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新疆;现代畜牧业;路径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59-01

生态保护在二十一世纪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国家的经济建设还是产业能力增长,都不能忽视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开发。而在中国新疆地区的草地畜牧业已经开始出现草地面积大规模退化的现象,寻找现代畜牧业的新型发展路径刻不容缓。我国新疆地区一直是畜牧业的产能大省,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对传统畜牧业的冲击,传统畜牧业的一些客观弊端不断暴露出来,经济增长方式滞后、科技水平与当今经济不符以及产业的动能逐渐降低等。

1 现代畜牧业的经济内涵

现代畜牧业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包括两方面含义:它是指畜牧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就是说它是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技术应用于畜牧业之后才出现的;是指现代畜牧业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内容和标准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也会不断的扩大 。

现代畜牧业就是在传统畜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现代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和装备及经营理念武装,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生态、高产高效的产业。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为特征。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畜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开展集约化条件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全面而又系统地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使畜牧业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2 现代畜牧业的意义

整个世界经济体制都在变革,原有的传统经济体暴露了很多经济上的弊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跟不上当今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便为新型的现代畜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要求原有的小型个体生产要逐步转换脚步融入到发展迅速的大型经济市场,要求原有的脱节的经济链条要重新扣紧,形成系统规范的产-销一体经营模式。畜牧业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滞后,固步自封的发展模式。作为连接工业和农业的中间链条,畜牧业发展要真正思考新型经济下的发展步伐,才能产生与时代同轨的经济效益。

3 新疆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对策

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尊重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能不顾现实的超越,更不能消极滞后。实现新疆从畜牧业大区向强区的转变,打造全国最强的畜牧产业体系,建成最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畜牧业在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新特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是优势,发展现代化是方向,科学技术是支撑,保持和发扬区域特色是关键,强化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是保障。

首先,要重视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就当今社会经济体制而言,有机畜牧业不仅能最大化的优化产业结构体系,也能真正意义上改善畜牧业所带给土地的压力,缓解一直存在于家畜饲养和草地利用之间的矛盾,而且这样的经济机制也能很好的诠释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与环保的有机结合。并且,就我国经济而言,有机商品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好,市场潜力越来越大,这也是有机畜牧业的重大商机。积极促进有机畜牧业在新疆地区的发展能合理的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模式。因此,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和扶持是建立健全新疆畜牧业发展的路径之一。

其次,当今社会已经大规模引进“标准化”一词。各行各业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标准化企业文化,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手续、标准化企业礼仪等。而现代畜牧业也同样需要标准化的行业要求,地区应全面推行标准化的畜牧业养殖。在现有畜牧业中树立行业的标杆效应,规模化标准化的完成产业链的构建,大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将标准化的规模养殖作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逐步树立产业的品牌效应,联动效应,最大程度的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篇2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探索

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2.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约束。农区家庭养殖方式,不仅是生产生活环境的问题,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即使朴实的村民能够忍受长年累月的气味和粪便污染,但扩大生产规模的要求却难以满足。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房前屋后的家庭养殖及放养已经没有扩大生产所需要的空间,农民迫切需要有足够的饲养场地扩大畜禽生产,增加出栏量,提高收入。3.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会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产品。在过去几年间,“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接连不断,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传统养殖方式下,利润追逐和道德法律冲突问题频频发生,加之养殖户高度分散,难于管理,不能保证上市畜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

二、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畜牧业; 品种改良; 现状; 问题; 措施

我国的畜牧业品种改良发展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畜牧业品种改良技术人员数量比较少,技术水平也不高,再比如良补项目资金划拨不到位,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费用未能统一到规定的标准等。基于此现状,当地政府与养殖户都应该采取相应的建设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政府补贴的形式要多元化,这样才能够鼓励更多的养殖大户投身到畜牧业品种改良事业中去。

1畜牧业品种改良发展现状

我国畜牧业品种改良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各个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当地的畜牧业发展逐步进入法制化轨道。除此之外,各个地区的良繁体系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这为当地的畜牧业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些地区的畜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养殖体系,并且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方案,方案中主要针对管理情况、养殖档案建设、禽畜的疫病防治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方在畜禽养殖中越来越多的畜主开始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并且注重培养大批的技术人才。上述一点能够表明,我国的畜牧业品种改良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全国畜牧业改良发展现状来看,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建立健全,先进的技术并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等。因此摆在畜牧业管理部门的问题依然有很多。

2畜牧业品种改良存在的问题

(1)层畜牧业队伍稳定性差、技术支撑机构技术水平低。对于基层畜牧业的管理来说,品种改良这项技术推广人员通常都是以技术员指导,主要还是靠畜主去操作实施,从而会导致操作技术不规范而影响母畜的受胎率,出现屡配不孕或产仔数少的情况。当遇到春季与秋季家畜防疫注射时,部分疫苗对刚受孕的胎儿有着不良的应激作用,这也给品种改良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制约性,另外,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低,对技术人员指导的东西接受能力低,宣传培训的东西只是一知半解,这也给畜牧业品种改良工作增添了难度。

(2)种补贴项目资金不到位。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品的需求量加大,质量要求也提高,为此,现阶段我国的畜牧业结构进行了明显的调整。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为了结合‘三农’实际,在部分地区开展良种补贴项目的惠农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补贴的资金不及时或不到位,实际操作的技术人员对有些相关的费用又不能收取,部分时间会出现技术人员的‘亏本服务’,从而出现服务积极性降低,整个品种改良的工作进程和质量也随之降低。

(3)饲料来源缺乏、饲养方式落后。有些地区受地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饲养的草料十分缺乏,为了能够满足养殖需求,必须到其他地方购买,这不仅增加了费用,而且影响了当地的畜牧业产业发展。再加之,现代依然有大部分养殖户应用的是传统的粗放饲养方式,所使用的饲养草料都未能进行精细化加工,这使得草料浪费严重,同时也增加了饲养的成本。然而有的地方没有充分的利用农副产品这方面的蛋白质精料,致使得饲料开发利用方面更加困难。

(4)育肥轻繁育现象较突出。在家畜的饲养繁殖中,有的农户对母畜的繁育观念淡薄,不结合科学的生产管理,对怀孕母畜和新生仔畜管理不善,导致在繁育的过程中没有什么较大的收获,从而放弃繁育扩大生产的理念,进而重视重育肥轻繁育的现象。由于育肥牛羊周期短、见效快、利润高,饲养生产母畜见效慢,很多养殖场和合作社都倾向育肥牛羊,自繁自育的很少,这样导致了畜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3 畜牧业品种改良的建设措施

(1)定畜牧技术队伍、加强品种改良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相关部门应该着重培养畜牧业技术人员,尤其要向基层下派优秀的技术人才,以便支撑机构实现上下一体,形成体系。另外,畜牧业组织机构成员职责必须明确,按照目标分层的方法进行管理,每个品种改良环节都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员。畜牧业品种改良机构所花费的各项费用,都应该纳入到财政支出中,进行全额拨款。

(2)加投入,政府补贴要多元化。在畜牧业的生产发展中,当地政府应该依据当地畜牧业发展情况,提高畜牧业品种改良的生产经费,同时在政策上也要作出相应的优惠。政府补贴的形式也应该多元化,比如可以种草补贴、运费补贴,如果某些牧民致力于种草,则可以给予牛羊方面的奖励。另外,在品种改良项目的补贴上给予逐步的提高,从而带动大批的技术人员与畜禽养殖户的紧密结合,为畜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成效。

(3)上下级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对于缺乏饲养草料和农副产品精料的地方,当地政府一定要做好粮草与畜禽存栏的平衡发展工作,为了保证粮草供应充足,政府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户加大草山及农副产品精料的开发。如果需要进行远距离的运输,当地政府应该推进给予一定的补贴。另外,政府应该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农户家中进行指导,以此改善饲养方式,有粗放变为精细化,提高粮草的利用率,从而加强畜禽的繁育能力,保障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

(4)大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各地应组织开展对当地畜禽遗传资源进行特性研究。掌握当地畜禽遗传资源的生理和生化指标,摸清各地遗传资源的特性,组织企业进行专门化生产,开发特色畜产品,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力推广各种风味产品,以用促保,真正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篇4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宁夏泾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举扭转了畜产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并且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任务。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全面展开,这些均为畜牧业提供了机遇,同时畜牧业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一、泾源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泾源县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由过去在生产中占比重较小的副业变为如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泾源县畜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人均粮食长期徘徊在400kg以下,没有富余的粮食用作饲料。据测算,目前作为饲料用粮的比例不到5%,从长远看,比例有可能增加,但绝对量十分有限,尤其是蛋白饲料资源更为紧缺,只有少量的胡麻饼,大量的蛋白饲料依赖于外购。二是饲草资源并不十分充足,尽管拥有草原2.16万hm2,但90%以上的草原已封育,基本上得不到利用。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随着农作物种类结构的调整也随之减少,饲料作物面积比例更低;1.42万hm2多年生牧草由于管理和收割技术不规范,其产量低而不稳,质量低下,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的数据。据最新统计,目前泾源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63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2.5%,相对较低,牧业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贡献率并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源性限制。因此,资源制约将是泾源县畜牧业今后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还将大大增加。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业现代化需要畜牧业推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是资源制约,一方面是需要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关系到泾源县畜牧业的前途,对解决泾源县“三农”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二、对策

树立科学发展观,将泾源县畜牧业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强调立足科学、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是泾源县畜牧业的根本出路。所谓立足科学、和谐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畜牧业与资源、农业、农村经济甚至国内国际市场,通盘考虑,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走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1正确处理关系

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既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要受到内部结构的影响,处理好内外各方面关系,才能实现和谐发展,需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问题。就其外部而言,主要包括畜牧业服务的对象和赖以生存的条件,处理好畜牧业与这些方面的关系,等于改善了畜牧业的外部环境,拓展了生存空间。

(1)处理好与畜产品消费的关系。就目前的畜产品生产数量而言,仍然处在低水平,据最新数据表明,泾源县人均肉类占有量为31.72kg。但必须看到,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日益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仍在增加。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增加,对整个畜产品的需求有很大拉动作用。从品种结构看,也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特别是内需空间更大。

(2)处理好与农村经济的关系。目前泾源县畜牧业为农民创造的现金收入虽然已达到20%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时应该看到这个水平还较低,同样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畜牧业主产区,这个比例已超过50%,四川省近10年来,农民现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部分达到65%以上,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因此,在农民收入方面,泾源县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农民增收这个难点问题,畜牧业应发挥更大作用,以充分挖掘其增值空间。

(3)处理好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在农业中的比重,对农业现代化进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专家指出,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无疑已实现农业现代化,其畜牧业产值比重普遍超过50%,有的达到70%~80%,甚至更高。而我国目前的水平是33.7%,泾源县仅为28.3%,就农业现代化程度来看就更低。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畜牧业比重就必须有较大幅度提高,起码要达到40%以上。根据泾源县生产现状,在以后的12年增加12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是较为合理的规划。可以看出,要使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农业实现现代化,畜牧业应有更快的发展。

(4)处理好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关系。目前,泾源县畜牧业市场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和健全,畜产品在贸易经济中比例很低,几乎为零。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是全方位的,既然有充足的农村劳动力、低成本的畜产品,就应该积极参与竞争。积极参与国内或国际竞争,可以拓宽市场,减轻市场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如泰国靠进口粮食发展畜牧业,再出口畜产品。如果能开拓国外市场,泾源县也可以引进这一发展模式,这是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

(5)处理好与畜牧业资源的关系。人多地少,耕地人均占有量少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同时如果粮食总产量没有大的增长,也不可能生产出充足的肉、蛋、奶,饲料粮缺口更大。如何处理好资源制约这一问题,是泾源县畜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必须在饲料资源开发、节约、种植业结构上下功夫,当然,适量利用国内市场的资源也是可行的。畜牧业内部环境包括生产、加工、销售诸多环节,每个环节中还有许多关键因素,如生产结构、动物疫病控制等,对畜牧业影响很大,处理好内部各方面关系,有利于畜牧业自身“肌体”的健壮,更好地去适应外部环境,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

(6)处理好与动物疫病控制的关系。当今,动物疫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1985年WHO评价畜禽染病而致人发病的达90余种,病源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除传统的疫病外,新的传染病不断发现,疯牛病、禽流感对世界造成很大影响,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安全,在经济上也造成巨大损失。英国疯牛病波及10个国家,给肉牛业造成沉重打击。1997年我国台湾暴发家畜口蹄疫,造成1000亿台币损失。我国既受到外来病的威胁,也受传统疫病的影响。据专家统计,近20年从国外引种带入的疫病达15种,传统的结核病、猪瘟、鸡新城疫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每年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在民间还在流传着“不怕养、怕病、怕死”的说法。如果畜禽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打击,农民遭受经济损失,事实上是在浪费畜牧业资源,更重要的是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影响畜牧业的正常运行。可以说,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7)处理好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加工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部门分割的影响,将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割裂开来,谈畜牧业生产专指畜产品初级生产,计算畜牧业产值也是初级产品产值,将畜牧业生产链条中的各环节人为地分开,出现了加工业滞后的现象。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品产值均大于初级产品产值,有的国家高出几倍,而我国目前加工品产值与初级产品产值的比例不到50%,泾源县就更低,不到5%,加工业对畜牧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在推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深思。回顾牛奶生产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加工业对生产的巨大带动力。20世纪80年代末曾出现过倒奶现象,就是因为加工业不配套。而今由于大型加工企业纷纷兴起,结果出现了到处争奶源的局面,拉动了牛奶生产,近几年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发展。东三省之所以成为我国畜产品新的生产基地,由粮仓变为肉仓,与加工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吉林省2005年出栏生猪1500多万头,大型加工企业就能消化1000多万头,黑龙江、辽宁2省同样发展很快。双汇集团加工企业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一家建厂,八方受益。加工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畜产品加工业可以通过开发品种,拓展消费范围,增加消费,还可以延长产品保存期,缓解初级产品销售压力,更主要的是通过加工增值,企业产生了效益,反过来稳定了与初级产品生产者的购销关系,这在企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中体现的最充分。通过延长产业链,通过产品加工增值,盘活了整个畜牧业生产,总体效益增加,农民受益的渠道也增多,既可以通过养殖得到实惠,也可以通过在加工环节就业得到收益,还可以亲自投资办厂,从事加工业,这就是现代畜牧业的模式,也是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因此,畜产品加工业是泾源县畜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火车头”,必须重视和支持加工业的发展。

2.2抓住重要环节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畜牧业的和谐发展,就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整体推进。

(1)调整畜牧业结构。畜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内容包括畜禽生产的比例结构、加工品的比重、优质畜产品的比重等。在畜禽结构方面,泾源县坚持发展草食畜产业的路子是十分正确的,但要尽快改变畜产品加工业滞后的局面,如果在10年内将加工业产值增加到与畜牧业产值同等水平,畜。当前泾源县的畜产品中大宗产品居多,优质产品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产品的不足,今后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来,这也是畜牧业生产的方向。

(2)推进产业化经营。畜牧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民的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有许多障碍,往往造成产品实现不了价值,收益不稳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将初级产品生产、再加工、销售有机地联系起来,各环节利益统一起来,形成了良性循环。更主要的是通过加工拓宽了市场,增加了系统的整体效益,企业发展,农民收益稳定,消费者满意,这是畜牧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实行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形成小规模大群体,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推动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3)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目前仍然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国内的家庭小规模分散饲养的状况,动物疫病威胁大,控制起来难度大,一旦出现问题,对农民造成的损失也大。因此,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危害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绝不能放松的工作,也是实现畜牧业和谐发展的保障措施。按照泾源县2007年的畜禽饲养量计算约60万个羊单位,每年畜禽因病死亡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多饲养6000多只羊或者1200头牛,多生产牛肉至少240t,以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可增加收入816万元。由此可见减少的损失和节约的资源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研究制定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对传统的对畜牧业生产危害大的疫病,也要列出时间表,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尤其是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

(4)加大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第一是利用好现有的耕地,进行“三元”结构调整,合理划分出饲草料用地,并实施与种粮农民同等的政策优惠。第二是加快草原保护和开发利用步伐,发展人工种草,提高草原生产能力。第三是继续开发利用秸秆等农副产品,变废为宝,增加畜牧业生产中可利用资源量。

2.3做好几项工作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增加投入。法治、公平、诚信是畜牧业和谐发展的前提,务必要加强畜牧业法制建设,规范和维护畜牧业经济运行秩序。要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充实人员,完善手段,提高执法水平。要继续制定和完善畜牧业的扶持政策,在财政和税收上予以倾斜。原有的优惠政策要稳定,有的还要不断完善,如良种补贴,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补贴范围。要加强草原建设力度,不断增加投入,逐步扭转草原退化的局面。要增加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草原管理服务体系等畜牧业支撑体系的投入,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

(2)加强科技推广,推动畜牧业科技进步。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生产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到30%,低于国内的50%,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对于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科技水平低下会造成资源和资金更多的浪费。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科技方面主要存在着畜禽品种生产性能低、饲养管理水平低、饲料报酬低等问题,应该重点解决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针对泾源县饲养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研究推广科学技术的有效途径。特别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接受科学技术的自觉性和能力。科技推广投入少,推广队伍不健全是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科技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应下大力气改变这种局面。

(3)努力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有几种途径,主要有公司加农户、专业协会、生产合作社等。目前在泾源县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初步得到认可,但在运行机制上还不够完善。现在缺的是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但形式和内容上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协会有很大差别,协会应有的功能发挥不出来。发达国家的协会分工很细,一般以生产的产品来划分,像欧共体国家仅猪就有若干个协会,每个代次均有协会,还有专门的仔猪协会。专业协会进行专业服务,包括技术、产品购销、信息服务、标准制定实施等。组织化程度高的国家,畜牧业生产基本都是按计划进行的,特殊产品如牛奶实行国家配额,而其他产品如猪肉、仔猪,协会给会员配额,配额范围内协会保销、保收益。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成立畜牧业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并规定要有明确的章程,要以服务生产者为己任,架起生产者与市场的桥梁。

三、参考文献

[1]许林敏,赵杰.壮大畜牧经济,促进畜牧业发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0(9):35-36.

[2]宋老六.加快河北省保定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建议[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8):97-98.

篇5

关键词 畜牧业;现状;必要性;优势;建议;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67-02

自海南建省以来,饲料型畜禽比重不断上升,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畜牧业已成为海南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海南省本地畜禽品种资源丰富,文昌鸡、嘉积鸭、临高猪、海南黄牛(雷琼黄牛)、兴隆水牛、东山羊、石山羊因其风味独特、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因此,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重点开发地方特色牛羊品种并创造海南自己的畜产品品牌,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1 海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海南省畜牧业发展迅速,多年产量持续增长。据海南省统计局公报,全省2014年畜牧业完成增加值135.1亿元,肉类总产量79.47万t,生猪存栏401.7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6.26万头;牛存栏81.25万头,其中肉牛存栏50.18万头;山羊存栏61.2万只;活家禽存栏5 091.91万只,其中活鸡存栏3 618.82万只。生猪出栏290.75万头;牛出栏13.16万头;山羊出栏43.11万只;活家禽出栏7 258.27万只,其中活鸡出栏4 975.6万只。

2 海南省发展畜牧业的必要性

多年来,海南省畜牧业生产结构长期比例失调导致畜牧业发展缓慢。受我国农村传统“以猪为首”思想的影响,海南省畜牧业一直以耗粮型的猪、鸡为主,与海南省长期缺粮的现状不相符,造成海南省饲料消费大。受自然条件限制,海南省的粮食产量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增加,且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耗粮型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将会受到制约。而发展草食型家畜,具有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其经济效益要比养猪好,养肉牛的经济效益要比养猪高8~10倍;另一方面,对充分利用资源,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2]。

3 海南省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3.1 草地资源丰富

海南省全岛适宜放牧的地区约占土地面积的27.3%。海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地上分布的天然牧草和饲用植物达500余种,大多数草场草质优良,营养丰富。随着公路的建设以及交通设施的完善,可利用草地面积不断增加,载畜量可以大大增加,发展草食畜禽潜力巨大。

3.2 气候及区位条件佳

海南省的年平均气温24~27 ℃,高温日数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1 000~2 700 mm,降水多集中在5―10月,日平均日照大于5 h,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86%,全年无霜冻期,畜禽饲养周期短,出栏率较高。海南省地处南中国海,毗邻东南亚,海上运输便利,粤海铁路全省贯通有利于饲料进口和畜产品出口。

3.3 畜种资源丰富

海南省本地畜种资源极为丰富,有海南黄牛(雷琼黄牛)、兴隆水牛、东山羊、石山羊等优良的畜禽品种。这些品种经过自然规则的淘汰进化和专业的人工饲养,其快速生长和繁殖率高的特性可满足市场需求,且肉质鲜美,广受消费者赞誉,以其为原料的海南菜系已享誉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特别受到海外华侨的青睐。

3.4 饲料资源开发潜力大

海南省占我国海洋面积的90%,以水产品为主的动物蛋白饲料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海面平均温度为25 ℃,终年适合鱼类生物终年生长。鱼类可加工制成鱼粉,蛋白含量较传统饲料相比具有蛋白高、品质更好的特性;且由于其中钙、磷的比例适当,可促进畜种的生长,提高饲料的报酬性。

4 海南省发展畜牧业的思路

4.1 重点建设“无疫区”品牌

通过建设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推动畜牧业向集约经营转变,推动产业化经营,完善畜禽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建设全国畜禽商品出口基地,加大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工作力度,完善动物疫情监测、疫病控制、防疫监督和防疫屏障等体系,以实现非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为最终目标。

4.2 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经济

引导和支持如罗牛山等现有企业扩大饲养规模,鼓励外来企业参与海南畜牧业开发建立规模化的良种繁育场和商品饲养场。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组织实施“百头万户”工程,推广“公司+专业大户”的饲养模式,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3]。

4.3 加快发展饲料工业

大力开发饲料资源优化饲料结构。重点开发预混料、浓缩料、饲料添加剂和专用配合饲料使配合饲料普及率达到60%以上。对水产品进行加工,重点开发鱼粉等动物蛋白饲料,提高饲料蛋白含量,促进畜种生长,提高报酬性。

5 海南省草食畜牧业发展建议

5.1 优化畜牧业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业

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场资源,加快畜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进程,在稳定发展生猪养殖业的同时,实施草食家畜生产的战略重点转移,重点扶持地方特产畜种发展,提高人均占有肉量。规范海南良种繁育基地,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选育并提纯地方特色的畜禽品种,提高良种繁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科技贡献度。

5.2 加大畜产品加工业扶持力度,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重点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龙头企业,遵循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原则,通过“农户生产,企业加工、销售”的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提高集约化程度,形成扩散效应。参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畜种选育、疾病防治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与养殖户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增强畜产品加工业的辐射力、带动力,提高畜牧业的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4]。

5.3 发展生态畜牧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按照其生产标准对畜牧业进行规划,实现品种优良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环境生态化、防疫达标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二是秸秆喂食牛羊、畜禽粪便进行沼气供暖、沼气发电,实现循环经济;三是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5.4 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

一是健全质量安全体系,设立响应的监管机构,加强动物疫病控制、防疫监督、疫情监测等体系的建设;二是实施兽药残留控制计划、抓紧研发生物兽药;三是严格把好产地准入目录关和港口动物检查监督关,坚决阻击岛外疫病侵入,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6 参考文献

[1] 白海,吴云霞,侯旭光,等.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畜牧业、林业及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1):90-92.

[2] 何其平,陈绍昌,伍顺勇.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6):298.

篇6

关键词:特色畜牧业;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方式渐成主流,人们对具有绿色品质的特色畜禽产品的需求种类和数量也逐年增长,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所占的优势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特色畜牧业是指具有独特的畜种资源条件,鲜明的区域性特点,特殊的产品品质的特色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天祝县特色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1.天祝县的生态及自然地理状况。天祝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部南北麓,是黄土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地之一,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土地面积71.5万平方千米,境内海拔2040米-4874米,境内森林覆盖率33.59%。目前全县居住着藏、土、汉等16个民族,以代乾山及乌鞘岭为界,是内陆河和外流河的分水岭。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属大陆性高原气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素有“高原金盆”之称。

2.天祝县特色畜牧业发展现状。天祝县是甘肃省九大重点牧区之一,历来以畜牧业发展为主。1950年起制定了“畜牧为首,农业次之,副业第三”的经营方针,将畜牧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的支撑型产业。近些年,天祝县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加深对畜牧业生产的帮扶力度,加之农畜产品市场行情较为乐观,价格合理回升,生产效益较好,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生产的热情,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同时,天祝县注重突出产业优势,努力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思路雪域高原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四大品牌,集中精力发展白牦牛、特种养殖、特色种植、旅游业、藏药藏酒五大特色品牌产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生产模式,培育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617家,形成县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2014年全县第一产业产值增长4.81亿,与去年相比上涨了4.12个百分点。

二、天祝县地方特色禽畜品种资源

1.白牦牛。白牦牛原产于天祝县,是一种稀贵的半野生地方类特有种群。适合生存于高寒缺氧、气压低环境中,较其他家畜而言,能更好的利用的环境恶劣的高山草甸。其肉质蛋白量高、脂肪低,细嫩味美,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2.高山细毛羊。高山细毛是一种毛肉兼用细毛羊,原产于肃南、天祝两县。此畜种合群性较好、适应性强、生产性能较高。

3.獭兔养殖业。獭兔原产于法国。因其毛皮酷似珍贵毛皮兽水獭而得名,是一种典型的皮用型兔。2014年初,天祝县将獭兔养殖划定为重点发展的农畜产业之一。

三、天祝藏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够重视畜牧业发展的地位,未形成长远的经营战略规划。由于县财政经费的短缺,历史欠账多,没有对畜牧业发展地位引起足够重视,因而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同时,特色草畜业受气候因素的的影响较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不能从根本上保障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安全。还远未形成产业化经营规划体系,对畜牧业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甚微,畜牧业发展和生产仍然带有很大的脆弱性。

2.生产水平低,技术管理滞后。该县大批群众畜养仍沿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饲养管理方式较为粗放,科技含量水平低,发展速度缓慢,特养效益不高。同时,现在的许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并没有专门从事该科研的专业人员,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难题只能自己摸索,生产的过程中必将造成一定的损失。

3.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健全。天祝县的特色畜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但缺乏深加工企业,产业链条无法延伸。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专业化的畜产品交易市场,专业化生产水平低,尽管该县特色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但经营效益不够明显。从全县畜牧产销形式而言,真正发挥作用的合作组织很少,缺乏营销组织机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4.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全县仅有10家初具规模的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且资金、技术,精深加工能力弱,且自身发育水平低,不能有力的带动特色畜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尚未突显出特色畜产品的品牌效应。全县饲料加工水平不高,加工草饲产品的相关企业尚未形成。天祝白牦牛的品牌效应作用发挥不明显,高山肉羊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致使当地特养户获取收益的渠道狭小,仅限于周边区县,与真正意义上现代化的产业差距仍较悬殊。

四、加快天祝县特色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转变生产方式,要因地制宜的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不断提升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进行规模养放牧,建设养殖小区,倡导和推广健康养殖以增加农牧民收人。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提质增量、绿色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同时要推广优质畜产品的肉毛配套生产技术,推广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转变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的饲养模式,提高畜养经济效益。

2.正确引导,广泛宣传。特色畜牧养殖业起初投入大,后期回报也较为可观,但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发展特色畜牧业一定要增强宣传力度,引导农牧民具备相关的风险意识,并根据本地的地理、人文、气候条件和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等,在蓄养规模上,要量力而行。同时,政府可加大对特种养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用于对当地农牧民养殖户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推广,为农牧民答疑解惑,以有效促进畜牧业生产效益,减少不必要的畜养风险,增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3.着力培育畜牧业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实现畜禽产品的一体化经营。可科学的利用当地资源、环境、地理位置等优势条件进行规划,同毗邻的县、区、市开展产业合作,积极培育特色畜产品龙头企业,并与当地养殖户通过立定契约等相关方式结成畜养---加工---运销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形成初具规模的一体化生产体系。以此为依托,农牧民可专心致力于特种畜禽产品的养殖,以向企业提供更多绿色、安全、高质量的畜禽产源。

4.要提高生态畜牧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从根本上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畜种上继续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引进新技术,培育新良种,加强专向技术培训体系,提高产业化生产技能,为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增加对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经费与技术投入,从根本上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斌、冯兆林天祝县养殖业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102年82卷第11期.

[2]孙勇、周炜.中国农牧业特色产业报告[R].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

篇7

畜牧行业在我国目前还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畜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量占据市场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养殖户看到了畜牧行业的发展前景,积极加入到养殖行业中来。标准的生态化养殖模式已经成为未来养殖的发展模式,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下简要分析。

[关键词]

畜牧兽医;发展现状;展望

随着畜牧行业的快速的发展,使得依赖于畜牧业生存的养殖户业有了相应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在畜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和新的理念也被广泛运用到其中。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畜牧行业发展过程仍然存在一些设备不足、资金不足及专业人才缺乏等情况迫切需要解决。

1我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现状

1.1养殖模式传统化

随着我国畜牧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对于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也相应出现,为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畜牧行业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经济来源,需要对此有足够的重视,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畜牧养殖技术还是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养殖业的带来的经济效益直接关乎农民个人的生活水平。由于目前养殖方式还处于传统的养殖模式中,快速发展现代新型的养殖方式也成为需要努力的目标。

1.2生态环境比较恶劣

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商品化经济模式。由于目前还处于传统的养殖模式中,对于养殖的环境和设施建设不够合理,许多养殖户将养殖区选在住宅区附近,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没有建造合理的排污系统,养殖畜禽过程中出现的粪便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给予养殖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由于目前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1.3畜禽疫病防疫措施不合理

由于传统养殖模式还具有很大局限性,一些畜禽的防疫性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防治,养殖空间密集度大,导致畜禽之间感染的概率较大,给予疾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疫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给予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按照严格的要求,养殖户应该根据情况合理的做好动物的防疫性工作,并且做好相应的防疫记录,并结合相关部门做好工作的落实。然而,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防疫意识,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之相关部门监督工作不到位,导致相关防疫措施没有彻底实施,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

1.4专业性人才比较缺乏

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专业性的人才比较缺乏。传统观念中畜牧行业的环境比较恶劣,工资待遇比较低,没有远大的发展空间,导致这方面的从业人员比较少。同时,畜牧行业工作中缺乏相应的资金和相应的奖励制度,使得许多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导致许多优秀人才选择了离职或转业。此外,缺乏优秀人才的来源,一些高校并没有对于畜牧兽医行业设立独立的专业,对于从业人员只是单纯为了生存而工作,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

2对于畜牧行业的展望

2.1改善传统发展模式

当前畜牧行业的发展仍受到资源开发、技术开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模式仍集中于传统密集型发展模式。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进度,需要用新的科学观念替代传统发展模式,制定一个适合我国畜牧行业新型发展规划。

2.2实施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畜牧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发展前景也有了更远大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发展中努力的方向。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了重视,要求畜牧行业发展过程中采用高技术和规模化的发展方式,减少畜牧行业中对于资金的投入,采取低投入高回报的发展方式。提高养殖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使得养殖技术更趋于专业化和科学化。

2.3努力实现畜牧产业的现代化

我国努力开展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开展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模式,使其结构更加多元化,使传统的经营模式向新型的产业化模式发展,加快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畜牧业发展的道路。

2.4提升专业队伍的素质和技术

要保证畜牧兽医工作的稳步发展,需要建立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畜牧兽医队伍。首先,可以和一些高等院校展开技术上的合作,运用先进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其次,提高现有的兽医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已经参加畜牧兽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新的知识结构,逐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努力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在稳定的基础上要努力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时期畜牧行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不断提供高素质的畜牧兽医工作人才。最后是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要加强市场经济的意识,在充实自身专业技术的同时,掌握相应的市场发展规律,努力提升自身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3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引导下,畜牧行业也将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步伐。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我给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性作用,而且能够更加符合现展的需要。运用新型的发展模式,绿色畜牧行业发展理念,减少毒害肉类产品的出现,努力提高我国畜牧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作者:朱立功 王晓瑞 单位:河南省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参考文献

[1]李长武.试论畜牧兽医发展现状及展望[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04:24.

篇8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对策;探讨;鹤庆县

鹤庆县是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全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丰收、供应充足,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但总体上看,畜牧业发展区域优势不明显,农村劳动力没有充分利用,融资难、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层次较低、竞争力弱等状况,仍然存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规划(2016-2020年)》,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加快鹤庆县畜牧业发展。

1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1.1畜牧业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16年全县肉类产量达55000t,牛奶产量10998t,禽蛋总产3267t;出栏生猪55.24万头,出栏肉牛3.51万头,出栏肉羊15.01万只;人均肉类占有量为196.95kg,人均禽蛋产量11.70kg;人均牛奶产量39.38kg。

1.2畜牧业产业地位提升

2016年鹤庆县畜牧业产值132603万元,占农林牧渔业的53.75%,畜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撑起“半边天”,对于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市场供给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做了贡献。

1.3品种改良全力推进

通过实施“良种良法”,全县畜禽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猪、牛的改良面分别达95%、70%以上。近年来,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截止2016年末,全县共建牛冻精改良站(点)47个,猪人工授精站(点)2个,牛冻精改良2.4万头,杂交改良猪3.2万窝。

1.4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经调查,2016年全县有出栏猪200头以上的86户;出栏牛50头以上的9户,出栏肉羊200只以上的3户,饲养奶牛5头以上的221户,10头以上的140户;饲养肉鸡5000羽以上的4户;蛋鸡5000羽以上的4户,1万羽以上的3户;鸭5000只以上的2户,兔500只以上的12户。全县坝区乡镇生猪和奶牛出现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的态势,并逐步引领山区乡镇肉羊和肉牛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以坝区辛屯、草海、云鹤、金墩3镇1乡为主的北部生猪、奶牛养殖示范区、以松桂为主的奶水牛养殖示范区和以西邑、黄坪、龙开口、六合3镇1乡为主的东南部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带。

1.5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推进

农业产业扶贫力度加强,广大农民群众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积极投身畜牧业。1.6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基本建成建有县级生猪交易市场1个,大牲畜交易市场1个和8个乡镇级牲畜交易市场,8个集贸畜产品交易市场。

2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供求结构性失衡

在品种结构中,猪比重大,牛、羊比重低,蛋禽规模养殖比例偏低,畜牧业产值中生猪占72.28%,牛仅占7.89%,羊仅占5.31%;猪肉占肉类总产的82.57%,牛、羊、禽合计占17.43%;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较大,奶产量低,蛋产量较少。生产结构不均衡,不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还对畜牧业转型升级、集约化、现代化进程带来诸多不利。

2.2区域优势发挥不力,优质化畜产品生产能力弱

山区乡镇草食畜发展潜力巨大,而受交通、劳动力、养殖技术、市场信息等影响没有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坝区乡镇拘于生猪养殖传统而探索优质高效畜牧业动力不足。

2.3融资难,投入不足,制约畜牧业发展

过多依赖国家政策性补助和项目资金投入来发展畜牧业,民间资本,银行融资不足,导致发展畜牧业存在局限性,也出现专业人才不足和示范作用不够的现象。

2.4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落后,抵御市场能力弱

龙头企业、专业养殖大户、示范家庭农场不多,千家万户散养比重较大,特别是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生猪、肉牛、肉羊等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以火腿、猪肝鲊为代表的腌腊制品加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以“地摊货”出售,品牌意识淡薄,制约畜牧业提质增效。

2.5动物疫病威胁畜牧业健康发展

鹤庆县地处滇西北,畜禽饲养和流通量大,每年跨区域、长距离运输生猪、牛、羊等在30万头以上,加之具有便利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网给疫病传入传出的几率增高,动物疫病防控压力日益加大。加之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规模养殖场、户防疫条件相对较差,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规范,给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加大,疫情风险已成为畜牧业最大的风险。

2.6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养殖污染能否得到有效处理,实现与生态保护协同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又一问题不可回避。

3对策探讨

3.1调结构,促发展

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畜牧业政策措施,切实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在山区加快草食畜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山地草原和林间灌木林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肉牛、肉羊养殖比重;在坝区巩固生猪产业的同时,利用洱海保护、欧亚奶牛养殖在鹤庆建设养殖基地的契机,引导奶牛养殖向集约化、适度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引导蛋禽养殖上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3.2抓品牌,显效应

对本土传承下来的品牌,如“六合土鸡”、“鹤庆猪肝鲊”、“草海生态鱼”、“甸南柳蒸猪头”等传统畜牧业品牌,政府要加以引导,合理开发并加大投入,在宣传、促销、深加工、集聚合并等方面出台地方支持政策,引进先进生产加工技术,改良加工工艺,创办产业园区,提高地方品牌知名度。

3.3建市场,兴产业

整合涉农资金加快销售环节市场化建设,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兴建一批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打破现有零星的以乡镇农贸市场为主的交易格局,通过政府立项支持和引导,按“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在县城周边,交通便利的地方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销售平台,吸引外商采购,促进产品流通,引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为一体的良性产业发展格局。

3.4推技术,创效益

不断加强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猪、牛人工授精改良面,肉羊引种及种公羊异地串种工作,及时开展本地土鸡资源保护工作。逐步提高乡村防疫员、冻改员的财政工资补贴标准,培养更多乡村畜牧兽医从业人员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培养一批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牧场经营者、科技兴牧人才。

3.5扩融资,促创业

篇9

[关键词] 伊春市上甘岭区;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B

上甘岭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东北部的小兴安岭腹地,地处东经127°37'-130°46',北纬46°28'-49°26',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c,气温偏低;无霜期110-125天,无霜期短;一年四季分明。地貌特征为“三面环水,四面环山”,境内山峰连绵起伏。行政区面积1448.8平方公里,人口22947人。

畜牧业具有受气温影响小、资金投入少、生产恢复快、周转时间短、工作时间自由等优势,能吸纳林业剩余劳动力,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能在短期内获得收益,林区人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较高,而且上甘岭区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畜种丰富,畜牧业经济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广大林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基础。

一、上甘岭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畜牧生产基本情况

2012年,上甘岭区猪存栏3万头,鸡存栏86万只,牛存栏2340头,羊存栏3000只,兔存栏3800只,养蜂1700箱,并且2012年,上甘岭区新增野猪饲料280头。畜牧业实现产值8760万元,占大农业产值的26.7%。

(二)规模化养殖逐渐壮大

截止到2012年底,上甘岭区有养殖户260多家,年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10户,其中格润生态养殖场年出栏2万头以上,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厂达19个,存栏200头以上牛场3个,并且上甘岭区成立了龙兴养鸡专业合作社、玉春养蜂专业合作社,帮助林农发展壮大养殖规模,促进林农增收。

(三)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稳步发展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上甘岭区现有良种繁育站3个,技术人员15人,引进并推广英系长白猪、美国纯种杜洛克猪、东北、西门塔尔肉牛等优良畜种,为提高养殖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科技宣传和培训工作到位。2012年,举办动物流行病防治、疫苗使用常识、饲料添加剂使用常识等以村级防疫员和养殖户为主的培训班3期,养殖户受培训率达到60%以上,同时,通过发放养殖书籍、传单、影视资料等形式,积极向广大群众做好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等相关知识的宣传。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格润生态养殖场把养猪场建成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形成“饲料-猪-粪尿-沼气-沼气渣-农作物-饲料”的循环模式,变废为宝;龙兴养猪场也建成了林下生态野猪场,达到了节省土地、饲料并且保护生态环境目的。

(四)重点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免疫档案。对全区养殖户建立健全养殖档案,翔实记载免疫时间、疫苗用量、疫苗生产厂家、疫苗种类、批号等内容。做到记录完整,内容清晰,有据可查。实现畜禽免疫档案的动态管理。二是规范疫苗管理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疫苗管理责任制,专人管理,接受和发放手续做到记录清晰,有据可查,避免了疫苗的浪费。三是做好免疫副反应工作。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免疫操作。并且随身携带抗过敏的药物,在免疫过程中对极个别发生不良反映的动物能做到及时处理,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点。四是进行了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责任制,将全区基层单位划分成五个部分,分解到五名工作人员之中,哪一部分出现重大动物疫病而不及时汇报的,就追究谁的责任,使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处于可监控状态。

截止到2012年底,共免疫牛2300头,猪3万头,羊3000只,禽80万只。同时为养殖户免费发放消毒药品,督促养殖户(场)做好平时的消毒工作,到目前为止防疫工作已经全面结束,所免疫的畜禽无严重不良反应。

(五)重视食品安全

为了抓好畜牧养殖源头管理,上甘岭区畜牧兽医局的执法人员经常深入大型养殖场户、饲料生产企业和销售网点了解情况,掌握饲料、兽药和添加剂使用、生产、销售情况,同时和相关负责人签订了《动物卫生安全生产责任状》,对外进饲料严格把关,敦促经销加工生产单位建立台帐,并采取不定期抽查制度,抽查药品、饲料等的使用情况,防止类似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在伊春市畜牧局的协助下,针对全区养猪企业进行瘦肉精检测,所有养殖企业均没有检测出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上甘岭区动物检疫执法人员还经常深入市场检查畜禽及产品交易情况,对未经检疫流入市场的畜禽及时查处,并且发动群众及时举报,防止病害肉流入百姓餐桌。

二、存在问题

(一)龙头企业少

目前,上甘岭区从事畜牧养殖的多为小农户家庭养殖,只有格润生态养殖场、龙兴牧业和玉春养蜂场,三家龙头企业带动上甘岭区猪、鸡、蜂的养殖,牛、羊、兔养殖的龙头企业根本没有,辐射能力小,带动力量差,难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化程度低

上甘岭区畜牧业多停留在养殖、鲜活出售或简单屠宰的初级阶段,只有龙兴牧业将部分肉鸡进行分割、冷冻后出售。畜产品品种单一,产业链短,附加价值低,生产、加工、销售处于脱节状态,没有自己的品牌,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技术没有运用到畜牧业的发展中,缺乏对市场的判断力。

(三)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低

上甘岭区从事畜牧业的生产经营者多为当地的林农,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专门的培训就从事畜牧业。只有格润生态养殖场聘用研究生2人,大中专毕业技术人员15人,龙兴牧业聘用技术人员12人,这样的人员配备使一些先进的养殖技术、管理技术难以推广。

(四)生态保护对畜牧业生产的制约

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畜禽排泄物的处理、养殖场周围环境等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人畜矛盾、草畜矛盾、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三、发展对策

(一)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对一些初具规模的养殖场给予政策、资金及技术上的支持,如仙竹养殖场、和兴养殖场等,扶持其壮大,成为新的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这样龙头企业可以发挥桥梁的作用,将养殖技术、信息、市场需求等传递给养殖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增加林农收入。

(二)提高产业化程度

上甘岭区畜牧业的发展不应停留在畜牧养殖,应提供畜牧产业化程度,建成集原料供应、饲料加工、技术服务、饲养繁殖、畜牧产品屠宰、肉类分割、预冷保鲜、冷冻制品、深加工熟制品及畜产品运输、销售于一体的组织程度高、跨区域、跨行业的运行体制,使从事畜牧业的林农不仅从养殖当中获得利润,还从畜牧生产的其他环节中得到收益,提高生活水平。

(三)加强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技术是发展畜牧业的第一生产力,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利用东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格润生态养殖场这一科研平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同时,要积极开展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技术服务,不断提高养殖户科学养殖观念,提高畜牧业科技转化能力,确保上甘岭区畜牧业的长远发展。

(四)重视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畜牧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善于利用自然界的食物链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环保型畜牧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根据上甘岭区鸡、猪养殖量较大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工程方法对鸡粪进行干燥处理,将鸡粪转化为猪的饲料,在养猪地建沼气池,将粪便发酵变成沼气作为燃料,用来做饭,烧水等,这样不仅净化了周边的空气,而且减少了人们对木材的依赖。同时,沼液、沼渣可以为上甘岭林业局蓝莓、蓝靛果养殖基地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可变废为宝,充分发挥物质和能量的最大潜能,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减少了环境污染,为畜禽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预防疫病发生,有利于动物健康,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式。

四、结论

虽然上甘岭区畜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具有巨大的潜力,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产业化程度,从而促进畜牧业的高效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使林区人尽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

[参 考 文 献]

[1]陈凤山,黄本军.浅议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义与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53

[2]邓蓉.论畜牧业小生产者的组织化问题[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18(3):166-171

篇10

笔者通过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乡的畜牧业生产现状、自然条件、资源优势、政策机遇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推进辛街乡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畜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隆阳区辛街乡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半坝农业乡,畜牧业是辛街乡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对繁荣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会供给及农村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畜牧业发展在农村农业经济中的地位非常显著。为了进一步加速辛街乡畜牧产业发展进程,根据《保山市中心城市规划的若干要求》及《隆阳区扶贫综合开发规划》的意见,抓住区委、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机遇,现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分析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存在问题基础上,对今后畜牧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进行探讨。

1发展现状及优势

1.1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辛街乡地处保山坝南部,距保山城13km,总面积115.83km2,海拔最高2228.4m,最低1639.5m,全年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56%。当地交通四通八达,道路硬化到村,滇缅公路、临保公路、杭瑞高速穿境而过。2016年末,全乡有15个村委会、85个自然村、193个村民小组,共计1725户56348人。作为中心城市临边乡镇,发展畜牧业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明显。

1.2经济社会条件具备

辛街乡是个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欠发达的农业乡,有尖山、龙洞、阿今、马鹿塘、小田坝5个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户1300多户,主要集中在温凉山区。2016年末,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21亿元,农业总产值6.6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1.54%。其中,畜牧业产值2.3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45%,农民人均纯收入12645元。畜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3畜牧业发展基础强

畜牧产业是一项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群众的养殖积极性高。区域内有年出栏肥猪、种猪2万头以上养殖股份公司1户,养殖小区1个,规模养殖场13个,在建养殖场3户。2016年末,全乡大牲畜,猪,羊,禽存栏量分别为0.89万头、6.6万头、0.35万只和16.41万只;实现肉类总产量10136t。畜牧业是当地农村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1.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快

区域内有生猪定点屠宰场2个,年屠宰量达1.4万头以上。有以水牛交易为主的牲畜交易市场1个,已成为滇西地区重要的水牛为主的活畜交易市场,年交易牛2.3万头、猪3万头、羊4000只以上,发展趋势好,交易量连续多年持续上升。从事饮食服务行业的饭馆42家,其中牛肉、羊肉、驴肉馆22家,多家餐馆在全区范围内小有名气。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活畜交易、屠宰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行业,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附加值。

1.5畜牧业发展政策给力

一是长期以来,隆阳区委、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不断探索和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制定了《隆阳区山地牧业发展规划》《隆阳区生猪、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和对产业发展、良种等的扶持补助力度,为辛街乡跨越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撑。二是历届乡党委政府执行上级部门的畜牧扶持政策不打折扣,开展了规划土地、资金协调、技术支持等很多工作,为全乡畜牧产业发展树立了一个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环境,使很多有志之士前来辛街这片热土从事养殖业。

2存在的问题

2.1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专业技能不高,动物卫生服务水平低

全乡有乡镇畜牧兽医人员4人,村级防检员18人,其中2人为中专学历,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因防疫及产业发展任务重、劳动强度及工作风险大、待遇低等导致队伍不稳定,事业心、责任感不强。

2.2畜禽养殖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

辛街乡大多为一家一户零星散养,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高成本,低效益。对畜禽良种良法的认识和利用不够,浪费了资源、人力和财力,多数依然采取传统的生产模式。

2.3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后劲不足

全乡现有万谷永坤实业、恒牧养殖2个公司,1个养殖小区,13个养殖场,但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带动作用不强,各吹各打,没有形成合力,共同面对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整体养殖效益不高。

2.4养殖用地矛盾日益突出

因土地保护政策和禁限养政策的实施,适宜规模化发展用地越来越少,土地审批手续复杂,许多群众想投资但找不到适宜的土地,错失发展机遇,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

2.5牲畜交易市场不健全

辛街乡已成为辐射带动德宏、临沧、怒江、大理等州市,以水牛交易为主的牲畜市场,活畜产品远销湖南、广东、安徽等省市。因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占道经营导致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也给加强活畜检疫、补检造成了一定困难。

2.6环境保护对畜牧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辛街乡列入保山中心城市规划,各种建设环保要求较高,“拆临拆违”工作正在开展施行,随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对发展养殖提出硬性要求,为了养殖污染治理,必须加大环保投入,将会增加养殖成本,制约产业发展积极性。

3发展对策

3.1强化领导、统一思想

一是要统一思想,理清思路。辛街乡是一个农业乡,具备一定的自然、气候、地理、资源优势。若想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优势,就要广泛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辛街乡继粮食、林业、烤烟之后又一大支柱产业,是丢不得、丢不起的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产业转型、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更是全乡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产业。要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领导,建立目标管理责任机制,成立畜牧产业发展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定岗定责,层层抓落实,彰显辛街乡紧抓畜牧产业的胆气和决心,为来访群众和投资企业快速找到具体的机构和人、能办具体的事,为投资者提供一个高效便利的环境。

3.2找准目标、做好规划

一是由乡党委政府、林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成立规划机构,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结合农地农用、节约用地的原则,将规模养殖用地纳入辛街乡土地利用开发总体规划。二是落实“三区划定”工作,确定禁养区、限养区的地点及范围。因“拆临拆违”环境整治需搬迁的养殖者和规模养殖场,应给予适当补助,并帮助落实好新的场址,切实做到既保护好养殖者及养殖企业的利益,又不影响全乡畜牧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到辛街乡发展创业。要积极帮助新到辛街乡发展畜禽养殖业的投资者协调好水、电、路以及土地利用审批手续等,降低其养殖成本。

3.3大兴科技,转变发展

一是围绕畜禽良种良法,科学养殖、疫病预防等方面,加大对养殖场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养殖技能和生产水平。二是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生产规范化”的标准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由粗放式饲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方式转变,加快养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联合养殖场户,统一标准,走“专业合作组织+养殖场户”的路子,以小生产面对大市场。三是充分利用辛街乡区位、交通、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发展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环保的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种养有机结合,达到既生态环保又促进生产发展的目的。

3.4健全体系,提升质量

一是抓好防疫体系建设,提高村级防检员用工报酬,完善保险政策。依托技术培训,增强服务技能,服务到村、组,使全乡村村有养殖亮点。二是加强乡级畜牧兽医科技队伍建设,增加人员数量,提升人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组建猪、牛、羊、禽产业信息服务部,准确快速地给养殖者提供企业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从而推动“订单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3.5开发饲草,发展草牧业

发展草牧业,饲料是基础。目前,辛街乡林果面积667hm2(10000多亩),适应套种、间种牧草的空间大,推广种植一年生牧草、黑麦草、皇竹草等,水稻、玉米、大小麦种植面积4200hm2(6.3万亩)以上,年产秸秆5万t,蔬菜种植面积266.67hm2(4000亩),每年产生的废弃还田菜、茎秆1000t以上,只要简单加工就可饲喂畜禽。充分利用好果园林地、农作物副产物、蔬菜废弃物等资源,可以缓解退耕还林带给畜牧业发展空间变少造成的压力,同时又可降低饲养成本,是加快发展草牧业的有效途径。

3.6增加投入,延伸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