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双师型;教师角色转;变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44-01
一、引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是随着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它是在仿真的工作情境下,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设计项目并实施完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以职业为导向,以项目为主体,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部分理工科专业已经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商务英语专业的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部分院校虽然已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但效果不尽人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双师型”教师的缺乏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它主要是指教师既能担任理论教学工作,又能担任专业技术指导工作。“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学及教研能力和素质;二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和精通相应专业技术和业务。但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主要来自于师范院校,在校所学的内容大多是语言文学,很少有机会接触商务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任何相关的专业培训,更谈不上具有任何商务工作经历了。即使有些教师具有“双师资格”,也不是实际的商务职业经验。这些资格大多是通过某些考试而获取的证书。没有商务英语的学历背景,对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和过程缺乏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具体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
(二)师生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对于以“应试”为主、“老师一言堂”、“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教学方式早已根深蒂固。而项目教学法则截然不同。它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并在实施过程中形成职业素养。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老师由原来的“教学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督促者,协助者”;而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要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完成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是英语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学模式的转变使部分教师和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感到不太适应。
(三)学生薄弱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的。它指的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在信息化时代,能否获得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充分利用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这一理念,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网络渠道和图书资源)收集有效信息和资料,并加以分析和处理为自己所用。然而,有的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学生在捕捉信息上,缺乏广度和深度,在对其进行过滤、分析处理时,缺少正确的判断力,对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没有果断性。
三、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项目教学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加强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顺利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前提。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为了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就业的工作岗位达到“零”对接,就要拥有一批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而不只是手握证书照本宣科的教书先生。同时,为了保证项目教学法高质量的实施,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一是经常派送在职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的工作一线去学习锻炼,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积极引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技术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三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到校兼职任课,来弥补在职教师实践方面的不足。
(二)师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是项目教学法成败的关键。
项目教学法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授课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为了使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过渡期。在进行项目教学初期,项目不易过难,时间可以适当增加,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逐步帮助学生由“要我学”学习理念转变为“我要学”的观念,最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保障。
“高效地获取信息、正确的分析信息以及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通过讲座,办学习班,甚至是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应对不同问题的检索策略,从而来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的索取能力,保障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完成。
结束语:众所周知,任何一次变革都会不可必免地遇到困难和阻力。所以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是必然的。我们坚信随着高职教育的日趋完善和成熟,通过高职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打破困境,使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段静波,胡必波.项目教学法实施若干问题研究与对策[J].成功(教育版),2009,10.
篇2
关键词:线上教学;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疫情防控
2020年春,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暴发,为遏制疫情的蔓延传播、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教育部明确提出“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线上教学成为防疫的应急之策,线上教学活动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展。笔者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该校)为例,就如何组织开展线上教学进行了相关研究。
1线上教学组织与实施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线上教学都是一种相对新鲜的教学模式。为使该校的线上教学工作落实、落地,主要从学院和教师两个层面抓实、抓细。
1.1学院层面:全面统筹推进,做好组织者和推动者
1)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统筹指导线上教学工作。成立由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职能部门及教学院(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组,提出“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一主导(以教师为主导)、六跟进(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管理、教师能力提升、质量督导、学生管理、心理疏导同步跟进)”的线上教学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关于开展线上教学准备的通知》《关于做好线上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教学管理文件,明确学校、教学院(部)、教师和学生四个层面的工作要求,全面确保疫情防控时期高职教学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开展[1]。2)组织师生线上培训,了解熟悉线上教学平台。该校主动联系超星、智慧职教、蓝墨等企业,为学院线上教学提供平台支持、技术服务与培训,建立了吉工职院超星线上教学群、吉工职院智慧职教线上教学群、吉工职院蓝墨云线上教学群,面向全体授课教师开展了“一平三端线上解决方案”“超星学习通‘六步’网络教学法”“智慧职教‘职教云’帮助中心”等应用培训,形成《教师线上教学操作指南》《学生线上教学学习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帮助教师和学生迅速掌握线上教与学的方法和要领,提高教学实效,为课程平台建设和线上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3)开展学情教情调研,科学制定线上教学方案。一是教务处下发了《关于排查不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学生的通知》,各教学院辅导员、班主任、授课教师积极与学生联系,认真排查不具备线上教学条件的学生,针对偏远地区无网络条件的学生、家庭所在地网络信号差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完成学业;二是各教学院充分考虑不同生源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微信群、QQ群、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形式,对扩招学生的学业水平、技术技能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目的和心理预期等深入调研,开展有关测评,形成学情分析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4)制定教学应急预案,保证线上教学正常运行。超星、智慧职教等教学平台用户较多,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难免出现卡顿、拥堵、延迟等现象。为保障线上教学的正常运行,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是教务处会同学院信息中心尽最大努力与相关企业沟通保障网络畅通,联系相关企业为学院搭建钉钉平台;二是授课教师采用钉钉平台、腾讯会议、微信、QQ等辅助平台配合线上教学;三是教师根据出现的突况和平台限流合理调整授课时间,错峰上课;四是辅导员、班主任积极与学生沟通,一方面督促学生按时参加线上学习,另一方对网络出现的卡顿、拥堵、排队等现象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学生均能够给予理解和包容。5)坚持督导管理并行,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降。为确保线上教学有序推进、标准不降,实行学院、教务处、教学院(部)三级管理,建立学院疫情防控督导组、学院教学质量督导组、教学院(部)教学质量督导组三级督导机构,做到早准备、早落实,注重抓过程、抓质量。校督导组、教学院(部)督导组调整督导模式和评价标准,采用进入在线课堂听课、查阅平台教学资源、“一对一”网络交流等多种模式持续地跟踪、检查及指导线上教学活动[2]。在过程管理方面,进一步强化课程、专业和教学院(部)的主体责任,并实行教学院(部)—学校二级周通报制度,突出线上教学的时效性、过程性。
1.2教师层面:精心设计实施,做好引导者和实施者
1)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全体教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学思路,修订课程教学标准要求,重新梳理教学内容,规划课程线上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科学制定教学进度表。并通过学习、引用、整合、开发等方式不断建设和完善更具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线上教学资源,有“教”材更有“学”材,除了教学课件、教学文档、教学视频(微课、录播课)、章节测验等学习类资源外,还建有课程教学标准、授课计划、课程线上教学方案、学生线上学习指南等指导性资源。2)选择优质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授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选择优质的线上教学平台(如超星“一平三端”、超星“学习通”等)及合适的线上教学方式(如MOOC、SPOC、“PPT+语音”、直播等),借助课程网站资源有序开展线上教学,有效运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保持互动、答疑解惑。通过线上考勤、布置线上作业、在线测试等途径加强线上互动,引导学生线下自学、完成作业,师生共同线上讨论答疑,做好在线测试等过程性考核,形成详细的过程性教学、学习、考核记录,保证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3)重视线上教学反馈,强化线上教学过程。授课教师及时监测教学活动数据,监测教学状态,对有问题的课程及时反馈调整,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做到“五个一”。教师正式线上上课前1周在班级微信群授课通知,教师每周向学生至少布置1次以上作业,教师每周至少进行1次以上课程互动,教师每周通过网页端、手机端查看学生学习进度至少1次以上,教师每周进行线上辅导答疑1次。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变化和课堂反馈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反馈,既督促学生维持学习,又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2线上教学反思与改进
2.1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
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共历时18周,该校面向6979名学生开出了300余门线上课程,在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等在线学习主流教学平台了课程资源42645个,其中文档资源26580个,音视频资源16065个,累计时长151591min,极大保障了春季学期各类课程的顺利开展。课程PV量(浏览量)累计45307464次,章节学习量累计5652620次,较频繁的教学活动有章节学习、课堂签到、活动测验等,其中签到、抢答、问卷、活动测验合计达189人次。在4月和7月分别向学生发出调研问卷,了解线上教学整体情况,7月调研结果显示:49.93%的学生表示可以较好地跟上教学进度、全部掌握所学内容,43.94%的学生表示能够大部分掌握所学内容,说明93.87%的学生认可线上教学效果。同时有86.17%的学生表示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职业观。
2.2线上教学反思
1)网络授课模式还不适应。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加之网络平台本身存在的缺陷,个别教师一时难以适应线上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别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直播授课紧张、录课质量不高、线上教学资源类型单一;二是部分教师对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对一些常用功能还未掌握;三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有欠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还不够,“灌输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印记较为明显;四是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仍然是以“教”为主,而不是以“学”为主,导致在互动方式上主要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不是学生提问,教师解答。2)学生上课缺少有效监督。在授课过程中,多数教师在讲授时没有开启全员视频,老师看不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老师只能看到学生签到,网上显示在上课,但学生不在现场,无法保证到课率;二是教师看不到学生,很难做到与学生及时沟通(包括动作、表情等身体语言的传达),无法根据学生的状态及时做出调整;三是教学效果不能保证,多数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课堂,对于学生是否真知真懂真会并不掌握,学生的课后辅导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3)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面临时差和信号问题。一些学生条件受限,线上学习断断续续,有部分农村学生在户外寻找信号上网课;个别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于线上教学存在融入较慢、压力较大的现象;部分学生线上学习方法尚欠,加之网络资源过于庞杂,许多学生对资源分类存在困难;一些学生认为线上学习知识消化较慢,容易遗忘,需进一步指引。
2.3线上教学改进措施
1)因课制宜,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动态优化,创新思路,保证线上教学质量。一是因“课”制宜选好授课平台。授课前老师结合课程特点和根据网络平台功能,选好用好网络授课平台。二是强化学生监督机制。通过签到、小测验、随机点名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阶段性考试检查学习效果。三是做好课后答疑工作。利用教学平台、QQ群、微信群给学生答疑,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各教学院(部)积极推广使用SPOC教学、线上小班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每周定期教学材料[3],布置作业和组织网上讨论。2)强化服务,做好保障工作。在线教学师生准备时间短,任务重,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各位授课老师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各教学单位周密配合,离不开管理和服务部门的精心保障。教务处、各教学单位、教师发展中心将密切关注教师的教学需求,不定期组织授课教师学习各种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为授课老师制作授课平台操作使用手册等,努力消除教师线上教学的后顾之忧。学校持续健全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加强网络服务保障、软件使用指导、硬件设备维护等伴随式服务保障团队建设,牢固树立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思想,积极探索疫情期间教学模式,圆满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3结语
线上教学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体现出巨大的优势,也显现出存在的问题。而线上教学绝不只是一时的应急之策,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都是未来国家大力推行的新型教学模式[4],因此,需要不断总结、反思和改进线上教学过程,助力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邓嘉琪.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工作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0,4(15):10-11.
[2]刘文宏,刘立新.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扎实开展线上教学工作[J].技术与教育,2020(3):62-64.
[3]甘伟.教育信息化视域下高职教育慕课的应用与反思[J].现代职业教育,2020,4(50):4-5.
篇3
一、指导思想
各学校要充分认清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守土有责”的使命担当,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增强主动性、前瞻性、科学性,构筑起学校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做好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准备工作。各校对线上教学进行科学研判评估,制定一校一策、一校多策的实施方案,确保教育教学有机衔接。
三、工作内容
1.了解情况
教师要提前针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找出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学生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查清学生是否有缺课、逃课情况。理科类课程可以组织一次综合性摸底检测,文科类课程可以利用现场抽查的形式,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2.问题排查
了解情况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查缺补漏
一是集中突破。对共性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对学生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反复练习、个别辅导等办法进行逐步解决。
二是平时课前补充。对与前面内容连贯性强的新课内容,可在新课之前,课上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前后知识点复习梳理,让学生在知识学习链接上实行无缝对接。
4.制定计划
返校开学后,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并有序开展教学工作。
四、保障措施
篇4
一、数学学科线上教学
(一)教学方法
2月3日,在区电教中心的组织下,我们进行了网络在线直播培训,通过培训我们掌握了网络直播及人人通的使用方法,这为我们今后的线上上课提供了指导和帮助,虽然没有教室和教学的硬件设施,仅一台电脑和手机我们也要坚守这份工作的使命。在线上教学初期,我校数学教师“微信”、“人人通空间”“一起小学”三个客户端相结合,学生在微信进行语音签到及导学案、微课的接收,在人人通进行体温填写及计算题的“习惯养成”,在“一起小学”进行练习检测。教师通过“微信”及“一起小学”批改作业。随着线上教学时间的推移,经各位领导商议后决定,可以进行直播授课。从刚开始接触“钉钉”软件到线上给学生教学,从不熟悉迷茫到线上教学中的收获,我们深深认识到了,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紧跟时代的脉搏,更何况认清形势认真完成线上教学任务。
线上授课开始时,教师保证提前几分钟签到,保证听课学生人数,做到每位学生不掉队。授课时教师的语言应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并举一些具体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的提问应有针对性,对于学生的解答教师应做出恰当的评价,多以鼓励为主,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强调重点和难点,助学生总结知识点,提醒学生做笔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授课节奏。
(二)教学效果
1.对于重难点内容,通过反复重学,反复思考,来帮助彻底的理解和掌握。
2.在线学习能很好的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需求、知识背景、个人喜好、学习风格来选择学习内容,有效地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从而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
3.由于不能和老师面对面,学员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大大减弱,学员会慢慢培养起“学习得靠我自己”的观念。这实际上是促使学生确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出现的问题
1. 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要求较高,缺少老师的现场指导和约束,容易走弯路。
2.网络交流不如面对面交流来得直接,也较为花费时间,而且容易让学员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听不明白还可以重学,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3.对于在离开老师视线,而且家长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课上课后监督环节有很大漏洞。
(四)改进措施
1、提醒孩子在一个安静的场所学习,与学生互动,努力让课堂生动、丰富,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致。
2、与家长及时沟通,适时监督孩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朝努力上进的方向发展。
3、课前检查网络通讯情况,确保网络畅通。
4、通过随机点名提问方式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夸奖学生,让学生乐于参与。
二、语文学科线上教学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学科的性质,在广阔的资源中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接受的方式,为此我校语文教师采取了“一起小学学生”、“微信群”、“希沃白板”、“人人通空间”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希沃白板”制作微课,重点讲解教学难点和易错点,并将微课链接发到微信群,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利用“一起小学学生”、“人人通空间”里的优质题库,为学生选取预习和课后引导巩固习题;利用“微信群”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同时也通过资源转发等方式,为学生推荐优秀微课和PPT。
(二)教学效果
“停课不停学”期间大量用户扎堆聚集在教育类网站和教育类APP,导致网络比较卡,制约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部分学生由于条件限制,使用的是父母的手机或父母淘汰的配置较低的手机,在线上教学时,往往会因为电话来电或卡顿造成学习中断。线上教学教师不能直观看到学生的学习的纪律、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抛开上述问题,线上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很容易投身其中。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1、有时网络卡顿,教学有中断。教师找出是自己网络问题还是学生网络问题,如果是自己问题,联系网络公司解决。如果是学生问题,联系家长,指导家长解决孩子网络问题。
2、小学生自主学习较差,如果布置的是文字,或PPT学习,则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改善措施:布置的是微课或实时小视频教学则学生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也更好。
3、布置的作业分为网上完成作业和纸上完成作业,个别同学作业完成比较拖拉,老师在批改纸上完成的作业时批改比较耗时。改善措施:为了学生的眼睛健康,教师尽量给学生留纸质作业,给学生分组,建立小组群,在小组群里教师便于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三、英语学科线上教学
2月10日前期,我们已经紧锣密鼓,做好网上教学的各种安排,建立微信群,让家长下载App,自主备课,挑选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制定网上教学计划,到学校取回任教学科的课本和参考书等。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
线上授课我们利用微信区、人人通选用了优质的授课资源给学生,包括区教研室安排的每个年级的骨干教师发送的资源,微信公众号的资源,“一师一优课”等优秀的教学案例,学生和家长反馈较好。3月15日前后,街道教委又安排每个学校利用固定时间进行学校的教研,我们响应上级的安排,积极组织各个年级的英语教师进行教研。针对近期网上教学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讨。我们研讨教学进度,探讨学生上网课时可能出现逃课的情况该如何避免,学困生上网课能否跟上进度以及有些学生的单词错误发音在线纠正存在困难的情况进行教研。后来我们调整了教学方式,4月20日起,所有教师尽量采用钉钉直播授课,因为所用软件可以统计学生的在线时长,可以避免给一些逃课的学生打开手机,人不在身边,这样的互动方式老师可以更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效果
老师在备课、上课方面下了较大功夫,课堂授课高效,利用直播,以不同的游戏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家长对线上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线上教学的时间可能稍有些长,教师要做到精讲。布置的线上作业学困生不能及时完成,需要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督促学生完成作业的上传,也有的同学反复督促仍然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学校复课后我们老师也会对线上教学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摸底,进行查漏补缺,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复习。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1、教师无法把握学生的听课状态,师生交流互动有限。观看微课时看不到每个学生,无法看到学生的听课状态,无法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课堂管理。另外,在线教学,学生发送语音时,学生发送音频老师们逐个听完,虽然进行了点评,但是觉得同学们浪费了宝贵的等待时间,不纠正又没法进行下一步课文的学习。
2、近期使用上学期的课表上课,学生有时不能签到,同时线上教学战线的拉长,加上大部分家长的复工,不能很好地监督学生,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差,学习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针对这种问题,学生不在老师身边,老师们也尝试了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及时主动与家长联系,课上为了更好地监督学生,直播授课时多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把每次直播的时长给课堂参与率低的同学家长,查找原因。线上作业上传不及时的同学老师每次授课时进行再次提醒。
四、其它学科线上教学
篇5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田径教学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教师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方式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通过网络平台的资源来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这就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相得益彰,这种教学方式既方便了老师,又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在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织、整合和利用,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度整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田径教学的特点
田径教学包括跑、跳、投掷等运动,每个项目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特点。而田径作为体育运动之母,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曹鹏、徐立和等学者在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周期性研究一文中表示:一项运动技能从形成到运用自如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去练习。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有十几门专业课要学习,分给每个专业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要想达到每项技能都能灵活运用是很难实现的。而田径具有跑、跳、投等多个运动项目,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作为田径专项的学生一共有两到三年的学习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把各个项目学好学精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田径教学方面要想每个项目都得到老师的讲解示范是难于实现的,这就给田径教学带来了难题,而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二、传统线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主导,教师主要扮演领导的角色。课前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往往是单调乏味且没有指导的。可能与教师讲解的内容关系不大或者大部分是课本上的基础理论。因此,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少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
(二)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
会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到操场和教师面对面进行教学,包括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布置作业等,学生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课后教师对于学生的掌握不到位,且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来源主要是课本以及教师课堂中补充的知识,从而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习技术动作,而在高校,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年龄、性别、身材和个人技术能力的影响,很难将一些技术动作做到规范标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过于依赖教师的个人能力,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点
(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线上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建立了体育线上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各个专项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视频或者名师的讲座作为教学资源,协助教师进行授课,学生通过音频、视频等资料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学到的技术动作更加规范,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使同学们能够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二)有助于学生体会各个动作环节的技术要领
在田径教学中,一些技术要领尤为重要,例如:背越式跳高、跨栏、跳远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田径项目,技术动作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模仿、观察、练习和纠正动作等大量的除本体感受以外的感受信息,尤其是视觉信息。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受年龄、身材、自身技能水平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动作规范还是具有很大困难的。而混合式教学可以将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视频作为参考,并且可以慢动作或反复播放,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各个动作环节的技术要领,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
(三)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形式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提出疑惑,教师则可以将问题归纳总结,在线下授课的过程中进行解答,并对学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专门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网络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由于传统的体育形式相对简单、枯燥,一些不想锻炼的学生会有一定程度的厌倦和恐惧,而混合式教学方式是通过视频、图画等表现形式融为一体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既能够通过一些高质量的视频进行学习模仿,还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分析关键的动作点。与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与时俱进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能力。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的职称大多是教授或者副教授,年轻教师相对来说还是占少数,而那些年长的教师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了解和操作并不是那么的熟练或出色,甚至存在一些困难,线上教学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教学难度,并且在进行视频剪辑制作的过程中相对繁琐,部分教师可能比较难适应。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现代化信息应用能力。
(二)高校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对现代化信息的应用能力,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十分重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但是大多数教师在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后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处于一种“措手不及”的状态,需要重新学习课件制作,信息技术学习等。而教师的教学状态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息息相关。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为数众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视频的现象较为严重,但是线上学习田径的兴趣不大。
(三)教师的教学任务加大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在课下进行备课,线上的课程也要提前准备,例如:PPT课件的制作、视频的选取和剪辑、网课的搜集和制作等。一些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会随之增加,加上一些对互联网了解不多的教师,还需要进行专门性学习相关知识。因此加大了教师日常工作的任务。
五、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在于体育教师的信息化能力,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与时俱进,明确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不只是传授体育技能,更多的是让学生提高创新、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其次,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操作技术的掌握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参与信息教学培训,向部分高校学习,实施现代化教学,不断提高信息能力,确保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的顺利实施。
(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
目前大多数大学的线下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在线混合教学方法的接触较少,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采用各种形式的混合教学方法使同学们能够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及其优点,使之都能够更好的参与其中。
(三)加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未来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尤其是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已成大趋势,课程改革的创新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要加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使更多的体育教师能够掌握线上教学的方法,减少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使用线上教学的困难。
六、结束语
疫情的到来使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快速发展,由此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上体育课的方式可以不只是局限于线下面对面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印象发生了转变,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随着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增加,也能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为了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使田径教学模式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于蕾.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构建和实现%J花炮科技与市场[J].2019,01):147.
[2]马凯,贾亦帅.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J].2020,10(06):28+30.
篇6
关键词:O2O;混合式教学;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55-05
一、问题的提出
1.《C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C程序设计》课程不但注重理论学习,而且更注重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程序设计逻辑思维的培养,务必通过大量动手实践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学的过程,会有一些程序算法实现的演示,教师讲解调试程序的重要过程。由于传统课堂讲授承担着传递全部知识的任务,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展示快,讲授速度快,课容量大,这样对于学生来说,随堂掌握知识的程度低,编程练习等实践活动难以上手。
(2)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一学生,其学习习惯是课前看课本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做习题,学习多是对知识的接收,问题意识较弱。现在学生都很有个性,上课选择座位时偏爱离讲桌较远的座位,这样导致上课时不一定能很好地看到课堂演示。加上预习的资源多来自课本,不会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移动学习的资源,迫切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探究。
(3)教学环境条件制约教学效果,现在课堂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时,多会受到教室环境影响,课件播放效果不理想。由此来看,课前将学习资源推送到学生的智能手机终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很舒适清晰地看到教师课堂演示内容。由于传统课堂讲授受到学习环境的制约,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展示得快,讲授速度快,课容量大,这样对于学生来说,随堂掌握知识的程度低,迫切需要课外自主学习探究,为此迫切需要为学生提供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知识点)+(一章总结概括)”。教学环境条件制约教学效果,现在课堂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时,多会受到教室环境影响,课件播放效果不理想。但由于编译环境所呈现的字符比较小,不便于记笔记,学生就不能够在课后有效复习和练习。
(4)学校的规章制度制约信息化推进,普通地方院校的学生守则规定, 学生上课时不能使用智能手机,造成学生逆反心理。而现在已经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智能终端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身处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存在逆反心理。同时智能手机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再是奢侈品,每个学生都会携带智能手机上课,手机上存储着课表,学生上课时对重要的学习内容进行拍照。学校规定不能旷课,而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聊的情况下,玩手机就很自然。若强制不让上课用手机,有的学生宁愿选择旷课,既然这样,不如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为学生推送跟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
(5)教学过程中存在师生交互少的问题。传统课堂是以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课后对授课信息的师生互动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够过多深入交互。学生在课堂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教师反馈。
2.解决问题途径的考虑
(1)《C程序设计》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时,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一味讲授并不能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精髓,学生务必通过大量动手实践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上课讲授的调试程序过程的内容以及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均可以课前录好微视频,提前发送给学生。这样复习时学生想看就看,不受时空约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2)创设资源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新媒体时代,学习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学习者具有主动、建构、协作、交流、反思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改变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一味讲授的模式,把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分为课内和课外,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推送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课前推送的资源,能够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样学生上课时,就有针对性的听课。课后提供的资源,用来辅助学生复习和练习。
(3)传统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为“书本纸质资源+上课讲授的PPT课件”。课前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料以及相应的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小测试,以至于学生在上课时不明确学习目的。课上学生表面上认真听讲,但是主动学习参与学习的有效时间较少,课后更是无法复习。所以本课程采用了O2O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其中微信公众号组成了线上部分。即课下线上学生主要参与的学习活动,课前提供学习资源,课后提供学习指导与反馈;课中线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章所讲内容,并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还要用到先进的认知工具――思维导图,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想象和联想,将分析问题的过程以可视化的方式记录下来,有利于测评学生课堂内的学习参与度。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积极尝试运用新的技术助力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常态,在2016年NMC的高等教育地平线报告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所预测的六大技术之一为自带设备,即在未来1年内会广泛采用的近期技术;所描绘的近期趋势为混合学习设计的应用;所揭示的可解决的挑战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用于学习是大势所趋。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世易时移,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为学生推送跟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才是正道。
(5)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混合式学习。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公众平台是一款免费的社交媒介产品,具有耗费流量较少、资源开发成本较低、信息传播速率较快、受众影响面较大的特点。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信息聚合、订阅推送和自动回复响应等交互功能,可以实现资源内容的精准送达、关键词检索和知识存储。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为师生互动提供了一个及时反馈的平台,不受时空约束,能够让学生及时得到帮助。由此,本课程采用了O2O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其中微信公众号组成了线上部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学习资源的组织、程序符合移动互联网下的碎片化学习特征,易于传播短小精干基于知识点的讲解、案例分析等学习资源,即构建基于知识点的认知去迎合现在学生分布式认知的学习方式。
二、基于O2O的混合式教学基本过程(见图1)
受O2O商业营销模式的启发,结合混合式学习的优点和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的优势,将思维导图认知工具作为连接线上和线下的手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中,尝试采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实施教学。把教师设计的教学相关的信息推送给选修该课的学生,开展师生、生生交流。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将传统课堂学习的优点与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基于O2O的混合式教学,是指线上学生自主学习,线上提问带动线下课堂有针对性的讲授;课中线下采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章所讲内容,并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以及线下反馈和复习巩固。
基于O2O的混合式“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基本过程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时,是借助于微信公众号教师推送的线上资源实现的。课堂上线下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的状态,与学生互动,教师的角色是引导,答疑解惑,学生的角色是自主探究,知识的应用。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教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教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思维导图在基于O2O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过程中是连接线上线下的手段。线上微信公众号中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的思维导图,线下课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绘制思维导图,组织教学,并将课上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由教师课下发表到微信公众号中。思维导图适用于组织学生深度思考,发挥小组成员的想象和联想,并把各级主题级相关知识点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思维可视化,协助学生记忆,使其创造力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测评学生课堂内的学习参与度。
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微”特点,基于O2O的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过程中线上提供教学资源也随之符合“微”的特点。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学习资源内容的组织、程序应该符合移动互联网下的碎片化学习特征,易于传播短小精干、基于知识点的讲解、案例分析等学习资源,即构建基于知识点的认知去迎合现在学生分布式认知的学习方式。
微信公众号对学生而言:① 获取更丰富、全面的学习内容信息。② 更加便捷地向教师进行在线咨询。③ 获得相比线下直接提问较为全面的反馈。
微信公众号对教师而言:① 能够获得更多的宣传、展示机会去吸引学生。②通过与学生的沟通、释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求。
三、教学实施过程
在实施基于微信公众号的《C程序设计》教学时,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课堂的讲授者变为给学生提供指导的引导者。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自主学习探究、分享、交流成果展示的方式,从课前提供给学生教学资源到课中基于问题的任务案例入手,小组讨论问题,画出思维导图,到公众号中,小组互评,小组成果展示汇报,到最后教师汇总本节课重点难点,并给出拓展思考题;再到课后采用公众号的方式,拓展了课堂,增强了与学生的交互,教师根据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学生交互过程中普遍提到的问题,汇总整理,将《C程序设计》的知识点微课堂,便于学生复习。另外根据知识点设计小测试,加强学生精深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
教学活动流程如图2所示。
以下以《C程序设计》课程中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为例,阐述具体的学习资源设计和教学过程。
1.课前微信公众号线上学习资源的设计
在“立云谈C程序设计”微信公众号,分三个模块(见图3)来给学生提供课前线上学习资源,分别是立云课堂(知识点讲解)、立云任务(对应于课前小测验)、案例解析(本章内容涉及的典型例题)。
在立云课堂的模块中,采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内容。方式一:根据可视化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理论设计的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一章的学习内容,给出本章学习的框架。这种方式适用于对一章内容梳理总结时采用。在思维导图中清晰地描述了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脉络结构,并且每种结构的语法要求、典型例题、注意事项一目了然。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组织自己的知识,便于发挥想象和联想、开展小组学习。为了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在小测验中先去思考,然后及时反馈。该功能中提供了交互功能,比如回复“01答案”,会提供微课堂测验的答案。这样方便学生自我检测,若有错误,进行深度思考。
方式二:仅对某一知识点采用精讲细练的方式,阐述清楚。如图4所示,对多分支选择结构中switch语句的使用,从语法要求到功能讲解再到典型例题释疑,在微信公众号中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详细讲解。
2.线下课堂教学活动
在微信公众号的立云任务(对应于微课堂的微测验)模块中,在案例解析(典型例题)模块,挑选贴近生活的实例,开展任务驱动引导分析处理问题,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种是根据可视化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理论设计的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一章的学习内容,给出本章学习的框架。这种方式适用于对一章内容梳理总结时采用。如图5所示,每个节点还可以展开为第二级节点,具体展现每个知识点、典型例题以及易错点。由于思维导图比较灵活,还可以通过收缩节点的方式,仅显示某一节点的信息。在思维导图中仅显示了多分支选择结构中用switch语句实现的思维导图,方便学生查缺补漏。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组织学生思考的过程,发挥想象和联想,将与选择结构相关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可视化自己的思想,促进深度学习。图6 显示了选择结构整个章节的思维导图,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3.课后微信公众号线上资源的设计
课后公众号推送资源的一种是推送知识点图文素材的方式,即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小组学习的表现,将本章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以图文混排编辑的方式推送到学生终端。
例如根据课堂讲授中,数学表达式a
结论
本研究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了“C程序设计”课程学习公众号,设计开发了基于微信公众号推送O2O微型学习资源,助力学生线上课前预习,自我探究;课后自我检测,反馈评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本课程的教学采用O2O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提供了自主开发的具有交互功能的微信公众号网络资源,定时推送优质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组成实践共同体;通过教学实施,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提升。
参考文献:
[1]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单片机原理与设计”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2).
篇7
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已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高校提升教学能力的主要着力点。本文以安徽理工大学工科专业实践改革为例,进行多科性本科高校工科专?I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即实践育人研究。
同时,在我国产业体系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工业仍为经济体系中极为重要的支撑性产业。随着社会发展,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针对此,众多高校依据市场所呈现出的需求,纷纷加大开设工科专业。例如,至2015年已有超过100所高校开设了车辆工程或与汽车相关的工科专业,并有继续增多的趋势。安徽理工大学于2001年开设车辆工程专业,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其具有专业类大学所不具备的丰富学科门类,有利于多学科交叉渗透和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要求日益提升,对于新开设工科专业的地方多科性高校而言,存在着特色不明显、教学资源有限和教科研实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如何克服上述困难、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创新型人才,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关学者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1],以工程教育[2]和职业能力[3-4]为出发点先后提出了实践教学[5]、工程实践[6-7]、TRIZ理论[8]、CDIO工程教育理念[9]、能力贡献理念[10]和PBL教学理念[11]等改革思路,但这些改革大多基于现行实践教学体系,效果有限,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12]。本文创新研究方法,以安徽理工大学工科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调查为切入点,从改革实践课程体系出发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分析了现行实践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科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一、现行实践教学体系调研
本文创新研究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现行课程体系下工科工程师发展制约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根据质性研究的强度抽样原则,选取了安徽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11级毕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样本数量为30。样本中毕业生按在校实践成绩分为4档,其毕业后从事职业和在校实践成绩如表1所示。调研内容集中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调研方式采用电话或面对面进行,每个调研持续约20-30分钟,调研后对谈话录音进行整理,并基于最优值距离综合法分析评价分值。
(一)研究发现
被调查的30名本科毕业生总共报告了205次实践运用效果。我们将205次实践运用效果归纳为4个效果主题,按实践能力由好到差依次为:“实践和理论贯通”、“实践服务于理论”、“实践有趣论”和“实践无指导意义”。其中,“实践有趣论”是学生反应最多的,占到了报告总数的56.1%;“实践和理论贯通”和“实践服务于理论”占比相当,分别占报告总数的15.1%和15.8%;“实践无指导意义”相对最少,占总数的13%(见表2)。下面将对各效果主题的内容进行分析。 (二)实践能力在延续价值的体现
1.实践反馈。毕业生反馈的实践能力包括对汽车结构认知、运用常用工具进行拆装能力、运用仪表进行参数测量、对常见汽车故障排查等。延续价值指的是毕业一定时间后,学生对实践环节价值再次提取时,对实践的再次掌握程度。报告最多的是运用常用工具进行拆装能力欠缺,约83次,占比在40%以上;其次是汽车结构认知,占比约在30%;运用仪表进行参数测量和对常见汽车故障排查二者占到20%;学生还报告了其他方面的实践能力欠缺,约占10%。
2.“遗忘问题”。有80%以上学生提到了实践知识“遗忘”问题,实践作为独立于书本知识的一门动手环节,其价值和体会是通过实际操作实现的,实验报告的存在并不能弥补实践存在的问题。学生在一年,乃至多年后,对以前所经历的实践知识需要有所回顾的时候,因为现有实践课程体系的缘故,并不能很好的对其起到再次教育的目的。
3.对实践能力的价值延续主要因毕业后从事职业和在校实践成绩而定。如表2,研发工程师职业学生成绩较好,处于B档以上,但学生成绩对实践能力不起决定作用,存在“实践有趣论”,分析原因在于重视程度不够;整机厂车间工程师职业学生成绩处于C档以上,运用情况也较好较合理,“实践和理论贯通”和“实践服务于理论”层级占到近67%;零部件厂产品工程师职业学生成绩没有A档,B档和C档占多数,且平均在“实践和理论贯通”、“实践服务于理论”和“实践有趣论”中;车辆销售及客服职业学生成绩偏低,且集中在“实践有趣论”和“实践无指导意义”中;其他职业包括读研学生、非车辆行业就业学生等,成绩两级分化,A档学生多选择读研继续深造,D档学生出现非跨专业就业现象,这两类学生的实践运用情况较差。从上述分析可见,毕业后从事职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价值延续起到决定作用,在校成绩对其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评价现有实践体系是否满足不同职业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需求,下面基于最优值距离综合法进行评价分析。
(三)基于最优值距离综合法的具体评价分析
最优值距离综合法在这里是以“实践和理论贯通”、“实践服务于理论”、“实践有趣论”和“实践无指导意义”四个不同反馈效果所体现的综合实践效果与期望效果之间差异大小来评价现有实践模式,即实际值与最优值(或标准值)之间距离的大小来衡量评价对象效益的高低。课题采用最优值距离法的平方平均综合形式(见公式1),计算最优值距离综合评价分值。Si值越小,与期望效果越接近,表明现有模式越佳;Si值越大,越远离期望效果,表明现有模式效果越差越低。式中x为指标值,W是指标的权重。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构权如公式2,它是基于各个分组的频率Pi确定则评价指标权重的主观赋权方法,样本数要求在30人以上;指标值采用0.8、0.6、0.4、0.2递减取值计算权重值,如公式3。 由上述分析可得,S为0.493 4,距离零点最优期望结果存在一定的距离,现有实践培养模式存在提升的空间,需要进行优化分析。
二、现行实践培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实践培养体系
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该校工科专业具备了成熟的实践培养体系,不仅满足了专业认证的需求,成功培养了上述最优值距离综合评价分值较低的毕业生,还不断在创新中改进,不断加大实践环节的培养力度,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现行实践培养体系。
(二)问题剖析
“工科工程师”要求高校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动手实践能力,高校从培养学生角度出发,需要不断提升实践培养水平。在现行实践环节日渐完善的状况下,提升培养水平是高校教育者面临的课题。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从培育“工科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角度对现行实践环节展开问题剖析如下:
1.存在“断片”现象。从表3可知,为了保证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对实践认知的连续性,实践学期已较为均匀的于各个学期,但由于受理论课程学习、实践地点、实践形式、实践条件、学生主体因素、外在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干扰,学生对实践的“记忆”是模糊的、不连续的,存在“断片”现象,影响实践效果。
2.存在“疲?凇备小4颖?3可知,为了满足“工科工程师”和专业认证的要求,学生现行实践环节比重较大,且时间多集中在教师的正常工作时间,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存在实践过紧过密的问题。学生白天主要集中于文化课的学习,晚上是其主要的自由学习时间,如果部分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不强,在面对众多实践环节时,则流于应付,并且影响其学习效率,实践课后不能对知识进一步巩固,使其精神带来紧绷,产生“疲劳”感。
3.实践反应理论知识不够。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再深化教育,但在实际动手实践过程中,容易忽略小的知识点、对知识点讲解不够、实践设备不易拆卸等问题,实践效果没有达到最优化。
三、“工科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一)虚拟仿真课程体系概述
“工科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是为了适应工科工程师的发展要求,面向工科专业本科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开放的一门网络必修实践教学环节,旨在解决学生实践环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连续性不够、学习时间和方式等差异性较大的问题。该课程体系以仿真教学为主线,内容不仅涵盖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环节的精华,还涉及了课堂教学一般不能兼顾的交叉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定位为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和工程实践环节完成之后的知识再巩固,将理论知识通过虚拟仿真的形式动画的予以展示,是进一步复习和拔高认知水平的基础。它是针对现行实践课程体系问题,对其进行的有益补充,它保证的学生学习实践知识的灵活性,可以实现学习的连续性,杜绝“断片”现象、“疲劳”感,以实践角度、全方面、无死角、选择性的学习各个知识点。该课程体系建设基于虚拟网络技术。
(二)虚拟仿真课程体系建设
“工科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工科结构虚拟实验平台”和“工科设备性能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两大模块,具有以下特色:
1.丰富了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互动,在现行线上实践培养体系下,通过虚拟仿真,克服了因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带来的学生学习不连续、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等问题。线上的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突破了传统教学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拉近了学生与实验室的距离,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
2.加快了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工科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由于其依赖虚拟网络平台,各种教学资源可以得到最大化利用,同时,更新速度较快,较好的满足了现代技术发展对教学资源换代的需求,提升了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最新科技投入到仿真实验平台,与理论教学实现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线上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的优势。
3.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趣味性。作为现行实践系统的有益补充,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实验,可以对课程理论和实践环节认识不足的内容进行再学习,加强了其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线上虚拟教学环境借助其动画效果和虚拟技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投资小,见效快。传统工科专业实验教学设备投资较大,新技术的涌现给设备更新带来了巨大压力。通过虚拟仿真系统,以最小的代价、零耗材损耗率开展实验,完成一些线下不可能完成的实验。
篇8
关键词:网络教学;大学生;效果;接受度
1网络教学现状
大学课程知识体系复杂,传统的线下教学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习的全部需要,而互联网上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等将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不拘泥于时空限制,将知识“快递”给大学生。“腾讯会议”“腾讯课堂”“中国大学慕课”“钉钉”等在线直播平台为大学生网络学习提供了支持。然而,网络教学在实践中是否真正适用,其效果如何,大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并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真正收获知识与经验,需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展开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因此,针对网络教学的效果及接受度这一问题,在各大高校的学生中展开调研。
2调查对象与样本描述
(1)数据来源:面向接受过网络教学的大学生,共发放180份问卷,剔除信息不完整等无效问卷,最终回收145份有效问卷。(2)调查内容: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涉及性别、年级、专业、居住地等);被调查者对网络教学的效果和接受度情况,如在线课程效果评价、教师授课方式评价、课堂氛围评价、知识获得度评价、作业量评价、网络稳定性评价等。(3)调查方法:自编《大学生参与网络教学效果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网”这一网络平台进行调查并获取数据。(4)统计学方法:填写调查表后,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录入工作。数据录入结束后,通过Excel进行数据比例统计、标准差和方差的分析。
3网络教学效果反馈
3.1效果反馈
网络教学的效果评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6.2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教学的效果非常好,28.28%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教学的效果比较好,57.24%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教学的效果一般,8.27%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教学的效果较差。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效果评价在一般及以上,占到91.73%,仅有少数学生认为效果较差。大学生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如表2所示,主要包括:(1)课堂整体氛围。与传统的线下教学不一样,网络教学缺少面对面交流的条件,学生和老师处在不同的空间内,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不能够及时完成“接受+反馈”的环节,学生的参与感下降,课堂整体氛围受到影响,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感,不能集中精神融入课堂学习。(2)教师的授课方式。尽管该项的标准差和方差数值不大,但某些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不能集中注意力,漏听重要知识点,降低课堂的整体效果。(3)大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课堂氛围与知识获得度的标准差和方差值较大。课堂氛围的标准差为1.09、方差为1.19,知识获得度一栏的标准差为1.03、方差为1.07,标准差和方差的数值过大,说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不同个体对于网络教学这一新型创新性教学模式的适应性有较大区别,适应性越高,网络教学效果越好,适应性与网络教学效果成正比关系。(4)作业量的多少。作业量的标准差为1.26、方差为1.58,说明各个老师对于网络教学期间作业量的把控有显著差异,每个学生对作业量的接受程度也是高低不同,都会对大学生个体产生影响。当作业量大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继而敷衍完成作业,课堂效率降低,使课堂效果下降。
3.2接受度反馈
尽管网络教学的效果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但是接受度较好。“被调查者是否愿意参加网络教学”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64.83%的大学生愿意参加网络教学,35.17%的大学生不愿意参加网络教学。“大学生比较倾向的网络教学方法”如表4所示,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以教师答疑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选项,占到48.28%,也有47.59%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将网络在线课程保持常态化。可以看出,网络教学目前的接受度情况较好,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可以将网络在线课程保持常态化,充分肯定了网络教学的实际意义与积极影响。进一步从“被调查者最喜欢的网络教学平台”来看(见表5),“中国大学MOOC”支持率占25.52%,“腾讯课堂”的支持率占20.69%,这两个平台的接受度较高。慕课(MOOC)是指将教学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结合起来的新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1],因其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碎片化、个性化、快速化学习,受到众多大学的欢迎[2]。从表5可以看出,“中国大学慕课”在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凭借操作快捷、界面清晰、直播流畅、功能众多等优势,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平台,增强了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提高了大学生的接受度。“腾讯课堂”作为开放式平台,将线上的互联网与线下的传统课堂相融合,并有直播课和录播课,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3]。调研结果显示,在大学生较喜欢的教学平台中,“腾讯课堂”的支持度较高,主要原因:用户体验感较高,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答题,提高了知识获得度,通过题目练习,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且掌握新授知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受时空等因素的限制,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介互相交流,提升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增强了大学生的接受度。
4对策
4.1教学平台适当强化后台系统
某些教学平台在实时在线用户较多时,容易出现系统崩溃的情况。所以,在线教学平台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后台软件系统,增加负荷量,修复软件漏洞,保证学生在线学习时自身软件的承受度,以逐步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参与度与获得感。4.2教学平台不断更新教学模块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会对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提出更多、更高要求。目前,各类教学平台中尚未有较为完善的在线测试及课堂讨论功能,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可以逐步完善这些功能,如设立课堂讨论区、课堂效果评价区、网络教学在线测试等板块,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以跟进课堂进度,使教师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了解其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随时调整授课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得度。教学平台要及时收集用户反馈并尽可能地及时更新教学模块。
4.3教师进行更合理的课程设计
线上教学时,教师应合理规划讲授、辅导、解答问题、学生讨论的相关内容,尽量避免“满堂灌”现象。线上教学时,如果仅是教师一人不断输出,而不注重学生的实时反馈,整节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也要注意不能走极端化,如果把课堂中的全部时间或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线上教学组织不力,讲授时间太短,同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合理把握对课堂的掌握度,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讨论、辅导、答疑相结合的课堂模式,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多元化讲授手段,尝试新的教学风格,设计学生分组讨论模块,采用整班辅导+单独辅导相结合的辅导方式,定期针对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反馈的疑问进行在线答疑,多管齐下提高教学效果。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学习群里开展学习交流环节或者利用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网络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困惑。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开展线上答疑讨论活动,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深度学习。
4.4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线上教学的形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上课缺少仪式感,自我监督不力,会出现挂机听课或者不能及时登录课堂,在上课时间段做与课堂不相关的事情。对此,必须加强学生的自我监督,如制定学习计划表,明确主要的学习安排,和线下学习“无缝对接”。学生还可以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课前主动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归纳课程知识点,完成课程的整理与复习,充分提高自身的自觉性。
5结语
网络教学是高等教育方法的一种补充形式,本团队调研评价网络教学的实际效果与价值,切实反映大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接受度情况,让人们重新思考网络教学的现状与未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使网络教学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新型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颜益红,曾德昕,胡蓉.基于慕课平台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康复评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5):83-86.
[2]刘彩燕,黄丹妮,胡晓月,等.基于深度访谈的大学生慕课学习现状调查[J].大学教育,2020(3):36-38.
篇9
——关于后疫情时代“课堂回归”的思考
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三中李义唐刘霞
各地学校都在准备复课,如火如荼的线上教学将从云端下线。摆在教师面前的,是疫情后课堂如何回归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课堂搬回学校教室,而是关系到教师和学生如何完美“下线”,并重新回归各自角色的问题。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好线上线下的教学衔接呢?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返校心理调适。
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突然回归学校线下学习,学生心理难免有所不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长期居家线上“盯屏幕”,缺乏同学、师生间的交流,学生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对外界的好奇心削弱,养成了“孤僻好静”的习惯,进入正常线下学习后,会因为环境变化而心态不稳。二是返校后突然脱离手机等电子产品,不少学生的“娱乐”机会锐减,课外活动受限,会感到不适。三是自律性差的学生,因居家学习时落下了课程,返校前后会焦虑,影响返校后正常学习。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也许是必然出现的这些心理状况,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心理应对策略来帮其调适。如:正式复学返校之前,网上学科授课内容减量,有预设地在网课上向学生渗透“断奶教育”,暗示和提醒学生尽早做好结束网课、返校复学的思想准备,正视课堂学习及要求,及时转换学习方式,尽快转变各自角色。
用好返校第一周的心理调适时机,帮助学生身心“复位”。在符合安全防疫的条件下,多组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各类活动;借助抗疫过程中各条战线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引导,促进学生尽快进入正常的校园学习状态。
其次,教师要在返校后做好学情诊断。
学生居家学习环境、习惯和自律性各不一样,线上学习状态千差万别,效果参差不齐。学生居家学习的效果如何,需要有效的评测,这关系到复课后如何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落实教学效果。
学生返校前,梳理居家学习的“难题”或“易错题”并推荐给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集中讨论后精选题源推荐给科任教师,科任教师与命题教师根据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从题源中选题,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组卷,适当进行“变式”或“再创作”。整个过程是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去,可以较好地实现“以考促学”和“学业诊断”目的。
学生返校后,全校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情检测,并组织教师以班为单位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总结网课期间的成绩并能认真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补救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补交补学活动,促进线下教学平稳、有序、高效地恢复正常状态。
第三,再次精心订计划、调进度,实施教学。
学生返校复学后,为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前后知识的衔接,不至于在学习中“欠下账”、“补不起”、“填不上”,从而影响今后的学习,教师要根据实情,有针对性地再次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以期做到“培优补差、查漏补缺”,确保线上教学平稳“下线”,教学早入正规。
篇10
在“互联网+”已在我国社会建设多领域普遍应用的前提下,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亦已成为当下社会各领域工作新的方式,O2O法则作为当下具有普适意义的互联网思维范式,日益被人们所接受。鉴于此,本文拟以O2O法则为认识理据,就教育理念、教学资源、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管理体系等构成的整体结构层次,系统探索“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教育教学模式与资源体系建设,以期进一步明晰我国教育教学转型的方向,拓展符合时展需要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推动教学系统重构的探索实践。
一、O2O法则比照下的智慧教育可行性分析
O2O(Online To Offline)专指线上、线下商务,是一种以互联网作为交易前台、将线下商机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的商务模式。当前,这一商务理念已进化为“互联网+”时代的基本价值论法则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运行模式。O2O法则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以互联网技术变革传统产业业态,并实行线上线下同步运营和系统管理,旨在使传统产业生机勃发、协调发展。在O2O法则下,运行业态不再区分线上与线下,而是一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同步运行的新型服务体系。事实证明,O2O法则不仅适用于商务运行,同样也适用于互联网时代教育等其他社会业态的转型需要。
与传统信息化教育相比,智慧教育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育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特征和技术特征。从生态学的视角看,智慧教育是技术推动下的和谐教育信息生态,其教育特征可以概括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无处不在的开放按需学习、绝色高效的教育管理、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与评价。从技术的视角来看,智慧教育是一个集约化的信息系统工程,其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情境感知、无缝连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可视化。可见,智慧教育是当今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2]
因此,“互联网+”教育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以不断革新的互联网技术提升教育创新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实现工具革新的教育发展新形态。就此而言,转换传统行业服务方式和服务场所,创造一切服从大众需要、线上线下协调运行和便捷服务的O2O模式,与上述“互联网+”教育所需要具备的形态性质与根本理念恰相吻合。
二、目前“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统教育+网络信息化”教学并未能系统整合和发挥出网络信息技术的集成优势,亦不能满足网络信息时代的学习需要,“互联网+”教育还问题重重且任重道远。
其一,信息技术应用流于形式。尽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已久,但学校教育网络信息化仍流于形式。当前网上虽开设了在线开放课程、在线作业批改等在线教学形式,但稍加考察便不难发现:这些貌似网络信息技术化的教学形式只是将线下实体课堂搬上了网络,仍然是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完成作业和学期考试等传统教学方法,依然属于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级形态。
其二,线上课程教学目标与实践脱节。慕课(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为人类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突破。[2]在解决就学机会和教育公平等问题方面,慕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尝试,也为教育变革开创了划时代的探索视角,使学校教育因此具有了告别传统教育理念、调整传统教学策略和传授模式的创新动机。借此,课堂教学有望告别传统,建构出依托大数据技术、创新强化学生知识获取与内化能动性的新型教学体系。然而,当前慕课等线上课程教学形式仍存在着种种与教育目标不甚协调的问题。首先,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科教学对应的方法创新,现有慕课视频讲座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互动以致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课程内容与当下社会现实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应有的学习兴趣;其次,由于慕课等线上课程规模浩大,虽然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共享,但教师讲课之余与学生沟通寥寥,知识结构理解、吸收与内化的教学层面被不同程度地忽略。总之,慕课由于缺乏线下互动而使知识体验缺失,其教学实践与其设定的优质教学、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兴趣的初衷相去甚远。
其三,资源链接不足,知识更新滞后。教学资源匮乏与教学情境不足是长期以来困扰学校教学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虽然可用于学校教学的各类教育资源知识库、学习平台系统和作业批改网等在线教育资源比比皆是,但这些教学资源多半仅为各类教育机构独自使用,相互之间缺乏分工合作和扁平化链接。这种教育资源各自为政的状态,使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利用,严重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发展。
正是教学资源的相对封闭状态,致使我国课程结构与教学基本形式难有根本性的转变,即使某项课程偶有创新,也往往多年重复使用,难与迅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环境等形成与时俱进的现时性关联,导致学生知识理解困难。
其四,信息递送和管理体系建设意识薄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教育,需要相应的设备系统来获取教育资源和实现教学管理,要求线下形成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监督与线上教学平台系统融合成统一的运营管理机制,进而形成完整的递送与管理体系,以有效保障和控制最终的O2O教学成效。然而,由于有关部门信息递送体系建设意识薄弱而投入不足,我国校园数字技术设备条件落后,网络运行速度较慢,严重影响了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学效果。这是当前我国学校教学中许多教学改革难题持续存在、难以解决的根源所在。
三、基于O2O法则的智慧教育的实现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对策,供有关方面参考。
1.把握教育规律与信息技术规律,实现两个领域的深度融合
首先,应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为此,学校教学者不仅需要深谙教育的内在规律,还应熟悉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规律,并使两个规律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既要聚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和潜力,也需要重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交流的学习体验。因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主动学习。
其次,由于未来的教学形态将不再有线上线下之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将是今后社会各领域的常态工作范式,因此,“互联网+”教育应打破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各行其道的尴尬局面,就教学环境、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与教学评价,展开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探索。具体说来,教学环境应当由传统教室或网络环境向线上线下一切适宜学习的空间转移;教学结构应与时俱进地进行动态化更新,并实现课程体系结构的生态化,即依据不同的发展定位,设定动态开放的O2O课程结构,形成能够适应于学生终身学习、动态灵活的线上线下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方法应建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校教学信息交互平台和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线上线下有机对接的O2O教学模式,以形成智慧教学;教学资源则应更多拓展使用云教育数据库,链接线上线下一切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以形成教学资源共享,方便智慧学习。与此同时,还应形成线上线下贯通的教学监督与评价的O2O系统管理体系,以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评价和智慧服务。
2.以扁平化思维实现智慧教育资源效应的最大化
当下流于形式的信息技术教学远非“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不仅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并使二者深度融合,而且还需要同时实现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与管理的深度融合。
传统教育体制往往容易造成优质教学资源过度集中,难以实现教育公平。如前所述,当前互联网在线教育虽已能够广泛链接各类开放性学习资源,但由于缺乏沟通合作,大量资源仍各自为政,缺乏协作和共享。扁平化思维是O2O的重要资源策略,其能够消除层级障碍,直接实现资源链接,因而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资源使用者和提供者达到双赢,并实现资源生态效应。O2O的扁平化思维有望进一步加快教育资源传递的速度,使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样的教育资源模式,往往极易聚合超大量的在线学习资源,进而大大降低学习和教学的投入成本。也就是说,以O2O产业链思维形成学校教学资源的多向度扁平化生态连接和充分共享,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学校教学形式固定重复的弊端,有利于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还可以大幅度减少资源建设费用。
以O2O法则理念建构学校教学资源体系,可以尝试在国内校际与相关国家教学机构之间,形成各具所长、分工合作的教学资源产业化链接,以加强学校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关联性,寻求学校教学资源平衡协同、生态化利用的实现途径,弥补当前学校教学资源的种种不足,使教学投入效应最大化。
3.建构与时俱进的智慧教育课程结构
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结构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来实现;第二阶段是理解、吸收与内化,由学生通过课后复习、阅读表达等途径来完成。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知识内化不够,多归因于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传授,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然而,学生之所以学习动力不足,除了缺乏学习意识或学习意识不强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学课程结构缺乏与时俱进的调整,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节。
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类共享资源,重新建构基于O2O理念的教学结构,以不同发展定位设定动态开放的课程构成,并及时进行动态化更新。除了关注课程结构逻辑性使学生理解、内化知识之外,还需要使教学结构的两个阶段课程比值恰当,为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创造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以便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等交际方式进行学习,从授课方式上建立起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内化机制。可采取组织学生们观看视频,学习国内外知名教授讲授的课程,并与教师进行探讨等多种开放性的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内化。[4]
4.创建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模式和管理体系
(1)教学模式。如果将智慧教育理解为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需要的智慧性教学系统,那么教学模式无疑是智慧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而教学模式之所以要进行变革,核心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学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也就是说,由于拥有高度发达和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当前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O2O理念下学校教学模式应切实满足并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帮助其建立起强大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基于可协作的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自组织性质的探究式知识建构。这一目标能否达到,关乎学生今后能否适应社会竞争和能否自觉开展终身学习。因此,O2O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应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实现优质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必然成为学校O2O教学模式中的根本性任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般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对人才培养标准的根本性转变――从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知识创造型人才。[5]根据这样的整合目的,凡适合线上开出的课程应尽量在线上开出,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做可以使教师留出精力,在线下课堂通过更为深入的解惑答疑、组织讨论等,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线上学习到的知识。课程作业和过程性测评考试可以在线上完成,总结性考试或考查则可在线下完成,以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与考核。总之,以O2O理念创设的课程教学,将是基于线下实体课堂、线上慕课在线教学资料,或线下实体课堂、线上答疑+在线批改等形式交替教学,整合线上线下之间、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相互之间互动交流,以完成知识建构的全新教学模式(见表1)。而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依据自身所长分工协作,开展课程内容设计与制作等教学资源建设、线下组织面授、在线互动答疑、教学安排、课程总结评价等教务工作,即以团队方式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
(2)课程资源。O2O教学模式下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应依据优化原则合理定位,对通用性程度较高的课程,可直接引进、共享国内外名校名师的优质教学资源,或使用慕课等开放性在线教学资源,也可使用国内校际合作开发区域共享的在线资源。与此同时,教学资源
建设还应根据本校特色专业教学的具体要求,开发各类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相关资源。需要强调的是,教学资源设计应避免在视频制作上过度投入。授课视频虽然在教学资源中相对重要,但与时俱进的教学阅读材料、视频和实践探索等同样重要。O2O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细致考察和精心准备,切实做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建设,使之具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和简洁明了的媒体呈现效果。
此外,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资源的使用应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需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采用学习者感兴趣的现实实例,激发学习者兴趣;对辅知识课程,则需要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尤其需要利用协作方的资源链接,采用专题讲座或访谈等授课方法,以真情实景促进和提高学习者的应用能力;对基础课程,则可利用短小精湛的线上信息资源,实现在线引导教学。总之,恰当地利用O2O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可充分实现与时俱进、精炼适用的学校教学。
(3)管理模式。如前所述,学校教学O2O远非以线上线下简单叠加的教学平台即可实现预期成效,其同样需要完整的运营体系来掌控教学过程和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为教学制定适合于线上线下操作评价的规范流程,这些教学规范和评价系统还需要以O2O系统化思维,使线上线下平台系统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教学管理系统,对各个教学环节实现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以保障教学系统的职能执行力和教学效果。为保证得到资源协作各方普遍认同和有机协作,O2O资源模式应在规则制定、过程监管、冲突裁判、服务链接等方面形成系统管理的组织职能,形成学校教学实现深度融合变革的O2O管理理念与管理机制。
(4)教学资源递送体系。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O2O教学模式课程通常需要提供大量结构化的教学视频等在线资源,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从教师制作在线教学视频到学生在线学习视频,再到构建课堂协作学习环境等,O2O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网络条件和与之匹配的计算机设备支持,因为其授课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平台支持的适合性。尤其是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影响极大,更需要相应网络技术条件的有效支持。当前Web3.0网络虽已经实现高度智能化,但大多数学校的校园设备落后,网络卡慢已严重制约正常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学校教学。因此,学校需要通过提高服务器性能配置、增大宽带接入量等途径,卓有成效地解决校园网络的信息递送问题。只有切实做好学校教学资源的信息递送体系建设,方可能落实O2O教学模式,进而使教育技术与学校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
(5)教学管理和业绩考评体系。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在线教学资源质量、线上线下教学沟通与交流的效果,以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等,无不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实现有效考核。需要强调的是,O2O提倡将服务流程规范和服务评审两大系统融合成一个完整的运行体系,而不是满足于搭建线上线下简单结合的运营平台。因此,学校教学应形成线上线下教学管理和业绩考评深度融合的完整运行体系,以确保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区别于传统课堂的反馈评价体系,O2O法则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应由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参与,不但要注重对学习成效的评价,还要依据大数据建立学习者的个体学习档案,加强对学习成效的全过程监评,实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等他人评价相结合。评价需要针对线上线下教学的一切内容,覆盖学习方法选择、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效果、学习计划、专业表达和作业成绩等方面。形成性评价侧重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而总结性评价则需体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践应用程度,所有这些评价都将依据大数据形成最终科学判断,并使之用于指导后续的教学与学习。
5.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