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专业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专业技能培训

篇1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lectr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promotion;social service capacity;strategy

0  引言

教育、科研、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功能,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和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1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内涵

1.1 人才服务

充分发挥人才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向社会输送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服务社会一项基本职能。高校应该按照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策略,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发挥专业的比较优势,培养出具有出色的实践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服务于一方经济。

1.2 技术服务

高校服务社会的另一项基本职能是开展科研攻关,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高校应该利用现有科教资源,在擅长的专业领域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更新技术理念和技术产品,使行业和企业与时俱进,满足它们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的需求。

1.3 培训服务

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也是传统社会服务项目。首先,在擅长的专业领域中,针对行业和企业组织并开展高新技术人才培训、企业转岗人员培训等专业化培训;其次,在周边社区,针对某一类人群开拓再就业技术培训等社区培训服务项目;第三,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定位,举办多期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1.4 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中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形式。高职院校拥有较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可以为行业与企业等提供决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2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办学条件越来越好,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不可否认,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 社会服务意识不浓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对社会服务缺乏一定的认识,与企业、社会服务的热情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地为本行业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2.2 专业教师的实战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缺乏到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对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新技术、新材料缺乏了解,这使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效果打了一定的折扣。

2.3 社会服务模式比较单一

高职院校提供的社会服务大多数是技术培训或岗前培训等,而对行业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工艺生产过程的优化涉及的不多,服务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的多样化。

2.4 社会服务的系统性和紧密性不足

多数高职院校在和行业企业的合作中缺乏长期性和连续性,仅局限完成一、两个专业项目,还尚未形成长期和系统的服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也不够紧密。

3  提升高职院校电气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的有效策略

3.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是离不开人才培养服务的,电气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要与提高电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起来。电气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电气行业人才,只有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以及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相融合得基础上,才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电气行业发展需求。

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结合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开拓核心技术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基于现有教育资源打造核心专业课程,开展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并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和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一教育模式一方面迎合了行业和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体现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达到高等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使职业教育与社会就业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了电气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3.2 建设电气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电气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动机,是服务社会的有力保证。高职电气专业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电气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因此要求专业教师既具必要的基础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与技术开发能力。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关键和核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电气专业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一方面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赴相应电气企业参加顶岗学习培训,使专业教师熟悉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另一方面面向社会聘请有技术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或高级技师等来学院任教,在教学中发挥指导和带动作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构建“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双师”型教学队伍。与此同时电气专业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面向电气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鼓励教师参与技术研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实践锻炼,不仅可以强化教师的社会服务的意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力。

3.3 深化电气专业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适应社会需求、注重个性发展”原则,按照职业岗位要求来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形成以通用技术课程模块为基础,专业课程模块为重点的体系结构。具体方案是: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教育与基本能力模块(基础人文社科教育、专业入门技能训练)、核心专业能力培养模块(电子设备维修、电气设备维修、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护)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模块共同构成,改变了传统三段式(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专业)的课程体系。高职电气专业面向三类服务岗位是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及维修、工厂供电系统及设备安装、运行和维护和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三个模块和三个岗位,形成了“三横三纵”的结构形式,“三横”即前述的三个模块组成。“三纵”就代表了三个服务岗位,由机床电气控制与维修和电机及拖动一条线、电气工程和供配电技术一条线、自动控制原理及技术和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一条线。各个课程必须明确知识核心点和技能核心点,把其强化为核心技术与岗位技能服务。在教学中要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形成双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3.4 加强校内外实训中心的建设

实训中心建设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开展社会服务技术硬件保障。实训中心的建设应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鉴定及培训的原则建设校内外实训中心。电气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实训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进一步强化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缩短学生在企业适应岗时间,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训中心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中心,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中,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以出色的社会服务造福一方经济。

3.5 转变服务观念、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和规范性

高职电气专业要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电气企业的技术进步。建立一套完善社会服务的管理制度,确保教师在公平、严谨的管理体制下高效率的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引导教师面向电气企业开展多样化的技术服务,对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时间、实验设施等提供便利条件,并将其在社会服务中所形成的业绩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多种方式的激励与引导,充分调动教师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使教师乐于从事社会服务,勇于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高高职电气专业社会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篇2

Abstract: How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and society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a topic of concer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man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carried out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electrical industry, and introduces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then combined with exploration of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of Sinohydro Bureau 8 Co., Ltd. in recent years, introduces the school core values of "moral skill, cultivating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integration, work study co-integration, orientation training".

关键词:电气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Key words: electrical specialty;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219-04

1 电气行业现状分析

1.1 行业分析

随着机电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量的稳步增长,我国目前已是全球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基地。我国各行各业对自动化电气设备的需求十分旺盛,在市场供需稳定的前提下,电气自动化行业必然有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

由于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为企业办校,需紧贴企业实际和需求,所以,在专业设置中,紧密依托公司,找准自身定位,贴近就业市场,培养公司及其二级单位和社会所需的电气专业技能人才。

由于历史原因,企业电气专业技能人才形成断层,极度缺乏,已经引起重视,怎样融入企业,解决企业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为有效服务八局、服务社会、服务长株潭区域经济,形成共赢格局找到切入点。而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是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有完备的师资、较好的工学结合条件、能够有效实现工学结合、顶岗定岗实习,实现企业与学校共赢,共同发展,能够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考虑。

1.2 专业分析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每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教育模式,专业之间不可能统一使用同一套人才教育模式。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服务面广,行业跨度大,知识、技术自成一个体系且不间断地更新,所以专业教育模式必然不同于一些传统专业。早期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采用的是以学科交叉融合为主的单一化的专业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思维古板,缺乏创造性,达不到岗位的用人要求。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后,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对本专业定义为:为企业培养能够在现场工作中解决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现场施工用电、施工用电设备的运行与检修、企业用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的技能型人才。能为现场电气设备的维修和施工的重要岗位把关,并能指导和起到技术的传帮带作用,能承担承上启下的沟通和桥梁。

2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人才需求调研

2.1 技工(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据调查,在被调研的企业中适合技工(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有金属切削和机电维修和装配类两大类,各工种人数比例如表1所示。

在金属切削各工种中,除数控车工、数控铣工以外的工种均属于普通机床操作工。从表1所示各工种人员比例来看,普通机床操作工的数量占着较大比例,随着机电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自动化数控机床必将取代普通机床,在不久的将来,企业中的数控机床操作工会越来越多。

从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人员比例来看,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对专业技术有严格的要求。专业维修人员首先应该掌握机电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符合上岗要求。就目前来看,企业中的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是有明确分工的两个专业模块,中职毕业生毕业后只能进入企业做学徒或助理,三五年后独立维修,享受高于其它工种的薪资待遇,目前社会对这类人才需求旺盛。相对来说,装配类岗位技术含量不高,上手快,但是薪资待遇低,该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多,岗位需求基本饱和。

2.2 机电岗位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基于上述各工种人员比例的统计数据,调研组进一步调查了机电类岗位从业人员的学历、年龄、技术等级、薪资收入等信息,具体如下。

2.2.1 年龄结构

各岗位工种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如表2所示。

2.2.2 学历结构

首先说金属切削类岗位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见表3),初中学历的技工由于技能水平有效,只适合做普通机床粗加工任务。企业招募金属切削技工时提出的学历条件多为高中或中职毕业,高职学历或大专毕业的技工可以操作金属切削机床,也可以承担简单的工艺设计或编程工作,纯工艺设计和编程任务主要由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技工负责担任。

表3为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其中拥有初中学历的技工只适合简单的机械拆装任务;拥有高中/中职学历的技工适合简单的流水线装配任务,中职毕业的技工还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做一些简单的机械维护、电气维修的工作,相对复杂的机修或电气维修工作只能由大专或高职毕业的技术员担任。

2.2.3 技能等级对应的人数比例及年收入

金属切削类岗位从业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相关职业资质考核才符合上岗资质,按国家职业考核标准,金属切削类岗位的职业资质等级主要包括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级别,企业内不同等级在持有人中对应的比例详见表4,初级技师只适合粗加工任务,而企业对金属切削类岗位的最低要求是中级技师。

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从业人员一般都持有钳工、机修钳工、装配钳工、维修电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的上岗证,通常也包括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职业等级,对应的人员比例详见表4。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员一般为大专或本科以上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等专业毕业,经实践具备了高级以上技能水平的人员,技工(中职)毕业生从事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员岗位的比例较小。从事电气维修的人员还须参加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培训,获得特种行业上岗操作证。

从表4可见,金属切削类岗位与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同等资质的技工的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是由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所决定的。各类工种整体收入普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具有高级技能资质的人员收入水平偏低。这在客观上造就了当前高技能人才匮乏的格局。

3 技工(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

就现阶段的课程结构来看,机电专业的课程类目主要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技术基础、电力拖动、安全用电、工厂供电、电工技术训练、维修电工、CAD/CAM、PLC、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车工工艺学、车工技术训练、钳工工艺学、钳工技术训练、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车(铣)削技术训练等。

原有的课程体系(包括2001年8月由教育部印发的83个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的相关方案)和配套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中职机电专业的技能教育要求,职业院校只能根据行业趋势,凭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没有能力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更新或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

3.2 实训条件

近些年来,实训基地建设逐渐成为湖南省机电类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热点,大部分院校都在不断改进实训配置,引进了各类先进的金属切削机床和各类配套的实训基础设备,同时开设了许多实训项目,如机床排故实训、电工实训、电子实训、车工实训、钳工实训、CAD/CAM实训、PLC实训、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实训等等,为培养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创设了优越的教育环境。但严格来讲,这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 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4.1 工作岗位分析

为了确保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机电技能教育目标符合社会和企业的用人要求,该校电气组教师深入到公司的各二级单位、机电制安分局、各项目部,长高集团等多家企业进行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毕业生情况等方面的调研,并深度邀请企业专家和学校一起研究电气行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企业在电气自动化方面的用人要求,根据调研结果编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

4.2 确定针对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基于调研结果确定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区域优势,根据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生特点制定职业技能培养目标,重点凸显校企合作办学特色。该校电气技术专业的技能教育目标是面向水电集团,服务长株潭区域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有新人。培养从事通用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施工、使用、服务、维护与维修的第一线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4.3 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必应该把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除了传授专业技能,还要兼顾对学生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敦促其养成优秀的职业素养,使职业素质教育具体化,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不仅有一技傍身,同时具有吃苦耐劳、勤恳踏实的职业品质。另外,学院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努力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模式。

4.4 解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4.4.1 校企共融、工学结合、定向培养

学校是公司的二级单位,由于这种先天的有利关系,一直以来为母公司培养技能人才,校企双方基于人才培养和人才供应的目的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教育,除了共享场地设备资源,还广泛进行技术交流和专业交流,学院的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用人要求是一致的。在职业教育方面校企共同编制教学规划,设计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组织结构,以确保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实现“工学交替、学岗直通”,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在工学结合的技能培训中,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从初级逐渐提升到熟练操作的级别,达到了企业的上岗要求,真正实现了“学岗直通”,并通过工学交替、学岗直通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无缝对接。

4.4.2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合一

本专业围绕电气设备安装工、电气设备运行工、电气设备维护工、设备操作工等岗位要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组织实施,依据职业要求安排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岗位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合一:将同类工作任务整合成一套系统的课程体系,根据工作过程安排课程学习进度。技能标准与技能考证合一:参照职业资格取证的要求制定本专业职业技能评价标准,要求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同时,能掌握相对应的职业技能,能够获取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证书。

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些方面已不适应现代中职学生的教育,存在以下弊端。原有教学中以教师讲课、知识讲授为主,理论思维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评价以知识、概念、定律为载体,以教师讲好为准;理论和实践环节脱节比较严重;学生在校期间,企业不参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管理。通过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在现有的教学培养模式中朝以下方式逐步改进:

①明确培养目标,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②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突出以知识应用、能力训练为主。③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探索,通过积极的资讯信息手段学习。④教师有意识进行角色转变,由讲课为主向积极引导,创造学生学习环境条件为主。⑤课程评价以学生学好为准。⑥学生招生开始,企业就跟进对班级和专业教学进行全程管理,并委派相关管理人员和具有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

5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5.1 构建“以岗定课、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框架

为了体现中职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在制定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时,职业院校和企业专家共同组建教育团队,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对典型任务进行总结、归纳,以此构建一套“以岗定课、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确定具体的行动策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同时逐步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根据学科的职业特点按照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知识的教学和安排理实一体的教学活动。

①教学大纲模块化。②理论和实习教材融合一体。③现场调研,以及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把专业分成公共模块、照明电路模块、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模块、PLC和变频技术模块、供配电模块以及适应企业要求的特种作业强化模块等,并以此制定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

5.2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建立“理实一体、实景训教”的教学模式。职业素质的培养始终贯穿于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全过程。在以校企合作办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内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与校外岗位素质能力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校企应该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分阶段、分层次设置教学目标,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的模块理实一体教学法,逐步建立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6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点

6.1 采用循序渐进的过程将德育教育灌穿每一学期和每一课程 为了使综合学科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的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做了以下探索: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师的教学、质量、人才和价值观。②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③教育传统课程体系打造全新的综合学科课程结构。④全方位探寻素质教育路径,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6.2 基于核心专业技能课程推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 学院在近两年间针对实训部分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创设实训场地,另一方面始终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在传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围绕实践人才教育目标进行课改,为实现“理实一体、实景训教”教育模式创设条件。

6.3 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学院将区域优势与“企业”办学特色融合,基于水电集团公司提供的实训条件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将学院特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与企业的技术资源充分融合,面向企业和社会推行职业教育培训、师资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等一系列校企合作交流,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7 结束语

“工学结合、校企共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训练进课堂、课堂进车间、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教、学、做、练、用”紧密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使原来的教室是主要学习场所、书本学习是基础,向教室与实习地点合一、理实一体化转变,做到理实合一,学生学徒合一,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合一,能有效提高中职(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庄晓龙.产业升级新形势下智能化精密制造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6(10).

篇3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电气安装及电气调试;问题及处理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电气调试的概念

电气调试指的就是对电气设备进行调整和试验,以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行为。电气调试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在电气设备安装完成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以及应用设备的技术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测试和调整,以此检验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保证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二、电气调试的内容

1、对发电厂的所有电气设备逐一进行安装后的调整试验检查,不仅针对一次设备还要对二次设备进行电气检查;

2、对发电厂的电气系统设备进行通电检查,、测试电气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保证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

3、仔细对照电气设备的生产技术要求,严格按照调试大纲对电气设备分别进行空载和带荷状态下的检测,然后对设备作出适当的调整;

4、对电气设备进行调整试验,将电气设备升级调整为既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工作又能在过度工作状态下工作的设备;

5、负责核对继电保护整定值,并对图纸进行审核校对;

6、编写电气设备调试方案及厂用电系统受电方案;

7、对整套启动过程中的电气调试工作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调试中的注意事项

1、参加电气设备调试的人员,要定期参加规程培训,熟悉各项调试业务,同时,也应该掌握在触电情况下的急救方法;

2、在调试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进行操作,同时,要积极学习反事故的各项措施;

3、工作时,严禁一人独立作业,需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的协同配合;

4、进行调试时使用的各项工具应该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使用之前需要经过检验,同时,工作人员应该穿戴配套的绝缘靴;

5、系统中任何一个回路以及任何一个电气设备,在没有经过调试之前,严禁带电投入运行,应该在带电运行设备的明显位置贴上标识,防止走错间隔,误动带电设备,引发安全事故;

6、进行高压试验时,应该设置相应的隔离带,保证接地线的可靠连接,完成调试试验后,对需要放电的设备实施充分的放电并及时恢复原有接线。

四、安装过程中二次接线应注意的问题

1、接线的过程中,保证施工的接线图与原设计图一致。电气元件与电缆的连接要到位,为了使其连接牢固,导电性良好,可以采用焊接、压接、插接等方法。配线要做到安装整齐,线路走向清晰,方便以后排查。导线的绝缘层绝缘性良好,盘柜内的导线应保证没有外露的接头。对回路进行清晰的编号,保证其正确性。

2、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电缆芯数较多的状况,这时必须进行校线工作以确保接线的正确性,验证结束后,根据电缆的根数排成两层,排列的方式可以采用水平排列,排列结束后,进行扎带固定。

3、施工过程中,挂牌的工作要做好。在进行电缆挂牌时,应使用号牌机清楚的打印出电缆的规格、走向等信息。接线前把电缆整齐的排列,不能让线芯相互交叉,保证施工的整齐美观,也方便日后维护,检修。接线中如果端子排是垂直排列的,须将线从纵向线束的后面抽出,并保证其垂直接向端子排,水平方向上保持均匀。

4、回路胶头号码必须保证清晰,可以使用异形胶管套在线上,胶管上的号码用号牌机打印即可。测量估算好接线的大置,对多余的线芯进行切除,切除时,首先用剥线钳或电工刀去除绝缘层,单股电缆线接线时应使接线的缠绕方向与螺钉的旋紧方向一致,线头缠绕的大小与螺钉的大小保持相同。多股线头的缠绕,可以先挂锡,以确保线头缠绕的方便,每个端子最宜连接线头数目是一到两根。插接式端子的联接要求是,两根不同截面的线芯不可连接在同一端子上。连接端子与螺栓时,两根导线中间应该加平垫片,并且截面要求相同。

五、安装与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1、启备变压器出现漏油的问题,此时,应该对带有载调压开关的变压器进行吊罩检查,除了要保证有载调压开关的电气试验合格以外,其油箱内的紧固件也应该保证是紧固的;

2、电机接线中,要求鼻子的接触面良好,否则将会由于引线鼻子熔脱进而造成引线的相间短路,从而出现跳闸现象,因此,为了增大导电的接触面积,可以采用铜排搪锡两端钻眼后作为过渡板;

3、6kV开关柜出现结露现象。由于柜内的主母线和分支母线无封闭母线罩,支撑瓷瓶主要是由环氧树脂材料制造的,在长期运行后,发现环氧树脂瓷瓶和穿墙套管有结露现象,有的甚至有水珠,在雨水较多的季节或是寒冷的冬季,这种现象在所难免,因此,需要进行以下操作:在6kV室内加装空调,保证开关柜的温度符合要求;为每一个开关柜配置电加热器;主母线及分支母线封套热缩绝缘管,在所有的处加罩热缩材料罩等等。

六、安装与调试配合中存在的问题

有些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明明发现设备的电气安装调试存在问题,但是为了赶工期,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给以后的设备运行留下隐患。

另外,实施安装和调试的统一管理,会造成工作人员重安装、轻调试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火电施工单位开始转变思想,将电气安装与调试独立进行,这样一来,重新严格了调试的技术监督职能,能够及早的发现安装中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质量管理。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电气安装与调试在技术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将两者的工作严格区分开来会引起很多的不便,容易形成接口死区,不利于设备的安全运行,比如:将两者分工后,有一些调试人员专门从事调试工作,对安装的流程一无所知,当出现安装问题时也束手无措,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同理,对于安装人员来说,专门从事安装工作,当出现调试问题时也不能很好的应对。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的技术配合存在矛盾,协调度不够是发电厂电气安装与调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七、如何加强发电厂电气安装与调试工作

1、改变管理形式,加强安装与调试工作的联系。

例如可以在保留电气设备调试工作的技术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加强电气设备安装工作与调试工作的协调性。在进行安装及调试工作中,确定需要的调试工作人数,将其余工作人员调配加入到繁琐的安装工作中,一来可以加快安装工作的速度,与此同时也能加强调试人员对所安装的设备的相关信息的了解,为电气设备的调试工作打下基础。此外,调试人员提前参与设备的安装过程还能为电气设备的安装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提高设备的安装质量。完成工安装工作后,安装工作人员还要对设备调试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提高调试工作的质量。

2、加强电气安装与调试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能知识水平。

要加强对安装及调试工作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加强电气调试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安装步骤、设备功效及其设计信息的了解,确保调试工作人员能尽快熟悉并掌握设备的相关技术要求。

结束语

在火力发电厂中,电气安装与调试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同时,在技术上也存在一些差别,要想确保设备具有良好的安装质量,并且能够正常的投入运行,在技术上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最为关键的,要注意加强协调管理,相关的安装调试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也应该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这就要求每完成一项工程,需要进行必要的资料整理和技术总结。

参考文献

[1]胡志霞. 火电厂安装调试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08.12.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要点

0.引言

在我国城市经济飞快发展下,土木工程的建设也在不断壮大并在企业之间形成激烈的竞争,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占据龙头地位,只有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色,才能吸引投资者的眼球,从而把握主动权。

1.土建施工技术概述和施工前的准备

1.1.土建施工技术概述

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土建工程日益壮大,而施工技术在此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要想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对土建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对施工现场加强基础管理,消除土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使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水平与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目前,土建工程的施工情况非常复杂,像电气专业、空调专业、防火专业、土建专业、给排水专业等均包含在内。施工过程中,不同工种的施工小组若没有相互关照和协调意识就无法做到密切配合,这样既影响自己的施工进度,也会使其他工程的进度受到牵连,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施工作业,各个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1.2.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图纸会审、人员组织、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材料编制、施工方案、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保证等。技术部门在施工前要对施工进度做好详细的计划,对材料的进场、材料质量检查等工作要做到位;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施工设施等要特别注意,像模板加工、钢筋加工都要保证是在指定场地内进行,另外,要确保水电与道路的具备、各种加工设备等均已完备。

2.土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极速发展,土建工程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人防工程中土建专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可配合对人防工程的墙体与楼板的厚度以及进出外墙的管线处做好特殊封闭处理,对混凝土的强度、抗腐蚀、耐酸碱度等进行技术分析。另外,还要结合工程结构设计师的设计对运输通道内的混凝土梁的承重力进行计算使其达到运输条件,以实现科学管理下的高技术、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各大领域。

3.土建施工在各个工种中的配合协调

土建专业配合措施:(1)对各个专业申报的运输设备吊装实施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对该设备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重量进行落实,确定所占有的空间内的运输通道的走向情况;(2)土建专业的技术员要共同研究局部梁、板的具体加固方案,对各个专业预留的孔洞位置、标高以及截面经检查无误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3)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进入机房以后土建专业要预防专用设备零件的损坏与丢失,要及时采取封堵;在模板进行合模前,要以各方的签字会议记录作为依据,要清楚的知道哪些预留洞口归哪些专业承担,因此,预留洞口时一定要认真对待。

施工过程中对外墙结构配合时,土建专业在施工方面配合安装专业要注意如下几点:(1)土建专业在进行结构风道的施工时要利用墙体结构对排烟风道与卫生间排风道进行作业,施工时,将钢丝网进行固定后按照合适的比例,用混有108胶水的水泥进行涂刷即可;(2)对施工设备的甩口截面、甩口方式以及管道走向要对照图纸进行位置复核,尤其要注意的是混凝土墙体与板上的预留洞口,一定要与原图纸上表明的位置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将结果整理成会议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专业要留有规定范围下的充分施工时间,检查焊接关口是否牢固及新接管口上的封堵是否符合要求。

4.土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土建专业在建筑工程的配合应用

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完成都需要相互间的配合,例如,及时对机械采取封堵以防止小零件的丢失,还要在设备上做出详细的工作记录,以便下次使用时方便快捷;另外,要建立严格的规划制度,审核要严谨认真,确保每个机械设备间的占地与运输管道间的占地符合要求。

(2)土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防水方面,土建技术人员对雨水立管截面占据的空间与包管的装饰要加以确定并严格落实,确保建筑工程的外墙防水施工的质量;对建筑物内的屋面排水管道的铺设,可采取沿着围墙的柱子进行铺设,以混凝土柱子中心为基础实施垂着铺设方式。

5.土建施工技术未来发展空间

在土建工程中,钢筋连接采取直螺纹接头进行连接的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已得到普及应用;电气暗管的设立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了浇筑混凝土时有破坏电气管道线路的现象;电闸箱、各种分线盒的安装,在进行墙体砌筑时要密切配合,以防错位影响到电闸箱的安装;进行设备垂直吊装孔时,其上方的混凝土梁上的设备匹配的吊钩要多留几个,方便以后设备运输和更换。如今,由于土建工程中的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尚未得到普及,还需要建筑行业的专家为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发展奠定牢靠的基础,努力研发、创新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以促进土建工程高科技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6.结束语

我国建筑工程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而土建工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对建筑领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只有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使建筑质量的水平得以提高,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建筑企业市场竞争中立足。

参考文献:

[1] 钟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及结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4).

篇5

关键词:工程施工;质量;进度;施工管理

引 言

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这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既需要建筑施工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不仅需要通过技术手段采取控制,还应针对各项管控措施进行监督,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关,将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所有不利因素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管理方式陈旧

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建筑工程项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应用现代化的数字管理方式,从而难以明确、直观的将施工期间的各种管控信息加以体现,信息的传输、交流不通畅,而施工期间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管理问题也无法及时、迅速的将其传递至有关职能部门,大幅降低了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以至于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1.2 管理体系不健全

长期以来,管理体系不健全一直是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各项工作的关键问题,其主要是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综合素质较差所造成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开展施工管理的初期阶段,首先应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与标准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但由于管理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此项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从而难以发挥其作用,以至于作业项目重复、管控力度不足等情况的发生,不仅削弱了施工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无法保证项目的质量安全。

1.3 缺乏合理、明确的管理目标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有着多种管理目标体系,可大致将其分为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等。然而,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这三种施工管理目标是彼此影响、相互制约的连带关系,倘若其中的一个环节缺乏有效控制,必将影响到整个管控体系的运作。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一般都侧重于项目的质量或造价,并没有对以上三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管理目标相对单一,以至于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却拖延了施工进度,而施工进度加快后又增加了项目的成本等。

1.4 在岗人员的行为与操作

建筑工程的实体施工与各项管控措施的实施,均依托于在岗人员的业务操作,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对于施工管理的效果、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然而,我国许多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管理能力不足、专业水平较低、责任意识薄弱的问题,还有一些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更缺乏实践经验,以至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没能加强重视关键施工环节与部位的细节问题,或是由于个人的失误而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质量。

2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及措施

2.1 加强施工质量检查

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应由项目经理负责组建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小队,而总工程师负责引领、执行施工期间的质量检查工作,而第一责任者则需由特定的质量检查专员来担任,由此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三级管理体系。该小队主要是针对施工期间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操作与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于项目施工的土建专业、电气专业、水暖专业等特殊工种,除坚决执行持证上岗外,还应指派一名质量检查专员进行实时监控。在开展施工现场质量检查的同时,应同步实行奖惩制、绩效考核制,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与标准,针对不同的检查对象,制定相应的考评内容,对于考评结果优异者可给予适当奖励,而一旦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应追究到底、坚决惩处。

2.2 规范施工程序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切管控行为、施工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标准与规定,施工现场的各项试验结果必须按时、准确的提交至有关部门,而各道工序、部位的技术信息与数据必须保证与实际的施工进度同步,各个生产单位或团队应定期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对于一些隐蔽工程等关键部分的施工,只有经过验收、确认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此外,施工期间的各个分项、分部工程,在正式施工前必须执行书面交底,严格遵循设计变更的具体要求及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刻通知、上报至项目设计部、技术部,待经过核定、分析后再进行处理。

2.3 加强重视工程测量工作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实体结构中心线、轴线、标高等基础数据与指标的偏差符合我国相关的标准与规范,或是将其控制在限定范围内,应加强重视施工阶段的测量、放线工作,构建专业、完善的复测机制。在进行项目主体结构、基础部位的施工时,对于主要工序的实施应指派内部体系稳定、专业素质较高的班组进行施工,而具体的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应由项目经理负责向班组进行书面交底。

3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构建及措施

3.1 构建合理、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

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应事先组建监督检查小组,由项目安全负责人出任组长,总工程师与项目经理则承担副组长职务,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操作与行为,应严格按照我国相关安全标准与规范进行监督、控制,并正确领导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对于单项工程的交底、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安全监督检查小组应指派多名安全专员对其实施安全管理,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此外,施工现场的负责人应加强重视生产安全问题,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范与标准,领导、指挥现场人员进行生产作业,并督促在岗人员遵章守纪、文明施工。在此期间内,应坚决实行责任机制,针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生产小组、管理团队作详细的责任划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以示警戒,从而规范、约束违规、违章操作及违法个人行为,有效防范风险、保证施工安全。

3.2 加强在岗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隐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线作业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不安全行为所引起的。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安全教育及宣传,提高在岗人员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而通过安全技能培训与业务技术培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还可进一步规范、完善作业人员的业务操作技巧。在此基础上,还应组建专业化的安全执法小组,从中抽调部分人员执行施工现场的日常安全检查任务,制止一切违章指挥、操作,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3 加大安全投入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许多单项工程、特殊工种、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都需要作业人员配备安全防护用具。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与需要,购置安全防护设施与器具。对于施工现场危险系数较高的位置应设立警示牌,对于临时用电的线路应定期进行检查等。此外,施工现场的在岗人员必须配备安全帽,以此保证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