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

篇1

摘要: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一度达到顶峰,近年来却跌入谷底,固然有国际贸易壁垒在作祟,但产能过剩、市场发展不平衡、技术落后等内部因素才是更致命的问题。光伏产业的兴衰启示我们,中国想走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道路,国家的政策支持、行业整合、市场监管是必须的,遵循研发技术、均衡市场、由内到外的发展战略,才能使我国的新兴能源产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光伏产业;新型能源;国际化;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逐渐加剧,发展新能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太阳能发电作为新兴能源具有持续性和清洁性,21世纪中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一举成为光伏产能世界第一大国,但是由于国际贸易壁垒、产能过剩、市场发展不平衡、自主技术缺乏等原因使中国光伏产业陷入困局,光伏企业纷纷重组、倒闭。光伏产业的寒冬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新兴能源产业国际化道路该何去何从。

二、中国光伏产业困局解析

1、贸易壁垒

从2011年开始,美欧、印度等国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并出台反倾销惩罚措施,使得中国依赖出口的光伏产品受到重创,企业纷纷倒闭。反倾销税使得中国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消失殆尽,中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不复存在。中国这种高度依赖国外进出口市场的光伏产业弊端尽显,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大批光伏企业负债,作为国内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更是于2013年3月宣布破产。

2、市场发展严重失衡,产能过剩

严重依赖国外市场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致命死穴。中国国的光伏产品国内需求比例极小,而且增速缓慢。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电池产量接近全球总产量一半,但是市场格局却严重失衡。一方面太阳能电池生产原料多晶硅国内产量极小,自给率不到10%,大部分依赖进口;另一方面,90%以上的光伏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目前国外市场增速放缓,国内市场供需失衡,光伏产品库存大量积压,各国展开的激烈价格战,使中国光伏企业的盈利能力严重下滑。

3、技术落后,更新缓慢

中国光伏产业技术相对落后,创新能力低下,目前的主要技术都是应用国外相对落后的技术,这些技术系统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使中国光伏产业的竞争力严重削弱。中国光伏产业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研发和创新体系,光伏产品关键生产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当前这种现状使中国的光伏产业总处于光伏产业的市场低端,依靠产量和规模得以生存,一方面大量进口材料、技术,一方面把技术水平不高的产品拿去与国际高端产品竞争。相比国际光伏产业技术快速的更新换代,中国光伏产业技术落后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光伏产业脱困策略

1、政策扶持

世界各国视光伏产业为新兴战略产业,政策扶持力度都很大。日本是最早制定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政策的国家,德国实行太阳能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美国推行相应的光伏系统安装补贴政策。正是这些扶持政策拉动了国内市场,使得目前日德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目前在光伏产业遭受重创的特殊时期,中国政府应利用扶持政策鼓励国内太阳能市场发展,同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使得中国光伏产业走出低谷,得到新的发展动力。

2、开拓国内市场

中国幅员广阔,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1.47×108 亿千瓦时,相当于4.9万亿吨标准煤,约等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的总和,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优良条件。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广大,国产光伏电池价格已经大幅度暴跌又给国内市场需求上升创造了条件。“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光伏装机量目标为22GW~25GW,2011年中国占全球实际GDP份额已达14.3%,与整个欧元区相仿,而目前欧盟光伏市场规模为20GW,那么中国 “十二五”期间达到22GW~25GW的目标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只要成功启动国内市场,美欧的“双反”就不可能打垮、消灭中国光伏产业这个竞争对手。为此,光伏产业热盼的产业政策配套细则应尽快颁行,为进一步规范国内市场秩序,酝酿多时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条件》也应及时出台。

3、技术创新、自主研发

中国光伏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竞争力仍体现在低廉的用工、能源、环境代价之上,这些传统优势都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稳定较快发展而逐步淡化和消失,未来的竞争优势肯定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难以改观。中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主要在于相对成本优势,却遭遇了反倾销的贸易摩擦。中国应对国外“双反”调查先要从自我做起,必须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升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整合研究力量,集中攻克光伏产业的技术壁垒,通过政府政策扶持、产业界互惠合作、科研机构等多方面努力尽快形成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是技术创新、人才教育和企业科研基地的有机结合。技术创新应以企业为主体,发展模式遵循产、学、研结合。首先,政府要提供充足的资金,建立国家级别的技术研发中心以及产品检测中心,用以研发光伏产业的关键技术。其次,自主研发同时也要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以通过技术论坛、吸引国外科研人员、技术购买、吸引国外光伏企业合资联营等方式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的双重研发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最低成本的技术变革,同时也可以最快速的缩短国内与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差距。

篇2

关键词:徐州市光伏产业;产业链;多晶硅

中图分类号:F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072-02

一、光伏产业综述

根据光伏特效应原理,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称为光伏太阳能,与之相关的产业称为光伏产业。在世界各国政府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视和支持下,受技术进步和法规政策逐步完善的强力驱动,光伏产业自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2007年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达到1088MWp,占世界总产量的27.2%,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二、我市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市光伏产业起步于2003年,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四大千亿元产业之一――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光伏产业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我市非常重视发展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出台了《能源产业规划纲要》,将其纳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制定了宏大的发展目标,给予全力支持,投资新能源产业除可享受正常优惠政策外,还可得到规模为1000万元的“专项基金”支持(2008年《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产业潜力大、发展快

从2003年起步至今,我市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已形成多晶硅1.8万吨、太阳能电池80兆瓦、组件230兆瓦的产能,2008年实现产值53亿元,预计到2011年产能将达到:多晶硅2万吨,拉棒、切片1万吨,电池组1500兆瓦,总产值超500亿元,成为全球知名的光伏产业基地。

(三)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聚能力增强

我市光伏产业主要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的光伏产业园中,建成项目有:江苏中能硅业、江苏艾德太阳能和宁波麦克森,签约项目有:台湾强茂集团年产700吨单晶项目、中美硅晶投资1亿美元建设生产太阳能晶片及半导体晶片项目、中能投资2亿美元的铸锭/单晶项目等,逐步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电池板、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产业链,以江苏中能为龙头的光伏企业都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布局合理,初步形成企业集群。

(四)产业特色鲜明、原材料具备优势

我市光伏产业的突出优势是多晶硅材料制备,中能硅业的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现已被江苏省规划为省重点硅材料产业基地,预计2009年多晶硅产量能达到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产业链下游的核心企业――台湾强茂集团综合实力强大,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以及产业延伸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我市光伏产业虽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环境恶化,仍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

(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巨大,我市光伏企业面临困境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和深入,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市光伏产业产品95%以上出口,因此受冲击很大。一是订单巨减,如江苏泰德太阳能产能闲置,被迫限产;二是产品价格大幅降低,企业效益快速下滑,多晶硅原料价格从最高时每公斤500美元下降到80美元以下,受此影响中能硅业的毛利率下降幅度很大;三是欧元汇率下降使出口企业遭受较大的汇率损失,江苏艾德太阳能2008年10月份对欧洲出口2亿多元,因欧元汇率变动减少毛利近3000万元;四是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压力增大,新投资和企业扩张趋于谨慎,普遍处于缓、停观望状态,中美矽晶晶片、强茂单晶硅、中能硅铸锭等签约项目均处于缓、停状态。

(二)上游多晶硅产能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产业链结构不够合理,呈现上游大下游小的格局,从上到下依次薄弱,目前上游的多晶硅年产能已达1.8万吨,不论规模还是技术都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处于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年产能80兆瓦,与上游原材料产能相比发展滞后,同发展目标年产能1500兆瓦有很大差距,而产业链中的硅铸锭、切片、光伏发电集成生产环节是空白,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三)国内区域竞争增强,企业风险加大

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其中江苏、江西、河北、四川、河南、浙江、青海等省分别拥有一批优势制造企业集群,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全国区域之间竞争发展的态势明显。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光伏产业现在已经有产能过剩的迹象,而且由于光伏产品市场严重依靠国际市场,产业风险正在逐渐增大。我市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相关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四)人才培养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我市光伏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技术力量不足。一是已成立的光伏产业科研机构少,目前全市只有“江苏中能”科技研发中心;二是没有充分利用我市的高等教育资源,目前我市各大中专院校无相关专业,而且高校与企业合作很少,仅有徐州工程学院与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对人才培养,提高科研水平重视不足,目前我市尚无针对吸引光伏产业人才和支持光伏企业研发的激励政策。

四、我市光伏产业面临的机遇

随着全球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国内光伏市场开始启动,我市光伏产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支持的朝阳产业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并且经过此轮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弱势企业被淘汰和整合,产业环境得以净化,给具有先发优势的地区和大型规模企业更好的发展环境。

五、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降低不利影响

为消除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企业为中心,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二是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三是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光伏产业处于低潮期,投资机会少,但不能忽视招商引资工作,招商人员应该积极走出去,拜访符合我市光伏产业规划要求的企业,加强与客商的联系,积极参加和举办行业论坛,结识新的客商,宣传我市光伏产业,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上,为产业景气时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准备。

(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二是要加大落实扶持政策的力度;三是要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快太阳能示范应用步伐。积极与省政府协调,争取规划项目落户或项目资金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区、示范性道路、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引导鼓励全社会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科普功效的应用工程,引导和推动光伏产品的普及应用。

(三)结合当前形势,完善现有产业链

一是提高多晶硅生产技术水平,扩大产业链上游优势。在上游原材料制备环节,国内多个大型多晶硅项目逐步达产,供需趋于平衡,近期不宜盲目扩大产能,应重点围绕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通过引进一批采用冶金法、流化床法、硅烷法、CP法等新技术制备多晶硅材料的企业,使生产更加多样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市多晶硅产能优势;二是加大对中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争取获得突破。硅铸锭和切片环节位于产业链中端,在我市光伏产业链中尚属空白,随着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产量的增加,以及国内新开发出性价比很高的大型硅铸锭设备,目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该环节取得突破,完善我市光伏产业链,与多晶硅一起形成更大的优势;三是适度超前规划,发展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及其他光伏应用产品开发环节处于产业链下端,由于目前晶硅类电池产能总体过剩,近期投资机会不多,但随着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及利用,不断扶持政策,光伏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四)针对光伏产业投资特点,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徐州市光伏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负责人,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统一指挥产业发展和招商工作,统筹资源,加强组织、指导、协调、调研和规划工作,形成专业招商力量,适应专业化、精细化招商的要求。二是发展产业集聚功能,依托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充分利用江苏中能多晶硅产能优势,使用行政手段,要求中能公司对来我市投资的中下游企业提供优惠优先的多晶硅供应,其中差价政府可以给与补贴,并且政府应支持江苏中能、强茂集团等龙头企业扩充产能、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优势和对上下游企业的辐射,通过政府行政行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影响行业竞争格局,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与技术优势的光伏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和以商招商的主要依靠。三是举办光伏产业招商会,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定期在我市及光伏产业发达地区举办专题招商会,结合我市产业规划要求来邀请有实力客商参会。四是针对投资多元化特点,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针对光伏产业特点建立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策划和包装机制,提升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水平。

(五)企业主导与政府指导相结合,提升我市光伏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由政府牵头,建立产学研、科工贸群体,将政府目标和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进行运作;二是在我市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及研发中心培养光伏行业的专门人才,并积极引入国内外发达地区专业人才,制定相关人才激励政策,提高光伏产业人才待遇,要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缩小我市光伏产业人才缺口;三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自主确立研究开发项目的企业给予研发资金补贴;四是加强与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实力行业组织的合作,利用他们专业水平高和对外联络渠道广泛的特点,获取光伏产业市场行情和世界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

篇3

【关键词】太阳能产业;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

1.引言

太阳能资源的应用潜力巨大,根据今后经济的增长,能源需求量的增大,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也会逐渐凸显,这会使太阳能的利用有更多的需求。最近的大部分研究表明,太阳能在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都表现出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使太阳能生产过程的输出增大,从而导致国家间经济竞争激烈化,各国经济地位发生着变化。所以,关于太阳能产业的成长过程。国际间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输入输出状况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对于太阳能产业的进出口现状和竞争地位直接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对太阳能研究,大多数都是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研究或者关于太阳能的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耿亚新和周新生通过研究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找出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应该走一条有政府政策支持,能够优化自身产业空间布局的发展道路[1]。孙广彬一方面分析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我国太阳能产业近些年出口情况的研究,指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出口一定会越来越激烈[2]。陆维德根据我国太阳能分布具有分散的特点,重点研究了太阳能的利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指出具有太阳能低温热利用和光伏这一特点的太阳能建筑将是太阳能发展的主要趋势[3]。

本文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的统计数据,基于Veena Jha(2009)[4]的可再生能源贸易之商品品目分类,把可再生能源分为生物能源、水利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具体“子目(Subheading)”,利用我国太阳能能源的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通过测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我国1996年-2011年的太阳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启示。

2.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3.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基于太阳能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世界各国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视为其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提高太阳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让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对外贸易添光加瓦,成为我们今后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利用TC和RCA指数对我国太阳能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就1996年和2011年的TC指数进行动态演化分析,从而把握中国太阳能产业的竞争力变化趋势,以便对我国太阳能产业未来的发展得出具有高价值的政策性启示。

3.1 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1996年-2011年间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始终大于1,说明我国太阳能资源处于比较优势、出口竞争力强。从发展趋势来看,RCA指数始终呈显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对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优化我国的资源匹配提供了可靠地指示作用。

4.结论及政策性启示

通过对我国太阳能产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贸易竞争力动态分析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太阳能产业虽然还处在发展阶段,但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性建议。

第一,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太阳能产业,使之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聚集并形成一条产业链。我国的太阳能产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容易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政策,强调从总体布局,从大处着手,细微之处也并不能放松。

第二,把降低成本作为发展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应该着重研究各个产业的发展状况,扶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同时,政府应该对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此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大与各技术强国的强强合作。当前,我们应该在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开展国际间的互惠合作。并且密切关注最新科研成果的发展,积极学习相关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应该大力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参加海外展览、国际会议和竞标项目并对其实施补贴或补助。

第四,政府充分实行激励政策。经济激励政策是拉动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保障,各地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激励太阳能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包括税收、补贴和其他激励政策等。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鼓励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为太阳能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快太阳能产业的升级步伐,积极促进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亚新,周新生.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理论及发展路径[J].中国软科学,2010(4):19-28.

[2]孙广彬.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竞争将日趋激烈[J].电器工业,2009(11):20-30.

[3]陆维德.太阳能利用技术发展趋势评[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2):95-99.

[4]Veena Jha.Trade Flows,Barriers and Market Drivers in Renewable Energy Supply Goods,2009.

[5]文华.崔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其政策性启示[J].延边大学学报,2012(12):

篇4

一、充分认识加快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新能源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更是有效实施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我市风能和光能资源丰富,拥有发展风电、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资源优势,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大力度推广新能源的政策机遇,加快培植壮大风电和光伏产业,对加快我市能源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区域竞争的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市风电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光伏产业进入项目落户阶段。但由于我市风电和光伏产业缺乏超前规划、布局和管理,在项目建设、资源管理和前期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清我市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考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加强协调,处理好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与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培植的关系,加快发展与资源相适应的风电和光伏产业。

二、进一步明确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产业布局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整体规划,科学布局,有序推进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并以风电、光电规模化开发拉动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风电、光伏产业链。发展思路上,处理好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与产业发展关系,建立资源换产业的联动机制,促进电站建设与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产业布局上,处理好市区装备制造与沿海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的关系,形成科学布局、完善配套的风光产业链;项目推进上,处理好政府扶持与市场调节关系,风光资源向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集中,向产业园区集聚,通过龙头企业的招引和带动,加快配套项目的落户和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建设。

(二)目标任务。到2011年,全市风电场开工建设180万千瓦,其中竣工陆上100万千瓦,开工海上80万千瓦。力争2015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80万千瓦,其中陆上100万千瓦,海上480万千瓦;2020年达到1400万千瓦,其中陆上100万千瓦,海上1300万千瓦。对风电装备产业以兆瓦级以上整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为重点,支持华锐等整机项目和一批配套关键零部件项目建设,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风电装备生产基地。力争到2011年全市形成13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250亿元销售规模;到2015年,形成5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1000亿元销售规模;到2020年,形成10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2000亿元销售规模。光伏电站重点实施“屋顶并网发电工程”和“地面并网电站工程”。力争到2011年全市建成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50兆瓦,其中,屋顶并网发电工程50兆瓦,地面并网电站工程100兆瓦。到2020年全市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000兆瓦以上。以光伏电站建设带动光伏装备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光伏发电和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力争到2011年全市光伏产业销售突破100亿元,到2020年突破500亿元。

(三)产业布局。风电产业布局主要是市区重点发展兆瓦级风电整机、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加快建设市区以江苏华锐为主的风电产业园和国家级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支持国内外实力较强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与风电场投资商结成战略联盟,来*参与风电产业园投资和发展,支持沿海和内陆有条件的县(市)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风电配套产业。光伏产业布局主要是市区作为全市光伏产业的核心区,以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应用系统布局为主,加快推进市区光伏产业园建设,做好园区规划建设和项目招商工作;县(市)作为光伏产业的辐射区,发展与光伏相关的配套产业和太阳能电站。

三、进一步落实加快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成立新能源暨光伏产业推进协调小组,并对华锐风电产业园、重大光伏项目成立专门项目推进工作班子,建立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情况,协调解决矛盾和问题,确保风电、光伏产业项目顺利推进。适时筹建全市风电产业发展协会和光伏产业发展协会,架设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二)加大政策扶持。在切实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设立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市区风电光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搭建、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产业化等项目给予补助,对引进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有功人员进行奖励。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以及省专项资金对我市风电装备和光伏设备企业的支持。

(三)建立资源换产业的联动发展机制。进一步理顺风电场和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的准入机制。原则上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开发商优先选择市域内生产的风电装备和光伏设备。风能和光伏资源配置过程中,既坚持全市一盘棋原则,又充分调动沿海各县(市)积极性。市统筹40%的风电、光电资源,主要用于市区和内陆县的风电、光电产业园区建设。对屋顶光伏资源配置由县(市、区)政府负责统筹开发利用。所有拟建设的风电场和风电场区域光伏发电项目,由市发改委根据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对合作协议进行初审,报市政府审定后,统一由市政府与开发商签订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合作协议,并授权开展前期工作。

篇5

2009年,合肥市从零开始发展光伏产业,目前赛维、晶澳、海润等企业在合肥落户,再加上当地的阳光电源、中南光电以及配套的彩虹光伏玻璃等企业,当地已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

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文松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合肥市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并非喊口号,而是切实从企业需求角度出发,帮助企业内拓优质分布式资源、外推光伏应用合作建设,并制定政策推动各产业链的发展。

产业从无到有

CEI:合肥起初的光伏基础并不雄厚,为什么会选择发展光伏产业?

王文松:合肥市考虑对光伏产业招商引资时,全国光伏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行业前景被众多专家看好。我们也坚信,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光伏代表了未来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在合肥地区发展光伏产业,可以改善本地用煤结构,实现节能减排。

CEI:合肥光伏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

王文松:合肥市光伏产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快速集群、渐入佳境、骤然降温、前景光明。

合肥市是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来发展光伏产业的。2009年正值光伏行业火爆期,合肥光伏产能迅速提升,短时间内形成规模集群优势。

但在2011年后,随着国际市场变化,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相继启动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企业冲击严重,业界称之为光伏产业的寒冬来临。合肥当然也不例外,众多光伏企业纷纷陷入经营困境。

今年以来,国家启动光伏内需,大力发展国内市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在这一背景下,从7、8月份开始,合肥光伏企业陆续恢复了生产,甚至光伏组件、电池片等部分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CEI:发展光伏应用会和电网形成利益冲突,合肥市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王文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确会抢食国家电网的一部分利益,但我并不认为这会形成利益冲突,尤其是现在分布式电站发展规模还没有强大起来。

合肥市推动分布式电站建设之前就出台了相关引导政策,与合肥供电公司形成良好的默契。现在国务院出台了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并且细化了相关补贴细则。事实上,在国家政策出台前,合肥也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合肥所出政策的理念、内涵和措施都与国务院政策契合。

推广光伏应用

CEI:从光照条件来看,合肥相比西部地区有很明显的弱势,像合肥这样的东部城市该如何推广本地的光伏应用?

王文松:虽然优良的光照条件是天然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光照不好的东部地区就不能发展光伏应用,只要合理利用有限的优质资源,东部地区的光伏应用一样能得到良好发展。

合肥市在光伏应用推广上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村庄拆并的地方,新建楼房必须预先考虑屋顶光伏电站建设问题。我们通过肥西县新民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积极探索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模式,其收益归村集体所有,用于贫困户资助、社区管理、文化和运动设施购买等。

合肥市市长张庆军还提出“光伏扶贫”概念,政府投资、产权归政府、收益归贫困户。由市扶贫办牵头,在长风、肥东、肥西、庐江、巢湖5县市选择了100个贫困户家庭,政府免费为其建屋顶电站,收益完全归贫困户,每户装机3000W,大致费用为3万元。按照合肥的光照条件,这100户贫困家庭依靠屋顶电站,每年收入2500元左右。

我市金太阳示范工程、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家庭电站、工业屋顶电站、农村光伏分布式项目全面启动。目前建成并网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已突破100MW,到2015年,合肥将完成总量500MW的建设任务,实现“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目标。

CEI:合肥市的光伏企业还通过什么方式消化自身产能?

王文松:目前光伏行业刚刚转暖,但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严峻,生产企业转型电站建设已经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合肥光伏企业除了拓展本地优质屋顶资源外,更应该大胆“走出去”。

2011年以来,针对光伏行业出现的特殊情况,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确定光伏产业的“借光发展”战略。2012年,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市长张庆军先后四次带领本地企业到西部寻求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2011年,合肥市政府确定光伏产业的“借光发展”战略,带领本地企业到西部寻求发展。今年9月6日,合肥阳光电源和三峡新能源在酒泉共同建设的100MW地面电站一期50MW项目实现并网发电,二期工程将于年底实现并网。这是合肥市前往西部地区开拓市场的一个缩影。我们将充分利用合肥光伏产业的基础,通过政府推动,拓展西部市场,在西部打造一个光伏三峡,实现产能释放,拉动本地企业发展。

目前我们已经在西部地区建成了655MW电站,在建的有750MW,待建的有180MW。这些电站主要分布在酒泉和嘉峪关,除了甘肃,我们还打算到新疆、青海、内蒙古、等阳光充足的地区建设光伏电站。

CEI:合肥市提出光伏向西部借光发展战略,正值国内光伏行业寒冬,是什么原因让合肥市政府看好这一产业?

王文松:当时光伏产业遭受挫折,合肥有这么多光伏企业,政府最基本的想法是帮助企业解困,既然海外市场已经难以依靠,所以只能把目光锁定国内市场。此外,从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情况来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的20%左右,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来自于水电。在国外,水电是不计入可再生能源的。中国光伏能源的占比还不足1%,这个数据足以说明中国发展光伏产业的空间是巨大的。

立足核心技术

CEI:导致光伏产能过剩源于缺乏核心技术,合肥光伏企业如何避免?

王文松:避免同质化竞争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创新驱动机制。合肥利用本地科教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特别是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理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为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促进其研发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我们正在规划把合肥市光伏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结合,建设太阳能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此外,合肥的龙头光伏企业也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研发能力非常强。合肥中南光电研制出了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其把光伏片和普通瓦结合起来生产光伏瓦。这种瓦既具有普通瓦的功能,还能发电,预计能实现新型建筑的“三无”,即6层以下的楼房无水泥、无砖瓦、无外接网电。

这种瓦在欧美和东南亚地区都有很好的市场表现,我们的合作伙伴北新建材公司正计划开展“三无”新型房屋示范区、住宅产业化基地、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等项目。这种新型房屋能真正实现用电自给自足。

CEI:除了开发本地电站资源和拓展西部光伏市场,你认为东部城市致力于光伏建设应该如何实现快速发展?

王文松:除了这两点,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今年6月19日,张庆军市长带队参加2013年慕尼黑国际光伏展,会见了德国IBC公司、德国RCT研究所负责人,并邀请其来肥投资建设光伏新能源项目。

目前合肥已经和德国IBC公司、德国RCT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德国IBC公司对分布式电站很感兴趣,未来将在肥投资建设100MW太阳能电站。德国RCT研究所则计划投资建设环巢湖大道景观太阳能路灯项目和电动汽车太阳能充电桩项目。此外RCT公司还在太阳能光伏清洁技术方面颇为专业,合肥将与其在太阳能光伏清洁、巢湖水资源治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CEI:光伏市场开始转暖,你对光伏产业的未来有何看法?

篇6

【关键词】光伏产业;多晶硅;可行性研究

一、多晶硅产业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化石能源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原油方面,我国从2009年开始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1%以上,到2011年已经达到了55%以上。据专家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据中国工程院完成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对中国油气供需态势的基本估计:2020年中国将消费石油(4~5)×108吨,中国2020年年产石油约1.8×108吨,供求矛盾长期存在;2020年中国将消费天然气2000×108立方,而中国2020年年产天然气约1200×108立方,需进口800×108立方。能源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常规能源资源枯竭,但能源需求递增,能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能源问题,人们已经发现:作为新能源之一的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与煤炭、煤化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相比,有着成本低廉、用之不竭、环保经济等无可比拟的显著竞争优势,成为人类新能源利用的首要途径。因此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产业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的宠儿,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多晶硅产业的支撑。

晶体硅是太阳能光伏材料的主要原料,其中直接以多晶硅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占56%,以单晶硅片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占29%,而单晶硅是用多晶硅拉制成的,两项合计占到85%。

表1 太阳能电池用各种材料所占比例

从光伏产业链条来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多晶硅原料―单晶硅拉制/多晶硅浇铸―硅片切割―电池制造―组件制造―产品应用)呈现倒金字塔状,进入壁垒最高的环节就是太阳能级高纯多晶硅原料的生产。

太阳能作新能源的重要内容,被国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支持。先后出台了《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系列对新能源光伏企业利好政策。

二、项目概况

拟投资约110亿元人民币,采用改良西门子技术,主要建设装置包括:四氯化硅“冷氢化”转换系统、三氯氢硅提纯、多晶硅还原装置、尾气回收系统、紧急排放处理和工艺排放处理系统;建设门卫室、行政楼、维修间、变电站、实验室、控制室、电气室、废水处理系统、存储罐区、消防水罐等配套基础设施。

项目建成后,本项目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20亿元,新增利税约30亿元,可直接新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充分利用当地煤炭、电力等资源优势,利用多晶硅产业龙头作用,培育和发展壮大当地的光伏产业;同时可带动机械、服务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总规模为30000吨/年;按10000吨/年三条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工程首先考虑建成一条10000吨/年生产线;二期工程考虑两条10000 吨/年生产线。

三、拟厂址选择

(一) 建厂地点的自然条件

金山开发区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西,东临国家级开发区北距内陆口岸二连浩特490公里,西至草原钢城包头120公里,西南距鄂尔多斯天然气田480公里,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呼和浩特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是“呼包银”经济带的核心及“呼包鄂”金三角中心。是人口最密集、交通最便利、工业最发达、市场容量最大、购买力最强的黄金地带。

(二) 建厂地点的社会经济条件

内蒙古金山经济开发区是土默特左旗旗委、政府开发建设的工业园区,于2002年启动建设,现已成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以京兰铁路为界分为两区,北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新区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新区科学布局了六个功能园区:电力载能园区、精细化工园区、现代物流园区、装备制造园区、科技创业园区和综合服务区。几年来,开发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亿元人民币,建成了较为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共引进企、事业单位124家,累计引进资金236亿元人民币;形成了以乳业、化工、电力、物流、装备制造五大产业为主导的,兼有新材料、新能源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四、国外市场分析

(一)产量分析

多晶硅是半导体和光伏产业的上游产品,其发展严重制约着半导体和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最近10年来,多晶硅的需求量随着全球光伏发电热潮和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每年约40%以上的幅度急速增长。

(二)需求分析

2010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5.7GW左右,与2009年7.2GW的增量相比,增长率达到120%。2011年的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增加至19GW,比2010年仍有20%左右的增长。据CMIC分析2012~2014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将继续保持20%~25%的增速,国际光伏市场发展强劲。

多晶硅进口量持续增大。每年以近2万吨的进口量在增长,2012年,我国进口多晶硅8.28万吨,同比增长28%,主要进口国为美国、韩国和德国。而出口仅在1000-2000吨之间。

篇7

关键词:太阳能;开发利用;光伏产业;光热产业

面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减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对可再生能源的减少起到了缓解作用。但是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面临着开发难、投资大的情况,所以对这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研究也需要加大力度。地球上的可开采能源如果按照现在的使用速度,很可能在未来会面临资源上严重的供不应求,而且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对自然造成的伤害非常大。面临着这样严峻的形式,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可再生性、免运输性、资源免费性、污染性小等各种优势掀起了一股资源利用新潮流。本文就太阳能产业在如何加入机械自动化技术提出一些建议和分析,希望对可再生能源的持续稳步发展利用作出贡献。

1.太阳能领域中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现状

虽然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被大家广泛认可的优势,但是在对此类能源的开发上还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中国在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上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生产技术上不能和一些发达国家比较,在对一些太阳能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处理技术上也不成熟[1]。太阳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用于太阳能资源开发的设备具有复杂性,各种设备之间的关系也愈加多样,这就奠定了太阳能技术开发产业的高科技地位,同时需要将机械自动化结合到太阳能领域中,提高太阳能开发的技术和效率。

2.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应用

2.1.晶硅技术对太阳能技术的影响

目前在用电方面的重点产业是光伏发电产业,这也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根据我国关于可再生能源推出的法律和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全球性重视,我国的太阳能产业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相应的开发设备也日趋完善[2]。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产业的综合能力还远远不足。现在我国多数的晶硅提纯技术是采用改良版的西门子法,并不具备自有的晶硅提纯技术,在生产发展中大部分技术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居于被动地位,用于生产开发过程中消耗的成本过大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2.2.PECVD技术对太阳能技术的影响

PECVD设备是广泛用于太阳能产业的技术,PECVD沉积Si3N4的设备发展已经达到了领先的技术水平地位,因为这种设备的成本相对于国际先进设备的价格较低,所以在国内也受到了一致的欢迎。虽然这种设备在价格上与其他国家先进的开发设备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机械自动化方面与国际先进开发设备相比具有较大的距离,尤其表现在对设备装卸片的自动化上[3]。

2.3.硅片切片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太阳能硅片的线切割机理是通过钢线在机器导轮的旋转下被带动,通过钢线的高速运转发生摩擦产生的切割过程。在硅片切片技术中对生产的硅片有较大的要求,需要切片的表面光滑平整,允许有小于0.5mm的几何误差,对切片上任意一对弧线弦线长度也有明确标准要求。硅片切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精准,对硅片切片的厚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硅片切片也越来越薄,已经发展到全球最薄硅晶片厚度只有180mm的程度。我国硅切片的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之间有很大差距,在未来的太阳能开发技术上还留有很大发展余地,在自动丝网印刷技术上也尚未掌握成熟的核心要领。

2.4.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述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与自动化密切相关的发电系统,这种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太阳能产品进行智能化的跟踪,但是我国现在对逆变器等光伏发电系统的必要组件的设计开发技术上的资源很少,在生产规模和成本上尚未达到标准。由于我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上的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如何让开发过程更加智能化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次是研究如何降低开发成本。这种形势要求我国科研人员必须在对太阳能产业的研发中加大力度,以最快的速度改善中国在开发中的现状,增加对太阳能产业的研究力度,解决我国在太阳能开发技术中关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问题。

2.5.自动化在光伏逆变器中的应用

在光伏逆变器中,需要考虑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利用率问题,光伏逆变器系统大都在较偏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需要对光伏逆变器系统进行合理精准的设计,尽量减少该系统设备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太阳能产业相关科研人员在对光伏逆变器的研究开发中具备的缜密思维,以一丝不苟的态度进行开发与研究。

3.太阳能光热产业的发展应用

目前利用太阳能技术开发的产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比较典型的产品是太阳能热水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科学技术也逐渐加入到了建筑工程中,开发出了太阳能建筑,将太阳能技术融入到了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中国的太阳能发展中,机械化和智能化尚具有明显的不足,而太阳能建筑正是对太阳能产业技术机械化和智能化高标准要求的体现。对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主要核心要求是机械自动化,现在研发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先进的太阳能采暖装置,这种装置的主要特点是完全自动控制性,让整个设备的运行以智能化的方式进行调节。

总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虽然我国目前在太阳能产业领域上并不占有主导地位,很多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相信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创新,中国的太阳能产业一定会稳步前进。可再生资源被人类大量的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值得大家重视,在不断对资源的开采利用中,对大自然的破坏性也不容小觑,所以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形势已经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王仲颖,任东明,高虎,等.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09)[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34):324-326.

篇8

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土光照充分而且光照资源分布均匀,同风水核电相比光能发电几乎可以做到无污染,成熟的应用技术安全可靠。除了大规模的并网式发电和离网用电之外,光伏电还能通过抽水超导、制作氢气和蓄电池等多种方式进行储存,所以太阳能电池可以满足我国未来能源的稳定和安全,所以说太阳能在未来可能是最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了。我国的光伏能源产业经历了指数是的爆炸发展,其产业规模和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了环渤海和长珠三角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几大板块。长三角是以苏州为产业增长点,主要负责太阳能电池的组装生产等组件生产。环渤海是以河北为中心主打上游材料加工,主要聚集在保定和廊坊等地;珠三角主要是以深圳为工业核心主要负责下游生产用品的生产。中部地区则负责利用自身的产能优势进行上游多晶硅和单晶硅的原材料生产,可以提供全国百分之十的原料供应。

二、我国光伏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强调电网平价,而全球的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如加利福尼亚和美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和欧洲的一些地区都开始接近这个目标。而我国现在也在为达到这样的目标而努力,这就意味着我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会更加旺盛,市场也将更加庞大,而这些也都意味着这些新兴的产能会冲击到传统的电网。在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光伏经济都是受到政府补贴的产业,西班牙政府对于产业的补贴设有上限,但是在限制内发展还是十分的宽松;在美国也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比如在家庭使用新兴能源产品可以获得税收上的减免优惠。另外在公共领域推出光伏项目的话会更容易获得审批资金,政府所有的措施都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光伏市场需求和供应的增长。上任不久的美国政府也注重强调节能减排,所以我们要相信光伏经济产品的需求也会持续增加。在德国,政府已经在继续原来对于该项目的补贴政策。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持续增加对这个产业的补贴,而这个行业也会是一个国家很主要的就业机会来源,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政府和社会各界都不像破坏这些就业机会,尤其是在这些新技术的领域,所以在长期的发展来说,我国应该看好这个市场。另外在下游的生产的工厂中更看重成本,要降低成本就意味着一个产业的整合,在此之后一些有优势和竞争力的企业留存下来,这就降低了整个行业生产成本呢,从而有利于推荐平价电网的建设。一旦实现了平价电网的推广,就意味着对光伏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过去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能源产业也将会被淘汰,而这种新的产业革新只有通过宏观调控,通过对原来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体制进行改变,才能使新生的光伏产业经济发展有得一席之地。在世界光伏产业发展进入放缓和我国光伏产业初现萧条的压力下,需要有技术的大幅进步和国家宏观法规政策的大力推动,自从本世纪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十年我国的光伏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受到国际光伏发电产业的迅速发展的影响我国的光伏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我国的总的光伏产电量达到1088MW,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一跃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第一大生产国,我国的多晶硅产量2005年仅有60吨,2006年也只有287吨,2007年为1156吨。市场存在严重的供不应求。

三、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嘉兴光伏产业 共性技术 创新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008-02

光伏产业是我国加快发展与培育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在国际市场机遇和国内政策支持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能源问题始终是困扰人类社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化石能源的加速耗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能源问题越发凸显。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使得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中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将光伏产业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大力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2]。2014年是全球光伏产业否极泰来的一年,经历了2011―2013年的持续亏损之后,中美日等国家光伏市场的发展成为推动行业复苏的重要力量,光伏产业回暖态势明显,多数企业扭亏为盈,经营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2014年,中国光伏企业继续巩固在全球的规模领先优势。产业链各环节均有企业进入前十,如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并且第一名均为我国企业。

1 嘉兴光伏产业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浙江嘉兴,年光照时间在1 700~2 100 h。早在2012年,浙江嘉兴市就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5个城市之一。作为浙江省政府光伏产业创新综合试点地区,嘉兴市所辖的城区――秀洲获得了建设省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资格。嘉兴市秀洲光伏高新产业园区开展了“五位一体”――集光伏装备产业基地、光伏产业技术与体制创新、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商业模式创新、适应分布式能源的区域电网建设和政策集成支持体系创新“五位一体”的创新综合试点[3]。

浙江省光伏产业前景光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初步形成区域性的规模优势。但浙江的太阳能企业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分散,没有形成产业链集群效应。大多数中心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低,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不能适应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的要求。另外,区域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造成产品设计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大多是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缺乏独创性和特色性。光伏中小企业迫切需求行业关键技术研究,信息、检测、人员培训等配套服务设施。

基于此,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这一平台会对光伏产业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光伏中小企业对配套服务设施的迫切需求相比,现有的配套服务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光伏中小企业的需求。

2 创新服务平台构建

2.1 创新服务平台组织架构

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由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组织机构由平台理事长单位及成员单位组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理事长单位由平台牵头单位担任。理事长单位委任理事会成员。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并在区域招募会员单位,并服务于会员单位。

平台常设主任办公室,平台日常管理与运行由主任办公室执行,并由共建单位共同成立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下属:技术创新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示范展示中心。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办公室管理下运行,进行相关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展区域内中小企业技术咨询等服务。

理事会主要由牵头单位、核心共建单位、紧密参加单位领导组成。其职责为起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日常活动,会议,项目申报,技术攻关等活动,管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经费。

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由政府部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专家、核心共建单位和紧密参与单位内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由平台理事会聘请。专家咨询委员会全面履行平台科学研究管理的技术职责。

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监督委员会监督平台各项事务的实施,创新服务平台的财务预算和决算等。

平台管理办公室设主任全面履行平台主管职责,负责制定平台发展规划和运行计划;贯彻执行理事会各项决议;制订管理细则并指导平台日常管理和运作。平台和核心共建单位分别设立联络员负责协调平台日常事务工作[4]。

2.2 建设任务与服务内容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面向全省的技术服务平台。浙江省拥有上百家光伏相关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迫切需要技术提升和技术改造,但没有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来实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整合了省内各环节的龙头企业,可以建立全行业的技术服务类创新平台,通过政府补贴平台初期建设经费(用于设备、人才招聘和科研场所的改扩建等),以后的平台运行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转让等活动来维持。平台的运作可以减少企业的研发投入,避免重复投资,并促进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对外竞争力。服务平台按照搭建平台、共谋发展,积极引导、促进发展的目标,全力打造优质的创新服务平台。

2.3 创新服务模式

平台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均面向浙江省内光伏相关企业开放,并由平台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管理。平台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收费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负责监督创新平台主要载体的实施开放服务。服务模式上将采用多种方式,以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

(1)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

公益服务包括:光伏产业的技术情报信息、免费技术信息宣讲、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技术指导等。

有偿服务包括:光伏产业的市场分析、技术培训、技术开发、清洁生产工艺咨询、材料与零部件加工、技术集成、仪器设备测试分析等。有偿服务可以根据《嘉兴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使用科技创新券。

(2)会员制服务。

建立创新服务平台会员制度,创新服务平台为平台会员提供技术服务。平台会员拟设立普通会员与高级会员二类。普通会员不收会员费,入会条件是浙江省光伏企业或研究机构、并需要地市级科技部门或平台理事推荐。高级会员在普通会员中产生,需要定期交纳一定数量的会员费。二类会员均免费享受公益服务。普通会员享受平台有偿服务需要全额支付服务费用,而高级用户则可以采用会员优惠价享受平台有偿服务。

(3)集中管理与网络化服务。

由于光伏产业技术门类多、技术复杂。因此,依托信息服务平台和管理办公室,对技术服务进行集中式管理。并由管理办公室作为服务主体,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各服务提供方均需向平台管理办公室注册服务内容、服务性质和收费等,由管理办公室对被服务对象征收服务费并对服务质量负责。此外,依托财政拨款建立的服务项目,必须通过平台管理执行。

3 实践成效

创新服务平台的建立,大大加强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有效推动了双方的合作,为嘉兴光伏企业和科研机构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平台资源、行业信息和技术标准共享,帮助太阳能光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设计与开发周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相关产业群体的市场竞争力。2015年9月份,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与浙江京马电机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申报省级企业研究院。2015年8月18日,中国计量学院与浙江合特光电有限公司成功合作申请了嘉兴市科技项目。项目的成功获批表示浙江省高校产学研联盟秀洲中心在产学研合作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样也对未来联盟中心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4 结语

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最有机会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替代能源。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代表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将进一步为区域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和配套服务,整合光伏领域相关技术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为嘉兴光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实现行业关键技术研究,信息、检测、人员培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立专业的、更为广阔的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嘉兴光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其他地区的光伏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包海波,余扬.光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1):65-69.

[2]慈向阳,孔艳杰.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态势与规制重构[J].学术交流,2015(3):137-142.

篇10

【关键词】尚德公司 光伏 现状 对策

近年来,太阳能发电由于具有充分的清洁性、资源的广泛性、长寿命以及较少的维护性等优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光伏产业成为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国际上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67.4GW,成为仅次于风电能和生物质能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光伏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国内发展,截止2012年,我国已经有467家从事光伏硅材料提炼、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以及组件封装的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无锡尚德公司已走在世界光伏产业的前列,并成为首个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2008年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等原因,这种蓬勃发展的势头有所减弱。在此背景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尚德,研究其从繁荣到衰弱,到如今的破产重组的短短10多年历程,对于我国其他光伏企业以及整个光伏产业有更为微观的借鉴和启示,从而具体地为日后光伏产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无锡尚德电力公司的发展历程

艰难起步:2001年初,留学澳大利亚的博士施正荣,积累了十多年的太阳能研究技术与经验,归国创业。但辗转辽宁、大连、上海等地,没有一处同意接受这个项目。最终在好友杨怀进的帮助下,尚德电力有限公司在无锡落户。由于创业需要巨额起步资金,无锡市政府协商了8家大型国企分摊了所需要的800万美元。许多海内外高级人才也被引进到公司内部,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石。

2001年9月尚德正式建厂。当时国内光伏产业刚刚兴起,技术尚不发达,初始资金基本全部用于从国外进口生产线。2002年9月,尚德第一条光伏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接近此前中国光伏电池产量4年总和。然而公司刚刚起步,运营成果仍然亏损。2003年初,尚德开始外寻贷款,通过政府的帮助,以获得国有大股东的担保等方式筹集资金达15700多万元,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急速国际化成长:自成立之初,尚德公司就以建立国际公司为定位。因而尚德严格按照国际化标准运作企业,在企业生产环节,2003年就全面通过ISO9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并相继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认证,采用ERP管理系统。随着产量的增加,为打开国际市场,尚德的产品通过了IEC、YUV和CE的国际认证。由于对国内而言光伏产品价格较高,运用领域有限,国内销量持续低迷。于是尚德积极筹备参加国际性展会,获得大量订单,解决了产品的销售。当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

随后尚德看到了国际市场的潜力,大量购进先进的生产线和原料硅投产。2004年8月建成25兆瓦电池生产线。不久,德国政府出台法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政府补贴,掀起新一轮光伏热潮。在这股浪潮中,尚德公司抓住机遇,通过出口贸易、投资建子公司等方式积极扩大海外市场,一度占据了欧洲市场总销售额的90%。公司逐步形成国际市场多元化的特征。2005年,施正荣率领尚德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

利润暴增,危机隐现:市场的急速扩张,带来了需求的急剧增长。各国新增装机量呈爆发式上升(图1)。与此同时,产量更以超过需求之势增长。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数据,1996到2009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44.9% ,其中2008年和2009年的增长率分别为71. 3%和53. 3%。对于中国而言,大多数企业将重点聚焦在具有优势的电池生产和组装上,尚德也不例外。然而进入门槛低,大量供给一方面满足甚至超过了市场需求和合理容量,另一方面也瞬间抬高了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导致生产成本被迫不断上升。在产品价格方面,国内蜂拥的各企业为获取大量订单打起价格战,惊人的低价进一步使利润空间急剧缩小。2006年,尚德在这样的情形下为保生产,与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10年的长期硅片供货合同,以期以相对低价获取竞争优势。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各国又相继陷入债务危机,国外政府对于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发电的补贴大幅缩水,市场萎缩。原料多晶硅的价格跌幅高达200%,尚德损失巨大。除了原料,产品价格也进一步下跌;没有了高额扶持,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尚德的负债率极高,财务出现巨额亏空。虽然由于时滞效应,国外市场的销售量保持稳定,不断吸引着各企业进入,但危机和隐患已经逐渐显现。

破产重组:过剩的产能无处消化,国内市场发展缓慢,尚德无奈只能以低价争夺海外市场,然而国外政府为促进本国宏观经济的复苏,提高劳动就业,纷纷对我国光伏产品加大监控。2011年11月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告,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2012年10月1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仲裁结果,我国代表型企业中,尚德反倾销税31.73%,反补贴税14.78%。欧盟后续也对我国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两大市场的打击,让原本危机四伏的尚德公司遭受严峻考验,并于2013年3月21日,宣布破产重组。

二、从尚德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成因

产业发展欠健全,低附加值产业链环节偏重高。尚德公司所从事的光伏生产,90%集中在电池的生产和组装方面,而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封装-光伏应用等多个环节。上游多晶硅提纯技术的垄断性以及不可替代性,提高了生产成本,制约着中下游环节的市场供给与需求,是光伏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目前,该环节生产技术要求高,国际上只有发达国家的少数公司掌握,它们积极实行技术封锁,严格控制技术专利;同时,该环节投资规模很大,投资风险和成本很高,单个工厂每年产能超过1000吨才能显示规模效益,至少需要投资1亿美元,这对我国各大厂商而言,是很难达到的。而下游的应用与售后环节,又由于市场的局限而难以拓展。最终,尚德的主导方向难以逃脱传统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市场发展不平衡,严重依赖外国市场。尚德公司的蓬勃发展,是基于欧美各国的大力补贴,而日后的衰落也与国外财政吃紧,被迫缩减扶持不无关系。光伏产业也不免落入一条腿走路的俗套,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2点:国内出台政策起步晚,缺乏全面性和可行性。现阶段我国的光伏政策大多是支持大型企业、政府、医院等机构使用光伏发电,或是向偏远地区供电,鲜有政策能普及到广大居民消费者,覆盖范围不广。包括《金太阳示范工程》,也需要一个周期;再者,光伏上网电价的收购政策未能落到实处,电价昂贵无法与传统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竞争。创新能力缺乏,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由于原料和产品最终都是依赖外国市场,包括中间产品设备、生产线等都是依赖国外,自主研发能力薄弱,造成受制于人。我国光伏企业实质上是“代工车间”。就以多晶硅提纯技术为例,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几乎都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这种方法耗电量大,生产1千瓦的太阳能电池大约需要消耗3000~5000度电能,加之中国电价较贵,和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并不具备成本优势。

产能过剩,非理性竞争过度。作为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受到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尚德得以从早期的无人问津发展到后来的繁荣之势,极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倾斜的影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纷纷建立起名目众多的光伏产业园,各类与光伏有关的项目不论可行性和必要性,纷纷批准上马。然而政府扶持、银行出资、企业生产的简单模式造就了大批类似或同质的公司,通过简单引进国外生产技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优势,迅速形成巨大产能,使整个行业近似成为一个的完全竞争市场。过去的几年中,国内有20多个省份的50家企业建设、扩建、筹建多晶硅生产线,不成熟的情况下导致纯度普遍偏低,难以与外国竞争,同时还浪费了珍贵的资源。这种出于功绩心理和对名义GDP的过度热情,一经市场和补贴的刺激,便陷入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行业缺乏统一的体系标准,没有专门的机构来对产品进行认证和监管,也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光伏产业链上的名词、设计、制造、建筑一体化标准差异较大。

三、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应不断加大科研创新,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有数据显示,尚德公司从创业至今已提交专利数368件,显示出一定水平的研发能力。然而这些专利数呈现出低水平的特点,近80%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等专利,缺乏高质量的核心基础技术专利。故从光伏产业全局看,应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龙头企业必须全面提升国产技术水平。在关键领域多晶硅提纯技术方面,我国提炼纯度低,导致我国光伏发电成本高于发达国家的成本,但我国硅矿石资源丰富,为进入到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以及降低光伏发电成本,需加快多晶硅提纯技术的自主研发,建立产业联盟,加快企业、政府、高校之间的合作,做到知识要素的流动,联合攻关,降低能耗和产品成本,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产业升级。

合理制定产业政策,扶持光伏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光伏产业作为新兴能源产业,本身就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出现的,因而其本身也应以此为标准。纵观全球,发达国家无一不以大力的国家政策扶持该产业发展。然而美、日、欧等各国皆以市场为依托,实行光伏电价上网政策,保证了光伏发电与传统发电的平等地位;出台大额补贴从企业转嫁给消费者的方案,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类似我国一味补贴生产者而导致的过度发展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对于企业的补贴不失为少数,但政策的调整性和可预见性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如德国,上网电价在由监管部门确定之后,将维持20年不变,这可以引导德国供应者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去安排生产,及时降低经营成本,改进技术,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我国政府也可以借鉴这些策略,立足现有国情,进行合理的产业调整,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生产布局,促进共同发展。

打开国内市场,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奠定稳固基础。尚德的破产,部分原因在于其发展的过程中做了太多无效投资,一味地扩大产能,满足国外市场,未能为日后市场的波动巩固好根基,增强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就我国光伏企业而言,应该转变旧有发展模式,着眼于普通居民,拓展应用领域,除去一体化的光伏安装建筑外大力研发适用于单个消费者的小型发电设备;从政府角度,应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从产业链的中下游靠近市场的一端发起,驱动整个价值链上各方生产地调节。

参考文献:

[1]付静.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提升路径[J].商业研究,2013,(2).

[2]苏庆义,蒋昇.中国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原因、对策及启示[J].产业发展,2013,(1).

[3]左显兰.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的成因[J].经济论坛,2012,(10).

[4]王开科,黄如良,关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

[5]王有志;皮宗平,梅伟.江苏光伏产业在发展机遇与对策[J].特区经济,2011,(4).

[6].转型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我国光伏产业为例[J].产业观察,2012,(34).

[7]赵艳.光伏产业低谷中寻求新的出路[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