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线上教学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线上教学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努力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
一、根据线上教学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与网课做好衔接。
在复课前,学校就组织教研组的老师相互交流研讨,制定学期计
划,初步完成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梳理,明确教师分工,督促教师认真
备课。学校教导处根据线上所授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重
新制定教学进度,保障线上教学和复课后的教学内容不断档。
二、整合网上授课内容,改变一贯的按步就班的教学方式,对网
上已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升。
对于线上教学与本学期新课进行连贯性教学,在新课之前,安排
一定时间进行线上知识点的复习梳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让学生
在知识学习链上实现无缝衔接。
三、开学后教学内容既要面向全体也要考虑个体,线上学习的效
果,不同学生效果各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线下辅导衔接。
复课后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效进行摸底,目的是检查学生“延迟
开学”期间线上学习的状态和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以最快速度激发起学生线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
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检
测等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逐步解决。
四、特殊时期,线下教学也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关注
当前疫情发展的情况,尽最大限度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
教育教学要充满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
一再延退的开学改变了学生往日固定的生物钟和学习习惯,当前,
教师亟待改变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本次疫情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尽快
把放飞的心收回来、把散漫的态度集中起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
学校课堂学习。
中小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建议
针对小学,建议“线上教学”期间已经完成的作业不能要求学生
重新做一次,同时要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针对初中,建议
根据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
小学:全体学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
针对小学,建议要根据学校问卷的调查、学生作业状况、参与率、
学生座谈等,全面了解本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了解学情,制定学校
线下与线上教学衔接方案。
针对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摸清未参与线上学习的
学生对象与人数,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学方案。“线上教学”期间已经
完成的作业(如课堂作业本),不能要求学生重新做一次。对全体学
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提出针对性的视力保护措施。
建议提出,各学科要梳理线上教学内容,结合班级实际精准分析
学情,对学生在线学习质量进行诊断性评估(不能简单窄化为纸笔测
试的手段)。结合作业情况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内容,重新制订学科
学期教学计划。不主张开学后,各学科任教教师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
重讲。
初中: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
针对初中,建议对本校的线上教学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以
准确把握线上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及时了解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师生解决问题,巩固和提升线上教
学效果。
做好九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消除对中考复习的焦虑。加强
对九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不过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
提升教学效果。
针对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准确了解未参与线上学
习的学生情况,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学方案。准确了解线上学习效果
不佳的学生情况,采取适当的跟进辅导措施。在线下教学的起始几周,教师教学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并抽出时
间对线上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关注本学科线上学习情况异常的学生,关注学习异常学生的心理
状况,并能及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使其尽快适应线下学习。在线下
教学的起始几周,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并抽出时间对线上学习进行针
对性的查漏补缺。
家长: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另外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使
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防止或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形成依赖;充分关注
篇2
关键词:基础医学;线上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我校基础医学院根据《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本科生线上教学安排的通知》安排,及时转变本科教学方式方法,全面部署学院线上教学工作,使授课教师及时通过线上直播、线上交互讨论等形式,积极探索有效的线上教学方式,为居家自主学习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保障实现“停课不停学、教学不延期”,使新学期本科生理论教学计划顺利进行。此次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既是面对疫情的应急之举,也是对“互联网+”教育的一次大考,更是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壮举[1,2]。为进一步了解我院各学科线上教学实施情况,了解一线授课教师对于线上教学的评价,从而不断完善并提高学院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我院于2020年3月17–20日采用问卷星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学院开展的线上教学安排、教师线上教学、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开展了调研。本文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和总结,提出了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提出了建议,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线上学习体验,从而获得实时高效能的教学效果[2,3]。
1基础医学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
1.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3月20日,共收到问卷星收集到的涉及26个专业的材料,有140名教师、4642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在参与调查的4642名学生中,男生约占28.74%,女生约占71.26%;大一、大二学生超过90%。其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对教师的线上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以及基本满意。
1.2线上教学课程的开设情况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部署,我院召集教研室以及实验室主任多次开展腾讯线上会议,严格按照教学安排、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统筹谋划,秉持以成果为导向、突出以学生学习效果为核心的理念,制定各学科线上教学实施方案,并研究制定教学督导机制,保障线上课程教学质量。截至2020年3月20日,我院线上教学已经开展六周时间,已完成本学期全部45门课程网络的搭建,录制速课和录屏文件千余课时,建立在线试题库、讨论专区等,实现在线教育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签到考试等。未开设线上教学的课程主要为必须采用现场教学的实验类课程等。
1.3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经统计发现,有76.42%的教师使用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有96.90%的学生使用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于线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建设出完整性和可视性强的资源。学院在第一时间统筹指导各教研室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开展线上教学,利用已提前自主开发完成的线上教学资源课程,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省、校级精品共享课程,按照精品课程教学相关规范,由教研室完成相关教学内容;未实现自建课程资源,借助校外教学平台已有优秀慕课资源的课程(包括晋课联盟共享课程),由课程负责教研室甄选推荐或指定网上慕课,实施相关线上教学;对于既无自建课程资源、也无校外慕课课程资源,且不具备完成网络教学条件的课程,通过学校教务处推荐使用的学习通、智慧树、爱课程、雨课堂等平台免费提供的教学软件,按照课程教学日历,提前录制速课、PPT+语音、语音课等形式,完成线上教学任务。通过分类组织实施线上教学模式,全面部署线上教学工作,真正实现课堂停、课程不停,开学迟、学习不迟[3]。因此,我们更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工作,建设完整的线上课程,真正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长效机制。
1.4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线上教学
经调查研究表明,教师进行线上教学使用最多的教学形式为录播形式、PPT+语音形式,约占70.7%。与熟悉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很多教师缺少混合式教学的经验,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线上教学模式,难以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多数教师会采用录播课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主要是由于网络拥堵、设备硬件条件、学生居家自学积极性不确定等因素太多、师生互动交流效果大打折扣所致。因此,设计和实施符合学习规律、建立实时高效能的完全线上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5各类教学平台具备的功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我们通过从指导学生在线预习、收集学习反馈结果、实时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定期开展专题讨论复习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约82.86%的教师认为教学平台的功能可以满足一定的教学需求。当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丰富了网络教学资源,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是线上教学模式得以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网络教学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语音录制、图文表示等单一形式,还包括将文本、图片、声音、影视、动画等多媒体资源有机结合的复杂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这些现代网络教学资源较为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可多次重复观看,也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有所讲,让学生有所学。而且学生通过采取线上学习逐级闯关的形式,观看系列微课视频,定期参与课程讨论,做好课程笔记并完成课程作业,也使自身学习更具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经过近期的教学实践,授课教师普遍认为线上教学能够较为充分地共享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但仍有83%的授课教师认为其发展前景一般,仅作为在不可抗力条件影响下的选择之一,不能作为大学教育的常态化来进行,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对传统教学有一定帮助,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此外,由于无法评估学生居家期间参与线上学习的自律性,约69%的授课教师认为相比传统教学,线上教学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6授课教师对线上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经过六周的教学实践,授课教师普遍认识到线上教学本身具有多方面优势,除了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较为自由地开展教学外,还可以较为充分地共享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这也是教师所推崇的重要方面。对于简单易理解的教学内容,采用线上教学形式开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每一章节结束后,通过设计作业、小测验,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更好地掌握;采用教学平台讨论区、微信群、智慧教学工具,来解决线上教学互动未解决的教学难点。总体看来,约54.3%的授课教师给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打分为4分(满分为5),认为线上教学工作进行较为顺利,教学效果较为满意。上述调研结果表明,近期我院的线上教学总体上运行平稳,绝大多数教师持肯定态度,授课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稳步攀升,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2线上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育信息化;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65-02收稿日期:2016-04-26
作者简介:金怡文(1975―),女,河南柘城人,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与写作教学。
慕课通过不同大学合作建立信息化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在线免费课程,教育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交互式网络资源,学习者没必要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环境进行学习,个性化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各国可以共享优质化的学习资源,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入课下,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在课下利用线上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针对线上无法解决的学习难题,师生则可以通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来解决,完成对线上所学知识的内化和巩固。这一教学模式就叫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职英语写作课也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探索设计出一套崭新的、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的传递、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师生关系面貌都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理论基础和信息化技术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和联通主义理论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信息化技术则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能动建构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本人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在真实的情境里以协作会话的形式自觉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与此同时,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也得以重构。为了帮助学习者积极有效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包含真实问题、具有丰富信息资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及协作学习模式的提供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在线学习资源既包含真实问题,又创设了具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其课堂学习则提供了协作学习模式,满足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条件。
联通主义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被反馈给个人所组成的网络,提供给个人进一步学习。[2]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视频、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讨论和反馈等教学资源就是由多个个人的知识组成的一个知识网络,这些知识网络还可以供后来者学习,并随着学习者的不断加入而不断丰富和扩大。
2信息化技术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云计算技术为翻转课堂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随着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出现,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得以随时访问互联网,网络通讯质量也日益提高。借助于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学生可以自由访问互联网、获得网络信息,实现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展开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存在与发展为高职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高职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高职英语写作包括了各类体裁的作文写作、常见的应用文写作和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文写作等类型。不同的专业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选择性教学。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涉及专业性词汇学习、写作技巧学习、写作训练等环节。通过这一课程的设置,学生可以提高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为毕业后相关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然而高职英语写作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难度较大,相关技巧不容易内化和巩固。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将教育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运用视频实现情境创设、写作技巧展示、仿写展示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并通过英语作文批改软件实现作文布置、学生写作、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打造出真实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英语写作知识的课下学习、课堂内化和课后拓展。
1课前学习知识
课前写作知识可以通过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获得。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空间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完成相应的任务、并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传递到教学空间,通过生生互动解决或等待课堂解决。课前学习知识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视频制作要有针对性。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无法长时间坚持的特点,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 要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和学习内容,根据写作教学内容设计好知识点、技能点的展示方法和顺序,运用声音、影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恰当控制教学视频的时长。此外,教师还要将无法融入教学视频的写作教学资源和范文上传到教学空间供学生学习与参考,营造一个相对完整、交互性强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课下写作知识的学习。
(2)个性化自主学习得以保障。
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写作批改网实现写作训练和习作批改,其学习活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教学视频设置有一定的反馈性题目,计算机具有记录和判断功能,实现了人机交互的目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来选择多次观看教学视频,保障了学生观看视频的效果。另外,利用作文批改网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可以将批改/修改环节设置成多次,经过教师批改、学生互改、学生自我修改等多次重复之后,学生习作达到较高的质量,教师在课堂上将这些经过多次修改的习作展示出来,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种视频自学、空间互学、教师导学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责任心,是学习方式的一大变革。
(3)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空间将学生分成3~5人小组,小组协作学习任务和目标。获悉任务后,小组成员可以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各自的学习情况展开交流,通过QQ群、微信群展示或分享自己的习作、相互评价习作中的优点与缺点、提出修改建议,并根据小组内成员的反馈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等。只有在自主学习获得一定的写作知识的基础上,小组协作学习才能开展。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以培养与发展。
2课堂解决问题
课下视频学习过程中学生势必积累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解决,这一过程也可以看知识的第二次内化过程(第一次内化发生在课下学习阶段),[3]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环节。
(1)展示学生作品,解决遗留问题。
展示学生作品,集中探讨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和缺点,参照范文找出学生习作在选词、句法运用、篇章架构、衔接与连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集中进行解决。同时,要向学生提供常见句型、常用衔接词等。经过对这些难点和遗留问题的解决和思考,学生对某一体裁、某一类型作文写作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全面。
(2)内化已学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学生经过课下视频学习,对写作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只是知识掌握之后还需要内化才能提升为能力,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得心应手。课堂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主要阵地。当然,此时内化的前提是课外时间已经通过作文批改网实现了学生习作生生互改和教师批改。通过习作的多次批改与修改,学生在不断操练中逐步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点拨,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掌握,提升了写作能力,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3)课堂学结,布置家庭作业。
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教师要对所学的体裁作文或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加以整理,梳理知识的层次、结构与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布置课下作业,实现同一体裁作文或同一类型应用文写作的反复操练。
3课后拓展知识
教师可以将学生最后的优秀作品上传到教学空间,也可以将不同学生运用不同方法写成的同体裁习作或同类型的应用文习作或范文、学习中尚未掌握的写作技巧、话题作文等展示出来,供学生学习。还可以让习作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上传写作心得和写作经验,布置拓展性任务,督促学生逐渐拓宽视野、加强思维能力、提升写作能力。
三、教学效果总结与反思
高职英语写作翻转课堂颠覆了以往的课堂讲解、写作操练,课下批改作文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引导者。然而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所要发挥的作用并没有降低,反而要有所增强。在视频制作环节,首先教师要更加注重知识点的梳理,以增强教学视频讲解中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以节省时间、提高视频的知识含量、改善知识呈现方式。因此,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其次,教学视频的制作引入了教育信息技术,涉及PPT制作、视频录制、声音和图片处理、视频剪辑等技术,这就要求教师提高信息化素养;最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是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但这一环节是在课下实现的,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与其自主化学习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有直接关系,因此,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和能力,才能提高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
总之,以教育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职英语写作翻转课堂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教师要充分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慧,王海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调查与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6):21―24.
篇4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移动学习;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050-04
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有效的教师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一直以来,人们使用的是教师培训的形式,通过使教师完成专业发展课程来保证教师的有效学习。然而,随着当前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师的职业需求。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同一个授课者面对一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传授同样的内容,效果并不太理想。
近年来,随着移动计算技术(mobile computing)的迅猛发展,另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它也对教师们的工作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移动学习以学习方式的灵活、便捷从而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重要的途径,也给教师们带来学习上的全新感受。本文将主要针对移动学习的定义、特征及其应用模式,并以此为依托,深入探讨移动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同时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认识移动学习,并将其有效地应用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提供参考。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曾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这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的明确说明。该“建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时代又赋予现代教师专业发展以新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利用所有的技术以及资源来构建专业成长的环境,在该环境中,教师可以进行知识建构,并且创造性地获取专业技能,提升自身需求层次,实现阶段性、跨越性的专业成长。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经验和道德修养的同时,能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发展。
2.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四个特点:一是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即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从而掌握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明显的阶段性有助于确定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和目标,而连续性则强调的是教师要以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这是一个持续不断且不断深化的过程;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景性,即强调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从而形成富有个性的个人对教育的见解;四是专业发展的多样性,教师工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工作,还应包括创造学习情境、评价学生学习等不同的活动。
3.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而教师的发展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1986年5月,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公布的《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的报告里明确指出:“美国的成功取决于更高的教育质量,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与此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而且,只有保留和造就最优秀的教师,这个国家才能摆脱他们陷入的困境。”由此开始,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也可由此了解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更深刻地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最新的学科技术,还需要培养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能力,强调的是终身学习和终身自我发展,注重教师专业化的建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有学问、有道德、有理想、有教育素养、有教育能力和有专业追求的优秀教师,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在此之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学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和在职培训,这三种均为传统的培训方式,其中以在职培训为主。
教师是我国教育的承担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对我国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而目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恰是传统的培训方式。可是,教师接受培训的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以统一的课程和教材为主,脱离实际教学,培训内容并不能真正满足教师的需求,缺少个性化,甚至与实际教学脱节。专家授课的形式,以讲述理论知识为主,缺少互动的教学形式,影响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个最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工学矛盾,教师在繁重的工作及紧张的课程计划之余,还要接受一系列的培训,在时间的安排上较为困难,因此,传统的培训方式并不适合教师的生活节奏,不能识别教师个体的需求和背景,不能为教师指明在实际情景中应当如何正确且有效地进行应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起到促进的作用,甚至让教师对培训学习的方式产生厌倦感。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目标,教师必须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因此,如果只按照传统的培训方式,不能在此基础上有更多的突破,那么,是很难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的。
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除了通过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还应当寻找适应信息时展的途径。而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以其随时随地的学习特点开始走人了教师的工作领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解决教师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并适应信息时代的一种途径。
二、何为移动学习
2.实现了线上的合作学习。多数人拥有移动设备,并且大多数地方都拥有网络设备的情况,可以帮助教师们在网络上顺畅地参与学习项目并与他人在线上交流互动;还可以与他人分享个人的学习心得、教学心得,从而达到线上良好的合作学习;同时,还可以扩大交往范围,达到相互之间密切的交流,这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更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学习内容上的互动性,使移动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同时也体现了移动学习的优越性。教师可以不断增长智慧,提升判断能力,最终实现自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性的提高和发展。
3.实现了从随时随地的学习到持续学习的过程。移动学习是网络学习的完美延伸,它的理念是让学习“随时、随地、随身”地发生。教师们还可以进行短时间的学习,比如在排队等候,或者坐地铁坐车的时候都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每次接触少量的新内容,可以更容易地吸收这些信息量,从而培养教师对线上正规课程的浓厚兴趣,把业余时间里的持续学习变成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然,更确切地来说,移动学习实现的并不是24小时的学习,而是24小时可用、随处可用、随时随地的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支配学习的时间、自主更新知识。这种方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增进了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和灵动性,满足现代社会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4.缩短了教师与专家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向众多教育专家请教,或者与专家探讨教学上的相关问题。这样的移动学习过程大大缩短了教师与专家之间的距离。零距离地交流教学知识和理念,对教师们来说就如同拥有一个随身携带的指导教师一样,可以学习专家们的完善的教学方法,吸收专家们的教学精华,这些都可以使教师们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实现稳定快速的成长。在交流的同时,形成思维碰撞,有利于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专家们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够启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深刻地思考。信息量的增加,视野的拓宽,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实现教学反思。新课程使教师们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寻求探索,在不断地探索中深入反思,并在反思与不断实践的交替运动中达到自身素质的进一步完善。在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们可利用移动微博作为教学反思的工具。
记录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等,对日常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可以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素质发展,带动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定期研究这些阶段成果,进行更深刻的反思,从而将教学反思上升成系统化,这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意义上的深刻的认识,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教师群体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模式。与此同时,移动微博还可以使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以帮助更多教师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技能。
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使得移动学习成为教师进行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素质的必要途径。移动学习的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如同随身携带了一个课堂,这样的学习方式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忽视的技术力量,是一种适应时展和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可是,它同时也具备了学习效果难以评价的特点,因此,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必须对移动学习的效果评价选择一种有效的、适当的方法,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当今教育的需要,所以让移动学习更为完善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举措。
五、移动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1.完善移动学习的效果评价体系。在目前看来,具备随时随地的特点的移动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它缺乏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和体系的支持,同时,它的无系统性以及学习效果难以评价的特点,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只有对教师的移动学习效果的有效性进行合理的评估,才能使移动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高。相信良好的移动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是对教师的持续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保障,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大推动。
2.合理使用移动终端。移动设备不仅仅是学习者的学习工具,它同时还注入了许多的娱乐元素。因此,移动学习对学习者的自律和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学习者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定期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移动学习的有效性效果,避免迷失在娱乐活动中,从而失去使用移动终端的学习初衷,影响移动学习的效果,使教师专业发展受到约束。
六、结论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学校走向成功、不断提升的核心,教师专业发展更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议题之一,而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则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了一个新的发展途径。
移动学习连接所有的人和物,在任何时间地点,任何人都能通过网络连接任何事物,这将使得学习活动变成一件简单的事情。这种随时随地的学习特性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更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益补充,它依据教师的工作特点,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增加了教师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然而,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发展背景及存在的优势,因此,只有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多种学习方式,互相配合,取长补短,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的教师。并且它还需要拥有更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和体系的支持,才能走得更远。
篇5
计量经济学论文4000字(一):“互联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优化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前沿的信息技术在各大高校的普及,“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成了必然趋势。因此,本研究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切入点,总结出该课程目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传统以及考核方式不合理的问题,并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计量经济学》;教学优化
中圖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5.060
0引言
“互联网+”理念早在2012年就被提出,在2015年“互联网+”作为一项行动计划正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意在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的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高等教育作为传统的行业之一,本就具有开放包容的环境,“互联网+”的引入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教育双向互动、实时互动的模式,推动高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帮助高校打造更科学、合理行业生态。“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真正做到以学生核心。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经济学方法论。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解读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并利用经验数据检验经济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我国后,迅速得到我国经济学界的认可,并在各大高校推广普及。在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类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在第一次会议上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此后各大高校广泛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
1目前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课时量不足。《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主要讲授经典和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经济理论为导向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既要求学生学好经济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熟练运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分析经济关系,大概需要70个课时。但经过调查发现,国内各大高校安排的课时普遍偏少,在所有985高校中,北京大学课时最高,设置68学时。而一些农业院校计量课时设置更少,如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本科计量教学课时平均仅为48学时。课时量的限制给学生学习该课程带来重大阻碍。
其次,课程衔接困难。《计量经济学》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西方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三方面基础。经调查发现,经济学理论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基本课程,各大高校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经济理论基础知识是比较重视的;而数理统计作为《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能更好的理解一些统计指标、数据的收集、计算方法,更能深入的、全面的解释经济问题的一些数量关系,为今后写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部分高校在数学课程设置与《计量经济学》脱节,如《概率与数理统计》这门课,在大多数经济学专业的学习中,侧重讲解概率部分的知识,对数理统计知识讲解甚少;再如《线性代数》这门课,各大高校在该课程中讲授矩阵及其特点,并未将其与多元回归的分析相结合,以至于大多数学生没法将其与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很好的融合。因此,教师在《计量经济学》课上得花时间讲解有关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因而大量减少对《计量经济学》的授课内容。《计量经济学》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各大高校的基础数学课程教授内容过于简单,与经济学结合不够紧密,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难度。
1.2教学模式传统
其一,课堂教学常以教师讲授为主。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存在大量的模型和公式,这种单一传送知识的授课方式,会在短时间把教学内容强加给学生,从而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难度。并且会让课堂气氛沉闷、学习热情低、依赖性强,学生也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学习效果差。
其二,重理论轻实践。受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针对重点理论知识所有侧重的阐述说明,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理论知识。《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需要学生掌握从选择研究的经济问题、构建模型、到利用经验数据进行检验这些过程。因此,对本科生而言,要学会利用《计量经济学》这门工具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而不是只了解理论知识。
1.3考核方式不科学
大多数高校对《计量经济学》考核,70%-80%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测试出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在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目标是定位在既能掌握其基本理论与方法,还要能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经验数据进行检验、修正,还要求对估计结果进行合理的经济解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而期末考试只能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不能测试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互联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优化路径
基于《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互联网+”的特性,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考核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促进《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1改善《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
首先,合理安排学时。自克莱因教授等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到北京举办《计量经济学》讲学班后,计量经济学在我国开始普及并得到广泛应用。李子奈(2005)提出本科阶段至少要掌握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经典模型的基本应用,并适当引入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在本科阶段需要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还要学会熟练运用经典的计量经济模型,所学的内容较多。但是从调查的资料看,目前高校《计量经济学》课时偏少,难以保证基本理论与方法的讲授,更无暇顾及学生应用的指导。因此,应该适当增加一些课时,保证基本教学所需。
其次,加强相关课程的衔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数据处理,而且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思维。没有扎实的统计学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的掌握会很困难。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经济类的招生不分文理,相对而言,文科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需要花费更多的课时。因此,在《计量经济学》课程学时无法达到理想数量时,应加强数理统计的教学,并在课程内结合经济现象进行基础的经济数量分析,提升学生对经济数据的理解和应用,增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计量经济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反复学习课程内容。在开课初期,教师针对导论和一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章节进行讲授,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初级理论知识。然后利用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开设“超星学习通”,将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营造“互联网+”的教学环境,让课堂更加多样化。具体每节课安排如下:首先,提前把每章的重要知识点、拓展学习材料以文档、视频等形式放在“学习通”上,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其次,课中学习讨论,课堂上教师可利用专题和讨论等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发言、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四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最后,教师可利用“超星学习通”布置课后作业,针对任务点设置练习题和小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反复观看视频及学习材料,还可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和教师实时互动,增加教师和学生互动时间,从而使得学生更有效率的完成测验。
其次,还应优化实验教学。课时量的限制使大多数高校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应当将《计量经济学》理论内容与专业案例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建立线上案例教学库,案例以我国经济社会热点问题为主,比如将热议的话题转为案例分析,将这些案例与每一章知识点紧密结合,并适当引导学生在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另外,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选题开始,选择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践调查、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最终形成学术论文,让学生真正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工具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将教学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
2.3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实施过程化多维考核制度。“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扩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增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可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提问或上机演示,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分,避免搭便车现象。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包括“超星学习通”上的学习、阶段性实验报告和课程论文,综合考核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能力。最终成绩可设置成:平时表现(10%)+实验报告(20%)+课程论文(2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表现包括“超星学习通”上课程视频的学习、的小节作业以及签到;实验报告布置两个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建立理论模型、收集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完成建立经典模型和非经典模型的全过程;课程论文按学术论文的要求,考察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工具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可采用师生互动评价法,学生自评(30%)+教师评价(30%)+同学互评(40%),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充分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4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教学理念在各大高校的普及,为《计量经济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让教师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互联网+”的背景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其知识视野,并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计量经济学》教学优化可以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實践能力。因此《计量经济学》的任课教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的前沿信息技术,探讨“互联网+”与《计量经济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方法,促进该课程教学的最优化,从本质上改善教学效果。
计量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金课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混合式教学评价论文
摘要:文章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266名在校就读本科大学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调查项目问卷为数据来源,对基于金课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混合式教学进行评价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高达97%认可目前的线上教学方法。2.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目前教学资源能达到较好效果,但仍有近4%的大学生对教材、实验指导书认可度不高。3.大学生对目前课程考核方式、课程案例及实验项目与实践相结合的认可度均较高。课程建设以后改进的方向:应进一步优化线上教学方式,将课后作业和实验课程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对计量经济学教材进行修订,并出版相应的实验指导教材,进一步试行线上期中考试。
关键词:金课;混合;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2-0055-04
一、概述
“打造金课,杜绝水课”正成为近年来中国大学教育的新的教学理念,金课要求课程内容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而把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和当前大学教学改革相结合,其主要实践方式就是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由此引发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国内教育界一些文献基于金课理念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陆恩(2019)在金课视角下对高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考察;张熙悦和王怀祖(2020)以《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为例,在“金课”建设背景下,对“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汪芳等(2018)基于在線开放课程建设,对高校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效果评价研究,指出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从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在线课程平台等四个层面实施联动,每个层面都要依据自身的核心目标加以改进;杨学坤(2019)基于线下“金课”建设联动机制,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体验式教学改革的模式、思路与实施方案;钱琼(2019)基于金课视角,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计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中国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本科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成为各经济类院校必开设的重要的应用经济类专业课和学科基础课。马越越(2019)、赵海涛(2019)和张敏(2019)对高等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一所以教学型的“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于2012年6月重点课程建设结项,2012年11月计量经济学试题库建设完成,2013年精品课程建设结项,2018年6月教材《计量经济学》编写完成,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2019年又获得校一流本科在线金课建设立项。计量经济学课程正一步一个脚印建设完善,我们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于2019年12月启动了计量经济学混合式金课改革的大学生评价调查项目,通过问卷星电子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混合式金课改革的评价,从而作为先行者在提高和改善“二本”院校的金课改革教学工作方面提供建议和参考。
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开展研究:
1.本课程采用网络教学方法,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线上全面使用学习通APP进行网络教学,网络签到,网络课堂测验等内容,并将教材、实验指导书等相关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供师生使用,线下采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将课程计量模型设计和实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为每堂课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幻灯片,并配合案例及计量教学支持软件操作演示。我们将对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从大学生角度进行考察。
2.对教学资源、课程考核方法和实践创新等内容从大学生角度进行综合考察。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问卷设计,第三部分样本大学生基本情况,第四部分教学方法评价统计结果与分析,第五部分教学资源、课程考核方法和实践创新等内容的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论。
二、问卷设计
计量经济学课程调查问卷,基于个人基本信息,对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调查。问卷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户籍、年级、所在学院、目前担任职务、目前的学分绩点在班级排名、每月生活费);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组织、课程难度、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对课程教学资源评价(教程、课件ppt、实验指导书、课后作业、模拟试卷);对课程教学方法评价(已有项目、未开发项目、课后作业、实验课程);对课程考核方法评价(平时成绩、总评成绩、期中考试难度、线上期中考试);对课程实践创新评价(课程案例、实验项目、学生科创项目积极性、计量建模型知识作为一项工具对分析事物帮)。
数据来源于我们对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使用问卷星对266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266份。
三、样本大学生基本情况
此问卷填写成员半数以上为在校大三本科学生,这是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一般在第三学年开设,需要学生先修相关的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相关课程。样本大学生中,34%担任班长、班委和学生会部长等职务,绩点在前20%的学生比例为47.37%,约半数来自于一线城市(具体参考19年城市类型划分),90%月生活费在3000元以内。
四、教学方法评价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设计(见表2)
从教学设计的五个方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组织、课程难度、教学案例和实验项目)来看,大学生的认可度均在94%以上,说明计量经济学现在的教学设计对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是基本合适的,能够满足线上教学的需要和大学生的要求。其中,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案例和实验项目认可度更高。
(二)教学方法(见表3、表4)
现在计量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教学方式是采用超星公司的学习通APP,进行学习通签到、学习通ppt演示、学习通测验、学习通云教学资料和线上视频课前预习,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近乎高达97%认可目前的线上教学方法,并对学业起到积极帮助效果。计量经济学的课后作业和实验课程我们还没有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仍为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认可度也较高,但大学生对其评价认为帮助不大的比例是要高于线上教学方法,说明对于线上教学方法大部分大学生是持欢迎和认可态度的,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国内教育界打造金课,进行线上教学方式改革是受大学生欢迎和支持的,也是课程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优化线上教学方式的动力。
五、教学资源、课程考核和实践创新等内容的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资源(见表5)
当前的教学资源已经全电子化,并已上传至学习通云教学资料,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目前教学资源(教材、课件ppt、实验指导书、课后作业、模拟试卷)能达到较好效果,但在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仍有近4%对教材、实验指导书认可度不高,课程教学团队需重点对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仔细进行改进,计量经济学教材是我校自己主编的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已在国内大学使用一年多,我们准备依据教材在校内外使用中教师和大学生反馈的意见,对教材进行修订,计划在2020年9月出版教材第二版,并计划出版相应的实验指导教材,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的认可度。
(二)课程考核(见表6)
對于课程考核,平时成绩考核方法为考勤、作业、实验报告与期中成绩各占25%,总评成绩考核方法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大学生对目前课程考核方式认可度高达近99%,我们将进一步试行线上期中考试,逐步完善线上教学。
(三)实践创新(见表7)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一门课,近85%的参与调研大学生认为课程案例及实验项目与实践可以有效结合,而认可度约为99%,说明课程案例和实验项目对大学生使用计量建模型知识分析事物有较大帮助,也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科创项目的兴趣。
六、结束语
篇6
一、慕课教学模式的优点
1.设计课程范围广泛。慕课是一种在线平台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查找到多种科目和多个教师的教学视频,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这些种类繁多的课程比大学课程的科目还要全面,如历史学、哲学、计算机科学、前端开发等,这些课程都比较有针对性适合上班族,也适合在校生。而且在这个平台上,课程设计也是按照学生学习阶段进行划分的,从初级入门到高级精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科目的学习。
2.授课和学习形式自由。这种网络学习平台涵盖的内容极多,而且教师的教学视频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播教学,另一种是录播教学。直播教学是针对具有一定时间安排的人设计的,在某个指定的时间段学生可以去上线学习。而录播教学则是教师在录制教学视频之后进行上传的,无论是哪种学习模式,学生都可以摆脱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有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就能够进行学习。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慕课还给学生和教授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难问题。
3.课程精细化。慕课平台上的课程视频一般都是十分钟到二十分钟,相比于传统的45分钟教学课堂,学生能够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视频上。而且这些课程视频来自与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其中也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教授,这给很多无法进入著名高校的学生提供了和名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业素养。而且这种网络平台教学视频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选择同一节课程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在慕课的社区上学生们可以进行互动交流。综上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慕课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优势。
二、慕课理念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教学策略
1.创建混合教学课堂。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仍是习惯灌输学生知识的教学模式,所以在网络学习平台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学理念。在新时代教师不再是讲授知识的主体,而是引导进行自主学习的助学者,尤其在慕课理念深入教学的当下,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来教授学生知识。
尤其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商务英语的主要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便能在以后的学习和过程中能够流畅的使用英语,而且商务英语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西方的工作理念和心理模式,甚至是他们的生活习惯。比如在讲授商业上的事物英语会谈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慕课网或者其它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自行学习,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展示慕课网上的相关视频,在学生完场从initial contact到counter-offer谈妥价钱的各个环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即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每组6~7人其中3~4人为外方代表,另外的3~4人为中方代表,双边在哈洽会向上行initial contact,然后在进入inquiry,bargaining等各个阶段,并最完成分组演练。教师在指导学生在慕课上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行学习,并记录一些疑难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再为学生进行解答,并为学生设置有趣的教学活动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从上述例子中就可以看出,慕课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具备传统英语不具有的优势。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上教师如果能转变教学观念,将慕课理念和课程设计有效结合就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堂,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实现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不同的个性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很多教师也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所以在慕课教学理念的冲击下,教师应该给学生搭建完善的学习平台,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当然教师也应该给予一些不正确的个性特点进行及时引导。
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性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学习平台来实现这一目标。如在学习trade Fairs一节知识内容时,教师仍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慕课学习平台先自行学习。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课程教学视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有很什么疑问教师可以在线进行解答,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能帮助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后在课堂上,教师同样可以利用教学活动来巩固学生学到的英语知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学生参加展览会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描述展示商品、营销商品、与客户全程交流的实践方式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应该及时给予解答,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在这混合教学课堂中,教师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3.完善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或者结果的评价体系,同时它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最佳途径。教学评价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本是学生对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方式基本是以测试为主,这种评价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慕课理念下,教师应该创新评级体系,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提供有效的利用途径。
教师应该多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在混合教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上述的trade fairs混合教学课堂,在学生进行慕课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慕课提供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作出评价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视频作出评价,总之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完全能够实现畅所欲言。然后教师对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汇总,对线上教学方式作出适当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如经过学习之后,有的学生可能会总结出自己某一方面能力的不足如没有坚持力。在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后,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开解,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高。
在课堂上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进行过程评价,让学生对于教学活动提出一些建议。之后教师综合学生意见进行整改。总之,教师应该完善评价方式,不要只关注对学生的测试。完善的评价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能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4.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慕课的视频内容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所以高职教师在慕课平台上可以通过观看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来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在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要求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用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英文写作能力、工作实践能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英语教师。
具体来说可以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来获取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慕课网上或者其它网络学习平台之上的教学视频制作者不仅有来自国内的优秀教师也有来国外的优秀工作者,如香港大学教师。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通过教学视频不仅可以感受新的教学理念还可以感受到新的教学方式,然后可以将这些方法与具体的英语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创造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第二方面是教师也可以通过慕课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与其他优秀教师的技能交流,慕课的社区就是很好的例子,学生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这里自由交流专业技能。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视频分享给其他教师或者学生看,这样不仅能够得到更多的宝贵意见还能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第三个方面就是教师在通过交流或者观看之后,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是否合理、课程进度是否适当、课程教学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等等,在进行认真的反思之后,教师就能够进行有效的整改和完善,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通过慕课网络学习平台都能够获得自身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慕课网络学习平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禁锢从而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