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经济可行性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软件开发经济可行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软件开发经济可行性

篇1

[关键词]项目开发;任务管理;VS2005; 2.0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095-01

1 开发背景及意义

我国正处在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企业这一群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的生活、工作也愈来愈依靠计算机。运用计算机的领域迅速扩大,许多行业用它来进行管理,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成本而且能及时的把信息反馈给管理者,以便于管理者做下一步的操作。但是运用于项目任务管理上的并不常见。传统项目开发过程中,任务分配需要面对面进行。但是越来越多的项目是由分散各地的开发人员共同完成,由于开发人员间缺乏有效地沟通使得项目任务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与管理,这就给工作带来的极大的不便。

1.1 关于本系统的开发软件简介

本系统的开发工具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语言是C#, 数据库使用的是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下面就开发工具进行介绍。

1.2 开发环境

是一个已编译的,基于.NET 的Web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可以用任何与.NET兼容的语言(包括Visual Basic .NET C#和JavaScript)创作Web应用程序。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Web开发模型,其中包括开发人员生成企业级Web应用程序所需的各种服务。允许开发者以一种非常灵活的方式创建Web应用程序,并把常用的代码封装到各种面向对象的控件中,这些控件可以由站点用户引发的事件来触发。

与以前的Web开发模型相比,提供了数个重要的优点:

1)增强的性能: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编译好的公共语言运行库代码。

2)世界级的工具支持:框架补充了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大量工具箱和设计器。

3)威力和灵活性:由于基于公共语言运行库,因此Web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整个平台的威力和灵活性。

1.2.1 C#语言简介

系统使用C#作为系统开发语言。C#是微软公司的一种面向对象的、运行于.NET Framework之上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并定于在微软职业开发者论坛(PDC)上登台亮相。C#是微软公司研究员Anders Hejlsberg的最新成果。C#看起来与Java有着惊人的相似;它包括了诸如单一继承、接口、与Java几乎同样的语法和编译成中间代码再运行的过程。但是C#与Java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借鉴了Delphi的一个特点,与COM(组件对象模型)是直接集成的,而且它是微软公司.NET windows网络框架的主角。

1.2.2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于2006年1月,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开发环境,在此环境下,可以用多种语言开发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网站、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组件与控件、数据报表和XML Web服务等多种复杂的系统。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分为Team System版本、Professional版本、Standard版本和Express版本,分别适用于大型软件开发团体、中小型软件开发公司以及业余开发者,是一种全面的、先进的、完全适应当前网络发展的高级软件开发平台。

2 系统分析

开发任何一个系统,都会受到系统用户提出的关于时间和资源上的限制,因此系统分析是软件开发的最重要的阶段,其基本活动是确切介绍可行性分析,系统功能模块划分以及系统功能建模。

2.1 可行性分析

在开发项目之前,必须根据客户可能提供的时间和资源条件进行可行性研究,它可以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时间和资源的限制要求软件开发必须进行经济可行性研究。

2.1.1 经济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指实现和使用软件系统的成本能否被用户接受。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速的根本原因在于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成本对比效益的分析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用于评估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经济合理性,给出系统开发的成本论证,并将估算的成本与预期的利润进行对比。

2.1.2 技术可行性分析

系统能否成功实现,顺利完成要求软件开发必须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是Microsoft公司的软件产品。而Visual C#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可视化开发环境,是Windows下最优秀的程序设计工具之一。

2.2 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任何系统开发的第一步,也是整个设计中的灵魂,只有做了需求分析才知道需要做什么,做出来的什么有价值。它是系统开发的方向和主线,也就是说它是整个过程当中的核心。若需求分析做的不够明确那么系统开发将会异常困难甚至是前功尽弃。

2.3 系统流程分析

在经过详细的需求分析以及系统功能分类之后,根据实际的需要,总体上绘制出系统关于任务的基本流程图。从图可以清晰的看出添加了的任务被分配了之后,如果任务已经完成将更改其状态并自动关闭,如果没有完成或者不能按时完成将继续分配给另外的用户。

3 总体设计

对系统做了重要的分析之后,本章主要介绍系统的总体设计。首先介绍系统功能结构,然后介绍数据库设计。

3.1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根据功能分析,项目任务管理系统所包括的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结构图简单的介绍系统所具有的功能,该项目任务管理系统包括任务管理模块与用户管理模块。从系统功能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任务管理模块可以对任务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分配任务。在用户管理模块包括添加用户,删除用户,用户信息维护以及用户权限设置。

3.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是系统能否做好的关键所在。

系统中可以看到该项目任务系统的实体有项目任务和用户,而且一个项目任务能分配给多个用户,一个用户可以拥有多个项目任务。

1) 项目任务,属性有任务ID、任务名称、任务状态、优先级、拥有者、任务内容、创建时间。

2) 用户,属性有用户名、用户ID、用户密码、用户信息、用户类别。

4 结论

项目任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在现实中解决了任务分派不合理的问题,避免了因任务的分派而出现的种种弊端,该系统的使用将大大提高任务分派的效率,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虽然已经做出了项目任务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技术、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本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功能还不能实现,系统的界面色调单一,看起来没有美感。这些都需要平时经验的积累和对技术的熟练掌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辉案例开发集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篇2

笔者下面以VB课程设计为例,浅谈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精心选题

精心选题,力求既要结合书本的知识,又要结合学生将来可能遇到的实际工作需要。

课程设计题目不宜过大,不切实际,使学生无从下手。题目要使学生在自己通过搜集资料及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使他们有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实践证明题目多、可操作性强、趣味性强、实用性强,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极大的好处。

我考虑到VB课程设计的特点以及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精选了十几个题目,让学生分组设计。

如文字编辑系统,学生都学过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对它有较深的体会,那么文字处理软件是怎么实现的呢?通过这个题目可使学生把以往所学专业知识和VB有机结合起来。又如古诗欣赏系统,是专门为一些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而设置的,这样的题目设计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除了以上题目外,还备以下题目:睡眠测试系统、设计计算器、设计电子贺年卡、窗体背景图案系统、设计一个收款计算程序、密码检测、数据流动等。

(二)合理布置题目

在布置题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避免多人同时做一个题目,导致重复劳动或抄袭现象的发生。

布置题目时采取先在黑板上以文字形式布置题目,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在机器上布置题目即在机器上运行程序,让学生直接看到运行后的效果。另外,教师一定要将每个题目都自己先完成,给出具体结果,使学生具有感性认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软件开发中,实际上用户要定制一个软件时给出的往往只是文字或表格要求,即用户需求,学生要将用户的需求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涉及到软件开发的知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将软件开发工程中的一些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了解软件开发的一般步骤和过程,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要求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如上网搜集资料,到电脑公司去咨询,到相关部门去了解情况。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操作要求

按照软件开发技术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并采用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对于课程设计可酌情选择以下过程及文档中重要的几个即可:①问题定义。②可行性研究。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来研究系统是否可行。③需求分析。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④总体设计。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确定软件的结构。⑤详细设计。设计出程序的“蓝图”,以后程序员将根据这个蓝图写出实际的程序代码。⑥编写代码(程序)。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⑦软件测试、调试运行。将所编写好的程序和有关原始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不断地对其进行调试运行(修改程序中存在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直到所设计程序达到设计要求。这部分工作量往往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⑧软件维护。此阶段是软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处于系统投入生产性运行以后的时期中,因此不属于系统开发过程(此步骤可省略)。软件开发结束时,要对软件评价。可从产品修改、产品转移、产品运行三方面评价。⑨编写文档。一般情况下,软件系统有如下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程序维护手册、软件问题报告、软件修改报告、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篇3

【关键词】系统工程方法 计算机 软件设计 应用

计算机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的普及,在人类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质是计算机系统操作下的程序、规则,以及所有与之相关联的文档及数据。而系统工程方法则是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种门类工程技术的产物。将系统工程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软件设计方面将会促进计算机软件开发进程,快速完成交办单位交付的任务。同时,在对系统工程方法的深刻了解下,将二者结合,可减轻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省设计时间,提高软件质量,在设计方面呈现显著性效果。

1 系统工程方法的内容

1.1 系统工程方法的概述

系统工程方法作为现代科学决策方法,主要将相关问题及情况分门别类,确定边界,侧重各门类之间内在联系,确保处理方法的完整性,采用全面和运动的观点、方法分析主要问题及整个过程。其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等特点。利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主要使用工程化概念、原理、技术及方法开展软件开发、维护的工作。当前,软件开发方式主要存在三种方式:自顶向下的结构化方法;基本要素为对象、类、继承等的面向对象方法;简单的形式化方法。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是用系统的原理、方法研究系统的对象,立足整体系统,制作出科学的工作计划及流程,有效地完成任务。

1.2 系统工程方法的基本内容

系统工程方法依从系统全局观点,从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出发研究相关对象,实现最佳处理问题的目标。其基本内容有:全面调查研究有关资料和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系统了解相关问题信息,进一步确定完成任务所需条件;提出相关方案,展开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进而进行实验研究,客观评价系统技术性能、经济指标,注重社会效果,为最终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做铺垫;经由系统分析与综合,比较和鉴别出最优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实施;依据系统设计方案,制定有效计划,将开发研究出的系统投入使用,并对系统的性能、工作状态及社会反应作出相关评价和检验。

2 系统工程方法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模庞大,工作量较高,要求高,牵涉范围广。而系统工程主要从整体上把握和综合规模大、因素多的任务、项目,多方面考虑各种因素作用及相互联系。同时,系统工程方法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将复杂结构分解成总体控制结构和若干相关子系统。这种方法符合软件开发流程(见图1),促使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标准化、整体化、工程化和科学化。

2.1 提出任务

计算机软件开发交办单位针对软件开发系统向开发人员提出要求,布置相关开发软件任务。在提出任务阶段,交办单位下达任务书,并与开发人员签订合同,同时,对项目有直接管理权限。开发人员需对任务书认真研究、分析其内容。

2.2 论证和批准

开发人员对需开发的软件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提出有效方案,后由专家学者做评审工作,并通过主管部门的批准,再进行系统的开发工作。这是软件系统开发的首要前提,需开发人员经过精心搜索有用信息做储备资源,调查市场行情,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以及法律可行性等问题。

2.3 需求分析

可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用户在软件系统方面的期望,从而对开发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运作速度、设计限制等进行总体分析,制作出严谨的规格说明书,以支持后续软件的开发进程。

2.4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软件的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是软件开发的重中之重。软件概要设计依据上述准备工作,建立起目标系统软件的整体架构及总体结构与模块间的互相联系,设计完整的数据结构,从而定义各接口和控制接口。同时需要对相关部分进行审核。而软件的详细设计则是对概要设计的分层结构,遵循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进行过程描述,进而设计各模块的细节内容,以便源代码的编写。

2.5 编码与软件测试

使用编程语言将详细设计结果转换成计算机系统软件,满足用户所要求的程序设计语言,或者是数据库语言书写程序、组织。之后,开发人员须测试该程序的所有模块,并联系用户进行组装系统测试,再对系统进行综合测试,以便用户使用手册的编写及完善。

2.6 成果鉴定与推广应用

最后,开发人员需将开发设计出的系统软件,在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中试安装,并在责任时间里运行,在通过正式鉴定后交付用户,并提供指导用户使用与在用维护服务。同时,在用户使用阶段,开发人员需关注软件运行进程,并对软件系统进行维护。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系统工程方法在计算机软件设计方面应用较广,同时起着重要作用。结合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在计算机软件设计阶段可规范其流程,促使计算机软件设计进程加快,同时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为软件系统研发速度的提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宁.软件工程方法在造纸机传动控制程序设计中的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4.

[2]李青祝,马玉娟.系统工程方法在组合机床设计中的研究和应用[J].机械工程师,2011(01):61-64.

作者简介

王应邦(1976-),男,云南省宣威人。现为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设计、计算机网络规划、大学计算机教学。

篇4

[摘 要]计算机语言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总体思路,运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好扎实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那么针对语言课的课程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延伸,而且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在实践教学中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求教学效果符合学生未来面向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课程设计 精心选题 布置题目 操作要求

计算机语言课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总体思路,运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好扎实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那么针对语言课的课程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延伸,而且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

笔者下面以VB课程设计为例,浅谈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精心选题

精心选题,力求既要结合书本的知识,又要结合学生将来可能遇到的实际工作需要。

课程设计题目不宜过大,不切实际,使学生无从下手。题目要使学生在自己通过搜集资料及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使他们有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实践证明题目多、可操作性强、趣味性强、实用性强,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极大的好处。

我考虑到VB课程设计的特点以及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精选了十几个题目,让学生分组设计。

如文字编辑系统,学生都学过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对它有较深的体会,那么文字处理软件是怎么实现的呢?通过这个题目可使学生把以往所学专业知识和VB有机结合起来。又如古诗欣赏系统,是专门为一些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而设置的,这样的题目设计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除了以上题目外,还备以下题目:睡眠测试系统、设计计算器、设计电子贺年卡、窗体背景图案系统、设计一个收款计算程序、密码检测、数据流动等。

(二)合理布置题目

在布置题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避免多人同时做一个题目,导致重复劳动或抄袭现象的发生。

布置题目时采取先在黑板上以文字形式布置题目,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在机器上布置题目即在机器上运行程序,让学生直接看到运行后的效果。另外,教师一定要将每个题目都自己先完成,给出具体结果,使学生具有感性认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软件开发中,实际上用户要定制一个软件时给出的往往只是文字或表格要求,即用户需求,学生要将用户的需求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涉及到软件开发的知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将软件开发工程中的一些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了解软件开发的一般步骤和过程,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要求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如上网搜集资料,到电脑公司去咨询,到相关部门去了解情况。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操作要求

按照软件开发技术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并采用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对于课程设计可酌情选择以下过程及文档中重要的几个即可:①问题定义。②可行性研究。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来研究系统是否可行。③需求分析。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④总体设计。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确定软件的结构。⑤详细设计。设计出程序的“蓝图”,以后程序员将根据这个蓝图写出实际的程序代码。⑥编写代码(程序)。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⑦软件测试、调试运行。将所编写好的程序和有关原始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不断地对其进行调试运行(修改程序中存在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直到所设计程序达到设计要求。这部分工作量往往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⑧软件维护。此阶段是软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处于系统投入生产性运行以后的时期中,因此不属于系统开发过程(此步骤可省略)。软件开发结束时,要对软件评价。可从产品修改、产品转移、产品运行三方面评价。⑨编写文档。一般情况下,软件系统有如下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程序维护手册、软件问题报告、软件修改报告、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篇5

关键词:动态网站;信息管理; B/S结构;旅游线路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3-0079-02

作者简介:李凯(1980-),男,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软件开发;鹿艳晶(1983-),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图像分割、模式识别、CCF会员。

0 引言

当前,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正处于刚刚起步状态,网络旅游新时代的真正到来还有赖于众多要素的改善,但网络旅游的旺盛生命力已开始体现。旅游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带动是显而易见的,直接相关联的行来有食宿业、运输业、娱乐业等。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升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旅游网站需求分析

该系统通过分析旅客、旅行社和景点的现实情况,在网站设计中充分考虑3方的共同利益。从旅客角度来看,查看其时间安排、价位和食宿情况等;从旅行社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网站管理各个景点的线路情况、收集旅客的基本资料、景区负责人信息等;各个景点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交通情况、门票价格和风景图片欣赏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系统来查询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订购机票和车票等。

1.1 目标

该网站系统要立足于服务景区、旅行社和旅客3方面的利益,通过人性化的界面设计,以发展旅游界为终级目标。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景区的特色风景、交通、当地的民族特色和特产等一系列信息的查询、管理和维护;旅行社对旅客人身安全的保障等;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站随时随地进行各项事务的处理操作,对旅客在旅行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和应答;对各个时间周期内旅客出行的地点和人数进行分析,以便于公司的宣传和准备工作。

旅游网站管理系统的主要使用对象是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公司,其功能是对旅游信息进行和修改,同时加强与游客的交流。本系统的用户十分广泛,对用户的技术要求是:熟悉计算机操作,熟悉Internet相关操作。

1.2 运行环境

硬件最小需求:奔腾3以上CPU,256M以上内存,10G以上剩余硬盘空间。

支持软件:Windows 98 /2000/XP操作系统。

支持环境:IIS 5.1。

数据库: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

开发工具:ASP。

1.3 旅游网站开发的可行性

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站系统,能够有效帮助旅游企业优化旅游服务,使其在行业内处于优势地位,并相对长期地保持这种战略优势。开发本系统的可行性如下:

(1)技术可行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设计旅游网站系统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在本网站中,前台通过ASP语言实现,后台通过C#语言实现,数据库采用成熟的ACCESS。不仅能够保证其数据的可靠性,而且界面的实现相对容易,易于美化,完全能够满足本系统网站的技术要求。

(2)经济可行性。采用NET编程语言和ACCESS数据库,其成本相对便宜,在前期投入上花费较少,制作相对简单,能够满足中小型旅行社的需求,且投入较少。

1.4 系统功能模型

系统顶层DFD图,如图1所示。

图1主要描述了整个旅游网站系统的数据流,反映用户通过浏览直接进入旅游网站系统进行相关操作的流程。

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通过对广大旅游爱好者、旅行社和景区的调查分析,迎合大部分消费者的使用需求,采用软件工程对旅游网站系统进行总体分析。

2.1 旅游网站系统总体结构图

当前的网站系统,主要是以模块化进行设计,一方面便于加快网站系统的研发进度,另一方面便于日后的维护和扩展。

通过对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分析,能够让用户直观地得到网站的结构,方便用户的操作和使用。

本网站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2.2 网站结构

本网站采用的是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所有操作服务都存放在Web服务器上,其后台数据存放在后台数据库当中,传输协议使用4.0使用祥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ERP;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4.008

Design and Research of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ERP

YUaN feng

(East China Sea Flee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Abstract】For some power company’s low management efficiency, this paper designes and develops a new electricity customers of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First,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this paper analysises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And then, have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economic, technical , and timing. Detailly analysises system’s five functional modules, they are user logging, personne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staff account management, rights management. finally, complete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electricity customer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erP.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 erP; feasibility analysis

0 引 言

工程项目管理存在于各行各业中,和社会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随着当今科学技术和迅猛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思想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和进步。工程项目管理的对象不再仅仅是整个行业或是企业,还包括了企业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各种活动。工程项目管理也越来越专业化和一体化,有效管理、和谐管理、廉洁管理,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也是现在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信息技术是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的技术,工程项目的管理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将会使管理范围更加的广泛、灵活、可靠[1]。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企业的项目管理技术还比较落后,项目管理软件还没有完全成熟,完全引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也不符合国内的现实情况,会影响企业的管理甚至起到反作用。另一方面,目前的国内项目管理的集成也比较落后,对于企业来讲项目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交叉工作,涉及到成本、质量等很多方面,影响整体的管理的因素就比较复杂且有着很多方面的不确定性。企业的项目管理就要求即能满足单个方面的要求,又能满足整个企业管理总体要求,并能优化管理使管理的效果好。因此,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ERP(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作为当今国际上一种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一种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是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管理企业决策方案的平台,能够做到最大化合理有效的利用企业的资源为企业创造财富[2]。ERP实际上是一种管理软件,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用电脑来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所有资源如人力、财力、时间、空间等进行合理的调配,进而最大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ERP是一种很好很先进的管理模式,也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企业发展和竞争不可少的手段。

ERP在各种企业的应用逐渐广泛,电力公司也有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在电力客户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涉及。本文针对某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开发电力客户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对电力客户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和结算等进行管理[3]。

本文首先对系统需要进行分析,然后对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经济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时机的可行性,最后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得出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流程图。

1 系统的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企业的项目信息和人事信息,对项目和人事进行网络化管理,有效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在对公司的实际硬件和人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确定了系统的几大基本功能:

(1)员工档案管理:员工信息的录入、删除、修改。

(2)部门档案管理:显示部门负责人和所在部门员工。

(3)工资档案管理:录入和查询发薪记录及历史信息。

(4)项目流程管理:按部门管理项目的流程和查询进度。

2 系统的可行性

在对系统进行开发前,需要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 Analysis),即在对系统充分调查后,分析开发的系统是否具备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主要是对新系统在技术方面、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进行分析,即保障了新系统开发成功,又可以使开发投资失误减少可能性。在对企业的需求和资源进行调查后,在经济、技术、时机上进行分析如下。

2.1 经济可行性

经济的可行性是指对开发系统能否产生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这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费用、设备费用和维护费用。本项目管理系统和大型的信息管理系统相比,规模不是很大,因此开发周期较短,且单位有专业的网络计算机人员,因此开发费用不是问题;该企业的办公环境硬件条件已经具备了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软件环境也具备,因此设备费用方面也不需要额外的支出;对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培训等方面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有熟练操作应用软件的能力,开发的项目管理系统本身也具有简单可操作的特性,只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熟练应用此系统了。

2.2 技术上的可行性

技术上的可行性是指开发的系统在技术上是否具备可实现性,能否顺利完成开发,目前的软硬件条件是否能满足开发的需要。软件方面,本系统是采用三层B/S模式,和传统的C/ S模式相比有很多优点,最重要是结合了Internet/Intranet技术,顺应技术发展的趋势,将应用系统推进到一个更新的发展时期。因为SQL数据库使用简单、储存一般单位的人事资料绰绰有余,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已成熟可行。在硬件方面,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硬件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硬件设备更加先进,性能更加卓越,价格是逐步下降,从经济上和使用要求上都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综合来看,此系统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且经济上也满足企业要求,有助于企业控制

成本[4]。

2.3 时机可行性

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员也越来越多,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原来的人事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本系统的开发会更优化企业的资源,改善企业管理现状,能够更好的使个部门配合更加有利于企业工作,也节省了时间和资源,提高了效率[5]。

通过以上分析,本系统开发在技术方面、经济方面和时机方面都具备可行性,且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支出不高,周期短、见效快。因此,本系统的开发是可行的。

3 系统功能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主要是由人事管理和项目管理两部分组成,是对企业工程项目的集成和高效管理。人事管理主要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使其能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主要内容为员工基本信息管理、员工工资信息管理,部门基本信息管理。项目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部门流程进行多个部分的管理。此外,系统还可以对员工帐号管理和权限管理,其中包括增加员工,管理员工,个人信息维护等,基本权限管理是指管理员对员工基本信息的编辑修改的管理。通过分析可知系统应有以下几种基本功能。

3.1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是指对使用系统的普通用户和管理员需要用户名和密码,员工的有访问权限的限制,普通员工进入的系统界面和管理员是不同的,每一次登录系统,系统都会记在登录信息在系统日志中。

3.2 人事信息管理

人事信息管理是指登录的管理者和用户可以查看企业的人事信息,了解各个部门的信息,也可以查看到自己在企业在部分的情况。负责人主要管理员工的工资信息、部门信息、员工信息等。

3.3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管理员对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对企业各个部门的没完成和完成的项目流程查看和编辑,各部门经理可以直接对其流程进行管理,这样可以随时调整项目进度进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3.4 员工帐号管理

员工帐号管理是指企业的所有员工可以登录相应的系统界面查看自己的信息和修改自己的帐号和密码,系统管理员拥有对系统的最高权限则可以休息企业所有员工的帐号和密码。

3.5 基本权限管理

基本权限管理是指企业负责人对访问本系统的权限管理,企业的全部员工是否能够访问系统信息。

4 系统总体设计数据流图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开发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后,对本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整个系统的功能如图1所示。本系统分为管理端和员工端,系统的管理员拥有系统的最高权限,可以对系统的信息进行任意的查看和修改等操作。员工端是指普通用户访问系统,且可以进行简单的操作如查看信息,修改密码等。该系统分为三大部分,登录模块、人事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事管理模块分为四个部分,员工个人信息管理,所有员工的基本信息管理,部分信息管理,员工工资管理。项目管理模块是以项目的流程来管理。用户登录数据数据流如图2

5 结 语

本文主要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整理,并针对需求分析做出系统功能结构图。然后从经济、技术、时机三个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最后是对系统的各个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功能包括用户登录、人事信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员工账号管理、基本权限管理五个部分,并且画出系统总体设计的数据流程图。

参考文献

[1] 王金凤. ERP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1): 18-20

[2] 徐春玲. ERP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与分析. 安徽电力,2005,22(3): 74-77

[3] 阮前途. 上海市电力公司ERP工程设计与实施. 电网技术,2006, 30 (10): 1-7

篇7

1.1系统的特点与开发的预期目标

1.1.1系统的开发背景

学生管理系统是一个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无论是对学校管理者还是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学生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基本上都是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来管理学生课程信息。而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渐渐的显现出效率低下、保密性差的弊端。另外,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将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人事劳资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劳资管理的效率,也是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每个学校很有必要的事情

1.2系统的特点与开发的预期目标

在系统管理模块中,此模块提供了退出系统的功能

在学生管理模块中,此模块提供了增加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和删除学生信息等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还具备学生选课功能

在课程管理模块中,此模块提供了管理员可以对课程的基本信息进行增加、修改以及删除等基本功能

在成绩管理模块中,此模块中具备对进行了选课的学生所选择的的课程的成绩进行增加和修改的功能

在信息查询模块中,此模块包含三个方面的查询功能,即学生查询、课程查询、成绩查询。其中,在学生查询模块中,可以按照学号、姓名、性别、学院、专业等条件来进行查询;在课程查询模块中则可以按照课程名和授课老师等条件来对所需的信息进行查询;在成绩查询模块中则可以查询出学生所有科目的成绩

1.3可行性研究

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新的学生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可以建立该信息系统的可能性具体包含了它具有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新系统能达到以最小的开发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开发中所需人员、硬软件支持以及其它费用进行估算情况均满意,技术条件也能保证顺利完成开发工作。

1.3.1经济性

通过网络化的学生信息管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人才的利用率,使之创造了更大价值;减少了工作人员,同时减少了学校开支;人才利用率的提高,适应了信息时代的网络化管理要求。

1.3.2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是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JAVA语言,用MicrosoftAccess2000数据库完成。由于JAVA的与平台无关性,所以在任何有JAVA运行环境的计算机上都可以运行。

1.3.3操作可行性

对于用户来说,本系统只要求使用者掌握一般的上网经验,经过仔细设计和测试之后的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灵活等优点,足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方便了学校的内部管理。用户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掌握并熟练使用。只要动一动鼠标键盘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1.4开发工具

1.4.1开发工具介绍

由于的ECLIPSE3.2具有操作界面方便,简单,美观的特点;并且在编码过程中如果出现语法错误,标点错误等都会有相应的提示,可以很快地发现错误,因此本系统的开发选用ECLIPSE3.2作为开发工具。

1.4.2相关技术介绍

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办法,以Sun公司的Java语言作为主要开发语言,使用SQL2000作为关系数据库,配合功能强大的SQL查询语言实现建立关系数据库,访问数据库,对数据库的更新,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的需求功能。

(1)JAVA简介

Java是一种简单的,面象对象的,分布式的,解释的,键壮的安全的,结构的中立的,可移植的,性能很优异的多线程的,动态的语言。

Java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语言的所有功能,但几乎没有一点含混特征。C++安全性不好,但C和C++被大家接受,所以Java设计成C++形式,让大家很容易学习。

Java去掉了C++语言的许多功能,如:指针运算、结构、typedefs、#define、需要释放内存,让Java的语言功能很精炼,并增加了一些很有用的功能,如自动收集碎片。这将减少了平常出错的50%。而且,Java很小,整个解释器只需215K的RAM。

当今Internet的一大发展趋势是电子商务,而Internet的安全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通常大的部门应设置防火墙,阻止非法侵入。而Java以其强安全性、平台无关性、硬件结构无关性、语言简洁同时面向对象,在网络编程语言中占据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实现电子商务系统的首选语言。

(2)Sql2000简介

SQLServer是由Microsoft开发和推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特点如下:

1.真正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2.图形化用户界面,使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更加直观、简单。

3.丰富的编程接口工具,为用户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4.SQLServer与WindowsNT完全集成,利用了NT的许多功能,如发送和接受消息,管理登录安全性等。SQLServer也可以很好地与MicrosoftBackOffice产品集成。

5.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可跨越从运行Windows95/98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Windows2000的大型多处理器等多种平台使用。

6.对Web技术的支持,使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到Web页面上。

7.SQLServer提供数据仓库功能,这个功能只在Oracle和其他更昂贵的DBMS中才有。

1.5运行环境

运行服务器:JDK1.5版本或更高

数据库支持:SQLSERVER2000

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LINUX系列或UNIX系列

硬件要求:内存最低为256MB,硬盘空间至少20G

1.6开发环境

开发语言:JAVA

编译程序:JDK1.5

开发工具:ECLIPSE3.2

数据库:SQLSERVER2000

操作系统:WINDOWSXP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渐成熟,它已经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我们的生活周边,也越来越能够感受到计算机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快捷。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学校使用计算机对学校的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与手工管理相比拥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检索快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信息保存时间长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学生管理系统采用现在流行的JAVA编程语言来进行开发的。在系统界面开发中采用流行的JAVAAPI之一JAVASWING来对系统的界面进行设计,布局以及开发。系统界面图形化,操作简单明了,容易上手。在数据处理方面,此系统采用JAVABEAN来封装对数据的操作,提高了安全性。同时,系统采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来支持该系统的数据操作,能够更加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系统的数据。

篇8

关键词:并联机床 软件工程 软件设计

目前,机床制造业企业在设计并联机床的过程中,都在积极研制和探索新型的具有多功能的系统与制造装备。从设计上看,并联机床所有的机械部分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然而它却有着很多其他设计所不能替代的具体结构形式,这种实现形式会影响整个机床的工作性能。并联机床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两个相对负责的部分,它就是硬件和软件的结构,因为它能实现用软件去实现各种运动轨迹控制以及其他的操作功能,这一功能就是并联机床优秀于其他技术的地方。所以说,控制软件的设计是不是合理,是实现并联机床优越性能的唯一保障。

1 可行性研究

我们在设计中完全采用了工程化的思维,用这一理性思路充当软件研制的向导。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去研究和探讨并联机床所有控制软件开发中的操作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最后才能根据所设计的机床基本要求,通过软件获得最初的数据流简图。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以传统数控机床的控制软件设计作为研究基础,根据机床所要执行的全部任务再给出所有驱动关节的运动轨迹。之后根据提前所规划好的实测的驱动杆长量和运行轨迹作一个比较,这样就能得到数字控制器的实现,通过计算机的实时不间断的监控和故障分析。在这一环节最常见的就是开放性软件结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所有用户对机床进行改变和重组。这种开发的成本比较低,但在操作方式和技术上都有着极强的可行性,经过一系列的可行性分析,就可以得到控制系统数据流图。

2 需求的分析

设计的控制软件一定要满足所有并联机床的基本功能所需,最关键的就是必须保证其能在动平台的活动范围之内可以加工所有不同形状的零部构件,由于零部构件具有形态各异的形状,所以在加工中就会随时出现机床伸缩臂的运动方式与刀具的运动轨迹大不相同。这样就必须要根据实际加工的零件,设计出刀具的运动轨迹,然后再根据不同类别的零部构件进行相关的控制模块的编写。通过两种设计就可以进给轨迹加上刀具姿态变化组合而成刀具姿态变化,同时还可以实现其他复杂的进给轨迹。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以下的两种方式解决对精度要求的细化。

首先,通过改变细化控制时候所输出的脉冲当量的变化,设置出脉冲分配的模块,模块参数的相互调整,可以提高相应的精度;其次:传感器的选择是否合适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通过对所有的信息反馈功能模块进行设置,实现了在机床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对其加工的位置进行实时的监测,然后再将信息反馈到控制系统,这样一来就可以使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偿,从而以满足了精度的要求。

3 数据字典

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法去进行设计并联机床控制软件,建立数据字典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中心环节,它不但能提供数据的详细描述信息,还能做到增强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以下介绍一种并联机床的控制软件字典。

检测反馈:实时检测、拾取动平台位置姿态信息,并反馈给控制系统,并对该信息进行比对。加工余量:材料的三维去除量;零件形状:被加工的所有零件都具有自身比较特殊的几何特征(水平平面、空间曲面、竖直平面、空间平面);六杆伸缩量:相对于动平台零点位移量(正、负);步进电机脉冲数:精度:零件形状与刀具轨迹的一致性;与杆长伸缩量(正、反转)相对应的电机转数;位姿:动平台的位置和姿态;参数输入:人机交互的界面,输入且显示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余量值;配置:根据所有构件和动平台的运行姿态和综合位置;脉冲协调与分配:按精度将六杆伸缩量分配成脉冲,并协调各杆对应电机的伺服脉冲频率;反求轨迹:根据工件形状及加工余量确定各杆伸缩量的功能模块拾取法。

4 总体设计

采用模块化结构根据软件模块化理论为思路,进行并联机床控制软件的总体设计,软件的模块内部应具有高聚合性,模块之间应具有低耦合性,模块的层次深度不可以设置太大,扇出数4~6,才有利于控制;扇入数尽量大,以便减少软件设计中的冗余度,根据此原则对并联机床控制软件进行规划。

4.1 参数输入模块

输入的参数:精度、余量、形状。这些后续模块与参数的关系:反馈+余量反求模块。形状加工形状选择模块。精度脉冲分配协调模块。

4.2 加工形状选择模块

包括平面曲线加工模块、空间直线加工模块、刀具姿态变化模块、空间曲线加工模块。

4.3 反求模块

通过现有的动平台运动的轨迹(待加工零件的形状),求取六条伸缩臂的空间位置向量的变化值。

4.4 优化模块

实时计算中所有杆的加速度、速度、运动位移,以及所有的受力情况,通过了系统优化的计算方法得出所需最佳的杆长配置。

4.5 脉冲分配协调模块

将六条伸缩臂的空间位置向量的变化值,要按精度要求分配成脉冲量输出给电机,因为在一次加工过程中,所有杆的伸缩量有大有小、有正有负,所以模块还需具有协调所有杆在每步动作中的位移的功能。

5 结语

本文详细阐述了软件工程中关于并联机床控制软件设计,强调了工程的方法研制以及软件的开发,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设计所需的软件,从而增强了并联机床控制软件的可行性。这与与传统数控机床软件相比较,具有设计周期短,维护性能强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黄真.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篇9

Abstract: Firstly,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chnical data management system are introduced,followed by analysis of how to select the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chnical data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and how to design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开发方法;系统设计

Key words: construction;quality control and technical data management system;development method;system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069-02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概述

1.1 系统简介

1.1.1 本系统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它变得越来越普及。MIS是一门新的学科,它跨越了若干个领域,比如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系统。

1.1.2 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信息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适应现代高科技信息管理尺度的要求、推动信息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只有信息管理规范了,才能给日常工作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及便利的工作空间。

1.1.3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实测国民经济和企业的行为、帮助实现其规划目标。

1.1.4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存储、问题处理、对话及信息输出、信息管理机构。

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事务处理、系统处理、支持决策、综合服务。

1.2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成功地开发一套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需要对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一个充分、清醒的认识,例如:社会因素、文化背景、企业体制、起点环境等。特别是在中国当前IT行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更要强调这些方面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

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后,以下几个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①市场经济的客观因素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信息反馈体系,市场调节也离不开信息反馈体系。随着我中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信息和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是办不到的。现代化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是建筑工程监督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工作发展关键。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的开发是建筑工程领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必要手段。②人的因素: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硬件、软件、网络组成。人的因素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在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质量监督站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其工作行为特征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的开发质量和运行效果。③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起点:当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动手术日新月异,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协调技术更新期与开发周期的矛盾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定要避免在低水平上开发,一定要慎重选择软件的应用平台以及软件的开发工具等。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

2.1 软件工程简介

2.1.1 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而计算机软件也很自然地随着硬件的发展而发展。

2.1.2 计算机软件已经由过去的无足轻重发展到今天这样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然而,软件数量的迅速膨胀,又使人们承受不了软件的资源耗费。因此,有必要对软件生产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造。软件工程正是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研究更好地开发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的一门学科。

2.1.3 软件工程学是研究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普遍原理与技术的一门工程学科。所谓软件工程是指,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指导软件的开发与维护。软件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技术、方法、工具和管理等方面。在软件研制开发过程中,若能严格遵循工程的方法论,便可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减少软件开发和维护中出现的各种风险。

2.1.4 软件工程注重研究如何指导软件生产全过程的所有活动,以最终达到“在合理的时间、成本等资源的约束下,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的目标。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组织和管理软件生产,根据某一软件从被提出并着手开始实现,直到软件完成其使命为止的全过程划分为一些阶段,并称这一全过程为软件生命周期。通常,软件生命周期包括八个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计算机处理技术,系统理论,组织结构,管理功能,管理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至今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但是每一种开发方法都要遵循相应的开发策略。任何一种开发策略都要明确以下问题:

2.2.1 本系统软件要解决的问题:如采取何种方式解决工程质量监督站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关系问题,对新工程如何操作使用录入信息等。

2.2.2 系统可行性研究:确定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对企业状况的初步调研得出现状分析的结果,然后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系统可行性的研究包括目标和方案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影响方面的考虑。

2.2.3 系统开发的原则: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遵循领导参与、优化创新、实用高效、处理规范化的原则。

2.2.4 系统开发前期准备工作:作好开发人员的组织准备和建筑领域专业基础准备工作。

2.2.5 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和开发计划的制定:针对已经确定的开发策略选定相应的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还是选择原型法或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计划的制定是要明确系统开发的工作计划、投资计划、工程进度计划和资源利用计划。

2.2.6 本系统开发主要借鉴并应用了原型法:原型法(prototyping approach)是对软件生命周期法的改进。原型法鼓励用户与软件开发人员通力合作,共同工作,在软件开发的相关阶段中都有用户的参与。这样,在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中,都能及时反映用户的要求,不断缩小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对要求理解的差距,从而降低软件开发的风险,同时提高最终的软件产品的质量。原型法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用户的基本要求开发初始原型实现并运行原型修改并完善原型。由以上步骤可以看出,设计软件原型是一个迭代过程,它以初始原型为输入,随着不断试验、纠错、使用、评价和修改,不断获得新的原型。在每一次的迭代过程中,都有用户的参加,面对实际存在的模型,用户也就有了实在的感受,从而能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经过每一次修改得到的新的原型将完成更多的任务,具有更强的功能。如此反复,直到用户满意为止。采用原型法开发软件,可以使系统开发更加迅速,整个开发过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塑的系统,从而能使用户很有兴趣地参与到开发过程中。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设计

3.1 开发及运行环境的选择

3.1.1运行环境的选择。由于本系统是针对工程质量监督站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完成网络监督管理及对工程技术资料进行网络检索工作而开发的,对运行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整个开发流程为了体现网络时代带来的利益则选择了使用BS结构开发。

3.1.2 数据库的选择。在多种数据库软件中,选择了相对来说比较易用的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这样不但大大减低了投入成本,而且易于开发维护,并且安全性很高。

3.1.3 开发工具的选择。之所以本系统选择了PHP,而不是.NET或者JAVA,是因为开发周期的限制,PHP更利于快速开发,也利于日后代码的维护。PHP是秉承Linux的GNU风格,借助与源码公开,使他迅速成为世界上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站点制作语言之一。借助与C++的形式,引用类的概念,使得代码的可重复性应用便的异常简单。加上他和Linux,Apache和MySql的紧密配合,关键性的应用也没有问题。同时,PHP第五代Zend(PHP5)的核心引擎正式版也已经了,整个程序的核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让PHP程序的执行速度变得更快。PHP在最佳化之后的效率,已比传统CGI或者ASP等程序有了更好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用PHP编写的代码执行起来会更快,能实现同样功能的PHP代码,不用改变就可以在不同的WEB服务器上、不同的操作系统下运行。

3.2 本系统的具体设计

3.2.1 该系统设计先进,功能强大、实用高效、效益显著,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强、功能完善。达到国内技术内业资料管理软件的领先水平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的创新。更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3.2.2 该系统该软件技术内容分为:质量监督网络操作、网络调阅技术内业资料程序体系技术(质量监督站在网络服务器网站上运行、使用)和指纹录入、内业资料操作程序体系技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使用)。

3.2.3 质量监督网络操作、网络调阅技术内业资料程序体系技术(质量监督站在网络服务器网站上运行、使用):①系统软件收录了《黑龙江省单位工程质量监督程序及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监督执行标准及操作用表,在监督站网络监督平台上、充分实现了监督操作用表的网络可操作性及智能化的操作。工程质量监督站各级监督管理人员、可以以单位工程为单位在监督站网络监督平台上进行监督用表网络操作。②该系统实现了网络平台上质量监督站各级监督管理人员,依据各自管理权限逐级进行岗位监督管理,体现了当代信息化管理模式。其具体权限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管理权限。一级权限为站长、副站长、总工、综合科,均可对下级权限进行网络监督岗位的调整和工程分配,具备进行质量监督网络操作、网络调阅内业程序体系中所有功能的操作权限。二级权限为监督一科、监督二科、市政科、构件科科长,二级科长权限均可对本科室监督人员进行网络岗位管理调整、增加或删除监督员;均可将受理监督的工程对监督员进行分配。具备进行本科室所有受监督工程的操作权限和查阅权限。三级权限为监督员:三级监督员权限均可对二级科长权限分配的受监督工程进行管理、进行内业资料网络调阅和审批。③实现了监督站对项目工程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进行网络调阅和审批。④该系统可以将上级领导部门及监督站监督文件,通过该网络平台进行电子文件下发。

3.2.4 指纹录入、内业资料操作程序体系技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使用):①系统软件收录了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最新行业执行标准,充分实现了施工验收表格智能化的操作。②该系统启用了岗位人员指纹识别系统。经过对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岗位人员进行岗位资格验证后,在进行技术资料内业表格操作中、需输入本人指纹、表格上将自动生成岗位人员本人电子签章,且自动生成当天日期,同时表格锁定、不得在进行修改。实现了岗位人员定岗限位的控制和项目工程按施工形象进度及时完成当日技术内业资料的控制。③系统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实现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该系统可进行竣工工程技术内业资料的电子光盘载体存档,响应了黑龙江省施工验收标准对于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资料关于从纸质载体向电子光盘载体存档模式转变的号召。④该系统设置了将施工及监理单位内业操作记录表格,在当日完成填写后,需在三日72小时内内上传到质量监督调阅平台、供监督站网络调阅的功能。

3.2.5 系统同时涵盖了项目管理、数据库、资料录入、电子邮件、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功能,内容满足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过程要求。

3.2.6 系统同时具有导入、导出、模板、智能判定、自动组卷、查找等功能,界面友好、使用简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3.2.7 系统在施工数据智能录入、合格判定和资料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和创新。

3.3 本系统的优点

3.3.1 节力:以往监督站对工程内业资料及监理资料的监督检查需到现场进行,而今通过对该系统的实施、通过监督站网络平台就可以直接进行,节约了对建筑技术内业资料的监管精力。

3.3.2 节费:解决了施工工程体量大造成监督人员短缺的问题。

3.3.3 操作简便提高监督工作效率:通过系统智能化的操作功能的体现,减少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督站的工作强度,可提高工作效率1倍以上。

3.3.4 信息化监督管理模式的体现:在网络调阅在建工程技术内业资料的基础上,系统的研发将工程质量监督站实际的监督管理体系和模式在监督网络平台上予以体现,实现了网络平台上质量监督站各级监督管理人员,依据各自管理权限逐级进行岗位监督管理,该系统的工程质量监督、指纹录入、内业资料网络调阅的实现体现了当代信息化管理模式。

3.3.5 为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内业资料管理专用软件,在行业执行标准及内业操作用表的更新和施工验收表格智能化的操作上充分体现了优越性。

3.3.6 为黑龙江省单位工程质量监督程序及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监督执行标准和监督用表操作的专用软件。供工程质量监督站各级监督管理人员、以单位工程为单位在工程质量监督站网络监督平台上进行监督用表网络操作。

3.3.7 针对建筑工程专业具有可操作性强、功能完善的特点,解决了目前工程专业部分资料存在着外业与内业不同步,不能真实体现工程实体质量的问题。

3.4 本系统同普通建筑工程技术软件的区别

3.4.1 传统建筑工程使用的是建筑工程技术实用表式软件,或单一增加了指纹识别技术。

篇10

关键词:电能表 远程抄表系统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前提,它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回答“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只有通过软件的需求分析活动才能把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总体概念描述为具体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软件需求分析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软件业务供求关系,这个依据目前客户对软件应用领域需求。

开发软件系统最为困难的部分就是要明确软件的业务需求量。这包括所有的社会用户、并且要考虑要面向起亚各类电能系统的软件兼容性或者是其它软件系统的接口等问题。如果没有把握好客户对软件市场的需求范围,最终会给系统带来极大的损害,且以后再对它进行修改也极为困难。例如数据库、模块组件和工具这些供开发使用的软件。所以,对软件业务供求关系的把握,并对整个供求环境的把握,是目前客户对软件应用领域需求的前提工作。

第二:根据市场调查,对当前用户使用软件达到的任务和需要完成的目标。

虽然目前我国市场电能表远程抄表系统的己经完善,但国内产品的庞杂,一家企业可能有几个系统并立运行,它们之间的接口是系统开发人员最头痛的问题。对于当前用户使用软件达到的任务和需要完成的目标细则化、准确化,是现代社会电能营销需求系统和软件设计系统中的巨大难题。但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并没有编写出客户认可的需求文档,我们如何能做到为消费单位量身定制,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第三:供需建立体系的需求关系,并实现市场需求和市场功能的双方面满足用户设计。目前消费单位所说的“需求”己经是一种社会供需关系简单的实施方案,研究人员应当从这些解决方法中了解真正的业务需求,并还应找出己有系统与当前业务不符之处,以确保产品不会无效或低效;在彻底弄清业务领域内的事情后,分析人员就能提出相当好的改进方法。

2、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一方面是对项目支出方面费用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对取得的收益进行分析。由于当今计算机己相当普及,所以只需要管理和维护的费用。利用开发出的软件对电表进行管理,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所以开发本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是指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达到所提出的要求,所需要的物理资源是否具备。其中的技术条件指的是己经普遍采用、确实可行的技术手段,而不是正在研究中没有把握的新技术。技术可行性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员方面。在本系统的开发设计中所使用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在功能、可靠性上能满足要求;所使用的VisualBasic6.0系统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数据库能满足系统所需求的各项管理功能,所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二、远程抄表系统体系结构

1、系统框架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主要由前端数据采集、通信和中心处理等三部分子系统组成。系统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图1系统结构框架

系统工作时,通过光电转换模块,把电表圆盘转动时的信号转换成脉冲电信号输出,通过脉冲专线送入数据采集器或采集模块进行脉冲数累加和存储。集中器定时从采集器进行数据读取、电度量计算和存储。中心处理机的作用是设置集中器的参数,包括数据传输协议、存储方式、数据读取时间等,同时接收集中器传送过来的电表电量数据,并对各个用户群体进行存储、分类、统计及分析。集中器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上位机,用电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获取所需的各种数据和信息

2、前端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电能表、采集模块和集中器三部分组成。

(1)电能表

电能表(简称电表),是系统中最低层的设备,现在市场上常用的电表可分为两种类型:机电式和全电子式。机电式电表可通过光电转换模块把电表圆盘的转动信号转换成脉冲信号输出;而全电子式电能表可直接输出电信号。电表输出的电信号最终被送入采集器进行电能的计算、累加和存储,其中多功能485智能电能表目前应用较广泛。

(2)采集器

做为微处理器控制的智能设备之一采集器是整个控制程序的重点设备。采集器的主要功能是采集、保存、响应并上传或下达指令。也可将采集器接口简化成模块装置然后将其内置于电表系统中。采集器完成自身启动命令后首先会检测有无数据的进入,如果没有数据的进入,采集器其中一个装置会在系统提示的特定几个时间点来采集用户电量电能信息并且存储起来进入低能源消耗状态;一旦有数据的进入采集器会进入到接收模式状态并开始工作以便方便安全有效的接收用户用量数据。判断并确认采集器中的这些数据能否有效的向用户发送,一旦用户检测到信息信;反之如果用户的数据未进入到采集器程序,则表明系统出现错误需要修改电表参数,修改准确无误后按上述步骤依然可以进入到低能耗模式,这即实现了完成采集器到用户电表的工作流程。在此项工作流程中,而且只有当集中器向采集器发送采集指令,采集器正确无误收到时才能进入到发送模式,在此期间采集器不会主动发送用户信息,

(3)集中器

集中器是一个集成度高、功能强的智能抄表设备组件。集中器的主要功能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控制功能。通过单片机芯片做为控制核心,实现跟时钟芯片等芯片实现通信及执行代码等功能。②与上位机实现通信。集中器通过通信模块接收上位机发来的指令信息,按照通信协议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信息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对集中器参数的设置,如抄表时间、地址编号、读取指令等。另一种是采集到的电量信息,不同表号的电量信息发送到上位机进行统一管理。③跟各用户电表的通信。集中器在收到上位机发来的电量采集指令或者是定时抄表时间到时,通过底层通信模块向各个电表发送采集指令,同时接收从下层发送来的电量信息。④实现时钟控制。集中器中的时钟芯片具有自动计时和闹钟设定的功能,可以在设定的时间自动抄表。⑤信息存储。集中器都有存储模块,用来存储所抄的表值和自身的参数信息,即使断电信息也不会很快丢失。集中器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集中器工作流程

3、通信系统

按照线路连接结构的区别,通信系统分为星型连接和总线型连接两种方式。星型连接是设置处理机为中心点,以发散的方式分别通过信道与集中器相连接,组成一对多的连接网络。因通信数据量较大,要求相对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带宽,通常情况下光纤、无线和电话线通信都采用该连接方式。总线型连接通信系统是为克服星型连接的缺陷而产生的,它以串行总线的方式连接分散的采集器或电表,实现节点间的连接;但因信道上节点较多,因而传输速率不高,适用于传输距离较短的情况,一般可用于底层数据的采集。

MBUS总线由于两芯没有极性、自由拓扑、更好的防雷击能力逐渐取得了用户的认可,正在演变为有线传输方式的最主流形式;无线传输的方式中也有好多种如采用ZIGBee技术的模式和普通FSK传输的模式,无线方式由于受到耗电、发射功率、接受灵敏度、安装环境的复杂性等多个方面的约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无线传输方式仍需在技术上进一步完善。

若想实现现代智能小区管理,RS-485是一种重要工具,其可以将常见的通信总线接口形式分两条渠道来实现其功能,一来可以实现底层通信,二来也可以实现上层通信。采集器的工作原理是:220V电力线载波或RS-485通信电缆与集中器通信,用以控制接收集中器发来的不同指令,并有效地向集中器传送该仪器所记录的用户电表显示数据及工作状态。由于通信协议可任意制定,具有很好的灵活性,也可用于集中器与上位机间的通信,基于RS-485在RS-232的基础上改进了通信距离短、速率低等缺点,集中器更好的实现其通讯速率和通讯距离对远程抄表系统的抄表功能,并且增加了多点与双向通讯能力。普通计算机的主板一般只配有RS-232接口,主机要实现与485总线通信,需要加接RS232/485转换器。RS485总线(采用4芯屏蔽电缆)通信接口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通信接口连接示意图

4、中心处理系统

远程抄表系统的中心处理子模块主要由中心处理工作站和相应的软件部分构成,全部的用户用电信息都将通过信道汇集到中心,然后通过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可以获取所需要的各种实时信息。但由于数据量很大,要求相关的硬件必须有足够的运算和存储指标。

智能抄表系统管理软件安装后,需要配置通讯设备、模式、通讯端口、流控等项目参数才能实现远程抄表。

5、通信原理

中心处理机作为上位机与各模块的通信采用主从应答方式,在进行远程抄表之前,首先要建立一个准确无误的工程文件,包括各集中器下管理的各节点编号以及其对应输出通道下所连接的各总线表编号。主机通过节点号区分不同的从机,每个节点号都要分配一个唯一的地址。在通信过程中,上位机始终处于主动状态,根据需要向通信端口模块发出读写命令。

不管是上层通信模块还是底层通信模块,都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通信协议,通信模块采用RS485总线型拓扑结构,其总线协议以ISO-OSI模型做为参考模型。通信协议对通信方式、数据格式、传输速率、奇偶校验、纠错方式及控制字符的定义等做出了一个统一的规定,形成相关的《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三、计量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的实用分析

1、应用现状

目前,基于扩频数据压缩宽频通讯理论的RS485总线、低压电力线载波混合抄表方案被应用于居民集中抄表系统,根据近一段时期部分改造试点等小区低压抄表系统的运行情况来看。对居住相对集中、客观环境条件较好的居民小区实施低压远程集中抄表系统改造,不但可有效解决用电供需矛盾,而且取得了供电、管理、居民等各方面共赢的效果。

以某小区为例,对比低压集中抄表系统改造前后的情况:

改造前,该小区共有居民2650户及配套商业、服务单位40户,每月30日供电部门都要派2名抄表员用4个多小时对该小区进行现场抄表,工作强度很大。

改造后,针对该小区客观实际,采用RS485总线集中抄表方案进行低压抄表系统改造。由于系统抄表速率超过100户/分钟,因此,每月30日上午8点,营业抄表人员只需点击进入“低压远程集中抄表系统”选中“某小区”点击“抄表”按钮,25分钟后,该小区所有2690户电表信息:用户资料(客户编号、姓名、用电地址、电表编号、电度、用电状况等)就一一显示在主站电脑屏幕上了,相比人工抄表效率大大提高。

2、效益分析

通过电能计量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降低了抄表的管理成本

改变落后、陈旧、古板的人工抄表计费模式,实现了抄表方式的技术革命,降低了人工抄表的人力投入,如10万户居民用户,原抄表和管理人员有40-80人,年费用近100多万元。而使用居民集中抄表系统后扣除每年的通信费用可以节省管理成本近80万元。

(2)提高了工作效率

采用该系统后,抄表人员已做到足不出户就可读取实时电能表的数据,在减少了人力投入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系统集成了完善的远程停/送电、防窃电及计量故障报警等功能,供电抄表管理人员只需在操作中心对系统进行简单的参数设置,即可瞬间完成传统费时费力地人工催费停电、窃电监测、计量装置检查等烦琐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主站计算机操作完全避免了电力工作人员带电现场作业形成的安全隐患。

(3)提高了线路运行可靠率

由于本集中抄表系统具有客户用电异常警示功能,对于客户停电或发生异常事件能迅速作出反应,这使得维护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理,提高了事故预防和故障处理的主动性,不仅可在最大限度内为电力企业挽回停电损失,也给用电客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4)线损计算更加精确

集中抄表系统应用后,可以做到每天抄表而且抄表数据均为同一时刻冻结的电能数据,也就可以做到每天对线损进行分析,消除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电量误差,管理损失降至为“0”,从而使线损统计真正达到了及时、准确,为进一步降低台区线损率指明了方向

结束语:

电力营销效率的提高,取决于营销部门对配网信息、用户现状和需求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各种数据分门别类加以采集分析并有效利用。电能计量远程集中抄表系统,能够充分采集用户的各种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统一分析,对于加强需求侧管理,提高客户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