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部门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农业部门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农业部门工作总结

篇1

一、明确职责。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属公益性、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是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主要是:承担农民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任务,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承担对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化肥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对产地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监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指导农资经营门店建立进货查验和销售档案记录,受理假劣农资投诉举报;完成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二、实施内容

(一)机构设置。各地在乡镇事业单位机构限额内,科学调整和合理设置机构。可在乡镇农技推广站(农业综合服务站)或畜医站(畜牧水产站)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瓜菜、畜禽、茶叶生产重点乡镇(街道),鼓励单独建立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鼓励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点,设立联络员。

(二)编制及人员。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要有2名专业技术人员(有1名畜牧兽医技干),实行实名制管理,同时明确负责人。并配备1套速测仪器、1间检测用房以及督导、巡查、抽样、办公的设施设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经费保障。加快建立完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有关人员基本支出和业务工作所需经费依法统一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四)人员培训。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强化对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的法律法规、技术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实施步骤

全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从2011年9月份开始到2011年12月底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9月底—10月底)。各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当地编制部门,制定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方案,报当地政府批准实施。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11月初—2011年12月底)。全面完成全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切实做到“六有”:有牌子、有人员、有办公场所、有硬件设备、有工作经费、有相关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立起来,发挥应有作用。

第三阶段:总结完善(2012年元月)。各县区、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办公室要按照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要求,抓好工作总结、材料汇编归档等工作,迎接好省市检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市农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监管机构建设的指导、督查和协调工作。各县区农委要积极向政府汇报,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努力争取在人员编制、设备配备、工作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农业部门为主、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促进建设工作顺利进展。

篇2

为搞好春耕春播服务,我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张国友局长任组长,朱育红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有业务股长徐进亚,侧重负责农气测报和三农服务工作;预报员牛静、苏琦负责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和预警信息、手机短信等信息的。办公室主任朱金才、防雷中心主任姜琦松侧重灾情收集及后勤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切实加强了我局对春耕春播服务工作的领导。

我局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时间是从3月21日-4月22日,此段时间是全区小麦拔节、孕穗、抽穗,油菜开花、结荚,棉花营养钵育苗、春玉米的播种出苗期。此段时间全区的气温逐渐回升,期间伴随着零星过程性降水,土壤墒情较好,天气条件总体来说对今年的春耕春播较有利。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三麦、油菜生长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生长。针对以上情况,我局对春耕春播的气象服务的重点是天气预报、气温走势、降水过程等。服务产品有短期气候预测、未来天气展望及春耕春播气象专题服务、春耕春播一周天气预报及农事建议、短期预报等等。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农业部门、有关乡镇及农业大户等。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加强与农业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开展了春季农业生产联合服务活动,深入推进开展“三解三促”、“三进三帮”活动,为农业大户开展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局领导还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刘老庄吉美生态园、码头台创园和南陈集镇头堡村开展气象服务及调查研究,帮助农业生产大户和广大农户排忧解难。

我局在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中,切实加强对天气、土壤水分等监测预警,通过短信、气象显示屏、电话、传真、灾害性天气平台、新浪微博、中国__网、__电视台等媒介。共短期气候预测3期,重要天气报告1期,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5期。

通过积极申报三农服务国家示范县的创建工作,在我区刘老庄吉美生态园打造为农服务示范点、码头镇打造三农服务示范镇,努力提高我局业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三农服务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得我局气象服务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服务效果越来越明显。

春耕春播期间,我区出现2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预报都较为准确、及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整个期间气温条件较好,对种植大户及农户的春耕春播较有利。我局天气预报准确,三农服务及时。同时多次向农业大户服务对象和政府、农业决策部门发送预报服务信息,从而为我区的农业生产及时提供服务产品,受到上级组织及广大农户的好评。

我局针对进入春耕春播以来的天气预报及天气形势分析,提出了系列农事建议:

1、3月21日农事建议

1、地膜玉米育苗宜在气温回升后于月末或4月初播种。

2、露地玉米宜在4月上、中旬前后播种。

3、注意收听当地的天气预报,抓冷尾暖头,趁墒抢晴播种。

2、3月28日农事建议

1、玉米种植区应做好营养钵育苗的准备工作。

2、整理好苗床、秧地,挖好排水沟,覆膜,增温、防阴雨。做好以保暖、降湿为中心的苗床管理。

3、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4、及时注意关注天气预报,抢在晴好天气及时播种,力争播种后有2~3天的连续晴好天气,力争全苗、齐苗。

3、4月4日农事建议

1、请广大农户做好玉米、豆类、蔬菜等春播植物的播种、育苗、移栽工作。

2、抓住有利天气,及时做好小麦、油菜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同时做好设施蔬菜地块管理工作。

3、重施小麦穗肥,促进壮杆大穗(注意田间施肥时要撒施均匀,防止烧伤小麦茎叶);巧施油菜花肥。

4、4月11日农事建议

1、做好玉米苗期的田间管理。适时进行玉米定苗,蹲苗,防止旺长。

2、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小麦、油菜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同时做好设施蔬菜地块管理工作。

3、广大农户避开雨日及时进行后期春耕春播工作,确保我区春耕春播工作进度。

5、4月18日农事建议

1、做好春播作物苗期的田间管理工作。

2、目前小麦即将进入扬花期,请广大农户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同时加强设施蔬菜地块管理工作。

篇3

为进一步规范犬只管理,继续做好狂犬、野犬捕杀工作,有效预防控制狂犬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规和市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精神,我县2014年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集中整治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防控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措施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按照省、市防控会议要求,9月23日,县政府召开了狂犬病专项整治工作联系会议;9月25日,县政府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陈国均任组长,公安、财政、农业、药监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狂犬病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由卫生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并下发了《2014年规范犬只管理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10月10日,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狂犬病防制工作集中整治活动专题会议,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以及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各乡镇政府先后制定实施方案,召开狂防专题会议,成立狂犬病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以及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并按时上报了狂犬病集中整治活动资料。

此次狂犬病防制集中整治活动,县政府共投入工作经费10万元,用于宣传、免疫、办理准养证及捕杀等。

(二)广泛宣传,扎实摸底

9月23日至10月7日,全县各级各部门利用标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张贴通告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群众对狂犬病和开展狂犬病防制集中整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群众携犬免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县电视播放通告共14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张贴宣传标语、告示、通告等共计2014份。各行政村或社区召开了干部和村(居)民组长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在抓好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各行政村或社区根据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农户、居民家中,扎实开展犬只的调查登记工作,摸清了辖区内共有家养犬约21508只。为集中整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齐抓共管,综合防治

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全面落实了各项防控措施。一是卫生部门积极开展犬伤门诊管理及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工作,规范了暴露(犬伤)后预防处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积极组织人用狂犬病疫苗,做好对被犬咬伤病人的处置工作,努力减少被犬咬伤者的发病和死亡,9~11月犬伤门诊统计,全县犬伤就诊人数23人,使用狂犬疫苗23人份。二是农业部门购买了兽用狂犬疫苗10300份,保定钳15套,制作准养证和标牌5500套,培训预防接种人员400余名,免疫犬只3478只。三是公安部门定制准养证1500份,标牌500个,在公安机关登记拟办理犬只准养证的犬只有401只(因物价部门尚未审批,暂未办证)。四是各乡镇政府严格按方案要求组织专项整治工作组对狂犬、野犬、违章犬进行捕杀,全县捕杀犬只共4166只。有效的预防了犬伤人事件和狂犬病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狂犬、野犬和违章犬量大,无专业捕杀工具,捕杀工作存在安全隐患,捕杀效果严重受到影响。

(二)地方财政困难,犬只登记、预防接种的长效机制存在一定困难。

(三)群众对狂犬病的认识还不到位,部分群众心存侥幸,躲避政府组织的捕杀活动。

(四)人用、兽用狂犬疫苗成本价较高,部分养犬户难以承受,给免疫工作带来困难。

(五)公安部门办理犬只准养证的收费价格尚在审核当中,准养证的办理工作未及时开展。

三、下步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

狂犬病的知晓率。

(二)添置专业捕杀工具,保障捕杀工作的安全性。

(三)强化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规范痕迹管理,建立规范犬只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建议各级政府增加工作经费的投入。

(五)建议公安部门尽快完善准养证的办理工作。

第二篇:xx县防制狂犬病整治活动总结

xx县防制狂犬病整治活动总结

今年5月以来,我县先后发生狂犬病疫情,造成2人死亡,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狂犬病防制工作的紧急通知》(玉政办发〔2014〕97号)文件及各级各部门指导、要求,我县积极开展防制狂犬病整治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

(一)疫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自乔为组长,副县长李瑜琼及人武部部长李心起为副组长,卫生、农业(畜牧)、宣传、公安、工商、教育、财政、交通、商务、供销、广播电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及各镇镇长为成员的狂犬病疫情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由卫生局局长田永华任办公室主任,农业局副局长、畜牧局局长周彦坤任副主任,共同负责处理防控工作的日常事务。

(二)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控工作。一是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疫情处置,对犬只进行排查和免疫接种并摸清底数;立即关闭全县犬、猫及其制品交易市场。二是研究制定了《xx县狂犬病疫情应急处置方案》。三是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县

委、县政府的部署上来,将狂犬病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抓好抓落实。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处置方案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配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四是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自乔、副县长李瑜琼亲临疫点,召开防控工作现场办公会,现场指挥疫点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五是对全县范围内不按规定接受免疫接种和放养犬、流浪犬集中统一捕杀。同时统一了捕杀工作组织、配合、经费补助等事项,做到捕杀工作有领导分管、有工作人员落实、有经费保障。

二、强化措施,科学防控

1、认真开展个案调查,密切追踪病犬去向。接到疑似病例报告后,市、县卫生部门及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认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畜牧部门组织力量密切追踪病犬去向,为制定《xx县狂犬病疫情处置工作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2、积极劝导家属,妥善做好死者遗体处置工作。积极协调民政部门按殡葬改革的相关规定,劝导家属将尸体就地火化。

3、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疫情发生后,卫生部门紧急印制宣传单60000份,粘贴画400张,结合摸底调查和免疫接种工作,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共发放宣传单18000份,悬挂宣传标语2条,开展问卷调查220份。同时,卫生部门积极与广电部门协作,做好大众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6月份通过澄江电

视台《健康同行》栏目播出了狂犬病防治知识及“狂犬病可防、可控、不可怕”、“预防狂犬病,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等宣标语,使广大群众及时得到了狂犬病的相关防治知识,更好的保护了全县人民的身心健康,有效提高了群众防病知识水平。

4、及时制定狂犬病疫情应急处置方案,科学划定疫点、疫区及受威胁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动物疫病防治法》、《xx省狂犬病应急处置预案(试行)》、《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确实做好狂犬病防制工作的通知》规定,县卫生、农业(畜牧)等部门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了《xx县狂犬病疫情处置工作方案》,并按照《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相关规定划定为疫点、疫区及受威胁区。

5、积极开展疫情处置工作。一是根据县狂犬病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精神,抽调相关人员,在疫点各交通要道设置检查点,严防犬只的出入;二是抽调民兵及镇、村、组干部,组成工作组,在公安、畜牧、卫生的配合下,对疫点犬只进行捕杀,对犬只的圈舍、生活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对捕杀的犬只尸体无害化处理后深埋;三是县政府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犬类动物饲养管理和狂犬病防制工作的通告》,各镇人民政府,公安、卫生、畜牧等部门协同配合,自6月1日起,对疫点以外镇、村未接受过免疫的犬只、放养犬只、流浪犬只进行集中式捕杀;四是为防范职业暴露的发生,卫生部门为参加疫区、疫点疫情处置的工作

人员免费接种了人用狂犬病疫苗。

6、强化免疫,严防疫情传播蔓延。农业(畜牧)部门组织全县兽医防疫员对疫点以外区域的犬只紧急免费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并造册登记,按规定填发犬免疫证。截止6月21日,共为22014只犬接种了兽用狂犬疫苗,全县犬只免疫率达93.93%。

7、县政府先后安排了50万元的应急处置经费,保证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8、制定下发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犬类动物饲养管理和狂犬病防制工作的紧急通告》,加强对犬类动物的管理和狂犬病防制工作。

9、在疾控中心、镇卫生院设立犬伤门诊,及时、规范处理犬伤人员;加强对狂犬病疫情和犬咬伤人员的监测,发现疫情,及时处置。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正确引导舆论宣传,确保社会稳定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狂犬病的认知能力和防范水平,提高群众对依法、依规饲养犬只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少养狗、不养狗”的社会氛围。

(二)继续加强犬只管理,将犬只管、免、灭工作常态化 各镇、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犬

类动物饲养管理和狂犬病防治工作的通告》的要求,继续加强犬只的管理,将犬只管理管、免、灭等各个环节工作日常化、经常化。各镇要根据辖区内犬只饲养情况,适时组织人员对不按规定饲养的犬只进行捕杀;农业部门要加大排查力度,继续对未免疫犬只进行免疫,继续落实犬只饲养挂牌登记制度。

xx县狂犬病防制办公室

二〇一四年八月四日

第三篇:兽医站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

xx镇畜牧兽医站

201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

为了有效、有力的控制狂犬病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认真贯彻《xx县201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目标责任书》,根据罗畜食发(2014)10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2014年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狂犬病防制的安排,以及xx镇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的安排意见》,我们于3月1日起,集中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狂犬病防制工作。

为全力做好狂犬病防制工作,xx镇人民政府在召开的2014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上,就狂犬病防制工作专门做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狂犬病防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政府、派出所、卫生院、兽医站、村(居)委会等单位、部门的相关职责,并签订了《201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实行目标管理。

3月9日,兽医站组织召开了防疫工作会,安排了狂犬病防制等工作,对村防疫员开展了防疫技术培训,进一步有效提高了防疫技术水平。

3月10日起,根据各村(居)陆续报来的辖区内犬只摸底情况,我站职工和村防疫员一起,配合各村(居)委会人员,按照免疫程序,对全镇范围内的应免犬只实施了狂犬病

疫苗免疫注射,进行了登记,建立了免疫档案。在开展免疫的过程中,我们大力宣传狂犬病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要求严格实施犬只免疫、栓养,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今年的狂犬病防制工作中,我站共免疫注射犬只4031只,免疫率达到99.5%,有15只幼犬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补免。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日

第四篇:病媒生物防制集中整治活动总结

三府湾客运站开展2014西安世园会

会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总结

为了迎接2014西安世园会的到来,切实把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以内,按照西安市交通运输局《西安市交通运输局爱卫办关于开展2014西安世园会会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通知》文件及相关会议要求,三府湾客运站在3月到4月份在全站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一次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增强全员开展活动的紧迫感

本次集中防制活动,站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大会,认真学习局爱卫办的文件精神,切实提高全员开展活动的紧迫感,动员全站人员积极投入到2014西安世园会会前病媒生物的集中整治活动中来,彻底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营造良好的经营、工作环境。站领导强调各部门要严格落实任务、明确分工,层层把关,确保病媒生物防制集中整治工作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完成。

二、加大宣传,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活动期间,车站通过广播、电子显示屏大力宣传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广大旅客、司乘人员、站内经营户认识病媒生 - 1 -

物给生活带来的危害,并向站内餐厅、商店、办事处发放病媒生物防制方法宣传页,切实调动了人人参的积极性。

三、保证资金,确保杀灭活动顺利开展

在活动期间,车站加大投入,保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资金到位。各部门清洁用具、消毒药水、药品、药具等病媒防制用品准备充足,车站每天对站场内垃圾桶进行清洗,垃圾保证日产日清,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顺利开展。

四、科学消杀、开展环境大整治活动

在集中整治活动中,我站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在站领导的带领下,全站人员齐动手,清除内外环境杂物、堆放物,清理下水道,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室内所有物品堆放整齐,无杂物乱丢,室内无洞穴,墙洞和垂直管道通口、空调通口用水泥、油灰堵塞或用铁皮钉补,夹层、天花板无破损,下水道、地沟、排气扇和通风口加铁丝网,杜绝老鼠的食源、水源。对餐厅、食品经营户等重点场所,车站重点加大预防力度,定期放置粘鼠板,切实做好食品经营场所的防鼠工作。

我站重点对食堂、仓库、办公区域等地方进行整治,减少缝隙,对木器、电器开关等蟑螂易躲藏的地方用油灰、水泥等堵缝,大缝及时修补,并控制食源,室内不遗漏食品残屑,灭蟑毒饵定期投放,少量多堆,投于蟑螂易栖息活动场所。

五、加强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活动中,车站加强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照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重点,明确职责,认真落实,严抓细抠,层层落实,按照 - 2 -

国家技术考核的标准要求,逐项逐条严格对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完成整改,保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质量。

在本次病媒生物防制活动中,我站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坚持药物消杀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了大规模的卫生大扫除,我站狠抓薄弱环节,清除卫生死角,彻底铲除病媒生物孳生地,为广大旅客、司乘人员及站务人员营造了一个健康、舒心、快乐、和谐的乘车、经营、工作环境。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八日

- 3 -

第五篇:市狂犬病防制工作自查情况总结

根据广东省卫生厅、农业厅、公安厅、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开展201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督查工作的通知》(粤卫〔2014〕147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市由市卫生局牵头组织对全市狂犬病防制工作进行认真、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府重视部门概念配合,防治工作成绩显著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工作

落实

各级市委、市政府对狂犬病防制工作十分重视,把该项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广东省犬类管理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江门市政府先后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狂犬病防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加强狂犬病防制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各市、区也根据实际制定防控计划。将狂犬病防制工作制度化,落实各项狂犬病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市连续多年未发生狂犬病疫情,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二)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全市各地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及印发宣传资料等不同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犬防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的犬防意识和知识。如:鹤山市在市电视台黄金时间连续5晚播放“关于进一步加强犬类管理的通告”;台山市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宣传,使得狂犬病防制知识家喻户晓;开平市充分利用宣传阵地,以电视台、报章、黑板报及印发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狂犬病的危害性、预防知识和犬伤后的处理办法。通过宣传的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三)政府主导,各部门各司其职,认真做好犬类管理工作

我市充分认识到狂犬病的防制需依靠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全市各级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管、免、灭”等的综合防制措施做好各项工作,严格执行《广东省犬类管理规定》,各司其职,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犬防措施,使我市的狂犬病防制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1、卫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狂犬病监测、防控工作

(1)做好狂犬病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认真抓好狂犬病的疫情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检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的运作情况,落实建立健全各项疫情报告制度,保证了全市疫情报告的质量。同时,通过专题讲座、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犬防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医务人员的犬防业务水平。

(2)做好犬类动物伤者的伤口处理和狂犬疫苗接种、管理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对犬伤人员均能及时妥善地处理伤口,并动员其规范接种人狂犬病疫苗。对完成人狂犬病疫苗接种的犬类伤人员,由市疾控中心做好免疫效果评价,确保犬伤人员产生有效的免疫屏障,减少狂犬病的发生。全市2014年发现犬类伤人数11849,2014年犬伤人数14289;狂犬病疫苗使用量2014年10000人份,2014年12014人份;2014年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有11863人(次),占犬伤人数总数的83.0%。

2、农业部门落实犬类免疫工作

犬只的免疫,可有效控制狂犬病传播的传染源。各地农业部门扎实开展犬免工作,动物防治员挨家挨户进行免疫工作,每免疫一只,发给一个免疫证,既保证了质量,又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2014年,全市共有存栏犬105430只,应免疫犬只86850只(2.5个月龄以上),免疫注射46437只,占应免数的53.47%,经免疫的犬只全部发给免疫登记证。县镇党委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年都在春秋两季发出《关于开展犬类狂犬病免疫注射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开展犬只登记和免疫注射工作。同时,采取以免疫为主,捕杀结合的工作方式,在抓免疫工作的同时,做好了拒不免疫犬与流浪犬只的捕杀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3、工商部门切实做好集贸市场的犬只、犬肉、犬皮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工商部门与动物防疫检验部门紧密合作,加强对集贸市场的犬、犬肉的监管,要求经营户必须持有《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才能在市场上销售。各工商所坚持每天对所属辖区内市场进行巡查,对无证销售犬、犬肉的行为及时予以取缔,确保市民能吃上放心肉。

4、公安部门严格执行对禁养区因特殊需要养犬的审批、管理和《犬类准养证》的制发工作。

江门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管理市民对违反规定饲养犬只的投诉,由所在地派出所组织人力捕杀,并定期牵头组织对禁养区内违反规定饲养的犬只进行联合捕杀。公安机关根据《广东省犬类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严格把好养犬审批关,据统计,全市2014年发放犬类准养证26个,登记费为20元/只,不收取年度管理费。

二、存在问题

(一)群众对狂犬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群众警惕意识不足,未能自觉及时到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伤口处理

和注射狂犬疫苗,养犬户对犬只免疫注射工作有抵触情绪;

(二)人用狂犬病疫苗价格较贵,被犬伤者未能100%处理伤口与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伤势较重者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比例低;

(三)犬只的数量和密度存在上升趋势,增加防控难度;每只犬免疫注射收费较贵,15元/只,很多养犬户难以支付,因而拒绝给犬只注射疫苗,

使犬只免疫接种难度加大,影响我市犬只的免疫率;

(四)缺少工作经费,工作难以进一步开展。

三、今后工作计划

(一)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提供专项工作经费,确保狂犬病防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法制与狂犬病危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养犬要免疫”的意识,主动做好狂犬病的预防免疫。

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管家车务”为你整理了这篇气象局气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气象局气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一、2016年至2019年气象助力脱贫工作情况及取得成效

(一)推进贫困地区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

2016年至2019年共新建8个多要素乡镇自动站,3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6台农田小气候观测仪,加以水务局气象观测站点的数据接入,气象观测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观测能力得以提升。在清水河及武川县共设立气象扶贫公岗4个,以实际行动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二)加强贫困地区气象预警信息响应体系建设

依托山洪保障工程及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等项目建设,在全市各旗县区开展“六个一”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依托专项建设,进一步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体系,完善预警信息与接收机制。一是将各乡镇村气象灾害应急责任人纳入12379预警信息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第一时间权威预警信息。二是将各地保险协理员、社区网格员等人员纳入气象信息员队伍,利用微信群实现预报预警信息快速传播及灾情收集上报。三是积极与各地扶贫办对接,为扶贫驻村工作队建立气象服务微信群或将其纳入服务短信号码群组,及时各类信息,并充分结合气象科技为农服务需求,为扶贫点制定气象点对点服务,指导村民科学种植、及时避灾。

(三)提升贫困地区人工影响天气扶贫效益

2016至2019年,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平均每年在53点次左右,全市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较之前增加一倍,对于抗旱增收及生态恢复具有良好的效应。积极推进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现代化建设,开展装备弹药物联网改造,实现火箭发射架和弹药物联网设备安装及系统化运行。

(四)推进贫困地区智慧农牧业气象服务

充分应用高分卫星遥感技术,开展灾害性天气监测与农业保险定量化评估工作。2018年7月,土左旗接连出现大到暴雨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农田内涝,导致作物减产或绝收。呼和浩特市气象局与中国人保、统计局联合开展多次野外调查,利用无人机及卫星遥感数据对承包地块进行了灾情定量化评估工作。发展一县一品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武川马铃薯、托县葡萄、辣椒、清水河小香米等特色农产品开展全程化系列服务,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五)切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

2016年至2019年呼市气象局的干部职工为羊群沟乡五间房行政村、大湾行政村、羊群沟行政村的累计45名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捐献帮扶资金23600元,旧衣物40件;为五间房行政村投资9.5万元用于打井和村容村貌的改造;组织单位食堂、职工购买帮扶村农副产品3万元。对清水河县阳湾子小学进行帮扶助学活动,捐资助学0.7万元,捐赠物品0.2万元。截至2018年底气象局干部职工帮扶的困难群众全部脱贫。

二、2020年气象助力脱贫工作进展

完善气象灾害站网监测建设:利用遥感数据制作土壤墒情监测产品,针对今年5-6月清水河地区的旱情,基于植旱指数进行遥感旱情监测,辅以人工测墒数据出具土壤墒情监测报告,为市政府及农业部门采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完善贫困地区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在清水河、和林格尔及市三区开展基层气象灾害“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收集整理气象防灾减灾数据集,绘制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作战图,提升贫困地区重大气象灾害服务能力。

强化贫困地区人影能力建设:2020年5—6月,呼和浩特市南部出现旱情,清水河尤为严重。旱情导致农作物播种进度严重滞后,19万亩耕地因旱情未能播种。呼和浩特市气象局高度重视旱情发展,加强监测,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根据市人影办统一指挥,全市各旗县均向清水河提供作业支援,共开展跨区域联合作业2次,发射火箭弹32枚,并向清水河支援火箭弹15枚及火箭发射架1部,用于后续作业。

大力开展消费扶贫:2020年截至目前,全市气象部门在“气象扶贫特产馆”购买各类助农产品共计1.7269万元。此外,从定点帮扶村购买猪肉等农产品合计9000余元。

三、典型经验及创新做法

要将工作做细做实,强化宣传机制,提升社会关注度。清水河县阳湾子小学是我局大力帮扶的学校之一,借助呼市气象局融媒体中心的大力宣传,又正值气象小主播选拔赛期间,阳湾子学校贫困学生的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孩子们争取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创造了机遇。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是为农服务能力不强,科技助农服务做的不到位。由于呼市地区的区位优势,市区的气象服务主要以城市服务为主,为农服务尤其是大田农业服务能力在市一级较为薄弱。而基层业务人员为农服务专业素质较差,缺乏上级指导的情况下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与本地种植结构及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缺乏较为专业的指导建议。

二是基层农业产业优势挖掘不够深入。呼市地区各旗县特色优势农业产品较多,但是尚未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如进行气候品质认证或气候好产品认证,缺乏从经济角度助推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品牌式发展的能力与决心。

三是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的还不够到位。基层气象信息员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在乡镇一级落实的还不够到位,业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还有所欠缺,业务能力和素质有待提升。

五、2021年工作设想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但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工作仍在路上,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部门防灾减灾与为农服务的优势,2021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目标任务:

一是提升市级为农服务业务指导能力,根据各旗县区气象局重点建设方向及业务发展需求,着力开展特色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认证工作。

二是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气象在农业保险理赔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强化与外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各类气象品牌在经济方面产生带动效应。

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借助与农牧局签署合作协议的契机,做好呼市地区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转型升级,切实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带动武川土豆、莜麦等敕勒川味道品质认证。

篇5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全面贯彻落实《市封山禁牧暂行办法》,坚决整治和打击因散养放牧而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有效遏制农村养殖户在禁牧区内散放牛羊破坏林木和林地资源的不良势头,大力推进封山禁牧工作责任网络和防控体系建设,确保我市森林资源安全,为实现的全面振兴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整治范围和重点

封山禁牧整治的范围为全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退耕还林地等。重点整治打击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国家、省级重点公益林区放牧,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偷牧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在封山育林区的未成林造林地、幼林地进行放牧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在铁路、公路两侧绿色通道进行放牧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进入林区放牧并损毁封山禁牧围栏、标志等设施的违法违规行为;

(五)进入林区放牧并阻碍林业部门护林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至7月为封山禁牧宣传月。各乡镇(农场、街道)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屯广播站等媒介做好宣传工作。一要大力宣传省、市关于封山禁牧工作的政府命令和实施方案,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各地制定的封山禁牧乡规民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二要宣传我市封山禁牧工作开展情况,宣传封山禁牧的目的、意义。宣传对象要以农村村民牛羊牲畜养殖户为主,要深入到各家各户,通过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到封山禁牧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生态意识,使广大牛羊养殖户认识到散放牛羊、破坏植被是违法行为,从而自觉实行牛羊圈养。三要抓住正反两方面典型宣传,一方面宣传在这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个人,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对反面典型案例给予公开曝光,切实起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四要在重点地段设置封山禁牧碑,醒目位置悬挂封山禁牧标语、横幅。

(二)全面整治阶段:8月至11月为封山禁牧严打、整治阶段。各乡镇(农场、街道)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封禁和整治措施。要突出整治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对在封山禁牧区域散养放牧违法违规行为整治打击的高压态势。要划定整治范围、设置禁牧标志。整治重点是散养牛羊上山入林放牧的毁坏林木行为。对执意散放牛羊,破坏森林植被,造成严重损失的人员,依据《森林法》和省市关于封山禁牧的相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罚;对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人员,要进行劝阻教育,也可根据村规民约,对有关当事人进行相应处罚。对拒绝、阻碍禁牧工作者执法或故意寻衅闹事、谩骂殴打禁牧护林执法者的人员,由森林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不管是哪个人、哪个单位的违法行为,都要一抓到底。通过整治行动,打击惩处一批违法行为人,切实保护生态成果,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和法律意识。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为封山禁牧工作总结验收阶段。市封山禁牧领导小组将定期对各单位的封山禁牧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个人给予表扬,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改进措施,积极探索封山禁牧工作的有效途径,力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封山禁牧成果,进一步提高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能力。

四、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市政府成立以副市长王忠宝为组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苏广福、市林业局局长、市畜牧兽医局局长为副组长,市发改局、市财政局等单位相关领导为成员的封山禁牧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要充分认识此次专项行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此次专项治理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各乡镇(农场、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加强领导和指挥,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要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确保封山禁牧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分工,界定职责

根据省、市关于封山禁牧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封山禁牧工作进行明确的职责界定。各乡镇人民政府(农场、街道办事处)是此次行动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封山禁牧工作的操作。资源林政部门负责封山禁牧相关政策的制定、各种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的建立、调整、完善。封山禁牧日常工作以森林公安部门为主,主要负责封山禁牧工作的检查、指导、查处及通报,同时要对各乡镇林业站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办,负责封山禁牧区域的监督管理工作。

篇6

根据《云南省鼠疫防治联防方案》,结合《××县鼠害联防工作计划》要求,××县2009年的鼠害联防工作,在县委、政府及各乡镇领导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县各级鼠害联防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以灭鼠、爱国卫生、鼠疫监测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鼠疫“三报”等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鼠间鼠疫的发生,达到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现将××县2009年鼠害联防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鼠疫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近年来随着全球鼠疫死灰复燃,我县部分乡(镇)的鼠疫疫情处于活跃时期,且来势凶猛,态势十分严峻。我县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十分重视鼠疫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对鼠疫防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履行本地区鼠疫防治工作的领导职责,将鼠疫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按照《云南省鼠疫防治联防方案》、《云南省鼠疫防治联防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及时调整充实各级鼠害联防组织,完善网络机制,截止到12月全县鼠害联防组织领导共有166人,办公室人数52人,技术组77人,灭鼠责任人501人,为我县鼠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09年县政府召开了四次鼠害联防工作会议、二次鼠害联防工作反馈会。在年初举行的总结会上表彰了08年的先进,安排部署了09年鼠害联防工作,下发了2009年鼠害联防工作计划;安排鼠害联防经费1万元,用于开展灭鼠和鼠情鼠疫监测工作。同时,县人民政府与十个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并将鼠害联防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并要求卫生、农业、粮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认真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

(二)截止12月,全县499个自然村,已配有专(兼)职灭鼠员的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100%;每10—15户有一名灭鼠员的自然村占全县总数的100%,达到2031人。全县十个乡(镇)共有10个乡(镇)级联防组织,有52个行政村级联防组织,499个自然村级灭鼠负责人,联防覆盖面达到了100%。

(三)2009县鼠防办下乡督促检查5次,从根本上保证了鼠害联防工作有组织、有人员、有措施、有经费,使我县的鼠害联防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形成了全民除“四害”的良好局面,城乡各族人民对鼠防工作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一)认真组织灭鼠,控制鼠害

鼠害联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大规模群众性灭鼠是鼠害联防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达到“灭鼠保粮、灭鼠防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创造文明、卫生的生活工作环境,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鼠害联防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一灭三保”和“鼠情三报”,普及鼠防知识。县鼠害联防办根据州鼠害联防领导小组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深入开展除“四害”、“灭鼠保粮、灭鼠防病”和环境卫生治理的群众国卫生运动。在县鼠害联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卫生、农业、粮食等相关部门配合密切,对灭鼠技术人员进行逐级培训,严格要求做到:“三个到位”(经费、人员、药品)和“五统一”(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灭鼠时间、统一配制毒饵、统一毒饵投放、统一督促检查)。2009年共开展大面积灭鼠活动4次,投放毒谷20吨、溴敌隆杀鼠剂20件、都灭20件。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控意识

1、2009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县共召开各级各类动员会100次;举办培训班26期,培训人员1424人次;印发宣传材料12种共10850份,出黑板报、报刊宣传栏99期、进行电影、电视录相宣传37次,有线广播719次,直接受教育140893人次。

2、09年全县范围内共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活动,集中治理了居民生活区、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食品加工、河道等地的卫生死角,填平废弃不用的坑塘沟渠;清理乱堆乱放、乱挂乱摆、乱贴乱画;治理生活垃圾乱丢乱倒等问题,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出动车辆600辆次,人员45244人次,清除各类四害孳生地20000余处、卫生死角1200余处、各类招贴5000余张、垃圾近百吨、环境消杀83198平方米、消毒水井50口、公厕30座;灭鼠5万余只,有效降低了我县的鼠密度。

通过广泛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灭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指标:

1、全年群众共集资2万多元,集粮17059公斤;投放毒饵20780公斤,灭鼠农户30285户,覆盖率达100%;

2、农村坝区室内灭鼠前鼠密度为2.34%,灭后鼠密度0.22%,灭鼠率90.7%;山区室内灭前鼠密度2.6%,灭后鼠密度0.36%,灭鼠率达86.2%;农村室内平均灭效88.3%;

3、坝区菜园地灭前鼠密度7.18%,灭后鼠密度0.92%,灭鼠率达86.9%;山区菜园地灭前

鼠密度7.44%,灭后鼠密度1.19%,灭鼠率达84%,菜园地平均灭效达到85.4%;

4、全县农田栽种总面积10.8万亩,农田发生鼠害面积9.3万亩,农田防鼠面积10万亩,占总面积的107.1%;坝区农田灭前鼠密度8%,灭后鼠密度1.4%,灭鼠率82.5%;山区农田灭前鼠密度8.1%,灭后鼠密度1.5%,灭鼠率81.5%;农田平均灭效达82%。

5、目前我县在农田灭鼠防治工作中,主要以药物为主,协调用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技术。为做好农田保苗,广大农户普遍使用地膜围秧防鼠技术,减少害鼠对秧苗的为害,全年灭鼠5万余只,为国家挽回粮食287吨,折合人民币23.9万元,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做好鼠疫疫情监测和农田鼠情测报工作

(一)鼠疫疫情监测和农田鼠情测报是“灭鼠防病、灭鼠保粮”工作的触角和视觉,是制定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县鼠防办要求疾控中心认真按照《鼠疫全国重点监测试行方案》和《云南省鼠疫监测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实际,抓好《自死鼠报告及零报告制度》工作,扎实开展鼠疫监测工作,设立固定监测点,前后监测45个点(次),覆盖面达10个乡镇。1-12月布放有效鼠笼(夹)5324夹次,获鼠176只,室内平均鼠密度为0.85%,室外平均鼠密度为1.96%。完成鼠疫血清学检验368份,均为阴性。染蚤鼠数为172只,染蚤率49%。蚤总数143匹,动物昆虫检验均为阴性。鼠疫零报告应报告84旬,实报72旬,报告率为85.72%.

(二)农业植保部门定点开展农田鼠情测报工作,全年共设置鼠夹3600夹(次),有效夹3578夹(次),共捕鼠50只。平均鼠密度为1.4%。其中黄胸鼠捕获40只,占捕鼠总数的80%,卡氏小鼠捕获10只,占捕鼠总数的20%,全年田间种群数量出现一次高峰期,为今年的10月,鼠密度为3.03%,12月为低谷期,鼠密度为0。根据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今年农田鼠害为中等发生。

四、加强防鼠设施建设,狠抓综合治理

粮食部门在鼠害联防工作中,积极开展“四无粮仓”活动,定期检查粮库,不断改善仓储条件,推广科学储粮技术,全县国有企业在用仓库7幢,全部实现“四无粮仓”。共有粮食库存4103吨(混合粮),均达到“一符四无”粮食标准,“一符四无”粮食占总库存的100%。全县农村共有粮仓30285户,占全县农户的99%;达到防鼠粮仓农户的有27740户,占粮仓总数的92%。

五、做好预防性灭蚤防治监测工作

开展预防性灭蚤工作是切断鼠疫传播途径,保护生命健康的最主要措施,是鼠疫防治工作的核心。2009年,我县应灭蚤行政村52个,应灭蚤自然村499个,应灭蚤户数30285户,实灭蚤自然村499个,实灭蚤户数30000户,自然村灭蚤覆盖率达100%。全年共投放粘蚤纸21000张,获蚤1107匹,全年游离蚤指数为4.65%。

六、做好灭鼠防鼠巩固工作

县鼠害联防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灭鼠防鼠巩固工作,在全县设立了综合防治试点村10个,覆盖全县10个乡镇,占总村数的100%;卫生和农业部门按时开展了居民区和农田鼠情监测,今年52个村委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208次,治理环境占总村数的100%。食品行业、饲料加工、养殖厂等特殊环境单位均设有毒饵盒。

七、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我县2009年鼠害联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州卫生部门及各级鼠害联防组织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全县各级鼠害联防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以灭鼠为重点的鼠疫监测防治任务,认真落实鼠疫“三报”等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鼠间鼠疫的发生,达到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鼠疫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一是鼠疫防治工作人员不足,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现有监测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时期鼠防工作的需要。三是灭鼠方法单一。目前主要限于开展药物灭鼠,虽然近年农村出现了群众积极养猫灭鼠的好现象,但覆盖面太小,形不成大气候,影响了灭鼠的面积和灭鼠效果的巩固。四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宣传工作不够广泛深入,群众对鼠类危害及鼠疫防治的认识不到位,社会性灭鼠工作开展不够广泛。五是由于我县多年来未发生鼠疫,多数临床医务人员不熟悉鼠疫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疫情报告、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现场控制等预防控制措施,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又增加了鼠疫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因此,难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鼠疫在本地区出现并造成传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六是经费不足。今年州政府给我县确定的指标是3万元,而我县财政下拨却只有1万元,达不到责任书的要求,也给我县工作实际带来很大的困难。

八、今后的工作任务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思路。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突出重点,科学规划”的原则。在省、州、县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鼠疫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把鼠疫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投入,不断加大对鼠疫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保证鼠疫控制工作必需的经费和装备,确保鼠疫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完善鼠疫控制工作的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提高鼠疫防治工作法制化管理水平。

(三)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力普及“三不”(不捕、不剥食、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和“三报”(报告病死獭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原因不明高热和急死病人)等鼠疫防治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和鼓励疫区群众开展经常性的灭鼠灭蚤活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卫生素质,主动参与鼠疫防治工作。

(四)开展临床医务人员鼠疫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加强鼠疫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和鼠防队伍素质。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农民为主体,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社会资源,制定并落实优惠扶持政策,从年起,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关注民生,为民解困”为宗旨,坚持以政府为引导。

(二)主要目标

年,计划改造泥草房20116户,其中:一般户16632户,困难户3484户(包括农村低保户、重点优抚户、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基本解决农村泥草房问题。

(三)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节约高效。要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制订农村泥草房改造规划,实行整村推进。采取就地翻建、政策减免、社会帮扶、群众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方式,节约集约用地,降低建房成本。

2.示范引导,循序渐进。首先在经济基础好、砖瓦率较高和群众积极性高的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村搞好试点,进而引导带动和重点解决那些收入水平低、泥草房多和改造难度大的村屯。既体现对生活条件刚刚改善而又并不宽裕农户的扶持,又兼顾对收入低、生活困难农户的特殊照顾。

3.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开展农村泥草房的改造,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实施农村泥草房改造计划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实行民建公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搞强迫命令。

4.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改造农村困难户的泥草房,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因户而异,可采取修的以修复为主,可拆除的以砖瓦结构为主,条件好的农户可建大面积独门独房,困难户可建小面积连体房。

5.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实施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要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社会救助等项工作紧密结合,要对扶持农村发展的各项资金和优惠政策进行整合,形成合力,推进农村泥草房的改造。

6.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农村困难户的界定和补助标准确定,必须严格履行个人申请、群众评议、张榜公示、领导审批的程序,坚持标准和条件,防止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泥草房改造工程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切实维护泥草房改造户的利益,真正做到取信于民、让利于民、服务于民。

二、实施进度及标准

(一)实施进度

按照全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的总体目标,改造工作采取统一规划、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方式进行。

1.试点启动阶段为体现示范性和带动性,拟优先选择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鹿乡镇启动试点工作。

2.全面建设阶段试点阶段的基础上,对全区所有泥草房改造进行逐步推进。

3.收尾验收阶段全部完成所有泥草房改造工作,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进行全面总结、验收。

(二)建设标准

1.改造条件

本着“就房建房”原则,泥草房改造户必须有住房;

必须是年年底前户籍统计的本村户,而且能长期居住的农户;

农村贫困户要以民政部门认定的住户为准;

两户或多户住一栋的要以房屋产权人为准,只允许建一栋,其余户及非农户不在改造范畴之内。

2.建设标准

根据现阶段我区农村户均住房面积和结构,此次泥草房改造按户均40--60平方米安排,单位成本原则上不超过550元/平方米。民政部门认定的困难户原则上不超过40平方米个别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和2人以下的家庭,应通过连建的方式适当控制建设标准。农户有特殊需要、个人有能力筹措部分建设资金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建设标准。

三、试点安排

(一)时间安排

年启动试点工作。具体安排,月中旬完成组织动员和思想发动工作,组织编制泥草房改造规划;月下旬试点乡镇摸清底数;月协调资金,筹备物资。年月组织建设,月做好试点工作总结

(二)试点范围

根据省、市要求,区拟在省级新农村试点镇鹿乡镇启动试点,户数300户左右。

(三)补助标准

试点阶段,省政府按户均2000元的标准对困难户的泥草房改造给予试点资金补助,区参照省补助标准安排地方配套(包括资金、物资及政策减免)同时,积极争取市配套补助资金。对于省民政厅认定的农村分散五保户,重点优扶对象和低保户等困难户,每户按标准给予补助。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保证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有序推进,成立市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主管副区长为常务副组长,计经局、民政局局长为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区委宣传部、区计经局、民政局、财政局、监察局、国土分局、建设局、规划分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审计局、地税局、科技局、信用联社、残联、区慈善会、各乡镇(街)等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计经局。切实加强对这项工程的组织领导,为全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乡村两级都要按照区里的做法,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区域,同步推进。

(二)广辟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和积极因素,全力支持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补助;二是坚持以农民个人投入为主,区、乡政府以适当方式进行补贴;三是积极协调银行贷款,主要解决农民自有资金不足;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建;五是采取包保办法,形成结对子帮扶体系;六是健全群众互助机制,组织开展带动互助与义务帮工活动,促进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工作的快速推进。

(三)履行程序,严格管理。要严格履行农村泥草房改造的审批程序。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省、市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改委)制定的全省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年度投资计划,编制全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各乡镇(街)补助户数、补助标准。为防止出现补助资金到位不建房、个别困难户变卖建房物资等现象发生,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政府补助要由困难户个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农村困难户泥草房补助资金申请表》经入户调查核实和村民主评议,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报市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要切实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吉林省农村泥草房改造资金管理办法》保证专户专款专用,实行封闭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和抵扣。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程进度拨付建设资金,困难户领取建房资金(物资)后镇村要再次上榜公示。泥草房改造农户以划线、打基础作为项目启动的标志,完成后给予拨付补助资金。同时,改造农户必须明确完成时限及改造标准。

(四)制定政策,全力扶持。要紧密结合部门职能,制定扶持泥草房改造的优惠政策,形成举全区之力共同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的氛围。对列入泥草房改造规划的农户,原则上在农户原有宅基地上推倒重建,如确需重新选址建设,必须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经依法批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耕地的占一补一”可免缴耕地开垦费。对实行拆旧建新、集中建房,进行废弃地和宅基地复垦整理能够增加耕地的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给予必要扶持。列入此次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的项目,免收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提倡并鼓励建材企业,对实施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的农户,建筑材料价格上给予优惠。各部门要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实行集中一条龙办公,提供绿色审批通道,提倡由乡镇政府或村委会代办制。区各部门的扶贫包保对象和资金,要重点向泥草房改造困难户倾斜。

(五)精心组织,落实责任。按照省、市要求,泥草房改造工程住房、资金、权利、责任都落实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乡镇(街)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对已列入改造计划的农户,根据收入水平,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持和补助办法。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改造推进工作,确保如期完成泥草房改造任务。

计经部门负责做好全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的综合平衡和组织协调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抓好各项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

监察部门负责做好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实施的监察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农村困难户泥草房的调查核实和组织建设工作。

建设、规划部门要加强对泥草房改造的审批和规划以及建设指导,负责建筑设计、标准制定以及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尤其要做好对抗震设防区泥草房改造房屋的抗震技术指导工作,引导农民建设抗震安全的农居。

农业部门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负责落实好试点镇和试点村的泥草房改造任务。新农村建设资金,重点扶持泥草房改造。

林业部门对因改造泥草房需使用已到期更新的农户自有林和集体所有林,优先审批采伐指标,用于泥草房改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免收费用。

水利部门负责研究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衔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区内,优先做好泥草房改造困难户的自来水入户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负责落实好泥草房改造宅基地审批和土地整理复垦工作。

审计部门负责做好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资金的审计工作。

地税部门负责做好农村泥草房改造安民工程有关优惠政策。

科技部门负责结合泥草房改造,做好农居地震安全技术服务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农居地震安全技术服务工作。

信用联社负责融通资金,对农村泥草房改造中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优先提供贷款,研究泥草房改造中小额信贷政策。

残联要结合中央彩票公益金危房改造项目,与民政部门配合做好农村残疾人泥草房改造的组织实施工作。

慈善会负责做好慈善救助的发动和组织工作,广泛募集社会资金,支持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建设。

篇8

在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到乡镇,村,站所,园区,企业对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调研,总结如下:

市人大常委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执法检查以来,区政府农业农村局党组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具体方案,有会议安排,有检查,有总结。重点围绕标准化生产,“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质量检测,投入品控制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在乡镇、企业(集贸市场、超市、龙头企业)建立检测站(室)6个,制定完善了10多种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累计建设“三品”基地近10万亩,实现“三品”认证55家,无公害10家,有机3家,地理标志产品1家。建设规模化畜禽饲养场(户)30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占到80%以上;今年以来,共抽检蔬菜样品2100个,抽检畜禽样品85份,合格率分别为99%、99.1 %。总的看,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总体上实现了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调研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三品”市场所占份额较低。尽管涉及群众生活的农产品品牌数量已基本覆盖全面,可以满足生活需要,但品牌产品的生产规模还不够大。我区品牌产品草莓,,葡萄占百分之三十。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标准化生产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虽然农业标准化生产已推行多年,但是由于一些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和摊主,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按制度、规范、标准进行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不按农药施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采收农产品,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三是优质农产品市场认可度不够高。与大中城市相比,市场上还不能很好的体现出优质优价,多数按普通产品价格标准定位,走普通产品销售渠道。

四是监管手段薄弱。一方面,表现为农业执法力量薄弱。我区农业执法大队由于人员编制少,力量较弱,加之乡镇机构改革后农技推广力量减弱,自身监管服务功能缺位,已很难适应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检测监管较弱。有的镇办农产品速测机构检测人员配备不到位、设备精度差,致使存在检测水平低、检测比例少、时效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需要。

五是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目前投入的资金远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生产环境监测、品牌申报认定和市场准入检测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需要,亟待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的生产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倾向。不少农民未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生产中更多地关心成本多少、产量高低、价格贵贱、治理难易,而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尤其对“产而不自食”的农产品的生产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虫就打药,见病就防治,缺乏必要的诚信意识。

二是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组织实施。在现行的生产经营体制下,基本上是一个农村家庭就是一个初级农产品生产单位,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整个生产过程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全程控制,协调统一所有生产者的治理。这种分散的生产经营体制,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特点,各行其是的生产管理方式,加大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难度。

三是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多数是家庭留守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较慢,发生了病虫害,有的凭经验办事,有的跟在别人后面防治,造成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它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

四是开放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难以把好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准入门槛。无论是城区农贸市场,还是乡镇集贸市场,农产品销售比较自由,既有批发,又有零售,还有转手倒卖。这种农产品市场销售主体的多元化和质量失控,既使农产品不能很好的体现优质优价,进而影响到生产经营者创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的积极性;又使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监管难以到位,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仍可上市销售。

五是分段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增加了部门配合、无缝衔接的监管难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执法大对尚未建立,协调起来非常困难。同时一些流动商贩,以促销药品为目的不正确的病虫情报,诱导农户多买药、多用药,由于交易隐蔽,单靠农业部门监管难以到位。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既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搞好宣传教育。更好的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传播、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和生产知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树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

(二)加快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农产品的生产区域,科学划定“三品”生产基地,逐步引导农民成方连片生产,壮大生产规模,以扩大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同时,抓好产地环境建设,杜绝工业污染,控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农产品生产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要着重搞好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产品质量档次。

(三)切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首先,积极组织制订地方特色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让更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者有章可循;其次,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指导和服务,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切实将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技术送到农民手中;第三,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通过组织化提高规模化,通过规模化促进标准化,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为农民提供统一的有针对性的生产技术服务。

篇9

一、普查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建立国家与地方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提高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环境监测、环境监督和执法体系。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族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07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2007年度。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福建省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

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

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养殖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淡水及近海滩涂养殖场。

3.生活源

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单位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化肥、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城市(设区市)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

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沙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省里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全省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省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普查工作总体时间安排为2006年10月至2009年7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6.10~2007.12):

(1)组建机构(2007年3月~2007年8月)

省、设区市、县(市、区)逐级建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及下简称“普查机构”),抽调专职人员从事污染源普查工作。

(2)落实经费(2007年3月~2007年9月)

各级普查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编制污染源普查经费预算,向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申报,各级财政部门按国务院和省政府通知要求,核定经费,纳入预算,按时拨付。

(3)技术准备(2007年3月~12月)

--制定普查方案,确定普查技术路线,各地普查机构根据需要制定本地区普查实施方案(2007年3月~9月);

--开展污染源监测,各级环保局组织对占全省污染物排放量65%以上的污染源开展监测,污染源单位建立、整理排污台帐和原始记录(2007年3月~12月);

--制定各类污染源普查有关技术规范,编印普查技术手册(2007年3月~12月);

(4)培训(2007年8月~12月)

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各级普查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5)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聘用(2007年8月~12月)

各级普查机构从环境管理、科研、监察、监测等部门及行业、企业环保人员中抽调有一定业务能力、责任心强的同志任普查指导员,负责指导与审核普查员的工作;普查员可从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环保协管员、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及具有一定学历的社会青年中招聘,经考核合格后聘用。

(6)污染源清查及普查前的准备工作(2007年11月~12月)

各级普查机构做好普查表填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查企业及其它污染源普查单位的名录;普查对象要整理原始记录和台帐,核查主要生产设备的状态和生产能力等情况。

(7)宣传动员(2007年3月~12月)

各级普查机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印发“污染源普查宣传方案”,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宣传工作要贯彻普查工作的始终,包括全面普查和总结阶段。

2.全面普查阶段(2008.1~2008.12)

(1)各级普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普查单位进行调查和检查,要关注乡镇产业活动单位、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源,防止漏报,为普查资料的填报做好充分准备(2008年1月~2月);

(2)全省各普查单位填报普查表,市、县普查机构进行数据录入,各级普查机构进行数据审核、汇总(2008年2月~6月);

(3)省、市普查机构分别按一定比例对污染源普查质量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的地区要重新进行普查(2008年4月~6月);

(4)各设区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本地区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和汇总,报省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6月底前);

(5)省级普查机构汇总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报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7月底前);

(6)配合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省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抽查,基本完成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审核和汇总。(2008年8月~12月);

3.总结阶段(2009.1~2009.7)

(1)各级普查机构对污染源数据进一步校核、汇总,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建成污染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普查结果。

(2)各级普查机构进行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开展自下而上的验收和评比。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省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省政府成立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局,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主要职责是:

1.组织拟订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经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制定和组织实施全省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

3.组织开展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培训;

4.对各设区市的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

5.向省领导小组提交普查报告,根据省领导小组决定普查数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设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普查中,可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民委员会有关教育单位临时聘用部分普查员,并充分发挥农村国土、建设、规划、环保协管员的作用。

(三)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由全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分工协作。省环保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定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案,制定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工作培训,负责污染源的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阶段工作方案,并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地方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协调落实相关事项: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配合办好新闻会及有关宣传活动;

经贸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共同配合做好工业源的普查及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公安部门配合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建设部门参与生活源普查,会同环保部门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普查;

农业部门、海洋渔业部门、环保部门负责农业源的普查;

工商部门负责提供污染源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

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源、生活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的普查;

统计部门负责审定污染源普查表,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协同环保部门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省军区后勤部负责按全国的统一要求,组织军队、武警部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

(四)培训

省级普查办负责各级普查办负责人和骨干以及省、设区市级普查培训教师的培训。设区市普查办负责本级和县级普查办普查工作人员的培训。做到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要经过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五)质量保证

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规定,制定专门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文件,确定普查工作评价的标准,指导全省普查质量控制工作。

地方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当根据省里的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省及各地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组织调查。

(六)宣传动员

各级污染源普查办公室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通知精神和《全省污染源普查宣传方案》的要求,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

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重点调查产业活动单位应当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产业活动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

五、普查经费

全省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各市、县(区)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普查作经费并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污染源普查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省级财政安排的经费主要用于: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总体方案、编制各项普查技术实施方案;编印全省各类污染源普查表格、普查员工作手册和培训教材,对各级普查办负责人和普查骨干以及省、设区市级普查培训教师的培训;开展宣传工作;普查数据的汇总、加工、分析和建档;建立省级污染源动态数据管理系统;省级环境监测部门承担的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数据的采集、分析测试、质量控制。

各市、县(区)普查经费按任务分工由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主要用于:各地普查方案制定,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污染源的数据采集、分析测试和质量控制工作,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省级财政对享受财政一般转移支付的县、市以及财力困难的县、市所需普查经费给予适当的支持。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篇10

月日、月日国务院、省政府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专项整治第一阶段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面,我就市专项整治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高度重视,完善政策措施

(一)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立即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副市长主持会议,常务副市长从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突出重点、强化整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监管工作长效机制,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开展督导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等七个方面对全市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进行了部署。月日,市政府次常务会议听取了我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汇报。市长对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大整治、督查和教育培训力度;将公告张贴到全市所有涉及食品、药品单位和乡镇、社区。月日至日,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副主任要求各级各部门在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过程中,要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普及到每个百姓家中。月日,副市长听取了市督导组对县(市)区督导检查工作汇报,并对下一阶段整治工作和宣传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明确责任。根据卫生部等九部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明确质监部门加强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监管。工商部门依法加强流通环节食品添加剂销售单位监管。卫生部门依法加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和保管的监管。农业部门依法组织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商务部门负责食品流通行业管理,加强生猪屠宰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对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进行安全性评估,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加强食品工业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的行业管理,制订食品添加剂产业发展政策,指导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三)健全组织。市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20个市直单位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宣传工作方案等,明确专项整治工作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和细化工作责任。各县(市)区、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制定了方案,成立组织,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按照省、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各级、各部门、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

(一)对照标准,企业自查。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认真对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自查。查是否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是否以非食品添加剂充当食品添加剂销售;食品添加剂是否来源于有合法卫生和生产许可证明的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销售者是否销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特别是有毒有害食品添加物;饲料销售者是否在饲料中使用非饲料添加剂、使用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生产和销售者的经营资格是否合法有效;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销售者是否建立了进销货台账和索证索票等管理制度。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农业系统深入开展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药肥料、种子(种苗)等专项检查,做好以蔬菜等药物残留为主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并追溯非法食品添加物生产和销售源头。

畜牧系统推进奶畜规模化养殖,加强投入品监管。落实生鲜乳运输准运证明和交接单制度,严厉打击在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

质监系统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加大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提高抽检频次,扩大抽检范围。严格落实企业进货查验、生产销售记录、出厂检验制度,切实把好食品添加剂的进货源头关和使用关。依法查处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行为,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行为。

工商系统严把食品经营主体登记注册关,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坚持执法重心下移到所,监管区域任务到人,对责任区域内的食品经营者和各类商户进行巡回检查。严厉查处经营销售来源不明、非法渠道进货、标签标识不规范、假冒伪劣食品添加剂和虚假违法广告宣传行为。

卫生系统严查餐饮服务单位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台账记录等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行为。严厉打击餐饮服务单位违反《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要求、在食品调味料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以及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商务系统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督促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认真落实肉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检疫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强化药品经营企业的动态监管和现场检查,对全市原有蛋白同化制剂经营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凡不符合要求的,依法取消其经营资格。严查经营资质、购进和销售渠道,查清流向,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

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余家,查处不合格食品余公斤。

(三)严把“三关”,重治“瘦肉精”。把打击“瘦肉精”违法行为作为当前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严把“三关”,即生猪出栏检测关,落实产地检疫与“瘦肉精”同步检测制度;生猪屠宰检测关,推行屠宰生猪在线检测和抽检制度;外调生猪出境关,进行车车“瘦肉精”检测。对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五不放过”原则,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特事特办,严查严办,快速处置。对置若罔闻、失职渎职、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严格问责。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人员万余人次,检查排查企业家,抽检样品批次,结果全部为性。

三、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一)利用媒体、网络进行宣传。充分发挥“12315”、“1236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受理和处理涉及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非饲料添加剂、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的举报。在日报、晚报、电视台开辟专栏,开展食品安全公益宣传,营造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定期在新闻媒体公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二)利用食品安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五进”宣传。通过出动宣传车,制作宣传条幅、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咨询等活动,广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组织执法人员深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乡镇(街道),居民、社区,广泛张贴《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共发放宣传手册、彩页近万余份。制作宣传版面张,设立咨询台(站)个;张贴《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近万张。提高了广大群众鉴别、抵制假冒食品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

(三)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进行宣传。对执法人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人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标示管理规定》等知识培训,共培训食品从业人员班次人,培训各级执法人员班次余人。提高了执法人员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强化了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增强了企业守法意识、自律意识、诚信意识。

四、健全制度,很抓工作落实

(一)建立督查督导机制。成立个督查组,分包各县(市、区),常年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单位进行督查,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明查暗访,督查结果及时反馈、通报,收到明显效果。

(二)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向社会公布专项整治工作相关职能局的举报电话的举报信箱。对群众举报的食品案件,一一备案,认真调查,一经查实,对举报人实施奖励,对生产者严管重罚,列入黑名单,并对社会公布,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取缔。

(三)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制度。细化责任,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依法履行监管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对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和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依法严惩。

(四)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修订下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办公室,建立健全了应急组织机构网络,设立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明确应急处置事故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