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肩功能康复;运动疗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202
肱骨又称为上臂骨, 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位置, 可见于各个年龄段。肱骨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 以肱骨干骨折、髂上骨折及外科颈骨折为主[1], 对患者肩关节功能影响较大。本次研究为探讨运动疗法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价值, 选取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通过X线检查, 被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本次受试患者中男69例, 女46例;年龄20~64岁, 平均年龄(46.3±5.8)岁;致伤原因:跌伤44例, 坠伤36例, 交通事故30例, 其他5例;Neer分型:Ⅱ型骨折35例, Ⅲ型骨折33例, Ⅳ型骨折32例, Ⅴ型骨折15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成A组55例和B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肱骨近端骨折相关诊断标准者;②Neer分型Ⅱ~Ⅴ型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 3 排除标准 ①中途退出治疗者;②临床病历资料不全者;③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者。
1. 4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采用不同康复训练方案。A组给予按时给药、体征监测、医嘱传达、饮食干预、病历记录等常规干预措施;B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运动干预方案:①术后1~2 d的运动干预:在患者充分了解术后运动的重要性后, 对初次骨折患者予以运动指导, 以张手、握拳练习为主。指导患者尽可能张开手掌, 用力握拳, 以2~3 s为间隔, 重复上述动作, 持续5~8组/d;②术后3~7 d的运动干预:持续张手握拳训练, 每日练习组数增加至8~10次, 中途可短暂休息;新加入腕关节屈伸练习, 最大范围内活动腕关节, 以20次为1组, 行3~4组/d;加入肢前屈上举训练, 屈肘练习上举姿势, 每次上举维持5 s, 以3次为1组, 练习1~2组/d;③术后2~6周:坚持张手握拳练习、腕关节屈伸练习、肢前屈上举练习, 加入耸肩练习, 耸肩后维持2~3 s, 后放松, 重复20~30次/组, 2~3组/d;④术后7~12周:加入外旋训练、内旋训练, 患肢横过面部触摸患侧肩胛, 15次/组, 2组/d。
1. 5 观察指标 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比对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
1. 6 评估标准
1. 6. 1 Neer分型标准[2] 参考《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中相关标准。
1. 6. 2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3] 分为“疼痛、活动水平、娱乐限制、睡眠质量、无痛活动到达位置、前举、外展、外旋、内旋”等多个评分项目, 以70分为界限, 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1.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干预前, 两组患者在肩关节评分及功能等级评估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A组肩关节功能评分(84.7±3.7)分, 优良率为67.3%, 均明显低于B组的(94.4±3.0)分和95.0%,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本次研究为探讨运动干预方案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应用价值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影响情况, 选取115例患者为受试对象, 发现康复阶段予以运动练习的B组患者, 肩关节功能评分由干预前的(72.3±5.7)分提高至(94.4±3.0)分, 大部分患者均由可、差级别提高至优、良等级, 其临床优良率达到95.0%, 明显高于为实施运动干预的A组患者, 说明分阶段采取运动康复训练, 可在循序渐进中帮助患者改善肩功能, 促进其恢复正常运转状态, 提高患者预后质量。石恩东等[4]也在其报告中得到类似结论, 其指出术后使用运动训练方案需遵循适度、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的原则, 切勿在患者疼痛忍耐最高限度外强迫其实行运动训练,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适症状, 需立即停止训练并进行综合检查。作者认为此方案适用于65岁以下的青年及中年群体,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临床干预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以免在训练过程中引发断端二次骨折或造成其他患处骨折情况。
综上所述, 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康复训练时予以运动疗法, 可有效促进其肩关节功能恢复, 对其预后提升有利,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闵华.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及其肩关节功能的术后恢复.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11):69-70.
[2] 严广斌.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5(2):141.
[3] 白露, 王天兵, 张培训, 等.三种评分系统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作用的多中心回顾研究.中华外科杂志, 2012, 50(4):318-322.
篇2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解剖钢板内固定;早期康复疗法;微创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b)-021-02
Internal fixation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observed
LIU Ga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Deyang 6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tom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fixation combined therapy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Methods: Selected 70 cases of distal tibial fractur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09 to July 2010 hospitalized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minimally invasive anatomic plate fixation combined ear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35 patients, observed the effect of surgery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healing time of bone, less blood loss, shorter hospital stay,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Anatomical plate; Ear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Minimally invasive
近年来,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已经广泛应用胫骨远端骨折,同时配合系统的早期康复疗法,有文献[1]报道,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骨折患者疾病的康复。本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住院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和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各35例,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住院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22~70岁,平均(52.3±12.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8例,高处坠落伤22例,重物砸伤7例,其他原因3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和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各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临床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取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骨折断端上方3~5 cm处于嵴内侧旁约1 cm的位置向下做一纵向切口,切口远端逐渐划向内踝的后侧缘。用骨膜剥离器在胫骨内侧深筋膜与骨膜间潜行剥离,使深筋膜与骨膜间形成一隧道,隧道的宽度以刚好置入钢板即可。保持牵引位,将胫骨远端内侧型解剖钢板放置于胫骨的内侧,远端拧入3枚全螺纹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近端采用MIPPO技术置人固定。术后取出克氏针,消毒创面,逐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选择胫骨远端前外侧弧形切口,长约15 cm,切开胫前组织和骨膜,显露骨折端,清理骨折内血块,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植入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螺钉固定,冲洗放置引流,逐层缝合切口[2]。
1.3 早期康复治疗方法
仅观察组予以实施。术前评估患者全身及下肢肌力情况,提出相应的康复计划,使患者预先了解并掌握锻炼方法。术后1~3 d患者可屈膝15°抬高患肢,切口处予以冰袋冷敷,每3小时更换1次冰袋。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足趾主动屈伸、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锻炼,一般2~3次/d,20~30 min/次,以达到有轻微肌肉酸痛、疲乏感为宜,同时为患者作肌肉按摩。术后3 d根据骨折固定牢固程度,可在床上进行踝关节的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每小时1次,每次3~5 min。术后5 d嘱患者主动行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每小时1次,每次3~5 min。
1.4 疗效标准
根据Mazuretal的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定,其中总分85~100分为优,75~84分为良,70~74分为及格,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2个月。其中观察组应用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同时结合系统的早期康复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胫骨远端骨折可分为不经过踝关节的骨折和经踝关节的Pilon骨折。此处骨骼解剖形态比较复杂,胫骨的外形由三棱形转变为四边形,软组织少,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对内固定的要求较高。因此,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极为重要。以往主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但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照AO组织骨折治疗的原则,为了获得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常需要广泛切开直视下手术操作,导致了骨血流灌注减少,骨折块血运降低和易发感染。且由于小腿中下段皮下软组织少,切开后肿胀的皮肤往往要在张力下缝合,易发生感染和皮肤坏死,而且一旦出现后果是极其严重的[3]。
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微创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开始应用于临床。20世纪90年代Krettek等提出了一种微创固定技术[4],即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MIPO避免了直接暴露骨折部位,保留了骨折周围的成骨性组织,促进骨折愈合。
解剖钢板作为内固定材料,符合张力带原则[5],创伤小、骨骼贴合紧密,骨膜破坏少。解剖钢板的特殊形状还提供了多个平面的固定,其远端的3枚螺钉可以固定在踝关节上10 cm以内,加大了固定的范围,特别适用于Pilon等特殊骨折[6]。 同时较传统切开手术比较,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适应范围广,尤其适合于皮肤条件差,有结痂,不宜广泛切开的病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应用骨折愈合率高,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而积极有效的、全过程的早期康复治疗在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中尤为重要。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疼痛减轻的情况下,指导患者主动做患肢足踝背伸屈活动,其作用是收缩腓肠肌、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疼痛、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7]。
综上所述,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医生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卢世璧,Canale ST.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17.
[2]王炳南.经皮微创插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113-114.
[3]李连亭.经皮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9(18):1381-1383.
[4]汤欣,黄辽江,吕德成,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3,9(23):572-574.
[5]李传玲,刘海波.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6):118-119.
[6]刘成招,吴李勇,何晓宇,等.经皮钢板固定技术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2008,21(3):213-214.
篇3
关键词:临床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PCCP微创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伤外科的急性病变,临床老年人较为常见[1]。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出现跌倒,外力对股骨转子间的直接冲击而引起骨折[2]。患者会出现全髋疼痛、无法行走站立等,如治疗方法不当,会出现跛行,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据2011年中华医学会骨伤科学分会调查结果显示,有28%的患者治疗后伴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障碍[3]。探析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故我院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122例分别行动力髋传统螺钉与PCCP微创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7月122例患者,男49例,女73例,年龄67~83岁,平均年龄(72.91±3.52)岁。入选标准:符合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症状;经X线、CT检查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基线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治疗组:实施PCCP微创, 仰卧位,X光机下对骨折部进行复位,X片侧位显示骨折成角向后
1.3判断和评估标准 根据美国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活动程度6分;畸形4分;功能49分,疼痛45分[4]。优秀:90分以上;良好:75~89分;一般:60~74分;差:60分以下。总有效率为优秀与良好的百分比。
1.4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手术参数情况评估 治疗组的手术出血319.56±11.02(ml),手术耗时81.34±6.97(min),住院时间5.21±1.01(d);对照组的手术出血451.73±12.47(ml),手术耗时123.27±8.51(min),住院时间9.38±1.28(d),治疗组的手术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随访术后情况评估 随访术后1~3年,治疗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为89.32±3.76,优良率75.46%,术后3年Harris评分为75.39±3.48,优良率69.34%;对照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为67.21±2.54,优良率64.98%,术后3年Harris评分为55.86±3.01,优良率53.42%;治疗组的Harris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伤外科疾病,临床老年人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全髋疼痛,无法行走与直立,但要注意嵌插骨折仍可骑车或行走,该病主要源于退变的髋肌群和骨质疏松,可通过X线来分型,并与股骨颈骨折相鉴别。该病目前的疗法有内外固定、植骨、截骨术、关节人工置换术等,骨折的愈合度与股骨转子间的血运有很大的相关性[5]。
本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实施动力髋传统螺钉与PCCP微创术疗法,动力髋螺钉法通过导针套管,增加轻度,螺钉使骨质碎片间的吻合力提升,固定较佳,但本术式切口大,出血多,患者耐受较差,康复缓慢;而PCCP微创将拉力螺钉增加一枚,提升固定度,切口小,手术剥离组织少,髋关节功能复健较快。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实施动力髋螺钉法与PCCP微创,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手术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张长青.关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当代观点[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7):168-169.
[2]陈滨,程光齐,冯宇,等.经皮加压钢板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2):121-122.
[3]冯晰,李哲,姜荃月,等.PCCP与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73-74.
篇4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踝关节骨折;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018-02
doi:10.14033/ki.cfmr.2016.24.009
踝关节是人体和地面接触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关节[1],可以起到负重功效,对于人们进行行走、下蹲、站立、跑跳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踝关节骨折后,就会对患者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使得患者的关节出现粘连情况,甚至引发创伤性关节炎等,使得患者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基于此临床中需要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有效康复,通过加强固定处理,在患者骨折良好对位的基础上确保患者的骨折稳定、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每组25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治疗组,年龄19~66岁,平均(38.55±9.90)岁。对照组,年龄19~66岁,平均(38.61±10.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采用手术疗法,根据其踝关节骨折情况,需要将患者显露在外面的踝关节断裂情况加以识别[2],对于内踝关节骨折患者需要检查患者是否出现了三角韧带断裂情况,只有在确保上述这些症状准确识别的前提下,才能够对患者的手术切口采取统一的标准弧形切口实施手术操作,对于外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以沿着患者的腓骨前边缘和后边缘位置形成一个纵向的切口,内踝关节骨折没有出现移位情况下可以利用石膏进行固定处理。同时进一步为了保证患者的踝关节功能稳定和康复,可以采用拉力螺钉、张力带等进行联合固定处理。对于外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以选择适合的钢板、克氏针等进行联合固定[3]。部分患者的后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以采用拉力螺钉从前向后进行有效固定,最后对患者的韧带断裂位置进行有效修复处理,将其切口缝合。手术过后,对其切口位置等进行有效缝合和固定处理,术后采用石膏将其踝关节骨折位置托起,慢慢的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对照组采用手术及其术后常规西医疗法,主要是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开始,给予患者营养液补充和支持,可以使用抗生素药物、服用多酶片、维他片、钙片等[4],对于出现严重肿胀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静脉点滴20.0%的甘露醇注射液实施后续有效的治疗过程,每天静脉滴注1次,持续治疗一个疗程[5]。
治疗组采用手术及其术后中西医结合疗法,西医疗法同上,主要是给予患者营养液补充和支持。中医结合治疗过程中,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拟的熏洗剂对患者骨折下肢进行熏洗,其中医药方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海桐皮25 g,伸筋草25 g,透骨草25 g,宣木瓜8 g,当归8 g,红花12 g,桃仁8 g,艾叶25 g,川桂枝8 g,刘寄奴8 g,桑枝8 g,赤芍8 g,川乌8 g,大力王18 g,威灵仙8 g,将药物完全混合后,1剂/d,用水煎服,每天熏洗踝部2次,每次持续半个小时,每天给予患者适当的按摩,持续按摩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各项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肿胀、踝关节功能以及X线片评分)[6]。疗效判定标准,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骨关节炎症状没有出现,经过X线片诊断检测后发现患者的踝关节穴位正常;行走或者站立时没有出现不适感;良: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明显康复,骨关节炎症状较少出现,经过X线片诊断检测后发现患者的踝关节穴位基本正常;行走或者站立时没有出现严重的不适感,稍有轻微的肿胀、胀痛感;中: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有所恢复,骨关节炎症状偶有出现,经过X线片诊断检测后发现患者的踝关节穴位基本恢复;行走或者站立时没有出现一定的不适感,出现了一定的肿胀、胀痛感;差: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没有好转迹象,骨关节炎症状经常出现,经过X线片诊断检测后发现患者的踝关节穴位不正常;行走或者站立时经常出现不适感,并且伴有严重的肿胀、胀痛感[7]。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治疗总优良率为96.00%,对照组治疗总优良率为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各项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组患者疼痛、肿胀、踝关节功能以及X线片四项关节功能评分分别是(34.09±1.17)、(17.40±2.17)、(34.46±2.17)、(28.09±3.47)分,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负重关节,关节骨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间接暴力引起的,比如出现外翻、内翻、外旋等,根据暴力作用强度、受伤强度等确定患者的踝关节骨折严重程度,进一步实施有效的治疗过程。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位良好,就会引发炎症反应等,同时甚至会造成患者的踝关节伤痛、僵硬、行走困难等,因此在治疗和固定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剔尽碎骨,然后做好消毒管理控制,实现骨折位置的精准对位,在具体治疗工作开展过程中,手术过后,需要做好术后的康复护理。以往都是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其疗效甚微,因此在临床中逐渐开始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采用中药熏洗剂进行熏洗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疼痛、肿胀、踝关节功能康复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非常好的药物功效。
透骨草、海桐皮等具有强筋壮骨、顺滑关节的功效,红花、桃仁、赤芍等具有活血通络、改善关节微循环的功效,总之综合考虑这些中医药物的功效,联合实施治疗过程,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流通,实现有效的止痛功效。
参考文献
[1]马烈钦,徐亚非,唐理英,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3):131,133.
[2]姜保国,张殿英,付中国,等.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建议[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1):51-54.
[3]岳勇,阿不来提阿不拉,杨勇,等.在3-D打印模型基础上微创螺钉及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踝关节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6):4247-4252.
[4]胡文忠.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75-76.
[5]雷震,赖仁欢,张华帧,等.CT影像学在踝关节骨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1):62-63.
[6]崔彦江,付立新,张书钦,等.手术与手法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5):2764-2765.
篇5
关键词:激励法;骨科;术后;康复训练;应用
Excitation Method is Used in the Training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WANG Juan1,LI Feng-li2
(1.Rehabilitation Center,The Old Cadre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8,Henan,China;2.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Henan,Zhengzhou 450016,He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 method in the role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Methods 83 cases of orthopedic surgery patients randomly assigned application group 41 cases,4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group in the process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pplication incentive method for training,rehabilitation training (6 weeks) after three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 of motion,unarmed strength,degree of pap index,the patients cooperate actively and to assess the satisfaction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ways.Results From the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with contrast,application groups of motion,muscle strength and pap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his hands,an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Excitation method;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pplication
骨科术后患者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对骨科术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由于患者术后疼痛、固定、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康复训练动作枯燥乏味等因素,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缺乏信心,主观能动性差,从而影响康复过程及康复疗效,我中心将激励法应用到骨科术后患者的康复中,取得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2月,入住康复中心83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应用组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9~78岁;关节置换术12例,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内固定3例,股骨中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8例,胫骨平台骨折交锁钉固定11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8例。②对照组41例,男33例,女8例;年龄15~76岁;关节置换术10例,肱骨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7例,股骨中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6例,胫骨骨折钢板内固定12例,腰椎盘突出开窗髓核切除术6例。
1.2 方法
1.2.1观察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关节松动训练及中医推拿针灸等康复训练。应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激励法进行康复训练。
1.2.2激励法
1.2.2.1关怀激励向患者及家属宣讲骨折术后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用亲切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主动康复训练与保持积极心理对疾病恢复的影响,充分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对患者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赞扬,增加其自信心。
1.2.2.2目标激励确定康复目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康复愿望和动力的不同,设定科学完善的康复目标及计划。在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的基础上,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易实现的小目标。找准切入点,以亲切坚定的语言强化每个动作的指令,让患者集中精力积极主动的进行康复训练。
1.2.2.3榜样激励邀请功能恢复又快又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从思想和行为上鼓励其他患者,不要急于求成,康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让患者以成功者为榜样,坚持康复训练以取得同样的成功。
1.2.2.4信任激励信任激励就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他人进行激励的方式[1],治疗师的信任建立了新的互助式的医患关系,不但激发患者的热情,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又有利于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
1.2.3评估标准治疗师康复训练前分别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激励的方法,并进行评定。康复训练3个疗程(6w)后,再分别评定关节活动度(>20°-正常)、徒手肌力(>2级-正常)、日常生活能力的巴氏指数、患者主动配合度(能、否)和患者满意率的人数。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对比结果用t检验,率比较用x2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功能、配合度对比来看,应用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和巴氏指数提高的人数明显增加,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从配合度和满意率的人数对比来看,应用组同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激励是指根据活动参与的心理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来激发参与者动机,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使之朝着一定目标行进的心理过程[2]。大多数骨科患者术后卧床休息,由于疼痛、固定而活动减少,可引起肌力下降,关节纤维变性及强硬,甚至继发残疾[3]。康复训练可改善术后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提高组织氧含量,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有利促进骨痂愈合,功能的恢复。但由于患者术后疼痛,康复训练又是一个较漫长,持续过程,易产生厌倦心理,缺乏信心和主观能动性,激励可提高患者为目标而奋斗的欲望,调动患者适应能力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提高患者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从表1可看出应用组患者的功能、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激励法应用到骨科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中,充分调动了患者主观能动性,保证康复训练时间和强度,增强康复训练效果,更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郝燕,杨云霞,激励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护理中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3(47):124-125.
[2]刘艳华,梁芳,论激励机制与人本关怀在教学管理中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8):2217.
篇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是股骨近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临床上多发于老年群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1] 此外,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在THR 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R 术后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2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行THR 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9 例,女31 例;年龄60 ~ 75 岁,平均(65.5±4.3)岁;骨折原因:外伤所致51 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所致7 例,其他原因2 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行THR 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①心理护理,本次研究的对象较为特殊(老年群体),患者在术后多因疼痛等不适感而易对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产生排斥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自主参加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中;②护理,嘱咐患者在术后行平卧位,根据患者要求可将床头适当调高(不得超过30°)。同时,为防止术后压疮的产生,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做翻身动作;③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可在术后1 d 为患者按摩下肢肌肉,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d,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做抬臀、踝关节屈伸、被动关节活动等动作训练,待患者可以进行主动肌力训练后,逐步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及坐位训练。术后2 周,指导患者做站立练习,训练步骤由无负重站立到负重站立,并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3];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术后3 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 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 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立即给予优质的心理干预和护理,术后1d即接受患肢按摩,术后2d 即逐步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练习及站立和行走训练。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HR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THR 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亚.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51-252.
篇7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康复治疗;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是桡骨远端关节面2~3cm 以内的骨折,在临床骨折中是十分常见的骨折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类型的17%左右[1],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的形态以及严重程度,AO组织将其分为A、B、C 三大类型, A 型为关节外骨折;B 型为简单或部分关节内骨折;C 型为复杂关节内骨折。每个类型又分为3个亚型。此病高发人群见于10岁左右儿童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2]。其受伤原因儿童多见于嬉闹摔扭伤,老年人多见于低能的摔伤以及跌伤,老年患者中女性多见,其影响因素是与高龄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有关系[3]。本文就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和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疗法临床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123例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联合康复治疗法定为研究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75例,年龄在60~75岁,平均年龄68岁。131例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法定为对照组,男性59例,女性72例,年龄在60~75岁,平均年龄69岁。纳入标准[4]:①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②符合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③首次发病,患肢未曾有其他外伤及手术史;④受伤至手术时间在2d以内。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精神异常,无法正常配合研究;②患侧肢体有外伤手术史;③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影响伤口愈合等疾病。所有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坐位,给予患者臂丛麻醉,待麻醉成功后,助手紧握患者患肢上臂,术者紧握手腕,使患肢屈肘90°,术者触摸准确后进行对抗牵引,确定基本矫正后,后旋并使手掌屈曲像尺侧偏移,骨折复位。充分的牵引能够保证桡骨长度的恢复,复位完毕后予以背面或者掌面石膏托固定,固定位置根据患者骨折移位情况决定,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者以消除肿胀,并随时观测骨折处肿胀情况观察末梢血运情况,及时调整石膏托的松紧度,以避免压迫皮肤导致坏死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5]。
1.3观察指标 ①据腕关节PRWE评分表评定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小于20分为满意;21~35分为可;大于35分为不满意;②根据Dienst[6]功能评定标准对腕关节进行功能评定,术后6w测定腕关节活动不受任何限制,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腕部伸屈度未下降或者在15°以内为优;测定患肢6w后出现偶然性阵发性疼痛,活动部分受限,功能恢复基本正常,腕部伸屈度较健侧下降15°~30°为良;测定6w后患肢出现经常性疼痛,活动大部分受限,患肢功能较健侧明显下降,腕部伸屈度下降30°~50°为可;测定患肢6w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善或者有加重趋势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均以P
2 结果
2.1 PRWE评分测定 研究组患者的PRWE评分优于对照组(Z=1.343,P
2.2 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定 根据Dienst功能评定对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优良率为 82.93% , 对照组优良率为 66.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5,P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为老年人比较常见的骨折,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式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针对于老年人,手术治疗耐受性比较低,所以临床广泛应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其操作简单易行,患者耐受性强话费较低,并发症发病率较低,避免手术的二次伤害。但是单纯的复位固定容易导致患侧肢体功能明显下降,所以本研究针对非手术患者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
总之,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保国,龙奎元,张殿英,等.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策略[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0):1118-1120.
[2]Bengner U,Johnell O.Increasing incidence of forearm fractures,a comparison of epidemiologic patterns 25 years apart[J].Acta Orthop Scand,1985,56:158-160.
[3]于俊.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J].山西医药杂志,2015,4(12):1381-1384.
[4]吕扬,周方,张志山,等.老年患者简单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C):1705-1707.
[5]曹旭,赵冰,陶学强,等.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J].中国医药导报,2010(28):156.
篇8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明显,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并且其并发症及缓慢的康复过程明显降低了许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使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是髋部骨折术后护理中需要探讨与总结的问题。
1 心理护理
患者突然外伤致髋部骨折,需急行牵引或手术治疗,患者常因失去活动的独立性而焦虑不安,加之对医务人员的陌生,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等都可以使患者心理失衡,影响康复。因此护士需认真询问和倾听患者焦虑和担心的问题,耐心进行开导和劝慰。其次在进行生活护理和治疗处置过程中与病人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解决其舒适问题、疼痛问题、睡眠障碍等问题,取得其信任以增强或保持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牵引护理
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常用皮肤牵引固定制动,目的在于防止骨折因活动而损伤周围组织,牵引重量一般为2~5kg,患肢一般保持外展中立位。翻身时两腿夹厚枕,防止患肢过度内收而引起骨折进一步移位。牵引带内要加棉垫,防止牵引带压迫损伤腓总神经造成足下垂和跟腱部位的皮肤溃疡,要定时检查牵引带的松紧度,及时调整保持有效牵引。
3 疼痛护理
骨折后1~3d内及术后疼痛可见于几乎所有骨折患者,解除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牵引制动是减轻疼痛的重要措施。术后伤口疼痛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止痛药物的口服或肌注,病人自控止痛(PCA),恒速静脉输液泵和替代疗法、补充疗法等非传统疼痛护理措施。有效的缓解疼痛对改善预后、增强老年人康复自信心有显著意义。
4 讨论
临床上,绝大多数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生,都离不开骨强度降低与跌倒两个因素。伴随着骨结构退变和骨量丢失而发生的骨强度降低,可称为骨内因素。而跌倒相关因素,如神经肌肉系统功能障碍、视力不佳等可称为骨外因素。后者在髋部骨折发生中的作用,近几年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进入老年后,肌细胞的数量及体积都在不同程度的减小。肌肉弹性下降,导致肌肉松弛、肌力减弱。老年人的肌腱、关节囊、韧带逐渐萎缩变薄变细,关节囊松弛、脆性增高、关节滑膜分泌滑液减少,导致关节不稳定。由于诸多运动系统退变的原因,呵致老年人行动迟缓、甚至步履蹒跚,容易跌倒。有文献报道,自25岁左右肌肉量将逐年递减,至80岁时下肢及背部肌力可减退至60%,当然并非一概而论,与每个人的素质及运动量有关,对于平时注重锻炼者,肌肉的松弛程度及肌肉的力量要明显好于锻炼较差者。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因长时间的卧床、制动等原因并发症较多,其中主要有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差,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多皱褶,长时间卧床,尤其在伤后1~2d疼痛拒动使骶尾部持续受压,可使褥疮在入院数小时内发生,使用便器时,便盆在臀下的抽出推入也很可能擦破皮肤进而发展成褥疮。定时翻身,教会抬臀动作,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成为防止褥疮发生的关键。髋部骨折后需较长时间卧床,而长时间的卧床特别是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对于老年患者,不但影响其早期离床进程,且往往是致命的。入院后即教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练习,每隔1~2h1次。坚持早晚刷牙或口腔护理,防止着凉。据统计,20%的患者在术后发生尿路感染,主要是内置导尿管而引起,应该术后早期拔除导尿管,在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任何时候均保持尿袋在膀胱以下,防止尿液返流回膀胱。每日行尿管护理,保持会清洁,多饮水,保证足够的尿液将细菌冲出尿道,均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的患者,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护理上,劝导患者禁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予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压迫。
参考文献
[1] 薛延.骨质疏松症的现状、流行趋势与研究方向[J].中国全科卫生医学杂志,2001,16(8):1299.
[2] 吴蓉,安晓好,吴文华,等.中老年妇女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的认知调查[J].贵州卫生医学,2002,29(11):39.
[3] 陈玉平,刘雪琴,蔡德鸿.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测定[J].中华骨质疏松杂志,2001,11(3):339-341.
[4] 陈玉平,刘雪琴,蔡德鸿.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测定[J].中国临床康复学杂志,2002,9(3):196-197.
篇9
关键词:康复锻炼;肘关节异位;骨化术;临床疗效
肘关节异位骨化属于肘关节损伤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受伤后肘关节功能严重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小,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在骨科临床上对该类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一般是通过手术清除异位骨化现象,但手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仍然是一大难题[1,2],为了探讨西医针对性康复锻炼方法对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的临床疗效,笔者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行肘关节异位骨化术患者52例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2011年1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肘关节异位骨化术患者52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为(30.2±17.3)岁,病程范围(从患者受伤至就诊的时间段)5~10个月,平均病程(6.2±3.9)个月。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资料对象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随访调查。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肘关节存在骨性结果畸形患者,排除同时合并缺血性肌肉痉挛和神经血管损伤患者。52例资料按照术后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手术后常规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西医针对性康复锻炼进行治疗的26例资料为观察组,统计学检验方法对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采取不同康复方法的疗效结果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所有52例患者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另可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类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1.2.1西医针对性康复锻炼 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分阶段的针对性康复锻炼:共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平均锻炼时间以半月为宜,第一阶段的锻炼从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第1d开始,主要联系部位为肩关节、腕关节和指关节的小幅度屈伸活动。如此训练1w后进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练习时间10min/次左右(也可根据患者体质情况而定),连续锻炼20次为一组,每天进行8组~10组的锻炼。另外,在患者疼痛的耐受范围内科进行肩部关节的钟摆式划圈训练。第二阶段是患者训练的稳定性康复期,此时患者的肘部关节90°功能位已经固定3w,可以根据情况解除其外固定训练后再制动,在患者耐受情况下开展肘部关节的助力活动锻炼和关节的被动性活动训练,有条件的患者可以选择滑轮或者滑车等器械进行辅助运动(同时注意对邻近的关节部位进行不同角度的锻炼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周肌等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以便于为下一阶段的关节锻炼做准备)。第二阶段的训练强度是每次锻炼20次左右,进行2~3次/d。第三阶段训练内容主要是抗阻训练,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患者此时可以加强肘关节部位活动范围的锻炼,在患者耐受能力条件下,增加肘部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锻炼时注意要同时兼顾肘部关节内固定的稳定性,第三阶段的训练要点是多重复性、低负荷性和循序渐进性,同时要注意患者肘部内固定的稳定性。第四阶段:该阶段是强化康复训练期:训练重点在于增强患者前臂肌肉群和上臂肌群的协调性锻炼,同时也可以加强和巩固肱关节和桡关节的灵活性锻炼。
1.2.2物理疗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常规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w开始进行肘关节的CPM训练[3],每次训练时间以1h左右为宜,训练后用医用冰袋冷敷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程度,训练强度和关节活动幅度应该逐渐加大。另外有条件的患者可同时配合中频理疗方法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时间后进行随访调查,治疗过程中统计伤口感染情况(并发症情况等),治疗后统计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另计与治疗前数据相比,计算关节活动增加度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平均年龄等)为计量资料,疗效统计的肘关节活动度为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以0.05为检验标准比较组间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比较结果如下表1。
观察组康复治疗后平均活动范围(103.2±9.8)°,比治疗前活动范围[(11.3±4.6)°]明显增大(P
3讨论
由本研究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经西医针对性康复锻炼,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增大度数为92.8°,而对照组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增大度数为69.1°,西医针对性康复锻炼方法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t=8.70,P
西医康复临床上将肘关节异位骨化患者分为三种[4,5]:由于各种原因的创伤和手术等造成的创伤性的异位骨化;由于各种原因的神经性损伤而导致的神经源性异位骨化;常见于儿童人群的不明原因的全身性的、原发性异位骨化,本研究中所有52例资料对象均为创伤性的异位骨化患者,该类肘关节异位骨化的发病机制在医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概论,但有相关文献[6,7]研究表明了形成异位骨化现象的条件:①存在成骨诱导物,②适当的成骨的体内环境,③存在成骨前体细胞。异位骨化的成骨速度能达到正常成骨速度的三倍及以上。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关节容易发生松懈,术后的康复训练时患者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单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况,在严格的监测下进行康复训练,在抑制骨化范围增大的基础上逐渐恢复患者关节活动的正常范围,收到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最后,除了对患者进行中药康复治疗之外进行的功能训练还具有减少受损关节内血压聚集的作用,能有效防止肘关节出现机化粘连现象[8]。另外,随着患者病情的恢复,增大肘关节活动幅度能够增加肌肉力量,防止受损部位肌肉萎缩对于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卫,李杭,潘志军,等.外固定支架辅助松解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2):1080-1084.
[2]Mercuri,LG, Ali,FA, Woolson,R et al. Outcomes of total alloplastic replacement with periarticular autogenous fat grafting for management of reankylosis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J].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08,66(9): 1794-1803.
[3]Ring, D, King, G. Radial head arthroplasty with a modular metal spacer to treat acute traumatic elbow instability. Surgical technique.[J].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American Volume),2008,90(Suppl 2 Pt 1):63-73.DOI:10.2106/JBJS.G.01248.
[4]邓明高,潘杰,谭军,等.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184-2186.
[5]李琪,林光锚,李豹,等.综合疗法预防肘部骨折手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1,24(6):474-478.
[6]黄聪,蒋协远,王满宜,等.双钢板内固定与入工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早期疗效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3):243-248.
篇10
创伤骨折多突然发生,患者毫无思想准备,损伤部位的功能障碍、社会角色、环境、生活习惯改变等,导致一系列负性心理,患者担心活动影响骨折的愈后,往往固定一个,保持功能位依从性差,依从性通常是指患者或干预对象对规定执行的医疗护理或科研的实验措施接受和服从的客观行为和程度[1],如果为了依从性差的患者保持功能位,给予患者佩戴功能位外固定器的话,可引起不良结果。有文献报道,所有矫形器在应用中均存在副作用,如废用性肌萎缩与肌无力、关节挛缩等[2]。因此,患者自行保持下肢功能位而非佩戴功能位外固定器对下肢骨折患者尤为重要,由于患者的负性心理,害怕术后保持功能位引起患肢的疼痛增加,害怕术后保持功能位对骨折不利于恢复,因此对自行保持下肢功能位的依从性差,为了消除患者对创伤的负性心理,及早提高其对保持功能位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功能康复,自2013年1月起,我们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保持功能位依从性进行探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一2O1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下肢骨折手术病人110例,其中股骨骨折28例,胫腓骨骨折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踝关节骨折30例,男63例,女47例;年龄21岁~51岁;将11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护士给予患者患肢舒适功能,并在床旁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的方法及重要性,执行完毕后,完成相关护理记录,并做依从性评价。两组患者均接受骨科常规护理,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
1.2.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理解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并指导患者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功能活动。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内容包括: (1)放松疗法:要善于为患者疏导及减压,分管责任护士应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及痛苦,护士应认真倾听,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全部发泄出来,激发患者勇敢面对现实。指导患者进行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等)。(2)分散疗法:可用视觉分散法如看幽默的小说杂志、看关于坚强类的电视及电影,读小说;听力分散法如听音乐、听故事;触觉分散法如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根据不同患者选择适合个人的方式。(3)社会支持疗法:医护人员要积极做好家属、亲朋好友、单位要好同事的配合工作,让他们积极主动配合做好患者心理治疗和生活护理,使患者处于较好的社会和谐范围之中,保持良好心境配合治疗。
1.2.3 分管护士以一对一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同时与其家属认真沟通,请家属协助。
1.2.4 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根据科室制定的健康教育表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骨折方面的知识,利用健康教育画册、图片等给患者提供自我保持功能位的重要性和康复的信息,使患者家属掌握相关的功能位的知识,增加自我护理能力。每次给予患者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后对患者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反复进行,直到患者掌握。
1.3 评价标准及方法
1.3.1 依从性评定
参照有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保持功能位依从性单次和综合评价标准。单次评价标准和分值:根据患者的级别护理,护理人员巡视患者是否保持功位的次数进行评定,分完全依从(护理人员巡视患者时,每天保持功位90%以上),分值5分;部分依从(护理人员巡视患者时,每天保持功位60%以上,90%以下),分值3分;不依从(护理人员巡视患者时,每天保持功位20%以以下),分值0分。
1.3.2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1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保持功能位的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