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交通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低碳交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低碳交通

篇1

世界无车日活动是在1998年9月22日,由法国一些年轻人最先提出的,面对许多欧洲城市由于汽车造成的空气和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他们提出“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希望城市能获得片刻的清净。一年后的9月22日,66个法国城市和92个意大利城市参加了第一届“无车日”活动。2001年,成都成为我国第一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2007年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由建设部发起,在全国108个城市开展,至今已有4个年头。

“无车日”的意义,绝不只是一天的节能减排,一天的健康环保,而是一种对新观念、新潮流的接纳,一种对旧姿态、旧习惯的摒弃,倡导的是一种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爆出最新研究成果,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我们研究中国百万人以上的50座主要城市,这些城市的居民平均单行上班时间要花39分钟。”牛文元算了算,按照人口来算,中国15座城市居民每天上班单行比欧洲多消耗288亿分钟,折合4.8亿小时,“上海每小时创造财富2亿元,据此算,15个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人民币。”

《中国青年报》报道:调研报告显示,200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1755万人,全年净增机动车51.5万辆。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机动车已达413.2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329.1万辆,且私人小汽车使用强度过高,年均行驶1.5万公里,超过东京的两倍。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虽提至38.9%,但轨道交通不堪重负。5号线日客流量达80万人次,已接近2032年的远期预测客流。而使用自行车出行的比例由 1986年的62.7%下降至2009年的18.1%。

我国曾经被外国人感叹为“自行车王国”,然而24年来自行车出行比例下降45%。根据媒体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受访者对自行车出行环境满意度最差,不满意率达到39.8%。很多人出于安全的考虑而放弃了骑自行车。据公安部去年公布的一个调查表明,近几年来,全国每年被盗自行车近400万辆,其中电动自行车70多万辆,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人民日报评论说,是什么动了我们的自行车?一些交通部门拿掉了自行车道,再加上私家车是“身份”象征的畸形观念,自行车的空间已是越来越小。

篇2

日前,交通运输部召开部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交通运输推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物流服务体系,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随后,交通运输部又印发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新理念,以“试点示范和专项行动”为主要推进方式,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根据《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要全面覆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备应用、运输组织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行业监管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另一方面,要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将节约能源资源要求贯彻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和管理全过程。

同时,提出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应用、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行业监管能力提升等五方面22条具体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开展试点示范、强化考核评价、培育绿色文化、深化交流合作等六条具体措施。

《指导意见》要求,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主动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发挥政策叠加优势,突出政府主导作用;要更加注重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运输组织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更加注重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和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结构性和管理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潜力;积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部省共同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新机制,推进区域性和主题性试点,深化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树立行业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到2020年,在保障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单位GDP碳排放目标前提下,全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意识明显增强,运行体系机制更加完善,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明显提高,监管水平明显提升,行业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成效,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生态保护得到全面落实,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篇3

关键词:绿色低碳;人居环境;对策;秦皇岛市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156-02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也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人居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身心健康,也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高低、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大会提出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已经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宜居的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达成的共识。

秦皇岛市海岸线长124.4公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每年吸引800多万海内外游人慕名而至。作为旅游名城,构建绿色低碳的人居环境,对秦皇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低碳经济的时代要求,对秦皇岛市在构建绿色低碳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绿色低碳人居环境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绿色低碳人居环境,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下的人居环境,它从深度和广度上强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传统理想的人居环境思想“天人合一”在新时期的升华和更新。

二、秦皇岛市绿色低碳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存在缺陷。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而且第二产业中高能耗、高资源消耗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行业层次不高,适合于本地产业结构的工业设计、产品研发、现代物流、市场营销等生产型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2.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较大,绝大部分以散煤形式燃烧,再加上能源消耗的空间分布相差悬殊,造成海港区空气质量较差。清洁能源比例较小,与旅游开放城市地位不相适应。

3.城市道路与交通体系混乱。秦皇岛市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城市道路增长速度慢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城市道路次干道和支路系统不发达,道路功能不明确,快速路系统尚未形成,公交网布局不合理。公共交通中没有地铁、轻轨,只有公交汽车且公交车的线网长度低,运行时间较短,满足不了人们出行的需要,所以人们出行有时不得不考虑出租车或私家车,出租车人均拥有量在同等规模的城市中高居榜首[2],而且私家车数量增长迅速,同时以平面交通为主,延长了车辆的运行时间,对城市绿色低碳人居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机关、企业、学校、宾馆、医院等场所的节能意识不够强,能源资源浪费现象还比较常见。消费市场中,讲排场、慕虚荣、图方便,“一次消费”、“便利消费”、“面子消费”等现象大量存在,低碳消费模式尚未形成。

5.低碳节能建筑建设较少。在城市里,建筑和交通是能耗增长的主要领域。而秦皇岛目前低碳住宅建设甚少,据调查了解,只有秦皇岛五兴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的在水一方C区为节能被动房屋,房屋应用了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一体化、中水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利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光导照明、三玻两中空断桥铝节能窗等节能技术。

6.绿色低碳观念淡漠。建设绿色低碳的人居环境不仅涉及到低碳技术的研发、产业政策的调整,而且也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走访调查发现,秦皇岛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居家、办公以及在社会公共场所,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低碳观念淡漠。

三、秦皇岛市构建绿色低碳人居环境的对策

目前,绿色低碳已作为约束性指标进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构建绿色低碳人居环境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秦皇岛市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更应在绿色低碳人居环境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1.完善绿色低碳法律法规,实行绿色低碳优惠政策。在绿色低碳的开发利用领域,中国已先后制定了《煤炭法》、《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它们的实施对碳排放的调控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但有待进一步完善,因地制宜地在秦皇岛推行。同时,可考虑实行绿色低碳优惠政策,比如对新能源汽车发放补贴与征收机动车环境税双管齐下,让市场接受新能源汽车的同时降低汽车引发的污染。

2.调整产业结构,关闭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关闭落后产能的工业企业,彻底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逐步将部分有干扰或有一定污染的工业企业迁出城区,实现城市用地布局的优化。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力发展能耗小、物耗低,污染小的机电、通讯、电子等高新技术项目。根据秦皇岛市资源禀赋与地理位置,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文化创业、广告会展等生产业和休闲旅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生活型服务业。

3.科学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完善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大力发展低碳交通,通过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用能结构,进而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战略上着眼,全局上统筹。要以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为契机,实施私家机动车总量控制发展规划,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推广新能源或小排量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加快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建设步伐,建设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线路和停靠站点要尽量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聚集区等城市功能区延伸,提高公交可达性。公交企业也应大力提高公交运营的服务水平,延长运营时间,共同引导城市交通良性发展。

4.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传统能源高碳排放,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促进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清洁化、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秦皇岛市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3]。秦皇岛市地理位置优越,风能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风电的良好条件和潜力。秦皇岛市全年日照时数为1 400~2 000小时,太阳能利用潜力很大。这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可用来替代传统的高碳排放的能源,另一方面在能源的供给中提高效率,进行余热吸收。秦皇岛市生物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产业。秦皇岛市500万余亩林地每年生产的大量落叶、剪枝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未被利用或利用率有限。可利用林木剪枝、落叶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纤维素生产固体燃料、炼制液体燃料(柴油、乙醇)、转化气体燃料(煤气、沼气)等绿色能源。

5.改变居民生活理念与习惯,使个人生活绿色低碳。政府要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倡导低碳经济下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总结推广现代生活中的低碳生活方式与措施,通过政府引导、全民参与、总结经验、推广应用的形式,最大限度减少碳的排放。广大市民应改变生活理念与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生活中节能减排,主动承担低碳社会责任。

6.推广低碳节能建筑。欧洲国家对现代建筑的基本理念是:实现“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能源,尽量减少能源与资源浪费。推广低碳建筑,最重要的是建筑商、开发商必须广泛采用新型环保建材和高新环保技术。这不仅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且有助于改善建筑功能、美化住区外观。

7.发展“碳汇园林”。充分重视树林的“碳汇”功能,发展“碳汇园林”,城市公园要营造成“碳汇公园”。广场、道路也要“多栽树、栽高大树种”,充分发挥树木的景观功能和“碳汇”功能。秦皇岛森林覆盖率已达41.98%,初步形成了具有自然生态效应的城市绿色生态发展框架。要继续抓好城市组团间生态带建设以及京沈高速、沿海高速景观林绿化带建设,山海关滨海森林公园一期等重点林业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增加碳汇功能、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人居环境中重大而特殊的作用。

构建绿色低碳的人居环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的绿色低碳目标不是短期可以达成的,它需要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共同参与、积极配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田密蜜,沈丹,方茂青.基于低碳生态经济背景下的人居环境探析[J].新西部,2010,(12):24.

篇4

一、“十三五”实施情况

“十三五”期间,认真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践行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走绿色交通、低碳生活、节能环保发展之路,认真实施《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市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运输发展较好,主要体现在:

(一)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以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投入资金4900万元专项用于乡村及通组公路建设,建设里程100公里以上,已逐渐形成村村通、组组通的农村致富路网大格局,并被省政府认定为第三批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二)完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出行服务。按照相关规定,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车辆,鼓励运输企业淘汰尾气不达标的公交车,更换新能源汽车,截止目前,我市已更换150辆新能源公交车,建成充电桩160个,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新能源纯电动公共汽车使用率达80%(还有20%为清洁燃料车辆)。

(三)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货物运输。加快我市传统运输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兴远、龙蟒、立可达等货运企业,有力地带动了我市物流产业的发展。“十三五”期间,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对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辆和经综合性能检测车辆的技术状况达不到要求以及已到报废年限或行驶里程的车辆坚决清理出运输市场,新增261辆LNG货运车辆。

(四)大力推进机关节能降耗、低碳生活。认真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办公和生活。在办公区域尽量使用自然光;长时间不用时及下班后,及时关闭空调、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取暖器等电器设备;严格公车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油耗;严格节约用水,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十三五”期间,全局机关共用电用水、用汽油、纸笔等办公用品费用逐年呈下降趋势。

二、2020年工作

2020年,按照上级部署,瞄准“货运节能、绿色公交、绿色工程、节约机关”四个方面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进交通领域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2020年,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加强建立I/M站工作,目前已有9家M站通过环保部门资质审核并正常使用,实现对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车辆的“检验、维修、复检”工作。同时,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通知和市政府工作安排,积极推动ETC发行。截止2020年1月,我市已安装ETC55635辆,完成上级下达安装80%的目标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分工安排和人动,调整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和调度节能减排相关工作,明确了工作开展的牵头领导和相关措施,责任到岗到人,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政治保障。

(二)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认真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6月29日至7月5日,精密围绕“绿水青山,节能增效”的宣传主题,利用出租车、公交车和交通运输公众号、汽车站场等宣传体,大力宣传城市公共交通对保障民生、推进节能减排、减少空气污染、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意义。并在城市交通服务中心邀请进站旅客、客车驾乘人员开展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有奖知识竞赛一次。二是营造节俭节约的良好氛围。以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为抓手,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7月2日全国低碳日和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全局干部职工带头行动,选择公交、自行车、步行方式践行“135”绿色行动。

(三)推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一是严把营运车辆准入关。以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推手,推广新能源班车应用,优化公交班线。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对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辆和经综合性能检测车辆的技术状况达不到要求以及已到报废年限或行驶里程的车辆要坚决清理出运输市场。对客运班线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班线不再新增运力和班次。二是继续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班车。要求运输企业城区公交车辆尽量全部使用电动力公交车,市内、市域公交班车倡导换置电动力或新能源车辆。引导企业加大对新能源出租车、定制班车、旅游客车的更新力度,逐步提高清洁燃料车辆的占比。三是加强行业环境保护,推动交通污染治理。加强对全市范围内机动车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认真开展机动车排放整治工作,全市已没有黄标车。四是积极配合环保、交警部门对柴油货车、罐车等运营车辆进行尾气检测。今年共检查货车939辆,其中不合格的55车辆。五是推进绿色公路工程建设。工程节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合理减少用能、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有效减少了返工现象,降低了原材料的损耗。六是大力创建节约型机关。召开职工大会,学习宣传上级节能减排相关文件精神,利用墙报、微信工作群宣传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和动态,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办公和生活,引导自觉养成节约一度电、一杯水、一张纸、一滴油的良好习惯。七是认真开展了垃圾分类。每个楼层、每个办公室都增设了分类桶,对废纸、废旧灯具、废弃电器及电子产品、废塑料等,做到了分类投放。办公室每月定期检查,督导各个股室实行垃圾分类制度。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一)持续推进营运货车节能减排工作。严格贯彻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鼓励运输企业更换不符合要求的车辆,提高货运车辆实载率,实现节能减排。

(二)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出行工作。加强老旧客运车辆清理,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出租车,积极倡导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三)加强交通污染防治联合执法。建立联合执法常态机制,坚决查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车辆及未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油罐车进入市场。

篇5

关键词:新时期;低碳城市发展;策略思考

低碳城市,就是在确保城市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减少城市对环境的破坏,以达到生活低碳化、生产低碳化、社会低碳化的良好城市模式。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居民生活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为保证人类正常活动的开展,就必须减少能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使城市发展符合低碳化要求,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 低碳化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我国低碳化城市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为全球低碳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目前、天津、伤害、保定等地区都已经相继开展低碳化城市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于城市低碳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性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低碳化城市整体现状来说,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限制着低碳化城市的发展。

(一) 城市交通方面

城市交通是确保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城市交通的尾气排放对于生态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是导致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低碳化城市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城市交通的分类管理,城市交通的限制性措施,以及对城市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监控,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城市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保证了我国低碳化城市的有效发展。但是,由于低碳交通宣传力度不够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仍然使得低碳化交通的发展效率较低,大多数居民对低碳化交通理解不足,私家交通工具数量的快速提高,使得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道路依旧十分漫长。

(二) 城市建筑方面

城市建筑能源消耗对于低碳化城市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目前,许多低碳化城市都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依靠先进的管理和科技技术,减少建筑自身的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可以说,绿色建筑的推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城市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了低碳化城市发展,但是,绿色建筑在城市中的推广和建设也并非一帆风顺。首先,城市中许多绿色建筑存在建筑工艺不合格的问题,使得绿色建筑运行过程中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无法进行有效的能源节约,造成绿色建筑的意义缺失;同时,由于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严、施工技术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造成了绿色建筑质量不过关,既浪费了自然资源,而且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这是城市建筑方面所存在的重要问题。

(三) 城市工业方面

城市工业发展是确保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因此,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城市工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城市工业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大量废气的排放和资源的消耗,对于城市低碳化发展造成非常大的阻碍。目前,我国低碳化实践城市大多会在城市工业能源利用率方面大做文章,要求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企业并不会严格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进行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生产技术的改革,使得城市工业低碳化发展大大受到限制,导致低碳化城市理念无法很好的落实下去。

二、 新时期强化低碳城市发展的有效策略

低碳城市的发展是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强化城市低碳化管理工作,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促进低碳化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所提出了的几点促进低碳城市发展的有效建议:

(一) 加强部门监管力度,做好低碳生活宣传力度

对于相关环保部门来说,应该加强低碳管理工作落实,做好碳排监督工作,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完善相关节能保障体系,从而促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效率。目前,我国城市相关管理条例还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管理标准也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影响到了低碳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从低碳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法可依,保证相关部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低碳意识,促进城市低碳工作的全面发展。城市居民是城市重要组成部门,城市居民在城市低碳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极强宣传力度,提倡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私家车数量,对于低碳城市建设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二)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力度

首先,应该加强交通车辆的审核力度,对于污染气体排放量较大的车辆进行严格的限制,从而减少交通污染;要加强低碳节能环保车辆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使用环保性能良好的车辆;加强处罚力度,对于逃避车辆检查审核的重污染车辆进行严厉处罚,保证城市交通低碳管理工作的有有效性开展,起到警示作用;加强公共交通工具数量,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减少私家车数量,减少污染气体的整体排放量。

(三) 提倡绿色建筑,加强绿色建筑审核工作

在城市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要积极采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绿色环保材料具有质量优、性能好、环保效果好以及可回收等优点,非常适合绿色建筑建设需求,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建筑自身的保温隔热、防水防潮性能。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绿色建筑施工设计环节的审核力度,绿色建筑必须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能够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要保证绿色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降低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又能够保证建筑自身的良好运行,这些都是建筑设计中所必须体现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相关方面的审核力度,从而确保绿色建筑能够真正行使相关功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的消耗。

(四) 提倡低碳工业,促进工业改革

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危害是最大的,也是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首先,要加强工业企业的审核力度,对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工业生产产能较低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或依法进行取缔;其次,应该加强工业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革,加大先进环保工艺和生产技术的引进工作,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促进低碳工业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关福利政策,对于整改效果良好,低碳改革进度较快的企业实施一定奖励,比如降低企业的相关税率,播发科研资金用以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等等,对于工业低碳化改革和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结:

低碳城市和低碳城市战略的提出,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在坚持低碳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坚持城市经济发展,而不能应为盲目低碳城市建设而导致了城市经济的衰退,必须要寻求一个良好的发展平衡点,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的快速腾飞,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探索,为我国低碳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光婷, 甘卫星, 杨绍安. 构建我国低碳城市之思考[J]. 前沿, 2011,(11)

[2] 李慧明, 杨娜. 低碳经济及碳排放评价方法探究[J]. 学术交流, 2010,(04)

篇6

呼和浩特市正处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迅速扩大,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发展阶段。在全面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目标指引下,通过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对于提升呼和浩特市的旅游质量和服务环境,塑造城市旅游品牌,促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背景分析

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是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业能级和质量水平,促使城市成为生态宜居、产品供给低碳化与体验环境畅爽的新型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的创建是推动呼和浩特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擎,可以进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文明形象和生态内涵。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将以打造“京津夏都”和“草原文化之都”为目标,全面启动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建设。这一目标的实现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产业规模扩大、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并以旅游业的品质提升为内涵,对低碳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也为呼和浩特市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创建为抓手

通过发展低碳旅游,呼和浩特市不仅能够彰显草原、山地、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型旅游资源优势,而且可以推动以运动休闲、健康养生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为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动力。

(二)旅游产业的规模壮大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创建为契机

低碳旅游包括旅游生产的低碳化和旅游消费的低碳化两个部分,通过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将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等旅游产业的各个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效能优化,进而带动整个旅游产业的规模壮大。

(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创建为途径

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各区、县、旗的低碳旅游发展也参差不齐。因此,将创建低碳旅游城市作为一项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战略,可以进一步深化旅游经济的低碳内涵和生态特征,是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基本条件

旅游城市是低碳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低碳旅游也成为城市功能再开发、资源再利用的重要路径。2004年,呼和浩特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2011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在此背景下,呼和浩特市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生态资源较为丰富

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人工治理,呼和浩特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保护和改善,生态资源类型十分丰富,构成了创建低碳旅游城市的重要基础。呼和浩特市的风电草原、大青山沟谷、黄河湿地、哈素海、哈达门高山牧场等资源地域特色鲜明,具备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建设低碳旅游景区的较好优势。同时,这些资源类型也符合现代人追求自然原生态环境的旅游需求,有助于低碳旅游市场的形成与拓展。

(二)城市经济基础扎实

“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保持在全国省会城市的领先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也连年递增,不断夯实的经济基础是创建低碳旅游城市的物质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能够为开发各类低碳旅游设施和产品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更有助于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之间形成共识,合力推进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进程。

(三)旅游市场拓展迅速

“十一五”以来,呼和浩特市的旅游市场规模扩大迅速,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良好的旅游市场发展态势成为创建低碳旅游城市的基本保证。随着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不断拓展,呼和浩特市以草原为代表的原生态环境将具有越来越强的旅游吸引力,绿色、低碳、环保型的旅游产品也更加符合当前旅游市场的核心需求。同时,低碳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天堂草原”这一呼和浩特城市旅游形象也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

三、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主要路径

低碳旅游城市作为城市旅游目的地的一种全新定位,在具体的创建过程中,需要全面整合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领域。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有力推动下,通过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全行业共建低碳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反哺行业发展的联动机制。

(一)试点“低碳旅游实验区”发展模式,推动旅游景区的低碳化发展

旅游景区是开展旅游活动的载体,在创建低碳旅游城市过程中,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呼和浩特市应通过“低碳旅游试验区”的试点发展,培育一批低碳旅游发展的示范性企业,加快景区在规划设计、接待设施、旅游交通、产品开发、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低碳化改造和技术更新。同时,以生态型旅游景区为主体,营造具有呼和浩特市地域文化特色的低碳旅游环境。

呼和浩特市目前正在建设的大青山生态旅游休闲带便可以成为首批“低碳旅游试验区”。大青山作为呼和浩特市的北部生态屏障,不仅形成了众多绿色农业园区的空间集聚,而且依托沟谷纵横的地形特点,开发了许多以自然观光、运动休闲、养生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点)。已经开发和规划开发的生态绿道、森林木屋住宿、田园风味餐饮、山地自行车运动等低碳旅游产品,都将有力地提升呼和浩特市旅游业的生态品质。

(二)完善“绿色旅游饭店”创建机制,推进全市饭店行业的低碳竞争

旅游饭店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主要力量之一。通过推行并完善呼和浩特市“绿色旅游饭店”的评定标准,将使旅游饭店在广泛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成为实施主体,并营造饭店业低碳发展的良性竞争环境。

目前,呼和浩特市尚未形成绿色旅游饭店创建的发展态势,相关的行业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健全。针对这一问题,呼和浩特市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全面落实“绿色旅游饭店”的行业标准和创建活动:1.实体建设方面,提高饭店建设的节能意识,提高在隔热、照明等具体环节的节能水平,积极推广采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对中央空调、风机、水泵等进行信息化动态控制;2.饭店运营服务方面,鼓励员工提出节能合理化建议,倡导住店宾客实践低碳环保的绿色消费方式,开展诸如“绿色客房”、“绿色餐饮”等激励性体验活动,通过系列主题活动扩大低碳旅游住宿的影响力度。

(三)建立多层次的低碳旅游交通系统,推广绿色低碳的旅游出行方式

随着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何实现便利、快捷、舒适、完善的旅游交通成为低碳旅游城市创建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市内交通拥堵严重,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较低,中心城区与周边旗县区之间的旅游专线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景点的可达性较差。在旅游交通需求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呼和浩特市应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逐步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低碳旅游交通系统。

结合目前呼和浩特市的交通发展现状,低碳旅游交通系统应当至少覆盖三个层次:1.城市公共交通。建立公交专用道,实现天然气能源公交车的全覆盖。开辟城市旅游观光环线,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引导游客出行向公共交通转化。2.景区外部交通。通过开辟旅游集散中心与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公交专线,实现各旗县区旅游景区外部交通的公共化与集约化,降低节假日交通拥堵所带来的负面效应。3.景区内部交通。通过合理规划,使游客能够采用观光电瓶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开展游览活动。在山地、森林、河湖、湿地等旅游景区内,可建设风景绿道,倡导低碳休闲旅行。

(四)健全低碳旅游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加强低碳发展的政策保障

纵观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基于这一情况,低碳旅游城市的创建必须有健全的政策体系和制度规范作为保障,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优势,制定资金、技术、人才、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建立低碳发展的行业标准,并积极调动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参与的广泛性与积极性。

篇7

自然、朴素、简单的生活正在回归,低碳、节约已经成为新的生活时尚。让我们携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低碳环保倡议书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低碳环保倡议书作文600字1过低碳生活,创造绿色家园,我们要行动起来。绿色是生命的基调,绿色是文明的组成,植树造林不但可以增添绿意,还能达到减碳的效果。恰逢春季,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请您亲手种下一棵树,为自己,为家人,为地球添一份绿,许一份美好的愿望,积极带头掀起低碳生活、植树造林的。在此,学校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从现在开始:

1.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

2.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纸杯、纸巾等),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资源;

3.使用节能电器,电器使用后完全关闭电源,节约用电;适度使用空调;

4.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为节能减排出力;

5.重复使用纸张,双面打印,多发电子贺卡、电子邮件,保护森林;

6.亲近大自然,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认养(捐植)一棵树木,寄托自己的理想,埋下自己的愿望。

7.在家中,多养几盆花。

8.关心爱护绿色生命,保护身边的绿化成果,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文明活动,争做绿色文明使者,让我们家园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让我们携手营造人人了解、重视、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为每个人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享受到健康和快乐的生活尽一份责任!

低碳环保倡议书作文600字2低碳让生活更美好

?“低碳,让生活更美好”俗话说的好,许多人可能都不太熟悉“低碳”这两个字,现在我就带大家在我家的一些故事中,去了解“低碳”是什么。

首先,低碳生活的方式,就是在生活中注重节约用水。有好几次,妈妈把洗米的水給倒了,我觉得这样很浪费水。连忙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不能浪费水啊,节约用水是每个人都该做的事,您应该把水留着,然后,上厕所时,用这个水来冲马桶,这样不既节约又环保吗?”妈妈听了也非常惭愧,点了点头。

很多爸爸都非常爱看电视,我的爸爸就是这样的。

记得有一次,爸爸吃饭时,把电灯和电视全都开着。我非常生气,把他们都关了。然后,对爸爸说:“爸爸,你怎么能这样呢?”“怎么了o_o?”我非常愤怒,张开嗓门说:“现在电灯、电视、空调、电脑······任何电器一旦不用了,一定要随手关掉,这样才能节约用电、环保。”听了我的一番话,爸爸不好意思得低下了头,对我说:“是我错了,我一定会节约用电的。”

有些孩子非常喜欢运动,家长可能会买一些健身器材給孩子用,但孩子们可以把这些时间用来在外面适当的放松一下,这样才不会带来污染。

其实,低碳并不遥远。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起到降低消耗的作用。从节约一滴水,一升油,一张纸,一度电开始,实现全名行动,人人出力。

低碳环保倡议书作文600字3全体学生:

绿色的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生活的唯一场所。两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没有牺牲地球的绿色,但是两百年的现代文明却使我们绿色的地球日渐披黄蒙黑。人类在毁灭地球绿色的同时,也就是在逐步毁灭人类自己。地球是我家,我要爱护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向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学习,我们要学习和了解地球科学知识,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我国国土资源和生存环境的基本国情,从小培养对我国国土资源、生活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从小树立科学发展观,争创“李四光中队”,争当“环保小卫士”。

同学们,为了保护地球的绿色、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消灭污染、保护发展环境,担负起每一个生存在地球上的人所应负起的责任,为此我们倡议:

1、倡导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环境。

2、倡导节约每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张纸,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生活垃圾分类放置,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3、提倡穿着采用棉、麻、毛、丝绸等天然植物制作的“生态时装”,食用无污染、无公害且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使用无污染、低耗能、低噪音符合环保要求的家用电器,盛装物品使用“绿色包装”,禁止“白色污染”,搞好居室卫生,注重室内和庭院的绿化。

4、积极参与爱鸟护鸟和保护野生动物活动,增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忧患意识,坚决制止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一切违法行为。

5、努力建设绿色校园,过低碳生活,绿化和美化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地球,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舒适。

同学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共同关爱保护我们的地球吧。

低碳环保倡议书作文600字4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它,不要污染它。要想做到低碳生活,其实很简单。

记得去年夏天,天气非常热,我和弟弟、妹妹“躲”在家里看电视。弟弟离开沙发,走到空调下,找了找空调遥控器,便“啪啪”的按了几下。我好奇地问弟弟:“你刚才干了什么呀?”弟弟说:“没干什么!”我不信,便穿上鞋,走到空调下,拿起空调遥控器,看了一眼,呀,原来弟弟把空调调到了24摄氏度。我急忙找来爸爸说:“爸爸,你快跟弟弟说叫他把空调关掉吧,如果我们把空调关掉,把电风扇打开。那能减少多少排碳量啊,又能为大自然节省多少能源。

低碳生活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甚至可以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

淘米水可以用来洗脸洗手,茶叶渣可以晒干做茶叶枕头,随手拔下电器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都是在为地球减碳。市环保局的专家说“低碳生活”实际上就是节水、省电、省气和回收四大要素,具体到市民生活中来说,都是些举手之劳的小事。

低碳生活,其实不仅仅关系到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宏大命题。即便在个人生活层面上,它也是好处多多的——既节省生活开支,又有利于身心健康。比如,选择自行车、步行、公交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又比如,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再比如,使用环保购物袋、认养一棵绿化树……

低碳生活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环境更优美,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低碳环保倡议书作文600字5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干部职工: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的一种愿望。为了我们临汾更加靓丽,为了我们生活更加幸福、环境更加美好,我们向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提出倡议:

一、争做绿色出行文明交通的践行者。

我们倡议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选用自行车、步行等绿色方式出行,形成“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尽量减少摩托车、小汽车的使用,要把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作为缓解交通压力、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强身健体的有效行动。若是要开车出行,大家要选择正规加油站品质好的国五标准汽油,坚决杜绝廉价劣质汽油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二、争做绿色出行文明交通的宣传者。

我们倡议大家要积极向亲朋好友和周边群众宣传开展“绿色健康出行,文明和谐交通”的意义,宣传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带动更多人自觉参与到“绿色出行,文明交通”行动中来,人人争做倡导绿色交通、文明交通、爱护环境的宣传者、传播者、践行者。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更加自觉积极地参与到“绿色交通”这项活动中来,为我们出行更便捷、交通更畅通、环境更优美、家园更绿色健康而共同努力!。

篇8

从城市自身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日益深化的发展环境下,深圳市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遭遇瓶颈约束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迫切需要以低碳生态的理念,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态示范市的规划和建设,既是引领城市转型的一种探索,也与城市发展规律高度契合。

2国内外低碳生态理论研究和实践

低碳发展的理念起源于欧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2009年“共建低碳都市”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①。实际上,低碳生态城市脱胎于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目前在理论基础上融合了一系列的城市生态学理论,涵盖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生态城市、低碳经济理论等多种理论。学者对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但核心思想基本一致,即以促进城市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低碳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概念,也可认为是“低碳型生态城市”的简称,是生态城市实现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切入点的生态城市类型。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可认为是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目前,国内外一些城市和地区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了许多实践和探索,如德国的弗莱堡、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中国的天津生态城、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无锡太湖新城等,这些研究和实践都给了深圳规划和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市许多启示。

3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背景和规划历程

3.1转型发展背景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已由改革开放前人口不足30万的小渔村,成长为人口过千万、城市功能日趋综合、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之一。虽然深圳在特区建立之初就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但有限的水资源、空间资源和能源与环境容量仍然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日益深化的发展环境下,深圳市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遭遇瓶颈约束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在这样的战略转型背景下,深圳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有责任有义务继续承担起先行先试的使命,以自身实践为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摸索经验,探寻出一条可供参照的有效路径。以低碳生态的理念,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深圳的必然选择。

3.2政策和规划历程

《框架协议》,明确将深圳市列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重点探索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将深圳市逐步建设成为全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典范。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组织开展并于2011年1月印发了《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行动纲要(2010-2020)》和《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工作方案(2010-2012)》,提出了积极引导城市紧凑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开展试点示范工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和加强政策机制保障等九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此外,深圳就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做了大量而扎实的工作,签订了部市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部市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和合作协调推进制度两大合作机制;了《深圳创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白皮书》(2010-2011)以及《一座年轻城市的绿色实践与探索: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案例选编》,对地区建设和示范项目情况进行整理,以通过项目成效和经验总结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政策和规划方面,编制了多项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相关的规划、方案与规范,内容涵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绿色交通与市政建设、绿色建筑与施工、循环经济等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各个主要领域,如《深圳低碳生态市建设规划(2010-2020)》、《深圳市低碳住宅小区试点规划研究及实施方案》、《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深圳市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评级指引》等。各级政府也将低碳生态规划和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编制了《坪山新区低碳生态实施规划》、《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低碳生态试点规划及实施方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生态低碳规划研究》、《后海中心区低碳生态试点规划及实施方案》等等。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工程,通过政策颁布和规划编制,在各级政府部门内部统一了思想和认识,提高了相关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另一方面,通过全方位的部署,就促进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评估全过程长效机制的建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4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实践

4.1城市总体层面

深圳的城市建设从开始就基本遵循城市规划的理念,早在1986年编制的特区总体规划,在综合分析了城市自然地理特征基础上,就前瞻性地确立了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并在此之后得到沿用和发展。2005年,深圳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概念,并用立法的手段明确了深圳城市建设的生态底线,控制保护范围近深圳市域总面积的50%,对保证城市生态安全、防止城市建设的无序蔓延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参见图1、图2)。在产业发展方面,实现了由最初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升和转变,产业空间结构由产业集聚走向产城融合。总之,在城市总体层面主要着重于城市结构的优化和系统的完善,加强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

4.2重点地区层面

4.2.1国家级低碳试点地区:光明新区和坪山地区

在重点地区建设方面,作为国家住建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的《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中确定的两个试点地区即光明和坪山新区,按照规划统筹、集成推进的思路,从规划研究、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污染治理等全面推进新区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参见图3、图4)。光明新区在全市范围内最早和较早提出了低碳生态发展的理念,以绿色低碳理论及政策指导规范新区建设,以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引导带动新区低碳建设、统筹推进绿色市政配套及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坪山新区则注重从重“量”的粗放扩张式发展向以重“质”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推广节能绿色建筑,加大城市环境的节能改造,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4.2.2深圳国际低碳城:坪地

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的深圳国际低碳城的规划建设,通过与欧盟(荷兰)的国际合作,实施产城融合战略,从规划设计、建筑、交通、能源、公共意识和行为五个方面推进低碳建设,将其打造成国家级低碳发展的试验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区、国家级低碳产业的示范区和国际低碳合作的引领区,成为中国低碳发展的战略高地。2012年8月21日,占地97公顷(其中发展备用地约33公顷,改造厂房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核心启动区内的6个项目和周边11个建设项目集中启动,并制定了《深圳国际低碳城绿色建筑与低碳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推动绿色建筑的城区化发展。

4.2.3低碳生态建设试点:南山中心区、前海合作区和后海中心区

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位于深圳南山区,是高密度建成区的低碳生态试点。该片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现状基本为建成区,具有商业中心区土地价值高、人流量大、公共建筑多、购物餐饮业发达、空间环境品质要求高等发展特征,但从低碳生态的要求来看,也存在步行遮阳和环境绿量不足、公交出行比例较低、自行车系统不完善、缺少标志性绿色建筑、可再生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低碳规划和实施从城市空间布局、绿色建筑设计、交通和市政体系等方面提出了16项改善对策以及51项行动方案。目前,该片区低碳生态规划建设已基本完成并取得良好成效,并于2011年荣获“部市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示范项目”称号。前海合作区和后海中心区则是城市新建地区低碳生态建设的试点。前海在建设之初就前瞻性地编制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生态低碳规划研究》,以绿色低碳理念为引导,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前海地区开发建设的实际过程和需要经历的发展阶段,着重从土地集约利用、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绿色交通、生态物理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低碳生态规划方案,建立了具有可实施性的规划指标体系,为前海地区低碳生态建设的先行先试提供充分的规划指引。后海中心区则通过低碳规划对城市设计、法定图则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评估优化,通过交通减碳、建筑减碳、绿化固碳和综合减碳,并将可操作实施的指标落实到发展单元和地块,保障减碳绩效和实施管理。

4.3示范项目层面

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开花,在以下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4.3.1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在土地与建筑功能混合、用地规划管理、城市更新改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和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用地效益的提升。比如后海中心区整体城市设计和单元开发,蔡屋围通过城市更新改造,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和南方科技大学校园探索“双线管理模式”,光明和上步变电站试点探索节地供电模式等等。

4.3.2绿色建筑

通过开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绿色产业探索和实践,打造绿色建筑之都。南海意库、建科大楼、万科中心、体育新城安置区、龙悦居三期、蛇口网谷、南方科技大学绿色生态校园等部分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4.3.3绿色交通

致力于通过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实施公交主导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展慢行交通系统和绿色道路规划建设,推动低碳和减碳出行。罗湖火车站改造力推公交导向模式,盐田滨海栈道引领地区慢行系统建设,光明新区绿色道路建成通车,南山高效能船舶岸电系统启用,福田安托山地区改善优化公共空间和慢行系统环境。

4.3.4低冲击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

实践过程中,不仅针对路面渗透、径流蓄存、植被过滤、生物滞留等单项技术进行探索,还将这些技术集成整合用于城市建设项目中。滨临西丽水库的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东部华侨城生态旅游示范区、藏身地下的布吉污水处理厂、提高环保标准的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光明新城公园低冲击开发试点和门户区市政道路、聚合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污水处理工程聚龙山湿地生态园逐步落成或正在推进之中。

4.3.5可再生能源应用

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实施了《深圳市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工作方案》,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发展计划、资金措施、建设模式、扶持政策、保障和监管等措施,全面推广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光大环保杜邦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光明“金太阳”示范工程、国内首个兆瓦级电池储能电站———龙岗宝龙片区电站、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逐步落实。

4.3.6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

通过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推进填埋气体、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深圳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率得到大幅提升。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塘朗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等开展规划建设。

5关于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的总结和思考

5.1建设成就与不足

深圳市经过几年的规划和建设,低碳生态的建设方面总体水平提升明显,特别是万元GDP建设用地、能耗、水耗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灰霾天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新建项目混合用地比例、热岛效应强度、非常规水利用率等多项指标上,都提前达到目标要求。据统计,2012年,全市GDP达到1295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48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668亿美元;全市用水总量首次出现下降,垃圾发电量超过4.5亿度,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达到3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1%,工业固废处置处理率达到99.2%。与2005年数据对比,在人口和GDP稳步增长的同时,COD和SO2下降趋势明显,单位GDP水耗下降56%,单位GDP能耗下降24%,单位GDP用地下降49%(参见图5~图9)。通过评估和总结不难发现,目前深圳市低碳生态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基础数据支撑性不足,随着研究的深化、示范工程的建设以及考核监测工作的启动,对水文、地质、能源、碳排放、生物物种等方面基础数据的需求日益紧迫;二是由于缺乏相应完善的技术规范和操作管理办法,造成了在具体建设和技术应用中设计不合理、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亟待建立一整套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本土化的技术标准体系;三是对生态恢复与物种保护、水、土壤、大气等综合环境治理方面手段相对单一,需要加大资金、政策的投入,特别是需要加强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四是尚缺乏广泛认可、稳定科学、可长期跟踪的监测考核体系。存在以上问题和不足的最关键原因在于:虽然全市各部门都在按照低碳生态的发展要求推进各项工作,但协同沟通的平台不健全,在全市层面尚未形成一套高度衔接、系统完善的工作机制。

5.2政策机制方面的不足

就政策实施过程而言,对低碳生态要求的贯彻与落实在现阶段规划国土管理中可依托的平台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一是作为规划编制依据的各类技术标准与规范;二是各层次城市规划;三是对建设项目的行政许可审批。从低碳生态的角度,现有的规划国土相关政策在上述三个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原有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在低碳生态内容上存在不足,后续“补丁式”政策文件未得到及时整合;(2)法定规划编制与低碳生态规划“两层皮”,且缺乏对刚性控制内容的必要规定;(3)行政审批流程与审查内容及许可文件中缺乏低碳生态监管的有效措施;(4)鼓励性政策有限,且缺乏可操作性。

5.3优化改进建议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任重而道远,未来需要在多方面强化和深化,包括空间集约优化、能效持续提升、交通出行减碳、绿色建筑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文化倡导等多方面,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保障和有效实施机制。

5.3.1进一步整合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通过《深圳市绿色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深圳市绿色住区规划设计导则》、《深圳市城市设计物理环境优化技术指南》、《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深圳市低碳住宅小区试点规划研究及实施方案》等既有规范标准体系的整合,并结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3版)》落实低碳生态建设要求。开展《深圳市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的修订,奖励具有明显低碳生态效益的工程设计,有序引导企业更加积极地应用低碳生态技术方法;开展专项研究,并尽快制定关于日照、通风、资源回用设施配建、雨洪利用及低冲击等核心控制内容的专项技术规范和标准;细化研究交通影响评估的具体技术方法,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研究制定适合深圳市的低碳生态技术分类分级标准和技术导则,明确技术要求,推广成熟技术等等。

5.3.2在各层次规划编制中同步落实低碳生态要求

在总规和分区规划层次,应进一步强化对全市规划各类建筑总量的整体控制,避免出现个别地区就业与居住难以平衡而造成“钟摆式”交通等问题,减少城市碳排放。法定图则(控规)层面,增加低碳生态规划控制性指标与引导性内容,作为低碳生态规划管理及土地出让的重要抓手;强化对土地混合利用、开发强度控制、公交与慢行交通发展、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微气候、生态保护及绿地碳汇等的控制指引。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及详细蓝图层面,通过自然通风、热岛效应、噪声等模拟,优化三维空间布局,调整建筑间距、建筑高度、建筑朝向、绿化布局、道路走向等。专项规划层面,在给排水、能源与电力供应、交通等专项规划中应充分贯彻低碳生态理念;对于重要的专项规划,可增加低碳生态相关的专章及专题研究。

5.3.3建立和完善低碳生态导向下的行政许可审查制度

探索将低碳生态建设要求直接纳入行政许可文件,并尽快开展在行政审批中落实相关低碳生态审查要求的操作办法和管理规程研究。加强建设项目选址许可、用地出让、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工程验收管理等多个环节的低碳建设管控。

5.3.4研究出台鼓励性政策,引导支持低碳生态建设

针对适合深圳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和较高生态效益,并需要一定增量成本的低碳生态技术、方法运用的项目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结合相关技术发展成熟度以及奖励政策可操作性,建议现阶段重点考虑对提供公共绿化空间、实施立体绿化、应用建筑产业化部件、采用太阳能光热光电设备及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应用、增设公共基础设施、活动外遮阳设备应用、实施地下连通道建设以及绿色建筑的八类建设情形予以建筑面积核增、相应建筑面积折算等面积奖励等或其他奖励措施。

5.3.5加强部门间横向协调与配合

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委、市交通运输委、市人居环境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水务局、各区政府相关领导的横向协调和配合,统筹推进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促进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的形成。

6结语

篇9

关键词:低碳;城市设计;策略

由于聚积了工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一直以来,城市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开始努力探索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力图最大程度地降低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需要有关方面加强努力,切实地落实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低碳导向的城市设计原则

作为一种对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机制,城市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部门引导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关键手段,其既能够引导交通结构变革、城市空间规划等工作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地调控相关公共设施、建筑的形式以及密度,使城市焕然一新。目前,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低碳城市”,主要手段是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引入生态、环保等先进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工作的合理性,降低上述工作的碳排放量,大幅度减低大气污染,最终建成“低碳城市”。

2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若想实现“低碳城市”,必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分别是源头减碳、过程减碳以及结果减碳。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重视落实减碳工作,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构建城市生态单元以及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体系,有效地降低了碳排放量,以下为具体分析:

2.1打造综合性强、密集性高的城市

近年来,许多国家通过合理地控制城市密度而推动了城市的紧凑化发展,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压力,从源头上降低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早在1996年,联合国人居会议便指出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即综合密集型城市。以下为新时期综合密集型城市的建设策略:1)混合使用土地。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土地混合使用工作,这是因为混合式的土地能够降低私家车出行频率与次数,鼓励民众搭乘公用交通出行,如此一来,城市碳排放量将明显下降。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不少民众热衷于购物、娱乐,因此,在规划设计城市的过程中,可以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如人才市场、大商场、大超市等建筑设置在公交车站周边,进而鼓励更多的市民使用公共交通。2)提升城市空间的紧凑性。提高城市空间的紧凑性,提升城市土地利用密度,从而强化交通及土地利用的整合,有效地降低市民交通出行的频率与次数。通常情况下,诸如地铁站、公共汽车站等大型公共站点周边约1km范围内的所有土地应被划归为城市建设用地,为了降低碳排放量与节约土地资源,需要合理地提升区域的建筑密度。

2.2打造优质的绿色交通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在“减碳”事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能够有效地减小私人交通出行规模,缓解交通拥堵,大幅降低城市碳排放量。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有能力建设优质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部分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还建设了地铁,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目前,各城市应当始终坚持发展绿色交通体系,主要策略如下:1)强化常规公交线网的多元性。公交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标志,其低廉的票价、较高的便利性吸引了大量市民乘坐。现阶段,部分城市的公交线路设计不甚合理,站点与站点之间的换乘不方便,致使部分市民仍选择开车出行,为此,应当不断地强化常规公交线网的多元性,推出多元化的公交换乘方案,适当地缩短公交站点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让市民在下车后少走路,尽量满足不同区域市民的乘车与换乘需求。2)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快速公交系统又名BRT,其是一类介于常规公交与快速轨道交通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被人们称作“地面上的地铁”。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输量大、运客速度快,安全性高、便利性强,且利于环保,因此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现阶段,为了凸显公共交通的功能性、便利性与环保性,吸引更多的市民使用公共交通服务,各城市应当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加大在快速公交系统设计、建设等工作上的人才与资金投入。

2.3构建绿地系统与生态单元

1)建设楔式绿地系统。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传统的绿地系统布置方案,即在城市周边设置绿地系统,主要手段为设置绿化带或者绿环,该种绿地系统布置方案可以对城市的无序扩张进行限制。然而,绿化带与绿环的增长将降低城市地区与城市中心的紧密性,无形中提升了私人出行的频率与次数,从而增加了城市的碳排放量。目前,部分城市引进了楔式绿地系统布置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绿地系统布置方案存在的弊端。建设楔式绿地系统能够方便公共交通体系的组织,最大程度地确保市民对公交系统出行的优先选择。事实表明,城市人口的增长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而绿楔式绿地系统的存在使城市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有利于促成“低碳城市”。2)建设生态单元。上文提到的楔式绿地系统为生态单元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地与一片片楔式绿地系统相连,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方面,为了有效地美化城市、降低碳排放量,可使农田、水域、湿地与位于公交走廊之间的绿地系统相结合,从而形成别致的生态单元。应当适当地增加水域及绿地的面积,对绿色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因地适宜地开展生态单元设计与建设工作,利用优质的生态单元与绿地系统实现有效固碳。

3结语

城市设计关乎城市的发展水平与人民的生活质量,新的发展形势下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发达国家与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做好绿地系统与生态单元规划设计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私人交通出行的次数与频率,提升城市“减碳”与“固碳”能力,为此,各城市规划部门要不断地吸收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如此方能又好又快地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王兴平.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城市规划,2011(2).

[2]叶祖达.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J].城市规划,2011(2).

篇10

绿色生活,始于足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了我们的天空更清朗,为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丽,为了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绿色出行建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绿色出行建议书1全市广大职工同志们:

绿色,不仅是环保的代名词,更代表希望、青春、生命。为让古都安阳拥有更多的蓝天,引导全市百万职工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出行”生活方式,争做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力军,助力我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积极贡献,安阳市总工会向全市工会干部和全市广大职工发出倡议:

一、做绿色出行的宣传者。环保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大家向身边人宣传绿色出行环保理念,把绿色出行作为我们的环保新时尚。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给我们的地球放一天假,给我们的城市放一天假!

二、做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倡导低碳生活,出行采用“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交车”的绿色低碳方式出行,争做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践行者。

三、做绿色出行先行者。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践行绿色出行。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减少机动车的使用次数,多走一点路,多乘一次绿色公交,以实际行动支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实施。

四、做“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活动传播者。坚持遵守城市交通秩序,选择公交出行,为保护城市公共环境,促进节能减排,缓解交通拥堵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绿色交通,文明城市,需要你我他一点一滴的维护,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出行方式做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让绿色出行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中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片清新,多一些健康,为建设美丽安阳作出应有的贡献。

绿色出行建议书2广大市民朋友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其尾气污染已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蝉联三届的全国文明城市,济源人的文明素质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现已进入冬季,近期受气象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任务艰巨。在此,我们呼吁全体市民朋友积极行动起来,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带头形成崇尚节约、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一、倡议大家出行优先选择城市免费公交车,积极选择共享单车、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出行请佩戴口罩。二、倡议大家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选乘公交车,将绿色、环保、健康的出行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三、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文明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宣传、带头践行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健康出行理念,以此带动更多人自觉参与到绿色出行活动中。绿色生活,始于足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了我们的天空更清朗,为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丽,为了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让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成为我们济源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风尚!绿色出行建议书3广大兰考青少年朋友们:

为进一步树立绿色交通发展理念,提高全县青少年绿色出行意识,倡导绿色、安全、文明的出行方式,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绿色出行,我践行。从我做起,选择更环保的出行方式,秉承“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

2.绿色出行,大家行。

从大家做起,建议“有车族”每周少开一天车,倡导绿色环保出行。

3.绿色出行,现在行。

从现在开始,做环保人、走环保路、行环保事。

朋友们,我们每个人,不仅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因此,为了更美丽的兰考,我倡议:

减"少"一天机动车启动。

敞"开"一片湛蓝色天空。

献"一"份爱心给大自然。

共"天"底下人呼吸畅通。

携"车"友今天绿色出行!

"一"双小手带动一个家庭!

绿色出行建议书4“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的一种愿望。为了我们的城市更加靓丽,为了我们生活更加幸福,为了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我们向全体工作人员发出如下倡议:

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传播者。我们倡议大家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自觉遵循“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倡议内容,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作出表率。

让我们积极采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益健康的绿色出行方式,坚持做到绿色出行“135”——上下班和办理公务时,在1公里以内的尽可能选择步行,在3公里以内的尽可能选择骑自行车,在5公里以内的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主动宣传、倡导、推广“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健康出行理念,带动更多人自觉参与到绿色出行“135”行动中来,共建共享低碳、健康、有序、文明、畅通的绿色交通环境。

同志们,绿色出行、安全出行、健康出行、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一起加入到“135”绿色低碳出行的行列中来吧,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让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认真开始低碳生活,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机关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绿色出行建议书5广大市民朋友:

进入秋冬季以来,受气象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污染物扩散能力变差,空气污染逐步加重,对市民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近期市区实施道路改造工程,部分路段实行封闭施工,通行能力出现暂时性下降,机动车绕行较多、车速较慢,尾气排放有所增加,空气质量改善压力进一步增大。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市区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特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争做“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的先行者。美丽环境,你我共享,美丽家园,你我共建。广大市民朋友要勇于改变传统观念,强化“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理念,增强先行意识,积极采取科学、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主动使用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工具,使绿色生活、绿色出行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二、争做“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采取“一公里步行、两公里骑行、远距离公交”的绿色出行方式,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尽量停用、少用机动车,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减少城市车辆的运行,让我们的城市少一时拥堵,多一分顺畅;少一粒尘埃,多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