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典型的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产业典型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几乎所有的主流投资机构都把目光投向了新农业。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2002-2009年上半年,我国共发生了69起VC/PE投资农业企业的案例,涉及金额7.08亿美元;尤其自2006年以来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快速增长,2009年上半年受经济持续低迷影响,VC/PE投资收缩,农业领域的投资有所放缓,但投资金额仍超过2006年全年水平。
“农业产业化的机会已经到来。”北京振华投资副总经理王军的观点遍地知音。仅仅过去一年,振华已经投资了3个农业项目。在这些风险投资家眼里,新农业将会是掀起新一轮投资中的造富运动。不止是王军,相信很多投资人这几年都能清晰地听到历史的足音:在中国被人为分割的城乡二元社会正在崩解――一个制度性分割体系的崩解正在导致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出现。
在这个巨大投资机会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些先行者探索的足迹:他们都不约而同摒弃了传统的生产方式
“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采用了重资产、全产业链的产业化探索。在这种探索中,他们直面传统农业不能克服的可变性大的障碍,正在企图用工业化的模式改造传统农业,将“可变性”变为最小。
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正在努力探寻如何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农业公司,虽然尚在探索之路,但我们看到:新农业投资机会的出现正好印证了索罗斯那句著名的话:世界上最好的投资机会不是一个成熟市场自己内部的波动,而是两个不同体系接轨产生的势能差,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投资机会――新农业便是如此。
回归重资产模式
2010年的恶劣天气对各地蔬菜种植业影响巨大,但天灾却使利农集团的蔬菜收益增加10%。今年6月即将赴纽交所上市的利农集团的确是靠种菜种出来的上市公司,从广东惠州向全国扩张。在其董事长马承榕看来,利农集团正是一家典型的“新农业”企业:在这里,种菜被简化成一个傻瓜程序:工人除了做播种、剪枝、收割,其他程序全部由现代化设施完成。
“显然,农业要真正收益,必须转化传统的生产方式。”王军为记者列出了新农业公司必备的几个条件:第一,有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能够分工协作;第二,工业化的标准控制和生产流程;第三,最终能够建立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市场。“只有符合这三点条件,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企业才会越做越大,也才能够在市场中灵活调整产品结构,保持高附加值。”
“当然,这样的公司一定要有规模种植,从种植到加工,渠道到品牌,企业也必须能够完全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绿色安全,也才能实现品牌的持续增值。”
与之相适应的,一直以来,在中国北方很多地方都失败的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也遭到投资人抛弃。在他们看来,农业企业,尤其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农业企业,一定要拥有自己独立的源头,并对源头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就使农业重新回归重资产宿命。
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将农业和腾讯的商业模式进行对比后得出结论:农业的产出与投入关系总体上是非常强的线性关系。每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即便再勤奋,最终也没办法颠覆产出跟投入之间的线性关系带给你的制约,农业生产及创造价值的能力还是很低,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过去几千年来,农业没有创造出来亿万富翁、百万富翁,就是因为投入跟产出是线性关系。
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公司这两年都在认真思考农业产业,言谈中有这样一种矛盾:在农业这样一个没有爆发性想象空间的行业里,因为抗周期性、现金流状况好而被视为投资的避风港,“这样的投资无疑是安全的。”但平稳的同时也让这些资本家对自己的回报率忧心忡忡。记者了解到,很多风险投资在投资新农业企业时,往往会将PE值压得很低,以保证稳定的回报。
10年前,德清源创始人钟凯民在中国推出第一个“工业化品牌鸡蛋公司”,这个概念的核心直指传统的“公司+农户”概念,也彻底改变了市场上主流的“养鸡人”与“卖蛋人”分离的模式,从养鸡到产蛋的产业化再到最后的销售,整个产业链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从2000年之后,德清源先后进行了7轮融资达5亿人民币,引领了中国农业产业化企业重资产模式。
在王军看来,做重资产全产业链是有优势的,因为不和上游供应商分利,因此它的毛利率能够达到30%左右,比传统农业公司高很多,而且还能享受国家的一些政策补贴。
挟重资的德清源在市场占有率上曾经一度非常耀眼:2007年,根据市场调查机构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德青源在北京品牌鸡蛋市场的份额达到71%,占有绝对统治地位。随后,由于中国蛋市场爆发了“苏丹红”和“三聚氰胺”事件,德清源都因自己坚持的全产业链而幸免于难。
重资产模式使德清源曾经一度成功走出北京,甚至在香港地区,德清源也占有一席之地。
以市场为导向做企业
客观说来,德清源是中国最早实践重资产、全产业链控制模式的新农业公司之一,可是在经过多轮融资之后,它的发展却逐渐“泯然众人”:不仅全国性的生产销售布局缓慢,而且在自己的大本营――北京市场,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霸主地位。业界流传:这一却都是因为“德清源资金链紧张”。
这是模式的错,还是战略出问题了?
高科技设备、高素质员工、工业化流程管理……这些在工业企业中司空见惯的概念,都是德清源作为新农业企业全产业链模式的亮点。但是在投资人看来,德清源真正的杀手锏还在于产品――它给鸡蛋一个合格的身份证,根据这个身份证,每个消费者可以找到那个下蛋的母鸡,甚至能准确知道你吃到嘴里的这个蛋是什么时候下的。
赢在产品却输在市场,这大概是德清源在春风得意时绝没想到的:一边用工业化做旗帜,一边用资本做后盾,使得德清源这家以产品为导向的公司在几年前将目光投向了北京之外。它选择的战略非常明确,复制北京生产基地的重资产模式,在安徽(华东)和广东(华南)设立基地,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但由于资金不到位,基地迟迟未能产出。但德清源却没想到鸡蛋市场在不经意间已经变天。短短几年时间,品牌鸡蛋已经遍地开花,从柴鸡蛋、绿色鸡蛋到有机鸡蛋无所不包。因此,德清源的销售量在2007年达到辉煌顶点之后,这几年已经开始逐渐下降。
作为领先的新农业企业,德清源享受到了产品导向带来的红利,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恼:这个苦恼就是盈利能力,这也是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2009年,德清源对外公布生产规模200万只鸡,2008年销售收入3.2亿元。有媒体曾经做过计算:延庆基地的鸡合空置率约在25%左右,全部算上只有90万只鸡,每天供应的鸡蛋也为90万。如果按每个鸡蛋0.6元计算(按德清源对外公布销售
额与产蛋量比例计算),2008年德清源的实际销售收入可能只在2亿左右。实际上公司这两年是亏损的。
上银资本北京CEO程安静认为德清源的问题在于其市场布局一直都没有完全走出北京市场,它的销售渠道也仅限于超市。据记者了解,目前德清源大部分销售量都集中在北京地区,而无论是北京还是外地甚至香港,它的主要销售渠道都集中在超市。对于德清源的渠道布局,一部分业内人士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当一个企业产能很大的时候,如果市场还只局限于一个地区,或者某种渠道,运转必然会出现问题。换句话说,德清源的问题在于产品导向做好后,市场导向没有跟上,销售乏力。
在超大现代和中国绿色食品上市之后,利农集团被认为是另外一家承载新农业梦想的企业,这是一家靠种菜即将种上市的公司。与德清源类似,利农集团也是一家重资产全产业链公司,采用工业化的方式管理农业,全国有15个基地,2万多个工厂,他们选择各种不同气候特点的区域建立全设施标准化的种植基地,同时针对性地对超市进行蔬菜提供,产品除了进入沃尔玛,其余主要销售到日本、韩国、东南亚。
与德清源全不一样的是,利农将大量的触角放到市场上――集团设有信息部,每天都有各大城市的蔬菜信息收集。王军认为利农的实践代表了新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种什么卖由信息收集来决定――从种到卖的精确化。对新农业企业来说,需要的是高效,因为竞争者如影随形,稍有不慎就会被人赶上。
“利农的核心价值是他们对数据的获取和对沉淀数据的积淀,这也是将来农业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然后用数据分析指导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比如他们首先根据收集的市场信息确定目标城市,之后在调研的基础上做出这个市场每年单价比较高的蔬菜品种列表。”利农的技术人员会根据技术的可行性对列表中的品种进行挑选,确定种植品种后再确定预期占有的市场份额,根据这个份额确定种植数量,根据种植数量最后确定需要建设的农场规模。这样的倒推法保证了利农每个农场的蔬菜都供不应求,从来不愁销路。
“新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需要的是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运营能力,还需要各个环节分工协作。德清源上游的养殖属于传统的生产领域,下游销售则属于快速消费行业,这就需要兼顾产品导向与市场导向,迅速布局,做好产品推广,这样企业才能保持持续增长。”王军认为,利农将工业企业生产中“以市场为导向”引入新农业,并贯之以很好的实践,这对新农业企业的产业化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将“可变性”变为最小
在很多人眼里,利农的农业产业化道路走得很顺利,但这个先行者仍在苦苦探索:在其董事长马承榕看来,在中国,农业产业化的路还有很长。
“最主要的是,新农业要将小农经济进行工业化改造,这种改造20多年前就有企业家前仆后继进入了,但成功的很少。”马承榕认为,农业产业化的复杂性在于:农业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与观念并没解放的大量农村劳动力斗;而且,由于各个地区环境不一样,可变性太大,标准、流程、用人、用工也不一样,因此很少有一个农业企业在全国有统一消费品牌。
利农也是一家典型的重资产全产业链公司。从2006年获得美国红杉500万美金投资后,海纳、软银等基金接踵而来,先后融资达5000万美金。令人惊奇的是,获得巨额融资的利农并没有急于攻城略地,从2006年到如今,利农的土地规模并没有增加,势力几乎没有扩展。对此,利农集团董事长马承榕的解释是:虽然规模没有增加,但利农一直在摸索一整套工业化开发体系,现在已经开发完毕,今年开始,利农每年将以5000亩的大棚土地实现大规模扩张。
利农这几年厉兵秣马所做的正是要将农业的可变性变为最小可控。利农的探索不仅使其“不必靠天吃饭”,还实现了格式化栽培,程序化管理。事实上,利农从一开始进入该领域,所有理念都是为了改变这种可变性。比如他们投资设施农业,希望通过大棚设施,把气候影响降到最小,通过技术合成,将生产中的很多流程简单化,最大限度地让一线工人越来越简单。解决了很多农业细分环节。王军认为中国新农业的成熟还有一个过程。
“伴随这种工厂化运作也会产生很多专业公司,比如国外有育苗工厂,农民在种植的时候不用再去考虑这种气候能种什么品种,而是直接可以向育苗工厂订。”王军表示,新农业的发展也意味着大量专业公司的成熟,比如设施、用肥用药都需要有大量的专业公司,只有等这些专业公司都成熟了,中国的农业企业才会简单许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农业问题不是一个产业化问题,而是一个分工协作的问题。”王军表示,目前对于新农业来说,很多企业在管理、技术、种源、市场四个环节相对脱节,如果谁能有机结合这些环节,这个产业肯定能做得好。往深处说,这其中涉及的不仅是产业,而是农村、农业、农民等一些农村社会问题。
“利农的成功在于其很早将农业产业化问题与农村社会问题紧密相连,并付诸探索。”,王军认为这也是每一个新农业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首先他们用技术和设施将“人”的可变性降到最小,比如在与几乎没有任何契约意识的农民租地时,他们都会通过村委会做整个村农民的工作,在乡里公证的情况下,与每户农民签订出租合约。相应地在配置上,每个农场都会有一个农民成长起来的老总,专门跟当地农民打交道,让他们更能贴近农民;其次他们将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变为全产业链重资产模式,“这是因为公司+农户并不适合当前的中国,它对农民要求很高,事实上还不能完全做到诚信的中国农民做不到这一点,增加了可变性。”
不管是钟凯民还是马承榕,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的逐渐崩解都使他们看到了这个巨大的投资机会,他们面对的竞争者是如大海般的既无资金优势又无信息优势的小农,这个投资机会在商业逻辑上是如此完美,但制度的力量却使置身于其中的人感到如此之难。对于这些农业产业化的先行者来说,当他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发现,他们面对的不是市场、商业、盈利模式等问题,而是由于原先制度分割带来的人的观念的问题。
篇2
日光温室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周长吉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生产面积持续增加,设施农业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民的收入却在逐步下降。如何提高设施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是目前设施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温室生产效益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温室建造成本、运行成本(包括农资、人工等)逐年攀升;②温室种植品种结构失衡,传统大宗蔬菜比重偏大,水果、食用菌等高效品种面积偏少;③温室功能单一,用于休闲观光体验的日光温室仅在城市郊区零星分布。为了实现日光温室的高效生产需从温室建造的硬件技术和温室生产的软件技术两个方面入手。
建造温室,选择经济适用的温室设施
随着纬度、地理环境的不同,温室大棚的结构也会有所差异。依据当地的气候、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建造结合理、设备配置到位的温室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选择适宜的温室结构
温室的墙体种类多样,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是土墙结构温室。在选择墙体结构时,要利用当地的环境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墙体结构。例如,在山地建造日光温室,可选择阳坡,顺坡梯级建造,利用山体做后墙,不仅省去了建造成本,还增强了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在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建造日光温室,可采用干打垒土墙,虽然建造成本比机打土墙稍高,建造时间也较长,但干打垒墙墙体结实、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而且用土量少,对土壤的破坏性也小。
温室骨架的选择也同样重要。琴弦式温室结构仍然是主流,平面桁架、纵向琴弦、钢筋混凝土立柱是最便宜的承力体系。用耐老化内肋塑料管替代竹竿或钢管做琴弦结构的副拱杆,无搭接,不生锈,建造规范、美观,不损坏薄膜,是一种值得选择和推广的做法。
日光温室后屋面的种类也趋于多样化,例如,草苫、秫秸、瓦楞板外覆土、木板外加保温层等。
配套经济的温室设备
保温系统
日光温室保温系统中草帘、针刺毡保温被应用较多,但是它们之间的成分、密度、厚度差别较大,质量好的使用寿命为3~5年,质量差的使用寿命为1~2年,因此选用性价比高的保温被尤为重要。
通风系统
日光温室通风系统有手动拉绳开窗、电动卷膜开窗等。目前,手动通风所占比例较大。但是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机械化、智能化屋脊开窗系统已经走入生产实践,相信未来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灌溉系统
日光温室灌溉系统主要以主管供水,支管漫灌、微灌方式为主。供水池可以设置在室外,一池供多室,也可以设置在室内,单池单室使用。由于大部分地区冬天天气寒冷,室外蓄水池容易结冰,室内水池又过多占用温室面积,因此有人采用低位塑料罐供水或高架水罐自压供水,节约温室面积的同时又解决了结冰问题,还降低了建造成本,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选择。
运营温室,选择经济高效的技术模式
长垄替代短垄耕种
日光温室内传统的种植模式是南北向栽培,将其改变为东西向栽培后,畦垄作业的机械化水平大大提升,种植者在操作过程中不必在同一垄行内往返运动,省时省工,提高了温室的作业效率。另外,利用日光温室北高南低的特点,南部种植低矮作物,北部种植高秧作物,可充分利用温室的空间,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产量决定效益,通过提高产量来增大温室收益是解决日光温室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途径。黄瓜、茄子、番茄、辣椒等果菜作物的一年一大茬越冬高产种植模式;甜瓜-番茄、黄瓜-番茄、辣椒-番茄一年两茬高产轮作模式;甜瓜一年三茬栽培模式;西瓜一年四茬栽培模式等都是传统蔬菜高产高效典型的种植模式。温室周年生产不但提高了温室利用率,还实现了温室的高收益。
特色作物技术模式
除了高产高效模式外,还可以通过发展地方特色品种来提高温室效益。甘肃的人参果、陕西的有机香瓜、宁夏的枸杞等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设施果树技术模式
目前,设施果树栽培发展迅速。与设施蔬菜种植相比,设施果树的劳动强度较低,用工量相对较少。此外,果树休眠要求低温的时间较长,相应对温室冬季的保温要求有所降低,温室建设的成本也相应下降。由于设施果树既可以提早上市,还可以延后上市,与露地产品错季供应,能显著提高果农收益。陕西的早熟毛桃以及宁夏、甘肃秋延后葡萄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开发空间技术模式
充分利用日光温室内的空间也是提高收益的手段之一。多层立体栽培替代地面平面栽培对弱光/暗光品种,如香菇、木耳等食用菌,是理想的种植模式;A形立体架栽培非常适合于草莓、叶菜类水培或基质栽培;株间多品种套种、老秧新苗套种,在叶菜、果菜品种间穿插种植,如黄瓜套种苦瓜、番茄套种叶菜等都具有同样面积多品种收获的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
休闲采摘技术模式
开发温室的第三产业是城市近郊转型增收的有效途径。南果北种、草莓采摘、蔬菜文化等特色项目,可大量吸引游客,在高效益销售产品的同时还省去了产品收获的劳动用工,延伸服务内容,更能增加额外收益,是城市近郊温室生产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
物联网和大数据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
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宗波
目前,物联网和大数据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农业上也应用了物联网技术。例如将植物生长的动态变化用数据量化,数据一旦被量化,就可以被存储、处理、传播,从而形成标准化体系,便于种植者时时调整栽培方案。但是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农业上成功应用物联网的案例比较少见。
数据是现代农业核心的生产要素
近年来,由于中国种植业对传统经验的过度依赖,导致水肥、药品等资源的过度投入,但又缺乏具体数字来衡量到底浪费了多少资源。如果能获取这些数据,就可能会减少50%~70%的水、肥、药的投入,并消除50%~90%的农业污染。所以现代农业需要更精确、有效的方法来帮助种植者去判断、决策,这时就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撑相关结论,所以数据将会成为现代农业的核心生产要素。
农业生产和管理部门提供高效的技术手段,以应对农业资源紧缺与农业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促进农业资源精准、可持续利用。大幅度提高农业科研环境信息的采集效率,数据处理速度,在大数据基础上显著提高科研成果的水平可以逐步实现农业科研、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和智能化,使优秀的管理模式、经验和科研成果得到快速推广。如果把日光温室的优势利用好,日光温室模式的效益会更高。
如何采集农业大数据
物联网采集数据的设备包括传感器、节点、基站、云平台、控制器等,最终可以通过终端进行测试或者操作。
传感器
采集数据首先要具备传感器,基于数据准确稳定的要求,采集农业大数据的传感器需要具浼觳庾既贰⑿⌒突、低成本、无线、低功耗、在线监测、方便安装、免维护等特点。
无线节点
无线节点是物联网无线数据采集的专用节点。物联网节点可以与物联网基站和电脑进行通讯,信息传输稳定可靠、即插即用、超低功耗。
基站
传感器除了可以安装在大田、温室里,也可以安装在沙漠,传感器可以把所有数据集发射到一个基站,基站可以通过GPRS发射到云平台上。
云平台
云平台对基站节点进行监控,数据产生移动的时候云平台可以自动发送预警,也可以接收电子邮件、短信,与其他平台无缝融合。
控制器
每个温室里面要配备控制器。有线控制器体积很大,而无线网络控制器,可以在5 km2范围内接入上百个无线控制节点,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控制。
控制节点
控制节点可以连接传感器,也可以控制电磁阀、温室设备,处理过的数据经过科学判断,形成决策后再回到控制节点进行调控。
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高效精准设施农业
如果将来每个企业、政府机构都有自己的云平台,这些云平台接入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就可以形成大网络。数据采集端和控制端都是数据链接的端口,日常种植者使用的是浏览终端,依据各种平台进行低成本的大数据采集,可对作物的生长进行全程追溯,并对病虫害、霜冻等自然灾害进行提前预警,还能延伸出很多农业模式,把农业保险、金融租赁和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结合起来,每个农场的每个数据会自动匹配种植者所适用的模型,因此技术人员的人工操作将有所减少。
大数据可以有序发展,数据越多价值越高,逐渐增加的数据最终会实现对温、光、水、气、肥的精准调控。所以建立在数据监测和准确定量描述基础上的精准农业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其本身也容易被复制和规模化推广,促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演变为高效的生态农业生产。
寿光设施蔬菜产业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站站长 刘立功
目前,科学技术进步给设施生产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是人们往往会忽视新技术的缺点,从而导致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程度不足。寿光在蔬菜种植技术方面备受全国业内人士的关注,大家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是毫无疑问,寿光蔬菜生产的整体规模是走在前列的。但是各地不能照搬寿光的技术,要从寿光的技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寿光设施蔬菜产业化情况
自古寿光农民就以种菜为生,积累了很多的生产经验,并且寿光的气候条件也适合种菜,为日后寿光蔬菜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寿光政府也很重视农业发展,给予蔬菜生产很多的政策扶持,包括资金、技术等。目前寿光的蔬菜基地规模约为80万亩(5.3万hm2);有中国大型的蔬菜批发市场和蔬菜新品种展示推广中心;瑞克斯旺,先正达,海泽拉,安莎,纽内姆,圣尼斯等国际种业公司均在寿光设立示范或育种基地,展示和推广新品种,新品种一般会在寿光率先应用,继而推广全国;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已连续召开了17届,打造了寿光蔬菜品牌;寿光拥有生产资料的专业户约2000多家,产品经销全国各地;寿光大力发展工厂化育苗产业,年育苗能力达14亿株;寿光菜农外出担任蔬菜种植技术员已有多年历史,外派高峰在20世纪90年代,促进了寿光成果推广和生产资料制造业的发展,肥料、农药、薄膜、温室保温材料、机械设备生产厂家种类齐全,并有多家大型温室公司。
寿光蔬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栽培技术与更新
创新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寿光蔬菜产业从温室建造技术、嫁接技术、合理密植、整枝技术、施肥技术、滴灌节水、病虫害防治、异地引种、名优特稀、绿色蔬菜安全与生产等方面均有所创新。
温室设施创新发展
目前,由于青年农民锐减、劳动力缺乏等问题,寿光的温室建造大都要求宽敞明亮、机械化设备齐全、易于管理操作。机械化操作主要包括卷帘、滴灌、温控通风、电动喷雾、产品运输等。
栽培技术更新
通过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改进,寿光蔬菜产业基地对种苗的嫁接技术、合理密植与整枝、土壤培肥与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其中,寿光的温室种植者也逐渐重视生态栽培,空气消毒、雄蜂授粉、微生物菌肥的使用日渐兴起。
打造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目前,政府大力提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想让农民采用可持续的方案,实现可持续的生产是不容易的。比如现在较为热门的营养液基质栽培模式,虽然可以对植物进行精确施肥,节约能源,但是大量使用椰糠、岩棉等基质后,这些基质如何被消耗将成为蔬菜产业的又一大难题。因此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统一标准化生产体系
在政府组织层面,寿光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在不断完善,比如大力发展合作社,促进农业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形成统一的标准。温室栽培里的土、肥、水、温、光、气等方面的调控都在与时俱进,进行标准化操作。
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是实施优良栽培模式的前提,但要配合相应的技术,不再对土壤进行破坏。目前,被破坏的土壤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得到改良,但如果种植技术方案没有改变,就会陷入土壤改良的循环里,不利于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土壤改良只是基础,降低污染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发展种苗产业
寿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种子公司,为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公司也把世界先进种植技术传到寿光,国内外种植户相互学习促进,为寿光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建设品牌
寿光的农业企业逐年增多,对各个地方的蔬菜生产影响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寿光的农资市场也在扩大范围,几乎辐射全国的所有省份。寿光的蔬菜博览会也为寿光蔬菜的品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寿光正逐渐发展成为了有关蔬菜生产各个领域的综合基地。
完善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
寿光的蔬菜生产安全监管很严厉,市农业局有专人监管农资市场,所用的农资都要备案。全市设有600多个蔬菜质量监测点,另外,用于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二维码、条形码都已经被大量应用。
资本在设施农业领域的投资方向
融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崔凤响
众所周知,设施农业是一个投入周期较长的项目,无论是温室种植还是温室建设,资金缺乏都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将融资租赁的概念引入设施农业,提出了“融资租赁”的解决方案,即由融资公司出钱帮助企业购买需要的设备再转租给企业,可以有效缓解设施农业企业资金投入的压力。通过“融物”的方式实现“融资”,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而且这一领域的资金监管较为宽松,有利于企业进行灵活的资金安排。
融资租赁概述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件,提供给承租人使用,并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它以出租人保留租赁物的所有权和收取租金为条件,使承租人在租赁合同期内对租赁物取得占有、使用和受益的权利。融资租赁的具体方法有直接租赁、回租、转租赁、委托租赁。例如,寿光蔬菜园区已经形成较大规模,有利润产出,并且有很好的运作模式,这时园区就可以拿整个园区或整个盈利模式以及园区相关设备来租赁,得到资金后园区就可以扩大再生产,翻新设施了。
融资租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筹措资金的新途经。缓解设备支付时的现金流压力,解决企业更新和添置生产急需设备而资金不足的困难。②延长资金融通期限。③ 保持资金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果采用回租式的融资租赁,可以帮助企业增加现金流。④便于资金预算编制、简化财务核算程序;明确租赁期间的现金流,利于资金安排。⑤ 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按象征性价格购买租赁物件,作为承租人的财产。
融资租赁费用构成
融资租赁的费用构成是用租金设备的购置成本加上利息,好项目的利息低,效益不好的项目利息相对较高。另外还需支付手续费、保险、公证费,手续费由融资租赁公司收取,这对融资租赁公司硭凳抢润所得。
融资租赁的租金计算方法
融资租赁的租金计算原则是出租人以租赁物的购买价格为基础,按承租人占用出租人资金的时间为计算依据,根据双方商定的利率计算租金。融资租赁在收取租金上比银行灵活,会根据企业的状况进行调整。
融资租赁的担保方式
保证金
承租人按租赁成本的10%~30%向出租人缴纳保证金,以作为履行合同的保证。该保证金可在承租人归还全部租金后由出租人返还或在租金余额低于保证金后由出租人逐期抵扣剩余租金。
保证、抵押或质押
根据项目不同及需要,要求承租人提供相应的保证、抵押或质押。与贷款不同的是,租赁要求的担保不一定是全额。
回购
承租人无法提供担保措施,但资信良好的供货商可以同意回购。
融资租赁的操作过程
签订协议
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确定租赁物件、融资金额、利率、租期、支付方式等。同时,出租人可以根据《融资租赁合同》并按承租人的意愿,与供货商签订租赁物件的《购买合同》(进口设备通过委托),并负责支付货款。承租人在《购买合同》上附签,以示对租赁物件和合同条款内容的确认。
交付租赁物件
供货商根据《购买合同》向承租人交付租赁物件。
支付租金
根据约定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
履约完毕
- 上一篇:对过度包装的看法和建议
- 下一篇:低碳减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