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的核心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网的核心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核心网;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8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347-01
核心网,原称交换,是从人工通信时代传承下来的名字,应用至模拟通信时代、数字通信2G时代、3G时代大量应用的电路交换。同时其他核心技术逐渐发展强大,如分组技术等,蚕食着移动通信的电路交换市场,到了LTE时代,IP技术和融合技术应用全面启用,CS电路交换技术逐渐被摈弃,IP化逐渐代替了TDM交换技术。
1 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的英文全称为:CircuitSwitch,简称为CS。从通信线路资源占用的划分上,“交换”是按照空分和时分模式动态地分配传输资源,在通话过程中保持资源的独占,在通话完成释放相关资源。
以电路时序进行接续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模式,从通信运营商发展开始,语音电话的实现就是从空时分电路交换方式开始的,使用固定电话呼叫对方前,取下电话话机进行号码盘拨号,拨号后,电话机获取全部电话号码发送给交换机侧,而交换侧从获得的号码在本身数据库中进行查找,得到通话的方向,并为双方建立一条预独占的时序作为电路连接,等整段话路都建立起来后,双方正式占用,并开始通话。通话完成,其中一方挂机,交换机则立刻把双方的所占线路断开,为新的通话释放资源。因此,我们可以良好体验电路交换所带来的良好话音。
CS电路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是:①电路交换所占用的最小单位是时隙,每个用户所使用的均为64K时隙电路;②面向有连接的物理电路,体现了实时的电路独占性;③同步时分复用:以TDM时分复用为机制,通过空分与时分的交换方式进行连接。
CS电路交换的优点:通信数据链路独占,传输可靠且稳定,数据不容易丢失,且保持原序列,缺点:电路利用率较低,长期占用造成浪费,资源共享率低。
2 分组交换与融合通信技术
由于电路交换技术的核心网技术设备容量受到硬件限制、扩容的空间非常有限造成节点数量较多、设备越来越老化、网络维护的成本高,有些设备厂家因其技术落后不再提供设备维保等,在IP技术普及的今天,全球运营商逐渐启动和普及了核心网的IP化战略。
长期演进系统网络逐渐普及之后,IP分组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支撑及IP承载网络的演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分组域将大力应用于IP承载控制的功能和IP数据传送功能,而电路域的份额将逐渐降低。
IP化与融合技术使移动通信网络演进成为了EPS:EvolvedPacketSystem。核心网侧的则为EPC,EPS系统包括无线接入网E-UTRAN和核心网EPC,而核心网的演进为:SAE:SystemArchitectureEvolution网络架构系统演进。
长期演进系统网络中的EPS系统是目前4G移动通信网络演进的重要方向和普及方向。EPC核心网网络的主要特征有:①核心网全网络IP分组化,到最后电路域只是作为话音网络的备份存在。②网络层次扁平化,减少了用户面的节点数量,演进后取消了3G网络中的RNC网元,核心网节点在本局模式下最少可减少到只有一个。③服务质量机制QoS进一步得到了完善,能够支持端到端的QoS质量保证,在PCC结构中加强了计费系统管理和QoS质量控制管理;④支持各类接入技术,如与3GPP系统的互通,同时也能支持非3GPP网络的接入,支持用户在各种3GPP网络和非3GPP网络之间自由漫游和切换。⑤IP分组可以实现各类实时的业务,如话音等,通过对实时业务的更好支持,极大的降低业务连接的时延,在IP网络中实现最大速度的分组交换,实现实时业务,如语音呼叫等。
长期演进网络的EPC网络发展优势,一是为了提高设备性能,提供更快速的用户数据速率,时延得到有效降低,系统容量和覆盖率提高,直接减少了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二是基于IP分组技术的网络实现了移动性及灵活配置,可接入多种无线网络;三是传输网络的全面IP分组化,可使分组包在各层级网络中无需进行各层的解封装,数据损失率降低。
为了实现全网IP化网络改造,对现有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核心网部分需要进行改造,从2G/3G/4G的核心融合,逐步过渡到全IP化,EPC的最终架构是取消了电路域,所有业务将在网络中中通过各类无连接的方式无损的实现,最终实现支持E-UTRAN无线网的全IP的一个核心网。
3 IP分组化及核心网融合下的网络结构
当移动通信网络全部演进到IP化并实现融合通信的EPS架构之后,传统网络结构将受到颠覆性的演变,核心网将完成2G/3G/4G的融合通信,用一张核心网即可完成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入,实现最大的兼容网络,在提供多样服务的同时,建网的成本将更加低廉,网络更加简单,更加容易维护。EPC核心网网络演变后主要网元包括MME、SGW、PGW、HSS、PCRF、AF等,而无线则简化为只有eNodeB单一结构。
MME:LTE接入下的控制层面网元,负责移动台移动性管理等功能;SGSN:GPRS网络的控制面网元,对PS域进行用户移动性管理及会话管理;S-GW:EPC网络媒体层接入服务网关,实现类似SGSN的功能;P-GW:EPC网络边界网关,提供承载控制、计费、地址分配及其他非3GPP接入等功能,实现类似GGSN的功能;HSS:EPC网络用户数据库管理网元,提供鉴权和签约等功能,实现HLR类似功能;PCRF:策略控制服务器;AF:业务策略的提供点服务器;eNodeB:增强型无线基站,负责无线侧接入和无线资源的管理,集成了原2G/3G基站和部分基站控制器的功能。
4 结语
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为整个通信网络建设提供了性能更好、利用率更高、网络成本越低廉的建网和维护方式,从而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提升消费者对网络的使用体验,提高了性价比,运营方与消费方获得了网络使用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赵慧玲,吴广颖,梅承力.移动核心网络技术发展探讨[J].移动通信,2010,(7).
篇2
关键词:配电通信接入网;电力通信技术;混合组网
引言
配电通信网络是实现配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重要保障,也是智能配电网建设中尤为重要的部分[1]。现代智能配电系统对配电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通信系统需要更加高效、可靠[2]。在配电系统中,配电网络是关键的组成部分,按照通信范围的划分,一般可以分为接入及骨干两种网络类型。一般配电子站会与变电站设置,而配电主站和变电站之间的通信中,骨干网已经基本完善,所以配电终端与变电站通信连接是配网建设的主要问题部分。
1配网通信系统
配网通信是将配电主站与子站、终端连接的系统,其将现场配电终端采集电网信息传输到主站控制中心,中心收到反馈后下发命令或指示至终端,进而实现配电网监管控制[3]。从现代整体电力通信系统结构来看,配网通信系统主要包含10~110kV/35kV的配电线路、分布式能源站点、公用变压器、柱上开关、环网柜、配电室及开关站等,向上会承接不小于110kV电力骨干网络,向下则延伸到低压用户网及用户室内网[4]。现阶段,我国电力通信网总体呈高压强、低压弱,骨干强、接入弱的状态。
2现阶段配网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配网通信实现的技术有3种,一种为光纤EPON,也即是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是现阶段新型的宽带技术。该网络连接技术中,物理层选用主要为PON,链路层中则主要是将以太网协议作为基础,使用PON将以太网连接起来。该组网技术中,主要含有链型以及星形,和配电一次网架构相似度较高,在配电系统组网中应用较为适宜。第二种是中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该技术是应用耦合结合、网络通信及信道编码等多样技术,实现中压线路作为通信传递介质构设。第三种是无线通信技术,以我国自主研发McWill无线宽带系统进行分析。该无线宽带系统结构为全IP,运用行业IP网络作为骨干传输链路网,并于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数据业务平台的建设。该系统中存在的组网设备主要有数据无线传输、基站以及SAC。其中基站的作用主要是帮助终端创设接入口,使得终端业务可以在无线接口的支持下和有线网络进行连接,连接的主要作用便是进行视频及语音数据的传输;SAC主要是对该无线系统组网中的设备及接入提供管理及控制功能;数据传输主要是为配电终端提供有效的接口,以达成配电的终端、主站与基站之间的信息交互功能。但3种组网技术单用时,会有些弊端,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我国配电网在建设的过程中,还未有完善的单方配网通信技术。其中光纤通信光缆在敷设的过程中,难度较大,成本无法控制在合理范围;中压载波技术在实施完成、应用的过程中不能满足稳定的要求,会因为一次网架结构导致组网应用稳定性受到影响;无线通信组网技术应用中,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环境影响因素制约。因配电网升级改造网架变动较快,不利于通信网络组网,所以现阶段对于组网便利性要求较高。同时,配电网升级改造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领域,对于配电通信网络的高速、便捷、安全、可靠等都有较高要求。相对而言,光纤EPON通信技术有着较大优势,这也成为现代通信建设较为推荐组网方案,不过具体实施的成本及难度也导致这一技术应用受到阻碍,由此混合式组网方案成为多数配电站点首选方案。
3光纤EPON与载波结合组网方案
光缆从变电站引出,从已建成的架空电力线路或者敷设管道资源,将光缆引至环网柜及开闭所,无法继续向下延伸的情况下,在电缆分支少且站点分散的情况下选择光纤末端站点中设置ONU以及主载波设备,数据下行中,选用载波技术对数据进行集合汇总,数据上行中,则通过光纤和变电站进行通信连接,以此实现组网。
3.1混合组网
变电站光纤联通开闭所与环网柜,根据需求对站点进行设置,原则上光纤难以实现覆盖的站点,需要使用载波技术达成通信条件。主载波在光纤通路末端开闭所及环网柜设置,依据线路结构的特征,下行组网中使用主载波设备实现组网,通过载波技术对终端数据进行集合汇总。向上与EPON连接,实现组网联通。载波通信信息交由主载波汇总,主载波机每台要选择设置两个RS-232的数据接口,一个用于数据通信,一个则在状态监控中进行使用。使用EPON网络将站点信息汇总并传输到变电站OLT中(OLT是一种光缆终端设备)。通过MOXA与设备网口的连接,能够实现服务器终端联通。最终MOXA串口要和载波机串口达成映射条件,进而使得EPON于MOXA服务器和主载波传输中透明化,就相当主载波串口和MOXA串口进行直接连接,进而实现了主站与载波网关的访问,而其中的条件便是MOXA与主载波机串口能够连接。
3.2主从载波组网
该组网方式中,选用一主多从的模式,即主载波为主,从载波机为辅的组网结构。主从载波的数据传输中,使用的方式为审核方式。从载波机在环网BCD与开闭所BC中进行安装,主载波、从载波使用注入耦合器与高频电缆进行连接,在电缆屏蔽层中进行信号耦合,实现通信。相比较而言,载波与光纤EPON混合式组网方式更为适用于现代配电发展。
4光纤EPON和无线通信结合组网方案
变电站光纤联通开闭所与环网柜,根据需求对站点进行设置,原则上光纤难以实现覆盖的站点,需要使用无线通信技术达成通信条件。在光纤通路末端开闭所及环网柜安设无线基站,环网柜站点安设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实现通信。根据线路结构特点无线下行组网,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终端数据汇总,向上与EPON相连,实现组网联通。使用无线组网方式的过程中,基站要与传输数据模块达成数据互通的条件,一般由空中接口实现连接,是单条通信方式,根据站点在分布上的规律,选用全向或者定向的方式,同时波束需要赋形,应用智能天线技术可达成这一条件。该组网方案能够实现对系统覆盖范围的最大化,并使得频谱利用率提升,但不会影响到组网使用安全性。开闭所中安装的无线基站和ONU连接通过网口实现;数据传输模块安装在环网柜,与配电终端的连接通过网口实现。基站和数据传输模块间能够达成无线通信。该组网方案为载波组网电缆分支多、站点密集情况提供解决方案。
篇3
关键词 公寓通信工程;多网融合技术;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0-0216-02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长足进步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均形成了实现智能通信系统的有利条件,促进了各个通信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保证了不同网络制式协议之间的相互兼容,使我国在信息系统、监管系统、安防系统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基于这种背景,文章细致分析了多网融合技术在当前公寓通信系统建设中的主要用途。
1多网融合技术概述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其中通信系统也面临更多的需要,占用了更多的资金。为了有效的实现系统目标,降低开销,很多项目已经引入了多网融合技术。多网融合技术是将不同制式、不同协议的网络,例如监管网络、安防网络等,以兼容互通的方式连接起来,直接或间接并入到宽带骨干网络[1]。一般来说,融合网络是以光纤作为物理传输载体,采用TCP/IP协议,在各个网络之间实现有效的信息传输[2]。
在通信学科中,多网融合技术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融合,一是内容融合,二是接入融合。内容融合是指各个网络之间的信息可以有效的传递,接入融合则是指各个网络采用一致的网络通信协议。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路由层协议是IP协议,目前的网络融合技术一般也是基于该协议进行的,通过在路由层之上设计合理高效的控制协议,实现不同网络间传输时信息格式的转换和兼容。在完成网络融合的两个目标时,一般是基于接入融合,通过软件协议栈的设计实现内容融合,保证整体网络系统高效、准确运行。
2多网融合的经济效益分析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引入某一项技术能为该工程带来什么样的经济价值。同样的,对于一个通信工程,我们需要去评估多网融合技术对于工程带来的利润。通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项目实践统计分析得知,在通信项目当中引入多网融合思想能够有效地节省30%左右的成本。这街巷一方面源自于铜都网融合,的高效性和避免了,不同网络之间不兼容带来的信息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源自于减少了通信基础设施以及其所需场地的成本开支。
3多网融合技术的工程意义
3.1 多网融合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了系统功能
通过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系统建设中有效的保证了管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形成了集成管理效应,基本实现了在某一事件产生之后,相关网络能够及时对该事件做出反应,并以联动的形式相互配合,采取一致措施。此外,对于原先的通信系统来说,很多同一功能的网络内部也不是集中管理的,例如安防系统,在传统的工程项目中,很多采用了以楼为单位建立安防网络,且这些网络之间相对独立,不易于实现同意管理。而多网融合技术能够把将这些具有同一功能、但相对独立的网络融合起来形成一个集中式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同时这种方式通过减少基础设施的配置以及减少用地能够有效的将低成本开支。对于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管理系统,不需要在一个阶段全部建成,可以在建设过程中灵活地进行拓展,这就允许将管理系统分成多个阶段进行建设,还可以灵活的进行及时调整和重新部署,极大地减轻了开发商的成本压力。
3.2 多网融合技术能够极大的提升了工程价值
在传统的通信网络建设中,网络一旦建成集功能和价值也就固定下来了。这种特点一方面提高了对项目建设涉及环节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很容易造成通信网络无法实现最优化。而通信网络给予数字化的多网融合则允许网络在建成之后,仍然可以再进行重新部署和进一步的升级,且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再建造新的网络并入到原有网络当中,提供更多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的功能,实现功能的拓展和价值的提升。
4多网融合的安全性分析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多融合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应用于很多通信工程的建设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虽然面对觉得都没融合技术的诸多优势,很多网络特别是涉及到安全信息的网络,仍然对采用该技术持谨慎态度,这种谨慎态度主要源自于人们对于多融合技术安全性方面的疑虑。很多网络运营商自身的网络对于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互联网上有很都难以防范的病毒和黑客攻击。此外,集中式的管理方式容易放大相关管理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造成更大的损失。目前,应对网络威胁的主要手段一般是通过入侵告警、部署防火墙等方式,这些方式经历了长时间的检验,能够比较有效的防范网络威胁。对于有安全需要的终端来说,可以采用NTM系统来降低风险。该系统革新了病毒防范领域的一贯思维方式,不再采用被动防范的方法,提出了主动防御的思路。这种思路是基于不管何种病毒最终都会形成能够影响系统的程序这一事实,建立管理机制,对每一个试图运行的程序进行审查和批准操作。这一系统在设计方面已经不再对传统封堵病毒传播的途径以及查杀病毒的特征被动方式,而是采用了主动防御这一理念。类似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机理一样,都必须要经过网络管理者对其进行安全检查以后,检查合格的程序才能够获得NTM的系统认证通行证,只有获得了通行证以后才能够很好的在网络终端上面运行。
参考文献
[1]徐尧.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问题探析[J].电子测试,2013,12:50-51.
[2]王大勇.关于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A].OFweek光电新闻网.OFweek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OFweek光电新闻网,2013:1.
[3]于大鹏.全数字化小区建设方案.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11).
[4]董荣贵.关于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13).
[5]吴金鸣.关于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8).
[6]周彬.浅议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邮电设计技术,2002(6).
[7]芮凤阁. 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1(20).
[8]项洪印,鲍慧.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平台化互动型教学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0(29) .
篇4
【关键词】局域网通信;套接字;多线程;同步
0 概述
局域网通信工具是一个局域网内部常用的通信工具,最典型的就是一般公司常用的飞秋。局域网通信工具一般要求具有的主要功能有一对一聊天、群聊、一对一传文件。如何设计整个系统的功能与结构,怎么实现这些通信等等是在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以达到功能需求并提高整体性能。
1 统框架设计
局域网通信工具主要功能包括三个:单聊、群聊和传文件。通信模式分为两种:C/S模式和B/S模式,本文采用C/S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在一个局域网中设一台服务器和若干台客户端机器。而客户端与服务器中间的通信有两种方式:一、所有客户端之间的通信信息都经过服务器进行转发。此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在服务器中控制整个通信过程和记录通信信息,缺点是:服务器负担较重,对服务器性能要求较后者高。二、服务器只起到管理客户端的作用,三种功能的实现是在客户端之间传送通信信息,不通过服务器进行转发。此结构的优点是:服务器负担较前者轻,对服务器性能要求不高,缺点是:通信信息不经过服务器进行转发,服务器不能控制整个通信过程,也不能记录通信信息。
综合考虑以上两个结构的优缺点,结合局域网通信的特点,聊天记录通常需要查阅,为了更好地保存聊天记录、监控聊天内容,单聊和群聊信息需要通过服务器进行中转;而文件传输实时性要求较高,为了提高文件传输速度,传文件功能不通过服务器进行中转,而是直接在客户端之间完成,服务器为并发服务器[1],结构图如图1。
图1 本文采用的通信结构
2 关键技术研究
2.1 关键技术概述
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涉及到的核心技术有MFC界面技术[2]、多线程及其同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连接技术。限于篇幅,本文重点结合实践介绍核心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网络通信与多线程及其同步技术。
2.2 多线程及其同步技术[3]
2.2.1 多线程概念、思想及用法
多线程(multithreading),是指从软件或者硬件上实现多个线程并发执行的技术。具有多线程能力的计算机因有硬件支持而能够在同一时间执行多于一个线程,即同一时间内完成多个任务,进而提升整体处理性能。线程创建函数CreateThread的用法如下,本文用法见代码部分。
核心接口函数:CreateThread的函数功能是创建线程,其函数原型为:
HANDLEWINAPICreateThread(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ThreadAttributes,
SIZE_T dwStackSize,
LPTHREAD_START_ROUTINE lpStartAddress,
LPVOID lpParameter,
DWORD dwCreationFlags,
LPDWORD lpThreadId);
函数说明:
第一个参数lpThreadAttributes表示线程内核对象的安全属性,一般传入NULL表示使用默认设置。
第二个参数dwStackSize表示线程栈空间大小。传入0表示使用默认大小(1MB)。
第三个参数lpStartAddress表示新线程所执行的线程函数地址,多个线程可以使用同一个函数地址。
第四个参数lpParameter是传给线程函数的参数。
第五个参数dwCreationFlags指定额外的标志来控制线程的创建,为0表示线程创建之后立即就可以进行调度,如果为CREATE_SUSPENDED则表示线程创建后暂停运行,这样它就无法调度,直到调用ResumeThread()。
第六个参数lpThreadId将返回线程的ID号,传入NULL表示不需要返回该线程ID号。
函数返回值:
成功返回新线程的句柄,失败返回NULL。
2.2.2 线程同步技术
同一个进程中的多线程技术通常要结合同步技术实现,因为一些敏感数据不允许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此时就使用同步访问技术,保证数据在任何时刻,最多有一个线程访问,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同步就是协同步调,按预定的先后次序进行运行。线程同步方式主要有四种:临界区、互斥量、事件、信号量[4]四种方式。本文中主要结合事件对象方式阐述线程与线程同步的应用。
事件对象使用的核心接口函数:CreateEvent的函数功能是创建事件对象,其函数原型为:
HANDLE CreateEvent(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EventAttributes,
BOOL bManualReset,
BOOL InitialState,
LPTSTR lpName);
第一个参数lpEventAttributes一般忽略不管。
第二个参数bManualReset参数表示事件对象是自动类型的还是手动类型的,true表示手动类型,必须使用ResetEvent使其处于无信号状态;false表示自动类型,不需要使用ResetEvent而被获取后自动处于无信号状态。
第三个参数InitialState参数表示该事件对象创建后是否处于有信号状态,即是否可被线程获取而使线程具有运行权。
第四个参数lpName参数表示事件对象的名称,可以为任意合法字符串。
2.3 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模型中的传输层主要有两种协议:TCP协议和UDP协议。TCP协议优点是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缺点是通信期间始终保持连接,系统性能下降,适用于通信量集中且通信量较大的情况。UDP协议为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优点是不影响系统性能,适用于通信不定时且通信量不大的情况。而网络通信中常用的核心接口socket就是基于这两种协议[5-6]。两种通信方式的过程如图2和图3。
图2 UDP传输模型
图3 TCP传输模型
3 代码讲解
CreateThread(NULL,0,get_msg,(LPVOID)&get_msg_socket,0,NULL);//创建并开启消息接收进程,get_msg为线程函数
void CCSeverDlg::OnStart()//开启服务器
{
……
p_app->handle =CreateEvent(NULL,FALSE,TRUE,NULL);//创建一个事件对象
……
}
void CLogin::start_get_msg_thread()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2, 2 );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if ( err != 0 ) {
return;
}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2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2 ) {
WSACleanup( );
return;
}//以上完成套接字库的加载
get_msg_socket = socket(AF_INET,SOCK_DGRAM,0);//创建一个UDP数据包套接字
//设置端口和IP地址
SOCKADDR_IN serAddr;
s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Addr.sin_port = htons(2400);
ser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172.18.21.13");
if( bind(get_msg_socket,(SOCKADDR*)&serAddr,sizeof(serAddr)) )//将地址、端口与套接字进行绑定
{
return;
}
CreateThread(NULL,0,get_msg,(LPVOID)&get_msg_socket,0,NULL);
}
DWORD WINAPI get_msg(LPVOID lpParameter)
//消息接收函数,该函数名作为函数CreateThread的第三个参数
{
SOCKET*chat_socket =(SOCKET*)lpParameter;//转换传进来的socket
……
while(1)
{
……
int res = recvfrom(*chat_socket, (char*)&par_msg,sizeof(MSG_INFO),0,
(SOCKADDR*)&cltAddr,&len);// 接收客户端消息
……
int res = WaitForSingleObject(p_app->handle,true);//等待事件对象有信号并获取该事件对象,此时自动将该事件对象设置为无信号状态,则其他线程无法获取该事件对象而无法运行。
if(WAIT_OBJECT_0== res )
{
while(p_app->online_user[i].user_num!=0) //寻找聊天对象
{
if ( p_app->online_user[i].user_num == chat_info.touser )
{
flag = true ;
break;
}
i++;
}
SetEvent(p_app->handle);//设置该事件对象为有信号,以便被其他线程获取并获得线程的运行权
}
if(flag)
{ //发消息前的一些处理
clt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 p_app->online_user[i].ip ); //绑定要发送对象的ip
len = sizeof(cltAddr);
memcpy(par_msg.buf,(char*)&chat_info,sizeof(CHAT_INFO));//将封装后的结构体赋给消息结构体
sendto(*chat_socket,(char*)&par_msg,sizeof(MSG_INFO),0,
(SOCKADDR*)&cltAddr,len); //转发消息
}
}(下转第71页)
(上接第78页)4 结论
本文详述了局域网通信工具的框架及实现的关键技术,其中系统框架的设计思想比较适合实际应用,实现过程中使用了多线程及其同步技术,较好地达到了服务器端的要求,系统功能较为全面。界面还不够美观,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枫,罗家荣.Linux下多线程Socket通讯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16:106-109.
[2]孙鑫.VC++深入详解(修订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307.
[3]骆斌,费翔林.多线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0,37,(4):407-412.
[4]陈少强.VC中基于MFC的多线程应用程序设计[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 (2):49-55.
篇5
【关键词】无线通信 联合网络编码 技术 数据 网络
网络编码的出现是无线通信史上强有力的一次革命,网络编码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使得网络流量的使用照比以前有所降低,且网络吞吐量有所提升。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流程就是在继节点处存储转发信息流量的基础上对其实行编码处理,这一处理,对网络利用率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网络资源使用效率得到提升,资源浪费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因此,网络编码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网络编码发展到现在已处于多径衰落背景中,其表现主要与数据包的无故丢失和系统性能随之受到影响。将网络编码技术与其他通信技术相结合,是帮助网络编码技术走出多径衰落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联合网络编码与其他几种应用技术的结合,并就其发展现状和大背景对其日后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研究。
1 联合网络编码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1 信道编译码技术基础上的网络编码
信道编码也是无线通信技术中十分有效的一种,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的目的是运用网络编码中的冗余数据来帮助信道编码,使信道编码的抗噪性能和容量在冗余信息的帮助下达到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分集增益的获得是由冗余度在中继传输中实现的。这种联合网络编码一般都是基予TUIBO码与LDPC码,至今已受到通信公司广泛的喜爱和应用,在于多种编码技术的比较过程中发现,网络编码与信道编译码的结合是一种更加完善的高效率技术,在资源消耗、信道容量等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小看的优势。
1.2 协作分集技术基础上的网络编码
协作分集技术以获取更多的分集增益而著名。其运作过程主要是靠天线网络用户将信息与协作用户共享,使虚拟天线网络覆盖范围在节点的支持下不断扩大,从而解决了无线信道衰落的问题。除此之外,在用户之间相互协作的过程中,网络编码不仅能够获得固有的分集增益,更能够得到额外的网络编码增益,可谓是一举两得。在实际的信息协作传送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一步提升数据传送效率,比如说在信源节点和终端节点处设置中继等,这样一来,不仅信息传输速度会加快,无线信道衰落的情况也会得到缓解,资源利用率也会随之得到大大的提升。
1.3 引入MIMO通讯技术的网络编码
MIMO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为信息的传输提供多元化的通道和途径,以此来增加分集增益、改善多径衰落状况、最终提高数据信息传送速度和效率。通常使用MIMO技术时,信号的发射端和用户的接受端都会设置多个天线和多个通道,这种利用空间分集的技术使得多径衰落造成的数据包丢失等问题没有出现的机会,通过MIMO技术发射的信息数据会转换成一种矢量符号,由天线接收后最终采用相应的解码技术对其进行分析转码。而网络编码技术与MIMO技术异曲同工,都要在最后的接受过程中转码恢复原始信息,因此将二者相结合,不仅能够将接收到的信息最大程度原封不动进行输送,更能最大程度地还原信息,得到更高的分集增益。
2 联合网络编码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对以上三种技术与网络编码的结合都是从物理层的角度加以分析的,网络编码技术发展到现在,其种类、特征和形式都存在着很大的选择空间。无线网络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在朝着更复杂、更高级的方向努力,这些复杂之处体现在网络构架、网络层次、网络场景、无限小区构架的各个方面。与此相对应,联合网络编码技术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最大程度地去满足无线网络不断升级带来的各种要求,进一步去降低资源消耗、提升信息数据传送效率、带来更多的分集增益,基于此,在联合网络编码以后的发展中,可以针对以下几点多加研究。
(1)网络编码的实质是一种建立与协作基础上的无线通信形式,因此,除了本文所探讨的三种技术的结合外,还要向更深远的技术结合模式发展,探索与网络编码更加适合的无线通信技术。充分研究无线网络的条件,并结合多次输入输出技术,研究网络数据流传输的变化。对于网络编码的其他算法也要多加探索,致力于探索出时效快、复杂性低、时延性低的网络编码算法程序。
(2)信道的衰落在实际的通信传输过程中并不是呈长期连续的形式,而是频率选择性的衰落。基于此点,应该对MIMO技术的特征性能进行深入挖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都要加大对MIMO技术的勘查与实验力度,争取能够涵盖所有实际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弊端和状况,收集实际的实验和检测数据,为进一步完善MIMO技术、扩大信道容量、提高信息数据传送效率作出努力。
综上所述,网络编码这一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早已小有名气,其在无线通信中应用的前景也十分可观。但是随着今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网络内部结构的越发复杂,网络编码面临着越来越多亟需解决的弊端和问题,包括信道多径衰落、数据包无故丢失等。网络编码的实质是一种基于协作的通信模式,基于这点特征,我们从物理层面就三种通信技术与网络编码的有机结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联合网络编码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会提升分集增益、扩大信道容量、促进无线通信效率的增强。
参考文献
[1]李繁.网络编码技术原理及应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2]王静,刘向阳,施玉晨,王新梅.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采集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02).
[3]施玉晨,白宝明,王静.基于机会网络编码的多用户协作通信方案设计[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02).
篇6
关键词:多网融合;应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上升,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通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通信工程不能止步不前,要不断地进行技术上的穿心,并不断提高通信信息的质量,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大众对通信质量的需求。而多网融合技术作为通信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将其应用在实际中,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不同网络之间存在的数据信息链接障碍等问题,加强通信服务的质量,同时其在提高我国通工程运转速率方面也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1 多网融合技术的概念
在光纤传输的宽带信息网络中加入监控、管理以及安全防范等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多网融合系统,当然简洁的以IP协议为基础,结合了各种技术和系统,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和管理的系统也被称之为多网融合系统。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了融合各个子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以及其插口和地址的接入融合等工作,在使用多网融合技术时,为了保证技术的应用效果,应当将通信工程中的直接和间接形态、形式进行完全融合后,计入网络协议来对子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处理。
2 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优点
2.1 提升功能
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随着通信工程中管理质量的提升而逐渐得到完成,并发展成为了管理集成发展的模式,不仅打破了我国通信工程中逐一划分管理和控制局面单一的现状,促进了通信系统子系统在基础事件上的联动发展,同时还在规模较大的通信工程中设置了不同安防管理,以此来节约通信工程建设的成本,并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目前我国通信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优化,不断加强了技术发展应用的能力,而在此背景下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发挥的作用逐渐的显现出来。多网融合技术能够在工程进度和用户实际管理的基础上,对智能化系统开发和建设提供有利于的条件,并不断提高通信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智能化,有利于对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进行完善,从而起到降低开发商管理的压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子系统,在稳定性和便捷性上有了极大的提高,帮助智能化系统更好的完善自身的建设,不仅增加了系统开发建设的水平,同时提高了系统运行的质量,不仅从根本上提升了通信工程为人们提供的服务质量,同时也为整体系统智能化的发展做好了准备工作。
2.2 增值服务
与传统的网络通信技术相比,多网融合技术在完成系统智能化建设后,对其定的系统功能更为注重,同时多网融合技术还脱离了增值服务的概念,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服务体系。而与数字化系统相比,多网融合技术的增加服务管理优势开始显示显示出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多类型的新技术、新功能被开发出来,而这些技术和功能的应用都是基于多网融合技术增加服务的基础上,这些新型技术和功能的应用在提高用户技术体验,加强技术体验优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扩大了我国通信技术使用的范围,并让人们更加认可和接受通信技术的应用。
2.3 经济性
对于通信工程建设和发展而言,实际得经济效益是开发商最为重视的方面,同时也是通信工程发展的基础。而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就能够满足开发商以最低成本带来最大经济回报的需求,其能够大大提高通信工程中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其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多网融合技术在统一规划技术管理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同时还有利于降低通信工程设备的采购成本,帮助建设单位减少施工成本。其次在铺设过程中,多网融合技术抛弃了传统的铺设方式,简化了铺设的工作,大大降低了工程监督的铺设成本。从以上可以看出,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在减低建设成本方面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并为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 多网融合应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分析及其保证对策
3.1 安全性
虽然与其他通信技术相比,多网融合技术的优势要远远高于其他通信技术,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多网融合技术也是如此。在使用多网融合技术的工程中,其具有成本低、高效率等优点,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多网融合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在于融合通信工程中的系统中各个子系统进行工作,但是在融合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系统出现病毒,系统甚至无法正常运行。此外,为了确保通信工程的稳定运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和管理体系,安排专门的人员对通信工程的运行进行监督,防止与运行程序无关的东西进入运行间,防止通信系统由于某些不明物质而影响运行。
3.2 稳定性
对于通信工程而言,最受人们关注的两个方面就是安全问题与稳定问题,这些问题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一旦通信系统出现了安全问题,就有可能会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电脑存在安全隐患,严重还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这就提醒我们应当对多网融合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关注和控制。
在通信系统不稳定的情况下使用多网融合技术,则会给系统带来一定的风险。然而并不能因为多网融合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就放弃该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且对于通信工程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就我国网络发展的情况来看,保护网络边界常用的方法有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手段,这些方式在我国通信工程安全防护方面已经应用了许多年,应用十分成熟,在阻碍外来攻击和入侵方面十分有效。
3.3 多网融合的安全防护和稳定性保证对策
上文已经简单的介绍了防护网络边界安全主要采用的几种方案,这都是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防护方法,这些技术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然而对于终端防护,主要采用NTM这一网络终端安全系统来进行防护,该方式能够在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的情况下提升网络终端的运行质量。NTM网络终端安全系统相比于查杀病毒、封堵病毒等防御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在防御的过程中会采用主动的防御方式来保护系统运行的安全。此外,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木马病毒会对可执行的程度带来影响,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NTM系统安全管理机制设置在网络防御中,这个机制是根据人体免疫系统模式的活动原理进行设计的,该机制会对全部的程序进行审核,只有获得NTM系统认可的程序才能在网络终端上运行。这一措施能够将计算机病毒等问题控制在源头,极大的提高了多网融合技术在使用的安全稳定性能,为网络终端的正常运行,保障人们的信息安全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4 结束语
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对于通信工程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其在提高通信系统稳定性和功能性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通信工程实现进一步的优化,有利于推动我国通信工程的良好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多网融合技g在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的缺陷,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于杰.针对多网融合的通信工程建设研究[J].民营科技,2015(04):52-53.
篇7
摘 要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技术领域主要是结合了通信技术,因此也就形成了通信技术与网络的发展,同时,网络也是作为当前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明的主要条件,所以,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在我国的现阶段,由于计算机网络在不断的快速发展,而通信技术也不甘落后,与此同时,大多数人们对信息的处理以及传播速度的要求都有所提升,因此,这也带动了通信技术与网络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在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丰富了通信技术和网络信息的主要内涵,它的主要概念不单单只是在包括在通信网络、移动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互联网络等方面,还主要增加了家庭网络、卫星网络以及传感网络等方面的诸多新的形式内容,所以,这对于网络的通信技术发展要求也起到了巨大的考验。
一、 对于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
1、光通信技术目前,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随着对大量数据的传输以及对数据的处理,都有了更高层次需求,因此,应用传统大对数电缆进行传输在一定程度上已远远不能达到要求了,而具有代表性的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光通信技术已经诞生了,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广大用户对于快速处理数据的要求,是通信技术在无线通信以及在卫星系统方面等大力发展的先决条件。而对于在光通信领域里一般包括了光纤、光缆以及光传输和光接入技术方面等。在这个领域里一般具有代表性的色散位移光纤、单模光纤以及塑料光纤、高性能的光纤技术也渐渐的走向成熟。
2、 移动网络通信技术所谓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主要指的就是使用者不会受到地域和时间方面的任何影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通信。由于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其主要的产物就是移动网络的通信技术。在发展全球移动通信的过程中,它首先是以模拟技术,再到CDMA技术,直至到我们现在所认知并大力推广的3G通信网络。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电信领域技术的卓越发展,同时也代表了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在移动网络的通信系统里它主要是以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石,这也是前提条件,再通过个人的通信号码PTN进行识别的,在应用智能网络时,如果需要进行任何主叫时,但又不必知道对方所处的位置,同样能实现自动跟踪并可以联系上被呼叫者,因此,这种技术的诞生带来的巨大的改变。
3、 多媒体技术在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的传输速度不断的提高,在多媒体通信的实际应用中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综合服务要求。由于在多媒体的计算机系统中它主要是包括在语音以及在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的功能,因此,就必须要求CPU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还应具备一些其它技术的支持,主要在高清显示的技术、大量的存储技术以无线技术等方面。而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在多媒体应用下对其要求也在不断的有所提高,所以这也就要求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有了快速的发展。在现阶段多媒体的技术当中一般常见的包括在语音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方面,除此之外,也包括了无线技术以及大量的储存技术等比较高端的科技。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较为普遍的技术就是三重播放业务,它主要是一种结合了语音、数据以及视频三方面结合的综合业务,一般涵盖了语音流、数据流以及视频流,其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以及良好的服务质量等优点。因此,在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提高了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并且对市场也带来了巨大影响力。
二通信技术与网络的主要发展趋势
1、 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目前,在我国网络通信领域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应用方式也在广泛的使用,因此,只有不断的提高通信技术,完善网络的应用效率,才可以促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以及计算机通信网可以正常的充分发挥出其各自的应用功能的价值,从而可以更好的为使用者提供高效优质、切实的服务,同时,提高发展这三大网络也已经成为了必然的主体趋势。另一方面,也只有通过对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以及通信网络这三者的兼容和相互的渗透,才能整合为可以在全世界进行通用的网络。而实现这种网络融合对于共资源的共享以及网络的实用性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 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由于无线通信主要就是根据网络通信技术的改革,也是代表了无线通信的革新,具有开拓性,把连接上网这种传统的有限模式,革新为无限的模式。在历经了不断的开拓发展,这种技术已逐渐的走向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同时,这种无线局域的网络的应用范围也会由小变大并成为主流趋势,而在未来,这种网络技术也会更加的稳定、更加的成熟。因此,面对这种网络技术的发展景象,必须要全面的推动它的实用性,并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也只有抓住了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发展良机,才可以大力的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并抓住在国际市场领域中有利条件。
3、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当前,在我国的通信领域里,其重要的改革方面就是要应用光纤通信以及无线移动的通信技术等方面。由于计算机的网络技术是在新一代的程控机以及移动基站等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第三代网络技术中,也就是3G无线移动技术,它与之前两代通信技术的主要区别就是体现在数据的速度以及传输的声音方面,有所提升,并且它也可以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提供更加完善的无缝漫游,更好的对多媒体音乐、图像以及视频等方面的处理,更加人性化的提供可以浏览网页、电子商务、会议等方面的服务。
篇8
【关键词】 变电站 自动化 TCP 快速以太网
一、概述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建变电站大都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智能变电站,很多地区的老旧变电站也在进行智能化改造,智能变电站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强大的网络通讯能力。在国内变电站常用的现场总线技术主要为RS485总线,这种通讯方式为两线半双工通讯,简便易用,组网方式比较简单,被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商广泛应用。但这种通讯方式抗干扰能力弱,容易受到谐波、电磁场等干扰源的影响,且数据通讯传输的速率和数据量有限。当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被不断应用,系统采样周期不断缩短,采样点的数量不断攀升,对通讯速率和数据传输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网络通讯模式则不能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于是变电站内部通讯网络就有了新的变革。计算机嵌入式应用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应用,以太网技术在变电站底层通讯的应用得以实现,使系统网络通讯环境有了很大改观。[1]
二、TCP协议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2.1 TCP工作方式的简单介绍
(1)TCP连接的建立。TCP连接的建立是通过三次握手的方式完成的。第一个握手报文是将码元字段SYN置1来辨别,第二个握手报文将码元字段SYN和SCK都置1,对之前报文确认继续操作,第三个握手报文是对连接建立的确认。当连接建立以后,通讯双方不存在主从关系,数据可进行双向对等传输。(2)TCP连接的关闭。TCP连接的关闭是通过改进型的三次握手方式完成的,其与连接建立的握手操作的区别在于收到FIN报文后,TCP先发送关闭确认,然后关闭连接,发送第二个FIN报文,最终关闭发起方回送关闭确认报文ACK,最终连接关闭结束。(3)TCP连接复位。在TCP连接过程中,在某些异常状况发生时需要对网络连接进行中断操作,TCP对这一操作提供了复位操作功能,即在需要复位时,发送码元字段RST为1的报文,命令的接收端会进行推出连接操作,双方的数据传输会立即停止,数据传输缓冲区得到释放。[2]
2.2 TCP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TCP连接方式的特点,TCP软件系统通常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模式。客户端为对等通讯建立和关断的发起者,服务器为通信请求的等待接收端。比较起来,由于只需完成连接的发起、数据传输和连接的断开,客户端的软件构成要简单。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的连接是一直保持的,因此可以采用永久性连接的方式。而由于服务器需处理的任务较多,往往有多个连接要处理,其软件结构相对要复杂的多。TCP协议的服务器一般选择并发的面向连接服务器。在通讯协议过程中,系统的每个IED设备同时具有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程序。IED设备投入运行后,服务器程序要首先运行,确保设备连接请求的正常接收,保证连接的正常建立。然后客户端程序也会启动,向其他有通讯需求的IED装置发出连接请求,如果没有故障发生,连接建立之后就会一直保持,最终实现通讯两端的IED设备的全双工通讯。
三、快速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快速以太网的大带宽保证即使电站网络不进行分层布置,一样可以确保足够高的通信效率。按照LonWorks的最大负荷网速计算,在保证网络绝对顺畅的情况下,100M带宽的快速以太网上的通讯节点数量可以达到474个,并且在使用交换式集线器的情况下,网络实际带宽可以更大,从而可容纳节点数量可以进一步加大。因此,快速以太网一旦应用,现有网络间隔层和设备层的装置都可以直接和主干网连接,100M以上的带宽完全可以满足通讯效率,从而使网络结构得到简化,在带宽加大的同时,网络成本也节约了,由于通讯中间环节的减少,通信传输中的延迟也降低了,网络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4]
四、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通讯系统网络通讯中的应用,并对快速以太网在变电站中的应用做了分析。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技术革新的周期越来越短,通讯网络正朝着速率越来也高,成本越来越低廉的方向发展。作为电力工作者应当紧跟发展的潮流,使更多有优势的新技术新产品在系统中得到应用,不断提高系统的先进性和自动化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沈国荣等,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综述.江苏电机工程 2000.12
[2] 任雁铭,变电站计算机通信网络和系统的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博士论文,2000年5月
篇9
关键词: 现代通信技术;混合式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7-88-03
Applic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in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Zhang Ruimin, Zhou Tao, Zhong Furu, Lu Pei, Zha Zhihua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n our colle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by using the blended learning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network learning and fusion with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object and learning objective, using the existing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he teaching reform is explored o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organ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learn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earning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blended learning can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requiremen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lended learning;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effect
0 引言
F代通信技术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熟悉并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通信网的规划设计以及通信网技术的发展等知识。该课程理论难度较高,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多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结合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1 课程现状
目前,我校面临着班级人数增加,课程评价方式单一,教学质量很难保证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难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较多地了解到学生对课程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教师不能很好的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互动,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开设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的形式,教师这种讲“评书式”的讲授方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方法单一,模式一成不变,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课程知识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热情很难被激发。随着时代进步,计算机网络已经在高校普及,目前在校本科学生普遍是九零后,学生热衷于网络新媒体,对参与度更高的新的学习方式有好奇和偏爱,更愿意在学习的各个方面表现自我,展示自我[1]。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导致教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困难的两难现象的出现。
2 混合式学习理念与网络教学平台
混合式学习是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技术和手段,并结合传统课堂的特点而产生的一种学习方式[2]。这种学习方式将传统课堂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3],目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突出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学习形式,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和团队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为适应目前高等教育中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开展,我校教务信息化平台引进了THEOL网络教学平台,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软、硬件环境。以往的课程教学平台基本以教师为课程创建的网络课程为主,这种教学平台只针对特定课程,考虑面比较窄。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通用网络教学、研究型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教学资源库等多个平台[4]。实现一次课程建设,满足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多种模式教学过程和环节信息化支持等多方面的要求,使教师摆脱为创建课程平台而进行编写代码的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也为我们开展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
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协作,而且培B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有效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3.1 教学对象分析与教学目标
⑴ 对象分析
现代通信技术开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等课程,对于现代通信中的基本概念、现代通信网络组成及其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我们开展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大多数学生都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他们对于网络工具和移动互联网工具非常熟悉。而且非常喜欢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各种平台与同学、老师交流。并善于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获取新知识。这些特质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来组织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的开展。
⑵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现代通信网的基本概念、主要分类和特点;掌握现代通信网传输、交换和通信路由等技术的原理和规则;掌握电话通信网、数据通信网以及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性能和特点等课程的专业技术知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课程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混合式学习给学习过程带来的便利和快乐。学生可以通过研讨式课堂表达和表现自己,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以及测试学习效果,通过查找资料撰写报告学会知识点的总结。
3.2 课堂教学组织
在进行混合式教学中,课堂仍然是主要的教学阵地[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明确除了讲授知识外还应调动课堂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基础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讲述多路复用技术、移动通信中越区切换、分组交换网工作原理等内容时,制作视频动画来形象的模拟整个过程,让学生能够形象地了解枯燥的理论。
同时,将研讨式教学法引进课堂,以问题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整个课程设置多个探究式课题。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进行资料查找,提出思路,通过引证、举例得出结论,然后在每次课堂时间中会留一定的时间,小组制作幻灯片并选出代表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和阐述,各个小组可以对观点提出疑问并给出成绩。
3.3 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的开展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来进行。自主学习阶段,以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主要载体,将课程讲义、微课视频和常见的疑难问题解答等资料到教学平台上,使学生能随时查阅。并将部分教学内容放到教学平台,要求学生进行自学后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在线测试。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以及QQ群、微信等实现与学生的在线答疑或讨论。很多不愿在课堂提问的学生会经常通过网络提出一些问题,以及自己对于课程的看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还通过知网、图书馆、论坛、学习笔记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以项目教学法为驱动,开展团队学习,将学生分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提出探究式课题让学生分组研究,小组在课下查询资料,面对面讨论和QQ、微信讨论,并撰写研究报告和制作汇报幻灯片。学生在完成探究式课题项目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主的学习完全突破了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使整个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进行,课下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提高了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3.4 学习评价
传统的考核评价周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往往造成学生学习的懈怠。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我们采用章节测试、试题库进行分章节考核和综合考核,随时抽题、随时考试,阅卷灵活,可对几个知识点进行考核。我们在最近的两个学期,每学期开展4-5次考核。另外,还采用任务式考核方式,针对老师布置的探究式课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运用综合知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方案,老师根据每组的表现决定考核分数。并辅以学生自评和互评考核等方式,全面测试学生水平。
根据课程教学活动我们调整了整个课程的评价体系,调整后评价体系包括:期末考试成绩(60%),线上网络学习成绩(查阅资料的情况)(10%),课题论文成绩(上传论文的质量及汇报答辩的质量)(10%),分组讨论表现(10%)和平时作业成绩(10%)五大方面。在这种评价标准上,主要以学生是否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为考量,注重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 总结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对比了我校电信2102级72人(未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电信2103级81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发现:学生对于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内容设计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本文在分析了学习对象和学习目标以后,基于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从课堂教学的组织,网络学习的开展和学习评价标准的制定等几方面开展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既发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又将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进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实现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进而实现有效的教学。加强课程改革实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其他课程也具有借鉴意义。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细化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内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杨铁虹,吴红.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药物分析学混合式教学的
构建[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9).
[2] 马武林,张晓鹏.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外
语电化教学,2011.5.
[3]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m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2004.3.
[4] 高志杰,范亚东.基于THOEL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
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0.4.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技术 信息 方便 应用
1 前言
现代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下的通信网络已经大面积的覆盖全球。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化通信技术相互结合,使得通信业务,甚至是宽带通信业务,今后都能够在多媒体的协助下,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数字网络图书馆系统、远程电子银行业务、家庭购物业务及远程教学等等。多媒体通信技术具有高活力、速度快及效率高等特点,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良好条件,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关键技术,也是未来发展的焦点。
2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
就目前而言,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与各个行业之中,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高。
2.1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着很大的作用意义,其在教学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可以利用网络形式进行远程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使得学生能够随时的与教师交流学习。目前多媒体通信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主要是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开放,也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节省了学校的人力与开支,降低了资金使用,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门槛,为学生学校提供了方便,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2.2 在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逐渐深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具有丰富内容的多媒体通信技术结合起来,能够以空间位置为载体,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在系统总体结构上,将种类繁多的多媒体信息数据与空间数据相互关联,通过相应技术对文字、视频及图片等信息组织入库,利用微软工具研发个人数据系统软件,将电子地图子系统及应急事件信息录入其中,从而能够及时的处理应急事件。应急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等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通信技术对现场文字资料以及图片数据进行采集、组织与传输,能够为相关部门的应急指挥提供良好的辅助作用。
2.3 在气象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通信技术,气象局可以建立一个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议系统,使得气象服务体系得到改革。该系统可以为全国气象部门提供技术培训及交流、天气预报远程会议及行政电视电话会议等方面的服务作用。这一系统是对传统标清系统的重要升级,有效解决了视频质量差、组会能力不够灵活以及系统运行能力不稳定等问题,采用先进的多媒体通信技术,建立高清电视会商系统。该系统技术具有技术领先及功能性强大等特点,是当今气象行业不可缺少的先进的视频会议系统,支撑着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为气象服务体系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有利帮助。
3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虽然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还是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于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总的来说,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研发“三网合一”技术
全球信息化脚步的加快,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三大网络的融合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三网合一”技术不是简单的计算机网、电视网与电信网的相加,是指在保持各自原有的网络资源及主营业务的基础上,逐渐向社会提供个人化、宽带化及智能化的统一网络数据平台,这能实现音频、视频及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但目前来看,这项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也是今后研发这一技术的方向。
3.2 与IP技术融合
IP技术是数据网络中心的关键技术,是各种应用业务的载体,而将多媒体通信技术与IP技术相融合,是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同时,这也是三网合一技术的统一协议,因此,不管未来的基础网络是以什么样的结构运行,宽带多媒体业务也会统一到IP网络上。
3.3 与卫星技术相结合
近年来,卫星系统在各个领域的价值是在逐渐增加的,卫星技术已是数字化阶段,能够直接将宽带信号传送给用户而不需要中间节点。因此,将多媒体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建立一套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多媒体网络,将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大壮举。
4 结语
总而言之,依据目前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面对新形势下的严峻挑战,必须就其发展前景不断改进与发展。首先要立足国本,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对他国的先进文化与技术要在吸收与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断充实自我与发展自我,争取能够早日领先国际水平。多媒体通信技术作为创新的技术领域,它的应用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使其能够最大化的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彭少锋.新时代多媒体通信技术[J].科技传播,2014,(15):228-229.
[2]吕宁,刘莹.浅谈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学与财富,2015(1):184.
[3]张骥欣.计算机信息科技背景下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4(4):79.
[4]梁小雨,陈永涛,黄F等.多媒体通信技术在中国气象服务体系中的应用[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30(1):108-112.
[5]王英波.浅谈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95.
作者简介
田苍(1978-),人。现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或物理学。
- 上一篇: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
- 下一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