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巧在工作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沟通技巧在工作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沟通五技巧;社区;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165-02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1],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公共卫生事业,社区护士即全科护士,除了必须掌握各种疾病的救护外,还应该能够熟练运用沟通技巧解决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遇到形形的事件能够随机应变的处理[2],社区卫生服务的普及与高素质社区护士的培养将大力促进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本院社区门诊部通过对社区护士沟通五技巧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极大地满足了社区患者的服务需要,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文字、动作或其他的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社区护理是在社会进步、医学发展和护理学科进步下产生的。社区护士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医院科室封闭式临床护士的新型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社区护士是在一个相对开放、宽松的工作环境之中进行服务、管理工作的。其工作对象、范畴、性质、责任要远远高于传统意义上的医院护士,她们在工作中一般以健康意识的唤醒者、初级卫生保健者、社区卫生代言人、健康咨询与教育者、协调者与合作者等多元化的角色出现。大多数社区护士的服务范围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对象,因此对于这类人群要求社区护士的沟通能力尤其显得至关重要,但目前关于沟通技巧的评价和培训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灌输和技能的培训,不具备实际运用的能力[3]。治疗性沟通已被国内外护理界认为是最能体现护士职业价值的三大护理行为之一[4]。
2 社区护理工作沟通五技巧
2.1 点头
社区护理工作对象是个人、家庭、社区,因此大多数居民到社区门诊以咨询健康问题为主,以治疗疾病为辅。社区门诊来访者一般是那些自觉心理不够健康的人,他们往往受某些社会刺激而引起心理不适,心理状态紧张,并且有明显的躯体和精神反应[5],存在焦虑、抑郁、依赖等心理特点,其需要尊重,求助愿望和康复动机强烈。针对这类患者,我们在培训中强调社区护理人员对任何一位来访人员都要主动热情迎接,点头招呼,建立良好的首因效应[6]。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不管是就诊者还是咨询者最先接触的大多数都是护士的服务,主动点头招呼,会增加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好感。
2.2 微笑
在人与人的交流活动中,最富有魅力和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就是微笑,坦诚的微笑是良好人际交往的开始,可以创造和谐、友好的护患沟通关系,缓解紧张气氛。微笑可以给患者带来3种感觉:①尊重对方;②谦逊 ;③亲切[7],因此我们在培训中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养成把友爱、温馨的微笑带给每一位服务对象,微笑要自然、明朗,要体现微笑和微笑服务的价值。杜绝工作中不合时宜的微笑、于事无补的微笑和居高临下的微笑。给患者最细致体贴的照顾,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温馨氛围和人文关怀。
2.3 回应
社区门诊患者不同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社区护理服务对象大多数是健康人群、重点人群、亚健康人群和高危人群等,在和这类人往过程中稍有服务不够热情,对患者的问题置之不理等都很容易引起其的反感,严重时甚至可造成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我们在培训中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养成认真回答每一位社区门诊患者提出的相关疾病知识和健康咨询问题,对对方提出的问题自己一时无法回答的,切忌不要妄下断语,运用灵活的随意语和委婉礼貌的语言回答,语气谦和,语速较缓,以每分钟50个字左右为宜,总之要通过娓娓动听的语言交流来赢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友谊。真正做到“来有问候声、走有祝福声、不周之处有致歉声”。
2.4 倾听
在人际交往中把听、说、读、写按百分比计算,倾听所占的比例大约为53%,倾听是对患者的理解和尊重,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还可能获得友谊[8],因此作为一个护理工作者应该认真倾听患者的谈话,将谈话内容听完整,认真揣摩患者要表达的意图,切忌因各种原因而不耐烦打断患者的倾诉,因此我们在培训中,通过情景模式让社区护理人员亲身体验患者的痛苦,从而激发护士真正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要求护士在工作要做到有效倾听:聚精会神、距离适当、姿势自然、不轻易打断谈话者的讲话、适当的反应。认真倾听是护士对他人表现出的关注和尊重的表现,有助于良好关系的形成[9]。
2.5 记笔记
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主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所以预防和治疗性护理服务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同等重要。社区护理人员服务对象大多数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这类人员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认识不足,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乏了解,对如何用药存在随意性,对健康保健存在盲目性[10],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必须有一本在班记录本,随时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以弥补繁忙工作中遗漏的不足问题,特别是重点人群的管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看似简单的记录,确让人感觉到了医务人员的用“心”服务,增加了医患之间的感情,架起了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记录本的应用还能促进护士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3 体会
社区护理作为我国新兴事业,由于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的滞后,满足不了社区人群卫生服务的需要,这势必影响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和质量,高素质的护理人员除了必须具备熟练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必须具备基本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五技巧培训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社区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满足了广大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11]。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社区护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5.
[2] 赵艳艳.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8(7):228-229.
[3] 杨晓莉,曹艳佩.护士与老年住院患者沟通技巧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24(8):2943-2944.
[4] 岳树锦,成翼娟.影响护士应用治疗性沟通技巧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891-892.
[5] 人际交流与咨询技巧[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
[6] 黄美兰,陆婷.注重门诊首因效应提高窗口服务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70-71.
[7] 高晓荣.护患沟通技巧是营造和谐护患关系的桥梁[J].中国医学美容,2011,8(20):524-525.
[8] 余逢跃.沟通技巧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1,7(18):1075-1076.
[9] 赵美环.社区护理沟通技巧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62-63.
[10] 樊智敏.干休所巡诊登记的改革尝试[J].中国保健医学杂志,2008,10(2):137.
篇2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纠纷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67-01
现阶段,人们的维权意识正在逐渐加强,再加上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患儿家长更加重视对孩子的保护,这给儿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能够合理应用相关沟通技巧[1]。本文将以128例患儿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针对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展开相应的探讨。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这一期间到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28例患儿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其中男、女性患儿分别为73例、55例,年龄3.2岁到11.5岁不等,平均年龄5.9岁,住院天数10d到29d不等,平均住院天数12.5d。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和护理人员进行基本沟通;排除急症患儿、昏迷患儿以及住院天数不足5d的患儿;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的儿科门诊。
1.2方法
在随机分组的帮助下,将其分成人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6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不仅接受常规护理,且同时辅以有关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两组在一般资料(包括各自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1语言沟通技巧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语言沟通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技巧,且效果显著。由于年龄偏小,儿童儿童心性较为敏感,习惯于从说话语气的角度来判断别人对自己友善与否。因此,在询问患儿相关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尽量保证语气温柔。护理人员应尽量保证用词的准确性和易懂性[2],防止患儿无法理解而发生沟通障碍。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重视并做好和患儿家长的沟通工作,如向家长细致地介绍患儿病情、护理方案以及住院环境等,从而奠定良好的护患沟通基础。
1.2.2非语言沟通技巧
所谓非语言沟通技巧指的是,运用体态语言和目标对象进行沟通,如目光、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等。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护理时,要求护理人员微笑护理,借助微笑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患儿勇敢地、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护理人员合理应用肢体语言,如打针之前,除采用语言安抚之外,还可轻柔抚摸患儿脸蛋以达成缓解紧张的目的,增强患儿的勇气;和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应大方得体、亲切自然[3]。
1.2.3娱乐沟通技巧
爱玩是儿童的一种天性,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重视并做好娱乐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让儿童天性得以必要的释放,从而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让患儿更加主动地配合治疗。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会选择适当的时间会和患儿(身体条件允许)做一些不太剧烈的游戏,又或者讲故事他们听[4]。上述娱乐沟通技巧,一方面能够帮助患儿更加勇敢地、主动地接受治疗,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2.19%(59例),而对照组为62.50%(40例),差异较为明显(P
3 讨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十分重要,应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即护理人员在有效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合理应用相关沟通技巧,如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技巧以及娱乐沟通技巧等。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通过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能够显明显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是儿科护理工作得以正常、高效开展的一大有力保障[4]。在本次研究中,无论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2.19%、对照组62.50%),还是在护理纠纷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56%、对照组7.81%),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落实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和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保证护理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篇3
门诊是医院的服务窗口,挂号分诊是医疗护理服务的最前沿〖1〗。挂号分诊的护士每天要面对众多的患者,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言语、行为、不仅体现了护士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影响着患者对医院的初始形象,甚至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评价和信任程度。因此,挂号分诊护士只有掌握良好的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才能做好门诊的分诊工作,处理好护患关系,使来院求诊的患者在得到有效医治的同时,也感受到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我院从2007年8月开始实行妇产科门诊挂号分诊“一条龙”服务,旨在方便患者进行就诊,以提升服务质量。现将分诊挂号的护患沟通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 掌握本科室门诊患者的特点
我院是省级专科医院,患者的来源主要是妇女和儿童。而我科是妇产科门诊,妇科和产科相对独立,既有各年龄段的女性患者,又有例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以及从基层医院转诊到产前诊断中心的孕妇。因此,在分诊工作中,要细心询问,及时识别不同需求的人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甚至耽误患者检查诊治的时间。
2 良好的工作态度
正确的态度是良好沟通的基础。护士每天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需求不同的病人,她们有的初次来,面对陌生的环境,心中会有不安或焦虑心理。因此,护士应从思想上转变服务意识与观念,端正服务态度,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要为病人着想,处处理解关心病人。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对病人的合理要求尽可能满足。
3 注意沟通的语言技巧
良好的沟通语言能使病人感到亲切,被关注。因此,无论与什么类型的病人交谈,都要掌握语言的深浅与分寸,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通俗性,针对性。护士只有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同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做好分诊工作。
3.1 注意说话的语调:应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来使用。面对病人,首先声音要亲切、柔和,热情、真诚、坦诚地使病人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
3.2 注意说话的语速:护士与病人说话时要匀速、平和;不要心急口快,否则会让病人觉得很不耐烦,严重者还会引起护患纠纷。
4 沟通的其他技巧
除了语言沟通之外,还可通过微笑、倾听、仪表等非语言的沟通手段来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
4.1 微笑是最美的礼仪,是人际交往中最能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2〗。一个有修养的护士应掌握笑的分寸和场合。护士的微笑使人觉得亲切,能消除陌生感;同时对病人有安抚作用。如果我们的护士在分诊中面无表情,没有微笑,就会使病人感到生硬,会增加病人的紧张感。
4.2 学会倾听并注意收集反馈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是一种人与人交往中情感信息反馈的潜在表示〖3〗。在倾听的过程中,要集中精力,与病人目光交流,切勿东张西望。
4.3 护士的仪表对病人有可信赖作用。护士应以端庄、典雅、规范的着装来给病人留下纯洁、文静、可信赖的印象。加之用温和、期待的目光,亲切的言语,来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5 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
作为一名门诊分诊护士,除了掌握必备的护理专业知识以外,还应积极参加医院内外举办的各类讲座和科室的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充实自己,同时还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丰富多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6 小结
挂号分诊护士的护患沟通是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是优质护理示范工作的一部分。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4〗。
参考文献
[1] 康林.门诊挂号分诊护士的沟通技巧.现代护理,2008,6(16).
[2] 徐春燕.现代医学护理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当代医学,2009,5(170),131
篇4
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除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态度外,职业道德影响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等重要。护理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护士的服务对象是在生理或心理处于非健康状态下的特殊人群,这就要求护士要主动热情、极端负责、一丝不苟地为患者服务[1]。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护士应以真诚、热情、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对所有的患者要一视同仁。坚持“患者第一、服务第一”宗旨,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加大护患之间的亲和力。
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建立和发展护患关系的基础:护士可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对患者实行整体护理,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2]。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都应告知患者其目的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应认真解答,使其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同时尊重患者隐私、维护患者利益以减少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
护患沟通过程中应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学习护理心理学知识,根据各人所处的情况、病情特点、文化程度选择最适宜的语言方式来运用,达到治疗疾病调节心理的目的。护士与患者的交流,要注重认真倾听,运用安慰性语言、赞美性语言、鼓励性语言等,热情对待并重视服务对象[3]。护士的每一个沟通行为都会对患者产生影响,有意识地应用一些沟通技巧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娴熟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
职业技能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护理工作更不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健康观念转变,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发展影响深远,护理人员应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CT等先进仪器,有效地达到抢救危重患者的目的,从而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
具备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与护理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在自己的护理生涯中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胸有成竹,能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到早预防、早救护,遇事时沉着稳重、果断、干练、有条不紊,让患者和家属信服,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良好的形象将会潜移默化地感染患者,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在信赖感和依赖感中,患者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托付于护理人员。
没有娴熟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的护士,即使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工作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不能完全取得患者的认同。良好的技术和广博的知识是维系护患关系的纽带。熟练的技术能使患者产生信任感,赢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建立和维护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4]。
恰当的护理艺术
护理工作中,还应注意行为艺术性。护士应善于运用人文关怀理念协调护患关系,只有护士心中随时想着患者,才能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5]。这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集中体现在护士的一举一动中。将护患关系转变为亲友关系,是现代护理学的优势体现,也是护理学的一大进步。
讨 论
“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是护理工作者的职责[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完成这个职责的重要平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必须提高护士工作能力、自身修养,通过注意语言艺术、行为艺术等方面提高自己。为了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必须搞好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宋利萃,全姬淑,蔡红玉,等.沟通技巧在新型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130.
2 秦玉梅,韦连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J].内科,2007,2(5):861.
3 梁银辉.现代护士礼仪与素养.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15.
4 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
篇5
【关键词】有效沟通;医院;基层管理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33-01
随着当今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医学人才的增多,如何能够把沟通做好,已经成为医院基层管理者需要持续改进的重要内容。[1]医院管理工作兼有管理和服务的双重性,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有效化解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本人就医院基层管理者如提高沟通的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也是一种信息的交流。一般认为,沟通是信息的交换和意义的传达,也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观念,沟通感情的过程[2]。沟通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突出团队作用、协作精神的今天,有效沟通是实现目标的“剂”。美国通用电气(GE)前CEO杰克・韦尔奇认为:管理的秘诀是沟通、沟通、再沟通。有效的沟通不仅能消除心与心之间的隔阂,还能让工作执行顺畅,团队氛围和谐。
二、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
在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外界干扰或其他原因使得信息丢失或被曲解,导致沟通不畅。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3]
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除了客体接收信息的能力有差异外,信息发出者的沟通技巧、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选择沟通的工具、方式都会影响有效地沟通。有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听或看他们感情上能够接纳的东西,甚至只愿意接受中听的,拒绝不中听的。另外,地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频率有很大的影响:地位悬殊越大,信息趋向于从地位高流向地位低的。[4]
三、沟通技巧
1.有效的信息管理。医院的每一项政策的开展都包含着很多信息,因此,要有效的沟通,必须加强对信息的管理。简单的说来就是我们讲话要有重点,一定要有明确的沟通目的,知道自己要说什么,知道自己要让对方明白什么。另外,要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场合说,也就是要掌握好沟通的时机。临床一线的员工平时工作很忙,如果你在别人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说后天要开什么会等等,显然不合时宜,对方可能也没有听进去。
2.信息传递要“多、快、好、省” 。 如何做好沟通?如何把目标讲清楚?如何让大家理解之外还要被说服、接受这个目标对他的重要性,进而去执行。我们应注意: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信息量要 “多”;“快”即信息传递要快,信息传递时间过长,会减慢流通速度造成信息失真或者失去价值;“好”即要消除信息传递的各种干扰,保持信息的真实性;“省”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花较少的费用,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如今网络信息发达,运用自动化办公系统,在局域网上设立专栏,或建立QQ群、微信群,不但可以及时准确的信息,也可以解决临床一线员工的实际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意沟通的心态。 沟通是双方面的,需要双方密切配合。大家在工作中都应抱着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服务、相互赏识、相互分享的心态。[5]有些基层管理人员只是一味传达上级领导的指示,有种“听不听是你的事儿,反正我给你说过了”的心态,让临床一线的员工比较反感。作为医院基层管理者在与员工进行沟通时,必须以商量和讨论的姿态来面对,并且能够时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4.避免情绪化。 不同的情绪会使个体对同一信息的解释截然不同。在进行沟通时,不好的情绪会影响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同时也会影响信息者对问题的思考和对语言的选择。在极端的情绪体验时,如愤怒或悲痛,都可能阻断有效的沟通。因此,医院基层管理者在与员工进行沟通时,应该尽量保持理性和克制,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要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可能面临或已发生的“意外”。如果情绪出现失控,则应当暂停沟通,直至心情回复平静后再进行。
5.巧妙地聆听。 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有些管理者在沟通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强调自身想法的表述,而忽略对方的感受,这是很不科学的。那种高谈阔论,教训下属,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已不适用了。具有成熟智慧的管理者会认为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表现自己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要善于帮助和启发他人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聆听别人的意见,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是使员工增强对管理者的信任感,还可以使管理者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更有效地组织工作。[6]
6.及时分析沟通成效。 进行沟通后要及时分析沟通的成效,反思沟通中需要改进的方面,测评沟通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产传达的政策、要求是否已经按照要求实施了。必要时可以与对方进行多次反复的沟通与交流,直到双方达成共识和互相满意为止。因为在工作中只有好的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好的结果去匹配,只有这样所体现的沟通才是完美的,才是有效的。
四、小结
有效沟通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十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和及时的沟通不仅能解决许多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问题,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和谐的团队,推进工作的进程。作为医院基层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理解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并能与各层次的人实现有效沟通,以达到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谐,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晓红,浅谈沟通技巧与执行能力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14,
[2]孙健敏、吴铮: 管理中的沟通 [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3]汪溢,林则宏等,管理学原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
[4]吕丽丽, 和谐单位人际关系海通技巧之己见[J].管理观察,2014,(548)22-23(33)164-165
篇6
【关键词】 护患沟通; 医学模式; 法律;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078-02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深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由传统的主动-被动型转变为共同参与型。新型的护患关系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技术服务,还要通过护患沟通,以便更好的尊重患者的权利,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越发重要。
护患沟通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病情信息、护理信息、感情、愿望及要求等方面的沟通[1]。通过有效护患沟通,能促进双方的信息交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解决理念冲突,化解护患矛盾。但在临床实践中,护患沟通时常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2]。
1 护患沟通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缺乏法律风险意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呈明显的紧张趋势,医疗纠纷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实践中,部分护理人员仍注重于传统医疗技术的开展,忽视了对患者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活动前需履行告知手续,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方能开展相关诊疗护理活动。但一些护理人员缺乏对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未意识到护患沟通的法律意义,为护患矛盾的产生留下隐患。
1.2 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沟通流于形式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享有知情同意权。鉴于护患双方掌握的医学信息不对称,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相关信息。一些护理人员由于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导致不去沟通或者疲于应付沟通。再加上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真正用于沟通的时间少之又少。但考虑到护理管理部门的检查和考核,沟通简单、流于形式,未真正体现出护患沟通的积极作用。
1.3 缺乏沟通技巧
1.3.1 沟通语言使用不当,表达过于专业化 由于医学专业性强,护理人员面对的患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使用专业术语进行沟通,患者一知半解甚至误解,不能起到有效沟通的效果。
1.3.2 沟通方式欠妥,信息量过大或不足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在评估、治疗时没有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没有考虑到患者和家属的感受,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误解[3],主要表现为:急于表达观点,传递大量信息,忽略了患方的接受能力;不主动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疾病状况和心理变化了解不够,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得不到患者的有效配合;表述方式单一、刻板,说话生冷,不会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时间、地点选择不同方式沟通。
1.3.3 缺乏沟通计划 沟通前由于缺乏对患者一般情况的了解,未掌握患者需求。沟通时,没有明确目的,给患者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1.4 服务态度差,缺乏人文关怀
传统的医学教育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重专业知识培养轻人文素质教育,导致目前一些护理人员不会关心患者,缺少与患者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不注意患者及家属的信息反馈。同时,护理人员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容易产生消极、烦躁的负面情绪,在接待患者时,不耐心听其表述,说话生硬刻薄,甚至态度高傲,不注意患者的感受,导致患者的不满。
2 改进措施
2.1 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考虑得较多的是疾病护理,常常忽略了对患者权利的尊重和保护。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应与时俱进,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充分尊重患者在诊疗护理服务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规避临床风险,切实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院要重视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培养,定期组织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和考核,做到以案说法,理论联系实际,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2.2 加强护理人员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在护理工作中,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回答患者的提问;只有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使患者获得安全感,进而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有效沟通打下扎实的基础。医院和科室应根据自身的薄弱环节,有计划的举办学习和讲座,安排进修,促进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护理技能的提高。
2.3 转变观念,重视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
做好护患沟通,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得到患者的配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有意识的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尤其是对低职称、低工作年限的护士进行重点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相关服务理念的灌输,使低年资护士护患交流认知水平迅速提高,从而提升护理人员护患沟通总体认知水平[4]。
2.3.1 熟练掌握语言技巧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基本工具,也是护患沟通的主要手段。熟练掌握语言沟通技巧,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保证。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性格和要求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沟通,如当患者不具备医学知识时可使用指导性语言;当患者提出问题或者产生疑义时可使用解释性语言;当患者的行为不合理时可使用劝说性语言;当患者病情较重,缺乏信心时可使用鼓励性语言。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还要注意使用慎重、严谨、真诚的语言,避免因语言表达不当引起不良心理反应[5]。另外,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保持恰当的语调语速,也能产生增强沟通的效果。
2.3.2 重视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非语言性沟通是指医护人员通过日常行为、举止、表情等与患者进行沟通[6]。有资料表明,高达93%的沟通是非语言的,其中55%是通过面部表情、形体姿态和手势传递的[7]。因此,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仪表礼仪培训,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护理人员仪表整洁、衣着得体、行为端庄、举止文雅,能获得患者良好的印象,赢得信任感,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沟通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高傲、冷淡、厌烦、嘲笑等非语言表现形式,保证在平等护患关系下进行有效沟通。
2.3.3 学会倾听 倾听包括注意整体性和全面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全部[8]。学会倾听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前提。因此,在倾听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保持适当的距离,身体前倾,表情自然,目光专注柔和,不时用点头和微笑表示肯定和回应[9]。患者倾诉时,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接受其思维模式,琢磨其想要表达的信息,设身处地的为其思考[10]。切忌在患者讲话时随意插嘴,以个人的价值取向来评判患者的观点,更不要东张西望、坐立不安,给人一种不耐烦的感觉。只有通过积极的投入,认真的倾听,才能与患方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沟通氛围。
2.3.4 学会换位思考 在就医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各种担忧,心理上很难适应[11]。护理人员应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深入到患者的内心,揣摩患者的各种想法,然后再传递给患者,取得患者的认同。因此,在工作中,应加强自我训练,提高理解和同情他人的能力。
2.3.5 制定沟通计划,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在进行护患沟通前,应首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其年龄、民族、家庭、文化、职业、疾病状况等有计划的选择沟通内容。每次沟通要明确本次沟通的目的,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制定详细流程,以保证通过沟通达到预期目的。
2.4 增强护理角色意识,提升人文修养
修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具备良好人文修养的医务人员才能深入到患者的内心并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12]。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时刻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真诚、热情、宽容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服务于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护理服务[13]。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不断塑造完美的人格,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深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的护患沟通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明确护患沟通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重视沟通技巧的积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红英,黄然,罗莲英.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22-23.
[2]蔡翠梅,曾荣华.医疗护理中的护患沟通及其技巧浅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1):112-113.
[3]王红业.护患沟通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15-116.
[4]朱彩文,王娅丽.护士对护患沟通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3):142-143.
[5]李娜.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73-74.
[6]吴海祯.浅谈现代护理模式下的护患沟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8):104-105.
[7]李心娥,赵健英.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1):65-66.
[8]王越霞.护患沟通模式与技巧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66.
[9]王香莲.语言行为在护患沟通中的重要性[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6):787-788.
[10]夏同霞,陈俊希,张亭亭,等.体验后反思在《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152-153.
[11]刘海洋.内科护理中护患纠纷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64-65.
[12]王丽红.人文关怀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56-58.
篇7
【关键词】沟通技巧 门诊 应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与交流,即人与人之间交流经验、观点、意见、情况或情感的过程。它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彼此相互了解,达到共同协议,促使双方感情更加融洽。它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化解或消除医疗纠纷,有利于推动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门诊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1.1 注重“首轮效应” (第一印象) 作为一名门诊护士,首先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有活力,力求稳重,给人以安全感,以向上的人格魅力出现在沟通场合,才能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和接受。我们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病人进行初步诊断,确定在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的场所。因此我们门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要热情接待,态度要和蔼,耐心询问病史,同时要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全面观察病人的能力及宣传健康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门诊护士这一工作,才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及尊重。
1.2 要加强护、患有效沟通 病人来医院就诊的目的是治疗疾病、解除病痛,而护士是为病人解除病痛的直接帮助者。能用语言和行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病人解除生理、心理病痛,解决患者进入医院所产生的迷茫、疑惑和问题,护士的观点必须明确,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回答患者,若连自己都不清楚问题,讲出来一定没有说服力,要适时提问,恰当引导,适时应和,让患者理解、明白,这就是有效的沟通。
可见准确的语言解答或者熟练的技术操作,作为沟通的一种形式,是和谐沟通的纽带,在和谐沟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要进行沟通技巧及方法的训练 沟通技巧及方法是有效沟通的关键因素。护士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运用沟通技巧,使沟通效果最大化。如护士在与病人交谈时对不同的患者应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力求通俗易懂,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善于询问、耐心解答,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音调过高易刺耳,引起反感,过低使人沉闷或听不清,对病人用鼓励和愉快的声音,有时可伴以微笑,用它配合优美的词汇以影响对方,这样既表现出对沟通对象的尊重,又能使病人的心声得以充分表达,进而使沟通更加和谐。
1.4 护士与病人情感交流的沟通技巧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信任比机智更助于谈话。护士作为沟通者,态度要诚恳,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沟通中要多用礼貌性语言,少用指示性语言,忌用损伤性语言,共同搭建护患沟通的和谐平台。如老年患者患有多种慢性病,加之退休后经济比较拮据,多数患者就医的经济压力比较大,故容易将一些对医疗的不满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对这些患者要采取以“情”感人的对策,把“情”放在第一位。往往一个搀扶动作,一下轻拍肩膀的鼓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对待,都会拉近护患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在工作中要多“换位思考”,这样护患沟通更和谐、护患关系更融洽,避免了与患者发生冲突。
1.5 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在沟通过程中使护患关系得到升华 护士在进行沟通时,要能体现出护患的双向价值观,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对病人及家属的尊重,要注重细节。护士要在沟通过程中将病人看成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求的一个整体的人,去尊重、爱护她,只有这样,无论是语言沟通还是行为沟通,病人都会乐意接受,护患关系在和谐沟通中才能得到升华。
1.6 沟通内容与沟通方法要和谐一致 实际上沟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其沟通方式有语言沟通、行为沟通,沟通的技巧更是灵活多样。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沟通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在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总之,门诊的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分诊,它体现着一种护理文化和职业素养。护患交流与沟通是现代医院以及护士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继护理操作技能之外的第二技能,形体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口头语言是沟通的要素,良好的沟通对于构建积极和谐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它体现了护患主体间的平等与尊重,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互动,情与理的沟通。
2 小结
语言沟通是一门艺术[1],它能帮助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只有正确地掌握好语言沟通艺术,才能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生活、心理和治疗的需要,使患者处于治疗的最佳心身状态,才能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才能符合社会对“护士角色”的期望,才能无愧于人们赋予护士的“白衣天使”的美誉。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90-01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情感的过程。沟通与交流普遍应用于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但是对护理工作来说,沟通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一名护士,只有掌握了沟通交流的原则,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沟通的技巧,才能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获得与病人有关的全面的、有用的信息,制定出适合个人特点的护理计划,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身心状态,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现就护患沟通技巧浅谈如下。
1重视护患沟通在临床医疗护理中的作用
过去护患沟通方面护理工作者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主要是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在作崇,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护士就是服药、打针、测血压、测体温。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患者的心理护理,至于如何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怎样与患者沟通可有可无,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在整个护理学中就没有把心理护理提高到理论上,更没有具体措施加以强调,但是这个问题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过去曾有过很多的教训:某医院患者跳楼,某医院患者上吊自杀等,所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患者的心理问题,而我们医护工作者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沟通。如果对此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就可以避免上述类似的悲剧发生。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
2护患沟通的技巧
护理沟通的原则是宏观的,总体的,在实际沟通中,仅掌握原则是不够的,具体的沟通技巧和方法能帮助沟通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言语沟通的技巧:
恰当运用沟通语言: 护患沟通的技巧要求护理人员摒弃过去的"哑巴"护理模式,要善于使用美好的语言,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一是运用礼貌性语言,病人评价护士的服务态度,常与护士能否运用礼貌性语言有关,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这充分体现了语言对病人疾病的影响。二是运用安慰性语言,让处在焦虑和不安中的病人得到安慰,感受到温暖,拉进护患双方的距离。三使用鼓励性语言,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四运用劝说性语言,对于那些对疾病没有正确认识,甚至做出错误决定的病人,劝导病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认识疾病,理智的做出正确选择。五是运用指令性语言,对年幼患者以及理解力较差、神志状态不佳的患者,适当运用简洁明了的指令性语言,要显示一定的权威,避免对方做出不利于护理效果的举动。另外,说话时的语调、强度、以及抑扬顿挫等超语调性提示都会帮助我们表达语言,使用得当,也会增强沟通效果。
2.2避免运用对沟通不利的言语:沟通过程中,护士应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一是要避免刺激性语言,病人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又处在特别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如果受到训斥、指责、讥讽等不当语言的刺激,很容易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二是避免消极语言。病人是脆弱的,特别是在损伤较大的医护措施面前往往举棋不定,护士一句无意的消极提示,有可能催毁病人的勇气,丧失治疗的信心。三是避免应用造成负面作用的暗示语言。病人唯恐患上"绝症",又怕大家瞒着他,这样患者往往过于敏感地从其他人的言语、表情上捕捉信息,护士与家属窃窃私语式的谈话,被患者发觉,极易被病人误认为有情况瞒着他,患者从他们的谈话判断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因此对病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应在沟通中避免。
3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是指以人的行为和体语作为载体而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护患之间传递着信息和情感。交谈中除了要注意礼貌称呼,注意倾听,适时的赞扬鼓励之外,在许多的医疗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流显得更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和理解患者的非语言行为反应,可以从患者的面部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洞察他们的内心感受,获得真实的信息。护士一定要对患者的信息及非语言性信息及时做出反应。这样不仅及时处理患者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且使其感受到被尊重及关心,从而拉近了护患关系。
4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密切配合是护患沟通的基础,若得不到患者良好的配合,即使护士选择良好的时机,最终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及自身性格特征对护患沟通影响是很大的,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就是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平等,患者才能把心底的隐私和治疗中的需求讲给护士听,护士才能尽到应尽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缩短双方之间的心理差距,奠定心理沟通的基础。护士应该有一颗博爱之心,通过真正的自己表里如一地与患者相处,诚实地向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自内心地帮助患者。患者只有体验到了沟通者的真诚,才会向其表露和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才能达到护患关系和谐稳定地进行。
5促进有效沟通交流的技巧
5.1有准备的会谈:交谈时安排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注意是否存在影响交谈的因素,如环境的噪声、患者有无不适等,尽可能使患者在较轻松、较舒适的情况下进行交谈。首先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对交谈进行预测和计划,如交谈的内容、时间、目的、以使交谈达到预期效果。
5.2倾听的技巧: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谈话,并对其所谈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具有敏感的观察力,对患者的谈话及时作出反应,以鼓励患者进一步诉说。此外,还应适当的运用沉默、澄清、重复、简明等技巧,使交谈对方都有时间考虑他们正在努力探讨的问题,并使双方建立起一种反馈机制,及时把患者不明确的谈话引到既定的重点上,达到预期目的。不要随便打断病人的谈话,以示对病人的尊重。
5.3沉默 适时、适当的沉默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以温和的态度表示沉默会给人十分舒适的感觉,它给人以思考调适的机会,使病人感到你是真正用心在听他的讲述,也有助于病人宣泄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当病人因情绪受到打击而哭泣的时候护士保持沉默是很重要的。如果护士过早的打断这种沉默的气氛,可能会影响病人内心强烈情绪的表达,使得他们可能把压抑的情感而以不健康的方式将其宣泄出来。
5.4创造良好的环境和选择适当的时间:
环境因素对护患沟通的影响:①物理因素:如有噪音、光线不足、或环境杂乱、缺乏隐私条件等。②社会因素:周围有其他人,或缺乏能帮助沟通的条件(如模型、图画、小册子等)因而无法进行有效沟通。
因此,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时间都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重要因素,护士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时间节律的关系,选择最佳时机与患者沟通,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的患者喜欢在谈笑中进行沟通,有的患者喜欢安静的环境与人交谈,还有的患者不愿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的疾病,对于这些患者,护士在工作中应随机应变,不一定非要专门拿出一定时间与患者交谈。在整个护理治疗过程中,随时随地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和对疾病的态度,在适当的环境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
6体会
由此可见,沟通能促进护患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理解、支持的关系。同时护士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因此,掌握并恰当运用沟通的技巧,将会促进护患关系健康发展,以便充分收集患者的资料,协助患者解决问题,最终达到促进、维护患者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护患沟通;神经外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63-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的“语言艺术”在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1]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有的患者因术后导致偏瘫、失语、肢体残障等,表现在外、视觉上难以被旁人接受,这不但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带来较大的压力。护患沟通是护理服务中最基本的技能、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较多,护士的言谈举止都会对患者产生影响,所以护患沟通在整体护理中越来越重要。有调查[2]显示,目前护患沟通现状不容乐观,临床上80%的纠纷是由沟通不良或障碍所导致。在护理活动中,应讲究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艺术,以突出仁爱、反映修养、展示才能为沟通基础,充分认识到语言有治病和致病的双重作用。为了解神经外科护患沟通的应用情况,提高护理质量,2011年1~6月我们对住院时间≥6d的患者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次共调查2011年1~6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时间≥6d的患者265例,平均住院天数(10.0 ±6.1)d,其中男性150例占56.6%,女性115例占43.4%,年龄12~76岁,平均年龄52岁。职业情况:农民92例,工人82例,干部74例,其他17例。文化程度:文盲12例,小学28例,初中76例,高中或中专64例,大专及以上85例。
1.2 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护理情况、护患沟通情况、满意度等。对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进行基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患者反馈,对神经外科护士进行针对性的护患沟通培训,在患者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护患沟通的改善情况。护患沟通培训内容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操作熟练程度、护士对患者的关怀(如护士操作时充分尊重患者隐私、主动巡视病房、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感受及解答疑惑)、护士的语言沟通技巧(如语言表达、语气语调、专业术语的使用、礼貌性用语的使用等)、护士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如表情、手势、眼神、穿着、肢体接触等)。
2 结果
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培训前,我院神经外科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运用不当、专业术语过多、态度生硬、缺乏沟通技巧等方面,培训后效果明显好转。
3 讨论
3.1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强化技能操练。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护患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显示,通过培训,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明显改善。因此,护士应在工作之余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自己过硬的素质赢得患者的满意与肯定。工作中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尊重患者人格,做到守时、说话通情达理、随叫随到、认真负责等,给患者以良好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护士的信任感。另外,护士还需要做到得体大方,提高护士在患者中的亲和力。
3.2 加强护患间知识、技能交流。护患之间知识、技能的交流是指实施护理错施的决定和实施过程中护士和患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技术本身的认识和态度[3]。护士应善于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中得到主诉,听取他们的合理意见,与患者一起商讨治疗护理计划,尽可能多地让患者参与到护理中来,从而促进康复。
3.3 正确运用语言交流技巧。语言沟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语言沟通技巧的正确运用是有效护患沟通的关键。由于患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与医护人员的想法会有很大的距离。本次调查显示,培训后护士运用语言沟通的能力明显提高。因此,护士应尽量根据患者的教育程度和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勿用训斥、恩赐、讲授式的口吻,不要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或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医学常用缩略语,应紧密围绕治疗目标进行谈话,并要求保持良好的心境,根据患者语言信息反馈情况,有效地选择和调整语言形式,避免护患之间出现沟通障碍。同时,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情况等给予恰当的称呼,经常使用“您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使患者感到亲切和被尊重。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对于患者家属比较敏感的话题要征求他们的意见,有准备地与患者进行沟通,语言委婉、关切,以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里负担。
3.4 正确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是通过人的表情、手势、眼神、穿着及与他人的空间距离进行信息传递,据有关资料[4]显示,在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那些具有社会意义的信息,仅有不到35%来自语言,而65%是以非语言方式传递的。本次调查显示,培训后护士的非语言沟通技能明显改善。因此,正确使用非语言沟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形态语言。护士的形体、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护患关系的建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护士在工作中,应衣着整洁合理、统一着装、佩戴胸卡、举止稳重大方、步态轻快、表情自然、淡妆上岗、言谈得体、态度和蔼,使患者感到亲切、可信、放心[5](2)注重面部神态和表情。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谈话时应全神贯注,不要随意打断话题,理解患者所表达的内在含义,注意患者讲话的声音、语调、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动作,目光平视对方,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解答问题时可伴以相应手势。(3)正确运用微笑和肢体接触。面带微笑的对待患者是沟通的基础,工作中应发自内心的对患者表示友善,操作时应用柔和的目光观察患者的反应,使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使其感到护理人员可信、可亲、可敬,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效果。必要时可使用善意、得当的身体接触,如抚摸、握手、依偎、搀扶、拥抱等,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和被尊重。护士在与患者身体接触时应考虑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环境及触摸部位等众多因素,应保持敏感和谨慎的态度,注意观察对方的反应并及时调整,不要让对方感到受威胁或难堪。
总之,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服务艺术,是加强信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桥梁。护理人员应当努力探索护患沟通的技巧,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和温馨的治疗环境,降低护患之间的交流障碍,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叶雪花,叶雪英,叶小娜.浅谈护患沟通的艺术.中国医学工程,2010,18(3):161-162
[2] 杨丰慧.护患沟通684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3482
[3] 刘海英,何飞虹.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应对.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28(23):2922-2923
篇10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间在我院静脉输液的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沟通交流技巧措施,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之间对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8.33%),且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在儿童输液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和恐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沟通交流儿童输液技巧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97-01
在小儿门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儿童是医院需要重点照顾的患者,为了保证儿童输液安全有效的进行,减少护理人员和家属的纠纷,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不仅要提高相关的护理质量,良好沟通交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减少误会并且相互增加一些理解[1]。所以,一名优秀的临床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相关的沟通技巧,并且要采用因人而异的沟通方式,让自己的工作能做得更好,才能让患者满意,改善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治疗,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120例,其中男性患儿65例女性患儿55例,年龄3岁至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的护理按一般情况进行,观察组用良好的交流来辅助护理工作。在病人出院时,比较家属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两组的年龄、性别等指标比较得P>0.05,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在工作中,医护人员应该穿着整洁,仪态端庄得体,给患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及手势来表达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微笑服务,通过亲切和蔼的态度来消除患儿对于医护人员的恐惧感,同时也使家属感受到尊重从而对于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只有医护人员、家属、患儿三方面协调合作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好的治疗结果。
(2)语言的沟通技巧:语言的沟通是最直接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输液前护理人员应该向家属告知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家属的疑问要耐心细致的解答,不能随意打断和敷衍了事,以免引起家属的反感和不满。在输液前打消家属的疑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护理人员和家属的密切配合对于顺利治疗至关重要[2]。另外,与患儿的交流也必不可少。对于患儿提出的一些问题应该认真又不失幽默的回答,轻松的语气可以使他们减少内心的恐惧和不安;适当的激励他们勇敢起来,给予鼓励都是有效的方法;对于哭闹不止的孩子,要耐心的安抚他们的情绪,告诉他们输液的好处[3],用温柔的语气和态度来取得患儿的顺从。
(3)提高基础护理的相关水平:儿童的血管相对于成人来说较为细小,穿刺过程中的疼痛会使得患儿哭闹,这些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注射时应该选取较为粗直的血管,待血管充分暴露后进行消毒,努力做到下针稳准轻快,力争一次穿刺成功以减少患儿的痛苦和家属的焦虑。如果第一次穿刺失败,应该及时向患儿及家属真诚道歉,说明原因,以求得他们的谅解和配合。输液结束后,应该告知家属用消毒棉球压迫穿刺处5分钟左右,直到不再出血。处理好护理工作中的细节,尽力减少各种差错的出现,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家属满意度的重要环节[4]。
1.3统计学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P
2结果
由表1结果可知,观察组患儿依从性(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8.33%),且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在给予良好的沟通交流后,其一次穿刺成功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观察组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且有显著性差异(P
儿童对于输液治疗有着恐惧心理,尤其是针头穿刺的时候由于疼痛会挣扎和哭喊,再加上儿童的血管比较细小娇嫩,这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想要顺利穿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家属看到孩子的痛苦心里势必焦躁,这就容易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引起医患纠纷,沟通交流技巧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注射前应该给家属讲清孩子输液中相关的注意事项,耐心的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求得家属的大力配合和支持;用微笑和温柔的话语安慰患儿使其尽量不乱动,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创伤,治疗的顺利进行当然也就能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经过临床的相关实践证明了在儿童输液护理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来与患儿及家属进行充分的交流,能降低穿刺的难度,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三方面的良好沟通和密切配合可以大大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属的焦虑,同时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因此,不同的沟通交流技巧对于儿童输液的护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红霞,朱瑞平,朱红卫.学龄前儿童输液沟通技巧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1,(z1):52-53
[2]李凤仁,高建平,王建.同理心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21):72-74
- 上一篇:高层建筑缺点
- 下一篇:电力安全生产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