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心理过程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学的心理过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本文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中过滤器理论来探讨认知心理学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2007版)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过滤器模型;口译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的获取、贮存、加工和使用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目的是揭示如何认识世界,人的大脑如何储存知识、解决问题。它以新的理论观点和丰富的实验成果迅速改变着心理学面貌,在现今同领域研究中有巨大的影响,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本文选取其中的过滤器模型理论,浅谈其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一、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及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2007,3页),核心是揭示认识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具体体现在实验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
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理论影响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1世纪50年代中期,是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1956年若干专家学者发表的几项重要研究展现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这些学者和专家包括:Miller对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作了信息的加工说明,Chomsky发表了对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的一个早期分析,随后Goodnow、Bruner和Austins阐述了策略在思维活动和认知理论中的作用,例外还包括Newell 和Simon。等人。认知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认识心理学兴起以来,对许多心理学分支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在对心理过程研究领域的扩大,以前在普通心理学忽略的如:表征、记忆结构、认知策略等得以恢复或体现。另外,认知心理学同时也对相关领域的实践产生了影响。
三、过滤器理论及其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1.过滤器模型理论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 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过滤器理论.该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因为自身信息容量有限,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后,首先完成信息过滤,部分信息得以保存并进一步加工,另一部分则不过滤阻断在外,被人遗忘。Broadbent把这种过滤机制比喻为一个狭长的瓶口,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另一部分则留在瓶外了,这种理论也叫做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这个模型后来被Welford(1959)称为单通道模型。这个模型中,过滤器的选择作用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的制约的。
2.过滤器模型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口译又名口头翻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源语言转换成目标语的方式,以达到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口译按工作方式分为连续(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又叫交替传译、逐步传译)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通过分析该口译定义,不难发现口译过程是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的过程;信息通过 接收解码记录编码表达 这五个阶段完成交换目的。观察这一系列过程不难发现,Broadbent提出的过滤器模型理论在交替传译的过程中有很好的应用。期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首先Broadbent认为,外界信息量大,加之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 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译员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挑战便是能否接收到有效信息而记录下来。下面是两段口译资料及笔记
举例1.
We know that there is a big deficit between France and England and between France and Canada.Would you explain whether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trade deficits,and what France policies towards th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trade deficits are? We think you are adopting double standards.
过滤并记录的notes: 赤 F & UK
F & CAN ? 区
?F pol
双标//
口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在口译表达倩对信息进行记录的情况,面对信息量大且求在有限时间避免遗忘。为了记录到有效信息,译员首先在听的过程中滤掉发言人话语中的次重要词、重点记录下事件发生的主体,关键动词。然后过滤掉言语中重叠部分,以达到不重负记录以节省时间。其余被过滤掉的信息则部分属侧重要信息,
其次,以上通过笔记记录下来的信息处于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则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译员头脑中和重复笔记中,其他部分则被遗忘。因此口译的难度就体现在译员应在短时间内进行记录和复述,单复述过后信息则迅速衰退。另外在口译过程中过滤器的又一功能体现在语言的转换中。
举例2
“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公司及全体员工,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董事长先生和美国的同行们,表示我衷心的感谢。”
Notes:1st
公司
成员
个人
chair
从以上两个口译过程不难发现,译员采用中、英文和符号等方式记录,单最后呈现的则是目标语一种语言,这一过程译员仍使用了过滤器来对记录信息进行陈述。这一过程近似等同于信息的贮存和识别。Broadbent认为: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贮。这种过滤器类似于波段开关,信息存在不同的通道阶段。在口译的最后表达阶段,过滤器打开最后一个波段,译员完成语言识别和目标语的转换。
四、结论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心理学理论,对相关领域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期中报告“开窗”实验、相加因素法和本文中的过滤器模型理论。过滤器模型理论无论在实践还是在理论上都对口译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相信口译实践在现今社会长足发展的今天也会在很大程度促进过滤器模型理论和其后来理论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参考文献:
[1] 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育出版社,2006.
[2] 梅德明.通用口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汪安圣,王.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篇2
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解决突出的美学学科难题
正如《纲要》扉页所写的那样“,本书以美学方法论为指导,以人类审美实践,特别是当代审美实践为基础,以中外美学成果为参照,去研究美学理论中的一些难题,回答当代审美实践提出的一些问题,为美学学科的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这是修订版力图呈现的新目标和新面貌。这里所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两个考量的维度。在基础理论研究层面,季水河美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来源于的实践观,强调美的形态和内容是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得到确认和完善的。基于这一逻辑起点,作者对“美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艺术与美的不等式”“自然美的回归”等重要议题,为我国的美学理论研究拨开了一层迷雾,提供了一种范式。比如,关于“美是什么”的难题,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言说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种倾向:美是主观的;美是客观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各种说法都有各自理论上的合理性和缺陷。而季水河受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启示,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丰富性的多样化显现”的创新性观点。作者在修订版后记中提到,关于美的本质界说的变化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人的本质力量丰富性”是说不仅要将情感、意志、理性纳入人的本质力量中,还要将本能、欲望、非理性也纳入人的本质力量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系统结构“;多样化显现”是指“人的本质力量丰富性”在审美活动中的全方位、多侧面的展示,并在这丰富的显现过程中,创造出不同的审美形态。这是对美学原理的深刻探讨和个性阐述,这一概念本身极大丰富了我国的美学基础理论研究,意义重大。在探讨艺术美时,作者首先承认艺术美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征,但同时还具有复杂性,艺术与美是不相等的。美仅是艺术的主要属性,丑也能进入艺术领域成为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巴黎圣母院》中加西莫多就是一个成功的“丑”的艺术典型。这一理论便是对传统美学的挑战,动摇了人们“艺术即美”的固有观念,为实现“传统美学的现代转换”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应用理论研究层面,除了学理上的以“实践观”为指导,在方法论上,更多的表现为对当代审美实践的观照,对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的探讨,对人类审美能力和美育意识的培养,对人们外在生存质量的关注和内在精神生活的关怀,这些都是当代美学实践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突出美学学科的工具效应和实践品格。为了解决这一学术难题,季水河长期奋战于美学研究和教育的第一线,从美学发展的实际出发,得出了诸多颇具学术含量和研究价值的结论,先后出版了《新闻美学》《多维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阅读与阐释———中国美学与文艺批评比较研究》等美学着作,为同行树立了榜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修订版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奏出了新时代的学术强音。原版《美学理论纲要》的问世顺应了20世纪80至90年代实践美学大发展大繁荣的趋势,属于锦上添花之作。而在美学研究陷入多重困境的21世纪初,作者还能潜心十年,回顾、反思20世纪的实践美学,并试图构想21世纪美学理论框架,这种坚持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十年,经天命,近花甲,我们看到的是一份对学术的尊重与热忱,对学术理想的追求与超越,更是一种甘于寂寞、钟情于林中路的学者情怀。
二继承与创新的一致,凸显多元的美学研究价值
每一部美学理论的书写者都有自己创作的“主体性”,每一个主体都有自己的美学立场,从而形成了不同美学史观的作品。韦勒克、沃伦在论及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区别时强调了材料与价值的内在逻辑:“在文学史中,简直就没有完全属于中性‘事实’的材料。材料的取舍,更显示对价值的判断。”(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第33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因此,在理论史书写过程中对材料和价值尺度分寸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主体自由和价值尺度的合理掌握显示了作者在面对历史和浩如烟海的研究材料时所具备的斡旋能力。这种价值在《纲要》中是如何体现的呢?首先,合理继承实践美学的历史根基,历史意识深邃,研究价值多元。马克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31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这种说法强调美和美学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者认为,一切美的形态和审美观念的生成都归根于人类的实践,如果把美学研究放到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平面上来考察,就为美学找到了一个“牢固的立足点,从而也为解答美的本质的历史之谜找到了一条正确途径”,这些观点是很深刻的。其次,学术视野宏阔,理论资源丰富,创新性强,极具学术价值。季水河作为比较文学、文艺美学、文学评论方面的学者,理论功底深厚,学术思维活跃,正是基于这样的学术储备,才能在援引马克思、康德、黑格尔、蒋孔阳、李泽厚等美学大师的元理论时得心应手,井井有条,集万家之言,成一家之势。在《纲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面、丰富、立体、深刻的美学世界。它不仅展现了理论的强大武器功能,更提示了一种美学研究的哲学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典范性。同时,新时期美学研究突出了审美的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具有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纲要》作为传播美学知识的载体和工具,很好地承担了培育人、发展人的美学任务。每一位读者在体验过程中,都会领略到不一样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情感的共鸣,经过时间的积累和美学思维的锻炼,大胆地运用想象和联想,人人都能拥有一双“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个人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大大增强,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纲要》是一部时代感鲜明、创新性突出的美学论着,是作者一次成功的写作“冲动”,是实践美学理论发展的新成果,丰富了我国美学研究的理论宝库。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卓越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篇3
关键词:情感教学心理学教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景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必须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利用以情优教的策略体系,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引起师生间思维和情感共鸣,达到以情优教的效果。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情感智力(Emotional In-ence)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传统教育最大的缺陷在于“见物不见人”,把学生仅仅看“物”――装载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有思想有感情、活生“人”。虽然传统教育观也承认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过程”,但对于这种“特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没有实质内涵。其实,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人的“情感”上。教师具有思想、智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是不能完全胜育教学工作,难以完成教育目标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有情感方面的素质,情感智力是现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质之一。
二、以自身条件为载体,发挥教师强势心理场(Psychol- Field)效应。著名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把物理学概念“力场”了心理学。根据他的理论,凡有心理现象存在的地方就着心理场,由他的理论引申:凡是有课堂存在的地方就着教师心理场。围绕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活动,课堂教学素在心理层面上构成一个“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包含许素。例如,教师发出的知识(内容,连同其准确性,新颖味性等),教师使用的教学法(逻辑性,启发性等),教师绪(对学生的热情,自身的激情等),教师的口语(标准等),风度(大方,整洁等)。从心理暗示角度讲,教师理场形成向心力,直接在心理层面促进学生的提高。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课堂情绪对学生的情绪的影响等。教学实践表明,置身于强势心理场的学现消极心理状态的可能性极小。如果教师给学生的是弱理场,那就难怪出现消极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场不仅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的注意感始终都有较强的统摄力。形成最佳课堂心理场是英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1.借助语言来传情达意学生最爱听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教师抑扬顿挫,缓急的讲课声,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理解,引发,从感官角度上看,还会由于变化的刺激提高学生注意中性和稳定性,减少听课的疲劳。
2.借助表情(面部表情,体态表情)构建积极“心理场”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都能激发学生习兴趣,学生一旦被融入积极的“心理场”,思维就被有活,注意处于高度醒觉状态,就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心境,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将极大地发挥出来。
3.激情是心理场效用实现的灵魂课堂教学是以师生间心理上的微妙碰撞为主要的情感。课堂中,信息的流动在情感的氛围中进行,并不断激发持着情感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发生,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流动的成效。激情对于教理场和学生积极心理状态是万万不可少的。学生最尊重学激情的教师,只有教师兴致勃勃,学生也才能兴致勃这种“激情效应”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所必须把握的。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有效地开感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是指教师从情感角度对教学进行加工和处理,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以情感为目标,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引发学生的积极学习的和热情。
四、对教学活动进行情感加工对教学活动进行情感加工指的是在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加大师生互动的力度,充分利用《春天的图画》中的《露水》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使课堂教学节奏松弛有度,快慢有变,动静交替,活动多样,使课堂语文气氛浓厚,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1.使学生学习有安全感,乐于表达
传统教学中,发言机会属于一些善于表现的学生,害羞的或不善于言谈的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即使被点名发言,在众目睽睽之下,往往会产生紧张心理而发挥不好,造成羞于开口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保持沉默,失去了很多语言实践机会。而在阅读的练习中,面对自己的同伴和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有安全感,不担心出错被其他同学嘲笑,敢于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实践,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逐渐找回失去的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2.机会均等,实现人人参与,体现教育的公平
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有时间进行交流,进行语文实践,人人参与,没有“被遗忘的角落”,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苗慧.教师心理场效应及其意义与策略刍议[J]
篇4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96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是教育的结果。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在重视基础教育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能够从已知知识的角度出发,不断追求新知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笔者的经验,简单地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希望能与广大同行共勉。
一、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具备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创新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作为教学过程中引导者的教师就一定要具备创新的意识,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中的每一个可创新的知识点,把产生的新知识、新问题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引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究、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其次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敢于大胆地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打破已定的思维模式,从独特的视野出发,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为学生打造出一节不寻常的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创新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突发奇想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及时给予鼓励,积极地引导学生从所学知识的角度出发,利用已知知识对新的知识点进行独自思考,不断对其进行验证,直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习经历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还能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面对学生出现错误的情况,教师不要急于下定论给予评价,而要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特点,与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渡过难关,保证学生以后不会再犯同一个错误。这样一来,不仅从客观上维护了学生创新的动力,也不会打击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
三、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以它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优势,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的形式把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发创新空间。
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使学生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便于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案,需要更换的时候用鼠标点击就可以马上更换板书内容,不会像黑板一样要擦了重新写,可以节省不少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和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发散思维。
四、引导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具备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成功的教学课堂不是学生能够回答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而是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疑惑。很多教师在下课前都要问一问学生“谁还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谁还有问题要问”,导致学生只会回答限定的问题答案,却不会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有问题,才有创新的可能性。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应该有意地留下一些教学漏洞,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篇5
摘要:理解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概念获得一般要经历以下心理过程:初步了解、产生表象、形成表象、深入修整、形成整体。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设置变式练习、注重教学交流等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 :化学概念;心理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93-02
一、化学概念获得的内涵
化学概念的获得主要是概念的理解,广泛的概念理解主要指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在不同的情境中随时提取,国内外对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学习的心理过程对化学概念的获得进行分析。在这里,我们认为,化学概念的获得过程就是学习者先概念的一些特征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产生表象、形成表象,通过在不同情境中的变式练习,学习者对概念的认识深入修整,最终与其他知识建立联系,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整体。
二、化学概念获得的心理过程
1.化学概念获得的心理过程。概念获得的过程主要经历以下过程:初步了解、产生表象、形成表象、深入修整、形成整体。这五个过程包括了人们理解化学某个概念所经历的全过程。下面以原电池的概念来分析化学概念获得的一般过程。
水平1:初步了解,指对概念的一些特征有初步印象。主要停留在宏观实物表征的层面上。在刚接触原电池概念时,初步的印象就是从原电池的相关实验中看到的:原电池装置能产生电、有两个电极在溶液里、电极有导线连接。该水平主要对直观的原电池装置和实验现象有一个初步印象。
水平2:产生表象,指学习者从获得的信息中,不断提取认为与概念有关的片段,并将这些片段拼凑,归结出概念的特征,逐渐在头脑中有个判断的“标准”,但此时的表象是个体性的,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如从原电池的结构和实验得出这样的想法:原电池是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两个电极材料不一样,必须插在溶液里面,原电池的正极本身不发生反应,有电子转移等。
水平3:形成表象,指学习者在概念的应用中,不断将无关片段、因素剔除,逐渐分辨出跟概念有关的因素,对概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判断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相关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性的表象逐步融合成一般表象。通过不同溶液、电极材料、放置不同位置对形成原电池的条件进行探究,学生逐渐加深对原电池的认识,同时,之前的与原电池认识无关的因素,如:原电池的电极必须插入溶液中这样的想法也相应减少,并能得出哪些结构能形成原电池,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等。
水平4:深入修整,指将新概念在不同情境中应用,并不断地修整相关要素,实现宏观—微观—符号三者的相互转化,对概念的认识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反复修整,使学习者本身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更加细致化、通用化、准确化。如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失电子,电子由负极转移到正极,所以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学习者结合铜锌原电池,从符号和微观的角度对原电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由Al、Mg、NaOH溶液形成的原电池正负极判断,负极从活泼性的角度判断或是从失电子的电极判断,形成“平衡—不平衡”的状态,通过实验,确定想法,学生的认识又由“不平衡—平衡”,对原电池的认识更加深刻、准确。通过不同情境的变式练习,对原电池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逐步细致化、准确化。
水平5:形成整体,指将新概念与其他知识联系,逐渐建立起概念间的联系,把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与原有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整体,成为经验的一部分,可在任意的需要中随意提取。如原电池的后续学习中,学习者逐步将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知识联系、融合、应用,从而将原电池的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2.化学概念获得的心理过程的特点。
(1)化学概念理解是内部思维和外部条件作用的过程。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建立化学的理解必须是在宏观—微观—符合三重表征的基础上,将外部条件的刺激通过内部思维活动逐步将原有知识结构扩大和重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新知识与头脑中的与新知识有关的“固着点”相联系,外部条件提供的内容越丰富、与原有知识的联系越多,就越能降低理解新概念的难度。
(2)化学概念理解具有过程性。概念的理解具有过程性,在不同的情境和接触的内容不同,由于个人情况如方法、速度等不同,获得的信息不同,形成的表象不同,修整的程度不同,达到的理解程度也不同。
(3)化学概念的理解曲折迂回。化学概念的理解并不是直接逐步深入,而是呈曲折迂回状态。学生的理解无论到达什么层次,当遇到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为了加深和扩充自己的理解,有必要返回到概念获得过程的初级阶段,这种返回与之前的刚接触新概念时的初级阶段虽然过程相同,但是思维的角度和层次相对原认知水平已经不是同一个级别。该过程实际上是新概念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是对原有概念认识的改造,其结果是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更加细致化、通用化、准确化。
三、启示
结合化学概念获得的一般心理过程对我们深入认识化学理解,改进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1.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使学生达到“初步了解、产生表象、形成表象”。要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设问题呈现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提供足以认识概念的模型、实验、实物、具体事例、化学史、故事或恰当的比喻等一些具体的认识,让学生借此来进行各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要认识事物的特征。
2.变式练习。解的过程是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解结果有对的,也有错的。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知识时,不可能一次性短时间内就达到深层次的理解,需要不断地反复。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时,要通过创设适当的概念性变式练习,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更加细致化、通用化、准确化,进而建立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的本质联系。
3.教学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交流。通过交流,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理解概念的情况:理解的程度、是否有偏差、是否存在相异概念、别人的优点在哪等,才能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美)Grant Wiggins,Jay McTighe著,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M].么加利,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方婷.学生“电化学”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李广洲,任红艳.化学问题解决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金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新目标英语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知识内容切合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口语交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当前英语习惯的纯正英语,同时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而难,话题范围广,且初中开设的科目众多,各科的压力大,时间紧,因此许多学生一接触英语就有畏难情绪,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彻底放弃英语学习,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前途,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我们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去迎接新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把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并能让学生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好地接受知识呢?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具有三点要素:
1强调学习过程
教师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来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应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那么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又在于教师角色的改变,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就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师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学生观和师生关系。对于课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教师的角色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要学会反思和创新;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因此,教师应该吃透教材,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科学地构思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并巧妙地将相关学科知识引入教学,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地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
2强调学生参与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理解和熟悉教材,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把教学内容活化为生活交际,吸收学生参与,以保证课堂教学交际化,开展师生之间的多向交际,帮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 “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民主性,要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由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做到如下几点:(1)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2)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只有40分钟,教师讲得过多,无疑就占挤了学生的时间。教师没必要讲得过多,应精讲多练。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看、读和练,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3)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当学生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也不能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加于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寻找答案。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
教师要给学生创建语言表达能力的环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营造一个让学生能面对面用英语交谈的环境。每天课前5分钟,我们可以用一些实物及教具演示,扮演角色,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等来创设英语语言表达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自己动手编对话来表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强调学生发展
教师应依据新课程标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而学生的发展应该是知识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积极主动的自主性的发展,是在差异基础上个性的充分发展。
英语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总体目标,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与世界接轨的新世纪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从注重语言要素转向语言实际运用,从强调书面转向口头,从重视结果转向过程等等。具体操作体现在以课堂口语练习,角色扮演、配对,小组互动,书面作文上面。评价方式不完全以考试为依据,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这种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瓶颈体系,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篇7
【关键词】琵琶教学心理;学习琵琶心理;心理过程
本文以11岁~17岁学生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侧重于分析教与学关系中的心理过程。11岁至17岁之间的未成年少年的心理特征主要为好奇心强,学习目的性不强,兴趣相对不持久,但是自信,天真,渴望被肯定和尊重。该群体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校内功课压力较大,用于心灵成长的课余活动空间偏小。琵琶是一个美丽的传统乐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青睐。这个趋势是西洋乐器热后的一次民族艺术价值认识的一次回归。
在本文中,我的论点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琵琶教与学的心理过程对琵琶学习的短期和中长期的效果都很重要。二是,琵琶教学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秩序和规律。
一、心理过程在琵琶教学中的重要性
不重视琵琶教学中心理过程的理解与运用可能会导致教学失败,也就是达不到教学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负面结果很容易在忽视教学心理过程的作用下产生,如音乐价值观的缺乏,学习动机不明确,音乐感知不敏感,兴趣持续受挫,教学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不佳都会造成持久的或短暂的教学挫折甚至失败。
一定意义上来说,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好的音乐是不可能在“无心”的状态下产生的。另外,音乐也具有发展心灵的作用。琵琶演奏需要十指和谐配合,非独奏的乐曲则需要在和乐队的完美协作中才能完成。协调与合作的质量也是需要优良的心理过程的。
二、琵琶教学心理过程的两个层面
本人将教学的心理过程分成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宏观过程,二是微观过程。宏观过程是长期形成并持续起作用的音乐价值观,音乐感知与兴趣动态;微观过程是日常的教与学或上课时间内的心理感知与调制程序或规则。这两个层次相互交叉作用,支持琵琶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动态发展。
1.宏观过程
宏观过程的时间单位为长期的,虽然没有一定的时间界限,但是它的作用是内在化的,所以宏观过程的作用是持久和深远的。我认为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变量是音乐价值观,音乐感知和兴趣动态。
(1)音乐价值观的培养:每个人的音乐价值观有差异,对琵琶音乐同样适用。在各种乐器中,我们必须认识自己所教乐器及其产生音乐的美,除此之外,还要对学习该乐器对学生其它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的有效作用有深刻理解。
我自己的处理是这样的:我会首先询问学生为什么选择学习琵琶,为什么要学音乐,也就是了解他们的音乐价值观雏形并加以培育,然后说出我的琵琶音乐价值观。通常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起先只是好奇或想象自己对该乐器的驾驭的能力。被动学习的也有,按照家长的建议来尝试的等等。音乐价值观的形成是初期学习重要的心理过程,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未来学习过程中的动力,以及对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产生长远的支撑作用。
那么,为什么学习琵琶是有价值的呢?一是琵琶具有传统的价值,琵琶是中国古典传统乐器,有很多古典和现代的琵琶曲广泛传播。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传统的美的东西是有长久的生命力的,具有坚实的文化根基。二是琵琶音乐具有多样性,它既可以演奏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乐,又可以演奏西方十二平均律作品。琵琶作品的涵盖面很广,从古至今,从中国走向世界。所以学习琵琶是很意义的。教师和学生还有家长都应该在琵琶音乐的价值观上取得共识的。
(2)音乐感知的培养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处理方式是: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琵琶名曲的鉴赏,让学生感觉琵琶可以实现的思想感受和意境的表达。如琵琶独奏曲《天鹅》,琵琶可以表现清晨平静湖面上波光粼粼中,天鹅在恬静中缓缓地梳理着身上的羽毛,最后抖落身上的晨露展翅飞上蓝天;天鹅拍打翅膀,天鹅的叫声都可以用琵琶完美地演奏出来;曲子里面表现的在暴风雨中不屈不饶的精神,以及力量中蕴含的正直的心和柔情能用琵琶艺术地表现出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在演示时,不仅注意对技巧的演示,更注意把我自己的音乐感知表现在演示中,从而加强对学生音乐感知的训练和培养。
(3)引导兴趣动态
学生的兴趣很多时候是不成熟的兴趣,具有不稳定的动态特征。教师持续稳定的兴趣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对学生兴趣最大的伤害可能是持续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可以来自于技术难度和教学过程的交流。我的做法是在学新的有难度的指法时,同时巩固已经掌握的指法,让学生感觉到已经取得的进步和收获,同时对新的技术难度产生克服的欲望和动力。另外,不以学生接受掌握新技术的速度来评判他们的学习能力,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进程是有区别的,学的慢的未必就是以后音乐能力不足的,反之亦然。
2.微观过程
如何在日常的上课时间内的管理好心理感知与调制程序或规则,保障教学在有效的教学相长过程中完成。
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成为称职的学生,因为学生是教与学这个信息流的一个端点和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单元,是教育和学校存在的根本原因。因为11岁~17岁的学生虽然未成年,但是对是否受到理解和尊重较敏感。好的教学过程首先要有老师和学生双方积极的心理参与。让我们比较两个情景:(1)老师见到学生后立即严肃地开始上课;(2)老师首先和学生简要交谈,关心并调整各自的情绪,然后进入课程。情景一可能的结果是,学生思想难以集中,还可能会揣摩,老师今天是不是心情不好?学生我是不是哪里没有做好?等等。这写心理过程显然是破坏性的;情景二可能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都会专心致志,积极参与分享。这个效果是所有的学生和家长、老师都想看到的。
篇8
过去十余年中,艾米在美国一些业内领先的IT企业担任高管职务,取得了骄人业绩。2004年,她参加了火爆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学徒》(这个节目比拼领导才能、团队精神、积极态度、营销头脑),以十连胜的纪录,成为全北美家喻户晓的人物。之后,她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成为一名炙手可热的企业管理顾问。
走上台,你不能永远做乖乖女
艾米・亨利生长在德克萨斯州阿林顿郊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同街区孩子多数是男的――他们踢足球,建堡垒,坐摩天轮。艾米总是努力跟上他们,疯跑,爬树。
那时的玩乐,帮助艾米学会如何与男人结伙成伴。那些游戏培养了她争强好胜的性格、团队合作的精神。
2004年夏天,工作了好几年的艾米告诉父亲,她打算辞职,动用所有储蓄,参加真人秀电视节目《学徒》。父亲当时・晾呼:“你疯了?!”但艾米说:“不去冒险,我怎么知道是否会有激动人心的机会出现?永远也不会知道!” 《学徒》最后一集,艾米惜败。过了几分钟,父亲就打来电话:“你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吧?”他关心的,是女儿能否很快找到工作。在他眼里,平安就意味着被一家稳定的公司雇佣。
艾米的父亲在联邦政府的烟酒枪支管理局工作近30年,思想传统,喜欢长远的稳定。所以,艾米只要一偏离传统轨道,父亲就会担心。
当年,他不赞成艾米攻读MBA,让她继续工作。可艾米一意孤行,在德克萨斯州基督教大学读了两年MBA课程,毕业后,进了萨柏瑞公司,薪水涨了一倍。
几年后,艾米问父亲,是否该跳槽去“第一商务”这个刚起步的科技公司。他告诫:“我要是你,不会走的。”艾米解释:“这么慢腾腾地往上爬,我不会有出息。”父亲开玩笑地回敬:“我想,你根本不需要我的意见。”
父亲说得没错。艾米想要的不是他的意见,而是赞同。
一句响亮的“去干吧”就会点燃艾米的自信。艾米知道,父亲的告诫出于爱。可环顾身边,艾米发现,许多女性和她一样,处在“爸爸的乖乖女”等式中:一心保护女儿安全的呵护型父亲+一心讨好父亲的小女孩心理=惧怕冒险的女性。
艾米的弟弟,从小听到的却是“要坚强”、“坚持”、“你能行”。男孩儿和女孩儿受到不同教育,会影响到成年后的抉择。
艾米发现,女性不仅缺少冒险“登台”的勇气,对自信还有误区。她们认为,必须够聪明,对知识了如指掌,才能接受一项任务。男人却知道,不是专家也能发表意见。
艾米说,别怕出错,我学到的很多东西,都来自做过的错事。别对自己太苛刻,继续走上台。在别人眼中,成功的光芒会最终遮盖失败的阴影。
开发它,关系网的威力
艾米天生就对“关系”这个词敏感。
从商学院毕业前,艾米开始找工作。她有一个找工作笔记,每页上都写着想去的公司名称。发一封信,打一个电话,跟某人谈一次话,她都记下日期、时间、内容。
艾米不像其他毕业生那样,给人力资源部打电话,而是查看公司网站,找到感兴趣的部门主管名字,艾米会直接给对方打电话,弄清他是不是联系这份工作该找的人。屡试不爽的是,接电话的人,会给她负责招聘人的名字。艾米在与负责人联系时,就会在邮件里赫然提到:“您的同事某某建议我跟您联系。”马上就拉上了关系。
这一切听起来精于算计,可十分管用。本科同学里面,艾米得到了最高的薪水。
后来,艾米又去了德州基督教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临毕业前,萨柏瑞公司(美洲航空公司的母公司美利坚公司的一个分公司)来校园招人。艾米忙于功课,错过了面试。对这种情况,大多数人可能会叹息:“错过了招聘会,没机会了。”艾米却决定,用已有的一点点关系接近该公司。
艾米父母有个邻居是美国航空公司的董事。艾米给他打电话,问他,要想在萨柏瑞公司找份工作,该跟谁联系。对方很热心,给了几个人的名字。艾米给每个人的信都用邻居的名字开头:“执行副总裁乔治建议我跟您联系……”
这样的介绍,把艾米从一大堆求职者中分离出来,让她得到更多关注。最终,艾米有了面试机会,得到了一份业务分析师的工作。
艾米说,关系网可能始于压根没想过的地方,如儿时邻居、你的牙医、二表弟的室友。你永远不知道,别人认识什么人。只要可能,就用别人熟悉的名字引荐自己。
让艾米自豪的是,到了30岁,无论走到哪个城市,拿起电话,她就能找到一个从前的生意伙伴、客户或朋友一起吃顿饭。她的手提电脑里,装着不下1000个熟人的资料。有的人已多年没见,可艾米每隔六个月,至少要联络一下,打个电语,或是发一封电子邮件。
有段时间,艾米在亚特兰大,为南方贝尔公司做一个项目。她以为,只要埋头把事做好,就会出人头地。因此,她整天埋首于小隔间,或在客户那儿忙乎。
渐渐的,她注意到一个令人懊丧的小现象:男人们早早下班,去打高尔夫球,他们在老板办公室谈天说地,议论橄榄球赛比分。他们的事业并没因此受损。
会计主管贾妮提醒艾米:“尽管你业绩出色,但最好学会‘近上’。”艾米挺懊丧,认为贾妮要她巴结领导。贾妮尖锐地说:“业绩作用不大,除非决策层的领导清楚你做了这些。”
艾米也认识到,她的人际关系网里,需要这样一种人:精明,有影响力,能给她事业上的支持。她决定走出办公室,调整沟通风格、沟通渠道。
之后,贾妮不断邀请艾米,去参加面向管理层的演示会,把艾米和更高级别的人士一起,列入公司聚会名单。第一次聚会前,高管们甚至不知道艾米的名字,通过若干次交往,他们开始了解艾米。
尝到甜头,艾米才发现,“近上”不是个贬义词,它是一种业务工具。
艾米也喜欢“近下”,不仅和同事、下属关系融洽,也和其他单位、部门的人建立关系。到处都有熟人、渠道,舞台就开阔起来。
在和一家保健中心的合作中,艾米发现,中层经理凯利对公司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这差不多是他的癖好。每次,艾米去看望客户,第一站就是去凯利的小隔间。凯利给她耳朵里灌满了最新话题:谁提拔了,谁走人了,大家在抱怨什么。通过闲聊,艾米同主管们会面时,总是有备而去。
讲出来,表达自我的回报
传统看法是“女孩就该安静”,但在职场,这规则显然不合适。强调自己的成绩,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求自己应得的――对于不断登上新台阶至关重要。
但讲出来需要艺术,懂得如何讲出来、何时讲出来。
艾米的妙招之一是“先听再说”。
第一次学到这个经验,是上中学时,艾米去一家餐馆做服务生。艾米 总让顾客觉得他们是正确的,即便明明顾客点的是白脱奶油面,之后又硬说点的是天使发面。艾米不会为这些傻事发生争执,因为她盯着长期目标:丰厚的小费。
艾米的弟弟则相反,要是顾客惹恼了他,他就会回敬,还差点跟人打起来。结果,他第二天就被解雇了。
艾米一直遵循80比20法则:80%时间倾听,20%时间发言。倾听会让别人觉得受到尊重,觉得自己“正确”。听得越多,人们就能给你越多信息。熟悉了别人的风格、爱好,你说起话来就更有针对性。
表达的方式,艾米也摸索了好久。
她干过好多次这样的事:想出个点子,就急忙跑到老板那儿说。可她太激动,也没做好准备,表达不清。她好长一番话说完,看到的却是老板茫然的眼神。慢慢的,艾米学着理清思路:准备好讲话内容,计划好讲话方式,预计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表达自己的时候千万别露怯。记不清有多少次,艾米突然有了一个好点子,就在她等待时机插话时,某个家伙猝不及防闯了进来,先说出了那个想法。后来,艾米学会了一旦有机会需要补充发言,立马就自信地说出来。
太多女性,爱带着歉意否定自己。“我不知道对不对”、“我不是专家”、“不好意思打扰您”这般话总是脱口而出。怯生生地发表观点,让话听起来发虚。艾米建议用这样的句式:“看看这种做法怎么样”、“我在想一件有意思的事”、“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
女人的嗦,也会引发糟糕后果,艾米有过经验,那就是《学徒》节目的最后一次面试。因为说话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她惜败于决战。现在,她分寸把握得好多了。
对艾米来说,表达自己的最丰厚报酬,是获得一份令人振奋的工作。
每次面试,艾米会明确表达渴望和自信,“我很愿意在这儿工作。”她还经常得寸进尺。面试官问她还有什么问题,她总说:“你们对我还有什么想法,让你们觉得我不是合适人选?”这样做,就给了她一次纠正误解,消除对方顾虑的机会。
克制它,工作中有害的情绪化
女人是情绪化的,而艾米的经验是――想让别人尊重、倾听你,最好别让挫折、愤怒、恐惧、失望和不满情绪进办公室。
艾米觉得,女性容易将激情、情感混为一谈。你可以表现得激情洋溢,但用不着大哭,大喊,使用激烈的语言。
刚开始跟客户打交道时,艾米一门心思要讨他们欢心,对于客户任何意见,都说服技术人员去满足,哪怕客户随口说,应用软件的背景只能用蓝色。结果,艾米许多要求都没实现。同事们也有了看法,觉得她不会处理问题。
现在,艾米会请客户按优先顺序排列要求,对关键的要求,她才会积极支持,而不是冲动地一把包揽。艾米说,不是所有战役都值得去战斗,为每件小事大动干戈,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浪费自己的精力。
至于乱发牢骚的坏处,艾米至今记得一件小事:
一次,艾米和一位公司老板、一位部门经理会谈――两人都是女的。艾米坐在一边,听那经理絮絮叨叨抱怨不停,说另一个女人如何窃取了她的点子,她一点功劳都没得着。十五分钟后,老板已经没兴趣听了,盯着窗外,眉头紧皱。可那经理一点不识趣。艾米事后告诉她,其实她在老板面前这一刻钟,本可以花在更有意义的事上,显示她的能力。比如,解释她是怎么想出这个好点子的,而不是一味地诉说沮丧、愤怒。
谁都不是铁人,总会有忍不住的时候,想大吵大叫,想痛快流泪。好吧,你可以这么做,不过,先看看艾米的策略。
当觉得眼泪控制不住时,艾米就大声叫喊。老同事金曾经建议她:“男人们常常这样干,可以大叫一声‘岂有此理’。要是尖叫之后,你还是会哭出来,就离开房间。最好让别人以为,是他们逼人太甚,而不是制服了你。”
篇9
多少年来,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他们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临床医学科研领域,尤其在一些由基层医院完成的临床科研项目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现象和苗头,本文将对此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1立项———多多益善
在我国各类医院,用论文、科研、科技成果等指标去评定一个人的业务水平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部分医务工作者重科研轻教学、重科研轻诊病。由于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实际利益,因此这几年来科研立项不断增多。自去年以来,以江苏省为例,有关政策规定,所有医务人员在晋升高级职称时,必须有科研项目(成果),因此出现了万众一心搞科研的壮观场面。试想一下,一个本科毕业生,工作第二年定为医师,第七年晋升为主治医师,从此以后即在为晋升副高而努力,必须搞科研,必须出成果。有条件要搞,没有条件也要搞。
前几年,象我们这样的二级医院,每年申报科研课题1~2项,医院对每项课题一般资助10万元左右,基本能满足需要。现在我们南通市的各家二级医院,每家申报大致在7~8项,“儿多女多”,医院对每个课题的资助费用大为减少,有的医院已少于1万元。部分二级医院已经改制,变为私营或股份制医院。由于认识上的误差,医院投资人只希望你去创收,根本就不希望你搞科研,也没有经费支持,科研就变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这个时候的科研实际上就变成了纸上谈兵,玩文字游戏,最后只有靠弄虚作假通过“鉴定”。
对策:在我国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中,县级医院的作用是医疗、教学、科研,科研是排在最后的。笔者认为作为我国临床科研的主体应是科研机构、医学院校及其教学医院、大医院(三级以上医院)。对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晋升职称时提一些科研要求是切实可行的。而对于二级(县级)及二级以下(乡镇)医院的工作人员在申报职称时,可以提倡有科研项目,但不应作为唯一指标,这比较切合实际。对于各类医院每年申报科研课题,应有数量限制,让医院把有限的经费用在真正好的项目上,以二级医院为例,每年申报项目不宜超过3个,由医院进行初筛,不得突破。对于非国有医院的投资人,眼光其实应该长一些,好的科研成果给医院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是不可估量的,其经济收益往往是科研投入的好多倍,甚至是几十倍。医院投资人可以与科研负责人签订科研协议,实现利益共享。
2过程———水份多多
严格意义上的临床科研应该按双盲设计方案,即医生和观察对象(病人)都不知道哪一组是试验组,哪一组是对照组,这样可以使临床科研的结果真实可靠。事实上,双盲设计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在实际临床科研工作中,尤其在一些由基层医院完成的科研项目中,采用较少。以我们南通地区为例,近10年来的临床科研中仅一个项目是双盲设计。非双盲设计的科研项目,课题组人员都知道那个是治疗组,那个是对照组,难免会有少数人由于受到功利思想的诱惑,会有意无意地提高治疗组的疗效,而压低对照组的效果,这种科研成果的可靠性、公正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科研项目中,必须有用户观察报告。严格意义上的科研应该是课题负责医院将科研设计书、观察计划、观察病历、观察要求等材料交给用户(即协作单位),由协作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观察任务,出具观察报告。在此过程中,科研单位应支付一定的观察费用,并免费提供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全部药物。真正完全做到的话费用往往还不小。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课题组为了节省经费,也不再提供试验药、对照药、观察费,所有观察过程都免了,而是将“观察报告”写好了,由“协作单位”盖章了事。小医院是这样,最近上海一家很有名气的三级医院也这样搞,真正是弄虚作假!
对策:在科研设计中必须坚持双盲原则,无双盲设计的项目不予立项。即使立项了,在科研成果评奖时,不能评奖或至少不能评大奖。
为了保证科研结果真实可靠,所有医学科研鉴定时必须提供所有病员(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原始病历复印件,提供病员的详细联系方式(尤其是电话号码),必要时鉴定委员会专家可以当场电话询问。这样做未必能完全杜绝造假,但可以使造假的难度大大增加,也就是说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可信度。
3鉴定———专家唯亲
目前,我国医学科研鉴定以会议鉴定为主,时间一般为半天。除去领导讲话与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课题(多媒体演示)外,留给专家的时间其实是不多的。笔者参加了若干次临床科研成果鉴定会。与会鉴定专家一般都是科研医院请来的,为了保证鉴定会一举成功,课题组往往把“熟悉”和“关系”作为第一选择,而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对于课题单位提供的专家名单一般也不再更换。有的时候,开鉴定会时由于与会专家相互都很熟悉,鉴定会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根本没有批评和反对意见,一举通过,皆大欢喜。这种鉴定会有时难免流于形式。鉴定结论不乏华丽之词,有意或无意进行拔高,鉴定结论就很难完全公正。
对策:在有条件的省份或地级市,与医疗事故鉴定一样,设立科研成果鉴定专家库,由科技主管部门在鉴定前抽取相应专业的专家名单,并邀请专家,在鉴定前会前进行保密,不通知鉴定申请医院。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由卫生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协作,建立专家名册,在课题单位提供的专家中更换2~3人。笔者认为“近亲鉴定”必须纠正。
4查新———良莠不齐
在我国目前可以进行医学科研查新的单位还真不少,主要包括:科技情报机构、医学情报机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医学院图书馆等。不可回避,为了经济效益,这些查新机构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有些也通过压价来吸引客户。
众所周知,查国外的医学文献对查新人员的外文水平其实有相当高的要求。
我院的一个科研项目,请某大学图书馆查(他们自己说有查新资质),图书馆查新人员在选择了一定的主题词和关键词后,找出了30多篇相关文献,然后叫我们的工作人员拿回来自己翻译,得出“结论”,然后,由他出具报告。这种查新的公正性、可靠性何在?笔者认为部分科技情报查新机构(非医学情报查新机构)、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查新人员,因为这部分人不是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外文医学类论文未必能读懂,由他们出具的查新报告还真值得好好推敲。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措施
G623.5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小学生塑造独立的人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与照搬照抄别人的观点不同,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长期以往,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就会塑造良好的独立性格,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第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一大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变得主动,从而实现自我的不断提升,这样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三,欧利于推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只有重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才能立于民族之林。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小学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仁爱,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推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的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坚持的原则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激发
一般而言,小学生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些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扩散思维的发挥,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呢过个养成好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等。
2.通过逆向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开发
通过逆向思维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一个方面,在小学教学过程汇总,教师应当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个层面思考问题,尤其是在遇到难题时要自己思考,而不是听老师讲,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从多个层面思考问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创新潜能得以开发。
3.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课程内容都涉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动手操作有利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多是形象思维,在抽象思维时必须有具体事物作为参考才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倡学生勤动手和动脑,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有效的思维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学会有效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方式的教学主体是教师,而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和学生真正参与,尤其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参与不仅要行为和情感参与,更重要的是思维认知参与。为了实现学生思想认知的参与,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活动的挑战性。教师应当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接受一定的挑战,这样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创新潜能得以激发,也有利于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实现教学目标。
2.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教学是一种人为活动,只有实现其教学目标,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鉴于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今后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但是要避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僵化。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对其数学思维和素养的培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激发出来,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具体来说,一方面是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或者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提倡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提倡自主探究的方式是部分数学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并不是全部都需要小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在小学数学知识中,有很多内容并适合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很多推理题,学生知道解题思路以后就可以自己进行推理,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产生重要作用。
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
五、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不仅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而且提出了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应当坚持的原则和具体措施,为今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顺应的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发展要求,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季加良.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437-440.
[2]孙书娥.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14,23:73.
[3]格桑平措.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上),2014,12:134+136.
- 上一篇: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
- 下一篇:高层建筑施工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