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缺点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教学缺点

篇1

截止到2020年5月7日,我已在线上完成教学任务88节课,主要承担的是软件教学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线上教学,结合之前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的经验,做出以下总结。

针对我承担的软件案例制作类课程,包括影视节目与频道包装,影视剪辑艺术,栏目包装与特效实训等课程,线上教学的优劣势明显,下面我先总结一下线上教学的优势。第一、线上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将课程直播回放,制作包装案例时,每一个操作步骤衔接非常紧密,逻辑性很强,而且步骤繁多,杂乱,并且不便于记在笔记本上,无法像其他理论课程那样,知识点明确,便于整理与记忆。因为特效制作与调节必须结合调节后的效果变化,才能掌握到位,没有严格规范,所以技术与经验的积累过程很难通过笔记来实现,而相比线下教学,在机房做完一遍案例之后,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重播需求,线上视频教程就具有很大优势。其次、视频特效软件属于熟练性技能,因为所教的是大三学生,距离实际工作时间还有将近一年,课程结束后,长时间没有练习操作,特效剪辑等技能性能力会有大幅度削弱,而线上教学课程存储时间长,可以在需要时,反复观看课程内容,将对技能熟练度恢复起到决定性帮助,使课程能够一直伴随在学生身边,在需要时可以随时选择性复习。最后、在素材,软件安装包,插件安装包以及相同类型课程的线上对比讲解方面有着巨大优势,相比线下上课时,文件传输需要时间很长,而且不易保存,需要学生随身携带U盘上课,以及损坏、中毒、丢失,线上传输省却了中间环节,而且可以提前传到群里让学生上课前下载完毕,上课时直接操作。在讲到弄个案例特效或剪辑时,可以当场与学生共同查看网络视频或者网络课程,进行类比或对比分析制作。

而相比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缺点也十分明显。首先、课堂纪律无法保证,无法监督学生在干什么,点开教学视频或者进入到直播中之后到底有没有观看,或者有没有溜号精神不集中等现象,在哪里出现困惑,哪里已经讲透不用赘述,无法第一时间得到面部表情反馈。现在的网速和教学软件达不到所有人都开视频而且不卡顿的程度。开视频与在课堂上的观察还有很大不同。其次、线上不稳定因素太多,断电,断网,网络卡顿,设备突然故障等可影响教学质量的外在因素过多,很难保证每堂课80多名学生所能接受到同样的教学效果。最后、对于软件课来说,最困难的是指导学生操作环节,相比于线下机房授课,教师无法迅速的看到学生操作界面,并且查看一个特效工程每一个效果的指标参数,只能通过视频聊天,远程操控,而课堂上学生数量很多,每解答一个问题就得视频一次,或者让学生发一组图片,影响解答效率,影响教学质量。

最后本人觉得目前线上教学无法完全代替线下教学,而线上教学的优势也是线下教学需要保留的,线上线下灵活结合是以后教学工作的突破口,讲优势集中,达到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

篇2

微课起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eGrew教授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让非化学专业人士在没有正式上课的场合中了解化学知识[1]。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微课程的概念,胡铁生于2010年基于教育资源利用低的现状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微课概念,并应用于教学中[2]。微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3]。微课是一种规模微小的课程,以教师讲授某一知识点为主体,通过简短的视频及相关配套教学资源来完成授课的课程形式[4]。而《成人护理》是高职高专院的重点核心课程之一,其实训项目是重要的临床护理技术基础,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实习和工作。笔者于2015―2016年度,在2014级护理大专的《成人护理》实训中应用了微课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笔者根据观察与学生反馈,对微课教学法应用于《成人护理》实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现介绍如下。

一、微课教学法应用于《成人护理》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学生对微课视频依赖度大,忽视传统课堂教学。笔者在传统实训课后,制作实训微视频,并上传于网络。部分学生因获悉有微课实训视频,可随时随地观看操作视频,故忽视传统实训教学,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练习态度散漫,或者出现迟到、早退甚至缺席等情况。这部分学生依赖教师微课的制作和上传来应付实训考试。并且,微课在教学中存在不足,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系统地掌握知识[5]。由于上述原因,学生未能全面理解实训要点,导致在练习和考核中出现错误。

2.微课教学法的开展对学生自控能力要求高,部分懒散的学生与微课教学法会不相适应。微课教学法应用于《成人护理》实训中,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是传统课堂的延伸[6]。但微课教学法需要学生在非上课时进行学习,需要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7]。部分学生抱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在实训考核前一天观看微课视频,仓促应付,缺乏必要的多次演练,导致实训成绩欠佳。

3.网络建设的滞后性与矛盾性影响微课开展的效率。微课的开展有赖于网络的发展和相关软件的应用进步。在开展微课教学法时,较多学生反映因为移动网络资费贵、学校无免费无线宽带,迟迟未观看到实训微课视频,从而影响微课教学的进度。在完善校内无线宽带网络的问题上,学校存在着滞后性与矛盾性,未能为微课教学的普及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资源。并且,微课教学的网络平台建设处于初始阶段,教师亦缺乏专业完善的微课教学培训。如何建设有效的实训网络平台,完善相关学习项目,优化微视频,完善教师微课教学培训,为实训教学而服务,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改进。

4.微课教学法应用于实训教学中缺乏教师亲临指导,缺乏实际师生互动。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使用基本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微课相比,虽然有其缺点及落后性,但在实训教学上仍有其一定的优点,如: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师生感情[8]。微课教学法应用于实训教学中,将微课视频供给学生查看学习,缺乏教师现场指导,无“手把手”操作指正,缺乏教学的直接有效性。这也使得那些忽视传统教学的学生在后期练习中未能发现自身错误动作,导致在考核中未达理想成绩。

二、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微课教学法应用于《成人护理》实训中提出以下几点改良建议

1.重视传统课堂教学,在传统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完善微课教学应用。微课教学法应用于《成人护理》实训是对传统实训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微课教学尚未完善的阶段,需抓好传统教学工作,严格考勤,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在完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微课教学法填充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教师与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完成传统实训教学后,教师方上传微课视频,使学生在熟悉基本实训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利用微课加强学习。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布置相关实训任务和实训练习,学生基于微课教学法完成相关任务,增加对实训内容的感性认识,增强对传统课堂的教学重视。

2.完善基于微课教学法的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增强对学生练习的督促力度,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教师利用网络的特点,基于微课教学法,建立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在传统实训课堂后,除教师录制上传微视频,学生也要求录制并上传微视频,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平时成绩的其中一个指标,并布置完成相关微课网络平台练习题的作业,从而提高学生实训练习的积极性,保证微课教学法在传统实训教学后的有效应用。综合评价体系也为教师评估考核学生实训能力提出了另一条有效途径。

3.协调学校有关部门,制定微课网络建设规划,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搭建一个共享和应用的网络平台是微课资源建设的基础[9]。构建完善学校公共网络,使微课教学法或其他网络课程得以顺利进展。在完善网络的同时,建立相关使用规章制度,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网络环境,保证学生在合理时间使用网络,并建立相关的网络考勤制度和登记制度,保证微课网络平台的正确有效使用。增强对教师制作微课视频的培训,优化并规范制作微课视频,完善微课实训网络平台,拓展相关内容,是微课教学法应用发展的必然措施。

篇3

关键词:学习行为理论;混合式教学;传统教学;飞行原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飞行技术专业是针对黑龙江省农业航化作业飞行人才紧缺问题而专门成立的专业,毕业学员主要进入到航空植保领域。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其他非农院校飞行专业是有所不同的,特别是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而网络成为各个行业沟通和解决问题必要手段,特别是在教学领域,显得格外突出。根据教育部提倡“停课不停学”指导思想,全国高校几乎在一夜之间利用各大网络教学平台和社交软件进行线上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与学的跨时空对接,但是随之而来的弊端也是层出不穷。如,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完善,由于网速及社交软件容量的限制造成教学无法同步实施,教学效果很难定性分析,无法监督学生上课状态,课堂约束力和教学感染力下降等。从这些方面来看,线上教学是无法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即线下教学。但传统教学模式也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资源有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较弱,教学互动性受时空限制等缺点。所以,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不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达到学习效果最大化。基于此,林标声等[1]对发酵工程课程进行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依据传统教学和慕课的优点,重构了该课程的教学过程,经实例分析对比,提升了教与学的质量;贾巧娟等[2]探讨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混合式教学,依据线上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形成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王瑞娟[3]提出了在混合式教学方式中应注重教学目标、实施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但这些研究只是停留在线上和线下教学实验性的结合和整改,并未给出优化的方向和建议,而江凤娟副教授[4]基于UTAUT模型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化因素,这就为混合式教学指明了方向。她从学生学习行为意愿角度出发,对移动自我效能感、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和成就目标等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移动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行为意愿影响最大,而移动自我效能感包括使用和“享受”。经研究发现,首先是学生更愿意接受“享受”,也就是更关注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其次是努力期望,主要是对平台技术要求,操纵越简单方便,学生学习意愿也就越强;再次是绩效期望,是指学生对技术使用来提升学习效率的信任度;最后是成就目标,学生希望达到的预期目标。所以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简化平台的操纵程序和合理设计学习评价鼓励机构,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只要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或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就会有好的回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完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将以此逻辑关系对飞行原理课程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性的设计和实施。

1课程设计

由于航空植保涉及的是田间喷洒作业小型低速飞机,所以要求飞行作业人员要熟悉掌握小型低速飞机的飞行性能及飞行原理,而飞行原理课程正是以小型低速飞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低速飞机空气动力原理及各种飞行姿态的操纵方法,可以指导飞行人员更好地处理在航空植保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飞行问题,因此相比较于大型民航飞机飞行教学而言,飞行原理课程对航空植保教学更具有实际意义。基于此,本部分将以飞行原理为例进行课程设计。由行原理这门课程网络资源较少,仅在超星教学平台上有叶露教师团队的教学视频资源,所以飞行原理课程线上教学主要依托该资源进行设计。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线上时时互动采取腾讯QQ的方式,线下教学则依靠传统教学方式,故飞行原理课程最终形成“传统教学+腾讯QQ+超星教学平台”多维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依托超星教学平台,在线下节课预习的内容和相关的视频,另外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并且通过在线课前测试题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在平台上留言提出预习中所遇到的困惑。课中主要采取线下教学,即传统教学,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优势,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时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着重讲解学生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强调重点,压缩授课时间,增加与学生互动时间,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实施,如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除了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外,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借助腾讯QQ进行课后在线交流和讨论,对个别有疑问的学生可进行单独解答。课程考核方式是多维的,既要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又要测试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要合理分配加权比重。传统教学方式考核比重倾向于笔试成绩,其结果是片面的,体现不出素质教育。飞行原理课程考核权重分配如图1所示,期末考试成绩40%,课前预习情况20%(看视频时长10%,课前预习测验10%),课上出勤10%,课堂参与度15%,课后完成作业情况5%,参与课后问题讨论并有独到见解或者参加与此课程相关比赛10。

2课程实施

为了更清晰展示飞行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面以飞行原理课程第二章飞机的低速空气动力第二节升力为例,详细展示该课程实施过程。

篇4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新特点;新途径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由以往被动型的教育转变为主动型的教育。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育模式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第二,打破原有界限,更加强调知识与教学工作的联系性;第三,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得大W生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了新的模式,有效提高了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1.线上线下双教育模式的应用

建立起线上线下的双教育模式,使得课堂教育学习与课下的思想指导进行有效结合,能全面提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具体来讲,第一,进行课堂线上有效的指导与交流,培养大学生新型的思想观念。比如,将网络多媒体、微课教学方式与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课堂融合,以更加立体、直观、形象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第二,在线下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指导,促进大学生自身思想的转变,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加强自己的能力。

2.利用有效资源建立教育阵地

高校要建立好“微阵地”。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好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网络论坛、网络QQ群、网络社区。利用这些“微阵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这种方式有利于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提高其素质。学生积极进行主观思考、进行自我评价,努力改进、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便会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高尚的道德人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而言,其主体是高校学生,只有学生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愿意在具体的实践学习、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才会使这项工作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高校要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对大学生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扩大主流网站在网络空间的领地,用主流文化稀释网络不良文化。高校要以“技防”手段防范网络污染。如高校的学生积极进行主观思考,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用它们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未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网络数据平台

第一,可以在大学校园内部建立起具有网络思想预约、思想情感搜索、服务流程对接、办事功能简化等功能的网络数据平台,积极对大学生思想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制定出改进的教学方案,更好地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指导。第二,一体化移动型育人型教育模式的应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核心依然是人性化的思想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高校要建立网络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建立起网络信息污染的“防火墙”,防止携带有害信息及不健康内容的网络游戏侵入网络。高校要以“法防”措施约束网络行为,如进行网络上的报名与宣传,网络上邀请观众进行互动参与评分等。

对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利于我们应用优质的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最终使得大学生的思想与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学生;排球发球;稳定性

根据教学经验与调查研究发现的学生中存在影响发球稳定性的因素以及对策,经过反复实践与探究,现制定以下提高排球发球稳定性的单元教学计划。主要分为以下课时。

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理解排球正面上手发球与下手发球的动作要领,并能正确叙述发球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动作要领与口诀;

2.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使学生掌握发球过程中的抛球位置、高度、击球点、击球时机、挥臂与发力顺序,提高学生发球稳定性;

3.发展学生上肢力量与身体协调性;

4.在练习与比赛中提高学生自我思考,互相合作,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能力。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建立动作表象,熟悉球性,体会抛球动作

教学内容:

(1)熟悉球性练习(复习正面双手垫球,培养球感)

(2)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自我体会发球练习

(3)一人一球,抛球练习

(4)两人一组,相互监督抛球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排球发球的由来与发展历史,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与图示使学生建立动作表象,并体会抛球动作,提高学生上肢力量与协调性,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动作表象,体会抛球动作

教学难点:抛球的高度与位置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强化练习、小组相互监督练习

第二课时:抛球动作的强化

教学内容:

(1)强化抛球练习,分组相互练习,互找优缺点,不断提高

(2)两人一组,击固定球练习

(3)对墙发球

(4)俯卧撑―跳起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进一步强化抛球动作,使大多数学生能稳定地将球抛到固定位置与高度,并对墙尝试击球练习。发展上肢力量,提高集体纪律性。

教学重点:抛球动作位置与高度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找击球点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强化练习、击固定球练习

第三课时:找准击球点(发网兜球)

教学内容:

(1)复习抛球

(2)击固定球练习

(3)发网兜球练习

(4)两人一组,尝试短距离发球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在稳定的抛球基础上,利用击固定球,发网兜球的方法找击球点,并能在短距离内将球击出一定高度后,稳稳地发至同伴处。发展学生上肢力量与协调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

教学重点:找准击球点

教学难点:将球一定高度稳稳地击出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击固定球练习、发网兜球练习、小组相互练习

第四课时:挥臂击球动作的连贯性

教学内容:

(1)徒手练习挥臂击球动作

(2)击固定球与网兜球练习,强化挥臂击球动作

(3)发球过线,由近及远,直至6米线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在找准击球点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发球挥臂击球动作的连贯性,固定挥臂动作,并要求发球过线,使大多数学生能在6米线上发球过网,发展上肢力量,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挥臂击球动作

教学难点:挥臂充分、有力、连贯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徒手练习、击固定球与网兜球练习

第五课时:发球完整动作练习(发定位球)

教学内容:

(1)两人一组进行徒手练习完整动作

(2)念动训练法,两人一组对发练习

(3)发定位球练习(所谓发定位球,是指在排球场中线两侧7,8,9 米的地方各画一条线,在确保发球动作正确的前提下学生站在7米线发球,连续发球5个,如果能4个球过网就可以退到8米线继续进行发球练习,以此类推反复进行。),提高发球成功率。

(4)发定位球比赛,看哪组在9米线上的学生最多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强化练习排球发球完整动作,抛球位置与高度稳定、击球点准确,挥臂击球连贯。在练习发定位球时大多数学生能到达8米线上发球成功,并到达9米线上尝试练习。

教学重点:

发球完整动作的连贯性

教学难点:

发定位球的成功率

教学方法:

徒手练习、念动训练法、分组练习法、发定位球练习、分组竞赛法

第六课时:发球线上发球练习(突出落点稳定性)

教学内容:

(1)对墙发球练习,由近及远

(2)发球线上发球,10个一组,统计成功个数

(3)发分值球练习,在不同区域划分不同分数,看落点的稳定性,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发球稳定性最好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提高学生发球完整动作的连贯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发球成功率,使大多数学生发球落点能在一定区域内,提高发球稳定性。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与团结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发球动作的连贯性与成功率的提高

教学难点:发球落点的稳定性

教学方法:对墙发球练习、发分值球练习、小组竞赛法

第七课时:发球比赛

教学内容:

(1)发球考试,分为四组,每人发10个球,看成功率

(2)分组,比一比,哪组的成功率最高,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进行考试,检验学生的发球水平,同时,培养学生面对考试,面对失误时的心理调节能力。使学生在紧张的考试与比赛环境下,能够沉着稳重地对待,发挥最佳水平,提高发球稳定性。

教学重点:发球考试的成功率

教学难点:学生面对考试,比赛与失误时的心理调节能力。

教学方法:模拟考试法、小组竞赛法、心理暗示法

结论

此单元教学计划还在不断的探究与更新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更为完善的教学计划为教材服务。排球发球稳定性的提高,关键还在于学生多练多想,规范技术动作,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参考文献:

[1]林斌.中学排球发球技术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方法的探讨[J].体育教育,2011, 7(23) 121.127

篇6

关键词:新工科视域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新阶段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国家要想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对于工科人才培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针对全国各高校及研究所机构等重要人才输出区域。这些地方务必要做好基础实践实验的训练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以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为例,它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们要在经过长时间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后,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此外,为了满足新工科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该课程教学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1传统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缺点

首先来介绍一下传统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缺点。在以前的实验室内,为学生们提供的无机化学实验科目操作过于简单,且其中很多是验证型实验,学生们只要结合实验教程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即可,缺少了额外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终也就使得整个实验课程变得更加单一,此外学生也就失去了深入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课程教学方式亟待完善;另一方面,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主要就是先由实验课老师进行统一的基本实验操作流程及相应的注意事项的讲解,之后再有学生按照老师的简述进行操作[2]。但是在实验老师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是不同的,这就会使得某些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最终导致实验失败也就促使学生们失去了学习兴趣;还有就是有些实验课上老师讲解的内容过于复杂,并且与实际实验室的设备不符,造成了理论不能与实际相结合,最终使得学生们仅仅能得到理论的学习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就会忘记理论知识,最终在实际操作时出现诸多问题严重会导致实验失败;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是十分单一的,现阶段的实验课程成绩往往仅由实验报告决定,这就会造成抄袭等恶劣现象,此外没有具体的评分细则进行约束,唯独凭借着老师们统一的印象打分,所得成绩不足以真实反映学生们的实际水平,会对人才的培养造成干扰。

2新工科背景下教育教学的概述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我国迎来了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发展热潮。所谓新工科,它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要求各教育机构实行开放教学使其进行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出那些具备自我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各领域专业化科技人才。新工科教育教学理念是学生为本,面向全国所有学生,并且把学生作为未来院校及其他研究机构的首要培养目标。此外,在日常的课程安排、资源配置、综合服务保障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范进行要求[3]。

3无机化学实验在新工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介绍一下无机化学实验在新工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必需的流程,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操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以无机化学实验为例,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在实验过程中会运用到很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学生在每次进行实验操作以后,都能够做好理论结合实际,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工科教学过程中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它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基于新工科发展的教育背景下,相关院校及研究机构需要对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完善,从而为专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最终推动新工科视域下对于人才的培养。

4新工科视域下无机化学实验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为适应“新工科”教育并配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及基础化学实验改革的实践,我校从多方面对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进行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优化实验项目

综上所述,首先就是要对实验项目进行优化,比如应该去除那些几乎没有可操作性的理论验证型的实验项目,为学生们多多提供一些综合性质的实验题目以增加实验题目的可操作性和提高学生们的自我创新能力。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自主设计,便于体现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此外,学生们还可以根据自己设计操作的实验项目进行反思,学习其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理论,慢慢地就可以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同身边同学老师们进行交流讨论。另外还可进行相应的团队型实验,大家一起搭建试验台,一起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心得分享,最终可提高自身团队合作的能力。

4.2改革教学模式

对于传统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它太过于死板单一,限制了对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教学模式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要开展线上线下共同教学。实验老师可将一些实验过程中容易出错的步骤做成视频播放给学生们,或者还可将实验操作流程视频传至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用APP中,供学生们反复观看,强化学生们自主动手的能力[1]。线上学习的改变使得很多学生对于实验课的学习更为自由并突破了地点的束缚,此外学生们还可结合线上学习的效果进行自身落后的补足学习。进行线上学习后,老师们在做实验前还要对学生们进行相关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的强调,因为学生们都进行了提前的线上学习,对于实践操作的适应性还是很有帮助的,并且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最终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线上线下综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并节省了很多教学时间,同时也为实验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

4.3改进课程体系

对于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有些老师没有进行实验课的讲解就为学生们安排了相关实验的操作,还有就是在实验理论知识讲解过后许久才进行操作的安排,然而学生们都对知识忘得所剩无几,最终造成学生们弄不清实验原理而以失败告终。学生们此时仅仅能根据课本上所列步骤进行实际操作,因此要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进行完善,首先务必要把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做到让学生们通过实验来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检验,从而能够使得学生们对实验的原理及重点有了更好的理解,在后续的数据处理过程中也会按时完成并实现了自身的锻炼。另外对于每个学生的实验课程成绩的评定体系也需要进行完善,要充分结合实验过程中各个方面给出相应的成绩,然后再统计总成绩进而使得整个实验考核过程变得细致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不同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篇7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技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讲述一下将创造理论运用于化学实验创新的几点技法。

一、组合技法

组合技法就是将一些相关的化学实验按某种关联因素或特征进行新的组合,构成新的实验方案的实验创新技法。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找出已知装置的新的组合的人就是发明家。”同样,将已有的化学实验按一些共同特征或功能进行合理组合使其具有某种新的功能也是对原有化学实验的一种创新。如“Cu和浓HNO3的反应――蓝色喷泉实验”。

实验步骤与现象:在烧瓶中滴加4mL浓硝酸,并在靠近橡皮塞(预先将石蜡熔融均匀涂抹在橡皮塞上)的长导管上缠上螺旋状粗铜丝,缓缓倒置烧瓶,接上一个盛水的塑料瓶。铜与浓硝酸即开始反应,红棕色气体由下而上充满烧瓶,空气被排出,塑料瓶中有气体逸出,逸出的少量气体被收集在气球中。当整个烧瓶充满二氧化氮气体时,用手挤压塑料瓶,使少量水进入烧瓶,立即形成美丽的蓝色喷泉。实验结束,烧瓶中剩余气体的体积约占烧瓶体积的1/3。

上述实验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喷泉实验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装置简单、仪器少;两个反应连贯性强,一气呵成;操作简便,无污染(少量从水瓶中逸出的一氧化氮被收集在气球中);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浓;既有定性的展示,又有定量的呈现(生成的一氧化氮体积与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体积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该实验不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而且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

二、模拟技法

模拟技法指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感性实验材料来形象地说明学生平时较难观察的生疏现象。中学化学中有许多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模拟这些内容,使学生在获取鲜明直观的印象的同时,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如运用下列实验成功模拟了沼气池产生沼气的过程:

实验原理:废气有机物(如植物残体)在缺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发酵分解,产生的气体即为沼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

实验步骤:将人尿、新鲜猪粪或牛粪、池沼底部或阴沟里的黑臭污泥、米糠或麸皮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A瓶发酵,通过漏斗向A瓶加入适量水并使漏斗下端没入水中,将B中盛满水,C中盛适量水,按上述装置图将各部分联接好,夹紧弹簧夹,将装置放在温暖处。

观察方法及现象:通过观察B瓶和C瓶水位高低来判断生成气体的多少,大约一周后,B瓶水位明显下降,此时松开弹簧夹,在尖嘴管处点燃所得气体,可发现气体能够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上述模拟沼气池产生沼气的实验适用于课外活动或家庭小实验。

三、逆向技法

逆向技法是沿着事物的相反方向,用反方向探求的思维方式对现有的实验设计进行逆向思考,从而提出新的实验设计的实验创新技法。逆向技法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一)结构反转

从已有实验的相反结构形式上来设想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在演示完用碳棒(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引导学生弄清电解原理后,将原实验中阴阳两根电极(此时阴极碳棒上已附着红色的铜)调换再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改作为阳极的碳棒上附着的铜消失。显然将阴阳两极调换后,可以为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原理的学习设置探索情境。

(二)因果反转

从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出发,变因为果的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寻找新的实验设计。如很多教师在铁的钝化的教学中的做法是:先告知学生铁在浓硝酸中可以被钝化,再用实验来验证(由因及果的验证)。我们的做法是:将预先放入浓硝酸中的铁取出洗净,用它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却置换不出铜,以此来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由果及因的探究)。

(三)态反转

根据事物的某一属性(如动与静)的反转来创新化学实验。如课本中制备溴苯的实验中是将溴和苯先加入烧瓶,然后向烧瓶中在加入铁粉(即溴和苯静、铁粉动),由于反应物已全部加入烧瓶,加入催化剂后,反应剧烈无法控制,导致溴挥发从导管溢出而达不到预期目的。我们采取先将铁粉加入烧瓶,将溴和苯的混合液加入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加液速度(即铁粉静、溴和苯动),从而克服了原实验的缺陷。

四、强化技法

强化技法使指增加关键的需感知部分的强度(称正强化),或排除一些无关和次要的现象(称负强化),以突出研究对象。如我们在铜锌原电池实验的导线上接入音乐贺年卡中的音乐集成片,用悦耳的音乐来强化导线上产生的电流。

五、缺点列举技法

篇8

关键词 混合学习;微课;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61-02

Abstract This study proposed the micro cla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Blending Learning based on blending learning environ-

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 less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relevant micro less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model by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each of the elements of the model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blending learning; micro-less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微课流行起来。混合式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为了使微课更好地服务于混合学习,本文在分析比较已有微课设计开发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混合学习特点,探索混合学习中微课的设计开发模式,以期微课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学习,并为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教师制作微课提供有用借鉴。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混合学习概述 关于混合学习,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国外学者认为混合学习就是将面授教学与基于技术媒介的教学相互结合构成的学习环境。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是混合学习的重要特征。混合学习环境包括线上学习环境和线下学习环境,线上学习环境通常是支持学生线上学习的专业平台或社会化平台,线下环境通常指传统面对面课堂。在混合学习中,学生可以实时与非实时、同步与异步地获取线上资源或听教师讲授,从而为线下面对面学习奠定基础,所以线上资源的设计是进行混合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课概述 传统课堂是知识的载体,重传递知识,一节课45分钟。微课是针对一个疑点、考点、难点、重点或教学环节,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而设计开发的以在线微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为目的的较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的教学视频。微课必须要经过精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是疑点、重点、难点或考点,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以短小精悍的优势而备受教师和学习者关注。

微课设计开发模式 微课的定义及特点决定了必须要有系统有效的设计开发模式为支撑,来支撑微课从选题、制作到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目前,在关于微课设计开发的研究中,刘小晶等认为,微课设计开发应包括前期分析、方案设计、素材准备、开发制作、测试评价五个阶段[2];孟祥增等认为,微课设计与制作包括微课选题、教学设计、视频制作、辅助材料、上传、点评反馈、评价七个环节[3];黄建军等认为,微课资源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4]。

3 混合学习环境下微课设计开发模式

通过对混合学习及微课的分析,分析已有微课设计开发教学模式,本文尝试提出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包括五个部分:前期分析、设计、开发制作、应用、评价。

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包括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恕⒀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分析四个方面。

1)学习者特征分析包括学习者学习准备分析和学习风格分析,目的是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学习准备分析要指对学习者掌握的该领域已有入门知识技能、学习者能力水平进行分析;学习风格分析要对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偏好及群体特征进行分析。

2)学习目标分析。学习目标是学习内容的指南,是学习评价的依据。明确学习目标应明确学习者在学习微课后应学会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能够解决哪些问题,从而为确定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3)学习内容分析。混合式学习中微课的学习内容通常为围绕某一章节内容的一系列微课,既包括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点,也包括一些拓展资源。明确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学习风格以及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后,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依据学习内容的类型,安排学习内容,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4)学习环境分析。学习环境是指微课应用环境和学习者使用环境。因此,要充分考虑微课的应用环境、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混合学习中,微课既可以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供学习者学习,也可以在面对面的课堂中使用。线上学习平台可以使用专门平台或社会性平台,此时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是多样的,可能在宿舍,也可能在教室,此外还有很多场所可以进行微课内容的学习。

设计 设计是微课制作的关键环节。设计的关键环节是教学设计,还包括界面设计和语言设计,最后将教学设计、界面、语言设计进行整合,形成脚本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前期分析对微课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混合式学习中微课的教学设计最基本的环节应包括知识导入、阐述和解释、知识小结三个环节。

1)导入环节应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认知需求。

2)在阐述和解释中,应进行清晰简约的知识讲解,聚焦于重点、难点剖析,对教学内容安排上应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能轻易跳过任何教学步骤,对于微课中不易说清楚的部分,应使用字幕作补充或体现,并适当运用提问策略,以引起学生深层次思考。

3)在解释阐述之后应有简短的回顾和总结。画面设计上应重点呈现教学内容、给学生提示性信息,比如画线、做记号、改变颜色、字体放大等。语言设计上还应做到语言亲切自然,给学生面对面、一对一的感觉,尽量避免晦涩的书面语言。

最后,将教学设计、画面语言设计进行整合,完成微课制作脚本设计,使教学语言转换为技术语言,以便于微课的开发。

开发制作 目前微课的主要形式有实地拍摄式、课堂实录式、绿幕抠屏式、录屏式、可汗学院式、采访式。比较常用且操作简单的Camtasia Studio+PowerPoint录屏式,录制结束后还可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对微课进行编辑。每种方式都有其缺点,因此需要根据微课的类型、结合实际技术条件选择微课制作工具。在选择好制作手段及工具后,按照预先脚本设计制作微课,制作完成后进行测试,检验微课是否可以顺利播放。最后,进行微课。

应用 在混合学习环境中,微课可以上传到线上平台,也可应用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将微课上传至线上平台,学习者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形成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也可在课后观看,巩固知识点或获取拓展资源。微课也可以作为面对面教学的辅助资源,进行知识难点疑点的讲解。

评价 最后是对微课整个设计过程的评价。在微课正式使用之前,可进行小范围试用,通过自评、学生评、同行评、专家评,对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做出评价与修改建议,找出微课中存在的问题,再回到各个环节中进行修改。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设计模式中,从而对模式中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改进。

4 结语

本文在了解混合学习和微课的基础上,依据已有微课设计开发模式,提出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设计开发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各个要素进行详细分析。研究不足是只提出混合学习环境下微课设计开发模式,并未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这是以后研究的重点。因此,还需要大范围进行实践,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对该模式逐渐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刘小晶,张剑平,杜卫锋.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82-89.

篇9

关键词:创新;中职;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60-02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职业教育研究者越来越感到:没有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就举步维艰。

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及其缺失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历经了“厂办校”、“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等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但就企业与学校在参与方式和层次的不同来说,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企业配合”模式 此模式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处于辅助地位,学校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根据学校要求协助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这与我国传统的学校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这种模式的缺点主要是:(1)企业在此模式中缺乏话语权,企业与学校形成了不对等的利益关系,企业的经济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些因素造成企业主观意愿上参与积极性降低,甚至有不少企业将其视为额外的负担。(2)学校在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上有所欠缺。就学校来讲,为了更好地实施校企合作,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去适应企业的需要,而学校本位意识导致学校在这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极为有限。总体来说,这种模式仅停留在形式层面,并未达到真正的校企合作。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在此模式中,学校与企业处于平等的地位,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相关的培养任务。此模式是为了弥补第一种模式的不足而提出的。但就现阶段来看,尽管政府出台了许多关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文件,但缺乏可操作的、具体的政策性措施和保障性法律法规,企业和学校在这种模式中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明确规定,故实际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校企股份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企业以设备、场地、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职业学校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企业对学校具有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分享办学效益,通过参与办学来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在参与时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此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一体化管理。这种模式的缺点主要表现在:(1)由于学校的性质不同,此模式并不容易推广,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学校大多是公有性质的前提下;(2)企业因追求利润而出现短视行为,容易背离校企合作的初衷。

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

篇10

该部分主要涉及它涉及无线传播、路径损耗、阴影、区域覆盖等方面的知识。移动无线电传播-小尺度衰落该部分知识点较多,主要对无线传播中小尺度衰落、多普勒扩展、多径衰落等知识点展开,并且适当提及了分集技术。无线通信多址接入该部分主要对多址技术中的FDMA、TDMA、CDMA等技术进行简介。LTE及LTE-advanced技术该部分为新增内容,主要对最新的4G技术(TD-LTE、LTEFDD)进行介绍[5]。

2改革教学方法

2.1授课模式的改进思路

“无线通信原理”双语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由于该英文教材有700页左右,但是因为课时限制,我们的教学大纲仅覆盖其中250页左右的章节。由于学生往往忽略剩余的其他章节(在学习英文教材时学生缺少主动性),这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培养。我们今后可能需要引入网络大学堂等改革到此类课程中[6],把部分章节内容转化为网络学习资源,以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学。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授课、课间讨论、课后自学等方式组合授课,这样有助于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将考虑引入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以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2.3考核方法灵活化

在“无线通信原理”双语教学课程考核时,采用课堂表现分、作业完成分、考试成绩分等组合打分的考核方式,改变以往单一依靠考试成绩考核的局面,从而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其次,我们也可能考虑引入辅助的线上考核方法。

3教学成果展示为了更好地评估

2014年度教学方案,本文对随机选取的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修习该双语课程的学生成绩进行分析。该班级共有学生38人,对学生成绩画出对数曲线拟合图及成绩分布的饼状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见看出学生成绩多分布在70-90分数段(该分数段人数占比超过70%),与预期学生考试评价范围吻合。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下双语教学方案还是可行的。

4结束语