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科技动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5-000-01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各个领域发展迅速,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资,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完善,并根据农业发展现状制定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产品保障力度的有效制度,并严格遵守该制度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然生态话环境,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 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经济增 动态关联性
近年来,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现有的农产品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加强对农业科技投资力度,扩大农业生产,加强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使用需求。
一、农业科技投入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持续关注着科技的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对二者之间关系判断过程中主要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操作,并对所投资物种的回报率进行全方面分析,找出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科技投资的回报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该投资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农业各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提升农民家庭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二、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分析
要想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就应该根据农业发展现状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科技投资政策,做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并格遵守该政策开展各项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农业的转换工作,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一)研究方法
在动态经济学中,经济变量会随着因果关系的变化发生,当因果关系出现间隔状态时,那么其中变量关系的间隔现象就会处于一种减弱的状态,从而将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联性特点体现出来。在对二者关系实际分析过程中,为了保证所得结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就可以通过PDA模型的形式进行分,只有这样才能将静态的经活动转变成动态经济活动,从而保证分析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如果PDL模型处于一种滞后状态,那么在对其实际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步骤进行操作:
1.首先,在对其分析过程中可以以较大的滞后期数为主进行全方面分析,并做好分析结果的处理工作。当参数结果的准确性达到指定标准时需要将其中的参数结果加入到对应的约束环境中,并对现有的模型进行分析,合理优化参数拟合优度与滞后期数之间的正比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分析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2.其次,当PDL模型构建完成之后,需要加强对农业经济投入的研究,通过Granger的因果方式进行监测,找出二者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处于一个动态的关联性状态,提升农业的回报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二)实证分析
在对农业科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动态关联性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形式进行操作,其中的单位根检验主要通过农业科技投入的变量顺序和农业的GDP顺序进行检验,并通过SC准则对检验出来的结果进行全方面分析,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保农业经济处于一个稳定增长的状态。而Granger因果关系监测,将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4]。在实际监测过程中还可以通过LAGFP与LASTT对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全方面分析,得出农业科技投入主要以格兰杰原因为基础进行,增加农业经济5%回报率,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三、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是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重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水平逐渐提升,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的产量与质量,这对我国农业发展来说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林海,彭宇文.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3(12):87-93.
[2] 郭健,王栋,张良富.山东省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B关联关系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03):54-59.
篇2
为确保其所需农产品加工原料的供应,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研制和试验,把原来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企业试验基地,将科技推广渗入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形成一条龙的带动模式,以优质品种投入和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服务于农户[3]。该体系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自发性等优点,但也具有企业与农户间就定价易出现矛盾等缺点。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涉农商贸业及各级供销合作社,在从事农产品供应和生产资料分配中利用自身对市场行情的熟悉和对市场动态的把握,将有关新技术、新品种和市场的质量要求等信息传达给技术开发部门,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引进、研究,而后以讲座、培训等形式传播、普及、指导农民生产,实现农资营销与相关生产技术配套。该体系扎根于农民,紧密联系农户,切实解决了农户生产上的技术问题,形成了技术需求与科技供给的无缝对接,针对性强。
国外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与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
采用这一体系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包括比利时、希腊、俄国、荷兰、挪威、英国,以及亚太地区的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泰国等较小的国家;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以中央和地方合作推广的包括日本等;此外,在这一体系基础上韩国单独设立了国家机构进行推广,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则设立了中央立项推广系统,荷兰、韩国、日本实行政府与农民组织合作兴办推广体系[4]。以教育机构为基础这类推广组织体系由联邦农业部设立推广局进行全面的管理、协调推广工作,由农业教育机构在州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站作为核心进行农业推广的组织、协调,实施基础推广工作,由县农业科技推广站 (相当于教育机构的派出机构)为基点提供信息、技术咨询、疑难解答。这类推广体系的典型是美国,其组织机构主要由联邦农业推广局、州农业推广站、县农业推广站组成,推广人员和大学教师实行定期轮岗,推广经费由联邦、州、县三级财政按比例负担[5]。其特点是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起来,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自上而下的系统推广结构。以民间组织为基础这类推广组织以农民技术协会以及一些宗教组织为基础,自发性组成由生产资料、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信用合作、社会服务、权益保障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较多见于日本、英国、法国。由于这些协会和宗教组织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与基层农民关系密切,可以切实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考虑、制定推广计划而不受到政府方针、政策的约束,其具有推广形式多样化、推广布局多元化的特点。以农产品贸易机构为基础主要是指一些商品生产贸易组织,如地区龙头企业、农产品开发机构,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对本国、本地区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制定一系列要求和标准,指导组织农民生产,以形成生产、开发、贸易、营销一体化的推广体系[6]。这种推广体系常见于以出口某种优势农产品为主的小国家,例如马来西亚的咖啡、橡胶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与市场直接对接,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反馈能力,能够极大的发挥地方农业优势,缺点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限制。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启示
改革的重点应在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科技推广工作者数量多,但基层工作者总体素质不高;(2)经费严重不足,持续性经费供给保障不到位;(3)科研职能、行政职能混乱,科研与技术支持不对接。因此,推进明确现有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职能界定,做到职权分开;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强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的设置;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示范园区,形成中心带动、全面覆盖的网络式推广模式;学习西方成功经验,推进 “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以农业院校为基础的推广体系的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保障体系国外先进的推广体系都有自身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作支撑,可见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保障体系是对保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包括了经济保障、法律保障以及推广风险保障。首先应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力度,这不仅应表现在对高新技术研发、技术示范的过程中,还应注重科技推广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工作待遇的改善;其次,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完善和修改现行的法律制度,继续出台适应新形势的新法规,以应对出现的新问题;最后,应根据农业的区域性特点和某些技术不成熟性,充分考虑农业科技推广同时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问题,建立相关的应对保障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与教育重视农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一直以来是发达国家的重要农业方针。我国新时期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科技意识增强,对科技信息的要求有所提高。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偏低;在信息推广方式上,现阶段缺乏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服务网络支撑,农业科技信息化体系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程度低,农业信息服务不完善,农民、农业对新的科技服务的需求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反映。首先,我们应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从而带动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其次,应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通道,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项的信息交流渠道,传播最新的科技动态,及时反馈农民的意愿。4结语综上所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是农业成果转化中举足轻重的一环,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市场经济下农民多元化的要求,如何不断完善现有的多种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农业科技推广理念,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延伸农业产业链,建立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仅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所在,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篇3
关键词:农业科技入户;农技推广;重要性;做法;成效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2-10-02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体现,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溧阳市上黄镇连续多年实施部省稻麦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围绕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切实加强培训,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点直接到人”,强化入户指导培训,示范辐射带动,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农民科技种田水平,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1 上黄镇农村现状
溧阳市上黄镇总人口3.63万人,8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人口1.86万人,农村劳动力1.48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 533hm2,其中水田面积1 200hm2,种植方式以实行稻-麦(油菜)轮作为主。由于农村年轻力壮的人员外出务工,年龄稍大的文化素质低,农技知识较缺乏,凭老传统、老经验从事农业生产,存在着盲目施肥、用药现象,很难把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导致种田投入高,收益低,新型农业实用技术难以应用到位。为此,把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作为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措施,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2 农业科技入户的重要作用
2.1 加快了农业技术推广步伐 开展科技入户实现了示范户与技术指导员的直接对接,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高了示范户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水平,架起了科技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技术指导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与农户“零距离”接触,及时了解农户需求,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的推广应用步伐,有利于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性措施。
2.2 是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当前,由于盲目施肥、用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生态污染、品质安全性差等问题突出。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可以推广应用先进的机械化育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以上的问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3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科技入户工作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良好平台,组织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察民情、听民声、解民意,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对面的示范、手把手的指导、心连心的服务,了解农民之所急、所盼、所想,把实用技术真正用到生产中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增进了农民的情感,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
2.4 提升了技术指导员的综合素质 在农业生产中,技术指导员要想全面掌握生产技术,提高指导能力水平,不但应具备丰富的高产栽培理论,病虫防治、土肥、种子等相关综合知识的应用,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及较好的沟通能力。技术指导员通过省、市、县举办的专项技术培训机会,及时掌握最新农业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自身科技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在开展科技入户指导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意识,与农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解决科技工作者与农户生产经营脱节的矛盾,锻炼了技术指导员的意志,提高了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综合能力。
3 具体做法
3.1 遴选示范户,明确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 年初,通过上黄镇8个行政村分别择优遴选种植、园艺、农机科技示范户270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15~20户农户,对示范户的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种植面积等信息登记造册,以方便指导员与农户进行及时沟通,并且根据示范户的需求,制订科技入户工作方案,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在稻麦种植前,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明确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
3.2 宣传发动,开展培训 按照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有关要求,制订切合生产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实施方案。在培训内容上,一是依据农业生产季节当前农事开展培训;二是对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措施等内容开展培训。在培训形式上,根据农户实际需求,按生产季节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中和分散培训,采用邀请专家授课,田头现场培训,组织实地观摩等形式,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10多期,参训800多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1 000余份。
3.3 入户指导,增强效果 在农业生产各个关键环节,每个技术指导员按照工作职责,认真做好示范户前期播种、幼苗期管理、大田准备、科学施肥、病虫防治等技术指导工作,全年入户天数达120d能上能下,确保农业生产的全程服务。做到关键时期主动入户,农户需求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到户,提高科技入户的满意度。
3.4 发放物化,推进入户工作开展 为充分调动示范户参与农业科技入户项目的积极性,镇农业部门协调资金采购肥料、农药,及时发放物化补贴,同时做好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使示范户真正体会到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带来的实惠和效益。
4 主要成效
4.1 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效 农业科技入户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上黄镇粮食持续增产增效,全年粮食单产超吨粮,名列全市第一。通过2014年入户指导、技术培训等优质的服务,使科技示范户掌握了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100%,示范户的水稻单产平均达10 267.5kg/hm2,比普通农户的单产增加783kg/hm2,增产8.26%,增收2 345元/hm2。
4.2 建设高产示范方,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在示范村建立稻麦高产示范方,由技术指导员亲自抓好关键环节技术的指导和落实措施,在生产关键时期组织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进行现场参观,增强感性认识。该镇坡圩村的水稻高产方,经市县专家组验收,单产达到11 455kg/hm2,为大面积生产树立了高产典型,充分发挥了示范效应。
篇4
总之,**年,由于全市上下的努力,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9年是着力实施**科技“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年,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向纵深推进“一个主题、九个重点”工作部署的关键年。是努力把**建设成为**都市工贸生态、宜居创业的新城区和江西综合实力强市的奋进之年。
2009年,我市科技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我市主导主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的发明、发现、创新,成果的推广、转化、运应和专利的引进、消化、吸收为重点;以科技入驻主导产业、服务各行各业为主攻方向;通过科技引导、科技扶持、科技服务,着力开创全市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主要目标是: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三大产业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科技服务主导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科技支撑的作用日趋凸显。
具体做法是:四个围绕四个抓。即:围绕大科技理念抓宣传,围绕主导产业抓项目,围绕工作重心抓培训,围绕创新意识抓服务。
1、围绕大科技理念抓宣传。今年,我们要在营造科技氛围、强化科技理念、提高学科学用科学水平上下功夫。在科技宣传上从三方面进行努力:一是以科技活动周为中心,继续将送科技下乡入园、送特派员入企入村、送科技知识入户作为全年工作的着眼点,一以贯之。二是通过科技服务入园进社区,入乡进圩场,在全市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三是创办“**科技”月刊,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和我市的科技政策、措施宣传报道城市科技动态,传递科技信息等。
2、围绕主导产业抓项目。为使我市今年星火项目、社发项目或成果推广类项目有新的建树,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有新的亮点,高新技术、工业重点和农村基础建设项目有新的突破。我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进行落实,紧紧围绕以甜柚为主的果业和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等两大在农业主导产业,以及矿产品加工、家俱、电子、服装、食品加工、化工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找准切入点,狠抓项目建设。年内认真抓好科技入园工作。一是抓好城郊龙回至浮石四万亩精品甜柚基地示范项目,按照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的要求,建立3000亩核心示范园,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着力抓好甜柚种质资源建设示范,年内在资源圃2000m2网室内培育从华中农大和中柑所引进的20个国内外新品种,繁育已脱毒的苗木,并将本市20个品种资源送华中农大脱毒后进行品种资源的保护。整合资源重点抓好核心示范园新技术推广,在3000亩核心示范园区全面实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园内点灯(专业灯)、树内挂螨(捕食螨)树上挂板(黄板)等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示范项目、梯上及全园种草水保工程示范项目、“猪、沼、果”配套建设示范项目。对出栏千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推广科技进行排污物处理,引进技术进行自然养猪法的试验示范。对园区技术指导,选派2名科技特派员,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分户包干负责技术指导、培训和专业队的组建运行,确保甜柚标准化技术进园入户入脑。通过近2年的努力,将基地打造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二是抓好科技入工业园。在工业园成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派驻2名科技人员到中心上班,负责全市“一园三区”内科技政策、信息宣传,民营科技企业的认证、科技项目的申报、科技人才的引进及专利引进利用,本级项目倾斜“一园三区”企业,从而使我市工业园区企业主增强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篇5
以“三建”发挥班子核心引领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以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以提高科技含量做强以转变发展方式做大——全方位再造昭平茶叶产业的思考
企业系统化的项目管理方法思考
科技服务业新分类及发展形势分析
基于ArcGIS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
掺烧高煤锅炉布袋除尘器喷吹实验改进探讨
500kV变电站改扩建常见问题探讨
昆江水电站二级电站引水系统设计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研究
以人性管理精细化促进班组管理——从人文视角探究电力生产企业班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论铁路多元经营企业的工资激励机制
联合单位法在本量利分析中的应用
南宁市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的思考
工业企业选址评价研究
基于信息感知模式的人力资源效能管理模式研究
全面薪酬管理体系在某公司实施的现状分析
提高山区养路工人技能素质的探索和思考
对公路职工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公路职工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企业科技与发展》杂志征集论文启事
《企业科技与发展》理事会
企业质量振兴的差距与对策
借鉴德国先进会展经验打造南宁城市会展经济软实力
泰国芭提雅发展度假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对发展北海海滨度假旅游业的启示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措施的研究
广西专利实施转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
广西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实施新专利法在推动广西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论农业科技园发展的集群效应
数字化的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广西发明专利实施状况及对策研究
广西生物质产业科技需求分析及战略研究
苏州R&D资源清查工作的收获、不足及建议
苏州与温州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比较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监管研究综述
定位精度的一种测试补偿方法
ESD对电子产品的危害及防静电设计
VOC与涂料配方
企业靠增长逆势前行
《企业科技与发展》理事会
科技动态
政策
行业
法规
数据
国内首个商贸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平台启动
产权
一种机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汽车制动器快速黏接设备
分体式振弦动态车辆称重系统
光盘母盘玻璃基片
炉内燃烧三维温度场实时监测及机组优化控制新技术
技术研发
东盟零关税机遇与挑战
庞富英:敲开国际市场之门的红旗手
金夫人婚纱摄影的“左右互搏”
篇6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积极申报各类科技项目
今年上半年我市寻求上级支持,积极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了“川产道地中药材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1项,“**优质特色富硒茶叶基地建设及新产品开发”、“中药材特色科技示范园关键研究与应用”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优质特色富硒绿茶生产基地建设及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省级财政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1项。
(二)加速实施各类项目
1、实施**市重大科技专项“中药动态逆流提取工艺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引导天予药业公司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依托四川省中药科学院的技术力量,完成了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与装备研究,建成了省内最先进的中药动态逆流自动分离提取生产线,可利用**大量的中药原料,提取茶多酚、白黎蓼醇、洋荷浸膏等多个高科技含量和高经济附加值的产品,目前,工程全部完工,于5月30日正式投入生产,预计可年创产值1亿元以上。
2、抓紧实施“旧院黑鸡品种选育项目”
组织市畜牧局的技术人员,以八台山禽业公司为企业主体,以四川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按计划进度开展旧院黑鸡新品系选育,并引导业主在旧院镇建设规范化的核心养殖选育扩繁示范场,建成后养殖规模达到10万只以上,目前正在进行场地建设,预计8月底前完成迁移养殖。
3、抓好茶叶新产品开发,加速实施“巴山早”优良茶树新品种选育扩繁管理 (三)我市中药材科技示范园批准为“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
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启动大会上,“**市中药材科技示范园”被批准确认为“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该园区已展示道地药材品种150余种,建立起皮桔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核新园区100亩,道地中药材高产栽培示范园区100亩,种苗繁育园区50亩,这将有力推进我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四)顺利通过2007-2008年度科技进步考核
今年年初,我局安排单位骨干人员对我市2007-2008年度科技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自查,并搜集相关资料,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资料,为申请参加国家、省对各县市的科技进步工作进行考核作好了准备。**市科技进步工作成效显著,各项指标达到了四川省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标准,并于今年五月顺利通过了2007-2008年度科技进步考核。
(五)大力推进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
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开展马铃薯、茶叶、旧院黑鸡(蛋)等天然富硒农产品地方质量标准的研制,目前已完成旧院黑鸡(蛋)的采样检测及产品地方质量标准文本的起草,正按相关程序申报备批;引导业主、企业及乡镇按照四川省农科院编制的《**·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进行基地建设,开展天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攻关,开发系列商品,逐步形成规模。
(六)积极做好科技培训与科普工作
抓好三月“科技之春”活动。今年三月,**、**两级科技局组织带领科技人员在白羊乡开展了以“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为主题,以“学科学技术,做现代农民,建文明家园”为导向的“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本次科普活动共发放了科普资料500余份,培训村民200余人,通过将科技力量和科技知识带到农村,使农民在家门口,田间地头就能掌握实用技术,提升了科技水平,利用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白羊乡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增收具有重大的作用;积极搞好五月科技活动周活动。在今年五月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我局邀请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的世纪辉煌-诺贝尔科学奖百年展在**中学开展五天。展览内容包括诺贝尔奖,诺贝尔和诺贝尔科学奖
(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科学家的成功启示和寄语等。市教育局组织城区的**中学、第三中学、职业中学、太平一小、太平二小五所学校的学生分别进行了参观。通过举办世纪辉煌-诺贝尔科学奖百年展活动丰富了我市科技活动周期间群众性科技宣传活动内容,对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树立远大理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搞好科普宣传活动。为增强**市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市民科学技术素质,宣传**市科技发展规划及科技工作动态,宣传科技服务民生,2009年3月10日晚,《科技创新》栏目在市科技局、市广播电视局的共同努力下已正式开播。该栏目主要内容有:“科技动态”、“科技产业聚焦”、“科技人物”、“科技服务民生”、“科技与新农村”、“科技与未来”等,栏目每月两期、隔周二首播,次日重播。
(七)积极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创造、运用和保护工作
利用“科技创新”栏目及时报道和宣传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在四月“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生态品牌、旧院黑鸡、巴山雀舌、**富硒农产品等特色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我局牵头市工商局、市新闻出版版权局于4月22日在市科技局会议室召开了“实施知识产权产略,促进创新发展”座谈会。会上,按照《**市知识产权资助奖的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的精神,对“巴山雀舌”商标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给予了2万元的奖励。积极开展专利申请及知识产权保护,今年上半年申请专利5件。
(八)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搞好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
我局党组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本单位学习实践实施意见,按照意见的学习安排,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目前已转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全市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各项工作的顺利地开展。
篇7
一要重视科技宣传。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和科技强县的目标,以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下乡、下企业等活动为载体,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开设科技宣传专栏,扎实做好企业自主创新典型的宣传,编撰好《*科技动态》,计划明年出刊10期。切实提高公众的科技文化素养,增强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抓好年度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把科技创新和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真正摆到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二要抓好政策引导。落实各项科技扶持政策,修订完善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通过政策引导,激发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规模企业依托大院名校开展技术创新,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区域科技服务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时召开一次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的经验交流会,发挥好企业创新典型的引导作用。
三要提高企业主体意识。引导企业树立创新的主体意识。集聚现有的科技资源,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扶持力度,有效激励企业和技术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用足、用好各类扶持政策,使企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逐步确立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不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
二、加强载体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一要大力实施和申报科技计划。争取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认定省中小型科技企业3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6家。积极申报各类科技计划,争取国家和省的科技专项资金。重点抓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和与科技强县考核指标相关的项目落实,努力实现创建科技强县的目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25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计划12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60项,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5项,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省级2项),组织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50项。同时抓好项目立项后的监督管理和结题工作,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要努力抓好科创园招商引智。加大对*科技创业园的宣传力度,全力招商,更多的吸引外地科技人员进区创业,尤其是要注重引进高技术、高层次的入孵企业。科创园要争取新引进企业5家以上。全年生产产值争取达到1.5亿元,利税1500万元。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孵化器内入孵企业的年度考核,逐步提高科技孵化器中入驻企业的科技含量、档次。
三要着力建设区域(行业)科技服务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抓好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和区域(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支柱产业中以龙头企业为技术依托,建立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以带动我县优势行业的技术升级。新建区域(行业)创新服务中心2家(其中农业1家),申报市级以上研发(技术)中心4家(其中省级1家)。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继续抓好网上技术市场工作。
四要全力推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继续加大专利宣传力度,抓好专利培训。加强与专利中介机构合作,依托专利事务所力量促进专利申请。精心制定专利示范乡镇建设方案,抓好专利示范乡镇工作。抓好专利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市集成吊顶行业协会的有效运作,形成*小家电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抓好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的培育,培育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专利申请量力争达到250件。
三、加强科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一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合作载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好*工业大学博士后联谊会*科技工作站、*学院*科技工作站等载体的优势,筑巢引凤,为我所用。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以科技创新手段促进创新成果更多、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使现有科技合作载体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源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站、人才培养的基地和信息交流的桥梁,为*的科技研发和自立创新做出贡献。
二要继续拓宽科技合作交流渠道及方式。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大院名校和大科研机构的联系合作。保持经常性地开展行业科技合作交流,如电光源、电子信息、汽配、造纸、标准件等。重点抓好企业技术难题需求项目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工作,引导和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究生实习基地、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积极探讨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的新机制。
三要不断优化人才智力引进使用软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切实贯彻落实我县关于科技人员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在增强我县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的优势和作用,结合科技110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与我县行业相适应的专家信息库,为企业牵线搭桥,找准能解决难题的专家。
四、加强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一要深化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沪苏浙三地农口院所的合作,支持我县企事业单位与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机构,组织实施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技术。
二要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优化现有科技资源配置,推进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农业区域科技创新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养猪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中心与*省农科院的良好合作,力争创建省级养猪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三要加大重点项目集成与支持力度。改革现有县级重点项目的申报办法。要逐步筛选一批优秀的产业基地,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作为重要的实施主体,组织项目申报与实施。有计划地安排2-3项生态、环保项目予以支持。抓好生物质气化炉省重点科技专项的跟踪实施。
四要抓好科技特派员工作。一是加强与入驻镇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科技特派员工作任务,要求各特派员主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完成一项调研,开展两次以上技术培训,组织实施一项科技特派员项目。三是加强对科技特派员项目的管理。
五、加强科技服务,优化科技进步氛围
一要加强企业科技联络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联络员队伍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和政策辅导,组织开展交流活动,引导其在提高我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全县科技进步中充分发挥作用。分镇、区开展活动,组织企业科技联络员进行交流培训20期。
二要加快中介机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力争形成服务门类较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工业、农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经纪、技术中介、科技咨询与信息服务。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农业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1 计算机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已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在不断提升中,现在的农业已不仅仅只局限于开始的以科学计算以及数学规划为主的几个方面的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然数据的统计管理、农业的信息管理、农业的推广管理等领域都以包含在内。计算机的应用早已深入农业的各个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计算机在农产品的预产估测,农业的信息管理、病虫害的预测以及控制,农产品的推广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我国还建立了多项的农业数据库,以及成立的网络中心,供更多的农业管理人员研究学习,为更多的农业产品提供推广营销的方式。不仅加强了农业科技的发展,更为农业的推广事业提升了更大的空间。同时,网络的智能化,互联网上的智能专家系统也已渐渐发展起来,使更多的农民足不出户便可解决农业上的问题,不仅可以学会更多农业知识,还为更多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2 计算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1 在农业数据计算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可以一秒以数以几十万的次数运算,运用在农业的计算中可以拥有高效的成果。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方案的设计比较,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选择出成本低、效益高的方案,从而获得更多效益。农业上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整理,动植物的资料整理、农业科技资料整理、水土资源的资料整理等等。同时。利用计算机对植物进行图片、声音、文字的处理。在对植物的培养过程中、再利用计算机的进行实时控制,利用计算机采集到的数据为参数,然后按照规定的参数进行进行最佳调节,实现控制的自动化管理。
2.2 对于农业经济的预测
就像对于我们所说的能源危机,人口暴涨的趋势,这些都是通过计算机预测出来的。因此,人们也可用计算机对农业经济进行预测。农业经济的预测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对于农村、农民的各方面的涉及,还需要对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各方面的研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最终构建出含有多方面因素的各种数据的模型。对于农业经济的预测,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 对于气象的预测
气象的预测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了非常最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预测气温的变化、风向风速、光照的强度、以及土壤的饱和度等等,利用这些气象因素控制对作物的培养、可以有效地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也可利用对于气象的预测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适时培养,从而更好地提高产量。
2.4 计算机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
农作物的病虫害的对于农业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麻烦、病虫害的困扰也一直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难题。历史上由于病虫害使得农作物最终颗粒无收的情况也是如数家珍般。因此,能够对病虫害进行预测,可以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效益。在以前对于病虫害的控制中,多数是利用经验分析以及数据统计的方法来控制预防的,但是这种方法的误差也是比较大的。渐渐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于环境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视野越来越广阔。运用了更多的数学及物理方法,例如光谱分析、周期分析等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通过数学模型表示出来。从而观测病虫害的流行趋势。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科技对病虫害作出提前预测,加强防范意识,以便在发生病虫害时能够将灾害降到最低,保证作物的产量。
3 计算机模拟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
3.1 计算机模拟试验系统
在农业上,会进行很多的试验调查。一般的试验即实际培养试验即可,但是在一些难度系数比较高或者费用比较大,培养条件比较刻苦的实验中,却很难按照实际进程完成试验。因此,对于那些难以实际操作且风险比较大的试验,可以运用计算机的模拟试验系统来完成。在计算机实行操作前,需要准备好一切试验需要的数据,再将这些数据输入到计算机所编写的程序系统中,最终得出结论,最后利用系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操作系统的实行,不仅可以在一些复杂的试验中节省很多的时间还可节省大量的财力,可谓一举多得。
3.2 计算机专家系统
对于农民来说没有高科技的农业操作工具,没有丰富的农业知识。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是显得无所适从。随着科技的发达,现在的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可与专家对话,人机互动,轻轻松松在家中即可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还可在计算机的模拟专家系统中对作物进行更好的改良,提高产量。计算机专家系统,就是以计算机为模拟专家,与人沟通,通过专家级的水平来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它是存在于事先存入计算机中的问题解决经验,然后计算机再进行经验反馈,模拟专家的思维方式来推理、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及解决方案,指导农业操作,提高农业产量。
4 多媒体在农业上的应用
4.1 多媒体是一种运用于多方面的技术。现如今很多的农业学院将一些农业的最新科技成果或者农业的知识刻录成光盘,通过课堂或者讲座将其播放给学生们看以便更好地学习了解。这是一种直接、形象的传播方式,因此一直备受青睐。同样,更需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农民之中,使他们更加快速、广泛的掌握最近科技动态,指导农民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提高农业产量。
4.2 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更多的农业行情,在网上察看产品的售价以及营销情况,根据市场的行情来合理的推销自己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也可以再网上售卖自己农产品以及购买农业产品,或者获取最新的农业资讯等。对于一些大批量销售农产品的公司或者农场,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公司的网站,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个公司,从而可以更大范围的推广所在公司的产品,获得更多的销量。
5 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带给农业上的效益更是不可估量的。通过计算机在农业各方面的应用,更多的自动化管理不但可以省去更多人力上的消耗,还可节省更多的财力支出。建立的各项农业数据库,实现了资料的全面共享,使生产和流通以一个更加有序的方式运行。通过多媒体的模拟的专家系统更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足不出户便可解决问题,指导操作。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计算机应用的范围将会更加广泛,技术也会更加精益求精,必将会推动农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杜新民.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5,12:11-13.
[2]杨洪伟.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19-620.
[3]张蕴奇.浅谈我国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4(8):4-6
篇9
关键词:湖南;产业结构;产学研结合
一、湖南经济产业结构现状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湖南产业结构已开始向集约化、非农化、高度化方向迈进,但产业结构还未优化,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旧存在。目前产业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不仅影响湖南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也影响其潜力和后劲。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是振兴经济的关键。目前,湖南经济产业结构现状如下。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2013年湖南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为14.5∶45.7∶39.8,而全国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为10.1∶45.2∶44.7。与全国相比,湖南第一产业的产值高了4.4个多百分点,而第二产业的产值基本相同,第三产业的产值低了近5个百分点。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湖南第一产业的产值最高,第二产业的产值最低,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可以看出,湖南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第三产业取代了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这是产业结构“虚高度化”的表现,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1]。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基础不牢,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的生产技术没有大的改进,整个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生态化的水平很低,农业劳动力人数三倍于工业,但农业技术人员总数不及工业的1/6,农业技术人员奇缺,以致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很低。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不尽人意,农业生产结构不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要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未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三)第二产业发展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发展的规模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中等水平。就第二产业体系而言,湖南还处在较低的发展层次,基础性产业比重偏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传统产业比重偏大,新兴产业比重偏小。第二产业合理化程度不高。重工业比重大,轻工业比重小,重工不强,轻工太轻。
(四)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湖南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层次较低,与全国相比,第三产业的产值低了近5个百分点,主要表现在科研技术、文化教育、信息等高层次第三产业的GDP仅占第三产业产值的20%左右,增幅较少;而低层次的传统第三产业,即商业饮食业、运输、邮电和仓储的GDP占到了第三产业产值的50%以上;金融保险、房地产咨询、技术服务是新兴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太低。因此,湖南第三产业结构偏低、不合理,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应加快发展科研技术、文化教育、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五)产业发展集群化程度不高。产业集群是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在空间上的聚集体,具有持续、强劲的竞争优势。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尽管湖南的产业集群已初显规模,但升级进展缓慢,与其他省份相比,除工程机械产业和烟草业等具有竞争力外,其他产业集群实力和竞争力都有待提高。
二、湖南产学研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2010年以来,湖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有所提高,但仍然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主要表现为“三重三轻”、“三有三无”和“三多三少”。“三重三轻”即: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规划;重生产经营、轻研发投入;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三有三无”即: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一定的创新基础,但创新动力不够;科技型中小企业有较强的创新需求,但无创新条件;高新技术企业有创新能力,但无产业优势;“三多三少”即:我省成果专利多,但企业产出少;创新平台多,但企业所有少;科技人才多,但分布在企业少[2]。其原因是:一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意识不够,缺乏产学研合作的氛围和动机;二是有些大企业有自大倾向,不相信学校的科研能力;三是有些中小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研发需求和创新需求小,没有高新技术领域的产品开发。总之,企业研发能力的不足,增加了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的难度,从而对技术投入缺乏足够的热情,对产学研合作的风险控制等缺乏足够的把握能力。
(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目标和利益存在较大差异,产学研合作落不到实处。由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目标和利益存在较大差异,产学研合作落不到实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往往以纵向科研项目的档次、科研经费的多少、论文的数量、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为标准,而轻视技术转移、技术开发和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这样的学术价值取向一方面使部分老师及科研人员漠视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也客观上限制了他们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这种评价体系体现了科研成果的“技术价值”,从而导致了科研更多重视理论创新而忽略“市场价值”。而企业关注的焦点在于科研成果能否带来良好的市场效益或是否有着可观的市场前景。尽管从宏观的角度讲,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都是为了实现资源互补,加快国家的科技创新,但从微观的角度看,由于他们的利益出发点不同,合作自然落不到实处。
(三)地方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少,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产学研合作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保障,否则难以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湖南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普遍感到科研经费紧张,政府的科研投入力度与沿海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我省节能减排重大专项总经费尽管经费有较大副度提高,实际上包含了许多个小项目以及若干个科研单位,分散之后经费依然偏少,不能满足科研经费的需求。此外,目前我省科研投入过于集中于专家型团队和一些大型项目,而年轻学者申请项目困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小项目也得不到支持。
三、适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策略措施
(一)组建产学研产业联盟,提升湖南产业集群竞争力。目前,湖南省的各个高新区基本上形成了一些产业集聚态势,政府可以在这些园内部建立产业联盟,应依托重大、关键性项目来发展湖南产业集群,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大型企业结盟,优势互补,通过强强联合,以产学研产业联盟的形式,共同组建高技术研发中心、高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基地,形成完整的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和服务链。同时对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和一些复杂的关键技术,也可以进行联合开发,并在大学、研究机构之间建立一个高效、协调的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二)企业发挥主导作用,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即投入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利益分配主体和风险责任承担的主体。企业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寻求合作要从长远的观点出发,考虑如何提高企业高新技术的吸收及开发能力。企业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学研靠近,增加开发资金投入,设立专项技术创新资金,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并且应以科研课题或生产任务的形式,吸引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相关科技人员参加,组成科技创新小组,开展技术创新;最后,企业还应该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人才。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学研的科学创新相统一,使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能获得既符合企业要求而创新性很强的关键技术,从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三)建立产学研合作中介机构,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针对湖南第三产业总体层次偏低,信息、文化教育、科研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的情况。我们应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充分发挥它们在科技中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 建立技术交流及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对高等院校与企业建立的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机构,如研究院、技术中心、科研基地等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另外,还要积极扶持技术交易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孵化器等技术中介组织在技术市场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科研技术、文化教育、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合作,把学科链切入产业链,实现全面战略合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转变观念,树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思想,积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智力和高新技术上的支持。及时了解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信息需求,及时向企业科技成果信息和科技动态。还要加强产业化意识,积极开展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开发研究。从而解决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获得企业的支持,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基础。另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选择研究开发课题时,除了基础研究项目外,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建立完整的学科链,结合我省大型支柱产业和大型企业的产业链,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了产学研的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合作,进而推动行业高科技产业集群。
(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学研合作,优化我省产业结构。要改变湖南地方政府和企业科研投入少、科研成果转化低的现状,单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需要发展社会资本市场,鼓励社会资本风险投资。通过建立创业基金和为之服务的投资银行、融资市场和各种基金机构等进行风险投资,形成灵活多样的投入和退出机制,从而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与发展及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条件。实践表明,风险投资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应尽快建立政府、企业及风险投资相结合的投资体系。促进科研与市场、科技资源与地方经济的紧密衔接,实现我省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转变。
总之,我省产学研结合特别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潜力很大,要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南,加强富民强省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推动力,是加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明国,申俊喜.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与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J]. 当代经济管理,2014,36(7):57~61.
[2] 于小利,陈东生. 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的思考[J]. 纺织服装教育,2014,29(3):219~220.
[3] 孔风琴. 关于构建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若干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64~265.
- 上一篇:电力安全法
- 下一篇:计算机安全专业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