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篇1

大源有着悠久的造纸历史和浓厚的造纸文化,“纸乡”的美誉更是闻名在外。全镇现有造纸企业49家,年产量达33.61万吨,年创产值10.46亿元,并解决了劳动力5000余人,成为大源镇工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的支柱产业。

然而,我镇的造纸行业也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规模较小效益低、技术落后档次低、污染严重耗能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使得“财富源”反过来成了“污染源”。大源人民的母亲河――大源溪早已不见了往日的清透,取而代之的是黑臭的河水以及漂浮的白沫。刺鼻的恶臭使得沿溪两岸1.5万余名居民终年不敢开窗,过往行人无不掩鼻捂口;更为严重的是,这还直接威胁到大源溪下游杭州人民的饮水安全。此事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曾多次亲临大源检查大源溪的污染情况。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个行业再不加以改造,走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的路子,大源的“祖传产业”势必被淘汰,国家治淮的力度和决心便是前车之鉴。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是长久以来困扰我镇党委、政府的一大难题。早在99年起,我镇就着手对辖区内的造纸企业开展“一控双达标”、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镇建设的工作。去年我们又成立专职工作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将责任包干到人。在全镇范围内大力营造“质量兴业、环保先行”的氛围,宣传“环保就是企业生命”的观念。先后出台了《造纸企业外迁入区的优惠政策》、《严格限制在大源溪上游新上造纸生产线的规定》、《环保有奖举报制度》、《大源溪整治切断包干制》等一系列制度,并于企业签订《环保责任书》,积极引导其开展自查、自纠的整治工作。在硬件设备上,还新建、扩建了11个垃圾填埋场;完善了34家造纸企业的污水一级物化处理设施。在执法监督上,特别成立了两个环保督查小组,并会同环保部门先后关停了13家土烘缸和无治污设施的造纸厂、泥浆纸厂。镇党委、政府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系列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我们预期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没能从根本上还原大源的绿水青山,可以说这场经济与环境的“双抢”战役才刚刚开始。

一、远近规划相结合,标本兼治。

按照建设“生态富阳”及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要求,我们从本地区的资源和环境现状出发,并结合部分企业主、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现已初步拟定恢复大源溪流域生态系统的近远期规划方案。

从近期看,采用截污纳管方案较为省时、省力,且短期内见效快。即在大源溪地下埋设涵管,集中收纳污水,后输送至大源镇震龙村污水处理厂或拟建中的灵桥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治污。

此方案工期短,见效快,若资金到位约6个月就能完成管道的埋设;企业损失小;同时也能促进企业自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直至自行淘汰。但另一方面,该方案的实施会使大源溪的水功能遭到破坏,还有可能导致河床干枯;而沿溪两岸居民的声环境、气环境还是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

介于这种“半路拦截”式的治理方案终究只是个治标之策,而无法从根本上恢复大源溪水域的生态环境。我们以“标本兼治”为目的,采用近远期规划相结合,分步实施的办法,又拟定了另一套重在治本的“关、扶、转、迁、限”整治规划。即针对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坚决“关小上大”,关停那些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率差、且污染严重经营不善的小企业。以腾出环境容量来支持、扶助那些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环境损害小、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型企业。

二、提高能源利用率,清洁生产。

但仅仅将环保的重点放在污染物的“末端”控制和处理上,以达标排放或追求达标排放为最终目的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末端控制”为主的环保策略在当今的企业环境管理中遇到了严峻挑战,被动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增强的环境要求。首先,造纸行业的环保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光污水处理一项就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其次,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原材料被作为“三废”处理掉或排放,既是浪费也造成污染;此外,单纯的依靠设施处理,比如将含有害物质的污泥填埋等处理方法,只是将污染物转移,最终造成治不胜治的恶性循环。因而,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清洁生产是兼顾企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双赢策略,也是实现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控制转向源头控制的有效途径。即通过改进管理;改进工艺;改进原料选择和循环利用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能源消耗,将污染物排放达到最小量。如一些企业采用废纸回收、废水回用以及污泥造纸等技术,不仅实现原料的循环经济,也降低了企业的治污成本,可谓变废为宝、一举多得。

三、产业结构做调整,优胜劣汰。

要真正做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齐头并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镇党委、政府在政策支持和保障的前提下,利用经济和市场的合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允许现有造纸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探索新型的生产方式,如采用以木桨为原料生产工艺,生产特种纸,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优化工艺来实现企业向着宽幅、高效、环保的方向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纸业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严格限制在大源溪上游新上造纸生产线,牢把项目审批关;此外,我镇还积极进行市场分析,充当企业的“信息员”,并不定期地与相关企业的厂长代表交流、沟通,广开言路、广纳意见,积极鼓励企业向低耗能、低污染的行业转产。下好产业结构调整这步棋,无疑能使我镇的造纸行业治污工作向规划中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四、企业搬迁入园区,优势集聚。

我们把工业功能区建设作为我镇调整产业布局,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配套、高标准建设,并结合我镇产业,最大限度地推动优势产业的集聚。工业功能区现已开发面积1200亩,社会总资产达10多亿元,累计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占总投入的50%。目前,功能区已初步形成造纸设备、建材、文体卫用品、服装等加工工业的产业小群体,大大推进了产业集聚度,促进了块状经济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为发挥行业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引进的35个项目已全部启动,动工率达100%、投产率为80%,成为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我镇生态镇建设的总体规划,现初步拟定在大源与灵桥两镇交界处――云池畈建立造纸专业生产功能区,对镇南桥上游的造纸企业进行集中安置。通过建立一个高起点、高水准、集中治污的造纸工业功能区,彻底突破“先污后治”的老路。凡大源溪镇南桥上游造纸企业及以废纸为原料的再生纸企业均采取优化组合的方式,按照产业导向用三年时间,分批搬迁至造纸功能区。区内将建立一家日处理污水17万吨的二级生化处理厂,为真正创造“绿色大源”设立平台。此外,区内还将建立一家每小时平均供气250万吨、供电11万伏的热电厂以及日供水24万吨的供水公司。既可确保功能区内企业和职工的正常生产生活,也可杜绝因使用不净能源而对大气造成污染。版权所有

为鼓励企业搬迁入区的积极性,我镇还将设立专门的奖励资金。以1760机型为基准,确立奖励系数为1、金额为150万元。依此类推,71条生产线共需奖励金额7179万元。其中,自觉执行搬迁规划的予以全额奖励;逾期执行的减半奖励;不执行的不予奖励并报请市政府强制关停。

篇2

    1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义

    1.1现实意义

    在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呈几何速度恶化,自然生态系统被污染和严重过度索取,大量自然资源都面临着短缺和后续乏力,其中林业资源也是其中之一。按常理来说,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林业,只要统筹科学、开发合理,是可以持续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但是,我国森林产业的现实状况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速度比建设速度快,局部好转,总体恶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缺位、供体错位,载体即林地和林木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每年数百亿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改变势在必行。

    林业主要以森林为主要资源,森林是一种复杂的复合生态体系,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是人类氧气的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净化器,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

    林业是所有生态建设的主体,同时其又可以是规模巨大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林业生产的物质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目标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林业又是生态文化的源泉。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森林经营理念,体现在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的发展,通过科学、政策、技术和不断进步的管理措施,通过不断地适应寻找到适合我国社会自身发展情况的道路,以期达到林业资源的多方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2经济意义

    森林是大陆生态系统的主要环节,也是林业经济的最重要载体。培育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完整平衡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持续提供生态效益也能持续提供经济效益。被破坏的退化的森林不仅在物质生产能力上明显衰退,森林的其他效益功能也必然相应减少。我国现有森林生产力只相当于其潜在生产力的1/3,这是国内林业产业界内的共识,因此恢复、开发和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此外,林业生态环境可以支持复合经济体系的发展,可以帮助建设和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在成熟健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共生的,如果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的效益,都会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失去推动力与生命力。因此,完全可以在建设功能性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的同时,形成以林业资源为依托、以商品林基地为龙头、以林业商品产业和绿色旅游产业为一体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如木材、林果、花卉、草坪等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逐步形成比较发达、系统和绿色的林业产业。

    2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发展的亮点

    一是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生态优先并非不考虑经济功能,只有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才有物质基础;应分清国

    家对天然林和人工林管理的政策界线,切实保护天然林资源,按照森林经营的技术要求合理利用人工林;遵循林木生长的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采伐利用,让林业在发挥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提高林农的积极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林业部门划定采伐区域、数额,企业与林农实现“订单林业”,减少了企业的灰色支出,使林农直接受益,可有效提高森林加工企业和林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林业要素市场建成后,通过林权有序、规范流转,可以盘活林木林地资产,解决森林资源经营周期长、效益兑现慢、生产风险大的问题,提高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林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通过林权证抵贷款,解决林农发展林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社会闲散资金与银行资金流向林业,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3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产生的新经济建设点和经济增长点

    传统林业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森林所能提供的最主要资源——木材上面,但是林业资源可以提供远比木材更多的产 品,能够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下是3种主要经济增长形式。

    3.1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是林业生态环境最主要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也开始日益重视,森林旅游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也是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途径,并且正在我国迅速生成和增长。完善的森林资源是森林旅游的基础,森林旅游业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可以发展出主要如森林公园、交通运输、餐饮、商贸、旅行社、娱乐等多种依托森林资源的经济体。此外,还可发展各种层次的辅助服务机构和组织,这些都是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多方支点。

    3.2促进林业副产品产业的开发

    林业资源除了能够提供木材之外还能提供很多林副产品,如动物、林果、花卉、次生动植物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林业资源特色,可以建立不同的副产品产业,最主要的有野生动物资源产业、林果深化加工产业、次生动植物开发产业等。深化开发林业资源的副产品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遇。

    3.3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产业

篇3

关键词:环境保护;建筑设计;要求;现状;政策;策略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影响人类进步的关键问题,而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同时基本建设也进入到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时期,而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便成为我们前进到庐山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为了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者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将环境保护理念与建筑设计思想进行充分的融合交汇,为建筑的未来增添一抹绿色。

一、环境保护思想溯源

自然、社会以及存在于自然和社会之中的变化规律,是儒家六经之首《周易》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合德是儒家思想的主张,在这样的思想核心和主张之下,儒家思想认为,以人的积极能动性为主要手段,通过将天、地、人三者置于同等的地位之上,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要以对自然的保护为前提。

顺应天道、自然无为,也就是说自然是人产生的缘由并是人最终的归宿,因而,以自然发展规律为规律是人行为活动的主要准则,这是道家思想的主张。道家思想认为,宇宙演化过程的内在动力是阴阳,阴与阳对自然的循环共同推进,只有在这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世间万物才能得以维持生存。当今科学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便是道家的哲学思想的延续。

在国际的建筑形式中,无论是新哥特复兴还是新艺术运动或者是有机建筑,都是将环境保护理念贯穿到建筑设计的思想之中的,并较为深层的体现出环境生态学设计的思想和原则之中,拉斯金、勒杜、莫里斯、赖特等,都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例如在《自然的住宅》(赖特)中,对建筑设计整体概念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并认为,作为一个有机体,建筑是有生命的,因而,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使建筑与环境二者相融合。在《走向新建筑》(柯布西埃)中,提出了新建筑五点,其中的要架空建筑的底层、对地面绿地和屋顶花园进行建筑,并将其作为建筑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恢复被房屋展区的地面的设计思想着重强调了建筑设计必须尊重自然的发展,等等。从上文叙述中,我们可以这些建筑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都以环境保护为理念。

二、在新时期建筑发展的影响下设计以环境保护理念为基础的建筑是必然趋势

目前,人们对自己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空间,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资源来源,尊重自然环境并适当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才是维持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正确办法。

(一)应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的要求

建筑设计师为人类创造了更安全、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但同时也应当是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着者。这并不是说要建筑设计师秉承极端的环境保护主义观点,自然环境是有特定的承受能力和恢复能力的,只要改造自然的活动不要超出其特定承受能力和恢复能力的范围,就能够达成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二)应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人文主义观念的要求

对众多矛盾分析的逻辑过程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创作的永恒理念是“尊重自然、以人为本”,想要对人类有所贡献,建筑师必须担当对社会的责任。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人们在对建筑进行欣赏的同时也将建筑传承了下来,同时沉淀了建筑的思想。

尽人皆知,建筑文化根源于特色与内涵、民族与个性,对于那些不但没有艺术美学,还没有教育启迪功效的石柱搭建起来的盒子,不是建筑文化,也不能形成建筑文化。只有在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下的建筑,才是建筑文化,并且在建筑的欣赏和使用过程中使建筑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三)应日新月异的环境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技术、艺术、历史等等各种学科都是建筑学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建筑学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建筑发展必须以科学和技术作为永恒的动力。纵观世界各国各时期的建筑,不仅是在浏览建筑发展史也是在浏览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为了创造出与时代特征和要求相符合的建筑作品,以先进的环境科学技术来武装自己是建筑设计师必须首要完成的任务,这是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三、当前环境保护理念与建筑设计思想结合的现状

应用某种环境保护设计的技术方法与否不是界定以环境保护理念为基础的建筑体系的原则。界定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建筑设计必须界定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贯彻可持续发展与否。

第一、在时间上,以建筑全寿命周期为时限,考虑在环境和资源上,建筑的影响的好坏以及影响的程度;

第二、在空间上,以建筑的室内、室外为出发点,界定对建筑、建筑周边区域甚至全球环境和资源建筑材料和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否有影响,影响的好坏以及影响的程度。

综上所述,与生态调控规律相符合,是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建筑体系的基础准则。为了设计出高节能、低消耗的低资源占用率,少排放、低无人能的小环境负荷,高重复利用率、高再生性的高可循环率的建筑,在设计建筑时,必须使建筑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达到一定的、定量化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此标准必须以当前技术水平为依据,并以技术的发展为基础而不断提高和完善。

环境保护建筑的发展,可以大大减少或消除建筑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些公认的生态型建筑典范高成本的摩天大楼,被冠以“生态之塔”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低成本的荷兰林业与自然研究院办公楼(IBN-DLO)。我国首栋生态办公样板楼已在上海莘庄建成。对于一些生态建筑的认可是有科学根据,并不能一味的商业炒作。国际上十余年的探讨与实践,对环境保护建筑体系建立了各种评估标准。各国的评估体系原则上是一致的,但强调的重点,以及评估的方法各有特色。评估体系的制定必须要考虑到本国国情,包括气候、资源,以及经济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点。国际绿色建筑的主要评价体系有: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加拿大的GB Tool,法国的ESCALE,挪威的Eco Profile以及荷兰的Eco-Quantum等。评价目标一般包括环境、健康、经济三个方面,其中环境主要考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两个方面。

四、国外以环境保护思想为理念的建筑设计

(一)美国的生态房

美国诺次大学设计并建造了一种生态房。这个四居室的生态房,隔热性能特别优良,它的热能来源于人工散热、阳光及使用家电设备所产生的热量。

家庭用电依靠安装在凉亭上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来提供。用水是从屋檐流下来的雨水,蓄存在地下室,使用前用沙床过滤,粪便和污水则流入一个堆肥肮里,经发酵后供花园施肥用。

(二)德国的生态楼

德国柏林建筑了第一座生态办公楼。大楼的正面安装了一个面积为64m2的太阳能电池来代替玻璃幕墙,且其造价不比玻璃幕墙高。屋顶的太阳能电池负责供应热水。大楼的屋顶设储水设备,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储存的雨水用来浇灌屋顶上的草地,从草地渗透下去的水又回到储存器,然后流到大楼的各个厕所冲洗马桶。楼顶的草地和储水器能局部改善大楼周围的气候,减少楼内温度的波动。

(三)荷兰的环保屋

近几年来,荷兰在推行“环保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种“环保屋”屋顶铺草皮,使原来光秃秃的屋顶成为绿色屋顶;四壁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排水管用陶瓷代替塑胶管,并增加使用多种“循环再造材料”,避免混凝土及乙烯基等化学材料的过多使用。引雨水冲洗厕所,以节约用水;在室内设置了温度、灰尘、化学品、放射性毒素等测量计,以监视室内的空气污染。这种“环保屋”是由加拿大阿尔柏达的一家名为“SLAR-DRI”的公司设计成功的。目前,在荷兰建“环保屋”成本约比建普通房子高10%左右。

(四)日本的生态高层住宅

日本在九州市新建了一幢环境生态高层住宅,这种生态住宅,其电力由风车提供,温热水由太阳能供给。即住宅内的居民所用温热水不用煤加热,而是用装在大楼南侧的太阳能集热器提供。这种太阳能收集器,在晴天可使储水箱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即使下雨天也能使水加热到约55℃。每户家庭的阳台上,都装有垃圾处理机,将各家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变成植物的肥料。公寓外停车场的地面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使雨水存留于地下,与停车场地内的树林形成一种供水循环系统。分隔房间的墙壁上留有通风口,并配置有通风设备,使每个住房形成良好的通风效果。在大楼前装有风车,由风车发电为公共场所照明提供辅助电源。据测算,每住户一年用于空调的电费和煤气费可节约57000日元。

五、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建筑设计的宏观思路

(一)基于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建筑设计策略

从物质用量和能量用量来讲,建筑活动是一个广泛而大型的人与自然作用过程,建筑的营建与使用,在获得局部小环境的同时,如果没有保护利用自然资源和整体系统的生态持续观,就会造成自然环境的退化与恶化。因此,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防止机体在环境影响下产生变异与退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利于人类生命活动等方面的核心内容来讲,基于环境保护的建筑设计,应主要在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两个层面上采取灵活多样、系统综合的方法策略,进行集成性设计。

(二)基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设计策略

建筑的全寿命过程是能量和物质支配的过程,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流具有循环性和有限性。建筑是材料、能量和环境系统的合成,建筑环境中的材料应为循环状态,建筑师应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充分考虑建筑系统全寿命过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后将物质与能量等资源重组,合理审慎地使用自然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以减少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迫与影响。

(三)基于环境保护思想的生态建筑设计内涵

生态学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和资源再生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筑与环境是有机的结合体,在创造建筑空间小环境的同时,应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保护建筑周围的自然大环境。生态建筑依赖于许多相关技术及其组合,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和更高层次上的回归自然,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技术,总是要立足于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再利用和循环生产等几个方面,因此,其设计策略具有与上述两点相同的本质性内容和内涵要求。

六、实施环境保护建筑设计的具体措施

(一)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和廉价。目前,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在三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据资料介绍,安装一套供300人全年用热水洗浴的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需投资约15万元,全年的节能费约为8万元,2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寿命为15~20年,那么这套设备的节能费就高达100~140万元。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以澳大利亚和以色列最为显著,其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分别是30%和50%。我国研制开发太阳能起步较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普及率仅为6%左右,且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区较集中,云南省普及率最高,达10%。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500 h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有的地区高达3000 h。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一些地方,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浪费严重。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开源节流”。居民对水的消费主要是饮和用,其中饮食用水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其余95%用于洗涤、排污等。在设计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建筑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第一、中水系统的建立

主要包括雨水及污水收集、雨水存贮、处理、冷却、再利用几个步骤。相对应的设计内容通常包括:雨水系统、车道、花池、水池等。雨水收集的相关设计主要包括屋面及地面雨水口和管沟的系统化。最重要的水质处理步骤,可以利用花池进行沉淀和过滤;利用地下室车库坡道的下部空间进行雨水存贮;通过景观水池提供中水冷却的过程。

第二、保水

把宝贵的不可再生的雨水资源循环利用,平衡整个地面生态系统。总平面中通过设计提供尽量多的土质加绿化,是保水的基本做法。德国人甚至采用透水砖作为马路的材料。透水砖可以尽量降低地面积水、有效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甚至能够起到吸音减噪的作用。

第三水质的维护

目前园区的水质景观常采用硬质池体来围合成形,好处是干湿分明,图案有设计感,缺点是水质易腐化,即浪费水资源又恶化环境。自然土质的地面,应该首选采用叠石之类的手法形成水岸,尽量维护水体的原生态和自然流通。地下室上面和室内的水景除了水循环系统以外,还应该做好防潮层,阻断水汽向建筑物其他部分渗透,同时周边的墙面、地面选用潮湿环境的构造做法,以应付可能的霉变。此外,为了提高水质的稳定性,投放微生物菌种进行生态水处理,配置放养各种水生动植物是形成优质水景的较好手段,建筑则可以通过开窗以疏散湿气、遮阳以减少藻类繁殖等等。

(三)规划用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关于住宅小区的节地问题,应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

第二、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

第三、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公寓,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观优美的“风水宝地”更不应建造高档别墅和私家花园供极少数人享用,而应建造小区公园等公共设施,供大众享用。

建筑的绿化设计可以空间化:花池、花盆、墙面、屋面。屋面的轻质绿化系统已经很成熟,建筑专业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向结构专业提供相应的构造做法和荷载指标;并为屋面绿化的排水做好防、排水设计。但墙面绿化由于绿化的生长周期、花池的设置和墙面材料的选用等较多不确定因素运用较少,可利用总平面对绿化指标进行补充,包括:停车场采用植草砖,除了采用灌木分隔区间以外,以车位为单位种植乔木。由此出现的环形停车场的设计,其出发点即在于停车位对绿化资源的充分共享。但绿化充分的环形停车需要直径不小于20m的平面位置,对于占地开阔的园区建筑较为适宜。以地下停车为主的城区建筑,大量存在的是地下室屋面的绿化,包含道路、硬质铺地、草地、灌木、乔木的地下室屋面系统,需要解决更复杂的标高和防、排水问题。

(四)强力整治促进环保

房屋的建设和使用都存在着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被污染,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关于环境污染问题,过去只是提“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现在增加了防治声污染和光污染的内容。这是切合现实情况的。还有个问题,就是电磁污染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也在日益提高,电磁污染已经出现,并有不断增长之势。电磁污染已纳入治污计划和措施之内。

篇4

关键词:环境保护思想;建筑设计;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U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进程的飞速发展,在发展建筑业的同时也为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由此引起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威胁,也严重制约着人类的未来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应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各种施工行为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并尽可能减少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威胁,以促进人们生活的长治久安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新理念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由设计师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并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以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正是由于建筑设计涉及到了整个工程前期组织工作、施工开展、施工人员及材料、机械设备选择等,因此其设计理念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能源与资源损耗,做好建筑设计理念建设对于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大体说来,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新理念、新原则有如下几个方面:

1、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由于建筑设计对于改造自然环境、建设人工生活空间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应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将人工建筑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高度的和谐。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应是回归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更不是为了满足人们一时的居住而大肆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环境失衡。因此,建筑设计应将环保意识最为最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并在环境保护思想的指导下来进行建筑设计。

2、高度的环境责任意识

在建设设计的过程中,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并在众多矛盾中分析其逻辑思维过程,尽可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这种对环境保护、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应体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与此同时,建筑设计师也应具备强烈的文化观念,将民族与个性、特色与内涵更好的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为人们提供具有大众观赏性质的建筑产品,弘扬建筑文化。

3、扎实的环境知识基础

由于建筑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学科,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建筑设计的基本物理原理,还涉及到文化、历史、艺术、施工技术、光学、电学、材料学等,涉及到的学科较为广泛,因此,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设计师也应具有基本的环境知识,并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学习符合时展需求的建筑设计知识,以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品。

二、在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方法

为了能够使建筑设计更符合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活动中,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来营造自然生态景观,与建筑物相融合,但是也不能进行大肆的开发改造,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大范围污染。因此,在环境保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所进行的建筑活动,应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防止过度的开发改造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担。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为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积极对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探索。

1、确保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能够确保居住者的健康,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洁净,并有效隔绝噪音、辐射、磁场等因素对人身体的不良影响。因此,在设计中,要尽可能采用毒性比较低或者无毒的材料,例如在进行墙壁和吊顶粉刷时采用毒性含量较少的涂料,建材尽可能选择甲醛含量较小并最好使用陶瓷、硬木等硬装饰地面。在选择室内装饰材料的时候尽可能避免选择木料、纺织物、涂料等,防止其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对室内温度及气流应进行改善,以提升人体的舒适程度。对房屋结构要进行合理的设计,满足居住者对于阳光和通风的需求,并也也能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对于周围的噪音,要采用隔音效果好或者具有吸音效果的材料,防止其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

节约能源主要是尽量少使用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而尽可能的选择天然的、无污染的能源。当前使用较广泛的天然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考虑到能源对建筑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能源,使建筑物的采暖、防风、照明等尽可能的利用天然能源,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对建筑的结构设计、材料的选择等方面中,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等的利用,并且采用最合适的方式来对资源进行处理和使用,最好增加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还要考虑到建筑建材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建材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尽可能的选用生产过程能源消耗较少的建材与本地的建材,减少建材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3、降低建筑对周围环境的负荷

绿色建筑的核心思想就是降低建筑物本身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减轻对环境的威胁和破坏,尽可能减少垃圾、污水、空气等污染物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对周围环境负荷较小的材料,例如一些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性能较高寿命较长的建材、具有保健功能的建材等,并且尽可能选择组装较为便捷的建材来减少建筑垃圾的数量。与此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绿色建筑施工方法的选择,不管是在建筑物造型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室内结构的设计上都应选择便于施工的方案,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给周围环境中带来的环境负荷。

4、采用灵活的设计手法,满足经济适用原则

在面对众多不同户型的时候,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结构的改造,采用灵活多变的设计手法来适应不同户型对于阳光、通风的需求,以提升建筑的节能环保特性。同时,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经济适用原则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应加强对绿色建筑经济适用效果的强调与突出,通过设计方案来降低工程造价与后期维护费用,提升建筑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维护周围环境的费用。

三、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行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建筑设计师承担着保护环境的重要责任,因此,我们应在建筑设计中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设计理念,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科学选择施工材料与工艺,并积极探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建筑设计策略,以促进建筑产品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以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健辉. 浅议基于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策略[J]. 科学之友,2010,18:163+167.

[2]汤清泉.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策略[J]. 民营科技,2011,08:296.

[3]白铁岭,伍安钦,薛文利. 浅议基于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策略[J]. 河南建材,2012,05:141-142.

篇5

【关键词】龙东格公路,环境保护,处治措施

1龙东格公路所处区域概况

龙东格公路包括过境一级线公路、龙东段二级公路及东格段二级公路组成,处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地处云南高原北部边缘,位于北纬25°40′~26°33′、东经102°48′~103°28′,区境东邻会泽县,南倚寻甸县,西与禄劝县毗邻,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江相望。

该公路是GD213线昆明龙潭立交经东川、格勒至巧家公路(简称龙东巧公路)中间的一部分,而龙东巧公路是云南入川和四川入滇的一条重要省际公路,全长约157km。

龙东格公路所处东川地貌为深、中切割的高、中山峡谷类型。山地面积占97.3%,河谷盆地占2.7%。

以河谷盆地为中心,中山纵贯南北,高山对峙东西,最高点火石梁子海拔4344.1米,最低点小河口海拔695米,高差3649.1米。

由于地质侵蚀强烈而加速地貌变化,形成山高谷深、地势陡峻的显著特点,大于35O的陡急险坡占全区总面积的29.1%。

同时龙东格公路属东川小江深大断裂带区域,两岸地层发育,风化严重,岩体异常破碎,多为强风化浅变质破碎片岩、灰岩及白云岩,间夹第四系灰红和灰黄红粘土、亚粘土、亚砂土或洪积砂砾石等地层构造,暴雨时期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及冲刷,导致区域内泥石流、滑坡、塌方现象严重,公路病害多。

2龙东格公路病害影响因素

由于龙东格公路所处区域地形、地质复杂等特点及公路本身设计施工的要求,该公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公路所处东川区域处于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深大断裂地震带上,由于多年前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自然植被恢复非常困难,从而引起水流(雨水)冲刷侵蚀土壤,水土流失严重,雨季泥石流频发,河道阻塞,水流被污染,农田经常被泥石流冲毁,公路常常被阻断。

东川的蒋家沟泥石流为世界第二大泥石流,大白泥沟泥石流和小白泥沟泥石流都是大中型泥石流,这些都与区域地形地质及不重视环境保护是密切相关的。

见图1、图2。

(2)公路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大,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质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往往变化很大,即使在较短的路段内,路基的填挖情况、岩质和土质及水文条件都可能有较大差别,从而使公路路基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差异。同时该区域又是一个雨量充沛、河流众多的区域,若在公路设计施工中对环境保护不加以特别重视,就会引起大量的水土冲刷流失,形成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陷等自然灾害。同时,这些自然灾害反过来作用于所修建的公路工程,它们之间的相互不利作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将非常巨大,若不加以即时治理,其害处将更显突出。

(3)由于自然地面的起伏不平,公路路基形式有填方路堤、挖方路堑、半填半挖路基等三种基本型式,在纵横向均存在填挖交界过渡区,容易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不均匀的沉降就会导致路基开裂。

(4)由于地形变化复杂,公路修建处于山岭区,不可避免地将出现深挖高填,这将导致打破原来的自然土体平稳状态,若公路工程在修建中处治不当,滑坡、崩塌等公路周边的灾害和病害将再所难免。同时公路路基边坡高度和填挖高度相差较大,在路线跨越深沟时常常出现高路堤,且不可避免在存在陡坡、斜坡路基及路堑高边坡。由于填方段下边坡及挖方段高边坡的出现,雨季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雨水冲刷问题,若如边坡处治措施不当,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非常大。

3龙东格公路修建对环境的影响

3.1公路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公路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是逐步显现出现的。高填深挖诱发了地质病害,防护加固加大了工程费用,植被破坏及水系破坏导致了冲刷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进一步严重。公路对所经过地区的土地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和分隔,施工中的大量挖填方也可能引起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造成植被破坏及水土冲刷流失。公路建设引起的环境破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冲刷流失、植被破坏与减少、占用耕地、动植物栖息地破坏及占用等;

二是大气污染,主要为粉尘污染、机械尾气污染及氮化合物污染等;

三是噪气污染,主要表现为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的污染;

四是水源污染,路面径流水的污染及车辆所带来和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对公路附近水流的污染;

五为固体废弃物污染,指在公路附近弃放的各种生活垃圾污染,特别是塑料生活垃圾,其很难降解腐蚀掉,它会引起土地的硬化,对环境影响特别严重。

3.2公路修建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公路修建极大方便了大众的出行及经济的发展,但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为了解决好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的协调发展,那加强对公路周边环境的保护就是显得十分的重要。公路环境保护的对象主要为公路沿线的环境质量、水土资源、路域生态环境以及生物的多样性、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人文价值景观等。

因公路环境保护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公路工程的各个专业,只有在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创造出最好、最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人文和谐。因此,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并结合最优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保护质量,最终达到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4 龙东格公路采取的防护处治措施

龙东格在施工中对地面扰动类型多,山体高处要开挖、削坡,低处要填高、沟河道处要架桥,有的河流要改道等,故它对原来的自然环境干扰是相当大的。公路施工战线长,弃土、弃石、弃渣数量巨大,在雨季时水土冲刷流失严重,会给公路周边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故公路建设要防治水土冲刷流失,保持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公路周边生态环境,处理好公路周边局部治理与全线治理,单项治理措施与综合治理措施的关系,相互协调,使施工及运营过程造成的水土冲刷流失减小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公路建设周边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统一发展。因此,对于龙东格公路的防护处治措施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4.1排水工程

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公路冲刷、沉隐、坍塌都不同程度地与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冲刷、侵蚀有关。稳固的路基对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在公路设计施工中,应对排水工程的重要性给予高度的重视。

公路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包括了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两大部分。地表排水设施主要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蒸发池,油水分离池、排水泵站等,应结合地形和天然水系进行布设,并做好进出口位置的选择与处理,防止出现堵塞、溢流、渗漏、淤积、冲刷及冻结等现象。地下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暗沟、渗沟、渗水隧道、渗井、仰斜式排水孔、检查疏通井等,其设施的类型、位置及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确定,并与地表排水设施相协调,排出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

排水工程应防、排、疏相结合,遵循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少占农田、环境保护的原则,与当地排灌系统协调,保证公路不受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冲刷。

4.2绿化防护工程

公路周边的绿化一般采用种草、铺草皮、植树三种基本形式。为了改善公路两侧景观生态环境及防止水土冲刷流失,公路全线路堑边坡、路堤边坡、分车带、中央分隔带范围、土路肩、碎落台、生活服务区以及取、弃土场等都应进行绿美化工程。

绿化防护工程一般分为植物防护与骨架植物防护,其中植物防护分为植被防护、三维植被网防护、湿法喷播、客土喷播,骨架植物防护分为浆砌片石或砼骨架植草护坡、多边形砼空心块植物护坡、锚杆砼框架植物防护。在公路及公路周边范围内,无论采用哪一种绿化防护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美化公路周边环境与减小水土冲刷流失的目的。

4.3路基支挡防护工程

公路路基支挡防护工程是保证路基稳定,防止水土冲刷流失,改善环境景观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路基支挡防护工程种类繁多,有些设计施工简单,有些设计施工非常复杂。如抗滑桩,其设计时不仅要进行水文及工程地质勘探,还要进行受力分析及应力验算等。

路基支挡防护中的边坡防护形式多样,一般采用植物生态防护,浆砌片石防护、素喷砼、挂网喷锚、边坡锚固、土钉支护等形式。在公路支挡防护工程中,挡土墙也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防护处治措施之一,它包括了重力式挡土墙、加筋挡土墙、衡重式挡土墙、桩板式挡土墙等多种型式,其主要作用都是起到支挡土体、,防止水土冲刷流失等。路基支挡防护工程要根据实际的地形、水文、地质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与施工,不仅能起到保护路基稳定的作用,还能给公路周边环境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4桥涵工程

龙东格公路所处区域为泥石流众多,山高谷深,河水涨落,河床淤积冲刷,周而复始。该区域修建公路,必须要跨越河流和沟渠,那就需要架设桥梁和涵洞,桥梁建设时考虑充分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因桥梁修建而引起对山体的大填大控,从而导致生态植被的破坏和自然环境的失衡。

特别在雨季时,大量的泥沙就会冲刷流失,从而引起河流水源的严重污染。桥涵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运输的便利性,使所选桥型充分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舒适、经济性好、施工养护容易和造型优美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使修建的桥涵为一座座充满人文色彩的生态桥涵。

5龙东格公路环境保护治理实例

在东川泥石流区,龙东格公路K88+500~ K98+500上大白河一级支流吊戛箐河流路段内,防水冲刷处治措施――上、中、下游多级拦砂坝群所产生的效果分析。

由图3上可知,在吊戛箐河流上游第一道拦砂坝建成6年后,周边的生态环境已趋于良性变化,植被已基本上得到了恢复,上游的冲刷得到了扼制,水土得到了保持;吊戛箐河流中游设置拦砂坝6道,6年来河流的冲刷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治理,拦砂坝内已积起了大量的淤积泥砂,水流的流速已趋缓,生态植被基本上存到了一定的恢复;吊戛箐河流下游共设置三道大型接砂坝,拦砂坝内拦截了近百万方的废方,同得水流流速已趋缓,两岸生态植被正在恢复之中。

吊戛箐河流通过在上、中、下游设置有效的防冲刷处治措施――多级拦砂坝群,总的拦截公路修建所带来土石废方近百万立方,大大有效减缓了对大白河、小江、金沙江的淤积影响及严重河水污染;各段拦砂坝群有效改变了该河段水流流向,有效保证了河岸植被生态良性发展,避免了新的山体滑坡发生,保证了原有山体滑坡逐年趋于稳定。下游拦砂坝群中的第一道已绘制出其设计图,见图4,

拦水坝墙体采用7.5#砂浆砌片块石支砌,其中每延米块石数量为4.68m3,片石数量为16.42m3。为了保证拦砂坝坝底不被水流冲刷掏空,在拦砂坝前面基础顶面高度处采用宽2.5m、厚0.25m的C20#砼防冲刷铺砌浇筑,其每延米数量为0.7m3。其它拦砂坝群的设计图可参照该区设计好的下游第一道拦砂坝图,根据实际的地形,水文等因素,可对拦砂坝的尺寸进行合理调查,以便于起到相应部位拦砂坝的最优效果。

6结语

本文深入阐述了龙东格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公路工程的各个专业及各个领域,从而经系统地分析后,提出了许多合理实用的处治措施。只有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创造出最好、最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人文和谐。并结合最优工程设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保护质量,最终达到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希望该思路能对“长江环境防治保护工程”所属区域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一、关于时间界限,考虑到《城市规划条例》是国务院1987年新颁发的,各地制定审批城市规划也有先有后,各市、县可根据实际情况合情合理地确定处理违章建筑的时间界限,各地在处理违章建筑时,对时限以前的可适当放宽,时限以后的应从严处理。

二、关于地域界限。凡影响近期规划建设或城市发展的重要地段,违章建筑应从严处理,其它规划发展地区可适当放宽。

三、凡直接影响交通、消防、市政设施、房屋修缮施工、绿地、环保、防灾和邻里居住条件的违章建筑应从严处理,反之可适当放宽。

四、参照以上原则确定从宽处理的范围,只要房屋建筑正规,结构合理,经过一定的申报审批程序,给予批评教育或适当罚款之后,可以补办手续,确认其所有权,发给产权证件。罚款额度由各地制定标准,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所得罚款按有关规定处理。

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战略思考;创新研究

将循环经济的管理建设办法进行充分利用,做出计划,加强战略性的指导思想的渗透,才能使创新研究的重点办法进行运用;在进行长期的循环经济运用过程中,也要总结经验,真正将问题的解决力度进行提升,保证建设性的标准能够为环境保护、能源建设做出贡献。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诸多障碍研究

将循环经济的发展事项进行研究,就要将阻碍循环经济发展的事项认识清楚,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真正将循环经济的实施办法在我国发展进行下去,使更加创新的理念进行渗透,为我国的经济、环境的共同进步建设提供方便。

(一)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在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的阶段,各个经济建设项目正处于稳步提升的阶段,于是,在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进行发展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把眼前的经济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来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就会使更多的深层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因为一些企业家只重视对目前的有限资源进行了开挖,使得一些重点资源开掘地点的大部分资源已经消耗殆尽,这样就会出现部分资源的空缺与部分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家对于长期的资源开发建设没有较好的关注,在进行经济投资事项的建设过程中,也就不会有更好的进步提升事项的渗透。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在上述的总结中,已经提到企业家的眼光短浅的问题,但是对于国家社会的整体经济建设事项来说,对于重点的环境保护措施都没有进行有效重视,在进行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只将经济建设提升事项进行了重点的把握延伸,而忘记了对绿色经济的关注,这就导致在整个大环境中,没有较好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全面渗透实施的条例出台,就不能真正保证经济环境内部的循环利用的事项进行有效提升;如果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环境同样要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就会使得更多的经济发展事项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国家政府参与力度的不完善

对于国家政府来说,还是没有将循环经济的重点事项进行有效认识,只做一些表面的工作,没有将经济与环保、资源进行有效渗透研究,导致环境污染现象层出不穷,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面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中,没有将充分建设的目标认识清楚,导致不合理的一些现象出现,就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全面建设发展提升。

二、循环经济发展基本途径研究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将人与自然、经济的和谐相处进行有效提升,使经济的发展带动环境、资源的保护提升,并且使双方能够互相带动,互相进步。

(一)经济投资是前提

进行循环经济的充分建设,就要将经济建设事项进行研究,国家政府要在第一时间将建设的重点事项进行渗透督导,真正将各个企业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进行结合,把握重点的经济事项的研究力度的提升,帮助社会大环境的整体建设标准进行有效建立,使整个经济大环境中的各项建设标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渗透;加强对特殊能源、自然能源的开发投资建设的力度,使全面的经济建设事项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真正将自身的建设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进行有效连接;把握主导产业的发展事项研究,使重点环节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真正从源头上进行有效解决,使全面的建设标准进行有效改善,真正将自身的能力进行加强,使能源与环境能够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能够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保护环境为主导

进行循环经济的全面提升建设,就要将经济性的建设标准进行有效划分,真正将自身的经济建设事项把握起来,并且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大力投资,因为环境保护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项目,将我国人民的生存环境保护好,就能使更多的人能够看到生活的新希望;在全面建设过程中,要将工厂企业中的排污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国家政府应该制定有效规章制度来约束环境污染现象的出现,督促工程企业真正将排污、过滤、循环利用的有效办法进行有效加强,使更多的经济能源与环境保护的事项认识清楚,使整体性的建设标准能够进行有效提升。

(三)能源利用是保障

加强对能源的利用率的提升,其实就是对经济事项的全面做出推波助澜,使更多的经济发展事项能够得到有效建立。

在进行能源循环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对循环参与建设的能源基础进行有效开挖,并且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天然能源进行充分吸收建设,把可利用的能源进行科学化的标准的划分,真正将自身的建设标准进行有效提升;并且将创新经济中的创新技术结合运用,在开采、冶炼过程中,将监督检查的力度进行有效提升,使能源的充分利用事项能够得到利用保障,真正将能源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看,使整体性的发展目标能够得到确立,一边发展,一边创新,一边利用,一边开掘,真正将自己的能源建设与使用的能力进行有效提升;把握对经济大环境的了解,使自己能够得到有效进步,真正将长远的眼光进行在工作环境中的渗透,使全面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利用得到有效提升。

(四)和谐共荣为目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就是将人的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做贡献,自然环境再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大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自然资源,使人类的经济事项能够取得更高的进步;保护环境,不单单是个口号,更重要的是在于实际行动的落实,在我们现实的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将自身的问题进行有效研究,使全面参与经济建设的能源进行有效统一提升,真正得到循环再利用的效果,使内部与外部的经济环境建设效果能够更好的突出出来,把握建设性的建议的落实情况,使全民参与与重点保护的工作事项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将能源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事项能够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真正将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事项看得重要起来,争取将建设性的标准进行创新运用,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循环经济的创新研发事项分析

对于我国的循环经济现状来说,还是处于一种缓慢发展的状态,对于这一现象来说,如果要想进行充分的解决,单靠稳定技术的渗透运用,也不能进行彻底的改变,只有将创新的发展理念进行有效利用,才能将循环经济进行有效提升。

(一)国际合作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有必要将循环经济进行国际间的合作,真正将合作开办的工厂企业进行有效结合使用,真正将全面性的建设理念进行渗透,使外资企业中的循环经济建设标准进行学习利用,真正将完善性的建设效果呈现出来,使经济环境与能源建设事项进行有效提升,尤其是在对排污环保、能源循环利用的事项上,要加大对违法乱纪现象的打击力度,真正将自身的建设利用事项进行全面提升,保证在过程中,将各个国家的循环经济的建设内容完善建立,把握对重点事项的研究力度的提升。

(二)网络建设

对于排污、能源循环利用来说,将网络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提升运用,真正将内部的建设数据进行充分分析,使远程调节、控制的事项能够不断进行建设,事项一体化控制建设的实施规范,保证数据的完善性与真实性的建立,并且通过对全面改善力度的提升,真正将综合利用与全面发展的事项重视起来,进行对比提升、联合控制,真正将循环经济的控制力度保持到最好的水平,并且将社会的全面经济发展进行有效完善建立。

篇8

关键词:小区规划模式;可持续性发展;科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04302

进行小区规划,应该将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结合起来考虑,进行有效实施作业,但是小区规划又是单一性的模式,在城市整体建设中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因素。将小区规划模式的可持续性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生存问题方面进行探析,找出解决措施,这是本文所要讲述的重点,以供参考。

1 小区规划模式可持续性发展的制约性问题

1.1 交通的阻碍

小区的建设在城市重要位置中进行,必定会受城市主干道与支线的错综复杂的影响,将小区的建设范围不断进行缩小,包括在建设完毕之后,由于交通运输的影响,许多车辆经过小区附近的交通要道,使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不断受到影响,这就使得小区的规划可持续性发展受到阻碍。

在进行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交通道路的复杂建设,使得小区建设不得不进行自身位置的变更或者是对交通适应性的提升,但是进行城市内部的小区自我改善是需要与城市的建设相适应的,而城市的交通建设与多变的,这就导致小区的规划建设不能跟上城市发展的建设速度,致使小区规划可持续难以实现。

1.2 生态环境的发展阻碍

小区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都被排放到周围环境中,导致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再加上对周边其他小区的噪音污染等,严重影响着城市的生态平衡的建设。另外,小区在建成之后,由于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的不断产生,导致对生态环境的不断影响,使生活在周边的其他居民受到影响。

而城市的建设越来越朝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方向发展,所以小区居民对环境保护的不重视,导致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根据研究,人群越密集的地方,环境保护的质量也就越差,这就说明城市小区居民在进行居住生活的时候,没有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有足够多的意识,而且还大肆的制造生活垃圾,这就导致小区的生态建设与城市的整体生态建设不协调,不但不能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而且还给城市的生态建设拖后腿。

1.3 小区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小区的建设必定会对城市的整体经济模式产生影响,而住房的经济调控又是灵活的多变的,虽然国家一再制定相关的房地产经营标准,但是住房建设中的开发商的经济战略是灵活的多变的,而且通过多渠道的控制,将经营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控,致使房价不断飙升,而违规违章的现象屡次发生,直接影响着城市进行自我经济调控战略。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小区建设的队伍中来,使得小区规划的模式变得混乱,为了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任意进行建设,其思路与城市整体建设的思路不符合,就导致对整体经济负面影响不断加剧。

2 小区规划模式可持续性发展的改善措施

2.1 小区规划模式与城市道路的协调发展

进行小区的规划模式创新改革,首先必须与城市交通的建设发展协调起来,将小区的发展建设与城市交通的发展相一致,最佳方案就是有效的避开城市主干道或主要支线的重要位置,将小区建设在交通通畅又不影响城市交通发展的地方;其次,应将小区的内部自身空间与城市交通相适应,使小区的面积进行有效的规划,使其能够真正在城市繁华地区进行正常的建设与发展,例如,将小区面积缩小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分割成几个部分进行建设,将城市交通可以顺利与小区接轨,加强对城市交通的建设发展的辅助功能。

另外,进行小区规划模式的转变,应当适应交通的灵活变革方案,灵敏的发现城市交通的建设方向与方案,进行及时的规划,将小区建设依据交通的发展变化进行适应性的变革,比如,小区附近要建高架桥,楼房高层住户就会受其影响,小区负责人应该转变思路,将高层楼房出售给商业性的个人或集体,这样既能够带动商业经济的发展,又使得一般住户不受交通发展的影响。

2.2 对生态平衡建设的建议

小区负责人应该加强对小区周边环境的保护,将生态环境保护须知宣传给小区住户,使他们对环境保护有足够的认识,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使住户都能够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进行环境的保护,将生活垃圾自觉地放在垃圾箱,自觉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将小区居民的和谐生活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对自身生活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宣传教育中,作为小区居民,我们有责任将小区的生态建设与城市的生态发展结合起来看,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力,加深对自我环保意识的稳固,将小区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发展。

2.3 小区规划模式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对私自进行小区楼房经济经营建设进行调控的个人或组织,加大打击力度,不断进行小区内部的经济建设整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大力的调整,直到调整到正常的轨道上为止,加强对小区经济建设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稳定发展的提升力度,扩充规范的小区科学规划队伍,使小区的建设真正与国家的经济建设相适应起来。

3 小区规划模式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思路

3.1 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

篇9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045-01

在十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下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件建设面临着较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像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这样的山区贫困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要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要宏扬少数民族文化中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因素,要发扬少数民族地区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利的方式方法,改进其不足的地方,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

一、南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悠久的生态保护文化传统,能够有效促进现代生态文件建设。南涧县彝族传统文化里人们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传统的民族文化对南涧县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作用。

南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原因以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原始崇拜。对大自然存有敬畏之心,这种原始崇拜促使少数民族人们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比如任何人不能毁坏寨子里具有特别寓意的树林,不能随意砍伐“神树”,不得随意丢弃死禽死畜于野外。第二,。少数民族大多有自己的信仰,且信仰坚定,少数民族在信仰的指引下有意或无意中保护生态环境。比如,信仰佛教的少数民族,他们不随意杀生,保护动物。第三,农耕文化。少数民族地区优良的农耕文明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如梯田种植作物,它就是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同时又作用于自然。第四,民族习惯法。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习惯法。比如,有些少数民族村寨自己的村规规定:村民只准捡干柴,不准砍生柴烧。

二、南涧彝族自治县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大理州南涧县是彝族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生态环境经过许多的变化,从原始保护到遭到破害,到后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又慢慢得到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来,南涧县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关注,南涧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很好的成绩。南涧县以建设“幸福南涧”为发展战略,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倾情打造“绿色长廊”,努力建设森林南涧,幸福南涧。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坚持生态立县,树立环保观念,推广环保生活方式,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南涧县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收获颇多,总体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保护,但其间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法制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少数民族群众明确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环保方式有待提高;经济财力的限制,有些设施和措施不够健全;受到技术和设备缺乏条件的制约,垃圾分类处理和垃圾生态处理力度存在很大问题。

三、南涧县要怎样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对全国的影响重大,要保护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推动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南涧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要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作用,改进不足:第一,要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要重视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有利因素,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要加强立法保障,完善生态环保制度。第三,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依托少数民族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文化、生态、经济三者共同发展。

四、小结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自然界,涉及经济,涉及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一项复杂工程,南涧县在十思想的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彝族传统文化中对生态保护有利的因素,完善生态保护的相关制度和体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南涧彝族自治县要坚持生态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构建生态南涧,幸福南涧,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政协南涧彝族自治县委员会.南涧文史资料[M].云南昆明,2012.

[2]段碧华.新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篇10

【关键词】公众参与 循环经济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13/17 【文献标识码】A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关系密切。资源的使用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同样关系着民众的日常生活。

公众的参与力度和广度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民主性,更好地解决和处理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政府关注的重要焦点

近些年来,全球生态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重视,迫切希望能再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也促使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不断升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量群众活动纷纷涌现。民间环保群体活动纷纷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各种形式的环保社团和组织纷纷成立。这些环保组织内的成员通过从自身小事做起,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并呼吁周边人自觉爱护周边环境。例如,自然之友、绿色家园志愿者、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等环保组织和社会团体,为我国的环保宣传和环保教育工作的推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提升。我国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泛听取、收集广大公民对环保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在各级人大、政协等会议上以文案的方式提出来,之后再由政府和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和答复。据统计,在每年的“两会”上,有关环保内容的提案在所有提案中占有相当比重,且所占比例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政府关注的重要焦点。

环保宣传力度不断得到提升和改善。利用报纸、广播、新媒体等媒介宣传环保事业,开展环保教育,对那些普通公民参与环保的先进事迹进行不同形式的表彰,报道广大群众的心声。开展舆论监督,鼓励广大公民向政府或环保部门及时反映和举报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或群体加大惩处力度,鼓励更多的群众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广大人民群众对循环经济不甚了解,是阻碍他们参与到决策中的重要因素

虽然目前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观念、机制、深度和广度等各个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领域有限。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基本上还停留在环境污染治理、减少资源浪费、防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呈现出被动状态。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行为属于事后参与,常见的表现行为是对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上诉等,但此时环境污染状态已经发生,国家、社会和广大群众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广大群众对循环经济不甚了解,使其不能真正地参与到决策中。

公众对循环经济建设的认识不足,环保意识薄弱,对环保事业的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建设缺乏信心。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除了那些环境保护专员、环保团体、环保记者之外,大约51%的城镇居民认为周边公民的环保意识十分薄弱,大约69%的农村居民缺少环保意识;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有冲突时,只有大约50%的公民会考虑保护环境,虽然现阶段大多数的人并不赞同“环保是国家的事,与个人无关”的观念,但绝大多数的人却对个人参与环境保护的信心不足;针对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约45%的公民认为管也没用,约10%的公民认为应该由专门的环保部门进行监管,s39%的公民抱着“不是自己的事,不必管”的心态。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公众对民间组织的环保运动所取得环保成效,缺少信心。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形式单一,参与力度和广度较低。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循环经济一般只拥有很小一部分的协商参与权,公众参与只拥有参与调查,以及参加有关环保的听证会和论证会的权利。公民即使是拥有参与听证会和论证会的权利,但参与听证会的人员的社会阶层和人数必须由组织者来决定,这种做法极易引发部分公民对参会代表身份的质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听证会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人们有力支持,更需要公众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第一,制定并完善公众参与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公众参与循环经济法律法规需要重视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启发,明确公众在参与循环经济建设中的法律地位,让公民切实地参与到循环经济建设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去。从立法层面而言,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对法律法规制定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执行力度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执法层面而言,公众能对企业、组织团体和有关执法部门的执行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对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及时进行举报,能协助政府执法工作人员高效地控制违法行为,有效地执行法律条例;从守法层面而言,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严格地遵循法律法规中的环保规定,用环保制度自觉地规范自身行为,从日常小事做起,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在启发公众参与意识,培养公众参与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的重要性。公众参与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法律地位,需要政府作出政策和法律条例进行支持和保障。设立公众听证制度、监督制度等,同时对做出妨碍公众参与行为的组织和个人予以一定的惩治。

第二,制定循环经济公众参与组织保障。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广大社会公民的群体参与和有力支持,需要广大社会公民发挥监督职能,与政府保持沟通。制定循环经济公众参与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团体的特色和优势。

大力提倡节约生活方式的民间组织。先建立节能家庭,再由点及面,建立节能社会,并建立好自己的组织网络,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中介作用,利用社会内部的组织网络建立协调委员会,与当地的供电局、供水局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安排,合理配置供电、供水的时间和区域,科学的安排时间,减少能源浪费。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监督职能。民间组织团体有着自身独特的阶层组织网络,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些民间网络与政府视角有一定的差别,网络信息中蕴含着大量的容易被忽略的心声,这些民间组织网络在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监督和沟通的作用。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深度开发网络、电视等媒体平台,充分挖掘报纸、杂志等传统传播媒介,大量采用环保先进事迹新闻报道、专题报道、专家访谈,在社区和大众活动娱乐场所进行宣传挂图、传播公益广告、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等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循环经济建设教育宣传,大力强化社会民众节约资源能源、物质循环利用的意识,深化资源重复利用和清洁生产教育宣传力度。

第四,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地位。循环经济建设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创新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积极探索企业发展层面的集约型综合化增长模式,建立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农场,让各个生态园区的企业相辅相成,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既能为企业的生产节约资金,又能实现企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分别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