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理念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碳中和的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概念的分类,为什么要分类。

分类,就是把一个概念的外延,按照某一标准分成几个小类的方法。其实质是把一个属概念的外延依照种差分成几个种概念的外延。通过分类,可以明确概念的外延按照某一标准分成几个小类的方法。分类时要求不重复、不遗漏,每次分类应按同一标准,对一个概念可以进行多次分类得出一个概念体系,获得系统的知识,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立体几何中,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往往可通过分类而得到。例如:讲异面直线的分类时,可以将空间两条直线按是否共面分成两类:一类是“同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另一类是“不同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然后,第一类继续分类,分类标准是两直线公共点的个数,由此可分为只有一个公共点和没有公共点两种情况,即相交和平行,第二类只有一种情况:没有公共点。所以不能再分。这样,可对异面直线下定义,并确认空间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如果我们只注意从实例引入新概念而忽视从逻辑分类中进行分析,便会对空间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只有三种缺乏理解。对“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和“不同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三种不同概念的外延混淆不清,从而阻碍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概念分类,对掌握概念的系统,区分概念和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十分重要。例如:用二分法对四棱柱进行分类,可得到一些概念:

通过以上分类,把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等几类重要四棱柱的关系体现出来了。

通过分类,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概念。例如对“两条直线的互相垂直”的概念,可划分为相交时的垂直(有交点)与不相交的垂直(没有交点)两类。指出这一点,对认识空间图形的特点、巩固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理解三垂线定理以及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等都是很关键的。

对一些判断题,若要举出反例,否定命题的真实性,也常常可通过分类去寻找。例如:若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到同一平面的距离相等,则直线必平行平面。这是一个假命题。因为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每一种情况都存在有上述条件,但结论并非线、面平行。

如图:

AA′=BB′

但AB与α相交,所以,命题为假命题。

分类,也是正确使用完全归纳法的前提,完全归纳法要求我们对命题所包含的所有有限情形一一论证,然后才归纳出结论。例如:证明平行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相等,就应分三种情况:1、直线与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相交;3、直线在平面内。在第二种情况中应分两种:a、直线与平面垂直;b、直线与平面斜交,缺一不可。但如果不进行分类就不能完整的、正确的对命题进行论证。

实际教学中,更重要的、也是比较困难的是培养学生自觉的运用分类去进行思考的习惯和方法。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解答习题时,稍一提示,学生便恍然领悟。若不提示,解题时便会出现上面提到的那些错误。为此,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解题训练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要善于根据题设条件,分析图形的合理性,特别是题设所包含的图形究竟有哪些情况不明显时,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例1: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C1作一平面,此平面与BC、CD相交,并与底面ABCD成α0角,并截得一等腰三角形。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求截面面积。

分析如图,由已知条件,截面面积是不确定的,等腰三角形的截面位置如何,由顶点位置确定。

1)C1为三角形顶点,底边必落在ABCD内,即在CD、CB上取CE=CF,C1EF即为所求截面。2)三角形顶点在CD上,但非C点,则底边在B1BCC1内,底边为BC1。3)顶点在BC上与2)相同,底边为DC1,通过以上分析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C1EF、EC1B ,分别求面积即可。本题若不注意从已知进一步分析,便容易失解,同时也要分析顶点在CD上时,底边只能为BC1的这种情况,使作图合理,解答完整。

2.要善于抓住空间图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

例2:两个不全等的三角形不在同一平面内,它们的边两两对应平行,证明1)三条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2)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分析:画图时,容易画出图3的情况进行证明。此外,是否还有另一种情况值得分析。若按两两对应平行的边的方向是否相同进行论证,比较复杂。观察交点O的位置,图3两平行平面ABC、A1B1C1在O的两侧的情况。且只有这两种情况,又证法相同。所以,只需证图3即可。这就抓住了图形的特征,使解题更简便,更完整。

3.为了将问题转化为某一种情况,有时也应注意分类。例如: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课本中分两种情况:1)m、n都过点B;2)m、n的交点不是B。并对两种情况分析归纳出结论。因为2)可以转化为1),故只须证1)即可。这样证题思路清晰,抓住关键,化繁为简。

4.如果能找到图形的共性,也可避免讨论,看下例:

例3:如图:直线AC、DF被三个平行平面α、β、y所截,求证:AB/BC=DE/EF。

分析:若将AC、DF的位置分共面(平行或相交)和异面两种情况讨论,当然是正确的。但研究图形便知,只须通过一个公比,便可证得命题成立。

篇2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引入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爱好,这对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概念有积极的影响。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概念

例如:在引入“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从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力”字说起,再通过生活、生产中的经验对人推车前进、起重机吊起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进、压缩弹簧使其形变等具体的感性材进行分析,阐述物体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为了描述这类现象的共同特征,人们就引入了“力”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力”的概念有进一步了解,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力能否离开物体单独存在?什么是施力者和受力者?力是成对出现的吗?”等问题,再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加工,总结出力的特征:“有两个物体;两个物体间有某种形式的相互作用。”这样学生对为什么要引入“力”的概念,对于“力”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有较深刻的理解。

2.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概念

缺乏建立概念所需的感性材料时,要尽可能设置一些典型的实验,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感受,使他们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从而弄清物理现象的特征,并能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如在建立“惯性”概念时,笔者事先演示了“打蛋入杯”和“杯底抽纸”两个小实验,再进一步分析引出概念,都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3.利用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引入新概念

有时新概念与以往学习过的概念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把新概念自然地引入,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引入新概念的客观性和必要性,使知识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如描写物体做机械运动的三个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引入:位移引出速度――位移是描写物体做机械运动时位置变化量的物理量,而物体的位移有快有慢,为描写物移的快慢,引入速度这一概念;速度引出加速度――速度描写了物移的快慢,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也可能发生变化,如火车刚开始出站时速度会越来越快,而在进站时速度越来越慢,为描写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

二、概念的抽象提取

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及物理现象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些都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但学生自己很难从对感性材料的感知中直接形成概念,这要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摈弃无关、次要、非本质的因素,突出相关、主要、本质的因素,从而准确地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物理意义的理解和把握,又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例如:“教学”惯性和惯性定律”时,首先,从“运动着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后还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这一感性认识出发,逐个分析加以综合得出“运动着的物体若不受外力的作用,物体还要作直线运动”的结论,从而突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仍能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质特征;其次,引导学生做物体从同一高度沿斜面下滑到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如铺着棉布的桌面、木板、玻璃板)的实验,通过分析,使学生意识到“物体下滑到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而这种不同正是由于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即对物体的阻碍作用不同引起的,从而突出了物体速度的变化是由于受力作用的缘故;第三,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推理方法,设想一个理想的实验让物体在绝对光滑的平面上运动,它不受任何阻碍作用,则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一本质特征。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分析过程,学生对惯性定律的理解就容易了。

三、概念的理解

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形成概念后,对概念的理解仍然是片面的,仍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1.运用变式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含义,概念的内涵是指各种事物所共有的本质属性,也就是概念的物理意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所有事物,也就是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要充分运用变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例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变换事物非本质的属性,以揭示其本质属性。

例如:“向心力”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容易认为向心力是一个跟重力、弹力等并存的附加在做圆周运动物体上的力,因而不能正确地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过分析各种做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如汽车通过凸形、凹形桥或骑自行车转弯时车身倾斜,使学生认识到除了重力、弹力、场力中的一个或几个外,物体再没有受到其它力的作用,正是这个力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促使物体做圆周运动,不存在除此以外的类型的力,向心力实际上是做圆周运动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从而抓住向心力的本质特征。

2.运用对比法认识相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在概念教学中,对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其区别和联系,以加深理解。例如:对于电压和电动势这两个概念来说,电压是反映静电力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量的物理量;而电动势是反映非静电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物理量。这是二者在本质上有区别,但又存在一定的联系,都是以移动正电荷所做功的多少来度量的。

其它像弹力和摩擦力,功和热量及能量,动量和动能,振动图象和波动图像,电场强度和电场力,电能和电势,电阻和电阻率等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都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3.联系物理学史纠正思维定势的影响

联系物理学史排除错误前科学概念的负面影响是学生掌握、理解物理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原有的经验在头脑中反复建构已经形成的具有系统性但并非科学的观念即前科学概念,这种思维定势时常困扰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像“铁球比木球下落得快,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物体受力才运动”等错误的观念非常顽固,难以排除。教师除可以采用实验、变式等手段予以纠错外,用物理史料针对这些问题设计教学内容,对转变学生头脑中的非科学概念、建立起正确的科学概念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例如:惯性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经验是“撤销了动力作用后,原来运动的物体总要停下来”。由于物体停下来是一种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隐含因素――物体受到摩擦阻力的影响造成的,所以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就有了和亚里士多德一样的“力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前科学概念,这个观点曾被人们引用了两千多年,直到17世纪才被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采用苏格拉底对话法所排除。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对话,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固有的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从而用科学的物理概念去置换自己头脑中错误的前科学概念,达到理解物理概念的目的。

4.借助新旧概念外在的某些相似特点和联系理解新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少联系,但是在引入方法、阐述特点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和相似性。教学中讲清新旧概念间的这种相似性,借助学生对某些旧概念的深刻理解认识新概念是非常有益的。

篇3

首先,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没有一些基本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和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形成这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和结构.物理学也不例外,概念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物理知识,首要的就是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其次,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中较难教和学的内容。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就是物理概念没有学好,其中部分原因是教师只注意让学生背定义,记公式,多做练习,不注重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因而导致物理越来越难学。所以,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

对于高中物理概念,有的概念需要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才能认识和理解其本质;有的概念抽象,难以理解,但是,可用直观形象的东西进行对比分析;有的物理概念所提到的现象或者物理量是摸不着、看不见的,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一些动画或者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有的概念虽然抽象难懂,但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其加以理解。总之对于不同的物理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学好物理知识。

二、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

1.实验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物理就其内容来讲主要是经典物理学中最基本、最简单、与实际联系最密切的部分,其主要概念、规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有很多概念仅用讲授法,学生很难理解。对某些物理概念,用演示实验法来进行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可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给学生提供鲜明具体的直观感受和感性认识,这种演示实验,既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概括实验现象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如“弹力”概念的教学,教师可以用弹簧,钢片等做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产生弹力的实质是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概念都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由抽象变为形象,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概念。诸如“压强”“电场”“电阻”“磁场”等概念的教学均可以用此方法。

2.类比法

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会遇到很多似曾相识,但其意义却相差甚远的概念,教师讲授这概念时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通过与类似概念的比较,弄清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已学概念的复习,又有利于加深对类似概念的理解。通过类比,建立新概念,是认知结构同化作用的体现。例如,速度与加速度、电压与电动势、功和能等等。在讲电场时,可以用已学的重力场来类比电场。如果我们能利用类比法对这些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讲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概念的目的。

3.图像电教法

高中物理的很多概念相对比较抽象,也无法用实验演示,很难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采用讲授法效果又不太理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制作相关的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如用图像动画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与相关概念密切联系的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模拟和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就会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如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布朗运动等内容均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学。

篇4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合作理念的现状

    虽然合作学习已被切实证明行之有效,但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融合方法. 经过笔者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初中教学在融入了合作理念后,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下文针对目前部分没有起到作用的合作理念进行描述.

    (一)合作理念实行后内部管理不当

    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合作理念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而小组模式通常需要选一个代表对问题进行发言,而代表的发言不一定能够全面地表达小组意志,通常小组的代表为成绩最为优秀的一个,在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时,会造成小组未发言成员无所事事,不能得到价值的体现,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

    (二)讨论中无法进行实效管理

    通常,在实施合作学习讨论这一环节时,学生就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但讨论不能够达成期望目标,没有弄清问题的学生往往不参与讨论,弄清问题的学生往往又不愿意进行讨论,并且时常出现讨论的重点不在问题,而是在讨论其他无关学习的问题. 这种情况完全不能将合作理念的作用发挥,甚至还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有效融入合作理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合作理念,就是要在数学课堂中合理而科学地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 如何将合作学习贯彻数学教学过程,正是下文所探讨的主题.

    (一)把握合作理念融入时机

    合作理念虽有着积极作用,但需要把握融入时机,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即使融入合作理念也不能发挥其作用,对于这种纯理论知识,应该避免融入合作理念,让学生自我学习. 而在学习“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这一课时,教师完全可以把握这种时机,提出一个复杂的等式,如[(82 × 40 × 7) ÷ (74 ÷ 2)] ÷ [(76 × 24 × 3) ÷ (88 ÷ 4)]x = 80,限定很短的时间让学生解答,学生必然会觉得时间不够,然后提出合作理念,既满足了学生心理需求,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认知结构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并不单纯是“教”,还包括了“学”. 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将教师掌握的知识按部就班地讲解,甚至有些教师执教多年没有自行设计过教案,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要帮助学生的数学水平提升,就需要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结合学生所需的心理需求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转变为“教与学”. 在初中的教学大纲中,这一点可以得到体现:在进行“梯形的中位线”这一教学课时前,教师需要讲解三角形的各种解法,在学生对三角形有充分的认知后,再来学习梯形中位线会使学生容易接受. 如果学生不理解三角形,则更加难以理解梯形,在讨论中会不明所以,完全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应该如此,在进行新的知识点的教授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的备案,设计出学生易于理解的合作学习方案,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探讨.

    (三)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合理干涉

    合作理念的最好执行方法是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知识. 因此,小组学习是建立高效课堂的极佳方式. 教师针对小组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合理规划小组成员,根据学生性格与成绩,将活泼的学生分到一组,将较孤僻的学生分到一组,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教师提出问题时,应该按照小组成员数量提出多个问题,使每名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这样即使是不会的学生,小组成员也会教给他,通常成绩不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过后,能一定程度上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四)提高小组成员责任意识

    合作理念强调的是整个合作体系,小组成员的互相配合,互相协作是合作学习的核心. 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各个成员的责任,如在进行“圆的内接四边形”这一课时,可以让小组学生分别计算圆中的不同四边形,将圆中的梯形分割为三角形,一名学生来证明梯形的中位线,两名学生各自证明一部分四边形并互相检查,在完成计算后统计得出圆内的整体面积. 这既能让每名学生动手计算,也有较强的合作理念,不会让部分学生无所事事.

    结束语

    只要能够正确地将合作学习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提高学生数学水平有百利而无一害. 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重大改变,也是教育界革命的开始. 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应该孜孜不倦地探索合作学习新道路,相互交流教育经验,以提升我国数学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熊岚.论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培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篇5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

1围绕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

有一项关于中外青少年的创造能力上的比较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的创造力远远不如外国学生。为什么?原因是在基础教育中,西方注重探索,而中国注重知识的记忆。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教学在观念、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例如:把教学过程看成了教师的个人行为,学生只需要接受就是了。忽视了教学是一项师生交往、师生互动的双边性活动,抹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应有地位。新课程理念下,上课不再是教师单向的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互动式的一项活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为此,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原来的教育观念,才能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学生需要,又能真正挖掘学生的各种创造潜能的教学模式。

1.1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成为教师说教的对象,对于教材的知识只要接受就行,所以历史课堂就显得特别的琐屑、沉闷。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十分死板的历史知识,但付出的是孩子的生机与灵气的泯灭,人文关怀和创造精神的缺乏。而这恰恰违背了学史最基本的功能:“学史使人明智”。教育活动是要求师生双方互相配合,共同进行的活动。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主人”。坚持“以人为本”,即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大动力,只有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能力的提高。

1.2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是有差异的,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所采取的教育办法,也应有所变化。面对平时学习态度差,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学生,如果采用惩罚的办法往往达不到我们追求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应摸清学生学习不好的症结所在,然后心平气和地和学生座谈,“对症下药”,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从而转为主动学习的源泉;对于学习成绩不错,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教师又要起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加强心理疏导、增强其耐挫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学习必胜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收获丰收。

1.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本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观,我们要相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环境。针对不同意见的学生我们应以一种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去对待,尤其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看法,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使教学课堂变为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基地。

2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实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的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实现新课程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微观应用,解决“如何教,怎么学”的问题,使学生能比较容易的融入教学过程中去,成为教学的“主人”,这对于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无疑是重要的。

首先: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兴趣越大,学到的东西便越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利用其声、色、形、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历史情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秦朝的统一》一节时,首先以影片《英雄》中秦统一历史必然性和深远影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紧接着提出问题:残剑为什么要无名放弃刺秦呢?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学生们就议论开了,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踊跃发言,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分组

一、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目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开展并不普遍。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实际上我们在第二方面做得较多。为追求步调一致,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事实上,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改革过去师讲生听、以教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语文的外延几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化的大语文教学更需要引进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观。那么,如何才能让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合理安排各组成员,增强学生合作信心。小组的组建,一般可安排4-6人。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态度习惯、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设组长、记录长、噪音控制员等。组长一般先让组织能力强、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当。分组后,让每组通过讨论,取出自己喜欢的组名――“雄鹰组”、“奋进组”等等。在小组活动开展初期,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交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二)改变课堂的空间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欲望。过去我们课堂教学的常见的形式是秧田型的,为了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我们可以把课堂空间组织形式改换成“马蹄型”组合,“半圆型”组合或圆桌会议型组合,学生面对而坐,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相互提携,共同进步。这种形式的学习是平辈之间的水平交往,即使教师来到面前,也是以同伴的顾问的双重身份参与。教师再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就会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

篇7

【关键词】 老年病员;合理用药;社区

我分院自建院近5年来,主要收治大量的社区老年病员。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疾病,临床用药也很复杂,如果药物配伍不佳、服用时间不对等原因都会对病员的合理用药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护士是临床用药的执行者,又是监护者,在合理用药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5年中我们对老年病员的合理用药也付出了一些努力,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用药的观察

对社区老年病员用药时,特别是用药开始的前3天,由于老年病员反应慢,而且自身不完全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不适,这时护士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那就是认真询问,了解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并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和排泄物的变化。同时全面了解药物的副作用,才能够判断老年病员在用药过程中是否存在着药物的副作用。同时事先多和病员沟通,多做一些预防措施,让病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便减少病员的心理恐慌,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也能及时地观察到药物的副作用,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

2 护士要重视老年病员的用药监护

老年病员的合理用药监护更加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某些老年病员常有用药拒服的情况,如果由于护士对药物的理化性质或药理作用不了解,监护工作不重视,可能会不合理使用药物,而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比如:我科曾经出现过1例心脏病员长期服用地高辛、氢氯噻嗪和氯化钾,氯化钾溶液味苦涩,病员常自己拒服,而护士又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未对病员服药严格监护,最后出现低血钾导致强心苷中毒。

3 护士加强合理用药的慎独精神

社区老年病员常无陪伴,并且他们的视力、听力 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护士在用药时必须把握慎独精神,不能因其特殊群体病员,而不坚持医德信念,不遵守医德原则和规范。对那些不容易溶解的药品和 易出现泡沫的药品,护士应用心溶解和抽吸药液,牢记:人命贵于天。

4 护士要做好老年病员的心理护理

4.1 对脾气古怪老年病员的心理护理 一少部分社区老年病员的脾气古怪,比如:输液时只要求护士满足他的需求,而不顾治疗工作中的原则性问题。这时护士为了和谐医患关系,避免护患矛盾,而无原则地迁就老年病员,这样会造成更大的护理安全隐患。护士必须明确: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加强对老年病员药理知识的宣教去提高他们的心理效应及用药的自觉性和顺应性,避免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提高药物疗效,同时也促使护士自觉学习,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平凡的护理工作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4.2 对不同用药心态老年病员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员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用药有两种基本的心态。一是部分病员不重视合理用药,随时需要护士监护和提醒;二是一些患者又十分看重用药,甚至对药品说明书也甚为研究,但又不完全明白,因而对药物的副作用又十分忧心,这时护士要明确情绪对药效的影响,分析病员的心态,做好心理护理,使病员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提高药效。

5 注重合理用药的宣教工作

5.1 使用合理的指导语言 在社区老年病员用药指导中,要正确使用用药的指导语言,针对不同文化的老年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年患者讲清用药剂量、服用的方法及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同时要向患者进行反问:对护士的用药指导语言是否听明白,你能表达出来吗?并且进行连续跟进3天。比如,曾出现1例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3餐前30min注射胰岛素,护士在病员早餐前做了用药指导工作,但护士没进行反问,结果病员未完全明白这项事情,只认为护士是早上去做的宣教,因而只针对早餐前用药,而遗忘了午餐和晚餐前的两次用药。

5.2 用药时间的指导工作 给药时间对药物治疗的作用有很大影响,社区老年病员他们有足够地时间来实施自己的身体康复计划,但老年病员不懂得药物应用应遵守时间的约定,从而只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口服用药,凭自身的感受来调整自己静脉用药的液体滴速。这时护士必须承担起宣传、指导、监护作用,让他们明确:人和动物的许多心理、生理变化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均出现节律性,一天中选择最恰当地给药时间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为什么相同药物、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的医院治疗效果不一样?这其中就有每天给药的次数不同,剂量间隔时间不同有关。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速率,药物的半衰期对血药浓度的影响,什么是药物蓄积中毒?这些知识护士都可以用很通俗的语言进行指导。比如服口服药时,每日3次不能只按传统的方法片面认为与1日3餐同行,应保证在24h内平均分配3次用药时间,以确保血药浓度在体内保持平稳;一些抗菌药需要空腹服用等用药的时间约定。

6 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

6.1 落实双向查对 在社区老年病员合理用药中更应体现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前提,特别是要遵守双向查对工作,护士不要有自认为这些老年病员常来社区看病,因此,护患之间彼此都以认识为理由而不执行双向查对。认真执行这项工作,一方面防止老年患者因其听力、智力等因素而发生错答姓名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是防止护士凭印象认为现在呼叫的这位病员就是自己马上要输液治疗的病员。这样可避免用药错误的发生。

6.2 重视合理用药中药品的副作用的查对工作 目前特别是一些中药制剂在临床用药中常发生不良反应事件。中药不良反应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毒副反应,对肝肾毒性作用以及过敏反应、致畸、致癌作用[1],而临床上老年病员常用丹参、血栓通、葛根素、黄芪等中药注射液,这时护士必须明确查对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及时处理药物在这群特殊病员中发生的副作用,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安全。

7 重视静脉用药的合理性

7.1 加强静脉用药过程中的巡视 老年人静脉脆性大,皮下组织疏松,静脉输液持续时间过长,或输入高浓度、高渗透压液体,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液体渗漏,肢体肿胀,而病员皮肤感觉功能下降,对痛觉反应减退往往病员自身不能发现[2],这时就需要护士及时巡视观察,及时解决,保证静脉用药的准确性。曾经我科有1例病员连续发生3次液体渗漏现象,而病员自身没有发现。

7.2 加强静脉用药时护士的责任心 老年病员静脉用药有一些特点:一是液体量少,护士加药频繁;二是老年人很惧怕护士忘记加液,惧怕空气进入血管等因素而不停地呼叫护士加液,从而造成用药时间的紧迫性,这时护士必须加强工作的计划性、责任心,不能出现少抽吸药液,药物未完全溶解等现象的发生。要重视:不能只求完成今日的治疗任务,而不讲究用药的质量。 总之,在社区老年病员合理用药中,加强护士合理用药监护意识,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护士的素质与医学、药学知识水平,是做好社区老年病员合理用药的基础。同时受到社区住院科室领导的重视,认真落实制度,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是做好社区老年病员合理用药的关键。把握好这两点就把握好社区老年病员的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从而增加病员对社区医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8

那么,设计作为艺术这一上层建筑重要部分的元素之一,随着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当然,与此同时,设计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当代设计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便是多元化风格的并存与融合。从这表面上看来,似乎显得有些矛盾,但实际上这些不同的风格拥有着许多共同的理念。人性化设计的思想重新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评价,同时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生态特质和人们在产品使用的过程当中对环境会造成的影响。面对这些现代科技文化发展所引起的种种生态破坏,设计师们也开始对其进行深刻地反思,而后带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心去做设计,为人和环境考虑。现代化运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文明成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怎样克服现代化带来的多层局限,重新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的情感。可以说这是设计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观念注重的是如何处理人、产品、环境的关系,解决三者之间的问题,强调诸多因素的一种共生关系。正如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到过“适应”这个词,其所指的便是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协调的,因此工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要与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

在当今这个讲究速度和效率的时代,朝九晚五工作的人们每天过着这样紧凑、高压的生活,家,则必然成为人们生活上的港湾,它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憧憬,人们应该减少甚至排斥一些基于理性的机械生活方式,减少心灵与生活的繁琐化。从设计产品的角度上来说,就居室内具体人造物而言,家具是居室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们主观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客观性物质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积淀,所以在风格与意蕴方面必将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灵性。在高楼居室的生活中放缓生活节奏“回归自然”,重新做自然之子,体验自然的价值与美、理念及其生命,并且从中感受安慰、宁静与家园的温暖。

北欧家具的设计在此之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它一直被人们视为室内家具设计领域的典范,始终发挥着其巨大的影响力与保持着十分独特的内在魅力,从而得到各国各地区人们的广泛追捧与重视。被称为“古朴而时尚,简洁却精湛”的自然简约的设计思想,充分体现着北欧人民对于生活的理解。北欧家具受到德国现代主义的影响,并且与人情化风格相结合,突出了北欧人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发扬、人与自然之间和谐朴实的美。并且从长远来看,这还暗合了未来绿色设计的伦理发展趋势。这一点与中国道家美学不谋而合。

道家美学,大多指的是由老庄思想中所激发出的特殊的感悟和表达方式。老子认为“道”存于天地万物之中,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万物无时无刻都是按照自然的规律运动变化的。“自然”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道家美学一直以来强调以“无”为美、以“自然”为美的艺术审美精神,其审美理念对于中国古典家具设计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只有怀有自然之真,才可以获得内心的逍遥自由。道家美学提倡的是要人们尊重自然规律、合理顺应自然法则、热爱自然生活。由此可见,道家美学的理论起点是出于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和谐,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本根的理念方式。自然和谐的产品的设计更加符合当代国人的审美情怀和生活追求,在市场方面也有更广大的空间和潜力。

尽管北欧家具设计和中国道家所处于不同时代和地域,但二者自然简约主义的风格,在理念上不谋而合。北欧家具设计理念与中国道家美学思想的契合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思考。

在世界设计艺术史分区研究中,目前主要有远东设计研究、欧洲设计研究以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研究等领域。关于北欧设计史的介绍与研究,国内已有一些外国设计通史著作涉及,例如何人可、蔡军等人的《工业设计史》(1991),曾坚的《北欧现代家具》(1999),李亮之的《世界工业设计史潮》(2001),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设计史》(2001)等,里面的部分章节有介绍到北欧设计的家具设计理念。

在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以老子思想为中心的道家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思想以及文化元素的主流之一。著有《道德经》一书,更是一部经典的人生哲学和美学。但历来学者大多是在对老子与道家思想的研究中,这样很容易将注意力基本都集中在了道家思想本身,例如道家的科学思想、文艺思想、哲学思想、养生之道、军事思想、处世哲学等方面。然而,很少有学者会将目光投放在道家美学思想对当代设计领域社会价值的影响与作用上。试想一下,一旦突破了纯粹学术的固定框架,对道家本身的研究转向道家美学对当代设计的社会价值的研究,让它跨进人们的空间环境与现实生活。那么,道家美学思想必将会以各种方式发生着这样那样的积极作用,渗透在各个生活领域。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具有十分强大的时代生命力。

作为设计创造的主体,设计师应该为自然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来进行设计,树立正确的价值感和责任感,懂得历史和文化的形成过程,懂得社会进化和发展的方向,懂得自然,理解自然,认识自然,研究自然,从而应用到设计中,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使人类能够健康、艺术的生活,并且把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极端追求引向对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的关注,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为自然设计、为人类设计、为社会设计。

参考文献:

[1] 曾坚.北欧现代家具,1999.

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现状;探索;建立概念

一、在教学情境中引入物理概念

学生在进行物理概念学习之前,对生活中自己比较熟悉的某些物理现象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这些物理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因此,在进行概念引入设计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加强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引入物理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加速度概念是高中物理中的难点。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设置教学情境:高速列车在匀速状态下以350 km/h速度行驶了10 s,在10 s内蜗牛的速度从0加速到0.1 cm/s,你认为谁的速度大?谁的速度变化大?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速度变化大”与“速度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接着举例,小轿车的速度从0加速到100 km/h,用了15 s,旅客列车的速度从0加速到100 km/h,用了300 s,你认为哪一个速度变化得更快?学生通过这样的实例,经过比较、思考分析后,就能够进一步明白加速度快慢的概念。

二、在旧知识基础上引入概念

很多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应该充分加强学生已有的认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借助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好概念导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借助原有的知识去认识新的概念。在引入物理概念时,很多学生对新概念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原有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例如,在引入力的概念时,可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已知的认识入手,如用手推车、用脚踢球等,逐步扩展到宏观、微观的层面,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原子核吸引电子等现象,最后,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得出“力”的概念。又如在教学“电势”概念时,先让学生复习“场强”,让学生在充分复习“场强”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建立“电势”概念。

三、在引导发现中建立概念

根据新课标提倡的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在概念教学中的体现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和运用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已有的体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独立思考,自行发现和掌握知识。引导发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可通过逻辑推理引入:由力的概念可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发生作用时,通常都是直接接触的,而电荷间、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直接接触,那么电荷间、磁极间是怎样发生相互作用的?由逻辑推理可知,电荷周围和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这就是电场和磁场。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坚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导入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从感性激趣入手,运用实验、实例等直观手段,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物理概念。

参考文献:

[1]王沛清.物理概念教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李新乡,张启德.物理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篇10

关键词:人本位护理;老年肺结核;护理干预

肺结核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差、老年等人群中。因为结核杆菌的侵入,致使肺部出现慢性感染的情况,在临床中出现低热、乏力、咳嗽、咯血、盗汗等病症[1]。一般而言,患者病症并不明显,但是难以控制,并且容易出现很多并发症。在老年肺结核治疗中,加强患者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为患者提供较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了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当成是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其中女患者25例,男患者35例,年龄在63~84岁,平均年龄为(72.32±3.91)岁,肺结核病史为3~25年,平均病史为(8.64±2.65)年。对照组60例,其中女患者27例,男患者33例,年龄在64~85岁,平均年龄为(71.97±3.76)岁,肺结核病史为2~24年,平均病史为(8.86±2.3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肺结核病史等均没有差异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实验组患者护理中适当融入了人本位护理,在对照组患者护理中给予的是一般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患沟通效果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2]。护患沟通效果可以根据患者调查问卷进行评定,主要内容有肺结核疾病知识、服用药品重要性、肺结核治疗、日常注意事项、药品服用方法等,每一项满分为10分,之后护士对患者得分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满意度可以由患者对护士展开评价,通过数字评分法,0~10分,患者可以根据护士的工作情况与工作态度进行打分。满意度主要包括护士的治疗性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

1.3人本位护理 人本位护理主要指的就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服务。实验组患者的人本位护理主要包括护理评估、治疗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3]。

在护理评估中,患者住院之后,要求护士对患者进行动态、全面的评估,进而针对个人制定护理方案,并且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断,是否存在并发症等。在治疗护理中,护士要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逐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进而更好的接受治疗与护理。

在生活护理中,护士需要对患者生活的各方面进行照顾,如洗头、喂水、洗脚、剪指甲、擦身、翻身、大小便处理等,让患者感觉非常舒适,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一般而言,老年肺结核患者身体较弱,并且行动较为不方便,需要护士进行更加细致的护理。

在健康教育中,护士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全面化的护理干预,在患者存有疑虑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讲解。并且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知识、服用药品重要性、药品服用方法、日常注意事项等,保证营养均衡,进而让患者可以更好的接受治疗。同时,让患者进行2~3次/w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在天气变化的时候,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1.4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采用我科室自制的调查问卷从疾病知识、肺结核治疗、服用药品重要性、药品服用方法以及日常注意事项等方面对两组护患沟通效果进行评定和对比,分数值设置在0~10分,分数值越高,表明沟通效果越理想。同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题对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

1.5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实验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中予以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其数据对比见表1、表2所示。

2 结果

针对护患沟通效果而言,实验组融入人本位护理之后,患者可以更好的接受护士的护理,对疾病知识、治疗方法等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具有很好的护患沟通效果,同对照组对比,具有差异显著性(P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临床传染性较高的疾病,其会对患者机体产生慢性损伤,使患者机体功能逐渐下降,其患病时间较长,治疗难度较大,并且非常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4]。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机体功能正在逐渐下降,并且合并有其它疾病,这样就会导致老年患者心理状态不佳,出现严重的焦虑、恐惧等情绪,甚至会对患者生活产生严重影响[5]。

我院将人本位护理融入到临床护理当中,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细致、高效的照顾,并且进行了一定的护理诊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并且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全面化的健康教育,通过心理护理,逐渐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通过相关实践表明,在老年肺结核患者护理中融入人本位护理之后,可以建立更好的护患关系,实现护患的良好沟通,并且提高了患者对护士护理的满意度。进一步说明,在临床护理中融入人本位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构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惠芝,周丽媛.125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02(01):8-9.

[2]吴素贞,刘桂娇,林秋莲.人本位护理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02):278-281.

[3]谢世群.人本位护理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l,09(03):49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