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恢复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肩周炎恢复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肩周炎恢复方法

篇1

【关键词】

针灸;肩周炎;肩部功能锻炼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发生在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滑膜囊等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病变[1]。肩周炎主要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的人群,且女性多于男性,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尤其是患臂外展、外旋、后伸时受到明显限制,长期患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粘连,属祖国医学的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即属中医痹证范畴。该病的病因病机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致气血阻滞,经络受损,不通则痛。此病较为顽固,易反复,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一般患者多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或感受风寒湿邪史。临床治疗肩周炎的方法虽然较多,但中医针灸是其中很重要的康复方法,且对肩周炎有明显的临床治疗疗效, 现将笔者采用针灸治疗肩周炎26例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统计病例皆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共26例.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45~60岁;病程在2~12月不等;发病部位在右肩16例;左肩10例;按病因分类,风寒型5例,劳损型13例,继发型5例。外伤型3例,临床表现主要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出现内收、外展、后伸困难等症。

1.2 诊断依据 ①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年龄;②肩关节疼痛、隐痛、酸胀痛,甚至发生剧痛,夜间尤为严重;③上肢活动受到限制,影响上举、外展、内收、外旋、后伸等功能动作;④后期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⑤后期X线检查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①穴位选择双侧中平穴、绝骨穴透三阴交、阳陵泉透阴陵泉;②每次选择1~2组针刺,患侧与健侧不限。针刺后间隔8~10 min行针一次,采用平补平泻手法;③嘱患者作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

2.2 治疗结果

2.2.1 疗效评定标准 ①痊愈:肩关节周围疼痛消失,患肩周围无明显压痛点,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②明显好转:肩关节周围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明显增大,患肩周围压痛点消失;③好转:肩关节疼痛缓解,患肩活动受到限制,肩周压痛点减少;④无效:肩关节周围疼痛无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未增大,仍有肩周压痛点。

2.2.2 结果 26例全部有效。其中痊愈20例,占76.9%,显效4例,占16.1%,好转2例,占7%,总有效率100%。

3 功能锻炼

坚持适度的、持之以恒的、循序渐进的肩部功能锻炼是恢复患者肩部运动功能的辅助康复方法

3.1 爬墙锻炼 面朝着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慢慢向上爬动,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慢慢地回到原位,反复进行即可。

3.2 拉手 患者双手向后反背,用健侧手拉住患肢的腕部渐渐地向上抬拉。反复重复这一动作。

3.3 外旋锻炼 患者站立,背靠墙,双手握拳屈肘,做上臂外旋动作,尽量使拳背接近墙壁,反复进行,还要做甩手并甩手画圈。

3.4 摇膀子弓箭步 一只手叉腰,另一只手握空拳靠近腰部,做前后环转摇动,摇动幅度宜由小到大,以及由慢到快的动作。

3.5 随访 经治疗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或加重。

4 体会

肩周炎也叫漏肩风。漏的含意就是露的意思,是露肩当风,受到风寒湿邪而引起肩部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引病常常好发病于单侧肩部。发病年龄以50岁左右为多,故有五十肩之称[2]。

本病是临床常见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多发。多由风、寒、湿的外邪侵袭导致筋脉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阻滞,不通则痛。常因气血不足,年老体虚、正气下降或因肩部外伤、慢性劳损使局部气血瘀滞,复感风寒湿邪致使肩部气血凝涩,筋失儒养,经脉拘急引起。而针灸疗法符合中医阴阳整体学说、经络学说及西医的生理平衡学说原理,为远距离取穴。临床上经常采用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左,取之右;病在右,取之左的取穴方法。

笔者通过对治疗肩周炎的治疗观察,发现此取穴方法属足阳明胃经的线路,可与手阳明经相通,肩关节属阳明经循行部位,针感要求得气。针刺肩痛穴后可激发和调动人体内在抗病能力。调整脏腑及营卫气血,达到彻底根治此病,尽快恢复自身平衡,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同时嘱患者加强自身活动,加强功能锻炼,帮助气血运行,疼痛可随之减轻至消失,因此,治疗效果十分明显。本治疗方法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以选穴少、痛苦小、见效快,患者基本上可一针见效,针到病除,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结果。在治疗中除运用针灸外还可配合按摩、揉法加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用扳、拨伸、摇等方法使肩关节被动活动,以滑利关节、松解粘连、促使关节功能得到逐渐恢复。临床实践证明其见效快、病程短、疗效可靠,是治疗肩周炎的首选、最佳的治疗方法。

肩周炎是一可自行缓解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可能有反复,故应开展远期疗效观察,客观评估针灸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还应开展影响针灸疗效相关因素中有关主次地位及相互作用的研究,从而选择出最佳组合的治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篇2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694-01中图分类号:R 749.3文献标识码:B

肩周炎是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病程较长,治疗时间久,治疗时疼痛。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是近年来探讨的问题。2005年6月以来,我院采用臂丛阻滞痛点局部封闭60例,并与口服药物治疗的60例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男性43例,女性77例,年龄27~83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3年,临床表现为肩周疼痛,夜间为重,肩周多处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X线摄片排除肩关节结核、肿瘤。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60例,年龄27~81岁,男性19例,女性41例,病程7天~3年;对照组60例,年龄28~83岁,男性24例,女性36例,病程5天~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阻滞痛点封闭治疗,首先进行臂丛肌间沟入路阻滞,用0.8%利多卡因15 ml,曲安奈德20 mg,维生素B120.5 mg做臂丛阻滞,注药后6分钟,患者阻滞侧肩周围出现麻木,最后在肩周各痛点做局部封闭,每点部位注药1~3 ml,药物含量:0.8%利多卡因10 ml,曲安奈德20 mg,维生素B120.5 mg,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对照组予口服药物,治疗方法:复方氯唑沙宗片,每次2片,一日3次,尼美舒利颗粒,每次0.1 g,一日2次,连续服用20天为一疗程。两组患者都应用手法粘连松解术,方法:一手压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臂作前后摆动、外展、内旋、上举、后伸、幅度逐增大,根据患肩粘连轻重和肩部疼痛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度,每周1次。

3.疗效评定 治愈:疼痛症状消失、肩功能正常、能恢复工作。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肩功能活动较前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4.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治疗组一疗程的治愈率为85.0%,对照组一疗程的治愈率为5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无效率3.3%,对照组无效率28.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讨论

肩周炎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肩部疾病,常发生于40岁以后,女性多见,尤以右肩为甚。特点是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多无明显外伤史,以夜间痛为多,肩部活动范围逐渐受限。病理特征为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的活动,主要是外上举、外旋和内旋受限。在喙突、肩峰下、三角肌、结节间沟、肩胛骨外缘有明显压痛[1]。应用臂丛肌间沟入路阻滞及痛点封闭,并配合手法松解肩周组织粘连,可以达到无痛和肩部肌肉松驰,便于逐步松解粘连,增强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炎症介质及代谢产物的消散吸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恢复肌肉的活力[2]。曲安奈德是一种长效皮质激素,能有效地消除组织胺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抑制炎症浸润和渗出,消除细胞质的水肿;利多卡因阻滞神经纤维的传导,中断疼痛的持续性神经活动,松驰肌肉痉挛;维生素B12对神经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以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和营养神经,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三种药物合用进行痛点封闭,有营养神经、消除病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阻断疼痛的不良刺激,达到治疗目的[3]。本观察表明,臂丛肌间沟入路神经阻滞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优于口服药物治疗,操作

简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费建芬.重症肩周炎的综合治疗[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0(17):579.

[2]潘翠兰.肩周炎的综合治疗与康复训练[J].中国康复,2000,15:34.

[3]孙成华.实用疼痛治疗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148.

篇3

【摘要】对1例钙化性肌腱炎合并冻结肩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并节囊松解+钙化性肌腱炎清理术,术前、术后精心护理,疗效满意。提示关节镜手术配合康复护理是治疗钙化性肌腱炎合并冻结肩患者的最佳疗法。

【关键词】钙化性肌键炎;冻结肩;关节镜;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61-01

我院于2010年5月收治1例钙化性肌腱炎并冻结肩患者,在肩关节镜下行关节囊松解+钙化性肌腱炎清理术,术后经过精心护理,目前患者肩关节活动正常,效果良好,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常于肩部热敷,休息后缓解,人院前一周右肩关节疼痛加重,伴活动受限程度加重,曾于当地医院行贴膏药,拔火罐,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后以“右肩钙化性肌腱炎并冻结肩”收入院,体检:右肩部无明显肿胀,肩袖附着处(大小结节)压痛,肩关节前屈3°,后伸0°,内收0°,外展45°,行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肩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钙化性肌腱炎清理术”,术中患者取左侧卧位,患肢上臂悬吊牵引,术野常规消毒铺巾,于右肩峰内下方软点人路进镜,见关节囊滑膜充血,增厚,以施乐辉汽化电刀行肩袖间隙及前侧,后侧关节囊和腋囊松解[1],后去掉悬吊牵引,辅以手法松解[2],至肩关节前屈90°,外展120°后伸45°内收30°,然后改为肩峰下人路,见肩峰下滑囊形成,局部钙盐聚积,以电动刨削器清除肩峰下滑囊及钙化物后,镜检见肩袖完好,退出关节镜,冲洗,缝合,包扎,安返病房,嘱患者麻醉苏醒后即行肩关节被动抬高功能锻炼,2周后出院,出院时右肩部前屈60°,被动外展90°,内收15°,后伸30°,术后3个月随访,右肩部前屈90°,外展120°,内收30°,后伸45°。

2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因冻结肩人院,对首例肩关节镜手术恐惧,加之多年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感到焦急,担心疾病的预后,家属对此也不能理解,支持不够,对此,医护人员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倾听其主诉,适时给予解释和安慰,认真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让患者与家属参与术前讨论,让其了解关节镜下松解和推拿是目前对冻结肩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关节镜,对病变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使患者了解医护人员对此手术方案的重视程度,使之逐步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2.2 康复护理:康复计划的制订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早期仍需要使用吊带,肌间沟阻滞[3]可允许患者在术后早期就开始被动活动[4],随后鼓励进行主动和主动辅助的前屈和外旋训练。从6周后或者在疼痛消退后开使等长训练。

2.2.1 第一阶段(0~2周)目标:促进伤口愈合:控制水肿,炎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加强肩周肌力。康复方案:术后制动不超过24h;颈、肩、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训练;肩周肌等长收缩训练(耸肩、握拳、绷紧肌肉);钟摆练习;肩胛骨稳定性练习;被动和助力活动度练习(仰卧位棍棒操)。实施:休息时悬吊制动(中立位);无痛、可耐受下进行;训练后使用冻敷;NSAIDS药物治疗;软网球、握力器、木棒;每日多组训练(可忍受,不限量)。注意:保护伤口,早期训练,防止黏连,疼痛控制。

2.2.2 第二阶段(3~6周)目标:进一步促进愈合;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恢复肩部肌力康复方案:逐渐停止悬吊制动;继续肩周等长收缩训练;继续被动及助力活动度训练(站立位棍棒操,滑轮练习);逐渐进行主动活动度练习(前屈,外旋,手指爬墙);抗阻力练习(弹力带)。实施:无痛、可耐受疼痛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前热敷,训练后冰敷;NSAIDS药物治疗;木棒,弹力绳,滑轮注意:避免过度牵拉,不要增加炎症,疼痛控制。

2.2.3 第三阶段(7~12周)目标:完全恢复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肩部正常肌力;恢复正常的肩肱节律;逐渐恢复上肢耐力。康复方案:继续主动活动度训练;抗阻肌力训练(哑铃、弹力绳);等速肌力和耐力练习;加强肩袖肌训练;肩胛稳定练习;低运动量的全身训练。实施:无痛,可耐受下进行;训练前热敷,训练后冰敷;哑铃,弹力绳;恢复完全活动后,每周加强2~3次。注意:不要增加炎症,避免增加肌肉疲劳。

2.2.4 第四阶段(>12周)目标:保持正常的关节活动度;保持上肢肌力和耐力;为恢复正常工作及运动作准备。康复方案:保持肩关节活动度训练;继续上肢柔韧性和耐力训练;继续等速肌力训练和测试;躯干和下肢的练习。实施:无痛,可耐受下进行;训练前热敷,训练后冰敷;每周加强2~3次。

2.2.5 出院指导:确定患者和家属已经了解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并能较好地执行,指导患者不同的阶段根据康复手册采取不同的康复方案。并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力争做到个体化康复训练。

3 讨论

钙化性肌腱炎常见于女性,40~50岁年龄段是发病的高峰。肩袖内的钙化性沉积物可引起肌腱炎,是肩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当钙化性肌腱炎不呈现正常的自限性发展过程时,采用肩关节镜手术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和麻醉下手法松解等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术后辅以静脉镇痛,第二天即可在无痛状态下行康复锻炼,避免术后再次出现关节黏连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美)StephenS.等(主编),赵金忠(主译).肩关节镜手术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

[2] 郭秀英,刘彦卿,刘丽军,等.臂丛阻滞后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周炎临床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10):627- 629.

[3] (美)AndreasBI.等(主编),陈坚(译).肩关节镜临床诊治彩色图谱.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7,7.

篇4

关键词:针刀 推拿 中药 骨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63-01

骨性关节炎主要包括肩周炎、膝关节炎等关节炎症,其中以膝关节最为常见。此病的高发人群是老年患者,年龄在55到75岁之间,在临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1]。它的发病机理是,骨关节附近的一系列肌肉组织受到损伤,引起了慢性的炎症,关节因此有了疼痛、僵硬以及肌肉萎缩的临床变化。传统方法起效缓慢,副作用大,所以研发了新型疗法,针刀就是其中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到2011年8月收治的患有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共12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为26例,年龄在50到70岁之间,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52岁到73岁之间。

1.2 方法。

1.2.1 治疗组:针刀疗法 对患处进行常规消毒,使用利多卡因对施针部位进行皮下麻醉,用I型中的3号针刀对关节四周有明显压痛的地方进行施针,进针之后再推刮以及铲磨,针刀下面有松动的感觉的时候就拔出,止血之后贴上创可贴。

推拿疗法 患者仰卧于病床上,医师用一指禅指法对患者几大有效穴位进行推拿,如内膝眼、血海以及足三里等,在最痛穴——阿是穴处要重点进行推拿,时间为十分钟;然后医师再让患者做被动被动的屈髋屈膝活动。

中药疗法 在本研究当中使用的中药方法是烫熨,其组方有:大黄、川乌、草乌、当归、川穹,每个组分各2份,将这些中药简单粉碎后混合,装在布袋里并扎紧,然后放在清水里面浸泡大约十分钟,取出来沥干,使用微波炉高火加热二十五分钟,取出来就可以熨烫,时间为四十分钟。

1.2.2 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服用药物治疗相关炎症。

1.3 疗效标准。按照国家对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评价标准来分类:①显效:关节处疼痛以及压痛全部消失,在活动方面没有功能障碍;②好转:关节处的疼痛以及压痛的感觉明显减轻,日常活动的功能受到很小的影响;③无效:关节处的疼痛以及压痛没有消失,甚至家居,日常生活的活动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1.0对本组的资料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使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P

2 结果

上述的治疗方法持续了3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中有14例患者显效,比例是23.33%;有41患者的情况得到好转,比例是68.33%;有5例患者无效,比例是8.33%;所有的好转率为91.67%;在对照组中,总的有效率为1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得多,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节参与了人体所有动作的完成,是生理活动的重要环节。骨性关节炎是骨关节附近的一系列肌肉组织受到损伤,引起了慢性的炎症,关节因此有了疼痛、僵硬以及肌肉萎缩的临床变化,而且一般都是在肌肉的起始处发病,同样的情况也发生于肌腱[2],这样会降低各个关节的能力,长久下去更会使关节硬化,甚至钙化。

使用针刀疗法,同时辅以推拿以及中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让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肌腱等组织停止病变,这样能够中断病理组织的恶性循环,这种疗法相对比与传统方法来讲,比较简单易行,在很大程度上让病人少收痛苦,治疗时间也明显缩短,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中药的烫熨综合了两种方法的作用,即热效应以及药效,通过加热,让药物可以快速到达患处,是药物的吸收加快,从而减轻临床炎症反应。从现代的医学角度来看,这种方法可以让静脉回流的效率提高,更快地吸收炎性物质。大量的研究显示,中药在治疗机体的血瘀方面有着非常肯定的效果,对骨内压的降低有着显著地作用,可以改善静脉以及骨髓当中血液的流变状态,改善骨内的微循环,对处于病态的造血组织也可以给予积极的治疗[3,4]。

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的定义是一种退行性的不可逆转的疾病,无论使用什么治疗方法都不能根治,即使是表面上得到了治愈,病变关节也恢复不到健康的状态。所以在治疗之后,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减轻关节的负荷,防止对其造成过度的磨损。

参考文献

[1]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85—68

[2] 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口 .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438—442

篇5

关键词:  外科皮瓣;虎口挛缩;显微外科手术

虎口为第一指蹼,正常虎口对保障手发挥正常的捏挟、握持功能至关重要。虎口挛缩变小或消失,势必影响拇指外展、内收与对掌活动,导致手捏挟、握持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乃至手握持功能完全丧失而引起严重残疾。我科自2002年1月~2008年6月,采用食指背侧舌状皮瓣、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皮瓣,髂腹股沟皮瓣转位修复虎口狭窄皮肤缺损45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5~53岁,平均32.5岁。病因:先天性拇内收挛缩症5例,外伤性瘢痕挛缩24例,正中神经损伤所致的拇内收挛缩10例,不良指位固定所致拇收肌挛缩6例。病情:按顾玉东等[1]提出的标准测量,虎口挛缩轻度9例,中度15例,重度21例;按Jensen等[2]方法测量虎口角度为5°~65°;拇指外展、内收,对掌及握持活动存在不同程度障碍。修复方式:食指背侧舌状皮瓣转位9例,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皮瓣转位24例,髂腹股沟皮瓣转位12例。

1.2 手术方法 虎口开大:作虎口部切口,彻底松解挛缩拇指内收肌、第一骨间背侧肌及挛缩的腕掌关节囊。外伤性瘢痕挛缩者,应将虎口内外的瘢痕组织彻底切除。直至被动开大虎口,能使拇指及第一掌骨充分外展达90°。置拇指处于正常外展对掌位,测出虎口皮肤缺损大小并做出布样以设计皮瓣。

1.2.1 食指背侧舌状皮瓣转位修复虎口皮肤缺损 ①皮瓣设计:以第一掌背动脉及其终支食指背桡侧动脉走向为皮瓣轴线,在食指背侧设计舌状皮瓣,皮瓣一边与虎口创面相连,皮瓣顶端应在转移后能覆盖虎口远端的创面;②逆行切取皮瓣:按皮瓣设计线切开远端和两侧皮肤至深筋膜下,依次于伸肌腱膜表面、第一背侧骨间肌肌膜下锐性分离并向蒂部逆行掀起皮瓣;③皮瓣移位修复虎口创面,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用全厚皮移植加压包扎固定。

1.2.2 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皮瓣转位修复虎口皮肤缺损 ①皮瓣设计:以肱骨外上髁至尺骨小头桡侧缘的连线为皮瓣的轴心线;尺骨茎突上2.5cm处为皮瓣逆行转移的旋转轴。根据虎口创面量取的布样和旋转轴至受区的距离,各增加1~2cm,标明皮瓣的切取范围和血管蒂部长度。②顺行切取皮瓣:先沿轴心线切开蒂部,认清尺侧伸腕肌与小指固有伸肌腱间隙,锐性分离出携带1~1.5cm宽肌间隔的骨间背侧血管束。沿血管束向远端锐性分离至尺骨茎突上2.5cm,其与骨间掌侧血管的背侧支吻合处。再按设计线切开皮瓣两侧缘达深筋膜下,并暂时将皮瓣皮缘与深筋膜间断缝合以保持皮瓣的完整性。在前臂深筋膜和肌膜之间锐性分离掀起皮瓣,向轴型血管会师,至尺侧伸腕肌与小指固有伸肌之间的肌间隔时,连同肌间隔一并切取以保持皮瓣—肌间隙皮血管—前臂骨间背血管的连续性,亦可防止损伤细小的皮支。锐性分离轴型血管而与其伴行的骨间背侧神经则保留原位。结扎切断骨间背血管近端,逆行掀起皮瓣。③皮瓣经皮下隧道逆行转移至虎口部修复缺损,供区创面宽在4cm左右者可直接缝合,过大的创面应植中厚皮,并用纱包加压固定。

1.2.3 髂腹股沟皮瓣桥式交叉转位修复虎口皮肤缺损 ①皮瓣设计:以腹股沟韧带中点下1.5cm的股动脉搏动点为旋转轴,以该点与髂前上棘的连线沿髂嵴向后延长为轴线设计皮瓣。皮瓣近端预设6~8cm皮管蒂以方便皮瓣桥式交叉转位和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皮瓣远端呈梭形即与虎口创面形状相符。②逆行切取皮瓣:即先作皮瓣远端和两侧皮肤切口深达深筋膜下,并将深筋膜与皮缘暂时间断缝合几针以保持皮瓣完整。于深筋膜下、腹外斜肌筋膜及阔筋膜张肌肌膜浅面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锐性分离向蒂部掀起皮瓣。务必使旋髂浅血管包含在皮瓣内,且在皮瓣切取至蒂部时应更加注意保护好该轴型血管勿损伤。③皮瓣转位修复虎口缺损:在勿损伤旋髂浅血管下,将皮瓣近端缝合成皮管状,构成含旋髂浅血管皮管蒂皮瓣。皮瓣桥式交叉移位至手部虎口与创缘缝合。皮瓣下置胶片引流条。供区创面直接缝合。④术后处理:在保持皮管蒂松紧适度、勿扭转和受压下,用宽胶布固定患肢于下腹部舒适。术后3周断蒂。

2 结果

本组45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愈合好。继发肩周炎 4例,经消炎止痛、理疗和功能锻炼治愈。随访6~12个月,虎口角度增大到85°~90°,拇指外展、对掌活动,及手捏挟、握持功能恢复良好。

3 讨论

3.1 皮瓣转位修复虎口皮肤缺损的优点 虎口挛缩皮肤缺损传统使用Z改形或自体植皮修复,很难满足重度虎口挛缩病例的治疗要求,尤其是外伤性瘢痕挛缩者,局部植皮易复发虎口挛缩。术后亦难达到理想的外形和功能[3]。遵照宁简勿繁、宁近勿远、宁带蒂勿游离原则,采用皮瓣转位修复,不需吻合血管,较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手术简单,成功率高。皮瓣血供丰富、抗感染和愈合能力强,皮瓣坚韧,皮下组织薄且富有弹性,利于拇指外展对掌活动而较好完成捏挟、握持功能。且皮肤充足,能满足重度虎口挛缩病例修复,使其指蹼宽大,能保证拇指外展到90°[4,5]。本组45例虎口挛缩,采用皮瓣转位修复取得满意效果。

篇6

郑州骨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性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性椎管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臭氧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0%VS66.7%),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3.33%VS26.7%),且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微创臭氧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性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椎管狭窄;微创臭氧;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c)-0124-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近年来应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新兴起的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效果显著,且具有痛苦小、花费低等特点,但是对于合并骨性椎管狭窄的治疗临床少有报道,我院近年来采用微创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性椎管狭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性椎管狭窄患者60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腰腿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患侧下肢皮肤麻木或下肢无力,受累的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所有患者均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并均经腰椎正侧位X线片以及CT和MRI检查明确诊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51.2±4.3)岁,病程6个月~18年不等,平均病程(3.4±1.2)年,病变部位:L3/4间隙患者3例,L4/5间隙患者12例,L5/S1间隙患者11例,L4/5和L5S1患者4例;病变类型:中央型10例,旁侧型20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50.8±4.6)岁,病程7个月~15年不等,平均病程(3.61.4)年,病变部位:L3/4间隙患者2例,L4/5间隙患者15例,L5/S1间隙患者10例,L4/5和L5/S1患者3例;病变类型:中央型8例,旁侧型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以及病变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 采用微创臭氧治疗,仪器设备选用瑞士Ozonia公司生产的臭氧发生器、C型臂X光机、医用纯氧、21G多侧孔酒精注射针。患者取健侧卧位,行L3/4间隙或L4/5间隙穿刺者双下肢屈曲,行L5/S1间隙者下侧肢体屈曲,上侧伸直。根据CT扫描结果明确椎间隙,利用红外线体表投影确定进针点,通常取脊柱中线旁5~10 cm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给予0.5%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用21G多侧孔酒精注射针在DSA引导下行穿刺,再次扫描拍片,确定针尖位于椎间盘中央后,先将浓度为60%的臭氧约25 mL注入椎间盘内,并使针尖在椎间盘内反复前进或后推,以使臭氧在椎间盘内广泛分布,之后缓慢退针,在椎体后缘椎间孔位置注入浓度为40%的臭氧5~10 mL,并注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行局部封闭。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常规抗生素和神经营养静脉点滴3 d,术后2周常规腰背肌锻炼,出院后6个月内禁止负重。

1.2.2对照组 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包括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行骨牵引治疗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并给予理疗、推拿、按摩等治疗以缓解肌肉痉挛,同时给予长效皮质类固醇制剂+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治疗,1次/周,3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2周再给一个疗程的治疗。本组30例患者最短给予2个疗程的治疗,最常给予5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给予随访查看两组患者复况,以治疗3个月后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判定为复发。

1.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Macneb腰腿痛疗效判定标准,其中优:腰腿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疼痛,可进行正常活动;良: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中: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伴有间歇疼痛,并对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差: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甚至加重,需手术治疗。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资料,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0%、66.7%,两组比较,观察组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可耐受。

2.3复发率比较

对所有患者均给予12~2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8±3.4)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1例(3.33%)、8例(26.7%)患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性椎管狭窄往往具有复杂的临床症状,且多为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导致治疗手段以及药物的应用均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目前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的处理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微创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一般均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保守治疗虽然其不像手术治疗一样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但是其多只能缓解症状[1],因此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近年来,臭氧微创治疗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其在关节痛、肩周炎、糖尿病溃疡等疾病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同时其作为一种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基于其化学性质,间盘髓核中的蛋白多糖脱水,出现胶原纤维,细胞衰退[2]。而减少突出的椎间盘容量是椎间盘内注射医用臭氧的治疗主要目的,因收缩的椎间盘可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还可减少静脉淤血,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供氧,达到治疗的目的[3];另一方面,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还具有止痛和抗炎的作用,其可拮抗前列腺素等疼痛因子的释放,从而缓解患者疼痛的临床症状,同时臭氧还可拮抗炎症反应中的免疫因子的释放,抑制免疫反应的表达,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起到抗炎作用。

因此臭氧微创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但一直以来临床都具有较为严格的适应症把握,认为患者具有典型的腰背痛或(和)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症状表现、无严重神经功能缺失以及程度轻的包容性突出是臭氧治疗腰间盘突出的适应症[4],而对于合并椎管狭窄、关节突出增生、突出物>1 cm且有明显钙化者是否为臭氧微创治疗的禁忌症一直是临床争论的重点。而在本组的资料中,我们将臭氧治疗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中,虽然椎管狭窄的临床体征明显改善,但是对改善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效果,总体优良率达90%,并显著大于常规保守治疗的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常德海在《微创臭氧治疗腰间盘突出合并骨性椎管狭窄38例》一文中的结论相符合,因此我们认为微创臭氧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中安全、可行。

在本组的臭氧微创治疗中,除常规发挥了臭氧对腰椎间盘的氧化消融作用,降低椎间盘压力,以及镇痛、抗炎和对局部组织的营养作用外[5],在本组资料中,我们还对臭氧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术式给予了一定的改良,作者认为这也使得疗效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我们在注射臭氧时,我们使注射针尖在椎间盘内反复前进或后推,以充分增加臭氧气体在椎间盘内的扩散,从而增加臭氧与椎间盘组织的接触面积,这样可充分发挥其氧化消融作用[6];其次向必备椎间盘注射的臭氧浓度较高,在本组资料中,我们将浓度为60%的臭氧约25 mL注入椎间盘内,而临床常规浓度为40%,但结果显示较高的臭氧浓度并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且效果显著,同时有临床资料显示,臭氧的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7];再次我们在椎体后缘椎间孔位置注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倍他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相当于对神经根的“局部封闭”,从而更好的发挥臭氧微创治疗作用[8]。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性椎管狭窄并非微创臭氧治疗的绝对禁忌症,作者认为只用患者不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严重重要脏器疾患、严重运动功能损伤者以及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均可给予一定微创臭氧治疗的尝试,且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马恩元,常文华,梁志国,等.腰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1):47-49.

[2] 常德海,彭瑞明,谢世华,等.微创臭氧治疗腰间盘突出合并骨性椎管狭窄38例[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9):73-74.

[3] 姜建威,吴清华,张亚峰,等.臭氧注射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1):9-13.

[4] 吴兴辉.腰椎管狭窄并腰间盘突出症25例治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7):559-560.

[5] 李培钢,赵云霞,张沁昕,等.选择性腰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88例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8,29(3):248-249.

[6] 王淑娟.非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症23例[J].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4):61-62.

[7] 陈文君,赵晓梅,左会平,等.经皮穿刺等离子刀与臭氧结合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河北医学,2009,12(8):90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