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

篇1

财务制度必要性框架体系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含义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概念

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就是指企业的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及要求所制定的,是用来完善并优化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所依据的具体规则体系,是整个财务制度体系中的操作性、基础性的财务制度。

2.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所依据的是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同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管理要求。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一般应当包括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利润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资金指标的分解、归口分级管理办法、资金使用的审批权限、信用制度、收账制度、进货制度;成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费用审批权限、成本降低指标以及分解等;利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利润分配程序、利润分配原则、股利政策等。

(二)企业财务制度同时具有以下内涵特性

1.制度具体界定了内部财务主体的范围,即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级次、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的关系,以及企业与联营单位、投资与被投资单位、内部承包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

2.制度具体划定了内部财务管理的岗位,即明确相应的关系责任。

3.制度具体择定了企业的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即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

4.制度具体确定了财务管理与内部责任单位的相互衔接关系,其中包括责任中心的划分、责任核算、责任控制和责任奖惩等。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具体是以国家相关的财税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将企业内部理财活动的组织机构、财务战略与政策、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规范化、文件化,进而据以指导和处理理财工作的过程。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工作的新任务,企业只有科学地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才能实现自主理财、科学理财,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做到合法理财,使政府的宏观调控落到实处。

1.科学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是发挥其作用与功能的前提条件。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作为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财务制度具有以下功能:一是降低费用,即降低财务管理行为中的交易成本,使经济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合理稳定的预期,降低市场活动的不确定性,抑制腐败行为;二是保障合作,即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内部财务制度能够给人们提供有关行为约束的信息,规范理财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提供激励,即提高激励约束机构的兼容程度,形成持续性的、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内部财务制度可以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劳动,使经济行为人所付出的成本与所得到的收益有机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对各项活动的创新者给予激励和奖惩,并防止别人“搭便车”。

2.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财务制度的格局变化为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正将微观经济管理权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自归还企业。相应地,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应与所处的经济环境相适应,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格局只能是:国家制定《公司法》、《税法》以及《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财税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实施强制性的粗线条约束;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可选择范围内,自主选择财务管理的目标、战略、政策和方法,并设计制定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形成自主性的理财行动指南和规则。在这里,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和趋势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作为在国家有关财务法规指导下的基层财务行为规范的地位得以确立,并取代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成为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重点。

3.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大了当前企业科学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它标志着我国市场将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从财务角度看,我国企业的理财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范围、方式方法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夯实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起科学的内部财务制度,规范和优化财务制度行为,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原则、要求及依据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质量,设计时必须以一定的原则作指导。

这些原则除了包括符合国家法规、适应企业特点和管理要求、切合财务管理的技术水平、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制度相协调、以及具有系统性等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下列原则: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稳定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原则;效益性原则。即要求进行财务制度设计时要考虑设计和运行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结合。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要求

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要同时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保证企业财务预期的实现。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就应当做到:

1.整体协调性。即财务制度设计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协调,具有合力,并保证财务制度能够服从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2.多样性与多层次性。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涉及到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和企业理财的各个环境,并都有着特定的计划和目标,这些目标有着不同的性质、层次和期限,因此制度设计的目标也应体现多样性、多层次性以及阶段性;

3.定量性。就是指在制定财务制度目标时,要努力把所要达到的目标数量化,以尽量消除定性判断所带来的主观随意性,使制度设计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依据。

科学有效的制度从根本上说都是理论与具体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的产物,因此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依据,从一般意义上讲应包括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个方面。就理论依据而言,除包括现代财务理论,还包括了哲学原理以及系统理论、信息理论和控制理论的现论及技术等,它们能够为制度设计提供理论和一般方法指导,确保制度设计正确、有效,充分体现科学化、民主化要求。而具体实践依据则主要是体现为对客观条件的要求:

1.国家财税法规以及发展状况(包括国家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形势),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基本依据。

2.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是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3.企业的根本利益和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4.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的技术手段,也是企业财务制度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方法及内容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制定方法及内容主要取决于所涉及的企业财务制度的目标。有必要先讲明什么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目标。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它对于整个制度设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受制于内部财务制度目标。从实质上看,内部财务制度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现实与未来、管理者与所有者和债权人、内部各部门之间、内部员工之间等一系列矛盾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而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就是将这些矛盾相互统一、均衡的结果在观念上的一种创造性表现。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一般目标可简单归结为:要设计适应与企业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用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方法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需要借助于文字说明、表格和流程图等具体形式来反映所设计的财务制度内容,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由于财务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不同性质和范围,制度设计的条件、方式和要求多有不同,因此,方法选择应当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一般说来,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法

1.实地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是设计准备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地调查的方法很多,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岗位访问、开座谈会、问卷测试、请求有关人员提供书面材料等方法获得财务制度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方法的应用都必须把握要领,而且所收集、掌握的材料应包括批评性意见和建设性意见两类。

2.分析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方法是设计人员应付和解决面临的制度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直接影响到制度设计的质量。

3.制度实验方法。一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往往要先做实验,取得经验,再全面推广。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实验,其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确定制度实验的对象、模式、方案和措施,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围绕制度设计目标,努力寻找问题,及时修正,以求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内容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一个系统,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可按管理的职能、对象、环节等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制度体系:

1.按管理的职能分为内部委托受托责任制度、内部决策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结算制度;

2.按管理的对象可分为财务管理体制、资本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入利润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与评价制度;

3.按管理的环节分为财务结算与计划制度、财务控制与分析制度、财务考核与评价制度、财务监督与检查制度。

五、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框架体系

财务通则要求企业建立“企业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在此统一要求下,企业需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决策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预警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等相关内部财务制度。

目前在我国大中型企业也存在类似的财务制度,然而众多的财务制度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存在何种必然联系,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应当以财务通则为指引,以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为体框架,建立以财务决策制度为基础,以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为核心,以财务预警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为保证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在整体的结构框架体系下,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基本内容:第一部分:财务监督制度,主要用来监督并预警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制度、财务决策制度和财务预算制度等事项。第二部分:会计核算制度,其主要是管理财务预算制度、会计科目的核算制度和成本的核算制度的内容。

六、结语

总之,强化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倡导开展内部财务制度,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更是历史进步的体现。从内部财务制度理论发展和实践历程来看,内部财务制度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过程,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内在积极性能力,它表现为系统的、动态的、主动的和持续的管理活动过程。我们国家有必要完善并优化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得我国会计体系更完整,更优越,更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长胜.企业财务制度设计与案例大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0.

篇2

关键词:内部财务管理 内部财务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日趋完善,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执行会计法规的具体补充,也是一个单位规范会计执法行为最有利的实施。只有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产生出会计工作规范的效果来,同时也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内有助于企业经营方针目标的实现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有利于业务处理的效率和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外有助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和国家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时,在保证国家政策、法律有效地贯彻执行的同时,应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等情况。

一、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企业自我调节能力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时,应先考虑企业管理中现存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风险的现实问题。在统一会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从企业内部管理出发,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的制度。在《会计工作规范》的基础上规定每人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履行的职责、程序。建立全员岗位责任说明书,描述每个岗位的内容、职责、上下级关系和任职条件等,使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在处理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和流程环节,使财务工作的每一细节都有规范会计人员行为的含义,严格把关,防止各种“细菌”的侵袭。

二、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实施预算控制,达到企业既定目标

编制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管理的最高层负责决策、指挥和协调。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是为了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计划。从一定意义上讲,全面预算也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规划的授权批准,使企业每个员工在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条理地进行。全面预算对企业经营业务确定了数量化目标,企业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同时再与企业预算的编制进行审核落实,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监控,找出差异,进行分析与调整来考核企业各部门工作业绩表现。

三、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增强企业职业培训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核心的要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程度,一切控制都围绕这一点进行。增强企业职业培训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工作规范的前提,熟悉法规是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内心信念的基础。会计工作事事处处涉及执法守规的问题。如果会计人员连国家规定的法律都不熟悉,其结果必然会降低甚至丧失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要加强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需要强化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不仅能记账、算账、报账,更主要的是通过记录分析、总结经济状况,最终反映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决不简单地将会计科目看成是单纯的分门别类地进行会计核算,而是分门别类地反映经济内容的结果及其是否符合投资人或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在此意义上理解其重要深远的作用,会计人员即使在重压之下也不会轻易违心地做假账。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是必要的。

在知识经济中,对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利用的能力,成为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不论是获取共享知识,还是利用知识,都决定着企业能否收集到大量及时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能否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迅速传递和交流,能否率先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占领市场的高点,把握先机。所以,不断更新知识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

四、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增强企业的监督机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只是框架性的,只有在内部控制结构或内部控制范围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的方法执行内部控制效果才能更好。组织规划设计控制,首先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企业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经理和总会计师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关系,对财务管理来说,即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模式。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的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企业内部不相容的职务有:①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②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③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④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⑤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其次是对授权批准的监督控制。处理的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有相应的授权批准程序,并按照有关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以保证每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在会计系统监督控制方面,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制约,以保证所有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均及时、完整、准确、合法。只有控制的程序确定无疑时,对内部进行连续监控才是可能和有意义的,从而促进企业堵塞漏洞、挖掘潜力、提高效能。

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企业应变能力

内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控制的目的是要使企业的一切都在管理人员掌握之中,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要实现每一人和每一物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设计内部控制的管理人员必须事先预计到各种可能性,规定每一个人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履行的职责、程序和手续,并据此制定政策。管理人员不是先知,只能根据自己的历史经验和逻辑推理能力来预测各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其变化不仅无法控制,而且难以预测。多样化的客观需求和频繁变化的市场要求企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及时调整。而这些是难以从历史经验中找到现成答案的。因此,未来的内部控制应着眼于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

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我国的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问题属于一项短板,换句话说,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其中还存在着相当大一部分的问题需要被解决,这对企业实力的增强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施工和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从根源上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与经济效益,使自身能够更加长远的发展下去。

一、现代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现代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虽然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了解,如若不然,任其发展下去,则会导致整个施工企业出现财务方面的困难,从而使企业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长远的发展下去,总的来说,我国现代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足够的资金控制能力、缺乏足够的资金管理能力及企业的经营成本过大等问题,而由此衍生的问题更是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以下文章主要就施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缺乏足够的资金控制能力,且不能有效的处理债券债务关系

拥有资金控制能力,且能够有效的处理债券债务关系是作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的职责,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现代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领域在这两方面均存在不足,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均拥有较多子公司,因此其资金便较为分散,如果想使施工企业总公司能够纵览大局,就一定要提高其资金控制能力,而现如今,很多施工企业非常缺乏这种能力,甚至根本无法及时的了解子公司资金的动态,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总公司的资金风险,使企业无法更好的控制资金的来源及流向,对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消极的阻碍作用,同时,一旦总公司缺乏足够的资金控制能力,那么相应的,也就无法有效的处理债券债务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施工企业无法很好地对应收账款进行控制;其次,一般在工程完成之后,施工企业通常需要立即对需要结算的账目进行结算,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因此也就带来了结算效率低下的问题;再次,在应收账款方面,施工企业一定要注意控制其期限,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期限都已经超过了三年,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二)缺乏足够的资金管理能力,且无法有效的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除了资金管理能力之外,施工企业在财务方面还需要具有足够的资金管理能力,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并不能有效的管理自身的资金,同时也无法有效的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因此,企业也就无法很好的保证其资金的完整性与可利用性,同时,施工企业一旦出现资金管理能力缺失的问题,那么同时也将会导致其失去对资金的监督能力,而企业的资金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则很容易发生长期大额预提费用的状况,久而久之,企业则会因为资金问题而走向灭亡。

(三)施工企业的经营成本过于巨大

经营成本是一个企业在经营之初需要投入的时间及资金内容,而一个企业如果想要获得经济效益,就不得不面临经营成本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经营成本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本越高,那么相应的,其经济效益也就不会特别显著,反之,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本越低,其经济效益便会越高,因此,节约经营成本已经成为了当今企业十分重视的一项问题。当今社会,企业想要在某一领域立足,需要面临的市场竞争的压力开始越来越大,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同样如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在经营之初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中标到签订施工合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一期间,施工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才能中标,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即使企业获取了较高的利益,从整体上讲,其经济效益还不是非常乐观的。

二、使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得到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得到完善

从上述内容中不难看出,我国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因此,想要使施工企业能够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一定要提出相关的措施以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得到加强,使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得到完善。

(一)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督工作

施工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流动性强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企业所在的地点与项目部都会存在很远的距离,这就为管理方面带来了困难,因此,通常在施工过程中都是需要企业总部指派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监督的。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的只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财务人员实施其监督工作时,如果项目部的工作人员提出的某些要求不符合财务制度,那么财务人员便会对其进行阻止,这便很容易导致两者之间出现矛盾,同时,由于没有会计委派制的保证,财务人员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因此项目部便很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方法行事,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保证是非常不利的。实施会计委派制是监督工作的一部分,当实施会计委派制以后,会计人员的地位就会有所提高,同时施工企业应当做好领导相关工作,这样就会使得会计人员能克服领导要求和制度制约之间左右为难的现象,这样有利于使得会计人员按照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处理财务业务,从而使得财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及时可靠性得到有效地提高,对财务的监督要加强力度,防止国有财产的流失,从而使得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中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因此想要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就一定要加大力度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来执行,同时,还需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管理、财产清查、内部稽核、内部牵制、以及岗位交接和原始记录管理等诸多工作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施工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基础,从而使其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对企业中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依靠。一个施工企业若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就要建立企业内部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财务管理成本,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性,使得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作。

(三)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项工作能否被更好地完成,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同样如此,想要使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得到改善,首先就要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如果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那么将会影响财务工作的整体质量,从而对企业的整体运营产生影响。一个施工企业若想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就要先制定适合该企业发展的经营发展财务制度,随后还要带动一批财务人员积极贯彻执行财务制度,保证制度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向企业领导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同时培养一批具备良好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财务人员,使其遵守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客观公正的做好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同时可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的职业培训,使得其核算能力进一步增强。财务人员作为施工企业诚信经营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加速,对财务人员要求的职业道德水平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提高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施工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提升了工作人员的能力,才能从根源上保证企业财务的整体工作质量。

三、结语

通过文章的论述不难看出,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同样如此,想要使施工企业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就一定要完善其中的财务制度。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如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企业或有关部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其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施工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任延海.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J].科技信息,2010(01).

[2]冯志刚.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浅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篇4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应用

企业财务管理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准确和物资财产的完整安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具有对企业内部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制约和协调的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制衡机制,在实现其经营的安全、流动性以及效益中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正确合理的研究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简述

1.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指的是一个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授权控制、分工控制、财产安全控制、业务记录控制、人员素质控制、全面预算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和风险防范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2.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财务管理关系

(1)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内部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是制度管理为主,利用财务制度来解决企业各行为主体约束和激励存在的不对称,并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各部门进行指导和协调,以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通过合作、沟通和调节的方式,来整合财务与分散及个别的业务,以共同追求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内部控制的任务。由此可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内部控制。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是内部控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只限于决策的合理确定、财务预算切实可行的制定,不控制实施预算的行动,企业就很难实现预定的财务目标。可见,企业财务控制的规划措施和依据是企业的财务预测、决策和预算,如果企业的预测、决策和预算没有内部控制将会变得没有意义。

二、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中受传统经验型管理办法影响较深,企业管理中行政指挥现象普遍存在,以至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进而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无章可循的混乱境况。以使企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时,以强调灵活性为主,却不按规章制度办理。丧失了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严肃性。有些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形式化,加大了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难度。

2.内部控制人员素质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普遍存在着没有专业文凭和职称,有的甚至没有会计证,在工作中松懈怠慢、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和责任心、无视法规、弄虚作假,这些都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有些企业没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控制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面对新问题和新情况时,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直接影响了对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3.内部评价和监督机制问题

我国目前很多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和标准,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没有完善的制衡机制,使企业财务管理的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不相容职务不能相互分离,决策层、部门及岗位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制约,导致了检查评价和监督都流于形式大于内容,使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无法得到有效运用。

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个高效、完善、适用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改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的环境,采购、财务、纪检牵头,审计是内控体系建立的基础,财务风险的降低要做好对事件前、事件中、事件后的监控工作,并要求企业各部门积极的配合实施,相互制约,相互牵制。

2.加强培养内部控制人员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在录用财务管理内控制人员时要严把关,企业还要对财务管理控制人员进行做好岗前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工作,以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企业还要采取一些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法,使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得到发挥最大的作用。

3.企业内外监督相结合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监督给予审计科监察权利的同时,企业也要给予外部监督力量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以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和合法性,企业要对一些社会机构和审计、税收、物价等单位对其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的检查进行鼓励并积极的配合,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得到健康有序的运用。

四、结论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运用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运用中的问题,企业只有积极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运用,才能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进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栗金奎:试论如何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12).

[2]曾 芳: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投资管理,规范公司投资行为,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保证资金运营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根据外部规范与公司具体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各子公司及各分公司的投资行为。

第三条 本制度所指投资分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两部分。

1.对外投资指将货币资金以及经济资产评估后的房屋、机器、设备、物资等实物以及专利权、商标权和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

2.对内投资指利用自有资金或从银行贷款进行基本建设、技术更新改造以及购买和建造大型机器、设备等投资活动。

第四条投资目的

1.充分有效地利用闲置资金或其他资产,进行适度的资本扩张,以获取较好的收益,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2.改善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条 投资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

3.规模适度,量力而行,不能影响自身主营业务的发展。

第二章对外投资

第六条 对外投资按投资期限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1.短期投资包括购买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或自库券以及特种国债等。

2.长期投资包括:

(1)出资与公司外部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成立合资或合作制法人实体;

(2)与境外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开办合资、合作项目;

(3)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其他法人实体的生产经营。

第七条 投资业务的职务分离

1.投资计划编制人员与审批人员分离。

2.负责证券购人与出售的业务人员与会计记录人员分离。

3.证券保管人员与会计记录人员分离。

4.参与投资交易活动的人员与负责有价证券盘点工作的人员分离。

5.负责利息或股利计算及会计记录的人员与支付利息或股利的人员分离,并尽可能由独立的金融机构支付。

第八条 公司短期投资程序

1.公司财务部应根据公司资金盈余情况编报资金状况表。

2.证券资金部分分析人员根据证券市场上各种证券的情况和其他投资对象的盈利能力编报短期投资计划。

3.公司的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和董事会按短期投资规模大小和投资重要性,分别依照各自的职权审批该项投资计划。

第九条 公司财务部按照短期证券类别、数量、单价、应计利息以及购进日期等项目及时登记该项投资。

第十条 公司应建立严格的证券保管制度,至少由两名以上人员共同控制,不得一人单独接触有价证券,证券的存人和取出须详细记录在证券登记簿内,并由在场的经手人员签名。

第十一条 公司购人的短期有价证券须在购入当日记入公司名下。

第十二条 有价证券的盘点工作应由公司财务部和证券资金部负责组织实施o

1.证券保管员和会计人员应在每月终了时进行月终盘点,并完成下列程序;

(1)盘点前必须将截止当月最后一天的证券登记入账并结出结存额;

(2)实地清点实物,核对卡片;

(3)月终编制“有价证券盘点表。

2.财务部根据“有价证券盘点表”,认为必要时,可以抽样核对,复核盘点表。

3.年终时,根据公司盘点指令。,组织人员,全面清点,编制“有价证券盘点表”,并由公司财务部负责人(或聘请注册会计师)参加监盘。

第十三条 公司财务部应对每一种证券设立明细账加以反映,每月还应编制证券投资和盈亏报表,’对于债券应编制折、溢价摊销表。

第十四条 公司财务部应将投资收到的利息、股利及时人账。

第十五条 应由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以及董事会按其职权批准处置公司短期投资。

第十六条 公司对外长期投资按投资项目的性质分为新项目和已有项目增资。

1.新项目投资是指投资项目经批准立项后,按批准的投资额进行的投资o

2.已有项目增资是指原有的投资项目根据经营需要,在原批投资额的基础上增加投资的活动。

第十七条 对外长期投资程序

1。财务部协同投资部门确定投资目的并对投资环境进行考察;

2。对外投资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投资意向书;

3.对外投资部门编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财务部和总经理办公室;

4.财务部协同对外投资部门编制项目合作协议书;

5.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报批手续;

6.对外投资部门制订有关章程和管理制度;

7。对外投资部门项目实施运作及其经营管理。

第十八条 对外投资权限

1.所有对外长期投资项目,均由总公司批准或由总公司转报董事会批准,各子公司、分公司无对外投资权,但享有投资建议权。

2.总公司应在受理对外长期投资项目立项申请后一个月内做出投资决策。

第十九条 经批准后的对外长期投资项目,一律不得随意增加投资,如确需增资,必须重报投资意向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十条 对外长期投资兴办合营企业对合营合作方的要求

1.要有较好的商业信誉和经济实力;

2.能够提供合法的资信证明;

3.根据需要提供完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相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 对外长期投资项目必须编制投资意向书。项目投资意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投资目的;

2.投资项目的名称;

3.项目的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4.投资项目的经营方式;

5.投资项目的效益预测;

6.投资的风险预测(包括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政治风险);

7.投资所在地(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情况、经济政策;

8.投资所在地的外汇管理规定及税收法律法规;

9.投资合作方的资信情况。

第二十二条 国(境)外投资项目还应提供如下资料:

1.有关投资所在国(地区)的现行外汇投资的法令、法规,税收规章以及外汇管理规定;

2.投资所在国(地区)的投资环境分析、合作伙伴的资信状况;

3.投资外汇资金来源证明及投资回收计划;

4。本国驻外使馆及经参处对项目的审查意见;

5。本国外汇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三条 投资意向书(立项报告)报总公司批准后,对外投资部

门应委托专业设计研究机构负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总论

(1)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及其经济意义;

(2)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o

2.市场预测和项目投资规模

(1)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

(2)国内现有类似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

(3)项目进入市场的生产经营条件及经销渠道;

(4)项目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及前景分析。

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项目的注册资金及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2)资金的来源渠道、筹集方式及贷款的偿还办法;

(3)资金回收期的预测;

(4)现金流量计划。

4.项目的财务分析

(1)项目前期开办费以及建设期间各年的经营性支出;

(2)项目运营后各年的收入、成本、利润和税金测算,可利用投资收益率、净现值以及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5.项目敏感性分析及风险分析。

第二十四条 财务部和对外投资部门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总公司批准后,编制项目合作协议书(合同)。项目合作协议书(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

1.合作各方的名称、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

2。合作项目的名称、地址、经济性质、注册资金及其法定代表人;

3.合作项目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4.合作项目的内部管理形式、管理人员的分配比例、机构设置及实行的财务会计制度;

5.合作各方的出资数额、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及出资期限;

6.合作各方的利润分成办法和亏损责任分担比例;

7.合作各方违约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以及违约金的计算方法;

8.协议(合同)的生效条件;

9.协议(合同)的变更、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10.出现争议时的解决方式以及选定的仲裁机构及所适用的法律;

11.协议(合同)的有效期限;

12.合作期满时财产清算办法及债权债务的分担;

13.协议各方认为需要制订的其他条款。

项目合作协议书(合同)由总公司法人代表签字生效,或由总公司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人签字生效。

第二十五条 对外长期投资协议签订后,公司协同办理出资、工商和税务登记以及银行开户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 确定对外投资价值及投资收益的原则

1.以现金、存款等货币资金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价。

2.以实物、无形资产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3.公司认购的股票,按照实际支付款项计价。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股利的,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扣除应收股利后的差额计价。

4.公司认购的债券,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实际支付款项中含有应计利息的,按照扣除应计利息后的差额计价。

5。溢价或者折价购入的长期债券,其实际支付的款项(扣除应计利息)与债券面值的差额,在债券到期以前,分期计入投资收益。

6,公司以实物、无形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的,其资产重估确认价值与其账面净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金。公司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和股票进行长期投资,对被投资单位没有实际控制权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并且不因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增加或者减少而变动;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按照在被投资单位增加或者减少的净资产中所拥有或者分担的数额,作为公司的投资收益或者投资损失,同时增加或者减少公司的长期投资,并且在公司从被投资单位实际分得股利或者利润时,相应增加或减少公司的长期投资。

7.公司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或者股利和利息,计入投资收益,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或者补缴所得税。

8.公司收回的对外投资与长期投资帐户的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或者投资损失。

第二十七条 对外长期投资的转让与收回

1。出现或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公司可以收回对外投资:

(1)按照章程规定,该投资项目(企业)经营期满;

(2)由于投资项目(企业)经营不善,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依法实施破产。

(3)由于发生不可抗力而使项目(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4)合同规定投资终止的其他情况出现或发生时。

2。出现或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转让对外长期投资:

(1)投资项目已经明显有悖于公司经营方向的;

(2)投资项目出现连续亏损且扭亏无望没有市场前景的;

(3)由于自身经营资金不足急需补充资金时;

(4)总公司认为有必要的其他情形。

投资转让应严格按照《公司法》和企业章程有关转让投资的规定办理。

3.对外长期投资转让应由总公司财务部会同投资业务管理部门提出投资转让书面分析报告,报总公司批准o

4.对外长期投资收回和转让时,相关责任人员必须尽职尽责,认真做好投资收回和转让中的资产评估等项工作,防止公司资产流失。

第二十八条 公司累计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

第三章 对内投资

第二十九条 公司对内投资程序

1.编制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编制投资项目初步设计文件;

3.编制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年度投资建议计划;

4.按本制度规定的权限办理报批手续。

第三十条 公司对内投资权限

对内投资采取限额审批制,超过限额标准的由公司董事会批准。

第三十一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1.公司项目承办单位要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工作以及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提出综合研究论证报告。

2.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必须是有资格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或科研单位。

3.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办法和内容以及深度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公司财务部按本办法规定的权限报批。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规模以及标准,如需改变必须报原审批机构审批。

第三十二条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

1.公司项目承办单位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有资格的勘察设计或科研单位进行工程初步设计。

2.初步设计必须以批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不得任意修改、受更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或提高建设标准,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一般不应突破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控制数。概算总投资如超过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控制数的10%,必须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3.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如确需进行设计修改和概算调整,必须由原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单位提出具体修改及调整意见,经建设单位审查确认后报原批准单位批准。

第三十三条 年度计划和统计

1.各分支机构所有新建、续建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项目,必须编报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年度投资建议计划。

2.年度投资建议计划于每年9月前报总公司审批。总公司于每年1月底前下达当年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年度投资计划。

3.凡列入公司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年度投资计划的投资项目,不需再行办理审批手续,当年新增加的基建及技改项目,必须按规定的投资限额办理报批手续,并增补列入当年投资计划。

4.编制年度计划,除认真填报有关的计划表外,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数字要准确,文字要精练。

5.各分支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总公司下达的:度投资计划,无权自行调整,如确需调整,必须履行报批手续。

6.各分支机构必须及时、准确地向总公司,送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统计报表。

第三十四条 竣工验收

1.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完工后,项目承办单位应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一般由公司财务部协同项目承办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2.工程竣工验收参照有关国家标准执行。

3.对于工程竣工资料及验收文件,财务部、项目承办单位应及时归档。

第四章 投资管理机构

第三十五条 公司有关归口管理部门或分支机构为项目承办单位,具体负责投资项目的信息收集、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中报立项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协调以及项目结束后的评价工作。

第三十六条 公司财务部负责投资效益评价、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资金筹措、办理出资手续以及对外投资资产评估结果的确认等。

第三十七条 对专业性较强或较大型投资项目,其前期工作应组成专门项目可行性调研小组采完成。

第三十八条 公司法律顾问和审计部门负责对项目的事前效益审计协议、合同及章程的法律主审。

第三十九条 公司分支机构的对外投资活动必须报总公司批准后方可进行,各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办理对外投资。

第五章 附 则

篇6

(一)企业忽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在外资企业纷纷建立起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我国企业尚未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是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受到来自外界的各方压力,迫使企业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上逐渐与国际市场经济运行规章靠拢,部分企业建立其制度并逐步完善,但但更多的仅仅是流于形式,未能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导致我国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诸多漏洞,且相当一部分领导层在思想上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结果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权责混乱

当代企业基本上都做到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但容易出现总经理等管理层滥用经营权的现状,出现了独断专横、以权谋私等滥用职权操控财务问题,比如部分企业的财务操作不规范,企业的相互牵制制度等不完整,或者有部分制度,但并未认真执行,中小企业的财务操作上尤为明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无法严格执行,限制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在会计核算程序上,易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等不良现象,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此,混乱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不规范的财务操作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三)企业监督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由于财政部在内部控制体系上要和国外趋同,企业被迫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由于企业并未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了财务内部控制,只是为了应对上级单位的要求而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工作,一旦上级检查过后,企业很大程度上会懈怠执行、维护及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内部控制程序执行,同时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执行效果欠佳。例如,各个部门合作无序、工作量陡增、工作效率低下,部分企业由于未能健全监督机制,经常具体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上会引起权责不清的矛盾,比如,企业的领导层、中级管理层、员工之间的责任界定模糊,相互制约的机制尚不健全。

(四)企业的财务人员的能力亟需提升

部分企业的财务部门的主管不是科班出身,尤其是在一些国企,更多的是参进了公司内部的子弟掉入了财务部门,这就使财务人员、财务经理等难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只是考虑当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影响了企业领导层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难以做出正确决策,难以满足实际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企业难以延续正确的路线,发生偏差。

二、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财务约束机制

首先企业应设置严格、有效、合理的财务约束和激励机制,保证有法可依;其次应招聘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经理人的严格管理,使其有法必依。通过有效的财务评价机制和职业经理人严格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激励财务人员遵守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做到相互监督会计流程,共同督促学习规章,以维护企业利益,产生良好内部控制效果。

(二)提升财务数据的安全防护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更多采用是财会系统对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做账处理。但信息化财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数据易遭到篡改,在该环境下,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及时联系财务软件的供应商,确保及时升级财务系统,做好财务软件的安全防护措施,并针对可能存在的潜在漏洞,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财务主管应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软件的安全培训,宣传严格遵守相应规章制度,明确规定非授权人员不得接触任何财务硬件和软件。同时加强对财务数据处理时的监督职能,使得工作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三)健全内部财务的审计制度

企业高层领导应当给予审计部门适当的授权,以便内部审计人员能在外部审计不足以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良现状进行合理的完善,同时应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以确保公正性,并在企业内部实行风险导向的审计制度,避免企业财务部门出现舞弊和错误等现象,进而逐步改善企业的运营能力。并应及时向企业高层传达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议,以及时排除企业在运营中存在的风险。

(四)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首先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合理向人事部门说明招聘财务部门人员的要求,测试招聘人员的素质高低,考察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另外,财务部门应充分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开展各项财务课程,提高财务人员的更新会计知识的意识,同时通过案例教学等形式强化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使其深刻理解财务内部控制不规范的危害,并激励他们提高执行财务内部控制的强度,以保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三、结束语

篇7

企业内部审计直接面对的是企业内部的高层决策者,因此它与其它部门或机构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确定了它的独特性。企业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的规划管理情况以及企业的管理风险进行研究和评价,最终实现防御风险的目标。企业的内部决策者在进行管理决策的制订中,应该以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的评价方案为参照依据。内部财务审计主要是经过对企业的规划活动进行把控、检查和评判,从而找到企业内部管控中的不足,进而推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能使企业及时发现自身财务管理中的不完善情况并尽快完成改正,使企业的财务会计系统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存在很大的差异,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就是企业本身,借助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把控和检查,能将企业的规划运转情况和财务情况准确客观的体现出来,进而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防止了财务方面的某些风险的发生,最终保障企业的利益。近几年我国的市场经济发生了很大的改革,逐渐向多元次的方向发展,企业的经济义务也越来越复杂,促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更加明显。

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现状

1.缺少专业的内部审计部门

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区域有一定的局限性,工作重点仅仅停留在财务会计方面。企业管理层的相关人员不能认清工作的重点,大部分企业都只是重视企业的业务运营,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又或者是企业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审计体系,部分企业将财务审计和会计笼统的认为属于一个体系,认为财务审计应该有相关财务部门领导负责,这样就给企业的财务审计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与国家的相关要求也不符合,最终致使财务审计欠缺一定的独立性,造成审计工作的公平性没有前提保障。

2.内部财务审计有一定的风险

现阶段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缺乏一定的重视,甚至有的企业对财务审计的具体职能都没有明确的概念。总体上讲,多数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认为财务审计工作即是对财务工作的监管和督查,忽略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的资金节约和经济效益提升上的功用,其内心对审计工作就有一定的排斥行为,致使审计工作欠缺有效的支撑,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进而阻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审计人员资质不够

由于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因此在相关的人员选择上可能会存在很大的问题,选取的审计人员专业方面的要求可能不达标。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里面的审计人员都是暂时抽调的,因此基本上都没有相对比较专业的审计理论,再加上岗位特殊性,工作流动性也很大,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导致审计质量严重下降。另外,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培训机会,致使业务能力不能得到提升。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对财务审计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认知模式下,对新思想和新理念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强,企业不能给审计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导致审计人员错过对新理念和新思想的学习,这些都阻碍了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

三、提升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控制与监督的措施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内容

要实现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促使其发挥财务的监管和督查效用,强化内部的控制和监督就是实现目标的前提保障。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只有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才能实现工作的规范化和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进而才能促使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最终获得满意的审计成效。另外,明确审计内容。很长时间以来对审计工作的认识都是为企业管理者的规划活动合理与否提供意见。但是近几年随着审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步向计划、询问的方向发展,基本上属于提前审计,因此企业以后再审计管理上要多加强风险方面的管理,改善企业的管理机制。

2.设定专业的内部审计部门

从严格意义上讲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应该权力仅次于董事长,所以董事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做好对审计部门的成立工作,一定要将它和其他部门区别对待,以保证审计部门的核心位置。专业的审计部门是财务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只有保障了审计部门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才能使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更加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只有保证审计本身功能的有效发挥才能最大可能减少企业经营的不良因素,进而确保财务工作的高效性,最终才能保证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决策制定更加准确有效。

3.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应该企业应该在人才的培养上多做一些投入。多为审计人员提供一些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大培训力度,进而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审计知识还要清楚财务知识,另外还要加强政治培养,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遇到违法行为时一定要勇于斗争。最后,在招聘中可以多选取一些综合能力强的审计人员,这也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竞争意识,最终提升其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篇8

一、财务风险的类型

根据实际的分析,我们可以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区分为三种,也就是企业资金风险、企业投资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这三种。下文就对这三种类型的财务风险作具体的阐述。

(一)企业资金风险

谈到供电企业财务风险,首先要讲的就是资金风险,其一般是由供电企业举债经营的原因而出现的风险。电力企业的资金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更应该引起供电企业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注意,因为供电企业不但有一定金额的银行贷款,甚至还有其他更多不良的途径的担保。由于这个原因的限制,企业借入的资金越多,供电企业财务风险也相应的越大。

(二)企业投资风险

因为不确定的对外投资的因素而导致的供电企业资金的变动,就叫做投资风险。如果投资预期的收益率越偏离期望的收益率,那么投资风险就越大,反过来也是这样。近几年,我国各种规模的电力企业飞速发展,随着城乡改造工程逐步深入,我国城乡电网的普及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在这种背景下,供电企业的投资额逐步增大,因此这些企业所承担的实际投资风险也相应的增加。

(三)企业经营风险

在供电企业实际的经营之中,企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情况是很有可能的,这些情况就是指经营风险。一般对一个供电企业来说,其经营风险包括三个方面:在供电市场上,电力结构是不是受到市场体制的限制,电力负荷是不是能够做到满足绝大部分民众的需求等,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其次,在企业的市场营销需求的层面上,企业售电的实际平均单价的定位,企业营销的手段以及企业给大众提供的服务,以及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客户平均的单位时间内的投诉以及索赔的相关问题等;最后是当企业面临改制或者是主副分离的改革变更的过程时,企业遇到的外借的具体债务清偿的问题。

二、防范风险的实际措施

如果某家供电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上文中提到的几种财务风险的类型,甚至程度还比较严重,那么这家企业就很有可能表现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较为低下,经营的资金不足以及资产的负债率过高,其最终结果必然是供电企业实际经营中的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企业运行中的财务状况的恶化程度加剧等,总而言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将财务的会计方面作为切入点来进行集中讨论,并采用有效的措施,是保证企业良好运作的基础之一。

(一)重视信息质量

在进行一项重要的决策时,供电企业的领导者一般都会参考会计的各种渠道的信息资源。会计职能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反映供电企业的经济活动,其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者的经济决策。决策者如果参考了不实的会计信息,就有极大的可能对企业经营做出不正确的战略决策,导致企业在下一步的市场竞争中变得被动,给企业的声望以及地位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重视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的基本与前提,而重视会计的基础工作也就包括了从业人员的素质的普遍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的普遍提高,监管人员能力的普遍提高等。要求会计在信息方面尽可能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尽管现阶段的企业财务部门能够总结整理出的信息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整体经营的状况,但是他们提供的信息仍然是决策者目前能看到的比较可靠的信息的来源。

(二)强化内部审计

对于供电企业的会计系统的管理来说,内部审计就是其正常运转的保证。供电企业会计系统的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内部的牵制制度,明确工作人员间的任务联系;二是在内部全面实行监督与责任的体制,确保每个独立的员工都可以对自己肩负的工作责任做到清楚、明白,三是严格按照内部的审计制度执行,对于五万元或者是更大笔的开支,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进行细致的审计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地确保业务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

要想充分发挥到会计的具体职能,供电企业就必须建立起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并且将其不断补充健全,从而形成在细节上相对完善的约束制度来管理会计内部机制,这主要从内控结构以及具体方式这两个具体实际的方面进行。

(一)内控结构

供电企业会计单位的内控结构的主要内容就是控制内、外部基本环境,控制会计系统这两方面。控制内、外部基本环境,也就是以下几个具体组成部分:管理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的工作作风,管理人员具体担负的实际职能,以及在人员的管理上的有效制约方法以及可能会对本单位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的外部交往关系等。而控制会计系统,也就是指供电企业的财务监管以及控制部门在实际发挥作用的工程中总结出来的会计核算制度,及财务监督业务的手段。

(二)具体方式

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有:管理单位的决策控制、实施单位的授权控制、会计预算的财务控制、采办单位的实物控制、造价单位的成本控制、会计单位的审计控制等等。而在这些具体方式的实施中,都涉及到了职务不相容原则。这项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就要使某一些互不干涉的职务得到有机协调的分离,以核对工作为例,需要安排两人甚至以上的工作人员以便他们能够相互监督,互相牵制,防止财务漏洞的产生。

篇9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指的是企业为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展,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资料的完整与安全,做到防止错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保证会计信息是真实完整合法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及程序,其由控制程序、控制环境以及会计系统组合而成,保证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执行而实施的控制系统。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与重要性

在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企业对自身的内部控制。有效合理的控制制度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防范徇私舞弊行为的重要保障。

在社会大生产中,这一制度是企业生产活动的自我制约与自我控制的内在制度,处在企业神经中枢系统中的重要位置上。企业的规模越大其重要性就越显著。所以,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这对加强企业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升经济效益、维系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内部控制的客观环境及其本身来看,我国的很多企业对这一制度的了解认识还停留在制定内部控制结构及控制制度的阶段,仍存在许多局限,这将会阻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

1.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相当一部分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够,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其内容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无法得到很好的落实,还存在不相容的职务没有分离的情况。一些企业与时俱进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2.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我国大多数企业以单一的经理为模式,这便容易导致内部审计无法监督上级部门,高层的管理人员在实质上是不受控制的自由人。并且,受厂长直接领导的职能部门也不容易受到监督,其监督的独立性受到严重限制。大多数企业的审计工作无法得到重视与支持,导致企业审计部门的力量薄弱,无法适应监督工作的需要。

3.法人结构不完善,缺乏控制力

公司的制的核心是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关键是要看董事会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不好影响,公司法人结构可是说是有型无实,没有真正将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责任自负的主体。相当多的管理人员在经营方式与管理理念仍停在行政领导一角上,企业在公司制上的改造并没有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4.企业内部控制薄弱,风险意识不强

提升企业内部的控制效率与效果的关键是环境控制及风险评估。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日益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将越来越高。可是,从我国企业当前的现状看,企业对风险的意识尚且比较薄弱,没有提升到相应的高度上来,企业内部没有有效机制控制风险,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也缺少风险概念,因而企业没有足够的风险能力。是否能搞好企业内部的控制工作取决于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责任心,如果相关的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则很有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决策错误,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要想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额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当以减少风险,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将新的制度融入自身当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具体实施方法。

1.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部分,其以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有按照规定的方针执行为主要任务。它在监督企业经营活动,履行审计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想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必须把审计人员从财务工作人员中分离开来,使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保护和监督企业的财产安全。

2.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管家在于预防风险、减少错误、杜绝舞弊和违法乱纪等情况的发生,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必须制定出和生产、销售、财务等相关业务的具体目标,制定易分析、易管理的机制,来了解企业有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3.强化董事会的作用

要想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则必须注重董事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与潜能,重点突出董事会对于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过程的关键作用;适当加入外部独立董事来实行独立董事会的制度;明确董事会的分工,设立预算管理、审计以及价格委员会等各项专业委员会,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在内的外部监督体系。要注重加强政府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力度,依据有关法律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并且使之行之有效。要加大工作力度,对于那些无法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根据独立审计的准则,要公平公正的对企业进行评估,一旦发现企业存在不符合法律的会计行为,则应立即对该企业实行会计控制。应当支持鼓励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对企业的违纪行为进行曝光,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篇10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控制;设计;实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157

集团企业本身并非法人实体,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而仅是基于资本纽带所衔接起来的企业法人联合体,资金是母公司与各子公司之间主要的纽带联系。为了促进集团企业整体经营业绩的提升,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并达到资源损耗的最小化、利用率的最大化,并最终实现单个企业所难以企及的整体经营效果,对此,构建起严格的集团内部控制制度也便至关重要。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张,其组织结构也将越发趋向于复杂化,管理链条也将越来越长,对于企业集团的整体控制力也便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在企业集团加强内部控制的众多手段措施中,财务控制是最基础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手段,其可被落实到集团管理的各个层次之中。

1集团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资金管理不到位

大多表现为资金管理极度分散,资金利用率极为低下,又或是尽管资金采取了集中化的管理措施,然而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却极度失效,导致资金运作情况发生了重大困难,资金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

12预算管理不科学

在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常常流于表面形式,抑或是对于预算管理未能够做到明确细化,摊派形式的预算管理形式长期大行其道,绩效考核也未能够结合各子公司的实际情况作出针对性的指标设计,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单一性特征。

13财务报告不准确

大量的集团企业内部交易频繁,集团内部交易无法做到对账目的及时核对,财务信息无法及时传递,造成集团财务报表失实情况十分严重,无法再为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工作带来重要的依据支持。甚至,相关的集团下属单位因为受制于部门利益的影响,会利用相关的关联交易来对财务报表进行装饰,进而导致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大打折扣,母公司与各子公司间的经营风险也面临着失控的危险。

14人员素质不合格

内控体系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作用。子公司负责人的素质水平将会对财务控制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确保有关企业负责人意识到财务控制所具备的重要价值,方可认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财务控制制度设计,并落实财务控制制度的实施。因此,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至关重要,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15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缺乏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抑或是构建起了法人治理结构但却未能够彻底执行,子公司的负责人一人说了算的情况过于普遍,大部分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考核仅限于针对总负责人的考核,而董事长则要么是负责人同时兼任,要么则是高级管理人员挂职,董事会的职能与责任未得到有效的发挥。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内控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集团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21加强资金管理

增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便是对集团公司的分散资金加强控制,采取集中高效化利用,提升资金的应用效率。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所在,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资金存量及流通情r应做到有效控制,同时加强协调利用,大大降低资金的应用成本,同时使之成为下属公司生存与发展最为直接与关键的财务控制形式。集团资金控制和管理可利用结算中心制这一形式,构建起统一化的资金管理架构体系,针对各个成员公司的实际经营所需资金予以“收支两条线”管理与控制,定期针对各子公司资金予以集中,并依据各子公司的经营付款计划予以资金划拨,从而提升集团企业的整体资金利用效率。

22改进预算制度

采取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促使集团公司针对目前现有的业务予以整体规划、布局,同时依据内部管理或是运营关系作为前提来编制出企业组织机构和业务财务信息预测,同时给予企业集团的经营工作提供以必要的指导。

科学的预算管理不但可在企业集团实施,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在预算编制时,可以实现对集团当中各部门目标指向予以有效协调,促使企业集团内部组织机构的松散情况能够得以改善,促进集团成员间的高效融合,起到良好沟通的作用。

23统一会计制度

为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良好运营,企业内部可采取财务管理单线运行模式,在管理方面达到统一化,集团公司子公司所成立的财务机构由集团公司统一进行管理并进行会计人员的分配。在资金方面需经由集团公司予以统一化管理,然而需注意的是应避免对各子公司自有资金的分配干预;在财务核算方面,经由集团公司制定出统一标准化的财务政策,相关的子公司需利用集团公司所制定出的财务核算形式来开展自身公司的财务核算。在内部交易中集团应统一内部定价标准,针对大额内部交易要由上级公司来决定是否进行交易。

24健全内部审计

企业内控制度实施后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最为核心的因素即为此项制度是否得到了落实。集团企业应当依据各级别公司的战略规划要求,一方面利用纵向管控的形式来确保财务控制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强各级别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力度,增强企业内部监督力度,针对财务控制的实施情况采取多层控制措施。审计部门可采取垂直管理,子公司审计部门直接由上级公司的审计部门所管理,并定期向上级部门直接汇报,以实现审计工作的独立运行。

25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财务控制的主要难点即为对高层管理人员权利的限制,要促使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作用得以有效的发挥,就必须要加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与改进,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同时就具体情况,来促使各个部门间能够达到权责明晰,促进企业运转的有效协调,避免再次出现子公司负责人一人说了算的情况。集团总公司应重点着眼于整体集团的发展战略层面。首先,对于子公司控股股东,母公司应当获取公司董事会的实际控制权力,同时应用好此项权力,针对子公司主要的人员任免、经营策略、规章制度等重要内容需进行集体表决;其次,在公司章程制定方面,要确定董事会、管理人员以及股东大会的财务管理权限与职能。

3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构成内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保障企业实现其价值最大化最为有效的手段方式。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与制约的主要手段方式,其始终存在于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科学设计与有效落实,不但可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程度的全面提升,同时亦可实现对企业竞争力的全面增强,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就必须要不断加强对自身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与完善,做到职责明确,高效监督,只有如此方可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与有效,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高志贤论企业加强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及措施[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