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碳中和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碳中和的方法

篇1

关键词:物探方法;地质勘查;应用

中图分类号: O434 文献标识码: A

1、 物探方法的特点分析

1.1 探测深度不大

地质勘探中用到的物探技术大多只能勘查地表浅层,且勘查深度较小,一般只停留在几十米位置,最大勘查深度不会超过百米。这是地质勘探中物探技术具有的第一大特点。

1.2 探测精度越来越高

从我国目前的情形来看,物探技术水平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国内市场上现有的多种物探设备精度越来越高,连带着物探技术也越来越精湛,越来越能满足现代工程地质勘探的探测要求。物探技术的精度不仅体现在技术先进性上,还体现在探测标准上,工程地质勘探要求,使用物探技术进行地质勘探时,实际勘探深度与平面位置之间的误差必须控制在厘米,防止误差过大。

1.3 勘探作业的半径较小

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探中承担着多项工作,既要负责对工程地质进行勘查,又要负责地质条件测试与分析,还包括多种其他同类工作。工程地质勘探要求所有物探工作在十几天内全部完成,同时确保工作完成后地质勘探精度和勘查有效性,以免引发不必要的质量问题。在一些抢险项目中,地质勘探工作精确完成的时间更短,仅仅只有几个小时,这一明显特点是物探地质勘探主要优势,也是其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2、 综合物探技术的概述

2.1 瞬变电磁法

以接地导线或者不接地回线为场源,通过激励探测目的物感生到二次电流,并在脉冲间隙对二次场随时间变化的响应进行测量。比如,借助瞬变电磁法对矿区积水采空区进行探测就能够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相关分析还揭示,如果煤层采空区不塌陷、不含水时,会引起高电阻率值的电性反映。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保存完好的地层电阻率就会出现走低的情况。 倘若煤层采空区没有塌陷,并且充填了泥砂或者其它较软杂质,即其中有一定规模的填充物,将引起相对低电阻率值的电性反映。 在这种情况下,保存完好的地层电阻率将会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反,倘若煤层采空区塌陷出现含水情况时,将会引起低电阻率值的电性反映。

2.2 地震 CT 法

该方法又称为地震层析成像方法。 其原理是借助地震波走势或者地震波场观测数据,完成对介质的反演,以此获取探测区域内部介质的波速和慢度以及密度或者衰减速系数等参数。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充分识别探测区域的内部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物探多解性和单一物探方法的局限性要求,只有将不同物探方法联合起来进行勘探,才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并且这将逐渐发展成为今后煤矿采空区勘测的主要手段。

2.3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法

它是以有限长接地导线为场源,在距偶极中心的一定距离内同时对电、磁场等参数进行观测。 这种电磁测深方法依照电磁波的趋肤效应理论进行。 如果地表电阻率处于固定状态,电磁波的传播深度和频率就会呈现出反比的情况,即高频时探测深度浅,相反探测深度深。 因此,能够借助改变发射频率对探测深度加以调整,以此达到频率测深的特定目的。 从这个角度讲,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和普通电法勘探相比,拥有一些明显优势。 即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更加轻便和快捷,不但探测面积大,勘探深度大,而且在工作效率方面也表现出较高的性能,具有不受地形影响,可以穿透高阻覆盖层等特征,在寻找含水地层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2.4 浅层地震法

在正常情况下,煤层和顶底板岩层之间会形成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如果煤层厚度超过 K/4 时,它的顶板反射波同相轴就会表现出负相位,相反底板反射波同相轴会表现出正相位,而其波组特征会相应地表现出同相轴连续和稳定的特征,并且能量相对强。 而倘若煤层被采空之后,就会出现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采空后未出现塌陷情况,一种是采空后出现了塌陷,此时的反射波会在频率、振幅和相位、时间等参数上表现出异常情况。 由 震源激发而产生的地震波,可以沿着地下介质进行传播,由此会产生反射和折射以及绕射等物理情况。 因此,可借助仪器接收含有反映地层结构与岩性等地质信息的地震波,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复杂的处理运算,同时,可以综合其它的地质与物化探资料完成合理、科学的推断与解释。 然后,以此为基础,最大限度地解决工程与水文勘探中所涉及的地质问题,为地面的房屋、道路、桥梁、铁路设计等提供帮助。

3、 地质勘探中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分析

现代工程地质勘探作业中,常用的物探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电法、电剖面法以及地震勘探法。这三种方法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都能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实现工程地质精确勘查。下面介绍以上三种物探方法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3.1 电法测探的应用

电法,也作电法测探,通过相应设备从观测点深入到地下,并通过电阻率观察变化情况的一种探测方法。正因为这一方法能够对岩层的分布情况以及变化情况深入研究,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高密度的电阻率法得到了广泛发展,这一方法一般是将地质结构进行有效的划分后对其进行探测。

3.2 电剖面法

电剖面法与电法的原理相类似,实际应用时都需要借助此采电设备,依靠采电设备来探测被测对象的地下岩层情况。该方法同样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厂常用探测技术之一。电剖面法可以与上述电测探法相互结合,可以对岩层的变化规律以及断裂带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探测。我们还将该方法分为四极法与联合剖面法。一般情况下,电剖面法是对沉积岩进行探测,要想保证点发工作的质量,首先我们要对岩层电性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了解电性差异的变化情况,可以采用电阻率法进行分析,了解要岩层的含水情况以及各种状态。如果岩石中的含水情况呈现分散的状态,这就说明电阻率对其影响过小,如果含水情况呈现较为集中的状态,那么就会极大的降低岩层中的电阻率。

3.3 地震勘探的应用

地震勘探主要有反射波法及折射波法。主要原理是根据对反射波或折射波时间场沿测线方向的时空分布规律的观测,确定地下反射面深度及构造性质。地震勘探相比其它物探方法,具有精度高的优点,但是,成本相对会比较高。我们所看到的物探剖面是一种经过校正后并赋以地质内涵反射波时间剖面。浅层折射法在覆盖层探测中具有技术优势,在隐伏构造、空洞以及考古探查中也有成功应用,但是该方法受施工场地影响明显。

4、 物探方法在地质勘探中的发展前景

国内现有的地质勘探物探技术种类很多,且大部分技术都发展成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先进性,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下的必然趋势,未来地质勘探中应用到的物探技术水平势必会更高,精度与可行性也会更好。笔者认为,未来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发展,各种先进性探测理念、探测技术会被不断引进,如多波理论、电磁波谱、地震映像法、高密度电阻法等,都会被依次引入和应用,为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保障;二是物探仪器设备会不断更新,设备性能会不断完善,如防潮、防尘、防震等。科技的进步会推动物探技术、物探设备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工程地质勘探物探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探方法是地质勘探工作中必须用到的勘查手段与技术,在地质勘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考虑到国内现有的物探方法种类很多,本文例举了其中三种,并重点分析了这三种常用物探技术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展望了物探方法的未来应用与发展前景,得出了一系列相关结论,希望能为同行工作者提供帮助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晓斌,蔡向民,赵勇,王志辉.物探方法在城市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城市地质,2008(4).

篇2

关键词:地质 勘探 物探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现阶段的开发利用,大部分属于浅层资源开发,但是随着浅层资源的枯竭,找矿重心将逐步向深部第二找矿空间转移,深井矿产资源也随之备受关注。同时,由于资源埋藏深度更深,因此,找矿难度也在逐渐增加,找矿对探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取得从浅部过渡到中深部的找矿突破,传统的物探和化探勘探技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地球物理勘探便于控制,分辨力较高,也比较方便,在资源勘探中应用很广泛。因此,熟练掌握地质矿产知识,深入了解物探技术与方法,同时探索与发展新的物探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1 物探原理与分类

1. 1 物探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又称物探,其原理就是应用物理学勘查和探索地球本体以及近地空间地下矿产资源、地质结构组成及形成与演化的一种方法与理论。它在资源勘探、工程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研究和灾害预测方面应用相当广泛。物探是借助不同的物探仪器测出地下各种地质体对地球物理场所产生的异常而得到的物理数据,通过分析和研究物理场的变化规律,结合有关的地质资料推断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地质体的分布规律等。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利用不同的物探方法圈定含煤地层分布范围,确定被掩盖区煤层的位置,控制地质构造及解决其它地质问题。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利用地质仪器对研究区域进行测量、接收测量区域的全部物理信息,通过适当有效的处理方法从这些信息中提取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并根据地下矿体构造和围岩的物性差异,再结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推测探测对象在地下的具置、分布范围和储量大小,以及反映相应物性特征的物理量等,作出相应的解释推断的图件。物探是地质调查和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1. 2 物探的分类

物探按探测空间不同可以分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和地下物探。其中地面物探应用最为广泛。根据探测物物性参数的不同,物探又可划分为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和放射性勘探。这些方法在固体矿产与油气资源勘查方面应用很广。

2物探方法的应用

2. 1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根据地所处的空间位置的不同,可分为: 地面重力勘探、地下重力勘探、海洋重力勘探、航空重力勘探和卫星重力勘探。重力勘探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根据承担的地质任务进行现场踏勘和编写技术设计; 2) 进行野外测量,采集有关的各种数据; 3) 对实测数据进行必须的处理和解释、编写成果图件及其报告。重力勘探常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和勘探。其应用条件有: 1) 被探测的地质体与围岩的密度有一定的差异; 2) 被探测的地质体有足够大的体积和有利的埋藏条件; 3) 干扰水平低。

2. 2 磁法勘探

磁法勘探是利用地壳内岩石之间的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场变化来寻找有用矿产资源和查明隐藏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通常借助各种仪器发现和研究岩石间的磁异常,常用的仪器有磁秤、磁通门磁力仪、质子旋进磁力仪、高精度测量用的光泵磁力仪以及超异磁力仪。磁法勘探应用于地质调查的各阶段。在地质填图时,磁法勘探可划分沉积岩、喷出岩、基性岩、超基性岩及变质岩的分布范围; 可研究沉积岩下面的基底构造; 查明各种控制成矿的构造。普查找矿时,磁法勘探可直接寻找磁铁矿床,与其他物探法配合间接寻找金属、油气等资源。在勘探磁铁矿时,可推断矿体的形状,指导布置钻孔和寻找钻孔旁侧及深部的盲矿。此外,还可用于研究深部地质构造和解决一些地质问题以及应用研究于考古方面。

2. 3 电法勘探

根据地壳性质及其时间特性和分布规律,我们可以推断矿体和地质构造的开关、大小、位置、产状和埋藏深度等物性参数,从而达到勘探的目的。电法勘探就是利用矿体与岩石的电磁学和电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或天然电场、电磁场或电化学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特性,来发现和寻找矿产资源和查明地质结构。其特点有: 得用物性参数多,场源装置形式多,观测内容或测量要素多及应用范围广等。岩石与矿石的物性参数主要有电阻率( ρ) 、导磁率( μ) 、极化特性包括人工体极化率η 和面极化系数λ 以及自然极化的电跃变Δε 和介电参数( ε) 。常见的电法勘探有岩土体电阻率测试法、三维直流电法和高密度电法。

2. 4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的原理: 首先要人工激发地震波,利用其向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弹性的物质会产生反射与折射波,用检波器接收这种波。通过分析与计算这些波的特点、传播时间、振动形状,推测判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形态以及埋藏深度。在油气勘探方面应用极广,是直接找油的主要物探法,还可用于煤炭勘探、盐岩矿__床勘探、金属矿床勘探以及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

2. 5 放射性勘探

放射性勘探是随着原子能的发现及利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以研究岩石的放射性差异为基础,由于岩石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不同,含量也不同,因此这些放射性物质原子核衰变时放出的射线也不同,通过专业仪器观测与分析研究这些射线,达到寻找矿产资源的目的。同时还能解决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在内的地质问题。由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不受自身化学状态、温度、压力和电磁场的影响,因此其探测成果比较直观,容易解释,成本低、效率高、方法简便、不受环境干扰等突出优点。放射性探测可分为两大类: 天然放射性方法和人工放射性方法,前者有γ 测量法和α测量法,后者有χ 射线荧光法、中子法、光核反应法。

2. 6 综合物探

综合物探的发展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同广泛应用密切相关。采用先进的精密电子仪器对地质结构进行探测,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勘探效果,信息更准确,采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物探方法组合,大大提高勘探效率和勘探信息的可靠性。其在地质灾害的探测、水文地质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以及考古行业方面应用广泛,发展很快。

2.7 三维地震勘探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从二维地震勘探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把沿测线观测的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扩展到三维空间,由水平方向的X、Y 和深度方向的Z 构成三维空间,通过面积测量技术把观测系统布置在一定面积内,利用炮点和检波点的灵活组合获得与地下地质体相应的三维数据体,具有数据采集量大,对地质体的控制精度高,平面摆动位置基本可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由于三维地震勘探获得的信息量丰富,能大大提高地下共炮点的数量和更真实地给出地下地质形态。所以它在探测小断层、褶曲、岩浆岩侵入、陷落柱、采空区、煤层赋存形态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地质效果,为煤矿的合理开发,巷道、综采面的合理布置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可以了解盖层厚度、煤层分布及埋藏情况、地质构造情况等。在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利用电法勘探方法,尤其是采用瞬变电磁勘探方法可以了解煤层顶板、底板含水层的富水情况和断层的含水、导水情况等。物探成果可为煤矿建设和开发、地下水防治工作、优化矿井设计、合理布置采区和工作面、减少井巷工程浪费、提高资源回收,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地质保证。

2.8瞬变电磁勘探

瞬变电磁法是以接地线源或不接地回线通以脉冲电流作为场源,激励探测目的物感生二次电流,在脉冲的间隙测量二次场随时间变化的响应。不同的岩层具有不同的电阻率,电法勘探就是通过测定地下不同地点不同深度的电阻率的差异来达到寻找目标地质体的目的。瞬变电磁法不受高阻屏蔽层的影响。瞬变电磁场的扩散距离随时间的推进而增加,扩散速度受介质电阻率影响,低阻扩散速度慢,高阻扩散速度快。它对低阻响应敏感且不受地形影响等特点。近年来用于探测煤层顶、底板富水区,探测老窑采空积水区等,成为一种有效的勘探方法。

3 结语

现代勘探技术需要集多门学科于一体,它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高精密的探测仪器和高分辨率的图像处理技术,同时加强理论研究与建设,特别是反演理论。逐步提高勘探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提高探测效率,降低探测成本。努力发展与完善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井间地震技术、四维地震技术和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篇3

一、把握“层次”,克服盲目性

综观“标准”在初中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计有:转化的思想、分类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类比的思想;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比法、反证法;要求“理解”或“会运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像法。这里,“了解”、“理解”、“会运用”是教学要求的具体尺子,随便提高或降低都会给这一基础知识的教学带来困难。特别是若把“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运用”的层次,则学生从一开始便会觉得数学思想和方法高深莫测,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讲“方法”联系“思想”,以“思想”指导“方法”,两者相得益彰

数学思想和方法本来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中学数学中用到的各种方法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但数学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而方法则较为具体,它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因此,通过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例如,初中数学中涉及最多的是转化的思想,大致有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与特殊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由此及彼的转化等等。为了实现转化,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消元降次法、换元法、图像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通过以上重要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充分领略到数学思想的风采,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更促进了数学方法的使用和巩固。

解无理方程的实质是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转化的方法就是把方程的两边同时乘方或换元,此方程结构复杂,两边平方不会轻易达到目的,因此,只有通过换元,而本题换元必须要有一个巧妙的构思,这个构思过程使学生对换元法理解的更加深刻了。

在数学思想和方法指导中,须注意:①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和理解,还是巩固和应用,尤其是知识的复习和整理,都要从知识间的联系出发。②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由于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因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结构建立的基础。常见的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公理化思想、模型化思想等等。③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数学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桥梁。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化归法、构造法、参数法、变换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三、既要重点讲解,又要逐步渗透

教材中的许多公式、概念、定理等本身就隐含着丰富的数学方法的内容。如分类的思想方法,“标准”虽在“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部分内容才提出来,但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在教材的许多内容中都已经涉及到。

例如,有理数概念的教学:有理数是一个以外延定义的概念,课本中这样叙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它揭示了有理数的所有外延,即不扩充也不遗漏,这本身就体现了分类的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可依据具体情况对有理数做出不同的分类。

几何中有更多的分类内容,如:角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分类、圆周角的定理的证明、弦切角定理的证明、正弦定理的证明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教材都为学习分类的思想方法提供了极好的素材,教学中应重视使用。

四、寓数学思想方法于教材教法之中,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数学思想方法不同于其它基础知识,不能用符号、图形、式子等表示,不可能在一节或几节课内完成。为了使学生在初中得到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陶冶,只有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教法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进行传授,使学生慢慢地消化、吸收,天长日久才能达到潜移默化。

1、经常归纳,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归纳的思想就是由个性到共性,由特殊现象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从而从本质上把握事物。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关于浓度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做如下的练习:现有含盐10%的盐水300千克,要配成含盐8%的盐水,需要加水多少?要配成含盐15%的盐水,需要加盐多少?要配成含盐18%的盐水,需要加入含盐25%的盐水多少千克?

做完以上练习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把水的浓度看作0%,盐的浓度看作100%,三种类型的列式可否归纳为一种?

2、类比联想,训练相似思维

相似思维就是从一个事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去研究和发现另一有相似性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似思维需要联想,而类比的方法是联想的一种重要有效的途径。

如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在讲完了行程问题之后,再讲工作量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比较时间与工作日、速度与工作效率、距离与工作总量的意义,写出各自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列方程中,等量关系是否有类似之处?

经分析得出:可以把工作量问题按照行程问题一样处理,另有工程问题、水流问题都与行程问题基本一致。

3、寻求转化,训练创造思维

前面提到,转化的思想是初中教材中涉及最多的数学思想,转化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

例如、证明方程 ( x — m )( x + n ) = 1有二个实根,且一根大于m ,一根小于m 。

此题若用常规方法是十分困难的,但若能联系二次函数的图像,应用数形的转化,会使问题很快地得到解决。

篇4

关键词:合作探究;有效性;各种方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我国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开始改变单一的传统的一言堂灌输与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课堂由静态变为动态,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学习,单一的教学行为转变为学生参与的综合教学活动,但有时候可能流于形式,看似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其实并没有带来质的飞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研讨。

一、激励――激发动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实施激励策略,引导学生提出联想性、创新性的问题,问题要有启发性,让学生有兴趣,有话可说,这些问题是学生进行深度合作探讨、开拓思维的重要策略之一,有利于为合作探讨成功打下良好的开端。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才能激发探究的意愿。

奖励赞扬。只要给点阳光,学生就会还给你一个精彩的世界,毫不吝啬赞扬,学生的主动性就会激发,内心油然而生发出实现那些可能性的冲动和激情,就开始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旅程。

利用现代媒体,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思路。高中美术课最需要兴趣和鼓励,能够把握好这些激发策略,我们的课将是成功的课,学生的潜能、创造力也将被无限激发

出来。

二、确立教师角色

教师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师生的互动交流,新课改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爱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讨论之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持者,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更多的学生展现风采。名家、名师的做法给我不少启发;房尚坤老师的教学,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特级教师李启云老师的教学,引而不发,发而有节,尽量把话语权留给学生。但自课改实施以来,情况不容乐观,听过这样一堂高中美术课,应该是合作探究还不错的一节课,可惜在结束后,老师总结性说了自己的观点,还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的看法和结论,教师的角色定位还是错了。

三、合理发挥教学目标作用

1.教学目标要有灵活性

由于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班级情况不同,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不可能一样,因此,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围绕课程总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兴趣和学生发展需求,即使是同一年级段,面对不同学生,教师也应作相应的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应因人而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使学生真正做到有效的合作探究。

2.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高中生有自己的思想,对某种社会现象有独到的见解,教师的提问尽量不要偏颇,留有余地,让他们有自由发表意见的空间。如《漂亮是美术鉴赏的唯一标准吗》这一课的研讨题:“你是如何看待美的?如何欣赏罗丹的欧米艾尔?”通过这种研讨之后,学生可向深处拓展,上升到逻辑辩证的高度,更会理性思考社会上的各种美丑,同时也向美术老师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3.教学目标准确、简洁、全面

在实施教学目标时要考虑细致周到,把握与评定好教学目标,说明教学后能学会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所以合作探讨不光要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要达到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又要照顾学生的可接受性,但好多老师往往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记得听过这样一节美术欣赏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投影一组世界名画,让学生讨论“猜猜这些名画值多少钱?”意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作品的真正价值。课堂上学生确实表现得非常活跃,人人有话可说,可惜光顾着学生有话可说,却离教学目标甚远。

4.教学目标前后要兼顾,呈现梯度变化

目标的设定应适度拔高,太高或太低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

性。在现有的认知能力上有小超越,不仅能让学生展现自己已知的知识领域,更要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来个梯度挑战。设定目标偏低,学生反而缺乏兴趣,效果不好。例如,欣赏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时,当介绍完创作背景后,提出问题,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的双手铲掉?小组讨论,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后让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发言,紧接着又提出梯度问题,罗丹塑造巴尔扎克形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和理解了罗丹的创作意图,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良好,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轻松掌握了本课教学目标。

四、把握好全局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全局的把握

者,让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进行。

1.把握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不要丧失合作学习的本质

不能只关注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要让全体学生投入合作研讨中来。在美术课堂中,喜欢美术的学生尽情发挥,机会很多,但有些学生却被忽视或遗忘,这些学生完全达不到课堂教学目标,这样就丧失了合作的本质。长此以往,会让多数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学生间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对把握合作探讨中的学生的参与度就需要更加关注。

2.把握合作探讨中的教学目标方向

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策划,预设、明确好教学目标,课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合作学习不在于热闹,更不在于花俏,也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我们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使学生更关注美术的本身。假如在课堂中只考虑完成某个环节,为合作而合作,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误就不可避免了。如《现实与理想的凝结》这一课中会出现大量的作品,在高中阶段这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教学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临时性的“节外生

枝”,如果老师的教学方向跟着学生走,可能把握不住教学目标,很有可能会演变为一场闹剧。所以并不是所有问题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研讨,学生能主动提问固然不错,但教师在关键时要整合、筛选,提取有价值的问题来探讨。

3.把握好合作探讨的时间

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保证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权、探究交流、发言补充、辩论表现的时间,才能使学生更出色地完成任务,教师尽量参与到小组合作中,边听边指导掌握好时间,使合作学习真正收到实效。

五、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合作探讨中的有效评价,不但不会影响学生,还可以提高学生探讨的质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以推进。

1.教师评价要全面

评价的激励带给学生的动力是无穷的,它使每位学生积极地学习美术、发现美术、探索美术。合作探讨以小组形式进行,假如教师评价鼓励的只是组织者,或者其中的一个小组,那么会极大地挫伤一起合作探讨的其他同学,很有可能结果也是片面的。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参与活动,从不同角度发现各组的优点。不光关注成果,更要关注合作的过程,对学生的能力加以肯定鼓励,允许学生参与评价方案的制订,允许他们有权选择评价方式和对评价结果发表意见。全面开发丰富的评价方式,才能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5

人体这件乐器是感知乐器,每人一件,件件不同。而科学地运用声音,使之优美动听是主要的。为什么有人声音优美动听,而有些人唱的歌使人难以入耳。人人开口能唱,个中门道不同。门道者,方法也。凡属正常人的发声器官,都是靠肺呼吸,靠喉咙中的两片声带发声和靠咽喉、鼻腔等产生泛音共鸣。而后才能形成歌唱。因此,唱歌的门道,正确的发声方法及面罩共鸣是歌唱者的基础。首先浅谈一下歌唱发声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的发声方法

(一)关于使劲的问题

唱歌所使的劲,完全是靠人的“意念”来指挥的。指挥这些与歌唱有关的肌肉群:发声肌肉群、咬字肌肉群和共鸣肌肉群。因为在这些肌肉群中有的是随意肌,如二腹肌前腹是可以随意指挥它活动的,但二腹肌后腹,则属于不随意肌,不经过训练你的意识便无法指挥其行动。歌唱时正好先要让二腹肌后腹使劲拉紧,同时让二腹肌前腹放松。主要方法是后脖子一梗,二腹肌后腹便可以拉紧,同时放松二腹肌前肌,才能达到正确的喉部肌肉群的歌唱状态要求。

(二)发声前正确的准备动作

发声方法是要学会指挥那些与歌唱有关的肌肉群,能为正确的发声而进行合理的紧张与松弛的运动。正确的发声状态必须贯穿于整个歌唱的始终,请注意:这一套动作只是在吸气的时间内便要求全部完成,总共不到两秒钟,这一切全要靠意念来完成。具体如下:

(1)吸气便把上腭提起(指软腭);(2)下巴放松(指二腹肌前腹,即颌部);(3)喉结站定(指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4)脖子拉紧(指拉紧二腹肌后腹);(5)吸气时用胸腹式混合呼吸(肺部与肚子略鼓起);(6)注意吸气要“三分保持”,即指一个人若能吸进十分气,只要吸进十分之三就可以,关键在于“保持”二字。

到此发音前的准备动作就已完成了。在歌唱过程中,保持状态要到整个乐句发音结束后才能“撤退”。乐曲未完,状态只可加强,不可懈劲,否则就会马上失去声音位置。发声前的准备动作做好后,便开始发音。歌唱发音是要使劲的,要求歌唱绝对放松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保持发音的基本状态不变。发音也必然要拉紧声带,拉紧声带的歌唱是符和发音卫生原理的。正确的发声,气流的冲击点绝不能放在声带上。在意念中“劲”应该往共鸣腔上使,让气息(声流)冲击点直接打在小舌头后面的软腭上,共鸣腔才是做功点。

二、面罩共鸣

面罩共鸣就是指歌者演唱时的一种感觉,是一种高位置的演唱方法。“面罩”顾名思义,其部位在面部。其中包括上口盖上面的所有腔体如鼻窦、额窦、上额窦及上额骨等。凡是歌唱方法正确的歌者,尤其是高音演唱时,歌者会感到“面罩”部分有一种轻微振动的感觉,当歌唱者获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鸣后,就会感到在前额与门齿以及两颧骨之间,似乎会有一个罩在哇哇响,首先是搁在面罩里面的声音,就会出现一种频率很高的泛音,统称之为面罩上的“颤动感”。这种高泛音的声音放声高歌时,会给人以舒展的感觉,轻声低吟时,又给人以温柔的感觉,收放自如。面罩共鸣要求在高、中、低三个声区唱任何一个字和任何一个音时,都要把声音的共鸣焦点集中在面罩共鸣中,这种声音具有强烈的致远性和穿透力。充分地利用面罩共鸣,就可以节省嗓音,利用共鸣来歌唱,并以此来增强声音的持久力,永葆嗓音的青春。

篇6

【关键词】: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意义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林木育种中必不可少的繁殖材料,是森林得以延续发展的基础,在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林木种质资源的概念

林木种质资源,特指以物种为单元的遗传多样性载体资源,包括物种天然的资源与为挖掘新品种、新类型所收集的育种原始材料。前者是指森林树种的“种性”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的总体,包括物种基因载体的(综合体的)群体、家系、个体和决定特定性状的遗传物质;后者包括用于遗传改良的各类种质材料,如选择的、杂交的、引进的、诱变的及生物工程创新的种质资源材料。有关物种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的定义广泛用于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测定、评价和利用。

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

1、保持生态平衡

大自然中的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与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分、大气、日光、温度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这就是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物种质资源,负载着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微生物的种质资源,是陆地生物(包括农作物野生种及近缘种)基因的载体“避护所”和“主基因库”,森林植物物种及种质丢失,将引起邻舍生物种及其种质以4~13倍的速率丢失。因此,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不仅制约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而且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

2、是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

林木种质资源是决定森林植物各种性状的遗传信息载体的总和,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就是防止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丢失和物种灭绝,并为培育林木良种提供广泛的选择条件。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就是保护了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拓宽了林木育种的渠道,培育具有高经济效益、某一特定形状以及较强抗性(抗旱、抗风、抗盐碱、抗病虫害等)的优良林木品种,为林业的“稳产、高产、优质、高效”提供可靠的保障,维持森林资源多样性和林业持续发展。

3、保护遗传多样性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是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林木良种工程的充分必要的物质基础。丰富的遗传变异,可使目前和今后的育种获得更大的林木遗传增益。随着人为干预的选育活动层次的提高,加上目前林木育种工作中存在的单纯追求生长性状,而忽视其它潜在有用的树种和性状的局限性,结果是经过选育的树种木材“产量”虽有所增加,而森林群体中的“变异性”却在递减。显然这种良种选育所获得的增益是以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为代价的,随之而来必然会导致森林物种的纯化和退化。因为遗传均一性不能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虽短期内不明显表现出来,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弊大于利。在林业生产中,只用少数无性系或单一物种大面积造林常会带来难以抵御的病虫害。林木个体大,生产周期长,对立地条件要求差异大,应具有对各种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正是出于这种对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要求出发,保护目前或将来有用的树种或目的性状个体,增加遗传多样性,保护和提高遗传变异性,才能为目前或今后的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原始素材。

4、保护森林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收集和保存经自然界长期进化而来的林木物种资源,对于保护森林物种及其林内动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其它动植物的生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5、“生物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战略需求

由于人口负荷增大,地球气候变迁,环境污染加重等诸多因素,森林和林业用地退化或减缩,林木种质资源损失和侵蚀日趋严重。在近期内如不紧急抢救保存,丢失的基因将一去而不复返,目前与未来的可利用的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会受到严重损失。

三、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原则

依据“有效保护、抢救保存、增强国力、服务社会”的宗旨,全面实施中国特有、珍稀、濒危、重要的乔木、灌木、草、花卉的种质资源保存,最大限度地保存种内多样性,贯彻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的原则,使全国林木种质资源基本得到保护。具体有:林木种质保存应直接为国家生态建设及经济发展提供多方面需求的优良种质;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资源,应以中央保护为主体。中央主管全局性、跨区域性的重要物种的种质及核心种质;地方重点保护局部性和地区特色的种质;优先对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覆盖面广、现实和潜在开发利用价值大林木种质,及具有遗传多样性和代表性的核心种质群体/家系进行勘察、收集和保存;实施林木种质的原地、异地和设施3种保存方式的优化配置;按照生态地理系统实行分层的保存原则;根据树种遗传变异现状,最大限度地保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林木种质保存优先考虑中国“西部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需要,直接为国家生态建设服务。

四、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

1、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

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资源,是国家生态建设及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应以国家保护为主体。建立起国家主管全局性、跨区域性的重要物种的种质及核心种质和地方重点保护局部性和地区特色的种质资源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要提高种质资源管理者素质,树立管理者种质资源是国家资源的意识,加强种质资源的管理。

2、建立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库及信息平台

林木种质资源规范化、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科技的需要,也是林木种质资源科学保护、管理利用的需要。它表征国家的科技水平,数量化反应林木种质保存与利用水平。该计划将为国家决策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育种机构提供重要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已有林木种质资源数据信息和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建立中国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体系及信息平台,建立国家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实现种质数据规范,建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3、强化二级保存体制

林木种质资源是野生生物资源的主体,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属于基础性工作范畴,应以国家保护为主。实行“中央为主,中央与地方两级保护”的建制。中央主管全局性、跨地区性的重要物种的种质及核心种质;地方重点保护具有地区特色的种质。国家统一规划,中央与地方优势互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储备国家种质资源的最终目的。今后20年内,中央建成不同气候带典型植物区系的15个各具特色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及种质低温保存库;地方(省)分别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中国西部等特色森林地区,设置34个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并与该地方的各类自然保护工程相结合。

结语

中国林木种质资源丰富,但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系统地开展工作也就近几年的事情。对林木种质资源概念及其认识还不完善,甚至还有许多误区,因此,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提高并统一认识。保存林木遗传资源就是保存基因多样性,绝不仅仅是眼前认为的优良种质的保存。目前,已有的种源试验林中群体(种源)样本代表性差,以各树种育种材料与良种繁殖材料为主,虽兼有林木种质部分保存功能,但不能实现完整地保存遗传多样性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于永福.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出版[J].植物杂志,2012(5):3-11.

篇7

在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于是,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先布置一些学习任务,然后简单的让前后桌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的学习场面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结果就导致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组。因此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班级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分组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

1 异质分组模式

即在学生分组时, 依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情况、思想品德、个性特征、性别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4人或6人为一组来安排学生的座位。这种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分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凝聚力的学习活动。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2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分组模式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以一般以4-6个人左右为宜。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有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3 ‘专家组’分组模式

专家组合作学习小组是建立在4-6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的更高一级的合作模式。主要方法为:每小组4名或6名同学可编成1-4号或1-6号,必要时可把每一组相同号的同学组成一组,专门研究一个问题,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就形成了这个问题的‘专家组’。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打破了各小组之间的界限,增进了组租之间的交流,可以有效地沟通组与组之间的信息互补。这种分组在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每组不可能都有时间发言讨论、交流,专家组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4 ‘参观组’分组模式

在解决一些较难或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个别小组可能比较弱,感到比较困难,为了这部份比较薄弱的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这些学生分散到其余不同的小组“参观”学习,这些学生要把别的组的经验、方法、思路等信息带回本组,并在本组再次互相交流,最终形成自己本组的意见。这种分组模式对薄弱小组和学生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各组互助,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5 ‘指导组’分组模式

这是在专家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中,由于专家组对问题研究的比较透彻,有一定的深度。这时,可以让专家组成员上讲台以记者招待会的方式公开解答各小组存在的问题与疑惑。也可以让这一组同学分别深入到其他组中,对各组进行指导和辅导,恰当的对合作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提示,帮组其他组完成学习目标。这种小组合作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互动性,便于形成良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气。

下面谈谈小组组建中需要的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合作小组人数问题

人数过少交流的信息量必然有限,人数过多,交流的时间又受限,参与机会减少并出现个别学生的怠工,研究秩序容易混乱,有的学生也趁机溜号,搞小动作。根据以上存在现象,小组合作人数一般以4-6为宜,一旦超过这个极限,就会产生个别学生依赖心理,某些学生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小组也难以管理。

②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因此,有规律的小组调整,有利于整个小组从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学生也有机会学习如何与新同学合作,也有利于形成小集团。

③明确学习任务,精思熟虑选好小组合作的课题。

合作学习的成效是由学习内容决定的。教师在采取这一教学方式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对那些该合作学习,那些问题不该合作学习,组织几次合作学习,何时进行,一定要认真备课,不能主观随意,最终造成课题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合作学习内容毫无价值,思维含金量很低,浪费了大量的课堂宝贵时间。因此在小组合作任务时:①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创意;②只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掌握和完成的,教师不需要讲解;③教师要仔细观察并记录学生的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纠正;④小组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进行教育;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④明确的组内分工

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明确个人的责任。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配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小组长承担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指导和培训小组长主持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发言离题的同学,小组长要给予提醒,违纪的要能给予批评:记录员承担记录小组各成员意见的任务: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阐明见解;维纪员负责控制小组纪律,协调讨论和交流的进行。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可以通过小组得分来量化管理,使小组成员充分意识到: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任何一个成员的表现都与小组息息相关。

⑤建立恰当的激励评价制度

篇8

一、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划分优质的学习小组,在划分学习小组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做到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的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然后根据层次划分的结果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的原则是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无序组合,确保每个学习小组内既有优等生,也有中等生与差等生。通过这样的方法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综合的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让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其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

例如,我班共有48名学生,根据学生多次生物成绩考核的结果以及学生平时的表现等,我们将学生划分成了四个等级,分别为优、良、中、差。然后将全班划分成了12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拥有优、良、中、差生各一名。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们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理念。

二、选取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有适合学生进行合作探讨的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探究性

这样才能够展现出合作学习的意义,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具有合作性

合作性是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单独一名学生完成时较为困难,合作学习才可以完成。

而对于一些新学习的教学内容,则需要老师的讲解才可以进行,不能够盲目的进行合作学习。在以上条件的保障下,才可以选取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为例:在学习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时,首先我讲解了该实验的主要方法、过程,然后让学生探讨在孟德尔实验条件下的各种遗传因子的组合,通过探讨发现遗传因子的遗传规律。在学习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我让学生结合细胞的各种分裂方式的分裂时期,分析可能出现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时期。这些内容的选取,都充分地考虑到了这些问题的探讨意义,可以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带着疑问高效进行,提高学生的探索、分析能力。

三、教师指导,学生探讨

进行合作学习教学,并不代表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处于空闲的位置,相反,由于学生能力的有限,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充当一个合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帮助。在目前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展合作,或者合作起来困难较大,导致合作学习无法正常开展。这时候,教师需要及时的站出来,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方向,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教学课为例:学生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内容,但是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没有清楚的认识。于是,我让学生结合课本以及前两节内容归纳两者的关系。以血糖平衡调节为例,我发现学生在看到这个讨论题目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切入开始讨论,我向学生给予了一些提示:首先要分析影响血糖的激素是哪种,学生回答是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我接着问:“那么这两种激素是由什么分泌来的呢?”学生回答:“胰岛A细胞与胰岛B细胞”;随后,我又问学生:“那么是什么在控制这两个细胞的分泌呢?”学生回答:“下丘脑。”这样,对于血糖平行的调节就转换到了下丘脑对细胞分泌激素的控制,这就是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学生根据我的办法,自己分析出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体温调节的流程。

四、合作进行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是生物理论的实践基础,合作学习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也有很大的作用。许多高中生物实验的过程比较烦琐,注意事项较多,学生单独进行实验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因此,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生物实验就会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效率。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而部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表较强,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进行生物实验,可以缩短实验的实践,产生更高的实验教学效果。

五、合作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1.学生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

当出现这种问题时,教师需要考虑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否具有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内容的趣味性。

2.优等生表现时间多,差等生表现不足

这种情况是由于优等生急于表现、差等生信心不足的心理,教师应该抽出时间与小组学生多沟通交流,促进组内和谐。

3.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信任度不够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分歧,甚至争论,当这些问题出现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引导帮助。

篇9

关键词:探究;方法;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32-02

探究,是获取真知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人们拨开层层迷雾,一步步接近真理,终识庐山真面目;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通过探究与发现,不断向前发展,走向成熟,走向文明与和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与“自主” 、“合作”一样,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然而,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自主与合作,忽略了探究的重要,偶有尝试,也只停留在面上,没有深究其过程与本质。究其原因,是我们对“探究”的理解不透彻,把它看作一个深奥的过程,而无所适从。那么,何为“探究”呢?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就语义而言“研究”指“用科学的方法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究”则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从语感来说,“研究”一词似乎多了几分严谨、稳重,而“探究”则更有生气,更有动感,也更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参见《四川教育》2004年06期李怀源老师的《探究的意义》一文。)

由探究的意义我们不难看出,要让学生探究, 就不要急于见到效果,探究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而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长远的打算外,还要讲究方法与策略。

1.激发兴趣,选好主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首先要让他们对所探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与主题的选择是息息相关的。

主题的选择,切忌过大或过小。 过大,学生难以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无从下手;过小,学生很快便能完成,难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因而使探究变得毫无意义。主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只有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才有探究的动力,实际操作起来才能去克服所遇到的困难,达到探究的目的。这一过程,教师要很好地参与,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恰当的主题。

2.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

2.1信息搜集与处理。当主题确定以后,就要搜集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从课文的反复阅读中获得,也可以从课外相关的书籍、影像等资料中获取。当我们搜集的信息达到一定的量时,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去粗存精,寻找出一些最直接、最有力的信息,力求给探究予最大的帮助。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2.2比较法。凡事有比较才会有优劣之分。比较法是一种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就小学而言,要让学生去比较整篇的文章,似乎有点过难。但我们在平时的句段评析中,这种方法就用得多了。如:《老人与海鸥》中有这样一句话:“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用“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飞过来”加以比较,重点比较“扑”与“飞”。通过比较,学生更能体会到海鸥们的伤痛与无奈,急切与焦虑的心情。在其他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就一些语句、段落的写作方法、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几个方面比较探究,从中分析出美文佳句,以便积累与运用,最终达到创新。这种方法可以分为存异求同、弃异求同、存异弃同、替换比较法等几种方式。

2.3质疑法。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往往会有一些发现、一些疑问,甚至产生质疑。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勇于发现、质疑。大胆地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评析,然后选取一些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2.4拓展法。这种探究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类似问题以及进一步深入探讨相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例如在学习《比尾巴》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后,可另外出示一些动物图片,让生仿照课文说话。如花猫、老鼠、鳄鱼,让生练习用“粗”、“细”、“像铁锯”仿说。学生很快就能仿照课文说出:“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像铁锯?”同时也能很快回答出:“花猫的尾巴粗,老鼠的尾巴细,鳄鱼的尾巴像铁锯。”同样,我们还可以用动物的鼻子等来让学生练习编儿歌。这样,不仅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也给学生留下了“我也能行”的深刻印象,同时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探究的种子。

2.5实践法。实践出真知。探究时,如果条件允许,要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从而得出适当的结论。这比简单的分析与讲解要深刻得多。《科学家的问题》中,一位科学家提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就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玛丽娅的同学对科学家的这一问题深信不疑,只有玛丽娅产生了怀疑。后来经过实际操作,发现科学家所说的话是错误的,从而得出“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结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去实践,才能得出真正的、更为科学的结论。同样,《小马过河》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对一些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如《田忌赛马》的教学,可以选出六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跑步比赛,当然选出的人也按速度分成上、中、下三类,让学生进行实际比赛,便很好地了解田忌为什么会赢了,也对孙膑的方法及思想更加清楚了。

篇10

关键字:中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引言:由于社会的发展,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标和新时代的要求,综合性学习已经成为当今课程的主流。

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语文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一般来说,语文的学习就是对汉语的文字,文章,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已经形成了正规的学校,直到后来的“太学”“书院”“私塾”等,都是对学校的称呼。而古代人们在学校里学习的主要课程也就是发展到后来的语文课。时至今日,学习者在语文课上仅仅对于汉字,文章等知识的学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在2001年开始实行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第一次将“综合性学习”列入到了语文课程当中,新课标的颁布意味着学习者在对语文的学习中,不仅仅要学习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等,语文新课标中提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就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学习者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让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 还应获得与自身年龄相符的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要在语文的学习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并找到能够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是要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善于合作及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的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目前我国中学语文学习者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观察法,调查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发现目前在我国,大量的学习者在中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在课堂上缺乏表达与交流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学习者普遍存在消极参与课堂,不主动表达观点,缺乏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交流的问题。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尤为明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习者提出一些问题,往往启发多次也得不到良好的反应,甚至很多学习者在中学几年的学习中都鲜有主动在语文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时候。

2.2 在课堂中缺乏探究精神

在对中学语文课堂的观察当中,笔者发现,很多学习者在课堂中只是一味的听从教师的灌输,而对教师的观点,文章的含义等方面从来没有提问或者探究的行为。往往在课堂中,学习者对教师的言论只是以笔记的形式加以记录,很少有学习者提出问题或者抒发自己的理解方法。

2.3 忽视课后的学习机会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保罗万象,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尤其到了中学阶段,学习者仅限于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事实上,很多学习者在中学阶段在课后很少有对课本以外的知识的学习。

2.4 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度不够

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及访谈,笔者发现很多学习者在中学阶段对数理化等其他学科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语文,尤其是在高三复习阶段,学习者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的现象尤为普遍。

中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目前我国中学语文学习者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对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方法。

3.1 积极沟通与表达

中学生主要的感情认识和经验是亲身经历、直接体验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综合性学习应将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所以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学习者都应积极地参与与他人的沟通当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

3.2 培养探究精神

语文的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学习过程,单纯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习者应当积极地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主动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积极地与他人进行讨论,并能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学习者对语文知识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能力。

3.3 利用课后的机会学习

语文的学习应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仅限于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并且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学习者在课后也应利用图书,视频,网络等各种资源来学习语文这一门课程,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语文的魅力所在。

3.4 重视语文的学习

很多学习者认为他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中考和高考,所以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其他学科上而忽视了语文的学习,而实际上,无论是在中考或者高考当中,语文的分数所占的比例绝不亚于任何一门学科。所以在中学阶段,加强对语文学习的重视,无论是对应考还是培养自身文化素养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

3.5 加强文化的学习

学习语文并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是将语文的学习转化为文化的学习,学习者不仅要有一定的应试能力,更重要的通过语文的学习,塑造崇高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文化素养,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结束语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等全方位的素养,使学习者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 顾之川《中小学经典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