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012-02

一、引言

金融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金的融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的优势大举进军金融领域,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效应。互联网金融既不同于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也相异于以资本市场为特征的直接融资,那么这一金融模式的快速发展会给我们传统商业银行带来怎样的冲击,两者在如今的金融格局下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金融中介理论利用信息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以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为主线,对金融中介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它们如何利用白身优势克服不对称信息、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以比市场更低的成本提供服务。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John Chant认为金融中介的本质就是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在最终借款人和最终贷款人之间插入一个第二方。Mishkin指出,金融中介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金融中介有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能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第二,金融中介有专门的信息处理能力,能缓解储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却导致了存款、贷款、汇款等商业银行基本业务的“脱媒化”越来越明显,不少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基于自身强大的优势会逐渐取代传统银行,但本文却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谋求耦合发展才是双赢战略。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互联网金融兴起,进入2013年后更是呈井喷式发展,第二方支付的规模持续扩大,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型基金销售平台,P2P融资以及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均呈飞速发展之势。国内首次公开提出“互联网金融模式”这一概念的谢平系统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能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经济增长,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看来,互联网金融只是金融的销售和获取渠道上的变化,其交易还是金融契约。在本质上跟银行、资本市场等所经营的产品没有区别,仍然是交易各方的跨期价值交换,是信用的交换。他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处于一种亢奋和过热状态。谢平与陈志武对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的认识完全是两种态度。王达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领域,其发展和演化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业态变迁,并表现出极强的动态性和创新性。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七种模式,它的兴起将对中国现有的金融业竞争格局、金融市场发展、传统的金融业态以及整个金融产业的系统整合产生巨大影响,并对现行的监管框架提出挑战。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技术脱媒、渠道脱媒、信息脱媒、客户关系脱媒正逐渐边缘化银行中介功能,中间业务受到替代,传统经营服务模式而临改革。但互联网金融尚无法撼动、取代商业银行,二者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皮天雷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且迅速发展的逻辑与机制――互联网“点对点”的平等交互与信息分享的本质导致其信息产生、收集与处理的方式更为高效,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交易成本。冯娟娟基于商业银行视角,重点分析了网络支付、网络借贷、金融搜索等新型互联网金融运作模式的特征,比较互联网企业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揭示了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优势与短板,指出商业银行全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三、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下的脱媒化

传统金融模式的储蓄存款人和借款人是靠金融中介联系起来的,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供求双方是靠互联网市场进行各种交易,包括数量匹配,期限匹配,风险定价,各种契约等。互联网金融利用自身强大的数据信息使得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交易边界无限扩大,交易成本越来越低。银行、券商、交易所等金融中介的作用越来越小。在互联网上,在时空交换的同时交换使用权,这就是共享经济。交换经济学使我们认识到资金交易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不需要通过金融中介,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一)传统支付业务的脱媒化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白助设备,及其与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额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2013年互联网支付占比迅速扩大至31.2%,市场结构呈现天下二分局而,其中以银联商务为主的银联派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最大为39.8%,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主的互联网巨头派占28.9%,其它第二方支付公司占比为17%。虽然银联支付占比最大,但是我们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大型企业之间的支付还是依靠传统的银联支付手段,但在实际生活中,随着网络购物的蓬勃发展,支付宝等第二方支付平台对我们生活的渗透率更大,支付效率更高。生活中的渗透使得用户粘性更高,而更高的客户粘性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在某些领域市场份额更高。所以,在未来的趋势中,互联网支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整个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起到倒逼作用。

(二)银行业存、汇、贷等主营业务的脱媒化

我国存贷款的利率一直受到管制,但现在不论居民或者企业都有更多的选择,来绕过利率监管以获得比商业银行存款利率高、贷款利率低的产品或投资渠道。存款方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日趋薄弱。2013年10月9日阿里巴巴收购天弘基金51%的股份,余额宝从推出上线到突破千亿元,只用了5个月时间。据统计,截止2014年4月,已有38家基金公司旗下47只货币基金对接各类互联网宝宝类产品,其中披露一季度报的42只总规模己突破万亿,为1.02万亿份,利润合计110.72亿元。这一大笔资金很大程度上是银行存款的分流资金。

贷款方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资金的空间匹配效率。以人人贷、拍拍贷为代表的P2P①借贷,以阿里巴巴金融为代表的依托电商平台的网络小额信贷均有极大发展。据《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6月,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1263家,半年成交金额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接近2013年全年成交金额。预计到2014年底行业月成交额会超过300亿元,全年累计成交额将超过3000亿元。目前成交额超过1亿元的P2P平台有30家,成交量超过70亿元,占总成交量的52%左右。商业银行虽然在时间再匹配上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互联网金融这种把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直接连接起来金融模式更加方便快捷。

(三)传统证券业务的脱媒化

众筹融资是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传统的融资方式除了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外还有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分为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众筹融资的发展使得替代部分传统证券业务成为可能。我国众筹融资的代表51资金项目网,是最先以信息匹配为特征搭建成功的一个平台,截止2014年8月该网站己为1200余家中小企业融资成功,融资总额高达30亿元。小微企业融资难在以前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客户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借助云计算实现信息整合配对,以较低的融资成本为小微企业带来资金供给。在证券行业,全国有2亿股民,5000个A股上市公司,假设没有证券公司,直接在上交所开户,则佣金变为零,资金账户、股票账户登记公司完全可以清算,采用百分之百的网络交易,这样证券公司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可见,资金配置去中介化的趋势在证券业中也逐渐加强。

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合作发展

互联网金融具有庞大的网络用户群、海量的交易信息和信用数据、强大的网络支付功能以及方便高效的操作流程,这些方而传统金融行业无法匹敌。但是传统金融业也具有互联网金融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风险监控系统以及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互联网金融造成的传统金融行业的脱媒化并不能使其完全取代传统金融业,二者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才是双赢策略。一方而,传统金融业要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金融脱媒化既是冲击也是挑战。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在金融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金融模式的重新塑造,金融渠道的重新构建等方而,都为传统金融业带来极大威胁,但同时也促使传统金融业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另一方而,互联网金融发展还不完善,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相继出现,吸纳的资金也有限,难以支撑更大规模的流动性需要。因此,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存在优势互补,二者是一种共生关系,加强合作,探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发展道路将是必然选择。

篇2

一、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规模、金融体系的模式架构和服务理念的创新程度都发生了极大改变;同时,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的划分也使得复杂的金融交易简单化,在操作上更加方便快捷,易于被大众客户接受。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特点和互联网金融应用现实意义的分析,将互联网金融细致划分为五大类,如表1所示。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挑战和冲击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加速了金融机构的发展,促使其转变了管理理念并改变了制度架构,从而促进了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交互发展,实现了两者的共同进步。同时,这种冲击和影响包括变更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改变业务流程、确立客户基础、提高服务效率、建立有利于金融市场发展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完善其管理体制及运行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弱化中介角色。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与推进,使得传统金融中银行这一主要金融中介的地位受到弱化,客户在办理金融业务时可直接跳过银行这一中间人,这造成传统金融机构的职能被削弱,而这种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正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意义。因此,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融通双方在进行金融交易时,脱离了以往模式下的银行或交易所等媒介机构,直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融资过程。同时,对于信息的核实、认证、匹配等过程具有针对性与直接性,使媒介作用趋于萎缩。(2)减少收入来源。在传统金融模式下,银行最主要的收入还是利差收入,而净息差是银行盈利的重要指标。专业的技术、繁杂的知识和分散的业务流程都是传统银行业实现持续价值的关键要素。因此,在金融业相对垄断、市场价格未全面开放的前提下,银行需要取得政策上的优势和行政保护。但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目标客户发生变动,客户消费需求和消费渠道的不同使其价值理念发生本质改变。此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参与者逐渐趋于大众化,社会划分和专业化均被大大弱化,加之银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利率化市场的不断推进,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性愈发趋于明显。因此,对于银行的收入来源来说,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其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3)动摇客户基础。任何经济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客户这一必然要素,它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经济收益的基础。但在传统金融模式下,由于二八定律的支配[14],使得客户利益受到了损害。在这一定律下,银行只需服务20%的客户就可获得80%的利润,而剩余80%的客户却在为银行作贡献的同时享受着低端服务,这更加体现了客户的重要性。因此,一旦客户思想发生动摇,将会对银行产生不可预料的影响。以辽宁省为例,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辽宁网民人数已达2453万人,互联网的普及率达55.9%,超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同时数据还显示,到2013年12月辽宁省网络购物网民数为1200万人,与2012年底相比上半年通过网络购物的网民增加200万人。互联网金融正是抓住这一被传统金融忽略的机遇,实现了对客户的精准营销,使得传统银行中的客户基础受到动摇。(4)改变经营模式。互联网金融彻底改变了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以网络金融平台来代替实体网点,以客户自行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来取代客户经理的营销模式,以自己动手办理业务来替换柜员经办的服务方式,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更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信息收集分析方面,互联网金融摒弃了传统方法中繁琐复杂的人工方式,运用云计算原理实现信息的搜集、处理及录入,并且将不对称、金字塔型的信息扁平化,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5)影响管理方式。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极大地影响了传统金融的管理方式,其影响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传统银行中呆板而繁杂的内部流程带来了冲击;二是削弱了以往传统银行对物理网点的依赖程度,使得银行在业务开展上不再受到限制,不仅管理体制得到了改进,其方便、快捷、高效率的优势也逐渐突显。以阿里信贷这一新型融资服务为例,其在服务流程上极为便捷,从贷款申请、审查到贷款发放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大大节省了办理业务的时间,减少了复杂的审批环节。

三、传统金融业的应对之策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迅猛的今天,传统金融业应积极主动应对,认真思考,结合自身实际,改善管理模式,提高竞争优势,分析共生和竞合的生态,争取跨界竞争的主动性,实现金融业的蓬勃发展。

1.以观念更新为先导,积极迎接挑战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冲击下,如何抵抗住来自各方的压力,破除陈旧的体制,突出于“新”,立足于“变”,着力于“建”,不断地加大金融创新和变革的力度,应该引起各界的广泛参与和讨论。(1)树立新的战略理念。良好的经营理念决定正确的经营目标和方向。面对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业我们不应墨守成规,遵循以往传统的经营观念,而是要树立新的思想,体现新的见解,形成与互联网金融相匹配的战略思想。应将客户第一、服务至上、服务制胜作为其经营理念;将市场第一、勇于竞争、善于创新作为其营销策略;将盈利第一、合理分配、增收节支作为其效益理念;将风险防范、流程简化、提高效率作为其管理理念,使其在战略理念上实现新的突破。(2)构建新的模式类型。一是构建新的服务模式,即将互联网通讯技术运用于传统服务模式中,改善其结构体制,形成有效结合,从而构建出新的服务模式。服务模式的新颖除表现在改善服务态度上以外,更为主要的是创立与互联网金融相匹配的互联网平台,为客户办理业务提供方便。二是构建新的产品模式,即打破产品固有的传统模式,创新出适合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有利于其不断革新的新金融产品,从而适应客户的变化并满足其需求。(3)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在树立新的战略理念,构建新的模式类型,建立新的经营形态的基础上,应提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方法,逐渐替换以往传统的管理理念,重点突出其灵活而不生涩、高效而不僵滞的特点,并且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做到方便客户、服务客户、满足客户,从而促进业务发展。同时,还要强调风险控制,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实现业务的统筹发展。(4)建立新的经营形态。互联网金融一改过去宽泛而模糊的经营模式,在了解和服务客户的方法上实现改进,运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对所掌握的客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客户需求信息,并根据客户自身的喜好制定一对一服务的精准营销计划,时刻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业务转型,形成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应运用创新技术和先进工具创建互动参与系统,通过精心的筹划实现与客户的良性互动,从而加大对客户的吸引力,提升客户的向心力。

2.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主动调整转型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快速,但在短时间内全面替代传统金融也是不可能的。对于互联网金融,在顺应其发展趋势的同时应主动促进其对传统金融的发展,在立足于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调整转型,从而适应新的变化与发展。(1)依托网络平台,开展银行业务。电子银行的建设是近年来各大银行关注的焦点,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普及,也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要实现新领域的开拓,就必须充分运用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完善现有业务基础上实现新突破。首先,要立足于重点客户,在专业上突显优势。从互联网金融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竞争主要着眼于中小客户,这是由于大客户需要拥有更专业全面的服务,而互联网金融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银行在深化重点客户服务方面要加大力度,提出创新观念,形成稳固的客户服务关系。其次,要关注一般客户,在效率上突出特色。与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对一般客户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突显一般客户群的作用。在这一问题上,传统金融业应提高认知,注重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同时对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加以重视,并且在服务质量与效率上加大提升力度。最后,要区分不同的客户,在贴心服务上显差异。对不同的客户应采取不同的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要求,在区别对待、差异服务的同时,使其感受到更高的贴心程度。(2)借助网点渠道,增强客户体验。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拥有其独特的自身优势———网点渠道,银行应努力发挥这一优势,突显其特色。首先,追求渠道形象的新颖,即实现外观与服务内容上新的突破,一改传统方式给人们留下的杂乱无章的印象,对客户进行分区处理,在增加大堂服务引导人员和专业咨询人员比例的同时,减少柜台服务人员的数量,实现电子银行业务的普及。其次,突显渠道功能的全面。应努力实现网点业务综合化,使所有网点均可办理本银行已开办的所有业务,尽可能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缩减客户往返次数,精减业务的流程与环节,使业务办理更加方便、快捷。再次,提倡服务能力的高效,即提高银行一线人员的服务能力,加大培训力度,重点提高营销技巧、服务技能以及对新产品的认知程度,使其成为具有专业水准的服务人员。最后,加强客户体验的新鲜感。银行业务的本质与现代经济相同,都是体验经济。在客户体验上,银行应力争上游,以开放式营销模式增加客户体验类产品,从而吸引客户注意力,增强客户新鲜感。

3.以模式创新为突破,自觉融入变革传统金融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自身的模式创新与体制变革,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在与互联网金融竞争过程中实现突破,取得胜利。当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创新:(1)以产品创新体现竞争需求。产品是银行连接客户的纽带和桥梁,体现了任何服务的本质要求,只有产品得到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业务创新。同时,产品创新是互联网金融特色得以体现的关键,它指出了在对新产品开发时,一定要考虑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体现其新的竞争优势,在实现和电商企业合作的同时,还应着手创立自己“网上商城+网络融资+平台创新”的综合化电商平台,从而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2)以方式创新适应变化需求。现如今,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推进使得银行的客户与市场大量流失,其生存空间也被不断压缩。在这一压力下,银行机构只有选择改变其原有的模式与方法,将方式创新着眼于管理上,使其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管理要求,并遵循一切以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前提的宗旨,在注重风险防范的同时,最低限度地使用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办法。此外,应通过数据挖掘实现数据创新,进而实现营销过程的精准管理,在建立客户模型的基础上,加大数据金融服务能力创新力度,从而实现管理方式的变革。(3)以服务创新满足客户需求。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传统金融业要积极应对,对与其相关的重要技术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如成立创新实验室等,对人力、物力进行充分配备,使其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的要求,形成更佳的融合。同时,要积极寻求与成熟的电商和支付平台合作的机会,节省自身平台建设的时间和成本,并与互联网金融形成良好的布局,成功实现数据、资金与平台的聚拢,实现服务创新上的新突破。

四、结论

篇3

在信息化时代,我国金融机构的网络化与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在网络支付技术的作用下,现代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兴起与发展,它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产品与层次,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社会金融资源,在此基础上,金融服务具有广泛性与普遍性。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仍处于发展初期,其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推动其进一步发展,本文探讨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

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金融,它主要是借助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与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为投资者提供资金融通、支付与信息中介等业务,具体的模式有第三方支付、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及金融电子商务等。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网银、构建贷款信用信息网络及P2P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利用互联网,银行为客户提哦共信息查询、咨询及网上银行服务的办理;第二种模式是借助互联网,收集与分析用户资金相关情况的数据,以此为依据评价其信用等级,将此评价反馈给银行,进而银行根据用户的信用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贷款方案;第三种模式是采用对等网路,将闲置资金方与需求资金方进行有效的连接,在此基础上,闲置资金方的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并通过贷出获得了一定的利息[1]。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的目的是利用互联网的非中心化、自由化与扁平化的特点,减少了传统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等问题,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模式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了贷款、债券、股票的发行与交易。自2012年起,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其规模日渐扩大,同时,在创新理念、创新技术的作用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具有了创新性。据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交易金额达5亿元人民币,新型的支付平台不断涌现,如:支付宝、阿里巴巴及财付通等。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自2014年起,微信红包、滴滴打车、P2P及各类“宝”产品等,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高收益的第三方支付。对于大众而言,虚拟账户与实体账户共存,线下应用与线上即时支付被打通,各种互联网平台蚕食着银行的客户,分流着银行的小额支付、理财与信贷等业务。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十分显著,如:低成本、高效率及体验性等,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满足了投资者的多元需求,丰富了融资市场的产品。但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多元的风险,它不仅存在传统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还伴有系统安全风险、虚拟金融服务风险等。因此,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也要有效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

(二)发展对策

一方面,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缺少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出现了携款潜逃、非法集资等事件,因此,我国应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如: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同时要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的法律、规范及制度等。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便是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因此,此项措施要积极建设并保证其全面落实[2]。同时,我国应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公开与操作监管制度,维护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知情权,保证其透明度,注重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社会舆论监督,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奖惩制度,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在此基础上,互联网金融投资者的权利才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再者要注重宣传与教育等,使投资者的风险安全意识逐渐增强,进而其财产损失将有所避免。互联网金融唯有保证投资者的权益,其发展才能够更加健康与稳定。另一方面,加强各种业务监管。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应用了诸多先进的支付技术,此时的各项技术为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为了实现对各种业务的全面监管,我国应完善组织管理流程、明确风险与责任关系,并积极创新互联网支持技术技术。例如:我国某银行组建了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小组,完善了互联网金融创新机制、拓宽了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使其自身的互联网金融技术具有了前瞻性,基恩人推动了银行的发展[3]。在支付技术不断创新的同时,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互联网金融业务类型复杂、多样,在对企业业务进行监管过程中应多个部门联合,各司其职,发挥分层监管机制的作用;针对部分企业的业务超出了自身的经营范围,此时要求监管部门应开展全方位的监管,要求企业调整自身的业务范围,使企业的实质业务符合经营许可要求。

三、总结

篇4

摘 要:作为新兴的一种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迭起,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广受关注。本文通过借鉴已有研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概念界定及其特征分析,介绍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如今,我们早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活动及经济管理活动,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互联网金融从出现之初,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进而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国的金融体系。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同年6月,支付宝和天弘基金联合推出基金和互联网融合创新的理财产品“余额宝”,仅上线三个月,余额宝资金规模就已达到556多亿,这也拉开了互联网金融挑战传统金融业的序幕。2013年10月,百度金融理财平台上线,短短几个小时候,其推出的产品“百发”销售额就突破了10亿。2014年,微信红包一经推出就引起极大关注,据统计,春节期间,参与微信红包的用户达到约两亿,绑定银行卡的用户有一亿左右;而2015年春节期间,截至正月初五,微信红包总发放量达到惊人的32.7亿次。近几年,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开始以互联网特有的形式渗透到金融领域:P2P网络借贷、互联网支付以及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向传统金融发起了明显的挑战。

传统金融机构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纷纷调整和创新业务类型以适应逐渐调整的金融结构。2014年1月,交通银行和交银施罗德与易方达合作推出了“货币基金实时提现”的业务。同时,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也相继推出类似产品。而货币基金代销渠道的T+0赎回到账是各种“银行宝”的共同特点。各类产品的推出针对的就是互联网的理财产品。传统金融机构同样开始涉足P2P网贷这一领域,招商银行在试运行两个月后,于2014年推出了其P2P网贷平台――小企业e家投融资业务,拉开了银行抢食P2P网贷的序幕。

随着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等依托互联网的技术快速发展,P2P网贷、众筹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呈现爆炸式发展,这对传统金融业态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金融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理财体验,切实地为消费者增加了收益。尽管社会各个层面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讨论甚至批评从未停止,但是我国金融行业大洗牌的形势终究不可避免,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正在发生,而互联网金融将会促进我国金融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研究,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变革以及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状况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

虽然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但是这一概念也只是在近几年提出,目前我国学术界和业界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的界定仍然有很大争议。谢平和邹传伟(2012)认为,区别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是互联网金融。郑联盛(2014)提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理念、思维、流程及业务等方面的延伸、升级与创新,其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黄海龙(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电商金融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力是目前所有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最大的。王达(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精神与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其表现出极强的创新型和动态性,互联网金融演化和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业态变迁。韩壮飞(2013)提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生态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外延仍然在不断地进化中。王军(2014)提出阿里小贷、手机银行、余额宝、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等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叶芬芬(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包括但不仅仅限于互联网销售、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虚拟货币。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新兴领域,这种新型金融业态以移动、安全等网络技术水平为基础,具备“共享、平等、开放、协作”的互联网精神,拥有便捷、通畅、低成本的优势。耿培军(2014)定义了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模式,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将客户在使用互联网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挖掘,从而对客户的资信、资金流动等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合格客户筛选、信用级别评估及发放贷款的信贷行为。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具有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点。

(1)支付便捷,成本低

互联网金融主要依托的是互联网、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和社交网络等技术。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手段是以无线通讯设备和移动通讯设备所组成的移动支付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上支付为主。消费者在进行交易活动时,可以直接突破空间的限制,减少了传统金融交易中的很多中间环节。这极大地提高了支付方式的便捷度,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互联网金融不需要实体网点,节省了由此带来的店面费用和人力成本,与传统金融业相比,相关成本更加低廉。

(2)服务形式多样,受众广泛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由此创造了更多的交易机会。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柜台式交易的方式,增强了与客户的沟通,因为交易方式更加快捷、人性化以及其多样化的特点能满足不能层次、不能需求的消费者。互联网金融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能更高效地发现潜在的客服和客服的潜在需求。目前凭借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互联网金融已经融入到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以上几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的特点。

(3)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就是互联网等相关信息技术,通过这些技术,能更容易辨别互联网金融主体的金融行为。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客户的个体信息被拼接和整合成时间连续、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金融市场信息,从而为金融交易提供了有效、全面的信息基础,有效降低了金融交易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信息对称程度。另一方,客户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交易活动时,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依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移动支付等技术,能更直接、更有效地参与金融交易,交易过程的透明度更高。以上两个方面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

(4)独有的风险特征

首先,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迅速,对金融行业影响很大,但是互联网金融仍然属于新兴行业,因此,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存在一定的法律盲区和监管漏洞,有潜在的风险。其次,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进行时产生大量信息,会集中处理海量的客户隐私信息,如果对数据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信息丢失、外泄以及客服信息的违法违规使用,存在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产物,肯定存在相关的技术风险。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异常等都会为互联网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的风险。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风险更加复杂,特征性明显。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就是与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了一定的信誉保证和雄厚实力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建立的交易支持平台。第三方支付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起点,发展至今,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第三方支付,第一种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该种类型在建立之初就捆绑于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为已有客户提供支付服务,一般是由互联网企业引导;第二种类型主要是由传统的金融机构引导,比如银联支付,汇付天下等;第三种就是直接成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建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行业逐步完善。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达到269家。2014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00亿,同比增长50%,其中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商务在市场份额方面排名前三。2015年春节期间,截至正月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截至大年初三,支付宝红包总参与人数则超过了1亿;此外,春节期间包含微信、QQ、支付宝在内,腾讯和阿里两家将一共向用户发放超过80亿元现金和代金券红包。由此可见我国第三方支付迅猛发展。

第三方支付虽然在逐步完善发展,但仍然存在问题。第一、针对第三方支付,我国没有明确、专门的法律法规;我国行业制度对第三方支付缺乏统一、合理的认识。监管存在盲区,增加了风险。第二,第三方支付标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各个平台口径不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等。第三,网络安全受到挑战,账号被盗、客户隐私泄露、系统风险等问题屡见不鲜。

(二)P2P网贷

P2P网络借贷是个体对个体的网络借贷模式,在我国发展速度惊人。到2014年,P2P网贷更是呈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到该领域。截至2014年,P2P平台发展至1575家,成交量达到2528亿,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达到116万人和63万人,较2013年同比增长364%和320%。而从目前来看,宜信、拍拍贷、人人贷是P2P行业中的佼佼者。

P2P的发展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能够有效解决投资理财需求和资金需求不对称的问题,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缓解。从2007年我国引进P2P平台至今,P2P网络借贷发展迅猛,已形成一定规模。

2014年,伴随着P2P网贷的蓬勃发展,同样暴露出诸多问题,坏账风波、倒闭潮、跑路潮等问题爆发出来。目前来看,P2P的市场并不完善,政策尚不明确,存在很多问题:我国还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这增加了线上风控的难度,致使我国多数P2P平台参与到了中间业务,这是P2P建立时的目的有所偏差;征信体系不完善,评级方法简单,评级标准不准确,存在较大的评估风险;监管有缺失,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P2P的监督机构,同时行业准入门槛太低,P2P平台质量参差不齐。

(三)众筹融资

众筹融资是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的融资平台,是一种向多人筹集资金,为企业或者个人提供资金援助的行为。我国众筹融资起步较晚,2011年我国才出现首家众筹融资平台,虽然发展较快,但是目前规模仍然较小。此外,电商企业也纷纷涉足该领域,如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

众筹融资目前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督缺失和执行机制不完善使得资金筹集、使用以及投资回报等方面不够规范,存在多重风险。

(四)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客户以互联网为平台开展开户、销户、转账、信贷、证券交易、投资理财等金融活动。网络银行的优势在于能够保证全天候,快捷,实时为客户服务。我国早期的网络银行都是依附于传统银行而建立的。近期才出现了没有具体网点,纯粹依托于互联网来开展业务的网络银行,代表银行有:阿里巴巴建立的浙江商网银行和腾讯建立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

目前来看,制约不依附于传统银行而建立的网络银行发展的因素是准入门槛太高,牌照难拿,公信度不高。网络银行的发展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法律监管的真空状态、诈骗和违约的风险加大。

四、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战略

加快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促进金融创新。增强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互联网运转效率。全面推进以客户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要以互联网建设为基础进行金融变革,对客户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及分析,据“二八定律”对电子商务客户群细分后差异化服务,不仅了解每一位客户对互联网金融的具体需求,而且还清晰掌握其对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利润,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制定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战略,使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具人性化和高效率。

(二)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优势互补

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吸收并借鉴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技术以及组织模式实现传统金融的转型调整;通过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进一步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能力及效率。鼓励互联网金融运用电子商务为载体进行业务拓展,补缺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领域,如针对某些农村地区及小众客户群体。当然,可以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其它行业进行联盟,实现行业间网络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新产品,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三)营造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了规避由互联网金融本身产品造成的风险,可建立大型的互联网金融共享型数据库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预警系统。增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管理及风险防范的监管,预防由其爆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互联网金融各个产品研发阶段分别进行风险识别和审核。将复杂庞大的问题进行分解,把互联网金融的每一个子模块实现风险管理及成本控制,多角度进行管理研发。此外,应大力开发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体系,学习并尽快掌握国际上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规范与标准,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国际接轨,健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时建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安全制度建设体系,并健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法律规范。此外,还要建立支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培养互联网创新人才。共同营造有利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 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47-57.

[3] 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05:103-118+6.

[4] 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08:18-23+116.

[5] 韩壮飞.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3.

[6] 陶娅娜.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11:58-73.

[7] 王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篇5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概况

1.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2013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13.5%,城镇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8.0%,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但我国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反映出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的成效。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27.5%,延续了2012年的增长态势,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进一步减少,农村地区依然是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农村当然也就会成为政府和电信、互联网企业发力的重要市场。

2.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首先,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市场逐渐发展壮大,不但减少了信用社,农商行,邮政的业务量,还减少了资本的投入。同时,更多的业务可以用网银等互联网工具在家解决,更加的方便快捷。

其次,互联网金融带动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市场的普及,有效的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和农村微型金融的结合,将会从融资和支付等多方面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1][2]。百姓能够及时的用互联网金融进行农产品贸易,还可以在网上办理百姓比较关注的社保,低保的相关业务。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非是一往无前,顺风顺水,在其未来发展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发展的瓶颈。而农村互联网金融更是面临着越来越巨大的挑战。对于农村互联网金融而言,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有两点:

首先,农村百姓普遍对互联网金融认知度不高。在农村,可能接触到网络的人只有中青年,因此我们对某县的几个乡镇对102名中青年进行问卷调查,不知道有互联网金融的有97人,了解过互联网金融的有3人,而使用过互联网金融的只有2人。可见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市场的使用率是相当低的。相关的金融机构目前也还没有重视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的意义,因此也没有在农村进行相关宣传[4]。

其次,就互联网金融本身来说,在服务对象与内容,也没有倾向于农村市场。例如,如果你进入某银行的个人网银界面,你可以用个人网银买理财,你可以用个人网银买车险,你也可以用个人网银买基金等等。然而,农村百姓需要的不是基金,也不是理财,而是更需要的是与农业相关,与农村百姓相关的金融产品。

三、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对策和建议

1.在推广农村互联网金融时要有针对性

一方面要大力普及互联网和农村金融的知识,提高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农业生产等。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市场的特殊性,可以在"个人网银""企业网银"的基础上,单独设立“农村网银”[3]。在使用上首先要方便,过于复杂不利于在农村市场的推广,其次要简单,农村普通百姓的知识文化所决定的,最后就是要快捷,让农村百姓感受到“互联网的速度”。在功能上,也要坚持“农村特色化”。

2.利用互联网技术下形成的一系列远程服务模式优化金融支农服务

目前,互联网融资的两种典型模式是众筹和P2P。这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并具有程序简化、效率较高、民间小额贷款等特点。农村银行机构可以借鉴其服务高效的优势,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微信等社交平台构成的掌上银行,通过与移动运营商及增信机构合作,简化授信程序,开发相应的小额农贷产品。同时,为了便于客户了解、熟悉和运用该服务模式,农村银行机构可以通过设立移动银行或体验店的方式[6],大力推广惠及广大客户的新型服务模式。

3.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村银行机构的支付结算服务

篇6

互联网金融营销的内涵

互联网金融营销的概念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是金融组织营销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场营销、网络营销、金融营销、电子商务的相关定义,互联网金融营销可以具体描述为:互联网金融营销是指通过非直接物理接触的电子方式,营造网上经营环境,创造并交换客户所需要的金融产品,构建、维护以及发展各个方面关系,从而获取利益的一种营销管理过程。从概念逻辑上看,完整的互联网金融营销含义,包括传统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网络营销及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市场营销两个层面的内容,而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市场营销又包括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两个方面。本文所研究的就是基于这种完整含义的互联网金融营销。

互联网金融营销的主体

互联网金融营销的主体就是进行金融交易的双方甚至三方,不包括金融服务及商品本身。主体分为:卖方、买方、第三方交易中介。

卖方一般就是金融组织,传统金融组织按其承担职能的简易被分为三类:经纪人组织、基金组织和银行机构。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包含了非主营业务)和综合经营(包含了新兴的信息业务),网上银行一般实行混合经营,它们可以作为互联网金融营销卖方的典型代表。

买方主要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金融产品需求者。

第三方交易中介是指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媒介,从事交易或促使交易完成的组织和个人,例如支付宝等。

互联网金融营销者可以是卖方,也可以是买方或者第三方。谁更积极、主动寻求交换,谁就是营销者。互联网金融营销如果按主体分类可以分为六种模式:卖方对买方、卖方对第三方、买方对卖方、买方对第三方、第三方对卖方、第三方对买方,每一种模式可以包括中间交易平台,也可以有自己的网站不需要中立的交易平台。

互联网金融营销系统

互联网金融营销系统是指构成互联网金融营销整体的互联网金融营销主体、电子货币和网络支付系统、互联网金融营销信息系统和互联网金融营销风险控制系统等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结构、关系及方式。电子货币和网络支付系统是互联网金融营销系统的中心,是互联网金融营销主体之间相互交换的核心价值,包括电子金融产品开发与销售、互联网金融品牌推广、互联网金融营销工具和互联网金融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互联网金融营销信息系统和营销风险控制系统是制订互联网金融营销战略和策略的基础,也是把握市场机会、规避市场风险的主要内容。

互联网金融营销系统的发展要以培育和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为基础。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电子货币、网络信用产品、网络客户关系、互联网金融信息产品等。发展电子货币就是要加快现实货币向虚拟货币的转化,努力发展电子货币、电子交易凭证等资源。发展网络信用产品就是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信用环境,对互联网金融客户和机构进行信用评估和分级,科学地设计和规划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加大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和控制力度。发展网络客户关系就是在现有的网络客户基础上,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扩展网络空间和客户资源,实现公共信息和客户信息传递的扩散效应,真正把互联网金融的方便快捷带给客户,促进互联网金融营销观念深入人心。发展互联网金融信息产品就是拓宽互联网金融信息的获取渠道,扩大数据库的信息容量,同时对信息来源和信息质量进行严格的识别,加快信息处理和传递,确保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及时转化成经济效益。

互联网金融营销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营销主体的发展

从买方来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0次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1.87亿,网上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在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吸引着网上支付服务提供商不断进行创新和拓展,新支付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推动更多用户更加频繁地使用网上支付。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手机在线支付近年来日益得到重视,2012年上半年手机在线支付用户数增加了1382万,增长率为45.2%,增速远远超过整体网上支付。截至2012年6月30日,手机银行iPhone版、Android版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过400万次,客户美誉度及市场评价位居同业前列;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数已达709.03万户,累计交易(不含手机支付)375.28万笔,同比增长429.01%;累计交易金额达1281.01亿元,同比增长185.00%;手机支付累计交易1361.45万笔,同比增长230.00%;累计交易金额为36.46亿元,同比增长309.20%。

从卖方来看,目前国内十五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建立了独立网站,具备了网络支付、账户信息查询、转账等基本网络银行功能,最新版本的网上银行系统已经可以实现网上汇兑、网上信用证等业务,极大地方便了个人和企业用户。2011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780.94万亿元,截至2011年底注册用户数达到4.34亿。2012年前两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分别达到218.58万亿元和228.87万亿元。另根据各上市银行的2012上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多家银行网上银行的业务量已远超柜台业务量,有些上市银行的网上银行占比超过总业务量的60%,甚至70%。未来,网上银行将成为银行的主渠道,传统银行将全面融入网上银行,甚至不再单独区分网上银行。

从第三方市场来看,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蓬勃兴起,第三方支付组织从提供简单的资金结算,发展成可连接产业链各环节和行业上下游的多元化资源整合机构。第三方支付组织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支付服务,满足了社会公众的支付需求,促进了支付服务市场竞争,逐步成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第三方支付组织437家,其中全国性法人机构172家,占39.36%;地方性机构265家,占60.64%,日交易金额达60亿元,这些第三方支付与网上银行共同支撑着中国的网上金融市场。从市场集中度看,支付宝以49.0%的市场份额居于市场首位,占据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财付通以20.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银联在线、快钱、汇付天下、易宝、环迅,分别以8.4%、7.5%、7.4%、3.0%和2.7%的市场占比分居第三位至第七位,这前7家占据的市场份额达到98.3%,因此其他第三方支付组织份额很少,市场集中度较高。从行业竞争来看,第三方支付机构加速洗牌,市场面临优胜劣汰,各类支付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未来将朝着全面型和专业型两个方向发展,专业化分工会越来越明确。

互联网金融营销工具的应用

网络营销工具如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网站、网络广告、微博等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应用都比较广泛。首先,网站在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的金融市场上成为企业提高顾客忠诚度和满意度的有力武器,是互联网与金融服务完美结合。相比传统的经营网点而言,网站不但是网上金融的应用渠道,更是企业重要的营销平台。网站作为有效的品牌传播窗口,在金融组织推广自身业务与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蕴含着重大价值。一个好的品牌塑造效果与宣传力度将有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与亲和力,能激发更多潜在客户的消费和投资欲望。其次,金融组织在网络广告投放方面也是非常慷慨,网络广告形式包括展示类广告、搜索排名广告、电子邮件广告、视频广告和文字链接广告等,投入大多集中在门户网站和财经网站。这表明,国内金融业的传播已经从传统媒介营销的竞争如平面、广播、电视等领域转移到了互联网。例如,中国银行的网络推广选择了在阿里巴巴网站的首页投放其赞助奥运的品牌广告,使其赞助商品牌形象的美誉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第三,自从微博兴起,各家金融组织纷纷在各门户网站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各种网络流行语信手拈来,微博开始成为新的营销方式。2010年,光大银行领先业内首开微博,之后各家企业的官方微博如雨后春笋,经过两年的发展,各家机构的粉丝数最低都是数十万计,招行更是以190万的粉丝数遥遥领先,产品营销、活动介绍、财经信息、理财常识等等应有尽有。最后,交互式营销成为竞争的常用工具。为了以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推广传统的金融业务,各大金融网站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更多的企业跨行业运作,试图开创一种全新的网络合作营销模式。如中国民生银行与小熊在线携手,通过大型益智线上游戏“创智大富翁”活动的运作,推广该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就是一个互利共赢、新型网络营销的良好范例。

互联网金融营销存在的问题

营销主体的观念陈旧

首先,营销认识不全面。在金融组织的营销活动中,有的人把营销看做推销互联网金融产品,有的人把金融营销片面地理解为做网络广告,也有人把网络营销看作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事,没有认识到营销的全面性。其次,缺乏战略目标。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营销普遍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分析、定位与控制,在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顾客观念有待加强。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相对于金融组织而言,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互联网金融机构容易利用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损害消费者权益。如支付宝发生的“一元秒杀”事件,实质上是后台技术故障造成的货品价格变成一元,消费者交易后,全部交易被支付宝取消,消费者权益受损。互联网金融机构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信息也可能使客户信息容易泄露。最后,品牌形象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拥有市场必须首先拥有一个占市场优势的品牌。域名是企业在互联网上的永久性标识,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商务活动的基础,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目前很多金融组织还没有意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如有的商业银行合理的域名被抢注,有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各自设立推广自己的网站,各网站之间又相互孤立、互不关联,这些都不利于整体品牌形象的建立,系统内的整体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达到网络营销的最佳效果。

互联网金融营销体制不健全

互联网金融营销涉及众多的参与主体,仅靠市场体制自发调节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互联网金融营销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监管主体缺位和专业人才缺乏两方面:

首先,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瓶颈就是安全与风险控制,我国对金融营销监管长期以来严格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而互联网金融这种融合性的经营模式在传统监管体制下,会导致监管和合作方面的困难,增加交易成本,造成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降低监管效率。

其次,互联网金融作为信息时代特有的产物,其技术含量是不容小看的,要想发展和维护好互联网金融营销业务,这就需要懂得网络技术、金融知识和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金融企业的员工知识构架基本是金融专业,特别缺少既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又熟悉银行业务运行和管理决策的,又能够把握顾客需求特点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企业在招聘和选拔的过程中也大多偏向金融专业。互联网金融营销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互联网金融营销核心人才的极度匮乏已经影响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

网络营销方式较单一

大多数金融组织开展网络营销时主动营销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营销方式积极寻找客户群,开展主动的产品推介和促销。甚至有的金融网站上,竟然找不到企业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服务热线、交换链接、电子邮件、网页广告等多种已经成熟有效的网络营销方式在商业银行营销中未得到充分运用。经营策略上虽然借用了营销概念, 但错把营销当推销, 只是在推销产品时才使用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 网络营销意识差, 对金融产品信息化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界的探讨阶段。

金融产品组合的广度和深度有限

目前,在国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已经进入了为大众量身定做的阶段。而我国有的互联网金融更多的只是将传统银行已有的业务搬到网上来处理,还不能根据每一个客户的偏好、个性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网上金融的最高形式是通过互联网创新,把一些传统银行中无法进行的业务和系统最大可能地整合在一起。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品种相对匮乏,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时间较晚;另一方面我国法律规定只能分业经营,不能直接参与证券、期货等其他一些基本操作,而众多非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还存在较高的进入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银行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营销的对策

更新营销观念

首先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无论是金融机构经营还是第三方中介都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拓展,挖掘客户需求,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互联网金融组织可以通过建立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推进互联网争端解决机制建设、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以及制订责任追究的管理办法等措施,保护消费者的网络权力。要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有计划、分步骤地主动进行业务营销,设计特色产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不同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其次创建网上金融服务的品牌。开展互联网金融营销既可以采取统一品牌策略,网上品牌与传统业务的品牌一致,也可以采取不同品牌策略,创建一个全新的品牌。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建设需要不遗余力地塑造和提升各自的核心品牌,要注重品牌发展的科学规划,要大力推进品牌家族化建设,还要重视以品牌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运作。

建立完善的金融营销体制

互联网金融营销作为互联网金融整体系统的子系统,是在一定金融区域范围内,代表金融机构通过网络与广大社会客户直接沟通的桥梁,其组织体系创新的完善要求互联网金融组织在现有的组织框架中重新定位,协调处理好与其他机构的分工合作关系。

互联网金融管理者要摒弃过去重业务、轻素质,重使用、轻培养的陈旧观念, 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培养集金融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技能、网络工具运用技能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营销复合型人才,加大对网络信息收集、处理、分析方面的人才和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人才的营销培训,促进员工由传统的操作型向营销管理型转化,培养一支既懂网络原理和网络程序设计又懂金融管理,还能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工具开展市场营销,具备引导客户、培育客户和留住客户工作能力的人才队伍,使银行永远保持发展的活力。

整合网络营销方式

网络营销方式的整合一是综合各种营销方式,综合运用各种网络营销方法,比如广告宣传可以选择电子邮件、门户广告、博客软文、网络视频等,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最大化,新产品信息可以选择在线黄页、分类广告、论坛、博客网站、供求信息平台、行业网站等平台。二是整合传统营销方式和网络营销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弥补不足。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的结合,可以通过演示光盘、FAQ、在线问答、热线电话等方式。这些方式交叉使用效果会更好,比如在在线问答的页面上标示热线电话或网上预约。还可以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网站进行联合,与各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建立网站链接,综合多家金融机构的网上服务,建立综合金融服务网站。

加强新产品开发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随着客户对新技术接受程度的逐渐提高,他们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实力,互联网金融营销必须重视新产品开发。

篇7

1.1金融贸易的形式我国金融卫星通信在网络中的运行,构建了全国电子联行系统、金融信息系统、金税信息系统和中国证券交易系统等。这些金融系统的建立直接使得现实金融交易的形式可以在网络金融发展中继续进行。因此,网络金融贸易的主要形式仍以传统金融贸易的投资、融资为主,只是贸易的途径有所变化。除此之外,互联网发展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各种金融企业如商业银行、借贷机构、信贷公司等实现了网络业务的发展。网络银行的出现和网上金融产品的购买使得目前的金融贸易从窗口化转为网络化。受网络支付形式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互联网金融贸易的特有形式之一,专门针对网络人群的多种理财产品也纷纷出炉,如“余额宝”等。

1.2金融发展的途径在互联网环境下,金融发展的途径较传统金融模式有所改变。在传统金融模式中,金融发展依靠金融业务工作人员的推广以及金融机构所做的广告;而在互联网环境下,金融业务的开展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实现:首先,网上银行业务开展使得原本银行卡所具有众多金融业务都能够在互联网中实现,银行系统中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银行可持有者所预留的联系信息进行银行业务推广,只需要发短信或者打电话进行业务推销即可,不需要进行一对一的现实业务销售;其次,由于网上银行的便捷性和节省人工等特点,为金融机构节省大量开支,将这些开支用于个人和企业客户所持有的银行卡的“返利”活动中,使人们能够更加主动地了解网络金融业务。

1.3金融业务的特点网络金融业务除了具有虚拟性、便捷性和节约成本等特点之外,还具有广泛性特点并且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些金融业务特点同时也是互联网服务的基本特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广泛性特点表现在以网络银行为首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所推出的金融业务模式的相似性上,只要一种网络金融产品风行,就会有多加银行相继在网上银行中推行此业务或者积极与第三方金融平台建立联系,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多个网上银行的兼容就是网络金融业务广泛性的特点表现;网络金融的不受时空控制性也表现在网络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即在网络银行中进行支付、转账、查询、缴费等业务,不受银行营业时间和银行卡所在地的影响,网络模糊了银行系统的地区差别,使金融业务的服务时间完全做到了“24小时不打烊”。

2.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凸现出来的问题

2.1金融平台建设问题金融平台是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状态下的金融平台包括各大银行的网络银行系统、手机银行系统、具有支付功能的软件平台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信贷平台等。这些金融平台的发展历程不一样,在网络金融中的作用不一样,在网络金融中所占据的地位也不一样。网络金融平台建设的不协调使得网络金融服务和金融交易存在失衡的问题,例如网络银行能够承办的大笔存贷业务数量远远小于现实银行,这就意味着,网络金融平台建设本身还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即便是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对于网上金融的认知度还远远低于其他日常生活行为。

2.2网络金融的安全风险问题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网络金融安全的风险越来越严重。在传统金融模式下,人们进行金融业务依靠银行单据,信票是纸质的,并且由三方保存,能够保证金融行为的妥帖,但在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金融交易双方不见面,所进行的交易实际上是信息的交换,交易双方也不能产生即时的、可以当做凭据的信票,金融信息一旦泄露或者被篡改,金融交易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很可能造成交易一方的巨大损失。

2.3金融业务载体的统一性问题互联网金融发展中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互联网金融载体与现实金融载体的不统一。金融载体即人们实现金融交易时必须使用到的工具或者信息,如在银行窗口办理业务需要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等。作为互联网金融代表的网络银行登录方式不一致,有些银行采取U盾的登录方式,有些银行采用账户密码结合的登录方式,有些银行采用手机校验的登录方式,虽然不同的登陆方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网络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但每种登录方式都与现实银行金融业务载体不同,一旦人们要在网络与现实中同时办理金融业务,就需要准备两种完全不同的业务载体,这阻碍了网络金融业务和现实金融业务的相互转化和有效联系。

3.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

3.1网络金融平台的综合建设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止于在网络上实现一系列日常活动行为,实际上互联网的发展必然引领人类社会进入完全的网络化时代。在网络中实现一切事务成为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主题,在此基础上,互联网金融也必将打破网络银行独占鳌头、第三方支付平台单一的局面。综合性更强、各种金融机构都能参与进来的网络金融平台建设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题。网络金融平台建设将实现多家银行的网络银行或手机银行的整合,使各种金融机构都能在同一个金融软件上显示出来,人们打开软件就犹如到了网络上的“华尔街”一般,只需要登录一次账号,就能够实现在多个金融机构中的金融业务办理。

3.2网络金融安全保障更细致网络金融的安全问题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网络金融安全问题的解决实际上也有赖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仍以2进制代码编程为基础,但在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中,各种生物科技也许能够参与到其中,每个人的网络金融数据信息将以特殊的,非代码式的保密形式加以保护,如个人在办理银行卡的同时写入指纹,而在手机和电脑的网络金融平台上也写入指纹信息,网络金融客户端的指纹信息与银行卡所记录的指纹信息一致,该银行卡所包含的一切网络金融交易才有效,这样就能够妥善保护网络金融客户的信息安全。

3.3网络与现实金融载体的统一伴随着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众多网络工具都越来越简便和小巧,人们倾向于将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边界虚化,追求现实生活的精致和高效,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符合人们对网络社会发展的追求,即网络金融与现实金融的载体相统一。例如,网络银行的登录方式与现实金融业务的办理所需要的文件相同,使客户不受复杂的文件信息所困扰,又如,银行卡写入网银信息,使客户可以通过扫码登录网银,进而实现网络金融交易。网络与现实金融载体的统一是网络金融业务与现实金融业务统一的必经途径,也是网络金融未来发展的必然。

4.结语

篇8

一、互联网金融的含义与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并为互联网平台提供的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对以电脑网络为技术支撑的金融活动的总称。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而金融的互联网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则是狭义层面的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优点。

1.互联网金融基于大数据的应用

无论互联网金融领域哪种业务模式与产品设计无不体现对大数据的合理运用。

2.互联网金融趋于长尾化

互联网金融争取的是80%的“长尾”小微客户。这些小微客户的金融需求既小又个性化,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常常得不到满足,而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小微客户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高效率地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互联网金融服务高效、便捷化

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全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现有金融体系的效率。

4.互联网金融服务低成本化

互联网金融服务低成本化主要体现在交易成本上与服务成本上。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

1.第三方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是指采用与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借助信息技术,使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起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它有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完全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其代表有易宝支付、拉卡拉等;还有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那些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支付宝则是这种模式的成功案例。其中一些与金融机构合作密切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优势已经开始显现。

第三方支付模式涉及的领域逐渐变宽,跨越的范围逐渐变广,同时也应用到个人理财等金融业务之中,例如基金保险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凭借其系统中客户的相关信息,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贷等金融服务。同时,信用卡和销售信贷领域也开始让支付公司参与进来,支付公司逐渐对商业银行形成替代效应。

2.P2P网络贷款模式

P2P网络信贷是指借助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同时进行借贷双方的匹配,帮助借款人寻找愿意帮助分担风险的贷款人,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网贷平台)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属于直接融资模式。P2P网络借贷是由P2P小额借贷发展而来,适用于个人征信体系较发达的环境。我国首家P2P网络信贷平台是2007年成立的拍拍贷。

P2P网贷平台在市场规模上处于高速发展期,创新能力高于第三方支付,但P2P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障碍,如用户认知程度不足、风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少数平台跑路的信息也给行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从行业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P2P行业尚未经历真正的经济周期洗礼,离稳定健康发展还有一段距离。市场生存法则加上监管的双重作用,在逐步建立备案制以及相关资金监管的同时,淘汰劣质企业,对真正违法诈骗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申请正式从业资格,建立重要数据渠道,吸引人才及战略投资者,将会促进P2P行业的发展。

3.大数据金融模式

大数据金融是指对集合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化方式,分析并挖掘客户的信息数据,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同时使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进行金融营销,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大数据的处理使金融服务平台集中于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以阿里小额信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随着大数据金融的完善,企业将更加注重用户个人的体验,进行个性化金融产品的设计。未来,大数据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存在于对数据的采集范围、数据真伪性的鉴别以及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大数据金融的优势有:一是个性化服务独特,放贷快捷。二是运营交易成本低,客户群体大。三是科学决策、风险管理和控制好。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审核,大数据增加了金融企业控制风险和管理风险的力度,尽早发现出现的风险点并加以解决,从而可以对风险发生的规律进行预测与把握。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1.信用数据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

互联网金融对用户数据的整合,使全社会的数据壁垒有望被打破,形成统一的信用环境,从而使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用户数据将来会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互联网金融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中蕴含了大量信息,缓解了用户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构建,从而一体化服务品牌有望打造。

3.四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持续发展,用户规模与创新相互促进

第三方支付模式、P2P网贷模式、众筹平台模式、大数据金融模式继续完善,用户需求的挖掘使得四种模式继续创新,争取最大规模的吸引用户,实现从企业金融到产业链金融过渡。

4.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联系更加紧密

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会使得相对保守的金融行业意识到互联网的力量,开始依托互联网的支持,未来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联系更加紧密。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扩展和完善了传统金融行业,并给其相关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是加强监督,在发展初期监管力度要相对温和,鼓励公平竞争与创新,减少信用风险的出现,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赵淑兰.互联网金融迎发展“佳期”[N].经济日报,2013-10-28009.

[2]行业研究人士.安平.传统金融应吸纳互联网金融导入的平等理念[N].第一财经日报,2013-12-06A15.

[3]记者,姜欣欣.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N].金融时报,2014-02-24009.

(作者单位: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篇9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小额信贷;监管

[中图分类号] F830.5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金融和小额信贷的交叉融合逐渐密切,成为传统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补充,为广大的中国金融消费者带来便捷。互联网金融正是在现代技术平台的支撑和众多金融需求和降低需求成本的要求下产生的。十几来年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小额贷款工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微小企业、农村金融的发展,提出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业务和小额信贷组织。中央的政策性文件指明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小额信贷发展政策、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确立了指导思想,对小额信贷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和小额信贷的界定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随互联网兴起,依附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金融业与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使用户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小额信贷是指为中低收入阶层和小微企业持续性的小额度的贷款活动服务,它与传统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有一定的差别。小额贷款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2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小额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据中国市场报告网的中国小额贷款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2年)显示,作为发展中新兴经济大国,巨大的经济容量和地区间的发展落差为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城市化的进程,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层次性,我国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这为小额贷款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商业模式

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即: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互联网理财等。第三方支付是指在买卖交易过程中,通过金融系统作为的“过程中间平台”的账户,进行贷款的支付,并通知卖方贷款到账发货和买方收货验货。第三方支付受国家金融机构监督,目前包括支付宝、提卡通、PayPal、易宝支付和中汇宝等。

P2P小额信贷是当前最主流的小额信贷模式,借助于互联网的快速、灵活和广泛性特点,对中低收入阶层和小微企业进行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型渠道,使小微企业在资金支持上和资金获取规模上,大大简便于商业银行对他们的审查和评估等多重环节,能够及时地在短期内获得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是一种创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

互联网理财是在商业银行推出各种理财产品之后,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网易等多种互联网机构各自推出的理财产品,是金融衍生品的补充。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小额信贷主要为广大工商个体业者、小作坊、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帮助。多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小额信贷工作,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从2004年到2016年中期,小额信贷公司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中的一支主力军,全国大小信贷公司达到8910家,贷款余额超过9412亿元,批发融资超过5500亿元,贷款额度突破15000亿元。作为金融业的重要补充,新兴的小额信贷虽然受到政策的扶持,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规模,贷款机构普遍偏小,平均每家员工人数仅为13人,平均注册资金仅为0.9432亿元,抗风险能力较差,发展后劲不足,相比于国有5大银行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份额的绝对优势相形见绌,但提升的空间潜力较大。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小额信贷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互联网信贷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是在现代科技互联网平台支撑下为客户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的一部分,是新时期一种新有服务方式,从其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上看,具备以下优势:

1.平台支撑集聚大数据,运行具有普适性

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数据仓库为基础,互联网金融汇集了多种业务模式,非常适应于现代年青人的生活方式和特点,同时对常规金融所不能满足,被商业银行所漠视的小微客户,在互联网金融的针对中得到了全面、良好的服务与认可。通过对消费者大数据分析,找到适合于个性化服务和小快灵的特点,对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阶层适用性很强。

2.工作效率高,覆盖范围广,具备新的竞争理念

常规传统金融机构照章办事,一套程序下来,至少要半个月时间。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完成,工作程序标准,业务处理快,总体效率得到全面快速的提升。同时互联网金融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金融资源来源广泛,服务直接,客艋础宽广,以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为主体的贷款客户需要资金少、手续简便,资金到账快,服务成本低,这有利于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篇10

业内目前来说还没有对互联网金融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诸多学者对此还有一定争议,但从主流视角来说,一般将互联网金融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是指将现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凡是具备互联网精神的一切金融业态行为,主要包括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技术而进行的线上服务,以及各大互联网在线服务机构(如:支付宝等)向客户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的金融服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的金融业态行为,具体包括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

二、业务范围的分析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范围集中于小额的、分散的金融需求领域,并在这一领域内异常活跃,而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却不能在这一领域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恰好给互联网金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以P2P网络信贷平台来说,P2P网络贷款是指借贷双方通过第三方的互联网平台将资金借贷需求进行匹配,资金需求方可以通过平台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出借的人群,或者帮助中小投资者们通过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实现在一定收益下分散风险的目的,也帮助投资者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选择有利的收益。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借款人得以较低的利率筹得使用资金,给贷款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财方式,满足了部分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的理财需求。而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则难以如此,由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中介作用,所以就难以形成借贷双方的信息顺利流通,引发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银行的投资理财门槛相对较高,对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来说,可供选择的理财产品少之又少。

三、业务规模的分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而且业务规模也越来越大,对传统金融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就以第三方支付来说,截至2013年8月,在获得许可的25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中,提供互联网支付服务的有97家。2013年,支付机构共处理了互联网支付业务153多亿笔,金额总计达到9万亿元。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业务规模日渐庞大,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反观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虽然其资产规模在145万多亿左右(从目前各传统金融机构所公布的数据来看),资产规模远比互联网金融庞大,但其盈利能力却令人担忧。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显示,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ROE)已经连续两年有所下降。2013年,主要商业银行的ROE为20.05%,比上年度下降了0.67个百分点。主要商业银行实现净营业收入2.8万亿元,增长11.32%。在利润来源上,净利息收入仍然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有所上升。

四、风险防范的分析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所面临的风险有其共同点,也有其各自的特色。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主要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是流动性风险,二是利率风险,三是信贷风险,四是投资风险,五是汇率风险,六是资本风险。互联网金融就其本质而言,它本身就是一种金融活动,只不过它是传统金融活动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所以其面临的风险也包括传统金融所面临的风险。但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还面临着其自身特有的风险,即现代互联网技术安全性风险、业务操作与管理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

传统金融业的风险防范一般是通过加强风险的内部控制来实现对风险的防范。互联网金融因其自身风险特性的不同,所以其风险防范也有其自身的特色。一是在应对现代互联网技术安全性风险方面,互联网金融应从提升技术设备软硬件、加强密钥管理和日常信息备份管理、应对黑客或病毒攻击时的预警方案以及定期的系统漏洞检查和必要的黑客攻击防范演习等方面着手;二是在应对业务操作与管理风险方面,互联网金融往往是通过加强业务人员职业素质培训和规范日常操作以及操作权限的管理。三是在应对法律风险方面,应尽快出台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形成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的法律体系。四是在应对政策风险方面,应该主动参与到政府的相关决策中去,建言献策,同时加强行业自律。

五、监管与规范的分析

在监管方面,传统金融业所面临的监管较为严格,有着较为完备的监管法律体系,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和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还有较为规范的行业自律协会,而且还有世界范围内的监管准则(即巴塞尔协议),业务及行业发展较为规范。而互联网金融则有所不同,不仅监管的法律体系目前还没有成形,而且还缺乏应有的监管主体和行业自律协会,监管制度比较混乱,这不仅会影响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尽管当前业界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有诸多争议,更有甚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不应介入过多的监管,但笔者认为既然互联网金融是一种风险经营活动,就应对其进行相应的监管,至于是否要以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方式以一而贯之,笔者认为大可不必。对其监管搞“一刀切”的形式,往往只会事与愿违,而应分清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类别,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加以借鉴,制定出适合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政策,并分派给相关的监管机构,强化监管的主体和责任,同时由业内的龙头企业牵头成立相关的行业自律协会,加强自身的监督管理,而且相关立法机构应尽快出台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从而形成具有互联网金融自身特色的监管制度。

六、当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中曾指出互联网金融创新有利于普惠式金融的发展,具有大量的市场需求,应该予以支持。因此笔者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互联网金融必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亮点,互联网金融也是传统金融业转型的方向。但如前所述,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发展问题,以下笔者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由于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建设,不仅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客观要求。对于其法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参与者的广泛性,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处于弱势群体的中小投资者应予以适当的法律倾斜。对于利用互联网进行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行为要依法及时处理,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体系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复杂性,其监管必然涉及多个监管机构或部门,此时各个监管机构或部门的信息共享、协调合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应尽可能地发挥其行业自律用,正确处理好自律管理与政府监管的关系,将业内从业资格管理等行业自律管理与政府的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督管理等有效的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