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每个人的脑部都分成了左右和右脑,并且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方法是可以激活我们的脑部组织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脑潜能开发---左右脑思维训练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全脑潜能开发---左右脑思维训练方法
1、训练数学逻辑
家长对孩子进行数学、逻辑的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开发左脑的目的。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较早,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相对较迟,因此,抽象思维的训练要采用形象、具体的教育方法。比如说,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数一二三四,而是让孩子数苹果、数鞋子等;学会了数数,再学加法和减法等运算。学习运算也要与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如与具体情景相结合,孩子容易接受。具体的运算会转化为抽象思维的能力。等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再着手训练孩子的推理能力。
2、锻炼右手
手与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脑发达,手也就灵巧。反过来也一样,手锻炼得灵巧了,相应的大脑半球也就更发达,手巧则心灵。右手由左脑主管,经常锻炼孩子的右手,也就锻炼了他们的左脑。锻炼右手的机会很多。拍球、弹琴等,都能锻炼右手,对孩子来说,锻炼左脑最好与游戏结合起来。
3、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
锻炼孩子语言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多听、多说、多读。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神话、寓言、诗词、童话等。多听可以积累词汇、领会语义、熟悉语境。父母也可以经常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编故事,续故事,复述故事。编、续和复述故事除了锻炼语言能力外,还锻炼孩子的逻辑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因为故事的先后展开,都有内在的逻辑。适度地让孩子早一点认识汉字,及时地打开獐自己获取知识的大门,让他们提早阅读,这对锻炼语言能力、广泛接受知识很有好处。要给孩子丰富的语言环境,让他多接收口头的、书面的语言,多进行语言的交流和训练,这对开发左脑是很有好处的。
右脑思维
右脑思维者指的是一群惯用右脑,右脑比左脑发达的人。右脑思维者一般左撇子占多,因为右脑支配左半身,左撇子惯用左边肢体。一般人都是惯用右手,所以左脑比右脑更加发达一些。右脑思维属于感性思维方式,因为右脑负责图画、音乐、韵律、情感等分工。
右脑思维者的特点:
右半脑发达的人在知觉和想像力方面有可能更强一些;而且知觉、空间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有可能更强一些。在各种动作上相对更敏捷一些。
右脑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性思维。
右脑不拘泥于局部的分析,而是统观全局,以大胆猜测跳跃式地前进,达到直觉的结论。在有些人身上,直觉思维甚至变成一种先知能力,使他们能预知未来的变化,事先做出重大决策。
左脑的记忆回路是低速记忆,而右脑的是高速记忆,左脑记忆是一种“劣根记忆”,右脑记忆则让人惊叹,它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右脑支配左半身,控制左手运动,反过来,左手、左半身器官的运动也刺激右脑。有意识的调动左手、腿、眼、耳,特别是左手和左手指的运动,对大脑皮层产生良性刺激,是开发右脑的有效方法。
五个非常棒的儿童右脑开发训练小方法
一、刺激指尖法
可以把双手比喻为大脑的“老师”。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皮层中都有着相应的“代表区”,即掌管这块肌肉运动的神经中枢,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
现在许多父母让孩子练习弹琴,实际上就是很好的指尖运动。随着双手的准确运动就会把大脑皮层中相应的活力激发出来,尤其是左右手并弹的钢琴、电子琴。
二、借助外语开发右脑
美国神经科学家近年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因为当孩子只学会一种语言时,仅需大脑左半球,如果培养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就会“启用”大脑右半球。
三、体育活动法
每天跳上半小时的迪斯科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时有意识的让左手多重复几个动作,以刺激右脑。右脑在运动中随之而来的鲜明形象和细胞激发比静止时来得快,由于右脑的活动,大脑左半球的活动受到某种抑制,人的思想或多或少的摆脱了现成的逻辑思维方法,灵感经常会脱颖而出。
四、培养儿童形象思维的能力
要教孩子指物画画,指物说词。有时我们会见到,一些家长让很小的孩子背古诗,孩子非常流利的背诵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然而他并未见过鹅,也未见过鹅悠然浮水的样子,这样只能在左脑中留下一些文字符号,非常不利于想象力的开发。应该到农庄,至少到动物园,在形象场景下学这首诗。孩了再背诵这首诗,头脑中出现的不再是一些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生动的景象。
五、借助音乐的力量
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习音乐。还可以在孩子从事其他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音乐由右脑感知,左脑并不因此受到影响,仍可独立工作,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右脑的锻炼。
右脑开发的七个训练方法
(一)脑波放松训练
首先,我们要对脑波有个初步的认识。人脑中有许多的神经细胞在活动着,而呈电器性的变动,也就是说,有电器性的摆动存在。而这种摆动呈现在科学仪器上,看起来就像波动一样。这种脑中的电器性震动我们称之为脑波。用一句话来说明脑波的话,或许可以说它是由脑细胞所产生的生物能源,或者是脑细胞活动的节奏。由于电子工学的进步,脑波的周波数也得以用仪器测定。国际脑波学会就针对不同震动的周波数,定为α(阿尔发)、β(贝塔)、δ(迭尔
塔)、θ(西塔)之名。(相关文章推荐:你知道脑电波吗?)
当阿尔发静态波为优势脑波时,人的意识清醒,但身体却是放松的,α它提供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由于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运作就会更加快速、顺畅、充满灵感及直觉敏锐,脑的活动活泼。(相关文章推荐:α脑电波相助,轻松学习速读)
“脑波放松过程”是放松感官,聚集体内能量,诱发阿尔发静态波,从而进入大脑幻想与创造空间的过程。这是右脑学习最为关键的淮备阶段,因为一旦思维进入阿尔发静态波状态,就会快速接收影像,挖掘出储存在潜意识深处的东西。越放松,呈现的影像也就越多。达到完全放松,要过七关。学会放松会让你受益匪浅:让身心逐渐包围在爱里、冷静沉着、快速恢复到最佳状态,说明找回记忆中的影像。
(二)眼睛训练
眼睛训练威力无穷。双眼的刺激能够对视觉、记忆、情感、思考、创造力,甚至直觉产生巨大影响。眼睛训练会启动整个大脑,这是因为每只眼睛都连结着大脑的左右两侧。每只眼睛的视觉接收器右侧都与左脑相连,而左侧则与右脑相连;右边远处的视野靠左脑来形成,而左边远处的视野则靠右脑来完成。中心区域由左右脑共同完成。(相关文章推荐:快速阅读训练中缓解眼睛疲劳的方法)
眼睛运动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①增强聚焦能力
②提高浏览速度
③刺激大脑发育
④加速回忆搜索
⑤整合左右脑
⑥提升敏感性
(三)视觉影像训练
视觉影像训练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训练过程,可以激发观看物体后像或者负像的能力。什么是后像呢?当刺激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这种现象叫做后像。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像和负像。正像在于它保持着原来效应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品质的痕迹。如在暗室里把灯点亮,在灯前注视灯光三四秒钟,再闭上眼睛,就会看见在黑的背景上有一个灯的光亮的痕迹,这就是正像。因为它保持着原来效应刺激物──灯光的同样的“亮”的品质。随着正像出现以后,如果继续注视,就会发现在亮的背景上出现一个黑斑的痕迹,这就是负像。因为它保持的“黑”品质和原来效应刺激物──灯光──的“亮”品质相反。如果用的是彩色刺激物,例如对一个红色的四方形注视一定时间以后,再把目光移到一张灰白纸上,那么在这张灰白纸上可以看到一个蓝绿色的四方形。这是负像,因为它保持着与原来效应刺激物(红色四方形)互为补色的(蓝绿色四方形)色觉。但是,在彩色的视觉中,却很少有正像出现。
后像能够启动用于影像记忆力的主要视觉中心。将正像转变为负像,然后再将负像还原为原始形象,在这一过程中,你正在训练自己的思维像照相机一样工作!后像还可以通过帮助大脑思维形成更加清晰的影像,提高视觉能力,打开统领记忆力,直觉能力和创造力的右脑潜意识区域。黑白后像会提高视网膜杆体细胞的功能;彩色后像则会加强锥体细胞的功能。这是右脑教育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因为学习者可以立刻亲身体会到它的效果。(相关文章推荐:视觉停留和快速阅读的关系)
(四)思维影像训练
思维影像训练是一种超凡的训练过程,能够在大脑中形成二维和三维的影像。通过训练,影像变成融合全部感官的,全息的、有型的图像。大脑思维是灵魂的实验室,在你的思维影像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你就可以运用思维,在实践之前,慎重而具体地想象一番。(相关文章推荐:在大脑里画思维导图)
进行这项训练的目标:
①训练在大脑中形成影像。
②用各种感官来体验影像。
③从各个角度观看影像。
④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和改变影像。
(五)观察训练
观察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双眼以捕捉到更多的细节。观察得越细致,记忆越清晰生动。观察训练是以“右脑潜意识处理所有资讯,左脑有意识处理所有资讯”这一原理为基础,有利于增加左右脑处理资讯的数量。(相关文章推荐:五个方法练习你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六)记忆连结
记忆连结中包含了有次序性物体。一般来说,顺序记忆主要靠左脑完成。(记住,左脑负责线性,逻辑思维。)但是我们还是要通过一个“趣味故事”连结模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右脑也引入其中!(相关文章推荐:连锁记忆法)
(七)影像记忆力/速度阅读
影像记忆力指的是,在瞬间同时记住几件事情——按顺序或者随意。我们通过图片、形状、词汇、句子、数位等等来进行训练。虽然这种快速记忆一直被视为是右脑的职责,但这里的游戏设计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大脑左右两侧共同发展——右脑如同海绵一样吸收影像,然后通过语言、绘画、行动、玩耍来增强左脑的功能。
篇2
关键词:音色;技巧;情感;表达
一、二胡演奏中的情感因素的作用
1.二胡演奏技艺中情感的重要性
(1)心里因素的自我控制。黑格尔在《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认为只有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己有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音乐扩充到能表达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感情。”由此可见,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音乐离开了情感表现,那就脱离了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联系的纽带,抛弃了音乐所据为己有的特殊的功能。
二胡演奏是一种主观地的创造过程。演奏者必须把理智因素带来的深思熟虑的自我控制与感情因素产生的火热的创作热情结合在一起,在对音乐原作进行忠实再现的同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高度的创作热情,要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性,输入自己的情感、思想、智慧和才能使每一次音乐表演都成为一次创造,赋予音符以生命。
(2)对音色的把握。在音色的感觉和发力的动作中,为了获得良好的触弦感,作为直接作用于琴弦的手指有一种“指感”,使意识感觉中的音乐“潜能”转化为动作表现中的“技能”。这种转化过程在音、情、感觉与技巧组合中不断的调整并且完善,使动作意识心理和音乐思维心理达到高度的和谐,并体现为完美的演奏感觉。这种演奏的感觉在整体的动作意识的组合中,不仅体现为动作感觉的“一体化”,而且在音、情的反复更新演奏中,形成新的技巧演奏组合。这样就是情、气、力、韵、彩、技等音乐表现因素形成综合感觉系统。以开放式的技巧结构替代了程式化的技术技巧模式。
2.二胡演奏中的音乐情绪反应。音乐情绪反应是个体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确切地说,音乐心理的情绪反应是指个体处理音乐情绪状态时生理上发生的各种变化。感之于心,不免形之于外。比如在欣赏或表演音乐时手舞足蹈,喜笑颜开,心跳加快或者眉头深锁、泪水盈眶等叠在下犷。随着音乐情绪的体验,个体生理内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肌肉系统、内外分泌系统等活动都相应发生变化。在音乐活动中,随着个体音乐情绪体验的变化,呼吸或快或慢,心跳或强或弱,汗腺消化和泪腺分泌或多或少,脑电反射或快或慢,肌肉运动或张或弛。这些明显的生理变化,可以用仪器和观察发现。由于个体差异,每一个人的音乐情绪反应和生理变化,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些演奏中的表情动作与机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理变化有直接的联系。它是人对音乐反应的生理变化的外显,是情不自禁的流露。
二、提升情感的有效的基础方法
1.加强听乐和视唱练耳的学习
(1)视唱练耳对二胡演奏的重要性。二胡的发音优雅、柔美,如泉流畅,极具中国民族特色。二胡的音域宽广,按五声音定弦,演奏起来十分醉人。但是二胡的音准十分难把握,因此对音准的要求极高。二胡演奏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受音准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听觉条件、准确的辨音能力,是二胡演奏者必须要具备的素质。
(2)训练方法。二胡演奏是通过演奏者的热情演出,把乐曲的内容展现给听众,是听众对其演奏的曲目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欣赏,使听众在精神上得到享受,进而在人们赏心悦目时,受到直接或问接的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感染和熏陶。二胡是视听艺术,它用声音肀硐忠衾中蜗蟆6胡音高准确性的把握直接影响其舞台的发挥。演奏是一种舞台艺术,演赛者要靠音准、节奏、旋律,以及强弱快慢、抑扬顿挫的变化,把丰富的情感融入到乐曲当中。每一位从事二胡演奏的人,都要具备准确的音高概念和敏锐的分辨音推的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科学地运用视唱练耳中的训练方法,避免认识上的误区,全面地掌握与音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并将其系统、规范地融入到二胡演奏和练习中,为有表现力的二胡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音乐记忆和情感想象的训练
(1)记忆的内涵。心理学上给记忆的定义是指大脑对所经历过的事情产生的反映。遭那么音乐的记忆就是过去的音乐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大脑的机能之一,是人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动过程中大脑的相应部位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和它所留下的痕迹,在某种刺激下这种联系及痕迹会得到恢复。记忆是反复感知的过程,包括识一记、保持、回忆(再现)和再认(认知)等活动。记忆的内容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退,以至不能回忆起来,这便是遗忘。说到音乐的记忆力,很多人都会简单的以为就是把乐谱记下来,在演奏时不用看谱。其实乐谱的记忆远比这要复杂。一般的演奏者记忆乐谱,用的方法就是重复,不断的重复,但是这种无变化的机械重复会使人的才智变得迟钝,使演奏者对乐曲的热情逐渐冷却。作为一个认真的演奏员,他会以一种从容不迫的、耐心的、有洞察力的态度去完成这个任务。科学的记忆模式应该是发现一一研究一一吸收。这是确保记忆牢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顺序。
(2)加强记忆训练的方法。发现是记忆的第一步,花一定的时间去加强一种耳、心、眼、手的协调训练,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进行的视奏的练习,这是记忆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发现除了对旋律的认识,还有对指法、弓法的确定和掌握。接下来的研究工作是要对乐曲的结构进行分析,寻找调性之间的关系,寻找乐曲的内在感情、表现意图等等。吸收是记忆的最后一步,主要是通过内心的练习和慢速地在弦上练习来消化所研究得来的内容。一个记忆过程完结了之后,再重复这个过程,重复是记忆的有效保证。直到完全掌握、完全熟练,能准确无误地演奏为止。这时的你生活在音乐中,音乐生活在你之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二胡音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取材于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中有许多的音响效果是难于少目一谱面准确标记的。比如陈军作曲并演奏的二胡独奏曲《椰岛风情》,它的引子部分标一记简单,而所要求的实际演奏音响效果却非常独特,单依据谱而标记,很难演奏出那种效果。
篇3
【摘要】 目的 考察运动训练对老年痴呆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采用被动转笼法训练4 w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BI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小鼠微循环;采用耐缺氧实验观察小鼠耐缺氧能力。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定向游泳实验潜伏期显著延长(P< 0.05),SOD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习记忆;自由基;组织形态学;微循环;耐缺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learning and memory impairment of senile dementia mice and explore its mechanism. Methods After 4 weeks of exercise with the running wheels, water maze task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function of mice.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were measured with colorimetry. The alterations in hippocampus slices morphology were assessed using microscope. The BI2000 image system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microcirculation in mice′s ala auris. The survival time and persistent time of gasping were observed on acute anoxia mice.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escape latency in directional swimming was prolonged, SOD activity was decreased and the content of MDA was increased in mice of model group.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exercise prolonged the escape latency, increased SOD activity and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MDA and improved neurodegenerative changes and reduced the death of neuron in hippocampus slices and improved the microcirculation and enhanced the effect of antianoxia in mice. Conclusions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impairment in various degree.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improving the microcirculation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antianoxia and decreasing the free radical in mice.
【Key words】 Exercise; Learning and memory; Free radical; Morphology; Microcirculation; Antihypoxia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痴呆的核心症状是记忆力、认知力等方面的障碍,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尚缺乏理想的防治药物。大量研究表明,运动训练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1〕、延缓衰老〔2〕,促进小鼠脑局灶缺血后功能恢复〔3〕。但运动训练对老年痴呆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运动训练对学习记忆障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耐缺氧能力、微循环的影响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来考察运动训练对学习记忆障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运动对老年痴呆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尼莫地平(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70506);亚硝酸钠(北京双环试剂厂,批号:20070406)。SOD/MDA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技术研究所,批号:20070111/20070112)。小鼠Morris水迷宫装置及跟踪系统(成都泰盟公司产);X15R低温离心机(美国贝克曼有限公司);RM2135组织切片机(德国徕卡公司);BMJ1石蜡包埋机(天津航空机电公司);UV2550PC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CKX41倒置生物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BS244S电子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转笼装置(河北大学医学实验中心自制)。
1.2 动物及分组 昆明种小鼠60只,体重31~35 g,12月龄,雌雄各半,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DK0704128。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高、中、低运动量组,每组10只。
1.3 实验方法
1.3.1 运动训练过程〔4〕 分别将高、中、低运动量组小鼠放进转速为9 r/min,直径为17 cm的带轴承转笼,让其被动跑笼。高运动量组小鼠第1天跑30 min,每天增加20 min,直至每天跑2 h;中运动量组小鼠第1天跑20 min,每天增加15 min,直至每天跑80 min,低运动量组小鼠第1天跑10 min,每天增加10 min,直至每天跑40 min。共训练6 w,每周跑5 d,周四、周日休息,每周日记录各组小鼠体重。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每次置于转笼中,但转笼不转动。第5周开始,尼莫地平组小鼠灌胃给予尼莫地平30 mg/kg,1次/d。所有运动训练均在动物暗周期6 pm~10 pm完成。
1.3.2 小鼠亚硝酸钠致记忆巩固障碍模型的制备 按文献方法〔5〕,每天在小鼠游泳训练后立即腹腔注射NaNO2 125 mg/kg,制作学习记忆巩固障碍模型。
1.3.3 小鼠水迷宫法〔5〕 实验装置主要由一只圆形水池、一个可移动位置的透明有机玻璃安全台和摄像机组成。圆池直径80 cm,高44 cm,安全台高20 cm,顶端圆形,直径为8 cm。水池分成均等的4个象限。按实验要求,可任意地将安全台设置于某一象限的中间。定向游泳实验的具体方法如下:安全台固定在4个象限中的任意一个位置不变。将小鼠头朝池壁轻轻地放入水中,让动物寻找安全台,小鼠爬上安全台后使其停留15 s,然后放入笼中。每天2次,共训练4 d,摄像机拍摄实验全过程,记录动物游泳轨迹,经软件分析计算动物总游泳时间和总轨迹长度。动物总游泳时间为逃避潜伏期,总轨迹长度为游泳路程。
1.3.4 小鼠脑组织中SOD、MDA的测定〔6〕 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束后,断头取大脑,用预冷生理盐水冲洗表面血液,滤纸擦干,取一半脑组织,以重量/体积比1∶9加入4℃生理盐水,制成10%的匀浆,3 000 r/min低温离心15 min,取上清液,按试剂盒说明,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脑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另一半脑组织留做石蜡切片。
1.3.5 小鼠脑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及HE染色 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束后,断头取大脑,用预冷生理盐水冲洗表面血液,滤纸擦干,取一半脑组织,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海马形态学改变。
1.3.6 小鼠耳廓微循环的测定〔7〕 取昆明种小鼠50只,体重31~35 g,12月龄,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尼莫地平组、高运动量组、中运动量组、低运动量组,每组10只。训练方法同1.3.1。运动训练结束后,各组小鼠腹腔注射乌拉坦1 200 mg/kg麻醉后固定在小鼠观察台上。耳廓去毛(用透明胶带黏去)后,调节耳托高度,在耳廓表面滴加液体石蜡,使耳廓平展在耳托上。将观察台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冷光源至适当亮度,在透射光下,用100倍镜观察小鼠耳廓微循环情况。分别记录各鼠耳廓微动脉、微静脉血管管径及血流速度,以判断微循环改善情况。
1.3.7 小鼠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8〕 取昆明种小鼠50只,体重31~35 g,12月龄,雌雄各半,动物分组及训练方法同1.3.6。运动训练结束后,用剪刀在小鼠双耳连线处快速断头,立即按秒表记录小鼠断头后至张口喘气停止时间,即小鼠张口呼吸时间。
1.3.8 小鼠亚硝酸钠模型常压耐缺氧实验〔8〕 取昆明种小鼠60只,体重31~35 g,12月龄,雌雄各半,动物分组及训练方法同1.3.1。运动训练结束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亚硝酸钠125 mg/kg,制备缺氧模型,5 min后,将小鼠逐只放进盛有10 g钠石灰的250 ml密闭广口瓶中,记录每只小鼠存活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 果
2.1 运动训练对记忆巩固障碍小鼠潜伏期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3、4、5、7次训练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P
图1 运动训练对亚硝酸钠致记忆巩固障碍模型小鼠
Morris水迷宫潜伏期的影响(x±s,n=10)2.2 运动训练对记忆巩固障碍小鼠脑组织SOD、MDA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SOD活力显著降低(P
2.3 运动训练对记忆巩固障碍小鼠海马组织形态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3区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表现为轴突消失、胞浆深染、空泡样变,核固缩、胞膜核膜界限不清。
高、中、低运动量训练不同程度改善了CA3区神经细胞病理改变。表明运动训练能改善亚硝酸钠致记忆巩固障碍模型小鼠海马组织形态的损害。见图2。
2.4 运动训练对记忆巩固障碍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小鼠存活时间〔(54.8±16.1) min〕比较,模型组〔(89.0±13.7) min〕显著延长(P
2.5 运动训练对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实验的影响 空白对照组小鼠断头后张口呼吸时间为(14.0±1.4) min,尼莫地平组、高、中、低运动量组均显著延长〔分别为(17.0±0.8)、(18.5±3.0)、(19.0±2.2)和(17.25±2.2) min〕(P
2.6 运动训练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小鼠微动脉、静脉流速显著增加(P
3 讨 论
3.1 运动方式的选择及运动量的确定 研究表明,合理安排的运动训练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活力,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学习记忆〔5〕。运动训练对机体影响的研究常选用小鼠或大鼠。小鼠运动方式有3种:①平板跑台运动;②小鼠游泳运动;③跑转笼运动。每种运动方式既有优点又有相对的不足,被动跑笼训练,可以训练小鼠抓握和行走能力,模拟人的跑步运动,还可避免平板跑台运动造成的应激反应。所以该实验采用小鼠被动跑转笼法对小鼠进行运动训练。
本实验参考Fordyce等人研究运动对小鼠海马的影响时观察到小鼠的平均跑速为9~13 m/min〔9〕,陈运才等研究不同年龄小鼠主动跑转轮的运动量的变化显示5月龄小鼠每周约跑4 500圈(直径为17 cm的转笼)〔10〕,确定运动量。
3.2 记忆巩固障碍小鼠模型的制备 一次性腹腔注射亚硝酸钠120 mg/kg是制造小鼠记忆巩固障碍模型的常用方法〔11〕,亚硝酸钠大量进入机体后,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引起组织缺氧〔12〕,我们根据实验条件加大亚硝酸钠剂量(125 mg/kg),可引起记忆巩固障碍。
3.3 运动训练对记忆巩固障碍模型小鼠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机体存在一个自由基清除系统,其中包括SOD、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 (GSH) 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Px)、维生素E等。在脑内最重要的预防机制是SOD、GSH系统,SOD能使O-2进一步生成H2O2,在GSHPx的作用下可使H2O2分解成水。当两者减少或活力低下时,自由基被清除减少,数量相对增多,导致生物膜受损,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自由基脂质过氧化(LPO)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受自由基作用后形成的,MDA是LPO的代谢产物,其含量可反映脂质过氧化程度〔13〕。本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运动训练能提高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脑内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关。
3.4 海马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海马结构是学习记忆的重要部位,其中,海马区对缺氧缺血特别敏感,海马区被认为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14〕。本实验证实海马神经元结构的复杂变化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3.5 运动训练对亚硝酸钠模型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亚硝酸钠大量进入机体后,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使其失去携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12〕,将小鼠放在密闭容器中,使其进一步受缺氧因素损害。本实验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尼莫地平组和高、低运动量组小鼠存活时间均显著缩短。这可能是与注射亚硝酸钠后,造成机体组织缺氧,模型组小鼠对缺氧已经适应,较耐受缺氧状态,所以存活时间较长;而尼莫地平与运动均能对抗亚硝酸钠的致缺氧作用,反而使小鼠不能耐受密闭缺氧,所以存活时间较短。
3.6 运动训练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及耐急性缺血性缺氧能力的影响 机体各部位尤其是脑组织的供血不足,导致神经元代谢下降,进而可引起脑老化、甚至痴呆。国内外已有脑血流量降低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的报道〔15〕。本实验表明,运动能增加微动脉管径,增加微动、微静脉血流速度,从而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延长小鼠断头呼吸持续时间,这可能与运动训练提高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有关。
综上所述,运动训练能提高亚硝酸钠致记忆巩固障碍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对老年痴呆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自由基水平,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及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关。
参考文献
1 Takako Kizaki,Tohru Takemasa,Takuya Sakurai,et al.Adaptation of macrophages to exercise training improves innated immunity〔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8;372(1):1526.
2 Marina BarShai,Eli Carmeli,Predrag Ljubuncic,et al.Exercise and immobilization in aging animals:the involvement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NFκB activation〔J〕.Free Radi Bio Med,2008;42(2):20214.
3 马尚峰,胡昔权,宿宝贵,等.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细胞超微结构及突触小泡蛋白表达的影响〔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6):56671.
4 王炳高,王守彪,郭云良,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后行为恢复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3):1969.
5 Alaei HA,Moloudi RA,Sarkaki AR.Effects of treadmill running on midterm memory and swim speed in the rat with Morris water maze test〔J〕. Brain Res,2008;12(1):725.
6 刘新霞,纪雪飞,陆玲玲,等.文冠果果壳提取物对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1):235.
7 孙淑华,王艳蓉,孟金萍,等.调内消癖丸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7;17(1):368.
8 宝 丽,姚新生,吕艳青,等.欧洲越桔花青素提取物对小鼠耐常压缺氧能力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11):145862.
9 Fordyce DE,Farrar RP.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hippocampal high affinity choline uptake and muscarinic binding〔J〕.Brain Res,1991;541:5761.
10 陈运才,姚志彬,顾耀铭,等.长期运动对小鼠运动功能年龄变化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15:26.
11 刘新霞,纪雪飞,陆玲玲,等.文冠果果壳乙醇提取物对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J〕.中草药,2007;38(12):18591863.
12 李淑娟,张 力,张丹参,等.大黄酚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1):13624.
13 侯 悦,吴春福,何 祥,等.氟哌啶醇对小鼠在避暗实验中学习记忆获得、巩固和再现过程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99102.
篇4
关键词:古诗词;诵读;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65-02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瑰丽的宝石,数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仁人志士,或咏物抒情,激昂文雅;或叙述历史,分厘必究;或吟山咏水,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不一而足。它以自己特有韵律和方式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
1.古诗词的创作几乎贯串了我国古代的整个历史。我国古代诗词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生产。在原始社会,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古朴勤劳的先民,就在劳动生产中,或歌或号,开始了诗歌创作,并口口相传。直到产生了文字,就有了古代的智者把人们生产中的歌整理成集,这就成了我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从此,古代诗歌正式走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历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直至晚清,并延续至今,演绎了中华五千文化兴盛不衰的传奇。
2.古诗词的内容涵盖人类社会的所有方面。古代诗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因此它的取材也十分的广泛,有的描述生产技术,有的反映风土人情,有的记述战争场面,有的描绘大好河川……,每个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诗歌,把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完整的呈现在当今世人的面前。
二、古诗词诵读是中国古典文化特有的学习方式
1.中国古诗词讲究韵律优美,对仗工整,可读可歌可诵,简单易行。无论田间地头,学堂集市,只要具有一张嘴,人们就可以尽情吟诵歌唱,兴致所至,还可边吟边舞,其乐无穷。
2.讲究平仄,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到伊呀学语的幼儿,上到耄耋老人,都能背几首古诗,唱几句曲。古诗诵读对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生活。
三、古诗词诵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习诵古诗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知识在于积累,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是学习知识的良好方法,更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古诗文习诵是古人学习的主要形式,古代历史上灿若星河的伟人大家,无不是古诗词诵读的受益者,他们从学语就开始习诵古诗文,他们的才华就在古诗文的吟诵中得到积累。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诵。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古诗文诵读对学习的重要性,对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2.习诵古诗训练学生记忆能力。记忆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记忆能力的高低在最根本上决定了一名学生成绩的好坏,如果说成绩是一座大楼,记忆就是这座大楼的基础。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是人们进行思考的依据。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头脑里记住的知识量。根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记忆能力是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得到提升,如现在涌现的一些记忆大师就是熟练记忆技术的佼佼者。而诵读古诗,就是训练学生记忆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提高记忆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现在的学生,吃苦精神差,不喜欢背诵,觉得背诵是一件苦差事。从小到大就是不喜欢背诵,记忆力较差,最终成绩也较差,成为学困生。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朗朗上口、短小精悍的五言、七言绝句,让他们背诵,因为简单,韵律节奏感又强,学生很容易背诵,从而可以让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量,增加难度,扩大范围,使记忆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3.习诵古诗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①我国古代诗歌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无论是绝句、律诗,歌赋,词曲……都是古代文学的艺术形式,每读到一首唐诗,还是一阙宋词,在我们诵读中,在我们的吟诵中,我不仅感受到是文字的美,内容的美,更像是一曲美妙的歌曲。②古诗词讲究诗中有画,更是把中国古诗词带入了一种惟妙惟肖的,独有的艺术境界。一句“大漠孤烟直”,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一个绝美的画面,我们不由得不惊叹塞外的绝美风光,更为惊叹诗人用词的优美精炼,更是让人感受王维只身塞外的孤单与悲凉。通过诵读一首古诗,我们不仅能从字面上了解外在的美,形式的美,更能够从“境”及“形”,由“形”感到“意”。就在这种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就感受了美,欣赏到了美。③通过欣赏古诗,还可以品味诗人的艺术风格。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述史,辛弃疾铁血悲壮,柳永细腻婉约……通过诵读风格迥异的诗句,不仅体会到不同的美,更能体会到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
篇5
脑瘫,泛指脑神经损伤引起的,以运动障碍为主,兼有语言、智力、视觉、饮食消化等1项或多项功能障碍的人。根据运动障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类。轻度,能独自行走,跛行易摔跤。中度,借助工具或他人扶持能艰难站立、迈步,不能走。重度,完全瘫痪。
脑瘫是公认的“不治之症”,岂能不难治!我说“不难”,指按摩能较快的同时改善多方面的病症,达到生活自理并不是遥遥无期。轻度脑瘫病人,按摩1年左右能生活自理;中度的,按摩1~2年能生活自理;重度的,按摩3年左右也应能生活自理。治与不治、坚持治和不坚持治大不一样。
我说“难”,指已有的意识难于改变!一说到脑瘫傻子,人们就盖之以“不治之症”。许多家长多处求治,遇到的医生都是说:治不了,就这样子了,去康复吧!从而丧失希望,放弃治疗;有的不愿意让人知道孩子有先天病,回避治疗;有的认为女孩治好了也没用,不让儿子媳妇给孙女治;有的认为生来的傻子瘫子没办法治,不如攒钱养着,反对治;有的急于求成,不坚持治!要改变“不治之症”的心理很难。今举例说明按摩治轻、中度脑瘫“不难”,重度脑瘫另行讨论。
例1 轻度痉挛型脑瘫
陈某:男,13岁,1995年5月28日初诊。其妈介绍:4岁患脑炎,宝鸡、西安、上海多处治疗,仍不能仰头,仰头头疼,看书头疼,解大便必须坐凳子,否则半站着大便,上学也要坚持到回家才解大便。查视:形体消瘦,脊柱强直,膝、踝关节僵硬,不能下蹲。
治则:补益脏腑之气,舒筋解痉,温经活络。治法:加强调动脏腑机能穴位的按摩,点按足穴。第50次开始配艾灸。1天1次。不针刺,不训练。
效果:治10次,能自己强行下蹲到使脚跟瞬间着地。治20次,能坚持蹲4分钟。治30次,能连续蹲、起2~5次,能蹲着解大便。治45次,肌肉渐丰,胸围腰围增长,四肢长粗,两手平伸托着小凳子做平衡,能连续蹲、起20次。共治60次,脊柱变软,不用小凳子做平衡,能连续蹲、起30次,但还不能充分蹲下。仰头,脖颈不疼,看书头不痛。(有对照照片)1996年4月20日随访,其母介绍疗效稳定,并有好转。2005年7月14日随访,家迁外地,无法了解就业情况。从治疗时情况看,自立应该没有问题。
例2 徐动型脑瘫
郭某:男,7岁,1996年5月30日初诊。其妈介绍:出生时窒息,后来发现智力差,走路不稳,控制不住方向,没有治疗过。查视:语言迟钝不清。头颈不能直立,不自主地拧头翻白眼,目视与行动不协调。四肢扭曲,两肘屈曲,小臂抬起,手腕下垂,手指蜷曲,不能捏物。帮他用手捏住铅笔,只会乱划。行走两膝交叉不稳,不能自控地向前冲,像随时要摔倒。
治则:补益脏腑之气,活血化瘀,安神醒脑。治法:运气按摩能调动脏腑机能的穴位,点按足穴。1天1次。不针灸,不训练。
效果:治20次,说话较前清晰,能读拼音,能立即回答问话。头颈直立,目视与动作基本协调,拧头翻白眼的症状基本消失。手、腕、肘都自然展开,能挑选针灸盒里的毫针两手交接。行走身体基本不拧扭。治30次,徐动症状纠正,能左手压纸右手捏笔写1、10、20、100四个数字。治33次,能写龙、郭字。治40次,行走明显较前稳定,他妈因病住院,由邻居老奶奶送来治疗。共治50次。
2005年7月15日家访,其母告诉:停止按摩后一直慢慢好转。吃中西药,效果不明显,不吃了。后来注射1年胎盘组织液,1月2次,1次1支。上学初中毕业。视之:四肢躯干发育正常,说话清楚,语音好。在自家小商店卖货、收钱、找钱。不了解他的人,看他不会想到曾是脑瘫患者。细看,眼神不如同龄人有灵专。
例3 轻度痉挛型脑瘫、智力稍差、视力极弱、不能独自外出
艾某:男,8岁10个月,2007年2月26日初诊。其爸介绍:足月剖腹生,半岁发现视力差,10个月发现右腿有病。2~5岁在某医院针灸按摩,2001年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做右月国窝松解术,2005年西安西京医院做右腹股沟、跟腱松解延长术。术后右脚落地了,但右腿没劲了。
治则:补益脏腑之气,安神养心,醒脑明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治法:运气点按能调动脏腑机能的穴位,点按头足穴,配合训练。1天2次。3月后间,歇配艾灸、温针灸。2008年12月30日停治,共治360天。(有对照录象)
结果:
①免疫力增强:治前,身体瘦弱,经常感冒发烧打吊针,2005年春天开始,一发烧就抽搐。自从按摩,身体越来越好,2007年冬天雪大天冷,感冒症状也很轻,吃药即好。2008年吃胖长高,身体壮实有力,灵巧活泼,1年未感冒发烧。
②认知思维记忆力明显提高:治前,算算术、与人交流反应迟钝,记忆力差,数1111~1130三十个数有困难,算105+15提示多次算不对。常说同龄孩子不可能说的“傻话”,甚至骂爸爸……
治300天,精神充沛,与人交流表情自然。能自觉主动训练,不说傻话。回答问题,数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数,数得沉稳正确。算难度较大的加减乘除题算得快而正确,认知思维灵敏性和记忆力进步很大!吹口哨,吹得活泼自然随意,显出心理轻松,心情愉快!
③肌力大增,运动障碍基本纠正:
a,治前,下蹲时头胸前倾,屁股蹶起。治280天,下蹲时手臂前伸作平衡,头胸能挺起,屁股能沉下。治300天,不前伸手臂作平衡,能挺起头胸沉下屁股。因弓形足未明显改善,不能充分蹲下。
b,治前,右腿不能单独站立。治120天,能右腿站立,使左腿抬起向前踢。治280天,右腿能比较稳定地站立,抬提左腿。治330天,右腿站立的支撑力、耐力接近左腿。
c,治前,因右腿不能单独站立,无法发现左腿抬起病状。治120天,右腿站立,左腿抬起落下,膝关节内拐,小腿外斜。治280天,左腿这一病态纠正。
d,治前,右腿不能单独跳起,治20天右腿能连续蹦跳2~7次,治200天能连续蹦跳10m。治280天能连续蹦跳12m。治330天蹦跳能力接近左腿。
e,治前,左腿跳起落下,左脚跟不能一次落地站稳,颤跳一下才能落地站稳。治280天,左腿跳起,脚跟能1次落地,但左脚仍向外斜,不能端直落放。治330天,左腿跳起落下,脚能端直落地,姿势恢复正常。
f,治前,脊柱强直,右侧腰、臀、腿部肌肉明显萎缩,走路跑步右腿抬不起,迈不开步子,身体左前右后偏斜,右小腿外斜拖后,右脚踏地无声,跛行。治190天脊柱变软,右腿肌肉筋腱松解灵活。治200天,一般走路看不出跛,大步走右脚踏地声小,有点跛。跑步,右腿速度慢,踏地着力声音小,身体仍然左前右后偏斜,跛行。治280天,快步走,自然稳健有力,不跛。跑步身躯端直,两脚踏地声接近,微微显
跛。治330天,四肢支撑力大增,躯体协调灵活;仰卧,能用手脚撑起身体,躯体如弓,头顶地倒立,还能轻松地边吹口哨边旋转身体。
④眼球高频颤动减轻,视力微进
治前,眼球高频颤动。左眼视力不足0.1,右眼无视力,看书时要把字放在左眼近前,上学上街上公园必须大人领着。2004年12月24日超声切面显像检查:“右巩膜后粘,右晶体混浊,右玻璃体混浊,右视网膜脱离(近完全),左玻璃体混浊,左球后壁粗糙未见明显RD光带,双屈光不正,右眼球萎缩(?)。”
治90天,能独自上学、乘公交车、逛街、逛公园。治140天,眼球高频颤动减轻,爱趴商店玻璃柜外向里看。看书距离姿势无明显变化,未复查视力。
2010年3月7日检查:右眼仍无视力,左眼视力升至0.1~0.2,黄斑变性区出现发育迹象。2010年4月18日独自到诊所玩,精神体质都有进步,坐小汽车陪病友到植物园玩,能随时给病友的妈妈指路,病友的妈妈看到他思维、记忆、反应问题的综合能力大有进步,很高兴,带他到自己家里玩。
按:艾某视力微弱上升,智力、思维意识、胆量、肌力综合素质大为提高,正继续上学,将来自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例4 轻度脑瘫、弱视
牛某:女,4岁8个月,2007年9月15日初诊。家长介绍:1岁半走路不稳诊为脑瘫,曾在宝鸡、西安多处治疗、吃药。一直饭量小,早晨不吃饭。2004年6月18日磁共振诊断:“胼胝体体部可见部分缺如,左侧侧脑室增大,体部增宽,左侧半卵圆中心及顶叶见白质内有多处形态不规则片状灰质信号,部分突入左侧脑室;横断位第九层面,左侧脑室中央旁侧基底节区见小片状长T1长T2脑软化灶,信号与脑脊液相似,两侧大脑半球可见白质范围缩小,皮质范围相对扩大……印象:脑发育异常,左侧脑室扩大…考虑:1,胼胝体部分发育不全。2,灰质异位。3,脑裂畸形不排除。”
查视:不与小朋友玩,谁动她,她都哭。两眼视力均0.4。右手软弱,拇指内勾,2~5指屈曲,拿不住东西。穿鞋脱鞋只用左手。大小便需大人给脱提裤子。右膝向内拐,不能伸展,右腿不能单独站立、蹦跳,走路右腿向外甩,右脚向内拐,跑步右腿飘浮。手脚爬行,右手屈曲缓慢无力,右脚飘浮无力,爬1~2步即摔倒。俯爬,右臂右腿不会向前抬迈,用身体向前拖挪。
治则:补益脏腑之气,醒脑明目,活血化瘀,强筋壮骨。治法:运气点按能调动脏腑机能的穴位,点按头足穴,配合训练,1天2次。按摩1月后,间歇配艾灸、温针灸。
效果:治8天,右腿能单独蹦跳。治10天,饭量大增,早晨吃1个鸡蛋,喝1包奶,中途还吃5个小包子。治30天,右手拇指能自主屈伸,会学用手指表示1~10,能捏笔写画。治60天,右手表示1~10有点象模象样,会照着写1~10,画毛毛虫、太阳、月亮。手脚爬行,右腿不向外飘甩,但还向外拐斜。右腿能站立,还站不稳。2007年11月22日检查:右眼视力升至0.6,左眼视力升至1.0。
治90天,右手能基本正确地表示1~10十个数,能想着写1~10、画太阳、月亮、毛毛虫、白兔,比先前写的画的好。右手拿筷子能夹住花生米、青豆、花椒,但手腕不能翻转,吃着困难,拿勺子吃更困难。右腿站立,左腿能前伸抬起。右手能帮助左手提裤子,独自上厕所。
治120天,右手拿筷子夹花生,向嘴里送时,手能翻转,吃的容易些;左手辅助,右手能端茶杯喝水;写1~10写得象样了!右腿蹦跳已较稳定,脚向内歪减轻。在大人保护帮助下,能上、下按摩床。
治150天,右手能独自端玻璃杯喝水,不能端一次性杯子喝水。右手拿勺子挖花生米、拿筷子夹花生米,往嘴里送时能翻转手腕,随意送到嘴里。手脚爬,右手充分展开,右脚基本放平。能手脚着地,平稳地学青蛙蹦跳。
治250天,大人固定右手腕,能自主翘屈摆动旋转右手。右手能自如地表示1~10十个数,能端一次性水杯喝水。右手拿1.75kg半哑铃,能连续提单3次,接着双手提单3次,双手5次从地上提起2.1kg哑铃。右手能配合左手穿袜穿鞋。走路跑步身体端直不扭。2008年12月21日停止治疗,共治260天。
2009年9月检查:左眼视力1.0+2,右眼视力0.8+2。
2009年10月31日父母带她咨询训练方法时检查:右手握3斤半哑铃,连续直臂高举5次、曲肘高举5次、前后抡各5次、伸臂曲肘内收5次,不感、觉累;左手前后抡3斤半哑铃作对比,明显不如右手。右手写“大小牛太人民影淑水驴”等字,比左手写得顺手、合乎笔顺。右腿能不连续的跳起高蹦,走路、跑步基本看不出跛瘸。(有对照录象)
2010年1月14日检查:两眼视力都升至1.2,达正常水平。
按:牛某智力本来就好,视力恢复正常,右侧肢体功能也恢复得很好,将来会成为能力很强的自立者。
例5 冲度脑脊髓瘫痪、全身痉挛僵硬、锁骨以下知觉迟钝
赵某:男,24岁,2000年1月22日初诊。自述:1997年开车翻入山谷摔伤,昏迷不醒,医院抢救后,转西安、上海手术和康复治疗。仍经常腹肌抽搐,肚子里抽痛,全身出汗,肚子一痛必须大便,迟一会就拉在裤子里。大便干,3天1次。尿少尿频,想尿必须立即尿,迟一会就尿裤子,夜里尿床。由明处向暗处走,视力模糊不清,天将黑时加重。
1997年6月19日颅脑磁共振检查:“硬膜下积液。筛窦、蝶窦积液。”7月5日颈胸腰椎磁共振检查:“颈7椎体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相应平面颈髓损伤软化。”“胸3椎体压缩性骨折,伴胸3椎体轻度后突,压迫相应平面胸髓。”
查视:用毫针划,锁骨以下皮肤,不知道有针划。右手如鸡爪,握力差;左手正常,握力稍差。腹肌硬板状。下肢痉挛,内收肌硬如钢棍;足内翻,踝关节僵硬。站立,其爸架扶左臂,右手拄拐杖,脚尖着地,两膝屈曲并拢;头胸前倾,挪步极困难,剪刀步。脖颈躯干僵硬。仰卧,头颈下垫3个枕头,否则脖颈抽痛难忍;两膝屈曲紧贴,两个人用力扒,才能扒开一点点。俯卧,胸下必须垫厚枕头,否则不能俯卧;同时小腿垫枕头,不然,腿和脚趾抽痛。
治则:补益肝肾,醒脑明目,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治法:运气点按能调节脏腑机能的穴位,手法按摩牵引垂吊颈椎,点按头足穴。配拔火罐、温针灸。
效果:治6天,仰卧,可去掉高枕。站立,两膝自主分出缝隙。治12天,尿频减轻。治14天,站立,能自主移开右腿,两膝间距8.5cm,能艰难交替迈步。治20天,大便隔日1次,剪刀步纠正。父扶其自行车后座,他自己扶车把坐上车座,用脚尖踩脚蹬,能踏转半圈,再靠惯性回半圈地骑车训练。治30天,能拄单拐走10m。其父扶自行车后座,他能骑行百米。
治60天,仰卧伸腿,左膝能伸展,脚不内翻,脚
间距50cm。站立,两膝间距15cm,脚间距30cm。锁骨以下皮肤,绝大部分恢复正常知觉;膝髌以下内侧皮肤还不知道有东西划;髂前上棘与膝髌之间的皮肤知道有东西划过,但感觉是“木”的。由明处向暗处走,视物模糊不清已经纠正。
治70天,拄单拐能走30m;治85天,能走50m。髂前上嵴与膝髌之间的皮肤,知觉恢复正常。胫骨内侧皮肤的知觉仍是“木”的。改骑三轮车锻炼,其父扶三轮车,他自己上三轮车后,父亲只在车后跟着看护,他独自骑行锻炼。5月24日停止治疗,共按摩90天,基本生活自理。其父按我教的方法在家给他按摩1年多,自己拄小拐走、骑三轮车锻炼。2006年能骑摩托。2007年结婚,2008年喜得女儿。2009年驾驶三轮摩托载家人出行。
按:初诊时,患者和家长反复强调,颈椎骨折,医院医生不准在颈部按摩。我说:必须在颈部按摩,这是各家理论和技术的不同。事实让他们看到没有副作用,并很快见效,就放心了。
例6 中度脑瘫、膝后弓、弱智、不会说话、不与人交流、不会寻食吃
邓某:男,3岁2个月,2005年11月30日初诊。其母介绍:足月顺产。2005年5月19日医科大一附院头颅CT扫描:“…两侧脑室间距增宽,三脑室扩大上移,第5脑室可见显示…意见:上述改变多考虑胼胝体发育不全。”其后,到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作心理引导教育和矫形训练。
查视:眼睛无神呆滞,漠然面对周围的人、事、物。只会无意识喊爸、妈。会吃,但不会取食吃,舀一勺饭给他,吃一口就扔掉勺子;剥好的水果放他手里,吃掉没攥在手里的,扔掉攥在手里的;食物放在桌子上不知道拿吃。全身肌肉松软,按之如按棉花包;脚弓塌陷,穿不住鞋;手不会拿东西,臂不会屈曲抬举,腿不会屈伸踢蹬,但可随意被动旋转,脚能挪放头顶;膝关节后弓。双腿穿全腿矫正鞋,能站住,但站不稳;艰难行走时,头胸前倾,两臂向后翘,屁股向后蹶,腰臀扭摆。不知道大小便,常拉在裤子里,大小便时必须大人抱着。胸骨肋软骨畸形,桶状胸。非常胆小。
治则:补益脏腑之气,醒脑开窍,活血化瘀,强筋壮骨。治法:运气点按能调动脏腑机能的穴位,点按头足穴,配合训练。1天2次。不针刺,不艾灸。
效果:治45天,喊妈妈显出情感意识,能学个别训练动作,会与人亲抱、拍手欢笑、摆手再见;大人引导下,会将给他的果皮、废纸丢放垃圾桶里,有时有寻要水果吃的趋向。踢腿蹬脚、推拳拉手有点力;行走手臂放身旁,躯干接近直立,扭屁股明显减轻,膝后弓明显纠正,出现弧形脚心;能独自费力地蹲下站起、弯腰拾物。胆子大了,敢拿布猴;大人高高举起他,也不害怕。
治70天,与人交流、喊叫、玩耍,有时显出点意识。要大小便时,知道到妈妈身边连续发吭吭声,会站着小便,妈妈托扶他腰部,能蹲着大便。很少拉裤子里了。按压腰臀四肢,手下有了肌肉感;扳腰腿,出现弱反抗;脚踢蹬、手抓拉比先前有力些,能接、传气排球。出现脚弓,穿鞋不再掉脱。胸廓畸形基本纠正。
治100天,喊他的名字能回答“唉”,连叫连答。能学说:伯伯、啊哈、亨亨、爷爷、嗨嗨、买买、改改、戛戛等13个不同的音。喜欢让妈妈拉他上下楼梯玩。
治110天,会主动捏花生米吃。能有意识的接、抛气排球,睡醒会叫“妈妈”!蹲下、站起比先前容易,大便时能自己蹲住,但不会脱提裤子。
治120天,能主动翻看识字看图卡、找小病友玩。行走,撞到物体欲摔倒,会扶住物体使自己站稳不倒。2006年7月18日停治,共治135天。(有对照录像)
篇6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护理;康复;指导
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致残率高,急性期过后,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从而需要漫长的康复治疗过程。笔者对收治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出院后定期随访及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降低了致残率,增加了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不仅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也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6年7月~2008年7月共收治老年脑血管病患者99例,其中男58例,女41例,年龄61~85岁,平均69岁。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板报教育:在病区走廊墙上,针对脑血管病的知识,用一些图文并茂的资料,制作健康宣传板。
2.2 口头讲解: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解有关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纠正患者对脑中风的偏见,让他们勇敢的面对疾病,并有信心战胜它。
3 疾病中后期护理及康复指导
3.1 并发症的护理:由于长期卧床,机体因运动、感觉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及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便秘、尿路感染等。因此必须加强基础护理,每2小时更换1次,按摩受压部位及骨窿突处。保持床铺整洁、干燥。翻身时避免拖、拉推,以免损伤皮肤。定时叩背,清醒患者教会患者深呼吸运动,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在给患者翻身时应进行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嘱患者多吃高纤维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减少便秘的发生。另外由于患者肢体感觉不良,应绝对禁止使用热水袋,以免烫伤[1]。
3.2 肢体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按这样一个程序:被动运动的顺序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幅度从小到大,15~20 min/次,2次/d,随着肌力的恢复由被动辅助主运动主运动。被动运动需要家属帮助训练,每次训练前先按摩患侧肢体10 min,训练方法:肩关节屈伸,内外展,内外旋,直臂上举前伸。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的屈伸外展,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内外旋,内外转屈伸。踝关节活动,并注意防止足内翻。通过按摩疗可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及营养供应,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协助和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使肌力均衡性及协调性功能得到改善,并可增加肌力,改善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松解关节及减少与其周围组织的粘连,从而促进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待主动运动恢复后帮助患者下床活动。进行坐、站、走的主动运动和手的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坐位平衡训练:①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叉侧移等;②坐位练习:先取30°~40°位,每2~3天增加10°,每天持续5~10 min,达到能维持90°,持续30 min后就可训练坐位耐力,轻型患者可免去耐力训练,训练前后注意观察患者反应,测脉搏,必要时观察血压,防止意外,训练半卧位时宜同时保护不因上肢软瘫再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将患肢前臂以三角巾吊于颈部,坐位时,双上肢置于平台或床前移动餐桌上,以后再进入坐位平衡训练,既在坐稳后由两侧或前后交替推动患者,训练调整平衡,不使倒下,此时即具有躯干平衡能力;③锻炼站立和步行:最初由人搀扶,练习跨步动作,让患者体会跨步的感觉及保持平衡,逐步达到能自己行走,随着病情的好转进行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及医疗由于患者肢体活动不灵便及记忆力减退,必须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意外,如地面要平坦、防滑,防止摔倒,避免患者单独外出以免迷路等。
3.3 合理膳食、生活作息规律:要创造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利于患者集中精力进食,勿催促和强迫进食。因康复训练患者消耗较多的能量,除各种特殊饮食(如糖尿病饮食、尿毒症饮食)以外,还应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多食水果、蔬菜,这样既有利于消化又可预防大便干燥,保证足够水分的摄入。同时嘱患者用健肢自己进食,使患者意识到自己已独立了。要制订作息时间表,生活有规律,如每天要定时、定量参加功能恢复的锻炼并避免劳累。保证充分的睡眠,如有睡眠障碍可给予物理疗法治疗。
3.4 创造轻松的语言训练环境:由于语言障碍,患者有自悲心理,说话时总是怕别人听不懂,往往意识的加以纠正和克服,这样一来适得其反,情绪紧张,更加重了语言障碍。这时,家庭成员就要有耐心的去听,使患者的精神放松,并从多方面了解患者,以尽快了解患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切忌流露出嘲笑和不耐烦的表情,充分利用残存的语言能力,注意患者的发音,语言清晰度、节奏的训练,采用语言集中三和一词多用法,从日常用语开始,利用一切机会,由简入繁反复练习,逐步提高语言能力。通过肢体、语言训练,有助于建立脑的侧支循环,改善脑的供氧状态,促进脑部活动,并可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和肌肉的舒缩剌激,改善血液调节功能和稀释血液,改善血流变学状态,减少复发机会,还可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收到标本兼顾,相得益彰之效[2]。
总之,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防治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废用综合征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同时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各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照料。帮助患者减轻因疾病导致的身体和心理创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自我形象、减少致残率。
4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2-0123-02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现象加剧,脑梗死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有资料显示,作为人类三大危急重症之一,脑梗死经急性期治疗后患者临床病情多可稳定并度过危险期,约30%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会合并出现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等后遗症、复发率高。目前,临床针对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尚无统一方法,主要治疗原则以防止脑梗死复发、改善临床症状为主,但实际治疗中的方法各不相同且疗效千差万别[1-3]。本次研究对8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近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有明确的脑梗死病史,经MRI、CT等影像学资料可确诊;②经系统的脑梗死治疗后,脑梗死后遗症病程1年以上;③生命体征平稳;④患者同意并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意识障碍,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障碍。将患者按照盲选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龄(74.2±2.4)岁,平均病程(2.2±0.5)年,其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18例,腔隙性脑梗死11例,大面积脑梗死6例,脑干性脑梗死6例。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70.6±4.3)岁,平均病程(1.9±0.6)年,其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12例,腔隙性脑梗死9例,大面积脑梗死7例,脑干性脑梗死13例。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脑梗死基础治疗(如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改善患者脑组织血液循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①环境护理:保持病房舒适清洁,空气清新;②排便护理:对便秘、尿潴留及大小便失禁者进行相应处理;③皮肤护理:每2h翻身一次,按摩受压部位,以防出现皮肤感染、皮肤完整性受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患肢运动及语言康复护理等措施。两组均给予护理3个月。
1.2.1 心理护理 脑梗死后遗症病情、肢体功能的康复较为缓慢,个人自理能力受影响,患者极易产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甚至放弃治疗等消极态度,不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不利于患者康复。护士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从不同角度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脑梗死后遗症通过正确治疗,肢体功能是可以逐渐恢复的,并列举实际好转的例子,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部分脑梗死后遗语言障碍而不能有效语言表达的患者,护士仔细观察患者眼神、表情,准确分析患者想表达出来的意思、心理,在护理工作中帮助患者排忧解难,最大程度让患者感受到被他人尊重、理解、爱护和关心,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其心理健康。
1.2.2 肢体运动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因运动神经通路损伤的部位不同,表现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肢体瘫痪,护理中针对个体差异、肢体瘫痪者的康复需求而制定适用于个体的不同康复方案,内容如下:①护理:护士指导并帮助患者以健侧手、下肢分别带动其患侧手、下肢进行活动,以改善患者脑梗死遗留关节的活动范围,促进患者提高对自我身体的控制能力;护士嘱患者在进行自身患肢关节被动活动时,防止患者用力过猛、活动速度过快、幅度过大而造成患侧关节损伤;在保证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患侧下肢处于屈曲位的前提下保持其自身感受最合适的。②电疗护理:借助理疗方法指导并帮助患者开展康复训练,适当使用功能性电刺激,不仅能有效预防患肢肌肉萎缩,还能一定程度上维持患肢关节活动度并促进有效形成正常运动模式。③中医护理:以中医针灸疗法取患者患侧合谷、悬钟、曲池、足三里、肩k等穴位(临床合并口眼歪斜症状表现的患者另外加入人中、伏兔、地仓、太冲、阳白等穴[1])中的5~9个穴位施灸;而虚寒证者施灸时加电针进行刺激(由轻渐重)或艾灸交替。
1.2.3 语言康复护理 脑梗死后患者大多存在语言中枢受损,表现出伴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语言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尊重理解患者,以适当奖励的方法鼓励患者。对于能够理解他人话语的运动性失语患者,指导患者从最基本的字的训练,进而过渡到词、句能力的训练方法,具体如识字说字、看图描述、识物说词、复述长短句等;对部分尚有说话能力但不能理解他人话语的感觉性失语言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视觉、肢体与语言的综合训练,如穿衣服时教导患者说“穿衣”、做洗脸动作时指导患者说“洗脸”;对能识别具体物品但无法准确描述物品名称的命名性失语患者,采取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实物入手的逐步训练方法。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评估[4]: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②以简式Fugl-Meyer[5]对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积分法评估;③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语言恢复正常,生活基本自理;有效:临床症状好所好转,语言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勉强自理;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x[TX-*3]±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运动功能恢复比较 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3 讨论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虽脱离生命危险,但极大部分患者遗留偏瘫失语、记忆力障碍、肌力下降等造成生活不能自理,自我价值难以实现使其易产生消极心理。有研究表明,心理障碍是住院脑血管意外患者常见疾病,患病人数约58%,绝大部分患者合并有抑郁、焦虑的心境状况改变,显著影响其预后[6]。另外,有研究认为脑梗死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产生机制上可能存在共同的生物学基础并彼此影响[8]。本次研究不仅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还对患者的肢体、言语功能恢复实施康复训练。康复护理是根据康复医学神经功能重组原理[9],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行早期、科学、全面、早期[7]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在确保患者血压、体温、呼吸及心率保持稳定,在其脑梗死后第3天[2]就可实施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实施越早越有利于恢复患者脑功能、降低并发症,有效奠定患者后期治疗中的生活质量基础。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利用SAS、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通过有效地康复训练、积极的护患沟通,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还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理状况。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缓解患者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窈.52例脑梗死后遗症老年患者康复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3,7(19):123-124.
[2]杨洁.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3):80-81.
[3]黎华,李雨峰.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C].武汉: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2012:245-255.
[4]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36.
[5] Fugl- Meyer AR, Jaasko L, Leyman I, et al. The post-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J]. Scand J Rehabil Med,1975,(7):13-31.
[6]邓素玲,刘连娣.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 5(7) : 34-35.
[7]张荷,刘君,刘敏.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326-327.
[8]张荷,郑冬图,胡海燕.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94-96.
篇8
关键词:脑卒中;意识障碍;康复训练;格拉斯哥评分
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应尽早促进意识恢复。康复训练在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康复中已有证明[1],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促醒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发病48h内,格拉斯哥评分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脑梗塞、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平稳后48h,开始早期康复促醒训练,每天2次,每10天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1.2.1 康复促醒训练方法
1.2.1.1 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2]①把患者视为清醒者对待,在整个医疗护理活动中,均呼唤病人的姓名,并用鼓励、询问的语言与病人主动交谈;②充分调动家属或陪护参与,指导家属或陪护对病人谈及其熟悉的人和事、感兴趣的话题等,每天至少2次,每次15~30min;③给患者佩戴音质良好的耳机播放音乐,音量控制在40分贝左右,每天2次,每次15~30min。
1.2.1.2 良肢位摆放及被动翻身拍背训练每2h翻身拍背变换1次,由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时禁止牵拉上肢, 防止因过度牵拉造成肩带损伤, 加重肩关节半脱位。
1.2.1.3 小脑顶核刺激辅助治疗采用KJ3000A1型脑循环治疗仪(徐州市科健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本组病人采用模式3 ,强度45 %~110 %(以患者对电刺激敏感程度和耐受性为度) 、频率120 %~190 % ,时间30 min ,2 次/ d 。10d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1.2.1.4 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从近端到远端,每次45min,2次/d,以预防关节挛缩和变形。具体做法是:患者取仰卧位,给予被动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做肩关节活动时扶助肘、指关节保持伸直位,掌心朝上,活动时避免暴力,肩关节前屈超过90o应伴外旋,同时从肘部使力往肩关节稍微挤压,防止活动时损伤关节周围软组织,引起疼痛或僵硬肩
1.2.1.5 早期负重训练①下肢负重训练。利用电动起立床和站立架被动负重 。首先给患者在电动起立床上固定双脚站立,逐渐调高起立角度,注意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观察面色,防止性低血压,时间为20~40min;能在电动起立床站立90o且无性低血压者,可转到站立架用双脚站立,帮助病人把重心偏向患侧,然后慢慢过渡到单脚站立;单脚站立是依靠站立架用患腿站立,健腿用小凳托起;每次45~60min,2次/d。②脊柱负重训练。扶患者在治疗床取端坐位,患者双膝摆放端正,双手平放膝上,双足踏地,训练者跪立于患者身后,双手扶住其双肩内侧,手掌给脊柱匀速加压施力,施加适当的压力后放松,如此反复,每天2次,每次20~30min;或取端坐位,用自制的背心式布袋(前后均有口袋),口袋里装砂袋,给患者背上,使脊柱持续负重,每次负重约10~15Kg,每次20~30分钟,2次/d。
1.2.1.6 其他综合训练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出现好转时, 要及时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负重训练和减重步态训练, 训练方案应针对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领域, 结合听觉、视觉刺激, 训练患者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感觉与知觉能力, 从简到难进行个性化、针对性训练。
1.2.2 疗效评估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10d,20d 进行格拉斯哥评分,格拉斯哥评分≥14分为意识障碍改善(清醒),分别统计两组清醒的患者例数。
1.2.3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前,治疗10d,治疗20d时意识障碍的格拉斯哥评分,并计算两组患者于治疗后10d,20d时的意识障碍好转率。
1.2.4 统计学分析由第一作者应用SPSS13.0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两组患者共11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0d,20d疗效评估结果表明:①治疗10天后,康复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17,P
X2=4.17,4.67,P
结果表明:治疗10d,20d 时比较两组患者意识障碍的改善情况,康复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卒中意识障碍在临床并不少见,无论是缺血性病灶还是出血性病灶,或是由此引发的脑水肿,对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均可导致意识障碍,而有否意识障碍决定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使这类患者尽快苏醒,早日恢复健康,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对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促醒的干预治疗窗已主张前移至重症监护阶段[3]。
康复理论认为, 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突触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的运动,使其突触链处于受抑制的多阈值状态 [4]。其促醒干预机制可能为:①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是利用声乐、光电以及各种感觉刺激等,使处于抑制的神经细胞解除抑制, 使兴奋性低的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强, 使大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解除抑制、恢复功能, 从而使大脑半球与外界产生应答, 加快醒觉和促进意识恢复[5]。②小脑顶核刺激辅助治疗,是利用小脑顶核受刺激后,通过脑干网状结构和纹状体影响到大脑皮质的血管舒张中枢,引起脑血管扩张,增加大脑皮层的血流量,有助于改善患者颅脑血液循环;同时,电刺激小脑顶核能促进乙酰胆碱能递质释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减少钙内流等方式,增加神经元对缺血损伤的耐受性,具有神经保护作用[6]。③良肢位摆放、被动翻身拍背训练以及被动关节活动训练,能防止关节和肌肉的萎缩,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输入的作用。④早期负重训练可激发智力的机灵性,使病人得到认知的刺激[7]。下肢负重是重获控制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可以使患者重获垂直方向的感觉,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控,改善立位平衡,克服性低血压[8],为日后患者恢复行走能力打下基础;脊柱负重,刺激脊柱的压力感受器,使患者反射性的与挤压、负重的力量对抗,腰臀部的肌群收缩,以增加腰臀部的肌力控制,并能使患者感觉到空间的位置、姿势、运动变化,促进骨盆的控制及坐位平衡恢复。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对于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应早期进行系统有效的促醒治疗,在其生命体征稳定后,应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尽早配合康复训练,发挥协同作用;注意积极促醒与防治功能障碍并重,在促醒的同时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有利于醒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防止废用综合症,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宁华,黄永禧,黄真,主译.脑卒中康复―优化运动技巧的练习与训练指南[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
2葛海娇,蓝醒琼,周振苇,等.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3):6
3江基尧,高国一.颅脑损伤性昏迷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14(2):50
4袁丽娟.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促醒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08,9(7):122
5张丽华.早期促醒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77
6刘运娣,何华英,王芸,等.小脑顶核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9,1(24):44
篇9
关键词:多声部听觉训练 视唱练耳 数字化教学
视唱练耳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音乐理论家圭多在意大利开设了歌唱训练, 被后人认为是视唱练耳的雏形。18世纪以来,意大利和法国出版了许多视唱练耳的教材,视唱练耳进而成为一门训练读谱和唱谱能力的音乐基础课程。视唱练耳在法语中写作“solfège”,被解释为“用于训练听觉和音乐素质的教学”。①由此可见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而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将会影响到其他各相关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是伴随着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的步伐而同步发展起来的。学生进入艺术院校后,要想成为各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无论是在专业训练的精度和广度上,还是在艺术表现的深度以及全面的艺术修养上仍有较大的距离,而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正是弥补上述缺陷的一条捷径。
多声部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程中听觉训练的高级阶段,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音与音组的听记,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的听记,单声部旋律的听记等听觉训练的基础课程,并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记忆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力等相关能力后,方可进行多声部听觉的技术训练。
一、二声部旋律听觉训练
音乐是立体的,它既有横向的连续性进行,也有作为纵向组合的多声部织体,并在时间的维度上不间断地延伸、发展。西方哲人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它呈现出对比、统一、和谐、均衡等美学法则,它自身就展现出一种自足的形式美。二声部旋律听记使音乐变得多彩而活跃起来,二声部旋律听记分和声性二声部与复调性二声部的旋律听记。
1.和声性二声部旋律听记
和声性二声部旋律听记训练,是以和声音程的基础训练作为前置条件的,有了对大小二度、三度、六度、七度以及纯四、五、八度和声音程的听记基础,和声性二声部旋律听觉的训练将会顺利进行。首先要学生明确单行谱与大谱表中音符的符干与休止符的记谱法,在单行谱中记写两个声部时,上声部音符的符干朝上,下声部符干朝下;在高低音谱表(大谱表)中是同理的;当遇到两个声部进行到同一个音时,则两声部共用这个音符,符干上下写。(谱例1)
和声性二声部旋律的听记是二声部听记的基础,这类练习最重要的是各类音程的连接。在此之前学习的和声音程都是单个的孤立音程,而现在不仅要听单个音程的音响,更重要的是倾听它们在连接过程中形成的连续出现的声音的进行趋势。听记时要抓住各个音程在行进过程中的度数变化,并认真分辨出顺序出现的各类音程的不同音色。
训练时可以从大小三、大小六度音程入手,这类音程音响效果比较协和,无论唱听都较容易掌握。(谱例2)
然后再加入纯四、五、八度音程,最后再掺入不协和的大小二、大小七度音程进行综合听辨。(谱例3)
为了进一步掌握二声部听觉练习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本班情况提出听记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供学生参考。如可以用分组练习法,即同桌同学分成上下两个声部进行分声部演唱;也可以用弹奏练习法,即有钢琴基础的同学分声部弹奏,手弹一个声部,嘴唱另一个声部,然后两声部互换;还可以用乐器结合法,即请演奏独奏乐器的同学两人组成一组,演奏上声部或下声部同时进行的旋律,倾听合奏的音响效果,并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这些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领。
2.复调性二声部旋律听记
复调性二声部旋律听记相对复杂一些,它的两个旋律以藤蔓式的横向线条紧密配合出现,营造出更加立体化的音响效果,两条旋律相结合时产生的音程以及它们的序进体现了一定的和声语言。(谱例4)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复调性二声部中的两个旋律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旋律按照对位法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应适时地进行一些理论的讲解,如复调二声部又分为对比式复调和模仿式复调两种基本类型,两种类型的听记都要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通常听记的复调性二声部旋律都不是很长,音程运用的一般规律也是以协和音程为主,在听觉训练过程中,要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住总体的调性。有了这些听记的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实践听记复调性二声部旋律时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针对学生情况,训练初期的和声性二声部旋律听记时,应有目的地自编一些音程的连接。当自编的和声性二声部比较巩固时,可以采用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编写的《二声部视唱教程》。复调性二声部旋律听记可以选用巴赫作品为主线,再加入其他作品作为辅助练习。
二、三声部和声听觉训练
1.密集排列式和弦连接
三声部和声听觉训练是建立在三和弦训练的基础之上的,是朝着四声部训练又迈进的一步,也是确立多声部听觉思维的基础与关键。一般情况下,在二声部旋律听记训练成熟后,学生的内心已建立起了对两个声部的和声音响效果的感知能力,就可以进行密集排列式和弦连接的训练了。
在训练初期,教师要反复强调熟练掌握三和弦的性质以及结构的重要意义。对于性质记忆,可采用将每种三和弦的色彩与心理感受紧密联系的方法,如感知大三、大六、大四六和弦音色明亮,小三、小六、小四六和弦则音色暗淡,增三和弦的音响扩张、音色过于鲜艳,减三和弦的音响收缩、音色更加灰暗等特点。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各类和弦结构进行反复记忆直至书写熟练为止。三声部和声音响比二声部和声音响更加丰富和完整,训练中期则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和声基础,能分辨出典型的和弦序进式。三和弦的连续序进通常按照一定的和声进展逻辑进行,这个逻辑的和声功能表现为从稳定到不稳定再回到稳定的倾向(T-S-D-T);训练后期,教师尝试在以上的功能进行中再加入三类七和弦,一般是SII7、D7、DVII7以及它们的转位,这样便构成完整的以三和弦为主的和弦连接。(谱例5)
2.开放排列式和弦连接
除了密集排列形成的和弦连接以外,还可以将三和弦以开放排列的形式进行练习,目的是为了熟悉三和弦或七和弦开放排列后的音响色彩。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低音,此音具有揭示和弦功能的作用。有了它再听出旋律音,最后填写内声部,这样,根据和弦的性质即可以判断出正确的和弦排列。这种练习可以为顺利进入和声性四声部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
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是听音训练的一个难点,是视唱练耳听觉训练的高级阶段。和声成为多声部音乐各声部间互相结合和联系的纽带,它从纵向方面把各声部中的音按一定规律组成和弦,又从横向方面把各个和弦按一定规律联系起来构成和声进行,从而使多声部音乐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因此,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也是纵向听觉与横向听觉的综合体现。
四声部书写用大谱表,每个声部的名称由高到底依次为高音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低音声部(也叫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男低音声部,或称两个外声部与两个内声部)。四个声部的作用也各不相同:高音部是主要旋律,低音部揭示和声功能,两个内声部充实和声并使之丰满。(谱例6)
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构写四声部和声,包括四个声部记谱的正确书写规则、重复音原则、构写和弦的两个排列法和三种旋律位置,即用开放与密集排列法写出根音、三音、五音的旋律位置。以下谱例是C大调中主、下属、属三个正三和弦,用两种排列法以及三种旋律位置构成的四声部和声排列。(谱例7)
接着,要求学生按照以上写法,在二十四个大小调中进行构写练习,书写熟练后,再带领学生进行模唱与构唱练习。实际教学中可以分组进行,每四人一组,四个声部练熟后还可以互相调换声部。此外,教师要布置弹奏四声部和声进行的作业,使学生对于主、属、下属三个正三和弦的和声排列的音响能有较清楚的认知,做到判断和声功能与听觉同步进行。这样,当熟悉三个正三和弦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进入副三和弦的练习。
掌握这些和声基本技巧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四个声部的作用,以便在听写过程中分清主次并找到规律。经过这种写、唱、弹结合的反复训练,最后就可以练习听记完整的和声连接了。如可以试着先记出低音声部,确定功能;再从低音往上模唱和弦原型,确认和弦级数;然后记出高音声部;最后填写内声部。同时,训练中要求学生逐渐熟悉和声进行的功能走向,对每一种有代表性的和声进行要谙熟于心,还要在各个大小调中进行多次听觉训练。(谱例8)
在听记过程中要求学生戒除急躁心理,可以先听单个的和声功能,慢慢增加进入和声组,直到最后能够完整记下一条六至八小节的和声进行。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尽量采用和声听记训练同实际音乐作品紧密结合的方法,可按程度布置一些四声部的合唱曲目让学生练习,使其体验四个声部之间主与次、高与低、强与弱的区别,增强对音色的感知能力,把和声听觉训练渗透到实际音乐生活当中。
四、数字化技术在多声部听觉训练中的应用
在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教学过程中, 钢琴作为重要的载体承担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但它的缺点是音色单一,这种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模式的需求。中美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于2007年5月在北京举行,该艺术周的宗旨即“继承传统, 开拓创新”,会议特邀美国耶鲁大学教授Joan Panetti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金平博士、美国密苏里堪萨斯音乐学院教授Mary Jo Lorek博士以及美国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教授Reiko Fueting博士和戎纳博士进行了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考试系统研讨的讲座。由此看来,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达到资源和知识共享,是目前视唱练耳教学的变革趋势。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以电脑多媒体为核心的数字化辅助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教学中。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辅助听觉训练的教学模式,使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中国戏曲学院早在2003年就组建了电钢琴多媒体教室,在这个现代化视唱练耳课堂上,教师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所提供的大量音响信息,利用各类应用软件,使多声部听觉训练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课堂上不仅对音乐基本属性即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方面进行基本训练,还通过对实际音乐作品的深度视听分析使原有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院还利用提前制作好的多声部听觉练习,演示多声部作品和声音型从简单到复杂、和声功能从平稳到紧张再恢复平静的发展过程,以及和声织体逐渐变化后在听觉上产生的不同感受等,帮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多声部听觉训练。
在中国戏曲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教师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视唱练耳课作为院级重点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制作了各种电子课件,大量的中外多声部作品可供学生选择学习,学生只要上网轻轻一点,就可以轻松进行复习、预习,学习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五、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教学方法综述
对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是提高视唱练耳课教学质量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在中国戏曲学院视唱练耳课中,教师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
1.课堂讲授。在课堂上围绕多声部听觉训练技术要点的讲授是最基础和最根本的,课堂讲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专业有别、侧重不同的基本指导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有所取舍和侧重,既达到全面细致地掌握多声部听觉训练各个技能要素,又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掌握教学内容。
2.启发讨论。在视唱练耳课听觉训练的教学环节中,多年以来,多声部听觉训练不仅是令学生感到棘手的一个训练项目,也是令教师担忧的一个课题。为了改变这种畏难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多声部听觉训练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如旋律二声部听记方法探讨,又如以四声部合唱方式带动四声部听记训练,使学生通过讨论,克服心理上对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恐惧感,培养分析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互动教学。在学习多声部听觉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交流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要把自己常遇到的问题反映给教师,教师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这种互动式教学促使教师勤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
4.实践操作。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开展实践教学,可以缩短书本理论和实际听觉之间的距离。如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以及各类打谱软件,将教学用多声部听觉训练的谱例、学生书写的多声部听觉练习的习题直接投放到讲台的大屏幕上,并在上面进行修改、视听和比较,这样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和扩展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5.课外作业。课外学习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扩充知识广度的有效方式。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在网上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有目的的辅导。课外作业的安排强化了课堂学习效果,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要求,活跃了学习气氛,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
结语
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重要意义早已被国内外各种教学体系所认同。其中,多声部听觉训练又是听觉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视唱练耳教学中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是现代音乐教育目标中的重要内容。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写道:“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巧妙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因此,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最终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正确听出各个声部中音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切入点,使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音乐作品,使学生能不断深入地了解、感受音乐,直至能真正体会出音乐的美,最终达到提高个人音乐素质的目标。
注释:
①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720.
参考文献:
[1]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萨波奇・本采.旋律史[M].司徒幼文,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孙晓洁.视唱练耳中级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4]孙晓洁.视唱练耳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