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实践范文

时间:2023-04-05 03:2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育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教育实践

篇1

【关键词】幼儿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带班老师,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目前,对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最明显。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养成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自觉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 我尝试过手把手地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一节课去专门教授,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钮吱钮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

从这件简单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的难点不在于他们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会容易的多。

二、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既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的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整个过程显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彩,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

于是,我作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做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地引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作简单的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去描述。比如:为小鸡编歌词必然要想到小鸡怎样叫,它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动作,独特的本领等。当然,一首歌曲的歌词应当符合整齐的韵律,在幼儿创编的过程中,我在认可他们创编成果的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稍作改动。这样,一首由幼儿亲自参与创编的歌词内容就产生了:“小小鸡,叽叽叽,东跑西跑捉虫子,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大地肯定了幼儿的成绩,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很轻松地便学会了歌词,再由教师为其配上乐曲,幼儿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如地演唱。

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它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一方法的本身也为今后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篇2

关键词: 陶行知 幼儿教育 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何谓“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无论是“学”还是“教”,都不能离开“做”这一核心。那么如何利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进行幼儿教育实践工作呢?

一、教育与生活结合,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环境对个体的简单塑造,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规律的作用,即“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教育和环境要积极支持儿童的自主建构过程。现代教育观念提倡教育的开放性,那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如何体现开放性这一教育观念呢?要让幼儿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学习。丰富的社会生活将成为幼儿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一片肥田沃土。例如我们可以带幼儿到草地上放风筝;到花园里捕蝴蝶;到田野里观赏油菜花、捡麦穗……他们在丰富的自然环境中,自主探索、自由交流、自发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可在不知不觉中收获很多。与此同时,要让孩子融入社会生活,发展幼儿的潜在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活动“垃圾分类”中,孩子们在垃圾分类、讨论交流、制作标记等过程中,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每周的自然角记录中,小小记录员仔细观察自然角的植物,然后认真地把植物生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再到全班小朋友面前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每周周五的周小结论坛,幼儿都会结合本周内在学校或家庭中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和现象开展的汇报与交流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美国精神分析家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只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社会和自然积极互动,让幼儿在自主的区域活动和有趣的各种游戏中积极探索、充分体验、自由表达,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内在动机,增强自主性,从而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育与生活结合,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陶行知曾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几乎所有幼儿在游戏中都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只要我们善于利用游戏,便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锻炼与发展创造力。游戏应始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当中,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如何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呢?

1.充分利用结构游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为幼儿提供开放的游戏时间、空间、材料等,让幼儿有充分选择的机会进行无拘无束的游戏,幼儿能依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游戏主题、内容、材料、方法、合作伙伴等。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激发游戏的愿望和兴趣,有利于在玩的过程中手脑并用,积极思考,增加感性经验,促进游戏发展,诱发创新意识。

2.选择合理的表演。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文学作品的内容为基础,对其情节中的角色、道具等进行自主选择的游戏形式。我园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灵活性、有鲜明语言特点的各类绘本为表演蓝本,让小朋友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

3.有效运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建立在幼儿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周围的生活为游戏内容的。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游戏室和游戏长廊,为角色游戏提供良好的物质和心理条件。在角色游戏中,根据游戏的不同内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老师在角色游戏中要进行适当渗透。

三、教育与生活结合,培养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

教育来源于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以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要把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幼儿教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如:在一次秋游活动中,我们让孩子们在秋游活动中收集了各种树叶,利用收集的资源,进行了有趣的树叶拼贴活动,并讨论秋天的特征。我们还在春、秋游中对幼儿进行了环保知识的教育,不乱扔垃圾,学会废物利用,把用完的饮料瓶收集起来制作体育器械,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低碳生活,节约资源。我们还开展了“关爱生命、消防演练”的社会实践活动,特邀消防官兵来园进行实战演习,让幼儿亲身体验,观看灭火的情景。通过参观各种消防器材,听消防官兵讲解各种器材装备的使用和操作。孩子能从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消防知识互动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获得自我体验的真实感受。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体验,体验越深刻,悟得越透彻,最终将体验内化为素质。在生活教育中,我们要让孩子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事、思考的基本道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他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的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生活教育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以陶为师”,认真学习和借鉴“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锐意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5,(第1版).

篇3

一、游戏化安全教育中的幼儿教育

所谓的游戏化安全教育就是将安全教育的内容、目标融入到游戏当中去,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觉各种安全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去实践。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儿童对家庭、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但也是儿童这种特殊的地位,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过分保护,造成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安全意识不强的现状。幼儿教育在这时候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安全教育也成为重中之重,所以安全教育的方式是教师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将游戏融入到安全教育中是目前实现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

二、角色扮演与自我保护意识培养

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在游戏中指导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在角色游戏中融入安全教育,能让孩子们感受不到任何压力,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幼儿入园的时候,他们刚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他们会害怕陌生的环境或者是陌生人,这时候游戏是分散他们注意力的最好办法,因为角色扮演能够让小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接受新的朋友、老师,忘记心里的焦虑。在中班的教育中,教师会组织角色扮演游戏“换父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中有人扮演父母,有人扮演陌生人,还有的扮演家中的孩子。在这个游戏中,父母要出门,反复地叮嘱孩子“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这样的游戏让幼儿有了最初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感。

三、体育游戏与安全技能教育

在体育游戏中能够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体育活动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能与抵抗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潜藏在内心的冒险和克服困难等潜能,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且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成功喜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符合幼儿发展的体育游戏,有目的地针对安全教育进行疏散练习或者必要的应急措施。如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谁能够想到办法让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跑到操场上。这是一个有关安全疏散的游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安全疏散。在这过程中,不只是要求学生跑得快,而是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如何协调各方矛盾等,让幼儿在协调合作的情况下疏散。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会表扬一批在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幼儿,并把他们的方法加以推广,让其他的孩子学到正确的疏散方法。并且能够间接地让孩子们明白在游戏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同伴,以及在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怎样保护自己,从而增强自己的保护意识。

四、创造性游戏与幼儿区域活动结合

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其在快乐与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创造性游戏可以和区域活动结合,区域能为游戏环境的创设、材料的补充与情节的拓展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又能够在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拓展开来,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材料以及伙伴,让他们在游戏中能够完全自主。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更多的是自主地与材料互动,它是主题活动的延伸,同时也是创造性游戏活动情节的拓展。比如,教师可以模仿酷贝拉的游戏设置,将游戏区域划分成各种小区域,比如“医院”“图书室”“美术馆”“照相馆”“美工区”等不同的区域,教师在各个区域深化各个细节,在“医院”区域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医院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种仿真的医学用具,然后模仿医生进行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作为医生的职责与医院的一些基本功能。又如“美工区”,为学生提供各种画具、剪纸工具等美工制作需要的器具,让他们为“医院”区域的同伴提供病历表、门牌等。为“照相馆”的学生制作自己设计的衣服、配饰,根据不同的幼儿设计不同的造型。“照相馆”的幼儿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美工区”的小朋友提出意见,这样就能够加强各个区域的小朋友之间的合作与互助,这样区域游戏就摆脱了简单的“买卖”而形成了一个合作、创意与创造性的结合体。“操作区”提供各种药品盒,引导幼儿按类或按宽窄、长短、大小顺序摆放药品盒,促进幼儿数形概念的发展。从以上例子可以发现,在活动区中幼儿不仅获得多层面的发展,同时为游戏开展自制材料、创设环境,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细化看病的流程,为游戏情节的拓展提供基础保障。反之,创造性游戏活动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补充。

篇4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表扬策略 有效实践

表扬,是激发人前进的动力,是帮助人成长的钥匙,是让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合理运用表扬策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幼儿教育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儿童人格塑造、习惯养成的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在这一阶段,正确运用表扬策略,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优秀的人格。

一、表扬要实事求是,避免泛滥

教师的表扬,应该符合事实,不能为了单纯鼓励儿童而提出不切实际的表扬。把握分寸,适度表扬,这样才是正确运用表扬策略。

当教师运用过于浮夸的语言表扬儿童时,容易滋生他们的虚荣情绪,使他们在扭曲的心理情况下成长。“你这个问题实在回答得太好了!”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这样夸奖幼儿,但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并没有难度,是人人都可以回答的。这样不切实际的表扬,只能让其他幼儿觉得表扬的诚意不足,价值很低,到后来也就不再希望有这样的表扬。为了给孩子鼓励,很多教师都采用“大事小事都表扬”的策略,但是殊不知,这样的表扬策略会丧失表扬的真正功能效用,使表扬变成一种浮夸的形式。

表扬切忌泛滥,因为过多的表扬只会降低表扬的价值和实效性。许多孩子在接受过多的表扬之后,就形成一种“表扬依赖症”,即不得到表扬就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不愿意做。长此以往,教师的表扬策略失败。尤其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应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表扬观,为幼儿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表扬要有具体所指,不能泛泛而谈

幼儿辨别是非能力弱,还没有形成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其影响巨大。幼儿通过别人肯定自己的行为,而树立信心,从别人的赞扬中,肯定自己,茁壮成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表扬须有具体的所指,不能一概而论,泛泛而谈。具体的表扬才能达到激励和鼓励的作用,让学生根据表扬继续进步。

具体的表扬既包括内容上的具体,又包括目标上的具体。

在内容上,当幼儿心里期望表扬时,我们不应该就个人而提出表扬,而应该针对具体的行为和做法进行表扬。幼儿分辨不出个人行为和整个人的关系,往往会用以偏概全的方法评价一个人。如“这位小朋友上课认真听讲,他是一个好孩子”、“他饭前总是不洗手,他是坏孩子”。这样的主观臆断就是根据一个人的个人行为判定整个人。教师要在学前教育中,正确地引导幼儿的价值判断。将个人行为和整个人分开来表扬,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改善具体行为中获得成长和进步,防止一些幼儿骄傲。

在目标上,整体表扬一个班级的累计效果,不如分别表扬每个幼儿的累计效果。当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孩子提出表扬的时候,分摊到每个幼儿身上的表扬力度就会减弱,甚至会没有,这样的表扬只有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划分时,才体现出表扬的激励效果。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多以个人,或小组表扬为主,表扬的目标越具体,表扬的效果就会越显著。

三、表扬要公平公正,公开表扬

幼儿的世界很单纯、很简单,不掺杂任何尔虞我诈。在运用表扬策略时,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因为幼儿的内心十分敏感,可能教师的一个极其微小的举动就能在他们内心掀起波澜。

对待所有幼儿一视同仁,不能掺杂任何偏见,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或许有时会因为时间紧张、场合不对等情况,教师忘记表扬一些幼儿的行为,这对教师和其他幼儿来说可能无所谓,但是对于被遗忘表扬的幼儿来说,会对心理造成创伤。如拾金不昧的情况会得到教师的表扬,这样其他幼儿就会效仿。但是,当一位幼儿拾金不昧之后,教师没有予以表扬,或者表扬的力度轻微,就有可能挫伤幼儿的积极性,伤害其自尊心,觉得是教师不重视自己,不喜欢自己,久而久之可能会存在自暴自弃的情况。

四、表扬要讲求实效,防止时过境迁

相关研究表明,值得表扬的事情发生的时间与表扬的时间差距越大,表扬的激励效果就越小。这就警示教师的表扬一定要及时。只要幼儿有好的表现,或者作出值得表扬的行为,教师就应该毫不吝惜的给予表扬,最大限度地减少时滞,使表扬的激励效果发挥到最大。

如果表扬迟了,幼儿就会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或者怀疑自己是否应该这样做。这种被忽视的感觉是一种最糟糕的心理体验。幼儿在作出优秀表现之后没有得到及时表扬,就会挫伤幼儿下次做这件事的积极性,觉得自己没有被肯定。

实践证明,表扬是否及时,是表扬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表扬的效果和效率。曾经有一位学生,是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平时帮助老师做了很多事,表现得相当积极。但是突然有一天,她表现得很萎靡,做任何事都提不起状态,也不愿意跟老师交流。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询问出,因为前一天她帮助我擦黑板时,我没有当场表扬她,而是在放学之后才对提出表扬。所以她感觉很不舒服,觉得老师不重视她。其实这件事我根本就没有任何印象,但是却对孩子产生了影响。因此,一定要重视表扬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小学教师修养概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天.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7.

篇5

关键词:安全区角;创设方法;材料投放;实践研究

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在幼儿园创设安全活动区,可以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或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使幼儿远离危险避免伤害,为幼儿的健康快乐终身幸福奠定良好基础。两年来,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安全区角为媒介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开展了实践研究。

一、安全区角的创设方法

安全区角的创设,是教师根据安全教育主题制作、收集安全教育的操作材料,分层次投放。让幼儿在主动参与、反复操作的过程中,理解、获得更多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

(一)根据幼儿特点,创建安全区角

为了使不同认知水平幼儿的安全知识得到发展,在班级创设安全区角,教师利用游戏特征,适时、适度、适量分层次的投放有关安全的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和同伴的充分互动中,自由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在获得游戏般快乐经验的同时,获得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以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结合内容,丰富区角材料

安全区角投放材料时内容涵盖要全面,根据集体教学时有关安全的主题,可以投放自制的安全画册、安全儿歌、故事,以及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相关操作材料。如:交通安全提供玩具汽车、木偶人,铺设汽车道、人行横道、红绿灯牌,各种交通标志;生活常识活动区提供家庭中所涉及对幼儿产生危险的物品,将这些标志贴在活动区,“小心触电”“注意安全”等警示语让幼儿识别,使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二、材料的制作与投放原则

安全区域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是幼儿自发性游戏的场所,所以投放的材料应当是游戏性材料,然而不同的游戏材料投放具有不同程度的预设性。因此,教师在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预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安全区域投放的材料应能够使幼儿增长知识、培养技能。如:安全主题《舌尖上的安全》――认识垃圾食品。在我们生活周围,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彩色食品等等,看上去食欲增加、吃起来口感好,但营养不均衡,甚至对身体有害。怎样让孩子认识到垃圾食品的危害,多吃健康食品,我们通过集体教育活动,让孩子了解垃圾食品的制作加工,食用垃圾食品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在延伸区角活动时,我们投放了认识垃圾食品和健康食品的操作材料,让孩子在反复操作中,强化认识了垃圾食品和健康食品。

(二)科学性原则

活动区投放的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如:在进行“交通安全我知道”主题活动时,我们邀请了交通警察碓案孩子们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包括“认识交通警察”“识别道路”“认识交通标志”“学习指挥手势”等。根据教育内容,制作了系列区角材料,让孩子们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学一学,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提高了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三)层次性原则

活动区投放的材料既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又要考虑同一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不同需要,以便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在进行“认识交通标志”活动后,投放的“交通标志数字拼图”“交通标志拼图”“交通标志三段卡”材料目标由易到难,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四)有效性原则

材料的提供要具有有效性,太多杂乱无章的材料堆砌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对幼儿来说,这样的环境有可能成为“视觉污染”,使幼儿无法专注于一个活动。因此安全区角不是提供多少材料,而是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使幼儿能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经济性原则

活动区投放的材料要注意其内在价值的挖掘,,应提倡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和自制材料,发挥材料的最大教育价值。在进行“交通安全我知道”主题活动时,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很多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和人物模型,投放到了安全区角中,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操作兴趣,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三、有效观察与指导

区角活动中,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一)关注幼儿需要

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与变化,在操作同一材料时会有不同的表现。即使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难易程度的递进是否合理……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息,适时指导幼儿的学习操作或完善操作材料的投放,教师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实际行为与预设目标这间的距离,从而调整材料和要求,以顺应幼儿的需要。

(二)及时进行指导

根据教师对幼儿的细致观察,及时对幼儿进行指导。在进行“交通安全我知道”主题教育活动时,,每次活动区活动总有人因为没有选择到这项材料而失望。一天,我在美工区发现,湘芸小朋友在纸上画出各种车、人物,剪下来后贴在了自己画的马路上,路上分出了机动车道、人行道,还画出了斑马线红绿灯等。其他孩子也纷纷效仿。看到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投入,我为孩子准备了丰富的材料,鼓励孩子思考:怎样让人站在路面上呢?除了画汽车还可以怎样做出更漂亮的汽车呢?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下,一幅幅立体的“马路上”作品形成了。这次美工区活动是由孩子们兴趣发展而来的。教师要做到关注、尊重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多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和操作的机会,实现幼儿的主动学习。

(三)安全活动内容延伸

孩子们在美工区的探索给了我启发,在主题科学饮食活动后,我在美工区投放了“我的食谱”,孩子开始制作“食物”。在餐厅,孩子们为顾客合理搭配食物,让顾客健康饮食……在孩子的兴趣驱使下,在教师、环境的支持下,安全教育在各活动区相互渗透,建立联系。

安全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完全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孩子们在一定的环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亲手操作、思考和体验,促使幼儿形成的。如:进行“交通安全我知道”主题活动时,随着安全区三种材料的投入,幼儿由原来的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要走人行道”,逐步了解了人车分离,各行其道,在了解了这些设施设备的作用后,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又不断投入“禁止行人通行”“减速让车”等安全标志,让幼儿逐步掌握和理解了更多的交通规则。

四、安全区角在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依托安全区角,通过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让幼儿把学到的安全知识加以实践和运用,通过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自主学习,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一些避开或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获得比较全面的安全知识,使幼儿远离危险避免伤害,为幼儿的健康快乐终身幸福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活动和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S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安全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安全知识和具体的游戏情景结合起来,就可以把安全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极大地激发幼儿对安全活动的兴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根据教育目标,集体教育活动内容,幼儿年龄特点制作、分层投放安全区角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的安全教育加之充分发挥出来,让孩子在自主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以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篇文章结合实践经验,主要研究分析了以安全区角为媒介,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的研究,笔者希望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幼儿园生命教育从幼儿的安全教育开始[J].科学中国人,2016(32).

[2]顾荣芳.安全演习是形式 快速反应是关键[J].幼儿教育,2014(1、2A).

篇6

学龄前幼儿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实践者,应清晰地认识到调动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成长,才是幼儿园教学中最好的体验和收获。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是幼儿教师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作者:王颖(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慕卿幼儿园)

一、选择合适的作品进行教学

好的作品能真正起到引导幼儿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注意,许多故事中存在一些血腥暴力的画面,教师应学会删减,避免幼儿在故事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如《小红帽》中,大灰狼吃掉老奶奶和小红帽的画面,《哪吒闹海》中,哪吒抽龙筋的画面都要尽量删减,避免幼儿产生恐惧心理,违背故事教学的初衷。另外,教师选择故事时要关注幼儿智商、情商的发展。如《小猴和桃子》中,小猴子把帮妈妈买的桃子给了饿得直哭的田鼠,猴妈妈知道后表扬了小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在教育幼儿要乐于助人,学会分享。现在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他人相处和分享的观念,所以教师应结合故事教育幼儿,让幼儿学会分享,愿意帮助他人,提高幼儿的情商。

二、用生活化的语言,注重音画同构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场景,才能引导幼儿自主进入故事情节和故事角色。同时,教师还应将幼儿的故事与生活相连接,让幼儿在生活经验中读懂故事,产生丰富的联想画面,掌握故事中的词汇和语言。

例如,在学习《燕子吉吉》这一故事时,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渐渐”的意思,掌握“渐渐”的用法。教师先引导幼儿用“渐渐”造句,如秋天渐渐变凉等,让幼儿了解“渐渐”的用法和含义,同时还学习和掌握了其近义词“慢慢”的用法和含义。故事教学法能让幼儿将实际生活经验和教学语言相结合,了解语言的用法,对幼儿掌握语言体系十分重要。

三、在故事教学中创设多种游戏形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故事教学中,游戏的创设能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教学的内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1.角色扮演类游戏。教师在故事教学时,可尝试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表演。如,教师可将《小猪发脾气》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并让幼儿扮演小猪、猪妈妈、小兔、刺猬等角色,理解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想法,设身处地的从角色出发,理解故事的内涵。另外,教师要避免由于角色分配问题造成幼儿间的矛盾,同时要注意幼儿的情绪,避免幼儿未扮演心仪的角色而产生不良心理,教师要适度引导,促进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化解矛盾,促进幼儿之间的和谐相处。

篇7

[论文摘要]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是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是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而构建的复合型专业,是幼儿教育专业建设的创新实践。研究认为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建设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确立、课程结构优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建构,突出艺术与体育教育的专业特色和幼儿艺体教育师资的特点,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一、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建设的依据

高等学校的任务就是按专业培养人才。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过分侧重于抽象思维、逻辑分析等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创造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艺体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艺体教育的熏陶,能够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增加文化修养、升华精神世界、培养造就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为塑造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根据艺体教育的特点和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幼儿教育人才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幼儿教育专业,培养新型的幼儿教师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构建幼儿艺体教育专业

1.开展广泛调研,确立专业培养目标。摸清城乡幼教师资状况和幼教师资培养现状是我们确立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因此,本校分别调查了三峡库区内二十余个区、县的幼教师资情况和重庆、万县、涪陵等地的一些大中专学校培养幼儿师资的情况。其现状是:在幼儿教师中,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和方法普遍缺乏,尤其忽视艺体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幼儿教育多为单纯知识教育,极不利于儿童的心智发展;从与国际教育接轨和幼教发展的要求看,幼教师资的学历普遍偏低;目前一些培养幼师的大中专院校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方面还继续受单纯学科知识教育的影响,艺体教育从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都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培养的幼儿教师缺乏个性。鉴于此,本校确定了提高幼教师资学历层次,突出艺体教育特长和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专科学历和艺体专长的幼儿园教师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同时兼顾幼儿教育的社会机构如少年宫、文化宫的需要,突出艺体教育的特色,培养具有灵活运用艺体语言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体教育师资。

2.创建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开展课题研究。把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校经过全面的分析论证,集中了学校音、体、美3个专业的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的优势,在体育系创立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但是在如何突出幼儿艺体专业特色,如何给学生能力和素质定位,以及课程建设等深层次问题上还需进一步地深化认识和进行研究,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需要提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才能保证幼儿艺体专业的可持续发展。1996年,本校向原国家教委申报了《面向21世纪培养专科学历幼儿艺体师资的研究》课题,1997年国家教委师范司批准正式立项研究。2000年6月课题顺利结题并被鉴定为较优秀的课题。经过课题组三年的努力工作,在课程结构优化、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3.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1)加强基础课程的建设。在基础课程设置中,我们注重夯实基础与提高素质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奠定学生发展的坚实基础。突出现代幼儿教育理论课程,开设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早期教育理论以及幼儿智力开发等课程,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科学理论,提高学生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基础课程设置的课程数达20门,占教学总时数的40%。(2)重点加强艺体综合课程建设。根据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特点,构建了《音乐与幼儿音乐》《美术与幼儿美术》《舞蹈与幼儿舞蹈》《幼儿体操与游戏》等专业核心课程,并编写了专门的教材。艺体综合课程比例占专业课程的40%左右。(3)增加实践活动课程和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幼儿教师所具备的操作示范能力只能通过教学实践的锻炼和培养才能形成。开设幼儿玩具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游戏的创编、幼儿教育研究等课程,为学生发展个性和发挥创造性提供更大的空间。每学期安排1~2周的教学见习课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保证见习、实习课程占总学时的15%左右。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课程的专选课程,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修1~2门艺体课程,并有专业教师个别指导,以保证每个学生具备1~2项过硬的艺体专业技能,让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各自独特的优势。

4.加强艺体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培养幼儿教师的艺体基本技能。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读、说、唱、画、跳基本功。我们要求学生具有创编儿歌、即兴伴奏和演讲、创编舞蹈、制作教具、玩具和手工作品的能力,具有幼儿艺体教学以及幼儿艺体教育指导、教学管理和实施美育的基本能力。(2)强化艺体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艺体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教育实践活动是幼儿艺体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一,我们制定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活动计划》,指导和规范学生参加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常性的见习活动有:参观幼儿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幼儿教育调查研究、幼教咨询、为幼儿园服务以及其他课外活动等实践活动。其二,为了检查每届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和展示学生艺体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每届学生都要举办一台大型的教学成果汇报表演(美术作品展、文艺会演),人人创编并演出至少一个体现专业特色的节目,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文娱及幼儿教育节目,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及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其三,我们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幼儿角色的训练,在当地市、区幼儿园和一些小学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学前班去体验幼儿园的教学、生活及管理,轮流见习幼儿教师,尽快使学生角色化,适应幼儿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具有童心化、幼儿化的思维特征和方式,具有平等交流、耐心指导和细心呵护的角色,为其尽快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四,邀请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幼儿园的领导和专家经常到校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并根据各级幼儿园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讲座或实地参观学习,培养学生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以保证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艺体教学工作的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2001届~2005届127名幼儿艺体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抽样追踪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在公立和私立幼儿园以及中小学艺体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3)建立学生实践能力考核体系。在办学实践中,我们认真总结吸收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管理经验,结合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实际,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建立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达标考核制度,制定并实施了“舞蹈能力达标考核办法”“音乐能力达标考核办法”“体育能力达标考核办法”,以及普通话、书法能力达标办法等,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到实处,并纳入规范化、科学化、量化的管理序列,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束语

在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实现了艺体教育活动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大胆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了艺体教育专业的特色,发挥了艺体活动的独特功能。这在教育观念上是一次突破,体现了幼儿教育专业的超前性和创新性,为幼儿教育实现从单纯知识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培养专科学历幼儿艺体教育师资,探索幼儿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路,突出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鲜明个性和特色。

[参考文献]

篇8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的准则。 师爱犹如一股甘甜的汁液,哺育孩子心灵的发展,师爱可以营造一种和谐、安静、温暖的氛围。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将爱的种子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之开出绚丽旖旎的花朵,处处弥漫幽香。

1 尊重孩子,给与充分的空间

在现代大多数老师的眼里,每天看到的大多是后进生,今天上课又迟到了、作业又没做对、上课又开小差了……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相比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老师相对会比较轻松点,竞争压力没那么大,但幼儿园每天也会上演让人啼笑皆非、头疼脑热的一幕幕――某某小朋友哭着嚷着不肯来上学,非要奶奶陪着来的;某某小朋友吃饭不肯吃,偏要老师手把手喂的;某某小朋友和某某小朋友打打闹闹摔得鼻青脸肿的……每天都在循环播放着类似的场景片段。所以,我也会生气,而往往生气的结果就是脸一拉,眼一瞪,一顿训斥在所难免,打击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或许此后,幼儿或许会产生上课不再那么活跃了,中规中矩反倒失了当初的生气。

现在,经过幼儿园几个月的磨砺,回过头来想想,谁不是从幼儿园一路走来的呢,那时的我们或许更加的无法无天呢。5、6岁的幼儿拥有最真的个性,他们最大限度地释放着自己所有的情绪,哪个幼儿没点爱玩闹的心思?他们正处于爱玩耍的年纪,而我们非要灌输给他们知识,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想着偷点懒,这样不易产生疲劳感么?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像古人所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话,那他们和那些被人操控的木偶,和那些冰冷的机器又有何不同呢?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不淹没他们的兴趣,给与他们充分成长的空间是至关重要的。

陶行知有一句关于教师的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由此可见,学会认识欣赏自己的学生是多么重要,因为他们当中说不定就会有后世所传颂的“瓦特”、“牛顿”、“爱迪生”。

2 欣赏孩子,给与强大的力量

在尊重过后,欣赏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那些自觉性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调皮打闹的学生,我们更要善于发现他们掩藏着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点扩大这个闪光点,让他们有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是有可取之处的,让他们从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当我们面对“翘楚”、“精英”时,我们的溢美之词往往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但当我们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差生”时,往往只有悲痛的叹息和无止尽的批评责骂,但倘若此时,我们将批评、指责、抱怨换成一声轻轻的鼓励,结果会是大不相同的,我们不妨一起试试吧!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欣赏,这是无可厚非的,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源泉,在我们欣赏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发现别人的优点,使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愉悦向上的情感,而被欣赏者也会从我们欣赏诚挚的目光中感受到一种自尊自信自强的力量。

我园里,刚开始有个小女孩整天闷闷不乐的,我看了也心疼,后来经过了解,原来是她的妈妈刚生了个小弟弟,所以她们一家人对她的关注也变少了。我知道后,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她了解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不可取代的,游戏时间也会主动找她玩耍,让她感受到身边的人对她的关爱依旧如此。渐渐的我发现她整个人活泼开朗了很多,后来她主动告诉我说:“我发现小弟弟好可爱哦!爸爸妈妈还会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出去玩……”所以,当我们爱学生的同时,学生也能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我们的爱,热爱我们,热爱学校……

3 宽容孩子,给其暖暖的爱意

爱绝不等同于溺爱,是严格的爱。在适当的时候教师的威严必不可少,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严格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严肃认真的对待。让他们遵守一日常规,但严格绝不是滥无原则的体罚谩骂学生。我们应做到严格中有慈爱,张弛有度,使学生对教师敬而爱之。

记得我们班有次上了节数学课,我说作对题目的小朋友才能得到红苹果,在我发完红苹果之后,有个小女孩跑过来告诉我:“她也想要”,我说:“可你没有做对题目,不能有。”随后,她又哭又闹,这时我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了,我严肃的说:“不行,你其他方面都很好,但这次你没做对题目不能有红苹果,下次你做对了,老师就会给你的,所以你哭也没用。”她听了,止住了眼泪,在往后的日子里,她能乐于帮助小朋友,我对此奖励了她所期待的红苹果,她的笑颜是那么的美,久久不能散去。

篇9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环境系统理论;有准备的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4-0015-04

谈到蒙台梭利教育,我们习惯将关注点放在教具的操作、教学方法的运用或课程的设置上,而事实上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也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环境系统就好比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骨架与基石。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我们的教育体系的最根本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蒙台梭利对环境系统的理论阐述散见于她的著作之中。

蒙台梭利认为,旧教育和新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同。要改变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旧教育的弊端,我们必须从改造教育环境开始。旧教育只有教师和儿童两个要素。而新教育则包含了教师、儿童和环境三个要素。在新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和儿童都要与环境产生密切联系。环境对促进儿童的专心致志、遵守纪律、独立自主等品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成长不是外界所能给予的,而是其内部潜在的生命发展的结果。教育的力量是有限的,有限的教育力量需要通过环境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环境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生命。但它是生命现象的第二因素,可以阻碍或促进生命的发展。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交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1)儿童的“精神胚胎”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交换关系,儿童在内在生命力的驱使下不断从环境中吸收信息并将其具体化,促进自身不断发展。(2)儿童不断适应周围环境,被迫与环境达成某种妥协,环境特征也就成为儿童本性的一部分。对儿童来说,适应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发展内容。如果儿童在这方面失败,他将来会面临严峻的社会适应问题。

蒙台梭利强调,环境既可能促进儿童的发展,也可能阻碍儿童的发展。早期的环境经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能够生活在一个不受拘束的环境中,即在一个能够充分满足儿童的内在需要、与儿童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成长,儿童的精神生命就能得到迅速发展。但事实上儿童是生活在成人占据支配地位的环境中的,这种环境对儿童来说是不适宜的,经常会阻碍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所以,幼教工作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发挥其自然力量的环境,即“有准备的环境”。笔者认为蒙台梭利强调的“有准备的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容,家庭环境、活动室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物质环境要素以及家长、教师、同伴和社会文化等人文环境要素均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核心在于教师致力于观察并发现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力,提供适宜的环境来满足每个儿童的不同需要。但是,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人们盲目地追求蒙台梭利教育的功利化效果,过多地照搬蒙台梭利教育的形式,却忽视了蒙台梭利教育的真正内在价值。我国幼教工作者在认识与运用蒙台梭利环境系统理论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过于关注活动室环境和教具的准备

在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模式时,许多学前教育机构错误地认为,只要购买了一整套昂贵的蒙台梭利教具,建立起完备的蒙台梭利活动室,就具备了开展蒙台梭利教育的环境条件。因此,这些学前教育机构投入大量的财力、精力,把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重点放在了活动室环境和教具的准备上。另外,作为蒙台梭利活动室设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蒙台梭利教具名目繁多,精巧而富于变化,往往同一种教具包含不同的刺激等级,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提供不同的探索机会。于是,一些蒙台梭利教师培训机构把教具操作的技能技巧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误导了一些教师把蒙台梭利教育仅看作一种教学方法,过于强调蒙台梭利教具的准备,认为只要教具齐全,按部就班地向儿童展示教具操作,教会儿童各种教具操作,就是实施蒙台梭利教育了。这种做法把教具与儿童周围的环境割裂开来,使教具脱离儿童的生活,沦为缺乏变化、机械而又形式化的教师教学工具和儿童学习工具。儿童被教具束缚,他们无法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无法与他人互动,其社会性发展也受到影响。

蒙台梭利教具是蒙台梭利环境系统理论物化的结晶。蒙台梭利发现,工作是人的一种天赋能力,儿童不仅可以通过不断工作进行创造,满足自我的工作需要,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而且还能通过工作来完善周围的环境。儿童工作时需要一定的材料,蒙台梭利教具正是基于此而产生的。所以说,蒙台梭利教具不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不存在通过这套教具教给孩子大小尺寸知识的问题,目的也不是要让孩子知道如何不出错地使用这套教材圆满地完成这个练习”。教具的真正教育意义在于让儿童学会自我教育,学习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最终促进儿童的内在自我建设和心理发展。

由此看来,教具不能孤立存在,它应存在于环境之中,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中其他要素共同作用于儿童。只有这样,借助教具,儿童才能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忽视家庭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准备

过多地关注活动室环境的准备,还容易导致另一种倾向,就是忽视家庭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准备,无形中割裂了各个环境系统之间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家长。一些家长误以为蒙台梭利教育只能在蒙台梭利幼儿园或蒙台梭利活动室内进行,他们在为孩子选择蒙台梭利幼儿园时会过分看重幼儿园的硬件条件,容易忽视自身为孩子创设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忽视家庭环境和自然环境准备的直接后果是一些教师和家长发现儿童在蒙台梭利活动室里能自然地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处于独立自主、安静专注的工作状态。但是一旦脱离蒙台梭利活动室的环境,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就很难得到保持。换句话说,这些教师和家长发现似乎只有在蒙台梭利活动室中蒙台梭利教育才能产生效果,这实在让人费解。

实际上,蒙台梭利从不孤立地看待儿童身处的教育环境,她坚持认为,“如果科学教育学不能影响新一代成长的社会环境,那么,它寻找改良新一代教育的努力也是徒劳”。她认为教育有双重目的,不仅要帮助儿童个体自然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

格,还要培养儿童适应周围环境,使其成为一个能真正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从而实现对社会的改造。

在教育过程中与儿童关系最密切的社会环境是家庭环境,因此,蒙台梭利主张把家庭环境的准备放在首位,从儿童一出生起就重视家庭环境的创设。蒙台梭利坚信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目标相一致。她在建设“儿童之家”时对贫民区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从而改变了贫民区儿童入学前的教育落后状况。即便是在蒙台梭利活动室里,很多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原理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也非常紧密。蒙台梭利教学法三大领域之一的日常生活练习就被称为蒙台梭利将活动室环境与家庭环境完美融合的典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不仅肉体生命的发展需要从大自然中吸取力量,精神生命也需要与天地万物接触,以便从大自然中获得身心发展的养分。所以说,自然环境的准备是教育者的重要工作之一,让儿童在室外、公园里自由成长,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蒙台梭利幼儿园有必要配备一个带花园的宽阔操场,让儿童自由出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综上所述,活动室环境、家庭环境和自然环境均是儿童发展必需的环境,它们相互联系,各自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蒙台梭利教师在精心准备活动室环境的同时,也要去关心儿童的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延伸到儿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让儿童体会到蒙台梭利教育的延展性和连贯性。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城市儿童接触大自然的天性需要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身为蒙台梭利教师,我们必须为儿童接触大自然创造条件,保证他们有时间、空间去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秩序、和谐之美,从而掌握各种自然规律。这对儿童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三、忽视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准备

人们常常从“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去解读蒙台梭利教育环境的层次或结构,这样做容易忽视蒙台梭利教育对人际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强调。

蒙台梭利指出,个体的生活是与他人紧密联系的,儿童的成长需要特殊的人文环境,这种人文环境要充满爱的温暖,有着丰富的精神营养。正是教师、家长、同伴等组成的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促成了家庭环境、活动室环境、自然环境等对儿童发展的内化。

儿童与成人之间往往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主要由成人对儿童的强制引起。要消除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冲突,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成人有必要调整自己在儿童世界中的定位,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家长不仅应该关注儿童身体发育的需要,更应该关心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不仅要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合其身体发展的家庭环境,更应该营造一种使儿童感到安全温馨的精神氛围,以此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应该成为儿童世界的保护者和管理者。教师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去了解儿童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发展。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引导儿童去自主活动。教师应该振奋和鼓舞所有儿童,不去打扰和中断儿童的活动,以免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在儿童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蒙台梭利不仅看到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她还充分肯定了儿童社会的独特价值。她认为,儿童需要来自同伴的友谊。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心理相通性,了解各自的心理秉性,会产生一种互补的情感;他们尊重各自的价值,具有同情心,会渐渐形成互相保护的气氛,进而产生集体归属感。蒙台梭利把这种受无意识力量引导和受社会精神鼓舞的儿童之间彼此需要的现象称为儿童的社会内聚力,并指出成人应该努力保护儿童之间的亲密关系。

同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天生就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能力。社会文化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蒙台梭利强调,儿童还只是胚胎时就会受到妊娠期母亲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即便是婴儿,我们也要为他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从而避免儿童因为缺乏心灵营养而引起倦怠。

所以说,作为蒙台梭利教育者,我们要为儿童创设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的环境,它是儿童与父母、教师、同伴之间对话、互动及共同成长的平台;我们还要为儿童准备一个蕴含丰富文化的环境,儿童可以直接从环境中吸收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信息,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忽视儿童在环境中的主动性

在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人们常常认为教育环境是教师精心准备和预先设计好的,而儿童只是被动的参与者,儿童只有选择教具和时间的自由,而在教具的操作方法和规则制订上没有自由,必须按照固定的方法和步骤来反复练习和摆弄教具。因此不利于儿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其实是对蒙台梭利环境系统理论的误解。

蒙台梭利曾经激烈批评过人们对儿童主动性的无视,她认为“儿童的真正的建设性能力,即能动性,几千年来一直被忽视”。蒙台梭利指出,成人总以为儿童容易被具有强烈刺激的环境所吸引,其实这些环境只会引起儿童的短暂注意,儿童反而会全神贯注地去凝视那些成人认为毫无意义的事物,所以成人要探索儿童的环境秘密,发现深埋在儿童精神世界中的宝藏,为儿童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环境,而不是想当然地从成人角度出发为儿童准备环境。

如何探索儿童的环境秘密?蒙台梭利从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研究方法中得到启发。认为儿童教育也应该仿效这种自然方法,将儿童置于合适的环境中,任其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活动。教师要像科学家一样耐心地对儿童进行观察,不去干涉儿童生活的自然方式,直到儿童自由展现出自己的特性。

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对周围环境很感兴趣。儿童常常以一种敏锐和热情的方式去主动观察周围环境的特征。这不仅是儿童的一种情绪反应,还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养分和动力。除此之外,儿童还能主动创设环境。蒙台梭利在日常生活练习中设置了“照顾环境”的内容,让儿童学习做家务,学习照顾动植物,从而学会生活自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逐渐适应社会生活。

由此可见,成人为儿童准备儿童需要的环境,最终目的是为了促使儿童成为独立自主的“环境主人”。因此,成人必须等待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自发探究,使他们体会到每一次新发现的快乐,从而鼓舞他们以后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更多新的体验,逐渐成长为环境的主人。

五、忽视环境的阻碍作用

篇10

一、男教师从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原则

1.充分发挥男教师职业特长。

幼儿园男教师一般源于与教育相关的专业领域,如体育教学、美术教学、音乐教学等领域。因此,不同的男教师有其职业特长,因此,在男教师入职后,幼儿园应当以充分发挥男教师职业特长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男教师的专业特长。

2.制定符合男教师个人特点的职业发展规划。

在男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应当以男教师的个人特点为主,制定适宜男教师长久发展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职业发展规划,为男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及专业化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男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3.制定系统的男教师管理机制。

男教师作为幼儿园中的新鲜血液,给幼儿教育带来新气象、新局面的同时,也为幼儿园管理带来的新的挑战和难度,为此,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应当将男教师的管理有机纳入到幼儿园管理中,形成生活上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工作上融入常态、发挥特点的形式。

二、男教师从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

在教育实践中,男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有两种形式,一是与女教师相同的统一负责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教育的形式。另一种是根据自身特长进行全体幼儿分组的特色化教育活动的形式。之所以采用这两种教育参与形式,一是充分发挥男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如,具有体育特长的男教师可以负责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这样就给教师极大的时间和空间探索与研究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域的教育活动。二是针对部分具有一定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但不具备特长的男教师而言,从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教育更有利于其将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与幼儿教育实践相结合,促进其在专业领域方面的常态化发展。

三、建立男教师成长档案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有很多男教师进入幼儿园前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在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及理念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因此,进入幼儿园时,就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理论及教育实践的培训,而专业成长档案的建立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工具。专业成长档案的制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以男教师受教育程度及教育专业为依据,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及男教师参与教育实践的形式,制定符合男教师个人专业发函特点的职业发展规划,此规划应当同时具备园方宏观发展规划及男教师个人具体发展规划另方面。从而全面具体的对男教师在业务能力及水平方面的发展,形成具有个人特点及时效性的指导。

2.建立个人成长档案的主要内容:

个人成长档案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职业发展规划、专业发展目标、阶段性发展目标、心得反思、发展评价、成长资料等。个人基本情况:个人受教育情况,特长爱好等。职业发展规划:其中包括园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及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此规划一般以三年规划为宜。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根据教师特点制定一定阶段内男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预期达到的目标及发展水平。分阶段发展目标:根据教师发展情况制定教师分阶段发展目标。在分阶段目标的制定中一定要具体而详实,即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及水平要明确。心得反思:在个人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相应的专业性发展问题进行的反思、总结。发展评价:指由院方针对教师培养目标,对教师进行的发展情况评价。由院方根据教师发展目标及教师自身情况制定具有一定实效性的评价方案,并根据方案对教师发展进行评价,了解教师发展基本情况。

3.成长档案的形式。

在成长档案的记录过程中,主要以文字、表格来体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外,将教师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下来。多层次多角度,立体的体现男教师的发展。档案记录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忠实的记录与再现,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由对男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管理及培养管理的人员与男教师个体共同进行记录,而不应是单一主体的流水式记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