竞争的技术优势,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在企业决策层面上,使高层管理人员洞察市场,评估技术创新变化产生的专利产权价值变迁,运用专利制度对科技创新战略做出科学决策,明确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并重新界定主导产品与企业业务范围。4.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联想公司必须坚持长短期激励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优势,建立以股权激励为核心,以工资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为辅的激励制度,使得研发人员、企业所有者、企业的利益达成一致。联想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形成自身系统化的核心知识,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凸显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五、结论高科技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对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科技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科技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储节旺,闫士涛.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查研究[J].安徽科技,2010(05).
[2]潘喜润.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05).
[3]潘喜润.基于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研究[J].北方经济,2008(05).
[4]潘喜润.基于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构建[J].企业技术开发,2007(07).
[5]苏颖.联想集团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6]曲原.强化自主创新努力提升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核心竞争力[J].安徽科技,2007(09).
[7]李刚.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模型与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8]李刚.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与实现机制[J].现代企业,2008(04).
[9]陈震.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10]金错刀.联想“专注”路线:能否冲出战略“骑墙”之困[J].中国新时代,2004(05).
篇5
摘 要 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品牌战略的定义是在品牌战略与战略管理的协同中彰显企业文化,把握目标受众充分传递自身的产品与品牌文化的关联识别。在战略上胜出的企业最终在销售层级才有持续增量的可能;在市场层级才有品牌资产累计的可能;在企业层级才有资本形成的可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新是获得竞争力提升的源泉,以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创新为手段,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益竞争的市场上做到柔韧有余并有所作为。本文探讨了企业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和我国企业品牌经营的误区,提出了树立我国企业品牌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并结合我厂的实际情况,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 企业 品牌经营 核心竞争力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种产品本身不具有生命力,再怎么做品牌都没有用。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品牌与企业其它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我们应从企业如何构筑品牌及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入手,寻找品牌的价值来源,探究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系。
一、品牌的构筑
1.准确的定位。有一种观点认为,品牌成功的关键因素有:这个品牌的定位是否正确,它背后是否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它的思想观念是否领先。撇开后两者不谈,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品牌的定位在品牌构筑之始,起着指明方向的作用。
2.基于品牌定位的产品研发。产品研发是树立品牌的根本环节。除了开辟新市场,建立营销联盟,真正要占领市场,需要的是产品对路及其高品质。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市场进入壁垒。
3.品牌质量保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品牌形象也是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象征。好的品牌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赖关系的形成,没有消费者的信任就谈不上品牌及其资源;而这源于企业通过品牌向消费者表达其责任感,承诺其品牌向消费者所提供的服务是完全合乎消费者要求的。
4.品牌的宣传策划。树品牌,质量是依托,宣传是途径。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宣传,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某一具体品牌的宣传策略要符合该品牌的市场定位,品牌系统内各品牌的宣传策略应该既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一方面使不同价值取向的消费者能够准确认知特定品牌,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品牌系统的整体性,以发挥宣传的“联动效应”。
5.品牌的形象维护。一方面,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技术,并能适时应用于新产品,才能使其品牌在市场上有持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品牌构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不断对品牌内涵进行强化,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适当的时候还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大胆创新,赋予品牌新的含义。
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对核心竞争力特征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度量核心竞争力的两个重要尺度:价值链环节的附加价值和竞争对手模仿难度。附加价值反映了核心竞争力服务于企业的核心目标―――利润;但单独一个价值指标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企业从短期的低成本优势中也能获得可观的附加价值,所以还需要模仿难度指标相配合。
要在企业内部培植既能带来高附加价值又在短期内不易被对手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有一个不断挖掘、开发、保持与创新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1.首先,应寻找与挖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其实是一个对特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位问题。核心竞争力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而只是它的关键部分和突出环节,有可能是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等企业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因此,在认准市场需求、产品技术变化趋势、竞争对手状况以及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定位,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环节。
2.应解决好如何有意识地开发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1)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竞争力为基础的,因此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单纯在某个或某几个环节的简单加强,而要讲究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配合。企业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的价值链活动,只能在完整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只有研究开发,没有相应的生产和市场手段相配合,或只有营销手段,产品陈旧落后,企业都是不可能获得核心竞争力的。
(2)核心竞争力的开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企业应积极利用现有的知识积累、人才资源、管理能力,将核心竞争力或其生长点运用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并不断地进行总结、分析、学习、创新,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然后,将这种初步形成的核心竞争力部署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学习型”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分配来达到核心竞争力的部署要求。
(3)核心竞争力的开发要着重技术与营销环节。从核心竞争力的延展特性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一般都呈现出以生产环节为起点向研发和营销两头延伸的特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依赖技术的竞争,它可以是专利、非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可以视企业智力资源条件、势产业、目标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的特点作出系统的技术安排,力求在某一个关键技术环节有所突破,形成核心技术,从而构筑核心竞争力。同时,现代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营销的竞争,因而必须增强营销环节,才能使核心竞争力落实于市场,才能创造效益。
(4)核心竞争力的保持与创新。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竞争力的源泉,要从知识经济要求的出发,从市场要求出发,不断创新技术,不断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创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大创新技术的投入,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阶段性是指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企业成长阶段相联系的,即不同的阶段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核心竞争力; 层次性是指在竞争范围扩大的过程中,低层次的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其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需要及时地创新和发展。公司作为现今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抓住“核心技术、核心人才、核心公司、核心产品”四个关键,以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和布局优势,在完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国家相继出台区域性开发开放战略,更为疏浚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深水航道和大型港口不断涌现,大型深水船舶自由进出港口成为可能;沿海大型吹填造陆方兴未艾,海岸线不断向外扩展。浚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港口航道建设趋于饱和,新兴市场开发乏力;海洋环境保护日益紧迫,疏浚方式急需技术进步。要研究方向与要解决的问题。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进行吸收借鉴,不断展望提出疏浚板块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三、二者的关系
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必须同时进行,过程基本重合,彼此难分。
1.从过程上看,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保持品牌的信誉是非常艰难的。例如,由于出现质量、服务等事件而处理不当,不仅会让企业付出巨额赔偿,而且也会使著名品牌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同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染涂梢酝瓿傻模它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增加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因此,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时间上是基本同步的。
2.从在手段上看,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必须重视产品研发与营销。创造一个品牌,首先必须明白品牌自身的核心能力究竟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哪个环节,依靠这种核心能力,才能创造有持久竞争力的品牌。而在这些环节中,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同样重视产品的研发与营销环节。
3.从影响范围上看,二者都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对核心竞争力来说,它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许多不同单位和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而品牌经营也不仅仅是广告的运作,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核心技术的整体策划,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必须要通过管理制度、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品牌价值。
4.从实质上看,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品牌经营的目的与归宿。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与风险。同时,对核心竞争力的发掘、培育和管理也成为企业谋取独特的、持久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致力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经营的研究,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强势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内在而持久的,品牌经营与品牌战略应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毋庸置疑,品牌经营需要企业综合实力作后盾,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说企业综合实力是品牌这幢大楼的地基,核心竞争力就是其支柱。而良好的品牌反过来又作用于企业,带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良好的品牌往往给消费者优质产品的印象,而品牌树立起来后,如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则会影响消费者对这种品牌的忠诚度。因而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各个环节的改进与创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从而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篇6
【关键词】 创先争优;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中铁二院昆明公司党委结合实际,在完成“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目标的道路上,通过制定和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7年,中铁二院昆明公司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公司的发展战略:依托中铁二院,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走向东南亚;巩固铁路市场,加大公路、市政市场份额,拓展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将昆明公司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型、创新型、和谐型企业。创建科技型企业是昆明公司始终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在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征途中,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创先争优”,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调整生产组织机构,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积极承担长大铁路干线设计,营造科技创新氛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的技能(包括技术的、管理的等)以及相关的资源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一种能力。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发明、创造的研究和形成过程,也包括发明、创造的应用和实施过程,还包括了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上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
——科技创新具有催化效应。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随着一项技术创新成果在一个企业内部的运用,成为核心技术,以至成为企业新的核心业务,企业将逐渐形成自已的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收益。所以,由科技创新能力带来的竞争力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
——科技创新具有扩散效应。科技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运用是实现科技创新规模经济性、增加创新收益的主要手段。在企业经营中,由科技创新成果构建成的新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或产业中的渗透,使企业技术产生“收益倍放”效应。如果企业将其核心技术广泛应用到产品中,可以使同一技术同时在不同的产品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
——科技创新具有增强效应。由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可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即更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追求的不仅是如何在当前的市场做得更好,而是如何获得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地位。
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能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短期内主要体现为产品价格与性能的竞争,从长期看,这种竞争实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通过经营决策过程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能帮助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方面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科技创新对核心竞争能力的催化和增强效应。
二、昆明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现状及取得的一些成效
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铁二院昆明公司成立伊始,就一直紧密结合公司实际,致力于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在提高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管理机制
昆明公司结合自身的发展,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重点解决了几方面的发展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向,通过修订完善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目标,颁布了公司《战略发展与规划》、《人才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为实现把“昆明公司努力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型、创新型、和谐型企业”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二是进一步分析了昆明公司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通过学习实践和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查找了影响和制约公司科学发展的问题,为整改、落实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三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公司管理体制和机制,夯实了公司科学发展的基础。颁布或修订完善《中铁二院昆明公司科技管理若干激励机制奖励办法》、《中铁二院昆明公司注册师管理办法》、《中铁二院昆明公司计算机软件管理办法》、《关于公布〈研究生学费报销管理办法〉的通知》、《注册工程师激励机制奖励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证了对职工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鼓励。
2、调整生产组织机构,大力提高设计水平
篇7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在现代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要面临着国内非国有企业和其他经济强国的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而相对而论,国有企业又有体制上的先天缺憾。所以,如何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其着力点就是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身独有的企业优势和竞争能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和特质
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点就是能够使企业具有独有的技能和技术。所以,公司核心竞争力应该具有以下特质。一是体现价值性,即能够提高公司的绩效和效应;二是体现异质性,应当是完全不能复制的;三是要体现互补性,应该是具有共享共赢的特点;四要体现延展性。应该表现在企业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元素为:一是顺势而为的核心竞争力。从政策导向来说,就是顺应国家政策、符合国家大局的导向。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元素有方向趋同的政策优势和合力合拍的结构优势。二是现代视野的核心竞争力。从发展指向来说,就是要有超前眼光和现代视野的本土行动,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元素有与社会需求趋同的朝阳产业和结构优势。三是人才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人才资源占有和发挥的竞争。其主要元素的人才的高端性、全面性和差异性。从而形成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四是文化认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文化产业和制度产业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元素有组织的价值认同和共赢性、共有性文化。五是技术领先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有在现代同类企业中有比较优势性技术和差异化技术。
二、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元素
1.核心竞争力重视度不够
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管理者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度不够,不能把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放到足够的高度,对企业发展的谋划和核心指向没有超前考量,理性的思考和要素的提炼都有明显的欠缺,对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和竞争的比较优势理解也有偏差,往往迫于当下的市场竞争,对短期企业的经济利益过度的看重,而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缺乏全面的考虑。
2.企业高端人才储备量缺失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中,企业管理的高端人才,专业和专项的技术人才、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特别是许多企业没有专业研究无形资产的人才,如研究信息、设计商标、打造品牌专利等高层次人才实力不强,明显制约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度欠缺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应的企业管理制度的起点和基础都比较低,不能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性和高端性。比较多的企业实施的是融“情、义、理、章、法”五位一体的中“中庸式管理”制度。应该说,这些制度中既应有合理的一面,但带有太多的“人情味、道德化”成分[1]。还有国有企业的低效编制多,无为人员多,人员优势不能转化为人力优势,企业活力不足。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
4.企业内部管理的创新力不强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一个维度决定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创新力,其创新力包括企?I的文化力,如价值观的现代性、企业文化的时代性和企业员工的多元性。包括企业的人才力,如高端人才录用、选拔、激励和调配机制。包括企业的革新力,如技术创新和创新环境、特色技术的极端化。还包括企业的管理力,如企业的管理和沟通渠道、制度创新机制等。由于企业管理的体制的惯性和企业管理者的习惯思维的影响,企业经营者即不敢于创新,也不善于创新,以致于企业很难适应现展的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使企业的活力下降、竞争力减小和凝聚力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创新力明显不强。
三、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线图和对策
通过上述对于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元素分析,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应从下面6个方面寻求对策。
1.提升核心竞争的意识力
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活力和品牌力,就必须凝聚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的变化都是未知的,却又是迅猛的”[2]。要对企业发展的谋划和核心指向超前考量,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要素的提炼,二是要把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放到足够的高度,制定和谋划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发展的路线图。特别是要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在市场上形成独特的比较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上,要清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个指向就是资源的重新配置。也就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某一个方面来说,就是自身企业在同类企业发展中对所需资源的一种配置力,在某一个指向来说,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对企业所需资源的一种配置力。
2.构建人力资源的合力链
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活力和品牌力,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构建人力资源的合力链。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根本是人才。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优势是不可替代、不能复制的优势。要强化人力资源经营战略,凝聚起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全体员工不同层次的知识、技术能力。现代的人力资源的合力链就是把人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作为一种核心的资源。所以,要注重团队合力的开发,把员工的潜力变成实力,并上升为生产力。让人的才能在企业经营中发挥更加有为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强化人力资源的培育,有效形成人力资源的合力链。
3.强化管理制度的活力源
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活力和品牌力,就必须优化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障就是制度。要建立具有活力的企业管理制度。所以,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也就是要根据企业资源的配置力、产品的生产力、管理的经营力和市场的竞争力去建立具有现代视野又能联系实际的企业制度。要完善以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企业财务的有效运作为核心的制度。还要重点探索企业的分配制度、工资总额额定制度,还要建立起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制度。
4.丰富内部管理的创新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企业内部管理??新力。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内部管理的竞争。而内部管理的竞争就在于特色技术的竞争。因此,国有企业要完善特色核心技术营造的的技术创新体系。要以核心技术研发、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力争在一些优势技术领域里面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核心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物产中大集团是世界500强国有企业。是处在完全竞争领域的体制内的国有企业。若干年来,一直长盛不衰就是通过创新。如:通过信息、物流、金融、供应链等技术创新途径;通过以电子商务为指向的交易方式革新;以连锁经营为主导的流通形式创新;以全面进入生产业、形成服务贸易的业务结构的业态创新;以价值链优化、成本领先的盈利模式创新;以体现品牌价值的差异化模式创新;以企业架构(组织职责流程规章考核等)变革的制度创新。七大创新在外部争取市场竞争的条件,内部推进经营机制的转变。创新的实践从未穷尽。于2012年世界排名484位到2016年最新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位居359位,位居世界强企之林。
5.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力
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决定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力。一是要强化决策管理力。要清楚,企业的决策有不确定因素的决策,因为没有人预知未来。决策的正确恰当与否将直接关系着管理的成败。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一句名言“做对的事情甚于把事情做对”[3]决策的成功是管理工作最大的成功。因此,企业领导要练就一身应变本领以便调整决策。二是要强化成本管理力。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企业的利润和成本密切相关,尤其处在高成本经营、微利时代,变化莫测的环境里,降低成本是企业成长获利的根本途径。成本领先:在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行业中,谁把成本控制在平均线以下,谁就拥有竞争优势。三是要强化品牌意识力。品牌管理本质上就是品牌资产保值增值,要统筹实施品牌管理,制定品牌战略和实施意见,从确定品牌使命,品牌经营范围,品牌成长方向、品牌协同效应,品牌聚焦型组织、品牌驱动的业务流程、品牌导向的业绩管理和战略品牌分析、品牌型造、品牌推广提升、品牌巩固等进行谋划。四是要强化员工的高效执行力。执行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把企业战略、规划、方针、预算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要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引进创新执行工具(如平衡计分卡,无边界工作)以提升执行效率。
6.建立品质企业的文化力
篇8
内容摘要:本研究目的在运用资源基础和组织理论之观点,推导出研究假设,并建构知识管理程序之架构,用以分析台湾与大陆高科技产业的知识能量蕴育和整合之情形,进而探讨知识的整合与创新绩效对于核心竞争力之影响。运用多变量分析及透过台湾229家与大陆243家高科技厂商之调查问卷回收,本研究发现:知识能量、知识整合与创新绩效的交叉作用对于核心竞争力大体上呈现正向且显著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知识能量 知识整合 创新绩效 核心竞争力
以往竞争战略的观点较强调外部竞争优势之建立与维系,仅强调知识的创造与移转过程,较少着眼于知识整合课题之探讨。本研究拟透过知识基础论之观点探讨知识能量、知识整合、创新绩效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经由实证研究,了解两岸高科技产业之组织知识管理程序与创新绩效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现况,以知晓企业之概况。
理论与假设
(一)知识能量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以组织学习的观点而言,知识能量的蕴育可以透过组织学习的过程,而最终目的不外乎提升核心竞争力。Peters and Waterman(1982)认为有透过组织内部学习的企业往往可凝聚知识能量,而在面对变动的环境时能透过有效知识学习能力之建构往往比未透过学习途径而凝聚知识力量的企业更具有较佳的创新绩效。Grant(1996)则认为专门知识共通的重要性,而此共通性则有赖于组织内学习能力之开展与共同愿景的凝聚才能形成;Lei et al.(1999)也强调核心竞争力主要是透过组织学习发展出来的知识能量所奠基而成,并且认为问题的解决与创见和吸收知识是影响公司开创成长机会的基础能力。吴思华(1998)也强调知识的流通对于组织未来能力的增进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上述讨论,本研究获得以下的推论假说:
H1:知识能量对于核心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二)知识整合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以资源基础的观点而言,知识资源整合的程度和运作的特性不仅与资源的特性有关,而且透过资源整合机制之运作,能够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而竞争能力程度之开展,往往也须视资源整合软硬件能力之配合。所以,核心竞争力三大能力的提升,除了考虑知识资源的特性外,门槛能力和重要性能力必须视组织内软硬件机制有系统的运作,而且技术能力的有效运作,也要求组织内各单位合作无间的配合。另外,企业欲有效提升有形与无形竞争优势,则必须视企业内部文化与愿景的塑造程序而定(Leonard-Barton,1992;Kogut and Zander, 1995; Grant, 1996;Teece,et al.1997)。基于上述的讨论,本研究获得以下的推论假说:
H2:知识整合能力对于核心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三)核心竞争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一般而言,核心竞争力的建构与维持,对于创新绩效的提升有正向的影响作用,此乃由于核心竞争力的门槛能力与产品的制程或设备的重整有关。另外,建构良好的营销或商品化能力或是技术的改良、新技术的引进对于产品的创新也有正向的影响作用,换言之,不论是产品或制程的创新,都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发挥(Barney & Zajac,1994;Kogut & Zander,1995;Pitt and Clarke,1999)。Cohen and Levinthal (1990)和Nonada and Konno (1998)也认为透过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解读、累积和扩散,不仅是公司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也可保持产品和制程不断的创新,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Utterback(1994)则认为企业的创新活动不仅会受到产品市场、组织结构特性,例如科层化与官僚制度的影响,而且也认为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会影响产品与制程的创新。基于上述的讨论,本研究获得以下的推论假说:
H3:核心竞争力对于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研究样本
本研究问卷分两部分,分别选择了台湾与大陆的信息电子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台湾方面是以新竹科学园区、台中科学园区、台南科学园区之进驻厂商与台湾证券交易所之上市公司的电子类股为实证研究对象,共发出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样本总计229份,有效回收率达22.9%。
大陆方面是以上海地区与江苏苏州地区的高新技术园区的企业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共发出问卷800份,有效回收样本总计243份,有效回收率达30.38%。
中国台湾资料分析与发现
(一)信度检定
在“知识能量”方面,进行因素分析后萃取出“知识解读”、“知识蓄积”及“知识撷取”等三个知识能量因素,研究变量之Cronbach’sα系数为0.92。
在“知识整合”方面,进行因素分析后萃取出“社会化程度”、“合作程度”、“系统化程度”及“目标化程度”等四个知识整合因素,研究变量之Cronbach’sα系数为0.907。
在“核心竞争力”方面,进行因素分析后萃取出“未来能力”、“门槛能力”及“重要能力”等三个核心竞争力因素,研究变量之Cronbach’sα系数为0.977。
在“创新绩效”方面,进行因素分析后萃取出“管理创新”、“策略创新”及“制程创新”等三个创新绩效因素,研究变量之Cronbach’sα系数为0.97。
(二)典型相关分析与主要构面之回归分析
1.知识能量与核心竞争力之典型相关。如图1所示,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平方为0.676。“核心竞争力”与“知识解读”及“知识蓄积”呈高度正相关,与“知识撷取”呈中度正相关。“知识能量”与“未来能力”及“门槛能力”呈高度正相关,与“重要能力”呈中度正相关。针对典型变量的典型关系,此两构面的整体关系是,组织知识能量的程度越高,则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越佳。
假设H1:“知识能量对于核心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得到证实。
2.知识整合与核心竞争力之典型相关。如图2所示,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平方为0.687。“核心竞争力”与“社会化程度”、“合作程度”呈高度正相关,与“系统化程度”呈中度正相关。“知识整合”与“未来能力”、“门槛能力”及“重要能力”呈高度正相关。然而知识整合构面中的“目标化程度”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并不显著。针对典型变量的典型关系,此两构面的整体关系是,组织知识整合的程度越高,则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越高。
假设H2:“知识整合对于核心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得到部分证实。
3.核心竞争力与创新绩效构面间之回归分析。本研究为验证假设,采用复回归分析方法,藉以了解核心竞争力对于创新绩效构面的影响,如表1所示。
核心竞争力对管理创新的影响。核心竞争力对管理创新影响的复回归模式呈现正向且显著的影响(R2=0.789,F值=284.761)且具显著解释能力(P<0.001)。表示组织为了维持未来竞争优势所必须发展的能力,与组织面临竞争压力时所需具备的支持性能力和基本技术之能力,可透过知识管理程序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产品质量完善、功能改变与新产品开发的有效程度提高。
核心竞争力对策略创新的影响。核心竞争力对策略创新影响的复回归模式呈现正向且显著的影响(R2=0.705,F值=182.616)且具有显著解释能力(P<0.001)。表示组织愈重视发展的能力,与组织面临竞争压力时所需具备的支持性能力和基本技术之能力愈佳,则愈能掌握本身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或创造新价值,能够比同业更能领先提出成功的策略。
核心竞争力对制程创新的影响。核心竞争力对制程创新影响的复回归模式呈现正向且显著的影响(R2=0.249,F值=26.247)且具显著解释能力(P<0.001)。表示组织为了维持未来竞争优势所必须发展的能力,透过知识管理程序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产品制程或工作流程改善的有效程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效果。
综合以上,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影响创新绩效程度,而组织的未来能力与门槛能力对于组织的创新绩效尤为显著,而重要能力对于策略创新未达到显著影响。
假设H3:“核心竞争力对于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得到部分证实。
大陆资料分析与发现
(一)信度检定
在“知识能量”方面,进行因素分析后萃取出“知识解读”、“知识蓄积”及“知识撷取”等三个知识能量因素,研究变量之Cronbach’sα系数为0.864。
在“知识整合”方面,进行因素分析后萃取出“社会化程度”、“合作程度”、“系统化程度”及“目标化程度”等四个知识整合因素,研究变量之Cronbach’sα系数为0.853。
在“核心竞争力”方面,进行因素分析后萃取出“未来能力”及“门槛能力”等两个核心竞争力因素,研究变量之Cronbach’sα系数为0.937。
在“创新绩效”方面,进行因素分析后萃取出“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及“服务创新”等三个创新绩效因素,研究变量之Cronbach’sα系数为0.943。
(二)典型相关分析与主要构面之回归分析
1.知识能量与核心竞争力之典型相关。如图3所示,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平方为0.506。“核心竞争力”与“知识撷取”及“知识蓄积”呈高度正相关,与“知识解读”呈中度正相关。“知识能量”与“未来能力”及“门槛能力”呈高度正相关。针对典型变量的典型关系,此两构面的整体关系是,组织知识能量的程度越高,则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越佳。
假设H1:“知识能量对于核心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得到证实。
2.知识整合与核心竞争力之典型相关。如图4所示,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平方为0.371。“核心竞争力”与“社会化程度”、“系统化程度”与“合作程度”呈高度正相关。“知识整合”与“未来能力”及“门槛能力”呈高度正相关。然而知识整合构面中的“目标化程度”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并不显著。针对典型变量的典型关系,此两构面的整体关系是,组织知识整合的程度越高,则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越高。
假设H2:“知识整合能力对于核心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得到部分证实。
3.核心竞争力与创新绩效构面间之回归分析。本研究为验证假设,采用复回归分析方法,藉以了解核心竞争力对于创新绩效构面的影响,如表2所示。
核心竞争力对管理创新的影响。核心竞争力对管理创新影响的复回归模式呈现正向且显著的影响(R2=0.521,F值=132.38)且具显著解释能力(P<0.001)。表示组织透过知识管理程序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产品制程或工作流程改善的程度愈高。则组织维持未来竞争优势所必须发展的能力(譬如:技术改良、生产流程自动化以及侦测回馈或预测的能力等)愈佳。
核心竞争力对组织创新的影响。核心竞争力对组织创新影响的复回归模式呈现正向且显著的影响(R2=0.285,F值=49.158)且具有显著解释能力(P<0.001)。表示组织为了维持未来竞争优势所必须发展的能力愈高,对应全球化布局的维修与服务的经验与能力愈佳,对管理的经验与能力亦愈佳。
核心竞争力对服务创新的影响。知识能量对服务创新影响的复回归模式呈现正向且显著的影响(R2=0.365,F值=68.855)且具显著解释能力(P<0.001)。表示组织为了维持未来竞争优势所必须发展的能力愈高,对于处理客户对于公司的建议或抱怨的能力愈高,并重视与上下游供货商之间的关系管理。
综合以上,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影响创新绩效程度,而组织的未来能力与门槛能力对于组织的服务创新尤为显著,而门槛能力对于管理创新与组织创新未达到显著影响。
假设H3:“核心竞争力对于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得到部分证实。
研究结果
本研究实证显示台湾与大陆高科技产业中知识能量的知识解读、知识蓄积与知识撷取程度越高,对于核心竞争力之门槛能力与未来能力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知识的取得与吸收对于建构基础的竞争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如能进一步内化系统化知识,则对提升未来竞争性能力有正面影响。此点结论呼应Nonaka and Takeuchi(1995)强调知识管理运作程序和知识转换程序之重要性。
就知识整合对核心竞争力之影响而言,台湾与大陆高科技产业的研究结果均显示当知识整合的社会化程度提高配合弹性的增加,系统化程度提高配合效率之提升以及合作程度提高配合运作范围的扩大,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未来能力与门槛能力有正向的影响。此点结论强调知识整合、软硬件设施工具之妥善运用,不仅可以建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门槛能力,而且也能培植未来性能力。此点结论可以呼应Long and Vickers-Koch(1995)和Kay(1993)强调知识整合是建立核心竞争力或独特性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
就核心竞争力对创新绩效之影响而言,台湾与大陆高科技产业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影响创新绩效程度,而组织的门槛能力与未来能力对于组织的创新绩效尤为显著。企业欲提升整体的创新能力,除了组织内部成员学习能力的培养外,也要其它相关措施的相辅相成,譬如:硬件设备的支持、企业文化的建立、主管策略意图的塑造等,都是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手段。就短期而言,以制程或产品的改变及创新最有效,然而,就长期而言,则必须本业上的改变或创新,才能维持长久。而核心竞争能力在一段时间后需要重新赋予定义与被保护,否则就会因为时间而丧失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思华.知识流通对产业创新的影响[R].第七届产业管理研讨会,1998
2.芮明杰,陈娟.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与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Barney,J.B.,and Zajac,E.J.“Compet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Toward and Organizationally-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4,15,5-10.
4.Cohen,W.M.,and Levinthal,D.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5(1),128-153.
5.Grant,R.M.“Prospering Dynamically-Competitive Environment: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s Knowledge Integration”[M].Organization Science,1996, 7(4), 375-387.
6.Kay,J.,“The 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Success”[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7.Kogut,Bruce and Zander, Udo,“Knowledge and the Speed of the Transger and Imitaiton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 Empirical Test”[J].Organization Science. 1995, 6(1):76-92.
8.Lei,D.,Solcum,J.W.,and Pitts,R.A.“Designing Organization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Power of Unlearning and Learning”[J].Organizational Dyanamics, 1999,27(3):23-38.
9.Leonard-Barton,D.,“The Factory as a Learning Laboratory”[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2,34(1):23-38.
10.Long,Carl and Vickers-Koch, Mary,“Using Core Capabilities to Cre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5,24(1):6-21.
11.Nonaka,Ikujiro and Takeuchi,Hirotaka.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2.Nonaka,Ikujiro and Konno,Nobour,“The Concept of ‘BA’: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Creation.”[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8,40(3):40-55.
篇9
[关键词]职业核心竞争力;营销专业测评标准;能力培养体系;提升路径
[DOI]10.13939/ki.zgsc.2016.31.190
全国高校九成以上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供给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在不断提高,劳动就业供需关系出现结构性错位。基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山东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而培养并提升山东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竞争力是解决山东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提高就业质量,服务山东省经济建设的关键举措。
1重要概念及关系
1.1重要概念
1.1.1职业核心竞争力
职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学生以掌握专业岗位能力为基础,经过整合专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从自身实际职业能力体系现状出发,培养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业核心能力,从而形成不易被职业竞争对手效仿或取代的优势,这就是职业核心竞争力。
1.1.2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核心竞争力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核心竞争力指的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它源于市场营销专业所具备的专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它通过高职院校建立一套有效的能力培养体系和测评标准的提升路径来激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形成自身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1.1.3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能力是在高校毕业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市场调查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推销技巧,客户管理能力等)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分为三个部分:
基础核心能力: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包括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等;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包括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等;延伸核心能力:领导和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心理承受能力,包括领导能力和其他能力。
1.2关系及能力层次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竞争力包括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它不是单纯的加和,而是针对不同岗位和职位,按能力层次划分,从自身实际职业能力体系现状出发,经过个人长期整合形成的不易被对手取代的优势。
能力层次分为三种:能力基础层,能力中间层和能力高级层。其中能力基础层包括专业岗位初级知识和技能、信息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交能力,它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找到工作的基础前提能力,是营销助理以及初级营销业务员所具备的能力。能力中间层包括专业岗位中级知识和技能、职业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职业礼仪和执行力,它是营销主管或区域营销主管所具备的能力。能力高级层包括专业岗位高级知识和技能、自我管理能力、领导力、决策力和研究能力,它是营销经理以及更高职位所需要的能力。
图1职业核心竞争力构成来源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指在能力基础层具备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情况在能力中间层和能力高级层融合之下,形成不易被职业竞争对手效仿或取代的优势,这就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山东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研究,就是基于上述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层次,提出不同层次职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培养体系和测评标准。
2山东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2.1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欠缺
2.1.1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全
高职院校学生相比本科院校来说,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短,高校都是按学期开设专业课,这导致离毕业时间最近的专业课知识比开设时间最早的掌握好。毕业工作期间是将理论知识全面整体运用到工作岗位中,85%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反馈工作中用到的理论知识概率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全。
2.1.2专业理论运用不灵活
在实际工作中,就业单位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反映将专业理论知识整体宏观用到工作岗位中难度大,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不灵活。比如市场调查问卷整理情况,营销战略知识运用到实际营销岗位的完成情况等不理想。
2.1.3营销策划方案撰写能力较差
92.3%的新就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不能独立完成营销策划方案的撰写,5%的学生能撰写出来一份营销策划方案,但是不完整也不规范。只有2.7%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一份比较专业的营销策划方案,并得到领导认可。
2.1.4客户管理能力几乎为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客户管理能力几乎没有,新入职的毕业生关于客户管理方面的能力一概不知,不懂主动去搜索客户,甚至是潜在客户来公司都被老员工抢先接待,公司分配的客户都无法维护好,导致客户流失现象严重。
2.2信息处理能力较差
2.2.1对公司和产品的信息处理能力差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将来走向哪一行业规划不当,甚至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前没有规划,加上新入职对公司和产品的基本资料掌握慢,严重影响分配到营销业务岗位的工作开展顺利与否。
篇10
在当今社会经济大环境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谋求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加强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加强企业的核心业务的拓展,加强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的培育。在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非核心业务的发展同核心业务的发展是同样重要的,核心业务是一个企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那么非核心业务的发展就是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服务的,是企业发展的充分条件。如果非核心业务不能够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不会均衡,核心业务的发展也必将缓慢或者停滞不前。所以企业的发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需要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蕴发展于未来。
一、核心业务需专业的必要性
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其灵魂是企业的核心业务,评判一个企业强大与否,标准在于它的灵魂是否充满活力。企业核心业务指的是那些直接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服务的业务,也就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增值过程,是企业利润的源泉。整合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提升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也就是在当今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原来可以自主全能一条龙生产的某些产业,将越来越细化,分门别类的形成各自的专门企业,所以一个企业不应该再样样通、样样松,而应该集中创新、整合自己的核心业务,这种集中精力于某些环节的做法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前提,也是一个企业行政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例如美国最大的运动产品商耐克公司,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设计与营销,同时将生产制造外包,因为在运动鞋业,制造环节料重工轻,规模经济效益有限,生产工艺成熟,创造价值主要取决于新产品的开发和营销组织管理。所以一个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企业的灵魂,良好的核心业务能力,有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非核心业务做到专业的重要性
非核心业务是够能够给核心也无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保证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也同核心业务一样的重要,非核心业务做到专业,可以起到多重良好效果,进而达到提升整体竞争力的目标。这就是一些企业选择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的原因:利用他人的核心业务,来为自己企业的核心业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新时代企业发展的新特色。
1.塑造企业文化
著名的企业家马云曾经说过,三流企业做项目,二流企业做推广,一流企业做文化。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企业,不会把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这是不正确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两个重要的条件,企业的核心业务的发展以及非核心业务是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核心业务。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稳定核心员工队伍,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员工是企业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企业文化以概括、精粹、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明示着企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经过长期教育、潜移默化,铭刻在核心员工心里,成为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二是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营造“人人重视人才,人人追求人才”的成才环境,有利于核心员工脱颖而出;三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拓展企业文化的内涵,使核心员工能够不断创新。如果把氛围搞好了,良好的企业文化也就建立起来了。
2.提升品牌形象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塑造优秀的品牌形象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消费者在购买任何产品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产品的品牌,以及品牌背后所代表的产品内含、企业实力、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体系等。在科技迅速发展、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下,技术、质量等硬件指标已经难以独立支撑优秀的品牌形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品牌的形象包装。例如,在大众4S店保养车辆,进门马上有接待人员迎出来,询问进店需求,全程陪同,进行引导,提供咖啡,在等待期间为客户提供免费上网的电脑,对于保养的车辆免费提供洗车服务。虽然价格不菲,但是高于人们的心理预期,给客户物有所值的感觉。
3.以个性化来抢占市场份额
例如一些汽车行业,国产车中,某些牌子的车,整体性能并不是非常出色,却也卖得的很好,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原因何在?因为它们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营销优势。也就是将营销外包给专业的营销团队,享受其他企业的核心业务带来的优势。就拿长安系列来说吧,长安系列小汽车,上市的主要优势是款式时尚。吉利汽车则是价格低廉。这都是它们将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销售团队所带来的优势和产品卖点。当然,汽车生产厂家的核心业务,是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但是,在整体性能提高程度有限的情况下,在其他的非核心业务方面选择外包,将原本不是企业优势的业务转包给专业的,以销售为核心业务的企业,享受他们提供的核心业务,对于提升整体竞争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 上一篇: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原理
- 下一篇:国外对企业并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