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优势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碳中和的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碳中和的优势

篇1

案例一:A老师设计了一个大班思维游戏,以若干个问题挑战幼儿的思维能力。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你和爸爸妈妈在不同的地方做的同一件事是什么?”被A老师点名的前四名幼儿相继给出的答案是“上班”“上学”“想问题”和“坐椅子”。这些答案显然与A老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不符,但A老师既不作解释说明,也不打算调整问题,而是继续请别的幼儿来回答,等着正确答案“横空出世”。当她终于等到一名幼儿答出“呼吸”时,她如释重负,立即给予肯定,直接转到下一个问题。

案例二:在大班的科学活动“沉与浮”中,B老师准备了不少材料,让幼儿操作并观察这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在操作完之后的交流中,对于蚕豆在水中的状态,幼儿有的说沉,有的说浮,还有的说先浮后沉。B老师没有理会这一分歧,只重新问了一遍:“蚕豆放进水里到底是沉的还是浮的?”当听到大多数幼儿都说是“沉的”时,她马上说:“对了,蚕豆放到水里是沉的,所以我们要作个沉的记号……”几名幼儿嘀咕着:“我真的看到蚕豆浮上来了!”可B老师显然不容他们纠结下去了,这一环节就这样匆匆而过。

案例三:在大班的语言活动中,C老师组织幼儿欣赏一首由12行诗句组成的儿童诗《蒲公英》。为了活动的出彩,C老师颇费了一番功夫,一会儿播放动画,一会儿呈现诗歌图谱,一会儿拿采集来的蒲公英表演,一会儿又伴着音乐欣赏诗歌,活动气氛热烈。接下来,C老师还亲自表演了一段诗朗诵。活动的最后环节,C老师要求幼儿看图谱背诵诗句,幼儿却都沉默了。慢慢地,老师的眼神已从期待变为乞求,寄希望于几个她心目中的“顶梁柱”能在关键时刻救场。终于有一个男孩愿意来试一下,尽管他的背诵错漏百出,但C老师并不计较,反而用夸张的语调把男孩夸得都有些不自在了。随后,又一个女孩主动请缨,她的背诵如行云流水,C老师情不自禁地夸道:“你背得实在太好了,早知道这样,老师应该第一个叫你呢!”

在前面几个案例中,幼儿似乎都不怎么配合老师,在活动过程中频频发生“意外”。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分析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幼儿为什么不配合?

先看案例一,前几个幼儿的回答虽然不符合教师的预想,但这恰恰反映了大部分幼儿的思维水平。要回答这样类似“脑筋急转弯”的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对思维的严密性、发散性其实有很高的要求,这显然不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后来我们了解到,A老师的这些思维游戏选自于一本幼儿思维训练的书,她之所以选择这些内容来组织教学活动,是因为觉得这些问题新颖、有趣、夺眼球,组织这样的活动容易出彩。可见,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并未考虑幼儿的经验、能力,那又如何能期待幼儿配合呢?

再来看案例二。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的蚕豆的沉浮现象让观摩者也感到很好奇,在活动结束后的研讨中,大家问B老师蚕豆放到水里的沉浮状态到底是怎样的,B老师说她自己做过实验,结果是沉的。于是,她又当场重新做了实验,结果却发现确实有蚕豆是浮起来的,也有先浮后沉的。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有些蚕豆被虫蛀空了,小洞里没灌进水时,它是浮的,灌进水后,它就沉下去了。可见,问题出在教师的预设上。教师的预设显然不够充分:一方面,她没有进行充分的预实验,由此引发的材料选择的不当导致了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她完全没有预见到这一结果,也不希望看到这个意外结果打乱她的计划,因而选择视而不见。然而,幼儿不会因此而“选择性失明”,也就自然不可能按教师的剧本演完这场戏。

最后来看案例三。在教师要求幼儿只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学习就理解并背诵这首长诗的情况下,活动出现冷场可谓意料之中。事后我们了解到,C老师之所以这样安排教学环节是从听课教师的感受出发来考虑的,一些所谓的“优课秘籍”曾提过,一般一个教学环节若超过几分钟,听课的人就会产生倦怠情绪,所以她频繁地转换,力求让活动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她还知道不少听课的人其实是很看重活动结果的,因此要求幼儿当场背诵。然而,她却没有考虑过她的要求是否超出了幼儿的能力范围。

面对活动中的“意外”,案例中的教师都没有调整教学策略,而是按自己的预设进行下去。其实,教师若不去正视那些隐藏着的问题,那些问题是不会自动消失的。试想一下,在案例一的思维游戏中,一名幼儿给出了正确答案就代表这个问题真正得到解决了吗?其他幼儿都明白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了吗?在案例二的沉浮实验中,虽然大多数幼儿和教师的结论达成了一致,但仍有幼儿不服地申明“蚕豆真的浮上来了”,教师是真的没听见吗?在案例三的语言活动中,虽然那个女孩不负重托地完成了教师的任务,但这就能说明所有幼儿已通过教师安排的丰富、紧凑的教学环节真正理解和记住诗歌的内容了吗?

这样看来,不是幼儿不配合教师,而是教师不配合幼儿――没能根据幼儿的思维水平、已有经验和学习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这其实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对于幼儿的“不配合”,教师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掩饰,幼儿的困惑没能得到解决,结果幼儿可能更不配合……经历这样的教学活动,幼儿非但没有得到进步或发展,情感和态度反而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如果优质课展评活动的背后演绎的是那么多令人沮丧的故事,那么这样的评比意义何在?

第二,遇到幼儿不“配合”,教师应该怎么做?

其实,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与教师的预想不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即使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一切尽在预料之中”。优秀的教师应具备现场观察、了解幼儿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如案例一的思维游戏,即便真要选择这样的问题来让幼儿思考,也可以更开放地对待幼儿给出的各种答案。可以先不判定对错,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讨论:“想一想,你同意哪个答案?为什么?还有别的答案吗?说说你们的理由!”“分组讨论,说出你的理由,然后和你旁边有不同意见的小朋友交流,看看有没有办法说服他。”其实,想出一个答案并不难,但真要问为什么的时候,却需要他们深思熟虑,多角度地来思考问题;与有不同意见的同伴讨论,则更需要他们思考自己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站得住脚。这个过程中幼儿可能说服了对方,也可能被对方说服,他们的思考在讨论中得以深入。最后,如果有幼儿坚持自己的某个与“标准”不符的答案,只要他有充分的理由,教师也应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一来,一个问题确实会占用不少时间,但幼儿是真正投入地参与活动的,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又如案例二的沉浮实验,教师完全无视活动中的“节外生枝”,仍按预设的步骤进行,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当意识到幼儿有与教师的预设不一样的发现时,教师为什么不能与幼儿一起探究验证一下呢?若在现场看到了幼儿所说的“蚕豆上浮”的现象,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要很快判断出其中的原因应该不是难事,而且这恰恰是一个教育契机,能让幼儿通过对比、观察更深刻地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不单纯取决于其大小或轻重。反过来,若教师对幼儿的发现不加理会,无疑是对幼儿学习和探索兴趣的无情扼杀。

再如案例三的诗歌欣赏,如果教师能真正以幼儿为本,不贪图把各种花样塞进一个活动中,并急于追求“有形”的结果以取悦观摩者,而是给幼儿更多欣赏、体悟的时间,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幼儿学会背诵乃是“水到渠成”之事。这样,幼儿就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游戏;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52-01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可以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游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方便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避免受伤的概率。游戏不仅仅限于娱乐,它还可以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加深对于体育学习的记忆能力等。体育教学中游戏的合理使用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怎么做才算是合理使用呢?

一、游戏设计要具有趣味性以及思维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一个最重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思想方面较为单纯,思维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在体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证内容的积极与健康,还要富含趣味性和思维性,良好的思维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鉴于中学生热衷竞争并且好奇心较强的本性,所以教师要根据这些心理特点来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趣味盎然、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游戏内容。游戏的形式要侧重于竞技,才能更易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认可。

二、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游戏

因为体育游戏应为体育教学服务,所以选择或创编时应以教材为中心,考虑教材中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选择。学校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爱好。因此,体育游戏的选择必须要根据课本中的任务来确定。初中一年级水平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跳皮筋、踢毽子、呼啦圈等游戏项目,来以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为目的。初中二、三年级水平的教学内容可选择一些球类或竞技性较强的游戏作为内容,以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和综合活动能力为目的。男生喜欢那些有对抗性的,力量、速度都比较强的游戏,而女生肌肉组织比男生发育差,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相对较差。因此,在要求力量、速度和快速运动的游戏中,女孩可以比男孩降低要求。如果选择一些带有平衡动作、协调性较强的体育游戏则能引起女孩子的喜欢。

三、游戏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由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其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心理特征和体能状况也是有所不同,选择或编撰体育游戏时要考虑到上述的特点,做到量体裁衣、区别对待。要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游戏内容。在教学中,同一个游戏在不同年级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接力跑”这个游戏就不宜在初一年级做,因为传接棒和弯道跑技术学生没有学过,做起来困难就很大。再如“推小车”这个游戏趣味性很强,但是在初一年级也不宜做,因为初一年级的学生臂力支撑能力较差,做起来很不安全。在初一年级要根据学生爱模仿、上进心、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应选择一些动作简单易学、运动量小、规则简单的游戏,满足他们的运动需要,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例如“老鹰抓小鸡”、“青蛙过河”、“过独木桥”等。在高年级可以选择一些难度和运动量较大,技术性较强,规则较复杂和竞争较激烈的游戏,如“障碍接力赛”、“拔河比赛”等游戏。

四、要保障体育游戏的安全性

在体育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有些游戏往往会让课堂达到活动的高峰,例如:对抗性游戏以及投掷性游戏等。然而这两类游戏的游戏性虽然较强并且十分地热闹,但是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体育教师很有必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做好安全措施,提示学生要注意游戏活动的自我保护。在游戏开始之前,体育教师要严谨地做好动作标准示范,并强调可能预见的安全注意事项,对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要及时地制止和纠正。在游戏进行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基本动向,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体育游戏的安全性。

五、教师及时进行游戏总结

在体育游戏进行到尾声并且已经起到了辅助体育教学的作用之后,教师要及时结束游戏。这时教师要对游戏的全程进行必要的评价和总结,并且对于游戏的胜负进行公平合理的判定。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坚强的耐力、遵守活动纪律、互相帮助的个人或者小组,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对于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错误要在全班范围内言明弊端,尽量做到褒奖大于责罚,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参加游戏的学生都能够受到一定水平的思想教育。

总结: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体育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活化了课堂气氛,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作为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促进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完美结合,提升体育教育的实际成果,并最终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亚利.论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的应用[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ll(2).

篇3

“几何画板”易用、简洁、开放、小巧和便于交流的特点,以及独具表现几何空间关系的特性,特别适合用来开展和数学有关的教学演示和探索学习活动。“几何画板”由于具有强大的即时编辑功能、动画功能和函数功能,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几何画板,通过改变数学教学模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它的应用使数学教学模式得到了根本性的变革,它不仅是一个便捷的交流工具,一个优秀的演示工具,一个有力的探索工具,一个重要的反馈工具,更是一个很好的使用工具。“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有利于揭示抽象的数学问题,有利于验证数学问题和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有利于数学猜想和探索数学规律。

一、“几何画板”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

“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充分显示出“灵活出示图形,显示图形更方便快捷,而且形象、直观、动态”等优势。例如,教学“函数”有关内容时,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里的一种以动态形式存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函数”的概念非常抽象,不易理解。不借助“几何画板”函数表达方式:解析式和图像就更不容易理解了。为此,在研究函数的一些重要的性质,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值;函数的图像和其反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这些数形相结合的数学问题时,如果只借助徒手作图,而不利用“几何画板”,则很难达到快速、精确、直观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学“轨迹”有关内容时,对于“轨迹”不容易讲清,借助于“几何画板”的“追踪点的轨迹”功能,学生就可直观感受到“轨迹”的深刻内含。再如几何教学中常用“任意作一点”、“任意作一条直线”,而在黑板上体现出来的“点”、“线”只要一作出来,就不会再“任意”了;现在借助于“几何画板”画出一点,该点可以随意拖动,学生对“任意一点”的认识就有了质的变化。

二、“几何画板”的运用有利于揭示抽象的数学问题

“动态”是“几何画板”的特点之一,也是“几何画板”的魅力之所在。这在数学教学中的有着特别的意义,它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中黑板、三角板、粉笔画图的不足,显示出动态演示数学教学图形变化的优势。画在黑板上的图形永远是静止不动的,这其实掩盖了几何本身的实质。因为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用圆规、三角板绘制的几何图形是静止在黑板上的,要了解图形之间和图形中边角线的各种关系,需要在教师的语言描述下,发挥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才能理解课的内容。而“几何画板”画出的数学图形是动态的,与在黑板上画出的图形相比,有很多的特性。教师的教是在这种动态中进行的,学生的学也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很显然,在传统教学中黑板上静止的画面教学内容带给学生的是枯燥和乏味,动态的几何画板呈现的图形则把数学内容变静为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动态的、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图形变化的快乐,享受几何画板带来的学习兴趣。

三、“几何画板”的运用有利于验证数学问题和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

在证明“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命题时,由于该题目的证明思路不是很明朗,学生再三尝试多种方法进行证明也证不出来。这时,有的学生开始怀疑此题目是不是正确。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用“几何画板”对该题目进行验证。学生作出了图形,并测量了有关的线段的长度,当通过拖动m、n两点,在找准使am与bn相等的点时,学生得到ac与bc的值总是相等的。于是,在验证了结论是正确的这样一种良好心理的支撑下,学生兴奋地告诉说:“老师,题目的结论是正确的,我要再试试如何证明。”验证不仅在学生解题时有用,对新知识的教学也很有用。通过这样动态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身感受图形变化来体会数学概念和定理的形成。比如,在讨论二次函数y=ax2+bx+c(a≠0)或y=a(x+h)2+k(a≠0)中二次函数图像与常量a、b、c、h、k之间的关系时,都可以方便地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动态的二次函数图像,充分展示图像之间的关系。

四、“几何画板”的运用有利于数学猜想和探索数学规律

篇4

一、亏损合同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或有事项准则)对企业亏损合同的定义为:“亏损合同,是指履行合同义务不可避免发生的成本超过预期经济利益的合同”。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预计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退出该合同的最低净成本,即履行该合同的成本与未能履行该合同而发生的补偿或处罚两者之中的较低者,即“熟低原则”。

二、企业对亏损合同进行会计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或有事项准则规定,企业对亏损合同进行会计处理,需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1. 如果与亏损合同相关的义务不需支付任何补偿即可撤销,企业通常就不存在现时义务,不应确认预计负债;如果与亏损合同相关的义务不可撤销,企业就存在了现时义务,同时满足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且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2.待执行合同(合同各方未履行任何合同义务,或部分履行了同等义务的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合同存在标的资产的,应当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不需确认预计负债,如果预计亏损超过该减值损失,应将超过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合同不存在标的资产的,亏损合同相关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三、亏损合同会计处理例解

1.经营租赁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

【例1】甲公司20×8年1月采用经营租赁方式向乙公司租入生产线,租期3年,每年租金10万元。20×9年12月,市政规划要求甲公司迁址,甲公司决定停产该产品。原经营租赁合同不可撤销,还要持续1年,生产线无法转租。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按2×10年应支付租金确认预计负债。

分析:本例中,甲公司执行原经营租赁合同不可避免要发生的费用很可能超过预期获得的经济利益,属于亏损合同,应当在20×9年12月31日,根据未来应支付的租金的最佳估计数确认预计负债。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20×9年12月31日

借:营业外支出――亏损合同损失100 000

贷:预计负债――亏损合同损失――乙公司100 000

到2×10年应该支付时:

借:预计负债――亏损合同损失――乙公司100 000

贷:其他应付款――亏损合同损失――乙公司 100 000

2.不存在标的资产的销售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

【例2】甲公司20×8年12月10日与丙公司签订不可撤销合同,约定在20×9年3月1日以每件200元的价格向丙公司提供A产品1 000件,若不能按期交货,将对甲公司处以总价款20%的违约金。签订合同时A产品尚未开始生产,甲公司准备生产A产品时,原材料价格突然上涨,预计生产A产品的单位成本将超过合同单价。不考虑相关税费。

(1)若生产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10元

履行合同发生的损失=1 000×(210-200)=10 000(元)

不履行合同支付的违约金=1 000×200×20%=40 000(元)

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亏损合同损失――A产品 10 000

贷:预计负债――亏损合同损失――A产品10 000

待产品完工后,将已确认的预计负债冲减产品成本。

借:预计负债――亏损合同损失――A产品10 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10 000

(2)若生产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70元

履行合同发生的损失=1 000×(270-200)=70 000(元)

不履行合同支付的违约金=1 000×200×20%=40 000(元)

遵循熟低原则,应确认预计负债40 000元。

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亏损合同损失――A产品 40 000

贷:预计负债――亏损合同损失――A产品40 000

支付违约金时

借:预计负债――亏损合同损失――A产品40 000

贷:银行存款 40 000

(3)存在标的资产的销售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

【例3】A公司与B公司于20×8年11月签订不可撤销合同,A公司向B公司销售A设备50台,合同价格每台100000元(不含税)。该批设备在20×9年1月25日交货。至20×8年末A公司已生产40台A设备,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单位成本达到102000元,每销售一台设备亏损2000元,因此该项合同已经成为亏损合同。预计其余未生产的10台设备的单位成本与已生产的A设备的单位成本相同。不考虑相关税费。

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 有标的部分,合同为亏损合同,确认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A设备 8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A设备 80 000

(2) 无标的部分,合同为亏损合同,确认预计负债

借:营业外支出――亏损合同损失――A设备20 000

贷:预计负债――亏损合同损失――A设备 20 000

在产品生产出来后,将预计负债冲减产品成本

借:预计负债――亏损合同损失――A设备 20 000

贷:库存商品――A设备20 000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有效合作

新课程背景下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该形式比较适合新课,若复习课也使用这种形式,则需要耗用很多的时间,从而影响复习进度。所以,在高三地理的复习中,更强调的是师生间的合作,当然也强调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师生之间的合作,可利用的媒介还是比较多样的。

一、课堂上的“你来我往”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师生合作的主要平台。地理教师想要把握好复习效果,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与学生进行合作。新课程理念中,教师要从权威者的位置上走下来,参与到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的活动中,二者需要相互作用、平等协作地交流意见。这个理念,应用到高三地理教学中,再合适不过。

高三复习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和解决学科问题。面对繁忙的高三,多数学生并没有多余的时间在课前寻找问题,所以这两项内容都被放到课堂上来解决。短短45分钟的课堂,要想完成好这两项任务,就需要师生的双方面投入。双方若都能以合作者的态度来参与,积极有效地参与,那效果应该会颇丰。在生意场上,合作的方式之一是“你来我往”,才能保证持续的合作,这也可应用于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的“来”,就是抛出问题和任务。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抛出难度不同的问题,来测试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若很熟练,则不必再在这个知识点上多花时间;若很陌生,则该停下脚步,把这块知识补完整,并配上相应的练习,以起到巩固作用。例如,一轮复习中,在复习锋面气旋时,把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和风向等知识再次融合进来,并利用一道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综合性强的选择题来测试学生。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等值线的读图规律掌握还较好,但风向和等压线这个知识点还是比较混乱,特别是从复杂的等压线中确定风向。所以,在后续的复习中,再遇到相关的习题时,教师要停下来,再次巩固这个知识点。

只有教师的“来”,这个合作还不完整,学生的“往”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学生的“往”应表现为积极回应教师,要把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明显地表现出来,好让教师明确其下一步的安排。而教师为课堂所设计的任务,学生更应该全力以赴,思考如何将自己所掌握的那部分知识拿来应用,才能更好地将这部分内容内化。例如,我校集备组设置了地理选择题的课堂限时训练,学生限时完成,课堂上及时讲评,及时解决问题。教师在布置任务前,让学生明确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这个训练过程既能提高他们知识内化的的速度,也能训练他们的答题时间和正确率,让他们从心底真正意识到这个活动的重要性。于是,他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使得这项训练取得了预期效果,使得“你来我往”能再持续下去。但要使这种合作更有效,则需要学生的自觉,需要和他们在情感上也达成合作。

二、情感上的融洽无间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或者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师生双方的所言所行,都会给对方的情感带来影响,可以是积极正面的,也可能是消极负面的。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该要促进积极影响的形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师生在情感上的合作,教师应该起到主导作用。高三的工作和学习是比较疲惫的,容易让人产生不良情绪。如果教师带着抵触情绪进入课堂,学生的负面情绪即刻也会被带起,那这堂课的效果应该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所以,教师要懂得随时调整,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用积极的情绪给学生信心,给他们成就感,让他们愉悦起来。

课堂上的情感交流,毕竟有限,只能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就变得尤为重要了。交流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教师身上所具备的特点、优点来确定。笔者是青年教师,学生对笔者并没有敬畏感,很多想法敢说出来。所以,笔者就利用这个优势,和他们交流高三地理的复习。一般情况下,笔者会让学生先自我分析,归纳自己在地理复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扰,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教师的建议和看法,他们会欣然接受。情感上的融洽无间,使得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对地理学科的信心也大增,对地理教师则更为信任。于是,高三地理复习变得更为顺畅和有效。

三、作业上的换位思考

高三地理的习题量比较大,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习题训练来发现和解决更多问题,使自己能有更大的提升。虽然,在情感合作后,学生已经对地理学习有较大的投入,但如果教师作业布置不适当,同样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破坏了情感合作的成果。

地理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要明确学生现阶段的复习情况,了解他们知识消化的水平和接受能力,了解他们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综合这些信息,再进行习题的筛选,筛选出的习题既要有质又要有量,让学生完成之后能有较大的收获。质比量更重要,而量则必须追求适量,切莫超过学生的负荷。同时,也要用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该项作业的设计目的和意义。这样,学生会觉得教师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都是为他们的学习而考虑,他们会更为欣然接受这些作业,并认真地完成。虽然,这种换位思考的主体依然是教师,但只要引导的好,学生也会反向思考,从而使作业布置的目的和学生完成的效果实现趋同。

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必须要有一定的反馈,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和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这是有效合作中很关键的环节之一。高三作业量大,如果教师无法做到每天批阅,也要定期批改,或抽取部分层次不同的学生的作业来检查。在批改时,要认真、仔细找到学生的错误之处,特别是地理综合题,做好标记。如此之后,当学生拿到作业时就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在讲评时,他们就更清楚自己该怎么去解决这部分内容。

四、考试后的“面壁思过”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量,是对学生知识应用的考察。所以,考后的自我剖析是很必要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中,分析自己哪个教学环节设置不够恰当,或自己哪块知识剖析还不够到位。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失分情况,来剖析自己哪部分内容掌握不牢、理解不透彻,哪块知识点的框架还是不够系统。通过自我反思,双方都能找到自身的问题,随之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各自的问题,从而实现双方的进步。

自我反思,有时候还不够全面,师生可以将自我剖析的结果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自我剖析的结果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的反思和对教师剖析的看法都写下来。教师将其收集回来,仔细查看,可能还会发现自己未反思到而学生却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的地方。同时,教师也可发现学生反思的一些共同之处,也就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则可在课堂上给予学法的建议。对于一少部分同学与众不同的反思结果,教师则可个别交谈,个别指导。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中采用了各种类型的师生合作方式,虽效果不尽相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习的效果,也为学生的有效复习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汽车驾驶;维护保养;节油技术

在当前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汽车承担着重要物资和人员的运输任务,因为油田点多面广、运输量大、道路路况不佳等特点,造成汽车在长期使用中相比家用汽车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进行维护保养,并掌握合适的驾驶技术,这样才能实现节油运行的目的,更好地以低成本辅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1 汽车驾驶中的节油技术

在油田汽车使用中,汽车行驶道路状况十分复杂,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有利于汽车节油行驶。汽车运行中油耗主要取决于发动机性能发挥、功率利用和运动阻力,油驾驶最重要的就是将汽车尽可能的处于经济车速下运行,也就是确保车辆始终处于中速行驶状态。但在实际运行中汽车速度不可能固定不变,在路况较好、车辆负载较低时,汽车多处于经济车速;而油田道路状况复杂,汽车有时需要承载较多负荷运行,所以对驾驶员驾驶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汽车节油驾驶技术中,一是要适度预热。发动机低温启动时需要预热,特别是对油田复杂环境中低温停放时间较长的车辆,如果不预热直接启动,会因为油液粘度变大、汽油性能发挥不佳等原因,造成发动机磨损加大、汽车油耗增加。一般情况下,冷车启动发动机后要先怠速运行2-3分钟,随后以低速挡行驶0.5km左右,确保车辆变速器、轮廓等部件适应行驶后再逐步换高速挡运行。二是驾驶动作要快。要坚决杜绝轰“空油”、猛加油门等驾驶陋习,坚持脚轻手快的驾驶,脚踏和释放油门踏板都要换换操作、确保匀速,换挡时要把握正确的速度区间、快速完成。油田道路崎岖不平,如果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换挡操作,在汽车行驶的惯性力消失后再换挡,会造成汽车憋死、倒溜等问题,使车辆需要重新启动、增加油耗。档位选择与油耗息息相关,车速相同时低速挡行驶比高速挡油耗要高,所以在启动汽车后,要在前述动作基础上尽快换到高速挡行驶,不可以低档高速行驶。在油田道路上坡路段,要坚持高速档不硬撑、低速档不硬冲”原则,防止车速下降后换挡困难或低速挡加大油门造成额外燃油损耗。三是正确应用滑行技术。滑行可以利用汽车惯性、不需要发动机功率输出就前进,可以降低燃油损耗,但要注意应用前提是路况较为熟悉、平坦,可以确保滑行前进中的驾驶安全。在上坡下坡路段,坡度较小、较长、较为平坦时,到达坡顶后可以利用重力作用进行滑行下坡,路况熟悉确保安全时可以较高车速冲过坡顶后滑行,但长陡坡及路况不熟、不平坦的道路,严禁通过脱档滑行的方式通过。在前方存在障碍物、红绿灯、即将到达停车点时,可以根据驾驶经验,通过脱档不关电门、减速滑行的方式前进。在较为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可进行加速后的脱档滑行,当车速降低到经济车速的80%左右时,再挂高速挡加速行驶,通过这样的反复操作节油。四是正确应用车辆制动。车辆制动不仅造成制动器磨损,而且会造成发动机动能的消耗,所以在驾驶中要尽量少的实施制动,杜绝活减少紧急换速、制动和转弯。在前方车辆较多时,要与前车保持适当距离,在确保行驶安全的同时,可以减少因前车车速变化而造成的频繁制动。同时,要事先掌握路况,选择最近的道路行驶。

2 汽车车况对油耗的影响以及节油技术措施

2.1汽车车况对油耗的影响

汽车车况对油耗影响较大,主要影响部件是发动机和底盘。发动机作为汽车行驶的动力供应装置,内部零部件出错后会降低整体运行性能:气缸如果压力异常,会降低燃油效率、增加油耗;配气相位不准、点火系统故障会降低有效功率;油液质量变差、数量不足会加大发动机磨损,在加速发动机老化损坏的同时会增加能耗;电压异常也有影响,压力低则电流小,压力高则油耗高、动力供应低,特别是压力过高后会影响点火系统正常运行,因为点火能量不足造成汽油燃烧不充分,增加了油耗。底盘对燃油效率的影响主要是无功损耗和传动机械损失,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前轮定位因素,前轮的前束过小会造成转向和行驶稳定性较低,而前束增加后会增加油耗,一般每1%会造成油耗升高5%,所以要在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尽量小的前束进行行驶;胎压因素,胎压过低会造成轮胎外形异常、流动阻力增加,全部轮胎的胎压比正常胎压低0.05-0.1MPa/cm2时,油耗会上升4%-6%,而低于0.1MPa/cm2后油耗会上升10%以上,一般情况下胎压要比标准气压高0.05-0.1MPa/cm2为宜,但不宜比允许气压高,同时要定期进行胎压测试和轮胎换位处理;要保持底盘各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处于合理水平,间隙过小会加大摩擦和功率消耗,比如制动蹄片与制动鼓间隙小时轮毂轴承变紧,会加大油耗20%左右,制动器咬合过紧会增加10%左右的油耗,驻车制动器过紧会影响传动阻力,增加20%左右的油耗,离合器间隙过大会造成应用中的打滑,最多会增加30%左右的油耗,所以要尽量确保底盘各部位间隙适度。

2.2汽车维护中的节油技术措施

针对汽车车况对油耗的影响,无论是发动机、底盘或是其他部位,各零部件的磨损、老化、变形等,都会造成故障或引发油耗增高,为提升车辆运行安全水平、确保车况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特别是降低车辆油耗水平,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点:要对火花塞定期进行检查更换,确保其型号、安装间隙符合要求,特别是对其高压点火线绝缘性要强化检查,确保点火能量充足,防止造成燃油损失;对空气滤清器定期检查更换,确保性能合格、油料燃烧充分;根据车辆的行驶里程和保养要求,定期对机油、机滤、PVC等进行更换;要对冷却系统、传送系统和电气系统定期检查,对节温器、散热器技术性能以及皮带完好程度和蓄电池电量及时进行核对,确保性能符合使用要求;系统作为油耗的关键,要定期检查、更换油液,防止增加摩擦、加大油耗。

3 结论

综上所述,油田勘探开发中需要使用大量汽车进行人员、物资运输,因为使用环境较为复杂,汽车维护保养和节油驾驶成为油田降本增效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这方面工作进行探究,有利于降低车辆油耗水平,提升车辆应用程度。

参考文献:

[1]蔡昭.浅谈汽车驾驶技巧与节油技术[J].鄂钢科技,2013(01).

[2]臧桂青.浅析汽车驾驶之节油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合作;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目前,在众多的教学方式中,合作学习被广泛地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合作学习是指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依据英语课文的内容制定科学的、有效的、规范的教学方案,并创造出解决英语问题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英语口语和思维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问题的讨论,充分运用合作与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注重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团体性等。虽然在合作学习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英语教师及工作者会解决这些问题,并从问题中发现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

一、合作学习的教学意义

1.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在此过程之中,学生会为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不同的观点与理念之间碰撞,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对方提供的观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也丰富了知识点,从而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2.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进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当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欠缺是英语教学中的“拦路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敢说,害怕教师批评。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会参与其中,学生之间相互用简单的英语交流,就算说错了,学生也不会害怕,其他学生还会主动帮助他们,因而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3.提高了整体学生的英语素养

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还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内更好地学到英语知识,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能有效地促进整体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目的。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够明确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兴趣,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排斥英语、不愿学习英语。因为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学生在合作与学习过程中找不到明确的教学任务或花更多时间讨论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这会严重影响英语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2.对合作学习理论不够了解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一些教师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理论知识,单纯从“合作”一词的字面上截取其中的片面意思进行教学。因而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出现的问题没有用好的方式进行处理,只是随便解决一下。对于合作学习的课后评价,一些教师也不知道如何评价,有的甚至忽视了这一过程。

3.合作学习形式化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也就是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小组学习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发展,因为多数学生的英语成绩不是特别好,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教授学生英语知识,巩固他们的英语语法。因此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时间也受到影响或是被省略掉。

三、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对策分析

1.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

学生是否愿意合作学习与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决定的。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教学形式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很重要的。初中时期,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英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新的知识点。同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和愿意参与的话题,尽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好英语。例如:外语教研版八年级(下)MODULE 1讲的是Hobbies,Unit 1 and Unit 2都是进一步阐述“hobbies”,而“Do you collect anything?”和“Hobbies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这两个话题都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学生回答collecting shoes/boxes/books/toys等时增加一些新的单词或是讲一些名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Unit 2中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爱好有什么作用或是爱好能改变什么,并让学生整理讨论的结果,用英语回答问题。让其他学生点评整理的结果,最后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价与鼓励。这样的合作与交流既让学生学习到新的单词,又了解到习惯的好坏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能意识到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2.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教师应以身作则,加强自己对合作学习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掌握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好合作学习。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同时能应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学校可以对英语教师进行这一方面的培训,让更多英语教师到指定的培训地点进修。教师经过培训,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其他英语教师,学校也可以请专家或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才到学校做讲座,以解决初中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既能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整体水平,又能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3.完善小组分工,促进合作与交流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优质教育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51-02

引言

现如今,初中生的许多时间都用于课堂学习知识。对此,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就直接决定了初中生的青春期成长。如何才能够有效实现初中数学课的优质教育,需要父母、教师共同努力。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的主要问题源于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方面。

1.1教师

教师的备课不充分和照本宣科是目前数学课上教师的主要问题,少数教师自认为自身已经熟练的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并且对她来说非常简单,从而导致备课不积极、不认真和不全面,从而导致课堂上的时间安排、教学思路等不合理[1]。除此之外,少数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比较单一,大多遵循前人的教学模式,没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充分理解和认识,导致教学方式不合理。

1.2学生

初中生处于懵懂时期,其具备贪玩、好耍的特点。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容易被分散,自制力不够,好奇心旺盛,逆反心理也较为严重[2]。在没有认识到初中数学的魅力之前,往往很难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3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现代社会的节奏快速,普遍父母压力较大,导致许多的父母大多时间都用于上班、工作,对学生的关心较少,往往能够给予物质上的满足,但是忽略了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照顾[3]。

2.实现初中数学课的优化教育方法

2.1使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

如今的社会是科学为主导的快速发展社会,人们想要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掌握相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运用到科技化、信息化的电子产品,想要熟练的掌握并操作这些产品,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熟知数学已经深入到生活周边的各个角落,并且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成为生活当中的基本技能,只有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2.2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才能够使其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有许多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比较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更不能够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对此,就可能认为学习初中数学是无用的,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先了解数学的重要性,然后逐渐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基本的不等式知识之后,便可以拟定一些结合实际的题目进行讲解。例如,两箱水果小于100块钱,一箱水果>40块钱,请问一箱水果的价格在多少钱之间。先从简单的入手,然后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之后再加深题目的难度。如,“同学们都玩过跷跷板吧?那么问题来了,小明和爸妈一起玩跷跷板,爸爸的体重是140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小明和妈妈坐在另外一端。小明的体重只有妈妈的一半,这时小明和妈妈被翘起,后来小明拿着10克的玩具,爸爸这时被翘起,大家猜猜看小明的体重在多少克之内?”这时,学生便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重要性,并且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3结合教学目的优化数学教学资源

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配合使用各样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在充分讲解理论知识,在确定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时,利用多媒体影像来播放勾股定理相关的影片或场景,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需要注意播放影片和场景的次数和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学生对知识失去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寻找具备直角三角形的物体。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程度的改变,如此便能够实现初中数学科的优化教育,从而给社会提供更多可用之才除此之外,这样的课堂也符合新课堂的教学要求,能够促进初中数学健康、稳定发展,推荐初中数学教师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调整、借鉴。

参考文献:

[1]栾建军.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如何做到优质教育[J].基础教育与学习心得,2014,12(07):13-15.

[2]杨建楠.浅析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如何做到优质教育[J].经验交流,2014,23(07):23-25.

[3]周阳.初中数学课堂的均衡优质教育[J].教学课堂经纬,2013,12(09):23-24.

作者简介:

篇9

一、合理构建探究合作学习小组,为合作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就是强调“动手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生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合作中小组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公平、合理。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都有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作为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力求使小组成员的分配公平、公证、合理。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具体分组时首先要考虑各成员的知识背景和性格特征,如有些问题会涉及到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社会知识等等,教师可以考虑选配具有上述知识背景的成员为一个合作小组,优势互补,以利于学习讨论的活跃和思维的开阔,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其次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感觉到我能行,我在小组不可缺少。因此,在大量彼此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活动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为他们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激发探索愿望

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是我们的口号。知识在不断更新,作为学校课程建设也应当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向真实性和情境性转化。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知识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贴近他们生活的,才能被他们接受。面对小学生,虽然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内容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内容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有时并不能够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和愿望。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逼真的情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帮助他们认识研究的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如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成为代步工具进入家庭日益增多,汽车与我们的生活日益紧密。但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并未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所以在主题确定课时,充分利用当地“汽车城”近年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的有利资源,利用多媒体录像和图片,营造了一个浓缩的汽车展览,勾起了学生对汽车的强烈的兴趣,自然引出“汽车与生活”这个主题。接着,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形成了自己感兴趣的小课题。如研究《世界汽车的历史》或研究《未来的汽车》等等。创设逼真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产生疑问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情绪和物质基础。

三、加强合作学习指导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习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如对不清楚合作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并直接授予合作技巧。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技巧既非与生俱来的,也并非在团体之中就会自然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正面传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取小组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讨论等,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另一方面,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提供一套共同的学习材料,或者布置集体性作业,使学生不得不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就能避免名存实亡的无效合作现象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能更得法,交流才能更有效。

四、以集体效果为评价依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评价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对象重点是学生个体,看重学生个体在班级中的位置,这种评价方式只能调动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局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现行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为了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应把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学生的个体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成绩作为小组成绩的一部分,积累个人成绩为大成绩,把整体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把重心由个人与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竞争达标,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同伴的赞许,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各种层次的进步,并迈向成功的彼岸。这样以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从而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尤其适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重实验、重探究、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在促进学生情感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只要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相信有效的合作学习必将在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中产生巨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郭元祥,姜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J].基础教育课程,2006

[2]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篇10

【关键词】实验探究课;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有效的指导;有效的评价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物理实验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它又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基础理论,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多年来实验课又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探究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实验探究课的有效性。

一、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来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课的有效性

例如《探究弹力大小》这节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形变,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从而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和条件;在探究微小形变时,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学生在压瓶子的过程中,看到了管的液面有了明显的上升或下降,在做桌面微小形变时也让学生亲身体验过程,联系生活实际,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通过放大有机玻璃和桌面的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拓宽学生的认识面,在探究弹力大小时,学生用手拉动不同质地的皮筋,感受弹力的大小,提出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恰到好处的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激发起学生探究此问题的兴趣和欲望,激发了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方案和动手做试验,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出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教师以人格魅力、积极的情绪和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营造出和谐愉快的教学课堂,来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课的有效性

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题,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只要告诉我,我会忘记;只要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教师创造的一定条件下,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的,悟出来的,是主动获得的。

三、教师有效的指导,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课的有效性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避免实验探究中的盲目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使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是珠子,教师语言是线,引导语影响全课堂,有效地引导语变学生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例如有效地引导语“不知道,怎么办”、“做实验干什么”等等。在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安全操作、规范操作要求的习惯。提高新课程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其中不乏加强实验方法的有效指导,适当地去降低实验的要求,并提供体验、交流的平台,关注实验探究过程的激励评价。

四、有效的评价,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课的有效性

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心理层面的要求,也是客观层面的要求。学生虽然能凭着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但探究的热情往往是短期的、不持久的。因此,需要教师及时的评价与认可,让学生有成就感,例如:你真棒、很有创意、有科学家的思维、设计非常新颖、等等,还有学生之间的互评,例如:你的合作者哪方面表现很好,哪方面需要完善、说说你对他的评价;还有自我的评价,自己认为做得最好的有哪些?不足的有哪些?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他人的认可,有所收获。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体验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