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

篇1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康复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主要指肱骨外科颈骨折,本文的康复治疗也包括锁骨骨折、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肩关节脱位术后等肩关节周围损伤的康复治疗[1]。由于老年人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比较困难。骨折造成较为严重的肩部软组织损伤,术中常见关节囊和肱骨头形成“纽扣眼”样绞索证实手法复位有较高的失败率,且可增加血管神经牵拉损伤的机率。骨折术后,由于长期制动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我们于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2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满意,均无明显功能障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有1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其中男4例、女8例,51~80岁,平均65.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13 d,平均手术时间7.2 d。治病原因:走路时摔倒伤患者9例,高处坠落伤患者2例,车祸伤患者1例。其中外展型骨折患者10例,内收型骨折患者2例。骨折治疗方法均为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或LCP(Locking-compression plate,锁定限制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均无明显肩关节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1.2.1 骨折治疗方法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拉力螺钉内固定、AO张力带钢丝克氏针内固定、Ender钉内固定、直角或T型钢板内固定、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LCP内固定,我们认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案首选LCP坚强内固定,这样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1.2.2 康复治疗方法 经骨科医师及康复医师根据骨折及手术内固定牢固情况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在有经验的医师协助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1.2.2.1 早期康复(术后至6~8周,骨痂初步形成期) 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张手握拳、腕关节、肘关节主动屈伸、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术后1周后开始保护下行肩部的被动关节活动,并逐渐加大关节的被动活动度,如主动摆动练习、扩胸及含胸练习、被动肩关节的前驱、外展、后伸练习,以患者可以忍受疼痛和不出现明显对抗为原则,循序渐进,被动活动后可冰敷20 min。至术后6周时患侧的外展、前屈主动活动常常可达90°以上,并可进行一定的内旋和外旋运动。

1.2.2.2 中期康复(术后6~8周至3~4个月,骨痂初步形成期) 术后6~8周时已有少量骨痂形成,骨折部位已经可以承受相对较大的外力作用,此时可加大各个方向的肩部主、被动运动,注意主动性训练肩部肌肉的肌力,至12周时患者肩部的功能可以达到或接近正常。在训练过程中患肩可能疼痛,可口服止痛药物、理疗等综合措施,如疼痛不能明显缓解应减轻运动量,必要时暂停。

1.2.2.3 后期康复(术后3~4个月以后,骨折愈合期) 经过前期、中期的康复治疗后,患肩功能多无明显障碍,如个别患者有部分功能受限,可行关节松动术、运动或体操疗法等肩周炎治疗方法行后期治疗。

2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至24个月,平均14.3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2]该评分为百分制,其中疼痛(P)35分,功能30分,活动度(ROM)25分,解剖位置10分;90~100分为优,80~89为良,70~79为可,

3 讨论

我们认为只要患者对手术耐受性良好,不合并影响手术的内科疾病的前提下,以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固定、早期正确的功能康复为原则。

通过我们的观察认为,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是允许进行早期康复的,而且是必要的。早期康复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损伤和手术可以造成肩部结构,尤其是局部软组织的破坏,在愈合过程中可以形成大量的瘢痕组织,导致明显的肩关节僵硬,从而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这可能是一些医师(包括患者)认为手术治疗效果不如保守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瘢痕组织只有早期开始牵伸才能保持一定的延展性,减轻随后出现的瘢痕挛缩、黏连和关节僵硬。

我们认为,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成功康复需有以下前提条件:①坚强的固定,这是康复治疗的前提,国内顾英华等[3]报道手法复位保守治疗此类骨折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我们认为保守治疗虽有损伤小等优点,但因外固定影响了早期康复锻炼,经我们比较较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行康复治疗组有明显差异。②客观上患者全身情况较好,可以耐受一定的疼痛。③主观上患者本人有较高的康复目标,要求有较好的功能恢复。④必须由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师对其实施全面和系统的治疗。康复前,康复医师必须详细了解损伤和手术情况,在骨科医师协助下对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牢固程度有正确的评定,同时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康复目标。

在制定康复方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循序渐进,切忌求快求高。②根据骨折愈合程度调整康复方案。③随时处理治疗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减少运动量或暂停手法训练等。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有很多争议,尤其是对需要手术的患者,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 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骨质疏松程度、软组织的完整性及功能康复等多方面因素。甚至要考虑到患者对治疗方案是否认可,患者的经济承受力。

总之肱骨近端骨折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障碍,较其他非关节周围骨折,我们更应该做到全程治疗,综合考虑确定治疗方案。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我们认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案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而切开复位内固定首选LCP坚强内固定加医师指导下早期功能锻炼。

另外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较重无法内固定或肱骨头坏死可行肱骨头置换术,术后康复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158-193.

篇2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方2 ~3cm,在肱骨大结节之下,胸大肌止点之上,是肱骨头松质骨和肱骨干皮质骨交界的部位,其解剖特点决定其是骨折好发部位,此处骨折占肩部骨折的 2 6 %。对于明显移位的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自2010年至2011年我院通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3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6岁,跌伤23例,车祸伤11例。根据Neer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5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高血压10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7天,平均4.7天。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 合并高血压病将血压控制在160/100 mmHg以下,术晨仍口服降压药减少术中危险。合并糖尿病者,术前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同时使用抗生素减少感染可能性。术前给胰岛素皮下注射,将血糖控制5.6-11.2mmol/l,不致因胰岛素过多低血糖,也不致因胰岛素过少发生酸中毒术晨使用的胰岛素量为平时清晨胰岛素用量的1/2。

2.2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臂丛加颈丛麻醉,患肩下垫沙袋,患者头转向健侧,做肩关节前内侧弧形切口,由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进入,在三角肌内侧缘找到头静脉并牵向内侧,把三角肌牵向外侧,必要时可分离部分三角肌前部肌肉,尽量避免头静脉与三角肌相连的血管分支的损伤。术中不需要剥离骨膜,并注意减少对肩袖的损伤。清除骨折端周围的血凝块及碎骨片,操作中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然后复位骨折,可用克氏针临时固定。C形臂X线机透视下骨折复位达到肱骨颈干角基本恢复,头颈部内侧恢复连续性,有骨质接触后,选择合适的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置于肱骨外侧位置,钢板上缘应放置于肱骨大结节下0.5cm处,钢板的前缘在结节间沟后1cm处,放置带螺纹的钻头导向器,钻孔,锁定螺钉。其中肱骨头内约有4-5枚锁定螺钉固定,螺钉远端应在距关节面0.5cm-0.8cm处,切勿穿透关节面。若术中发现骨质疏松严重,骨折压缩严重,明显有骨缺损,可给予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植骨。伴有肩袖损伤的,给予肩袖修补。伴有肩关节脱位的,视情况给予关节囊修补。手术完成后,C形臂X线机透视见复位及钢板位置良好,被动活动肩关节无障碍并稳妥后,冲洗刀口,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依次关闭切口。

2.2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患肢悬吊固定并垫高患肩,常规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术后24h-48h拔除引流管,术后两周拆线。术后1-3天,即进行患肢肌肉的收缩运动及患侧手、腕关节、肘关节的主被动运动,术后一周可进行患肩的被动运动,术后4周可进行患肩的主动运动。锻炼过程中可配合本院的活血止痛散外用熏洗以活血化瘀止痛。

3 治疗结果

本组34例,手术操作时间50~100 min,平均70min,失血量200~420 mL,平均250 mL,切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经6~12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18例,近解剖复位14例,复位欠佳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19例肩功能接近正常,13例患肩关节功能稍减弱,2例肩关节活动范围差,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2例有肱骨头缩小、坏死迹象。4例肩有轻度酸胀疼痛及活动后稍加重,1例疼痛较明显,余无特殊不适。按Neer的百分制评分标准优18例,良14例,差2例。

4 讨论

4.1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案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案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案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石膏或夹板固定、牵引、肩外展支架固定等。对于大多数无移位或者移位

4.2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优点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2001年AO组织研制的一种新型内固定材料,具有固定牢靠、复位优良、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临床应用显示,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特别是对于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患者和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尤为突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主要的优点有:①可以使钢板、螺钉、骨折块成为一个整体,抗旋转能力增强;而且钢板与骨骼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减少了骨膜的剥离,保护了局部的血液循环,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和粉碎性骨折病例。②钢板上有针孔,可以利用针孔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避免重复操作;并且可以利用针孔缝合关节囊肩袖等结构,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加快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锁定钢板的应用,为肱骨近端骨折提供了良好的复位、足够充分的固定,也为尽早的被动和主动的力量及活动范围锻炼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是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外展架固定、早期肩关节锻炼对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应先向患者做详尽的交代,使其认识到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无痛的功能锻炼,从而最大程度地赢得患者的配合,以获得理想的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孙月华,龚伟华,朱振安,等.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1(5):265―268.

[2] 巫伟东, 詹伟彦, 何开正.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 , 1 1 ( 2 2 ) :1526 .

篇3

【关键词】 Pilon骨折;手术;内固定;外固定

Pilon骨折指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常合并腓骨骨折,因其累及踝关节胫骨负重面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受损,易致创伤性关节炎和踝关节功能障碍,并因此处软组织少,处理不当,易致伤口感染及骨髓炎。虽然治疗手段和材料在不断的修正和更新,仍然被认为是临床上难治的关节内骨折。现回顾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Pilon骨折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40例,女16例,年龄23~57岁,平均36岁。按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9例,交通肇事伤18例,重物砸伤6例,扭伤3例。其中开放骨折37例,闭合骨折19例。合并颅脑等其他脏器损伤15例。按 AO 分型[1],B型9例,C1型14例,C2型20例,C3型13例。

2 治疗方法

2.1 开放骨折均严格按照原则清创缝合,所有骨折均给予石膏托或支具暂固定,抬高患肢,应用七叶皂苷和甘露醇消肿,抗菌素预防感染,观察软组织血运情况,合并周身并发症者相应会诊处理。所有患者均经胫腓骨X线检查证实,47例经胫腓骨下端CT扫描及三维重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7~14 d手术治疗。

2.2 手术方法 按照AO 推荐的四个典型步骤进行治疗:①恢复腓骨的长度;②重建胫骨关节面;③植骨充填骨缺损;④胫骨支持固定。采用腓骨后外侧和胫骨前内侧切口,保证切口间距不小于7 cm,首先复位腓骨骨折,应用1/3管状钢板或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维持正常的腓骨长度;前内侧切口,根据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及个体化方案,以距骨为模板复位,恢复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处行髂骨植骨,根据可行性用AO三叶草钢板,解剖型钢板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结合克氏针或螺钉固定。(本组32例行钢板内固定,24例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对于切口无法在无张力状态下缝合者胫骨前切口优先关闭,腓侧切口延期缝合或一期游离植皮(本组9例)。术后石膏托外固定4~6周,消肿及抗感染治疗,切口换药观察。早期踝趾功能锻炼,根据X线愈合情况决定负重时间,但最少延至12周以后。

3 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56个患者均得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均获骨性愈合,浅表感染6例,经换药愈合,有深部感染窦道形成者3例,于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后经换药愈合,根据Mazur等[2]的评分标准,优45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92.85%。

4 讨论

4.1 Pilon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难点 Pilon 骨折常发生于高处坠落伤,车祸伤,受伤机制是损伤发生时距骨在暴力作用下高速撞击胫骨远端,使胫骨远端干骺端吸收大量能量,造成关节面内陷,嵌插及粉碎性骨折,多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骨折的复位及坚强固定困难,合并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率高,后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是一种较难处理的关节内骨折。随着固定材料的不断更新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过去如手法复位,跟骨持续牵引,石膏托及夹板外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已逐步被临床放弃[3] 。

4.2 手术时机的选择 Pilon骨折的手术时机,历来存有争议。目前部分学者认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急诊手术为宜,作者认为延迟手术,经观察软组织条件良好后手术为宜。理由 ① 急诊患者需要一定的时间观察,多合并有全身其他部位损伤,往往需要比骨折优先处理,可能因此丧失早期的手术时机,并且针对不同的伤者,需要制定一个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完善三维CT重建是治疗该种骨折的必要检查,相应的器械和人员的准备在基层医院需要一定的时间;② Pilon骨折均为高能损伤,软组织亦损伤严重,早期其损害程度难以确定,有时发现来院时仅有皮肤的擦伤者,早期手术后出现皮肤的全层坏死及骨外露,感染难以控制。对于开放骨折者,皮肤的血运破坏更为严重,急诊手术更易出现创缘的坏死。不能保证胫骨骨折处的皮肤覆盖及血运良好,势必造成更为棘手的后续问题。而经过7~14 d的观察,软组织的情况基本稳定,这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可以尽可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率。

4.3 手术治疗的要点 按照AO推荐的四个典型步骤复位及固定Pilon骨折已成为标准方案。

4.3.1 腓骨的复位及固定 腓骨长度的恢复是良好治疗的基础,对于恢复肢体的长度,维持肢体的对线,明确踝穴的外侧壁的位置有重要意义。固定必须牢固,否则后期腓骨若出现成角或旋转畸形,将使整个踝穴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机率增高。作者认为唯有解剖型钢板或1/3管状钢板能维持复位后的稳定性,其他均不宜采用。

4.3.2 胫骨关节面的重建 采用前内侧切口,需暴露距骨的关节面,依托外踝的内侧壁,确定距骨的中立位,根据术前的三维CT影像,可将前方的骨折片掀起,使用骨膜剥离子或其他工具,自干骺端向远端撬拨,挤压胫骨远端关节面,并用多枚细克氏针平行于距骨关节面横向固定,对于胫骨后方的关节面塌陷,显露处理上有一定困难,需要一定的耐心,可结合C臂X光机术中检查,仍以骨膜剥离子挤压或克氏针撬拨为宜。合并内踝和后踝的骨折,此时可以采用可能的坚强内固定。对于相对近端的胫骨干性部分,不能以牺牲骨膜血供为代价强求解剖复位,只要满足大致对位以及良好的力线即可。

4.3.3 植骨充填骨缺损 由于干骺端均为松质骨,高能损伤作用力导致骨折处嵌压,当骨折块复位或骨折端间撑开后,将出现明显的骨质缺损,植骨目前已是处理该种情况的共识,可以增加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发生,根据缺损程度、经济条件采用髂骨或人工骨充填。

4.3.4 胫骨的支持固定 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目前有专门的三叶草钢板用于胫骨远端的固定,其特点是钢板较薄且强度好,适应胫骨远端内侧的生理曲线且较少需要特别塑形,对软组织刺激较小,可以提供相对坚强的固定,有利于术后的早期功能康复。但是安装时需要较长的切口及骨膜剥离,导致血液循环的进一步破坏,增加了术后皮肤坏死的可能,一旦外露,势必取出致治疗失败。因此对于术前皮肤条件不甚理想的患者,不宜应用钢板,可考虑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是Pilon骨折软组织条件不明确或较差时候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既可以避免加重软组织的损伤,相对于跟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又能够提供较强的固定可靠性,能够较早的离床活动,早期功能康复,但是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并在C臂X光机下进行。要点是各个固定针置入时,尽量与距骨中立位的关节面平行,这样复位及安装外固定架时较少的需要手法牵引调整。

4.4 并发症的预防 近期的并发症以皮肤坏死和骨髓炎为主,而以血循破坏为主要原因。因此术前的软组织血运评估极为重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本组病例开放骨折均首先给予清创缝合,未急于一期内固定而给予外固定,在观察局部血运7~14 d以后方根据软组织条件决定手术方式;同理应用于闭合骨折,在观察期间出现水疱给予换药处理。肿胀明显缓解后方行手术治疗。这时可根据软组织条件选择钢板内固定或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等治疗方案。虽然在治疗时间及费用上可能不及一期处理,但是可避免后续的一系列临床问题,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及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术中严格强调细致的软组织暴露,骨折块的血供保护,选择固定的方法取决于拟采用固定后的稳定性和血供,强求内固定而不能达到稳定并进一步加重了血运破坏是不能容忍的。外固定架有一定的缺点,但对于C3和某些C2行骨折可能是唯一方案,结合有限切开和关节面的精确复位,植骨术,亦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在尽可能的早期行踝关节主动锻炼,尽可能晚的负重锻炼,可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机率。

总之,PILON骨折的治疗,首先要保证良好的软组织条件,如出现感染及骨外露,就难以保证骨折固定的稳定及愈合,延期手术可以明确软组织条件,避免一期仓促处理可能出现的感染及骨外露。其次,根据骨折的类型,程度,在保护血运的前提下,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荣国威,刘沂,王满宜,等.骨科内固定.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8-109.

篇4

【关键词】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疗效

doi:10.14033/ki.cfmr.2017.14.00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015-02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cking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LI Ying,CHI Xiao-ling,HUANG Li,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14):15-16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locking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Method:From Nov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5,52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who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with a single digital single and double mode,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plat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locking plate),2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Neer score excellent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excellent rate of Neer score and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Senil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Curative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Longyan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Longyan 364000,China

老年群体是肱骨近端骨折的高发群体,60岁以上的患者比例达到7成以上。当前,临床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老年人本身的特殊性,需要综合参考患者骨质疏松情况、身体素质、功能预后及软组织情况等众多方面,单纯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法复位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的肢体恢复与重建效果[1]。近年来,随着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特别是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方面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2]。为进一步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主要治疗方案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单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传统钢板)与观察组(锁定钢板),每组26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9例;年龄60~78岁,平均(71.5±6.4)岁;二部分骨折8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4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7例;年龄61~77岁,平均(70.8±6.6)岁;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臂丛麻醉或者全身麻醉方案,手术选取仰卧位,将患者患侧肩后垫高。针对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治疗,选择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使得骨折位置充分暴露,通过骨折解剖复位处理后选择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进行固定,针对骨质疏松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给予自体骨或者人工骨填充处理[3]。等到肩关节活动不存在障碍后再留置引流管,将切口闭合。针对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从肩关节外侧肩峰下纵行切口,沿着患者三角肌的方向,⒓∈钝性劈开处理,然后朝两边分开三角肌,将肱骨近端骨折位置完全暴露出来,基于肩外展位的牵引作用,利用手法、撬拨等针对骨折块位置进行复位处理,针对肱骨头存在的碎骨块或者大结节,需要采用钢丝或者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处理[4]。沿着患者三角肌把锁定钢板插入,在患者远侧皮肤位置行切口,将钢板远端暴露出来,分别将两枚3.5 mm的皮质骨螺钉置入肱骨头、钢板远端,等到C臂机检查证明骨折恢复以后,再进行锁定处理。最后在近段切口留置引流管,将切口闭合。术后两组患者根据其恢复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功能锻炼[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术后针对两组患者进行8个月的随访,并针对临床疗效与并发症进行统计。临床疗效参考文献[6]中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总分为100分,当中,解剖位置总分10分、活动范围总分25分、功能项目30分、疼痛项目35分。优:患者得分在90分以上;良:患者得分在80~90分;不满意:患者得分在70~79分;失败:患者得分在70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通过随访后,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eer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共发生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螺钉穿出股骨头,1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3/26);对照组患者共发生5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固定松动,3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42.31%(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56,P

3 讨论

所谓肱骨近端骨折,主要指的是自肱骨外科颈至肱骨头关节面区域间产生的骨折症状。老年人作为肱骨近端骨折的高发群体,在60岁以上的群体中,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高于髋部骨折,其骨折类型主要是以粉碎性骨折为主,具体的骨折较为复杂,并且伴随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情况甚至低,能量损伤极易发生骨折,且骨折类型较年轻患者更复杂,对骨折复位和愈合都带来更高难度,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案非常多,当前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类型的患者。大量的临床研究与实践提出,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原则在于争取解剖复位、避免软组织损伤、防止骨折不愈合、维持骨折端稳定、早期康复训练和避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出现。

临床中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案非常多,当前较为统一的观点在于,针对无移位稳定性骨折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方案。然而针对存在移位的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特别是针对三部分骨折与四部分骨折患者,临床仍旧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由于该种骨折类型的患者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情况,采用交叉针与传统钢板进行治疗难以实现有效的固定强化,并且相应的暴露也非常多,患者无法进行早期下床锻炼,使得骨折块的血供情况受到影响,不仅会导致骨折恢复时间有所增加,同时还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7]。角稳定性是锁定钢板最为显著的生物学特征,其主要是利用带锁螺钉与钢板来针对患者骨折块实施整体性的锁定处理,能够有效形成良好的抗拔出力、锚合力,能够进一步降低螺钉松动的几率,避免患者骨折位置存在再次位移现象,内固定情况更为理想[8]。

本研究中,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观察组,其Neer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采用传统钢板治疗的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吕玉明,李长树,曾勉东,等.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6(10):963-968.

[2]邱勤业,胡汉生,范震波,等.经皮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0(30):5569-5574.

[3]陈志林,袁太珍,龚国龄,等.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16(3):243-245.

[4]戴章生,黄杰苗,庄洵荣,等.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4,13(12):1015-1018.

[5]郑华,何盛江,王群波.锁定钢板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2,15(2):130-132.

[6]王众,李强,范顺武.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1(9):1798-1799.

[7]蔡春水,⒀嘟啵欧阳少勇.手法整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8(24):2289-2291.

篇5

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四肢多发骨折;骨科损伤控制

不稳定骨盆骨折多是由高能创伤引起,并且往往会伴有四肢多发行骨折,这种创伤类型的典型特征是骨折旋转不稳定或者垂直不稳定,因此患者出血较多,对内脏造成的损伤也较为严重。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是传统的治疗方式具有切口大、愈合慢、并发症多样等缺点,不利于患者康复[1-2]。基于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下的治疗模式能够尽可能提升手术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5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经X线检查、CT检查以及病理诊断确诊。其中车祸伤37例,高空坠落伤13例,击打伤5例,其他致病原因3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有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根据Tile分型标准患者分类为:B2.2型17例(29.31%),B2.3型15例(25.86%),C2.3型14例(24.14%),C1.3型12例(20.69%);患者中合并尺桡骨骨折、股骨外科颈骨折、血气胸患者21例,合并创伤性湿肺、右侧股骨颈骨折、后尿道损伤19例,合并左侧多发肋骨骨折、伤损、左侧胫腓骨骨折患者10例,合并右侧髋臼骨折、左侧股骨踝粉碎性骨折、脾破裂、股骨干骨折8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范围为16~75岁,平均年龄为(46.31±12.08)岁。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下实施分期治疗。所有患者入院检查后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病情行输液、输血和抗生素处理,并进行3个阶段的治疗:①是全面控制大出血,根据患者骨折类型不同采取骨盆带、外固定架固定等方式处理,本次研究患者均采用骨盆带固定止血,另有合并尿道损伤患者性膀胱造口,合并肺挫伤患者使用肋骨悬吊牵引治疗,合并脾破裂患者进行脾脏切除术。有适应证的患者运用石膏或者骨牵引等方式进行前期固定,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观察;②是送入重症监护室,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做好呼吸支持;③是根据治疗方案实施分期手术,严格按照患者骨盆和四肢骨折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患者先进性骨折内固定术,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观察3~5d之后,确定患者手术禁忌症,然后行骨盆骨折内固定术。进行骨盆修复时,先使用重建钢板对骨盆前段进行充分的固定,如果检查到患者中有骶髋关节脱臼状况,则给予螺钉固定。对于骶骨骨折患者采取钢板跨双侧骶髋关节内固定。

1.3疗效评定 本次研究结果评定参照"Matta评定标准"分为优[3]:X线检查显示平片分离移位最大值20mm。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评价为优17例,良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76%,对照组优良率为44.83%,两组患者优良率对比具有限制的统计学差异(P

2.2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生2例,其中1例为尿道损伤,1例为坐骨神经拉伤,并发症发生率为6.9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7例,其中皮下软组织感染3例,急性呼吸综合征2例,静脉血栓1例,坐骨神经拉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1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基于骨科损伤控制理念的治疗模式疗效优良率达到82.76%,远高于传统治疗方案,对于提升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由于现今高能重度创伤导致的骨折事件越来越多,临床中相应的加大了对多发创伤的控制和治疗,但是从反馈的资料来看,基于骨科损伤控制的治疗模式落实情况并不乐观,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

首先要严格实行一体化救治管理模式,并且将这种管理模式贯穿到治疗全程[4]。损伤控制工作应尽量做到简便、快速、有效、配合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入院后即进行全面的检查,运用X线诊断骨盆骨折类型和创伤具置,运用B超联合胸腹穿刺对胸腹部创伤进行精确定位。由于这种创伤能够引发大出血,进而导致休克乃至死亡,因此要加强对出血的控制,本次研究中均采取骨盆带经股骨大转子固定方式已达到多小骨盆容积的效果,为后续手术治疗奠定了基础。

其次就是要对分期治疗方案进行认真的论证,根据患者损伤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疗措施,并以减少手术创伤作为基本原则。早期手术治疗可能会导致炎性反应增强,加重患者免疫紊乱,因此应最大限度减少创伤,提升患者生存机率。二期治疗应以固定骨盆和髋臼为主要目的,以达到最终的治疗效果。

总之,本次研究证实了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重大临床价值,在实践中要不断加强技术改进和医疗理念的创新,积极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保证。

参考文献:

[1]徐和松,郭,徐友谊,等.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13(25):237-238.

[2]李会森.DCO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2013(04):14-15.

篇6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腕关节功能

近年来,由于我国交通、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基数持续扩增[1],对此临床所采取的传统治疗方案为保守疗法,虽然有一定的临床效益,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无法保障患者的预后质量[2]。本次为探讨更为可行的疗法,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通过手术方案与保守方案治疗,并展开如下对比分析。

资料与方法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2~59岁,平均(40.69±12.68)岁。试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3~59岁,平均(40.74±13.12)岁。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2)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器质性疾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3)合并传染疾病;(4)精神疾病、沟通障碍;(5)妊娠期、哺乳期等。

方法:(1)对照组行保守治疗,X线扫描明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患者维持坐位,取利多卡因对患者行浸润麻醉,对患者施以闭合复位疗法,骨折端以夹板妥善固定,2周后复查若发生位移需要重新固定,固定周期40 d[3]。(2)试验组行手术治疗,对患者行全麻,在桡骨远端掌侧/背侧做一条切口,以充分暴露骨折端,基于C臂机的指导下,牵引复位骨折端,然后取T形/L形钢板进行妥善固定,若患者存在重度骨质疏松情况,应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完成复位后关闭切口[4]。两组患者均遵医嘱接受功能锻炼。

观察指标:⑴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判定标准如下:(1)优:参考Dienst评分法,经治疗患者腕关节支持正常活动,掌屈、背伸缺失角度低于15°,不存在疼痛感;(2)良:无法剧烈活动,掌屈、背伸缺失角度低于30°,偶尔存在疼痛感;(3)可:日常活动轻度受限,掌屈、背伸缺失角度低于50°,普遍存在疼痛感;(4)差:日常活动严重受限,掌屈、背伸缺失角度超过50°,有剧烈疼痛感。(优+良)例数/总例数×100%=优良率[5]。⑵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参考VAS评分法,10分制,所得分值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强[6]。⑶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骨折不愈合、神经炎、二次位移、腕管综合征等。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比较: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讨论桡骨骨折,即与桡骨远端关节面间距不超过3 cm处发生骨折,该部位由密质骨、松质骨交汇而成,若受到强烈的外力侵袭极易发生骨折[7]。患者发病后会因病情产生不可耐受的疼痛感,若治疗方案失当还会给患者腕关节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对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造成较大干扰,所以临床提倡参考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可以获取理想的临床疗效。目前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疗法即保守方案,相对而言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成本较低等优势,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8]。但查阅既往研究资料可以发现,该疗法有较长的外固定周期,不可避免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且外固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出现二次骨折位移的风险性较高,同时也会增加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难度,与患者预期治疗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9]。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持续发展、完善,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得到强化,已经演变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高频率方案。基于此,本次将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术方案与保守方案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治疗,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VAS评分为(2.05±0.53)分,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7.50%,VAS评分为(3.12±0.78)分,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法,可以更加精准复位、固定患者的骨折端,其固定效果并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位移,同时由于解剖复位的精确性,并不会对骨折端周围组织造成不良影响,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端愈合,帮助患者实现早期腕关节功能锻炼,缩短其康复周期的同时,还能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0]。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明显高于保守治疗,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腕关节功能,降低疼痛感,且并发症较少。

参考文献

[1]陈世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保守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9):71-72.

[2]马林.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0):23.

[3]林增有,林学扬,刘夏生.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16):100-101.

[4]任太全,刘勇,孙锋,等.石膏、夹板分期交替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8):86-91.

[5]张晓辛,张建军.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3):167.

[6]彭海付.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应用于老年简单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2):1689-1690.

[7]吴桂勇,刘锐,王林.手术与保守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0):55-57.

[8]程彦骁,周跃江.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7):34.

篇7

[关键词] 非手术;手术;桡骨远端骨折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6(a)-008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stal radius fracture surgery and non-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August 2013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108 cases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ere observed as the targe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a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 = 54, non-surgical treatment)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 = 54, treated by surgery),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good wrist function score was 96.3%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good wrist function score was 79.6%,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Non-surgery; Surgery;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桡骨远端骨折主要是指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2~3 cm内的骨折情况,这一部位的解剖结构比较薄弱,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骨折。在人体结构中腕关节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其亦是全身活动频率最好的一个关节。因为桡骨远端骨折损伤存在一定的复杂机制,且骨折类型呈现多样化,故临床治疗手段必须符合科学、灵活、适用的原则[1]。若选择的治疗方案不恰当,易引起腕关节僵硬或慢性疼痛,对患者手部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该文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10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13年8月―2015年12月)作为观察目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纳入标准:①年龄≥60周岁,不存在心脑血管疾病;②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不稳,不配合治疗者;②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消化道疾病或恶性肿瘤者。其中男患者65例(60.2%),女患者43例(39.8%),患者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1.5岁。具体AO分型:C型36例,B型47例,A型25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试验组(n=54),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完成麻醉工作后,对骨折部位实施牵拉复位,采用石膏进行固定,待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取得满意复位效果后采取悬吊固定患肢。7 d后进行X线复查,发现骨折存在移位现象时再次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失败者需进行手术。

试验组采用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完成麻醉后,顺着桡侧腕屈肌的方向纵行切开桡侧,充分显露骨折区域,顺着旋前方肌切开桡骨点,沿桡骨掌侧面剥离骨膜,对骨折成角和压缩情况进行观察,直视状态下进行牵引复位,采用锁定钢板对骨折处进行固定,待X线检查结果显示取得满意复位效果后,将切口关闭,对旋前方肌予以缝合。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效果尽早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采用C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对两组患者腕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分值越低,表示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其中0~2分表示优;3~8分表示良;9~20分表示可;21分以上表示差[2]。

1.4 统计方法

将此次研究所得数据录入至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使用百分率(%)对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表达,两组之间的统计比较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3%,其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79.6%进行统计比较,两组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且粉碎性骨折患者居多,中老年人群是此类骨折的高发群体,由于其身体各项机能都处于衰退状态,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骨折疏松,临床复位固定治疗难度较大[3]。

恢复关节面和正常解剖复位、尽可能保护腕部功能是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坚持的主要治疗原则,主治医生需要对患者实际情况和骨折类型进行综合考虑,以便制定出科学合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4]。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是临床针对桡骨远端骨折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其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手术切开复位不仅固定效果良好,且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特别适用于对功能恢复高要求的年轻患者。很多临床实践证实,针对稳定性较差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或严重骨质疏松、关节面严重不平整的患者,手术切开复位治疗方案最为适宜,然后手法复位容易出现腕关节功能恢复差或再次移位情况。因此,临床建议稳定性桡骨骨折患者主要选择手法复位[5]。该组研究通过对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发现接受手术治疗的试验组,其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3%,对照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9.6%,组间差异明显(P

综合所述,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选择和普及应用,但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应综合患者的经济能力和实际需求等因素,以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罗程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3):624-625.

[2] 舒巍,金林中,罗旭,等.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农村卫生,2015,32(16):4.

[3] 康志刚,徐彬.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2):38-39.

[4] 张宏宇.手术与非手术2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3):54-55.

[5] 袁建民,戎耀宗,许光辉,等.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30):183.

[6] 张睿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34-35.

[7] 裘晓冬,王人彦,陆洲,等.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8):42-44,47.

篇8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抚州 344000

[摘要] 目的 对应用运动康复方案对患有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76例患有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运动康复疗法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静脉栓塞症状消失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静脉血流峰速度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栓再次形成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运动康复方案对患有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关键词 ] 运动康复治疗;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124-02

近年来有专家提出,科学合理的运动康复治疗对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本次研究对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运动康复疗法实施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16例;患者年龄42~87岁,平均年龄(63.8±1.5)岁;血栓形成时间1~32 h,平均血栓形成时间(10.4±1.2)h;治疗组中男性21例,女17例;患者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63.7±1.4)岁;血栓形成时间1~34 h,平均血栓形成时间(10.6±1.1)h。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式 采用常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方式 采用运动康复疗法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主要内容包括:① 6min步行试验;② 心肺运动试验;③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处方;④ 监督患者每天按照处方规定按时完成治疗计划。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静脉栓塞症状消失时间、接受治疗总时间、治疗前后静脉血流峰速度水平的改善幅度、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病情治疗效果、治疗后血栓再次形成人数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疼痛等症状彻底消失,血液流动速度完全恢复正常,没有对肺部疾病的治疗造成任何影响;有效:疼痛等症状表现明显减轻,血液流动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改善幅度超过50%,肺部疾病的治疗略受到影响;无效:疼痛等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血液流动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没有任何改善,对肺部疾病治疗方案的实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1.5 数据处理

研究期间所得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采用数加减标准差(x±s)的形式对所得所有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如果P<0.05,我们则可以认为数据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栓塞症状消失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共计实施(23.39±2.01)d,治疗后(14.26±1.14)d深静脉栓塞症状消失;治疗组运动康复疗法共计实施(17.24±1.42)d,治疗后(8.47±1.08)d深静脉栓塞症状消失。两组患者静脉栓塞症状消失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治疗前后静脉血流峰速度水平的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前静脉血液流动峰速为(26.17±3.75)mL/s,治疗后静脉血液流动峰速为(41.28±6.17)mL/s,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接受运动康复治疗前静脉血液流动峰速为(25.74±3.18)mL/s,治疗后静脉血液流动峰速为(52.31±7.44)mL/s,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静脉血液流动峰速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常规方案治疗后,11例患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6例有效,11例仍然治疗无效,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71.1%;治疗组经运动康复治疗后,15例患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20例有效,3例仍然治疗无效,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92.1%。两组患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病情治疗效果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神静脉栓塞病情复发率

对照组治疗后9例深静脉栓塞病情再次复发,复发率达到23.7%;治疗组治疗后1例深静脉栓塞病情再次复发,复发率达到2.6%。两组病情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传统观点认为,运动会使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使肺栓塞出现的危险性明显加大。在运动的过程中肌肉血流量虽然有所增多、流速加快,但由于血管内已经有血栓形成和回流出现明显障碍,流入量明显大于流出量,使流入组织间隙的液体量增加,运动期间腿部会有明显的肿胀和疲劳感;运动也可导致肢体近端血栓对肺血管造成堵塞,进而导致患者死亡。但目前运动康复已经成为临床对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进行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虽然还正处于比较初级的研究阶段,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从而摸索和探讨肺栓塞疾病早期运动治疗的具体处方,并进一步通过临床和试验对肺栓塞疾病患者的早期运动康复治疗方案所具有的优越性进行研究。随着人们对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运动康复治疗工作的理解和体会程度的不断加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运动康复治疗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将临床上达到普及化程度。

[

参考文献]

[1] 泓潦,张黎明.系统早期活动方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2(11):965.

[2] 潘晓云,倪信乐.医用弹力袜预防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7.

[3] 宁宁,廖灯彬.地震髋部骨折伤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27.

[4] 高丽,马燕兰.全能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39(4):249.

篇9

关键词:创伤骨科;医患沟通;医患纠纷

创伤骨科患者均是由外伤引起,损伤重时病情危、重、急,致死率高,肢体致残率高,加之创伤骨科患者来源多是由车祸、打架、工伤等原因引起,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稍微处理沟通不当,就会引起医患矛盾,产生医患纠纷,因此良好的医患沟通创伤骨科的工作中更突显重要。

1.多发伤的特点及医患沟通特点

多发伤指同一致伤因素导致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而其中之一单独存在也可能危及生命。在和平时期创伤骨科中的多发伤常见于车祸、高处坠落、塌方事故等,多表现为头颅、胸、腹部、四肢及骨盆的损伤[1]。

1.1合并颅脑外伤的多发伤患者多呈昏迷状态,不能告知姓名及家人联系方式,因此多数患者家属不能立刻到达医院,此时重点是抢救患者生命,全力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书写好抢救记录,待患者的生命体征稍稳定后再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诊疗一定要按诊疗常规进行诊疗。因事发突然,家属出现后多高度紧张或焦虑不安,在不间断抢救治疗的同时要与家属通报病情,通报病情时语言要简洁,语气要温和,让患者家人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及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重视,沟通目的是降低其家人对患者愈后的预期值。经过简明的沟通,待家属理解后,应及时签署病危通知书及其它相关知情同意书,以免患者突然死亡家属无任何心理准备而引发对抢救行为的质疑。对必须手术干预的患者(如颅内、胸、腹部脏器损伤持续大量出血),应与家属说明手术对挽救生命的必要性及术中的不确定性(术中死亡可能性),在征得家属同意后,立即准备手术。通过与家属的积极沟通,让患者家属有接受不好结果(死亡、植物生存状态、残疾)等的心理准备。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病因逐步明确,这时需详细地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进一步说明下一步诊疗计划及可能的预后。

1.2合并胸腹部脏器损伤的多发伤 此类患者常合并大量的失血,休克发生率高。接诊后除迅速组织抢救外,还应有专门医务人员,与家属说明病情,随时交流病情变化。因为多发伤伤情复杂,明显外伤与隐匿性外伤、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常有同时存在的可能,易漏诊误诊,因此在抢救进程中沟通的重点是说明病情的复杂性,使其理解目前的治疗只是挽救患者的生命,隐匿性损损伤只能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再做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即使抢救成功,后期因严重创伤引发的重症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也可导致患者的死亡[2]。

2.伤性骨折的特点及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因创伤导致的骨完整性及连续性中断称创伤性骨折,致伤因素包括高能量损伤中的高速车祸伤,高处坠落伤,重物砸伤,低能量损伤多见日常运动或行走时跌倒摔伤等。

2.1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患者伤情重,常合并其它脏器及系统的损伤,来院时常有昏迷、休克表现。此时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同时,特别注意应避免骨折二次损伤,要对伤口作简要的包扎及骨折的临时固定,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应坚持通俗、易懂、简洁、高效并切中要害原则,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骨折的后续治疗问题。

2.2单纯创伤性骨折 患者一般意识清晰病情平稳,因此接诊此类患者时虽然有充裕的时间行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以便能诊断明确后制定初步的治疗方案,但由于患者及家人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焦虑不安、恐惧、孤立无助,因此对于进行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时容易引起患方的不理解,认为这样做会延误治疗,此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重点为详细说明目前检查的原因及目的,目前的诊断,骨折的严重程度、可选用的治疗方案,及每种治疗方案可能带来的结果等,征求其意见,在与患者达成共识后再行具体的治疗方案。医生的治疗只是使损伤导致的不利后果最小化,因此医生需告知患者及家属各种并发症的存在,在患者及家属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后,接着要告知的是一旦出现这些并发症医生的应对措施,要让患者清楚整个治疗过程并参与其中,患者有被尊重感,易对医者产生信任与认同,从而乐于配合治疗[3]。由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切实感受到医生真诚关心与积极努力,因此即使在治疗期或康复期出现一些相关并发症,患者也能理解并积极配合进一步的治疗。

3.高龄患者骨折的特点及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可能,骨折后并发症多,手术风险较高,此类患者入住病房后,医师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对合并症的处理要征求相关专业科室会诊意见,知情告知内容应全面细致,提高患方就医依从性。通过会诊与术前治疗,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医生对其病情的重视,易取得他们的信任,这对后期的沟通至关重要。由于外科医师比较重视与手术直接关联的并发症,因此对于术后可能发生的精神异常等问题容易被忽略,术后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记忆受损。高龄患者术后出现此并发症高达40%,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年人脑萎缩,脑血流调节能力及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能力下降,加之手术前后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易造成术后精神障碍[4]。术前如没有与家属良好沟通,发病后患者家属常无法理解,易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情绪。

4.总结

在创伤骨科临床工作中,需要具体结合病情和患者的特点,注意利用沟通的技巧与要点,加上同情、温和、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让患者及家属切实感受到医者一切为了救治患者的真诚态度,有助于他们在创伤骨科治疗过程中减少医患纠纷与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正国.多发伤的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3.

[2]Keijzers GB1, Giannakopoulos GF, Del Mar C, Bakker FC, Geeraedts?LM Jr.The effect of tertiary surveys on missed injuries in trauma: a systematic review.Scand J Trauma Resusc Emerg Med. 2011,20:1~9.

篇10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下肢长管状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long tubular bone fracture in lower limbs. Methods A total of 84 traumatic long tubular bone fracture in lower limbs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fracture healing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sseous healing rate as 88.10%, which was higher than 61.9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Long tubular bone fracture in lower limb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下肢L管状骨骨折为创伤外科常见一种骨折, 为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交锁髓内钉固定法由于固定可靠、适应证广、患者预后好等优势受到临床关注, 且广泛应用于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1-5]。为明确交锁髓内钉固定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 本院针对性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 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4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5∶17, 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46.72±6.09)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10例, 车祸伤18例, 高坠伤8例, 其他6例。

研究组男女比例26∶16, 年龄22~66岁, 平均年龄(46.91±

6.36)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11例, 车祸伤17例, 高坠伤9例, 其他5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次研究的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 可有效沟通, 自愿进行研究。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史者, 不配合治疗者, 手术禁忌证者。

1. 3 方法 ①对照组予以钢板内固定法治疗, 依据病情予以全身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 对开放性骨折患者予以彻底清创, 常规消毒;将骨折处作为中心做切口, 暴露骨折端, 将骨折间软组织清除, 骨膜剥离后实行复位, 选择适合钢板进行固定, 拧入适宜长度、合适数量螺钉;稳定性骨折可对骨折端予以适当加压, 促进骨折愈合;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视患者患肢肿胀状态进行抬高或脱水药物治疗。②研究组予以交锁髓内钉固定法治疗, 常规消毒、清创, 视患者病情选择麻醉方法, a.对股骨骨折且复位不满意者实行小切口切开复位, 于股前外侧行侧纵形切口, 暴露骨折断端后清除骨折间软组织;沿大粗隆顶点向近端作切口, 将大粗隆暴露后在其顶点插入导针, 通过透视确定导针位置是否正确, 然后利用导针扩髓, 置入髓内钉, 首先在骨折远端置入2枚锁钉, 然后在近端置入2枚, 术后予以透视。b.对胫骨骨折患者, 首先在膝前髌骨下缘和胫骨结节间行切口切开, 暴露髌韧带后纵行劈开, 在胫骨平台约1 cm处顺髓腔方向, 利用尖锥进行开口, 实行扩髓时, 其直径较髓内钉直径大约1 mm, 然后置入适合髓内钉, 术后均予以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

1. 4 ^察指标 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情况, 分成骨性愈合、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与不愈合四种情况[2];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 主要包括切口感染、钢板或髓内钉断裂、关节功能障碍等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研究组骨性愈合37例, 畸形愈合1例, 延迟愈合3例, 不愈合1例, 骨性愈合率为88.10%;对照组骨性愈合26例, 畸形愈合2例, 延迟愈合11例, 不愈合3例, 骨性愈合率为61.90%;研究组骨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825, P

2. 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52%, 低于对照组的2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2, P

见表2。

3 讨论

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于全身骨折中所占比重较大, 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常因切开复位以及内固定方式不当, 造成伤口感染、骨不连、骨外露等并发症, 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3, 6-10]。为促进骨折患者尽早恢复关节功能, 选取一种科学有效固定方式对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为探究交锁髓内钉固定法应用效果, 针对性选取84例患者进行分析, 旨在为今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循证依据。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骨性愈合率为88.10%, 高于对照组的61.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 能够对骨折端牢靠固定,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达到促进患肢功能早期康复目的, 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牛洋, 陈辉, 王宸, 等. 电磁导航髓内钉结合克氏针阻挡钉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5, 23(24):2234-2237.

[2] 赵快平, 王朝晖, 李春艳.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在胫骨中下段骨折中的应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 31(10):1096-1097.

[3] 王振虎, 赵力, 刘海金, 等. 同种异体骨段移植治疗下肢长管状骨粉碎骨折骨缺失. 实用骨科杂志, 2013, 19(6):554-556.

[4] 陈亮清, 白龙, 于志勇, 等.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骨科杂志, 2014, 17(6):712-714.

[5] 罗毅, 郭景泉, 高宇, 等. 基于交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66例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5, 10(4):51-52.

[6] 张建新, 潘志军, 厉勇, 等.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6):862-863.

[7] 张卫星. 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2):203-205.

[8] 郭斌靳, 方运, 李文平, 等. 扩髓的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 临床医学, 2003, 23(7):198-199.

[9] 乔光曦, 邹云雯, 叶发刚. 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 齐鲁医学杂志, 2004, 19(2):109-110.

[10] 林楚标, 黄海安, 陈利武, 等. 轴向控制动力性带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比较. 黑龙江医学, 2012, 36(7):533-535.

[11] 夏岩, 夏建龙, 王培民, 等. 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黑龙江中医药, 2003(6):27-28.

[12] 朱容德, 邓林, 杜勇. 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38例报告. 湖北科技学报(医学版), 2003, 17(5):344-345.

[13] 郭加波, 王建华. 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 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7):199.

[14] 齐国柱, 薄连洪, 张志强. 扩髓的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32例体会. 吉林医学, 2005, 26(8):857.

[15] 何飞, 黄河, 龚跃昆, 等. 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