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震勘探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煤田勘探;高分辨地震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煤矿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煤矿企业煤矿生产开采等多项工作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我国大多数煤田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在煤田地区进行各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近年来煤矿企业纷纷开始进行煤矿勘探工作。当然要达到煤田勘探的最终目的,还有赖于功能性较强的高分辨地震技术。
一、煤田地区构造概述
本文所选取的煤田地区构造的整体走势为:地层走向总体呈北西分布、部分倾向于北东方向,地层倾斜角二维区与三维区分别在15°、20°左右。其中该煤田断裂构造主要以正断层为主,与断层区相邻的三维控制区内部分布主要以南北向正断层为主,煤田中的其他地区分布则主要是以北西向正断层为主。该煤田总体面积为38.26km2,断层在10m以上的有76条。其中北西向的断层有10条、南向北的断层有12条、二维区的断层有23条、三维区则有11条,南北向断层14条、北西向断层6条。
二、我国煤田勘探工作常用的勘探方法及勘探现状分析
1.煤田勘探工作常用的勘探方法
对于一些构造细小、老窑巷道、采空区及陷落柱等地区常采用地震勘探的方法;对于煤田工作面以及与其相邻的水文地质、老窑地区、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地区、火烧区、含水陷落柱及采空区主要采用健地面电磁法进行勘察;而矿井全方位电磁法主要应用于勘测巷道顶底板含水层的深度、煤矿回采工作面顶底板富水区所在区域、掘进工作面超前看勘测等。这三种勘探方式是我国企业在以往勘探工作中的常用方法,但是这三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没有解决煤田勘探中的问题。无法满足煤矿企业对煤矿生产的高效与安全要求。高分辨地震技术正是在这一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该技术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在煤田勘探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确保煤田勘探工作良好开展的关键技术。
2.煤田勘探工作现状分析
地震是制约煤矿企业在煤田地区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因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威胁矿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地震这一危害力,煤矿企业不仅要全面开展煤田勘探工作,同时还要重点进行煤田地震勘探工作。就目前我国煤矿地区对煤田地震勘探工作的实施现状而言,煤田勘探工作还存在一定弊端,例如矿井工作面布置不合理、煤田中部分矿井遇到地质构造变化时,矿井及巷道突然被水淹没等情况,安全效益较低。由此可见,在煤田勘探工作中全面提高煤田勘探以及生产矿井地质勘探的详细数据及精度迫在眉睫。
三、高分辨地震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分析
1.地震勘探数据的频率决定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技术的应用
依据煤田地震勘探原理来看,煤田地震勘探所得数据的频率能够决定地震纵向与横向分辨率的大小,菲涅耳带直径能够确定地震勘探偏移前的横向分辨率,而其厚度则可以决定地震勘探偏移前的纵向分辨率。由此可见煤田地震勘探数据对地震纵横向分辨率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据相关总结得知,煤田地震勘探数据的频率越高,那么地震纵横向的分辨率也会相应增高,反之则低。不仅如此,煤田地震勘探数据频率高低还影响着煤田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选择以及接收处理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应用。
2.准确认识煤田中各种形态的采空区
高分辨地震技术与以往煤田勘探技术相比,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在煤田勘探工作中正确应用高分辨地震技术能够及时快速的识别以及解释煤田中层间距在2m以上的断层,同时还能够识别出长度大于20m的陷落柱,通过这些识别数据对煤田中各种形态的采空区有一个较为清晰准确的认识。
3.能够大量接收地震波场的有效信号
在煤田勘探中应用高分辨地震技术,并利用单个数字检波器加以辅助,能够大量接收地震波场的有效信号,通过信号的方式获取煤田地区丰富的原始资料信息,大大保证了煤田原始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高分辨地震技术在煤田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识别煤层多种地质状况的有效手段。
4.高分辨地震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本文所选取的该地区勘探程度偏低,可以钻探并看见煤点的地区较少,要想快速对该地区的地震构造及地质实际状况做出准确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地质复杂的煤田地区勘探中,合理利用高分辨地震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煤田地区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煤田地区其他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依据。据勘察资料可知,该地区第四系煤层相对较薄,对第三煤层的影响较小;侏罗系煤层的厚度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变化,且速度影响力较小,二维煤层产状则相对比较缓慢等等,这些信息资料都可以利用高分辨地震技术得到,由此可见高分辨地震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所获取的地震勘探资料的精确度。另外,根据利用高分辨地震技术所获取的地震资料能够对钻探孔进行科学定位,有效确定钻孔的深度,避免了钻孔错位或者在钻探过程中遇见障碍物等问题,对煤田储量圈定提供了精确度较高的资料基础,避免了煤田勘探及其他项目施工中的人力财力物力浪费,提高了煤田地震勘探工作效率,对煤矿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意义。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分辨地震技术是继地面电磁勘探法、矿井全方位电磁勘探法之后的一种地震勘探创新技术,其能够有效识别和解释断层在2m以上的断层,符合煤田勘探的多种要求,可以快速为煤矿企业获取第一手煤田地震勘探资料,并且能够确保煤田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与精度,具有良好的地质勘探效果,是煤矿企业在煤田生产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勘探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宏,王松杰,赵,王宝贵.用高分辨地震勘探确定煤田构造复杂区的构造特征及断裂构造发育规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0,11(37).169-171
篇2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应用 步骤
[中图分类号] P63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92-2
1引言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是一项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它能将地下图像更加清晰的、直观的展现出来。其应用目的是为了使地下目标的构造图像更加清晰、位置预测更加可靠。同时,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有横纵向分辨率高、成本低、周期短等突出优点,已经成为矿石能源构造勘探必不可少的手段,它大大提高了我国能源勘探的效率,对降低能源勘探成本、缩短勘探开发的周期、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2三维地震方法及现状
三维地震勘探的理论与工作流程和二维地震勘探大体相似,但其得到的数据要精确的多。三维地震勘探可以获得一个信息丰富的三维数据体,在数据体上可以抽取一张张地震剖面图,且地震剖面的纵横向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地层的构造形态、断层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依靠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遇界面形成的反射波来确定地下岩层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状,它主要由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室内地震数据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3 个步骤组成,且各个步骤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其工作量很大,所以需要最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撑。
近年来,随着石油、煤炭等工业与民用能源日益紧张,我们在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应用的同时还要加快对矿石能源的勘探,而运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我国能源勘探的效率,这促使了三维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表现为其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的逐步更新与完善,同时计算可视化技术以及硬件的发展也促进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还催生了如地震地层学等新的边缘学科。
3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工作步骤
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3.1野外数据资料采集
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是三维地震勘探应用的基础,是一个复杂而又严格获得第一手资料的过程,它的数据采集质量要求比较高,需要进行理论模型试验。野外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调查了解工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为确定三维地震观测地点与区域提供依据,以尽量通过较少的工作量和成本获取最佳的地质效果。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野外数据采集主要包括测量、给出炮点及检波点、打孔埋置炸药、铺设检波器、用电缆线至仪器车几道工序。测量的任务是准确定位爆炸点和接收点;成孔的任务是准备好埋置炸药的浅井;下药就是向井中放入炸药,引爆炸后产生出地震波。当地震波遇岩层界面反射回来被检波器接收并传到仪器车时,就获得了用以研究地下地质情况的地震记录。野外数据资料采集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对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工作的质量进行控制。
3.2室内地震数据处理
野外数据资料采集后,需要对其进行室内处理后方能形成用于解释的数据,其数据处理质量对勘探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室内地震数据处理首先要把采集到的地震信息数据输入专用计算机,并调用专门的程序进行处理运算;其次需要把数据进行归类编排,滤波除去干扰波;最后把经过各种处理的数据进行叠加和偏移,以获取最终的地震剖面或三维数据体文件。室内地震数据处理流程可以归纳为预处理、常规处理、特殊处理及结果显示四个步骤。预处理工作包含对数据和资料进行解编、对检波点位置进行检查、对振幅进行恢复等工作。常规处理包括三位水平叠加和偏移两部分。预处理与常规处理紧密相扣,直接决定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效果。因此,数据处理时需加强对软件数据处理结果与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
3.3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息确定地质构造的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通过三维地震勘探的地震资料解释,我们可以将地震信息转化为地质成果。常规的地震解释技术主要包括三维可视化技术、振幅属性分析技术、地震资料叠前及叠后反演技术等。其目的是对勘探地作出储层预测及描述、异常地质体识别、烃类检测、地层学解释、构造解释等及综合解释等,并绘制出地质成果图件(平面及剖面等)。主要应用包括对工作区域作出含油气评价、提出钻探井位置等。
要确保解释结果真实有效,需要对勘探结果进行复核与审查,对可能引起误差的错误数据或错误过程做到及时纠正。
4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矿石能源的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效率,它已经逐渐从单一的储层构造形态描述发展到到半定量、定量的预测,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沁水盆地阳泉矿区石港矿为例对其应用进行介绍,案例地区煤层厚度大且稳定,原始资料信噪比较高,煤层反射波较易成像,但由于地形变化剧烈,且煤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地震勘探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处理精度。
4.1资料的采集
根据研究区的表层和深层地震地质条件,为克服常规的束状正交观测系统炮检距分布的不足,同时为了增加采集方位角的宽度和偏移距的均匀度,采集工作采用中间激发、20次覆盖、10m×5m面元、8线5炮砖墙式宽方位角观测系统。三维地震野外采集完成测线42束,炮线42条,检波线45条,物理点3136个,数据采集质量如图1所示,具有较高品质的单炮约占62%以上,叠加次数一般均在20次以上,覆盖较为均匀。
4.2数据处理
叠后处理主要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包括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振幅处理、干扰波去除、DMO 叠加与叠后随机噪声衰减以及叠后三维一步法偏移成像等。由于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采用的方位观测系统较为复杂,所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技术成熟的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图2是通过已知挠曲构造的Inline330线不同偏移速度和方法的效果对比,其中a为85%速度的偏移数据,b是速度为 3400m/s的偏移数据体,c是叠前偏移数据。
4.3构造解释成果
本例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在叠前时间偏移数据的基础上对原叠后偏移解释成果进行了修正。其中,勘探区15号煤层的解释构造成果对比见图3,新发现陷落柱12个,断层5条,修正原解释断层4条。
5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5.1万道地震采集技术
利用测线在30000道以上的万道地震仪和数字检波器进行特高精度的数据采集。
5.2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技术
为提高处理精度,必须发展海量机群并行处理和存储技术。同时,发展相关的静校正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等处理技术。
5.3高精度精细地震解释
计算机可视化技术以及解释软件的发展增加了室内数据的处理和解释的方法,工作人员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就可以获得精细的地震解释,这大大降低了处理难度。
6结束语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更好的提供科学、可靠、精密的立体式地质成果,必定能为地震地质行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篇3
关键词:地震勘探检波器;原理;特性;问题
在地震勘探工作中,检波器主要的作用为接收地震信号,属于对地震信号进行接收的前段环节,投入应用能够以直接的方式感知大地质点振动。但是,从实际工作来看,倘若不能了解地震勘探检波器的原理和特性,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地震勘探效果[1]。基于地震勘探工作的效率提升角度考虑,本文便有必要对地震勘探检波器原理和特性及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1.地震勘探检波器原理及特性分析
1.1地震勘探检波器原理
对于地震勘探检波器来说,属于一种振动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和振动传感器相同,为一个单自由度的振动系统。以感应振动信号的物理量差异,可细分为三类传感器,即: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但是,不论哪一类型的振动传感器,均对当中的一个物理量感应,切主要以输出的电信号和哪个物理量成正相关为准则[2]。此外,从地震检波器的机电转换来看,其主要作用为把振动系统感应的振动信号等比例地转换成电信号。根据转换原理角度来看,涵盖的检波器较多,如:电磁感应检波器、电容检波器以及压电检波器等。
1.2地震勘探检波器特性
从地震勘探检波器的特性来看,主要有两类:其一为动态特性;其二为静态特性。两方面的特性对检波器的品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动态特性参数来说,涵盖了固有频率、阻尼系数、频率响应范围以及频率特性等等。对于静态特性参数来说,涵盖了有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以及稳定性等。
检波器动态特性,指的是检波器对随着时间改变输出量的响应特性,其由传感器自身决定,同时和被测量的改变方式也存在相关性。深入分析,动态特性是由检波器的振动方程与力学特性决定的,经解振动方程能够获取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进一步将幅频响应与相频响应函数求解出来,而决定响应特性的参数主要包括检波器的自然平率以及阻尼比。
2.地震勘探检波器相关问题及排除方法分析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对地震勘探检波器原理及特性有了初步了解。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地震勘探检波器还涉及相关问题。为了地震勘探检波器的应用价值得到有效提高,有必要对其问题及排除方法进行分析。
2.1常规检波器问题
基于地震勘探过程中,将20DX作为代表的检波器统称为常规检波器,其自然频率通常为10Hz。此类检波器虽然能够在常规地震勘探中发挥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包括:(1)指标参数允差偏大,检波器一致性差,进而使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下降。为此,处于高精度地震勘探过程中,需使用性能参数允差较小的检波器。从现状来看,允差在±2.5%的检波器已投入市场,但成本费用相对增多。(2)存在较大的失真度,会对动态范围造成影响,进一步发生信号畸变。为此,需将常规检波器的失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其动态范围满足勘探要求,进一步避免地震信号畸变的发生。(3)假频低,会对频带范围造成影响,进而使横向干扰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控制假频,消除造成的横向干扰,进而使勘探效果增强。
2.2自然频率问题
对于自然频率来说,属于地震勘探中一大关键的检波器参数,如果检波器的自然频率偏高,将会使地震信号的频宽降低,这是一大问题。倘若无特殊的抑制低频干扰,或者无增强某高频段信号,可使用频带比较宽的检波器。总而言之,对于检波器来说,具备比较宽的频带范围为宜。
2.3Ρ仁匝槲侍
检波器对比试验主要问题包括:其一,试验目的不够明确,在选取检波器过程中,存在一些个人方面的因素,当检波器人对检波器不够熟悉的情况下,试验便会出现问题。其二,试验内容不够具体;其三,试验资料分析针对性不够强。针对上述问题,需明确检波器对比试验的目的,同时明确试验内容,采取合理、科学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升检波器试验的效果。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地震勘探检波器在地震探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为了正确使用地震勘探检波器,需了解地震勘探检波器的原理及特性,进一步对其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相信在正确使用地震勘探检波器,并结合地震资料采集成果分析的条件下,地震勘探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将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地震勘探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建远,王盼,吴海,江浩.地震勘探仪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13,01:30-35.
篇4
关键词:煤炭勘探;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精细化工作
1优化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效率
(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我国的地震勘探技术方案不断得到优化,其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精细化地震勘探技术体系的健全,大大推动了我国煤炭地震勘探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及推广,有效提升了地震勘探的精确性,大大提升了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益。在煤炭企业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对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工作的分辨率。地震数据的频率状况深刻影响着横向及纵向分辨率,分辨率情况随着频率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这影响到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发展状况。在煤炭工程中,通过对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满足确保煤矿所在区域图像的清晰化,有利于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具备高密度接受性,能够使煤矿工人的信息获取效率提升。在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中,受到技术及设备的影响,地震信息不能实现有效的推送,这导致人们难以进行地震信息的有效识别,从而不利于煤炭企业工作的政策开展。为了提升煤炭工程的生产效率及安全性,需要实现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优化。
(2)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具备良好的信息接收性,有利于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通过对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地震信息的小网格采集效率,有利于提升其横向分辨率。在小网格的采集过程中,通过对面元尺寸的把握,可以满足日常工作的诸多要求。在实践工作中,企业需要针对工作要求进行网格尺寸大小的控制,避免出现信息接收不到位的情况。在进行CDP网格的确定过程中,需要针对煤炭区域的地质状况、工作状况等进行频率问题的分析,保证其分辨率的有效提升,满足煤炭企业的工作要求。在三维地震勘探过程中,要优化CDP的选择方案,进行维解释方法的应用,提升对构的识别效益。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及多道地震仪器的应用,可以实现小网格的高密度采集,满足了实际工作的诸多要求,提升了三维地震勘探的工作效益。通过对小网格的应用,可以确保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密度的提升,可以获得比较丰富的地震信息,有利于提升地震材料的横向分辨率。在一个地质目标的工作过程中,如果道数太小,可能就不能实现对目标的精确分辨及识别,因此需要保证一定数量的道数。否则较小的网格不会提供较多的工作信息,如果面元尺寸不能与横向分辨率相协调,也不会得到较多的工作信息。如果使用的面元过大,可能就会出现漏掉工作信息的情况,导致工作上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在实践工作中,分辨率的损失是客观存在的,需要辩证对待。
(3)在工作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频率及面元边长之间的联系,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为了确保煤炭地震勘探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实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的健全,保证高密度采集观测系统的优化,进行CDP网格的优化选择,保证相关工作环节的优化。要针对目标地质体的大小进行勘探方案的制定,做好横向分辨率的确定环节,仔细观察地质体的可检测性及可视性,要针对实际工作要求,控制好工程成本。在处理工作环节中,需要落实好有效频带拓宽工作环节,针对其分辨率状况做好分析。为了确保煤炭地震勘探工作效益的提升,进行勘探成本的控制是必要的,这需要优化高密度采集方法,进行更多数量的地震道应用,确保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的有效开展。
2提升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质量
(1)在煤炭企业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对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地震信息的应用质量。
目前来说,我国的信息采集体系依旧是不健全的,煤炭企业虽然开展了一系列的信息采集优化措施,但是未能取得较为有效的成果。提升信息的采集效率,不能以降低剖面分辨率为代价,在此基础上采取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满足企业对于地震信息的高保真、高质量的要求,避免对地质结构造成较大的破坏,满足煤炭企业的开采工作要求,提升所在区域的抗压能力,保证地震信息的采集质量,提升煤炭企业的工作效益。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具备高质量、高保真性,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有利于煤炭企业的地震工作的良好开展。通过对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煤炭工作的整体效益,满足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的诸多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这大大提升了煤炭地震勘探工作量,为了解决煤矿企业的工作难题,必须要进行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方案的优化。
(2)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备较高的工作效益,其内部含有诸多的地质信息。
其内部的DMO叠加剖面具备良好的分辨率,能够进行地震特征的良好反映,比如应对向斜、断块等状况的识别,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晰化的地质信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了对传统地震勘探技术的更替,在复杂多变的地质状态下,能够进行地震道、地震波等变化的有效显示,避免出现一系列的偏移情况,确保人们进行准确性地震信息的获取。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地震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大大提升地震勘探的综合工作效益。在煤炭企业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对高精细地震勘探方案的应用,满足了高密度空间采样的工作要求,满足了地震信息工作的诸多要求,有利于煤炭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单点地震勘探应用中,通过对室内组合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煤炭企业获得更为准确的地震数据信息,这种技术能够进行干扰波的有效压制,避免地震数据信息受到一系列的干扰,有利于提升地震信息的综合效益。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随机噪声的有效压制,实现了低信噪比地区的噪声压制,有利于提升地震工作的应用效益。通过对单点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获得所处区域的地质构造状况,大大提升了地震勘探精度,有利于提升资料信息的分辨率,有利于煤炭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在煤炭生产工作中,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扮演着核心的工作角色,其为煤炭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有利于提升煤炭企业的工作效益,有利于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来说,我国的煤炭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体系依旧是不健全的,存在着诸多工作细节上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进行煤炭高精细地震勘探方案的优化是必要的,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世鑫.基于物理模型的煤田地震属性响应特征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2.
[2]罗建峰.巨厚黄土塬矿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篇5
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传统的二维、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在解决某些地质、油藏等难题时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要求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不仅要满足定性评价要求,而且要向定量化、精细化和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针对不同勘探开发目标和目的的地震勘探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出现是必然的。常规地震勘探课程侧重基本勘探方法和原理的讲解,然而在实际油田生产中大量非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油田地球物理勘探相关专业开设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让学生能够把握地震勘探新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十分必要。为保证课程教学效果,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减轻学生负担并重的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是在常规地震勘探技术基础上,使学生系统了解目前实际生产中正在或将要应用的新技术,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将地震勘探领域主流及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及时地、更好地融入授课内容中,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引导学生理解实际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多种关键地震方法,为今后开展实际油田勘探生产以及相关方法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具体目标和要求包括掌握地震勘探新技术的概念与特点,把握新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地震勘探新技术的研究意义与技术要点。学会文献检索与查新,开展与专业相关的中英文文献阅读、分析与总结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文献检索、总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教学背景分析
1.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分析。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作为地震勘探原理的补充和延伸,与目前油田实际勘探开发紧密相关。课程涉及范畴较宽,内容繁多,包括VSP、井间地震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微地震技术等。课程中除新方法所对应基本物理方法的描述外,还涉及大量的形式复杂的数学公式及数学描述,以及多种地球物理信息和手段的分析、融合,甚至是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结合。此外,地震勘探新方法随计算机发展和学科间交叉融合快速发展。同时,地震勘探是基于基本地球物理勘探理论、方法与认识,并将数学物理方法应用于计算机实践的一门课程。实践性强是勘探地球物理方法课程共同的特点,本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对每一种技术有较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授课时间较短,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研讨和课下文献调研总结,以及实际资料实践,理解课程教授地震勘探新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和发展趋势等,为从事地震勘探科研与生产工作奠定基础。总之,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对学生科研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授课对象的特点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该阶段的本科生既要完成预定课程的学习,同时还面临着就业或者考研的压力,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有效掌握地震勘探新方法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还有部分大学生学习劲头不足,有明显的厌学现象。另外教学内容陈旧、课程理论性强、实用性差、教学过程单调、教学方法单一以及作业太重等因素都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针对目前复杂多样的学生心理,教师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本课程以及类似课程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课程优化实践
1.精心备课,构建实际问题导向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国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长期处于知识代言人的地位,掌握着话语主动权,这就导致了无法构建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无法促使学生自由探索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努力构建合作机制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应精心备课,包括必要的板书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图像融为一体,提供的信息量大,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知识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要准备具有代表性的勘探实例与勘探实际难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喜欢该课程。再次,本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构建实际问题导向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式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用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探索者。将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以及案例式教学法运用进来,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事先查阅文献,进行总结,初步提出解决方法,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其可行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其自信心,开拓思维,激发其研究兴趣。最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用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协助学生开展实践。
2.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总结,培养动手能力。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准备实际油田资料和相关软件与程序模块,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解释,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和问题总结,加深体会,并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相关问题文献的查阅、分析与总结,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文献检索,培养必要的文献整理、总结等基本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的报告能力,提供充足机会并鼓励学生对自己所做的文献调研和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效果进行报告。教师的讲授要在学生自求自得而又遇到困难时,要以画龙点睛式的手法去贯通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其深入理解研究问题,提高地震勘探新方法的教学效果。
3.关心、关爱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给学生减负。国外在概说中国教育的特点,确切的说是缺点时认为:大学教育是知识的教育。正因如此,大学生成了世界大学生群体中学得最辛苦的一部分,他们要完成的课程数量多,所学知识过于专业化,过深、过难,考试呆板且频繁,知识学习的负担过重,使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独立思考的能力差。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的教学安排,充分分析了大四学生面临的毕业、考研及就业压力和处境,考虑到目前大学生的普遍心理情况和课程所针对高年级同学时间紧、压力大的特点,不能增加过多的学习负担,而应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减负具体实施措施包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地震勘探新技术的认识与理解,减少作业量,尤其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和实实在在的勘探实例,鼓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尽力做到在课堂上理解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工作所需的成熟软件和程序模块,并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同时在课程授课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地震勘探原理、资料处理等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减轻考研同学专业复习的压力。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课下与老师深入交流和谈心,做到师生平等,使学生能够以放松的心态进行本课程的高效学习。同时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注意考评体系的多样化。丰富课程评价指标,将出勤率、文献检索与总结、课堂讨论积极性及表现、课堂学习认真情况、课外实践报告以及最终考试成绩等都纳入考评标准中,避免“一考定输赢”的现象,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篇6
【关键词】三维地震;关键技术;高密度采集;岩性反演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始于1993年,从东部到西部、从平原到山区、从陆地到湖上、从国有大型矿井到地方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分辨率大大提高.取得了丰富的地质成果。然而,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高度发展的机械化采煤对地震勘探的精度要求进一步提高。
1.目前中西部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中西部地区多为山区、黄土塬区.不仅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而且地下煤层、构造复杂多样。水平层状均匀介质理论已经不适合中西部地区三维地震勘探.在实践应用中已经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最终造成地震勘探成果验证准确率较低,大部分在30%~60%之间。远不能满足煤矿设计和生产的需要。目前中西部三维地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观测系统设计问题
观测系统设计依据不充分,套用或延用固定的观测系统现象较多,野外变观随意性强,造成观测系统复杂多变,炮检距分布不均匀,将影响速度分析的效果、影响偏移效果。
1.2测量资料的准确性问题
应该说第一手的测量资料和测量桩号问题不大,但地震勘探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衔接不好,后续成孔激发、接收工作跟不上,测量桩号丢失严重,再加上山区施工炮检点位移较多,测量资料的准确性值得思考。
1.3成孔激发问题
复杂地区激发条件复杂多变,地震成孔工具单一,原始资料信噪比低,单炮记录甲级率太低。
1.4纵、横向分辨率问题
纵、横向分辨率都不够,小断层、小陷落柱等构造遗漏现象比较严重。
1.5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山区静校正目前普遍采用绿山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其对长波长静校正不能够取得理想效果,最终可能导致煤层深度解释误差大,或解释出假断层、假陷落柱等假构造现象。
1.6偏移成像问题
中西部地区构造、煤层复杂多变,煤层倾角大,共中心点道集反射点散射问题严重,适用于我国东部的常规叠后偏移成像技术已不再适用于中西部煤炭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因此,要想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准度。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和方法革新。
2.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
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研究课题攻关项目 “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研究。根据煤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现状及特点,借鉴国内外石油系统复杂地区的新方法和技术,在山区和黄土区开展了煤炭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研究工作。
2.1高密度采集技术
煤炭三维地震勘探是从粗线距、粗网格到小线距、高密度的发展过程。高密度采集的定义是用道密度来衡量的.一般情况下高密度采集道密度要求达到常规三维地震勘探的4~10倍。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核心是小面元、高覆盖次数。与常规三维地震技术相比,具有小空间采样间隔、高覆盖次数、宽方位角、均匀的炮检距道集等特点。采取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来提高空间分辨率,设计最优化的观测系统。
2.2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已成为勘探的主战场。西部探区是近地表条件复杂区,资料信噪比较低,使得静校正问题成为影响勘探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层析静校正反演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反演技术,它利用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根据正演初至时间与实际初至时问的误差,修正速度模型,经反复迭代,最终达到要求的误差精度。因此能较好适用山地资料的复杂地表,是解决山地资料静校正的一种有效方法。常规的折射波静校正技术是将折射信息分解为炮点和检波点的延迟时间和折射层的速度。与常规折射波静校正技术相比,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折射模型的静校正计算方法。其差别主要在于对近地表地球物理和地质学的基本模型假设不同,层析反演假设近地表模型更为复杂。
2.3叠前时间偏移技术
当地下构造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剧烈时。或地形高差大,共中心点散射严重时,反射波旅行时已不再是双曲线形式,水平叠加的结果也不完全等价于自激自收的零炮检距剖面,叠后偏移已不能使地下构造正确成像。而叠前时间偏移不受水平层状介质、自激自收的零炮检距剖面等的假设限制,比叠后偏移更适于实际资料的复杂情况。叠前时问偏移适用于速度纵向发生变化.而横向速度变化不大的地区,能够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其有较好的构造成像效果,能满足太多数探 对地震资料的精度要求叠前时偏移处理技术,使用均方根速度场将各个地震数据道偏移到真实的反射点位置.形成共反射点道集并进行叠加,是先偏移后叠加,提高了偏移成像精度。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自身叠代的过程也使最终得到的速度场精度比叠后时间偏移方法高,有利于提高构造解释成图精度地震偏移成像是地震资料处理的核心技术叠前偏移成像处理技术与常规的叠后处理相比具有以下三方面突出特点:一是解决了原共中心点道集大倾角反射点散射问题,是解决复杂断块、陡倾角构造地震精确成像的关键技术;二是提高了RMS速度场和最终构造成图的精度;是偏移道集可直接用于AVO分析干叠前波阻抗反演,可大大提高岩性预测的精度
2.4岩性反演解释技术
波阻抗反演技术是岩性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钻孔测井数据纵向分辨率很高的有利条件,对井旁地震资料进行约束反演,并在次基础上对孔间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断煤系地层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情况。这样就把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已知测井资料与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联系起来.实行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和对地下地质情况的勘探研究程度问。
3.结论及认识
通过试验研究、技术攻关,总结出一套适合中两部复杂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即:以合理得当的观测系统、行之有效的成孔工具、严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为基础,采用高密度采集技术、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岩性反演解释技术来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准确率。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在全国广泛推广使用,极大提高了煤炭地质勘探的精度、准确率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为煤矿建设、安全生产、高产高效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地质保障,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决策效益,对开发利用好我国西部煤炭资源、提高国家能源保障程度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更加巩固和确保了我国煤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宋玉龙,谭绍泉.胜利油田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及应用实例[J].石油物探,2004,(04).
[2]赵谱,武喜尊.高密度采集技术在西部煤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8, (06).
[3]田忠斌.山区地震成孔工具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08,(06).
[4]杨文军,段云卿等.层析反演静校正[J].物探与化探,2005,(01).
篇7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 地质 创新
一、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简介
1.物探技术
在石油地质勘探的发展过程中,物探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物探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的领域中,在地震勘探技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震勘探技术是指对地下地质进行人工地震波(也称为弹性波)勘探,这个技术的产生,为石油产量的增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技术的发展,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地震反射技术、数字地震技术、三维地震技术等多项新技术,这些新型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的历程中都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针对地震勘探方式的各个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水平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测井技术
测井技术已经不能仅局限于过去的水平,因为目前对于油气的勘探已经有了新的形势。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为测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如电子、机械、计算机、通信等技术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目前的石油地质勘探的快速发展形势下,对于测井数据进性采集处理等也取得了巨大成效。现在,测井设备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成像测井仪已经逐渐取代了数控测井仪器,成像测井仪相比较于数控测井仪更具有优势,传输数据的速率更高,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供更多的测量数据。成像测井仪下井后能够结合更多的井下仪器,仪器具有多个检测器,井眼的覆盖范围更大,用于成像测量:该仪器无论是采样率还是分辨率都会更高,探测的深度也更多。测井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城乡测井技术,还在核磁共振、套管等诸多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这些测井技术在现如今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3.钻井技术
在石油工业的勘探和开发过程中,钻井所花费的成本是最多的,大约占总成本的50%~80%。所以,为了尽可能的节约石油工业的成本,国内外的诸多技术人员都在对新型的钻井技术做出研究和探索。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在不断的研究新型的钻井技术,加拿大研究人员研究出了欠平衡钻井技术。该技术可以减少地层损害,提高机械钻速,并坚持克服漏层,对开发估计油井有着很大的作用。欠平衡钻井技术相对于常规的钻井技术还是比较复杂的,除了要在设备上增加更多,还要注意钻井过程的安全和防腐工作,总的来说还是相对困难的。美国在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大位移钻井技术,但是在90年代,该技术才得到快速的发展。近海油气田和陆上油气田的开发主要使用大位移钻井技术。
二、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创新与发展探讨
1.利用计算机模拟,提高勘探质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计算机技术也应用到了多个领域中来,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中,三维地震建模方法和技术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新型的科学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全球卫星定位、地理信息定位灯都对石油地质的勘探起着重要的作用。石油系统将碳氢化合物的形成、迁移和积累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应用,从而改变了以往孤立地研究每一个单一的局面,形成条件预测油气分布区,并体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装置。新型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卫星定位、地理信息定位能够确定位置,进而做出地形模拟,这样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就会更加容易进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膨胀套管技术,降低勘探成本
常规钻井入井套管尺寸是固定的,从井口到油层的大小是递减的。当地下的大小随着深度变化而受到限制时,是无法到达油层的。壳牌研究中心最近开发了新的技术,就是膨胀式套管。膨胀式套管的直径最大可扩大到原来的2倍。有了这样的设备,人们在遇到复杂的井下情况时,就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了。除了解决这一问题,膨胀套管技术还可以让井眼向下的延伸更加统一,使钻井的上下直径相差不多,这样一来,钻井深度就可以增加,套管的成本就会降低,这样,整个钻井的成本也会减少。我国的胜利油田和大庆油田都已经应用此技术。
3.研究新方法和新技术,加强石油地质勘探的实效性
针对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进行加强研究探索,尤其是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和表征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技术等要加强研究。与此同时,通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实现物探技术的实际应用。对于石油地质勘探的方法和技术,我们还有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将会应用到石油地质勘探领域当中来,只有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该领域才能不断的进步和提升,这样,我国的石油地质勘探领域才能快速的发展其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振武,麓世泰,唐东磊.中国石油高密度地震技术的实践与未来[J].石油地质勘探与开发,2011.
篇8
在已经过去了的2011年,云计算带着磅礴迫人的气势在IT行业引发了一股热潮。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蓄势待发的云计算在2012年更是会逐渐走向成熟。这对于与国际接轨、竞争激烈的能源行业企业来说,云计算可能是引发石油勘探高性能计算(HPC)需求破局的导火线之一。
关键词:云计算;石油;勘探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22-01
一、石油勘探技术现状
目前在石油勘探中最常用是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是使用现代物理方法进行地质勘探的方法,包括电法、磁法、重力法、放射性法、地震波法等。其中尤以地震波法最为重要。地震波法的基本办法是用炸药在地面激起人工地震波,通过地震波传入地下,碰到不同形态的岩层时形成不同的反射波,这些反射波经过收集、转变成电子信号后存储为数据,然后通过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解释和反演,就能清晰模拟出勘测区域的地下地质构造,并找到那些存有石油岩层的精确位置。
据了解,为了了解和模拟出地下数千米的地质构造,通过地震波反射方式来收集海量数据一般二维数据可达1-2TB,三维数据更是高达几百TB甚至PB级,然后进行大量的密集计算和模拟,计算结果出来后还要转换成直观的可视画面,方便专家对数据进行解释,为油气钻井定位提供参考。因此,这些海量数据的处理只有借助高性能计算才能实现最佳的勘探效益,这也是在石油勘探领域高性能计算需求的主因。
由于石油勘探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石油勘探对高性能计算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过去十年中,高性能(HPC)集群计算系统成为石油勘探计算处理的主流甚至是唯一系统架构类型。HPC是高性能计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的缩写,但是目前高性能HPC集群计算机系统在计算性能、系统建设与运行成本等方面已经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让石油勘探企业感到颇为头痛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大困境:一是计算能力需求和CPU处理器性能落差越来越大,目前通过不断提高CPU处理器的工作频率来提高计算性能的技术路线已经逐步走向其极限;二是石油勘探高速增长的数据和存储扩容越来越不匹配;三是能耗制约越来越严重,高性能计算机的体积大、耗电多等弱点以及对庞大的计算机房空间需求、空调需求和用电量等已经成为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的一大挑战。
简单的说,就是目前石油勘探行业对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的大需求,使到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方法不但不能适应石油勘探发展与应用的需要,更是成为了石油勘探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面临上述严峻挑战,如何破局高性能HPC计算需求成为石油勘探行业关注的焦点。
二、云计算在是由勘探领域的应用
要想满足和破局石油勘探行业对高性能计算需求的三大困境,唯一的解决之道是要实现灵活的可伸缩性。也就是说,构建破局石油勘探高性能需求系统的关键点:需要可伸缩性、可拓展的计算能力;能够负载相当大的存储容量,并能实现可伸缩性的存储容量;还要能够对计算能力和资源进行更好的管理。因此,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云计算或许将是最有希望破局石油勘探高性能计算需求的方法之一。
事实上,对高性能计算(HPC)而言,云计算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例如已经发展近30年的超级计算中心就是一种早期的云计算模式:把昂贵的计算资源集中部署和集群应用。但这种HPC计算服务和当前所谈论的云计算又有着一些明显的区别。目前的云计算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服务。
简单的说,云计算对于高性能计算(HPC)不但是一次模式转变,也是革命性解决目前困境的方法。例如微软很早以前就提供了Window HPC Server操作系统,用于支持高度并行的集群计算系统。现在则积极的扩展其Windows Azure platform云平台的并发计算能力和集群计算能力,其最终目标是让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会师。目前,微软高性能计算平台会师云计算的版本是Window HPC Server 2008 R2。这种高性能计算通过借助云计算模式来整合、管理和调度硬件和网络资源,可提供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有效地压缩了石油勘探从建立模型和分析数据到提出解决方案所需的时间。更有业内专家称这是破解石油勘探高性能需求困局的创新催化剂。
总的来说,综合业界各种现行的解决方案,云计算技术是破局石油勘探行业高性能计算能力需求的一种很好的方向。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逐步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计算网格、计算云、存储云提供的高性能计算服务,石油勘探行业高性能计算困局将会揭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刘鹏.云计算—将计算变成水和电[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5(10):49-54
[2]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20(5):1337-1348
[3]R.Goldberg.Survey of Virtual Machine Research.IEEEComputer,1974,7(6):34-35
篇9
【关键词】南海北部深水区 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 储层描述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各国已经把勘探的目光投向深水。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经过多年勘探研究,在W3目标区获得重大天然气发现,成为中国近海最具勘探潜力的区块。
W3-1井的钻探证实,白云深水区珠江组发育重力流成因的深水扇储层。深水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分布不均一,仅通过1~2口井的物性参数来代表整个深水扇体极不可信。然而深水勘探成本高、风险大,不可能大量钻井,因此,如何运用现有资料准确描述深水储层物性的分布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通过反演将地震振幅转化为波阻抗数据,对储层物性及含流体性的空间变化进行定量描述,成为油气藏表征的关键技术。针对白云深水区钻井稀少,但有高品质的三维地震数据的现状,引入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实现对含气储层的识别,为深水区目标储量计算、评价井位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图2?过井波阻抗剖面
4 应用实例:W3储层刻画和定量计算
储层的面积、厚度、孔隙度是储量计算中的重要参数。在波阻抗反演基础上,可依据阻抗与孔隙度的相关性,将反演得到的波阻抗属性转换为孔隙度,定量评估储层物性空间变化特征。
4.1 W3反演结果分析
反演结果与钻井岩性资料显示出良好对应关系(图2)。反演结果刻画出了sand1陆坡深水扇低阻抗砂体形态。
4.2 计算含气储层孔隙度平面分布
以Sand1为例,根据前文得到的气层阻抗门槛,用可视化技术在波阻抗体上追踪雕刻气藏,可以直接计算含气面积、厚度(图3)以及含气层平面上各点的平均阻抗值。
根据孔隙度与阻抗的线形关系式将平均阻抗转换为平面上孔隙度的分布(图4)。
图4?气层厚度图
应用砂岩厚度图和孔隙度图计算储层的储集空间,准确程度得到提升。4.3 反演结果的检验
W3气田优质含气储层的反演预测结果对气藏的评价有重要意义,指导了评价井W3-2、W3-3的钻探,经检验预测结果非常准确。
W3-2井钻遇sand1气层41米与反演结果预测一致(图3)。根据换算出的孔隙度分布图(图4),预测该井位的孔隙度值20%,与实钻测井解释一致。
W3-3井位处构造高点,反演结果sand1层没有含气储层(图3),综合分析认为是由于储层变薄超出分辨能力。该井实际钻遇sand1层1.5米厚的薄气层,与预测一致。
5 总结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对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在深水储层识别中的应用有以下认识:
高品质三维地震、测井资料是反演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结合了测井纵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其结果较好的反映出W3储层的空间分布,提供了可靠的储层孔隙度、厚度参数。
综上所述,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在白云深水区的应用,弥补了单纯利用测井或地震相预测储层的局限,实现了对优质含气储层的识别。利用这一技术能够在精细目标评价中发挥优势,提高钻探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庞雄,等.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及油气[M].科学出版社, 2007
[2] 闫奎邦,李冬梅,吴小泉. Jason反演技术在岩性圈闭识别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4,(01)
[3] 侯伯刚,杨池银,武站国,吴伯福. 地震属性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影响因素[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39(5):553~558,574
篇10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经济发展的刺激之下快速提高,石油资源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为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石油资源的开发压力也随之上涨。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与石油资源的充足提供,加强石油的开采质量与效率,进行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石油行业发展的必然。因此,本文选择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价值的。
1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现状分析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主要包括三种,即物探技术、测井技术和钻井技术。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投人用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研究和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不仅推动了多个盆地地区石油勘探工作顺利发展,还在石油储量方面有一定发现。下面,我们就来对我国现阶段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进行分析与介绍。
1.1 物探技术
在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当中,物探技术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当中,最好用到的是地震勘探技术。继地震勘探技术之后,反射地震技术与三维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不断被利用到实际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当中来,使那一个阶段的石油勘探工作与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在技术人员的努力研究和多次实验下,无沦是在采集数据和数据处理方面,还是在制造设备方面,地震勘探技术都有所进步,而且在综合研究和运用多学科以及在成像技术的辅助下,其作用更加突出,应用更为广泛。如三维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空间上将远古时代的海底全貌、陆地情况及其形成的全部过程以具体数据显示出来,也可以充分利用井孔的岩石和生物两种地层的约束,详细分析盆地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工业油气开采中的关键问题,像该地的构造特点、形成沉积的整个过程、相关流体的流动J隋况等;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GPS,3G,GIS等先进技术得以发展和综合应用,将石油地质勘探还原,使之趋于真实状态,提高了其仿真度;此外还有井眼技术、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等,这些都有助于石油勘探效率的提高。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在石油勘探行业的应用,高分辨率地震技术与四维地震监测技术等更为先进的石油勘探技术被利用,大幅度提高了新地区石油勘探的效率,也为一些老旧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1.2 测井技术
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石油勘探技术对测井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机械行业、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不断完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得到了发展的条件与空间。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之下,测井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技术得到了长足性进步。目前,成像的测井仪器正在逐步代替数控式的测井仪器,使得数据的传输效率得到时间,单位时间内的数据传输量得以提高。也就是说,在每一次下井中可以组合数量更多的仪器,安装更多的探测器,加大井眼的覆盖规模,使成像测量的质量得到提高。另外,下井的仪器还具有更高的采样率与分辨率。除此之外,像套管井测井技术与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也有明显进步。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发展使得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精度与速度明显提高,其应用的规模与效果都在增强。
其实近期较为关键和先进的测井技术还包括随钻测井、核磁共振、套管井等技术,而且经过不断研究和改进,其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日益突出如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加快测量速度,提高测量精度;应用测量平台不仅可以减少测井过程中的故障的发生,还利于测井时间的缩短,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占用井场的时间较短;随钻井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测井仪器的可靠性,而且促使其朝着尺寸小、组合多、成本低的方向发展;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和井中磁测技术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识别钻周围的盲矿体;此外由计算机、测井车、测井仪器、深度系统等构成的测井系统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改善提高测井质量和成功率,这些测井前沿技术都利于石油地质勘探效率和石油综合效益的提高,对提高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3 钻井技术
在石油地质勘探活动的成本当中,钻井的费用占到了一半以上,因此,加强钻进技术的创新有利用石油地质勘探工作成本的降低。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欠平衡钻井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广泛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地质勘探工作对地表与地层的损害,加大机械钻动的速度,杜绝漏失与卡钻现象的出现,是进行石油地质勘探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欠平衡钻井技术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在安全管理与防腐工作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大位移井也是一个重要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主要应用于开发海上油田与近海油田。
2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展望
就目前发展来看,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降低故障率和开发成本,提升勘探精度和开采连续性,提升各仪器设备的集成度、自动化程度以及智能化程度等方面其实现的核心是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1)加大计算机仿真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计算机及其数据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允许在石油地质勘探中使用模拟的方法对相关区域和相关内容进行仿真分析,根据模型和输人数据对当前勘探区域的油气分布相关特性进行预测这不仅能够提升石油地质勘探的精确度,还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勘探效率和勘探质量。
(2)注重相关设备和仪器的性能提升现代石油地质勘探和钻井开采环境越来越差,对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进一步提升相关仪器的精确度、可靠性以及抗高温抗腐蚀等性能此外,高性能的钻井设备还可以提升特殊环境下的开采可能性、实现深层或超深层钻井。
(3)膨胀管和连续管技术的应用对于无法正常钻进的环境如水层、破碎带等,可以使用膨胀管管技术,该技术允许钻井管道可以深人到原来无法到达的目的层而连续管可以被应用在小井眼钻井和其他恶劣环境中,该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录井质量,降低钻井对环境的破坏,还能够在管内配置相关仪器对钻井和测井进行数据采集和状态监控。
对石油地质勘探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新技术提升勘探效果,降低钻井成本,实现实时自动化测井钻井监控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扩大,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改进石油地质勘探和钻井效果是石油地质勘探的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沈忠厚,黄洪春等 世界钻井技术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