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乡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乡村道路建设的建议

篇1

(2007年7月)

各位领导:

首先让我代表交通局广大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多年来对交通工作的支持和关心表示衷心感谢,热烈欢迎各位主任、各位代表来我局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就今年以来我局办理人大议案的有关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今年我局共收到县人大议案、建议共34件,其中道路建设方面16件,桥梁建设18件。自接到人大议案、建议办理任务后,我局立即落实具办单位和具办人员,对每一件议案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回复,做到了一案一答复、件件有回声、事事有着落。凡是我局可单方面落实的议案、建议都予以主动办理;对涉及到多部门的议案、建议,也积极协调,尽快办理;对办理条件尚不成熟,暂时不能解决的议案、建议努力创造条件,逐步解决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正在落实的议案、建议

1、关于义门大桥、新泗沟桥、丹城包河桥和西阳涡河大桥修复修建问题(编号117、64、85、68)。

义门大桥修建工程因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工期延缓,市、县两级领导也高度重视,在我局的积极努力下,召开义门镇政府、施工企业协调会20余次,最终协调一致,目前已基本完成,近期内即可交付使用。

新泗沟桥已完成前期勘察和图纸设计,当前正在进行改建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另外两座桥梁的改建工程因投入资金巨大,据我局初步估算需100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单靠交通部门无力独自完成,但我局仍积极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待地方配套资金来源确定以后,即可开展两座桥梁的前期准备工作。

2、关于“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涡宿路改建、义花路、龙丹路和张义路修复(编号7、25、65、66、67、69、81、84、105、111号)。

关于建设资金问题。要解决“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问题,首先要转变思想,按照《公路法》和《安徽省公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乡村道路建设、管理和养护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组织实施”。由此可以看出乡村道路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应由乡镇和村委会自筹建设资金,并不是由中央或省政府出资修建,那种所有修路的事都是国家的事的认识是错误的。但结合我省实际,为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支持农民修自己的路,在“GPS”定位的基础上,农民自愿出资修建的道路,省交通厅从银行贷款给农村愿意修的乡村道路每公里补助10万元。

关于建设计划问题。在今年的5月份的农村公路调度会上县领导已经做出指示“凡是GPS定位属沟通范围的项目,只要资金到位都可以实施,具体计划任务由交通局协调解决”,现在按此指示正在办理。

关于涡宿路、龙丹路问题。在我局的积极努力下,已列入革命老区改建计划,等乡镇配套资金和备土等工作完成后,即可立即组织施工。

关于张义路、义花路的改建工程。我局正在积极争取列入计划,但为保障畅通,已组织人员进行了养护维修。

二、需协调落实的建议和议案。

1、关于牌坊朱沟桥、武家河桥和洪沟桥、西阳杨七楼桥、蒋湾沟桥、石弓红卫桥等桥梁建设(编号63、72、74、77、80、98、99)。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争取列入全县桥涵改建计划。

2、关于西阳刘沟桥、丹城包河桥、广汉路桥、青町县乡公路桥梁、牌坊翟庄桥、周桥至沙土大桥、大梁桥(编号70、71、73、83、100、110、115)。已列入我县“村村通”道路桥梁改建计划,省里补助文件已下发,但具体资金未拨付到位,我局正在继续申请尽快划拨至县财政专户,待资金落实后,立即进行施工的前期工作。

3、关于耿皇振兴路、涡新路提升道路等级问题(编号76、86号)。根据《公路法》规定,省、县、乡道都是由省交通主客部门根据其使用性质及沟通的规模确定的道路等级上的划分,我局无权设定和划分。但我局会积极努力争取指标把全县农村公路上等级。

篇2

县乡位于县东北部偏远山区,全乡辖8个村2个社区35个村民小组,1667户6800人。幅员面积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63亩。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乡农村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乡8个村公路通达,山区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切实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居住条件,人民群众得到巨大实惠。全乡现有农村道路12条78公里,已硬化道路26.2公里,其中硬化县道3公里,交通项目硬化村道5.5公里,土地整理硬化村道9.7公里。下余51.8公里村道社道未硬化,且缺乏标识标牌、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乡自然村庄规模小、集聚密度低,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畅的问题。公路主干道虽已建成,但“毛细血管”还不通畅: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弯多坡陡,路基不实,水沟不畅,路面不平,大部分道路是“断头路”,通行能力差,这都是制约乡发展的客观条件。随着人民对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社区公共服务的标准逐步提高,群众要求解决“断头路”,不仅期盼着“通村路”,“通社路”甚至于“通户路”的呼声迫切,对新时期的公路建设不仅从质量标准、选址规划、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利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山区农村公路建设成为继教育、医疗之后最大的民生工程。当前应该清楚看到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不足,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强科学规划与管理,是摆在面前难以回避的问题。

二、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交通投入资金筹措难。当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由地方筹措和财政补助配套,如硬化村道财政补助配套50万元/公里实际需75万元/公里,村道新建项目上级补助10万元/公里,而实际需25万元/公里,下差部分仅靠村民“一事一议”筹工筹劳、以资抵劳,尽管群众修路的积极性高,但人口少筹资额度大,像乡这些偏远贫困地方难以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按政策只有停建或不建,许多村社公路投入仅仅依靠于上级财政的交通专项资金,与农村公路建设的迫切建设需求相差甚远。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越落后的乡村越落后,发达的越发达。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保证难。农村公路缺乏系统的规划,建设随意性大,按要求公路新改建项目开工上级批复后,应明确项目法人,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县级交通部门技术力量往往不能达到法人要求的标准,导致一些项目不进行法人审批,从而致使项目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加之乡道和村道由于受资金限制,施工设计极不规范,随意更改设计时有发生,大部分乡村道路硬化项目由乡村自发组织村民进行质量监督而无正规监理队伍,项目完成后,仅靠交通质量检测部门按路段抽样检验。致使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有一定困难,即便有质量管理单位,但检测设备和手段不完善,直接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力度。所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不高,部分公路监管不严,有偷工减料的现象,人民群众不满意。

三是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极度紧张,导致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质量较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仍然突出,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使用寿命降低,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乡村公路路线多,路线长,投资规模大,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在保障完成主体工程外就再无能力完善附属设施和安保设施,从而使乡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不能保证公路安全畅通。

四是农村公路管护难。部分村只是在考核时进行临时管护,平时没有进行常规性的日常维护,缺乏监管,一部分村社公路路面不清洁,维护不及时。这种重建轻养的现象,不仅使农村公路达不到“畅、洁、绿、美、安”,还会缩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三、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建议

诸如乡类似贫困山区农村要发展当地经济,离不开公路建设,公路建设要发挥应有效用,就离不开加强公路建设管理。为了规范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尽快将乡下余51.8公里村道社道进行硬化,规范设置标识标牌、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确保安全畅通。对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对贫困边远地区项目支持的力度,特别是交通建设经费的投入,否则,仅靠“一事一议”集资筹资获得交通建设项目支持来改变农村公路现状是不现实的。只会导致随着时间推移,山河依旧的结果,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将是一纸空文,一句空话。

二是科学统筹规划建设方案。在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而不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综合考虑当地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村庄发展、扶贫和国土资源有效开发等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分步实施。要把交通项目、扶贫连片开发、人畜安全饮水等民生项目捆绑使用,杜绝搞单打一。在能改建的地方,绝对不重复建设,要重视质量而不可把外观看得太过重要。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安全畅通、利于环保”等原则。在申报建设项目时,要抓主要问题,不可一窝蜂的上。要根据实际条件而定,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可对农民群众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

三是建立资金筹措机制。要建立多渠道的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农村公路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于国家投入,应建立广泛地资金筹措渠道,区分产业路与公益路,引进外资及利于民间借贷等有偿资金,加以集中投入,以奖代补,以奖促建,对连片贫困地区行路难、通行难应当整体规划,分年实施,限期达标。谁建谁负责,谁打招呼谁负责,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范化、程序化。

篇3

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开展____省____山及____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省级实施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和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精神,要求我县对已列入省级“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进行重新梳理。具体原则为:对于列入省级规划已经开工建设且需在“十三五”时期延续实施的项目,优先列入规划范围;对于已列入省级规划但未纳入相关行业(专项)规划的项目,商相关部门同意后,直接列入规划范围;未纳入省级实施规划但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启动实施的项目,在与有关行业部门沟通的基础上,择优列入规划范围。对于已列入省级实施规划,但条件已发生变化,不具备实施可能性的项目,不再列入“十三五”实施规划。根据上述原则,我局在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共剔除“十二期间”已完工和不备实施可能性项目104个,新增项目29个。十三五”期间,共规划项目248个,总投资540.29亿元,项目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开展____省以工代赈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立即着手行动,按照“十三五”期间我县以工代赈建设任务和实际需求,在充分征求扶贫、国土、水利等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编制完成了《____县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共规划投资524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____万元,地方投资125万元,计划修建各类型水渠13.6千米,维修山塘5口,新建和改扩建公路44公里,新建示范工程项目5个。我县于____5年6月份将规划文本上报给省发改委,经过积极争取和协调,____5年11月份省发改委编制的《____省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文本中,我县所申报的项目和计划全部纳入省级规划。

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启动____省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立即着手编制规划,现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准备上报。该规划计划总投资11.07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1.58亿元,通过举债省级地方政府债务注入项目资本金1.58亿元,通过承接专项建设基金注入项目资本金0.81亿元,承接长期低息贷款5.52亿元,群众自筹1.58亿元。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安置搬迁农村建档贫困户4454户共15869人,迁建房屋63.476万平方米,修建村级公路108千米,铺设水管164千米,架设输电线路99米,新增村级服务设施15.3万平方米,改造基本农田1万亩,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1.63万亩,宅基地复垦0.16万亩,迁出地生态修复1.47万亩。

为更好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我局积极与扶贫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将易地扶贫对象瞄准主要是居住在我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具备生产和发展条件的高寒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经过县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确定我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为4454户共15869人,并经县政府同意上报给省发改委、省扶贫办。其中:全县以行政村就近集中安置1.135万人,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71.5%,依托小城镇集中安置0.14万人,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8.8%,依托产业园区集中安置0.23万人,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14.5%,依托乡村旅游区集中安置0.05万人,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3.2%,分散安置0.03____万人,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2%。

一是____1年至____5年,争取到以工代赈资金5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和省级配套以工代赈资金430万元,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资金150万元。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乡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等项目。共修复各类型渠道9千米,山塘防渗7口,改善灌溉面积0.49万元亩,解决0.2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修复村级道路21.66公里,改扩建村级公路6.____公里,解决了2.8万人出行难的问题。二是争取到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32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72万元,共修建迁建房屋115座,面积13000平方米,新建村级公路2.6公里,铺设各型水管3.3千米,架设输电线路750米,新增480KW变压器2座。

一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初步的改善;二是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创造了基础和条件,通过修建乡村道路,有利于当地农林产品的外运,使贫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我县农业生产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改造后的灌溉渠道水的利用系数从不足50%提高到70%-80%,为实现稳定高产创造了条件;三是贫困地区群众思想观念得到了改善,为实现智力脱贫打下了基础。

1、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年度资金计划严重不足

按2

300元贫困标准,我县仍有贫困人口12.83万人,大部分生活居住在雪峰山腹地的高寒山区,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生产生活条件极其不便,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每个村至少要投入上千万元,而我县每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只有区区100万元左右。针对建设任务重、群众期盼高实际状况,而我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去年人平财政收入685元,只有全国人均财政收入的1/13,由于财政困难,面广点多,支持扶贫帮困的力度十分有限。2、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偏少

我县在____3年实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后,就最也没有实施过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虽然每年都申报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但都因我县不是国贫县的原因没有申报成功。因此建议上级取消片区内国扶县和非国扶县区别,让片区内所有的县一视同仁地享受以工代赈政策。

篇4

深入开展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实践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关于印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通知》厅〔〕28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依照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塑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农村新面貌。

二、基本原则

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1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分级实施的原则。各街镇、村(居)为本辖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

积极引导、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参与,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环境综合整治的整体合力。

鼓励、支持各地从自身实际动身,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的原则。区别对待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村改居社居委和中远郊行政村等不同区域。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发明性开展各项工作,不搞“一种模式、一刀切”

强力推进,4坚持重点突破、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原则。选择影响力大、代表性强的街镇和村(居)作为示范点。形成典型,同时坚持以点促面,带动全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

治标与治本相结合,5坚持夯实基础、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环境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绿化大会战、和谐社区和文明镇村建设相结合,不时巩固和提升成果,总结经验,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耐久、深入开展。

三、总体目标

全面清理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中远郊腹地农村“脏、乱、差”现象,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镇容村貌整治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保证机制,建立完善农村保洁站(办)健全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落实长效管理制度,达到农村卫生状况明显改观、镇容村貌明显提升、人居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的目标。

四、工作任务

建立保洁队伍、建立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两治理两建立”即:治理环境卫生、治理镇容村貌。

(一)开展集中整治活动

1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集镇整治

修缮和出新道路沿线的围墙和建筑;取缔露天茅坑,全面清理“十乱”即乱搭建、乱堆放、乱停放、乱占道、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拉杆线、乱摆摊设点、乱涂写张贴、乱设招牌广告。全面清理残墙断壁。改造旱厕;疏浚河道沟渠和下水管道,清掏淤泥杂物,清理垃圾杂草,清除污水;整治骑路经营,完善市场设施,规范集贸市场。

2道路沿线整治

清除流露垃圾,全面清理环境。清除飘散的杂物和白色垃圾,清除粪堆等。全面整治沿线村容村貌,修缮和出新围墙和破残建筑,清理乱涂乱画,撤除有碍观瞻的招牌和广告,规范乡村店招牌设置;撤除清除露天茅坑、简易旱厕、废弃猪圈和擅自搭建的临时建(构)筑物,迁移拴养牲畜和柴草堆,清除路边堆放建材等。全面疏浚、疏通沿线排水沟渠,清除淤泥,清理杂草,清理污水。加强对马路边、河道边、坝埂上等处毁绿种菜、开荒种菜现象的管理。

3村庄内部整治

衣物晾挂整齐规范。无卫生死角,全面清理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范围内的流露垃圾。农家院落应做到房前屋后可用物品堆放整洁有序。无蚊蝇孳生地。墙体无乱涂、乱画、乱张贴。

(二)落实长效管理

1组建专业保洁队伍

加强农村专业保洁队伍建设。依照乡村社区管理要求。

配齐专职人员,1加强街镇级市容所(科)建设。各街镇要进一步加强市容所(科)队伍建设。增强工作力量,街镇级市容所(科)负责集镇道路、集市、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工作。并督促辖区各村(居)建立市容环卫保洁站(办)保洁站(办)负责本村(居)范围内的清扫保洁任务。

提高保洁实效。2建立村(居)级保洁员队伍。原则上村(居)级保洁员数量按在册人口数4001比例配备。村(居)级保洁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村(居)内主要道路、公共场所、乡村旅游景区、河道、公厕保洁及垃圾清运。有条件的村(居)要推行村(居)环境卫生市场化保洁。

2完善环卫配套设施

原有垃圾房(池)全部撤除。1配备规范化垃圾桶。垃圾实行容器化收集密闭化运输。

区城管局统一设计,原则上按照每10-15户(每个楼道口)放1只垃圾桶的要求进行配置。统一样式和颜色。

配备垃圾收运车辆。原则上每个街镇配备不少于1辆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车,2配齐垃圾清扫和清运工具。各街镇、村(居)要统一配置必要的垃圾清扫工具。有条件的村(居)也要配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每名专业保洁员要确保配备1辆生活垃圾收集三轮车,及时收集、清运村庄垃圾桶内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日运,防止发生二次污染。街镇要统一村(居)清扫保洁人员服装和工具。

各街镇要在辖区主次干道沿线,3合理配置果皮箱(桶)依照相关规范。街镇道路、车站、市场周边等合理布置果皮箱(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小区内部道路、乡村旅游景区道路两侧要合理布置果皮箱(桶)有条件的村(居)村内道路沿线也要布置果皮箱(桶)

加快推进街镇垃圾转运站建设,4加快垃圾转运站建设。每个街镇要有一座垃圾转运站。确保尽早投入使用。

3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和保洁制度,1健全工作职责制度。切实加强对街镇、村(居)两级环卫工作人员的管理。明确市容所(科)市容站(办)管理职责、清扫保洁人员工作职责及垃圾清运、村庄保洁的具体要求,制定工作规程,切实增强环卫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实行环卫监督员制,2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台帐管理制度、村庄保洁检查登记制度等。加强村(居)民自治。村民组长或村(居)委会指定一名热爱公益事业、责任心强、村(居)民中具有一定威信的村民担任本村(居)环卫监督员,增进村(居)民之间互帮互助、互相监督。落实好“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把环境保洁、村容秩序落实到每家每户,责任到人。

纳入政府目标管理,3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区对各街镇、村(居)督查考评体系。同时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集中整治期间,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将每10天组织暗访一次、通报一次,通报存在问题,限期整改。转入长效管理后,每月检查一次、讲评一次,纳入全区乡村管理考核工作之中。考核结果原则上每月统计公布一次,每季度通报一次,对组织检查、明查暗访和群众投诉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限期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并在区级新闻媒体曝光。

与区下拨专项补贴经费相挂钩,考核结果实行“五挂钩”与区级考核相挂钩。与区委、政府对街镇的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相挂钩,与下拨村(居)级环卫保洁经费相挂钩,与村(居)清扫保洁人员报酬相挂钩。同时要积极做好迎接全市检查考评工作。

检查频次不得低于区级组织的检查,各街镇相应建立对村(居)检查考评机制。检查结果上报区指挥部备案。年度检查中,一次排名垫底的街镇,》报通报批评;两次排名垫底的街镇,由区纪检、组织部门对街镇党政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三次排名垫底的街镇,追究街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

每年评选出20户“清洁家庭”,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清洁家庭等评比活动。授予荣誉匾牌;评选出6个先进村(居)第一名1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3个,第一名奖励2万元、第二名奖励1万元、第三名奖励5千元,用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经费补贴。

五、实施方法

分三个阶段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年12月上旬开始。

(一)重点突破阶段(2011年1月31日前)各街镇、村(居)综合整治乡村出入口道路、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中远郊腹地农村的市容和环境卫生。全区各街镇、村(居)中树立一批开展速度快、力度大、效果明显的典型。

(二)拓展延伸阶段(年3月31日前)以点带面。把集中整治延伸到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区域,探索建立镇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快速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4月1日起)不时总结经验。建立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管理长效机制,组织开展检查考评,纳入全区乡村管理长效考核之中。

六、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副总指挥由郝力群、黄韦华同志(常务)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各镇(街)负责人,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文广局)农林水务局、住建局(交通局)财政局、卫生局、规划分局、城管局、环保局、团区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城管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组织检查、指导和考核各街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协调解决综合整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信息,编况通报,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工作落实;指导各街镇、村(居)建立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明确目标整治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和联络人,各街镇都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街镇、村(居)党委(党工委、党委、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篇5

第二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保障投入、确保畅通”的原则,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实行“统筹规划、多方筹资、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体制。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经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建设,由交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纳入农村公路数据库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农村公路养护是指按照有关的公路工程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保持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而进行的经常性保养维修、灾害性损害的预防和修复,以及为提高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大中修、改善等作业及管理活动。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境内的农村公路。

第二章机构设置和职责第五条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审核下达各县、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对计划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监督、检查、考核工作,负责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标准,审查各县、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建议计划,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培训养护管理人员,对各县、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工作进行行业管理、业务指导和监督协调。

第六条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等部门支持配合交通主管部门做好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市发展改革部门对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市财政部门负责筹集市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专项资金,参与审核各县、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建议计划,并对各县、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同级审计部门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筹集、管理、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并定期提出专项审计报告。

第七条县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负总责。县、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养护工作,国土资源、规划、林业、公安交警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

第八条县级交通主管部门下设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县道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拟定县道养护工程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县道公路的日常养护;作为发包人,负责组织县道养护工程的招标工作,工程结束后对养护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负责县道公路的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负责指导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审核乡村公路的养护建议计划,监督检查乡村公路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对乡村公路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第九条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乡道和村道的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各乡镇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其人员编制原则上从现有人员中调剂解决,并明确一名乡镇副职担任站长。

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在县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具体从事辖区内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乡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以及乡村公路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具体承担乡村道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编制乡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乡村公路日常养护与养护工程的招标工作。

第十条各村民委员会应根据农村公路里程和养护难易程度配备一定数量的养护员,在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三章资金筹集与使用第十一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集,纳入公共财政范畴。市政府设立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用于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开展较好的县区进行资金补助;各县区政府可从土地出让金中列支农村公路管养资金。

第十二条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2500元的标准,由各县、区政府负责全额筹集;村道日常养护资金由村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

等多种方式筹集,县、区和乡镇政府予以适当补助。

第十三条交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予以补助。

第十四条市、县两级财政安排的养护资金,由相应的财政部门拨付到同级交通部门,按照工程进度和质量标准,经过检查验收合格后拨付相应项目单位。

第十五条村道日常养护资金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按照有关规定统一管理和使用,村民委员会和群众代表予以监督。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挤占、挪用、截留,财政、审计、交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负责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章农村公路养护第*条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的基本要求:保持路面平整、路拱适度、行车舒适、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构造物和沿线设施完好,公路绿化符合要求。

第十八条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分为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日常养护包括路基、路面、桥涵的小修和保养,主要工作是路面保洁,路肩、边坡培护,公路沿线设施维护,绿化修剪,涵洞清淤,路面小型病害处治等;养护工程包括路基、路面、桥涵的中修和大修,主要工作是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善,大中修工程、水毁修复、危桥改造、安保工程以及文明示范路建设等。

第十九条县道公路的日常养护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由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可采取招标养护、承包养护、合同养护等多种形式。

第二十条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运行机制,由管养单位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养护施工单位,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社会监理制等“四项制度”,确保养护工程质量。

第二十一条乡村公路上的桥梁改造工程由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县区交通主管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并进行质量监督。

第二十二条各级公路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巡查,对发生自然灾害造成公路严重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报告沿线地方人民政府。沿线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抢修或者采取措施排除险情,确保通行安全。

第五章路政管理第二十三条农村公路(包括公路、桥梁和公路附属设施)是社会公益通基础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农村公路、农村公路用地及农村公路附属设施,不得干涉正常的养护施工作业。

第二十四条县道公路的路政管理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乡村公路的路政管理由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乡规民约等形式加强管理。

第二十五条在农村公路及其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车辆的轴载质量或总质量超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的超限运输;

(二)骑路逢集、设置棚屋、摆设摊点及各类经营场所;

(三)倾倒或堆放垃圾、杂物及其他非公路养护施工材料;

(四)破坏、污染农村公路路面或附属设施;

(五)在路面或路肩上打场、晒粮;

(六)设置非公路标志、标牌、电杆、通信杆;

(七)擅自设置影响通行的公路障碍;

(八)毁坏树木、标志、交通安全设施;

(九)未经批准挖掘、损坏公路路面、路肩及构造物。

(十)其他影响农村公路安全畅通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我市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为:县道公路路面边缘向外各1.5米为路肩,路肩外3米宽为边沟,两侧边沟外缘起不少于10米为公路建筑控制区;乡、村道路面边缘向外各0.75米为路肩,路肩外3米宽为边沟,两侧边沟外缘起不少于5米为公路建筑控制区。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以及乡镇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路沿线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

第二*条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在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新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

第二十八条跨越、穿越、占用、挖掘农村公路的,应经过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并依照《公路法》、《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市公路路政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恢复原状或进行赔(补)偿。

第二十九条对农村公路或附属设施造成损害的车辆或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损害行为,保护现场,并向公路管理机构报告。公路管理机构勘查现场后按照有关规定计算出损坏赔偿费用,由行为人予以赔偿。

第三十条未经批准擅自在农村公路上进行超限运输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进行制止。由于超限运输对农村公路造成损害的,由超限运输车辆进行赔(补)偿。

第三十一条在农村公路两侧建房的,必须经过公路管理机构测量,退至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以外,并做好相应的排水设施,不得向公路路面或路肩排水。

第六章考核与奖惩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单位依法履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职责。

(一)市政府对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开展较好的县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工作开展不力、管理缺位、养护质量差的县、区,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缓拨资金、停拨资金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追究行政责任。

(二)县、区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对乡镇人民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具体考核办法由县、区人民政府制定,报市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辖区内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进行检查考核评定。

篇6

一、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目标任务

各街道(乡)、各有关部门要坚持道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深化其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到2007年底,完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政策明晰、机构精干、责任到位、考核全面、监管有力的管理养护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管养资金渠道,并对省交通厅已经认定的农村公路进行全面整治,在管理养护覆盖率达100%的基础上,按照农村公路养护标准化要求,全面提高我区乡村道路管理养护水平,三年内力争使乡道、村道好路率达到85%以上,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实现农村公路“畅、洁、绿、美、安”。

二、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机构体系

按照通政办发[2007]133号文件的要求,我区建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各街道(乡)、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区建设局作为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施主体,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省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施意见;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计划,按规定管理和统筹使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监督公路管理机构和街道(乡)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编制和下达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各街道(乡)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

各街道(乡)承担本辖区内乡道、村道的养护工作和日常管理。建立和健全管理养护责任制,筹集乡道、村道养护配套资金,拟订乡道、村道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对乡道、村道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成立农村公路道路养护办公室,明确分管领导,负责乡道、村道的养护巡查和村道的路产路权维护,配合上级管理部门做好道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各村民委员会以及村道沿线的单位、个人应在各街道(乡)的领导下开展农村道路路产路权保护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农村公路的义务。村民委员会应在街道(乡)的领导下,配合、协助做好村域范围内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安排专人对村道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制止侵害村道路产路权的行为。公安、农经、国土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

三、严格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标准

农村公路养护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对农村公路的全面养护使其达到“十无”标准:路基稳定无沉陷,路面平整无坑槽,路肩草坪无杂草,边坡坚固无冲沟,排水畅通无积水,路树种植无缺株,构造物完好无隐患,沿线设施无盲区,安全畅通无危桥,路田分界无纠纷。

要积极开展公路环境综合整治,确保达到农村公路管理的“十无”标准:即无路面、路边及桥下堆积,无公路打谷晒场、焚烧秸杆,无违法建(构)筑物,无擅自挖掘公路,无未经批准的道口路搭接,无未经批准的非公路标志,无未经批准的架(埋)设杆(管)线和穿跨公路设施。

对公路的建设和公路边的建设要严格实行规划控制,公路路面边缘向外3米、4米、5米的区域为村道、乡道和区道的用地范围,在此范围内不得种植公路绿化以外的其它植物,公路路面边缘向外3米、5米、10米的区域为村道、乡道和区道的建筑控制区,在此区域内不得出现公路养护、防护需要以外的新增建(构)筑物,对公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建设,要形成规划、国土、建设、农经等管理部门的联合审查机制,涉及区道、乡道许可事项的,由区建设局实施,涉及村道的由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实施。

农村公路沿线设施的交通标志要完整并处于良好状态,绿化应因地制宜实施,桥、涵要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

四、加强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筹措和管理

按照“区乡自筹,省市补助,多元筹资”的原则,筹集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有:

1、省、市补助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专项资金。

2、区级财政补贴。

3、“五小”车辆养路费。

4、街道(乡)每年不少于10万元的财政预算用于乡道、村道的管理与养护。

5、通过接受社会捐助,或通过转让农村道路(桥梁)冠名权等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

6、村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等方式筹集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

各街道(乡)要管好用好各种渠道筹集的管理养护资金,做到专户存储、专项核算、专款专用,确保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五、规范全区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管理

我区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分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改建工程和突发抢修工程五类。小修保养又分日常保养和小修工程两项内容。区级骨干公路的养护工程要列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投标,优选具有专业养护资质的养护作业单位实施。乡道、村道的小修工程、中修、大修及改建工程必须通过招投标承包给专业化养护队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乡道、村道日常保养工作,在满足养护资金的前提下,可通过划段竞标的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实行沿线单位、个人协助保养,门前包干,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和村民对农村公路保养的积极性。

因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造成公路路基路面或公路构造物毁坏严重,致使严重影响交通安全或造成交通中断的,应按照公路管养的职责分工,迅速上报路段险情情况,积极组织抢修,尽快恢复通行。

力争通过三年的培育,全区逐步形成工程发包公开公正,市场规范开放,工程质量有效控制,机械化程度稳步提升,工程技术逐步创新的农村公路养护市场。

六、强化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

根据通政办发[2007]133号文件规定的管理“十无”、养护“十无”的要求,区政府将与各街道(乡)和相关部门签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度目标责任书,具体考核时,以《港闸区乡村道路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港闸政[99]43号)中的相关条款为考核标准。对各街道(乡)进行年度考核,其考核结果计入年度城建考核总得分。

七、加快推进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农村“卫生清洁”工程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本着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各方联动,全民参与,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治理我乡垃圾对环境污染问题为主抓手,以改变环境脏、乱、差现状为目标,以建立乡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为核心,大力开展我乡环境卫生整治,使垃圾走向规范化处理的轨道,达到有效遏制并最终解决垃圾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以人为本,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把我乡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环境整洁、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总体要求

开展农村“卫生清洁”工程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生态立乡”的理念,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实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各方联动”的工作责任制,在市统一规划和指导下,由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乡负责实施,村、组两级具体操作。重点治理好我乡非有机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卫生清洁”工程要做到“八个结合”,即:“卫生清洁”工程要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爱国卫生活动相结合;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与沼气开发利用相结合;与农家有机把利用相结合;与人畜饮用水工程相结合。按照卫生清洁工程部署要求,全乡所有的村庄努力使家农村面貌年内有一个较大的变化。

三、目标任务

总体思路: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把握重点,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用三年时间,全面治理农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年重点抓好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9年在全乡范围内全面推开,完成95%以上的自然村治理任务,2010年完成扫尾工作,在巩固已有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

总体目标:通过乡集中整治,要达到“六个基本没有”,一是农民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二是庭院基本没有污水流淌;三是村间、集镇基本没有散放垃圾;四是江河、库塘水面基本没有漂浮垃圾;五是村间道路基本没有的人畜粪便;六是公路沿线基本没有散落塑料垃圾,最终通过努力实现垃圾集中、统一规范和无害化处理。

具体任务:1、统一组织,集中治理。乡统一部署,统一安排,9个村委会要广泛发动群众,在近期内由各自然村统一组织当地农民,对农户村间及周边地区,乡村道路沿线及河流两岸的非有机垃圾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并将清理的垃圾统一归集,选择合适场所集中焚烧。

2、定期组织,及时清理。在集中清理基础上,各村委会要根据本村实际状况,每月组织一次以自然村为单元的集中统一清理活动,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建立相应长效管理机制。

3、择优录用,专人保洁。各自然村要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选用所需保洁员。保洁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收集村内公共场所及四周日常零散的非有机垃圾;负责督促各农户及时清理责任区的非有机垃圾;负责焚烧本自然村归集的非有机垃圾。保洁员报酬主要由自然村自行解决。

4、农户归集,统一焚烧。为各农户配置专用垃圾筐,及时收集,统一处理,各自然村根据区域范围,农户数量,地理环境和群众意愿,建造垃圾焚烧炉。

5、分类处理,综合利用。教育引导农民,充分利用有机垃圾,变废为宝,按新地要求,每户建造一个“三格式”化粪池或户用沼气池,将牲畜粪便进行无公害化处理或供沼气用。农民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工程余料,一律由业主负责清理到固定场所填埋,不能利用的木竹杂物一次性焚烧处理。

四、工作内容

1、加强领导,组建机构。乡党委、政府成立以政府乡为组长

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村委会要通过召开会议,出墙报,发公开信,树永久性的宣传牌等形式开展宣传,并及时向乡卫生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信息;在乡村干部、农民、中小学生中组织志愿者队伍,投入到卫生清洁工程中,开展“讲卫生清洁,树文明新风”活动,宣传、发动和引导群众,乡村干部进村入户,与组干部一道广泛宣传,积极主动参与卫生清洁工程;在各自然村醒目位置刷写永久性标语,教育系统要开展中小学生清洁卫生有益活动,助推“卫生清洁”工程,在全乡营造人人参与“卫生清洁”工程的浓厚氛围。

3、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乡政府将加强对工作的督导,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行动不力、迟缓,不按要求完成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建章立制。工作中按照工程要求,制定可行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使这项惠民工程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五、具体措施

1、健全网格。全乡各参与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工作的自然村组要建党小组、妇女爱卫小组,村民事务理事会等卫生清洁机构,制定村规民约,明确农户责任,具体负责本村卫生清洁工作。

2、筹措经费。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所需资金主要采取政策资金扶一点,财政补一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出一点办法,每人每年交部分卫生保洁费,乡建立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工作经费的保障机制,村开展一些以关爱家乡为主题的捐赠活动,动员村内富裕村民多捐一部分资金,确保工程必要投入,确保工作正常运行。

3、实行乡领导挂点,乡干部包村,村党员干部包组挂户的工作格局。各村要按照工程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订方案,狠抓活动落实。村书记、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挂帅。每个村要抓好几个村民小组进行重点整治,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从身边做起,带领群众打一场清洁家园的群众运动仗。

4、检查督促。乡“卫生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对全乡各村开展此项工作情况实行不定期检查,查找问题,发现典型,提出建议。同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召开专题会,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工作。

篇8

   一、心系贫困山区群众,扎扎实实帮办实事。

   1、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尽力筹措帮扶资金及物资。今年共计落实帮扶资金达122.456万元,修建乡村道路20公里,建成球形水窖300眼,建成机井提灌工程1处,翻水桥1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帮扶青江乡大川村的市电信局,今年为该村投资37万元建成程控电话工程,实现了该村的通电话。帮扶塬边乡的市政协经多次考察后,落实资金40万元,修建乡村道路19公里。帮扶新添乡的市统战部为小炭山机井提灌工程投资15万元,同时又在下坝村建成了一座翻水桥,解决了该村2社100多户人的道路问题,为群众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2、以帮扶计划生育工作为重点,尽力筹措帮扶资金。今年在我县计划生育突击活动中,各帮扶单位都尽最大努力,全力解决各乡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紧缺的问题,共落实计划生育专项帮扶资金达3.7万元,有力地保证了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为顺利完成各项指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以改善办学条件为突破口,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帮扶单位领导及帮扶队员通过深入实地调查了解,面对贫困山区简陋的办学条件,他们动之以情,积极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乡村办学条件,从而为贫困山区就学的孩子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帮扶单位无偿捐助资金达104万元,无偿捐助各种教学设备、用品达16.453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学费累计达XX元,帮扶我县的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通过队员实地考察后,给县二中投资16万元以上,配套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1台(套),极大的提高了该校的教学条件。帮扶翟所乡的省政协领导多次调研后,联系全国政协委员,闽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朱景辉先生捐资20万元,建成闽泰希望小学一所,惠及2村2200户农户。帮扶翟所乡的中科院兰州分院积极响应帮扶政策,为翟所小学配套资金,捐献各种教学设备达18万元,又为县教育局捐赠课桌凳等价值达5万元。帮扶塬边的市政协投资37万元,建成一所希望小学。帮扶新庄乡的八0五厂给杨朝、中吊村小学捐赠价值8.1万元的电脑23台,大大的改善了学校的教学设施。这种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心系贫困学生的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4、体察民情,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各级帮扶单位从保持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把安排好群众生活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深入农户访贫问苦,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无偿捐助资金6.7万元,捐助各种生活用品价值达3.07万元。其中捐献衣物912件,捐送面粉203袋,解决了900多户特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帮扶新添乡的市建行,捐赠面粉100袋,解决了20户农民的生活困难,帮助他们渡过了生活难关,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5、以增加农户收入为重点,大力发展种养业。大力发展种养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帮扶单位针对这一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多方筹措资金,运用科技手段帮助农户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今年帮扶单位共计筹措帮扶资金达53.26万元,帮助200多户发展了养殖业,投放小尾寒羊180只,种牛7头,种猪10头,帮助建成标准化羊舍20座,牛圈1座,价值达10.4万元,收到了很好的帮扶效果。帮扶草滩乡的市纪委,针对草滩乡种植红葱这一产业,无偿捐助价值达10万元的葱籽3万公斤。帮扶郭城乡的市委组织部,给红堡子村联系户共投放价值1.4万元的小尾寒羊35只,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产业发展。

   6、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基础工作。针对帮扶村办公条件落后,各帮扶单位捐款捐物充实办公设施,共计落实各类帮扶资金达4.66万元。加强农村基层的基础建设,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在具体帮扶工作中,各级帮扶单位不但捐款捐物,还密切配合乡镇党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健全组织,配好班子,理顺关系,提高素质,强化功能”的原则,坚持思想整顿与组织整顿相结合的办法,对软弱涣散的基层班子和不适应工作的村组领导进行了调整,选拨年富力强,有开拓精神,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人员担任村上领导。基层领导班子由于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农村的扶贫攻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许多地方还结合班子整顿,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使基层组织的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帮扶平头乡的县土地局,多次调研后,给平头村无偿捐赠2万元的桌椅80套,大大的改善了该村的办公设施。

   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也是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帮扶单位紧紧围绕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积极帮助基层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普遍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思想解放,增强农民摆脱贫困,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为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抓组织领导,确保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共3页,当前第1页1

   1、各级领导重视,为搞好全县帮扶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今年帮扶工作开始,各级帮扶单位结合“联村联户”工作,把帮扶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主要从围绕产业开发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帮助贫困地区引进技术,培

训人才,提供信息、物资、资金服务等方面常抓不懈,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各帮扶单位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优势、主动帮扶、开发产业,达到以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目的。各级帮扶单位都把为农户办实事,办好事、为民服务作为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在帮扶工作期间,市上领导多次深入贫困村和自己的联系乡、村、户检查指导工作,省、市各级单位领导亲自联系或派考察团考察帮扶项目,充分显示了市委、市政府支持帮扶,各级帮扶单位重视帮扶工作,帮助基层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激发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斗志。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帮持工作非常重视,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在抓好县直单位帮扶的同时,要求扶贫部门积极配合省、市帮扶单位做好全县帮扶工作。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使全县帮扶工作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保持了社会稳定,人心稳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各级帮扶单位责任明确,措施得力。今年省、市、县各级帮扶单位不等不靠,把帮扶工作作为已任,在充分认识村情、民情的基础上,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研究、论证、筛选扶贫项目,积极协调联系解决落实帮扶资金和物资。同时在帮扶工作期间,各单位领导还经常深入村社检查、督促帮扶工作进展情况,使帮扶资金充分发挥效益。从而形成了从单位领导到帮扶干部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为我县的农村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物资和技术保证。

   3、强化扶贫部门的协调职能。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既是各级党委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也是扶贫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县扶贫办在省、市、县帮扶单位与被帮扶乡村之间架起桥梁,发挥了协调作用,并及时了解、督促、检查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向上级部门反馈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对在帮扶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通过报纸、新闻等媒体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另外加强对帮扶工作的年度考核,对那些工作扎实认真,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各乡推荐的基础上,县扶贫办经过综合考核,将推荐省、市予以表彰奖励,从而为今后帮扶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4、乡党委、政府、村、社干部群众紧密配合,为做好帮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乡、村、社三级干部能够积极配合帮扶单位,从当地实际出发,按照国家补一点,乡村筹一点,群众集一点,帮扶单位帮一点的“四个一”筹资办法,积极引导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积极实施好帮扶项目。从而形成了从帮扶单位到乡、村、社干部齐抓共管的良好的局面,增强了帮扶工作的有序性、实效性,为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今年的帮扶工作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和帮扶单位人员的共同努力,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在帮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被帮扶乡村单纯追求钱物,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帮扶单位配合不够密切,致使帮扶工作收效不佳。二是由于少数帮扶单位,认为帮扶工作只是给线给物,忽视了对农民进行思想观念和素质的帮扶。贫困地区群众由于生活困难,信息闭塞、个人素质低等问题,有的甚至只等国家救济,不思发展,单纯的帮线帮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帮扶单位应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向群众宣传政策,帮助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加强科技培训,努力提高贫困村、户自我发展能力。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帮扶乡村要充分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帮扶单位尽力做好资金物质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要利用帮扶单位人才荟萃优势,积极配合帮扶单位进一步制定好乡、村发展规划,理清工作思路,在政策咨询、信息及产供销等方面让帮扶单位为贫困乡村提供服务,因地制宜的调整好农村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农村支柱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的优化升级,为农民多渠道增加收入创造良好条件。

   XX年帮扶工作打算

   今后我县的社会帮扶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国家和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农业稳县、项目强县、产业富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依法治县”的总体发展思路,按照《甘肃省XX—20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会宁县XX—2010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联村联户”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宣传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加强贫困乡村班子建设,各级帮扶单位帮助贫困乡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帮扶工作要紧紧围绕解决我县贫困人口的增收问题,进一步加强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县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共3页,当前第2页2

   (一)积极联系协调,努力为贫困乡村办实事。年初积极和省市各级帮扶单位联系,协调解决各级帮扶单位在开展帮扶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下心,扎下根,认真的帮扶解决贫困乡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力争每年为当地群众办1—2件看得见、摸得着、贫困户受益的实事,同时联系各级帮扶单位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二)认真联系解决帮扶项目的落实。认真联系各级帮扶单位在帮助贫困乡村搞好扶贫开发规划的同时,落实能够帮助贫困乡村发挥比较优势,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种养业项目,并且向他们积极推荐我县的四大产业(草畜产业、小杂粮产业、洋芋产业、瓜菜产业),使帮扶单位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到户的产业项目,从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真正帮扶贫困户,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三)积极开展科技帮扶工作。积极联系中国银河证券公司、中科院兰州分院等帮扶单位,发挥他们的智力和信息优势,广泛联系他们深入贫困乡村,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为贫困乡村搞好科普宣传,人员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四)借助省级帮扶单位信息流通、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他们牵线搭桥,采用招商引资的形势,帮助介绍省内外优势企业,来我县投资建厂,推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延长产业化的链条。发挥产业化的整体效益。

篇9

今年4月,我县出现一件让广大群众拍手叫好,让省州有关部门惊奇的新鲜事-----龙山县城至召市镇开通了农村公交车!两地相距45公里,票价只有5元钱,比原票价整整减少一半,坐上宽敞舒适而票价低廉新车的农民,无不为之笑逐颜开。截止目前,我县已有联发、运发等12家城乡客运有限责任公司依法登记注册,其中8家已正式投入营运,车辆全是崭新的中巴客车,共70多台。运行路线有龙山至召市、龙山至湾塘、龙山至茨岩、龙山至华塘等。尤其是龙山至华塘的公交车,还实现了无人售票。农村运行公交车在我省偏远的山区县首开先河,难怪让有关部门惊奇。据了解,从今年4月份开始,县内8家农村客运公交公司陆续运营后,全县每年有近千万元客运收入让利于农村群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进城务工、财务及经商的积极性,加快了城乡人流、物流节奏,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几个月来,这些车身上均印有“建设新农村、方便老百姓”、“城乡公交车”字样的中巴客车往返于城乡之间,为我县乃至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但良好发展势头下,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农村客运公交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过重的税费束缚了农村客运公交事业的发展。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输确实给广大农村群众带来了很大实惠和方便,但客运公司的效益并不理想。一方面,客运公司按照低廉票价的公交运行原则,本来就不可能产生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却又未能享受国家城市公交车的各种优惠政策,而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税费任务。导致经营利益空间狭窄,经营业主积极性不高,不利其迅速发展壮大。

二是滞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城乡客运公交化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我县农村公路等级普遍很低,大部分乡镇还没有油路,道路状况差,客车通行艰难。还有10多个乡镇的279年村,村级公路根本不能通行客车,占全县行政村比例的60,严重阻碍着我县农村客运公交化事业的发展。

三是缺乏财政投入,县财政对城乡客运公交事业发展扶持不够。由于县财政资金紧缺,就公共交通事业而言,几乎没有资金投入,这也是制约我县城乡公交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是城乡客运公交车辆超员载客现象普遍,安全隐患严重。为减少运输成本,确保足够利润,客运车辆往往通过超员载客来实现。同时,农村高度集中的上下学学生客源也为这些车辆超员载客提供了有力条件。再者,职能部门为了以其取代大伤脑筋的农用车载客行为,从而有意或无意地放宽了城乡公交车超员载客的现象。

五是缺少城乡客运公交车管理经验,诸多管理措施凸现空白。由于城乡客运公交公司是联营企业,管理不够完善,加之职能部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的相对滞后,以及预防公交车辆利益冲突经验不足,城乡客运车辆运行中呈现的很多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化解。如班次时间问题、限额载客问题、安全问题等等都没有过硬的约束措施、在城东客运车站和209国道洗洛乡街上的岔路口,就常常因公交车辆等客源而发生长时间堵车问题,引起群众不满。另外,公司内部的许多管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迅速健全。

二、促进我县城乡客运公交事业发展的建议

任何一件新生事物,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潮流所向。那么,如何促进和推动我县城乡客运公交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让广大农村群众真切享受到党和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同时,也让从事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输事业的民营公司和驾驶员们排除后顾之忧,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一是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城乡客运公交事业当作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我县是农业大县,9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资源匮乏,加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内在活力不强,而形成了我县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应当就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就目前我县的县情和民情而言,向农村提供公共交通服务是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切入堤点。城乡客运公交是惠及我县四五十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和长效项目,它的推进与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农民肩挑背驮或依赖于拖拉机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民能够像城市居民一样有客车坐,并坐得起客车。

二是制定或争取各种税费政策,积极扶持和鼓励城乡客运公交事业发展。城乡 客运公交事业的直接受益者是我县广大农民群众,城乡公交车被称之为便民车、民心车、幸福车,它的运行仅仅依靠客运公司和驾驶员的让利是难以持久维持的。职能部门或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或积极向上争取各种税费的优惠和减免政策,以扶持和鼓励客运公司的发展。建议对城乡公交车,在近几年的发展阶段中,属县本级收取的养路费、运管费、营业税、工商管理费实行免收或减半收取,对费率很高的客运附加费和营业税积极向上争取实行最大限度优惠或先收后退政策。

三是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扶县”国家重点扶持机遇,大力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我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借国家实施乡镇“通畅”工程、农村“通达”工程之东风,加大人力和财力投入,迅速启动我县通乡油路改造,彻底改善道路条件,提高客运车辆通行能力。同时,完善乡村道路管养机制,确保路况长期良好,为实现我县乡乡村村通达城乡公交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政府投入,发展和壮大我县城乡客运公交事业。当前,我县农村的重要资源和要素,包括劳力、资金、人才、技术、甚至土地,正在加快向城镇和发达地区流失,农村依靠自身发展的竞争力越来越弱。而另一方面,我县的城镇建设、二三产业正突飞猛进,财政收入形势良好。因此,县人民政府完全有必要对我县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实行调整,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资金投入。而对农村公共交通事业的扶持是目前最好的投入方式。财政资金通过扶持城乡客运公司发展壮大,客运公司通过低廉票价让利农民,来实现公共财政扩大对农村的覆盖范围,以此促进我县城乡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建议,在财政年度预算时,应当安排适量资金,通过贴息贷款、利益诱导等形式促进客运公司发展壮大。特别是对地处边远、营运线路短、客流量少而效益低下的客运公司,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燃油补贴政策或奖励机制,确保公司正常运行。

五是对城乡客运公交车辆和驾驶员实行户籍化管理,确保安全运行。所谓对车辆和驾驶预案实行户籍化管理,就是像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管理辖区人口的方式搞好客运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责任人,应根据各自单位明确的区域,将所属城乡客运车辆和驾驶员登记造册,定期联系,加强客运车辆的安全性能检验,对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和安全行车的教育,以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同时,学校也要加强也客运公司的相互配合,防治客运车辆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出现严重超员载客现象。

六是积极探索城乡客运公交管理新机制,规范我县农村客运市场。主管部门应官爵我县农村客运事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实际的管理方式。要严格控制小公司数量,扶持有经验、实力雄厚、信誉度高的公司发展。要督促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并加紧车站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假设。对以后需新增的城乡公交客运公司,应按照竞标形式产生。要根据我县公路和人居分布实际,采取“片区经营、线路经营”等方式规范农村客运市场。工商、交通、交警等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大对非客运车辆载客的查处力度,以维护我县客运市场秩序持续稳定。

篇10

关键词 农村 综合改革

农村综合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延伸和深化,中央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动力源泉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它涉及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和方面,目标是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关于如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逐步完善农村公益“以钱养事”新机制。要合理确定岗位,规范合同制管理,按照人事相宜、精简效能、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公益岗位。并下大力精减机构和人员,严格在核定编制限额内定编定岗到人,严肃查处擅自设立机构、增加编制、违规进人等违纪行为。对省补资金与县乡财政安排的“以钱养事”资金统筹使用,要严格按照项目合同管理办法,落实到每个具体的服务项目和服务主体,在政务公开网上公示,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继续确定1~2个方面进行农村公益“以钱养事”新机制创新探索,为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2、不断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直接关系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关系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扩大免费范围,将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农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补助标准,健全保障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承担机制,建立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同时,保证教师补贴到位,杜绝中小学校乱收费。

3、继续深化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税费改革。要完善“两田制”改革,在确保责任田实现零税赋的同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规范经营田的发包工作,并解决好责任田分配中的遗留问题,管理好租赁田,征收的租赁费不得高于改革前负担水平。并把所有农场承办的社会职能全部剥离到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措施,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医疗健康水平。对转移支付资金要做到专人管理、专账结算、专款专用,确保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正常运转。建立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比照国有农场改革的办法,探索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养老统筹改革。

4、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管有效的要求,重点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权经营管理新机制,抓好确权到户、严格登记发证、落实配套措施,发展现代林业,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5、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着力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要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例如组建农业担保公司,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作用,完善邮政储蓄的功能,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6、切实加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从事权与财力相对应的原则出发,立足乡镇职能定位,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要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规模等,合理划分乡镇类型,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必需的公共支出和必要的正常运转经费。积极鼓励乡镇培植财源,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确保乡镇人员经费和日常经费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支出管理,规范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支出范围,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能力。

7、积极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使用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加快农村公共产品产权制度改革。要按照“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的要求,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性能,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投资入股、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农村基础公益设施建设。同时,根据农村公共产品不同特点,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对于供水以及具有经营性的小型水利工程等设施,可以实行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由经营者承担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对于乡村道路、桥梁、文化中心等纯公益性的设施,采取政府买单,农民参与,责任到人,考核兑现的办法,强化管理责任。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使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