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营战略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经营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成因和基本特征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
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人类及动、植物健康、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名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市场准入。
(二)绿色壁垒的成因
绿色壁垒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威胁,环境问题开始受到各国的重视。保护环境成为世界性议题,这也是 WTO制定绿色条款的原因。其次,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各国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关税在保护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为了避免本国市场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遭受冲击,利用 WTO协议中的绿色条款在环境和生态问题上实施贸易保护。第三,节能减排的需要。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能源短缺和“三废”的处理矛盾越来越突出。第四,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觉醒和冲动,迫使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绿色营销策略。
(三)绿色壁垒的特征
绿色壁垒具有其他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
1.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绿色壁垒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出发点,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而且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公开立法为依据。
2.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绿色壁垒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而且还包括所有有关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等几乎所有产品。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
3.绿色壁垒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生产者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4.实施效果上具有歧视性。有些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与其他国(他地)的具体贸易状况而采取不同的手段,使国民待遇原则受到扭曲。
二、企业绿色经营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分析
(一)政府强制行为是推动企业转向绿色经营轨道的决定因素
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排放多,生态环境破坏的模式。我国只有少数企业具有现代企业经营国际标准,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我国政府建立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推动企业走集约经营的道路。而目前随着消费水平提高,中国绿色消费群体快速增大,消费者出于一种道义和责任感逐渐关注环境问题,回归自然、适度消费和保节能理念己经具备,这种消费需求和方式变化是政府大力推行绿色经营理念的基础。
(二)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不得不采取绿色经营策略
首先是政府根据“环境有偿使用”原则,严禁企业把污染治理成本推给社会,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提高企业的环境成本,这就迫使企业选取可替代性的环保资源、完善环保设计、提高技术水平、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其次,日益扩大的绿色市场预示着企业借此商机获得较好回报,适应消费者关注绿色环保与健康的绿色产品的心理。再次,有利于树立绿色企业形象。绿色经营要求企业将绿色环保理念纳入经营管理过程,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选取,技术开发与运用,包装方式到废弃物处理与回收等环节注重环保。绿色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协调与政府的关系,取信于消费者,在市场上取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绿色市场信号是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
绿色需求源于自身健康、舒适、安全的消费动机,消费水平还未达到发达国家消费者愿意付出经济代价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回归自然的层次,而且消费意愿受一定条件制约不一定会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但绿色消费浪潮蕴藏较大机遇,成为企业经营方向的风向标。
(四)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重要原因是绿色壁垒。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分析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的基础上,应主动进行环境管理,采取清洁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开发绿色产品,以取得ISO14000的认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形成新的生产力。企业要想生存,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实施绿色营销,满足人们无污染、 无公害、延年益寿的需求。绿色产品将是21世纪的主导产品。“绿色标志”是产品无污染,安全可靠、有特定质量的证明,是进入准入市场的前提条件之一。
(五)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危害
1.绿色壁垒增加了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我国工业整体技术标准低,更未重视产品的绿色标准。例如欧盟近年制定了“技术协调和标准新方案”,实行CE标志认证制度,规定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 CE标志的产品入关。而我国农业受到绿色壁垒影响更加显著。我国农副产品中的农药残量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到海产品、畜产品、纺织品、食品等出口屡遭禁入、退货或索赔。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农产品所受到的绿色壁垒限制将日益增加。
2.绿色壁垒使产品生产成本增加,降低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满足进口国对产品的环保要求,我国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检测,投入的设备、人力、昂贵的检测费己经增加了出口企业成本,又由于我国的检测设备较之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国内商检部门和企业自身都不同程度地缺乏检测的方法、技术和标本,不得不大量进口检测设备。在成本内在化及反补贴措施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的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使这些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制约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3.绿色壁垒使我国包装材料、包装技术难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三、企业永续经营之绿色战略
我国企业在绿色建设中面临一定的制约因素:一是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低产出,利润主要来源于低廉的劳动力,产品价格低廉,企业不能生产出绿色产品。二是环保法律法规约束力有限。例如,以维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税种不全,且税率差别和税收减免非常小,由于我国采用“超标排污收费”的经济手段,没有“超标违法”强制措施,同时超标排污费远低于污染治理成本,排污者宁愿缴纳超标排污费而不想真正投资治理达标。三是传统经营观念仍是主导地位。针对以上问题,应制定绿色战略以实现企业永续经营。
(一)树立绿色价值观,普及绿色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的一个特征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下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把环保理念贯穿于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设计、制造、包装、使用及服务多个环节,以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此,首先需要培养员工绿色文化、引进有社会责任和经营战略眼光的人才,建立激励机制,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明白绿色经营不是企业促销的手段,而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营造有利于员工清洁安全,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出自主创新积极性,为绿化企业、优化企业行为尽职尽责。
(二)根据企业特点,逐步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仅占原材的20%~30%,而70%~80%的资源成为废弃物,造成污染和资源浪费,从人类历史过程看,现阶段物质生产方式总体上是粗放式的。清洁生产的含义是: 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的风险性。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和废弃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的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只是一个相对标准,一些企业由于资金、技术、设备的条件所限,不可能一步达到国际标准。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带头实施ISO 国际质量标准体系,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应以分阶段逐渐减污、降耗;节能为具体目标,可着重发展清洁型、节能型的绿色产业,逐步淘汰不符合环境要求的设备和工艺。根据产业特点采用无公害能源、无污染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对环境损害相对最小。
(三)积极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在生产、使用、处理过程符合环境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小,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产品。绿色产品分为两类: 绝对绿色产品是在使用能改善和改进环境的 产品,相对绿色产品指那些比目前类似产品减少对环境损害的产品。绿色产品的特征:一是 设计上质量优和环境行为优;二是建立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没有或有较少 的废弃物;三是产品质量体现人性化及环保程度;四是废弃物便于处置。企业除了在原材料选择上要绿色化外,还要重视产品的生态包装。目前的包装材料大多数使用效率低、寿命短,这种废弃物是生活垃圾的组成部分。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投资开发无公害、易分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提倡简化包装,反对过度包装,并向消费者传递如何处理包装物的信息。
(四)制定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是企业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以绿色消费为导,通过采取相应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绿色营销策略着重点在:
1.通过公关活动树立绿色企业形象。通过节能、环保、健康的广告绿色产品信息,从情、理、法方面使消费者接受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积极参与社会环保、慈善等公益活动,以取信于消费者。
2.建立绿色分销渠道,产品在运输、储存、装卸中重视节能环保、形成绿色通道,减少分销环节和费用。绿色营销要有针对性,以城市为中心,高收入群体为对象,建立营销网络,辐射乡村。
(五)推动政府着力构造企业绿色经营宏观环境
政府要把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思想转变成制度,落在实处,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纽带,消费者广泛参与。政府的着力点应在:
1.在完善管制性环境法规的同时大力加强引导性环境法律制度建设。西方发达国家保护环境基本方法有三:一是由立法机构和环保部门根据法律制定环保统一标准和规则,要求社会组织和个人遵守,并对违法者予以制裁。今天大多数国家把这一方法作为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方法。二是按照“污染者付费”和 “环境有偿使用”原则,利用市场机制规定环境资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应承担一定的经济代价。政府用筹集的资金解决公共环境问题。三是政府对公民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制定环境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产品标准等,并通过激励机制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朝环境质量提高的方向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我国需要着力建立引导性环境法规、制度和相应机制。通过立法形式对高效、节能、降耗的生产工艺予以倡导,并积极推广;对产生明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生产技术给予政策扶持;通过建立绿色基金、绿色银行资助环保设备、清洁生产设备的引进,引导国有或国家控股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发绿色产品;优先发行环保债券,支持环保企业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
2.完善环境标准体系。标准化水平是一国竞争力的表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必须从战略高度加强环境标准化建设。通过立法,把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企业全面推广,目前我国制定的标准种类少,其主要内容是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目前要大力制定和推广产品环境标准和企业环境管理标准,以推动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和清洁生产。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营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6-0040-03
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探索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2003年3月,英国政府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一词。低碳经济带给人类的将是一场新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革命。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低碳营销必然会深化21世纪的主流市场营销模式——绿色营销,这将是未来每个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选择。
一、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实现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基本条件,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企业实行绿色营销,考虑到了环境保护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承担起了社会责任,从而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推动新型绿色文明的发展
绿色文明是一种以追求环境与人类和谐生存和发展的新型文明。较之以往的文明体系,绿色文明代表着一种更高级的效率目标,也代表了一种更深远的公平理想——既保证当代人之间的环境权利公平又保证后代人生存权发展权的公平体系。绿色文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置身于现存工业文明体系中,并对漠视自然的、非持续发展的工业文明给予否定和改造,因此,也被视为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文明。通过绿色营销,可以协调“企业——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直接和明确地实践与体会这三者的协同模式,使促进可持续发展变成人类的自觉行为,从而推动绿色文明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绿色营销要求避免产品的过度包装,并强调容器的重复使用、废弃物的二度利用或出售等。从长远来看,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将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小消耗,有利于企业长期成本的降低。其次,绿色营销能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在我国,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产品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通过绿色营销,企业无疑找到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绿色营销要求企业要关注地球、善待环境、注重公平、追求和谐,又要具有强烈的人本色彩,有助于企业树立崇高的组织价值观,完美的组织形象,从而有助于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树立,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与组织的群体凝聚力,提高员工的道德操守与忠诚。
(五)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社会公众对企业形象好坏的评价,除了价格、质量、服务以外,还有环境保护等。绿色营销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与品牌形象,从而帮助企业赢得顾客和市场,并促进其与消费者、政府和社会的良好关系,为企业的各项运作打开方便之门,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与长远发展的有利保障。
(六)绿色营销能成为企业新竞争优势的来源
绿色营销战略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早走一步抢占有利先机,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使企业的定位有别于竞争对手,从而占据相对的竞争优势。绿色营销是21世纪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武器。
二、我国绿色营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国家在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足
随着绿色营销和低碳经济的兴起,我国加强了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引导和管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绿色法规的制定为例,截止2010年底,我国制定了三十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加上已有的行政法规和环境标准,已经初步形成了环保法律体系。但已有的法律法规涉及的内容尚未完善,加上在执法过程中的不足,影响了绿色法规的真正实施,导致诸如绿色产品标准和市场秩序混乱、市场进入及流通困难等问题。
(二)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薄弱,绿色消费需求不足
目前我国许多消费者对什么是绿色产品普遍缺乏深入了解,往往未将绿色产品纳入消费预算中,消费随意性较大,消费需求不足,还没有形成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特别是一些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关心仅仅是出于对安全和卫生的考虑,还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环保与人们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主要希望自己“不受环境污染”,而不是“不要污染环境”。
(三)企业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
生产绿色产品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推行清洁生产是解决产品生产环节污染的根本方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就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并在西方国家得到了普遍推广。我国很多企业由于生产方式滞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企业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四)企业绿色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
首先,许多企业普遍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现有绿色产品的绿色含量也有待提高,产品的包装至今仍然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其次,企业缺少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没有科学地计人成本而制定出绿色产品价格;再次,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仍是沿用传统的方式,还没有从产品的绿色特征出发来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如何防止绿色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或多次污染;最后,促销方式陈旧,特别是一些先行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还没有负担起绿色信息的传播者、宣传者的社会责任,缺乏引导绿色消费,开辟绿色市场的时代创意。
三、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探讨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为绿色营销创造良好环境
1 完善绿色法规,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一是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绿色法规,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加强立法工作,填补法律空白,使绿色营销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要加大执法力度,为绿色营销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2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加快产品安全卫生标准、无公害标准等绿色标准及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
3 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大力建设以互联网络为主的信息体系建设,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绿色产品信息,以信息引导生产,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绿色营销的发展。
(二)培育绿色文化,提高全社会的环保和绿色消费意识
绿色文化的培育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培育绿色社会文化,增强整个国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二是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倡导企业爱护环境,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绿色产品;三是培育绿色消费文化,教育消费者树立新型文明的绿色消费观念,从而扩大绿色消费队伍,掀起绿色消费的浪潮,推动绿色营销的发展。
(三)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要加快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开发,推广资源节约型、绿色能源型、环境保护型、立体复合型和物质循环型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企业要加强绿色营销管理
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监督和管理企业绿色营销的实施和发展。管理机构的职能主要有:绿色信息管理、绿色资源、产品开发的管理和控制、绿色产品质量的监测与控制和企业治理三废及其他环保指标的制定和监督管理等。另外,还应该建立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
(五)企业要从低碳经济的要求出发,树立正确的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1 绿色产品策略。绿色产品的实现关键是技术创新。低碳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低碳技术和技术应用的竞争。只有以低碳技术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才是绿色营销实施的基本物质保证。绿色产品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绿色产品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上,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都要满足消费者低碳排放、低能耗、绿色能源等的绿色低碳需求,实现绿色包装、绿色运送、绿色维修等。第二,绿色产品消费链。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原料获取-绿色生产-绿色产品消费-绿色产品追踪服务-绿色产品回收、循环重用-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原料获取,要构成一个整体循环。第三,要推行清洁生产方案。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都要有必要的清洁方案,对产品生产要进行有效的低碳化控制。第四,企业要积极开展绿色产品认证。绿色标志同价格、质量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市场竞争因素,被喻为产品通向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伴随着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压力,开展绿色产品认证,争取获得绿色标志已成为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2 绿色价格策略。在制定绿色产品的价格时,企业首先要摆脱以前投资环保是花冤枉钱的思想,树立“环境有偿使用”、“污染者付费”的新观念,把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入产品成本,成为绿色产品价格构成的一部分。
篇3
关键词:绿色经营 竞争优势 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环境作为经营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绿色经营能力和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或竞争力。一个没有绿色经营能力的企业,或者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不可能立足或取胜的。因此,绿色经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创新的必然选择,是企业竞争优势新的重要来源。
一、企业绿色经营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绿色世纪”。人们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经济活动中保护环境日渐成为时尚。与之相伴的“绿色经营”成为新世纪企业经营的一大趋势,也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绿色经营就是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把环境保护观念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注重对资源、环境的管理,通过节约资源和控制污染,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营本质上是企业对外部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所进行的重新定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人与环境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企业经营方式不断调整的过程,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掠夺性的开采与生产阶段。传统的企业生产经营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环境容量无限基础上的。它以尽可能多地利用资源,甚至通过掠夺性的开采,以获取最大利润,不考虑或极少考虑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正是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导致今天全球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局面。
2.被动性的污染治理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受制于环境保护的压力和环境法规的制约,企业开始被动地开发和采用一些末端治理技术以控制污染。但是,被动的污染治理只能暂时控制污染,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能保持较高的运作效率和最佳效果,在运行中往往又出现新的污染问题。
3.主动性的预防阶段。受国家和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虽然通过采取“末端治理”式的污染控制措施,可能符合政府的要求,但这种“分期付款”的方式成本太高。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一些企业开始寻求成本更低、适用性更强的解决办法,大力开发和设计符合甚至优于环境标准的产品和工艺。污染控制开始从末端治理走向全过程控制,企业开始从被动污染治理转向主动的污染预防。
4.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营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不断的深入人心,一些企业开始以超前的眼光关注环境因素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营的目标,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经营的内容,把环境因素作为建立企业市场竞争优势、获取更大利润的战略要素之一,通过谋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统一的绿色经营战略或方式,达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绿色经营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所谓“竞争优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或统一的定义。长期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竞争优势”作出了不同的解释。霍弗和申德尔认为,竞争优势就是“一个组织通过其资源的调配而获得的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独特性市场优势。”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即消费者)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价值是客户愿意支付的价钱,而超额价值产生于以低于对手的价格提供同等的效益,或者所提供的独特的效益补偿高价而有余。”
尽管这些定义或概念在表述上不尽相同,但是其基本内涵却是一致的,即企业在“可竞争性市场”上的实际业绩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最终标准,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来自于企业为顾客提供的超越或胜过其他竞争对手的价值的能力。而企业为顾客所提供的价值,与社会价值观的取向、市场需求变化密切相关。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企业的经营战略或方式是在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共同面向顾客时,如何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一竞争优势主要是通过四要素[Q(质量)、C(成本)、T(时效)、S(服务)]来实现的。
这种传统的经营战略或方式是以顾客为导向,以赢得顾客、获取最大利润为最终目的。它忽视了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淡化了其经济的外部负效应——企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不仅关心企业产品本身,而且关心企业产品的环境影响。社会公众开始以一种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考虑企业是否关心社会问题和担负社会责任。而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方面是企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程度,即实施绿色经营。因为,绿色经营的核心是要改变传统的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同时又破坏环境的生产经营方式,建立新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资源节约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在环保浪潮——绿色浪潮的冲击之下,产品的环境指标、环境标志、生命周期等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因此,改进之后的企业竞争优势包括五个要素,即Q(质量)、C(成本)、T(时效)、S(服务)和E(环境)。
绿色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战略或方式不仅考虑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和顾客三个要素,而且考虑企业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它把环境价值考虑在经营活动之中,在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境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合理的利润,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必须采取一系列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的、更加亲和环境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措施,使企业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企业可以通过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废气、废水、废物的治理;制定积极的回收利用计划;购买用部分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放弃过时的产品管理框架,以适应环境变化;采用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和服务等措施来形成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实施绿色经营提升竞争优势的对策措施
既然企业绿色经营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企业创新的必然选择,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那么如何实施绿色经营以提升竞争优势呢?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制定绿色经营规划、积极推行绿色生产、不断加强绿色管理和大力开展绿色营销是实施绿色经营的五个主要措施。
1.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实施绿色经营是一项战略决策,因此,观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实施绿色经营的最大挑战在于转变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思想。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率先树立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立足点,在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条件下确立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战略的指导思想,并通过宣传教育、制定规则、贯彻实施等具体措施,把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到每一个员工,使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环境保护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2.制定绿色经营规划。绿色经营的关键在于制定实施绿色经营的具体规划,包括确立实施绿色经营的战略目标、实施步骤和对策措施。企业首先要对绿色经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绿色经营战略目标的差距以及企业现有的各种要素和企业目前的薄弱环节,以及企业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水平,确定所要实现的绿色经营战略目标。然后,企业要把绿色经营战略目标具体化为规划期间所要完成的总任务和将要达到的总水平,并在任务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以保证绿色经营的顺利实施。
3.推行绿色生产。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生产终端的问题,在整个生产过程及其前后的各个环节都有产生环境问题的可能。因此,实施绿色经营必须重视污染物的全程控制和预防,而绿色生产亦即清洁生产是其最佳方式之一。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两方面的内容。实现清洁的生产过程要贯彻两个全过程控制:一是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出产品,产品使用,直至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物质生产、人类消费污染的预防控制。二是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物质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的控制。实现清洁的产品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材料的选择,要选用无毒、无害材料,以降低产品对健康的危害和安全风险;选用轻质、节能的新材料,以减少产品的重量和资源能源的消耗;选用可再生、可循环的新材料,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便于报废处理、生物降解和循环利用;选用生产过程中的废料作为产品原材料的一部分,以实现废料再循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是产品的设计,要有利于减少加工工序和生产装配,以便于生产制造、降低能耗;可循环设计,其中包括可拆卸设计和模块化设计,以减少报废处理的难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环境污染;三是产品的包装,要坚持5R原则:即包装材料减量(Reduce);包装材料再利用(Reuse);包装材料循环再生(Recycle);包装材料流入回收体系(Recovery);包装材料技术和方法研究(Research)。
4.加强绿色管理。加强绿色管理,一是要建立企业绿色管理新体系。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继ISO9000之后推出的第二个管理性系列标准。实施ISO14000,首先要把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企业战略体系,制定环境方针,成立绿色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绿色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其次要将绿色管理纳入组织管理活动的整体,与质量管理体系等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协同运作,作到资源共享。再次要按ISO14000标准的思想和要求,对产品或过程生命周期进行环境规划,使企业的绿色管理和具体行动直接渗透到产品生命过程中,以推动污染预防的实施和环境业绩的改善。二是要实施绿色会计制度。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研究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企业污染、环境防治和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以评估企业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的影响,它是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的重要条件。它要求会计人员在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时,正确、及时、合理地对企业耗用环境资源的程度进行核算。
5.开展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指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作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手段,或以环境问题作为推进点而展开的营销实践。它涉及到企业、环境、消费者与市场四个要素,比传统营销多了环境要素。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一要收集绿色信息。企业应该从市场出发,建立一个搜集整理、储存、检索和分析绿色信息的绿色营销系统,对绿色需求、绿色占有率、绿色价格、绿色产品寿命周期、绿色营销效果等作出预测,调整策略,以使绿色营销目标符合市场需要,保持竞争优势。二要开发绿色产品。产品在生产、使用、废弃时应该具有安全、无污染性,企业使用的原材料和包装要有利于环境保护。三要制定绿色价格。企业应该考虑环境资源成本内部化,即产品价格中应反映企业在原料、使用技术、三废处理等注重环保、有益健康和安全等方面的绿色成本,以保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在利用过程中得到合理补偿,促进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四要选择绿色渠道。企业应该选用有信誉的批发商、零售商,设立绿色专柜、绿色专卖商店或绿色连锁店,配以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装饰为标识,广招天下顾客。还可以开展绿色产品直销活动,缩短渠道,减少污染。五要实施绿色促销。企业应该利用绿色广告、宣传报道、人员推销、营业推广等各种促销形式,在市场上广泛宣传自己的绿色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熟悉企业的产品,树立企业良好的绿色形象。
参考文献:
[1]陈玉祥,周国权.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未来[N].管理科学学报,1999(3).
[2]蒋学伟.动荡环境中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J].经济管理,2002(2).
[3]吴晓玲.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理论思考[J].理论学看,2004(2).
[4]郭雪峰.构建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北方经济,2008(16).
[5]雷德荣.实施绿色营销、提升企业竞争力[J].北方经济,2009(8).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沿海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从数量上讲已经达到4 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 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460多万户, 个体经营户3 800万户。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已经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法》的确立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法律上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但是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却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若不认真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冲击,也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制约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关系制约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思想意识薄弱,从国家到民众不会也不能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引起重视。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自身,考虑环境因素的比较少,人们更多把目光放在经济的增长上,更多地关注GDP数字的攀升,而直到最近几年以来,由于一系列环境问题开始危及增长甚至已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的时候,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并重视起环境问题来。
当然,GDP的增长必然要牺牲一定的环境为代价,但是,能否找到一种相对优化方式使代价降到最低呢?有很多方法方案、措施政策可以达到此等效果。加强企业法律责任不失为整治企业污染或破坏环境的一剂有效良方。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其生产经营活动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大多数国家相似,我国的环境规制政策主要针对大企业设计并同时运用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环境规制主要包括依据现有法律、法规、标准对中小企业的日常规制和针对特定问题进行的专项治理。由于中小企业受各种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制约无法适应针对大企业制定的环境规制政策,现有环境规制政策和环境治理专项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环境污染的恶化,但是并没有根本解决中小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如何针对中小企业环境规制面临的约束条件制定实施有效的环境规制政策是目前我国环境规制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每个社会主体都应对其行为负责。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中小企业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应承担起维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境侵权行为应当立即停止该侵权行为,妨碍他人行使民事权利的应排除这种行为。有权利要求环境侵害的一方赔偿损失。中小企业作为社会成员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既是自己的义务,更是对社会应负的一种责任。
第一,政府和企业应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者要深刻理解社会责任大于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应当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观念,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
第二,完善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环境。将企业的相关社会责任要求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劳动法、生产安全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企业在做到守法经营的同时也就体现了社会责任。
第三,逐步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如今中国对企业的评价标准还仅仅停留在经济标准上,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全方位评价企业的指标体系。
第四,加大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引导社会关注和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要对自身社会责任进行积极评价,营造一种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如在企业评优评强的活动中,将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作为评比的一项标准。
此外,公众应该建立起社会舆论的监督体系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政府和社会舆论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意识到社会责任,但是这些毕竟是外部因素,关键是中小企业自身应该意识到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如何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光凭借中小企业逐渐意识到的社会责任感还是不够的,社会责任说到底就是中小企业或者说是中小企业老板道德层面的问题。有些中小企业有强的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有些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对没有处理过的污水、固体废物、废气直接排放,这就需要国家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小企业在法律和社会环境责任中可实施以下经营战略:
(1)实施绿色经营战略。这种经营模式是要求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自觉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放在突出的重要地位,加强绿色科技产品的开发,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努力降低直至消除污染排放,实现企业产值的绿色增长,开展绿色贸易,推动建立绿色市场,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引导社会的绿色消费。
篇5
一、战略
战略一词原来是军事用语,它的本意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包括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规定自己用于战争的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后来,这种概念逐渐被引申到具有战争性质的经济竞争领域,人们赋予它新的内容,泛指重大的、全局的、至关成败的谋划,是连结组织及其目标与环境之间的关键性桥梁。目前,“战略”这个术语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使用得很普遍。作为一个经营者或企业家,没有战略观念,就等于没有灵魂,战略观念是一种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居于统帅地位的经营思想。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的经营方向是随波逐流式的,盲目地跟在别人后面赶潮流,什么产品热就生产什么产品,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究其根源,缺乏战略观念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当然,光有战略观念,不会选择,不会管理,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实践中我们要学会取舍,学会战略管理。
二、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从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就企业的经营目标,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谋划和决策,并根据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和条件实施这些谋划和决策的动态过程。战略管理所关注的焦点是那些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和全面的协调,其目的是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环境,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战略管理作为连续不断的管理过程,通常由战略分析,确定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战略形成,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等环节组成。战略管理的主体按企业经营规模可以分为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这两类企业的划分固然司空见惯,但在管理中确实面临不同的战略选择。由于这两类企业的经营特色各异,其经营战略的选择模式会有显著的不同。
长期以来,受经验思维的影响,不管企业的规模如何,几乎所有企业将过去成功的经营模式——多元化经营照搬至今日,作为企业发展方向的最终目标。但现今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硬搬过去的那一套,客观环境所不容,也违背了战略管理的原则。
三、多元化经营战略
多元化经营战略在经营战略中指产业(产品)、市场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是由新产品领域和新市场领域配合产生的,即增加新的产品(服务)种类和增加新的市场两者同时发生作用的战略。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就是为某一市场提品和劳务的同时又进入其它市场。也就是说,企业为了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获取最大限度的经营效益和长期稳定经营,开发有发展潜力的产品,或通过吸收、合并其它行业的企业,以充实系列结构,或者丰富产品组合结构。
1、多元化经营的作用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根据企业规模大,资金雄厚,风险分散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而提出来的。从各种企业所实行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来看,主要是为了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为分散风险,往往以本行业为中心,用副业的形式向其它领域扩展;二是企业为有效地利用经营资源,在技术、市场上,向有关联或完全没有关联的领域发展。显然,这是针对大型企业的经营特色而提出来的经营发展模式。但是,多元化经营并不一定是企业分散风险的法宝,企业虽然有了规模,有了实力,但也不见得会在多元化经营方面取得成功。
2、多元化经营的误区
70—80年代,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包括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福特汽车、通用电器、美服石油等大公司在内面临着市场日益萎缩的威胁,如何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开发新的市场,扩展经营范围,以及如何处理好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问题。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一业为主,发展新的副业,很快这些公司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后来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巨型公司。随后,多元化经营成为一种趋势,很多企业也纷纷走上多元化经营的道路。
进入90年代,中国的企业发展迅速,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沿用过去的模式,企图走向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但大多数企业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有的甚至沦落到破产的地步。巨人集团是一家开发计算机软件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企业,曾在中国扬名一时,总裁史玉柱也成为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的不断积累,把经营触角开始伸向竞争激烈的房地产、保健品业,先后推出“巨人脑黄金”,“巨人大厦”等,放慢了主导产业的发展,致使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资金运营能力不足,造血机制完全失控,拖垮了主导产业的发展,最终企业不得不宣布破产。又如:武汉市安达出租汽车公司是一家白手起家的国有企业,创业之初由于其经营有道,发展迅速,很快成为当时武汉市国有企业的“排头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开始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把经营目标投向“海上运输业”、“音响行业”,结果巨额资金有去无回,蒙受了极大的损失,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难怪该企业总裁感慨地说:“多元化把我们给害苦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令我们痛心的是很多企业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一旦企业有了规模,就讲究跨地区、跨行业、跨国家,“拾到篮子里的便是菜”,“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咱们有力量”,结果有些企业风风火火两三年便销声匿迹。当然,并不是说中国企业搞多元化就失败而外国企业就成功,世界著名企业麦当劳也在多元化经营上打了败仗,它的两次扩张行动——麦克炸鸡和麦克猪排都以失败而告终,不得不寻求其它的策略。
从以上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70—80年代企业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原因
①市场机制不健全,处在短缺经济时代。
②商品的质量、品种单一,厂商只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对产品没有选择余地。
③行业之间的市场间隙大(存在细分市场),市场机会多,企业容易占领新的市场。
因此,在市场上实力较强的企业轻而易举地进入新的细分市场,经营风险较低,企业能成功地走上多元化经营的道路。
(二)90年代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原因
进入90年代以后,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机制越发健全,竞争日益加剧,总的来说有如下特点:
①90年代是过剩经济,特别是近两年更为明显。
②整个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路不畅。
③同一行业的企业多,市场间隙小,甚至根本就不存在。
④市场经济对企业专业化的要求较高。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想要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必将受到其它同行业的有力阻击,让其无功而返,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各大小企业在市场中各有各的份额,各有各的专长与特点,哪个企业把自身特点或专长与潜在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哪个企业率先就能进入新的市场。多元化经营并不是大企业分散经营风险的唯一法宝,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加大产品线的深度与宽度,或者走品牌多样化的道路,也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我区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
我区企业发展起步较晚,由于受管理水平、基础条件的限制,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实力相差悬殊,好的企业已具备资本运营的能力,差的企业还处在手工作坊时代,长期受资金短缺、工艺落后的困扰。但不管怎样,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共同发展的目标——企图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目前,有些企业已涉足多种行业,经营范围相当广,而且所经营的产品之间关联度不强,甚至有的大企业将毫不相干的几个行业简单地累加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团公司,给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带来隐患:一是没有主导产业或主营业务不明显;二是兵力分散,集中不了优势;三是管理幅度加大。直接导致企业的防御系统脆弱,抵挡不住来自其他企业的进攻。因此,改变这种战略观念,确立一个符合区情的经营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一)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模式
约250万人口,其中购买力相对弱的农牧民占总人口的90%以上,实际市场容量很小,我区规模较大的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唯一的出路在于开拓区外市场。通过SW OT (Strengths,W eahnesses,
Opportunition,Threats)分析不难发现,有自身的优势:一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二是环境受工业污染程度很低。这些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只要我们找准优势(专长)与市场的切入点,企业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充分利用我区的自然资源优势,走纵向多样化道路。
纵向多样化就是以现有产品为基础,向垂直方向扩展事业领域的战略。这种战略好像河流一样有上游与下游之分,可向上游发展或向下游渗透。如我区的矿藏资源非常丰富,储量高,质量稳定,从事矿产品开发的企业,改变过去经营附加值很低的初级产品的现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最终向“供、产、销”一体化方向发展,降低经营风险。
2、充分利用环境优势,走横向多样化道路
横向多样化道路是以现有产品为中心,向水平方向扩展企业领域,这种战略是在原有市场、产品基础上的变革,因而产品的内聚力强,关联度大,新产品容易被市场所接受。具体做法是加大产品线的宽度,开发、生产、销售技术关联度大而管理变化不大的产品,丰富产品组合,这样能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饮食品的健康程度十分关注,无工业污染的饮食类产品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伊梨集团就是利用内蒙古的自然环境优势,在竞争激烈的乳制品行业异军突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而我区的环境优势更为明显,在目前市场上产品处于成长期的我区各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原有市场、产品的基础上,生产系列产品,拓宽产品线的宽度,以绿色食品为市场定位打入内地市场,不失为一种良策。
(二)小型企业的经营模式
我区绝大多数企业,属于小型企业,资金短缺,市场开拓力不足是这些企业的共性。因此,长期以来受市场牵制,企业缺乏个性,产品缺乏特色,致使企业举步艰难,很难有发展前景。针对这个情况,实施集中一点——“小而专,专而精”的战略,是小型企业经营模式的最优选择。
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是可以集中兵力,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的经营。这就是小企业的“小而专,专而精”的战略。采用这种战略对小企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小企业以通过扩大生产批量,提高专业化程度和产品质量,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增加收益,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二是随着需求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程度的提高,大企业也普遍欢迎这些专业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的小企业为其提供配套产品。从而小企业能够逐渐走上以小补大,以小搞活、以专补缺、以专配套、以精取胜、以精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
小企业采用这种经营战略使其经营目标集中,管理上也比较方便,有利于提高技术,争取有利地位。但是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战略也给小企业带来不小的经营风险,因为他们往往过分依赖于某种产品或技术,一旦市场变化,需求下降就会给小企业的生存带来威胁,因此,为了尽量减少风险,采用这种战略的小企业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战略措施。
1、选择目标市场是进行产品生产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小企业选择市场目标的正确方法,是将某一特定的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同企业自身素质相比较,通过比较,找到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市场目标的选择是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和市场细分两者的结合。
篇6
一、树立品牌战略新理念
品牌是消费者认识企业与产品的一种依据:是为企业创造持续、稳定、独有的有形和无形利益的手段;是企业竞争优势的载体;是企业通过产品、服务与消费者建立的需企业主动追求和维护的一种信赖关系。品牌在市场上的良好销售表现及与消费者建立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关系,便逐渐积累为品牌资产。品牌资产是企业的一种最有价值的资产。近年来,全球品牌战略受到了世界知名企业的广泛关注。未来国际贸易已是质量与品牌的竞争,特别是加入WTO,应尽快树立品牌经营的新理念。首先,要看到加入WTO,我国企业品牌经营已进入一个全球化领域。国外跨国公司与知名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已是不争事实。我国知名品牌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加大,不少传统与创新品牌由于缺乏保护意识,正面临着商标被抢注、反倾销与“绿色壁垒”的冲击。因此,迫切需要将品牌战略放到全球更大范围来认识。其次,要看到全球化品牌经营,是一个学习和运用WTO法律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经营是运用WTO法规及国际商标、专利、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措施对品牌保护的具体体现。第三,要看到全球化的品牌战略,需要不断对品牌质量、技术与信誉提升,确立运用科技创新来不断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思路。
二、构建企业品牌运行机制
WTO条件下,加快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的根本前提。构建适合企业品牌经营的经营合理体制,是企业品牌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首先,在企业管理体系中设专门负责品牌经营战略与规划的副总(也可由总经理兼任)。负责进行企业品牌经营的总体战略与谋划,企业品牌经营状况的好坏,绩效直接由其向董事会负责。其次,实行品牌经理负责制或品牌区域经理负责制。前者是指在施行品牌经营战略的企业中,有专门的品牌经理直接负责某一所有的品牌的经营。如宝洁公司的三大洗发水――飘柔、潘婷、海飞丝各有三位专门的品牌经理负责;后者则为施行单一品牌的经营战略中,把全球或全国的销售市场划分为各个区域,每个区域设一个区域经理,由其负责该区域所有品牌的经营。这两种方法的特点是组织结构简单、责任明确、易于绩效考评,并且能够调动与发挥的品牌经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在企业管理体制中设置品牌经营监督,评价、反馈部门,企业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初步进行各品牌经理经营业绩优劣等状况的考核,通过对品牌市场份额、定期的考核与监督,并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正和完善。最后,建立并形成适应企业品牌经营战略的企业文化,凝聚员工形成品牌意识与观念,争做“名牌企业员工”,开展“名牌企业活动”。使品牌战略深入人心。
三、打造“本土化”国际品牌
实施品牌“本土化”战略,能够充分运用境外法保护品牌的合法权益。打造“本土化”国际品牌,可以取得国外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信任,通过在当地生产、销售,有效消除贸易保护和消费排外行为;能够享受当地国法律规定的种种优惠条件,受到当地法律保护。美国有关法律规定,一件产品中有50%以上部件由美国创造,那么这种产品就可视为美国产品,不受美国进口法律的限制,为此,日本的一些企业研究美国这一法律法规后,采取主要产品部件由美国企业生产的方法,创造出“美国创造”的日本品牌。入世后,我国企业与品牌产品将更快地“走出去”,保护品牌还需要直接运用境外法加强对品牌的保护,运用法律程序保护品牌国外经济效益。我们的企业应确立起强烈的“本土化”国际品牌战略思想,依据境外法保护品牌,使企业全球化品牌竞争力更强。
四、注意域名注册
企业应高度重视域名的保护,及时申请自己的域名,对国内企业而言,特别是知名企业和有著名商标的企业,应高度重视域名的注册。全面了解、熟知Internet网这一新生事物的作用及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按照我国“先申请先注册”原则,企业应尽快把自己的名称和商标注册为域名,作到未雨绸缪,以保护这一重要的知识产权,否则将会作出高昂的代价。如北京亚都公司的域名被香港某公司抢住,却要亚都公司每手向其交付1.5万美元的胜用费,而国内域名注册费用仅需1500元人民币,两者相差甚远,而由此导致的国际市场份额减少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据国际商标评估公司在网上的消息,目前进网的世界知名品牌商标评估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有60个。而我们一些企业尚未认识WTO与网络品牌经营与法律保护的重要性,使得有些品牌企业与网络名牌相距甚远,不少知名品牌在网络上被侵权,从而使这些品牌企业丢失网络市场空间,为了防止他人抢住,国家商标局只好将42件未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进行域名注册的我国驰名商标,以中心的名义在该名下进行了注册。因此,培育企业网络品牌加强法律对品牌的保护,企业要看到网络品牌在全球化商务中的主导作用,注意网上创牌。有关方面要尽快完善法制,填补法律空白,认真解决网络立法与网络发展不相适应、法律法规严重滞后等问题,以保证网络经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利用WTO的例外规定,加大政府对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
篇7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简称NEC)是一家跨国信息技术公司,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港区(Minato-Ku)。NEC为商业企业、通信服务以及政府提供信息技术(IT)和网络产品。它的经营范围主要分成三个部分:NEC还是地球模拟器(Earth Simulator)的发明者,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问题
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遇到的一大难题,节能减排也自然逐渐成为世界性议题。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跨国公司,应当把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大中心议题,纳入到企业的经营策略中来。因而,如何将节能减排与自身的业务发展相结合,成为了企业需要关切和思考的问题。
解决方案
NEC致力于对可持续发展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始终将环境保护纳入经营战略。2002年,NEC制定了“NEC环境经营目标2010”,确定了防止全球变暖的具体目标值,计划在2010年实现二氧化碳的实质性零排放,具体为:使用NEC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加上NEC生产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去二氧化碳削减量等于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NEC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削减在自身生产活动中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在NEC的生产活动中,尽量使用低消耗的节能设备或者提高生产效率都是削减二氧化碳的有效途径。2008年,NEC总部大楼导入了最新型节省空间、节省耗电量的服务器“ECO CENTER”。该服务器采用优化的内部设计,节省空间的零件安装方案,在高2米的机柜中可容纳64台处理器,实现了节省安置空间75%,减少重量60%。同时由于采用了最新的半导体DISK省电技术和高效电源的省电技术,与之前机型相比,节省耗电量达到60%。“EGO CENTER”产品是NEC实施节能IT平台计划――“REAL IT COOL PROJECT”的具体化产品。不仅为自身,也将为企业和政府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绿色节能、放心可靠的解决方案。
NEC的环境经营战略,离不开全员的理解和参与,NEC利用IT行业的优势,定期通过Web方式对全体员工开展环保培训,希望让员工们理解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企业的“环境经营”方针,认识环保节能不只是减少垃圾和节约资源这样直接的活动,还可以通过提高业务效率、开展环保型商务等多种方法达到减少环境负荷的目的。公司总部还每月定期向集团员工发送“环境电子月刊”实现信息共享。如今,NEC的很多办公室都在倡导绿色办公,例如使用笔记本电脑和无线LAN实现自由办公、网络会议等,通过提倡更多利用远程会议系统,促进并减少了巨额的差旅费用,节省了大量时间。加之通过文件的电子化管理等,实现了商务高效化,减少了环境的负荷。
通过节能产品和客户使用NEC产品减少碳排放
NEC正在以所有产品和服务的节能为目标不懈努力,开展研发。NEC还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对达到业界最高水平的产品和技术进行评价,授予环保标志产品。据统计,2007年NEC开发产品都达到了这一标准,数量达到6444件。通过达标的这些产品和技术通过提高传输速度或提高信息处理速度方面的性能,每年可以达到促进节能10%的效果。NEC也在加强节能型产品和技术的推广活动,通过客户广泛应用这些环保技术和产品,促进客户的环境经营,以期达到贡献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共同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到2010年减少57万吨碳排放的目标。
NEC先后研制开发了具有先进节能设备的服务器产品和存储器产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充分考虑数据中心装配环境而开发的节能型服务器“Express5800/ECO CENTER”,实现了比原产品待机时节电55%,高负荷时也能节电28%的节能效果。除此之外,NEC还研发了节能控制软件,这是一种可以灵活控制存储服务器的节电技术。NEC的综合平台管理软件产品“WebSAM”可以有效地控制虚拟化的IT资源分配,根据业务量自动调节系统整体的功率消耗,实现节能的效果。
通过向客户提供IT解决方案减少碳排放
NEC利用长年积累的环保活动的经验,和世界最先进的IT/网络技术为客户提供最优的环境解决方案。通过这样促进客户的环境经营的活动,也可以实现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贡献的目标。NEC将所有软件服务在开发阶段就纳入环境评价体系,以此促进绿色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开发保障社会基础的系统解决方案。具体有:电子账簿管理系统、会议记录制作支援解决方案、网络培训系统、WEB型数据库检索系统、电子货币结算系统、大学网站履历修改系统、网络会议系统。
成效
通过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减排努力,NEC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自身业务活动的碳排放量将少了198万吨,客户使用NEC产品的碳排放量减少了82万吨,提供IT解决方案的碳排放量减少了105万吨。NEC离2010年成功实现零排放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将节能减排作为自身使命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不仅使NEC本身节约了成本投入,也使NEC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实力,因为节能减排的产品已经成为发展趋势。NEC开发的节能型服务器“Express5800/ECOCENTER”因其出色的节能效果,获得了2008年日本政府颁发的环境大奖,并且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2007年,NEC在全球企业电话设备市场占有率以12%的市场份额连续两年名列第一。
展望
篇8
【关键词】纺织企业 核心竞争力 管理 责任
一、中小型纺织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制造成本低、价格低,而且产品质量逐年提高,因而深受国际大众消费者的青睐,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在当今世界各国中名列榜首,其中中小型纺织企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又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它们一方面要克服自身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外部投资环境带来的挑战。中小型纺织企业之所以在金融危机来临时难以承受冲击,是由自身发展瓶颈所导致的。
二、制约中小型纺织企业发展的瓶颈分析
(一)融资困难
1.融资渠道过窄。由于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对中小企业有很多限制,造成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主要表现为银行借款。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若以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技开发为目的申请长期贷款,则常常被银行拒之门外。
2.融资成本较高。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型纺织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同时在信贷市场上,银行为了避免利息不对称可能对自身利益的侵犯,必须执行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加重了中小型纺织企业的信息输出成本和财务负担。
(二)管理体制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首先,中小型纺织企业基本都是一些家族式企业,以“自我为中心式、家族式管理”的方法靠经验进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不强,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其次,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的缺乏,使中小型纺织企业不能及时开发出新品抢占市场,管理者缺乏战略眼光,懂管理、懂经营、懂市场运作的高层管理人员出现断接,形成潜在的人力资源枯竭。
2.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中小型纺织企业的生产管理主要属于面向订单生产。这种“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个性化生产势必会造成“多品种,小批量”的管理特色。目前,一些中小型纺织企业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
(三)产品经营理念陈旧
1.缺乏正确的产品定位。中小型纺织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有明确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型纺织企业一般都是规模较小,技术设备落后,管理不完善,缺乏经营理念和产业定位,完全受市场导向的作用,不能去主导市场。另外,中小型纺织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甚至给国外的纺织企业进行代加工,只求有利可图。
2.缺乏自主品牌创新的能力。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现有纺织技术都是比较老套的,产品档次也比不上国外企业,导致我们的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占有率极低。我国的中小型纺织企业没有形成品牌意识,导致企业无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谋求更多的利益。
(四)企业环保责任感不强
纺织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大、污染大的行业,国家已经将其列为节能减排重点管控对象。中小型纺织企业考虑到企业的管理及产品成本,往往是偷排、暗排,对自然环境造成了重大的污染。
三、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途径
(一)积极扩展融资渠道
1.加大各级政府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中小型纺织企业融资难度大主要是由于自身势单力薄,这也是中小型纺织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这也就决定了中小型纺织企业的融资需要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法律保护。首先,要加强政府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对于中小型纺织企业来讲,对政策扶持重点应该是有创新、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对于高污染、产品低劣的企业,要下决心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关闭。其次,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再次,政府应加速借贷的合法定位,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地发展。
2.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合理的内部融资机构。中小型纺织企业要注重改善自身融资环境。首先就要过信用关,要以信取资。其次财务风险对企业融资结构安排会产生较大影响,不能为了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而盲目地进行融资。
(二)完善管理体制
1.引入先进的人才机制。建立一个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建立透明的用人制度,这样既可以提高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能做好人力资源长远规划。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上的专业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2.加强企业和信息化体系建设。中小型纺织企业必须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通过对企业现状、企业未来的发展研究,对症下药,在解决非常紧迫的信息化局部系统的同时,要着眼于企业目标,制定企业整体的信息网络、系统软件、信息化实现步骤等一系列的规划,使企业的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达到完整的统一。
(三)创新产品经营理念
1.树立正确的产品定位。中小型纺织企业必须要制定明确的经营理念和战略规划目标。一是以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的战略结构,这适用于一些传统的服装产业;二是以创新为重点的战略目标,通过技术的改造,源源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来创造新的市场,使自己走在竞争的前列。
2.自主品牌创新。中小型纺织企业要对品牌创立进行战略规划,企业要从产品的开发、研制、服务、宣传等各个层面使消费者接受所生产的产品,这就要有品牌的统筹策划和战略的全面谋划来提升品牌形象,整合品牌资源,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忠诚度,最终树立起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增强企业环保社会责任感
篇9
关键词:多元化;企业;哈慈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94-02
1 序论
自美国著名战略管理专家安索夫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概念之后,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作为企业成长的重要战略行为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在管理实践中,国内外很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后都纷纷开始考虑多元化扩张,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在于认为多元化战略具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如有助于实现企业预期经营目标;分散企业经营风险;获得协同效应等。在现实中,的确有很多国际性的大企业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绩,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诸多公司实施多元化战,进行跨行业、跨地域的扩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包括我国的一些企业在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甚至是败走麦城。本文以哈慈为案例,来分析其多元化战略失败的原因。
2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原因
(1)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机会,获取最大利润。利润是企业经营永恒的动力,企业利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当一种业务的经营和发展不能满足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时,企业便会介入其它业务,通过多元化经营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改变,常常会涌现出一些高利润的行业,这些行业对社会资源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它们促使了一些企业的多元化。
(2)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资源能力,发挥企业能力优势。企业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发展后,会逐渐积累一定的资源或能力,这些能力可能蕴藏在企业的技术、生产、管理、营销、组织等各个方面,且各种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专业化单一业务的经营状况下,一些获得较大发展的能力会因为另一些发展不充分的能力的限制而难以获得充分的利用,产生“木桶效应”,这些能力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难以通过市场进行转移,企业因此出现了能力运用不充分的状况。通过多元化经营,能使一部分剩余能力得到较充分的利用,使企业获取更大的收益。
(3)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保持企业取得稳定收益。多元化经营能够使企业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业务组合分散风险。但是,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能力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多元化业务组合不同于资本市场的多元化组合。
(4)实现企业持续稳定的成长,摆脱某一种产品市场的有限性对企业发展的限制。不同的产业有着不同的生命周期。专业化经营一种业务的企业,其企业的发展将受到单一业务的生命周期的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限制。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这种限制,从而实现持续的发展。
(5)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多元化经营使企业运作延伸到多个领域,不同的领域使企业培养出不同的能力,企业能力得到增强,在企业并购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 剖析哈慈实施多元化战略失败的原因
3.1 哈慈的多元化道路
专业化经营一种业务的企业,其企业的发展将受到单一业务的生命周期的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限制。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这种限制,从而实现持续的发展。短命,产品短命,企业短命,这是我国保健品行业宿命般的流行病。而作为保健品起家的哈慈高管层普遍在思想和潜意识中接受了保健品短命的宿命观,也因此自然的选择了多元化道路。
为了分散风险,1998年哈慈通过独家美国V26减肥沙琪进入保健品领域,1999年哈慈兼并双鸭山制药厂进入制药领域,并成功开发了哈慈小儿驱虫消食片。哈慈的多元化似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建立了猪肉基地、酒厂乃至食品厂。其中哈慈在“绿色猪肉”产业上投入尤甚,总计投入1.96亿元;与此同时,投资3000多万元于哈尔滨金国旅游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于上海哈慈大药房;投资1000万元于山东生态农业项目;投资802万元于烟台贵宾酒厂;投资302万元于阿城食品厂;投资900万元于天津保健品厂;投资5000万元于南京分公司;投资一亿元于饲料厂等等。
3.2 哈慈多元化道路失败的原因
3.2.1 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盲目进入不相关的领域
企业在具体选择什么类型的多元化战略的时候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特别是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在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下,哈慈几乎同时向医药产业、农业领域、食品行业和旅游业大举进军。相继建立了猪肉基地、酒厂乃至食品厂。上马的项目都没有经过认真和细致的调查和研究,看着好就上,觉得行就干,罔故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不管公司资源是否适应和配套,不论新行业自身的特征和要求。而其中绝大部份与公司的主营业务并没有任何的联系,多元化经营不能享受到范围经济带来的成本降低或者净利润的上升,相反,哈慈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在众多的投资金项目中,使得主营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五行针业务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3.2.2 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忽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高
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在本行业、本领域的技术和技能,而且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开发新产品、挖掘新的市场机会的重要手段。很多成功进行多元化的企业在不断推出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时,都在围绕核心技术做文章,都是核心产品、核心技术的自然延伸,如索尼公司的微型化技术、NEC的数字技术、摩托罗拉的无线电通讯技术等都是这些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时所依赖的核心技术。可见,多元化经营的成功实施需要具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基本条件。
造成哈慈多元化战略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而忽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元化的最终的结果是原来的优势被削弱了或者是没有了,而新的核心竞争力又没有形成,以至于使很多企业都走上覆灭的道路。在1999年后哈慈集团的主营业务哈慈五行针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2000年滑坡已经不可遏止的情况下,哈慈没有把资源有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高上,重视企业的研发,开发出新的保健产品。虽然在这两年间V26减肥沙淇与哈慈驱虫消食片弥补了一些哈慈五行针利润的下降,但仍旧不可阻挡五行针业务的下滑给哈慈带来的损失。当一个公司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都要做的时候,显然它已经完全迷失了方向,已经没有什么核心能力可言。在消费者心目中培育起的品牌形象也就越越来越泛化了,模糊了。一个丧失了核心能力的企业,在市场上就不会再有竞争力。
3.2.3 企业规模过度膨胀、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瞬间坍塌
许多企业都向热衷于多元化战略,认为多元化经营是一个企业扩张的必由之路,是赚钱的良方,但大多数企业往往是在目标不明的情况下,控制不好企业发展的节奏,甚至利用现金流去搞其它的多元化投资,从而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甚至出现满盘皆输的结局。
随着哈慈盲目性多元化的发展,那些与主业无关的新增项目不仅对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无济于事,反而分散了哈慈有限的资源,使哈慈在主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投入严重不足,难以维持正常经营需要。正如原哈慈副总何坊曾经对媒体表示的那样,“哈慈投资绿色猪肉项目需要庞大的物流体系跟进,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而哈慈哪来这些资金?”
3.2.4 不断扩张企业规模,企业管理却滞后
随着多元化经营的发展,企业规模急速扩大,集团化管理成为必然。但如果企业的集团化管理能力没有跟上,无法整合集团的资源,就难于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集团内部难于协调运作,管理失控也就在所难免。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面对多个产业和多个市场,管理体系复杂,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在管理上足以驾驭集团向多元化延伸和发展。但实践证明,许多企业往往因为采取多元化战略而大大超出企业的管理能力,导致企业缺乏有效的业务整合能力和管理能力,从而导致企业的裂变或衰败。
哈慈收购的几家药厂都是濒临倒闭的小厂,缺乏拳头和特色品种、没有渠道和网络资源、缺乏医药经营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收购的过程很快且价格低廉,但哈慈为此却付出了异常高昂的代价。操盘新项目的班子都是哈慈“老人”,这是一群为哈慈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但同时也是经验主义严重和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的干部,他们无不将哈慈运作保健品的模式和思维方式惯性地带入新行业。哈慈进入新行业后,面对新问题、新事物,它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机制、人才结构和思想观念等丝毫没有与时俱进,凭着经营保健品的三板斧在新行业中包打天下,结果可想而知。
由于项目本身的缺陷和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哈慈上马的非保健品项目除了七河源大米因经理个人的能力和东北大米固有的市场号召力而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销售和微薄的利润外,其它的产品或根本就没有上市(如茶叶项目),或上市即死亡(如绿色蔬菜项目),或收回投资遥遥无期(如绿色猪肉项目),或惨败市场导致巨额亏损(如药业、旅游和旅游产品项目)。
4 结论
对于哈慈多元化战略失败原因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多元化战略虽然有着它喜欢诱人的优点,但是很难笼统地说多元化战略一定是一种成功的战略,或者一定是一种失败的战略。但是实际中,一些企业因多元化经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的企业因为多元化经营而陷入困境,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可见,多元化经营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复杂,它似乎更像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取决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对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清醒的认识,对市场未来发展准确的预测。
参考文献
[1]李敬.多元化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美]杰伊・巴尼,威廉・赫斯特里.战略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尹义省.适度多元化・企业成长与业务重组[J].三联书店,1999,(1).
[4]郭小慧.河南省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失败原因的实证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
[5]张举刚,何金成,计淑玲.论多元化经营的几个问题[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23(4).
[6]施放,郑真.浅析企业多元化经营[J].经济论坛,2007,(17).
[7]蔡树堂.归核化理论及其对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启示[J].经济师,2006,(10).
[8]戴桂林.关于企业适度多元化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
[9]连茜平.影响我车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03,(11).
篇10
关键词:林业 财务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120-01
完善林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改善林业财务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林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在发挥林业财务内部控制作用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差距,现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完善林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内部会计环境做初步探讨。
1 A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1.1 A企业简介
在众多森立防治服务公司里,广州金敦福林业服务有限公司可以说在行业里具有代表性,发展到现阶段为止,公司在森林病虫害保护方面已经有5年的丰富经验,同时具有良好的森立保护专业技术的背景,以及很好的农资营销方面的管理经验。目前该已经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森林病虫、草防治服务公司,并拥有一支植保统防统治专业队伍―― 高德福润森防队。
1.2 对策建议
1.2.1 政府方面
(1)创建良好财务风险管理环:首先,政府应该继续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完善林业市场,让林业的发展能够有法可依。加大对金融、投资、外汇的改革力度,为林业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从目前的信用状况来看,相关部门应该从多方面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信用服务中介。其次,林业行业协会应该发挥其职能,对违反行业行为规范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处罚。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林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可以设立风险基金来减轻企业的偿债风险,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为企业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林业的长足发展。
(2)进一步明晰企业产权属性:第一,按照《会计法》的相关法律法规,集团总部有权任免子公司的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并且对子公司推荐的相关财务人员进行考核测评。第二,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集团公司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等。第三,集团公司要根据资本经营原则,对子公司的利润进行按比例上交。
1.2.2 企业自身方面
(1)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A公司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一定要树立风险观念,正确面对与分析客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具体情况,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地分析,掌握其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诸要素,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预测、控制、和处理。如企业在投资前,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就要有风险意识;在筹资时,对于债务到期时的资金缺口进行预测,既不过于保守,也不能盲目乐观。
(2)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A公司财务管理的任务就是围绕自己的经营目标,结合林业企业经营特点,保证在经济活动中顺利取得所需资金,制定科学的财务策略和决策,实现财务监督和控制,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林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如下:根据林业企业的规模等级、接待对象、接待能力的需要,对资金运作进行整体规划,选择适合林业企业业务特征的会计方针,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协调内部财务关系;根据客流量,制定资金预算,选择筹资方案,比较分析资金成本及结构,分析评价筹资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水平;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提供科学的决策标准和依据,有效配置企业的长短期资金,衡量投资风险,评价投资效益;安排现金流量,协调企业财务关系;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控制监督制度,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机构和信息沟通渠道。
(3)正确识别与估量风险:A公司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只有真正地了解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才能正确地认识风险,进而辨别风险。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地分析市场中存在的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因素,并且能够分析出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利用相关的财务知识对风险进行评估,对于还没有投资的项目要做好“压力”测试,尽最大可能减小企业的损失。
(4)实现财务的信息化:A公司的财务部门要扩大财务信息采集范围,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等一系列流程和规范,随时对各种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其他各环节信息为辅的信息系统,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升林业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5)不断完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首先,A公司应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加大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确保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对项目的预算要严格控制成本,做好自己的回笼工作。并且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其次,A公司要定期对信用政策进行检查。如果客户没有及时偿还债款,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地催客户还款,并且对相关的合作单位要定期进行信用状况检查。
(6)选择适当的多元化经营战略:A公司既要做好纵向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也要做好横向多元化的经营战略。A公司应该通过突出自身的核心建设实现企业的低度多元化,然后逐渐过渡到高度多元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可以改善企业的融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7)提升相关财会人员素质:A公司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强化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责意识,坚持依法办事,严守《会计法》等各项财经法规和林业财务工作的专门规定,严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廉洁自律。
2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和完善林业财务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依赖于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所营造的控制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威.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学术交流,2014(4):128-131.
[2] 刘理芳.基于内部控制的林业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绿色财会,2012(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