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新能源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发新能源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案例:太阳能的开发调查报告
主题: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谢东风 韩佩华 陈玉梅 张若明
地点:演艺厅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主题的确立:(篇幅所限 省)
活动目的:
1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发挥学生共同探索、和谐共事的能力。
2让学生对我校太阳能的开发进行调查,提高学生对新能源利用的认识,同时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确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自觉地“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主动参与学校以及面向社会的环境保护行动。
ESD(可持续教育)渗透点:对学生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何合理开发新能源,共建和谐节约型社会,确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活动准备:
学生:1. 分组收集有关太阳能的资料;
① 我国能源状况
② 新能源开发的前景
③ 新能源开发的重大意义
④ 新能源在我校的开发利用情况
2 . 对我校的太阳能利用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与调查(包括采访我校相关的负责人);
3 . 完成调查报告,在班上进行宣传。
报告会实录:
第一部分:(开场,屏幕显示学校太阳能设备,同时显示字幕:开发新能源――太阳能)
(10个女生身着白色衣服围成一个双重圈――表示水)
(三个女生走在校道上议论着:)
(旁白):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发现校园多了许多新设施,同学们议论纷纷,让我们听听他们议论些什么吧!
女生1:听说我们洗澡的热水都是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的。
女生2:是吗?我也听说了。以前都是用天然气烧的,现在改用太阳能了!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和保护环境而建的呀!
女生3:是呀,我也听说啦,设备就安装在我们宿舍楼顶,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位物理老师和一位学校主任正在视察太阳能设备,三女生走过来)
三女生:主任好!老师好!
女生1:老师,这些就是太阳能设备吗?
老师:对呀!
女生2:咦!为什么太阳能热水器的管子都是黑色的?
女生3:黑色更容易吸收热量嘛!
女生1:为什么它们都是倾斜的呢?
物理老师:这是为了得到最大的日射量,在正午时必须尽可能使集热部分的采光面垂直于阳光。
女生2: 哦!不知道它是怎样工作的,老师,你能介绍一下吗?
物理老师:好的,我校的太阳能热水器装置是吸热真空玻璃管,……达到一定温度就可以向我们供应每天洗澡用的热水。
三女生:哦!原来是这样的!
黄主任:要不你们现在就来试一试吧!
(五人一起走到由女同学扮演的水圈旁)
黄主任:你们先来摸一下这里的水是凉的还是热的?
同学们:凉的!
黄主任:好,现在让它通过这个太阳能热水器。
(这群扮演水的女生排成行穿过太阳能热水器,走了两圈,然后走到热水器的另一边,然后组成一个双重圈)
黄主任:现在试一下这里的水怎么样。
三女生(用手摸):好热呀!这么快就变得这么热了,太了不起啦!
黄主任:每天只需要2―3个小时的阳光,不管夏天和冬天都能达到70℃以上的水温。
女生1:对了主任,这么多热水器需要多少钱呀?
黄主任:我们大约投资了180万。
女生2:能供应多少人用呢?
黄主任:2700人。
女生3:如果下雨或者阴天怎么办,我们岂不要洗冷水?
黄主任:呵呵……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都会带有辅助能源的,在阳光不足时自动启动,即使遇上阴雨天也能24小时照样工作。
三女生(长嘘一口气):哦!
女生1:改用太阳能热水器有什么好处呀?
黄主任:这样吧,你们做一道计算题。以前我们使用的是24台热水机,每台机每小时燃烧2.4立方米天然气,每天烧3个小时,每立方米天然气13.5元人民币,请同学们算一算:每个月要花多少钱(女生1回答:69984元),每年呢(女生2回答:839808元)?现在改用太阳能每个月只需要花费过去二十分之一的资金。同时,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三女生:太好了!可以节省能源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环境!
黄主任:其实除了我们宿舍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以外,看,我校的游泳池旁也安装了20盏太阳能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还有,在小学部安装了风力发电装置,你们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带你们去参观参观!
同学们:好呀!谢谢主任,谢谢老师。Let?蒺s go !
(演员一起退场)
2第二部分:
男主持1:……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能源供求矛盾仍将十分尖锐。就开采储量而言,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石油资源和东部的煤炭资源将在2030年耗尽……煤和石油在燃烧的过程中,生成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这些酸性物质随着降水等回到地球的表面而形成酸雨,同时煤和石油在燃烧的过程中还会增强温室效应,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男主持2:要应对能源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应实行节能为本、环境优先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最有效的就是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等……据我们统计,每年我校可以节省16638立方米煤气,这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7004立方米,这样我们还保护了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更好地合理开发新能源,共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吧!
篇2
例1、曙光中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家庭燃料的变迁提出相关问题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1)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是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时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到70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_______。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将水蒸汽通过炽热的煤层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煤气厂常常在家用煤气意掺入少量的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
(3)到了8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又取代了“蜂窝煤”。煤气中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到21世纪,由于“西气东输”,城市居民开始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____。
(5)实验证明,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燃气灶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若你家里要将燃烧煤气改为燃烧天然气,为使天然气充分燃烧就必须更换灶具,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围绕家庭燃料的变迁而展开讨论,形式新颖,需要运用多个知识点综合思考问题。(1)小题在以“煤球”为燃料的时代,我们需思考,结实的煤球燃烧是不完全的,产生CO,因此在冬天门窗紧闭时,就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为避免中毒,又使燃料得到充分利用,就有小题(2),煤球变为“蜂窝煤”以增大接触面,使燃料燃烧更充分。有的城市为此开设燃气厂,它是将分散用煤改为集中供应煤气,且在煤气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以便煤气泄漏时能引起人们的警觉;小题(3)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小题(4)天然气中主要成分是CH4,它们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都不难写出;比较(3)、(4)写出的两个化学方程式,若完全燃烧分子数相同的CO和H2,所消耗的氧分子,后者是前者的四倍,因此,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要扩大进风管,或者减小进气管。
例2、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太原市依托自身资源已将部分公交车的燃料由汽油改为“煤层天然气”。
(1)汽油是______加工的一种产品,而“煤层天然气”是存在于煤层中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_______。
(2)甲烷的含碳量比汽油(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8H18)_____(填“高”或“低”),容易充分燃烧,是清洁能源。为了解决能源短缺及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问题,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填写两种)
(3)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________。
①煤;②核燃料;③生物质能;④石油;⑤酒精
解析:石油中含有溶剂油、汽油、柴油和煤油等。根据沸点不同,可分馏得到不同的物质。通过计算可知,甲烷的含碳量比汽油低。目前人们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能、潮汐能、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化石煤料属不可再生资源,另外核能是利用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释放出能量,也是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1)石油,CH4;(2)低,太阳能、地热(或风能、潮汐能、氢能、核能)(合理即可);(3)①②④。
例3、能源危机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立足自身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1)目前,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成为最主要的能源,它们的大量使用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______的含量迅速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2)氢能源是我国正在开发的新能源之一。其使用的主要途径是设法构成原电池,从能量的转化的角度看,原电池是一种将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我国已经全面禁用含铅汽油,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使用它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B.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汽油是石油炼制的产品之一。
D.用玉米、薯类等发酵可以制得再生能源乙醇。
(4)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很大。从我国东、中、西部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占全面的比例来看,能源相对短缺的是东部地区。为了达到区域发展与资源间的平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推出了许多重大工程建设。试举一例:___________。
(5)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能源革命。未来的新能源要代替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的不可再生的能源,从理想的角度考虑,它必须满足许多条件,如: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制备、应用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等。除此以外,你认为还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试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关于能源的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抓住题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篇3
石油紧缺60%需要进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传统汽车发展方面严重滞后,新能源汽车对我国具有突出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亦是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其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之路“道阻且长”。
我国最具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紧迫性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以车载电源提供动力源,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辆驱动系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共同提供。目前的混合动力汽车大多以常规燃料,同时配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源。按照汽车对电能的依赖程度,混合动力汽车分轻度混合,中度混合和重度混合。据东风汽车公司原副总工程师程震彪介绍,目前,由于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还不成熟,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市场化的主要还是混合动力汽车。“如果不买国外技术,我国企业大部分做的是轻度混合或者是中度混合。重度混合已经比较接近纯电动。”程震彪说。
石油紧缺60%需要进口,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机动车目前每年消耗了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5%;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大气中80%一氧化碳来自汽车尾气排放。近日热议的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相当一部分来自机动车尾气;
以传统石油和柴油为燃料传统汽车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我国真正意义的汽车产业开始于20世纪末。在传统汽车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以市场换技术,但截至目前,市场是换出去了,技术却没有从根本上引进来。我国在汽车生产方面依然是依靠大量合资企业,自主民族品牌较少。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基本不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国外对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很严,我国每制造一辆汽车都要向他们支付高昂的专利费。
在汽车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汽车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却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大气环境的污染严重对人们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才让各国重新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 新能源汽车开始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于21世纪初,被认为与世界发达国家起步时间大体相当,研发水平差异也不大。新能源汽车被我国视为实现“弯道超车”快速跻身世界汽车制造大国的一个绝无仅有的好机会。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意义重大。
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2001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先后投入20多亿元经费的研发,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列入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个产品能不能真正由实验室走向市场,除了要具技术的创新性外,产品价格能否被市场所接受就成为关键。”据武汉市汽车产业办公室处长副主任李林清介绍,由于动力电池价格原因,电动汽车的售价大约是同级别的传统汽车的两倍。这也是我国出台补贴政策的原因。
2008年11月,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到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规模目标是一万辆,到2012年占新车市场份额的10%;2009年1月24日,财政部、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武汉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率先在出租车、公交车、环卫、公务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2009年12月9日,国家将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2010年6月1日,考虑到公共这个不足以拉动电汽车的发展,国家另设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至此,“十城千辆”工程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增至25个。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障碍重重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承载了太多意义,2012年底国家“十城千辆”工程收官,示范效果如何?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25个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量已经接近3万辆。
“从前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取得了初步成效。不过,从具体的推广情况来看,还存在较大的目标差距。”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制造业处处长李伟利指出,如纯电动汽车实际推广完成率只有10%,混合动力汽车虽然情况较好,但在25个城市实际推广也只有16000辆,与预定22000辆的目标还有一些差距。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主要是在城市公共领域。
动力电池,仍然是电动车进入市场的瓶颈。电池技术在全世界都没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全世界的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基本在100km~200km之间,比之传统汽车加一箱油的续驶里程400km~500km相去甚远。
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充电桩。充电桩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遭遇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选择难题。“用户不够没必要建那么多基础设施。但充电装没有建立起来,人家又感觉充电不方便怎么会买车。”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说。他同时告诉本刊,充电桩建设在具体操作方面也有困难。“中国很多汽车用户没有私人车库,马路停车现象比较多,桩子往哪里放是个问题。 ”
地方保护主义被认为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重要因素。每个城市都想用当地生产的车辆进行示范,即使是公交车辆,也都要交由本地的公交车厂生产。各示范城市在采购新能源汽车时,基本都是采取“本地优先”的原则。而地方保护主义不仅制约了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还带来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弊端。
国家搞示范运营是希望能够把电动汽车产业带动起来,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据李林清介绍,像全国汽车生产中心长春、上海等示范城市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成效在所有示范城市中的排名并不靠前;各个大厂尤其是居于国家汽车发展龙头地位的主要汽车集团,并不急于产业化。反而一批中小民营企业积极抢食产业化蛋糕。但由于这些中小企业的技术储备不足,他们所实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主要是基于传统汽车底盘的电动化改装。即在传统汽车底盘上加装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含电机、电池、电控)。“这些部件虽然很重要,但新能源汽车是革命性的全新产品,需要基于新能源动力总成的基础上,对汽车进行全新的系统化的设计,并以此为起点做好数据积累。这样,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李林清说。
至于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积极的原因,李林清分析:“主要是由于传统汽车仍然处于一个创造利润的黄金期,而且在技术上也十分成熟,为什么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开发一个在市场化方面存在较大风险的产品?”
专业人士解读最新补贴政策
2012年底“十城千辆”计划收官,国家经过近9个月的调研,在总结过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推出了此次补贴政策。李林清为本刊解读,这次补贴政策国家主要是想打破地方壁垒,并突破过去单纯依靠地域做试点。
他解析道,首先,新的政策规定,申请示范的城市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另外,此次政策规定,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地方政府用财政手段设置堡垒,而且无形中把试点范围扩大了。“过去示范城市的企业把汽车卖给外地,如果那个城市不是示范城市就意味着企业不能获得补贴。但按照新的政策应该是可以的。” 李林清说。
另外,此次对试点城市名额不像过去一样有限制,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争取。这是个亮点。最后,这次政策照顾到了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的环境配套和服务,对示范城市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财政奖励。李林清认为,与过往补贴政策不同,此次补贴在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同时,也照顾到了政府的积极性。
同时,李林清建议,国家补贴这块应有个持续的中长期的计划,而不是像现在总是3年一期。“地方政府在政策投入上与中央保持一致,这一点相对较好处理。但是企业开发一款全新的产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这种具有革命性的产品,从研发到产业化,再到盈利,一般跨度时间比较长。3年政策,对于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在政策预期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对于补贴的方式,是着眼于补贴企业,还是消费者;是否需要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进行科学定义,设立标准,这些,国家都可以站在全局范围内进行政策研究。此外,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切入点,是从乘用车,还是商用车,也值得我国认真研究。目前,我国是从商用车切入,美国是从乘用车切入,两者可以比较,可以研究,也可以反思。
江汉大学汽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夏宏武从这次补贴政策看到的不仅是国家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更是是国家技术路线图的变化:由支持纯电动到混合电动,徘徊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重点支持纯电动。
对于国家支持纯电动他非常认可。他说,显而易见,做混合动力的意义没有做纯电动大,只有做纯电动才能使中国的汽车产业真正实现“弯道超车”。他分析:首先,从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来看,我国与世界其他汽车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不像内燃动力汽车落后他们那么多年。其次,从我国资源情况看,我国锂电池材料比较多,批量生产可以把电池的价格降下来。而混合动力还是需要使用油,我国是缺油的国家。另外,一般混合动力对汽车构造的改动不大,只是在传统构造的基础上加了个电池组及电驱动部分。混合动力虽然是我国使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最快方式,但还不能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并且,我国每生产一辆这样的车向国外支付专利费一点没变。“比之追求及早商用,国家应支持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研发成功、成熟后再推行商用。”夏宏武说。
他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展起来主要是缺乏创新思维。一个是政策创新不够;二是技术创新不够;三是市场创新不够。他举了个例子:当全球都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忧虑之际,美国以生产豪华纯电动汽车为主的特斯拉公司所生产的Model S豪华电动车销量远超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等品牌。“特斯拉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没有突破之处,很多国家都做得出来。特斯拉的仪表盘使用的是一个很大的显示屏,利用现在的移动互联的技术全部信息化处理。它的成功关键是市场的创新:定位为富人的玩具,卖的不是汽车而是概念。”夏宏武说。
夏宏武建议,国家要发展电动汽车一是要转换思路,二是要有创新思维。转换思路,就是要从支持汽车企业变成支持市场消费,进一步来讲是从一般性的支持企业生产,变成支持企业生产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创新思维,就是跳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车亦步亦趋的惯性思维,鼓励创新,百花齐放。“发展新能源汽车不需要拘泥一种形式,比如可以发展低速电动。创新首先要从源头上、概念上改变,而不是规定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民间的创造力。”
他说,在动力电池的研发没有获得突破的情况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从大众应用开始,一个是支持发展市内出租车和民用短途汽车,二是可以在国家支持发展的三种车型外支持发展低速电动汽车。“虽然传统汽车加一次油能跑500公里,但是我国很多汽车是在城市里使用,每天跑的距离都只在100公里以内,现在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完全可以达到。”
篇4
油老虎——这是人们对美国的强烈认识和印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严重依赖中东地区石油并为此数度在中东发动战争……不过,现在美国准备出口石油了!2012年10月中旬媒体纷纷报道,英国石油公司(BP)已从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获得了向加拿大出口石油的出口许可证。此外,包括荷兰皇家、壳牌、Vitol等六家全球石油企业和贸易商均已向美国政府提出出口原油的申请。
这一消息引起能源业界的轰动。长期以来,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耗国,每天进口原油超过800万桶,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现在,美国准备出口石油了!
随后不久,国际能源署(IEA)11月12日了一个惊人的预测并迅速占据了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的显赫位置。该组织在其年度预测报告中称,受益于包括通过水力压裂法开采的页岩油和页岩气在内的所谓非常规油气资源,美国在2017年将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头号产油国,到2030年成为石油净出口国,到2035年美国将基本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该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还表示,到2015年,美国将以绝对优势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
“页岩气革命”的成果:能源走向独立
近年来,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通过大规模开发非常规的页岩气资源,美国天然气产量显著增长。2009年美国以6240亿立方米的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专家预测,未来十年里,美国不仅可以一改天然气大举进口的局面,实现全面的自给自足,还有望成为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依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开放近海油气资源开发,美国原油产量也开始不断增长。依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公布的信息,2011年,美国日均石油产量约为1014万桶,位列世界第三(前两位分别是沙特和俄罗斯),2012年将激增7%,达到日均1090万桶。国际能源署预测,2013年美国各类液态燃料的产量将达到日均1140万桶的水平,这一数字将仅次于沙特1160万桶的日产量。
美国油气产量大幅增加的巨大变化背后,是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奉行“能源独立”战略,创新能源开发技术、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美国找到了从岩石中提取石油和天然气的方法,引发了一场“页岩气革命”。页岩气是指赋存于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的非常规天然气。美国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并且率先取得开采技术的突破,成为世界上惟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国家。
放眼整个北美地区,由美国页岩气技术革命引发的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幅度增加,彻底使北美地区成为天然气充足的地区。加上油砂、页岩油、致密天然气、煤层气等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近海和深海丰富的油气资源正在得到迅速开发,北美正在成为世界油气生产的一个新高地。著名能源经济学家丹尼尔·耶金认为:“北起加拿大的艾伯塔省,向南穿过美国北达科他州和得克萨斯州南部,再经过法属圭亚那沿海的一处新发现的大油田,最后到达巴西附近发现的海上超大级油田——?一个能源新轴心正在美洲崛起。”
世界石油版图发生巨变
展望未来,世界石油版图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石油生产的重心正逐渐从中东向西半球牵引,北美将成为一个“新中东”。美国,正在实现由主要依靠国际油气市场向主要依靠国内油气市场和美洲油气市场的战略性转移,北美乃至整个美洲预期将实现能源自给,甚至还要出口能源。
在世界油气生产重心西移的同时,世界油气消费重心则东移至亚太地区。近20年来,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经济发展一直在快车道上,石油消费量增长了一倍以上。亚太地区石油需求量由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10%上升到25%,推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重心发生了转移。目前,全球新增能源需求中的绝大部分(70%)来自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可预见的未来,以中、印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力。福岛核事件后日本正在为弃核与否而艰难抉择,如果日本将30%的电力供应所需的核燃料全部改用其他燃料,将极大地增加亚太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尤其是发电用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传统能源,致使今后相当长时间里这一地区的能源需求将保持旺盛势头。由于亚太地区能源相对匮乏,尤其是油气等优质能源缺口较大,因此,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在亚太地区将长期存在。亚太地区国家只能通过不断扩大进口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油气需求。
无疑,经济迅速发展的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石油需求的最大引擎,是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重心。
石油向东流——沙特、俄罗斯、加拿大转向亚太
沙特石油将更多地流向中国
就在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17年,美国将取代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的同时,11月13日,沙特阿美宣布其全资子公司——阿美亚洲正式成立,总部设于北京。该公司将提供包括原油和化工品市场营销、合资企业间协调、采购、检验、研发、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传播等各类服务。舆论认为,此举标志着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将更加持续深入,将进一步加强沙特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同时也彰显了亚洲地区在沙特油气出口战略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沙特阿美是沙特的国有石油公司,其原油产量和可采储量都居世界首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四位。阿美公司高层表示,阿美亚洲将把沙特阿美在亚洲的业务整合为一体,共同执行沙特阿美在亚洲地区的战略——顺应世界石油消费重心东移至亚太地区的大趋势,稳定和扩大对亚太地区的石油出口,抵消对欧美地区石油出口减少的影响。
历史上,沙特的石油主要出口到欧美地区,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沙特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然而2009年12月,沙特对中国的石油出口突破了每日100万桶的重要心理关口,达到创纪录的120万桶/天的水平。而同时,沙特对其传统的最重要原油出口国美国,石油出口量在20年来首次降至100万桶/天的水平之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了沙特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换言之,沙特的石油已经开始更多地流向中国。
沙特,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其石油出口流向的转变,实际上代表了整个中东地区石油流向的巨大转变。
中东,从美国的“油库”变身为亚太的“油库”
作为“世界油库”的中东,战后相当长时期,其原油绝大部分流向大西洋两岸、特别是欧洲和北美地区。但现在,美国由于页岩气革命导致国内油气产量快速增长,石油净进口量在2007至2009年已经减少了19.3%,其中75%是通过减少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量实现的。2010年美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仅占其全部进口量的15%。美国调整为主要从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美洲国家进口石油,在2010年占其全部进口量的70%以上,美洲真正成为了美国的“后院油库”。国际能源署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南北美洲的油气产量完全可以满足美国的油气需求。换句话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东石油不再是美国的必需,美国将不再过度依赖中东及其他不稳定地区和国家的油气供应。与此同时,欧洲由于油气需求增速减缓,且有来自俄罗斯的油气供应,对中东地区的石油需求也明显下降。
面对美国、欧洲对中东油气需求下降、世界能源消费重心向亚太地区东移的大趋势,沙特等中东主要产油国逐渐把出口重点向亚洲国家转移。
近年来,中东向亚洲国家出口的石油增长明显,从2006年的1360万桶/天增长到2010年的1428万桶/天。未来,中东国家将更加依赖亚洲国家的石油消费需求。与此相对应的是,中东地区的石油在亚太主要国家石油进口总量中的比重日益上升。以中国、日本和印度为例,中东是其第一大供应来源,2011年,中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超过50%,印度为73%,日本为80%。中东,逐渐成为了“亚太的中东”。
俄、加开拓亚太油气市场
在中东石油改道流向亚太地区的同时,能源资源丰富的俄罗斯和加拿大,也早已开始开拓亚太油气市场。
长期以来,俄罗斯的油气出口主要面向欧洲,但近年来,俄罗斯开始谋求摆脱对欧洲的依赖,不断扩展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多元化,把目光瞄向了油气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亚太地区。俄罗斯总统普京已要求重新审视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战略,明确提出俄罗斯当前形势下应将眼光转向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韩国和印度。可以预见,随着俄罗斯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油气合作的全面展开,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将通过油轮、火车以及新建的管道源源不断地流向亚太地区。
加拿大的石油蕴藏量在全世界紧随沙特之后排名第二;天然气产量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然而,作为“能源富矿”的加拿大却是一个“能源孤岛”,长期以来能源出口受制于美国,美国几乎是加拿大惟一的能源买家,加拿大的油气绝大部分出口给了美国。现在,随着美国海上油气和非常规油气(特别是页岩气)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能源替代作用的加强,未来美国的油气进口量将持续走低,加拿大对美国的油气出口将急促下跌,通往美国的油气管线将面临停运的风险。为了摆脱能源出口过度依赖美国的状况,加拿大也在谋求出口市场多元化,把目光转向亚太。中国与加拿大能源领域合作不断增多的事实就是活生生的证明。
国际能源版图变动,引发国际地缘政治变化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国际能源版图的变动,正在诱发和推动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
美国可轻松实施战略东移,重返亚太
历史上,美国在中东多次发动战争,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而现在,美国正在不需要依赖中东的石油,中东在美国能源战略中的分量明显下降,将直接导致中东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的下降,美国对中东的军事和外交战略将可以更加灵活,既可以腾出手来“改变”中东,也可以放任中东走向“无序”。未来,尽管美国不会轻易放弃中东,仍会继续保持甚至增强对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但美国今后的中东战略以及美国在中东产油国的一切活动,显然不宜再继续被简单化地理解为“为石油而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正在呈现“西缩东进”趋势,不再把中东作为全球战略的重心,逐步收缩在中东的军力存在,把全球军事和外交战略的重心转移到了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
中东,正在成为“亚太的中东”
随着中东地区石油在亚太国家石油进口总量中的比重日益上升,中东逐渐成为了“亚太的中东”。
中东地区的局势稳定问题将日益受到亚太地区国家的高度关注。中东地区动乱对亚洲国家油气供应安全的威胁要大于对美欧的威胁。当前伊朗核问题是国际热点问题,美国、欧盟国家之所以总是摆出一副与伊朗不惜一战的姿态,就是因为伊朗石油出口中断对欧美本身的伤害已经在欧美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实际上,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针对伊朗原油出口采取的制裁措施给亚洲国家带来的挑战尤其大。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一旦中断,首先对亚洲产生影响。亚太地区更关注中东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
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的存在和影响力是中东稳定的关键因素。因为需要大量进口中东石油,该地区对美国的能源战略安全举足轻重,一旦该地区出现了不稳定或威胁性的力量或因素,美国立即采取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甚至发动战争来予以清除。而现在,随着美国对中东石油依赖程度的下降,局势正在发生着微妙变化。某种程度上讲,美国或将容许或者能够承受一个更加混乱的中东存在。相比之下,中国越来越依赖中东的石油,中国更需要一个稳定的中东。
东亚各国从中东进口石油都是通过油轮海运的,中国的石油进口 80%以上依靠海运,主要航线也与中东有关,即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如果航路发生问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一些美国专家甚至提出这样的问题:未来不再依赖中东石油的美国是否仍有必要关心中东地区局势的稳定?是否有必要守卫霍尔木兹海峡等重要海上通道?相反,对中东石油依赖日增的中国是否会取美国而代之,守卫霍尔木兹海峡?
俄罗斯,再“斗气”时将处于下风
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经济主要依赖能源出口。而现在,美国能源地位的不断增强将使俄罗斯的能源外交在全球、特别是在欧洲的影响力明显减弱。长期以来,俄罗斯同欧盟在能源问题上、特别是天然气问题上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歇。天然气是俄罗斯制衡欧洲、维护独联体的“撒手锏”。欧盟国家天然气总需求量的四分之一来自俄罗斯,欧洲国家不愿过度依赖和受制于俄罗斯,希望减少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然而苦无良方。随着美国天然气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北美地区液化天然气出口欧洲的前景有可能变为现实。如此,欧洲在面对俄罗斯时将更加“气足”,俄罗斯在与欧盟国家“斗气”时有可能要逐渐处于下风,这将迫使俄罗斯不得不降低输欧天然气价格,也迫使俄罗斯更加努力谋求天然气出口的多元化,以摆脱能源出口对欧洲的依赖。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亚太地区正好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的首选地区。俄罗斯需要亚太,亚太需要俄罗斯。无疑,凭借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舞台上自然会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国与美欧的光伏之战:新能源,新战场
2012年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公告称,该案将与2012年7月20日商务部已发起的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进行合并调查。11月26日商务部再次通告,宣布自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追溯征税”调查。这意味着,由美国率先挑起、欧盟紧随其后、中方无奈反制的中国与美欧的光伏贸易战一触即发。
美欧夹击中国光伏产业
2011年10月19日,德国光伏巨头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及其他六家光伏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简称“双反”)调查诉讼申请,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决定接受该申请,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2012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初步裁定,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行为,将征收31%~250%的反倾销关税。近日,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相继做出最终裁定。此仲裁结果,将直接断送中国10%的光伏出口市场。
就在美国“双反”调查和裁定紧锣密鼓进行时,欧盟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调查。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启动对中国出口的所有光伏组件和部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片、硅片)进行反倾销调查。这是迄今欧盟委员会宣布进行的最大金额反倾销调查,也是中国迄今遇到的金额最大的贸易诉讼。根据欧盟的计算,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总价值210亿欧元的太阳能面板和相关部件,出口量占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量的70%。如果最终调查属实,这意味着占中国光伏出口70%的欧盟市场大门将关闭。
中国光伏产业遭遇毁灭性打击
近年来,全球兴起大力研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热潮。在此国际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能急剧扩张。如今,中国光伏产品的出货量已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可谓当今世界光伏业的龙头老大。然而,中国光伏产业诞生伊始就先天不足——原料和销售“两头在外”。在由上游硅料、中游组件和下游电站所构成的全球光伏产业链中,中国光伏产业呈现出在制造方面具有成本和规模优势,但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少、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畸形发展态势。
一方面,中国光伏产业并未拥有真正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主要是充当海外廉价组件生产商和代工商。比如多晶硅产业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厂商手中,包括美国的Hemlock,挪威的REC、美国的MEMC、德国的Wacker、日本的Tokuyama、Mitsubishi Material和Sumitomo Titanium,它们垄断了全球的多晶硅料供应,并获得了太阳能产业最丰厚的利润。具体来说,美国擅长研发,太阳能发电设备使用率并不高;欧盟则擅长生产太阳能的机械;中国主要承接了太阳能电池及组装环节,并且中国光伏企业需花高价进口大量核心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例如,中国生产光伏板所需的多晶硅大多从欧盟和美国进口,制造光伏板的机器也主要购自德国和法国。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的光伏市场很小,有待开发,中国光伏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光伏发电市场。中国光伏产品有近90%出口到欧美市场。
中国光伏产业这种畸形的发展态势意味着,一旦欧美等国在技术含量高的多晶硅料供应上、或者在光伏发电组件的进口上施加限制措施,中国整个光伏行业便面临困境。美欧相继对华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并做出或即将做出惩罚性裁决,已经给中国光伏组件制造业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目前80%的多晶硅企业停产,80%的相关从业人员处于待岗和下岗状态。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110亿元,整体负债率超过70%。
折射出欧美的不平衡心态
发展太阳能产业是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挑战的重要措施。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融资、产业分工和科技合作的共同结果,中国为世界提供了质优价廉产品,有效降低了各国光伏发电建设和应用成本,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面对中国蓬勃发展的光伏产业,欧美心态不平衡之处在于:过去全球出现了一个新的创新型产业,可能会全产业链集中在欧盟或者美国,这样他们享有创新的收益也就会更大;而中国目前通过产业政策及地方政府的扶持,从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分到一杯羹,尽管大多属于低端部分的利益,但已使欧美不能像过去那样完全享有了。
欧美打压中国光伏产业,其最终目的和战略意图就是要遏制中国在新能源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美欧不能容忍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革命中有任何领跑世界的机会与实力,正在谋求从战略、贸易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对中国的新能源发展进行遏制,确保欧美在未来战略产业方面的领先地位,这典型地反映了在国际能源领域一场新的控制能源主导权的争夺——新能源,新战场。新能源,正在成为各种国际政治力量进行合作、竞争以及发生冲突的新领域。
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掌握世界经济主导权
低碳经济主导世界能源技术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同需要,低碳经济已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由于低碳、绿色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是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低碳化,低碳经济正在逐步主导世界能源技术发展方向。为此,当前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地位不断上升,正在获得迅速发展,并大有最终要替代石油、煤炭等环境污染大的“脏能源”的趋势。
到2011年初,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制订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或刺激计划。例如,根据欧盟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欧盟能源消费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2%上升到20%;日本提出到2030年要使海上风力、地热、生物质、海洋(波浪、潮汐)四个领域的发电能力扩大到2010年度的六倍以上。即使中东产油国也开始追求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例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已推出了“2030年综合能源战略”。根据该战略,至2030年,迪拜将实现从化石能源向生态能源的转化。届时,70%的能源将来自天然气,12%依靠清洁煤炭和核能,5%来自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国际能源署在其的《2012世界能源展望》中预测,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在未来几十年将日益显现。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总发电量的近三分之一,其中太阳能的增速最快。与此同时,生物能源的供应也大幅增加,水电、风能和太阳能成为全球能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世界能源领域正在掀起一场新的变革。目前,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中的比重还小,但会逐年增加并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壮大。围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已经开始,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来临,即围绕低碳、减排新技术,发展节约资源的新能源经济时代。
全球范围内对传统能源资源的控制和争夺仍在继续,对新能源的控制和争夺已经展开。世界各国不仅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新引擎和新增长点,还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来定位新能源发展和新能源贸易,更是从战略高度把新能源作为提高本国核心竞争力、占据未来制高点、争夺国际领先地位的战略新兴产业。这是因为,谁抢占了新能源技术的制高点,谁就可以掌握未来世界经济的主导权。目前,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这三大经济体均在努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已经开始抢占新一轮能源变革和能源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将深刻影响国际关系演变
这场发生在新能源领域的争夺,必将对国际关系的演变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已初见端倪,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国际社会围绕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供应安全、环保标准、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博弈将更加尖锐复杂,并进而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演变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将企图利用其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领域的优势地位,主导世界能源领域乃至世界经济领域的规则制定权,从而继续维持乃至进一步巩固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二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这场新能源产业革命进程中,先进的能源技术主要由科技水平领先的发达国家掌握。发达国家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发、生产、布局上占有绝对优势,处于领先地位,主导世界能源未来发展方向。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难以独立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只能仰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受这一现实的制约,广大发展中国家很难享受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革命的实际好处;相反,世界能源格局将会变成发达国家以天然气、新能源、核能、清洁能源为主,发展中国家以高价的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脏能源”为主。相当一批发展中国家将陷入新的“能源贫困”。并且,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清洁能源的这一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占据有利地位和道义制高点,发展中国家由于新能源、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落后、利用程度低,仍不得不过度依赖传统的化石能源,因而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将会更加被动,并因此有可能付出高昂的政治、外交、经济代价。这些将成为长期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因素。
三是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在新能源领域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在新能源领域,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一方面,有可能凭借其人力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后发优势等,在新能源产业链条的某个环节或产品上,具有与发达国家一争高下的实力与地位;另一方面,毕竟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底子薄,难以与发达国家全面竞争。因而,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在新能源领域,既围绕该领域的主导权发生激烈争夺,又能够相互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在新能源领域将呈现合作、竞争与冲突并存的复杂局面。中国与美国、欧盟在太阳能领域的光伏之战便是很好的注解。中国与美国、欧盟在全球光伏产品市场上既相互竞争,也相互依赖;既有合作共赢的广阔空间,也有激烈争夺的商业利益和战略利益。
四是美国的能源地位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其继续维持全球霸主地位。美国几乎是当今世界惟一一个常规能源与非常规能源均极为丰富、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均较为巨大、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先进、能源获取和进口成本低、能源资源增长潜力大的国家,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能源大国和能源强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美国能源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摆脱对化石燃料资源的依赖,走可持续、环境友好的能源发展道路。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领域,美国试图领导一场史无前例的新能源革命,通过开发利用新能源,摆脱对石油等传统的“脏能源”的依赖,并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美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美国提出要在全球范围“引领世界能源未来”,就是要成为新能源技术、节能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智能信息产业的全球领跑者,引领未来传统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替代技术,从全球政治、外交、合作的视角主导全球能源的开发利用。美国希望凭借其在国际舞台上较大的影响力,通过“引领世界能源未来”,进而引领世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继续充当世界经济的领头羊,成为制订国际规则的领导者。无可否认,美国科技发达,科技的原创性和市场化程度很高。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在智能电网、第二代生物质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开发利用以及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等方面将长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技术输出和转移上也将处于主导地位。可以说,在当前全球能源领域的新变革、新趋势上,美国进一步确立了其全球能源强国的地位,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
中国的能源安全之路
篇5
现在看起来,化学品公司将可能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者起着引领的作用。因为其深远地影响着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电池笨重、寿命短且成本高昂,以及续航能力有限)的解决方案。
世界著名的化学品公司总部位于德国,巴斯夫(BASF SE)将因为有机会解决这些问题而成为市场明星。
2010年,它的全球销售额为639亿欧元,利润超过77亿欧元,其中向汽车行业OEM销售额70亿欧元。它在巴斯夫亚太区2020战略中还提出了这样的目标一一每年比亚太地区化学品市场的增长高出2个百分点,在2009-2020年期间实现销售额翻番。
目前在日本和欧洲,每一辆中高级车目前所包含的化工产品(包括涂料、塑料和燃油添加剂)的价值约为850欧元,而在亚洲地区这一数字仅为650欧元。具体到中国,欧美的中高档汽车中工程塑料已达到25公斤,而中国国产车辆使用的工程塑料却平均不到5公斤。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一般而言,汽车每减重100公斤,运行100公里就能实现节省汽油消耗0.4L,减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于正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的中国市场来说,巴斯夫显然机会无限。
高性能工程塑料减重
电动汽车电池组重量平均可达200~300公斤,如果能够进一步降低车身重量,就能够消化一些因为电池组自身重量而带来的续航里程的损失。
在巴斯夫为传统汽车制造业提供的多种汽车减重解决方案中,工程塑料可以替代钢材用于汽车座椅框架的制造。在车身底盘中,工程塑料还可以被制成保险杠,而在传动系统中,油箱底托、发动机盖罩、发动机进气管、扭矩杆,以及传动横梁都可以使用工程塑料来替代。
2011年5月底,巴斯夫股份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郑大庆在广州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巴斯夫预测,目前欧美市场上的主流汽车重量还能再减轻50公斤,这也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将减少5克/公里。
对于电动车而言,工程塑料的大量使用将更具意义,因为这将有效降低汽车的重量,从而提升汽车的续驶里程,而续驶里程是电动车能否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关键因素。
巴斯夫的第一个被应用到电动车领域的解决方案,就是壳体解决方案。市场上大部分的电池外壳都由冲压钢或铝制成。而如果采用工程塑料,可为电池减轻约40%的重量。
使用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能应对各种恶劣环境,例如:乙二醇耐受性、较高的运行温度、阻燃性和电磁屏蔽等。
电池阴极材料突破
目前市场上最高效的锂离子电池寿命并不理想。国内市场上主流的锂电池充电次数只有500次左右,它表明这种电池的寿命只有两年左右,而目前整个电动车总价的1/3都来自电池,高昂的使用成本也是目前电动车市场化发展的一大拦路虎。
巴斯夫正与德国的其它公司共同投资研发新的高能电池。比如正在研发的NCM(镍钴锰)电池阴极材料和特殊金属氧化产品,以及硫化锂电池或锂空气电池等新理念、新部件和新材料的研发。
郑大庆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公司已经在电池阴极材料的研发中取得了突破,其HED阴极材料获得了美国能源部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的专利。全世界现在仅有两家公司获得了这一专利,巴斯夫是其中之一。最近的测试表明,巴斯夫HED NCM一111阴极材料中的铬、铁杂质含量远远低于其他同类产品,而杂质含量越低,意味着电池的循环寿命和使用寿命越长。
此外,巴斯夫还正在开发基于高性能聚合物的耐高温薄膜。这种膜电极组件(MEA)产品被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生产。巴斯夫Celtec-MEA是全球第一款商用MEA,它可确保燃料电池系统在高达180。C的温度下运作。
如此,液态石油气或生物乙醇等碳氢化合物就无须再进行复杂的净化――燃气净化占据了低温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中最大的一块――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
这种耐高温聚合物电极薄膜燃料电池可用于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因为车载转换器可将柴油或甲醛转化为氢气以供燃料电池使用,继而对电池进行连续充电并在必要时提供采暖。
采用这种解决方案后,菲亚特Scudo原型车的续航能力将从50公里提高到500公里。这款车是丹麦政府为展示这一技术可行性而推出的模版车型。
全方位能量管理
与性能相仿的传动动力汽车相比时,电动汽车最显著的缺陷是续航能力不足(约140公里),如使用空调系统,这一数字还将下降30%。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传统能源车中,且冬季内燃发动机的废热并没有用于供暖。
因此从汽车内部温度的角度,为了减少制冷、供热造成的能量消耗,巴斯夫重新设计了能量管理系统,针对夏季和冬季环境下车内温度情况开发出了相应的解决方粟。
根据他们的计算,夏季70%的热量通过车窗传递,剩余30%则通过车身传递。如车内仪表板、方向盘、座椅等深色区域如暴露在阳光下会吸收热量,温度可能达80℃左右,表面发烫的部位就需要更多的冷却处理。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 低碳理念 渗透
低碳理念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将其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M行融合,这是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一种引导,是在地理课堂上渗透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课本中的很多素材都可以成为低碳理念培养的有效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并且给予学生积极有效的引导,让低碳理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与深化。
一、拓宽地理课堂的教学空间
教师首先要有意识的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不要让教学内容仅仅限于课本知识,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引入更多值得探讨的话题。课本中直接涉及低碳理念的教学内容并不多,但是对于这种观念的体现却比较丰富。教师在讲到这些相关内容时要善于进行教学维度的发散及延伸,可以结合主题引入一些补充资料,将一些课外知识引入课堂。也可以设计一些值得探讨的话题让学生交流讨论,进行对于具体问题的剖析。只有拓宽地理课堂的教学空间,低碳理念的渗透才能够找到更大的平台,学生对于这种观念的认知也会逐渐产生。
例如:教师可以列举当前世界煤、石油资源逐渐短缺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给学生提出一些切入讨论的建议: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切实缓解这一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更加迅速地加入到对能源问题的讨论中去。有的学生提出了开发新能源的设想,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当下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因为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这更符合低碳理念。随着学生对于问题讨论的不断深入,大家不仅对于能源问题的剖析越来越透彻,学生的观点中也越来越能够体现出低碳理念。这就是预期的教学效果的达成,在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教学中更加有助于学生积极观念的形成。
二、融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低碳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融入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低碳理念的实质。地理课程中涉及到的很多话题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讨论的很多问题学生在生活中也多会遇到。对于这样的教学文本或者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加以理解,在分析和探究问题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平时对于生活观察来表达见解。这种教学模式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带给学生更直接的触动,这会更好的实现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吗?②面对当前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环境、社会问题,你觉得可以如何提出建议去缓解?③作为城市化发展的见证者,我们应当如何对未来城市布局进行规划?这三个问题学生都不陌生,并且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对于这样的话题展开探讨,会让学生加深对于这个探究主题的认知,并且能够潜移默化的将低碳理念渗透到学生的价值体系中。
三、展开针对热点话题的交流探讨
课本中还会涉及一些当下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尤其是资源能源等问题。这些都和低碳理念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这些框题时可以创设一些热点话题引导学生交流探讨,让学生对于相应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样的教学过程通常学生会有较为浓厚的参与热情,尤其是那些平时对于社会新闻或者生态问题非常关注的学生,他们会有很多想要表达的见解。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平台,鼓励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针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乃至辩论。这些都是激发与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层层深入的揭示问题实质的教学过程,在这些过程的辅助下低碳理念也会更好的得到渗透。
如学习“新能源”时,因为核能越来越在世界资源中占有主导地位,核电也渐渐被人们所熟悉,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发展核电技术。那么,教师就可以以核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为主题,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分析核能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学生立刻激烈的讨论起来,正反两方也列举了各种观点。有的学生认为,核电站虽然能给人类带来丰富的能源,但是其危险性也是有目共睹的。核的泄露不仅仅会对人类自身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威胁生命,同时也会对附近的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等等。也有学生认为,核能发展到今天,相关的技术都已经日趋成熟,核能的泄露问题已经能够很好的被控制,因此,很能是一种很值得被利用的清洁能源。大家的思维与观点发散了激烈碰撞,教师可以仔细聆听学生的讨论,然后适当给予学生点拨提示,有意识的延伸出低碳理念,以这种方式来结束整个辩论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 高中地理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5).
[2] 戚跃勇. 加强人文地理案例教学 提升课堂学生学习效果[J]. 高考(综合版),2015(03).
篇7
关键词:煤层气产业产业融资融资方式
国家能源局在2013年公布《煤层气能源政策》,是对 “十二五”众多规划中提到的煤层气产业一个明确的政策支持,涉及内容包括规划产业布局,以相关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鼓励吸引更多的民营和外资投入等。促进煤层气能源产业发展的成功将形成国家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企业投资发展与获利双赢的局面。新兴能源产业在开发和利用上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充足的资金支持,高效的政策支持。本文是从企业财务管理中融资管理角度出发,根据煤层气企业在企业发展中融资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式和实例,说明不同产业阶段的不同的融资模式和并且分析了各种模式的可行性。本文试图根据行业的特性,从企业融融资成本分析等方面作问题探讨,开拓煤层气或新能源行业财务融资方法的一些思路。
一、煤层气产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投资成本高
从目前看,我国的煤层气开发在初始勘探阶段要求有最低业务工作量和最低投资额度。对于企业来讲,在签订开发合同时,一定期间内的项目预算一部分已经规定下来。企业需要融集到相应的资金以使项目顺利开展,否则会影响企业对整个项目投资进程。降低融资成本,在未能公开上市或资产证券化之前维持现金流,是财务管理工作之重。
从长远看,中国要想实现强国之梦,需要先成为独立的能源大国。据《世界能源中国展望》对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预期,至2035年,中国进口天然气要从目前的60%下降到24%。为达到这一目标,中国倡导“走出去”的策略,实现这一策略要建立长期规划,建立全球性能源贸易体系,推进对国外能源直接投资。这一系列举措,除了依靠国有经济支持,另需大力发展民营资本投入到产业建设中来。
(二)没有形成规模,市场有待开发
1、加快管道建设,有利产业布局
煤层气产业建设,一方面要解决开发中的技术、资金问题等上游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完整的产、供、销、用的下游规模。因此要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体系建设,增加产品运出途径,扩大市场。
2、提高气价,有利开拓市场
加拿大和美国具有相似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实行第三方准入政策,放开竞争。欧盟地区定价以指数法占主导地位。欧盟天然气合约以中长期合同为主,相当比例合约采用油价指数法确定气价。国外气价定价机制是由管控到市场竞争的逐渐转化过程。
我国目前煤气价格还是政府管控,煤层气价格实质提高还要根据不同地区情况,电价等相关定价因素而解决,目前价格偏低,特别是工业用气价格偏低,企业初期投入过高,低价售气亏损更严重。2013年,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见》,拓宽煤层气在发电上的应用,规范合理定价机制。资本有逐利的性质,《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拓宽煤层气在市场上的应用,配合价格管控放开趋势,企业生产积极性会提升,研发资金投入也会增加,各地区应尽快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有利于产业的向前发展。
二、煤层气产业传统融资模式
从产业长远发展目标来看,资金筹搓与运作是企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以下主要是从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来讨轮适合本产业资金筹集的方式及利弊。
(一)企业内部直接投资
初期融资可行及快捷的方式之一就是股东注资。以煤层气项目公司初始多数选择的融资方式--吸收直接投资为例。直接投资出资者多是企业的所有者,优点有:成本低风险小;融资迅速;不用定期还本付息。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资金量有限,基本满足企业初级阶段;对于融资者来讲将应付利润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像债券利息那样作为费用从税前支付。不具有抵税作用;随着企业运营发展,一旦股东的资金不足,会要求股东再次出资,从而改变企业股权结构。
(二)引用政府专项基金和补贴
企业加强同政府之间的合作,积极需求政府政策、财税相关的帮助。为促进煤层气项目加快发展,根据《加快省煤层气发电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多项政策出台,政府鼓励煤层气产业投资。
政府政策一经公布,实施与监督是解决企业资金的重要步骤。对于专项基金引进来讲,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小型民营公司要想引用专项基金需要有完整的申请方案和具体的资金计划,并且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利用政府专项基金的好处是:成本低、风险小给企业带来的附加价值高;督促企业可以高效利用资金。但是引用资金也有弊端:资金使用不灵活;资金量有限。
在税收减免方面,企业要在产业大规模生产之前提前做出税务筹划,及时做好备案工作,及时同税务局沟通掌握新的政策法规。
(三)资本上市融资
企业发展到规模经济阶段,机会成熟可以通过资本上市融资。从而缓解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外部股权融资,初期IPO融资,然后上市后增发,接下来定向增发,最后配股融资。以上步骤,可满足企业对不同阶段发展对资金需求。
上市股权融资对企业的要求高,广大股民关心企业的未来盈利状况。对企业来讲除了煤层气研发、生产以外,对于企业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也需要着力提高。
(四)吸引民间资本介入
我国一直是藏富于民,民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力。从宏观层面看,2012年发改委颁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引导民营经济对能源产业的投资,包括资源的勘探开发,油气项目的合作与开发。微观来讲,民间资本关心在短时间内资金保障与稳定回收,可以采用优先股、固定分红等方式来吸引民间资本,提高民间资本对煤层气产业投资积极性并降低风险,同时也要加强政策上的宣传,吸引民资进入。
三、煤层气产业引用新的融资渠道
除了上述资金引进形势,还应该多方面拓展融资渠道,根据煤层气项目和国家对该产业的扶持所公布的政策和相关规定,及社会对碳排量的政策我们可以采取下列一些新融资渠道。
(一)引入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一般使用在技术可靠,基于消费的一般公共性的收费,区域性较强的项目,象自然资源开采及其加工处理和输送存储设施等类型项目特别适用。
对于煤层气能源产业常用的是BOT(建设-经营-转让)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授权相关人进行项目的融资、涉及、建设、经营和维护,在规定的特定时间内(10-30年)向该项目的使用者收取费用,由此回收项目的投资。
我国吸引外资投资的煤层气项目中,项目融资的形式要以2007年美国远东能源集团与国际金融公司(IFC)达成定购协议,以支助美国远东能源集团在中国的煤层气勘探和开发项目为例。美国远东能源集团是中国煤层气沉积的最大持有者之一,目的是通过交易收取收益用于支助中国的部分运营(包括计划的煤层气产品的钻井和开发)以及用作营运资金。
(二)通过CDM融资
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换取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权"是此机制的简单陈述。2012年底对《议定书》第二期继续在2013-2020年实施已经达成协议,这是此类型融资模式开展是一个有力的保证。煤层气产业可以用在CDM项目中进行融资。
但是CDM项目在融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风险,局限性。由于这种类型的融资往往是英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项目合作,发达国家往往强势,只是资金上有支持,真正的技术支持还是有局限性。资金到位比较漫长。因为涉及的是国家之间碳排放量交易,项目从申报、可行性研究、资金到位都需要审批。方案实施性不够强、盈利效果差,融资方案很难通过。
(三)碳权抵押贷款
由于CDM项目周期长成本性高,进入门槛高,受规模限制,一方面银行没有太多信贷支持,另一方面融资融债要求的专业性强。随着《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为支持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和商业银行都在采取进一步促进碳权抵押贷款,就是以碳权排放量换取贷款,企业“排污权”不仅可以进行交易,还可以用作抵押贷款。
政府和商业银行都在采取进一步促进碳权抵押贷款的推行,但归根究底还是以CDM项目运行作为贷款前提联合国CDM理事会注册的项目。此类型的商业信贷可以作为一个信贷启示,针对煤层气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水、电、汽油消耗等也涉及了排污等内容,在资金运作上可以借鉴这种贷款模式,作为资金来源的一个启示。
(四)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有几种投资模式:一是直接投资获取被投资企业股权的方式。第二种是向企业提供贷款或担保的方式。第三种是提供部分担保或贷款并直接投入部分资金而获取被投资企业股权。风险投资是企业创立初期获得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方式,取得了风险投资一方面是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项目的附加值。引入风险投资的企业要有超常的预期收益率且能承受风险投资高收益的要求。
风险投资优点是企业提供长期股权资金(短则3-5年,多则7-10年),同时不会涉及企业控制权问题。但是风投要求投资回报率高。一旦企业价值增值或上市后,通过股权转让,通过资本撤出获取高额利润。例如:自2009年,Aloe私募基金计划三年内斥资4亿美金投资香港龙门集团位于中国陕西韩城的煤层气开采区,用于煤层气勘探、开采及销售。
(五)利用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是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主要形式是汇集分散的闲散资金而组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投资,有利于企业拓宽资金来源,可集中社会分散基金。利用私募资金的优点在于融资风险低,资金充足,周期长。缺点在于:要求企业在未来3-7年有上市计划,这是私募基金退出企业的主要途径;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严格。
私募基金投资煤层气项目如:亚洲私募基金集团霸菱亚洲旗下一家联营公司在2008年投资亚美大陆煤层有限公司,资金充足,产业发展迅速,如今亚美大陆煤层气公司在山西地区的煤层气项目成为该产业的示范典型。
(六)信托融资方式
信托融资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自己意愿或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较更灵活与弹性,弥补了银行信贷不足、利用社会闲置资金拓展了投资与融资渠道。
信托融资方式需要满足两大条件:企业据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企业需要有充足且可靠的现金流,以保证能够支付投资者的红利或利息。信托资金提供融资范围有限,信托融资对企业内部管控制度建设、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
根据“十二五”的发展规划,会有更多的信托公司投入到能源产业。抓住这个双赢的机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煤层气产业在上升期,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我国政策及国情相继出台,企业融资方式多种多样。企业在初创期可以采用股东直接投资或者风险投资,这种资金使用时间长,且负债较小的融资模式。以节省资金成本。在成长期,采用投资周期长、短期回报低,而长期回报高的贷款形式,如:私募基金。由于开始阶段盈利数量不多,企业不能过度依靠银行贷款,可选择利率较低的额度较小的中短期银行贷款。对于企业状况比较有信心,可以进一步引入风投,也可通过发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债券来募集资金。对于企业发展成熟的企业,企业运营比较稳定,可以引如长期商业贷款,信托融资、项目融资。另外可通过证券市场发行企业可转债、增发新股、新股配售等方式融资,开拓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张亚欣,李君鸿.创新与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研究[M].青海民族出版社,2013
[2]张运,白建华,程路灯.中国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及其它实现路径[M].中国电力出版,2013
[3]于静霞.新能源企业融资及财务风险控制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4]王虹英.企业资金融资与运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葛存山.企业融资运作[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6]张航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7]彭元正,董秀成.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M]中国商业出版,2013
篇8
关键字:发展中、城市、武汉、公交车
Abstract: China, is a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Nowadays city public traffic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eriod has come, because I am in wuhan for some years, quite has the understanding of wuhan bus, so, choose the wuhan bu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launched a little inspiration and discussed.
Key word: developing, city, wuhan, and buses
中图分类号:K8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公交车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窗口,所以我们的产品应该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给百姓生活带来真正的方便。要给老人、孕妇、幼儿、伤残人等相对特殊的人群带来真正的关爱,体现出社会对这些群众的重视和我们社会的爱心。
公共交通无疑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最终所在,然而,要优先发展公交,让公交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但要在发展中城市来完成这个转变并非易事,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政府的决策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近几年,武汉城市公共汽车虽有很大进步,但总体来说,技术状况比较落后:一是车龄老化,油耗高,噪声大,污染严重;二是此类车多是用货车底盘改装的客车,车长多为10m以内,动力不足,载客量小,地板高,乘客上下车不方便;三是乘坐不舒适,安全感差,速度慢。
武汉,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现如今城市公共交通迅速发展的时期已经来临,武汉作为中国发展在前端城市人口比重已达900万,公交车已经成为广大普通市民出行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公共交通是伴随着城市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因此,研究城市公共交通就不得不对城市的基本情况、道路设施、机动车量等等基本要素进行了解和把握。公交车是现代人类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如何提高公交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高效率,成了现代公交车车内环境改善的重要目标。
现如今武汉市的公交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病车上路,存在安全隐患。
2.改路不通知,造成乘客的不便。
3.有时候公交司机心情不好,对乘客态度也不好。
4.对乘客的询问,司机有时候不回答。
5.司机总是把车开得很快,车上的乘客摇摇晃晃的,而且没有安全感。
6.上下车时,还没有站稳,司机就已经启动,或有时夹到乘客。
7.有时候到站不停车。
8.有些司机常爆不文明话语,影响城市形象。
9.有些人上车很慢,司机会催促。
10.有些车是没有空调的,有时候即使有空调的车司机也不给开。
如何消除市里公交存在的这些问题,成为公交公司和市政府要携手关注的重点之所在。
关于武汉公交未来发展状况,做如下几点概述: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密集,老龄化比例迅速加大,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收入相对较低,道路面积率也很低;城市污染严重,所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提高和发展势在必行,并因与国外背景条件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近几年,虽然我国城市公共汽车的水平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沿用货车底盘到开发客车专用底盘,发动机功率由小到大,油耗由大到小,噪声由高到低,排放不断改善,出现了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公共汽车,地板高度也开始从800-900mm降到500-600mm,车厢的居住性、舒适性也日臻完善。但是与国外产品相比,无论从技术水平、性能和人均占有数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处于国外同类产品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超低地板(地板高度在340mm以下)客车基本上还是空白。
城市发展迅速。为适应和促进发展,城市公交客车必须迅速上品种、上档次、上数量。为做好这方面工作,必须认真了解城市发展需要、我国公交客车发展现状和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对此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努力的方向。
发展我国公交车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1.车辆大型化
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客流量大,特别是在客流量的高峰期,拥挤不堪的现象非常明显。据有关资料记载,高峰期,车内每平米站立人数可达11人之多,使人感到很不舒适。解决此类现象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加大车身长度,使车身长度加大到11-12m(包括双层客车和全铰接式客车),增加客容量,即是要大型化。国外大城市早已有11-12m公交大客车。
2.车辆低地板化
低地板公交车有很多好处。前苏联汽车科学研究部门得出一个结论:对公交客车运营指标影响最大的是地板高度,地板高度降低57%,可使乘客上下车的时间节省50%,从而可提高定线平均运输速度7.5%。有人推算过,北京市的公共汽车时速每提高1km,相当于增加了300辆大公共汽车。地板降低无疑可增加平均运输速度,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又便利老龄人、小孩及残疾人上下车。地板高度在320-450mM的超低地板公交客车在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已较为普遍。
3.绿色环保化
污染已对人类生活构成威胁,特别是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正在呼唤“绿色环保汽车”。这主要应从发动机改装着手,一方面电喷、三元催化技术已经从小轿车向大功率发动机延伸: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发动机装于城市公交客车上也是一种趋势。新能源主要有电力、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甲醉等。在城市客车中,电力、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混合燃料汽车已开始投入使用。
4.向高档、高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首先,在动力配置方面采用大功率、大扭矩、低排放、低噪声、先进可靠的发动机,而且发动机后横置,给乘客留有圈套的乘坐空间;采用自动变速箱和动力转向机构,操纵轻便,该机构可减轻驾驶员疲劳、减少安全隐患;采用空气悬架增加客车行驶平顺性和舒适性,使车身地板高度空载与满载时保持衡定,甚至可带屈膝功能便于乘客上下车;采用ABS/ASR防抱死制动装置和防侧滑装置;前桥为独立式、后桥为轮边减速或是U型门式后桥以降低车身地板高度。其次,公共汽车行驶在现代文明程度高的市区,它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因而对整车外形乃至色彩都有更高的要求。最后作为公共汽车还要求有醒目和减少乘务人员劳动强度的电子报站器,电子显示路牌,无人售票装置,前后电视监视系统等新技术的采用也将越来越普及。
5.底盘总布置及总成的性能要求和结构型式
客车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底盘,所以客车专用底盘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客车技术赖以发展的基础。各种客车根据使用条件不同,对底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1)车架多为栏栅桁架式或采用无车架型式的承载式车身,这样不但能实现超低地板而且能减轻客车自身质量,增加载客量。
(2)国外客车的动力装置,除一部分小型客车仍用汽油机外,其余几乎全部用柴油机。
篇9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实习;产学研;考核方式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实习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1]。通过实习课程,第一能够让学生对本专业的生产设备、车间及工作状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2];第二能够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3];第三,能够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第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重庆科技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实习课程体系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部分,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实习目标明确,实习方案可行,与一批现代陶瓷、水泥混凝土、新能源材料企业建立了联系,签署了实习合作协议,已培养了十余届合格的本科毕业生。但由于该专业建立时间较短,积淀不足,且行业环境[5]及学生特点也在发生变化,导致该专业的实习教学环节仍然纯在或者新出现了一些问题,限制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落实实习企业难
我校是一个二本院校,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很难联系到大型企业实习单位,只能到一些中小型企业去实习,而现在的中小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他们出于安全、技术保密等因素考虑,接纳我们实习的意愿往往不高,这导致了我们联系实习单位非常困难。有些企业虽然也同意我们去实习,但只让学生走马观花的看一遍生产线,从进车间到出车间总共不到两个小时,这种实习方式很难让学生有较大的收获。
1.2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刚进入工厂实习时,由于好奇和新鲜感,还是有一定的兴趣的,但实习开始几天后很大一部分学生就失去了积极性。这是因为,目前的实习方式,大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只能看,不能动手操作的参观实习,另一类是虽然能够动手操作,但往往只让做一些简单、重复且较繁重的工作;另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能接触到车间里的操作工人,这些工人基本都是一些农民工,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些企业虽然同意学生在里面实习几周,但实习三四天以后,学生发现该看的都看完了,剩下的时间再实习不过是重复同样的事情,无法将实习再深入下去,因此很快失去了热情。
2解决措施
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既要发扬已有的好的方法及模式,又要敢于尝试改革创新,从而推动无机非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笔者有多年带实习的经历,结合本专业实习的具体特点,再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中报道的提高实习质量的办法,总结出了以下几条适应我校无机非专业实习的改革措施。
2.1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来联系实习企业
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已有10余届的毕业生,很多校友从事于本专业领域的工作,部分优秀友现已成为单位的骨干或领导,这些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通过他们联系实习企业必然事半功倍。但本专业建立以来,只开过一次校友会,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校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使校友资源能够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首先,校友聚会的频次应该加大,至少5年一次;第二,每年的毕业答辩,可以请一些校友作为企业老师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提高答辩的质量,也可以加强同校友之间的联系;第三,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也可以邀请校友参与进来。
2.2以产学研为纽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拥有热等静压炉、高真空钨丝炉、全自动压机、原子力显微镜、维氏硬度计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人才优势,如拥有一批本专业领域的博硕士教师,这是一般的中小企业所不具备的;企业熟悉市场,了解市场的需求是什么,同时,企业具有产品规模化工业生产的能力,这是高校不具备的。因此,两者是具有合作基础的,企业提出需求,学校则以科研课题的方式来协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进产品。在校企合作中使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企业自然愿意接纳学校去实习。
2.3改革实习方式与考核方式
本专业现在的实习方式是,进厂前学生先在互联网上查一下该企业的资料,对该企业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进厂后,分组在各个岗位轮流实习,以参观实习为主,少数企业允许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这种实习方式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由提问式生产实习方式[6]来代替传统的实习方式,进厂前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实习厂家的资料,老师还要通过PPT或视频的方式为学生介绍该企业及相应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应用等,然后将学生分组,让每组提出至少十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实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和对问题的解答,都要作为打分的依据。基于重庆科技学院为二本院校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走应用型大学的建设道路,要将办学与本地区的产业特点相结合,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为本地区企业的转型升级做出的贡献,切实的做到产学研结合,那么实习单位联系困难的困境就会迎刃而解。在实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同时力争做到将实习考核渗透到实习过程中,而不是简单的只以最后那份实习报告作为评分的唯一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平,陈俊,赵艳荣,等.地方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5-86.
[2]武元鹏,李星,李海敏,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探索[J].广东化工,2016,43(318):149-150.
[3]王金香.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徽化工,2016,42(2):107-108.
[4]李颖,王海阔.基于学习成果的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J].河南化工,2015,32(7):61-63.
[5]王庆平,郑林义,朱金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317):125-126.
篇10
关键词:燃气管道;施工;管理;质量
天然气管道施工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燃气管道的施工质量不仅影响天然气的使用效果,更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在日常生活中,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屡见不鲜,绝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施工质量不过关所引发的问题。为此,有必要针对管道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进一步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一、燃气管道施工技术
在本文中,主要以某天然气管线施工为例进行分析。该段天然气工程中27km为水网段,9km为山区段,其他为综合性施工段。在当前燃气管道工程中钢材和制管技术不断发展,管线钢的种类随着输送压力、输送量、管道用钢、管道安全等技术指标不断的丰富,由于本次工程的重要程度较高,所以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针状铁素体管线钢,同时,部分路段应用了X100-X120钢级的管线钢和相关技术。
(一)钢材和制管技术
燃气管道施工技术关系到后续的投入和使用,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现阶段的燃气管道施工技术已经告别了原来的单一技术,针对管道施工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类型的技术,从根本上提高燃气管道的质量和性能,不仅可以更好的输送燃气,同时能够有效节省成本。
(二)管道防腐技术
燃气管道施工技术在目前的发展中,不仅仅在管材和制管技术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管道防腐当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管道防腐是燃气管道工程施工的必要指标,由于燃气管道大部分是修建在地下或者是一些隐蔽的地方,很容易与地下的各种气体或者是物质发生反应,再加上燃气本身具有的一些特性,燃气管道的被腐蚀程度要比一般的管道更加严重。从燃气管道防腐的发展史来看,现阶段主要是采用内减阻涂层技术,这种技术的好处在于,能够降低磨阻、增加管输量,同时可以降低管道运行综合成本。通过不断的改进,这种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当中,通过钢管的有效性旋转,将环氧涂料通过高压无气的喷枪涂在钢管的内表面,使钢管内表面形成高质量、连续光滑的有效涂层。由此可见,管道防腐技术在目前的应用当中,已经相当成熟,并且从多个方面出发,避免了单一技术的地域限制性。
(三)焊接技术
焊接技术作为燃气管道修建的一种重要保障,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必须遵守最安全、最有效、最长久的原则。燃气管道的焊接首先要保证安全性,两个管道或者是两个以上的管道在焊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严丝合缝,不能出现一点问题,同时在焊接完成以后,要进行相关的测试和检验,减少隐患的发生概率。其次,焊接技术必须在效率和使用时间上得到保证,目前的燃气使用数量有很大的提升,地区之间的管道焊接更要在效率和使用寿命有所延长,避免反复检修对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
就当前的焊接技术来看,从第一条长输管道建设开始,国内管道现场焊接施工大致经历了手工电弧焊上向焊、手工电弧焊下向焊、半自动焊和自动焊等四个发展过程。管道建设中,为保障施工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应优先考虑熔化极气体保护自动焊工艺,并不断的研制管道新一代的自动焊设备。
二、燃气管道施工质量的控制分析
(一)施工技术控制
对于一个施工项目,施工工序通常很多,并且各项施工工艺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现场的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做好各个方面的技术准备。在本文列举的案例当中,为了保证在各个路段能够有效的保证燃气管道修建质量,不仅仅采用了专业的施工技术,同时还准备了突况的备案、特殊地质的使用施工技术以及遇到极端天气的处理方案等等,这些都是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控制的措施。相对来说,燃气管道的质量控制是多方面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避免遗漏所造成的恶性影响。
(二)连接施工技术要点
燃气管道施工中,对于管道材质的选择有很多种,如金属管和塑料管等。目前,硬质塑料管是使用规模较为广泛的一种,该种材质具有抗腐蚀,密封性好等特点,使用也较为方便。对于管道的连接作业要视管道的具体粗细而定,又由于燃气管道施工的特殊性对管道的密封性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必须采用科学规范的施工方法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塑料管道具有极强的熔合性,在管道尺寸较为细狭的位置,可以采用电熔方法将管道连接;当管道尺寸比较粗时,就必须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管道连接。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以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为首要前提条件。
(三)管道施工的后期质量验收
整体管道铺设完工以后,要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质量验收要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前往开展作业,验收时必须对管道的密闭性和安全性进行检验,一是要对管道的强度和密闭性进行合格性实验,要检测各项接头处是否牢固,并选择较为安全的气体进行先期测试,看是否存在漏气点,如果存在漏气现象,要对具置加以确定并及时维修;二是要对整体管道系统进行内部吹扫,保证管道内部的光华与清洁,以利于气体的输送,对于细狭管道位置要尤其注意,避免发生局部阻塞现象。三是对于管道的材料进行防腐检测,如果管道材料选用的是金属材质,则该环节尤为重要,防腐层检查要通过对管道防腐处理的外观做出判断,如果防腐技术操作不规范,就必须立即进行返工操作。
三、总结
天然气作为一种新能源,其优点正在逐渐显现,其利用率高,使用时更加经济环保,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是我国城市居民的必备能源之一。燃气管道施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为此要因势利导,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新的施工技术,保障天然气管道施工的高效畅通,为实现能源的有效替代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天然气能源更好的服务于全人类。
参考文献
[1]张晓松,牛亚楠,李永威,等.城镇天然气管道占压隐患现状调研与处理方法[J].煤气与热力,2010(09).
- 上一篇:近期上市公司并购案例
- 下一篇:铁路货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