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督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监督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监督调研报告

篇1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我市在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人才政策措施、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创业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2008年底,全市各类社会人才共有***万人,占人口总数的9.89%,其中党政人才***万人,占人才总数的1.64%,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万人(其中个体工商户***万人),占人才总数的23.93%;专业技术人才***万人,占人才总数的27.99%;技能人才***万人(含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占人才总数的24.12%;渔农村实用人才***万人,占人才总数的6.74%。

2、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共有***万人,占从业人数的15.53%,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含技师以上)的人才达到***万人,占从业人数的7.94%。

3、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围绕干部选拔任用和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增强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积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识别考核、交流轮岗、监督管理、激励保障等制度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制度保障。

4、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规定,如《***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等,逐步建立了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

6、人才工作成效不断显现。2008年,全市新组织实施科技项目***项,其中国家级***项,省级**项,全年获省市级政府奖的科技成果数***项,其中省级奖***项。争取上级科技资金***多万元。申请专利***件。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我市现有的人才队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人才支持,但与周边发达城市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人才总量不足。一是技能人才紧缺,尤其是企业技能人才总量较少,只有***万人,占企业从业人员10.63%,高技能人才更加缺少,全市企业高技能人才只有***名,占企业人才数的0.06%;二是渔农村实用人才偏少,只占全市渔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

2、人才素质偏低。一是高学历人数较少,全市硕士以上研究生共***名,占人才总数的0.4%;二是一线产业人才学历偏低,全市各类企业大专以上学历共有***万人,占企业人才总数24.89%;三是高层次人才紧缺,高级人才只有***名,占人才总数2.47%,尤其是企业高级人才(具有高级职称和高级技师)只有***名,占企业人才总数0.81%。

3、人才分布和结构不合理。从统计数据分析,全市人才分布和结构主要存在“四多四少”。城镇人才多,渔农村人才少;教育、卫生系统人才多,生产一线人才少;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多,专业对口的少;基础学科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

4、人才需求不足与任用浪费现象并存。一方面实用性人才不足,特别是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及高新技术、软件开发人才及熟悉临港经济人才比较紧缺,而另一方面有些单位专业人才浪费,供过于求的现象严重存在。部分单位急需一些专业性素质较高的人才,而一部分大学生出现就业困难。

5、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措施。吸引人才的政策力度不够有力,人才市场没有固定规范的交流场地。人才的整体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与周边发达城市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吸引力明显不足,人才流失现象较为突出。在人才使用上,缺少创新平台,一些单位“学历取向”仍是主导,忽视能力导向,绩效导向,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

6、人才观念淡簿。人们对人才问题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只要有学历、有职称的才是人才,只有自己有的才算是拥有人才,与中央“科学的人才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智新观念还有一定距离,对“人才是第一资”、“人才是活资源”观念认识不够深刻,还没有真正把人才作为一种资源进行保护,有效经营,并使其创造效益。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措施

要实现“人才兴市”战略,加快***市的发展步伐,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转变观念,优化环境,完善机制,加强领导,使***市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人才流入的盆地、人才聚集的高地和人才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

1、进一步更新观念,着力营造“人才兴市”的社会氛围。“人才兴市”作为我市的一个发展战略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从上到下要牢固树立“三个观念”。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论断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人才观方面的伟大创新和与时俱进,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要充分认识到人才问题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已成为决定一个地方、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因素,从而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重要位置。二是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谁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努力做到“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力求资金上多投入,感情上多贴近,政治上多关心,使人才工作顺心,生活舒心,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2、进一步优化政策,拓宽吸引和聚集人才的路子。要切实改变“舍得花大钱引项目、舍不得花大钱引人才”的现象,对于我市发展急需的高新尖人才,要以招商引资般的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要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大力吸引外地人才来商创业,尤其是要大力吸引在外***市籍人才回乡创业;对于回来工作的***市籍本科毕业生,工作满两年的要提拔为副科级职务,满五年的要提拔为正科级职务;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人才资源;要破除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思维,树立靠事业、环境和待遇留人的思想,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对各类人才要一视同仁,做到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继续加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充分依托其吸引和培养人才的载体作用,努力把其办成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人才、专业学科带头人才,以及技术、管理、市场等复合型人才的集聚地、培养地、扩散地;继续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为载体,以优惠政策推动为手段,发挥好园区在吸引利用人才中的作用。

3、创新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一是要完善分配激励机制。针对种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相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二是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体现各种类型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和办法。使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三是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四是逐步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和完善企事业单位种类人才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对重要人才实行财政投保。做好各类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工作。五是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

4、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力度,提升人才能力建设水平。一是以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人才”活动。建立市级财政、单位和人才个体三方共同负担继续教育经费的机制,市级财政及各单位均设立一定额度的人才教育培训专项资金,对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院校研究生学历的在职人员,分别提供一定数额的经费支持。二是要适当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整治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充分发掘社会化办学力量,动员和鼓励社会资源从事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办学基地,以此建立起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三是以培训人才的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引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现在各类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教育培训。

5、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水平。人才资源的配置离不开人才市场这个载体。人才市场发展水平越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因此,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就要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形成一个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研究制定人才市场建设发展规划,从硬件建设到服务水平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建立的人才服务机构向市场竞争主体转变,与其它要素市场融会贯通,公平竞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改革和完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促进人才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信息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形成;逐步发展民间资本、外国资本对人才市场的投入;逐步完善人才市场法律、法规,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取费方式;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发展完善网络人才市场,制定统一的人才市场信息指数体系,准确反映人才变化情况,定期通报人才供需状况、人才政策以及其它人才信息。建立健全包括人才评价、咨询服务、开发培训等内容的中介服务体系,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篇2

各地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各项收费政策,坚持收费公示,“阳光收费”,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在确保“应征不漏,应免不收”的同时,兼顾好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照顾弱势群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年全市共代各级政府征收土地出让金32.63亿元,其中:市本级代征8.43亿元(招拍挂7.37亿元),契税2.26亿元、耕地占用税3710万元。这些资金的征收和使用,加大了对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力度,为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供了保障,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的经济建设,同时也为国土资源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认真开展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情况检查,检查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年初,省厅《关于开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下发后,我处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通知精神,加强与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及时将检查要求向各县(市、区)作了布置和传达,立即成立了检查机构,对报表的填制,检查要求、填列口径等进行了全市集中培训。对照省厅要求,对年以来到年6月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台帐和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情况全部统计核实到位,所有数据真实具体。同时,对近年来我市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土地有偿使用费应征情况、已征情况、分级入库情况及使用情况都进行了检查,圆满完成了自查工作。

三、认真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切实加强对直属事业单位及基层国土资源所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关于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科学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我处围绕年度财务工作目标,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基层国土资源所的预算管理及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的创新课题,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是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的预算管理。今年全市各国土资源所均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编制了财务预算,各市(分)局财务科严把收支关,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认真审核,保证国土资源所合理、节约、有效地安排使用资金。在预算安排上,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在确保人员工资、日常公用经费的正常开支基础上,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切消费性支出,尤其是严格控制招待费支出,真正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土地管理事业的刀刃上,从而全面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了国土资源所的正常运转。

二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今年我处重点加大对分局及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审计力度。五月份,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财务互查,以促进全市财务管理工作日趋规范。上半年,按照市局党委的要求,结合高港、开发区两个分局局长离任审计,对分局及其国土资源所的财务进行了全面审计。

三是进一步完善分局及国土资源所财务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对直属分局及其国土资源所的管理,严肃财政纪律,加强会计监督,有效杜绝分局及基层国土资源所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市局于年四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对直属分局及国土资源所财务管理的规定》,从收费管理、票据管理、预算管理、支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财务监督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要求。

四、认真执行部门预算,科学编制来年预算,进一步加大部门预算的制约力度

我处按照财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的要求,严格执行当年部门预算,加强分析和预测,把握好本部门工作特点,按月报送用款计划,有理有据安排好各项业务工作经费,截至11月未,通过财政直接支付经费支出3700万元,占总支出的95,既达到了财政规定的比例,又保证了业务费的正常开支。

今年我市“政府收支分类”进行了重大变革,这次改革是继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改革之后,财政部门推出的又一项影响最为深刻、涉及范围最为广泛的改革工作。为此,我处按照市财政的具体部署,逐月按时完成新旧科目的数据转换,保证了新的科目体系与预算管理方式的衔接。

年按照“增收节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我处认真完成了来年部门预算编报工作,对各项支出的预算能做到准确、实事求是。积极向财政部门争取专项经费,部门专项工作经费得到落实,为全面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能提供了经费保障,年,共向财政争取专项经费5397.9万元,其中:办公大楼基建经费3000万元,信息网络购建费200万元,基础测绘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经费500万元。

五、积极筹措资金,促进城市土地经营

城市土地经营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为此,我处加强部门协调,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城市土地经营工作,积极筹措城市土地经营资金。全年围绕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共向金融部门中小企业融资3.89亿元,归还银行贷款3.48亿元。其中,支付坡字街核心区地块拆迁费用2396万元,府南三号地块拆迁费用1000万元,为城司融通资金5000万元,确保及时提供土地收购、储备资金,促进了城市土地经营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支持了市经济建设。

六、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适应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征(拨、使)用土地管理费的征收与管理,适应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根据省厅要求,今年6月,我处对全市征(拨、使)用土地管理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通过对全市年至年国土部门预算收入、支出和执行情况的了解,发现了在管理费征收使用管理中存在着省返还管理费与部门预算编制时间不一致等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征(拨、使)用土地管理费管理,形成调研报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年工作思路:

1、严格执行收费政策,确保各项收费应收尽收

一是严格依法征收规费,切实保证“应征不漏,应免不征”;二是严格费用征收范围,不得擅自减征和缓征;三是代征的各项资金、财政性资金都按规定足额上缴,杜绝截留、挪用现象。

2、严格财务管理,强化制约意识

严格“管钱”、有效花钱,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节俭意识。一是认真编制和执行部门预算;二是严格按照资金的性质和用途对各类资金分类核算,并及时上缴下拨;三是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挪用和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四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加强对区属国土资源所的财务监管工作,切实规范国土资源所的财务收支行为。

3、加强土地复垦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加强耕地开垦费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耕地开垦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省耕地开垦费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市耕地开垦地方自行“占补平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4、积极做好城市土地资产经营工作

加强部门协调,确保及时提供土地收购、储备资金,同时努力做好土地出让金的征收工作,支持市经济建设。

篇3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体制;监督机制;水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将财政支出的全过程置于财政、财务部门的监督之下,实现财政资金的规范、透明和有效运作。1999年9月,我国开始了以实施部门预算为核心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随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预算外收入收支两条线等改革在水利系统中相继推行。水利部是2001年首批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六个中央部门试点之一,此项改革对增加水利投入、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湖北是素有“千湖”之称的水利大省,水利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2009年湖北省各项水利投入87亿元,保障了国家专项规划内656 座水库全部开工和近400座病险水库顺利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加快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有力支持了四湖流域综合治理、水利血防工程、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小水电代燃料及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全面快速实施。研究国库集中支付下湖北省水利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高效、实用、完善的水利财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对湖北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水利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笔者于2010年5月,先后对湖北省财政厅、水利厅、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咸宁市水利局4个单位就新形势下水利财务管理及资金运行绩效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笔者认为,继续推行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断加大水利主管部门财务管理对所有水利资金的全程监控力度,在当前水利建设资金的快速和大规模投入、水利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安全较为严峻的背景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维护水利资金安全的迫切需要

我国传统体制下运作的财政性资金拨付方式的主要弊端是: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准确依据;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导致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财政资金大量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财政资金缺乏事前监督,截留、挤占、转移、挪用问题经常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改革传统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不仅是国家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水利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二)加强水利财务支付体系变化适应性的迫切需要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水利系统的资金支付在形式、内容和方法上发生了根本变化。水利资金由分散管理,部门、单位多头开户过渡到财政性水利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从形式上看,资金支付程序大大简化、透明,但从内容看,对水利各级财务部门在强化资金的运行监督职责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水利财务部门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在项目资金的申请、报送、项目计划的下达、执行等诸多环节和工作中,需要做好财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间的协调与平衡;二是作为水利财务管理部门,需要明确在新体制背景下各级水利单位的会计主体责任和义务,提高并加强各单位财务治理的责任,有效防止各水利单位转嫁财务违规风险;三是在目前的条块体制下,发挥水利主管部门财务管理对所有水利资金的全程监控,建立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区域网络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共享机制,确保省――市、州――县各级水利财务管理链条的完整性。这些对于提升水利建设中各级水利部门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确保水利资金安全并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无疑将发挥长期的、主动的和积极的监管效应。

(三)确保水利建设集中大规模投入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 “十二五”规划水利发展目标的确定,水利建设集中大规模投入已进入一个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将达到2.11万亿,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83.85%。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加大,开工建设项目不仅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资金量大、资金种类多等特点,而且对质量、安全、进度和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在新的形势面前,水利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必须以新的思路,寻求新的发展。所有这些都对水利财务部门严格按照新制度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这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复杂局面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二、湖北水利财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运行中的问题分析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水利部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等新制度后,的确在提高水利系统财务管理水平、保障水利财政资金安全和提高绩效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效应,但同时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水利主管部门财务管理手段受限,资金监管存在安全风险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由于体制及网络体系不适应,省、市级水利主管部门对县、市的水利财务资金监管还存在缺位现象。以湖北省为例,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程序,省发改委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直接下文,同时抄送省水利厅、财政厅,但在实际运作中,有时没有抄送,有时滞后抄送,水利基建资金计划由省财政厅层层下达给市、县财政,往往也没有抄送同级水利部门。加之,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没有就水利资金项目的申报、批复、使用、管理等构筑信息共享、监管互动的工作平台,这样就导致省――市、州――县的水利资金管理链条断裂,省、市级水利主管部门对县、市级水利资金的运作信息无从了解,更谈不上同步监管,对违规违纪问题无法在事中监督,只能通过事后检查纠偏,增加了水利投资项目资金的安全隐患。

(二)水利财务管理团队及制度建设滞后,监管水平亟待提高

水利财务团队及制度建设方面力度不够。调查发现,湖北一些县市水利财会人员知识单一,不注重必要的水利知识及财会法规的全面系统的培训、学习。相当部分财会人员对财会基础工作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法制观念较为淡薄,没有严格执行《会计法》及会计核算制度。从湖北省财政厅、水利厅2009年对咸宁市的检查情况看,一些县(区)水利局财务管理模式不规范,在编制的财政预算方面,既管核算又管账目,做账时一收一支由一个人全管,溢账现象时有发生;农田水利项目资金管理的账目也没有按规定通过财政预算中心来做,而是本单位自己做;个别进行了独立核算的基建项目仍采取资金拨付的方式使用建设资金。

调查发现,咸宁市一些县(市)水利财务部门对工程支出审核把关不严,专项资金存在着结余沉淀的现象。如有些县(市)水利财务部门只是简单地记账,缺乏对工程项目合理性、真实性、准确性及相关手续完备性的严格检查;个别单位为达到偷逃税收、转移资产、私设“小金库”等非法目的,有意不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算账、报账,对拨出专款的跟踪检查力度也不够;有的单位项目已完成或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项目中止、撤销后,没有及时将专项资金缴回财政,个别单位还将结余款长期存放在银行,赚取利息以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现行的预算批复时间与预算执行年度不相匹配,为赶进度完成年度预算,年底集中下指标,仓促拨款、突击花钱,资金安全存在隐患,财政资源闲置浪费。

(三)部门预算不细化,削弱了会计集中核算效应

部门预算是财政支出管理的基础。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中,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尚未真正改革到位,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信息不对称、财政支出管理的透明度不高。水利项目财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个级次水利项目财务报表都交给各个级次财政核算部门统一管理。水利部所属预算单位有5级,但预算编制并不是从5级汇总而来,只能由主管单位按以往的情况估列代编。这样,一方面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没有预算,预算管理很难进行,国库集中支付也支付不到基层。调查发现,由于水利行业的专业性,县级财政预算中心不可能熟悉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的各个细节,账目不如水利部门做得专业,不能按照水利单位的要求,科学、规范、完整地编制水利科目设置,水利、财政两个部门科目设置不统一,不衔接,使水利财务人员无所适从,从而使得国库集中支付给水利财务管理带来的安全便利大打折扣。因此,科学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有待加强。

(四)水利项目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制约水利项目建设

地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难,已成为全国普遍性问题,截至2009年8月底,全国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分别为41.2%、42.3%和46.4%。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各省市的投资,减少了地方配套资金的要求,但是一些地方本级财力有限,很多项目仍难以实施,一些项目成了“半拉子”工程。据调查,目前,湖北省地方水利建设配套资金80%不到位。湖北省地方项目资金配套分配为中央50%、湖北省30%、县20%的刚性指标,但渠道及配套建筑工程总体完好率却不足50%;中央、省里的配套资金都能按时足额到位,而各个县项目配套资金则80%不能落实。由于专项资金配套不到位,省里的资金下拨之后只能用于主体工程,不允许用于配套设施、管理维修等环节;中央资金拨下来的费用可以按计算比例用在总体工程的设计、监理、建设管理等方面。因此,很多地方预算后已无财力进行再分配,对全力争取到的重点项目,不能及时足额按比例匹配资金,使得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的应急处理上由于资金紧缺而捉襟见肘。

竣工财务决算中财产和账目移交难。由于水利工程均要求有地方配套资金,在进行前期工作时,地方政府也承诺进行工程建设配套,而在实施过程中,地方配套资金根本无法筹措到位,大部分工程只进行了主体工程除险加固,确保工程脱险;一些附属工程或配套工程未按设计实施,属于未完工程,因而多数工程只进行了单位工程验收或主体工程完工验收,没有进行竣工验收。因此,大多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没有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无法办理财产和账目移交。

(五)市(州)水利单位人员经费不足,影响工作开展

湖北省县(市)水利单位财务状况不佳,主要表现在人员多,编制少,工资不能足额到位且不能按时发放,人员机构经费严重不足。以咸宁市水利局为例,截至目前咸宁市各县水利局在职人数实际有40~50人,定编名额只有15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只有纳入编制的人员工资才能100%到位;全市每个中型水库按4个人定编,而实际需要12~15人才能把水库管理起来;水利部门成立较早,都是些老单位,每个县市水利单位退休人员一般都有20~30人,单位负担很重。咸宁市水利局公用经费纳入预算人均8 000元/年,而实际人均需要3~5万元。从全省来看,财政公用经费支出每个县不足40万元,而据测算,实际上工作经费、工资、社保约需要300万元,公用经费缺口多达八倍。由于水利财政经费缺口大,下拨的工程资金有时被部分挪用,影响了水利资金使用效益。

三、政策建议

为保证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新形势下,水利财务管理工作要紧紧抓住国家对水利加大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水利财务体制和强化监督机制,促进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水利财务管理信息联动机制,公开执行预算

预算制度作为政府职能实行的重要手段,作为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要以社会公众为根本,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加强水利财务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交流,建立省财政、水利财务的信息联动机制,公开执行预算,有助于水利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水利主管部门在国库集中支付下监管水平的提高。鉴于此,笔者建议:建立金融信息联动系统,公开执行预算。建立省财政、水利财务信息联动机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库集中支付运行中信息公开透明,确保水利资金的使用安全和效率,增强水利主管部门在国库集中支付下的监管作用。主要做法是:将财政支付水利系统的使用资金按部门分类全部录入信息联动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公开执行预算,双方都能从系统中及时看到财政资金运作情况。同时,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根据情节在网络信息中披露,轻则进入灰名单,重则进入黑名单,真正做到阳光操作。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工作协调机制、情况通报机制、检查督办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与党委、政府、检察、纪检、审计等部门形成合力,努力提高水利主管部门依法监管的工作水平。另外,信息系统的完善是提高水利财务管理的必要条件。应尽快修订和完善实施细则,包括进一步明确用款计划、支付申请上报的程序、支付运行的程序及支付系统软件的各项具体操作规程等;在对所属单位现有软、硬件及网络建设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水利系统管理和业务特点,开发和建设水利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软件。

(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完善水利财务监管

当前,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四项改革正在逐步推开,其中预算改革不仅是财务部门内部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也是涉及整个水利部门工作方式的一种变革。对财务部门内部来说,预算的编制、执行与会计核算、财务监督、绩效考核的各个环节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工作必须协调一致,财务部门内部各处(室)必须做好衔接和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对相关业务部门来说,新的预算管理模式要求共同提出工作计划和预算方案,并在执行过程中密切合作,才能确保工作的实施和水利资金的依法管理使用,进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水利部门要加强与外部单位的沟通协调,如财政专员办、银行、计划、人事劳动等部门,取得支持和帮助,有问题及时解决。通过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完善水利财务管理和监督。

(三)强化水利预算管理,提高财政预算精细化水平

加强水利预算管理,提高财政预算精细化水平,是完善水利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在加强水利预算管理方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两点:一是水利预算单位会计人员必须根据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及所承担的职能, 对项目支出预算要提早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加强项目备选库日常建设, 完善项目评审机制,准确地编制各项经费开支计划, 尽量细化预算编制,并在预算管理中严格执行预算;二是从项目上、性质上进行预算科目分类, 建立一套多级预算体系, 使部门预算细化到每笔支出项目, 单位每月报出相对准确的用款计划, 最终达到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相吻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公平的标准定额,实施集中统一的预算管理方式,只要是财政供给范围内的各个水利部门单位,其行使公共职能所必需的支出水平应该是一致的,各部门单位的基本公共经费支出应该是相等的,乃是财政预算部门的当务之急。另外,县市预算编审中心应坚持财政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树立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理念,尽快建立效益预算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构建地方水利基本建设配套资金弹性管理机制,做好项目竣工决算工作

我国现行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资主要由中央专项资金、省财政资金及市县配套资金三部分组成。2010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了新上项目一律取消县级水利地方资金配套。此政策的出台对解决地方水利基本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发挥了积极的政策效应。因此,笔者认为,尽快构建地方水利建设资金弹性管理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水利资金投入,各地应该坚决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各省财力情况制定资金弹性配套标准,明确省级资金在地方配套资金中的比例。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地方水利建设配套资金分摊比例为中央负担50%,省负担50%,经济落后的省份为中央60%~70%。这样的弹性调整是解决水利建设配套资金困难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做好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工作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积极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主要包括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信贷机制、财政补偿机制等。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竣工决算报告应该综合地、全面地反映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在编制竣工决算报告时,要及时地清理财产、物资、债权债务,处理工程中遗留的有关问题,实现工完场清、工完账清。针对目前咸宁市水利局等单位一些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没有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无法办理财产和账目移交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对《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财基字[1999]139号)作出部分修订,建议把“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改为“项目竣工(完工)财务决算”, 以便符合真实反映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及水利基本建设竣工或完工情况的要求。

(五)把地方经费纳入水利部门预算管理,公用经费实行弹性补贴

根据湖北地方财力不足,各县水利部门人员编制偏少,公务费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将地方经费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行标准化的定员、定额和项目预算,公用经费实行弹性补贴。第一,在人员编制上,要明确预算范围。应该尽快对地方水利部门的在职人员进行一次大普查,根据水利部门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做好定员定额(零基预算)和项目预算制度的基础工作。第二,公用经费方面,在保证各水利部门单位基本支出需要一致的基础上,对于重点发展的条件特殊的水利部门,政策上应该予以支持;人员公用经费要区别对待,实行弹性补贴。

【参考文献】

[1] 程存虎.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快治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J]. 中国水利,2002(4).

[2] 咸宁市水务局财务科.关于扩大内需项目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咸宁市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调研情况报告[R]. 咸宁市水务局,2010.

篇4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况。我县自2006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证工作开展以来,严格按照上级精神,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到目前为此,全县已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1万本,证书到户率达99%,证书的填写较为规范。尚有一小部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还未换发到户,其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即将被征用,所以暂停了权证的发放;二是有部分农户举家外出务工经商,导致权证滞留在村组干部手上。

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情况。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共续签补签合同5.1万份,合同到户率达99%,合同内容的填写比较规范完整。

3、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情况。自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明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后,我县“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现象已大为减少,但仍有个别村小组存在这种做法。截至到目前,我县不存在乡村组织强行收回农户承包地的情况。

4、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我县各乡(镇)土地流转严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截止到2009年第三季度,我县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50761户,承包土地面积187413.96亩,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6998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9.7%;土地流出农户12306户,占承包总户数的24.2%;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1289户,其中规范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638户,分别占流转农户数的10.5%和5.2%;签订流转合同流转的土地5536.3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15%;农户间自发流转土地面积35086亩,涉及农户11747户,分别占流转面积和流出农户数的94.8%和95.5%;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土地面积1912亩,涉及农户559户,分别占流转面积和流出农户数的5.2%和4.5%;土地流转形式主要以出租为主,占流转土地面积的78.6%,转包、互换、转让、入股和其他形式只分别占流转土地面积的6.5%、7.4%、3.9%、0.2%和3.4%。到目前为止,我县没有发现乡村组织包办、代替或截留土地流转收益的现象。

5、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情况。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引发案件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农村税费改革前由于农民承包土地需要缴纳的正常税费任务较高,种地利益少,部分农民不想要土地,就私下口头协商或者通过他人口头磋商,达成不收租金但划转税费任务的土地流转口头约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上级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实,农村征地补偿价格和范围的不断提高、扩大,农民的珍地、惜地意识大大增强,纷纷开始要求收回承包地。这样一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矛盾就加速激化,但因为只有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协议,一方站得住理,一方依据于法,争执不断,矛盾升级。针对这些矛盾纠纷,我县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各乡(镇)做好解释调处工作,不得相互推诿,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今年以来,我县各乡(镇)所接7件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已基本调处到位。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

1、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情况。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县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了12家。具体情况如下:

(1)按注册时间分类:2007年注册登记10个,占总数的27.8%;2008年注册登记14个,占总数的38.9%;2009年注册登记12个,占总数的33.3%。

(2)按产业类别划分:种植业14个(其中白莲4个、烟草2个、果业5个、花生1个、红薯1个、油茶1个),占总数的38.9%;养殖业18个(其中生猪养殖11个、蜂业3个、肉牛养殖2个、水产养殖2个),占总数的50%;农机服务业4个,占总数的11.1%。

(3)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共计1001人,其中农民成员977人,占成员总数的97.6%。

(4)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共计1497.85万元,其中现金1435.06万元,实物折款62.79万元(主要为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5)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目前经营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有1个,为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其他大多数合作社经营收入都在30万元左右。

(6)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实行了信息、培训、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的合作社有24个,占总数的66.7%;实行单一服务如加工或产品销售的合作社12个,占总数的33.3%。

(7)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同制、合作制等方式带动7596户农户实现增产增效。

2、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费、罚款情况。到目前为止,我县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以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均未对我县经县工商局注册登记成立的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取过任何费用和罚款。

(三)农民负担管理工作

1、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五项制度”执行情况。我县继续坚持和完善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农民负担已经得到明显减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涉及农民负担问题的群众件几乎为零。

2、“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执行情况。近几年来,我县没有申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少数村修建村内道路时采取村民自愿捐资赞助的形式修建,不存在集资摊派或变相集资摊派的行为。

3、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我县粮食直补、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发放给农民的各种财政性补贴资金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不存在抵扣、截留、挪用等现象。

4、涉农收费情况。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我县已经落实到位;二是我县国土局、建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村民委员会对农民建房收费、罚款总体说来比较规范,除个别收费标准缺乏执行力度、有的乡(镇)收费票据填写不规范、有的收费或罚款项目执收执法单位错位、少数乡(镇)、村出现扩大范围或自立项目收费苗头外,不存在其他乱收费、乱罚款行为;三是未发现有其他方面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

(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农村“三资”管理情况。我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已经建立健全了《××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票据使用管理办法》、《××县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印发了《××县村级集体财务“村账乡”操作指南》,各乡(镇)今年全面实施了村账乡工作,但签订合同还不够到位。

2、农村财务管理规范情况。我县各个乡(镇)根据各自管辖范围的大小分别设立了1-3个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示范村,在示范带动下,各个村基本上能做到每季度公开一次村级财务;同时,每个村都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但民主监督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3、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情况。我县各乡(镇)对农民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经常性开展专项审计,发现问题严肃处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县站则开展审计抽查,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施重点审计,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关键。我县各级领导对农经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县领导重视农经各项工作。一是大力支持农经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有力督促与农经各项工作相关的各职能部门搞好协作,推进农经工作;三是安排每年1.5万元的减负工作经费进入县级财政预算;四是每年能够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财务管理等项工作的进展情况适当解决工作经费,保障我站的正常运作。

2、局领导支持农经各项工作。一是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民负担管理、农村财务管理等工作纳入了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不截留、挤占、挪用农经各项工作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三是适度弥补农经工作经费的不足,确保我站的正常运转;四是全面支持农经各项工作的开展。

3、乡(镇)领导推进农经各项工作。我县大多数乡(镇)领导都非常重视、支持农经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日常工作中,能根据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农经工作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人力、场地、环境等的支持与扶助,积极推进农经各项工作。

(二)职工同心。职工同心协作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我站现有职工4人,我们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将当前农村经营管理的四大重点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逐一分工,明确各自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发扬协作精神,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全面提升了农经工作质量;各乡(镇)尽管农经工作人员紧缺,但大都能根据全县农经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紧密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三)编发简报。加强工作指导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县减负办和我站从2008年1月起联合编发《××农经》工作简报,借助于工作简报,为全县广大农经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法律、宣传政策、增长业务、浏览信息、交流经验、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以及营造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工作平台,截止到今年11月,已编印简报35期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指导作用。

(四)办班培训。举办业务培训班是增强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我站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二期农经工作业务培训班,借以促进和增强乡(镇)农经工作人员和村级财会人员的理论学习兴趣和业务操作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工作实践能力。今年,我站已经举办了2次3期业务培训班,其中第1次2期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暨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培训班,培训乡(镇)农村财会辅导员、村(居)报账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会计160余人;第2次1期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培训班,培训乡(镇)、试点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室工作人员50余人。

(五)调查研究。开展各种调研活动是提升工作措施的针对性和成效性的校正仪。今年,我站围绕农经工作的重点:一是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流转面积、流转规模、流转期限、流转原因、流转手续、流转地用途、流转效果、流转纠纷情况、流转管理状况、流转潜力等的摸底调查,形成了《××县农业局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针对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二是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题调研活动,撰写了《××县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启示》、《试验示范撑起一片蓝天》、《“九统”服务支撑合作社走过一个个春秋冬夏》、《找准合作点推动合作社健康稳定发展》等近10篇调研报告,有力地推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与发展;三是开展了财务公开“难点村”难点情况调研活动,认真剖解和分析“难点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工作措施,形成了《××县农业局关于财务公开“难点村”难点情况的调查报告》,为及时完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的专项治理工作夯实了坚实基础。

(六)搭建平台。搭建服务平台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重心和基石。我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室),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土地流转秩序,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消除了农村土地流转纠纷隐患。

(七)抓点示范。抓点示范是工作推开和规范运作的助推器。我县农经各项工作大都建立了试点示范村(点),并认真抓好各示范村(点)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积极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各示范点的设立情况如下: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示范村17个,分别是:高田镇的田心村、湖坑村,丰山乡的上坑村,木兰乡的新河村,小松镇的罗源村、罗溪村,琴江镇的古樟村、小别村、湖下村,屏山镇的长溪村、河东村,大由乡的河斜村,龙岗乡的水庙村,横江镇的姑溪村、洋地村、洋和村,珠坑乡的塘台村。

2、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点5个,分别是:××县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县复兴蜂业专业合作社、××县蜂农专业合作社、××县珠坑乡富民红薯淀粉专业合作社、××县龙岗乡鲜莲产销专业合作社。

3、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县级示范村10个,分别是:高田镇的桂竹村、丰山乡的上坑村、木兰乡的木兰村、小松镇的小松村、琴江镇的旱坑村、屏山镇的亨田村、大由乡的大由村、龙岗乡的水庙村、横江镇的小姑村、珠坑乡的竹溪村。

(八)专项治理。实施专项治理是规范工作流程、方式、方法等的有力武器。我县今年重点抓了“农民建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和“财务公开与民主监督‘难点村’难点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有效地推动了面向农民建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费与罚款的规范,促进了农村财务公开的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发挥了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九)督促落实。监督检查是促进工作落实的有效方式。我站经常采取检查督促、现场督导、随机抽查、暗访核实、审计监督等方式督促各乡(镇)把农经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十)属地管理。属地管理责任的落实是及时、有效、妥善解决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农民负担问题、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等群众件的有力保障。我县严抓属地管理责任的落实,严格责任追究,有力地促进了涉及农经工作范畴的各类群众来信来访件的及时、有效解决,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县涉及农经工作的农民越级上访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

(十一)总结提高。善于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我站经常性开展工作小结、工作对比、工作研讨、意见征询等活动,以便及时总结经验予以推广,发现问题加以整改,不断更新工作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工作成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镇)农经工作机构与其他农业事业机构一同合并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条块管理不顺。一是农经工作部门具有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作为事业性质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难以履行上述行政职能;二是已经合并的乡(镇)农经工作机构人、财、物归乡(镇)管理,并全部兼职乡(镇)其他中心工作,且由于福利待遇的联结造成工作上的本末倒置,本职工作能够认真应付就算很不错了,同时加重了我站条条管理与协调的难度,工作推进阻力较大;三是乡(镇)农经工作人员非常紧缺。截止到目前,我县10个乡(镇)农经工作人员不足20人,90%的乡(镇)只有2名以下农经工作人员,其中只有1名农经工作人员的乡(镇)4个,有2名农经工作人员的乡(镇)5个。而由于条条管理的不顺,我站又无法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严重阻碍了我县农经各项工作的全面铺开和推进。

(二)农经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我站的工作经费只能确保正常运转,难以组织工作创新,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工作效能的发挥;各乡(镇)没有安排农经专项工作经费,好的乡(镇)基本上能够做到实报实销,差的乡(镇)则有报销次数和金额的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农经各项工作的推开。

(三)有的乡(镇)领导对农经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只要不出问题就行,不太支持各项基础性工作的铺开。

(四)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问题。

1、农村税费改革前土地流转手续的不规范(只有口头协议),埋下了一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隐患,且调解起来难度较大。

2、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农民工大量回流,加上人多地少的现实矛盾,农村土地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形成集中、规模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效益较难显现。

3、有的乡、村干部对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其相关政策存有抵触情绪,认为法律、政策规定与现实情况不太相符,要予以修订。

(五)各乡(镇)和各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统计监测数据上报不够及时、真实、完整的现象。每当每季度规定的上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数据时间前,都要通过县站的三催四促才能勉强收齐相关资料,透过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一是有关统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不规范,统计数据难以及时、完整收集和真实反映。

(六)少数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开始放松对减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出现麻痹松懈思想。这些思想的存在,不利于减负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很有可能因工作上的松弛出现农民负担反弹的苗头。

(七)农村财务管理问题。

1、村级报刊征订存在隐形压力,大多数村都突破了限额。

2、村级招待费用较难控制。去年我县村级平均招待费用达到0.5万元以上,部分村已突破万元大关,个别村甚至超出了2万元。

3、村级白条列支现象严重,占支出票据的90%以上,不利于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

四、建议

(一)加快农经机构改革进程。一是单独设立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将乡(镇)农经部门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中分离出来,确保农经干部的专职专用;二是提高农经部门行政级别,乡(镇)农经部门应由“正股级”提升为“副科级”单位;三是把县、乡(镇)农经部门列入依照公务员管理范畴;四是赋予农经部门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五是乡(镇)农经部门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

(二)适当增加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编制,根据乡镇管辖范围大小按3-5个名额配齐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确保农经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将开展农经工作必要的业务工作经费、人员培训经费等足额列入每年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农经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农经干部培训的经常化、制度化。

五、明年工作打算

(一)针对农经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调研,积极探索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方式、方法,规范工作流程,落实目标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基本原则,积极学习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办法、好做法,并切合本县实际加以改进创新,推动我县农经各项工作更进一步。

(三)加大农经工作的宣传引导作用,转变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由不关心、不支持、不重视农经工作逐步变为关心、支持、重视农经工作,加速推进我县农经各项工作的发展;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行使民主监督权力,自愿、主动加入或创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出更多的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以规范、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重心,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监督机制,积极消除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隐患,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

(五)以引导、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扶持,努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自我壮大能力,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产增效。

篇5

赚钱难,花钱更难。民营企业管理者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对赚钱难会有比较深刻的体会,但对花钱难可能感觉新鲜,也许很多人会说花钱还不容易?赚钱难就必然出现花钱难,难就难在没有钱可花。由于众多民企资金实力相对弱小,所以,必须要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能产生更多的利润的事项上,而不能乱花钱。钱花没了,资金流断了,企业也就倒闭了,故此花钱更难。

优秀的管理者必须会赚钱,这是第一能力。企业的利润只能从“产品售价—成本=利润”的公式中来实现。由此可见,产品能否卖上好价钱,能否扩大销售量,能否降低运营成本等是实现利润的根本途径。

优秀的管理者必须会花钱,这是第二能力。企业的成本可分为策略性和非策略性成本。对直接提高利润基线的所有策略性成本,如销售员、广告以及产品的研发,无论生意好坏,这钱一定要花,必须保证做到策略性成本花费要高出我们的竞争对手。对一些经营所必须,但不直接涉及利润的所有非策略性成本,如管理成本中的主管、秘书、租金、地产、顾问、律师、会计、计算机、办公用品、制造和服务等,要象挑剔肉那样无情地剔除,使之只剩下骨头。

能赚钱,会花钱,再赚大钱,周而复始,才能持续发展。这就是企业经营的目标,有效的管理必须要保障经营目标的实现。在中国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几乎都是做“薄利多销经营”的,但也都存在“花钱少销管理”现象。也就是说,出现了“花钱搞管理,结果减销量”的困局。这种“抹杀利润”的管理行为,不会有一个企业家会想要。

民营企业的“人才浪费”集中表现在脱离实际、盲目跟风、用人失误等管理行为上。一些管理者喜欢“明星代言”“专家策划”等造势,万万一出手就“百万代言、千万策划、万万广告”费用,有如构成一道排队“烧钱”风景。在众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里,基本都遵循着“开发一只产品、取上一个俏名、聘请一个专家策划、拉来一个明星代言、举办一次新品招商、打上一段电视广告、购买大量车辆配送,招聘一些人员推销,雇佣若干职业经理……”这样的金科玉律。因此,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短时间内,因规模销量拉不上去,运营成本降不下来,就会出现亏本。

浪费一:花钱请“专家大腕”来决策

北方有一个产值亿元的食品企业老板,在2004年的时候花1000万佣金请国内一知名的“专家大腕”搞策划,寄希望能对企业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拉动市场销售。付了1000万策划佣金外,又投入5000万按这知名专家的策划做事。开发一种网吧概念食品。老板象小学生一样敬重这“腕”,围着他的一言一行在转。忙乎一年后,这种概念的产品几乎卖不动,由于“腕”大手笔操盘,电视广告上了,各地分公司办事处设立了,销售人员请了,网吧陈列费交了等等,其结果是全国各地出现了“呆人、呆事、呆料”一大堆的现象,损失超过1亿元。痛心的老板愤怒地去责问这“腕”,说你们怎么能这么搞呢?怎么能不负责任呢?可那“腕”却毫无羞色地说:“该我们做的,我们做的很漂亮。从产品结构调整、概念卖点提炼,网站建设、包装设计、广告创意、销售队伍建设、规范化管理设计、营销政策制定、POP设计等等,我们都做的很好!产品卖不好与我们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是你们公司资源不够,资金实力不足,是你们无法坚持下去,动摇了必胜的信念……”一番话说得这老板一楞一楞的,一时竟不知是错在自己,还是错在那“腕”。

这位民企老板的本意是要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拉动市场销售。这本意中包含着产品研发、行销队伍建设和广告投入等策略性成本,这些钱是改花的。而1000万的佣金是非策略性成本,本应要象挑剔肉那样无情地剔除,使之只剩下骨头。但是老板冲着这“腕”的名气,把肥肉送到了别人的嘴边。老板没有和我谈到他们的合作合同约定。但我相信“1000佣金”合同里一定会有服务“标的”,不至于在合同里约定“乙方为甲方‘烧钱’5000万,甲方付乙方1000万烧钱辛苦费”这样条款?俗语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腕”名气再大,也是一个秀才,他的策划方案只能供你决策参考,而不能拿来照本宣科、代替决策。优秀的策划师会以效益为原则,去设计解决各种问题的预案供决策层参考,有这样的职业操守,就不会说雇主的资源不够,实力不足的话。也许这“腕”真有水平,连企业的资源都没有盘点就开始在白纸上蓝图。这可不仅仅是专业上的失误了啊!老板一直感叹自己找错了人!我个人认为这“腕”的失误不在于专业而在于做人了!在老板盲目崇拜“腕”的时候,他一定是忘乎所以,忘了自己的角色,想当然之所以然地替老板作决策。他一定不是在老板圈定的范围内考虑怎么做,而是凭空想象诱导老板去做什么。

这是一个花钱的误区,你花钱请外脑来做事可以,但不要花钱让外脑来决策,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对经营结果负责。今后请“腕”来做事,你可要象挑剔肉骨头一样无情地剔除那百万千万的报价,如果“腕”要代你决策,请他先付百万千万风险抵押金。善意提醒民企老板,今后要请策划人,一定到“田忌赛马公司”来,别到“归因理论公司”去。

浪费二:花钱请“职业经理”来忽悠

2006年10月的一天,我们为石家庄一家酒业公司主持人才招聘会。一位简历上战功累累、经验丰富的人才来应聘“营销副总”。我问他:“如果公司录用了你,你到公司来上班第一件事要做什么?”他回答:“先熟悉公司的人事,看看自己的办公室在哪?了解上级主管是谁?下属有哪一些人?”我问他:“需要熟悉多长时间?”他回答:“用一个上午时间!”我问他:“熟悉公司人事后接下去做什么?”他回答:“去市场走走,做调研!”我问他:“想去哪里走走?做什么调研?需要多长时间?”他回答:“就去附近的天津走走吧,走访一些渠道商和终端商,需要用二十天时间!”我问他:“二十天以后做什么?”他回答:“写调研报告!”我问他:“调研报告写完后干什么?”他回答:“递交报告供高层讨论!”我问他:“假设讨论的结果认为报告内容没有价值怎么办?”他回答:“那是你们的事,我也没有办法,你们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问他:“假如就依你这样的思路和工作方法,你需要公司每月支付你多少薪水?”他回答:“月薪最低不低于一万元!”我问他:“你记住刚才讲的话吗?”他回答:“自己讲的怎么会忘记!”我说:“好的,假如我按你刚才讲的思路方法替你做事(假设你是用人单位的老板)你愿意支付我每月多少钱!”他沉默。

这不是在忽悠吗?这是一个啥也不懂就想当总统的人,也是一个啥也不干只想要钞票的人。我们知道忽悠一词来自东北,在赵本山的小品《卖拐》热播前,忽悠大意是比喻那些说话办事离谱,没边没沿,说白话的人。《卖拐》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忽悠演变成影射那些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的人,但比起“诈骗”一词要温和的多,具有调侃玩笑的含义。

一些民营企业求才若渴,机制缺失成为了这帮“忽悠”的栖身之所。在我们接触过的民营企业里,一些企业主管张口闭口都是经营管理的行话。但要问他利润怎么来?可以从哪些方面削减成本?这他就不明白了。有很多主管甚至是“职业经理”看不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甚至弄不明白会计凭证上的借与贷科目是啥概念。试想一下,一个不懂如何盈利的主管天天从事经营管理的工作,说经营管理的话题,这早已超越“滥竽充数”界限变成“忽悠”性质了。他们总是说熟悉熟悉企业,了解了解市场,策划策划方案等等,结果是钱花了一大堆,对企业销售一点也没有帮助,更不要讲利润贡献了。

这是一个花钱的误区,你花钱请职业经理来做实实在在的事可以,但不要花钱让职业经理忽悠。

浪费三:花钱搞“文山会海”做形式

2004年,我们为广东的一家饮料做咨询,认识这家企业的营销总监张生,我向张总监请教之前是如何搞管理的?他给我看了一套管理报表(200多种)和管理制度汇编。内容涉及采购、生产、分销、营销、财务、人事、杂项等方方面面。哇!采购管理表格有20种,订购管理表格有13种,供应管理表格有12种……有这必要吗?就内部报告,成本计算报告,数据报表而言,我们认为至少有80%是不必要的,都在浪费金钱,因为其中大多数是决策人从来就不看的。决策人不看,那做出来有什么用?当然,你需要做一些报表交给税务部和社会保障部门。

我们发现,这公司老板除了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销售类报表以外,不会去看其它报表。推行这么多报表,主管们就得一天到晚看报表,员工们就要一天到晚写报表。这公司连清洁工阿姨每月也要填写10份报表!至于业务员,每天都要写六份报表,如什么日报表,销量报表,工作日志等等,我在不经意间看到一些业务员因埋头填写报表,忙的连接听客户的电话或接待来访客户都有点不耐烦。

“文山会海”耗费了企业太多的金钱和时间,这种形式要不得。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主管都不在意其公司的利润,他们在忙碌着与利润毫不相干的事情,他们把希望企业发展的大话挂在嘴上,把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和量化管理搞成报表游戏。在他们忙碌的身影里,你会看到他们致力于改善与员工的关系,在办公时间内他们找人泡炮茶、抽抽烟、谈谈事,或者说是沟通,一说就是一小时、一上午、一整天,单独沟通不行,干脆来个开会沟通。作为管理者面临的首要任务不是开会、发文件和填报表,而是要把有限的时间配置去做产生利润的工作。优秀的管理者善于把管理规则设置成权责利对等的等边三角形。不搞“文山会海”没完没了扯皮争辩。能说的事,就不要写条子;如果写条子管用,就不要开会;如果一小时的会议能解决的,就不要开四个小时;如果开一次会议能解决的,就不要开两次;如果开会能解决的,就不要建立方法、程序之类东西。所有的管理者只有实实在在去销售产品、去服务客户、去发现商机、去降低成本才能获得销量和利润。

这是一个花钱的误区,你花钱请管理人员做事可以,但不要花钱请管理人员玩与利润不相干的做表游戏。

浪费四:花钱让“子女出家”苦修炼

2007年7月的某一天,江苏一家产值亿元的民营企业老板与我闲聊关于培养接班人的话题。他说周边有很多私企老板,为了让子女日后接手经营管理自家企业,刻意把子女送到国外去学习,或者把子女送到别的企业去锻炼、去吃苦。他说他不同意这种做法,既然决定将来要把企业交给子女来继承,那么为什么不早点安排女子在企业中做事,早让子女了解熟悉企业,他认为接班人只有对企业的全面熟悉了解,才有可能经营管理好企业!他问我对此两种观点有啥看法?

在历史上,曾经有辉煌的古罗马、古埃及帝国,也有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如今古罗马、古埃及帝国的辉煌已经消失了,只有中国的江山社稷一代一代传下来,并保持着强盛统一的大国形象。在历史记载中,中国的皇帝要把江山传给太子的时候,并没有把太子送到国外去学习,也没有把太子送到边关去锻炼,更没有把太子送到基层衙门去当小吏,这些太子继位后基本上都能把皇位坐的好好的。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历代皇帝并不完全是昏君,他们热爱自己的江山社稷,靠血缘、靠亲情才把江山一代代传承下来。同时,他们还善于用忠良之士、文武之才,镇守州郡、辅佐朝廷,给予这些外派的文武大臣以很大的信任和分权,让他们为国出力。

面对着华老板的询问,我的心里自然就联想到中国的皇家历史。我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要慎重改变家族化或家族制的格局。管理是需要成本的,其中有一块很大的管理成本就是“监督成本”。在关键的岗位上使用一些家族成员能降低监督成本,在某些决策上“凭直觉”“拍脑袋”“家长式指令”也能降低“机会成本”。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家族化、家族制企业的传承,与中国的封建王朝的传承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选定了接班人,那么让子女早点来管理自家企业这没有什么不好!在中国民营企业里,一些老板们不要过于授权,但也不要大权独揽,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为了赚钱,应当把权力授给能力强并能着眼于利润的人。

这是一个花钱的误区,花钱让子女出国学习离家锻炼可以,但不要与培养接班人相提并论,看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世袭制,你就会明白那样做秀也许真得多此一举。

浪费五:花钱请“之乎者也”来管理

我们接触过一些民企管理人员,似乎人人都在谈管理,人人都在谈经营,人人都在谈营销,人人都在谈市场,人人都在谈品牌,人人都在谈竞争力,人人都在谈企业文化,人人都在谈资本运作等等,啥时髦就说啥。我们总是听他们谈规范化管理、谈程序化管理、谈ERP管理、谈ISO管理、谈第三方第四方第五方物流管理、谈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我们总是听他们谈国外的徳鲁克、科特勒、韦尔奇、松下幸助,谈国内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TCL的李东生、蒙牛的牛根生等。偶尔还会有热心的“职业经理人”与我们谈世界500强,谈WTO,谈摩托罗拉,三星、丰田这些企业等等。

企业管理是一门不太精确的学科,正因为如此,大师也好,才人也罢,其实谁也说不清楚企业管理是怎么回事。也正是管理没有标准答案,一些胡说、乱说、敢说、能说的人才敢搭台唱戏,聚众吆喝。我们认为企业管理不是靠说出来,也不是靠唱出来的,而是靠做出来的。如何做管理,只有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用心去体会,用行动去实践,用直觉去捉摸。有效的管理存在于与经营目标一致的轨道上,要善于把管理的触角伸到那里去,把利润做出来。管理者整天忙乎“之乎者也、说学逗唱”对利润是没有贡献的,也是没有意义的。中国民间有句俗语“有用是金,无用是土”。那些把经营管理复杂化,天天说经营管理的人,也许是最不懂经营管理的人,因为他们说的是“显见的经营管理”或是“别人的经营管理”,而不是“向未知探索的经营管理”和“自我的经营管理”,更不是产生利润的经营管理。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青蛙看到蜈蚣用很多腿在爬行走路,好奇地问蜈蚣,说你走路的时候是先走哪条腿?蜈蚣被问愣住了、停住了,脚再也走不动了。蜈蚣拼命地想也不知道自己是哪条腿先走的?管理也是如此,它随着环境的变化时刻都在与时倶进,根本没有定式。有效的企业管理不需要按书里说的,按别人做的去做,若按书里说的和别人做的去做,一定做不好!道理很简单,想想看按海尔的管理做法能做出第二个海尔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花钱的误区,花钱请管理人员来企业工作,应该是每天踏踏实实做管理,而不是每天“之乎者也”说管理,更不要组合成“戏台班子”唱管理。

浪费六:花钱使“简事难办”还邀功

有一个脑筋急转弯智力游戏:说有一个哑巴到杂货店里买一把剪刀,伸出右手的二个手指比划半天才使店员知道他要买剪刀。后面来了一个聋子,他想买一把锤子,想想聋子该怎么表达?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说聋子可以握紧拳头,锤锤打打地比划,店员一定会明白!其实哪有这么复杂,聋子又不是哑巴,直接说自己要一把锤子不就得了!

在一些民营企业里,管理人员往往会把简单的事情想的很复杂,做的很复杂。2004年,我们公司来了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生,分配到行政部工作,有一天,公司的复印纸用完了,我就交代这新来的行政助理去处理。一个小时后,我看到这行政助理扛着10捆复印纸满头大汗地走进办公室,边走边叫,哇,天太热了,真是辛苦呀!我看他那样子心里就纳闷,走过去问说这复印纸多少钱一捆,小伙子回答23元一捆。也许小伙子误以为副总来关心他,立马邀功似的对我说,我也没有雇车雇人送,是我自己扛回来的,真还有点重!现在我请假回去冲凉,离下班只有二小时就不再回公司了!在现场我不忍心说他,做这类的事情打几个电话,货比三家,多少钱一捆,让商家送货上门就可以了,还需要自己去扛吗?而且扛回来的复印纸还一捆贵3元钱。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新来员工没经验,那来看看那些老员工,甚至是老主管也会经常把简单的事想的复杂,做的复杂。比如一个区域市场销量不好,总经理派老主管去做销售促进工作。老主管基本都是遵循着卖酒找酒店,找客户上批发市场的思路去调研,充分研究客户意见,竞争对手情况,渠道分销现状及促销、产品、价格等系列问题,然后制定出销售促进策略。可以想象,等到这些事情都做了,时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

这是一个花钱的误区,花钱把简简单单的事情做成很难很难的事情,还向你邀功,这是管理上最忌讳的问题。哈佛商学院的一位教授说:任何当你面临一个决策拿不定主意时,那么给你两秒钟时间去做决定,不要迟疑,马上决定,然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无论你花再多的时间,或做大量的研究,结果往往是相同的。

浪费七:花钱请“精明之人”做傻事

福建有一家生物企业,行政部经理是一位硕士毕业工作多年的女同志。2003年的时候从水产学院毕业的一名其貌不扬、有点“傻气”女生来到公司来求职,面试的时候老板和这行政经理都不想要,是我建议她们把这“傻”女生留下的,并且留在行政部负责申办各种营业执照和产品许可证照等,做的是对外联络的工作。老板的意见是要招一名美女来做事,在这之前招了三五个美女,包括这行政部女硕士经理,结果连一张证照也没有办下来。那“傻”女生也感到压力很大,不知道从何入手就来请教我,我告诉她,你唯一的长处就是“傻”,到了每一个部门,见到每一个办事人员,你都表现出你的“傻气”就行。你见人就说“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我大学刚毕业什么也不懂,你得教教我,帮助我呀,我办不好回去要被老板炒鱿鱼,现在工作很难找,我来自农村家里很困难,和需要这份工作。”你只要这么说事情一定成。后来她就这么说这么做,在一个月内非常顺利地办理了营业执照变更、土肥生产许可证等六七个经营证照,这是其他人用三个月时间都做不好的事情。最可爱的是她到工商局去办事,局长知道她要去农业局路不熟,特地派人开车送她去。

造物主就是这么作弄人,疯疯颠颠的济公能得道,傻傻乎乎的马云能经商,大学不念的盖茨成首富,一大批聪明才子去打工。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我见过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老板或人力资源经理在择才上倾向寻找一些“高学历人才”“有经验人才”“聪明的人才”甚至是“帅哥美女型人才。”这些表面“略胜一筹”的精干之人,会经常做出“傻”事。我想信把铁算盘挂在脖子上的人是没有人敢和他做生意的,生意人总是喜欢和傻一点的对象做生意,因为这样会更安全、更主动、更有利可图一些。在产品、服务同质化竞争的时代,一些聪明人、精明人办不成的事,不妨交给“傻子”去做也许就成了,这是一种绝大的讽刺。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

2000年,我在一家大型食品企业当市场总监,有一次,在江苏无锡和省级经理为了开发一个大客户而费尽了心思。这个客户始终对我们的拜访很友善,始终对我们的市场运营计划很赞赏,始终表述对我们的产品很看好和对我们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很敬佩。三番五次的拜访,这个客户还不和我们签订合同和下单进货。为此我在办事处组织业务人员开会讨论。办事处有一个送货员姓王,平时话很少,有点傻傻的。会上,十来个业务人员面对我的提问而哑口无言,只见小王对我说:“老大,我明天去试一下?”我很惊讶,虽是点头赞许,但同时也投去怀疑的眼光。第二天,下午4点多种,小王带回了那客户签的经销合同本文和首批50万元的订单。小王的成功让我们很意外,他对我描述去见客户的情况,他对老板说:“我傻傻的也不会说话,但我知道你的生意做这么大,你这大老板一定能把我们公司的产品卖好,你想怎么做我们都会你支持你,你要钱我们给钱,你要人给我们给人,你把想做我们产品的经销条件开出来,我向公司申请,向上级求情……”就一个外表“傻傻”的小王和这番“傻傻“的话,换来了50万元的订单,让我和省级经理这二个自以为聪明的人汗颜。

这是一个花钱的误区,表现出过于精明只能是让人堤防,表现出处处强势只能让人害怕,一个让客户堤防和害怕的企业,这生意怎么做?婴儿最弱小最不懂事也最可爱,所以她得到了人间最无微不至的关爱。

浪费八:花钱请“MBA人才”管不好

在江苏苏州,有一个产值亿元的民营生产性企业,产值3亿多元,员工600多人,管理人员130多人。老板已经68岁高龄了,他每天5点就起床,6点开始办公,从早忙到晚,没完没了工作着,忙碌着。由于做国际市场业务,有时需要董事长去美国、欧洲走访,只要他一出国,厂里就必然会要出大问题,出大乱子,不是机器故障就是人员闹事,这种事件发生了好几次,从此之后董事长就很少出国了。这董事长真是求才若渴,四处张板重金招聘管理人才,二年中先后请了三个MBA,委以常务副总的职位,希望这些空降兵能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变革。可这些人总是干了三五个月就走人,他们不适应这里的文化,或者是他们的表现很难得到这里员工的认同。

2006年3月份,我应邀去给他当特别助理2个月。工作任务是诊断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看到董事长每天忙从早满到晚,事事亲力亲为,我想起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关于分粥的故事: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而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然而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队乌烟瘴气的。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个人的分粥委员会和四个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在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都是凉的。最后想出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这董事长就是为全厂员工分粥的人,他每天忙忙碌碌做的就是为全厂600多人分粥。他若有一天不亲自掌勺分粥,厂里必然大乱,就会有人腐败,有人争权,有人挨饿,有人愤怒。这就是企业存在的问题,问题不在于员工不好,部门经理不好,MBA不好,而在于没有健全的分粥机制。我建议董事长从解决机制问题入手展开管理改革工作。一是设计自我角色认知的自觉自律机制。组织企业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进行职能、职责、职位的描述。我建议每个职位自己描述,上级为下级描述。要求大家不要从书里去抄,要根据自己的平时工作真实描述,然后沟通优化,从而使所有员工知道每个部门职能和每个岗位的职责。二是设计关键流程运营机制。让所有的部门、所有的岗位设计出自己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流程。针对绩效低性,位置的重要性,落实的可行性的关键流程进行管控。如财务部依工作实际需要设计出融资与投资平台、财务营销平台、预算控制平台、税收筹划平台、财务监督平台、常规会计出纳平台、资金收支平台等七个工作平台和资金利用、资产盘活、部门预算、财务监督、财务服务等关键流程的管控机制。提升了管理的透明度,使董事长增强了授权管理的信心;三是设计权责利对等的机制,让所有员工明白自己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责任,享受什么利益的对等关系。如各部门设计出《岗位绩效承诺书》,阐明岗位工作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并对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出承担责任承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的机制来源于群众的智慧,自然就很少人会反对。二个月时间过去了,排队找董事长的现象减少了。这说明新的机制发生了作用,有人替董事长分粥了,这粥分的还分得让人挺满意的。在这之前董事长是不可想象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这是一个花钱的误区,花钱请MBA可以,但请来的不是摆设。知识也好,技能也好,经验也好,文凭学历也好,专业也好,甚至是品行道德也好,只有把这些转化成能力并对企业的利润产生贡献,这才是有价值的。

浪费九:花钱去“满足客户”损自己

我在制造企业服务多年,经常接触商业流通领域的一些客户。我们发现,客户的需求是无法满足的。就拿客户对经销产品的需求来看,他们对产品、服务或政策百般挑剔。希望价格越低越好,最好是零价格,希望利润越大越好,最好是无限大,希望风险越小越好,最好是零风险等等,这样的客户你能满足吗?如果要满足他们,只有一个办法让客户给个账号,你直接给他汇款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