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

篇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于课程地图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 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秘书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探索 借助计算机专业知识培养中职生数学兴趣例谈 加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的思考 中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比较研究 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实践 论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翻译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讨 普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职业提升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论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计算机专业学生录入技能的培养 民办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方向)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关于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下考试改革的思考 关于计算机专业本科层次教学体系的探究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与改革 基于极限编程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思考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Discussion on Training Multi-disciplinary for Computer Major Undergraduate

ZHAO Xue-feng

(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anyungang 222005, China)

篇2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

Abstract:It is the problem that the com-puter education workers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should think deeply abou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the computer profession of the vocational school.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了职业教育,而且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开设计算机专业,因此计算机专业已由20 世纪90 年代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各校均在开设的普通专业。随着职业教育不断深入和计算机专业的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逐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虽然每年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但是现实情况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从如何确定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考核、注重学校的师资培训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做一点有益的工作。

1.加强课程开发,课程设置应向宽基础、活模块方向转变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体现实用的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面面俱到,使学生学得过多过杂,其结果是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

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多种潜能性的、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基础素质的课程,如礼仪、书法、美术、文艺、演讲等等。总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基础素质,以利于培养综合能力,而在课程编排上,则划分成若干中心,形成多个知识模块,模块之间能相对和互相组合。

2.改进教学方法、转换教师的角色

目前,在教师中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的仍然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当前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这是教育学中"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这已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的观念。

具体上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而精地将知识点讲授清楚,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教师在讲课当中也要经常注意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授课行为。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同时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典型应用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内容是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的,如果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应该倡导和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除此之外,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助于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扩大认知的空间领域,特别是扩大教学规模,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优秀教师授课,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职学校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所以要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只重视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计算机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机操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保证上机实习课与理论课有合适的比例,另一方面教师应高效利用每一节上机课。如在课前对上机实习做出明确安排,明确每次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等;课后要求学生写出上机实验报告。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上机学习的盲目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4.加强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考核

计算机教学考核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保证。重视和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评价与考核在顺利开展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核一方面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比如:通过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让学生明白应非常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法非常有助于学生踏实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考完就忘记。当然平时成绩是由多次小考和作业等成绩构成的,这样做学生平时的压力要大一些,但是有了平时的扎实基础,期末时就会相对轻松些。此外,书本的知识只是考试的一部分,为了鼓励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上机,实验课也要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应该认识到,一个好的考核方法对于学习一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5.注重学校的师资培训

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资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对职业教育任务的完成和目的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一是教师应该通过在职学习、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方式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深入企业接受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练,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使自己能始终站在本学科的技术前沿。专业知识不深必然影响讲授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念。二是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与本专业有联系的知识,能够将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糅合和相互渗透,以便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与信心。三是通过刻苦锻炼,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包括全面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发挥教育艺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具有缜密的思维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把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独立完成教研任务的教研能力。最后,教师还应该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反思、教师间相互学习探讨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改善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智.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J ].教育与职业, 2006 (35).

[2]谭浩强.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 J ].计算机教育, 2003 (12).

篇3

论文摘要 如何使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一致,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应该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从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出发,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方式进行了总结,并对教学思路进行了探讨。

0 引言

“学生就业难”是很多学校和学生都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么导致这个问题出现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对学校教育来说,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因素呢?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与我国的重点大学主要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为主导不同,高职教育应该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自身的目标。怎样才能使高职教育达到这样的目标呢?

本文从“改变师资知识结构、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备、注重行业认证”4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行业实用的网络技术人才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1 改变师资知识结构

教师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现在高职院校的师资大多来自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这些老师大多是刚从一个学校毕业,就到另一个学校授课,对行业实际需求来说,他们的信息来源多数是来自上学时期授课老师、网站页面以及与别人的交谈,而并不是自己真正亲身从行业的体验中得到,在给学生上课时,也往往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哪些知识是行业所需的,是必须被重点掌握的,甚至还有本末倒置的可能。对此,本文提议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方式以提高师资实践能力:一是己经在校的教师,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参加行业的实践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二是对新引进的本、研毕业生,可先派遣到行业中,深入企业接受半年至一年时间的实际工作能力锻练,以提高对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自身动手的能力;三是直接从行业中引进熟练的、真正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对这类人才的学历条件等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2 调整教学内容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了职业教育,2007年全国高职院校有1 109 所,而且大多数学校都在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虽然每年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网络专业的毕业生,但是现实情况是符合社会需求的网络专业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现在高职院校教育有个共同现象可称之为“蜻蜓点水式教学”,课程开设太多,导致每门课程的学时少,由于学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都不能分辩出什么课程更为重要。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即使每门课考试通过了,不用说学精,就连基本的熟练程度都达不到。“样样懂,门门瘟”这样的毕业生如何满足行业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呢?据此,本文提出了网络专业教学应该以以下3个方面作为重点进行:

一是网络服务器管理。在企业的intranet和服务器操作系统中架设的各种网络服务,大多使用的是Windows Server系列和Linux系列操作系统,在教学时,应着重规划安排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授课形式应全部以实训课的方式进行,使每个学生真正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两种操作系统的应用技术,从而达到具有维护企业服务器和桌面系统的动手能力。

二是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网络设备是构建一个企业主干网络的必须设备,在教学中应按现在行业中的主流设备进行,在我国主要是以Cisco网络设备和H3C网络设备为主流。如果以一个二三线的设备教学,那适应面就显得太窄了,并且学生学会了Cisco的设备配置与维护以后,其它厂家的设备其命令和原理大多与Cisco相近,也可以很容易地适应其它厂家的设备。

三是网络安全方面的课程。随着互联网上各种威胁的迅速增加,现在网络安全问题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重点大学及本科院校以深奥抽象的理论讲解学习为主不同,应该是在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理论的基础上,如何根据现象熟练地判断出各种网络威胁,如何进行网络安全问题的防御,如抵御DDOS攻击、ICMP攻击、木马和蠕虫的防护、利用NBRA过滤主页的演练、病毒防护以及如何使用radius服务器认证计费,数据加密,数据冗余等等,通过学生亲身实验体会,印象才会深刻,才具有完成实际的工作能力。

另外,如综合布线,这是一门要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一般高职院实践条件较难满足,因此本文建议这门课程应侧重于教会学生对线缆性能的掌握,线缆故障的判断以及测试仪器的使用等方面。因此,像这类与网络相关的课程,可以在课时上安排较少而突出重点知识。

3 完善教学设备

实验设备可能对部分高职院校来说,由于资金或重视程度方面的问题,投入不够。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实验设备非常重要。网络专业的实验设备较贵重的主要有:路由器,交换机,电脑,线缆测试仪等。对于资金较充余的高职院校当然可以充分的满足实际需求,而对资金紧张的高职院校,在上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和网络安全课程的时候,按照“熟悉真实备,模拟器实验”的方式来构建网络教学设施,即只需一个具有网络设备的实验室,让多个网络专业班级分时共用的方式使用。学生在实验室时里感受了真实设备的基本操作之后,到装有模拟器的计算机机房里完成实验,路由交换的模拟器有:Dynamips,Packet Tracer,HW-RouteSim等。本文推荐使用Dynamips,此模拟软件加载的是Cisco真实的IOS,所做实验基本上可以达到完全仿真。针对网络服务器的实验设备,也可以采用真实机房结合虚拟机软件实现,这样比使用真设备更便宜、更方便、更安全,并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练习使用。

4 注重行业认证

针对服务器方面,有Linux的认证和微软的MCSE等;针对网络设备和安全方面,大型网络设备制造商对网络技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高职毕业生要到各企事业单位工作,像国外的思科,国内的华为、中兴、锐捷等网络设备生产商,他们生产的设备如何使用,是高职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前任意考取一个网络工程师认证,如思科、华为或国家的网络工程师认证,那么他在就业时就更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有这样需求的公司工作,从而获得更大发展上升的空间。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网页制作;专题学习网站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1-0079-02

中职计算机专业“网页制作”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前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下,中职院校更需要强化发展。[1]计算机专业中的“网页制作”课程其培养方向与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即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因此,强化中职计算机专业“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中职计算机专业“网页制作”课程利用专题学习网站的实践

当前,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中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增加了“网页制作”课程。而在实际教学中,专题学习网站能为学生学习“网页制作”课程提供帮助,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2]

专题学习网站,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将各科学习课程或者某些教学课程之间的某一项或者多项学习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的学习专题,是可以让学习者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的一个资源型学习网站。它可以用来进行资源信息的存储和加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在线反馈等。[3]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其操作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教师需要让学生在网页制作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而专题学习网站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满足学生的设计需求。“网页制作”专题学习网站的结构如图1所示。

在专题学习网站中,基础知识部分为网页制作的基础教学资源,包含了网页制作基础理论、网页制作设计软件操作、网页制作技巧等,是学生学习“网页制作”课程的入门知识。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实例教学,则是以教学实例为例子,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提供网页制作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以教学实例为网页制作知识学习的主线,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并提高网页制作实践技能。

网站界面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服务,所以在网页的制作和设计中,一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保证网页的简洁性。在网页制作的过程中,界面的简洁可以方便用户的操作、使用和了解,从而减少错误操作。②一致性。在网页设计中,需要保证每个网页的一致性,做到结构一致、清晰,风格一致等。③清楚。制作网页需要保证网页的清晰度,因为清楚的视觉效果便于用户的浏览和使用。④安全性。在网页制作中,需要保证网页的安全性,在保证用户可以自主选择的同时,也要给予用户选择错误时必要的系统信息提示等。[4]除此之外,还需要具有灵活性、排列性等。

“网页制作”课程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外网站学习。例如,“网页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实例教学部分,主要是制作教学案例。案例多以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为基础和依托,案例的设计不只是一个知识点的应用,还会包含多个知识点,是计算机专业“网页制作”课程知识的综合利用。实例教学的界面如图2所示。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网页制作的主要步骤为:

第一步,欣赏借鉴。教师让学生上网浏览、欣赏、搜集自己觉得精彩的网页、个人主页等。

第二步,设计网站的基本框架。教师指导学生建站、链接、文本链接、图像链接等,建立与E-mail超链接。

第三步,设计页面布局。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网页、表格、文字等的布局设置,在网页中输入图像、背景颜色、背景音乐等,设置文件的保存、命名、移动、删除等操作。

第四步,创建动态页面。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设置动态的网站页面,如字幕、悬停按钮、图像、文字等动态的效果画面。

第五步,上传网页。学生完成网页设计之后,可以申请免费的个人网站主页,在网站空间里上传自己设计的网站、网页。

第六步,评价网页设计。教师对学生上传的网页设计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进行纠正,以帮助学生认识网页设计的不足,并逐步完善。

结语

中职计算机专业“网页制作”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实践,既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网页制作设计技能,还可以为学生的网页制作、设计,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中,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实践,对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以宝.《网页设计与制作》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5):4089-4090.

[2]李鸿琴.应用专题学习网站教学“网页设计与制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5):43-45.

篇5

关键词:调整计算机专业课 专业课程结构 教学储备 专业技能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人才的光荣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根本在于大力发展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能适应现代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以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为例,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快,计算机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这就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教育培养“双证书”的人才要求同样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所谓“双师型”是指教师个体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经验。要达到“双师型”目的,必须从以下考虑。

首先,计算机专业教师知识全面,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计算机教学专业知识面广,教学量大,分布广(所有的专业都开设计算机课程),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肯钻研、不断学习、在计算机领域不断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有坚定的敬业精神。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学校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将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送出去再培训、再提高、再充实,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使之适合“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争取并鼓励教师参加本系统、本行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并从时间上、财力上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全国统一开考的各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同时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聘请企、事业单位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热心教学工作,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其次,要做到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技能培训。如果教师处于缺乏技能的状况,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现实的。为此,要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顶岗等方式,定期派计算机专业教师到社会第一线了解新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新技术、新的应用软件和科技信息。

二、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及时调整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

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平台始终是在不断变化,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教师是教学上的“万精油”,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按教师现有的教学范围和教学水平进行专业课程划分。划分方法不能简单地按硬件、软件进行,我认为按具体专业可划分为:通用计算机课程、操作系统与原理、应用程序设计、网络、办公自动化、多媒体、图形图像、CAD等若干个课程组。各个课程组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侧重,使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化。

除了教师的专业侧重外,要求每一个计算机教师都必须具备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能力,都能完成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模块的所有课程的教学和实习指导。同时至少要能完成一门或一门以上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或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还要能完成一门或一门以上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课程教学。这是对计算机教师的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三、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增加实践经验

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以中青年居多,他们有活力,肯钻研,接受新知识、新信息能力强,但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实践经验缺乏。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基础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和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程序设计任课教师应能完成一般的应用程序设计,承担学校教学管理等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规范;其他应用软件任课教师应能使用应用软件进行一般的设计和制作。当然,学校要保证教师每周必须有一定的上机时间。在条件许可时,要求教师必须在计算机上进行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并要求每个教师的每一门课程,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在多媒体教室或多功能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

同时,我认为学校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每年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和财才,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校内计算机应用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学校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或者合作开发,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教案、教材和各种CAI软件。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对业务上出色的教师,不拘一格,在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实践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学术气氛和知名度。

四、教师教学储备问题不容忽视

鉴于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需求和素质要求在不断的变化,计算机行业应用软件和网络、硬件变更的周期越来越短,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同步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学校应注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及时进行教师教学储备。

根据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在一个新的、有价值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网络产品,硬件产品出现后,无论该软件、硬件课程现在是否需要,也要动员和安排教师对该课程进行学习和备课,以提高教师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储备,为下一学期、下一学年或将来开设新的专业课程作好充分准备。在需要时,能很快地把开出的新课投入到教学中去。

综合以上几点思考,我们更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想跟上时代潮流,教育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根本一条,专业教师一定适应现形势下的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探索职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4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编程 会计模拟实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广大软件开发工作者和财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类财会软件的运用为推动我国经济管理手段现代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缺乏财务软件开发的人才。所以,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是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兼备的人才。那么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双专业知识的学习。

一、加强基础会计的学习

会计电算化软件是和基础会计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开发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础,就是要学好基础会计,那么如何才能学好会计呢?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基础会计要做好以下三点:

(1)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关的概念、理论很多,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比如会计、会计的要素等概念),对于相关理论不仅要掌握其内容,还要能够灵活运用。

(2)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基础会计将教会我们如何对具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资产计算、负债计算、所有者权益计算、成本计算、利润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等。

(3)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基础会计的实践性较强,要求我们认真完成实务操作作业,并多向教师请教,对凭证、账簿、报表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做到能运用所学理论、方法独立完成一系列的会计工作。

二、加强计算机编程的学习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全面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开发会计电算化软件就必须学会基本的软件知识。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两种编程语言SQL和C语言的学习。

想要学好SQL必须先了解它。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同时也是数据库脚本文件的扩展名。在现实应用中SQL作为项目的大后方,需要处理相当大的数据。如果能有效的组织数据,会给系统带来相当大的麻烦。所以学习者应当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善于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和隐含条件等等,这对以后学习系统设计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数据组织能力是一项必备能力,所以学习者应当先学习一些关于数据结构知识。具备了抽象能力、数据结构等基本能力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学好SQL,还要有实战经验,没有经历实战是无法学好SQL的。所以不要害怕失败,这是每个新人都会遇到的。学习C语言要从一下三点人手:

(1)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对于初学者,想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当其冲是先要掌握它的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的同时还要能够应用。

(2)多看代码。在有一定的基础以后一定要多看别人的代码,注意代码中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毕竟学C语言之后的关口就是算法和数据结构。提到数据结构,指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绝大多数的数据结构是建立在指针之上的。别的方面也要关注一下,诸如变量的命名、库函数的用法等等。

(3)要自己动手。编程序是个实干的活,光说不练不行。刚开始学的时候可以多练习书上的习题。对于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编个小程序实验一下是最好的方法,能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

懂得了会计的内容,学会了计算机的知识,接下来就是应用已有的电算化软件。所以在学好了双专业内容的同时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首先由手工会计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资料制定实习计划,按老师计划规定的进度和要求完成建账、制单、审核、过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任务。在此基础之上,由电算化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手工会计的实习资料制定电算化会计实习计划,选择一种流行商品化会计软件,将手工实习的会计模拟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转化为该软件所需要的电算化实习用模拟资料。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输出会计报表等工作。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熟练的操作,就能发现其中的不足,只有发现不足之处才会想着如何去解决。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自己进行大量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会计电算化强化训练。为我们对会计电算化的创新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双专业的结合――创新

篇7

1.有效教学的理论概述

1.1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标准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是学生学得好不好,而不是老师有没有完成课程内容或是教学态度的认真与否。教学的目的就是学生经过老师的教学学习有没有收获,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收获,能力没有提高,即使老师教的再好再辛苦也还是无效的教学。判定是否是有效教学有一些基本的标准,如有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向,学生有没有高度参与教学,有没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入理解等等。

1.2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提出的,他的理论随时代而发展,具体的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是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益,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是教学效果的底线。但这个效益不能只是简单的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也不是简单的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益并不在于一堂课中教师教给学生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习过程中能力和素质有没有提高。有效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力获得最大化的发展。在有效教学中教师教学要克服满堂灌,必须少讲、精讲,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运用,也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

2.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2.1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

不少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是希望能够在职业学校学习某一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他要求所学的知识是实用的、对今后的实习就业和生活有用的。学生如果觉得老师所教的专业知识对将来就业没有用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不愿学习。因此,专业课的有效教学首先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

教师专业课教学的资源如果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学生的学习目的会更明确,学习的兴趣会更高。因此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把他们的现在学习内容与将来的工作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2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实效策略

多媒体给学生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刺激,较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而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设置的课程均以教授如word,PS等应用软件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通过多媒体演示来帮助讲解陈述性知识,而且操作技能部分更离不开多媒体的演示,以增强学生直观的学习经验。所以说多媒体投影演示是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必不可缺的。因此,我校在每个教师都安装了多媒体投影,提倡教师多媒体教学。

然而,不是所有的专业课都适合多媒体演示教学,用多媒体投影进行演示也不是越多越好,有的教师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做的非常漂亮,整节课几乎都用多媒体投影演示来讲解知识点,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学由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机灌。这种不恰当的使用教学媒体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成了教学媒体演示的观赏者,限制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也起不到积极的效果,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

2.3根据专业特点,提高上机练习效率策略

由于中职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惰性大,就喜欢上网聊天和玩游戏,教师不进行有效的引导,任其自由上机练习操作,很难达到教师的要求。所以专业课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组织上机实践练习的策略,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上机效率的提高,实现计算机专业课的有效教学。

2.3.1合理分组,提高上机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上机实践课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合理的分组,对提高上机实践练习效率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性格差异和男女性别,把每个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以提高上机实践练习课的效率。

2.3.2分层任务,实行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职校生一个重要特点是低程度高分化,使得教师很难定出符合所有学生实际练习需求的上机练习任务。如果给的上机任务太简单,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上机任务就会无所事事,影响课堂秩序,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如果给的任务太难,那样就只有少部分学生才能完成任务,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放弃学习。实施分层教学法有效的避免了这种情况,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的信心。

2.3.3营造宽松上机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给学生营造宽松的上机环境不是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放任自流,任学生在上机时上网聊天玩游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是通过给学生营造宽松的上机环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首先,给学生一个相对开放的上机环境。其次,学生练习上机任务时内容和方法可以不作限制,比如学习word时,我提出电子小报的任务要求,学生可以不按教材上的步骤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意思编辑文字,自己设计和编辑,编辑的方法也可以自由选择。第三,课堂上学生可以互讨论、相互指点交流,甚至可以离开座位向别人请教学,而不必拘于原地不动和安安静静的上机纪律,只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放松的上机学习环境。

篇8

[关键词]教师 专业素质 计算机课堂教学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是当代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新方向。面对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面对未来信息技术的要求以及中学计算机教育目标的正确定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坚定信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首先,精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中学计算机教师必须精通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熟练掌握计算机上机实验技能,还要懂得计算机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另外,还应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其次,维护维修能力。计算机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是正常现象,尤其上机次数多、机器质量差的学校,机器故障更是频繁出现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机器维护和排除故障的能力以及不大复杂的维修能力。

第三,应用开发能力。中学计算机教师要有能使用现成的应用软件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能力,如对学校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编程序软件解决的能力, 对企业单位请求我们计算机教师解决的计算机问题给予其适当帮助的能力。这些都要求中学计算机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再者,中学计算机教师应具备对新技术、新软件迅速了解、消化和使用推广的能力。

第四,计算机教师要更新观念,要朝一专多能方面发展,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并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撰写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性的教学论文,自觉把学科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

因此,教师的素质是支撑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具决定作用的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好坏对完成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的素质具备的同时,我们必须考虑改革中学计算机课堂。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强烈的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社会在信息技术方面对人们的要求不再是计算机的具体操作,因为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只会越来越简单,问题将集中在人们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上。因此,在中学计算机课堂上,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习惯与意识,换言之,在中学计算机课堂上,应该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不只是“即学即用”的职业式教育。

其次,重视上机实践。上机实践是中学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从小就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上机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把已学的计算机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上机实践中检验巩固计算机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学生有效地进行现代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和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和实践于一体的过程。只有手脑的交替与协同运用,才会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创造所以,在中学计算机教学的过程别要重视上机操作。教师要正确设计好每一堂上机的内容,上机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要密切相关,任务明确,内容充实,要有布置有检查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要交替进行、合理安排上机实践的内容既要统管全局,又要注意个别动向,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炼自己,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同时要经常性地开展爱护公物、节约用电、严守机房操作规程和遵守集体纪律教育。

第三,改进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探讨和建立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进程的根本途径。例如,可以通过个别化学生模式解决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的问题;采用分组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协作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限制,以活动课的形式,分别学习不同的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计算机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而面对瞬息万变的计算机技术和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单一不变的“传道”式教学模式已不再能完全解决问题,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

第四,打破学科界限。中学计算机教学要与数学、物理、英语等学科联系起来,计算机科学与别的科学一样,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且计算机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两门学科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运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计算机学科解题能力培养的关键之一,例如,学习和掌握排列与组合、数列、数学归纳法等离散系统的数学方法对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尤为重要,问题描述和建立数学模型是程序设计的前奏,数学归纳法、穷举法、构造证明法等证明技术都是算法设计。基础物理电子学中的电路分析等对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程序设计语言的符号系统以英语为基础,程序设计文档语言首选英语,同时英文资料是计算机的最新和最大的技术资料来源。所以,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加强数学、物理、英语的学习,并让学生认识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教育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基础性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学信息技术课担负着培养学生计算机本领的责任,中学计算机老师可谓任重而道远。而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在计算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中学计算机老师必须自觉提高专业素质,更新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中学计算机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蒲玲,杨海中.关于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2,(04).

篇9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一、发展现状

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有朝阳产业之称,在国外内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突出的问题就是符合需求的人才比较短缺。正因如此,1998年,教育部把原数学类中的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信息科学和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合并成立了新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而这对国内信息科学的人才培养与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各个高等院校也争相开办此专业,据资料显示[2]:到目前为止,全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点已达到500多个。

多年来,宁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重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基础数学学科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团队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数学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中心是校级重点实验室、示范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软件技术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等八个实验室,实验条件基础过硬。在各种软硬件条件的支撑下,该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响应国家趋势,于2009年申请设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现所属专业人数接近200人。由于设立时间短,如何办好这一专业,如何更加科学地结合学校背景、区域背景等对专业进行定位,如何构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特色建设等就成为必须认真思考、长期研究的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本文拟对该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开设以来的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等作一个全面的总结,同时思考其在办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法,为进一步培养优秀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参考。[3]

二、宁夏师范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

1.专业目标定位

根据该专业对应人才培养模式可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数学为基础,将计算数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毕业后适合到企事业单位、高科技部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除此,毕业生还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语言的基本技能,以及算法分析、算法设计的编程能力;

1.2了解某个应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1.3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1.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软件开发能力。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特色在于加强基础学科和专业理论的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及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和计算机编程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软件解决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并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与经济金融领域具有新技术跟踪能力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3.课程体系设置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大块:

3.1通识教育平台:是由“思想政治理论”、“体育与健康”、“大学外语”、“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专业认知及职业素养与发展”、“综合教育”等七个领域的课程模块构成。共47学分,其中必修课41学分,选修课6学分。

3.2学科基础平台: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学科基础课程共25.5学分,其中必修25.5学分。

3.3专业教育平台: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专业基础主要包括大学物理、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习题、面向对象与可视化程序设计等。专业核心有数值分析实验、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数学模型、算法设计与分析、现代密码学等。专业教育课程共42.5学分,其中专业基础27学分,专业核心15.5学分。

3.4专业方向发展平台:分应用数学方向和信息安全、图形图像处理方向、自动控制化控制类方向、国际贸易方向,主要培养学生解决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信息处理与编码等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部门且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和从事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能力。专业方向发展平台的课程共16学分。

3.5实践教育平台:主要由“通识教育实践”、“教师教育实践”、“学科专业实践”、“学生实践创新与素质拓展”等几块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能力、从教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等,共37.5学分。

以上规定的课程则需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160.5学分,这样才能取得毕业资格。

三、存在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宁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0级总共招生34人。就当前就业状况来分析,该届学生主要倾向教师行业,和本专业实际目标不符,虽然就业率还不错,但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能胜任一些事业单位、高科技、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管理的基本工作。参加企业面试时缺乏自信和应变能力,不善于表达,对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该学院自从建立专业以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以下几方面将成为今后专业建设改革的重点。

首先教学模式需要根本性的突破。由于该专业传统意义上是由过去的计算数学或应用数学专业改造而成,因而课程的设置存在照搬旧专业培养模式的现象,有的是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模式,有的是应用数学的专业模式,不能突显信息与计算科学这门专业的优势和特点。所以,要从根本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其次是教材选择,内容应该符合专业范围。由于专业概念的模糊以及教材的多样化,所以在选择教材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有的教材内容宽泛,涉及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复杂,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有的教材内容简单,但难易程度却又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影响了课程的设置。比如当前我们开设的控制论基础,没有相应的教材,学生学习的难度较高。

最后是院校课程的设置要和经济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相一致。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门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能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但实际上地处经济落后地区的部分院校或院系没有师资或基础开展一些课程。即便是开设的有些课程,老师也都是从其他学院引进或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而且还是初次接手这门课程,存在着底子薄、内容不熟悉等各种现象,有时在教学上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模式。由于课程设置的陈旧性,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到枯燥乏味,不知道自己四年后能干些什么,大多数同学希望通过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去锻炼。但是由于本地经济条件落后,实践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条件差,适合学生的企事业单位又少,去外地实习成本又高等原因,从而造成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自信,不能胜任一些单位的基本工作。实际上,院系可以结合自身条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结语

总之,信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包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专业定位,都需要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下,在社会环境、经济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下慢慢的摸索,总结经验。当然,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所谈到的观点也仅仅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希望在本专业的建设研究和实践工作中,能争取把该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打造成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富有该校特色的名牌专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调查报告[J].大学教学,2003,19(1):1-5.

[2] 周晓晶,于晓秋,张宏礼.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实践环节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42-243.

[3] 隆广庆,庞博.西部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问题与措施[J].广西

科学院学报,2009(2).

篇10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83-03

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当前我国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我们明确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层次上应该高于中职教育,在类型上应该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既突出强调技能,又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

高职人才的职业特征是“白领”的助手、“蓝领”的领班,是从事具体项目的组织管理及技术工作者,是操作群体中的领导者。然而,在同一所高职院校中,学生之间的基本素质存在差异,在培养目标的设置方面也应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如我们可以将素质、能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一些基础素质优秀的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技能领班人才,既体现高职教育的公平性,又优化技能人才结构。

高职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网页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应用技术、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也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践课程或选修课。它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职业技术课程,也是一门全院性选修课,是训练网站开发技能的主干课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热门课程。

在高职当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网页设计》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有:(1)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够指导学生实训。(2)与企业合作,具有网站研发能力。(3)具有一定的网页研发理论基础,掌握网站开发的先进技术。

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转换角色,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角色。当今的高职生源普遍有两类特征:一是文化基础差,缺乏自信,二是人很聪明,学习技能有天赋,但是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好,学习缺少毅力和恒心。在高职专业实践课程中,学生一般都有较大兴趣,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唱主角。

笔者认为,在《网页设计》课程中,教师同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又掌握有效的指导方法,是导师、教练、师傅三个角色三位一体的结合。

《网页设计》课程中教师的导师角色

(一)确定核心工作岗位

通过对台州精通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台州飞速网络有限公司、台州日报等多个单位的调研,同时借助专业招聘网站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中型城市的人才招聘信息进行分析,从招聘信息中筛选与本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进行统计,确定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与高职《网页设计》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主要有: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美工、网站管理、界面设计、网页编程、网站运营,具有以上岗位综合职业素质并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即是网页设计师。

根据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网站开发等信息技术行业的需求,为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本课程将对应的核心工作岗位定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网页设计师。

(二)开发课程包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该善于进行课程整合,根据工作过程或项目教学的要求把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整合到一门课程中,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个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核心岗位需要4~6门课程去支撑,应将这些课程按能力从低到高、从单一到综合来设置。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后续课程是《动态编程技术》等。课程设置上虽然有连续性,但是内容上的联系并不大,往往学生学到后面课程,需要使用前面课程所学知识时就忘记了。因此,本课程对授课内容进行了改革,将这几门课程进行了内容上的整合,整个课程的课时数为128左右。

课程包设计思路是:由专业领域的技术要求分析得到专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然后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再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来开发课程包。

以“企业网站开发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结构如下页表1所示。

(三)建设课程资源库

在当今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正确引导学生最快地开展学习。因此,应设计一个网页制作资源库,给学生提供一个“百宝箱”,包括实例学习的课件、视频、素材及著名的网页设计网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个方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己的技能。

《网页设计》课程中教师的教练角色

“教练”一词自20实际80年代悄然开始在企业流行,如今教练辅导已被认为是欧美企业界提高生产力的最新、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有关调查显示,培训可以给企业带来22.4%的生产力改善,而“培训+教练辅导”则可以提高生产力88%。

教练不是知识训练或者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拓展信念与视野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因此,在《网页设计》课程中采用教练的辅导方式,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