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的优点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继电保护的优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微机继电保护系统;优点;安全运行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和电力工程的负荷也在逐渐加大,电力能源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中运用微机继电保护系统,对于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降低用电故障以及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优点和安全运行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1 继电保护装置的分类
(1)按照被保护的对象分类 :输电线路的保护、电气设备的保护
(2)按照保护原理分类 :过电流、低电压、过电压、功率方向、阻抗距离 、差动保护 等
(3)按照保护所反映的故障类型分类 :相间短路保护、接地故障保护、非全相运行保护、失步保护、失磁保护等。
(4)按继电保护装置的实现技术分类 :电磁型保护、晶体管型保护、集成电路型保护、微机型保护(目前广泛使用)
(5)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等。
2 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特点和优点
2.1 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特点
(1)完善的自检能力,发现装置异常自动报警;具有自保护能力,有效防止接线错误和非正常运行引起的装置永久性损坏。
(2)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种类较多,能够满足不同种类的变配电站中各个设备的不同保护需求,给变配电的设计和计算机联网带来极大地便利。
(3)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集成度较高、重量较轻、体积小,方便对其进行集中组屏安装与分散安装,容易安装在开关柜中。
(4)微机继电保护系统,在供电电源的硬件设计,开关量的输入输出、运用模拟量的输入方式,达到隔离和抗干扰的目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强
(5)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其他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波形分析,这样可以轻松地添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记录,故障定位等功能。
(6)容易获得可靠信息,并通过串行端口到本地或远程计算机通信。
(7)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通信开放系统),使设备可以进行通信了一下系统。
2.2 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优点
微机继电保护系统与常规的继电保护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微机继电保护系统主要运用单片机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该系统集采集、控制、监视和自检功能于一体。例如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设备上可以发现,对设备的输电线路出现的故障、负荷和自身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时,通过使用计算机就能够实现对其进行远程的监视和控制。
(2)微机继电保护系统主要运用电力逻辑运算达到保护的目的,只需要对输电线路上的电流电压进行采集,就能够简化接线。
(3)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运用计算机的控制功能,对定值、功能和手段进行保护,运用程序逻辑,能够实现对参数和功能进行修改保护,不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调试。
(4)由于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保护出口、就地控制出口和遥控出口是属于一组继电器动作,具有很强的安全可靠性。
(5)微机继电保护运用CPU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
(6)其自身具备的通讯功能,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用户需要的数据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集中调度。
(7)运用的光电隔离技术,将所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统一转变,使其形成光信号。如果出现强电流攻击的现象,设备自身能够自动建立保护机制。
(8)微机继电保护系统使用寿命较长,通常情况下,设备处于休眠状态,程序在实时运行,进而加大了各个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9)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还具备和时钟同步的功能,能够记录故障信息,运用故障录波的方法将故障准确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10)一般来说,微机继电保护的单套价贵于常规保护,但是由于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电缆量少、屏柜少且使用寿命长,其管理、维护和运行费用低于常规保护费用的60%左右,远远低于常规保护费用。
3 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措施
为了确保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进行电磁干扰防护
在变电站改造的过程中,将电磁型保护转变为微机型保护时,必须采取防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首先,要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条件进行严格执行,安装具备屏蔽层的电缆,且保证屏蔽层接地,电缆线路不宜过长。其中一端接地时,另一端在电磁干扰的影响下会产生电压和电流,导致微机保护出现拒动或者误动的情况。为了降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和错误的频率,要对微机保护装置进行优化设计、运用高质量的元器件,并合理制造工艺。另外,运用屏蔽、隔离技术确保装置的安全可靠性,进而有效提高抗干扰水平。
3.2 严格执行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地
由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内部是电子电路,因此,其容易受到强磁场和强电场的影响。所以,在外壳进行接地屏蔽能够有效的改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环境。为了提高运行可靠性,需要对干扰源进行抑制,阻塞耦合通道,提高敏感回路的抗干扰能力,并运用自动检测技术和容错设计来有效的保证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容错指的是容忍错误,在部分出现错误也不容易导致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出现误动或者拒动。容错设计运用冗余的设备进行在线运行,确保保护装置的连续运行。
3.3 确保微机保护的校验工作到位
进行整组试验时,要确保考虑周全。电磁型的保护动作能够清晰的对保护回路中的继电器动作情况进行观察,但是微机保护主要依靠内部储存的逻辑回路对装置动作进行控制。现场的校验人员只能通过使用微机保护装置的说明书对保护设备进行大致的了解,对装置内部的深层次性的信号传递和控制等原理不了解,因此,对故障进行模拟,来确定微机装置是否能够达到继电保护的要求。
3.4 设定微机保护的定值和重要参数
为了对微机继电装置进行保护,需要对微机保护的部分定值和重要参数进行设定和修改。例如在硬件设计中设置操作锁,操作人员在操作时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正常的进行操作。
另外,要将操作人与监护人的姓名等资料信息进行记录和保存。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电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自身具备的功能和优点越来越多,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因此,为了确保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健康、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其装置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快速、准确的对故障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凌立德,金少辉.继电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水平的提高[J].电力安全技术,2008(05).
篇2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优化与改进
1 智能变电站的特点
与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和数字化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具有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和高级应用互动化等技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一次设备智能化
通过在一次设备嵌入智能传感器和安装智能组件,实现一次设备的采样和控制就地数字化,一次设备与保护、测量、计量、控制和状态监测等设备之间的采样数据和控制命令均通过光缆传输。
1.2 通信规约标准化
所有智能设备均按IEC61850建立信息模型和通信接口,设备间实现无缝连接,各类设备按统一的通信标准接入变电站通信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1.3 提高运行自动化水平
智能变电站以构成面向系统的应用,实现就地、区域和全局功能的协调,支持具有在线决策、协同互动特征的各种高级应用,可实现更多、更复杂的自动化功能。
1.4 功能集成和结构紧凑化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一次设备将与各种功能传感器及智能电子设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结构上更加侧重于物理集成和功能集成,传统意义上的一次、二次设备的融合更加紧密,专业划分界限也更加模糊。
2 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缺陷
前面已经提到,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仍然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各方面的技术以及设备没有跟得上计划,所以许多的工作目前仍然停留在纸上或者理论阶段。与此同时,现阶段的有关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影响着我国智能电网与智能变电站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指出了现阶段我国有关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几点缺陷:
(1)我国现在的智能变电站大都建立在原有的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之上,智能化相对而言比较低下,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设备总数很多,而且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设备资源,这不仅仅在很大方面消耗了电能与人力资源,也会降低变电站的智能化,不符合当初建设智能化变电站的要求。
众多的设备也带来了许多的智能化连接端口,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很多设备以及连接线都是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一旦设备运行了,这中间的连接端口与接线难免会出现不兼容的现象,从而导致智能变电站不能正常的运行,并且检查出问题或不兼容的设备与连线也是十分的麻烦与浪费时间。
(2)由第一点我们就介绍到现在的智能变电站的耗能设备有许多,同时设备的接口终端有许多,在实际的变电厂设备中同一段间隔的SV设备采样与GOOSE设备之间的接口连线是在不同的设备之间,所以无形中增加了设备的接口终端,极大的不方便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
(3)现在的智能化变电厂在许多零件上都采用新型的电子式互感器,这样的电磁设备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因素所影响,比如气象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对这些电磁式设备的测量准确度产生较大的偏差,让产生的数据对我们的实际参考价值不是特别大。所以电磁继电保护设备在智能化变电站的应用稳定性与实际可靠性产生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
据可靠数据显示,35KV及其低于这一电压的开关柜等电气设备在实际生产中不建议使用新型的电磁式继电保护设备,相比之下传统的继电保护设备更具有优越性;最后,对于一些容易实际就地安装的变电站使用设备,我们目前的技术可能还用不到所有的技术端口,这样的使用设备在一方面不符合智能电网的节能与环保的要求,而且容易造成技术资源的浪费,同时大量的端口也会给工作人员在实际连线过程中带来太多的不便。
3 对目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优化措施
3.1 就地化间隔保护
在实际安装继电保护设备时,尽可能的将继电保护设备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附近,这种继电保护设备的就地化原则可以大量的缩短电网事故发生时继电保护设备的反应时间,从而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损失。
而且,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发现,新型的主后一体化微机线路的铺设方式伴随着变压器保护的措施,再结合实际现场被保护设备的现场需要进行合理的配置,这样的结果可以更加的保障了我国智能化变电站的平稳运行与人员及设备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新型的保护装置采用电缆采集数据的方式,数字化的处理不仅仅在时间上取得了优势,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调配,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继电保护设备,也是提高了设备安全性的重要方式。
3.2 站域保护功能的应用
站域保护就是在同一网络支配下,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调动全站信息,在收到来自危险的微机信号时,计算机及时的开启传统的后备保护,而且由于整个过程全部采用电信号的方式来传递信息,所以后备保护动作的时间很短,能够满足智能化发电站的灵敏性要求,还会实现电路的实时保护功能。
3.3 优化站内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端口
现在的智能化变电站很多电气设备都是外购于国外的一些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许多设备都是以自己本国的变电站为模型所生产的,所以在技术上比我国目前的许多电气设备较为先进,但是设备的复杂性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同时设备的兼容性、单位耗能都值得我们关心。我们要在保证设备质量的同时,适当优化站内设备,减少设备的复杂性,减少不必要端口的数量,使设备更易于操作。
4 结语
发展智能化电网与建设智能化变电站是新时期我国电力发展的需要,继电保护技术是智能化变电站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背景与需要,结合实际问题对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方案,希望能够提高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浅谈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优化配置[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4(09):68-69.
篇3
【关键词】配电继电保护;优化;发展;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和故障录波器逐渐在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发生故障的时候,保护装置与故障录波器都实现了通过数据方式来向电网调度中心传递信息的可能性。配网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中,不仅提高了配电系统电网运行的安全、优化和可靠性,而且提高了配网系统继电保护的水平和故障处理问题。因此,实现配网系统继电保护保护及故障信息处理系统在配网系统中的应用是电网发展的一大飞跃。继电保护作为一项技术高、知识密集、涉及较广的技术,已经在我国部分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为了使配网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就需要电力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断的探索继电保护的各项工作,加大配网系统电网对继电保护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这样才能使配网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配网系统继电保护优化发展的重要性
(一)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用电,这就使得我国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由于一定时期的电力供应速度有限,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为了缓解电力紧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我国有部分地区在用电方面采取了定时停电和限电的措施。但由于我国的电力供应系统十分庞大,在采取用电节约措施的同时,必须要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的正常供应。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做配网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采用了配网系统继电保护方法来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配网系统继电保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的过程中进行配网系统继电的优化,能够有效的消除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使人们的社会生活秩序正常化,保证经济发展的正规化,还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进而维护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配网系统继电保护优化过程中,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保护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当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突发故障时,配网系统继电保护能最短的时间内准确的查找出电力系统中存在故障的具体设备,还能够直接向电力监控系统中传输故障信息,这样电力维护人员就能够发现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并及时排除设备故障,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因电力设备烧毁或损伤造成的电力系统故障。如果继电保护工作能够有效的落实,就能够有效的降低其周围地区电力系统故障出现的概率;在电力系统中开展配网系统继电保护工作,还能够避免由于电力系统的故障造成的大范围、长时间的停电现象。
二、配网系统继电保护发展所具有的性能
(一)灵敏性。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当受到保护的范围内出现线路故障或者设备出现不运行的情况时,优化配网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及时的发出指令。判断继电保护装置反应能力,主要是通过配网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系数来判断的。在使用继电保护装置时,一定要保证其灵敏度,这样才能使整个电力系统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
(二)可靠性。配网系统继电保护能够有效的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在继电保护范围内如果出现了线路故障,电网就会发出相应的指令,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这样就能对电力系统起到保护作用,从而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三)快速性。配网系统具有快速性特征是指,在允许的范围内,配网系统对继电保护用最快的动作使断路器跳闸,从而将故障断开,或者将存在异常的状态终止。配网系统的这种快速性特征能够有效的降低故障元件出现损坏的几率,也能够有效的提高线路故障自动重合闸的几率,还能够保证当故障出现时,电力系统能够保证运行的稳定性。
(四)选择性。配网系统对继电保护的模式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当配网系统的部分线路出现故障时,为了保证其他线路能够正常供电,就需要保证能够在最小区间切除故障,从而保证其他电力线路能够正常运行。当出现故障的设备或者线路本身拒动时,其他相邻的设备才能进行故障的切除。在这个过程中,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会将有故障的线路切除,从而保证其他没有故障发生的线路能够正常运行。
三、配网系统继电保护发展中的运用策略
(一)应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力量,同时也被大力推广和应用,计算机的开发和利用是促进时展的重要动力。在配网系统继电保护中,继电保护装置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继电保护中应该应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并适当的引进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不仅要将继电保护的功能体现出来,还应该体现其智能化,这样才能使继电保护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系统一定要提供各种运行状态下的具体信息,这样才能为控制系统的判断工作提供依据。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安全数据的保存空间、运行故障参数、计算机处理能力和正常运行参数等。就计算机发展的情况来看,现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技术的更新周期也在不断缩短,计算机已经基本实现了体积小型化、信息储存量大和运行高速化的特点。所以说,在优化配网系统继电保护中,要想更好的实现继电保护的自动化,就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优化配网系统继电保护。
(二)在继电保护中建立配网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这一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对工业的发展和变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也能够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通信支持。在配网系统继电保护优化中,单个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对整个继电保护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能满足电网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淘汰,并相应的建立继电保护模式,这样才能使配网系统继电保护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也能保证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同时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来开展继电保护工作。
(三)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的一体化。当继电保护实现了配网系统以后,整个保护装置就变成了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多功能装置,也可以将其当做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化终端。所以说,当在电力系统中优化配网系统继电保护,不能能够及时的通过网络来获取电力故障信息,也能够将被保护元件的信息传输给网络控制终端,从而实现了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的一体化。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微机保护装置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并且能够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发挥测量、数据通信、控制等功能,在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和完善的过程中,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智能电网在不断的形成,从而使继电保护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这也是今后我国电力继电保护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总结
随着配网系统继电保护的不断优化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向这一方向迈进的过程中,电力企业一定要不断的优化配网系统继电保护模式,并深入研究继电保护的智能化过程,确保我国电力系统的供电量和供电水平都能有所提高,从而保证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也能够为我国的电力提供不竭的动力。随着配网系统继电保护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经验的积累,以及各种配网系统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能有效地促进配网系统继电保护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华.电网继电保护运行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6).
[2]刘志超.黄俊.承文新.电网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01).
[3]燕京.陈政.电网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26(12).
篇4
【关键词】游课式抽油机 变频节能 保护电路
【中图分类号】TE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181-01
游梁式抽油机变频节能装置采用的IPM智能功率模块中已经集成了多种自保护功能,但是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更好的保护IPM,就需要一套快速可靠的保护电路。如图1为系统故障保护电路示意图,下面具体介绍各保护电路的设计。
图1 系统故障保护电路示意图
一 过压保护电路
产生过电压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动机降速时,因反馈能量来不及释放而形成的再生电压。
第二,在SPWM调制方式中,电路是以系列脉冲的方式进行工作的。由于电路中存在着绕组电感和线路分布电感,所以在每一个脉冲的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可能产生很大的脉冲电压。这个脉冲电压会形成具有破坏性的脉冲高压。
第三,由于IGBT集射极耐压和承受反压的能力有限,而我国电网的线性度较差。在重负荷时,线电压通常小于90%,而在用电低谷期,线电压则高达440V。如此大的电压变化范围,会导致直流回路过压或欠压。
因此需要设置直流过压、欠压的保护电路,见图2。
图2 过压保护电路
直流电压保护信号取自主回路滤波电容器的两端,经电阻分压和光电耦隔离后送入控制电路。光电耦合器是用来抑制输入信号的共模干扰的。
二 欠压保护电路
在整个系统中,主回路的直流电压、控制系统的电源电压和功率器件驱动信号的电压之一发生欠压都会引起系统故障。主回路的直流电压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电源电压过低;电源缺相;主回路器件故障,如整流二极管损坏或限流电阻未正确接入电路等。
电源方面引起的欠电压,会引起电动机转矩下降,负载电流增大。
功率开关器件的驱动电压较低,会使功率开关器件不能导通或使其工作于线性区。采用智能功率模块IPM,可实时对IGBT驱动电压做出检测。
欠压保护电路如图3所示,工作原理如下:正常状态下,采样电压高于给定电压,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光耦输出高电平。当故障发生时,采样电压低于给定电压,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光耦输出低电平,封锁IGBT的六路驱动信号。
为防止控制电源电压不足,CPU程序运行发生混乱,出现走飞或误操作,需设置电压不足检测电路。如图4所示,当CPU的5V电源电压低于4.6V时,发出低电平信号,使CPU强制复位,自动封锁脉冲。
篇5
关键词:配电线路;继电保护;问题;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也在不断的优化,尤其是电力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年均电能消耗已经增长了50%,如果配电线路中的继电装置出现了问题,那么将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加强对配电线路中的继电保护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下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一、配电线路继电保护、原理及作用
1配电线路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英文:relay protection),主要是指对电力系统中所出现的故障或者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并发出报警信号,或者直接将故障部分进行隔离、切除的一种重要措施。配电线路是电力供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继电保护又是维护电力运输系统安全性的重要装置,当电力运输系统发生故障导致其难以正常的运行时,继电保护装置将会及时的、自动向工作人员发出预定的报警信号或自动切断电闸等装置,以保护电力运输系统的有效运行,尤其是要保证其安全性与稳定性,以免发生电力事故。配电线路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从实践来看,这种保障主要表现在它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安全设施方面: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安全运行,又可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保障人身安全。配电线路中的继电保护装置使用,表现出了一定的人性化特点,它是机器人技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诸多自然空间和地理因素的存在,使工作人员难以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处理,此时继电保护设备会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采取自动化的的控制措施,来维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配电线路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当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线路电力元件,或者电力系统自身发生了一些故障危及到电力系统的正常和安全运行时,可以向值班人员及时的发出一些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其所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运行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这就是所谓的继电保护装置。从以上阐释可知,继电保护主要是利用电力系统中的一些元件阻止发生短路或者异常情况时的一种电气量,其中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和频率的变化;此外继电保护中还有其他的物理保护动作原理,比如变压器油箱发生故障时,会伴随着大量的瓦斯产生,油的流速也会随着增大或者油压强度随着增高,进而构成了瓦斯保护动作的原理。一般而言,无论反应出哪一种物理量,继电保护装置都会包括测量部分、定值调整部分、执行部分以及逻辑部分。
3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作用
从实践来看,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出现故障时,一般是由该元件继电保护装置及时准确地将跳闸命令发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这样就可以将发生故障的元件第一时间与电力系统断开,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故障对整个电力系统器件自身的损坏;通过这一方式,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故障对电力系统自身的安全供电性产生的影响,满足整个电力系统的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可及时准确的反映出电气设备异常工作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这些不正常工作的情况及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条件,发出不同的警示信号,以提醒值班人员对故障位置进行及时的处理,或者由保护装置自动进行调整,将继续运行可能会引起安全事故的电气设备切除。对于那些反应不正常或者存在一定缺陷的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允许其带有一定的延时动作。
二、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从实践来看,配电线路对继电保护装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可靠性、灵敏性、选择性以及速动性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彼此之间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互相矛盾,又相互统一。具体分析如下:
1可靠性
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主要是指保护装置设计原理、安装调试以及整定计算等方面,一定要正确无误。同时还要求组成继电保护装置的各各个元件质量安全可靠,运行过程中的维护也一定要得当,整个系统应当尽量的简化有效,从而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这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本身性能的基本要求。
2选择性
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主要是指由线路故障设备或者线路自身的保护切除过程中出现了故障。一般而言,只有出现故障的设备或者线路自身的保护、断路器拒动时,才会允许由相邻的线路保护、设备保护或者断路器失灵保护等来切除故障。
3灵敏性
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主要是指在保护设备线路被保护的范围之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规程中有具体规定。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通过继电保护的整定实现。
4速动性
继电保护装置的速动性,主要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应当尽快的切除发生短路故障的元件,其目的在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要减轻发生故障设备及相关线路损坏程度,最大限度的缩小故障的影响范围,从而有效的提高自动重合闸与备用电源、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效果。
三、加强配电线路继电保护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配电线路分析,笔者认为,要加强配电线路继电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继电保护思想重视,避免受外力的影响
只有从根本上强化对继电保护的重视程度,才能真正确保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因此,对于配电线路管理人员来说,应当加强对配电线路机电保护装置的重视,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实处,不断提高自身责任感与事业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实践中,为避免外力对配电线路造成任何的影响,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第一,为避免或者减少因车辆撞架线杆,可在道路旁的塔杆上喷涂一些比较醒目的反光漆,在电线上设置一些反光标志,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对于已经遭到碰撞的塔杆,可设置防撞击混凝土墩,同时也在其上面涂上反光漆,如下图所示。
第二,可通过发放传单和宣传画,在墙上书写宣传标语的形式,宣传安全用电和继电设备保护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大对破坏、盗窃者的执法力度,来保证配电线路的完整性和运行安全性。
第三,要建立配电线路塔杆和埋地电缆标志牌或者警示牌,及时整顿、清理线路防护区内已经危及到线路安全的一些树木和建筑。
2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措施
提高配电线路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主要是指在继电保护装置所规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发生了动作故障,则其不会拒绝动作;在任何其它的该保护而不该动作的情况下,也不能出现错误的动作。提高配电线路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基本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管理,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管理水平;第二,要重视继电保护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根据实际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不断的提高继电保护设备和装备的可靠性;第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增强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与处理效率;第四,加强对实际用电客户的安全管理,并减少因用电原因而造成的各种系统故障及问题;第五,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配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意识,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因外力的破坏而造成的停电及各种安全事故。
结语
总而言之,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也日渐增多,配电线路的供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将对配电线路继电保护的意义及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凡新.继电保护配电线路问题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1(12).
篇6
【关键词】有限广域继电保护系统;区分方法;实现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广域测量系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就为解决大电网的潮流转移问题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为了更好的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综合性能,相关的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广域保护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广域保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广域信息下的电网安全稳定性研究,主要是对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进行全面的监测,二是提高传统继电保护性能,在这一方面,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系统结构的不同,广域后背保护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这两种系统计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1.广域继电保护的有限性
广域继电保护是通过电网广域同步信息的测量,并通过信息的整合来计算出故障元件的位置,并通过简单的时序来保证保护动作的科学性,电网中的广域继电保护应该从工程的实际保护对象以及实际应用为对象进行开展性研究,其核心事项就是保证保护动作的正确定,应用在电网之中的广域继电保护应该从保护对象的后备保护以及工程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需要获取广域内的所有信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广域继电保护中,需要加强首道防线的性能,同时,为了实现保护对象的保护功能,避免出现整定配合困难的问题,要求获取到与保护对象相关的信息,但与此同时,继电保护后备保护范围内需要的信息也具有一定的有限性。
(2)广域继电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将整个网络发展为不同的有限元区域,保证系统过程的实现。
2.广域继电保护的区分
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的区分是有限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的主要环节,对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分是系统空间与保护范围有限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制定保护跳闸以及保护算法实现的主要依据之一。
2.1中心站的选取原则
有限广域继电保护集中式结构需要在有限区域内部选择一个发电厂和变电站作为继电保护的决策中心站,区域内部其他的发电厂以及变电站就是子站,这类子站也可以作为备用的中心站。中心站的选择需要考虑输电系统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节点通信系统的连接问题。一般情况下,需要优先考虑人员、通信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将一些特殊的发电厂以及变电站作为中心站,也可以选择路径关联密集、相邻节点多的变电站作为中心站。 为了保证决策中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在区域内部选择好备用的中心站,在少数情况下,中心站会由于特殊的问题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一般选择路径关联密集、相邻节点较多的变电站作为备用的中心站。此外,为了减小分区,可以选择任意的两个中心站作为发电厂,一般需要将中心站作为起点,保护范围要延伸到下一个线路末端,如果两个中心站为相邻关系,两个区域交互区会变大,可能会因此划分出过多的区域。
2.2继电保护的保护范围
广域继电保护是被保护对象的后备保护,在功能上需要实现远后备保护和常规近后备保护的功能,那么电力系统中不同的保护对象也需要在整个继电保护的系统中实现该种功能,在这个层面上而言,广域继电保护的保护范围需要满足各个保护对象的远后备范围,以中心站作为起始点,将保护范围延伸到下调线路末端。
2.3边界有限的区分原则
电网的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工程,因此,在光与机电保护系统的分区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变电站以及发电厂的规划节点,在进行分区后需要增加相关的节点,并满足广域继电保护结构的需求,尽量不要重新进行区域划分。此外,电力系统是发电、输电以及用电的过程,发电和用电分别作为系统运行的起点和终点,输电则是电路传输的重要过程,发电、输电以及用电的过程在运行中容易受到系统的干扰,导致运行方式出现变化,甚至会发生解列的情况,但是一般这种情况在发电和用电中较少,在输电过程中较多。因此,在广域继电保护的分区过程中,应该从系统的起点和重点来划分区域。
2.4区域的交互原则
一般变电站的设置都是遵循交互的原则,如果没有按照交互原则进行设置,那么变电站得不到保护,在变电站的直流消失之后,变电站和线路都难以得到保护,如果线路依照交互原则进行设置,那么在发生故障之后就可以实现后备功能,但是由于交互区域如果过大,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通信量增加,因此,根据分析,对于广域继电保护系统,其两个相邻区域内需要有一条以上线路的交互,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交互的线路,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断路器失灵以及点电站直流消失的情况,也可以防止由于信息缺失导致故障难以快速切除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李振兴,尹项根,张哲,何志勤.有限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的分区原则与实现方法[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9.
篇7
关键词:地铁换乘站既有线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地铁换乘站的施工已经非常成熟。如英国、日本等国家针对此类问题已经形成了规范化指南,对施工时应引起注意的影响范围和需采取的措施规定了严格的划分标准并制定了相应对策。我国对地铁换乘站施工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地铁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大城市兴建。但是因为对新建线路施工给既有线造成影响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以致出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如何在保证既有线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进行换乘车站结构的施工,以便为既有和新建地铁线的衔接创造便利条件,并且最主要的是确保既有线的运营安全。本文通过对天津地铁3号线与5号线换乘站张兴庄站工程中换乘结点施工工艺的研究,摸索出一些经验,为地铁换乘车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工艺原理
换乘节点施工技术难点主要是对既有线的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确保既有线变形、沉降量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确保既有线运行安全。通过对换乘节点施工各个过程的动态监控,根据本站所处的现场实际环境,制定一整套的有针对性的既有线保护措施,通过对既有线以及换乘节点自身监测数据的及时整理、分析,总结出影响换乘节点以及既有线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并规避之,确保换乘节点车站自身结构以及既有运营车站变形控制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三、适用范围
换乘站节点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施工工艺研究适用于地铁工程中换乘站施工,可应用于施工单位承建的地下工程以及类似其他土建工程中。随着天津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市场日益繁荣,今后此类工程还将不断出现。
四、工程概况
1、5号线张兴庄站概况
天津地铁5号线张兴庄位于北辰区宜兴埠镇下卫道1号,既有铁路北环线与规划均富路交口处,与3号线张兴庄站采用“T”型换乘。5号线张兴庄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长度148.05m。标准段基坑深23m,盾构井段基坑深24.7m。如下图所示,5号线车站设有4个出入口及2个风道,其中1号、4号2个出入口与3号线共用。
2、3号线概况
地铁3号线张兴庄站位于宜白大道南侧,北环铁路北侧,车站长度181.65米。车站与北环铁路基本平行,地铁箱体外边线距北环铁路护坡底边约4.0米~6.0米,距铁路路基中心线约19.2米~21.2米。车站主体采用两柱三跨框架结构。除换乘节点为地下三层结构外,其它部位为地下二层。目前3号线已正式运营。
五、换乘节点处设计方案研究
(一)3号线车站换乘节点设计方案
1)目前3号线车站换乘节点的土建施工已全部完成。
2)换乘节点为局部地下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为保证3号线结构的整体性,减少5号线基坑开挖对既有3号线的影响,换乘节点负一、负二层与负三层交接处未设置变形缝,而设置了后浇带(后变更为诱导缝)。
4)3号线与5号线交接处设置变形缝。
5)3号线与5号线交接处,在变形缝内侧设施临时封堵墙,临时封堵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墙厚700mm,在5号线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以及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拆除。施工5号线结构时须凿除3号线换乘节点变形缝侧地连墙,破除时采用人工空压机破除方法。
3号线张兴庄站换乘节点负一、负二层结构平面图
3号线张兴庄站换乘节点负三层结构平面图
3号线张兴庄站换乘节点结构纵断面图
六、保护措施
针对5号线张兴庄站施工可能对3号线运营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5号线施工过程中与运营3号线有冲突的情况一一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有效的保护措施。
1、在5号线施工过程中,全程对3号线结构、轨顶、北环铁路等部位进行监测,根据施工部位不同、风险情况不同调整监测频率,出现异常情况,暂停部位施工,会同相关各方开会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后方可恢复施工。
2、车站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谨慎处理与3号线换乘节点变形缝,应严格按照变形缝处处理做法的施工方案执行,并保证变形缝结构处理以及防水做法的施工质量,确保变形缝处结构安全以及避免因变形缝处渗漏水导致的结构沉降,危及5号线结构以及3号线运营安全。
3、3、5号线换乘节点变形缝处有1000mm地下连续墙、700mm厚临时封堵墙(见3号线换乘节点结构平面图)、250mm厚砌块墙(与临时封堵墙呈三角形布置),在5号线车站土方开挖以及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地连墙已经从上至下全部破除完成。在5号线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变形缝结构做法以及通视施工需要,对临时封堵墙进行自下而上的破除。
临时封堵墙破除过程中,施工作业点与3号线最近,因此应加强3号线的结构监测,派专人在临时封堵墙破除过程中,对轨行区砌块墙的外观进行巡视,如因震动引起砌块墙体裂缝、变形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与运行部门请点对砌块墙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恢复施工。
4、5号线1、4号线出入口与3号线B、E出入口共用,形成集散大厅。1号出入口与3号线单层接、4号出入口与3号线双层接。4号出入口围护结构为地连墙、1号出入口围护结构为SMW工法桩,附属结构冷缝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止水加固。5号线附属结构基坑支护结构采用钢支撑。因此应确保5号线附属结构围护结构工法桩、地连墙施工质量,尤其是地连墙接缝处、附属结构与主体结构交接冷缝处高压旋喷桩的施工质量,避免附属结构土方开挖过程中由于结构质量缺失导致渗漏水,危及3号线运营安全。附属结构土方开挖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按需降水、分层开挖、及时支撑限时完成”的原则,在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对3号线结构的监测。另外,在集散大厅结构施工过程中,需凿除3号线B、E号出入口装修墙砖、结构侧墙以及3号线出入口围护结构,我方将与运营部门积极协商,设置临时围挡、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破除时间选择在夜间进行,避免因粉尘、噪音影响3号线运行。集散大厅施工涉及与运营部门协调施工、导行问题。
七、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1)、检验设计所拟定的土体或围岩的假设条件和计算参数合理否,以便有针对性地修正设计参数,变更施工方法和优化施工工艺,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2)、通过对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观测,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计算,进行预测和反馈,决定是否需要对支护结构、3号线既有结构及北环铁路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以确保支护结构或3号线及铁路运营环境的安全;
图中监测点编号代表如下:
SGC――轨道结构(道床)竖向位移
GDX――轨道静态几何形位(轨距、轨向、高低、水平)
JGK――变形缝差异沉降、开合度(底板、中板、顶板)
(3)、通过检测量测收集数据,为天津地铁或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及相关规程的制订积累经验。
2、监测内容
本标段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比较深,施工周期长,对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根据围护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场地工程地质及环境条件,针对本工程的中间柱沉降、围护结构、3号线既有结构及北环铁路应作为重点监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成果相应地及时调整施工速率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3号线及北环铁路和基坑本体作重点监测。
⑴ 基坑围护结构的形变及支护系统的受力情况。
⑵ 基坑周边3号线既有结构及北环铁路运营。
3、监测频率
对于既有结构3号线的监测频率,应按照运营公司要求以及运营期间监测施工的请点情况而定。
4、监测报警值
轨道结构(道床)竖向位移――累计值达+7~-7mm
轨道静态几何形位――累计值达+7~-7mm,两轨高差3mm
变形缝差异沉降、开合度――绝对值累计达20mm
八、效益分析
在换乘节点的建设中所面临的技术疑难是地铁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新的课题,在换乘车站的施工技术上也没有可以直接照搬的成熟的施工经验,一定程度上只能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断的分析、总结和归纳。因此对于地铁3号线与5号线换乘站张兴庄站的建设来说,工程典型、研究意义重大。通过换乘站节点施工对既有线的保护措施的研究和总结,不但可以对现行的施工技术进行指导,减少施工风险。更能为今后换乘节点的设计和施工积累技术储备,保证地铁建设和地铁运营安全、可靠。
九、参考文献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篇8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信息流;可靠性;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ystem components of digital substation relay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system,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flow loop is possible. The path connectivity using two terminal network set algorithm for reliability calcu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series parallel model will be redundant configuration in the system of relay protection, consideration, and eventually establish a reli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and method of the digital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general. Finally introduces the model and method of reliability evaluation software, and uses the actual protection scheme to validate the model and methods of reliability evaluation.
Keywords: digital substation; protection system; information flow; reliability;
中图分类号:TM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组成
信息的数字化和通信的网络化是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因此继电保护系统不同于传统变电站由互感器、保护单元和断路器通过点对点方式连接的简单结构,会有更多的元件加入其中。合并单元用于汇集和合并多个互感器的采样数据并以一定的格式编制成数据帧上传给交换机。智能终端作为断路器等一次设备侧的数字化智能组件,在保护系统中主要用于接收保护单元发来的跳合闸和闭锁信息去控制断路器的动作,以及负责采集断路器的开关位置等信息并上传给保护单元。交换机组成的网络取代了传统的二次电缆,成为合并单元与二次设备之间信息传递的平台,有利于各设备之间信息的共享。由于继电保护对各种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列有严格的准确性要求,各设备在输出信息时需要附加精准的时标信息,这就需要全站的同步时钟源进行统一对时。
2 数字继电保护系统的信息流与拓扑结构
同步对时信息、以SV 报文形式传输的采样信息、以GOOSE 报文形式传输的断路器控制及状态信息是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中的三类重要信息。
2.1 同步对时信息
同步对时信息回路的起点是同步时钟源,其主要用来接收GPS 或北斗系统的时钟信号,然后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向合并单元、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等设备发送对时信息。现有的变电站对时方式主要有脉冲对时、编码对时和网络对时三种,其中在过程层最常用的是编码对时中的IRIG-B 码对时和网络对时中的PTP(IEEE 1588)对时。当对时方式不同时,其拓扑结构也会有所变化。脉冲对时和编码对时需要专用的对时网络,由
同步时钟源直接通过传输介质与需要对时的设备相连,一般为星型结构或分级星型结构,图1 所示为星型结构。
图1 脉冲对时和编码对时的对时回路结构图
络对时的方式如图2 所示。它需要借助支持网络对时的交换机以及由其组成的以太网,可以单独组网也可以与SV、GOOSE 等报文共用一个通信网,当采用后者时可以有效的减少交换机和光纤的使用。网络对时的拓扑一般为树状路径,对时信息由同步时钟源出发经过交换机组成的网络到达需要对时的设备,冗余度较高。
图2 网络对时的对时回路结构图
2.2 SV 报文信息
SV 报文信息回路起始于互感器,经由合并单元和交换机网络后,最终到达保护单元,如图3 所示,其中交换机网络用虚线表示,是由于采样值传输可采用不同的规约,有些规约只支持点对点传输,不需要交换机网络。目前常用的采样值传输规约有IEC 60044-7/8、IEC 61850-9-1 和IEC 61850-9-2。
图3 SV 报文信息回路结构图
IEC 60044-7/8 采用FT3 帧格式,不支持以太网组网,只能通过串行口实现点对点传输,传输介质一般为光纤或是电缆,由于是非以太网传输方式,其数据传送的延时是恒定不变的,因而采用此规约的合并单元不需要外部对时,同时也省去了交换机的环节,结构较为简单,然而点对点的传输方式将使传输介质的使用量增加,对可靠性产生影响。
IEC 61850-9-1 是为兼容IEC 60044-7/8 而制定的规约,数据内容与后者相同均为固定格式,通讯方式为逻辑点对点的单向广播方式,所以通常也可以不使用交换机,由合并单元通过专用的线路与保护单元相连。然而由于是以太网的传输方式,其CSMA/CD 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将造成传输延时的不确定,所以要求合并单元对发出的信息附以精确的时标信息,这就要求外部的对时网络对合并单元的时钟进行对时。
IEC 61850-9-2 报文所传送的数据是可以灵活配置组合的,采用以太网络方式,可以使用点对点方式,也可以采用交换机组网,从而减少接口和传输光纤的数量,与9-1 相同,由于以太网传输延时的不固定,所以需要同步对时。
2.3 GOOSE 报文信息
GOOSE 报文采用者/订阅者的方式,实现装置间一点对多点数据的快速传递。在继电保护系统中,GOOSE 报文一般作为跳合闸信号、开关位置信息和闭锁信号等信息的载体,在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之间传输,并最终达到控制断路器的目的,
如图4 所示。
图4 GOOSE 报文信息回路结构图
与SV 报文相同,GOOSE 可以采用点对点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组网的方式。前者不需要交换机,但在每个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之间都要用专用的光纤连接,后者更符合IEC 61850 的标准和信息共享的原则,但在网络流量过大时会对跳合闸的实时性产生影响,因此一般赋予GOOSE 报文较高的优先级,从而保证其可靠传输。
3 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如果将传输介质看作节点间的线段,而其他元件看作节点,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可以看作一个连通网络系统,各类信息回路的可靠性可以运用最小路集法计算二端网络连通率。
1)对时回路的可靠性计算。对于需要对时的合并单元、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等元件,只有对时回路保持连通,这些元件才有可能正确工作,因此可以将对时回路的可靠性加入设备本身的可靠性,形成修正后的元件可靠性,如式(1)~式(3)所示。
(1)
(2)
(3)
式中:、、分别表示修正后的合并单元、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的可靠度; 、 和 分别表示同步时钟源分别到合并单元、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的第i 条最小路径;n 表示最小路径的数量。
对于图1 所示星型结构的对时回路,L 只包括1 条从同步时钟源经传输介质到对时元件路径,以合并单元为例此时的修正元件可靠度为
(4)
式中,、 和分别表示同步时钟源、传输介质和合并单元的可靠度。对于网络对时,由于有交换机网络的加入,对时回路拓扑结构将变得复杂,最小路径数量n 也相应增多,但其可靠性计算处理方法同式(1)~式(3)。
2)SV 回路和GOOSE 回路的可靠性计算。这两个回路的区别是待计算的二端网络起始节点与终端节点不同,具体计算表达式如式(5)~式(6)。
(5)
(6)
式中:和分别表示SV 和GOOSE 回路的可靠性; 和分别表示互感器到保护单元和保护单元到断路器的第i 条最小路径。
式(5)为一套保护对应一个互感器的情况,当一套保护对应n 个互感器时,如果这些互感器不是冗余配置,则每条互感器的SV 回路都应保持畅通,其之间应为串联关系,即
(7)
式中,表示第i 个互感器对应的SV 回路的可靠性。
如果是冗余配置,则只要一条SV 回路保持畅通,保护就能正常工作,此时应为并联关系,即
(8)
同样,式(6)为一套保护对应一个断路器的情况,一般断路器很少会进行冗余配置,当一套保护控制n 台断路器时,其之间的GOOSE 回路应为串联关系,即
(9)
式中,表示第 i 个断路器对应的GOOSE 回路的可靠性。
需注意的是,上述路集计算中,合并单元、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的可靠度要用式(1)~式(3)对时回路修正后的可靠度所代替。
3)系统整体可靠性计算。由于一套保护需要SV 回路和GOOSE 回路同时正常工作,因此对于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来说两者之间为串联关系,由式(8)、式(9)得
(10)
式中,表示整个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当保护单元冗余配置时,应分别计算每套保护对应的SV 回路和GOOSE 回路的可靠性,最终各套保护之间并联就是整个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即
篇9
[关键词]瓜州;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8-0120-03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利用,需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承传、发展、利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前列,国内沿海地区的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做得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看,一是它们的经济发达,能给文化的保护、研究、弘扬、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在文化的发展和利用过程中,使人们看到了它的价值,提高了对既有文化的认识。
甘肃地处丝路中段,是伏羲文化、丝路文化、敦煌文化等文化的所在地,是文物大省,也是文化大省。敦煌、瓜州又居丝路要津,是丝路文化、敦煌文化的中心,文物遍布,遗产林立,有横贯东西的疏勒河绿洲、汉长城、丝绸之路,在国际上也具有空前的影响力。然而,它的保护、弘扬、利用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大量的不可移动文物田野、沙漠,任凭风雨剥蚀、人为破坏,甚至连最基础的文物“四有”都达不到,更谈不上弘扬和发展。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当不分门户,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多元化方式,动员全民参与,来抢救、保护、弘扬、发展文化,其次,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的价值,显示文化的作用,从而提高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创造经济效益,为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承提供资金支持;最后,旅游业的兴起给文化的保护、弘扬、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旅游业近3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旅游离不开文化,旅游业依赖的资源是文化资源。因此,促进文化的保护、弘扬、发展,一定不能忽视旅游业的作用。
二、瓜州文化遗产丰富,个性突出,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瓜州位居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是多民族融合地区,也是中西文化交流荟萃之地。汉代敦煌郡所辖六县中有三县就在今天的瓜州境内。瓜州风景名胜各异,文物古迹众多,是甘肃省的文化大县,有各类文物古迹333处,其中已公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瓜州境内所保存的石窟遗址、古城遗址、古墓遗址、丝绸之路古道遗址、古长城烽燧遗址、古水源遗址,和大量的馆藏文物、文献资料,都是研究古代政治、军事、文化、交通、民族的成因、发展、交流、融合、兴衰的佐证,是丝绸之路文化、长城文化、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三、发展瓜州旅游,必须做好基础工作
作为关联性极强的旅游业,其启动与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各行各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互补互动,互为因果。从产业链条讲,旅游由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构成。从相关产业讲,又与文化、交通、通讯、城建等有关系。从产业的外延讲,它又与工业、农业、商业都有关系,而且旅游业的发展又必须通过策划、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调整、完善等步骤来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鉴于旅游发展的复杂性、系统性,首先,应做好策划,必须对瓜州地区的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进行深入研究,对该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盘点、归类、定位。其次,应做好规划,包括与其他行业协同发展的规划,以及近期、中期、长期的发展规划等。
四、发展瓜州旅游,开发要有创新理念
(一)要重新认定传统文化的价值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不断深入。新的发展形势要求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这是很有必要的。一直以来,人们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惯性思维的局限,形成了一些理解误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不准确,特别是对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认为这些文化或者是糟粕,或者纯粹没有意义,或者过于“土”。今天看来,这些评判大多是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岂不知,越有地方性,才越有国际,性没有文化的差异就没有旅游的个性;旅游就是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旅游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和桥梁。
(二)旅游景区和博物馆搭建了向大众传播文化的平台
20世纪90年代之前,传统的博物馆建设理念还大行其道,博物馆似乎只为专家和文化层次较高人士提供服务。近年来,博物馆的功能、宗旨等都顺应时代要求有了转变,国家提出了“三贴近”的方针,博物馆的服务对象除了专家学者,还增加了广大民众,而且,民众成了博物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因此,旅游景区和博物馆就成了服务于多层次广大民众的文化传播载体。明确了这一点,有利于我们选择表现文化、宣传文化的方式。民众作为一个内涵广泛的群体,其内部必然存在着认知、理解等多方面的偏好和差异,在接受历史文化上,也势必体现出多层次、多形式的需求。经验证明,讲究知识性、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刺激性的寓教于乐的文化传播、宣传方式,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若将其纳入旅游开发的范畴,它就能使旅游景区或博物馆所倡导的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具象的文化实体,就能使游客在参与体验的同时感受历史的魅力,接受文化的熏陶。
(三)资源不是产品
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讲,能够保持文化遗产现状不被破坏,可供研究就似乎可以了。但要辟为旅游景区或建成博物馆,作为旅游产品展示出来以供游客参观,仅仅把保持在原生态面目的文化遗产简单呈现出来还远远不够。
瓜州以及河西地区的田野文物中,可供开发的大型文物遗址主要是两汉、魏晋、唐之前留下来的,其历史沿革都在千年以上。但这些遗址绝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的土遗址,历史文化价值极高,与之关联的历史文化事件十分丰富,民间传说也蔚为大观,但观赏价值却很低。限于职业、阶层、文化素养等因素,除了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士,一般游客很难在参观文化遗产的短暂时间中,就认识到其中蕴涵的辉煌历史积淀和丰富文化内涵。
但是,利用文物遗产及其文化价值打造旅游产品,不经过一定的开发、建设,则无法使其文化价值彰显升华,无法使其旅游价值充分体现。所以需要以恰当的方式去解读它们、展示它们,要对它们进行保护、研究,还要建设相应的展示载体以及旅游服务的基础性设施。
所以要使资源真正转化为产品,就必须通过资源、资金、智慧的对接。这三者之中,智慧尤为重要。因为若要打造一个旅游精品,就必须对景区所有的文化遗产进行搜集、归类、评价、定位,还要正确地把握服务对象的文化价值取向,选择恰当的开发方式,使该景区历史文化的价值、意义全面得到诠释和再现,从而将游客带进历史,带进文化。
五、发展瓜州旅游,开发要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及其价值的提升
(一)开发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
《文物法》有“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明文规定。并且文物不可再生。依靠文化发展旅游,要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只有保护好文物,才能发展旅游,才能保证持久永续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自适应继电保护,自适应继电保护的作用和意义,电流速断保护,过电流保护
1 前言
自适应继电保护是上个世纪80年代被国内提出的新课题,在当时自适应继电保护也引起了人们一定的关注。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基本思想是尽量使保护装置能够尽可能的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变化,主要改善保护性能,使得自适应继电保护能够更好的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运行的方式和各种复杂既具有挑战力的故障类型,能够更有效的处理电力系统的故障信息,从而加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虽然自适应继电保护现在仍然处于一个研究的阶段,但自适应继电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就已经足够的证明了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现在我们所研究的自适应继电保护就是要在面对电力系统时能够快速的、准确的、主动地解决电力系统中所面临的多有困难及挑战,并且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恢复和运行。
但在实际操作中,自适应继电保护仍然存在着两个缺点:其一是按照自适应继电保护的方法制定的定值,在电力系统的主要运行方式下不是最好的;其二就是在电力系统的最小破坏程度上进行运行,尽可能的最大程度上来保护电力装置的失效性。传统的自适应继电保护装置具有电流保护的反时限的特性,在差动保护装置中具有制动特性的性能,由以上的种种看来自适应继电保护装置是早就存在的,这更好的为了自适应继电保护奠基了基础。
2 自适应继电保护的作用和意义
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对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具体或标准的定义,在这里我大致的总结了一下自适应继电保护的概念。自适应继电保护就是指保护系统为了响应国家电网状况的变化以保持相应的,最有效性的自动调整其运行参数的一种能力。
继电保护的作用就是在电力系统中电器元件发生故障时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得故障元件免于遭受更大的损坏,并且保证电力系统的尽快恢复和正常使用。我国的电力系统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的发展中,继电保护技术始终是建立在电力生产工作的巨大需求和应用的基础上,采用具有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的理论、技术、装置等种种的优先条件下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综合这些的优点,继电保护基本上满足了电力系统的种种需求。
自从继电保护引入了微型计算机以后,各种的微机继电保护的原理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微机式继电保护技术的一系列优点使得自适应继电保护在装置上取得了一定的优越性、性能的稳定性、操作技术的方便性等的优点都超越了传统上的电力保护,并且收到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和欢迎度。
3 自适应继电保护在电流保护中的应用
3.1 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
自适应电流保护的优点在于它主要是利用微型计算机的计算和其强大的记忆功能,能计算出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值,即像函数一样让计算出来的整定值随着电流的运行方式和电力的故障类型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有利于更好的解决传统电流速断保护留下来的难题。自适应电流保护整定值。
在自适应电流保护的整定值公式中: E—是电力系统等效电源的相 电势;Zd—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 即是被保护线路的阻抗;Zs—保护安装处到系统等效电源的阻抗;Kk—取1.2~1.3;Kd—故障类型系数。
所以,必须实时测量出一定的Kd 和Zs 才可以确保电力系统整定值的实时性。
测量Kd 的关键在于可否判断电网的故障是三相故障还是两相故障。三相故障时会有很小的不平衡负序电流出现;当两相故障发生时, 会有比较大的负序电流出现。可依据上述的公式来判断线路的故障类型。
3.2 自适应继电保护在微机线路保护中的应用
微机线路保护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及通讯设备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微机线路保护的硬件系统具有快速计算的能力、强大的存储能力艺妓逻辑判断能力,微机线路保护的这些特点正好为自适应继电保护提供了良好硬件基础。
3.3 自适应继电保护原理的应用
由于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含义是保护必须适应于正在变化的系统情况,因此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就要有分层配置的通信线路和电力系统中的其它一些设备的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通信用来交换信息。现在来说,光纤通信线路就是适用于自适应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大量信息传输和转换的最好媒介。
3.4 对自适应过电流保护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很多家的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上采用的大多数是自适应继电保护的装置,但自适应继电保护装置仍然有很多不足,自适应继电保护需要人工条件下的干预才能实现其自适应的功能。人们需要在自适应过电流的每时每刻的监视与控制,从而改变自适应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和具有一定优越的特性,才能更好的达到增强电流保护的灵敏性、可靠性的优势。
如果想在自适应电流保护变成一个具有自动化的组成部分的话,就必须要把自适应电流保护和微型计算机联系起来,从而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如:电力系统的诊断、控制电力系统、恢复电力系统、调配电力系统、保护电力系统、报警等等的一方面功能。
4 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发展条件。
4.1 微机式继电保护技术的进步
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发展条件是微机式继电保护的不断进步。为了更好的适应不断出现的电力系统的故障及有些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的变化,自适应继电保护应该储备更多的信息,以供及时的为电力系统做出应答。虽然近几年国内的微机式继电保护技术在不断的更新中,但我们仍需要进一步的对微机式继电保护技术进行研究,以更好的姿态来满足电力系统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和不足点。
4.2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经由模拟式的电网调度自动化转变为数字式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期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就已经由AGG、SCADA和网络的分析汇集成为了能量管理的系统。
为了更好的适应电力工业和国家电网的发展运行的需求,我国建立发展了电力专用的通信网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并且这些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更好的为一些电力企业提供了具有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的信息,使得电网的安全得到了保证。
4.3 如何能使自适应继电保护的最佳化
要使得自适应继电保护的最佳化就要让电力系统更具有速动性、灵敏性、稳定性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求他们即统一又矛盾,要在最大限度上的释放他们的能动性,使得电力系统的有效性最大的发挥出来。
5 总结
微机式继电保护技术的进步在国内国外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由于国内研制出的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这使得我国的微机式继电保护技术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很多的微机式继电保护技术在保护装置的原理上仍然与传统上的继电保护装置相差无几,希望我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在自适应继电保护的领域中有所突破,从而加强自适应继电保护在电流保护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数字经济建设
- 下一篇:骨科专科护理特色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