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理论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建设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建设理论

篇1

关键词学科建设经济发展服务途径服务方式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发源地,是知识经济的动力源,是企业改革的驱动器,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孵化器和辐射源的作用,因而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中心。早在19世纪初,美国一些著名的教育人士就提出,用大学的人才优势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大学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的龙头工作,从其建设内容上来看,包含了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内容,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的内容决定了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属性。

1地方经济建设与高校学科建设的关系

1.1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所在区域高校学科建设水平

(1)财政建设资金的投入量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发展。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高等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主管部门,近几年虽然开始实行收费制,但这只能是对高校办学成本的一种补偿。所以地方经济的投入及对本地区高校建设的发展牵动作用十分重要。比如,我国地方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北京市等地区的高等教育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而在西部如、新疆、宁夏等地区,其高等教育发展缓慢。

(2)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宏观调控因素,特别是对地方院校。受地利、人和之便,高校培养的人才的出路和高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课题来源的主体是地方企事业单位,而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人才和科技创新这两个核心。因此,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出路及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1.2高校学科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直接推动作用

受历史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校的设立都是由所在部委直接设立的,并直接为所在行业的地方企事业单位服务,即行业办学,行业办学为行业服务的模式。如北京科技大学主要为首钢培养人才,湖北汽车学院主要为二汽培养人才。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痕迹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消除,高校的人才输出与科研服务对象相对固定。对地方的企事业单位而言,其主要的人才来源和帮助其开展科技创新的高校也是单一的。人才和科技创新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也就是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发展。

2学科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方式与途径

2.1科技创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途径

(1)开展基础与高技术研究,进行高新技术储备。基础研究与高技术研究是关于科学探索和高技术前沿的研究,是产生原始创新的重要来源,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先导和源头。任何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及其转化的实现,都是以基础、高技术研究的突破为前提的。

(2)与企业开展科技研究与开发。高等院校人才资源密集,科研水平高,实验手段先进,技术实力雄厚,学术思路新颖,而企业直接面对生产第一线,生产能力强、销售网络畅通,成果转化基础条件较好,所以与高校有很强的互补性,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同时,现在很多企业由于受自身独立研发能力的限制,或出于想节约成本,缩短开发时间,往往直接面对社会公开招标,而高校教师由于集多种优势于一身,成为这一行为的最大受益者。

(3)直接转让学科建设科技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成功率还不高,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也不健全,且起步晚、发展慢,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各行各业的短期行为比较严重,风险抵御能力也较弱等,这些都使科研成果转让和推广困难重重。

(4)直接参与重大工程。高校利用自身优势直接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重大工程建设。华中科技大学利用多学科优势,参加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农网改造工程、中国武汉光谷、政务信息化建设、武汉轻轨等多个国家和省市重点、重大项目的建设。仅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

(5)创办科技公司。在我国由于长期形成的企业专司生产、科研院所负责研究的模式,导致了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应用主体,缺乏技术的吸纳能力,使得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鉴于此,高校以创办科技企业的形式自我构建技术的吸纳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已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现阶段高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6)派驻学术和管理骨干进驻地方企事业单位。选派一批学术和管理骨干进驻地方企事业单位,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搞技术更新、产品开发,提高地方企业、政府机关的经营管理水平。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效果。

(7)政策、技术咨询。一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发的重大问题;二是开展决策咨询服务;三是开展科技中介服务;四是服务于地方旅游资源开发。

2.2培养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途径

(1)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产品进入市场,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如果“产品”滞销,将会严重影响学校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的支配下,长江大学按照“厚口径、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原则,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为社会培养8.8万名毕业生,他们广泛分布于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教育教学、临床医疗、行政管理、商业贸易等各个领域,很多已经成为知名学者、专家、基础教育骨干教师、管理干部和企业家。近年来,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突破20%。

(2)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科技成果推广人员。高校教师大多担负大量教学、科研及管理任务,不能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但市场又有大量需求,要解决这个矛盾,集中人员进行科技培训,就是最好的选择和最快捷的方式。一是承办政府和企业举办的培训班,让学员走进学校;二是课堂进企业,让教师走出去。

3结语

篇2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不仅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农村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农村自身的优势,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些都要求新农村建设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逐步提升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2.1新农村建设为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使得各级地方政府比以往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问题,也要求高校培养大批懂得“三农”实际的农林经济管理人才。为了使高校培养的农林经济管理人才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各地政府都积极与农业院校配合,为高校学生深入农村实际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以笔者所在的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学院与江西省多个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上世纪80年代起,江西农业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就已开始深入研究江西省县域经济、老区经济和鄱阳湖治理,并经常参与省、市、县等多级政府的决策咨询,为江西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世纪以来,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又与江西省多个县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在许多县建立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使得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深入到基层和农村的实际工作中去。

2.2新农村建设为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提供了素材

新农村建设不仅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实践条件,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以前所没有的,在以前的理论教科书中难以将这些新问题纳入讨论。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不仅仅给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研究对象,也为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的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没有书本现成答案的情况下主动去探索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灵活运用基本理论去解决复杂多变问题的能力。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途径

3.1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首先要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从硬件方面来加强实践教学。虽然农业院校自身往往拥有一定数量的校内实习基地,但是校内的实习基地并不能取代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校内实习往往达不到接触实际农村社会的目的。从本质上讲,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属于社会科学,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最好的场所就是广大的农村。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强的实践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依托当地政府,选取一些典型的农村作为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学校与校外实践基地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既有利于积累和利用历史资料,也有利于通过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提供条件。

3.2加强实践教学的软件建设

篇3

1水利项目建设移民经济评价的必要性

1.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后,这一理论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推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也开始研究制定了目标极为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只是在宏观上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显得比较笼统和粗放。而在操作层次上,区域性和地方性的发展战略并没有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可持续战略进一步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纳入到政府的各种研究开发活动中,从全局的发展中去通盘考虑,并认真在项目投资、区域开发等中制定政策措施,积极开展水利项目建设移民经济评价与分析,以此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评价,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1.2提高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当前,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各国都比较重视环境建设问题。早在1969年,美国就开始把环境影响评价上升为一项法律制度明确下来,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项目建设和分析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一般水利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的有效性却并不高。这是因为,在水利项目建设评价分析过程中,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对环境、移民等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而不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到水利项目建设设计和决策的。因此,把一些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与知识融入到水利项目建设的影响评价中,把影响评价进一步货币化,并与移民经济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直接影响到水利项目建设的投资决策,也会进一步提高移民经济评价的有效性。

1.3水利移民项目的特殊性

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的对象都是“人”和“社会”,这决定了其必将是一项十分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之一,政策性、专业性以及群众性都比较强。相对于一般的土木工程来说,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的实施难度就更大,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制约更为直接,可变因素就更多,不可预测的问题更为复杂。这就必然会导致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特别是移民生产安置的效果要达到规划设计的要求,难度相当大。而且一些水利移民项目建设工程,特别是生产开发性的建设项目,在实施以后不能立刻发挥规划的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等等。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移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很多具体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的实施情况来看,因为移民工程的特殊性,都不可能完全依靠强化实施管理来解决。

2评价方法与步骤

2.1评价方法

依据现代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与知识,环境、移民都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也比较清楚,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移民的生产安置等也是必须付出和投资的。而在传统的建设项目评价过程中,对费用投资效益的分析没有把项目对环境、移民所造成的损失纳入其中。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成本和效益分析模式认真加以修正,也即就是把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环境效益、损失价值、移民生产安置等纳入项目建设成本和效益分析模式。在分析模式中,效益应当包括项目建设实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移民效益等,而成本也应当包括建设成本、经济成本、环境成本以及移民成本等。

2.2评价步骤

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经济评价的步骤一般包括:审查所有建设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在项目寿命期内追加年度评价成本与效益,确定成本与效益;运用规范的投资标准,比较成本与效益;对关键的环境、移民以及财务项目进行理性分析,对于那些对投资标准产生重大影响的变量进行概率分析;风险和理性分析要扩展范围,包括不能评估的环境、移民成本与效益。

3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移民的经济评价

3.1水文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利项目建设工程建成以后,不仅改变了原来天然河道水体以及水文条件,而且还都会导致水文环境发生变化。这样,就会使原有的生物受到威胁,甚至有的鱼类可能会濒临灭绝。而且也会影响到微生物和鱼类的生长与繁殖,藻类的数量与种类,进而逐步影响到周围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最终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对人类的饮用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落实。一般情况下,对于水文水质的影响,我们要采取的不同措施和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与评价。诸如可以采取修建污水处理厂或清淤等技术措施解决落实,并根据产生的影响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效益分析与评价。

3.2土地资源的影响分析

水利项目工程的建设,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比如工程建设用地、蓄水区、滞洪区、临时住房等。一般情况下,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用地分永久性占用和临时性占用两种。而土地资源一旦被占用,就必然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与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用地的价值进行核算与评价。因为土地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如耕地、工业、商业、住宅等。因而在核算和评价土地资源价值时,应当根据各种用途所产生的效益分别进行核算与评价。水利项目建设工程一般都是建在农村或者比较偏远的地区,所占用的耕地面积比较大。所以,我们必须把水利项目建设工程占用耕地面积的价值核算与评价作为重点来分析。而所占用耕地的价值都是由其生产的农作物价值决定的。

3.3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分析和评价,水利建设征地移民对地区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收入等都有影响,对国家、淹没区和安置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由此产生的负作用。从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条件改善和功能恢复,以及移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改变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水、电、路、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配套,移民住房结构、住房条件以及居住环境的改善,安置地区学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配套和服务水平等。此外,移民对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新技术的变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3.4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在移民搬迁过程中,破坏植被引起的水土流失,使得地表植被以及资源遭到破坏,可能加剧局部水土流失。此外,通过现场监测和调查,侧重对移民安置区新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运行与管理状况、各项污染物治理及达标排放情况,以及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

篇4

传统水利工程对于国家、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得到防洪抗灾安全保障的同时,对自然的河流湖泊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由于大量兴建水利工程,改变了原有河道的自然形态,堤岸硬化、河流渠化现象严重,河岸泛洪区消失。这些改变使得洪水快速排泄,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无法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的储量。

2.对生态的影响水生动植物尤其是两栖动物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使其难以生存,水利工程隔断水域也使得鱼类的生存繁衍受到限制,水污染使水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3.对景观的影响兴建水利工程,局部损坏植被和影响当地生态,枯水季节两岸地区常成为垃圾聚集地,严重影响了水域景观性。

二、水利景观设计的水文化主题

人和水长期的接触过程中,人们以各种载体表达水和人的关系、人对水的感情,这就是水文化。缺乏文化就是缺乏灵魂,我们在水利建设中应该注意发掘和保存优秀的水文化,同时要宣传和发扬,这就构成了水利景观设计的主题。以淮安为例,将其概括为三大类:①以淮安水利发展过程和文化为主题;②以水和历史典故及人物故事为主题;③以水对地域民俗的影响为主题。

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洪泽湖为依托,创建了淮海、淮北抗日根据地。围绕这一历史文化和人物主题,通过景观元素保留和发扬洪泽湖水文化,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尊重。以主题为中轴,围绕主题而展开,这就需要我们在景观设计的前期对历史文献和地方文化充分收集和分析。

三、现代城市滨河景观和水文化建设

现代的滨河景观中要创造现代城市的水文化,要有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在塑造景观的同时,要展现现代水利风貌和科技,使得市民了解水利建设、支持水利建设、参与水利建设。设计方式一方面通过景观元素科学普及水利知识和文化,譬如滨河景观区建设现代雕塑(简介里运河的水利发展)、水文化展览馆(展示里运河水利历史文献)、现代景观小品(艺术形式展示水利科技设备)。另外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元素反映现代人和水的关系,譬如水上喷泉、水幕电影、音乐广场、水上夜景游览、焰火晚会、水上娱乐、水上比赛、水文化讲解等。

现代水文化在满足现代人对水文化的需求基础上,应更加体现现代科技的进步。淮安蕴藏着众多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这是前人留下的无价的景观财富。现代水利设计工作者必须有保护历史文化和发扬人文的职责。譬如里运河泵站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河道古城墙遗址,淮安水利设计院立即暂停施工,变更原有方案对文化遗物进行保护。淮安还是民俗水文化盛行的地方,古今就有金湖荷花节、涟水白鹭节、盱眙龙虾节等,淮安民间艺术淮扬菜、京剧荀派艺术、淮海戏、淮剧、楚州十番锣鼓、淮安蛋雕等,在水文化建设中应通过主题文化和设计元素对这些非物质遗产进行保护和发扬。

四、水利工程中的景观建筑

建筑是构成水利工程的轮廓、空间构图、标志的主体物。水利建筑,既是蓄水、发电、防洪、防涝、灌溉的载体,也是水利景观的核心要素,建筑的尺度、比例、风格、色彩以及它的地理位置和艺术造型使其成为一个水利工程的形象。水利工程中景观建筑涉及建筑力学、结构、给排水、电气、消防、自动化控制等,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景观设计师在水利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建筑的景观艺术形态和效果的表现。我国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建筑形态,就像方言一样各不相同,也象征一个地域的文化,建筑造型反映这个建筑的性格和地域。

淮安是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因此在水利建筑上能优先引用具有地域文化的建筑是今后水利工程设计中需深入探索的课题。

五、结语

篇5

针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得体(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不适时(最新前沿知识内容偏少,缺乏案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不科学(轻视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的考核)、教学定位不明确(专业划分不清晰,所有专业讲授同一知识)等问题,高校有必要开展案例教学。案例库创建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完善的系统功能是创建计量教学案例库的两大要点。

(一)案例库的建设计划

首先,从案例库建设原则、团队成员分工、案例覆盖的课程范围、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计量案例库建设的总体规划。其次,根据教学内容,优先选择与时间序列、面板数据、联动方程、二元离散、虚拟变量等主要计量经济模型相关的、有能力和条件编写的案例选题。再次,拟定编写每个案例的提纲,确定以下问题:案例是否难度适中、篇幅适当,能否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讨论;与教学进度是否匹配;案例类型是属于分章节专业型案例还是综合型案例。

(二)教学案例的撰写

首先,根据建设团队中各教师的专长及其所带教学班的专业进行分工,通过撰写、改编或购买已有经典案例等方式,收集、筛选相应类别的案例素材。要以案例标题作为唯一标识,尽可能涵盖案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其次,确定案例的逻辑结构,撰写案例初稿。应根据学生专业的背景设计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每个案例应配备相应的备注,指出注意事项或建议采用的计量方法、变量等。再次,初稿完成由编写者进行修改之后,交由案例库建设团队其他一线教师和管理实践者进行评阅,以考察问题设计是否恰当,用语是否准确。听取他人建议后,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案例。

(三)案例库的维护

应根据不同的选题或相应的计量教学内容,将案例进行分类,从每一类别中选取典型案例入库。要保证单个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目的性、可分析性、深刻性,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入库案例进行编号,编号要反映案例的开发时间、类别等。入库案例要定期进行鉴定和管理,案例库要更新及时。案例要反映最新的经济热点问题,案例库要及时添加相应的案例,提出新的问题和方法,更新原有案例的数据,改编陈旧的案例或淘汰与当前教学内容、经济现实不相符的案例,保持案例库的新鲜度和时效性。总之,要保证案例库数量丰富、门类齐全、更新及时、符合国情。

(四)案例库的课堂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理论讲解导入新课内容和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可选定某一典型案例,以此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学案例、掌握实践操作事项及实验中要达到的目标等。其次,学生分组就选定的某一案例选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组长负责分工,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函数形式、估计方法,准确判别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自相关性或多重共线性等问题以及软件操作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案例中心任务与新知识间的密切关系。再次,教师组织学生将讨论结果按照规范格式整理成大作业或实践报告,选拔优秀学生在课堂上报告案例的实现过程,并对报告进行讲评。好的实践报告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的课堂案例,供学生模仿和参考。

(五)案例库的网上教学实践

要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内容丰富的计量经济学案例学习网站,包括案例教学设计模块、网上案例管理模块和网上案例学习模块等。案例教学设计模块主要包括案例结构和教学评价。案例结构是描述案例内容、案例类型,提供案例辅助资料、设置案例分析报告的提交要求等,并设计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表,提高实践报告、网上综合测试成绩所占的权重。网站应该提供门类齐全的案例库,网上案例管理模块主要提供检索、添加、编辑、删除等基本功能。管理员可以为教师、学生分配不同的权限,引导其进行相应的操作。网上案例学习模块是提供相关教学视频、软件、课件、实验指导手册等资料,实现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协作交流工具。学生可以在线编辑案例实践报告,查看和点评案例实践报告,教师可以审定、展示优秀案例实践报告。

(六)教学案例的完善

通过总结和分析综合性案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建模思路。应鼓励学生将某案例的分析报告或大作业拓展后公开发表,参与校级、院级课题的申请,并考虑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案例教学结果,统计案例的选择情况及与学生专业背景的相关性,总结学生案例实践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并于每周一次的教学研讨会上进行讨论评议。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反馈,对所负责的案例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并修正案例库建设计划。

二、案例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这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课外作业、课堂测验、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大作业成果阶段提交等环节,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并针对学生作业、测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或点评,协助学生完成相关教学单元“吸收内化”“、理论加实践”的过程。根据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可设置5~6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进行检测,完成5个实验报告(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自相关性的检验与修正、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共包括10个小实验)、2次课堂测验、5次课堂讨论、3次大作业成果提交、2次团队合作、2次团队合作心得。成绩评定可以采取平时考评与期末大作业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平时成绩占40分,由教师根据课堂讨论、上机操作、课外作业和两次课程测验成绩,按10分、10分、10分、10分的权重评定。大作业成绩占60%(实验报告25分,大作业报告30分,团队合作心得5分)。其中,大作业报告与实验报告要面向团队进行评分,再以各成员在小组中的表现作为系数评定个人的得分;团队合作心得(最后一次的合作心得必须对每个成员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优缺点进行评价,并给出评分)直接面向个人进行评分。大作业成绩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计分。能够较好完成选题、数据处理、参数估计、模型检验、违反基本假设的修正、结果分析等过程的大作业,其得分为优秀。通过计量经济学案例库的建设和案例教学,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和教学效果:(1)形成满足不同教学层次需求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激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以适应数学基础专业与非数学基础专业、本科层次与非本科层次不同学生的需求与教学要求;(2)推动“问题导向型”、“双向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实施,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案例分析掌握建模的思路、步骤与要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计量经济学“经济政策实验室”的功能;(3)提供案例资料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丰富和发展教学内容,促进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协调配合,增强师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结语

篇6

CreatureofColorandConstructionEnvironment

[Summary]Colorplaysanimportantroleinenvironmentart.Itisthekeyvisualelementwhichbelongstoenvironmentart.Inordertomastertheuseofcolors,wefirstshouldrealizetheimportanceofcolorsandhavetheknowledgeoftherelationsoftheconfigurationofcolors,therelationsoffigureandqualityofcolorandsculpt.Andalsoweshouldthinkofthecombinationofcolorsandlights,thecombinationofdifferentcolors,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Ifwewanttoattachimportancetothecreatureofconstructionenvironment,wealsoshouldrefertotheexactlocation,thefunction,thenationaltradition,andtheculturalandhistoricalelementsoftheconstruction.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要创造具有某种思想情感的环境氛围,使它能动地陶冶人们的情操,或激起情感上的波澜,进而让人们情理至深地得到教益或愉悦身心,历史上都有许多经典的建筑环境艺术,威武壮丽的宫殿建筑环境、肃穆幽深的陵墓建筑环境,宁静深遂的古刹寺院建筑环境,高雅清秀的园林建筑环境,雄伟庄重的纪念性建筑环境,惨烈悲壮的烈士陵园环境,它们的创造都充分运用了形光色声各种感觉手段来为主题服务,其色彩的运用更是匠心独具。色彩在环境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色彩是环境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它和形、光等视觉元素一起传达建筑环境的信息及语言。它依附于其他元素而存在,又和其他元素紧密相连。色彩相对于其它视觉元素,更加直观和鲜明并且富有情感。

建筑环境创造过程中怎样科学化、艺术化地运用色彩,首先必须明确色彩的特性及几种主要的用色关系:色彩的对比关系及诱目性,建筑色彩与造型关系,环境色彩中各种色相的组合(配置)关系等。

一、建筑色彩的对比关系及诱目性

色彩在环境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方面是因为它附载在某些具体的物体上,通过这些物体形态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它在环境中处于背景色、相邻色等非常复杂的情况,色彩视觉效果常常取决于环境中综合色彩、形态和材料,以及色彩与光、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要使色彩让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感受到它的存在和魅力。

1.色彩的对比同化:在环境色彩中两种色彩互相影响,强调显示差别的现象,称做色彩对比。当同时观看相邻或接近的两种色彩时所发生的色彩对比,称做同时对比。如果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色彩属性有所变化时,还会产生属性之间的对比。如果色相和彩度相同时,有明度对比;如果色相和明度相同时,有彩度对比;如果明度和彩度相同时,有色相对比。两种色彩的之间必定存在差别,同时也必定产生相互影响。比如在黑底上的灰色看起来要比白底上的灰色更明亮。又如,在两张灰色的底图上分别画上密集的黑线和白线。黑线部分的灰色底图显得深,而白线部分的灰色底图则显得浅。

2.色彩的诱目性:色彩的诱目性实质上是目的色彩和背景色彩的关系,诱目性是区别于其他视觉元素的重要特性。环境色彩能够引人注意,就是因为色彩本身的诱目性,它使物体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诱目性”又称为“注目性”,它是指眼睛没有想看却不自觉的注意到某个物体。在环境色彩中,某个具体的物体或形态,有的从远处就容易看到,有的则不容易看到。前一种情况就是利用了色彩诱目性而引起的视觉效果。

建筑色彩的诱目性主要受到色彩的色相的影响。根据五种色光进行诱目性实验的结果,诱目性的排列次序是: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可以对于物体色彩来说,红色的诱目性要优于黄红色或黄色。因此交通标志用红灯就是利用了红色具有最强的诱目性,它比起其他的颜色来对交通有更大的安全性。黄色的诱目性也极强,常常代表着安全性和警惕性,设计师在室内设计中采用红色柱子,楼梯间、走廊的红色地毯以红色来创造醒目的效果。在景观色彩设计中也宜适当的采用些鲜艳的色彩,例如彩色的霓红灯光,利用诱色性作些色彩夺目的小品点缀,能吸引游人目光。

建筑色彩是否诱目,主要取决于它本身和它的背景色彩的关系。背景色不同,诱目性的色相也不同,根据主要色相的高彩度进行实验的结果:在黑色和中灰色的背景下,色彩的诱目性的次序是:黄色>黄红色>红色。在白色的背景下,诱目性的次序是::红色>黄红色>黄色。此外,冷色体系的色彩的明度对比是有效的,比较容易看到。但是色彩的明度对比大,并不代表诱目性一定强。另外,在设计中还要特别注意的一个特点——色彩在环境中是个动态的调和过程,色彩的诱目性不仅仅是单独色彩的鲜艳夺目,而且必须多考虑它和其他要素及背景的色彩的关系。在建筑中,人们将红色运用在住宅上,无论在平旷的绿地或是在茂密的树林里,都能耀眼诱目。由于红色和绿色的补色对比效果明显“万绿从中的一点红”,给人有一种良好的视觉兴奋感,同时也使得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

色彩本身并无美丑之分,色彩的魅力在于色彩与色彩之间关系的协调。发挥色彩优于其他视觉元素的特征,与环境氛围,建筑空间,形态构成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环境艺术。二十世纪开始被称为是进入“色彩的时代”,色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运用。“色彩作为当代人的全部生命感知本质的一个最普遍的存在,几乎影响到人类生命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

二、建筑色彩与造型的关系

造型与色彩是人类视觉艺术活动中两大构成要素,如何创造色彩与造型的极致表现是古今中外从事艺术工作者的标竿,在建筑环境工程中,人们关心形态造型比关心色彩更多,常常容易忽视色彩在空间造型上的特殊作用,常常认为色彩是依附于形体存在的次要因素,甚至误认为色彩只是一种装饰性的附加要素罢了。

色彩与造型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说造型是物体的躯体,色彩则是物体的衣表,二者统一整合就能充分表达该物体所具备的意义。建筑作为审美信息载体的视觉语言,通过实体的物质表现,以视觉符号组合的方式呈现视觉的价值。在建筑的造型语言表现中,色彩成为物体形态的表达工具及情感象征的要素,以其独特的功能且完善地配合,让人们便捷对建筑审美的分辨与情感的认知。

1.色彩与材质关系:物体造型构成的要素中与色彩息息相关的,主要是材质及加工程度和色彩的面积,色彩与材料本性、加工程度,对用色及其效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色彩是材料的天然属性之一,各种材料都有它的自然本色与自然环境有很强的亲和力。随着科技进步,材料科学的发展,用于设计中的材料日益增多,其中包括新发现的天然材料和新创造的人工材料。因此作为建筑审美情感表达的色彩,也更加绚丽多彩。而各种材料的质地、质感更加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

材料的质地是它的表面的粗糙或光滑的程度。有的材料表面质地有增强色彩的效果,反之,则有减弱色彩的效果。如纹理明显的暗色木材就可以强调其本身的色彩。有花纹的材料的表面适用刺激强烈的色彩,反之,适用刺激薄弱的色彩。有光泽的材料表面能强调其色彩的表现效果,凹凸起伏的质地则抑制色彩的表现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粗糙材料的反射率比较低,所以在粗糙表面的材料上的色彩看起来要比在光泽材料上的色彩浓重一点。反过来色彩对改变材料的视觉效果也有一定作用。由于色彩具有冷暖,远近,软硬,轻重的特点,将适当的色彩运用在某种材料上,可以相对的改变材料给人的感受。比如景观环境中的树桩造型的水泥墩,用暖黄棕色的涂料能将冰冷的水泥墩刷成很舒服的树桩色彩。运用色彩对比的铺地块体装饰地面,可以增加景观的美化效果,创造人们行走的乐趣,还可以成为环境中有效的视觉导向。

2.色彩的面积效应:客观的物像无论点、线、面、体一旦在视网膜上成像,都占有面积,没有面积就不能成像,没有面积就不会有形体感,所以视面积是色彩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视面积的大小对研究色彩心理的影响有较大的关系。视面积大,心理作用强;视面积小,心理作用弱。人对色彩的感觉及情感反应因面积不同而不同,而且差别是明显的。如:一平方厘米的大红,会使人觉得鲜艳可爱;一平方厘米的大红,则会使人感到兴奋激动难以安静;而当一百平方厘米的大红包围我们时,则会觉得过分刺激、烦躁得难以忍受及过分疲倦、令人不得休息,甚至会歇斯底里。

建筑环境工程中的室外环境,色彩的使用一般都是大面积的,面积对色彩的效果影响极大,色块越大,色感越强烈。一般情况下在小块色板上看来很清淡的色彩,一旦涂到墙面上可能会使人觉得鲜明和浓重,在建筑上使用颜色,除小面积以浓重鲜明的颜色作点缀外,一般应降低彩度,否则难以获得预期的视觉效果。

三、环境色彩的配置关系

色彩本身没有绝对的美或不美,应该说只有不美的色彩组织,而没有不美的颜色。它的美是在色之间的相互组合的关系中所体现,我们研究色彩就是揭示它的“关系”,强调它的“组织”作用,色彩配置关系中经常使用的主要有同类色相、对比色相、邻近色相、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等几种配置关系。当色彩配合的形式与人心理形式相吻合时,人就会感到和谐愉悦。

1.同类色相的配置:同类色相是指色距很近的色相,同类色相的配置既有色相上的同一基调,又有色调冷暖、明暗、浓淡的细微变化。是一种“大同”中有“小异”的同类色调和方式。它具有平和、大方、简洁、清爽、完整静寂的性格。最能使环境色彩取得整体协调和完美统一,常用于庄重而高雅的空间,它也可以使那些形态杂乱、陈设繁杂的空间得以整顿。

2.对比色相的配置:对比是两种以上不同个性的色彩的对抗程度,对比色双方不包括对方的色素,形成强烈、鲜明、活跃的环境性格,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运用感充满力感的色彩配置,在空间环境里要特别注意色块的“面积效应”,慎用大面积的对比色块和同等面积的色块对比,以造成色感紊乱。

3.邻近色相的配置:邻近色相的色距,介乎同类色相的短色距和对比色相的长色距之间。邻近色的组合,既保持色调邻近的亲近性,又显现色距拉开的差异性。邻近配置的色域较广,色彩的幅度较大,可以收纳的色相较宽,它在环境空间中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和宽泛的包容性。

4.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的配置:有彩色系的各种色调与无彩色系的黑、白、灰都很容易取得和谐的视觉效果,无彩色系显得平静、素雅。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的配置既可避免无彩的过分沉寂,也可避免重色的过分喧闹,在环境艺术中不论是建筑单体还是内部空间环境,都运用的非常广泛。

建筑环境色彩造型设计,所遵循的色彩配置结构原理,必须综合考虑建筑所处的具置、面积、环境要求、功能目的、地方民族传统、服务对象等因素,根据建筑所传达的不同的信息与意义作整体规划,应用色彩的特性来为建筑所传达意义服务。

四、色彩对建筑环境的创造

色彩可建立在建筑形体之上以传达人们认知情感,色彩对视觉效果影响是十分强烈的,它往往给人非常鲜明而直观的视觉印象,同时它是建筑造型中最直接有效的表达手段,它使建筑造型的表达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

在建筑的活动中,往往会受到功能、造价、技术以及设计规范等多方面条件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以致建筑往往难以摆脱平庸和单调,而色彩的使用则为建筑提供了创造富有独特魅力的建筑环境的可能性,为建筑增添了难以言表的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建筑造型大大的丰富起来。

1.对空间层次关系的再创造:运用色彩远近感的差异可以对已有空间层次加以强调,可利用适当的色彩组合来调节建筑造型的空间效果,并对建筑的空间层次加以区分,增加空间造型的主次关系,建立有组织的空间秩序感。

2.对空间比例关系的再创造:建筑的尺度和比例一般受地段的条件及建筑面积的制约,建筑立面上各种构件的尺度和比例也是由各种具体条件所限定,建筑师应该满足这些要求,但适用的尺度与比例常常会和建筑造型的审美意愿发生矛盾。通常可以运用色彩造型的方法调整建筑形体和界面比例。对建筑中同一性质的表面施以不同的色彩可以使尺度由大划小,造成适宜的、或较小的尺度,给人以亲切、精美之感。反之,也可使若干个零乱狭小的空间立面用统一的色彩组织起来,以达到对空间比例的重新划分与组合。

3.材质的表现超本质的创造:建筑是各种材质的集合表现,材质是反映建筑造型界面的基本特征,色彩的表现可以对杂乱的肌理得到整顿而变得统一协调,也可以使得过于平淡单调的材质变得丰富多彩,超过材料本色的表现力。

篇7

环境心理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需要的。环境即为“周围的状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川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的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的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工作。在当今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下,人们对办公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上班族每天处在办公空间的时间已经多于在居住空间的时间,办公空间成为上班族的第一环境,这就要求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所以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上,很多企业都要求设计者的方案充满人性化的元素。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受到了崇尚以人为本、个性张扬思想的诱发,也受到了企业民主化管理模式的催化。办公空间顾名思义是人们用于办公的场所。其空间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因此,从室内设计的角度分析,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应根据办公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的情况,来合理地划分布置空间,还要考虑灯光、色彩、噪音、材料等是否适当,努力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办公环境,给人以视觉上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1.空间尺度与形状一一秋序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化设计不断挑战办公空间的传统设计。对于办公空间而言,它的人性化设计应该延伸到工作者使用的各个角落,“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贯穿设计的整个过程。空间尺度的大小主要是根据房间的功能使用要求来确定的。人作为使用者,其使用需要和心理感受决定着办公建筑的空间尺度。工作者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于集中精力和独立思考。不同形状的空间,往往给人不同的感受,在空间选择上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考虑,而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已经为这些考虑提供了可行性。巧妙地利用各种空间形状的特点,可以有意识地将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某个确定的方向。在空间的面积以及形状确定之后,办公空间的布局要展现一种秩序感。这是办公空间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可以利用玻璃、镜面、空间流通、隔扇、镂空的隔墙等方法来联系室内空间,通过家具、陈设、绿化布局来点缀与分隔空间,借助天花板和地面的高低错落,各种维护面的引导和延伸,台阶、室内绿化的层次和夹层悬空的穿插来分隔空间,这些方法彼此呼应,达到较为理想的艺术效果。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希望从禁锢中解放出来,假如在一个空间中从一个区域往外看的时候能觉察到其他人的活动,将给人精神上的自由感。这说明人类的交往活动是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矛盾统一,应该科学处理环境的开放程度与私密程度的关系。在小空间的处理上,最好部分敞开.以便与大空间取得联系。凡是人感到舒适的空间基本有两个要求:首先是一个较小的、封闭的空间,可以作为人的依靠;其次人可以通过它开放的部分看到另一个较大的空间。r21例如,目前在办公空间设计上常用的错开式空间布局、景观式空间布局、工作站式空间布局等都体现了共享空间、个人空间与小集体组合空间并存的设计理念。按功能、机构的特点划分,利用家具、隔断等进行适当分隔,这种办公空间适应整体合作与个体创意的工作模式,适宜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的需要,充分体现了设计中的人性化原则。

2.色彩的运用一一和谐感

色彩除了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在目前办公空间的设计中,往往只注重对空间尺度及建筑材料进行选择设计,而忽略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合理选用适宜的颜色是设计当中首要的问题。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不同。而色彩本身是一种形象艺术的浓缩语言。实践告诉我们:人体对色彩具有温度的感觉。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颜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条件反射感受和联想。比如,从红、橙、黄等暖色会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和太阳给人的温暖感,可以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白、蓝和蓝绿等冷色会使人联想到冰雪、海洋和林荫而感到清凉。学者们的研究表明,暖色系给人温暖感,可使血压升高,脉搏加快,从而使人产生兴奋的感觉;而冷色系给人凉暗感,可使血压降低,脉搏减缓,在心理上起镇定的作用,其中蓝色深沉,紫色稳定;而绿色对人心理不产生任何刺激作用,使人总感到舒畅亲切。有实验结果证明:绿色在人的视野中约占25%时,心理情绪最为舒畅。基于色彩的彩度、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可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明度高的暖色有凸出、前进的感觉,明度低的冷色有凹进、远离的感觉。传统的办公空间中常常使用灰色调,目的是使企业保持一种中庸形象。而现在为了展现公司的个性,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思维,现代企业更喜欢使用一些鲜艳明亮的纯色。不同原色配合能更多地提供醒目的色彩搭配,企业结合自己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色彩方案,甚至作为Cl计划中的一部分。办公空间色彩的配置一般依照“大跳跃、小和谐”的原则。’31大跳跃指办公室之间的色彩变化,但每间办公室的门窗、桌椅、地板甚至办公用品的摆放都要保持自己的整体和谐,体现小和谐的原则。办公空间色彩的设计应该满足功能要求和空间要求,充分体现与空间功能性格特点相协调的特点。办公空间的色彩设计不宜过于单调,实验证明单一纯度较高的颜色,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但是如果色彩搭配得不和谐,色彩的失衡也会加重人的疲劳,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办公空间环境色还是应该以低纯色为宜。

3.灯光设计一一舒适感

人性化的光环境照明将传统的整体照明改变为一般照明(背景照明)与局部照明(工作面照明)相结合的方式。局部照明的控制将成为设计中种重点。传统意义上的照明方式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平均满意程度来设计的;这种类似于“平均分配”的设计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工作人员个体对光照舒适度的要求。在新的照明设计中,一般照明仅提供整个环境所需的最低照度水平,例如交通空间所需的照度要求。局部照明采用可调光灯具,每个人可以通过遥控器调节局部光环境,这样大大满足了个体对光照舒适度的要求。光的色调设计也将由完全的冷色光办公改变为冷色光中加人一些暖光源。根据调查表明,在完全的冷光源下办公,人员会产生一些不适感。通过冷暖光源的共同使用,可以创造出一个类似自然光的环境。适度的装饰照明对调节工作人员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起到有利的作用。另外,通过灯光的变化与环境的结合设计可以限定出不同的功能空间,同时光还表现出一定的装饰内容、空间格调和文化内涵。例如,在休息空间和会议空间中设置一些装饰照明,可以丰富空间的内涵,增加空间的艺术性。

4.声音环境设计一一轻松感

声音环境也是环境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人处在工作状态时,总是希望自己所在空间是安静的。所谓安静,是追求声音环境的舒适化。『41目前,办公空间声环境的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确保安静免受打扰的工作环境,二是创造快乐的音乐环境。由于办公空间大量使用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和空调,会形成噪音,所以办公空间设计上一定要考虑到隔音性能。办公室要有良好的隔音设施,空调和其他设备也要考虑装上良好的消音设备,特别是用于讨论公司内部商业机密的会议室必须保持一定的隔音性能。从噪音控制范围来看,正常的噪音控制水平为42-48分贝。过低分贝值造成声环境死区,会使人感觉到紧胀压抑,同时为了避免职员之间的低声谈话被其他人听见,所以办公环境需要配合人工混响发声,在开放式的办公空间,可以通过扩大敞开办公的面积来形成没有空白声音的混响背景。在空间上要求平均每人的工作面积为10平方米,相临两个人的座位距离不少于2.5平方米。151创造办公空间的音乐环境可以采取提供描写大自然的背景音乐,甚至午休期间可以提供瑜咖冥想的减压音乐,使工作人员放松身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材料的使用同样体现人性化的原则。现代化的办公空间环境设计不再将重点放在昂贵的镶嵌和华丽的大理石饰面上,而更多地重视利用材料塑造人性化场景的作用。这样场景布置的造价相对低廉,但却能营造出良好空间效果,也较容易更新。一些天然环保的材料,如青石、卵石、砂子,甚至是草坪都可以引人到办公空间的场景设计中。现代材料与天然材料相搭配将产生一种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科技相互协调和相互映衬的人性化特色。开放的视野、自然的视觉引人,采用一些透明、半透明的玻璃隔断以及大面积落地窗户,使得工作者在办公室一样能够享受到户外的自然美景。在辅助空间的设计上,作为辅助空间的咖啡厅、休息厅和餐厅是员工工作场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辅助空间将给工作人员带来一个轻松、休闲的环境,有利于他们减缓工作压力,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笔记本电脑在办公楼的任一处地方上网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辅助空间的功能发生一些动态的变化。所以,在辅助空间的设计上,比如灯光亮度的调节等方面给以人性化的保障,形成全新的动态办公的新概念。在人性化的家具设计上,不得不考虑高科技下产生出来的诸多设备。使用标准产品的数量将会极大减少,符合特殊需要的、灵活可变的家具产品将不断出现。办公桌椅已不仅仅具有其名称上的功能。比如新型的办公椅根据工作人员的背部状态可自动调节靠背的弧度,而文件柜将采用一种更易于查取、分类的馅饼状网架式结构。多功能的办公家具,以及移动方便、可任意拆分组合的积木式家具将成为一种趋势。一个组合式的会议桌将会比一整张的大会议桌更能有效地利用空间,尤其是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这种积木式家具分开的时候可以作为单独独立的洽谈桌椅或办公桌椅,合起来时又能成为一个大的会议桌,使空间的划分更具灵活性。另外,家具可设计一些供使用者自已装饰、更新的部件,就如同手机彩壳一般可以随意更换,这样的家具更能满足一些特殊行业(如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工作人员个性化的需求。

篇8

关键词:水景设计;水的特性;景观空间

Abstract: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long before it started to pop scene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and water scene in the residential quarters of the popular with China's residential commercialization operation has got a lot of development. In our overall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 under the premise of city life rhythm speed up day by day, the city for development of increasingly nervous, building to height, centralized development, natural environ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by serious pollution, city residents more eager to close to nature, close to the water, the hope can with their zero distance contact. Therefore, water scene residential area gradually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of purchase. Shenzhen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s superior, the mountain, is rich in water resources, climate and humid and developed economy, for residential district water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vides plenty of conditions,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our country also reached higher level.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scene about, with everyone to discuss and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and its landscape space build.

Keywords: waterscape desig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Landscape space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案例的引出

深圳华侨城波托菲诺二期纯水岸是深圳现代住区水体景观设计的成功范例之一。

该项目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二期纯水岸位于波托菲诺的腹地,地形绵延起伏,7万平方米的天然湖泊燕栖湖穿越其中,对面环以苍翠浓郁的荔枝林、高尔夫球场,北侧是已经建成的天鹅堡一期,西侧紧靠主题公园欢乐谷。区内空气清新,含氧量高,自然环境条件得天独厚。

1)设计理念:

以意大利海滨小镇PORTOFINO为蓝本,设计中融合了西方古代建筑和现代社区的特色,根据原有的自然环境特色,创造了一个以水为媒体的主题水岸小区,追求自然,享受自然,回归质朴。

2) 水景设计:

通过对基地自然环境的充分研究及分析,遵循开发营销的策划理念,设计上注重利用水体景观、硬质铺装、植物等多种造景元素,通过不同的水景处理方式既表达了东方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也体现了西方人的“维理”观念的特征。

线形带状水景的营造:从入口广场开始,沿着休闲步行街漫步向前,途经圣菲诺钟楼,穿越水岸广场和码头,一条轻松而令人陶醉的线状带状水景印人脑海,总体格局反映出纯粹的意大利广场式布局和建筑装饰风格。拾级而下,一缕水带在广场中部集结,黑色石材汀步交错浮于水面,细雨落下,溅起圈圈涟漪,风情、雅致是整个住宅小区的焦点和精华所在。尽端高大的钟楼偏向一侧,形成整个景观轴线的高度控制,与远端开阔的湖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自然式水景的营造:燕栖湖与天鹅湖水脉相通,设计中有效的利用燕栖湖水面资源,一方面尊重其自然式布景,另一方面结合建筑形式对水面轮廓进行了部分梳理改造,局部拓宽和挖进,整理邻水界面。这样不但加大了湖岸线总长度,而且增加了水面的空间节奏感,消解了两岸较为硬质的景观物质;湖岸由叠石砌成,被各种自然植被覆盖,野趣横生,水面上根据高差设计了两处叠水瀑布,为止水如镜的湖面增加了无限的动感;湖水边缘自然延伸到了的TOWNHOUS的四组水庭、会所和泳池,沿着湖边或绿树成荫的小码头,以缓坡形式慢慢淹没深入湖面的入口广场,长长的木栈道顺着湖岸向水面延伸……水体、建筑、植物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整体。

点状几何式水景的营造:除却以上较大的水景以外,水景住宅区中还有分布于建筑组团内部的点状几何式水景。这些水景体量虽小,但形态各异、风情万种、极富趣味,或是用麻石雕琢而成的吐水石面,或是由弧形水台而形成的瀑布,或是刻有精致花纹的圆形铜质水钵与八角形的水池的组合体布置在各轴线的交汇处,甚或与燕栖湖连成一个整体。

3)水景与人工要素的和谐处理:

人具有亲水性,喜欢和水保持近距离接触,用心身去感受它的声音、气味、形态,去触及它的流淌、轻雾湿润及柔和,去真切感悟它的精、气、神。在宽达5米的木栈道上面设有临湖的休闲椅,人们临湖而憩尽情观赏湖面大自然的美景;水岸广场延伸入湖水的缓坡,以及由青石板和鹅卵石铺砌而成的休闲码头,既强化了港湾效果又让人们与水产生了直接的联系;湖畔步道满铺方砖,临水的休闲咖啡座,漫步湖畔,湖水的静谧和智慧沁人心肺;凭栏远眺,广阔的水面延伸远处;极目燕含山的翠绿葱茏,涤荡胸怀;临街品茗,舒雅惬意,轻快灵透。为了渲染地中海风情,使水面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设计中注意人工要素的选材和色彩的匹配。青石板、鹅卵石、亚光面花岗石、砂岩是园路铺装的主要材料,水池的池底则以小块的花岗石与鹅卵石拼砌而成,栏杆、灯柱、花盆等配件多以铸铁、原木、陶土等原始材料做成;色彩上为了表现热烈的海滨气氛,采用了一些强烈的对比色,远远望去,在青山绿水的烘托之下显出油画般的效果。

3)水景与建筑规划及设计的有机结合:

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也充分考虑水景的引入。布局上采用“中央低,周边高”的形式,临湖位置布置Townhouse和低层公建,以减少对湖面的压迫感;基地的北侧则布置高层的住宅建筑,使我们可以既可以欣赏到湖景,同时又在成为小区中心的屏风;组团之间采用了“Z”字形的建筑拼接手法,形成较为完整,具有亲和力的内部空间。多层住宅因体量相对较大,在保持坡顶形式的同时,又融合了部分现代设计元素,色调以明黄为主,线条简洁明快。户型设计考虑以湖面为主要景观元素,强调舒适性和景观面,270°超宽双层观景阳台使得温柔宁静的湖水成为日常居家风景。

二.水的特性

我们通过对上述案例的研究分析,水体景观在我们的居住小区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水体景观营造的好坏,成为一个楼盘品质的重要评价因素。

清晨推开窗,能呼吸清新的空气,能听到婉转的鸟鸣,在夕阳西下,沐浴在如梦如诗的风景中,抛开尘世的烦恼,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智者乐水”, “园有水乃活”水体的注入使人类更加亲近自然。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水让人欢快活泼,给人以动感美……下面将更详尽的谈谈水的特性。

可塑性:水是一种连续的物质,无形而消极,本身没有固定形状,但通过容器或喷头,却能塑造成多种形态。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欲环绕,欲肥腻,欲喷薄……”,就极为详尽地描绘了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

声、色特性:水,本没有自己的声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余空气的多少决定了水的声音。涓涓细流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水声,瀑布、海浪发出的轰鸣都有益于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水虽然没有颜色,是透明的液体,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阳光的折射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颜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流动性:地球的吸引力使水从高向低不停地流动,这种位移的变化使水处于不断在运动中,充分体现出水柔美、活泼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涌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状态带给人强烈的视听感受。此外,“风”这一大自然的动力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动,在平静的湖面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一派诗情画意。

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绿、晴空和建筑交织变幻,视野收放开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莹,色彩缤纷,将建筑环境衬托得如诗如画。

三、水景空间的营造

空间的层次:水景作为视觉对象,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其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可以灵活组织成各种点、线、面式的水体景观,通过不同组合的方式形成三维立体空间;并利用周围的环境,充实空间,起到点景、对景、障景、借景、背景的作用,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空间的拓展:规模较大的面状空间,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间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界限,延展了空间范围,有助于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仅给水面带来光波的动感,使水面产生虚空间,产生开阔、深远之感。

空间的延伸及引导:小规模的水面或点式水景,在环境中起着点景作用,构成空间的视觉焦点,从而起到引导作用,其布置较为灵活;并且这样的水景更容易营造及管理,易与人直接产生戏水活动,不仅增强了对景观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也满足了人们亲水的心理。

水是人类不可缺的一种资源,亲水是人的天性。在水体景观的设计及营造中,我们不仅要竭力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还要运用多样的设计手法和措施去拓展水体的空间特性,延伸和引导景观空间,用前沿的创意理念去多样化地丰富我们的生活居住景观环境内容,达到活化空间、创造情意,让我们的居住空间及环境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结语

篇9

从理论上讲,经济伦理实质上是以人类社会实践中某一特殊类型道德伦理问题———即经济生活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为主题对象的伦理价值研究。它所关注的首先是人类经济活动本身的道德基础、道德规范、道德秩序和道德意义问题,其次才是为人们寻求合理有效的经济伦理策略或决策提供必要的伦理咨询或伦理参考,从而最终为人类及其社会的经济生活或行为达于既正当合理又合法有效的状态,提供独特而具体的伦理价值解释。所谓经济生活的道德维度,主要是指规范和调解人们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基本的经济伦理规范和道德原则,以及这些伦理规范和道德原则的作用方式与作用限度。实践证明,人类经济生活本身存在一种道德的维度,因此,人类经济生活本身具有特殊的道德意义。从一般意义上看,人类的经济生活具有天然的合(人类)目的性;同时,人类经济生活本身还具有天然的社会性。人类的经济生活或活动的社会性,表明任何人的经济行为或活动都不可能是纯粹个人的,即便是在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也不存在绝对个人性经济活动或行为。且仅当人们运用正当的手段获取这些价值物,并用合理的方式来使用这些价值物时,以获取和享用这些价值物为基本目的的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才是合乎道德的,其道德意义才是可认可的。这就是我们确立人类经济生活或活动之内在道德价值的基本准则。同时,实践也证明,人类经济活动或行为不仅具有其内在的道德维度,而且也需要相应的道德伦理规范作为其外在约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伦理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增强了人们的改革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我国社会的渗透也进一步加大,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多样化趋向。总体上看,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多数人具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但又不可否认,基于现代化、网络化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诸多变化、方便甚至太多的诱惑,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性下出现的某些经济失灵现象,故而今日之中国,的确有一些人群已失去信仰,有些人伦理道德水准极其低下,如在经济活动中屡屡出现的见利忘义、欺诈勒索、假冒伪劣、官商结合窝赃、销赃等等不良现象。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固然说GDP增长是物质层面的,是伦理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基础,但实践一再证明“衣食足”不见得就“知荣辱”,“仓廪实”也未必就“知礼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并非同步发展,所以精神层面的反作用是永远不可忽视的。事实证明,经济发达地区在我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加强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伦理道德建设更凸显其重要性。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法规、法则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完善程度的情况下,受市场竞争规律的自发作用影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无序行为往往乘虚而入。之所以说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伦理建设问题更重要,就是要提醒人们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要首先考虑到如何做才合乎市场经济的法规、法则以及经济伦理道德等规范和要求。否则,会造成社会伦理道德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积重难返现象,久而久之将会影响经济发达区域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和不断进步。

人本管理视域下经济发达地区伦理建设的构建

人本管理要求从人的本源价值出发分析问题,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公共伦理道德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效,甚至有的相比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对社会公共伦理道德建设则更加重视,人们的伦理道德素质近年来确有很大的提高。但经济伦理道德建设并非一般的思想道德建设,它随时会和人们的经济利益驱动力发生冲撞,需要靠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并要采取一定的形式,还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参与,以提高广大社会公民的经济伦理道德整体素质为目标。所以,首先要对经济伦理道德主体进行教育,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保证市场规则的实施。其次,进行团结协作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的教育,提倡用正当的手段开展合理、合法的竞争,保证市场竞争规则的实施。再次,进行诚实信用、平等互利的教育,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市场交易规则,从而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有鉴如此,试就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伦理道德建设构建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建议经济发达地区对企业及经营管理人员开展经常性的经济伦理道德教育和知识培训,可以由政府组织建立由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经济发达区域企业伦理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经济伦理道德建设监督和褒奖机制”,对企业相关人员定期开展企业伦理及经济伦理教育培训,并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进行培训考核及监督、褒奖,形成良性循环的行业经济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从应用伦理学的角度讲,企业伦理也称商业伦理,一般是指蕴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生活活动中的伦理关系、伦理意识、伦理准则与伦理活动的总和。具体而言,企业伦理首先是一种经济伦理,但它又包括企业的文化、企业家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产品的建设、机构的机制等多重企业社会因子。企业伦理涉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什么要存在、企业将以什么方式和途径存在等重大战略问题,故企业伦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本质的因素。企业伦理关系包括:企业与投资人(股东)、员工、消费者、合作者、竞争者、媒体等的关系。企业伦理意识包括:企业的道德风气、道德传统、道德心理、道德信念等。企业伦理准则包括:营销准则、分配准则、生产准则、信息准则等。企业伦理依据其发挥作用的适用范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企业伦理,二是对外的企业伦理。对内的企业伦理即是针对企业家与受雇的员工,即劳资双方的关系谈伦理原则。劳资双方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主要有:企业老板的心态;劳资双方应有的共识。对外的企业伦理,一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是守法与不守法的关系。二是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生产企业,应该考虑到环境卫生及环境生态的维持,顾全社会利益。三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确保消费者权益是企业对社会个人的伦理责任,所以要求企业自觉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四是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企业间应该恪守公平竞争原则,建立互信双赢的理念,以求发展自己,谋取利益。五是企业与其自身发展的关系。企业家应该认清对社会的责任,以卓越的产品为目标,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繁荣。至于建立经济伦理道德建设中的监督和褒奖机制更为有必要。因为,中国的舆论监督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企业经济伦理道德建设不仅要从法规、制度上给予保证,更要从现实出发,从对社会、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来认真地对待社会舆论监督工作,建立一支稳定、可靠、高效的企业经济伦理道德建设与监督队伍,这是搞好企业经济伦理道德建设的基本保障。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数量繁多,如果对每个企业加强教育培训,又有必要的监督途径,使得大家都能自觉遵循企业伦理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那么,一定会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伦理道德建设。

(2)加强对经济发达地区公民的经济伦理道德理论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的经济伦理道德意识。这一方面靠各种媒体的舆论宣传教育,强化经济伦理建设的社会舆论导向,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的宣传、教育。把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纳入公民教育的总体框架,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宣传教育活动中。也可用一些诸如“经济伦理活动日”、“道德伦理宣传日”等造势策略,并将其坚持下去;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一个健康高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环境。每一个公民个体的经济伦理道德水平得到了升华,这些地区的经济秩序就会步入更加成熟的轨道,经济秩序带动社会秩序,长期以往就会形成同步发展的良性环境。

篇10

关键词:工程项目建设;经济管理;措施分析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愈来愈突出,尤其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行情。根据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问题,使相关建筑行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由此,在工程的项目建设中,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对项目建设的造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完善人民对其的需求。需要对相关的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方法进行更多的开发、利用。

一、关于对工程项目建设经济管理概念的基本认识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经济管理,主要是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管理工作者以实现建筑企业对经济预期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并且对一系列经济活动所做出的指挥、计划等流程的操作过程。在项目建设中的经济管理,也是受建筑工程的业主所委托的意向,对整体工程项目做全面的、规范的管理。以及通过实际的操作方式将工程项目建设在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之下将其实际效益放到最大。

二、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容易影响经济管理的不利因素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经济管理中,经济管理的实际操作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工程项目在经济管理上的效果。较为明显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作为说明:(一)缺少相关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在大部分的工程项目建设中,许多管理人员没有对工程的成本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他们片面的认为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是相关财务部门的一个管理环节,相关的成本管理是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这种意识会使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当中的相关技术施工人员在工作的同时,只负责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以及工程质量的管理上去。这种局面整体来看,是各个部门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但是在成本管理方面没能有效的进行。倘若,在实际的项目建设中,要是一昧的赶工期,随意的添加相关的建设设备和工程施工人员,会使得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成本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如若工程的技术施工人员在对工程进行技术管理的时候,没有选择符合实际工程情况的施工工艺,也会给工程项目建设带来成本上的增加。(二)缺少对成本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分析。在工程项目建设实行成本管理时,前期的相关招投标活动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能够推进整体建筑工程的发展进程。在招投标的活动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员只是一昧的追求招投标活动的最终结果,以致于忽略了招投标活动在成本上的消耗问题。在当今经济发展迅猛的社会情况之下,相关的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上占有利的地位,没有结合实际的评估本身的劳动水平,片面的降低了工程在招投标的报价,将整个工程的效益投放在了建筑工程的后期阶段。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项目建设造成了经济效益方面的亏损。

三、在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运用经济管理的有效举措

从上述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在是工程项目建设中,会因为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导致在工程建设房中呈现成本的浪费情况。由此,相关的工程施工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的情况,对相关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做一个全面、彻底的剖析。(一)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工程成本方面的分析。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整体工程在成本方面进行全面的统计。对在工程中可能影响工程成本的各个因素,给予积极有效的控制,以此来确保在工程项目建设的预算方面更具合理性。并且在工程竣工时,相关的管理人员最好将最初对工程做的成本预算与竣工后实际消耗成本最初对比,找出产生差异的环节,并结合规范、科学性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这样能明确工程项目建设在实际施工中的具体支出。并且在能够保障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找出可降低工程成本的方法。(二)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对投标报价进行合理的设定。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投标活动中,相关的投标工作人员,需要对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招标报价进行合理的设定,以保障在投标结束之后,其企业能够有足够的资质完成。同时也要主要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解,对工程项目在盈利及风险系数有明确的掌握。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成本预算的编制,根据编制的实际数据,对投标报价制定高可行性的低价。(三)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在各行各行中,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所以安全施工问题的处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做好相关的安全管理,能够保障施工人员在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中的人身安全,也能提升建筑工程在质量上的水平。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要秉持着“以安全为首位”的原则,根据相关国家建筑标准,进行合理规范化的施工操作,完善工程项目建设中在消防等方面的管理。并且对一些安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以此来降低施工中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四、结束语

结合在工程经济上的学术问题上,我们能够知道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经济管理方式,能够使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利用经济管理能够使项目建设中的相关建筑材料能够合理高效利用起来。各个工程项目建设的企业要结合实际的项目建设工程,将经济管理风险削减到最低,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的报价,使其的中标概率加大。

作者:孙婷婷 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